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释经论部下 >
  • 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六_分别功德品第十一

    分别功德品第十一

    问曰。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应云何作于昼
    夜中几时行。答曰
     以右膝着地  偏袒于右肩
     合掌恭敬心  昼夜各三时
    以恭敬相故。右膝着地偏袒右肩合掌。是
    事应初夜一时礼一切佛。忏悔劝请随喜回
    向。中夜后夜皆亦如是。于日初分日中分日
    后分亦如是。一日一夜合为六时。一心念
    诸佛如现在前。问曰。作是行已得何果
    报。答曰
     若于一时行  福德有形者
     恒河沙世界  乃自不容受
    若于一时中。行此事者。所得福德若有形
    者。恒河沙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三千大千
    世界所不容受。如三支经除罪业品中说。
    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恒河沙
    等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诸佛。若复有人
    劝请诸佛转法轮此福为胜。又佛于般若
    波罗蜜随喜回向品中说。善哉善哉须菩提。
    汝能作佛事。与诸菩萨说回向法。若菩
    萨作是念。如诸佛知见是善根福德本末
    体相。何因缘故有。我亦如是随佛所知所
    见回向。是人得福多。譬如恒河沙等三千
    大千世界中众生皆成就十善道。菩萨回向
    福德最上最妙最胜无比无等无等等。须菩
    提。置是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成就
    十善道。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
    得四禅。其福比此。亦复最上最妙最胜。四
    无量心四无色定五神通。得须陀洹果斯陀
    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亦如是。
    如法回向福德最上最妙最胜。须菩提。置此
    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作辟支佛。
    若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有恒河沙等三千
    大千世界众生。其一菩萨以取相心。供养
    是诸众生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于恒河沙等
    劫。以一切乐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一一菩
    萨皆亦如是。须菩提。于意云何。是诸菩萨
    以此因缘。得福多不。甚多世尊。如是福德
    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是福德有形。恒河
    沙等世界所不能受。佛告须菩提。善哉善
    哉须菩提。是菩萨为般若波罗蜜守护。以
    善根随法性回向所得福德。先诸菩萨取相
    布施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万分百千万亿
    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何以故。先诸
    菩萨取相分别布施。皆是有量有数。又般若
    波罗蜜回向品中说。佛告净居天子。置此恒
    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余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
    生。一一菩萨以取相心供养是诸众生衣服
    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随意供养于恒河
    沙等劫。诸天子。若是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
    界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余恒河
    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亦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心。其一菩萨供养是诸菩萨
    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之物于恒河沙等
    劫。是布施取相分别。如是诸菩萨各于恒河
    沙等劫。供养是诸菩萨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资生之物。随意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皆是取
    相布施。若菩萨为般若波罗蜜所护。过去未
    来现在诸佛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
    品。及声闻五品。及诸凡夫人于中种善根。
    已种今种当种。尽和合称量使无遗余。最
    上最妙最胜无等无等等不可思议随喜福
    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作是念。我
    是福德能至佛道。是福德于先取相福德百
    分不及一。千分万分亿分乃至算数譬喻
    所不能及。何以故。是诸菩萨取相分别布
    施故。复有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皆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身行善业口
    行善业意行善业。复有恒河沙等三千大
    千世界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若人于恒河沙等劫恶口骂詈皆能忍受。于
    恒河沙等劫。身心精进除诸懈怠。摄心禅定
    无诸乱想。而皆取相不如菩萨如法性回
    向其福为胜。是故如汝先说。作如是事得
    何等利者。得如是大福德聚。是故若人欲
    得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福德聚者。应
    行是忏悔劝请随喜回向。不惜身命利养
    名闻。于昼夜中常应勤行。问曰。汝但说劝
    请随喜回向中福德。何故不说忏悔中福德
    耶。答曰。于诸福德中。忏悔福德最大。除业
    障罪故。得善行菩萨道行劝请随喜回向
    与空无相无愿和合无异。复次忏悔。如如
    意珠随愿皆得。如佛说。若人欲于婆罗门
    大姓中生。刹利大姓中生。居士大家中生。
    应如是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若
    有人欲生四天王天上忉利天上夜摩天上
    兜率陀天上化乐天上他化自在天上。亦应
    如是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若人
    欲生梵世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是人亦应
    如是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若人
    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
    果。亦应如是忏悔罪业。若人欲得三明六
    神通声闻道中自在力尽声闻功德彼岸。亦
    应如是忏悔罪业。若人欲得辟支佛道。亦
    应如是忏悔罪业。若人欲得一切智慧不
    可思议智慧无碍智慧无上智慧。亦应如是
    忏悔罪业无所覆藏后不更作。是故当知
    忏悔有大果报。问曰。汝言忏悔除业障罪。
    余经中说。佛告阿难故作业必当受报。又
    阿?酬贾兴怠V钜狄蛟挡豢铡9?ú皇?br> 不灭。又经说众生皆属业。皆从业有依止
    于业。众生随业各自受报。若现报若生报若
    后报。又业报经中阎罗王为众生说言。咄众
    生。汝此罪非父母作天作沙门婆罗门作。汝
    自作自应受报。又贤圣偈中说
     实法如金刚  业力将无胜
     今我已得道  而受恶业报
    又佛自说
     大海诸名山  丘陵树林木
     地水火风等  日月诸星宿
     若至劫烧时  皆尽无有余
     业于无量劫  常在而不失
     汝遇具相者  一切智人师
     先所造罪业  已偿其果报
     今虽得值佛  垢尽证圣果
     以余因缘故  木刺犹在身
    是故不应言忏悔除业罪。答曰。我不言
    忏悔则罪业灭尽无有报果。我言忏悔罪
    则轻薄于少时受。是故忏悔。偈中说。若应
    堕三恶道愿人身中受。又如来智印经中
    说。佛告弥勒。诸菩萨深心爱乐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者。有罪应在恶道受报是罪轻
    微。后世受恶形。或多疾病无有威德生
    下贱家贫穷家邪见家邪业自活家。生违意
    处多忧愁处。国土破坏聚落破坏。居家破坏
    所爱破坏。不遇善知识常不闻法不得
    利养。若得?弊常不自供。能令下贱之所
    信敬于诸大人不得信敬。修集诸福时。
    多有障碍不得成就。诸根?钝习禅意乱。
    不得无漏觉意功德。不知经法随宜所趣
    乃至恶梦偿恶道报。又佛说人有小罪。今世
    可受报。是罪转多便堕地狱。云何是人今
    世小罪转多而堕地狱。有人不修身不修
    戒不修心不修慧无有大意。是人小罪便
    堕地狱。云何是人有罪今世应受报。罪不
    增长不入地狱。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
    慧。有大志意心无拘阂。如是人有罪不
    复增长今世现受。譬如人以小器盛水。着
    一升盐则不可饮。若复有人。以一升盐
    投于大池尚不觉盐味。何况叵饮。何以
    故。水多盐少故。罪亦如是。偈说
     升盐投大海  其味无有异
     若投小器水  咸苦不可饮
     如人大积福  而有少罪恶
     不堕于恶道  余缘而轻受
     又人薄福德  而有少罪恶
     心志狭小故  罪令堕恶道
     若人火势弱  食少难消食
     此人虽不死  其身受大苦
     若人身势强  食少难消食
     此人终不死  但受轻微苦
     善福慧火弱  而有少恶罪
     是罪无救者  能令堕地狱
     有大福德者  虽有罪恶事
     不令堕地狱  现身而轻受
     譬如鸯崛魔  多杀于人众
     又欲害母佛  得阿罗汉道
    今世轻受又如阿?世害得道父王。以佛及
    文殊师利因缘故重罪轻受。又如人毒蛇生
    时雨血。后渐长大意欲杀人眼看即死。若
    以气嘘亦死。是故时人号为气嘘。是人命
    终时。舍利弗往至其所。心中?恚眼看不死
    嘘亦不死。舍利弗身色方更光显。心即清净
    上下七观。以是因缘命终之后七反生天上
    七反生人中。于后人寿四万岁时。当得辟
    支佛道。身黄金色。时人谓是金聚来。欲斫
    取即命终涅??。又如阿输伽王。以兵伏阎
    浮提。杀万八千宫人。先世施佛土故。起
    八万塔。常于大阿罗汉所听受经法。后得
    须陀洹道。即人身轻偿。如是等罪多行福
    德志意旷大。集诸功德故不堕恶道。是故
    汝先难若忏悔罪业。则灭尽无有果报者
    是语不然。复次若言罪不可灭者。?衬嶂?br> 佛说忏悔除罪则不可信。是事不然。是故
    业障罪应忏悔

    分别布施品第十二

    菩萨能行如是忏悔劝请随喜回向
     福德力转增  心亦益柔软
     即信佛功德  及菩萨大行
    是菩萨以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故。福力转增
    心调柔软。于诸佛无量功德清净第一凡夫
    所不信而能信受。及诸大菩萨清净大行。希
    有难事亦能信受。复次
     苦恼诸众生  无是深净法
     于此生愍伤  而发深悲心
    菩萨信诸佛菩萨无量甚深清净第一功德
    已愍伤诸众生。无此功德但以诸邪见受
    种种苦恼故。深生悲心
     念是诸众生  没在苦恼泥
     我当救拔之  令在安隐处
    是菩萨得悲心已作是念。是诸众生常为
    贪恚痴所病。以身心受诸苦恼。我当拔济
    使离身心苦恼深埿。毕竟无生老病死患。
    得住安隐涅??乐处。是故于此苦恼众生
    生深悲心。以悲心故为求随意使得安
    乐。则名慈心
     若菩萨如是  深随慈悲心
     断所有贪惜  为施勤精进
    菩萨是求佛道。度苦恼众生。念者随名随
    顺慈悲不随余心。深慈名遍。诸众生念彻
    骨髓。所有名一切内外。所有金银珍宝国城
    妻子等。贪名欲得无厌惜名。爱着不欲与
    他断名。离此三恶如是则开檀波罗蜜
    门。是故常应一心勤行无令放逸。何以故。
    菩萨作是念。我今随所能作利益众生。发
    坚固施心
     所有一切物  有命若无命
     转轮天王位  无求而不与
     乃至于男女  族姓好妻妾
     年少甚端严  巧便能事人
     恭顺心柔和  爱念情甚至
     惜之过寿命  求者皆能与
     乃至身血肉  骨髓及手足
     头目耳鼻等  及身皆能与
    是菩萨定心布施。凡所有外物。若有命若无
    命。无有乞而不与。无命物者金银珍宝。乃
    至转轮圣王位天王位。有命物者男女贵族
    好家年少妻妾。端严柔和恭敬善顺。爱惜之
    至过于身命而能施人。如一切施菩萨所有
    外物及妻子等皆能施与。是菩萨乃至自身肉
    血头目手足耳鼻。割肉出骨破骨出髓。如
    萨陀波仑。或举身施与。一切所爱无过身
    者。亦能施与如萨和檀。如菩萨为兔以身
    施与仙人。如尸?惩跻陨泶?搿N试弧J瞧?br> 萨为分别知布施及布施果报故。能以难
    事施。为但以慈悲心所发故施。答曰
     如是布施者  则得如是报
     内以支节等  并及诸外物
    内物名头目手足等。外物名妻子金银宝物
    等。是菩萨如实知施。是得是报各各分别。
    又信诸经所说。或以天眼得知。问曰。汝先
    说知以身支节布施及外物布施所得果
    报。今可说所得果报。答曰。宝顶经中无尽
    意菩萨第三十品檀波罗蜜义中说。菩萨立
    愿须食者施食。令我得五事报。一者得寿
    命。二者得胆。三者得乐。四者得力。五者得
    色。须浆与浆者。先于人中得香美饮。后
    得除诸烦恼渴爱。须乘与乘则得随意乐
    报。成就四如意足。后得三乘道。须衣与衣
    则得惭愧衣报。须灯明与灯明。则得佛眼
    光明。须伎乐与伎乐。则得具足天耳。须
    末香涂香与末香涂香。则得身无臭秽。须
    汁与汁则得味味相报。须房舍与房舍。则
    得与一切众生作归依救护。施资生之具
    者。则得助菩提功德。施医药者则得无
    老病死常乐安隐。施奴婢者。则得自在随
    意具足智慧。施金银珊瑚车磲马脑者。则
    得具足三十二相。施种种杂物庄严具。则
    得八十随形好。施象马车者。则得具足大
    乘。施园林者则得具足禅定乐。施男女
    者。得所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施仓谷
    宝藏者。则得具足法藏。施以一国土一阎
    浮提四天下王位者。则得道场自在法王。
    施诸戏乐具者。则得法乐。以足施者。则得
    法足能到道场。以手施者。则得宝手。能施
    一切以耳鼻施者。则得具足身体。以眼施
    者。则得具足无阂法眼。以头施者。则得三
    界特尊一切智慧。以血肉施者。令诸众生
    得坚固行。以髓施者得金刚身无能坏者。
    如是开施门果报。余施果报亦应知。以卧
    具施者。得三乘安隐解脱。牀以坐处施者。
    则得菩提树下道场不可坏处。以妻施者。为
    得法喜娱乐故。以道施者。为生死失道众
    生得入正道故。以筏施者为得度欲流有
    流见流无明流故。以骨施者。为得戒坚定
    坚解脱坚解脱知见坚众生坚故。以眷属
    施者。为得成就无量无边阿僧只福德天
    人眷属同心清净不可沮坏故。以善哉施
    者。为得说法时天龙夜叉干闼婆沙门婆罗
    门欢喜称赞故。以经卷施者。为得九部经
    久住无量时故。以法施者。为得通达一
    切法故。集一切功德故。是菩萨如是乐行
    布施。知布施清净。知布施果报所得多少。是故
     非法财施等  乃至智呵施
     无有如是施  但合空等施
    非法者。恶行所得财。财名资生之物。取要
    言之。以恶业得财物施。菩萨知是布施
    不清净故。如是等诸余非法施乃至智所呵
    施不为此事。菩萨行布施。唯与空智慧等
    种种功德和合。问曰。所说非法得财施等。及
    空智慧等和合施。此二施应广分别。答曰。是
    二施。无尽意菩萨会品中檀波罗蜜中说。初
    分别布施功德。所谓诸菩萨无非法求财施。
    无热恼众生施。无恐畏施。无着故施。无请
    而不施。无不如所许施。无吝好以不好
    施。无不深心施。无谄曲施。无假伪施。无损
    果施。无邪心施。无痴心施。无杂心施。无
    不信解脱施。无疲厌施。无亲附施。无以
    承望己施。无求福田者施。无轻一切众
    生非福田者施。无持戒毁戒高下心施。无
    求名闻施。无自高心施。无卑他施。无懊
    惜施。无悔心施。无急唤故施。无恶贱施。无
    自然法施。无求果报施。无?恚施。无令
    人渴乏施。无恼求者施。无轻弄彼施。无
    欺诳施。无俾面施。无掷与施。无不一心
    施。无不自手施。无不常施。无休息施。无
    断绝施。无竞胜施。无轻少物施。无请随
    自恣而以轻物施。无不称力施。无非福
    田施。无于少物劣弱心施。无恃多物?x心
    施。无邪行施。无乐受生施。无恃色族富
    贵施。无求生四王释梵天上施。无求声
    闻辟支佛乘施。无求国王王子施。无限一
    世施。无厌足施。无不回向萨婆若施。无
    不净施。无非时施。无刀毒施。无恼弄众生
    施。无智者所呵施。如是开示施门余不净
    施亦应当知。所谓诸菩萨无应弃物施。无
    憎恶涅??施。无丰饶易得物施。无量恩
    施。无报恩施。无求反报施。无求守护施。
    无求吉施。无慢心施。无家法施。无因得
    即施。无不终身施。无垢心施。无游戏施。
    无以善知识故施。无轻施。无游逸施。无
    因失施。无以赞己故施。无以呵骂故施。
    无以祝愿故施。无以称希有事故施。无
    以明己信故施。无以畏故施。无诳施。无
    求眷属施。无不唱导施。无引众施。无不
    信施。无无因缘施。无随意施。无现奇特施。
    无自称赞施。无不随所求施。无为伏彼
    施施。无不爱施。无不任用物施。无不恭
    敬施。无下施。无以怪相故施。无抑挫施。
    无挟势得物施。无不清净心施。无疑心施。
    无破求者心施。无禁忌物施。无分别施。
    无以酒施。无以兵杖施。无夺彼物施。
    无令人生疑心施。无以亲近故施。无说
    彼过咎施。无随所爱施。无?施。无痴施。
    无戏论施。无不为菩提施。问曰。非法求
    财施。乃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为有为无。若
    尽无者则有过咎不求福田。于众生无差
    别心。亦无知恩报恩。亦无家法国法施。若
    有者何以皆言无。答曰。是非法得财施。乃
    至不为菩提施。菩萨不必尽无。或时有。是
    布施。檀波罗蜜所不摄。不能具足檀波罗
    蜜故言无。空等功德和合施者。如无尽意
    菩萨经檀波罗蜜品中说。菩萨布施。与空心
    合故不尽。是施无相修故不尽。是施无愿守
    护故不尽。是施善根所摄故不尽。是施随
    解脱相故不尽。是施能破一切魔故不尽。
    是施不杂烦恼故不尽。是施得转胜利
    故不尽。是施决定心故不尽。是施集助菩
    提法故不尽。是施正回向故不尽。是施得
    道场解脱果故不尽。是施无边故不尽。是
    施不可尽故不尽。是施不断故不尽。是施广
    大故不尽。是施不可坏故不尽。是施不可胜
    故不尽。是施至一切智慧故不尽。是施断
    非法求财施等垢成就空等诸功德故不
    尽。非法求财施等是施垢施。与垢合是不
    净施。与空等功德合是净。复次是施净不净
    今当更说。经说施有四种。有施于施者是
    净不于受者净。有施于受者是净不于
    施者净。有施于施者净亦于受者净。有
    施不于施者净亦不于受者净。若施者
    成就善身口意业受者成就恶身口意业。是
    名于施者净不于受者净。若施者成就恶
    身口意业受者成就善身口意业。是名于
    受者净不于施者净。若施者成就善身口
    意业受者亦成就善身口意业。是名于施
    者净于受者亦净。若施者成就不善身口
    意业受者亦成就不善身口意业。是名不
    于施者净亦不于受者净。贪欲?恚愚痴。
    若断若不断。亦应如是分别。复次四种布施
    中。有净不净。一从施者净。二从受者净。
    三共净是名净。一不从施者净。二不从受
    者净。三不共净。是名不净。是中施者有功
    德故从施者施得净。以受者有功德故
    从受者施得净。以施者受者有功德故
    从施者受者施得净。施者有罪故从施者
    施不净。受者有罪故从受者施不净。施者
    受者有罪故从施者受者施不净。施者功
    德受者功德。施者罪受者罪。先已说。问曰。
    汝说此四种施中。菩萨应行何施。答曰
     四种布施中  行二种净施
     不求于名利  及以求果报
    是布施有四种三净三不净。不净尽不行。净
    中行二净。一者施者净不于受者净。二者
    共净。于此二净施中应常精进。何以故。是
    菩萨不期果报故。若期果报者。则求受者
    清净。净名施者受者功德庄严其心清净。
    不净名施者有悭惜心。如佛说悭为施垢。
    余烦恼虽为不净悭最为重。问曰。若菩萨
    于施者净及共净。应勤行此二施。悭为施
    者垢。亦是施大垢。若菩萨未离欲未能断
    悭。云何能行此二净施。答曰
     若物能起悭  则不畜此物
    菩萨若于有命无命物知生悭心者则不
    畜此物。是故有所施皆无吝惜。问曰。外物
    可不畜身当云何。答曰
     常为利众生  解身如药树
    为利益众生故。信解身如药树。如药树
    众生有用根茎枝叶华实等各得差病。随
    意而取无有遮护。菩萨亦如是。为利众
    生故能自舍身。作是念。若众生取我头目
    手足肢节脊腹髀膊耳鼻齿舌血肉骨髓
    等。随其所须皆能与之。或举身尽施。如是
    降伏其心修集善根。为方便所护。行檀波罗蜜
     总相别相施  皆悉能回向
    是菩萨能以二种净施能知二种回向。一
    为总相。二为别相。总相回向者。有所施皆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别相施者。如布
    施果报中说。复次总相回向者。为安乐利
    益一切众生。别相回向者。无信众生令得信
    故。破戒者得持戒故。少闻者得多闻故。懈
    怠者得精进故。散乱心者得禅定故。愚痴
    众生得智慧故。悭者得舍心故。如是等种
    种别相。复次总相回向者。以六波罗蜜。回
    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别相回向者。施外
    物时愿诸众生得大最乐。支节布施时愿
    诸众生具足佛身。问曰。布施有几种回向几
    种不回向。答曰。一为净四回向三种不回
    向。一菩萨布施为清净四事故回向。三种
    不回向。不为得王故回向。不为得欲乐
    故回向。不为得声闻辟支佛地故回向。不
    为得王故回向者。遮王则并遮一切贵人
    力势自在者。不为得欲乐回向者。除上贵
    人余受富乐五欲自娱者。不为得声闻辟
    支佛回向者。遮因小乘入无余涅??。令
    得安住大乘。久后乃入无余涅??。为四
    净回向者。菩萨所施为清净佛土故回向。
    为清净菩萨故回向。为清净教化众生故
    回向。为净萨婆若故回向。菩萨应如是方
    便回向无令布施损减使得势力。问曰。以
    何法令布施损减。以何法令布施增益。答

     若施不回向  亦无有方便
     求生于下处  亲近恶知识
     如是布施者  是则为损减
    若布施不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逐
    世间乐故。求生下处无有方便。能出布
    施禅定果报自在所生。亲近障阂大乘知
    识。以是四法则布施损减
     离四施得增  又应三心施
     菩萨顺佛语  亦不求果报
    离此四法布施则得增益。一回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二有方便回向。三求法王
    处。四亲近善知识。又应以三法心而行布
    施。一者怜愍一切众生故以菩提心行施。
    二者不远佛法而行布施。三者不求果报
    而行布施。复次
     为得三法故  而行于布施
     为欲求二法  应当行布施
    菩萨为得三法故行布施。一者佛法。二者
    说法。三者令诸众生住无上乐。又欲求二
    法行布施者。一者大富。二者具足檀波罗
    蜜。何以故。若菩萨大富。则离贫苦不取他
    财不求息利。无有债主不忧偿债。多财
    富足能自衣食。有能惠施利益亲族及善知
    识。眷属安乐其家丰饶。常如节会心常欢悦
    能大施与。眷属不轻人所敬仰。言皆信受众
    所依附人来师仰入众无畏。常好洗浴名
    香涂身。着好新衣具足庄严。见诸好色
    听好音声闻诸妙香。常食最上美味。细触
    怨贼难坏。善知识欢喜。是于人身得善果
    报。人所钦慕常称吉善。忘其丑恶。虽生
    下贱有大人相。虽无巧言成巧言者。虽
    不多闻成多闻者。虽少智慧成智慧者。
    若先端正倍复殊胜。若先大家倍复尊贵。若
    先巧言倍复巧言。若先多闻倍复多闻。若先
    智慧倍复有智。所可坐卧贵价宝牀寤寐安
    隐侍卫具足。众宝为舍极意游戏。其身贵重
    须诸经书应意即得。势位随意亲近王易。
    诸贵人所念。诸医自往常有亲信消息所
    宜。有疾轻微若病易差。远离今世后世怖
    畏。毕竟永离不活怖畏常有救护。多有人
    众诸亲近者自谓多福。为同意者深自欣
    庆。有少施恩得大酬报。若加小恶得大殃
    祸。族姓女人少年端正具足庄严。自求给
    侍诸有谐利悉来归己。若作恶事事辄
    轻微。少有施作即获大利。多善知识怨憎
    转少。蛇虺毒药放逸恶人如是等事不得妄
    近。诸爱敬事皆悉归趣。若获利时众人代喜。
    若有衰恼人皆忧戚。众共示导竞以善吉。
    令远非法安住善法。所施业大见莫不欢。
    若与同心则以为足。不期世间富贵荣利。
    假使居位人思匡助除其衰恼。见他富贵
    无所??尚。人咏其德不扬其过。虽小人
    名得大人号无不足色。视他颜貌不作
    矫异。若作婆罗门。于天寺中大获果报。
    读诸经书得其实利得而能施。若是刹利
    所习成就。善射音声善能贯练。治世典籍
    能得果报若是?成岵ブ橙缫狻H羰巧?br> 估能获其利。若是首陀罗所作事业多得
    如意。问曰。汝先说菩萨不以求果报心
    施。又复不为豪贵故施。而今说求大富故
    布施。是语得无自相违背。答曰。不相违
    也。若自为身求富受乐。是故说不应求
    富。今说求富但为利益众生。是故说为
    欲大施故求富。不为身已求富受乐。
    是则果中说因。若菩萨不得大富虽信
    乐布施无财可与。是故汝不应作难。复次
    断二法故应行布施。何等为二。一者悭。二
    者贪。此二法最为施垢。又得二法故行布
    施。所谓尽智无生智。又增益三种慧。一者自
    利慧。二者本慧。三者多闻慧。有人言。增长
    二法故应行施。一善二慧。略说菩萨应行
    四种施摄一切善法。一者等心施。二者无对
    施。三者回向菩提施。四者具足善寂灭心施。
    菩萨如是具足檀波罗蜜故勤行财施

    十住?称派陈鄣诰砹?/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