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藏 > 经集部四 >
  • 正法念处经卷第50夜摩天之十五

    观天品之二十九(夜摩天之十五)

    又彼比丘共己同侣。于檀越家。先所相识。
    持戒比丘。以谄诳心。说其过恶。或以嫉心。说
    其破戒。或以嫉心。说其无闻。或以嫉心。说其
    行相。语檀越言。汝此门师。毁破禁戒。或说懈
    怠。无闻无智。愚痴如鸟。少闻少智。彼恶比
    丘。向他檀越。如是恶说。恒常习近非法境
    界。何处得修禅诵等业。彼空无物。不坚不实。
    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尔时世尊迦
    叶如来。而说偈言
     妄语言说者  恼一切众生
     彼常如黑?  有命亦同死
     语刀自割舌  何云舌不堕
     若妄语言说  则失实功德
     若人妄语说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炎火口中燃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坏众生  命终堕地狱
     若人妄语说  自口中出脓
     舌则是泥浊  舌亦如炽火
     此如是?缚  地狱之前使
     破坏法桥等  皆是妄语过
     彼妄语之人  则非有父母
     亦不能持戒  堕于恶道中
     若人妄语说  彼人速轻贱
     为善人舍离  天则不摄护
     自不摄言语  速疾多?恚
     心[懂-重+只]多语说  常受诸苦恼
     常憎嫉他人  与诸众生恶
     方便恼乱他  因是入地狱
    彼佛世尊迦叶如来。如是已说。妨废禅诵七
    种恶法。彼恶比丘。于持戒者。作不饶益。是
    故天舍。口中生刀。为少利故。他实功德而说
    言无。彼实无过而说有过。如是之人。是恶沙
    门。自谓沙门妄语言说。彼人如是常有恶意
    恶行恶法。彼檀越主。后时知已。心则轻薄。知
    其谄曲。此第七法。是故比丘。应当舍此第七
    恶法。所谓??望饮食供养。皆欲在己
    又复第八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
    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八。所谓采集种
    种宝性造作诸宝。如是比丘。怖畏生死。剃除
    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家。彼生死中。多诸
    苦恼。略而言之。有二种苦。依阴界入。在三界
    中。广则五道。又复广者。八大地狱。饿鬼畜
    生。欲界六天。于欲界中复有枝条种种诸苦。
    于色界中。复有心苦。无色界中。则有退苦。故
    欲退时。三昧则乱。如是心者。有无量种分别
    之苦。彼善男子。观苦恼已。心生厌离。怖畏如
    是无量过恶。剃除须发。披服法衣。以信出

    又彼沙门。复观余苦。心生怖畏。所谓身苦。身
    苦二处。谓欲色界。随有身处皆受苦恼。彼
    色界中。云何受苦。谓于禅中疲?彻势稹F鸨?br> 禅已。身则疲?场1擞?耸薄I硗?铝印7绱テ?br> 身。如是风者。本来不触。是故触身则受苦恼。
    唯除眼触。受乐无苦。则是无记。如是分别。
    受苦不同。依色身有。彼善男子。如是闻已。知
    生死中一切苦恼。阴界入聚。和合皆苦
    彼观如是无量无边生死苦已。而便出家。既
    出家已。近不善人。近彼人故。同其作业。闻宝
    性方。畏何性故。以信出家。闻余性故。更生
    贪心。或闻金性。或闻银性。或闻宝性。如是
    闻已。不知厌足。贪火所烧。彼既烧已。共恶
    知识。行于山中。从山至山。从一山峰至一山
    峰。如是遍行。在隐密处。贪火所烧。昼夜常
    苦。无有乐时。以何因缘。如是出家。不念彼
    性。思惟异性。谓舍身性而不思惟。如向所
    说。彼人如是心意不正。乱心意故。妨废禅诵。
    失于善法。彼非沙门。亦非俗人。为求涅??。是
    故出家。性鬼所著。则生贪心。贪?系缚。入于
    地狱。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观察身性者  即是一切性
     欲得涅??者  调身性非余
     若舍离身性  贪着于余性
     彼人迷真性  不得脱苦恼
     金性则不能  除舍诸苦恼
     谛知真性者  得脱苦不疑
     一切苦生苦  此苦难得脱
     财于王贼火  一切皆怖畏
     是故应舍物  如本来无物
     舍离则受乐  摄取则受苦
     谛知于身性  复谛知性相
     喜乐于禅诵  能烧烦恼山
     是故黠慧者  观察身摄性
     众生知自相  则得涅??乐
    有智之人。如是勤心观此身性。不乐经营金
    银等性。此是一切在家之人怖畏根本。况出
    家人。出家人者。一切舍离。彼财物者。一切怖
    畏。非卖财物。如是得乐。如是财者。则非财
    物。非财物性。何者是物。谓观身性。若舍身
    性而乐余性。非于禅诵勤精进也。如是之人。
    身坏命终堕于地狱。故出家人。常应修集禅
    诵财物。不应求于世间凡物。彼因缘故。能增
    长爱。是故知足第一财物。余财物者。能令衰
    恼。此第八法。妨于禅诵。出家沙门。应当舍

    又复第九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
    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九。所谓近王。出家
    之人不应近王。何以故。近王沙门。一切世人
    嫌不供养。彼亲近王恶沙门者。??望财物。或
    城或村。或多人处。常求财物。不知厌足。若不
    求者。徒近于王。妨废禅诵。如是比丘。发心
    欲行解脱之道。而复返入系缚道中。是故比
    丘不应近王
    又复比丘不近何者。所谓比丘不近恶人。彼
    是何人。谓恶知识。或时染着五尘境界。所谓
    色声香味触等不善观察。懈怠愚痴。住村中
    等。一切除舍。不近一切懈怠之人。不近一
    切谄诳之人。不近一切贪食味人。不近一切
    商贾之人。不近一切屠猎师等恶命活者。不
    近一切本性妒人。不近一切邪见之人。不近
    一切不审谛人。不近一切我慢之人。不近一
    切卒富贵人。不近一切博戏之人。不近一切
    酤酒之人。不近一切嗜酒之人。不近一切酒
    肆之处。不近乐见妇女之人。不近一切?H女
    主人。不近一切储畜杂货贩卖之人。不近一
    切厨宰之人。不近一切狱卒等人。不近一切
    捕鸟之人。不近一切戏论之人。不近一切信
    外道人。不近一切众所憎人。比丘不应近如
    是人。或与同住。或共语言。或同道行。一切
    不应。何以故。多人疑故。若出家人。若离诸过
    清净之人。皆不应近彼生疑者。谓彼比丘。亦
    同如是。以彼比丘或近彼人。或同处住。如是
    比丘。他过所污。是故不应近如是等。何况近
    王彼近王者。最为凡鄙。尔时世尊迦叶如来。
    而说偈言
     比丘林应住  近王最凡鄙
     着袈裟近他  如奴依主命
     比丘非近他  尚不应近天
     鹅不应近狗  以其净洁故
     无我无??望  心不求一切
     怖畏生死者  近王则非善
     住园林冢间  若平地若山
     则是善比丘  近王则非善
    如是种种无量方便舍离近王。若近王者。诸
    梵行人。悉皆呵毁。所应近者。其唯智王。如
    是近者。毕竟寂静。近智王故。必得涅??。随所
    得处。皆悉不退。近彼智王。则有方便。谓于禅
    诵。坚固精进。不作余业。妨废禅诵。亲近尊
    长修习知足。其心调顺。常无贪求。以近尊
    长。随时谘问。受持不忘。于希有物。不求见
    闻。不生奇特。近智王者。有此方便。尔时世
    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近尊长供养  随时勤请问
     修行施戒智  复亲近智王
     天人世间中  能示安隐者
     非有中苦缚  世间之凡王
     若无苦恼者  此乃名为王
     若常受苦恼  不得名为王
    比丘应近如是智王。勿近凡王。近世王故。妨
    废禅诵。若不禅诵。复堕地狱饿鬼畜生。此是
    世间凡王境界。是故比丘。知此过已。常不近
    王。住林之人。若亲近王。则非所宜。故应舍
    离。此第九法。妨禅诵故
    又复第十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
    故沙门应当舍离。何者第十。所谓比丘。??望
    请唤。贪乐食味。既于境界。正修行已。乃更后
    时在人间行。舍弃林野可爱之处。复于人中。
    处处游行。如是比丘。近于放逸。家家村村。从
    城至城。从多人处至多人处。如是遍行。乐多
    言说。妄行人中。乐世俗语。乐见亲旧。亲旧知
    识。详共请唤。得好美食。既得种种美味食
    已。妄于林中。舍离禅诵。放逸而行。??望饮
    食。以常贪着种种食故。不觉身尽。如是着味。
    ??望请唤。心以为乐
    又若比丘。于境界中。不如法行。眼见好色。心
    爱乐故。则生染欲。??望乐见。转复爱着。于彼
    彼处。心生喜乐。如是比丘。行于人中。失自利
    益禅诵之业。如是失已常??食味。常到他舍。
    眼见色故。心生爱乐。如是次第。耳闻于声。心
    生爱乐。鼻得香已。心生爱乐。如是乐着一切
    境界。为一切缚之所系缚。为一切?之所系
    缚。于一切欲随逐而行。既非在家。复非出家。
    如是之人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是
    故不应乐他请唤。乐他请唤。有如是过。是故
    比丘应观此过。不应常在人中游行。若须行
    者。有五因缘得行人中。一为病人推求医药
    资用因缘。得行人中。二为饶益尊长因缘。得
    行人中。三为佛塔自舍破坏修治因缘。得行
    人中。四为饶益众生因缘。得行人中。五为
    他王破其国土。欲化彼王救命因缘。得行人
    中。为如是因。得行人中。若无如是五种因
    缘行人中者。是虚妄行。妨废禅诵。如是行者。
    于老病死悲啼号哭愁苦懊恼。不能得脱。彼
    恶沙门立沙门者。徒尔出家。是故比丘。若心
    ??望欲断爱者。心应正观寂静诸根。依凭尊
    长。附近三宝摄心而行。摄三宝故。拔断一切
    烦恼使根。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舍离禅诵业  唯贪着食味
     是则非比丘  其心如饿鬼
     除禅更无乐  智者如是说
     离于禅定乐  更无乐可得
     愚人舍上乐  唯贪着诸味
     如是痴恶人  则得衰恼事
     若人乐境界  常依境界乐
     增长不善法  命终堕恶道
     若人离禅诵  舍持戒布施
     刚犷不调伏  有命亦如死
     若顺法行已  在世间不死
     离法常愚痴  有命亦如死
     虽有人皮覆  愚痴同畜生
     以智灯光明  不照其心故
     若受持戒者  可得名为人
     一切破戒者  则如狗不异
     若贪不布施  恶行不调伏
     则不名为人  摄在饿鬼数
     若人无戒智  复无布施宝
     彼人虽有命  则与死不异
     若行戒施禅  受持念三昧
     是人亦名人  应为天所礼
     有功德是人  无功德如羊
     功德知功德  彼人则名天
    如是功德。功德者知。功德人者。一切处乐。若
    无功德。彼常受苦。是故比丘既闻如是胜功
    德已。不应贪味。此第十法。妨废禅诵。沙门之
    人畏生死者。应当怖畏
    又第十一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
    故沙门。应当舍离。第十一者。谓痴比丘我慢
    心故。不请问他。内智不开。外向化说言一切
    智。有一切智。故我能说。我能解义。我能读
    诵。一切法聚。是我所持。百千法义。我教弟
    子。更无有人与我等者。自心摄受。复为他人
    作如是说。彼唯智慢而实无智。彼人常为一
    切众生。说自功德。是故世间一切闻者。皆生
    贵重。一切世人。皆作是言。此善比丘。具一切
    智。如是比丘。更无与等。一切世人。皆如是
    说。而彼比丘。最无所解。内实空虚。无所知
    晓。心中无物。犹如空器。亦如秋云。离于禅
    诵。诸少智人之所供养。唯修禅诵。持戒布
    施。勤修精进。攀缘善法。智慧?衬帷5鞣??br> 严。安住佛法。勤不休息。大悲熏心。此是沙
    门所应行法。彼恶比丘。内空无智。如是意念。
    若我今者见彼比丘。则示我法。如是比丘。轻
    贱于我。彼檀越家。常供养我。若就彼学。则彼
    檀越不供养我。轻贱于我。是故我今随自所
    知所解多少。为他宣说。随彼闻者。解与不解。
    我终不能就彼而学。如是内空。畏他轻贱。以
    慢心故。既自不解。不请问他。畏人轻贱。如是
    慢心。妄语之人。失五学句。何等为五。所谓妄
    语。彼未知故。是以为他妄语而说。此是彼人
    破初学句。又复次破第二学句。所谓偷盗。彼
    不应受他人供养。彼檀越主为智慧故。与物
    供养。而彼愚人。少于智慧而取其物。如是痴
    人。则是偷盗。如是名破第二学句
    又复次破第三学句。所谓比丘。初出家时。所
    受学句。依持戒住。缘于持戒。起如是心。我今
    出家。而彼比丘。若不学问。何有持戒为他说
    言。我则多知。如是名破第三学句
    又复次破第四学句。所谓难问。畏他轻贱。是
    故谤法。而说非法。言此是法。此是第一毁
    破学句。如是名破第四学句
    又复次破第五学句。所谓彼人不知法故。于
    同梵行。所说正法。言非正法。作如是言。汝等
    一切不知深法。汝所说者。非佛所说。彼人如
    是谤他众僧。作如是言。唯我能知。汝等众
    僧。一切不知。如是谤僧。畏他轻故。语众僧
    言。汝说非法。而僧说者其实是法。彼恶比丘。
    如是则失正法功德。最大妄语。身坏命终。堕
    于恶道。生地狱中。不请问他。恶业因故
    不请问他。复有大过。谓我慢心。我慢心故。不
    入林中。畏他轻贱。于示道者。而不请问。何者
    为道。云何心缘。何所攀缘。云何忘失。复摄
    在心。如是于他不请不问。慢心过故。彼不能
    得如是道故。心生疲?场=峒吁米?<炊??br> 起。作如是念。此法虚妄。彼诸比丘。唐为此
    业。此非是道。实无有禅。无三摩提。亦无禅
    果。无三昧果。以我慢心。畏他轻贱。如是诽
    谤。彼邪见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
    中。尔时世尊迦叶如来。而说偈言
     知时离我慢  请问于尊长
     比丘勤精进  速得于涅??
     诸从他所闻  皆为他人说
     自知离我慢  彼比丘谛知
     离慢离大慢  知道知非道
     如是知自他  是知足比丘
     我慢心甚坚  心[懂-重+只]而愚钝
     ??财利供养  则不得寂静
    彼以如是不请问他慢故心坚。不能禅诵。如
    是比丘。常食他食。以存性命。彼人唯有比
    丘形服名字比丘。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
    狱中。或以心慢。不请问他。是故学者。乃至有
    命未尽以来。常请问他。如是比丘。心常安乐。
    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生彼处已。次
    第乃至到于涅??。以离慢故
    又第十二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第
    十二者。乐多知识。多知识名。作不饶益。如是
    比丘。唯增长爱。若有比丘多知识者。则多
    妨乱。多所作故。妨乱心意。心意乱故。不得禅
    诵。出家之人。怨亲平等。犹尚不应近一知
    识。何况复有多知识耶。若懈怠者。唯名
    比丘。到他舍故。即眼见时。心则动乱。眼见色
    故眼识异本。心不攀缘寂静之法。不念观察。
    心不正直。多有言说。见知识已。次第闻声。心
    则乱缘。有异观察。心不寂静。不寂静故。不寂
    静观。有所攀缘。若见知识。一念亦妨。况见知
    识。乃至久时。是故沙门。乃至不用有一知识。
    况多知识。若有比丘。近知识者。饶人处行。从
    饶人处。至饶人处。如是游行。念念命尽而不
    觉知。则失善分。若失善分。最是自诳。乃至不
    能于一念间修禅读诵。是故比丘。如是学者。
    增长染爱。不应亲近俗人知识
    又若能令未来安隐示涅??道。导师知识。坐
    禅同行。则应亲近。何者同行。所谓除灭。一
    切烦恼。至涅??城。此是第一胜善知识。余知
    识者。则是怨家。非真知识。以非真故。则非
    知识。若见共语共行共业。同有所作。妨废善
    业。若未来世得其力者。乃名知识。若示梵行。
    若令修行。或教怖畏。未来之世。示令怖畏。生
    于地狱饿鬼畜生。名善知识。令身口意造作
    恶业。到恶道者。一切勿近。尔时世尊迦叶
    如来。而说偈言
     若示未来世  彼是善知识
     若能遮恶处  复能救灾祸
     常说利益法  利益未来世
     彼是善知识  作知识利益
    此胜知识。有无量种无量分别。种种说法。非
    多饮食。礼拜入舍。非示爱声触味香色。得名
    知识。如是知识非善知识。善比丘者。应当舍
    离。尚不应近此一知识。况复近多如是知识。
    生无量过。若有知识。于未来世作不利益。虽
    名知识。实是怨家。若有比丘。近彼知识。则
    妨自业坐禅读诵
    又第十三。障碍恶法。妨废比丘坐禅读诵。是
    故沙门应当舍离。第十三者。所谓比丘与恶
    同处。一切比丘与恶同处。妨废禅诵。与恶同
    处。凡有五种。何等为五。所谓比丘。善持净
    戒第一善法。有正直心。而与第一破戒恶人
    同处止住。不得自在。此是第一与恶同处。又
    复第二与恶同处。所谓比丘不自在过。或自
    在过。与邪见人。而共相随。若村若城。若多人
    处。同行同住。此是第二与恶同处。又复第三
    与恶同处。所谓比丘常自乐数亲旧知识。欲
    往欲近。与共相随。至在俗时先住之家。此是
    第三与恶同处。又复第四与恶同处。所谓比
    丘。畏他轻贱。求知见故。到恶处住论师之所。
    共相习近。此是第四与恶同处。又复第五与
    恶同处。所谓比丘。心意动乱不能正行。于
    先饮食。或卧具等。或先食来。或先饮来。或
    先卧来。近妇人来。或于先时所受用色
    声香味触。如是种种。忆念思惟。念境界
    处。境界处念之所破坏。余一切处。皆悉可避。
    此境界处则不可避。以是第一最恶处故。以
    于一切禅诵等业。最为妨故。自余恶处。皆悉
    可避。唯此一处。最不可避境界之乐。从自
    心起。分别恶处。最为难避。唯除坐禅三摩
    提乐正观察念。如是能避。尔时世尊迦叶如
    来。而说偈言
     不善观察风  所吹炽然火
     彼正观察雨  能令灭无余
     众生先所起  久时无明暗
     如起智慧灯  能令灭无余
     欲痴火能烧  地狱愚痴人
     智者则不尔  是故得涅??
     如是十三法  智光明能除
     是故畏过者  常应勤持戒
     拔出自身中  三种过根本
     以智慧大火  烧多烦恼薪
    如向所说与恶同处。应设方便。一切远离。出
    家沙门。宁当独行。勿多忆念。亦莫懈怠。本
    村本城。本多人处。过去乐事。勿忆勿乐。勿
    念本时节会之日饶人之处。本曾游行。亦勿
    忆念。??望欲见。亦勿摄受诸恶弟子。诸恶
    知识。亦勿亲近。勿乐爱声触味香色。勿生染
    心。勿不正行。心莫惊动。亦勿??望。饮食敷
    具病药所须。勿着种种杂色袈裟。亦勿方便
    推捣令平。若洗浴时。不以脚足揩踏身体。
    勿作种种间杂言语。如是烧灭无始?聚。极
    恶生死。五道是门。六尘境界。分别焰起地
    狱饿鬼畜生之中。常烧常炙。一切世间愚痴
    凡夫。处处流转。烧炙失坏。入苦海中。生死
    转行犹不厌离。舍行持戒。若人生天。第一放
    逸。后退彼天与先同侣。胜者离别。生在地狱
    饿鬼畜生。受第一苦。悔火所烧。无有救者。
    放逸所坏。悔火所烧。生在地狱饿鬼畜生。以
    是等故。诸有怖畏。未来退者。一切皆应修
    行正法。常不断绝。如是法律。一切如来应正
    遍知。为放逸天断除放逸。若人生天。一切皆
    是持戒力故。若有善修善调伏心。如是之人。
    不得言死。身坏命终生于善道天世界中。汝
    等天众。一切未知。生此天因。戒之轻重。我
    为饶益。示汝彼业。是故说此十三法门。人天
    世间。迭互为因。人世界中。则能持戒。天世界
    中。则不能持。人死生天。若不放逸。退生人
    中。以是因缘。故说此经。彼佛世尊迦叶如
    来。利益天人。饶益安乐。乃至涅??。如是利
    益一切世间
    尔时彼处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并天众等。深
    生厌离。虽处于欲。而于欲中不行放逸皆悉
    成就不放逸行。顶礼世尊迦叶佛塔。其心
    清净。彼一切天。如本来时还如是去
    迦叶世尊第六经竟
    此法名为六修多罗山树具足地处流行
    尔时天众一切皆出迦叶佛塔。问于天主牟
    修楼陀。而作是言。天王云何知此佛塔。尔
    时天众。如是问已。牟修楼陀天主告言。汝等
    天众。一切皆听。我有因缘。先见此塔。我于先
    时始生此天。放逸而行喜乐境界。五?所缚。
    周遍行此夜摩地处。五欲功德游戏受乐。处
    处而行。从一园林至一园林。从山至山。从岩
    至岩。从崖至崖。从一花池至一花池。从一峰
    处至一峰处。多有无量百千天子。为天女众
    之所围绕。彼天女众。无量百千服饰庄严。在
    天子前。歌舞喜笑游戏围绕。我于尔时如是
    遍观。此天世间乐着境界五欲功德。心生欢
    喜。爱心所牵。我三处行。皆不妨碍。所谓水
    中在鹅背上。从一鹅背至一鹅背。次复在于
    鸳鸯背上。从一鸳鸯至一鸳鸯。次复乘鸭在
    鸭背上。从一鸭背至一鸭背。次复在于莲花
    之中。从一莲花至一莲花。在水波中。从波至
    波。处处游戏。随意而行。无有障碍。一切嬉
    戏歌舞欢笑。心极受乐。如是游行
    我既如是。种种戏已。复念余戏谓处陆地乘
    于殿堂。百千天女。围?相随。从山至山。从
    一山峰。至一山峰。从一山谷至一山谷。从一
    园林至一园林。从一山窟至一山窟。我于尔
    时。在如是处行不障碍
    如是次第。在虚空中。复乘堂殿百千天众而
    为围?。作诸天乐。出妙音声。歌舞喜笑游戏
    而行。遍此一切天之世间。见不可说种种异
    处。多有七宝光明照曜胜妙之处。如是山峰
    处处遍见。有百千树。七宝庄严。如是次第。复
    见有河。百千莲华集在其岸。处处皆有微妙
    莲华。我共天众。皆如是见在虚空中。如是下
    观一切诸欲。功德具足
    此天世间百千种殿。处处皆饶。我常于中行
    无障碍。谓在三处水陆虚空。如是游戏种种
    受乐
    我复有时。遂见六山。有六光明。穿空而出。焰
    色分明。不知何物。我时见已。生希有心。专念
    思惟。此所见者。昔未曾有。为是何物。如是念
    已。即并行殿。一切天众。速疾前去。诣六光
    明。我既到彼六光明所并殿俱堕。我先所有
    光明威德。一切损减。我于尔时心自思惟。此
    是何物。是何势力。令我自身并此天众。一切
    皆堕。威德光明。一切损减。我于尔时既思惟
    已。于天众中。有一旧天。名无垢广。彼天先
    见如是六山六种光明。而语我言。天王今者
    莫有所畏。王则无过。此于天王无有不吉。愿
    王今听。以何因缘。天王今者并此天众空中
    而堕。过去曾有无量天王曾于此处虚空中
    行不能得过。皆如是堕。天王先来未曾得闻。
    以不知故。欲如是过。即便下堕。威德光明。一
    切欲灭。此之因缘。我今为说。此处常有六佛
    如来应正遍知明行满足天中之天。一切世
    间甚实知见。于此山树具足地中。作六佛塔。
    利益天人。此佛塔者。是所应礼所应供养。礼
    拜供养。无不得力。何以故。更无胜故。如是
    佛塔不可得遇。以此因缘。天王今者如是下堕
    我时告彼无垢广言。佛在何处。彼无垢广。即
    答我言。今者悉无。世间之中一切皆无。彼一
    切知。一切悉见。知欲过恶。知生死中。诸苦恼
    已。精勤修行六波罗蜜。劫数满足三阿僧只。
    得一切智。入于涅??。此是略说。欲得广闻见
    此佛塔。更为广说。此六佛塔。今者在于山树
    具足地处中住
    我于尔时闻彼旧天无垢广言。生希有心。见
    势力已。共彼宿旧无垢广天。并诸天众。到六
    塔所。到已思惟。为欲闻法度生死故。入佛塔
    中。入佛塔已。闻如是法。彼佛世尊之所宣说。
    时彼天众。得闻天主牟修楼陀如是语已。各
    辞天王。向自地去。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亦向
    先来自住之处。说佛塔竟

    正法念处经卷第五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