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杂阿毘昙心论卷第10择品第十之一

    择品第十之一

     虽已说多法  决定众杂义
     于彼无量处  当复择其要
     牟尼说见道  疾故名法轮
     或说学八支  转至于他心
    牟尼说见道疾故名法轮者。灭二种痴故说
    牟尼。寂灭满足故说牟尼。说者显示也。彼
    见增故说见道。以慧增故。求尔炎故。至非品
    故说道。疾者速进也。见道是捷疾道。不起定
    故。一品道顿断九品结。是法故说法。离众生
    故。舍此至彼故说轮。谓舍苦至集。乃至舍灭
    至道。复次似轮故说轮。如轮下转至上上转
    至下。如是见道轮。下忍转至上智。复转至
    忍。复次上下义故说轮。如轮下至上上至下。
    如是见道轮。缘欲界已上缘第一有。缘第一
    有已下缘欲界。复次降伏谛方故说轮。如圣
    王轮。或说学八支转至于他心者。尊者瞿沙
    说。学八支转至他心名转法轮。是故说如来
    于波罗奈仙人住处转法轮。以是义故别于
    二乘声闻辟支佛自力转法轮。虽拘邻等自
    转法轮自修道非他。然由开悟因缘故说世
    尊转法轮。虽苦法忍起已转。但道比智起说
    名为转。以彼处具五因缘故。所谓舍曾道。得
    未曾道。结尽得一味。顿得八智。一时修十六
    行。拘邻等五人及八万四千诸天见谛。彼先
    见谛故以拘邻为因缘。世尊及拘邻起世俗
    心。地神知故。于大力尊天所闻故。踊跃欢
    喜故。本常守护故。近住地神举声大唱。远
    住地神展转宣告。非彼自力知见。是常胜心
    非劣心境界故。如是须臾顷。虚空神天展转
    唱声乃至梵天不至上地。以彼自地耳识非
    分故。有说。以梵名名阿迦腻吒天声。虽念念
    灭而相续起故言声至梵天。转轮王出世以
    十善业道化导众生。以十善业道欲界受报。
    是故转轮王出世声至他化自在天。以未离
    欲故不至离欲地。梵天劝请世尊转法轮故。
    是故声至梵天。净居天劝发成无上道故。是
    故声至净居天。成称业故声有齐限。问云何
    为梵轮。答
     佛说具足道  广大名梵轮
     齐辐辋具足  对治非梵行
    一切八圣道共依广大故名为梵轮。彼正语
    正业正命不坏故名为齐。齐毂也。正见正思
    惟正方便依戒立故广缘故名为辐。正念正
    定摄正见正思惟正方便辐故名为辋。烦恼
    名非梵。不爱果故。道者对治非梵烦恼是故
    名梵轮。已说梵轮。贤圣八支成就齐(本音优波婆素
    如下释)。今当说
     谓优波婆素  受时他二说
     具足一日夜  离严饰威仪
    优波者近。婆素者住。近尽寿三婆逻住故说
    近住。三者等。婆逻者护。谓等护一切众生
    (一切经论中言律仪者悉应言等护)。是故说随一切众生慈心住得
    律仪。彼若作是念。于此受不于彼受。不得律
    仪。心不净故别受。不得律仪。律仪离增减
    故。受者受取由作故。非发心而得。时者谓明
    相出时受。他者从他人受。从众生故不从非
    众生数。不言语故。非婴孩非眠非痴非狂不
    解斋法故。彼此和合故得受。若得犯戒及烦
    恼起能见过者从彼受。二俱说者。授者受者
    二皆说授者。先说受者随说。若授者不说则
    不成授。授不成故受亦不成。若受者不说则
    不成受。无受说故。非无说而作业生。作不
    生故无作亦不生。无作不生故则无余识俱
    生功德。若二人一时说者亦不成受。无授故。
    具足者。圣八支成就。如比丘不具足律仪则
    非比丘。此亦如是。一日一夜者。第三分齐
    非分故有二分齐如前说。斋律仪得日夜分
    齐。余律仪得尽寿分齐。离严饰威仪者。
    谓缨络被服为严饰故。著者悉应舍离住
    威仪受。以庄严为放逸足故。调伏住则不放
    逸。放逸者不应作而作。坏威仪者不恭敬故
    不得律仪。黄门时黄门无形二形不生律仪。
    何以故。贪欲增故。无惭愧增故。在人趣依三
    方非余。捷疾知觉故。五种清净因缘修多罗
    品已说。问斋几是尸罗支。几是不放逸支。几
    是持支。答
     尸罗支有四  不放逸支一
     余则是持支  斋支慧所说
    前四是尸罗支(尸罗译言修习亦言正顺三昧亦言清凉亦言安眠)。舍性罪自
    性戒故。不饮酒是不放逸支。饮酒是放逸支。
    令心失念故。是故离彼名不放逸支。余则是
    持支者。随顺戒故。有说。离非时食是斋。余者
    斋支。复有说。离非时食是斋亦斋支。余者
    是支。如等见是道亦道支。择法觉是觉亦觉
    支。彼亦如是。若说九支者不然。何以故。离
    高牀大床涂身香华。共立一支。俱庄严处起
    故。如老死立一有支。俱熟故。彼亦如是。问
    离两舌恶口绮语等是离性罪。何故不立斋
    律仪耶。答难护故。常习近故。出家者尚难护。
    以常行故。况复在家。如是难护者诸威仪。除
    不饮酒。余遮罪亦不立斋支。问已知恶戒热
    所烧。斋律仪?钐赐拷竦彼怠:喂饰薏痪咦?br> 律仪优婆塞何所疑俱见其过。若有不具足
    优婆塞律仪。优婆塞者。何故无不具足沙弥
    律仪沙弥耶。若无者何故说一行等优婆塞。
    何得所说非无义。答
     具律优婆塞  比丘律仪一
     以彼缺减义  牟尼说少分
    具律优婆塞比丘律仪一者。有一说具足优
    婆塞律仪名优婆塞。非不具足沙弥。比丘亦
    如是。如说我某甲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
    欲尊归依僧诸众尊我是优婆塞。当证知尽
    寿舍众生受归依心清净。乃至第三口作得优
    婆塞律仪。问此是离杀生口作。云何得余律
    仪耶。答当知除等故。应说我尽寿舍众生等。
    如戒等取除等故名戒取。彼亦如是。复次舍
    众生者。谓舍自众生故。从今乃至舍自众生
    所受戒。终不毁犯。复次波罗提木叉律仪于
    众生处得。彼作是说。我从今日不杀众生。亦
    于彼不盗不邪?H不妄语。以护彼故不饮酒。
    是故一切遮罪中。离饮酒立优婆塞律仪。以
    饮酒一切放逸足故。自所受难护故。是故说
    离他?H。当知两舌恶口绮语亦如是说。以彼
    圣人经生犹故知而不说犯。若言无一行等
    优婆塞者不然。实有一行等优婆塞建立此
    云何。以彼缺减义牟尼说少分。佛以缺戒者
    故说少分优婆塞。彼具戒优婆塞。若持一不
    持四。是名一行。持二不持三。是名少分。余
    亦如是。谓所得戒令知故为说非无义。问若
    人九岁若十岁受优婆塞律仪。然后取妻。以
    彼女人为妻分。先于彼女人所为得律仪不。
    若得者云何不犯戒。若不得者何得非少分。
    答得支非具足得。不他?H处不得离非梵行
    处。谓为妻分已不起他?H。所不应作亦如是。
    优婆塞受沙弥戒。不舍优婆塞戒得沙弥戒。
    以胜为名故不名优婆塞。若彼沙弥还俗时。
    说言我作优婆塞。当证知即是优婆塞。若异
    者应更受优婆塞律仪。比丘亦如是。已说律
    仪。律仪比类今当说
     二律仪妙行  业道初解脱
     说业及尸罗  如是七种名
    波罗提木叉律仪作时。即彼刹那无作。凡有
    七种名。一名律仪。二名波罗提木叉律仪。三
    名妙行。四名业道。五名波罗提木叉。六名业。
    七名尸罗。彼一切恶戒对治故名律仪。防护
    恶戒故。入七众具故名波罗提木叉律仪。于
    一切众生所得故。善作故名妙行。得爱果故。
    思愿道故名业道。思愿从彼道转故。彼最初
    随顺解脱故名波罗提木叉。随一切众生慈
    心得故。业者作。所起作故。言是思者不然。是
    说波罗提木叉故。以此当知亦非后三业道。
    尸罗者淳善义。不害心起故。后诸无作有五
    种名。除波罗提木叉及业道。除波罗提木叉
    者。非前故。除业道者。在起业思愿后故。已
    说律仪类名。谓身身业成就不成就今当说
     成就身非业  或说业非身
     或有身业俱  或亦不俱说
    成就身非业者。谓或有凡夫人处卵胎迦罗
    罗胞肉段坚厚。前身作已。舍此身未成未能
    起作。无?心现在前故。?心现在前能起身
    业。而彼细心现在前。如是内向外向内事外
    事尽当知。复次彼分中极苦逼迫故不能动
    转。何能起作。若生欲界不住律仪。亦非不律
    仪处身无作。若眠若狂若醉。无求无方便舍
    作因缘。业品已说。或说业非身者。谓圣人生
    无色界。彼成就道共身业非身。彼色非分故。
    或有身业俱者。圣人处母胎迦罗罗胞肉段
    坚厚。若生欲界。处律仪波罗提木叉禅无漏。
    住不律仪不住律仪。亦非不律仪身有作。有
    作不失。若生色界。此诸身色众生居故。身业
    者。或有说律仪。或说不律仪。或不舍作故。或
    亦不俱说者。无色界凡夫非身无色故。非身
    业凡夫故。口业亦如是。问世尊说四种入胎
    此云何。答
     谓入不正知  及住与出胎
     乃至入正知  住出亦复然
    彼少福众生入母胎。颠倒想转颠倒解。所谓
    风飘雨雪大寒大?。多众扰乱声。入华间林
    中草窟华窟树下墙间。住于母胎。亦颠倒想
    及颠倒解。所见如前说。出胎亦颠倒想解。所
    见如前。多福众生见园林浴池殿堂楼阁跏
    趺端坐。余如前说。是名第一入胎。第二入胎
    者。自知入胎。不颠倒想不颠倒解。而住出颠
    倒。如前说。第三入胎者。自知我如是入胎如
    是住胎。出则颠倒如前说。第四入胎者。自知
    我如是入胎。住时自知我如是住胎。出时自
    知我如是出胎。问此诸入胎者说何等人。答
     初者不净业  亦复不求智
     中二各成一  第四俱成就
    彼初者善业不清净亦不求智。第二者业清
    净而不求智。第三者求智业不清净。第四者
    俱成就。又说。初入胎者一切众生。第二转轮
    王。第三辟支佛。第四如来。问须陀洹有不善
    业邪。若有者何故不堕恶趣。若无者应离
    欲。离欲者无有是处。答
     住于初果者  一种不净业
     而不堕恶趣  业不具足故
    须陀洹虽有修道断不净业。无见道断业。无
    对事故。是故不堕恶趣。具不具足故。如车
    二轮具能有所运。一轮坏则无所堪。彼亦如
    是。鸟譬亦然。愚者堕恶趣非智者。凡夫堕恶
    趣非圣人。犯戒堕恶趣非持戒。恶心堕恶趣
    非善心。如修多罗品说。食择品当说今当说
     四食在欲界  四生趣亦然
     三食上二界  抟食彼则无
    四食在欲界者。欲界有四食。四生趣亦然者。
    四生五趣亦有四食。地狱中铁丸洋铜。虽复
    增苦坏。饥渴故名食。及冷风触身亦名为食。
    三食上二界抟食彼则无者。色无色界无抟
    食。身轻微故。无色故。问诸趣一一趣何食
    增。答
     于彼饿鬼趣  意思食为增
     及与诸卵生  三无色亦然
    于彼饿鬼趣意思食为增者。饿鬼趣意思食
    增。以彼意行多故。及与诸卵生者。彼亦意思
    食增。以彼处卵生常念母故。得不烂坏。三
    无色亦然者。除非想非非想。余三无色亦意
    思食增。意行多故
     胎生抟食增  谓彼人趣中
     地狱识食增  第一有亦然
    胎生抟食增谓彼人趣中者。胎生者人趣中
    抟食增多。以抟食持身故。地狱识食增第一
    有亦然者。地狱识食增。识持名色故。非想非
    非想亦识食增。以识持名故
     欲天如人趣  色界触食增
     及与畜生趣  湿生亦复然
    欲天如人趣者。欲界天抟食增。色界触食增
    者。色界天触食增。受修禅故。及与畜生趣湿
    生亦复然者。畜生趣中湿生者触食增。持义
    是食义。如?u持瓶安住不坏。如是以食持
    身。身则不坏。牵有故说食。问若然者一切有
    漏法是食。牵有故。答增上故说力。能牵有故
    说食。有二事故名食。谓前方便牵。牵已复长
    养。问何故说四是食。答此不应问一切难起。
    但随量所应故说四。彼抟食者。长养诸根四
    大故说食。触者长养心心法故说食。意思者
    长养当来有故说食。识者长养名色故说食。
    是故说四食。问若归依佛法僧者(梵音中三宝名覆护归依
    趣向义应云归趣佛覆护法僧亦如是)。为何所归。三宝各二种。佛
    有二种身。谓生身及法身。法亦二种。谓第一
    义涅??法及一切无我法。僧亦二种。谓第一
    义僧及等僧。为归何等。答
     归依彼诸佛  所得无学法
     涅??无上法  僧学无学法
    诸佛所成就无学法名为佛。归者归佛所得
    无学法名归佛。不归佛所成就无诤等诸有
    漏法。自性不解脱故。以是故当知亦除生身。
    若言于如来所起恶心伤足出血不得无间罪
    者不然。何以故。起恶心故。谓于佛所得无学
    法起恶心而伤足故得无间罪。复次坏佛所
    得无学功德所依故。所依坏故依者亦坏。如
    瓶坏乳亦坏。归依爱尽名归法。善故常故。当
    知除余法。以余法无善及常故。归依僧所得
    学无学法名归僧。不归僧所成就非学非无
    学法及生身。以有漏故。亦非等僧可坏故。问
    归依以何为自性。答有说。口业自性。言说
    假合故。复有说亦身口业自性。戒自性故。
    问归依有何义。答覆护义是依义。安慰义是
    依义。以是因缘故归依。是受律仪门。修多
    罗品说四不坏净言。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缘觉菩萨道  及与三真谛
     于彼无垢信  是法不坏净
    辟支佛所得三根及眷属。一切菩萨所修行
    道及苦集灭谛。缘此诸法起无漏信。是名不
    坏缘法。不坏净坏缘后当说
     随生清净戒  佛僧如归说
     此事有二种  说有四种名
    随生清净戒者。谓无漏随生身口业。是贤圣
    所重戒。是名戒不坏净。佛僧如归说者。佛及
    僧当知如前归依说。彼缘佛法无漏信。是于
    佛不坏净缘。僧法无漏信。是于僧不坏净。若
    缘佛所得无漏法及菩萨所得学法。是名坏
    缘法不坏净。如是缘佛辟支佛法声闻法乃
    至一切学无学法。是亦名坏缘法不坏净。问
    不坏净有几事。答此事有二种。谓信及戒。信
    者心净。戒者四大净。说有四种名者。事缘
    建立故有四。以信缘别故为三种。知净者。若
    知若得若持清净。问何所知。答四真谛。复有
    说者名不坏净。如首罗长者。复次勇猛故不
    断。有说者名不坏净。如依长者(此二长者皆得初道魔不能坏
    不能断各依己自说为名)。问云何次第。答佛知净在前。佛是
    根本。以说故。问佛何所能。答曰觉法。问谁持
    法。答曰僧。问彼僧云何得一味。答曰圣戒。复
    次能说者为佛。何所说。谓法为谁说。谓僧谁
    持法。谓戒。复次良医者佛。治病者法。看病者
    僧。药者圣戒。是名次第说。彼于苦集谛及下
    根。于道谛一因缘得不坏净。谓信也(三根于苦集尽生信
    厌下根于道未能爱乐唯信也)。彼于灭谛及中上根。于道谛二
    因缘得不坏净。谓信及欲乐(三根于灭悉皆爱乐中上根于道乃能爱
    乐信俱有)。修多罗品说沙门果。择品当广说今当

     所谓沙门果  无为亦有为
     有为学果三  无学果第四
    二种沙门果。有为及无为。有为学果有三。有
    为无学果第四。一切无为悉非学非无学
     八十九圣人  沙门无为果
     亦说于有为  一切沙门道
    彼见道八忍。是沙门八智。是沙门有为果。
    八种烦恼断。是沙门无为果。欲界修道离欲
    九无碍道。是沙门九解脱道。是沙门有为果。
    九种烦恼断。是沙门无为果。如是乃至非想
    非非想离欲尽当知。显现故世尊说四。以此
    处五因缘具故。谓舍曾道得未曾道。结尽。得
    一味解脱。顿得八智。一时修十六行。以此处
    道决定及决定究竟故。若断者所作及所作
    究竟。问颇一念顷一智知一切法邪。答无
    也。何以故
     虽知一切空  而非知一切
     除其共相应  自性亦复然
    若此智生知一切法空及无我。而不知自己
    自性。不自顾如指端不自触。此亦如是。又
    无二决定故。无有一智二决定。自知知他亦
    不知相应法共。一行一缘故。一切相应品法
    同行同缘。不知共有法。一果故。同决定转故。
    此智闻慧思慧非修慧。何以故。修慧者分段
    缘故。是故说欲界色界。以无色界闻思非
    分故。问对治几种。答
     所谓断对治  坏持及远分
     此四应当知  是名对治种
    有四种对治。所谓断对治。坏对治。持对治。远
    分对治。断对治者。无碍道断烦恼得故。坏对
    治者。于缘中作过行故。谓无常苦空非我等。
    如是比。持对治者。与烦恼断得合。谓解脱道
    及后诸余与烦恼断得合。远分对治者。解脱
    道为首。苦法忍是见苦所断烦恼。断对治及
    坏对治。于余欲界系法。坏对治。若欲爱尽超
    升离生苦法忍。亦是远分对治。如是一切道
    随其义尽当知。修多罗品说修义。择品当广
    说今当说
     初得若习行  对治及断修
     当知此四种  是名为修义
    四种修。谓得修。行修。对治修。断修。得修者。
    谓初得未曾得有为功德。习修者。谓曾得善
    法相续生。对治修者。谓修四种对治名为对
    治修。是有漏法敌对治道。断修者。谓断烦
    恼故。修道是断烦恼得义(上取能治能断为修今取所治所断为修依下
    四句可知也)。有法得修及习修非对治修断修。作
    四句。初句无漏有为法。第二句不善法无记
    有为法。第三句善有漏法。第四句无为法。有
    说。六种修。前四及分别修防护修。分别修者。
    如修多罗说。谓此身发毛爪齿。如是比。防
    护修者。谓根如所说善调御六根。如是广说。
    如是好者。谓四种修。如前说。此二种修。断修
    对治修所摄。已说见道修道决定相。差别义
    今当说
     烦恼通三界  若见断二种
     二断则三种  俱见道前行
    若烦恼三界系。见道断。谓五见及疑。此见
    道前行二种(五见疑定见道前断爱慢无明与见俱灭实虽未尽名已悉摄随见受名名为前行下修
    道不待见道故修道前行)。或见道断。或见道修道断。云何见
    道断。若结非想非非想处系。随信行随法行
    无间忍断。彼非想非非想处系此以地定故
    说。随信行随法行此以人定故说。无间忍此
    以对治定故说。断者此以所作定故说。云何
    见道修道断。谓八地。若凡夫断修道断。若圣
    人断见道断。问何故凡夫断烦恼一向修道
    邪。答凡夫不能部分舍烦恼。如是见断如是
    修断。复次凡夫不能一种道断九种故。若三
    界五种。谓爱慢无明。此见道前行三种。或见
    道断或修道断。或见道修道断。若彼烦恼非
    想非非想处系。随信行随法行无间忍断。是
    见道断。若九地学见迹修道断。是修道断。余
    八地。若凡夫断修道断。若圣人断见道断
     若欲界烦恼  五行有二种
     彼修齐限故  说修道前行
    若欲界五行。彼修道前行二种。或修道断。或
    见道修道断。若学见迹修道断是修道断。余
    若凡夫断修道断。若圣人断见道断。彼决定
    前断是故说前行。问前说缘此诸缘何时作
    事。答
     次第缘所作  说彼法生时
     缘缘所作业  彼法灭时说
    次第缘所作说彼法生时者。生时是未来。与
    转俱故。亦应说转时彼法生时。次第缘为作
    业。与处义故名次第缘。彼法生者得处故。若
    言色及一切心不相应行亦得处而生。应说
    次第缘者不然。彼事行品已说。缘缘所作业
    彼法灭时说者。法灭时缘缘为作业。以法灭
    时是现在能摄受境界。非未来未起故。非过
    去已灭故
     三因所作业  谓彼法生时
     二因之所作  当知灭时说
    三因所作业谓彼法生时者。法生时三因作
    业。所谓自分因。一切遍因。报因。自分因力
    故法生相似相续。是故法生时自分因作业。
    一切遍因报因随顺建立生法故。彼法生时
    作业。总说故说法生时三因作业。除初无漏
    余善。除报余不隐没无记。自分因作业染污
    者。自分因一切遍因作业。报者自分因报因
    作业。二因之所作当知灭时说者。有缘法灭
    时。相应因共有因作业。业同故。一果故。不
    相应法共有因无缘故。增上缘者一切时不
    障碍住。是故不说。不待说故。所作因亦如是。
    问云何一切众生等心起等心住等心灭为不
    邪。所以问者。有众生身或大或小。为身大
    则心大。身小则心小邪。为一切等。又众生
    进止迟速不同。为迟行心迟。速行心速。为悉
    等邪。复次众生或有安静知觉如山。或有不
    住动若飞尘。为静者心迟动者心速。为悉
    等邪。答
     一切众生类  心起住灭等
     贪欲等相应  不相应亦然
    一切众生类心起住灭等者。一切众生心等起
    等住等。灭时无多少。何以故。刹那故。亦无大
    小。非色故。四大差别故身有大小。身轻者
    速。身重者迟。心转多缘故则觉飘动。心止一
    缘则念安静。贪欲等相应不相应亦然者。若
    心有贪无贪彼一切心俱起俱住俱灭。刹那
    故。贪心不作业故现重。无贪心作业故现轻。
    乃至有解脱无解脱尽当知。有贪无贪如界
    品说
    问已说有心分一切众生心俱起俱住俱灭。
    无心分复云何等。谓入无想灭尽正受者。此
    心灭。余众生心起。还从定觉此心生。余众生
    心灭。云何等。答当知此说有心者然。无心者
    亦同。谓入无想灭尽正受者。彼余众生心起。
    此初正受刹那亦起。从定觉时余众生心灭。
    此后正受亦灭。若住定时余众生心亦起亦
    灭。此正受亦起亦灭。复有说言。一切心起
    不必同。或有心起不灭。作四句。初句从无想
    灭尽正受起。第二句入正受时。第三句有心
    者。第四句住正受时。此无有小大。无形故。
    已说诸心起灭。广心义今当说
     欲界中有四  色无色各三
     亦学无学心  说此次第生
    欲界中有四色无色界各三亦学无学心者。
    有十二心。所谓欲界系善心不善心隐没无
    记心不隐没无记心。色界系善心隐没无记
    心不隐没无记心。无色界亦如是。及学心无
    学心。问十二心云何建立。答系不系界种建
    立。系及不系立二心。系者界种分别立十心。
    不系者种分别立二心。是故说十二心。说此
    次第生者。此诸心一一次第生。诸心今当

     欲界善生九  亦复从八起
     二秽污生四  亦从十心生
    欲界善生九者。欲界善心次第生九心。欲界
    四自地故。色界善心。谓初方便入正受时彼
    随顺故。此则总说。非色界一切。有说。未来
    禅摄非余。又说。未来及初禅。又复说中间禅。
    尊者瞿沙说。乃至第二禅。如超越正受从初
    禅起超第二禅及眷属第三禅现在前。此亦
    如是。色界秽污心。谓受生时此善心命终。彼
    秽污心相续生。无色界秽污心亦如是。及学
    无学心。彼亦随顺故。色无色界不隐没无记
    心。不次第现在前。心缚自地故。无色界善
    亦不现在前。极相远故。此亦从八起者。欲
    界善心亦从八心次第生。欲界四自地故。色
    界善及秽污。善心如前说。秽污者。谓初禅地
    烦恼所恼。即依欲界善心防护。故从学无学
    心起。欲界善心现在前。二秽污生四者。欲
    界不善心及隐没无记心次第生自界四心。
    非上地。相违故。亦从十心生者。彼欲界二种
    秽污心。从十心次第生自界四色。无色界六
    谓受生时
     无记次生七  亦复从五起
     色界善十一  亦从九心生
    无记次生七者。欲界不隐没无记心次第生
    七心。自界四。色界善。谓变化心次第生隐没
    无记。谓受生时。无色界亦隐没无记心。亦复
    从五起者。欲界不隐没无记心从五心次第
    生。自界四。色界善次第生。谓变化心。色界善
    十一者。色界善心次第生十一心。除无色界
    不隐没无记心。亦从九心生者。色界善心从
    九心次第生。除欲界二秽污心。及无色界不
    隐没无记心
     色界秽污六  亦从八心起
     无记次生六  从三次第生
    色界秽污六者。色界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六
    心。自界三欲界三。除欲界不隐没无记。亦
    从八心起者。色界隐没无记心从八心次第
    生。除欲界二秽污及二无漏。无记次生六者。
    色界不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六心。自界三欲
    界二秽污无色界秽污。从三次第生者。从自
    界三心次第生
     无色善生九  亦从六心起
     秽污心生七  彼亦从七生
    无色善生九者。无色界善心次第生九心。除
    欲界善不隐没无记心及色界不隐没无记
    心。亦从六心起者。无色界善心亦从六心次
    第生。自界三色界善及二无漏。秽污心生七
    者。无色界隐没无记心次第生七心。自界
    三色界善心及秽污欲界二秽污心。彼亦从
    七生者。无色界隐没无记心亦从七心次第
    生。自界三。欲色界善及不隐没无记心
     无记心生六  亦复从三起
     学心生于五  亦从四心生
    无记心生六者。无色界不隐没无记心次第
    生六心。自界三下界秽污三。亦复从三起者。
    无色界不隐没无记心从自界三心次第生。
    非余。报数故。学心生于五者。学心次第生五
    心。二无漏及三界善心。非秽污。性相违故。
    非不隐没无记。性不捷疾故。亦从四心生者。
    学心亦从四心次第生。即学心及三界善心
    非无学。是因故。亦非余。如前说
     无学心生四  亦从五心生
     已说十二心  二十应当说
    无学心生四者。无学心次第生四心。即无学
    心及三界善心。非学。是果故。非余如前说。亦
    从五心生者。无学心从五心次第生。二无漏
    及三界善心。已说十二心二十应当说者。已
    说十二心次第生。如此十二心分别为二十。
    今当说
     二善二秽污  报生及威仪
     工巧诸禅果  欲界中八心
    欲界八心。谓方便生善心及生得善不善及
    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者有四种。报生威仪
    工巧变化心
     除不善工巧  余则在色界
     离禅果威仪  余四在无色
    除不善工巧余则在色界者。色界有六心。除
    不善及工巧。余如前说。离禅果威仪余四在
    无色者。无色界有四心。除威仪及变化心。色
    无色界除工巧。无事业故。除不善。离无惭无
    愧故。无色界除威仪。往来非分故。除变化
    心。支所摄禅非分故
     学与无学心  此则为二十
     彼心次第生  各随其义说
    学与无学心此则为二十者。学与无学心及
    前十八。是为二十心。系不系界种分别。此
    差别者前总说。善及不隐没无记今亦种分
    别。彼心次第生各随其义说者。谓此心展转
    次第生今当说
     欲方便生十  亦从八心起
     生得次生九  亦从十一生
    欲方便生十者。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十心。
    自界七。除变化心。以彼净禅次第生故。色界
    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亦从八心生者。彼欲
    界方便善心从八心次第生。自界二善心及
    二秽污心。色界方便善心秽污心。及学无学
    心。生得次生九者。欲界生得善心次第生九
    心。自界七。除变化心色无色界秽污心。亦
    从十一生者。欲界生得善心从十一心次第
    生。自界七。如前说。色界方便善心秽污心及
    学无学心
     二秽污生七  亦从十四起
     报生威仪八  是亦从七生
    二秽污生七者。欲界不善及隐没无记次第
    生自界七心。除变化心。亦从十四起者。此
    二秽污从十四心次第生自界七。除变化心。
    色界四种。除方便善心及变化心。无色界三。
    除方便善心。报生威仪八者。欲界报生及威
    仪次第生八心。自界六。除方便善心及变化
    心色无色界秽污心。是亦从七生者。此欲界
    报生及威仪心亦从自界七心次第生。除变
    化心
     工巧心生六  亦复从七起
     变化心生二  亦即从二生
    工巧心生六者。欲界工巧心次第生自界六
    心。除方便善心及变化心。亦复从七生者。彼
    亦从自界七心次第生。除变化心。变化心生
    二者。欲界变化心次第生二心。欲界变化心
    及色界方便善心。亦即从二生者。亦即从此
    二心次第生
     色方便十二  是亦从十起
     生得次生八  亦从五心生
    色方便十二者。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十二
    心。自界六欲界三。方便善心及生得善心变
    化心。无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是亦从
    十起者。色界方便善心从十心次第生。自界
    四。除威仪及报生。欲界二方便善心及变
    化心。无色界三方便善心秽污心及学无学
    心。生得次第生八者。色界生得善心次第生
    八心。自界五。除变化心。欲界二秽污心无色
    界秽污心。亦从五心生者。色界生得善心从
    自界五心次第生。除变化心
     色秽污生九  亦从十一起
     威仪心生七  从五次第生
    色秽污生九者。色界秽污心次第生九心。自
    界五。除变化心。欲界四二善二秽污心。亦从
    十一起者。色界秽污心从十一心次第生。自
    界五。除变化心。欲界三。生得善威仪及报生。
    无色界三。除方便善心。威仪心生七者。色界
    威仪心次第生七心。自界四。除方便善心及
    变化心。欲界二秽污无色界秽污。从五次第
    生者。色界威仪心从自界五心次第生。除变
    化心
     当知色报生  亦如威仪说
     谓彼诸禅果  当知如欲界
    当知色报生亦如威仪说者。色界报生心次
    第生七心。亦从五心生。如威仪说。谓彼诸
    禅果当知如欲界者。色界变化心次第生二
    心。色界方便善心及变化心。亦即从此二心
    次第生
     无色初生七  是亦从六生
     生得亦生七  当知从四起
    无色初生七者。无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七
    心。自界四。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是
    亦从六生者。无色界方便善心从六心次第
    生。自界三。除报生。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
    心。生得亦生七者。无色界生得善亦次第生
    七心。自界四。下界三秽污。当知从四起者。
    彼从自界四心次第生
     秽污生八心  是从十心起
     报心生于六  是亦从四生
    秽污生八心者。无色界秽污心次第生八心。
    自界四欲界二秽污色界方便善心及秽污
    心。是从十心起者。无色界秽污心从十心次
    第生。自界四欲界三生得善威仪及报生。色
    界亦如是。报心生于六者。无色界报生心次
    第生六心。自界三。除方便善心下地三秽污
    心。是亦从四生者。彼报生心从自界四心次
    第生
     学心次生六  从四次第起
     无学心生五  是亦从五生
    学心次生六者。学心次第生六心。三界方便
    善心欲界生得善(欲界生得善强而利二界弱而钝也)。及学无学心。
    从四次第起者。学心从四心次第生。三界方
    便善心及学心。无学心生五者。无学心次第
    生五心。三界方便善心欲界生得善及无学
    心。亦从五心生者。三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
    心。问何故方便善心次第生。威仪工巧及报
    生心。此诸心何故不次第生方便善心邪。答
    威仪工巧自乐所作故。报生心羸劣故。无所
    作故。谓威仪心乐习威仪故。是故次第不
    起。方便善心。出心不勤方便故。方便善心次
    第生。威仪心工巧心亦如是。报生心羸劣。无
    所作故。本业所种故。是故入彼心者。不能出
    心不勤方便故。从方便善心次第生。若言秽
    污心乐着境界及羸劣故不应从秽污心境界
    次第生方便善心者不然。何以故。境界不异
    故。见过故。不羸劣故。于彼境界过恶转。即
    彼起功德。是故彼境界不异于彼行。烦恼疲
    厌故。即彼境界观察生长夜习烦恼故。秽污
    心不羸劣。是故彼应次第生方便善心。欲界
    生得善心虽捷疾而非方便。以捷疾故。从彼
    色界方便善心及学无学心次第生。以非方
    便故不能次第生。彼诸心色界生得善心不
    捷疾。亦非方便。不捷疾故。不从学无学心及
    无色界方便善心次第生。非方便故。故不次
    第生。彼诸心无色界亦如是。色界秽污心次
    第生。欲界生得善心以捷疾故。无色界秽污
    心不次第生。色界生得善心不捷疾故。问云
    何正法。答
     经律阿?酬肌 ∈敲?渍??br>  三十七觉品  是说第一义
    经律阿?酬际敲?渍?ㄕ摺P薅嗦蘼砂??br> 昙。是言说正法。依名处起故。前已说。佛语
    是语自性。语则依名转。以他处转故。是故名
    俗数。显第一义故名正法。以名显义故。三十
    七觉品是说第一义者。三十七觉品是第一
    义正法。离名起故。有漏修慧虽离名转。有垢
    故不说第一义正法。如正法有二种。行法者
    亦二种。修法及修。修法者谓诵习。修者谓修
    禅。彼俗数。正法者是修。法是持义。第一义正
    法是修。是故说修行法者住则正法住。修行
    者灭则正法灭。世尊劝发修行者故不说分
    齐如前说。金刚三昧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五十二及余  亦复说八十
     或有说十三  是金刚三昧
    有说。五十二金刚三昧。禅未来所摄。若依
    禅未来苦比智得阿罗汉果。于非想非非想
    处四阴无常苦空非我思惟。若集比智得者。
    集谛四行一一行思惟。若灭法智。欲界系行
    灭。灭谛四行思惟。若道法智。断欲界系行道。
    道谛四行思惟。若灭比智。或初禅地系行灭
    思惟。或乃至非想非非想系行灭思惟。若道
    比智。于彼九地比智品道四行思惟得阿罗
    汉果。如是智行缘分别则五十二(苦异故灭异情隔故观别是以
    八地灭有三十二行道则类尔通异地同性情无碍故观通通观九地唯有四行合前四谛十六行为五十二)。如
    禅未来。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二十八
    (自地苦集八行四空灭谛十六行九地道四行于上灭渐少故随处灭四)。识处二十四。无
    所有处二十。以无色无法智。法智缘欲界故
    非无色。下地行灭缘。下地苦非境界故。下地
    对治缘展转因故。有说。禅未来八十金刚三
    昧。是中差别者说道比智。亦一一地对治缘。
    得阿罗汉果(观七地道比智地各四行有二十八合前五十二为八十也)。如禅未
    来。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四十。识处三十
    二。无所有处二十四。尊者瞿沙说。禅未来
    所摄金刚三昧。十三见道四比忍相应四三
    昧修道非想非非想离欲九无碍道相应九三
    昧。彼一切第一有对治。金刚三昧世俗道非
    境界故。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九乃至无
    所有处亦如是。此是总说。若说忍智行种缘
    分别禅未来所摄。则有一千四百九十二金
    刚三昧。乃至第四禅亦如是。空处四百六十
    八。识处三百二十四。无所有处二百一十六。
    问彼智品所说神通彼神通为一切善为非。

     三通则说善  余二是无记
     当知依欲色  世尊说慧性
    三通则说善者。神是智他心智宿命智。此三
    通说善。何以故。爱果故。极方便所起故。调伏
    他故。不信乐者令信乐故。此三通令他极调
    伏故欢喜。欢喜心相应慧是善。信心相应故。
    余二是无记者。谓天眼天耳。此二神通是无
    记。爱果及极方便非分故。又受色声起。是
    故无记。问何处现在前何等性。答当知依
    欲色世尊说慧性。此神通欲色界现在前非
    余。依色故。彼先欲界起故。后色界能现在
    前。彼非初业堪能非分故。是智慧性从分别
    起故。依成依者故(此释通有眼名由眼起故)。如施设经说。尔
    时色界四大造眼处周圆。天眼净。如修多罗
    品说。诸根事言择品当广说。今当说
     当知彼诸根  慧者善分别
     名有二十二  事则说十七
    佛说诸根。名有二十二。事有十七。以男女根
    及三无漏根无别事故不立事。余根摄故。男
    女根离身根更无故。是故说。云何男根。身
    根少分。女根亦如是。又一识依故。若识依身
    根起。即依男女根。无异相根共生。一识三无
    漏根九根合成故。九根者。意根乐根喜根舍
    根信等五根。此九根。道及人分别故立三根。
    道分别者。见道说未知根。修道说已知根。无
    学道说无知根。人分别者。随信行随法行说
    未知根。信解脱见到身证说已知根。慧解脱
    俱解脱说无知根。问等及第一义有何相。答
     若事分别时  舍名则说等
     分别无所舍  是则第一义
    若事分别时舍名则说等者。若事分别时舍
    名者。此则等事(等事梵音云三比栗提译言等集亦言等积聚凡会有三无者名等
    集)。非第一义决定事不可得故。如瓶分别色
    香味触时舍瓶名。亦非舍色香味触别有瓶
    名。是故名等事。如是一切分别无所舍。是
    则第一义者。若事分别时不舍名者。是第一
    义。如五盛阴名苦谛。若分别五时亦不舍苦
    名。以色是苦故。乃至识亦如是。彼色复十
    一种。一一入皆苦。乃至刹那及极微分别时
    亦不舍苦名。彼得相故。如是一切如杂品说。
    中阴择品当广说。问为定为不定。答
     界趣地必定  中阴五无碍
     说名为香食  求有乘意行
    界趣地必定者。中阴界趣地不转。欲界中阴
    必生欲界。色界生色界。如是地狱趣生地狱。
    乃至人趣生人。四天王生四天王。乃至阿迦
    腻吒天亦如是。中阴五者。中阴五阴性。有
    去来故。非离色有去来。是故欲色界有中阴
    非无色界。色非分故。无碍者。极微故。一切
    形障所不能碍。业力故住母胎。若异者不应
    住胎。说名为香食。求有乘意行者。以香为
    食故说香食。若薄福者食诸秽香。若大力者
    食诸净香。求于生有故说求有。从意生故说
    乘意行。此诸众生或业生。谓地狱如所说彼
    诸众生业所缚。或烦恼生。谓人及欲界天。
    或报生。谓飞鸟。或从意生。谓色无色界天
    及劫初人。化及中阴二有中间起离趣故。是
    故说中阴。问中阴几时住。答
     七日或七七  乃至彼和合
     或裸形食香  诸根悉具足
    七日者。有说。中阴七日住。身羸劣故。问若和
    合者应尔。若彼父母异处者。是人命终当云
    何。答当观是众生业转不转。若于母可转于
    父不可转者。彼父则从他女人令中阴会。于
    父缘可转者亦如是。若二俱不可转者。此人
    未死而彼先和合此说常行欲者。若时节行
    者。彼众生业因缘故。令彼非时亦行。有说。
    或于相似处生。谓若应生时行处者非彼时
    故。则于相似常行处生。随其类说。七七者。有
    说。七七日住。乃至彼和合者。复有说。不定乃
    至未和合间常住。问中阴有衣无衣。答或裸
    形。色界中阴有衣。色界惭愧增故。如彼法
    身不裸形。生身亦尔。欲界菩萨及白净比丘
    尼中阴有衣。余众生无衣。无惭愧增故。问中
    阴何食。答香食。欲界中阴以香为食。前已说。
    色界离抟食。贪身极微故。唯三种食。问具
    诸根不。答诸根悉具足。中阴具诸根。何以故。
    中阴报淳故。又彼众生求有故。于六入门常
    求有。问形为云何。答
     随行量不定  或有见不见
     入则从生门  或生颠倒想
    随行者各如其趣。地狱中阴如地狱形。乃至
    人天如人天形。问中阴云何行身量云何。答
    行量不定。中阴行及身量不定。地狱中阴
    足上头下而行。天中阴上升如箭射空。余中
    阴侧身傍去。如画人飞。量者。色界中阴量如
    本有。欲界菩萨中阴亦如本有。三十二相庄
    严其身。是故菩萨中阴光明彻照百亿天下。
    言白象身入母胎者不然。已离畜生故。菩萨
    从九十一劫来常离畜生。顺相书故。令菩萨
    母见如是梦。欲界余众生中阴身量。如有知
    小儿形。诸根猛利故。以颠倒想入胎。问中
    阴中阴为相见不。答或有见不见。或中阴以
    中阴为境界。不一切。有说。地狱中阴见地狱
    中阴。如是一切。又说。地狱中阴见地狱中阴。
    畜生见二趣。饿鬼见三趣。人见四趣。天见五
    趣。生阴眼则不见。若天眼极清净者能见。问
    从何处入胎。答入则从生门。彼从生门入。
    是故双生者后生为长。问以何想入胎。答或
    生颠倒想。非一切众生颠倒想入母胎。除近
    佛地菩萨。彼近佛地菩萨。于母母想于父父
    想。余众生悉颠倒想入胎。若男中阴者。于母
    染想于父恚想。彼作是念。若无此男者与此
    女会。想见男去而与女会。见彼精时而谓己
    有即生欢喜。生欢喜故阴则渐厚。阴渐厚已
    依母右胁向背蹲坐。女则相违说。中阴因
    缘后当说

    杂阿?酬夹穆劬淼谑?/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