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杂阿毘昙心论卷第5贤圣品第五

    贤圣品第五

    已说诸烦恼。修行今当说
     初则名始业  次则已习行
     思惟已度者  当知第三种
    三种修行。谓始业已习行思惟已度。始业者。
    不净转。未曾得境界意解思惟分。已习行者。
    受自相念处转。未曾得决定分善根。此上当
    知思惟已度。以此上一乘道故。复次不净观
    亦三种修行。谓从足指起乃至顶。除去皮血
    肉意解思惟。是名始业。于此骨琐不作想生
    周遍大地。又观骨琐不作想。彼骨琐展转
    相对大风飘抟消为雪聚。是名已习行。略观
    骨琐还至自身。于其所缘清净寂静唯观一
    色。是名思惟已度。如是乃至略境界。当知善
    根渐增。当知一切余方便善根亦如是。已说
    修行。余今当说
     若此烦恼怖  远离诸贤圣
     如实正具足  方便应善听
    若者。若种若方便若分别。此者。次第说示烦
    恼烦恼者。热恼故。亦离一切有漏。但烦恼过
    如毒饭。是故说离烦恼众恐怖本者。起种种
    业种种生。远离者。数灭灭。贤圣者。正定聚。
    谓七人及真实凡夫。如实正具足者。谓住真
    实道。方便应善听者。彼方便道当一心听。方
    便者。一切善法方便。向解脱行施等起非唯
    道。三苦所逼迫世间不能觉。欲令修定故
     始于自身分  系缚心令定
     欲缚于识足  为尽智慧怨
    始者。先也。自身分者。自身中一处也。若眉
    间鼻端及足指。系缚者。安立缘中令不散。何
    所安立。谓自心定力故起智慧。问何故。答
    欲缚于识足。心流转不住故缚一缘中。一心
    故知真实不乱。问何故缚一缘中。答为尽智
    慧怨。智慧怨者。谓诸烦恼彼应断。虽观他
    身如观死尸。契经说。以彼远因故。此说近
    因观。又随顺一切度门故。谓观白骨身分随
    顺三度门。观死尸唯随顺一不净度门。三度
    门者。谓不净观安般念界方便观。彼贪欲者
    以不净观度。觉观者以安般念度。见行者以
    界方便观度。如师所授随乐修行。不净观安
    般念。契经品广说。界方便观今当说。此以
    愚夫不正思惟障蔽慧眼。不观真实缘起之
    法。宿业烦恼种无量法。积聚五阴起积聚想。
    以愚惑故。于缘起所作中。计我作等诸邪见
    缚。或时修行近善知识。得闻正法起正思惟
    已。能于自身界方便。观此身种种自性种
    种业种种相。谓地等六界。彼地界为水界润
    故不相离。水界为地界持故不流散。火界成
    熟故不淤坏。风界动摇故得增长。空界空故
    食等入出。识界合故有所造作。又观此身从
    足至顶种种不净秽恶充满。观察此色犹如
    猛风飘散积沙。于无色法先后相续异分观
    察。如是观者。得空解脱门种子。于彼生死厌
    离不乐。得无愿解脱门种子。于生死不乐已
    正向涅??。得无相解脱门种子。若于此得不
    作想觉已。观一切有为皆悉散坏。是名界方
    便满。问如是观已复云何。答
     是方便于身  真实相决定
     诸受及自心  法亦如是观
    彼修行者不净观安般念界方便观。一一住
    已。身受心法各观真实。真实者不颠倒。相
    者二种。谓自相及共相。色相是身。自相四种。
    及所造随觉相是受自相。识相是心目相。法
    念处有种种法种种各异相。随知是想相。为
    作是思相。如是比。共相后当说。问此念处
    如大地建立应说一。有漏无漏分别应说二。
    软中上分别应说三。即此有漏无漏分别应
    说六。身等有漏无漏分别应说八。九品分别
    应说九。身等若内若外若内外分别应说十
    二。九品有漏无漏分别应说十八。身等软中
    上有漏无漏分别应说二十四。身等若内若
    外若内外若厌离若不乐若观察分别应说三
    十六。身等九品有漏无漏分别应说七十二。
    若念念分别应说无量。何故说四念处耶。答
    四倒四念四识住及阴。以四种修所治故。说
    四种随修法。彼治不净净想颠倒故说身念
    处。治苦乐想颠倒故说受念处。治无常常想
    颠倒故说心念处。治无我我想颠倒故说法
    念处。如是余种随所应说。问此念处云何满。
    答以二因缘满。谓坏境界及善根增。坏境界
    者。以极微刹那坏境界随其义。善根增者。谓
    依软善根中依中增。是名为满。问何故前说
    身念处。后乃至法念处耶。答起随顺故。世
    尊说三种随顺。起随顺。说随顺。无间等随顺。
    起随顺者。谓念处及禅。无色修行者。前起
    身念处乃至后起法念处。是故世尊前说身
    念处乃至法念处。当知禅无色亦如是。说随
    顺者。正断如意足根力觉道枝乘。一刹那起
    精进具四正断说易故。已生恶不善法方便
    令断。乃至已生善法方便令住。如是广说。
    如是正断。以所作故说四正断。非自性故。
    无间等随顺者。说真谛修行者先入苦无间
    等故。是故前说。广说如是。问何故修行者先
    起身念处乃至法念处耶。答?故。五阴何者
    ?。谓四种及所造。是故先观受。虽非色以行
    ?故次说。谓手足等痛受则随转。虽想行阴
    ?非识。而与涅??合施设。法念处故彼最细。
    是故先观心后观法。虽一切悉是法。此于法
    想满故建立。是故说一法念处非余。如界品
    中说。法入此中亦尔(想满者于声是想于义是名满)。问几种念
    处。答
     三种说念处  自性及与共
     亦说名为缘  闻等慧亦然
    三种说念处自性及与共亦说名为缘者。三
    种念处。谓自性念处。共念处。缘念处。自性念
    处者。说不颠倒惠。何以故。如说顺身观身
    观者。是惠念者所作事。不忘授缘故。除自
    性过故说念处。共念处者。与正慧一果法。如
    世尊说。比丘善法积聚。谓四念处。是为正
    说。缘念处者。一切法如所说。比丘一切法
    说四念处。是为正说也摄受具故。及略缘故。
    共念处断烦恼非余。自性念处虽有略境界。
    彼具不足故。摄受具道断烦恼。缘念处虽摄
    众具。然境界普散故。略境界道断烦恼。问唯
    此念处三种。余亦然耶。答闻等慧亦然。余
    亦三种。谓闻思修。闻者常于名处起。从师受
    契经律阿?酬妓颊呋蛩即ζ稹;蚶胨肌P拚?br> 一向离名起。如三人学浮。一始学二半学三
    善学。始学者近岸。半学者或近或离。善学者
    离岸。初人者譬闻慧。第二者譬思慧第三者
    譬修慧。修慧能断烦恼永离名故。及正定故。
    谓二种无义者不然。何故。趣修慧故。修慧
    者具四念处。身受心法。彼法念处断烦恼非
    余。总境界故。非余。事境界故。起法念处故
    亦非无义。法念处二种。坏缘不坏缘。若慧
    缘色是身念处。若缘受是受念处。若缘心是
    心念处。若缘想行及无为是不坏缘。法念处
    余今当说
     入法中总观  得法真实相
     此四是无常  空无我非乐
    入法中总观得法真实相者。修行者入不坏
    缘法念处。修一一念处。遍观一切法自相共
    相已。入坏缘法念处。色受缘念处色想缘
    色行缘色识缘。如是三四五阴缘。是法念处。
    成一切身受心法念处。一觉总观度此云何。
    此四是无常空无我非乐。以无常等行总观
    一切有漏法。彼念念灭故无常。离常等故空。
    不自在故无我实逼迫故苦
     从是名为??  于法觉而生
     十六行等起  观察四圣谛
    从是名为??于法觉而生者。彼修行者于坏
    缘法念处次第生善根名为??。问几行何境
    界。答十六行等起观察四圣谛。彼??法行苦
    谛等十六行。彼苦圣谛四行。乃至道圣谛四
    行。行义智品当广说。彼??法生。缘三谛法
    念处现在修未来四。一行现在修未来四。自
    分非不自分。缘灭谛法念处现在修即此未
    来修。非初离阴观得修缘阴道。一行现在修
    未来四。缘三谛增进四念处。一一念处现在
    修未来四。一行现在修未来十六。缘灭谛增
    进法念处现在修未来四。一行现在修未来
    十六。修未增善根。修自分行曾善根。现在
    修修自分不自分行。??法是慧自在随转
    法则五阴性。??者生圣智火故。??为种故说
    ??法
     是法增长已  生顶及于忍
     得世第一法  依于一刹那
    是法增长已生顶及于忍者。修行者正方便
    正忆念增长。得随顺善业众具故。??法得增
    长。次生善根名为顶。缘四圣谛行十六行。彼
    顶法缘四谛缘灭谛增进法念处现在修未来
    四。一行现在修未来十六。缘三谛增进四。念
    处一一现在修未来四。一行现在修未来十
    六。此善根亦慧性随转法五阴性。顶法者在
    ??上故曰顶。劣于忍名为下。或时世尊说。信
    如为波罗延说。或说慧如为诸年少比丘说
    受事。于此顶退名顶退名顶堕。??亦应有
    堕但不说。顶堕者以多忧恼故有。三处起大
    忧恼如失大宝。谓非想非非想离欲退离欲
    界欲。及顶法退者名不成就性。彼修行者于
    此正方便成就顶善根。增进生谛顺忍。缘四
    谛行十六行。初忍及增进法念处现在修未
    来四。一行现在修未来十六。忍者于四圣谛
    堪忍欲乐。??顶亦堪忍者不然。忍不退故。违
    恶趣故。近圣道故。是故说谛顺忍非??顶。问
    忍增长生何善根。答得世第一法依于一刹
    那。谓增上忍次第缘生。凡夫所得最胜善根。
    名世间第一法。此亦五阴性。彼有漏故名世
    间。胜??等故说第一。此亦凡夫所修最上功
    德。一刹那不住故。似见道故。??顶忍相续
    故。有说。彼慧修一切总观法念处。次第生
    决定分世间行善根。彼建立九品彼软软软
    中软上名??法。中软中中名顶法。中上上软
    上中名忍法。上上名世间第一法。若观阴无
    常等善根名??法。观三宝功德名顶法。观察
    圣谛名忍法。观苦圣谛次第圣道名世间第
    一法。彼得??法已。若退舍若命终舍若度界
    地舍。亦起无间业断善根生恶趣中。缘此福
    故要得涅??。顶法退亦如是。唯除断善根。忍
    则不退。有命终舍及度界地舍。不作无间业
    不断善根不堕恶趣。以忍大力故。如师子王
    群兽远避。忍力如是。一切恶心非数灭亦如
    大王之所住处。人天恶行心皆柔软。问世间
    第一法何缘几行。答
     下苦有四行  说摄依六地
     忍法亦如是  谓余或依七
    下苦有四行者。欲界苦说下。彼世间第一法
    所缘。无常苦空。无我行转非余。似见道故。
    有二种修行者。爱行及见行。爱行有二种。我
    慢行及懈怠增。见行亦二种。我及我所计着。
    我慢者。修无常行世间第一法。懈怠增者。修
    苦行。我行计著者。修非我行。我所计著者。
    修空行。问几地所摄。答谓摄依六地。未来
    中间根本四禅。非欲界。无定故。非无色界。无
    见道故。问余决定分善根几地摄。答忍法亦
    如是。谓忍六地摄。如世间第一法。谓余或依
    七者。??顶亦六地。尊者瞿沙。欲令欲界亦
    有。问已说决定分次第起。圣道次第起复云
    何。答
     世间第一法  次生苦法忍
     忍次生于智  俱观于下苦
    世间第一法次生苦法忍者。世间第一法次
    第生苦法忍。欲界见苦断十使对治。是则初
    无漏无碍道。复次世间第一法次第不作不
    向不行。舍邪业邪趣邪见。邪业者五无间业。
    邪趣者恶趣。邪见者五见。又世间第一法分
    苦法忍作五种定。谓地定行定缘定刹那定
    次第缘定。地定者。若此地世间第一法。即
    此地苦法忍。行定者。若此行世间第一法。即
    此行苦法忍。缘定者。必同缘故。刹那定者。
    若此刹那背。即此刹那生。次第缘定者。世
    间第一法次第必生苦法忍。增上忍分作三
    种定。除刹那及次第缘。以是故缘苦忍。后得
    超升离生。彼思惟欲界苦及色无色界苦乃
    至色无色界行对治。是名下忍。彼复思惟
    欲界苦乃至欲界行对治。舍色无色界行对
    治。是中忍。彼一一谛观察舍还。乃至欲界
    苦相续修。然后复舍。相续乃至欲界苦一刹
    那思惟。是增上忍。然后生世间第一法。忍
    次生于智者。苦法忍次第生苦法智。解脱道
    自性。问此忍智何缘。答俱观于下苦。下苦
    是欲界苦。彼苦俱观
     谓色无色苦  集灭道亦然
     此法无间等  说是十六心
    谓色无色苦者。色无色界苦亦如是。苦比忍
    无碍道。苦比智解脱道。集灭道亦然者。集
    灭道谛亦以二忍为无碍道。二智为解脱道。
    此法无间等是说十六心者。此十六心顷为
    法无间等。无间等是见义。此十五心顷是见
    道。最后一心是修道。问何故三谛忍及智见
    道摄。道谛最后心修道摄耶。答修十六行道
    故。道比智相应修十六行。非见道修十六行
    道比智相续故。果道所摄。谓不应者不然。如
    尽智成者此则成。若此非分者无学道亦非
    分。略说三地。见地修地无学地。于此诸地建
    立人。如是义今当说
     随法行利根  此在十五意
     随信行钝见  当知亦在中
    随法行利根此在十五意者。见道十五心人。
    若利根说随法行。随法行故说随法行。不从
    他信故。随信行钝见当知亦在中者。即此十
    五心人。若钝根者说随信行。信他得度故。随
    信行者少观察。随法行者多观察
     随信随法行  若具烦恼缚
     乃至五种断  当知向始果
    此随信随法行人。若具烦恼缚。若一二三四
    五种断名向须陀洹果。烦恼上上等分别故
    立九品。彼若凡夫时未曾断一品名具缚。若
    断一品名不具缚。若断五品超升离生。欲
    界见苦断五品断苦法智得解脱证。乃至见
    道断五品断道法智得解脱证。欲界修道断
    五品断斯陀含果得解脱证
     六断乃至八  是向第二果
     离欲至八地  是则第三向
    六尽乃至八是向第二果者。此随信行随法
    行者。若已六七八品断。此说向斯陀含果。
    离欲至八地是则第三向者。此随信行随法
    行者。若离欲乃至无所有处尽。彼俱向阿那
    含果
     若至十六心  是名住于果
     软见信解脱  利见名见到
    若至十六心是名住于果者。第十六心名道
    比智相应彼起俱说住果。若须陀洹若斯陀
    含若阿那含。软见信解脱者。若软见入
    见道名随信行。彼住三果时名信解脱。利见
    名见到者。若利根入见道名随法行。彼住三
    果时名见到。见到信根胜信解脱。但以慧所
    勋故说见到
     非事诸烦恼  谓彼一切尽
     乃至未进行  是名须陀洹
    若见道断八十八结尽。是须陀洹果。乃至
    未集行。是名住须陀洹果。若方便断上上
    种。是名向斯陀含果。即此种乃至五品断超
    升离生道比智起名须陀洹。非向斯陀含。以
    向彼果道。未一念现在前故。问断众多烦恼。
    何故世尊说三结尽耶。答十使是根本。五见
    疑爱恚慢无明。彼见道断六。五见及疑。彼
    见道断六使永尽。彼三转三随转。彼身见是
    转。边见是随转。戒取是转。见取是随转。疑
    是转。邪见是随转。已说转。当知已说随转。
    是故世尊说。三结尽是须陀洹。复次此诸烦
    恼。或一种二种四种。已说身见当知已说一
    种。已说戒取当知已说二种。已说疑当知已
    说四种。如是一切遍不一切遍有漏缘无漏
    缘尽当知。此结已尽已知。乃至阿罗汉。犹有
    相似随转故
     未尽修道种  受生生死七
     当知彼所说  极满须陀洹
    彼须陀洹修道种未尽。彼极满当知七有。七
    生人间中阴生阴及欲界天。此总说七有。不
    过七故。如七叶树。问何故说七有。不增不减
    耶。答如七步蛇所螫。四大力故至七步。毒
    力故不至八。如是业力故七生。道力故不至
    八。彼住增上忍时。除欲界七生。余一切生。
    得非数灭至竟不现在前。若人间超升离生
    人间满七天上者还天上满。中间圣道虽现
    在前。业力持故不般涅??。问若满七生。佛不
    出世。彼云何得阿罗汉果。答有说。在家得阿
    罗汉果。得果已不住家。又说。即彼形自出家。
    成就不坏净故。希望具足故。见恶行过故。是
    故须陀洹法不堕恶趣。又佛种性中生故。智
    火明净故。见境界过故。止观具足故。圣道
    药所勋故。如王大子。如内火增人。如巧便
    鱼。是故须陀洹不堕恶趣。凡夫虽不堕恶趣。
    以少及不定故不说。住正定聚故说定。必得
    涅??故说趣正觉。七有者如前说。住者中阴。
    生者生阴。故说住生。更不受余生故名住苦
    边。不必一切须陀洹满七有也
     若断三四种  成就彼对治
     余二生三生  是说名家家
    三因缘故建立家家。谓烦恼断成就根及受
    生。烦恼断者。欲界修道断烦恼。三品四品
    断无有五品断名家家。若能断五品者。势
    力故必断六品成斯陀含。非第六品力能障
    令不至果。成就根者。得彼对治无漏诸根。受
    生者。或更受欲界。余二生三生。若三因缘
    一一不具非家家。有二种家家。若天若人。天
    家家者。谓欲界天。或受二生三生。或受一
    天处种类身。或二或三。人家家者。谓人间身。
    或一天下或二或三。或一家或二或三。问家
    家有何义。答从家至家而般涅??故曰家家。
    须陀洹胜者名家家
     六品烦恼断  见道断一切
     是说斯陀含  谓彼未进行
    若欲界修道断上三品中三品。及见道断一
    切尽住果未进行。名斯陀含。问斯陀含有
    何义。答于此命终生欲界天。一来人间而般
    涅??
     若七八品断  成就对治根
     余则受一生  是名一种子
    若欲界修道断七品八品。及见道断一切尽。
    得彼对治无漏根。欲界余一生名一种子。三
    因缘一一不具非一种子。若天一种子受天
    一身而般涅??。人间亦尔。余一生种子故说
    一种子。问何故八品断名一种子。五品断不
    名家家耶。答正使六品断为家家者犹生欲
    界。是故欲界业烦恼不为障碍。一种子九
    品尽生色界。是故欲界业烦恼极作障碍。以
    是故说三处众生业极作恼乱。三处后当说。
    一种子者是上斯陀含
     九品尽不还  当知有多种
     或五及七八  或复说众多
    九品尽不还者。见道断一切及欲界修道断
    九品结尽当知阿那含。问有尔所烦恼断。何
    故世尊说五下分结尽为阿那含耶。答一二
    四五种。如是一切五下分悉摄故。可恶卑下
    同义。复次二种下。界下及众生下。界下者欲
    界。众生下者凡夫。贪恚系故。下界者难度
    故。身见戒取疑系故。众生下如守门防逻故。
    圣人或先断二结或三结。集断故说五。不还
    欲界名阿那含。此亦多种。或五及七八或复
    说众多。是说阿那含五种者。谓中般涅??。
    生般涅??。行般涅??。无行般涅??。上流般涅
    ??。七者。中般涅??有三种。如契经说(中般涅??三种
    者一如小迸木火二如小小迸热铁三如迸烧铁丸此即契经说)。四如前说。八者。
    五种如前说。又现法般涅??无色界阿那含
    及不定人。色界五种根建立则十五。中般涅
    ??上中下根。乃至上流亦如是。地建立则二
    十。初禅有五。乃至第四禅亦五。种性建立
    则三十。中般涅??有六种。谓退法种性。思法
    护法住法升进法不动法种性。如是乃至上
    流亦如是。处所建立则八十。梵身天五。如
    是乃至阿迦腻吒天。种性根建立则九十。地
    种性建立则百二十。地种性根建立则三百
    六十。种性处建立则四百八十。种性处根建
    立则一千四百四十。记曰
     十五有二十  三十与八十
     九十百二十  及三百六十
     四百八十种  千四百四十
     如是广略说  摄受阿那含
     根地及种性  处所广建立
     随彼烦恼断  今当次第说
    复次一阿那含谓中般涅??。根建立三。地
    四。种性六。处所十六。种性根十八。地种性二
    十四。地离欲三十六。地种性根七十二。处种
    性九十六。地种性离欲二百一十六。处种性
    根二百八十八。地种性根离欲六百四十八。
    处种性离欲八百六十四。处种性根离欲建
    立二千五百九十二。当知是中般涅??数。乃
    至上流亦如是。此一切摄受万二千九百六
    十。记曰
     一三四与六  十六及十八
     谓说二十四  复说三十六
     七十有二种  九十有六种
     二百一十六  二百八十八
     六百四十八  八百六十四
     及复说二千  五百九十二
    如是阿那含。其数有五倍(即上二千五百九十二五倍为一万二千九百
    六十)。已说一切阿那含。五阿那含相今当说
     利根软烦恼  住于一种业
     是中般涅??  分别六种性
    利根软烦恼住于一种业是中般涅??者。此
    人利根及软烦恼。作中阴业增长不作生阴
    业。彼于欲界没住色界中阴得无漏道。以此
    道舍余结而般涅??。是名中般涅??。度欲界
    难故非欲界中阴般涅??。若欲令般涅??者。
    彼应断不善无记二种结。得若二若三沙门
    果。越度三界。而欲界中阴于此无能。若色界
    没者上流品所摄。问此人几种性。答分别六
    种性。中般涅??当知六种性。退法乃至不动。
    若说利根不应退种性者不然。彼亦建立九
    品根故
     精进勤方便  修习速进道
     是生般涅??  彼亦有二说
    精进勤方便修习速进道是生般涅??者。生
    般涅??人作中阴生阴业。命终受色界天中
    阴及生阴。彼初生起有行道。谓勤方便及速
    进道。疾断余结。初生便般涅??故说生般涅
    ??。彼亦有二说者。有说。若初生断烦恼般涅
    ??者不然。无舍寿行分故。无有舍寿行者。
    乃至尽寿住。此义为胜
     第三勤方便  离于速进道
     第四不勤求  三俱说六种
    第三勤方便离于速进道者。彼行般涅??若
    差别者。不行速进道。余如前说。名者。起有
    行道断余烦恼而般涅??。是行般涅??。复
    次依有为缘三昧断烦恼而般涅??。亦是行
    般涅??。第四不勤求者。此无行般涅??亦不
    勤求亦不行速进道。余如前说。名者。起无
    行道断余烦恼而般涅??。是无行般涅??。复
    次依无为缘三昧断烦恼而般涅??。亦是无
    行般涅??。三俱说六种者。行与无行及生般
    涅??。当知俱说六种性。此三种虽皆是生般
    涅??。义差别故说三无过
     超半超处处  是名为上流
     此亦六种性  当知进不进
    超半超处处是名为上流者。上流有二种。或
    先得勋禅或不得。彼先得者。先勋修三禅
    而后退住初禅。初禅味相应命终生梵天中。
    彼亦三种。超半超及一切处没彼超者。生初
    禅乃至离第三禅。欲勋修满超第四禅。彼
    命终生阿迦腻吒天。半超者。从梵天没或生
    一二三处。然后生阿迦腻吒天。一切处没者。
    生一一处。乃至阿迦腻吒天。先不得勋者。
    不生净居天生无色界。余如前说。问此几种
    性。答此亦六种性。上流亦六种性。退法乃至
    不动此非初住不动种性根。谓退法种性于
    勋修禅退后得见到。当知进不进者。上流者
    当知有进不进。应作四句。当进修非不进者。
    谓住欲界梵天。不进非当进者。谓住阿迦腻
    吒天。亦进亦不进者。谓住余天。非进非不进
    者。无也。若向无色界者非勋修。是故说生
    无色界。问世尊说七士夫趣。彼云何建立七
    士夫趣。答
     谓生根烦恼  是说有三种
     不生亦复然  及二上流一
    一阿那含四因缘故七种建立。所谓根建立。
    烦恼建立。生不生建立。及上进建立。彼生
    者。初利根软烦恼。第二中根中烦恼。第三软
    根上烦恼。如生三不生亦三。上流者说上进。
    凡夫转还故非上流。无色界上流有五事胜。
    谓界胜地胜正受胜阴减烦恼断。虽有五事
    胜。不得勋修。故不建立士夫趣
     如是九烦恼  在于上八地
     谓彼双道灭  世尊之所说
    如是九烦恼在于上八地者。如欲界修道断
    烦恼有九品。从软软至上上。上八地亦如是。
    谓四禅四无色。彼初见道起以一种道断九
    种烦恼。问若色无色界烦恼亦九种。彼何故
    不建立离欲人耶。答一处中二生非分故。欲
    界有如是天如是方如是家圣人二生。非色
    无色界圣人二生。若二生者无生般涅??乃
    至上流。谓彼双道灭世尊之所说者。此三界
    烦恼当知无碍解脱道灭。无碍道能断烦
    恼。得解脱道得解脱证。无碍道断烦恼。解
    脱道不失所作故说双道灭。若言解脱道断
    烦恼者。云何为起耶未起耶。若起者彼初
    尽智生时应有烦恼。此则非究竟。若未起
    者不应未来道断烦恼耶。问为何道断烦恼
    耶。答
     有垢无垢道  俱能离八地
     住彼说身证  谓得灭正受
    有垢无垢道俱能离八地者。有垢者世俗道。
    无垢者圣道。除第一有余地离欲时。当知有
    漏无漏道。离第一有唯无漏。有漏于彼非分
    故。世俗道攀上地故。离下地烦恼如折楼虫。
    非想非非想处无有上地可攀。能离彼结。自
    地系缚故不能离自地结。如人被缚不能自
    解。彼世俗无碍道三行。若?若苦若?障。
    彼现故说?。三苦成故说苦。易观故说?
    障。解脱道亦三行。谓止妙出。一一行无碍
    道。下缘解脱道上缘圣行后当说。住彼说身
    证。谓得灭正受者。住八地见道修道断。一地
    见道断。中住得灭正受说名身证。是故学人
    于第一有一一离欲中起灭正受。彼或具结
    所缚得灭正受。或八品尽得。世尊以度诸正
    受故说言。度一切非想非非想。想知灭身作
    证具足住法。以涅??与身合故说身证。灭正
    受定品当广说
     金刚喻定次  必生于尽智
     生意我生尽  应供离诸漏
    金刚喻定次必生于尽智者。非想非非想地
    离欲第九无碍道名金刚三摩提。无一不坏
    故名金刚。此义择品当广说。金刚定次第必
    生尽智。此初二智。或苦比智或集比智。谓彼
    尽智起已起自己行。生意我生尽。彼非想非
    非想处四阴缘有根本故。应供离诸漏者。彼
    尽智生一切有漏尽名为应供。应一切供养
    故。害一切烦恼故。更不于有田种识种子故。
    不动阿罗汉尽智次第无生智起。彼尽智一刹
    那。无生智或一刹那。若次第等见现在前一
    刹那。若无生智现在前则相续。时意解脱。尽
    智或一刹那。若次第等见现在前一刹那。若
    复尽智现在前则相续。问阿罗汉几种。答
     阿罗汉六种  随信行生五
     彼得于二智  当知时解脱
    阿罗汉六种者。谓退法思法护法住法必升
    进法不动法。若初学地不常方便不顿方便
    是名退法。思法亦如是堪能思愿护法者。常
    方便不顿方便以随护故不退。住法者。顿方
    便不常方便不退亦不进。必升进者。常方便
    顿方便是钝根能得不动。不动法者。常顿方
    便是利根。有说。若退法者必退。乃至得必
    升进。必升进者必升进。彼说六种。是欲
    界阿罗汉。色无色界有二种。住法及不动法
    有说。退法不必退。若退者唯此种性非余。彼
    说三界悉有六种阿罗汉。随信行生五者。此
    六种阿罗汉中。前五种是信种性。彼成就二
    智。谓尽智及无学等见。彼或时退故不说无
    生智。世尊以更不受生故一切契经说更不
    受后有知如真。当知时解脱者。当知此是时
    解脱。衣食牀卧具处所说法及人随顺故。善
    根增进不能一切时随所欲进故。说时解脱
     不动法利根  是不时解脱
     彼得于三智  自解脱成就
    不动法利根是不时解脱者。若不动法一向
    利根。能一切时随所欲进修善业。不待众
    具。是不时解脱彼得于三智者。彼成就三
    智。尽智无生智及无学等见。是不退法。自
    解脱成就者。当知彼自已相似名解脱成就。
    时意解脱者。待时故。时意解脱成就不动法
    者。不动故。不为烦恼所动故说不动。是不退
    义。问何故时意解脱名为爱非不动耶。答彼
    极自护故。犹如一目不自在故。畏退故。如
    借他物彼相系善根非分故。不动解脱有相
    系善根。谓彼有余三摩提故。是故不名爱
    (谓空空无愿无愿无作无作以定舍定名相系)
     慧解脱当知  不得灭尽定
     若得灭尽定  当知俱解脱
    慧解脱当知不得灭尽定者。此六种阿罗汉不
    得灭尽定者说慧解脱。以慧力解脱烦恼障
    故名慧解脱。若得灭尽定当知俱解脱者。此
    六种阿罗汉得灭尽定者说俱解脱。彼慧力
    离烦恼障心得解脱。灭正受力离解脱障得
    解脱。是故名俱解脱。若复退法一切俱解脱
    作四句。退法非俱解脱者。谓退法不得灭尽
    定。俱解脱非退法者。谓五种罗汉得灭尽定。
    亦退法亦俱解脱者。谓退法得灭尽定。亦非
    退法亦非俱解脱者。谓五种罗汉不得灭尽
    定乃至不动解脱亦如是
     诸根说九种  亦说九种人
     七种诸声闻  缘觉及如来
    此说九种根。谓软软乃至上上。阿罗汉人亦
    九种。谓前五种及二不动解脱。或因时解脱
    得不动。或始得不动。此七种声闻及缘觉如
    来是名九种人。已说根建立人。若人成就根
    今当说
     软中最软根  是为初种人
     乃至增上上  第九人当知
    彼退法成就软软根。思法软中。护法软上。住
    法中软。升进中中。因时解脱种性不动法中
    上。初不动解脱上软。缘觉上中。如来上上
     谓以学种性  得彼无学果
     或即彼种性  或进不退转
    六种阿罗汉。或以学地如是种性得阿罗汉。
    即彼种性罗汉。或增益根得不退转。彼种性
    修习根故。彼退法有三事后当说。不动法唯
    一事。即住彼般涅??。余阿罗汉有二事。已
    说根本种性阿罗汉。增进根今当说
     所谓三四五  六七次第增
     是诸退法等  说五罗汉等
    彼退法有三事。谓退住学法退法根。若住彼
    般涅??若上增进根。思法有四事。谓退住学
    根退即住退法根。若异者应进不退。前说彼
    种性不退故。住退法根即住彼般涅??上增
    进根。护法有五事。谓护法退住学根住退法
    根住思法根。即住彼般涅??上增进根。住法
    六种。必升进七。随其义说。已说建立贤圣
    人相。建立法今当说
     谓随信行法  若随法行法
     及与见谛道  是尽同一相
    随信行法随法行法及见谛道。此三种法尽
    同一相。差别者。随信行者钝根。随法行者利

     于中诸根法  是名未知根
     谓余有学法  佛说已知根
    于中诸根法是名未知根者。彼见谛所摄根
    数有九法。谓意根乐根喜根舍根信等五根。
    是名未知根。此诸根。随信行随法行所成就。
    名者。未知当知故说未知根。问苦法忍生观
    欲界五阴。后苦法智生非于五阴。已知当知
    耶。若言未知当知此则不然。答忍非智非智
    性故无过。忍是见非智性故。以智知故非不
    然。谓余有学法佛说已知根者。除见道学法
    余学法。即此根数九法说已知根。此根信解
    脱见到身证所成就。虽道比智生观道比忍。
    是未知当知以少故不说。如大海一?v须
    弥一尘虚空蚊处
     当知无学法  是说无知根
     得果舍前道  无碍智所说
    当知无学法是说无知根者。当知无学法即
    此根数九法说无知根。此根慧解脱俱解脱
    所成就。彼见道六地四禅未来中间。非上地
    方便善根。非分及非广境界故。修道学法九
    地。此六地及三无色五阴性。得果舍前道无
    碍智所说者。得果时当知舍前无漏道得须
    陀洹果。舍见得斯陀含果。若先倍欲尽亦
    舍见道。若次第者。舍须陀洹果及须陀洹进
    向道得阿那含果。若先欲爱尽亦舍见道。若
    次第者。舍斯陀含果及斯陀含进向道得
    阿罗汉果。舍阿那含果及阿那含进向道。
    问世尊说随信行等七人。云何建立耶。答
     方便及诸根  正受解脱俱
     当知贤圣七  事则说有六
    方便及诸根正受解脱俱当知贤圣七者。五
    因缘故说七人名七非事七。五因缘者。谓方
    便根正受解脱正受解脱。方便者。随信行随
    法行。随信行者。信多故说随信行。先种诸业
    信他故作。后得道已以本名说。随法行者。先
    自思惟兴造诸业。后得道已以本名说。根者。
    信解脱见到。钝根说信解脱。利根说见到。
    正受者。是身证。解脱者。是慧解脱。正受解脱
    者。是俱解脱。事则说有六者。此诸圣人有
    六。见道有二。谓随信行随法行。修道有二。谓
    信解脱见到。无学道有二。谓时解脱不时解
    脱。随信行人应说一。谓七人根故。应说三。
    谓软中上种性故。应说五。谓退法乃至必升
    进道故。应说十五。住苦法忍乃至道比忍。离
    欲者应说七十三。欲界离欲十。谓具缚乃至
    九品尽。初禅九。乃至无所有处。复次根种性
    道依建立增亦应广说。如是随信行人有十
    四万七千八百二十五。彼所摄受
     一三五十五  及与七十三
     谓根种性道  离烦恼当知
     三倍次五倍  十五及九倍
     如是众多种  唯说随信行
    当知余圣人随其义亦应如是说。问如契经
    说向须陀洹等八人此云何。答
     以有五事故  说有八人名
     先后事各一  中间则有三
    此四向四果说八人。名事有五。向须陀洹及
    阿罗汉此名一事。亦一须陀洹及向斯陀含
    此名二事。一斯陀含及向阿那含阿那含
    及向阿罗汉亦如是。彼前四人成就一地圣
    道。即此亦说家家及一种。向阿那含果
    或一地乃至六地。阿那含果或三地乃至六
    地。向阿罗汉或三地乃至九地。阿罗汉成就
    九地。彼沙门果道坏地坏应作四句。道坏非
    地坏者。斯陀含果。地坏非道坏者。阿罗汉
    果。道坏地坏者。阿那含果。道不坏地不坏者。
    须陀洹果(杂有漏无漏名道坏杂依诸禅名地坏)
     已尽为解脱  得依于一果
     不秽污第九  灭尽应当说
    已尽为解脱得依于一果者。向道中诸解脱道
    得解脱得果时。法智品所断尽得一解脱。得
    比智品所断尽得二解脱。得道不坏故。故说
    一得果时。说五因缘。得未曾道舍曾道。顿得
    八智。一时修十六行。得一味解脱果。问秽污
    断前已说。不秽污云何断。答不秽污第九灭
    尽应当说。前已说烦恼眷属九品断。不秽污
    者。住第九无碍顿断非渐渐。不秽污者。世
    俗善及不隐没无记。五阴秽污色亦第九无
    碍断。以少故不说。问何故烦恼九品断。不
    秽污第九无碍断耶。答烦恼圣道相违故。圣
    道与烦恼相违。不秽污不相违。是故彼如是。
    如是道起随所应断烦恼断。软软道起上上
    烦恼断。乃至上上道起软软烦恼断。如小明
    灭??大明灭微?。彼亦如是。以秽污者自
    性断不成就。不秽污者舍烦恼过如难毒
     无着相似名  彼能获不动
     信解脱种性  升进亦增道
    无着相似名彼能获不动者。非彼一切阿罗汉
    能得不动。唯功德名相似者得。谓必升进于
    彼五种中增进根者得。谓退法进至思法。如
    是次第尽当知。又得不动有九无碍及九解
    脱道。如得阿罗汉也。九无碍道八解脱道时
    解脱摄。第九解脱道不时解脱摄。彼一切果
    道所摄彼方便道。若无漏者果道所摄。有漏
    者不摄。信解脱种。性升进亦增道者。彼信
    解脱若必升进种性能得见到非余性。是故
    学地五种亦增进根。增进道者谓炽然根。增
    进根者人中增非余趣。圣道增非世俗道。学
    者依禅无学者依禅及无色。须陀洹斯陀含。
    依未来增进根。即彼舍一地得一地。阿那
    含若先依初禅及眷属超升离生及次第未
    得第二禅。彼增进根者舍三地果得三地果。
    若得第二禅非第三禅。后依初禅增进根者。
    彼舍三地果及四地胜果道。即得三地果。如
    是乃至得无漏无所有处。舍三地果及舍九
    地胜果道。得三地果。若谓舍多道得少道应
    退者不然。何以故。得胜道故。彼人意解故。问
    舍道亦舍断耶。答世俗道断者不舍。若非想
    非非想处烦恼一一种断。得见到时彼非想
    非非想修道断舍断及对治。而不成就烦恼
    得。如凡夫生上地时。又复若先依初禅超升
    离生。后依第二禅增进根者。彼舍三地果及
    四地胜果道。得四地果。如是一切地应广说。
    若住果而增进根者。彼方便无碍及解脱道
    果所摄若住胜果道增进根者。若彼方便无
    碍道胜果道所摄。若解脱道果所摄。一方便
    道一无碍道亦一解脱道。如是见道亦六种
    性。而无增进根。以速道故。如是决定分善根
    亦六种性。修行者次第增进根。唯世间第一
    法无增进根以一念故。已说诸根满。谓学满
    非满今当说
     或有学果满  或根或正受
     或复三俱满  无学二亦然
    彼学有三事满。或果满或根满或正受满。若
    信解脱阿那含不得灭尽定者。唯果满非根
    满。软根故。非正受满。不得灭尽定故。见到
    须陀洹斯陀含。唯根满非果满非正受满。信
    解脱阿那含得灭尽定。果满及正受满非根
    满。见到阿那含不得灭尽定者。果满及根满
    非正受满。见到得灭尽定者。三事满。无学二
    亦然者。一切无学果满。无二果性故。慧解
    脱软根者。果满非根满。利根者。果满及根满。
    俱非正受满。俱解脱软根者。果满及正受满
    非根满。利根者三事满。问三种满谓善观谛
    云何观谛为顿耶。为渐渐耶。答
     建立功德恶  渐渐见真谛
     无碍道力得  有为无为果
    建立功德恶渐渐见真谛者。于此真谛见过
    恶故立苦集谛。见功德故立灭道谛。是故非
    见过恶时见功德。亦非见功德时见过恶。体
    异故。亦非不如实见谛。名谛无间等。亦非
    一智总观谛。谛众多性故。是故渐渐见真谛。
    有说。无我行顿无间等。彼如是说无我行缘
    一切法应顿无间等者不然。何以故。颠倒众
    多故。自性相应共有法非境界故。谛异相
    故。无我等于此谛众多门。颠倒非一。无我
    起断众多自性惑。是故非一。无间等渐渐。无
    间等择品当广说。问谛无间等得沙门果。云
    何为有为果耶无为果耶。答无碍道力得有
    为无为果。烦恼数灭及解脱道俱无碍道力
    得。是故俱说沙门果。烦恼灭是解脱果及功
    用果。解脱道是功用果及依果。问此无间等
    有几种。答
     谓三无间等  缘事见无间
     当知有三种  或二亦复一
    三种无间等。谓缘无间等。事无间等。见无间
    等。彼慧三种无间等。缘无间等者。有缘故。
    事无间等者。能成事故。见无间等者。见性故。
    慧相应法二种无间等。缘无间等及事无间
    等。彼共有法唯一。事无间等。彼苦忍苦智
    于苦谛三种无间等。于灭谛道谛事无间等。
    当知集忍集智于集谛亦如是。灭忍灭智于
    灭谛三无间等。于苦集道谛事无间等。道忍
    道智于道谛三无间等。于苦集灭谛事无间
    等。修道随其义当知如是。见谛无间等。以是
    因缘当知渐次无间等

    杂阿?酬夹穆劬淼谖?/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