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 >
  • 阿毘达磨大毗婆沙论卷66结蕴第二中有情纳息第三之四

    结蕴第二中有情纳息第三之四

    问前说圣道是沙门性有为无漏。及诸择灭
    是此果故名沙门果。无漏道力所证得者可
    立此名。世俗道力所证得者如一来不还
    果。云何名沙门果。答如无漏道离欲界染
    若倍若全立果分齐。如是圣者以世俗道
    离欲界染。若倍若全亦立一来及不还果。故
    二亦得沙门果名。尊者僧伽筏苏说曰。以世
    俗道离欲染时亦修未来。诸无漏道所得
    二果是彼果故。亦得建立沙门果名。彼不
    应作是说。所以者何。未来圣道未有作用。
    如何于彼此得果名。有余师说。以世俗道
    离欲染时无漏道得恒相续转。所得二果是
    彼果故。亦得建立沙门果名。彼不应作是
    说。所以者何。得无断结证断作用。如何
    于彼此得果名。复有说者。以世俗道得二
    果者。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总证三界见修所
    断一味断得。前所得断是此果故名沙门果。
    此定是真沙门性故。彼亦不应作如是说。
    所以者何。得二果时未得此定。若得此定
    失彼果名。如何彼二名沙门果。应作是说。
    从多立名多是圣道所得果故。谓世俗道得
    二果时。三界一切见所断断。皆是圣道力所
    得故名沙门果。虽有欲界六品九品修所断
    断非圣道得。然从多分亦得建立沙门果
    名一无漏得总所得故
    问如是所说四沙门果几是假名。几是实义。
    答二是假名。谓一来不还果。二是实义。谓预
    流阿罗汉果。问何故一来不还果名假名果。
    预流阿罗汉果名实义果耶。答诸世俗道是
    假名道。中间二果少彼所得。以多从少名
    假名果。诸无漏道是实义道。初后二果全彼
    所得。故初后果名实义果。复次中间二果有
    漏无漏二道共得名假名果。假名即是共所
    得义。如共有者名假名物。初后二果唯是无
    漏道力所得名实义果。实义即是独所得义。
    如独有者名实义物。复次中间二果世俗圣
    道假设名言而证得故。名假名果。谓彼二道
    在未来时假作义言。既同一事誓一所作一
    应随喜。初后二果唯圣道得。非由二道假
    设名言而证得故。名实义果。有余师说。假
    名果者。谓初二果唯声闻乘所证得故。实义
    果者。谓后二果一切声闻独觉大觉皆证得
    故。多是实义少是假名。评曰。彼不应作是
    说。少多非表假实义故。此中前说于理为
    善。所以者何。沙门果者。是沙门性力所引
    得。唯无漏道是沙门性。成就彼者名真沙
    门。故彼所得二果名实义沙门果。诸世俗道
    非沙门性。成就彼者名假沙门。故彼所得
    二果名假名沙门果。问道是有为有下中上
    随因力生可名为果。断是无为无下中上
    非因所生云何名果。答断虽不生而是所
    得加行证故亦名为果。谓瑜伽师住高山顶
    或居静室。节量饮食减省睡眠及资身具。
    受持小七大七日法顶安定镇行鞠法杖。
    从今日没至明日出。发起殊胜勇猛精进。
    展转引生无漏圣道。由斯证得四沙门果。
    时示导者赞慰彼言。善哉善哉。汝能精进
    修正加行今得此果如务农者于六月中
    修治畦垄耘[禾*(而/而)]稼穑后收子实积置场中。
    旧务农者赞慰彼曰。善哉善哉。汝于六月
    多设劬劳今得此果。故道与断俱得果名。
    如是所说四沙门果。问几是静虑果。答四是
    静虑及眷属果。问几是无色果。答一。谓阿罗
    汉果。问几是根本静虑果。答二。谓不还果阿
    罗汉果。问几是静虑近分果。答四谓初静虑
    近分非余静虑。中间如根本说。问几是根本
    无色果。答一。谓阿罗汉果。问几是无色近分
    果。答无。问几是见道果。答三。谓除阿罗汉
    果。问几是修道果。答三。谓除预流果。问几
    是忍果。答三。谓除阿罗汉果。问几是智果。
    答三谓除预流果。问几是法智果。答三。谓除
    预流果。问几是类智果。答一。谓阿罗汉果问
    几是法智品果。答三。谓除预流果。问几是类
    智品果。答四。问几是世俗道果。答二。谓一来
    果及不还果。问几是无漏道果。答四
    如契经说。摩揭陀主吠提?渥游瓷?雇酢@?br> 诣佛所到已顶礼世尊双足退坐一面而
    白佛言。为有现见沙门果不。佛言亦有。王
    问云何。世尊告曰。我今问王。应随意答。若
    王给侍或诸僮仆不自在者。有时见王升
    高台殿设五伎乐与诸眷属欢娱嬉戏。彼
    既见已作是念言。我亦是人如何不尔。然王
    宿世多修福业。故于今生受斯胜报。我于
    今者应修胜业亦当如王众所钦羡。作是
    念已便舍家法。剃除须发被服袈裟。受持
    三归及清净戒。于十业道能断能修。王余使
    人于外见已。寻还启白具陈上事。请王追
    取如本驱策。王闻其言如所请不。王言不
    也。若有此人我应往见礼敬供养。如彼本
    时供事于我。我于今者而供事之尽其形
    寿。施与衣服饮食医药房舍卧具。及诸资缘
    令无匮乏。佛告王曰。如此之事岂非现见
    沙门果耶。王白佛言。诚如圣教。问诸沙门
    果实唯有四。何故此经复说第五。答真沙
    门果实唯有四。此说现见沙门果者。但是
    出家近士用果。问出家既非真沙门性。如何
    说有沙门果耶。答出家虽非真沙门性。而
    世假立沙门性名。故诸世间见出家者。便谓
    我见如是沙门。是故出家近士用果。亦得
    假立沙门果名。此现见名表非实义。师子吼
    经复作是说。唯我法内有四沙门。谓初沙门
    乃至第四。外道法内无真沙门及婆罗门。唯
    有空号。于如是事处大众中正师子吼都
    无所畏。应知此中初沙门者谓诸预流。第二
    沙门者谓诸一来。第三沙门者谓诸不还。第
    四沙门者谓诸阿罗汉。胁尊者曰。应知此中
    佛随胜者于先而说初沙门者谓诸阿罗
    汉。第二沙门者谓诸不还。第三沙门者谓诸
    一来。第四沙门者谓诸预流善贤经中复作
    是说。若此处有八支圣道当知是处有四
    沙门。谓初沙门乃至第四。此中有说。趣四果
    向名四沙门。初沙门者谓预流向。第二沙门
    者谓一来向。第三沙门者谓不还向。第四沙
    门者谓阿罗汉向。胁尊者曰。此契经中说四
    种向及说四果。若此处有八支圣道者即
    说四向。当知是处有四沙门者即说四果。
    准陀经中亦作是说。沙门有四无有第五。
    四沙门者。一胜道沙门。二示道沙门。三命道
    沙门。四污道沙门。应知此中胜道沙门者。谓
    佛世尊自能觉故。一切独觉应知亦然。示道
    沙门者。谓尊者舍利子。无等[雨/只]故。大法将
    故。常能随佛转法轮故。一切无学声闻应知
    亦尔。命道沙门者。谓尊者阿难陀。虽居学
    位而同无学多闻闻持具净戒禁。一切有学
    应知亦然。污道沙门者。谓莫?⒙溴绕?刍喜
    盗他财物等是。问如上所引三种经中所
    说沙门有何差别。有作是说。师子吼经说
    沙门者谓住四果。善贤经中说沙门者谓行
    四向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及行诸
    向。有余师说。师子吼经说沙门者谓住四
    果。善贤经中说沙门者谓行四向及住四
    果。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具足摄一切沙门。
    或有说者。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
    住四果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住果向一切
    沙门。复有说者。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
    者谓学无学。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学无学
    及非学非无学。有作是言。师子吼经及善贤
    经说沙门者谓诸圣者。准陀经中说沙门者
    谓诸圣者及诸异生。复有说言。师子吼经及
    善贤经说沙门者谓持戒者。准陀经中说沙
    门者谓持戒者及犯戒者。或复有说。此三经
    中所说沙门义无差别。问前二经说有四沙
    门。污道沙门岂四所摄。答亦四所摄。谓预流
    向。然预流向有近有远。近谓见道。远谓此
    前顺决择分顺解脱分乃至正信而出家者。
    如契经说。有四种预流支。谓亲近善士。听
    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支因。向名义无
    差别。问善贤经说。若此处有八支圣道当
    知是处有四沙门。污道沙门岂此所摄。答亦
    此所摄。以圣道支有实有假。实谓无漏正
    见等八。假谓有漏正见等八。污道沙门亦得
    成就有漏正见。故彼亦是初沙门摄。复有
    说者。前二经说四种沙门即是第三。契经所
    说胜道等四非预流等。故此三经所说无异。
    问初经所说当云何通。唯我法内有四沙门。
    佛于众中正师子吼。世尊岂说唯我法内。
    有毁犯戒而师子吼。答说亦无失。所以者
    何。污道沙门虽复破戒而不破见。虽破加
    行不破意乐。设有问言。汝犯戒恶为善为
    不善。彼言不善。为应作为不应作。彼言不
    应作。为有异熟为无异熟。彼言有异熟。为
    得可爱果为得不可爱果。彼言得不可爱
    果。为恶趣受为善趣受。彼言恶趣受。为自
    身受。为他身受。彼言自身受。为是师过为
    是教过为是自过。彼言非师过。亦非教过
    是我之过。彼有如是有漏正见。信有因果。
    不愚因果。如是正见。九十六种外道所无。
    故佛众中正师子吼。依彼而说亦无有过
    如契经说。佛告?刍。我实知见有三种人。
    于诸有情多有所作其恩难报。假使尽形
    以诸上妙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缘
    而供养之。亦不能报。云何为三。一者有人
    为他说法。令舍家法趣于非家。剃除须
    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受持净戒。二者有
    人为他说法。令知集法皆是灭法。远尘离
    垢于诸法中生净法眼。三者有人为他说
    法。令尽诸漏证得无漏心慧解脱。于现
    法中自能通达生已尽等具足而住。问劝
    他令受近事律仪。是人亦名多有所作其
    恩难报。此契经中何故不说。答应说而不
    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出家律仪是因
    是果故经偏说。谓此是近事律仪果。?刍律
    仪因故。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入于圣
    法故经偏说。谓入圣法略有二种。一者世
    俗。二者胜义。世俗者。谓舍离家法趣于非
    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信心受持净
    戒。胜义者。谓从世第一法入苦法智忍。复
    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脱庸贱事故经偏
    说。谓在家者多为种种庸贱恶事之所逼切。
    诸出家人解脱此故。复次劝出家者。即是
    劝人解脱众苦故经偏说。谓出家者解脱
    现身诸苦恼事。由此展转解脱一切生老病
    死忧悲苦恼生死法故。复次劝出家者。即
    是劝人受现法乐。由此展转复得毕竟自
    在安乐故经偏说。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
    人现佛出世故经偏说。现佛出世略有二
    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世俗者。谓舍离家
    法趣于非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
    信心受持净戒。胜义者。谓于四圣谛得真
    净觉。初出家时。已现世俗佛出于世。既出
    家已展转修行。复现胜义佛出于世。复次
    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学诸佛身故经偏说。
    谓诸佛身略有二种。一者生身。二者法身。若
    舍家法趣于非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
    以正信心受持净戒。当知即是学佛生身。
    若能展转修习正行。于四圣谛起真净觉。
    当知即是学佛法身。复次劝出家者。即是
    劝人学诸佛行故经偏说。然诸佛行略有
    二种。一者世俗。二者胜义。世俗者。谓舍离
    家法趣于非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以正
    信心受持净戒。胜义者。谓于四圣谛能正
    了知。初出家时已能随学世俗佛行。既出家
    已精进修行。复能随学胜义佛行。复次劝出
    家者。即是劝人入佛法海故经偏说。谓若
    有人弃舍家法净信出家。即名初入诸佛
    法海。若尽诸漏证般涅??。名究竟入诸佛
    法海。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决定趣入
    真解脱路故经偏说。如契经说。诸出家者。
    于四圣谛定得如实智见现观。复次劝出
    家者。即是劝人决定当得三种律仪谓。别
    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故经偏说。复
    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决定当得三种善
    蕴。谓戒蕴定蕴慧蕴。故经偏说。如三善蕴
    如是三学三修三净应知亦尔。复次劝出
    家者。即是劝人决定当得三种正道谓见
    道修道无学道故经偏说。如三正道三地亦
    尔。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决定当得三
    无漏根。谓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故经
    偏说。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如应当得
    三种菩提。谓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
    故经偏说。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决定
    当得三种牟尼。谓身牟尼语牟尼意牟尼
    故经偏说。如三寂静三清净亦尔。复次劝
    出家者。即是劝人身心远离故经偏说。谓出
    家时身便少事。身少事故心亦少事。由斯远
    离烦恼恶业。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身心
    离垢故经偏说。谓出家时身便清净。身清净
    故心亦清净。身心净故烦恼业垢速得除灭。
    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身心妙好故经偏
    说。谓出家时身便妙好。身妙好故心亦妙好。
    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身心端严故经
    偏说。谓出家时身便端严。身端严故心亦端
    严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决定当得究
    竟寂静即是涅??故经偏说。复次劝出家
    者。即是劝人得不共法故经偏说。谓出家
    时威仪服饰所作事业。不与一切在家者
    共。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弃烦恼业故
    经偏说。谓出家时剃除须发被服袈裟受
    持净戒。烦恼恶业皆渐舍离。出家形饰非彼
    器故。如香洁人臭秽不住。复次劝出家者。
    即是劝人作无尽业得无尽财。作无罪业
    得无罪财。作无害业得无害财。作不共外
    道业得不共外道财。作不共异生业。得不
    共异生财。故经偏说。复次劝出家者。即是
    劝人一向修学螺画之行。谓尽寿修清白梵
    行。诸在家者不能如是。故经偏说。问螺画
    之行其义云何。尊者世友作是说。昔此洲内
    有二仙人。一名饷?摇6??钠蟆>咦愕?br> 一轨则梵行。诸在家者皆不能及。劝人出
    家即劝同彼。有作是说。如螺贝上雕画文
    像坚固难坏。风吹日曝及余外缘卒难毁灭。
    出家人行亦复如是。在家不能修如是行。
    虽暂受持而寻毁坏。有余师说。如螺贝上
    雕画文像清洁明了无诸垢秽。出家人行亦
    复如是。在家不能修如是行。虽极受持
    而犹杂秽。现见在家得不还果。虽离欲染
    而处居家。受畜生数非生数物。所作事业
    未甚清净。况有在家得初二果与异生类
    无有差别。出家之人虽破禁戒。犹胜在俗
    受持戒者。故经偏说。劝人出家其恩难报。
    复次劝出家者。即是劝人修尊贵业。所得
    果报胜琰魔王轮王帝释。故经偏说。劝人出
    家其恩难报。劝人受持近事戒等。无如是
    事故经不说。问何故此经唯说令得初后
    二果其恩难报。不说令得中间二果。答
    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复次此中
    具摄四沙门果。所以者何。远尘离垢于诸
    法中生净法眼者说前三果。谓诸具缚及
    离欲界五品染已。入正性离生生净法眼
    得预流果。若离欲界六七品染已。入正性
    离生生净法眼得一来果。若离欲界乃至
    无所有处染已。入正性离生生净法眼得
    不还果。令尽诸漏及得无漏。心慧解脱者
    即是令得阿罗汉果。故此经中具摄四果。
    复次此经说得初后二果即具说得四沙
    门果。现始终故。始谓预流果。终者即是阿
    罗汉果。如现始终如是初入已度加行究
    竟应知亦尔。复次此经说得初后二果即
    已说得中间二果谓得预流果者决定无
    间得一来果。得阿罗汉果者决定次前得
    不还果故。复次初后二果定由无漏道力所
    得故偏说之。中间二果或是世俗道力所得
    故此不说。如有漏无漏道力所得。系缚解脱
    道力所得应知亦尔。复次初后二果俱超非
    想非非想处而得故偏说之。谓预流果超非
    想非非想处见所断得。阿罗汉果超非想非
    非想处修所断得。复次此经略现初入门故。
    由此但说初后二果。谓诸沙门果有因见
    道得。有因修道得。若说预流果应知总
    说见道得者。若说阿罗汉果应知总说修
    道得者。如见道修道得如是。见地修地未
    知当知根已知根得应知亦尔。复次诸沙门
    果有因见所断烦恼尽故立。有因修所断
    烦恼尽故立。若说预流果应知总说因见
    所断烦恼尽故立者。若说阿罗汉果应知
    总说因修所断烦恼尽故立者。如因见修
    所断烦恼尽故立。如是因无事有事烦恼
    尽故。忍所对治智所对治烦恼尽故立。应知
    亦尔。复次诸沙门果。有因对治见戏论故
    立。有因对治爱戏论故立。若说预流果应
    知总说因对治见戏论故立者。若说阿罗
    汉果应知总说因对治爱戏论故立者。如
    因对治二种戏论故立。如是因对治二边
    二箭二诤根故立应知亦尔。复次诸沙门果。
    或因顿断烦恼故得。或因渐断烦恼故得。
    若说预流果。应知总说因顿断烦恼故得
    者。谓及超越得一来不还果者。若说阿罗
    汉果。应知总说因渐断烦恼故得者。谓及
    次第得一来不还果者。由如是等种种因
    缘。此经但说令他证得初后二果其恩难

    诸预流者所成就学法。此法预流果摄耶。乃
    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先唯说无为沙
    门果。今欲说有为无为沙门果故作斯论。
    此中所问先略后广。谓先问所成就学无学
    法。次问所成就无漏法。后问所成就一切
    法。诸预流者所成就学法。此法预流果摄耶。
    答或摄或不摄。义不定故。云何摄。答有为预
    流果已得不失。已得者。谓信胜解已得信胜
    解预流果摄种性诸根。见至已得见至预流
    果摄种性诸根。不失者。谓信胜解不转根
    作见至故。不失信胜解预流果。摄种性诸
    根或不退失。云何不摄。答诸预流者所得胜
    进无漏根等有为法。谓离欲界修所断前六
    品染。诸加行道六无间道五解脱道诸胜进
    道。如是学法预流者虽成就而非预流果所
    摄。以胜果道非果摄故。设法预流果摄此是
    学法耶。答或学或非学非无学。义不定故。云
    何学。答有为预流果。谓道类智等及彼眷属。
    云何非学非无学。答无为预流果。谓三界见
    所断法断。诸一来者所成就学法。此法一来
    果摄耶。答或摄或不摄。义不定故。云何摄。答
    有为一来果已得不失。已得者。谓信胜解已
    得信胜解一来果摄种性诸根。见至已得
    见至一来果摄种性诸根。不失者。谓信胜
    解不转根作见至故。不失信胜解一来果
    摄种性诸根。或不退失。云何不摄。答诸一
    来者所得胜进无漏根等有为法。谓离欲界
    修所断后三品染。诸加行道三无间道二解
    脱道。诸胜进道如是学法。一来者虽成就。
    而非一来果所摄。以胜果道非果摄故。设
    法一来果摄此是学法耶。答或学或非学非
    无学。义不定故。云何学。答有为一来果。谓道
    类智等。或离欲染第六解脱道等及彼眷属。
    云何非学非无学。答无为一来果。谓三界见
    所断法断。及欲界前六品修所断法断。诸不
    还者所成就学法。此法不还果摄耶。答或摄
    或不摄义不定故。云何摄。答有为不还果已
    得不失。已得者。谓信胜解已得信胜解不还
    果摄种性诸根。见至已得见至不还果摄种
    性诸根。不失者。谓信胜解不转根作见至
    故。不失信胜解不还果摄种性诸根。或不
    退失。云何不摄。答诸不还者所得胜进无漏
    根等有为法。谓离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
    处染。诸加行道无间道。及有学解脱道胜进
    道。如是学法。不还者虽成就。而非不还果
    所摄。以胜果道非果摄故。设法不还果摄此
    是学法耶。答或学或非学非无学。义不定故。
    云何学。答有为不还果。谓道类智等或离欲
    染第九解脱道等及彼眷属云何非学非无
    学。答无为不还果。谓三界见所断法断。及欲
    界修所断法断。诸阿罗汉所成就无学法。此
    法阿罗汉果摄耶。答如是。谓阿罗汉所成就
    一切加行无间解脱胜进道皆是阿罗汉果
    摄。以彼无有胜果道故。无有胜果可趣
    求故。设法阿罗汉果摄。此是无学法耶。答或
    无学或非学非无学。义不定故。云何无学。答
    有为阿罗汉果。谓尽智无生智无学正见及
    彼眷属。云何非学非无学。答无为阿罗汉果。
    谓三界一切见修所断法断。诸预流者所成
    就无漏法。此法预流果摄耶。答或摄或不摄。
    义不定故。云何摄。答有为无为预流果已得
    不失。有为预流果者。谓道类智等及彼眷属。
    无为预流果者。谓三界见所断法断。已得者。
    谓信胜解已得信胜解预流果摄种。性诸根。
    见至已得见至预流果摄种。性诸根。及已得
    三界见所断法断。不失者谓信胜解不转根
    作见至故。不失信胜解预流果摄种。性诸
    根。或不退失。云何不摄。答诸预流者所得胜
    进无漏根等有为法。及彼所证诸结尽。并预
    流者所成就非择灭。诸预流者所得胜进无
    漏根等。有为法者。谓离欲界修所断前六品
    染。诸加行道六无间道五解脱道诸胜进道。
    如是无漏法。预流者虽成就。而非预流果
    所摄。以胜果道非果摄故。及彼所证诸结尽
    者。谓欲界前五品修所断法断。是胜果道所
    证断故。如胜果道。非此果摄。并预流者所
    成就非择灭者。谓预流者于三界及无漏法
    得非择灭。彼虽成就此非择灭。而此非择
    灭非预流果摄。所以者何。非择灭是无记。预
    流果是善故。设法预流果摄。此是无漏法耶。
    答如是。谓有为及无为预流果俱是无漏故。
    诸一来者所成就无漏法。此法一来果摄耶。
    答或摄或不摄。义不定故。云何摄。答有为无
    为一来果已得不失。有为一来果者。谓道类
    智等。或离欲染第六解脱道等及彼眷属。无
    为一来果者。谓三界见所断法断。及欲界前
    六品修所断法断。已得者。谓信胜解已得信
    胜解一来果摄种。性诸根。见至已得见至一
    来果摄种。性诸根。及已得三界见所断法断。
    并欲界前六品修所断法断。不失者。谓信胜
    解不转根作见至故。不失信胜解一来果摄
    种。性诸根。或不退失此及欲界前六品修
    所断法断。云何不摄。答诸一来者所得胜进
    无漏根等有为法。及彼所证诸结尽。并一来
    者所成就非择灭。诸一来者所得胜进无漏根
    等有为法者。谓离欲界修所断后三品染。诸
    加行道三无间道二解脱道诸胜进道。如是
    无漏法。一来者虽成就。而非一来果所摄。
    以胜果道非果摄故。及彼所证诸结尽者。谓
    欲界第七第八品修所断法断。是胜果道所
    证断故。如胜果道非此果摄。并一来者所成
    就非择灭者。谓一来者于三界及无漏法得
    非择灭。彼虽成就此非择灭。而此非择灭
    非一来果摄。所以者何。非择灭是无记。一来
    果是善故。设法一来果摄。此是无漏法耶。答
    如是。谓有为无为一来果。俱是无漏故

    说一切有部发智大?称派陈劬淼诹???/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