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45使犍度十门品之九

    使犍度十门品之九

    如说。若得此定。依此定立此定。更不受
    未来生老病死受苦起集。问曰。此定不能断
    结。何故作是说。若得此定。乃至广说。答曰。
    应观是事为以何故。若学人入灭定者起定。
    作如是念。此是须臾灭。须臾心心数法不行。
    静妙乃尔。何况毕竟灭。毕竟心心数法不行
    者。以是事故。即断烦恼。入无余涅??。若无学
    人。入灭定者起定。作如是念。乃至以是事故。
    舍诸阴入无余涅??。以是事故。作如是说。若
    得此定。乃至广说。更不受苦起集
    施设经说。有作愿入定不作愿出定。有不作
    愿入定作愿出定。有作愿入定作愿出定。有
    不作愿入定不作愿出定。作愿入定不作愿
    出定者。犹如有一作如是念。使我入灭定。不
    作是念。使我出灭定。起四种有想定。若一
    现在前。得彼定出。四种有想定。若一现在
    前。是名作愿入定不作愿出定。不作愿入定
    作愿出定者。犹如有一不作是念。使我入灭
    定而作是念。使我出灭定。起四种有想定。若
    一现在前。彼入灭定出灭定。起四种有想定。
    若一现在前。是名不作愿入定作愿出定。作
    愿入定作愿出定者。犹如有一作如是念。使
    我入灭定。使我出灭定。起四种有想定。若
    一现在前。彼入灭定出灭定。起四种有想定。
    若一现在前。是名作愿入定作愿出定。有不
    作愿入定不作愿出定者。犹如有一不作是
    念。使我入灭定出灭定。起四种有想定。若一
    现在前。彼入灭定出灭定。起四种有想定。若
    一现在前。是名不作愿入定不作愿出定。问
    曰。作愿入定作愿出定可尔。何者是不欲入
    定出定。而入定出定。答曰。此尽欲入定。尽欲
    出定。然入定出定。有自在者。有不自在者。是
    故施设经。作如是说。或有入定心得自在出
    定心不得自在。或有出定心得自在。入定心
    不得自在。或有入定出定心得自在。或有入
    定出定心不得自在。入定心得自在出定心
    不得自在者。不作愿入定作愿出定。出定心
    得自在入定心不得自在者。不作愿出定作
    愿入定。入定心得自在出定心得自在者。不
    作愿入定不作愿出定。入定心不得自在出
    定心不得自在者。作愿入定作愿出定。以是
    事故。作如是说。入定者。尽欲入定。出定者
    尽欲出定。问曰。此中说。何者四有想定。答
    曰。是四无色。问曰。何故说四无色是四有想
    定。答曰。四无色定。于灭定得作逆次定逆超
    定。若出彼定。起非想非非想处心。次起无
    所有处心。是逆次定。若起识处心。是逆超定。
    若出彼定。起无所有处心。次起识处心。是逆
    次定。若起空处心。是逆超定。以是事故。说四
    无色是四有想定。经说。入灭定者。火不能
    烧。水不能漂。刀不能伤。毒不能害。不为他
    所杀。问曰。何故入灭定者。火不能烧水不能
    漂。刀不能伤。毒不能害。不为他所杀耶。尊
    者和须蜜说曰。此定是不害法。若入此定。害
    不能害。复次此定有大威势故。威德诸天。常
    守护定。复次禅禅境界神足神足境界。是不
    可思议。复次此定无心。无心者不死不生。散
    耆婆经。是此论因缘。曾闻。过去有迦拘孙陀
    佛。有二大贤弟子。一名?惩仿蕖6??㈥绕拧?br> 尔时尊者散耆婆。于一城中。多所教化。于彼
    城边。多人行处。入于灭定。时牧牛羊者。担薪
    草者。行道者。见皆作是念。此大德平坐而
    死。我等应取牛粪干薪烧之而去。如其念。
    即取干薪牛粪烧已舍去。尔时尊者散耆婆。
    晨朝从灭定起。速抖擞僧伽梨。以日初分。着
    衣持鉢。入城乞食。时诸牧牛羊担薪草行道
    人见者。皆作是言。此尊者昨日平坐而死。
    我等以干薪牛粪烧已舍来。今复还活。时人
    皆号之为还活。所以不烧身者。以定力护故。
    所以不烧衣者。以神足力持故。复有说者。所
    以不烧身不烧衣者。皆以定力故。是故散耆
    婆经是此论因缘
    如因缘中说。施起灭定人。得现世报。问曰。何
    故施起灭定人。得现世报耶。答曰。此不必须
    通。所以者何。此说非?多罗?衬岚?酬即?br> 是因缘。或然不然。若必欲通者。有何意耶。
    答曰。不得现世报。而受多报。问曰。何故施起
    灭定者。若得现报。若得多报。答曰。若施灭
    定者食。便为施起诸禅解脱三昧者食。所以
    者何。若欲入此定者。先起欲界善心。次第
    入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入灭定。欲
    起此定。从此定次第起非想非非想处心。乃
    至初禅。次第起欲界善心。以行者身中修如
    是等功德故。施食得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
    从此定起。出入言说着衣受取饮食。如是等
    威仪寂静故。信心婆罗门居士。生敬重心。以
    衣食等施。得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此定。生
    人希有想。若人闻彼比丘得于灭定。极生希
    有想。信心婆罗门居士。以清净心。施其衣食
    等。得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若施起灭定
    者。食便名施。不食人食入有想定者。虽不食
    抟食。而食有漏触食意思食识食。入无漏定。
    虽不食四种有漏食。而以无漏触意思识持
    身。入灭定者。无四种食。亦不以无漏触意思
    识持身。是故施起灭定者。则施不食人食。得
    现世报。若得多报。复次若施起灭定者。食便
    是施。到涅??还者食。所以者何。此定与涅??
    相似故。如入无余涅??时。一切心心数法不
    生。灭一切有缘法。此定亦尔。是故施其食
    者。得现世报。若得多报。不但施灭定人食
    得现世报。施五种人食。亦得现世报。一从灭
    定起。二从慈心起。三从无诤起。四从见道
    起。五从得尽智起。又施五种人食得多报。一
    施父。二施母。三施病人。四施说法人。五施近
    佛菩萨
    问曰。此定为是受生处造业为是满业耶。答
    曰。此是满业。非是造业。所以者何。造业必是
    业性。彼非业性。问曰。此定为得现报。为得
    生报。为得后报耶。答曰。此定得生报。不得现
    报。所以者何。非想非非想处。不能起此定。问
    曰。何处受此定报。答曰。于非想非非想处报
    四阴。若成就灭定。亦成就灭定报耶。答曰。
    或成就灭定。不成就灭定报。乃至广作四句。
    成就灭定不成就灭定报者。生欲色界得灭
    定。若得灭定不退。生非非想处。未受灭定
    报。成就灭定报不成就灭定者于此得灭定
    退。生非想非非想处。受灭定报。成就灭定亦
    成就灭定报者。于此得灭定不退。生非想非
    非想处。受灭定报。不成就灭定亦不成就灭
    定报者。生欲色界中。不得灭定。生空处识处
    无所有处。若得灭定退。若不得灭定。生非想
    非非想处。不受灭定报
    若退灭定。亦退阿罗汉果耶。答曰。或退灭定。
    不退阿罗汉果。乃至广作四句。退灭定不退
    阿罗汉果者。学人退灭定。阿罗汉得灭定退。
    不得自在。非起结现在前。退阿罗汉果不退
    灭定者。慧解脱阿罗汉退。学时得灭定。无学
    时起非想非非想处结。退灭定亦退阿罗汉
    果者。学时得灭定。无学时起下地结。退无学
    时得灭定。三界结若起一界结退。不退灭定
    亦不退阿罗汉果者。除上尔所事。
    阿罗汉果者六种。谓退法。忆法。护法。等住。
    能进。不动。诸退法阿罗汉。尽是俱解脱耶。若
    是俱解脱阿罗汉。尽是退法耶。乃至不动阿
    罗汉。尽是俱解脱耶。若是俱解脱阿罗汉。尽
    是不动耶。答曰。或是退法阿罗汉非是俱解
    脱。乃至广作四句。是退法阿罗汉非俱解脱
    者。诸退法阿罗汉不得灭定。是俱解脱阿罗
    汉非是退法者。忆法乃至不动得灭定。是退
    法阿罗汉亦是俱解脱者。退法阿罗汉得灭
    定。非退法阿罗汉亦非俱解脱者。忆法乃至
    不动不得灭定。如退法阿罗汉作四句。余五
    种阿罗汉。作五四句亦如是
    如无学道有六种阿罗汉。学地亦有六种性。
    学诸退法学。尽是身证耶。若是身证。尽是退
    法学耶。乃至不动性学。是身证耶。若是身证。
    尽是不动性学耶。答曰。或是退法性学非
    身证。乃至广作四句。是退法性学非身证者。
    退法性学不得灭定。是身证非退法性学者。
    忆法乃至不动性学得灭定。是退法性学亦
    是身证者。退法学得灭定。非退性学亦非得
    身证者。忆法乃至不动性学不得灭定。如退
    法性学作四句。余五性学作五四句亦如是。
    若法与心作次第。亦是无间耶。答曰。或法与
    心作次第。非是心无间。乃至广作四句。与心
    作次第非心无间者。除定初刹那及有心时。
    余定刹那及出定心是也。是心无间非心次
    第者。定初刹那及有心时生住无常是也。是
    心次第亦心无间者。定初刹那及有心时是
    也。非心次第非心无间者。除定初刹那及有
    心时生住无常。余定刹那及出定心生住无
    常是也。若法是心次第亦是定无间耶。答曰。
    或法是心次第非定无间。乃至广作四句。是
    心次第非定无问者。定初刹那及有心时是
    也。是定无间非心次第者。除定初刹那及有
    心时生住无常。余定刹那及出定心生住无
    常是也。是心次第亦定无间者。除定初刹那
    及有心时定。余刹那及出定心是也。非心次
    第非定无间者。定初刹那及余有心生住无
    常是也。八胜处乃至广说。问曰。胜处体性是
    何。答曰。是不贪善根。对治于贪。若取相应回
    转。欲界是四阴。色界是五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胜处。胜处是
    何义。答曰。胜于境界。胜于烦恼。故名胜处。
    虽诸行者不能尽胜境界。然于境界不生烦
    恼故名胜处。如世尊说。胜此处故名胜处
    界者是色界。地者初四胜处。未至中间初禅
    第二禅地。后四胜处。在第四禅地。所依身者。
    是欲界身。缘者缘于欲界。为何所缘。答曰。
    缘色入。尽缘一切欲界色入耶。答曰。尽缘。问
    曰。若然者经云何通。如说。尊者阿泥卢头。在
    舍卫国。住一精舍。有四快意天女。来诣尊
    者阿泥卢头所。作如是言。尊者阿泥卢头。我
    等是快意天女。于四处得自在意欲。作何等
    色。随意能作。以自娱乐。若欲须衣服璎珞。随
    意能作。而自娱乐。尔时尊者阿泥卢头作如
    是念。我今应观此女作不净想即起初禅不
    净想。不能胜之。乃至起第四禅不净观。亦不
    能胜。复作是念。此色杂故。不能胜之。若纯
    一色。我则能胜。作是念已。而语之言。姊妹汝
    等。于四处中。得自在者。尽作青色来。即皆青
    色。亦不能胜。复作是念。若转此色。或能胜
    之。复语之言。作黄色来。即皆黄色。赤色亦
    尔。不能胜之。尔时阿泥卢头。复作是念。白色
    随顺不净想。若作白色。我或能胜。复语之
    言。作白色来。即皆白色。亦不能胜。尔时尊者
    阿泥卢头。知此色杂妙不可胜故。闭目而坐。
    是时天女。作如是念。今此尊者。不能忆念我
    等。知此事已。忽然不现。尊者阿泥卢头。不胜
    境界。境界不胜尊者阿泥卢头。譬如二力士。
    相扑不能相胜。彼亦如是。此说云何通。答曰。
    尊者阿泥卢头。虽不能胜余利根者。如佛舍
    利弗目?b连等则胜。问曰。能于佛身作不净
    观不。答曰。能作唯佛。能非余声闻辟支佛
    能。所以者何。佛身清净无垢。一切不净观者。
    不能于佛身作不净想。唯佛世尊。能于自
    身。作不净观。复次不净观有二种。一观色过
    患。二观缘起。观色过患不净观。不能于佛身
    作观色过患。不净观能作缘起观。余广说如
    杂?b度不净观处。念处者尽与身念处。俱智
    者尽与等智俱。三昧者不与三昧俱。根者总
    而言之。与二根相应。谓喜根舍根。过去未来
    现在者。是三世。缘三世者。过去缘过去。未来
    必生者缘未来。不生者缘三世。现在者缘现
    在。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尽
    缘三种。三界系者是色界系。缘三界系及不
    系者。是缘欲界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
    是非学非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缘
    非学非无学。是见道断修道断无断者。是修
    道断。缘见道断修道断无断者。缘修道断。名
    缘义缘者。是缘义。缘自身他身非身者。初二
    缘自身他身。余缘他身。是离欲得方便得者。
    是离欲得。亦是方便得。初禅者。离欲界欲。得
    二禅者。离初禅欲。得第四禅者。离第三禅欲。
    得以方便起现在前。是方便得。佛不以方便
    起现在前。辟支佛以下方便。声闻或以中。或
    以上方便。是曾得未曾得者。圣人最后身凡
    夫起曾得。未曾得者。余凡夫起曾得者
    八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内有色想者。观自
    身色。修色想。不离色想。观外色者。观少外
    色。若好若恶。少有二种。一境界少。二自在
    少。好色者。不弊坏青黄赤白色。恶色者。弊坏
    青黄赤白。色于此色。生胜知见者。断于欲
    爱。过于欲爱。缘取前色。皆得自在。是名为
    胜。犹如大家大家子驱使奴仆皆得自在。彼
    亦如是。是名初胜处。初者次第数在初故名
    初。复次次第入彼定时初入故名初。胜处者。
    若入此定。善色受想行识是名胜处。如初胜
    处。第二胜处亦尔。异者。先观少今观多。多
    有二种。一境界多。二自在多。余如上说。内无
    色想观外色。内无色想者。内不修色想。离
    色想观外色少。余广说如上。是名第三胜处。
    如第三胜处。第四胜处亦尔。异者。第三观少
    好恶色。第四观多内无色想。观外色。如上
    所说。观青色者。作如是观解。诸所有色。若略
    若广。尽观是青。如眼识所观眼识所行。次生
    意识。观青色青光青影。如是内无色想。观外
    青色青光青影。生胜知胜见者。断于欲爱。
    过于欲爱。是名胜于色。缘取前色。皆得自在。
    犹如大家大家子驱使奴仆皆得自在。彼亦
    如是。有如是想者。起如是想现在前。是名第
    五胜处。第五义广说如上。如青色。黄色赤色
    白色说亦如是。一一异者。黄胜处。应说迦那
    迦华喻。赤色者。应说??头耆婆迦华喻。白色
    者应说优师迦星喻。问曰。此四种色。何者最
    妙。尊者和须蜜说曰。白色最妙。世人亦说
    是吉色。犹如四方之中东方最胜世人亦称
    为吉。彼亦如是。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观白色
    者。心则清净。不随顺睡眠法
    十一切处。乃至广说。问曰。十一切处体性是
    何。答曰。八是无贪善根。对治于贪。若取相应
    回转。是四阴五阴性。若是欲界四阴。若是色
    界五阴。空处识处一切处体性是四阴。此是
    一切处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一切处。一切
    处是何义。答曰。以二事故。名一切处。一以不
    缺。二以广大。不缺者。无有处所缘地。复缘于
    水如缘地。若缘水缘火风青黄赤白空处识
    处不缺亦如是。广大者。普遍缘地。乃至普遍
    缘识。尊者佛陀提婆说曰。遍缘一切。无有空
    缺。名一切处
    界者。八在色界。二在无色界。地者。八在第四
    禅地空处一切处在空处地识处一切处在识
    处地。所以者何。净解脱在第四禅地。能入
    后四胜处。后四胜处。能入八一切处。净解
    脱。缘净境界。不能分别若好若恶。青黄赤白
    胜处。能分别不能令无边一切处。能令青黄
    赤白无边。此色为何所依。如依四大。是故
    次观无边地无边水无边火无边风。此广大
    谁所生。以觉故知色等依空。是故次观无边
    空处。彼觉何所依。依于识。是故次观无边识。
    识更无所依故。更不立一切处。所依身者。八
    依欲界身。后二依三界身。行者不行行。缘
    者。八缘欲界。缘欲界何法。答曰。缘于色入。
    二缘无色界。念处者八与身念处俱。后二与
    法念处俱。智者尽与等智俱。三昧者不与三
    昧俱。根者与一舍根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
    是三世。缘三世者八。过去者缘过去。未来必
    生者缘未来。必不生者缘三世。现在者缘现
    在。后二者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是善缘善。
    不善无记者。八缘三种。二缘善无记。是三界
    系不系者。八是色界系。二是无色界系。缘三
    界系不系者。八缘欲界系。二缘无色界系。是
    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是非学非无学。缘学
    无学非学非无学者。缘非学非无学。是见道
    断修道断不断者。是修道断。缘见道断修道
    断不断者。八缘修道断。二缘见道修道断。缘
    名缘义者是缘义。缘自身他身非身法者。八
    缘他身。二缘自身他身。是离欲得方便得者。
    是离欲得是方便得。离欲得者。离欲时得。方
    便得者。作方便得。佛不以方便起现在前。辟
    支佛以下方便。声闻或以中。或以上。是本得。
    未曾得者。是本得亦是未曾得。圣人内道凡
    夫。亦是本得。亦是未曾得。余凡夫是本得。问
    曰。一切处方便云何。答曰。四以眼识为方便
    满足时。缘青黄赤白色入。四以身识为方
    便满足时。缘地水火风触入。复有说者。七以
    眼识为方便。除风一切处。复有说者。八以眼
    识为方便。问曰。风一切处。云何以眼识为方
    便。答曰。眼识亦取风色入如是相。谓有尘无
    尘。满一切处。?翅胺绲取?找磺写ΑR钥瘴?br> 方便。识处一切处。以识为方便
    十一切处。云何为十观。上下诸边地无有缺
    无有量。上者是上方。下者是下方。诸边者是
    四方四维。无缺者不杂。无量者无有边际。是
    名初一切处。初者次第数在初故名初。复次
    顺次入此定时初入故名初。一切处者。入此
    定时。善色受想行识。此是一切处。乃至识处
    一切处说亦如是。异者空处一切处。识处一
    切处。不说色阴。问曰。八一切处。缘上下诸
    边可尔。所以者何。彼所缘有方所故。空处一
    切处。识处一切处。所缘无方所。云何有上下
    诸边。答曰。八一切处。应说有上下诸边。二一
    切处。无上下诸边。若如是说者。有何意耶。答
    曰。行此定者。在上下诸边故。如人中修空处
    一切处。是下四天王天中修。识处一切处是
    上余方。说亦如是
    问曰。何故第三禅。无解脱无胜处无一切处
    耶。答曰。非其田器。乃至广说。复次对治欲界
    色爱故。初禅立解脱。对治初禅色爱故。第二
    禅立解脱。第二禅无色爱故。第三禅不立解
    脱。以第三禅无解脱故。亦无胜处。亦无一切
    处。所以者何。以解脱入胜处。以胜处入一切
    处故。复次以远故不妙故。第三禅于欲界远。
    于四禅不妙。复次以如第三无色定故。空处
    识处。有无边行。非想非非想处。有灭定。无所
    有处。无无边行。亦无灭定。如第三无色定善
    根减少。第三禅亦如是。复次第三禅。有一
    切生死最胜受乐。行者多于中着乐故。不能
    起解脱胜处一切处。问曰。若然者。何故有无
    量神通等功德。答曰。一切起不必有一切功
    德。若当彼地。无无量无神通者。彼地便是空
    无功德地
    佛经说入地一切定者。作如是念。地即是我。
    我即是地。我定与地。无二无别。余一切处亦
    如是。问曰。若得一切处。必离第三禅欲。若
    计地是我。必是第四禅地身见。计第四禅地
    是我。一切处缘欲界。此云何可尔。答曰。此
    中说不定名定。如非沙门说名沙门非婆罗
    门说名婆罗门。彼亦如是。复次此说前所得
    事。譬如国王虽复亡国。富贵之事。犹名为
    王。此亦如是。先得此定。而退失之。以曾得
    故。作如是说。复次彼是速入定者。于彼定退。
    起欲界身见。计欲界地是我。速还离欲。起一
    切处。复缘欲界。如提婆达多。能速入定。以神
    足力。自化作小儿。五花剃发。着金璎珞。于
    太子阿?世抱上。宛转游戏。复现此相。使
    太子阿?世知是大圣提婆达多。时太子阿
    ?世。抱弄呜之。以唾着其口中。以贪利养故。
    而咽其唾是故世尊语提婆达多。汝如死尸
    食唾之人。彼食唾时。退失神足。速入定故。
    寻得离欲。自化其身。还在太子阿?世抱上。
    宛转游戏。复次身见计第四禅地是我。一切
    处亦观第四禅地。问曰。一切处缘于欲界。答
    曰。亦有缘第四禅者。若作是说者。一切处亦
    缘第四禅。问曰。若然者。色界诸天纯是白色。
    云何观青黄赤色耶。答曰。彼作是说。色界诸
    天身。纯一白色。诸非众生数物。有青黄赤
    色。不应作是说。若身见与一切处相应者。有
    如是过。云何相应共有法。或缘欲界。或缘第
    四禅身见。不与一切处相应。然一人亦名计
    我。亦名得定。以起身见故。名为计我。以起一
    切处故。名为得定。身见计第四禅地是我。一
    切处缘欲界。非一时故。此经善通
    有地定。有地一切处定。乃至有白定。有白一
    切处定。问曰。地定地一切处定。有何差别。答
    曰。地定在欲界四禅地。一切处定在第四禅。
    复次方便是定。满足是一切处。复次因是定。
    果是一切处。复次少分。是定遍是一切处地
    定地一切处定。是谓差别
    问曰解脱胜处。一切处。有何差别。答曰。名即
    差别。是名解脱。是名胜处。是名一切处。复次
    下善根是解脱。中善根是胜处。上善根是一
    切处。复次少善根是解脱多。中善根是胜处
    无量。上善根是一切处。复次因是解脱。果是
    一切处。因果是胜处。复次背舍义是解脱。
    胜缘义是胜处。遍缘义是一切处。复次心解
    脱是解脱。胜烦恼义是胜处。无缺遍义是一
    切处。复次若得解脱。不必得胜处一切处。若
    得解脱胜处。不必得一切处。若得一切处。必
    得解脱胜处。所以者何。解脱能入胜处。胜处
    能入一切处。解脱胜处。一切处。是谓差别
    八智法智比智他心智等智苦智集智灭智
    道智。云何法智。乃至道智。广说如经本。问
    曰。彼尊者何故于此论中。以八智而作论。答
    曰。彼尊者有如是欲如是可如是意欲。以八
    智而作论。随其欲意。亦不违法相。立八智而
    作论。余处亦立八智而作论。如定智?b度中
    说。或欲以二智而作论。即立二智。如智?b
    度中说他心智念前世智。根?b度中立法
    智比智。定?b度中立尽智无生智。或欲以四
    智而作论。即立四智。如根?b度中说。若苦
    智。是苦无漏智耶。乃至若道智。是道无漏智
    耶。或欲以十智而作论。即立十智。随其所知。
    譬如陶师以知泥团安置轮上。随其所欲。出
    种种物。不损所能。彼尊者亦如是。以闻思修
    慧。除所知过。随其所欲而作论。不违法相亦
    如是。复次不应求彼尊者何故立八智耶。所
    以者何。此是佛经。佛经说八智。法智乃至道
    智。彼尊者以佛经是此论根本因缘故。依八
    智而作论。彼尊者无力。于八智中。减一智说
    七智。增一智说九智。所以者何。佛经无有增
    减。无增者无增可减。无减者无减可增。如无
    增无减。无益无损。无量无边。无量者。是无量
    义。无边者。是无边文。犹如大海水无量无边。
    无量者深无量。无边者广无边。一切佛经。亦
    无量无边。无量者。义无量。无边者。文无边。
    如尊者舍利弗等。百千论师。欲解佛经二句
    义故。造百千那由他论。尽其觉性退还而不
    能知佛经二句义边际到于彼岸。问曰。若佛
    经是此论根本因缘者。佛经中多种说智。或
    说二智。如二法中。或说四智。如四法中。或说
    八智。如八法中。或说十智。如十法中。何故彼
    尊者于多种智中。此使?b度依八智而作论。
    答曰。八智是中说摄一切智。二智虽摄一切
    智。而是略说。十智虽摄一切智。而是广说。复
    次若智数数修数数现在前者。依此智而作
    论。复次此八智。亦是智性。亦是见性。尽智无
    生智。虽是智性。而非见性。复次若智是有欲
    无欲人身中可得者。依此智而作论。尽智无
    生智。是无欲人身中可得。复次若智是学无
    学人身中可得者。依此智而作论。尽智无生
    智。是无学人身中可得。如学无学。所作已所
    作。未弃重担已弃重担。未逮己利已逮己利。
    有求无求。当知亦尔。彼尊者或依刹那顷一
    智而作论。如杂?b度说。颇有一智知一切
    法耶。答曰。不知。若依十智而作论者。此论不
    成。若依九八七六五四三二智而作论者。此
    论不成。乃至一智二刹那顷而作论者。此论
    亦不成。所以者何。初智刹那顷。不知自体相
    应共有法。第二刹那顷。知前智相应共有法。
    彼中依刹那顷一智而作论故。答曰。不知。或
    说一智摄一切智。谓法智非如法智。以体是
    法故。或说二智摄一切智。如有漏智无漏智
    缚智解智系智不系智。或说三智摄一切智。
    如法智比智等智。或说四智摄一切智。前三
    智更增他心智。或说五智摄一切智。如等
    智苦集灭道智。或说六智摄一切智。前五智
    更增他心智。或说七智摄一切智。除他心智。
    或说八智摄一切智。增他心智。问曰。若八智
    摄一切智者。复有八智。谓法住智。涅??智。
    生死智。漏尽智。念前世智。愿智。尽智。无生
    智。云何摄耶。答曰。虽更有八智。亦是八智所
    摄。所以者何。此八智尽在前八智中故。问曰。
    此八智云何在前八智中。答曰。住名诸法因
    三界上中下果在因中住。若知此智。名为因
    智。因智是四智性。等智法智比智集智涅??
    智。是灭智。亦是四智性。等智法智比智灭智
    生死智者。旧阿?酬颊摺AY宾沙门。作如是
    说。是一智。谓等智。尊者婆摩勒。已作如是
    说。生死智是四智性。谓法智比智等智苦智。
    评曰。应作是说。是一等智漏尽智。或有说者。
    是漏尽。人身中可得故。名漏尽智。若作是说。
    是十智性。或有说者。漏尽智是缘漏尽处智。
    若作是说。漏尽智是四智性。谓法智比智等
    智灭智念前世智。旧阿?酬颊吡Y宾沙门。作
    如是说。是一等智。尊者瞿沙。作如是说。是六
    智。除灭智他心智非他心智。所以者何。他心
    智缘现在法非灭智。所以者何。灭智缘无为
    法。评曰。应作是说。是一等智愿智。是一等
    智。或有说是八智性者。除尽智无生智。所
    以者何。愿智是见性。彼二智非见性。评曰。
    应作是说。愿智是一等智。尽智无生智是六
    智。谓法智比智苦集灭道智。以如是等事
    故。八智摄一切智。尊者僧伽婆修说曰。应
    说一智。谓决定智。所以者何。决定义是智
    义。彼决定有有漏有无漏有缚有解有系有
    不系。有漏者是等智。是缚是系。无漏智。是
    解是无系。或是欲界对治。或是色无色界
    对治。或是欲界对治者。是法智。若色无
    色界对治者。是比智此三智。若知他心心
    数法。是知他心智无漏决定智。或行苦四行。
    乃至行道四行。若行苦四行者。是苦智。乃至
    若行道四行者。是道智。问曰。若然者唯有
    三智。法智比智等智。答曰。如是唯有三智。
    谓法智比智等智。问曰。若然者。云何立八智。
    答曰。以五事故。一以对治。二以方便。三以
    自体。四以行。五以缘行。对治者。是法智比
    智。方便者。是他心智。自体者。是等智。行者
    是苦智集智。所以者何。此智行不同缘。同缘
    行者。是灭智道智。所以者何。此智缘不同行
    不同故。以此五事故。立八智。尊者婆摩勒说
    曰。对治四种愚故立八智。四种愚者。界愚心
    愚法愚谛愚。对治界愚故说法智比智。对治
    心愚故说他心智。对治法愚故说等智。对治
    谛愚故说苦集灭道智。此是智体性。乃至广
    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智。智是何
    义。答曰。决定义是智义。问曰。若决定义是智
    义者。疑相应智则非智。所以者何。不决定
    故。答曰。疑相应慧亦是智。但疑于聚中有势
    用故。言是疑聚。如多爱人名为爱行。非无恚
    痴以爱有势用故名为爱行。彼亦如是。恚行
    痴行。说亦如是。譬喻者。作如是说。若心有
    智。则无不智。若心决定。则无犹豫。若心有
    ?。则无有细。亦为阿?酬颊咚倒?H晁捣ㄏ唷?br> 犹如若干草木杂生一处而无别相。一心中
    有智无智。非智非不智。犹豫决定。非犹豫非
    决定。?细非?非细。阿?酬颊摺8醋魇撬怠N?br> 法生时。聚生一心中。有智无智。非智非无
    智。决定犹豫。非决定非犹豫。?细非?非细。
    智者是智。非智者是无明。非智非无智者。是
    余心心数法。犹豫者是疑。决定者是慧。非决
    定非犹豫者。是余心心数法。?是觉细是观。
    非?非细是余法。复有说者。以二事故名智。
    一以决定。二以适可。知苦乃至知道名决定。
    自适适他意故名适可
    已总说诸智。所以今当一一分别说。所以者
    何。何故名法智。答曰。体是法故名法智。问
    曰。余智体亦是法。何故不名法智耶。答曰。余
    智虽体是法。而法智是法。如十八界虽体是
    法。十二入体亦是法。七觉支体亦是法。四念
    处体亦是法。四不坏净体亦是法。四无碍体
    亦是法。三归三宝体亦是法。而法界法入
    择法觉支念法法念处法不坏净法无碍法归
    法宝法。而名为法。如是十智体。虽是法而
    法智名法。复次法智有一名。余智有二名。法
    智是共名。余智是共不共名。以不共名说。复
    次以初知法故名法智。后知法故名比智。复
    次彼智相应。初得信法名法智。后得信法名
    比智。复次于法中现见故名法智。次现后生
    故名比智。复次欲界多诸非法烦恼。如忿恨
    谄诳放逸害等非法。谁是彼近对治。谓法智
    是也。色无色界。无如是非法烦恼故名比智。
    复次若智是六地所摄。缘于一地是法智。若
    智九地所摄缘于八地是比智。复次若智六
    地所摄缘六地者是法智。若智九地所摄缘
    九地者是比智。复次若智对治十八界十二
    入五阴者是法智。若智对治十四界十二入
    五阴者是比智。复次若智对治善不善无记
    五阴者是法智。若智对治善无记五阴者是
    比智。若智对治福非福不动行者是法智。若
    智对治福不动行者是比智。复次若智对治
    抟食爱?H欲爱是法智。若智对治定爱是比
    智。何故名知他心智。答曰。知他心故名知他
    心智。问曰。亦知他心数法。何故但名知他心
    智耶。答曰。以期心故。行者期心。作如是念。
    使我知他心。若知他心。亦知数法。犹如有人
    作如是念。使我见王。若见王时。亦见王侍
    者。彼亦如是。复次此法以种种事故得名。或
    以自体。或以对治。或以方便。或以相应。或以
    所依。或以行。或以缘。或以行缘。以自体者。
    如阴如谛如等智。以对治者。如法智比智。若
    对治欲界名法智。若对治色无色界名比智。
    以方便者。如空处识处五现三昧他心智。以
    相应者。如婆伽罗经说。云何乐受法。答曰。
    若法与乐受相应。云何苦受法。答曰。若法与
    苦受相应。云何不苦不乐受法。答曰。若法
    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以所依者。眼识乃至意
    识。若依眼生名眼识。乃至依意生名意识以
    行者是苦智集智。所以者何。此智行不同缘
    同。或以缘者。念处无相三昧。以行缘者。是灭
    道智。所以者何。彼行不同。缘亦不同。复次以
    名义胜故。此聚中。谁为最胜。心为最胜。譬如
    王来眷属亦来。但言王来。彼亦如是余广说。
    如杂?b度说心处。何故名等智。答曰。世人
    等行此智故名等智。如男女来去世人现所
    行法等。问曰。亦缘第一义法。何故名世智。答
    曰。从多分故多缘世法。少缘第一义法。复次
    此智无第一义相。以多人所称故名世智。犹
    如多人所立之王。虽非王种。以多人所立故。
    亦名为王。彼亦如是。复次此智是假名。所以
    者何。一切人一切众生一切处。尽有此智故。
    复次此智是愚所依处愚立足处。复次此智
    是所差故。犹如人差上座差维那声。论者
    说曰。此智为无智所覆故名等智。犹器中物
    名为覆物。何故名苦智乃至道智。答曰。以对
    治决定故。所缘决定故。乃至道智亦如是。复
    次处所决定故。对治决定故。名苦智乃至道
    智。复次行苦四行故名苦智。乃至行道四行
    故名道智。问曰。若有漏慧。行苦四行。乃至行
    道四行。是苦智耶。答曰。若行苦四行。行道
    四行。于谛有决定者。名苦智道智。善有漏慧。
    虽行苦四行乃至行道四行。于谛不决定故。
    不名苦智乃至道智。复次若行苦四行。乃至
    行道四行。烦恼更生。复次若行苦集灭道四
    行。见不复名不见。知不复名不知。已得决
    定处。不为无知犹豫邪见所覆。善有漏慧。虽
    行苦等四行。见还不见。知还不知。还为无
    明犹豫邪见所覆。复次若行苦等四行。能
    减损破坏。于有是苦智乃至道智。善有漏
    慧。虽行苦四行乃至行道四行。增益长养。于
    有余。答如杂?b度说。复次若行苦等四行。
    不行集灭道等四行是苦智。若行集等四行。
    不行苦灭道等四行是集智。若行灭等四行。
    不行苦集道等四行是灭智。若行道四行。不
    行苦集灭等四行是道智。善有漏慧。若行苦
    等四行。亦行集灭道等四行。或行苦行亦行
    集行。或行苦行亦行灭行。或行苦行亦行道
    行。或行集行亦行灭行。或行集行亦行道行。
    或行灭行。亦行道行。或行苦行亦行集行灭
    行。或行苦行亦行集行道行。或行苦行亦行
    灭行道行。或行集行亦行灭行道行。或行苦
    行亦行集行灭行道行。行如是行时。当言是
    苦智。乃至当言是道智。复次若行苦集灭道
    四行。不同苦集一系。善有漏慧。虽行苦集灭
    道四行。同苦集一系。问曰。灭道不同一系。何
    故不立灭道智耶。答曰。以始不中立故。终
    亦不中立。界者他心智。有漏者是色界系。无
    漏者是不系。等智是三界系。余是不系。地者。
    法智在六地。谓未至中间根本四禅。比智在
    九地。上说六地。三无色地。除非想非非想地。
    他心智在根本四禅地。等智在十一地。欲界
    未至中间根本四禅四无色地。余若是法智。
    分在六地。若是比智分在九地。所依身者。法
    智依欲界身。他心智依欲色界身。比智等智
    依三界身。余若是法智分依欲界身。若是比
    智分依三界身。行者。法智比智。行十六行。
    他心智。若无漏者行道四行。有漏者。不行行
    等智行十六行。亦有不行行者。苦智行苦等
    四行。集智行集等四行。灭智行灭等四行。道
    智行道等四行缘者。法智比智缘四谛。他心
    智缘心心数法。等智缘一切法。苦智缘苦谛。
    集智缘集谛。灭智缘灭谛。道智缘道谛。念处
    者。他心智是三念处。除身念处。灭智是法念
    处。余智是四念处。智者即智。三昧者。法智比
    智。与三三昧俱。他心智。若无漏者。与道无愿
    三昧俱。有漏者。不与三昧俱。等智不与三昧
    俱。苦智与二三昧俱。集智与集无愿三昧
    俱。灭智与无相三昧俱。道智与道无愿三昧
    俱。根者。等智与五根相应。余智总而言之。与
    三根相应。过去未来现在者。是三世。缘三世
    及非世者。法智比智等智。缘三世亦缘非世
    法。他心智。过去者缘过去。现在者缘现在。未
    来必不生者缘三世。必生者缘未来。灭智缘
    非世法。余智缘三世。善不善无记者。等智是
    三种。余智是善。缘善不善无记者。比智缘善
    无记。灭智道智缘善。余智缘三种。是三界
    系及不系者。他心智。有漏者是色界系。无漏
    者是不系。等智是三界系。余智是不系。缘三
    界系不系者。法智缘欲界系及不系。比智缘
    色无色界系及不系。他心智缘欲色界系及
    不系。等智缘三界系及不系。苦智集智缘三
    界系。灭智道智缘不系。是学无学非学非无
    学者。他心智是三种。等智是非学非无学。余
    智是学无学。缘学无学非学非无学者。法智
    比智等智他心智缘三种。苦集灭智缘非学
    非无学。道智缘学无学。是见道断修道断不
    断者。他心智。有漏者修道断。无漏者是不
    断。等智是见道修道断。余智是不断。缘见道
    断修道断不断者。法智比智他心智等智缘
    三种。苦智集智缘。见道断修道断。灭智道
    智缘不断。缘名缘义者。法智比智等智苦智
    集智缘名缘义。余智缘义。缘自身他身非身
    者。法智比智等智缘自身他身及非身。他心
    智缘他身。苦智集智道智缘自身他身。灭智
    缘非身。若苦智行苦行耶。若行苦行是苦智
    耶。答曰。或是苦智非行苦行。乃至广作四句。
    是苦智非行苦行者。苦智行无常行空行无
    我行行。苦行非苦智者。行苦行苦智相应法。
    是苦智亦行苦行者。苦智行苦行。非苦智非
    行苦行者。若即取此种性者。行无常行空
    行无我行苦智相应法。若不即取此种性者。
    除上尔所事。已行苦行。当行苦行。说亦如是。
    如苦行有三四句。无常行空行无我行。亦有
    三四句。如苦智有十二四句。集智灭智道智。
    各十二四句。合四十八四句
    有四事故名法智。一以初知法。二以现见法。
    三是实智。四是舍智。有四事名比智。一以因
    比相知果。二以果比相知因。三以身口行比
    相知心。四以所说比相知。佛有四事。名他心
    智。谓因次第缘威势。如此智有四事。智所缘
    亦有四事。谓因次第缘威势。有四事名等智。
    一以名等。二以缚等。三以假等。四以着等。有
    四事名苦。一以热恼。二以生。三以身受。四以
    死。若智行此四事。是名苦智。有四事名集。一
    以业。二以烦恼。三以爱。四以无明。若智行此
    四事名集智。有四事名灭。初沙门果断三结。
    第二果断三结薄爱恚痴。第三果断五下分
    结。第四果断一切结。若智行此四行。是灭智。
    有四事名道。一从第八乃至一切学诸有所
    作。二降伏怨敌。三观本所作。四近漏尽。若智
    行此四行。是名道智。有四事名尽智。一不摄
    见。二不行空。三除他心智。四方便迟缓。有四
    事名无生智。一知因。二知果。三知自身。四以

    十智应言一智。谓法智。非如法智以体是法
    故。十智应言一智。谓决定智。所以者何。决定
    义是智。十智应言一智。谓智所知。亦是一智。
    谓于所知审实生着。九智应言一智。谓道
    智。以道谛摄故。十智应言一智。谓愿智。以满
    所愿故。十智应言一智。谓尽智。尽诸烦恼。身
    中可得故。十智应言一智。谓无生智。更不回
    还故
    三三昧。空无愿无相。应说一三昧。如心数
    法中定。如定根定力定觉枝正定。应说二三
    昧。谓有漏无漏缚解。应说四三昧。谓欲界系
    色界系无色界系不系。应说五三昧。谓欲界
    系色界系无色界系学无学。若以在身。若以
    刹那。则有无量三昧。云何世尊。于一三昧于
    无量三昧。立三三昧。答曰。以三事故。一以对
    治。二以期心。三以所缘。对治者是空三昧。空
    三昧是身见近对治。身见行我行我所行。空
    三昧行空无我行。为以何行对治何行。答曰。
    以无我行。对治我行。以空行。对治我所行。复
    次无我行。对治五我见行。空行对治十五我
    所见行。复次无我行。对治己见。空行对治己
    所见。复次无我行。对治我见爱。空行对治我
    所见爱。复次阴非我是无我行。阴中无我是
    空行。复次眼非我。是无我行。眼中无我。是空
    行。乃至意亦如是。复次性空是无我行。无
    所行空是空行。期心者。是无愿期心不愿于
    有。故名无愿。问曰。亦期心不愿于道耶。答
    曰。不应作是问。亦不期心。不愿于道。然不愿
    于道。自有所以。圣道虽非有。而依于有。行者
    期心。不愿于阴。而圣道依阴。不愿于世。而圣
    道依世。不愿于苦。而圣道与苦相续。问曰。若
    然者。圣人何故修道。答曰。欲到涅??故。行者
    作如是念。除于圣道。更有方便到涅??。不知
    更无有是故。欲到涅??故修道。所缘者是无
    相缘。无十相法故是无相十相者。谓色声香
    味触男女相。及三有为相。复次阴是相。彼缘
    阴灭故是无相。世是相。前后是相。下中上是
    相。彼不缘世不缘前后。不缘下中上。故是无
    相。复有说者。三三昧亦行行。空三昧行二行。
    谓空无我行。无愿三昧行十行。谓集道八行
    无常苦行。无相三昧行四行。谓灭四行。复有
    说者。三三昧是对治。空三昧是身见近对治。
    无愿三昧是戒取近对治。无相三昧是疑近
    对治。施设经说。空三昧是空非无愿。无相无
    愿三昧是无愿非空。无相无相三昧是无相
    非空无愿。所以者何。空三昧所行非无愿无
    相。无愿无相亦如是。复次说空三昧是无愿。
    无愿是空三昧。无相即无相非空非无愿。问
    曰。何故二三昧同一体。一三昧异体耶。答曰。
    以此二三昧一时得对治一种法。一时得者。
    若依空三昧。得正决定。见苦四心顷。未来无
    愿三昧修。若依无愿三昧。得正决定。见苦四
    心顷。未来空三昧。修对治一种法者。此二三
    昧俱对治见苦所断法。复次说空三昧是空
    无愿无相。云何是空。此中无有常不变易空
    无我无我所。云何是无愿。此三昧。不愿于
    爱。不愿于恚。不愿于痴。不愿未来有。云何是
    无相。答曰。此三昧无色声香味触故。是无相
    无愿。是无愿亦是空。亦是无相。云何是无愿。
    此三昧。不愿爱恚痴。不愿未来有。云何是
    空。此三昧空无有常。乃至无我无我所。云何
    是无相。此三昧。无有色相乃至触相。无相三
    昧。是无相是空是无愿。云何是无相。此三昧。
    无色相乃至无触相。云何是空。此三昧。无有
    常乃至无我无我所。云何是无愿。此三昧。不
    愿于爱。乃至广说。此是三昧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三昧。三昧是
    何义。答曰。以三事故名三昧。一以正。二以
    摄。三以相续。正者无始以来。烦恼恶行。邪见
    颠倒。令心心数法娆触。所以令其正直者。
    皆是三昧力。摄者无始以来。心心数法散乱。
    于色声香味触法中。所以摄令不散。住一缘
    中。皆是三昧力。相续者心心数法。生无色
    定。次第善心。次第生染污无记心。染污心
    次第生善心无记心。无记心次第生善心染
    污心。所以能舍二种心。但令善心相续者。皆
    是三昧力

    阿?酬?称派陈劬淼谒氖??/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