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释经论部下 >
  •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十七_解头陀品之余

    解头陀品之余

     如五空闲说  余功德亦尔
     自读诵教他  得舍空闲处
    阿练若比丘有五种分别。一以恶意欲求
    利养。二愚痴钝根故行阿练若。三狂痴失意
    作阿练若。四为行头陀行故作阿练若。五
    以诸佛菩萨贤圣所称赞故作阿练若。于
    此五阿练若中为行头陀行故作阿练若。
    以诸佛菩萨贤圣所称赞故作阿练若。是
    二为善。余三可呵。如五种分别阿练若法
    余十一头陀行亦应如是分别知。问曰。佛
    说若已受阿练若法终不应舍。若有因
    缘得舍去不。答曰
     读诵经因缘  可舍阿练若
    若比丘欲从他受读诵经法。若欲教他读
    诵。应从阿练若处来入塔寺。以是因缘可
    得舍离
     教他读诵时  不应望供给
     即时应念佛  佛常有所作
    阿练若从空闲处来。教他读诵。不应求敬
    心供给。应当念佛。尚自有所作。何况于
    我。念佛者。佛是多陀阿伽陀三藐三佛陀。
    诸天龙神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
    罗伽释提桓因四天王人非人所供养。一切
    众生无上福田。尚不求他供给身自执事。
    我今未有所知。始欲求学。云何受他供给。
    复应作是念
     我应善供给  一切诸众生
     不望彼供给  自利利他故
    云何为自利。若贵供给则失法施功德。
    若不贵供给者则得法施功德。云何为利
    他。若贵彼供给而教令读诵者。彼则生念
    师直以世利故而教诲我不以法故。是人
    若以是心供给师者则不得大利。若但
    恭敬法故尊重师者则得大利是名利他
     从他求智慧  应不惜身命
    若行者欲从他求智慧应舍身命。舍者
    为智慧故。勤心精进恭敬于师不惜身命。
    问曰。何以故。为智慧恭敬师而不惜身
    命。答曰
     若一字一心  以此为劫数
     恭敬于师所  能说此论者
     离诸谄曲心  深爱而恭敬
     昼夜不休息  尽于尔所劫
    随师所教论义字数及尔所心念。若受法
    者心无谄曲不惜身命。昼夜恭敬始终无
    异。虽能如是犹不报师所益论议智慧之
    恩。是故弟子应离谄曲心舍贪惜身命破
    于?x慢。若师轻蔑及以敬爱心无有异。
    当生深爱心第一恭敬心。应生父母心。应
    生大师心。应生善知识想。应生能为难事
    想。应生难报心。若师听则受所常行事。
    不须师敕余事则相望师意随事而行。师
    所爱重随而爱重。不应因师求于世利。莫
    求师赞叹。莫求名闻。但求智慧法宝。师
    有谬失常应隐藏。若师过衅若彰露者。当
    方便覆之。师有功德称扬流布。深心爱乐
    听受持解。思惟义趣如所说行。求自利
    利他者。莫为秸弟子。莫为大弟子。莫
    为垢弟子。莫为衰弟子。莫为无益弟子。
    无如是等过。但住善弟子法中。供给于师。
    如般舟经说。佛告[台-台+??陀婆罗。若菩萨欲得
    是三昧者。应勤精进于诸师所生尊重心
    难遭心。若从口闻。若得经卷处。于是师所
    应深心恭敬生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以
    能说如是法助菩提故。[台-台+??陀婆罗。若求菩
    萨道者。若求声闻者。所从师读诵是法
    处。不生深恭敬心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
    能得诵利是法。令不忘失久住不灭者。
    无有是处。何以故。[台-台+??陀婆罗以不恭敬因
    缘故。佛法则灭。是故[台-台+??陀婆罗。若求菩萨
    道者。若求声闻者。于所从闻。读诵书写
    是法处。生恭敬心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
    者。于所读诵书写未得者令得已得久住
    则有是处。何以故。以恭敬心故佛法不灭。
    是故[台-台+??陀婆罗。我今告汝。于是师所应生
    深恭敬心父母心善知识心大师心。是则随
    我所教

    助尸罗果品第六

    如是菩萨。为求多闻知多闻义已随说行
    故。能令尸罗清净。清净尸罗法应当修行。
    问曰。何等法能令尸罗清净。答曰
     护身口意业  亦不得护法
     终不令我见  及以余见杂
     回向萨婆若  此四净尸罗
    行者修此四法。尸罗自然清净。护身口意
    业者。常应正念身口意业乃至小罪不令
    错谬。譬如龟鳖常护头足。此人深乐空故。
    于第一义中而亦不得护三业法。有人
    虽见法空谓知空者在。是故说不杂
    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者见知者见。回向萨婆
    若者。持戒果报不求余福。但为度一切众
    生。以求佛道。是为四。复有四法。能令尸罗
    清净。所谓
     无我我所心  亦无断常见
     入于众缘法  则能净尸罗
    无我我所心者。不贪着我我所心。但知此
    心虚妄颠倒而无我法。无断常见者。以断
    常见多过故。入众缘法者。知诸法从众缘
    生无有定性。行于中道。如是四法能净尸
    罗。复有四法能净尸罗。所谓
     行四圣种行  及十二头陀
     亦不乐众闹  念何故出家
    四圣种者。所谓趣得衣服而足。趣得饮食
    而足。趣得坐卧具而足。乐断乐修行。十二
    头陀者。所谓受阿练若法。受乞食法。粪扫
    衣。一坐。常坐。食后不受非时饮食。但有三
    衣。毛毳衣。随敷坐。树下住。空地住。死人间
    住。亦不乐众闹者。不与在家出家者和
    合。有人虽行阿练若法。多知多识故。多人
    往来。是故说不乐众闹。若至余处。若心不
    与和合。何故出家者。行尸罗者作是念。我
    何故而出家。念已。随出家事欲成就故。如
    所说行。是为四。复有四法能净尸罗。所谓
     五阴无生灭  六性如法性
     见六情亦空  不着世俗语
     如是之四法  亦能净尸罗
    五阴无生灭者。思惟五阴本末故。见五阴
    无生灭者。见地等六性如法性。如法性不
    可得六性亦不可得。知六情虽是苦乐等。心
    心数法因缘。以正智推求。亦知是空。了达
    三种皆知是空。有行者贪着于空则还妨
    道。是故说莫贪着空。随于世俗说空名
    字。如是法者能净尸罗。问曰。若尔者云何
    言五阴诸法。答曰。以空故。五阴诸法空。最
    后言莫着于空者。空亦应舍。如是无有
    邪疑法妨碍尸罗。问曰。五阴诸法。以有相
    可相故。决定有。如说色是苦恼相觉苦乐
    是受相。现有如是等诸相。云何言非空非
    不空。答曰
     恼坏是色相  何等为是色
     若恼是色相  离相无可相
     此相在何处  无相无可相
     世界终无有  无相有可相
     相与及可相  非合非不合
     其来无所从  去亦无所至
     若有合非合  成于相可相
     如是则为失  相及可相相
     以相成可相  相亦不自成
     相自不能成  云何成可相
     世界甚可愍  分别相可相
     迷惑诸邪径  邪师所欺诳
     相可相则是  无相无可相
     如是眼见事  如何不能知
     随计相可相  有如是戏论
     随起戏论时  则随烦恼处
    复次行者以不来不去门观诸阴性入空。如说
     生老病死法  生时无从来
     生老病死法  灭时无所去
     诸阴界入性  生时无从来
     灭时无所去  佛法义如是
     如火非人功  亦不在钻木
     和合中亦无  而因和合有
     薪尽则火灭  灭时无所去
     诸缘合故有  缘散则皆无
     眼识亦如是  不在于眼中
     不在于色中  亦不在中间
     不在和合中  亦不离和合
     亦不从余来  而因和合有
     和合散则无  诸法亦如是
     生时无从来  灭时无所至
     如彼龙心力  而有阴云现
     不从龙身出  亦不余处来
     而此大阴云  雨流满世界
     然后乃消灭  亦无有去处
     如云无来去  诸法亦如是
     生时无从来  灭时无所去
     如壁上画人  不在一一彩
     亦不在和合  壁中亦复无
     画师所亦无  画笔中亦无
     不从余处来  而因和合有
     和合散则无  诸法亦如是
     有时无从来  无时无所去
     灯炎不在油  亦不从炷出
     亦不余处来  而因油炷有
     因缘尽则灭  灭时无去处
     诸法来去相  皆亦复如是
    复有四法。能净尸罗。所谓
     能自思量身  不自高下他
     此二无所得  心猗无有慢
     观诸法平等  是四净尸罗
    能自思量者。行者作是念。我身不净无常死
    相为何所直。如是念已。即不自高下于他
    人。信解身及他无我我所故无所得。猗者。
    得如是法故。心轻柔软堪任受法。以此猗
    乐心不自高。观诸法平等者。以空观有为
    无为法一切悉等无上中下差别。如说
     若当因于下  而有中上者
     下不作中上  云何因下有
     下自作下者  中上先定有
     若当因于中  而有下上者
     中不作下上  云何因中有
     中自作中者  下上先定有
     若当因于上  而有中下者
     上不作中下  云何因上有
     上自作上者  中下先定有
     因下不得作  不因亦不得
     若先定有者  不应因于下
     若先定无者  云何成中上
     因中不得作  不因亦不得
     若先定有者  不应因于中
     若先定无者  云何成下上
     因上不得作  不因亦不得
     若先定有者  不应因于上
     若先定无者  云何成中下
    复次以空一相故。观诸法皆平等众生亦
    如是。如说
     智者于空中  不说分别相
     空一而无异  能如是见空
     是则为见佛  佛不异空故
     说言诸佛一  一切众生一
     一切法一法  无上中下别
     一切佛世尊  离自性他性
     一切诸众生  亦离自他性
     一切法亦尔  离自性他性
     以是因缘故  是故名一相
     有诸佛则非  无诸佛亦非
     有诸众生非  无诸众生非
     有诸法则非  无诸法亦非
     离于有无故  名之为平等
     一切佛世尊  众生及诸法
     一切不可取  名诸法平等
     一切佛众生  及法无差别
     不可分别故  名之为平等
     诸佛与众生  并及一切法
     入生住灭中  寂灭无所有
     亦无所从来  亦复无所去
     以无来去故  名之为平等
     诸佛与众生  并及一切法
     悉皆无所有  过一切有道
     此三非是等  亦复非非等
     非等非非等  非非等不等
     如是说诸法  皆等无差别
    复有四法。能净尸罗。如说
     善能信解空  不惊无相法
     众生中大悲  能忍于无我
     如是之四法  亦能净尸罗
    行者了达诸法无自性无他性故。名为信
    解空。如说
     一切所有法  终不自性生
     若从众缘生  则应从他有
     不从自性生  云何从他生
     自性已不成  他性亦复无
     若离自性生  则无有自性
     若离于自性  则无有自相
     自性自性相  不以合故有
     不以散故无  二定有则无
     他不能生法  自亦不能生
     自他亦不能  离二亦不生
     若无有自者  云何从他生
     离于世俗法  则无有自他
     若他从他生  他即无自体
     无体则非有  以何物生他
     以无自体故  他生亦复无
     四种皆空故  无法定生灭
    不惊无相者。信乐远离诸相故不惊。如说
     一切若无相  一切即有相
     寂灭是无相  即为是有法
     若观无相法  无相即为相
     若言修无相  即非修无相
     若舍诸计着  名之为无相
     取是舍着相  则为无解脱
     凡以有取故  因取而有舍
     离取取何事  名之以为舍
     取者所用取  及以可取法
     共离俱无有  是皆名寂灭
     若法相因成  此即为无性
     若无有性者  此即无有相
     若法无有性  此即无相者
     云何言无性  即名为无相
     若用有与无  亦遮亦应听
     虽言心不着  是则无有过
     何处先有法  而后不灭者
     何处先有然  而后有灭者
     此有相寂灭  同无相寂灭
     是故寂灭语  及寂灭语者
     先来非寂灭  亦非不寂灭
     亦非寂不寂  非非寂不寂
    众生中大悲者。众生无量无边故。悲心亦广
    大。复次诸佛法无量无边无尽如虚空。悲心
    是诸佛法根本。能得大法故名为大悲。一
    切众生中最大者名为佛。佛所行故名为大
    悲。忍无我法者。信乐实法故。诸佛皆一涅
    ??道故。名为无我法。若入此法中心则不
    忍。如小草入火则烧尽。若真金入火能堪
    忍无失如是。若凡夫人不修习善根入无
    我中不能堪忍即生邪疑。是菩萨无量世
    来修习善根智慧猛利诸佛护念。虽未断
    结使入无我法中心能忍受。无我法者阴界
    入十二因缘等诸法是。破我因缘如先说。是
    故欲净尸罗。当行此四法。复次
     有四破尸罗  而似持尸罗
     行者当精进  自制慎莫为
    宝顶经迦叶品中。佛告迦叶。四种破戒比丘
    似如持戒比丘。何等四。迦叶。有比丘。于经
    戒中尽能具行而说有我。迦叶是名破戒
    似如持戒。复次迦叶。有比丘。诵持律经守
    护戒行。于身见中不动不离。是名破戒似
    如持戒。复次迦叶。有比丘。具行十二头陀。
    而见诸法定有。是名破戒似如持戒。复次
    迦叶。有比丘。缘众生行慈心。闻诸行无
    生相心则惊畏。是名破戒似如持戒。迦叶。
    此四破戒人似如持戒。复次
     世尊之所说  沙门有四品
     应为第四者  远离前三种
    迦叶品中说四种比丘者。应学第四沙门。
    不应为三。何等为四。佛告迦叶。有四种
    沙门。一者形色相沙门。二者威仪矫异沙门。
    三者贪求名利沙门。四者真实行沙门。云何
    名为形色相沙门。有沙门形沙门色相。所谓
    着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黑鉢。而行不净
    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求寂灭。不求
    善。悭贪懈怠行恶法。破戒不乐修道。是
    名形色相沙门。云何威仪矫异沙门。具四
    种威仪。审谛安详趣得衣食。行圣种行。不
    与在家出家和合。少于语言。以是所行。欲
    取人意心不清净。如此威仪不为善。不
    为寂灭。而见诸法定有。于空无所有法畏
    如堕坑。见说空者生怨家想。是名威仪矫
    异沙门。云何为贪求名利沙门。有沙门虽
    强能持戒。作是念。云何令人知我持戒。强
    求多闻。云何令人知我多闻。强作阿练若
    法。云何令人知我是阿练若。强行少欲知足
    远离。云何令人知我少欲知足行远离法。
    非为厌离心故。非为灭烦恼故。非以求
    八直圣道故。非为涅??故。非度一切众
    生故。是名求名利沙门。云何真实行沙门。
    有沙门尚不贪惜身。何况惜名利闻诸法
    空无所有。心大欢喜随说而行。尚不贪惜
    涅??而行梵行。何况贪惜三界。尚不着空
    见。何况着我人众生寿者命者知者见者见。
    于诸烦恼中而求解脱。不于外求。观一
    切法本来清净无垢。此人但依于身不依
    于余。以诸法实相尚不贪法身。何况色身。
    见法离相不以言说。尚不分别无为圣众。
    何况众人。不为断不为修习故。不恶生
    死不乐涅??无缚无解。知诸佛法无有
    定相。知已不往来生死亦复不灭。迦叶。是
    名随真实行沙门。迦叶。汝等应勤行真实
    行。沙门莫为名字所害。复次
     不为王等法  而持于尸罗
     亦不依生等  而持于尸罗
    行者欲净尸罗。不应为王等法。王等法者。
    佛为净德力士说。善男子。菩萨尸罗者。乃至
    失命因缘犹不破戒。不期为国王故持戒。
    不期生天故持戒。不期为释提桓因不
    为梵天王不为富乐自在力故持戒不为
    名闻称赞故。不为利养故持戒。不为寿
    命故。不为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资生物故
    持戒。不依生等法者。不为生天人持戒。
    不自依持戒。不依他持戒。不依今世持
    戒。不依后世持戒。不依色不依受想行
    识不依眼不依入不依耳鼻舌身意故
    持戒。不依欲界色界无色界故持戒。不为
    得脱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恶道故持戒。不
    为畏天中贫故持戒。不为畏人中贫故
    持戒。不为畏夜叉贫故持戒。问曰。若不
    为如此等法者。为何法故持戒。答曰
     为欲令三宝  久住故持戒
     为欲得种种  利益故持戒
    三宝久住者。为不断佛种故持戒。为转法
    轮故持戒。为摄圣众故持戒。为脱生老病
    死忧悲苦恼故持戒。为度一切众生故持
    戒。为令一切众生得安乐故持戒。为令众
    生到安乐处故持戒。为修禅定故持戒。
    为智慧解脱解脱知见故持戒。是事如净德
    经中广说
     菩萨能如是  成就于尸罗
     不失于十利  及余种种利
     亦复不堕于  四难处邪道
     不得四失法  不值四坏法
     又得不欺诳  诸佛等四法
     能过堕地狱  十事诸怖畏
    不失于十利者。不失常为转轮圣王。常
    于彼中不失不放逸心。不失常作释提桓
    因。常于彼中不失不放逸心。常不失求
    诸佛道。常不失诸菩萨所教化事。常不失
    乐说辩才。常不失种诸善根福德满足所
    愿。常不失为诸佛菩萨贤圣所赞。常不
    失疾能具足一切智慧。是为十。种种利
    者。于种种功德不退失。如经中说。菩萨善
    守持戒。常为诸天所赞。诸龙王善护诸人
    供养。常为诸佛所念。常为世间大师。愍
    念众生。不堕四难处等邪道者。菩萨能如
    是成就尸罗者。不堕四难处。一不生无
    佛处。二不生邪见家。三不生长寿天。四不
    堕一切恶道。得四不失法者。一不失菩提
    心。二不失念佛。三不失常求多闻。四不
    失念无量世事。不值四坏法者。一不值
    法坏。二不值刀兵。三不值恶毒。四不值
    饥饿。得四不诳法者。一不欺诳十方诸佛。
    二不欺诳诸天神等。三不欺诳众生。四不
    自欺诳身。又过十怖畏者。菩萨如是清净
    持戒。能过堕地狱等十怖畏。何等十。一能
    过地狱怖畏。二能过畜生怖畏。三能过饿
    鬼怖畏。四能过贫穷怖畏。五能过诽谤呵骂
    恶名怖畏。六能过诸烦恼所覆怖畏。七能过
    声闻辟支佛正位怖畏。八能过天人龙神夜
    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
    怖畏。九能过刀兵恶毒水火师子虎狼他人
    所害怖畏。十能过邪见怖畏。菩萨如是净
    持于戒。则能住诸佛法。所谓四十不共法。
    堪任为法器

    赞戒品第七

    菩萨如是净持尸罗。能摄种种功德诸利。
    如无尽意菩萨说。复次略赞尸罗少分。尸罗
    者。是出家人第一所喜乐处。如年少富贵
    最可喜乐。能增长善法。如慈母养子。能防
    护衰患如父护子。尸罗能成就诸出家者
    一切大利。如白衣多财尸罗能救一切苦
    恼。如正行顺理。尸罗善人所敬。如报恩法。
    尸罗人所爱重。犹如寿命。尸罗智者所贵。
    如智慧。求解脱者善护尸罗。如王密事大
    臣守护。乐道利者。爱重尸罗。如乐涅??
    爱重佛法。智慧之人善守尸罗。如惜寿者
    护安身法救死时急。尸罗为最如遇急难
    得善知识。尸罗清净庄严贤人。如贵家女
    惭愧无秽。尸罗即是功德之初门。如不谄曲
    开诸善利。尸罗最是梵行之本。如直心则是
    正见之本。诸大人法以尸罗为本。如求重
    位以直心为本。尸罗即是功德宝[?`/积]。如不
    放逸。亦如正念能生诸利。亦如贤友初中
    后善。学正法者不得过越。如海常限。尸罗
    即是功德住处。亦如大地万物依止。尸罗润
    益诸善功德。亦如天雨润益种子能成五
    根。如火熟物能生诸利。如风成身。尸罗能
    受一切道果。亦如虚空含受万物亦如吉
    瓶随愿皆得。亦如美膳利益诸根。尸罗善
    能通利诸道。能令诸根清净无碍。智慧寿命
    以尸罗为本。犹如身命以气息为本。尸
    罗即是最上依处如民依王。尸罗即是诸功
    德主。如军大将。尸罗得众快乐。如随意妇
    能称夫心。若求涅??及生天上。尸罗即是
    学道资用。如彼远行必持衣粮。尸罗将人令
    至善处。如经险路得善导师。尸罗度人
    从生死过。犹如牢船得渡大海。尸罗能
    灭诸烦恼患。犹如良药能消众病。尸罗器仗
    能御魔贼。如善兵器能对敌阵。如所爱亲
    经难不舍。尸罗将人诸衰恼中随护不舍。
    尸罗能照后世痴冥。如大灯明能除黑?。
    尸罗度人出诸恶道。如度深水得好桥
    梁。尸罗能除烦恼热急。如清凉室能除毒
    热。欲堕恶趣尸罗能救。如勇士持刃救
    人怖畏。诸凡夫人应深爱尸罗如诸菩萨
    学谛胜处。行者善行尸罗如诸菩萨行舍
    胜处得果之人善修尸罗亦如菩萨修灭
    胜处护持尸罗令人得果。亦如菩萨修
    慧胜处。不坏法者能净尸罗如诸菩萨清净
    无垢。诸恶人等舍离尸罗如彼谄曲舍离直
    心。放逸之人不行尸罗如悭贪者不行惠
    施。放逸之人舍离尸罗如戏论者离寂灭
    法。愚痴之人无有尸罗犹如盲者不见五
    色。无思惟者去尸罗远。如离八道去涅
    ??远。善爱身者深乐尸罗如阿罗汉深爱
    乐法。尸罗能使无恼善法相续不断。如佛
    出世善事不绝。尸罗能令诸道果住。如
    佛神力令法久住。尸罗如佛自利利人。尸
    罗善护诸善功德。如王知时能护国界。尸
    罗安行者心。如须陀洹果。如时发事后
    则无悔。尸罗究竟必得涅??。如菩萨愿究
    竟得佛。尸罗亦如良田好泽投之以种疾
    得增长。尸罗是正行之因。如知时方等是
    成诸事因。如人端严福德智慧人所尊贵。
    尸罗如是自他所敬。如福德熟时心则安
    隐。尸罗能使心得安隐受诸利报。尸罗能
    令行者欢喜。犹如好儿令父心悦。尸罗则
    是无有过失无畏之法。如人无过心则无
    畏。尸罗令人今世后世无有怖畏无诸罪
    恶。供养称赞持尸罗者余者亦喜自知有
    分。尸罗亲爱众生。如修慈定。尸罗灭苦如
    修悲定。尸罗与喜如修喜定。尸罗无憎无
    爱。如修舍定。尸罗为人所信。如四种善语
    能令人信。尸罗乐行。如世法中常欢喜心。
    如多闻是乐说因。尸罗则是言行相应因。尸
    罗是无畏因。如辩才无畏。尸罗是名闻因。
    如通诸经有好名称。尸罗是能救法。如易
    与语者为人所救。尸罗能成明解脱法。如
    随所说行。尸罗是诸佛相。如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尸罗助修道法。如定助慧。尸罗
    令人无所畏难。如大心胆无所畏惧。尸罗
    是诸功德聚处。犹如雪山宝物积聚信等功
    德。诸希有事所可依止。尸罗犹如大海有
    诸奇异。亦如美果依止于树。尸罗与人随
    所乐果。如随正智慧者如行即得。尸罗名
    为无水而净。尸罗则是最上妙香。不从根
    茎枝叶华果中出。尸罗庄严过诸宝饰。常住
    其身无能却者。尸罗大乐不从五欲生。后
    世亦有诸妙乐报。尸罗是一切世间天人魔
    梵沙门婆罗门所赞叹者。尸罗快乐自在
    身中不从他得生天涅??之善方便。尸罗即
    是信河正济。无有泥陷瓦石刺?。随意可
    入善渡无碍。尸罗是宝财无诸衰恼。尸罗是
    净道无能坏者犹如平路行旅无难。尸罗
    是好田不种不获自然获实。尸罗是甘露
    果。不从树草生。香美无比。尸罗是沙华
    不从水陆生常不萎坏。尸罗除烦恼热。
    如冷水洗浴。尸罗善守护胜诸刀杖行尸
    罗者不以人畏故而得恭敬。尸罗是自在
    处无有诤竞。尸罗是好宝不从山生。不从
    大海出。而宝价无量。尸罗能过不活畏入众
    畏考掠畏堕恶道畏。尸罗常随逐人。今世后
    世如影随形

    戒报品第八

    菩萨离垢地。清净具说已。菩萨住此地。常
    作转轮王。第二地于十地中名为离垢。悭
    贪十恶根本永尽故名为离垢。菩萨于是地
    中深行尸罗波罗蜜。是菩萨若未离欲。此
    地果报因缘故。作四天下转轮圣王。得千辐
    金轮种种珍宝庄严。其辋真琉璃为毂。周
    圆十五里。百种夜叉神所共守护。能飞行
    虚空导四种兵。轻健迅疾如金翅鸟王。如
    风如念。所诣之处灭诸衰患降伏怨贼。一
    切小王皆来归伏。亲族人民莫不爱敬。普能
    照明。圣王姓族种种华?璎珞间错庄校。五
    种伎乐常随逐之。以奇妙宝盖罗覆其上。
    行时有种种华香碎末旃檀常雨供养。烧真
    黑沈水牛头旃檀黄旃檀以涂其身。其轮两
    边天女执持白拂侍立。种种珍宝以为其
    盖。其轮有种种希有之事而用庄严。是名
    金轮宝具足。一切象相。身大而白如真银
    山王出神岳。大象众中能飞行虚空。伊罗
    婆那安?那王摩那等诸大象王皆能摧却。
    是名白象宝具足。马相色如孔雀颈。其体
    轻疾如金翅鸟王飞行无碍。是名马宝。贵家
    中生身无疾病。有大势力形体净洁忆念
    深远直心柔软。持戒坚固深敬爱王。能通达
    种种经书技术。是名主兵臣宝。如财主
    天王富相具足千万亿种诸宝伏藏常随逐行。
    千万亿种诸夜叉神眷属随从。皆是先世行
    业之报。善知分别。金银帝青大青金刚摩罗竭
    车磲马瑙珊瑚颇梨摩尼真珠琉琉等种种
    宝物。悉能善知出入多少。随宜能用。能满
    王愿。是名居士宝。光明如日月照十六由
    旬。形如大鼓能灭种种毒虫恶气疾病苦
    痛。人天见者莫不珍爱。好华璎珞以为庄
    严。处在高幢威光奇特。能令众生发希有
    心生大欢喜。是名珠宝。其手爪甲红赤而
    薄。其形?直高隆。润泽不肥不瘦。身肉次第
    肌肤厚实细密薄皮不堪苦事。身安坚牢如
    多罗树。身上处处吉字明了。吉树文画严
    庄其身。象王牛王马王画文幡盖文鱼文园
    林等文现其身上。踝平不现。足如龟背。足
    边俱赤。足跟圆广。[跳-兆+专]佣柔软。膝圆不现。髀
    如金柱如芭蕉树。如象王鼻软泽光润。佣
    圆而直。横文有三。腹佣不现。脐圆而深。脊背
    平直。乳如频婆果。如双鸳鸯圆起不垂柔
    软鲜净。又其臂纤佣圆且长节隐不现。其
    鼻端直不偏现出不大不小孔覆不现。两
    颊不深平满不高两边俱满。额平而长有吉
    画文。耳软而垂着无价环。齿如真珠贯如
    月初生。如雪如珂。?如丹霞。如频婆果
    上下相当不?不细。如赤真珠贯。眼白黑
    睛二色分明。庄严长广光明清净。其睫青致
    长而不乱。眉毛不厚不薄不高不下如月
    初生。高曲而长两边相似。发软而细润泽不
    乱。其身芬馨常有香气。如开种种上好香
    奁。身诸毛孔常出真妙?钐疵?隳茉萌?br> 心。口中常有青莲华香。身体柔软如伽陵伽。
    天衣细滑之事一切具足。心无谄曲直信惭
    愧深爱敬王。知时知方善有方便摄取王
    心坐起言语能得王意随王意行常出爱
    语。如人间德女众好具足。色如提卢多摩天
    女清净分明。如月十五日画文炳现。如帝
    释夫人舍脂。着天衣天?天香。多以天光明
    金摩尼珠庄校其身。善知歌舞伎乐娱乐戏
    笑之事。善有方便随意能令王发欢喜。一
    切女中是女为最。是名玉女宝。又转轮圣
    王有四如意德。一者色貌端严。于四天下
    第一无比。二无病痛。三人民深爱。四寿命
    长远。教诲众生以十善业。能令诸天宫殿
    充满。能减阿修罗众。能薄诸恶趣增益善
    处。能为众生多求利事有所施作。不用
    兵仗以法治化天子安乐。外无敌国畏内
    无阴谋畏。又其国内无疫病饥饿及诸灾
    蝗衰恼之事。一切边王皆所归伏。多有眷
    属能疾摄人。更无有能侵害国界。其四种
    兵势力具足。诸婆罗门居士庶人皆共爱敬。
    甘香美食自然而有。国界日增无有损减善
    能通达经书技艺算数呪术皆悉受持。巧
    能论说分别义趣。群臣具足悉有威德。常
    行财施无能及者。千子端严如诸天子威
    德勇健能破强敌。所住宫殿堂阁楼观如四
    天王帝释胜殿。王所教诲无有能坏于四
    天下。唯有此王威相具足故无能及者。音
    声深远易听易解不散不乱。如迦罗频伽
    鸟美软和雅闻者悦耳。眷属同心不可沮
    坏。所住之处地水虚空无有障碍。威力猛
    盛能堪大事。念问耆老不欺诳人。心无
    妒嫉不忍非法无有?恨。威仪安详而不
    轻躁。所言诚实未曾两舌。行施持戒常修
    善心。进止知时不失方便。神色和悦言常
    含笑。未曾皱眉恶眼视人。退失利者为
    之作利。已有利者令深知报怀惭愧心。
    有大智慧威德尊严而能忍辱。大丈夫相其
    性猛厉。诸所为事疾能成办。先正思量然后
    乃行。王有法眼所为殊胜。善思量者乃与从
    事。若不任者更求贤明。善集福德财物。清
    净能自防护不破禁戒。多饶财宝如?成?br> 门王。有大势力如天帝释。端严可爱犹如
    满月。能照如日。能忍如地。心深如海不为
    苦乐之所倾动。如须弥山王风不能摇。诸
    宝妙事之所住处。诸善福德之所依止。是诸
    一切世间亲族。诸苦恼者之所归趣。无归作
    归无舍作舍。有怖畏者能除怖畏。转轮
    圣王有如是等相
     能转破戒者  令住于善法
     其余所行事  如初地中说
    转破戒者。能令众生舍恶行善得安乐事。
    令住善法者。能转众生恶身口意业令行
    善身口意业。此事如初地中说。所谓见诸
    佛得诸三昧。但彼数百此地数千以为差别

    十住?称派陈劬淼谑??/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