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41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五

    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五

    问曰。世尊何故先说苦谛。乃至后说道谛。
    答曰。欲令文义随顺故若先说苦谛。后乃至
    说道谛。则文义随顺。复次若如是说谛。则说
    者亦易。受者亦易。复次此诸法。或以起处
    得名。或以随义得名。或以见时得名。以起处
    得名者。如念处禅无色定等行者。先修身念
    处。佛先说身念处。后乃至说法念处禅无色
    定。广说亦尔。随义得名者。如正断神足根力
    觉道等。见时得名者。如四圣谛行者。先见苦
    谛。佛先说苦谛。后乃至见道谛。佛后说道
    谛。问曰。此中因论生论。行者何故先见苦谛。
    后乃至见道谛。答曰。以?细故。四谛中苦谛
    最?。以苦?故。行者先见三谛。细故行者后
    见。如索迦人蛇摩那人兜?衣奕搜?渲?薄?br> 先射簸箕草人湿泥团等。箭矢无不着。后渐
    更学。乃至射一毛。彼亦如是。问曰。应先因
    后果何故行者先见苦果。后见集因。答曰。先
    见苦。后断集。是随顺法。云何知苦随顺断集
    耶。答曰。如树先断其枝后拔根易。如生死树。
    先知苦枝。后拔集根则易。问曰。道在前灭
    在后。何故行者先证灭。后修道。答曰。先灭
    修道。是则随顺。若当先修道后证灭者。不
    知此道为是谁道。若先证灭后修道者。乃知
    此道是灭道如人问他示我道处。他人问言。
    为问至何处道。答言欲至城道。他人答言。此
    道即是。如彼以城示道。则得随顺。此亦如
    是。以灭示道。则得随顺。复次行者先以道断
    缘三谛愚。后起缘道现在前断缘道愚。如人
    于他面无疑。于自面有疑。若以明镜。照自面
    像。疑心则除。彼亦如是。复次缘苦愚持缘集
    愚。缘集愚持缘灭愚。缘灭愚持缘道愚。不得
    不除缘苦愚。除缘集愚。不得不除缘集愚除
    缘灭愚。不得不除缘灭愚。除缘道愚。如持生
    亦如是。复次观苦观能生观集观。观集观能
    生观灭观。观灭观能生观道观。不可不生观
    苦观。乃至能生观道观复次观苦观是集观
    因。是根本是出处是所作。是缘是起处。集观
    是灭观因。等灭观是道观因等。不可不生观
    苦观。乃至生观道观。复次观苦观是观集观。
    方便是门是所依。乃至灭观是观道观。方便
    是门是所依。余广说如上。复次观苦观。是观
    集观所依处立足处。乃至观灭观。是观道观
    所依处立足处。余广说如上。尊者波奢说曰
    行者先知五取阴如痈。后求其因知集是因。
    何处能除此因。灭处能除。唯能灭耶。道能
    灭之。如身体细软之人。色生痈疮受大苦恼。
    作如是念。此疮何由而生。知从风冷热生。何
    处能令无此。谓无病处。谁能除此。谓若涂
    若熟若破。彼亦如是。复次行者知此五取阴
    是过患。谁是其因。集是其因。何处得除。灭处
    得除。谁能除之。道能除之。如人有子。作贼
    行恶。亲近恶友。彼人作是念。谁令我子。作如
    是恶。知亲恶友。谁能除制。知是善友。彼亦如

    彼见苦时。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问
    曰。何故行者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
    耶。答曰。以?细故。欲界苦?。色无色界苦
    细。行者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细苦。
    问曰。若然者色界苦?。无色界苦细。何故一
    时见耶。答曰。以与此身俱不俱故。欲界苦
    与身俱。色无色界苦。虽有?细而不与此身
    俱。故一时见。复次欲界苦。属我是我有。色无
    色界苦。不属我。不是我有。是故俱见。复次
    欲界苦。苦痛逼切。如负重担。是以先见色无
    色界苦。非苦痛逼切。如重担故。是以俱见。
    复次欲界苦。是近故先见。色无色界苦。是远
    故俱见。如近远俱不俱。此身他身说亦如是。
    问曰。行者于色无色界苦为现见不。答曰。现
    见有二种。一离欲现见。二自身现见。行者于
    欲界苦。有二种现见。谓自身现见。离欲现见。
    于色无色界苦。虽有离欲现见。而无自身现
    见。譬如贾客。有财两担。一自身担。二使他
    担。于自身担者。有二种现见。一知财现见。二
    知重现见。于他担者。有一种现见。谓知财现
    见。复次见欲界苦。是善不善无记。是以先
    见。色无色界苦。是善无记。是故俱见。复次行
    者成就欲界凡夫性。是以先见。不成就色无
    色界凡夫性。是故俱见。复次诽谤时。先谤无
    欲界苦。是以先于欲界苦生信。后诽谤色无
    色界苦。是以后生信
    问曰。见谛时。为别相见。为总相见。若以
    别相者。别相有无量。见谛则无竟已。如地有
    无量别相。若观地别相。不能令尽。而便命
    终。若以总相者。云何不名一时见谛。别相诸
    法复云何知。答曰。应作是说。以总相见谛。
    问曰。若然者云何不名一时见谛。答曰。以总
    相者。于一谛总相。非四谛总相。为少分相故。
    分别无量。总相别相。如地有总相。以三大
    故。地是别相。一切地。皆是坚相是总相。四大
    是色阴。色阴有总相别相。别相者以四阴故。
    总相者一切色皆是障碍。五取阴是苦谛。苦
    谛有别相总相。别相者以三谛故。总相者一
    切苦。皆是逼切相。以如是总相见谛。以无
    常苦空无我行见谛。以苦谛故是总相。以余
    三谛故是别相。以谛故是别相。以阴故是总
    相。复次一谛非四谛。四谛非一谛。是故不一
    时见谛。复次一行非四行。四行非一行。是
    故不一时见谛。复次以觉所觉分明了了故。
    根根义所境界境界。亦分明了了故。不一时
    见谛。复次以有漏无漏别故。不一时见谛。复
    次以有为无为差别故。不一时见谛。复次苦
    谛不一时见。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苦。
    先见欲界诸行因。后见色无色界诸行因。先
    见欲界诸行灭。后见色无色界诸行灭。先见
    欲界对治道。后见色无色界对治道。是故非
    一时见谛。云何知别相法耶。答曰。见谛时
    不知别相法。一切别相。智所应知者。尽以总
    相智知。复次若缘谛别相无知。若缘谛总相
    无知。一时断故。是故总相见谛时。亦知别相
    所知
    佛经说未知苦圣谛。当知阿?酬妓怠T坪沃?br> 所知法。答曰。一切法。问曰。一切诸法。是智
    所知。如阿?酬妓怠7鹁?喂实?抵?嘁?4?br> 曰。佛经说知苦是出世间智。阿?酬妓怠V??br> 切法。是世间出世间智。如世间出世间。有漏
    无漏缚解系不系。当知亦如是。复次佛经说。
    知苦是近智。阿?酬妓怠V?磺蟹āJ墙?窃?br> 智。如近远俱不俱。当知亦如是。复次以总相
    知故。佛说知苦。以总相别相知故。阿?酬妓?br> 知一切法。如总相知。别相知。总相解。别相
    解。总相观。别相观。当知亦尔。复次佛经说不
    共智。阿?酬妓倒膊还仓恰8创畏鹁?导??br> 时。阿?酬妓倒坌惺薄8创谓庥卸?帧R徽呒?br> 名。二者实义。佛经说假名解知苦。阿?酬妓?br> 实义知一切法。问曰。云何假名解。答曰。现见
    苦是知果。现见集是知因。证灭时知灭。有二
    功德不在身中。行修道时。为断一切烦恼道。
    以如是等总相解故。名假名解。尊者波奢说
    曰。佛经说当知苦。或谓但当知苦。更不知余。
    是故阿?酬肌W魅缡撬怠Sχ?磺蟹ā7鹁??br> 当断集。或谓但当断集更不断余。是故阿??br> 昙作如是说。云何断法。一切有漏法。佛经说
    当证灭。或谓但当证灭更不证余。是故阿??br> 昙作如是说。云何证法。答曰。一切善法。佛经
    说当修道。或谓但当修道更不修余。欲令此
    事决定故。阿?酬甲魅缡撬怠T坪涡薹ā4?br> 曰。善有为法。复次为断生死根本及道故。佛
    经说当知苦身见是六十二见根。六十二见
    是烦恼根。烦恼是业根。业是报根。依报故
    生善不善无记法。身见知苦时断。是故佛经
    唯说知苦。复次若知苦时。断五我见十五我
    所见。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知苦时断二
    见谓身见边见。得二三昧。谓空无愿。是故佛
    经唯说知苦。复次无始已来。众生于阴中。计
    我想人想念想。谁能断此恶想使住善想。唯
    知苦能。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众生无始
    已来。于此无常无我无乐无净阴中。计有常
    我乐净。谁能断如是颠倒。唯有知苦。是故
    佛经唯说知苦。复次为断贪着阴者故。众生
    无始已来为此阴受苦痛逼切。如负重担受
    是苦已。复追求阴。以追求故。复更生阴。犹如
    小儿为乳母所打还复归趣。彼亦如是。为苦
    所逼。还复归苦。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
    行者见苦时。令无始已来谄曲之心邪见颠
    倒烦恼恶行皆令正直。是故佛经唯说知苦。
    复次若知苦时。亦名断苦。若断集时。不名知
    集。是故佛经唯说知苦。复次行者知苦时。住
    不颠倒想。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说若行
    者知苦更不知余谛。若有人问。此阴为是常。
    是无常耶。答言无常。无一刹那住故。是苦是
    乐耶。答言是苦。如热铁丸。是净不净耶。答言
    不净。犹如粪秽。有我无我耶。答言中无有
    人。无作者受者。但是诸行粪秽之聚。复次苦
    如痈疮。常自困苦。如箭入身。如刀自割。如毒
    自杀。如火自烧。如怨自害。如住边城多受厄
    难。复次行者见苦时。名真佛出世间。如法入
    佛法。得无障碍。受行佛法。复次行者见苦
    时。舍旧缘得新缘。舍共得不共。舍世间得出
    世间。复次行者见苦时。未开无漏道门今开。
    未曾舍凡夫性今舍。未曾得圣道今得。复次
    行者见苦时。舍名得名。舍界得界。舍性得性。
    舍名得名者。舍凡夫名得圣人名。舍界得界
    者。舍凡夫界。得圣人界。舍性得性者。舍凡
    夫性。得圣人性。复次行者见苦时。得心不得
    心因。得业不得业因。得明不得明因。复次行
    者见苦时。得离五人聚入八人聚。五人聚者。
    谓五逆人。八人聚者。谓四向四果。复次行者
    见苦时。舍如树华凡夫性。得住如门阃圣性。
    复次行者见苦时。初得于法不坏信。复次行
    者见苦时。得无有是处法。如说无有是处。是
    见谛具足人。不故杀生。不故犯戒。乃至广
    说。以如是等事故。佛经唯说知苦。佛经说集
    圣谛应知应断。阿?酬妓怠T坪味戏āN接新?br> 法。若作是说。生后有爱是。集圣谛者。则生
    是难。如阿?酬妓怠T坪味戏āR磺杏新┓ā:?br> 故佛经但说生彼有爱是集谛耶。答曰。前说
    爱。所以此中应广说。若作是说一切有漏因
    是集谛。则生是难。如苦亦应断。何故佛经但
    说断集。答曰。为不生苦故。佛作是说。汝等若
    不欲苦。应当断集。若断集者。苦则不生。复次
    为不生果故。佛作是说。若汝等不欲果者。应
    当断因。若断因者。果则不生。复次欲断苦流
    故。犹如水相续流。若不断其源。则水流不止。
    若断其源。水则不流。如是若不断苦源。苦流
    不止。若断苦源。苦流则止。复次若断集者。则
    断俱因。俱系得解。得无漏解脱得。断非想非
    非想处一切遍因。复次若断因者果亦断。因
    若灭果亦灭。舍因亦舍果。吐因亦吐果。复
    次为舍重担。如人身负重担上?M难处。为此
    重担之所逼切。他人语言。汝若为此重担所
    逼切者。应断其担索。若担索断。担自当堕。
    众生亦尔。身负阴担。上于生死险难之山。为
    此阴担之所逼切。佛作是说。汝等若不欲负
    阴担者。应断于集若断于集。阴担则堕。复
    次为对外道故。外道不欲苦果。而不断因。犹
    如愚狗舍人逐块。外道亦尔。不断苦因。不欲
    苦果。佛作是说。汝等若不欲苦果。当断其
    因。若断其因。苦则不生。复次集中已有三界
    上中下果。佛作是说。汝等若于三界上中下
    果。不欲求者。应当断集。若断集者。则三界上
    中下果。更不复生。复次以集能生三苦故。三
    苦者谓欲界色界无色界苦。佛作是说。汝等
    不欲三苦者。应当断集。广说如上。复次以
    集能生四苦故。四苦者谓四生。佛作是说。汝
    等若不欲四苦者。广说如上。复次以集能生
    五苦故。五苦者谓五趣。佛作是说。汝等若不
    欲五苦者。广说如上。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
    集应知应断
    佛经说苦灭圣谛应知应证。阿?酬妓怠T坪?br> 得作证法。答曰。一切善法。问曰。如阿?酬?br> 说一切善法应证。佛经何故唯说证灭。答曰。
    此灭是解脱。亦是不系相。复次此灭无处所。
    无有所依。复次此灭是因无果。是果无因。复
    次此灭是因非有因。是所作非有所作。是缘
    非有缘。是离非有离。是果非有果。复次此灭
    能令阴无非无法体。复次此灭息三摄四舍
    五。复次此灭是一味种种道果。净于四姓。名
    无上法。复次此灭是无漏。得是有漏无漏。灭
    是非学非无学。得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灭
    是不系。得是系不系。灭是无断。得是修道断
    或不断。灭是灭谛摄。得是苦谛集谛道谛摄。
    复次此灭是善是常。是善离阴。是善无有上
    中下。是无前后际。复次此灭是沙门果非沙
    门。是婆罗门果非婆罗门。是梵行果非梵行。
    是道果非道。以如是等事故。佛经说应证灭。
    佛经说苦灭道圣谛应知应修。阿?酬妓怠T?br> 何修法。答曰。一切有为善法。问曰。如阿?酬?br> 说一切有为善法皆应修。何故佛经但说修
    道。答曰。以道应修应习故。复次以道有二
    种修故。一得修。二行修。世俗道有四种修。谓
    得修。行修。对治修。除去修。复次此道修时。
    不断缘爱。世俗道修时。断于缘爱。复次此道
    修时。其性出而不没。世俗道修时。其性亦出
    亦没。于欲界而出。于初禅而没。乃至于无
    所有处而出。于非想非非想处而没。问曰。无
    漏道亦尔。离欲界欲。而生初禅。乃至离无所
    有处欲。而生非想非非想处。答曰。世俗道。于
    彼处生报。非无漏道。复次此道若修。则灭
    损毁坏于有。世俗道修时。则增益长养于有。
    复次此道若修则令有不相续断。增长生老
    病死法。世俗道修时。令有相续增长生老病
    死法。复次此道若修是灭苦集道。是灭增长
    生老病死道。世俗道修时。是苦集道。是增
    长生老病死道。复次此道修时。不为身见作
    所缘。乃至不堕苦集谛中。世俗道虽修为身
    见作所缘。乃至堕苦集谛中。复次此道修时。
    不为界趣生增长生死法作因。世俗道虽修
    为界趣生增长生死法作因。复次此道修时。
    能尽界趣生增长生死法。世俗道虽修不能
    尽界趣生增长生死法。复次此道修时。是沙
    门是沙门果。是婆罗门是婆罗门果。是梵
    行是梵行果是有果。以如是等事故。佛经唯
    说修道。问曰。圣行名有十六种。体有几耶。答
    曰。或有说者。名有十六体有七。缘苦四行。名
    有四体亦有四。缘集四行。名有四体有一。缘
    灭道亦尔。问曰。何故缘苦四行。名有四体亦
    有四。答曰。缘苦四行。是颠倒近对治。如颠
    倒。名有四体亦有四。此行亦尔。评曰。应作是
    说。圣行名有十六。体有十六。如名体。名数体
    数名相体相名异体异。当知亦如是。问曰。圣
    行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慧。彼慧体是行
    行余行。亦为行所行彼相应法体。非行行余
    行。亦为行所行。彼共有法体。非行不行余行。
    为行所行。复有说者。圣行是心心数法。若作
    是说。圣行体性。是心心数法者。相应法体性。
    是行行余行。为行所行。不相应法体。非行不
    行余行。为行所行。复有说者。圣行体性。是
    一切法。若作是说。圣行体性是一切法者。相
    应法体。是行行余行。为行所行。不相应法
    体。是行不行余行。为行所行。评曰。应作是
    说。圣行体性是慧。如先所说。此是行体性。乃
    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无常行。乃至
    名乘行耶。答曰。以二事故。是无常。一以所
    作。二属于缘。所作者。一切有为法所作。唯一
    刹那顷。属于缘者。待因缘而生。苦痛逼切。
    如负重担。是苦对我所见故是空。对我见故
    是无我。因如种子法。集如出现法。有如相续
    法。能生故是缘。如泥团杖轮水缕等合集故
    瓶生。彼亦如是。诸阴尽是灭。无三相故是
    止。是善是常故。是妙是离。更无所离故是离。
    对邪道故是道。对不正故是正。能到解脱城
    故是迹。体性是出。不沈没故是乘。复次非究
    竟故是无常。如重担故苦。内无人无作者无
    受者无说者故空。不自在故无我。生故是因。
    出现故是集。流故是有。作相故是缘。不相续
    尽相续故是灭。灭三火故是止。无苦恼故是
    妙。无过患故是离。能去是道相应方便故是
    正。能到正故名迹。毕竟过生死故是乘
    问曰。见苦谛时。见苦四行。谓无常苦空无
    我。何故但说苦谛。不说无常空无我谛耶。答
    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
    苦谛。当知已说无常空无我谛。复次此行是
    不共行。唯在苦谛中。无常行在三谛中。空无
    我行在一切法中。复次此行与有相违。能弃
    生死。若有美妙饮食。持与小儿。而语之言。此
    食是苦。小儿闻已。便生舍心。而不欲食。复次
    此行是一切所信处。谓愚智内道外道。复次
    智所知善分别故。佛经说苦智。为知何法。答
    曰。知苦如智所知。解所解行所行根根义所
    境界境界。当知亦如是。复次此行是旧法。是
    旧文句。过去诸佛。说苦谛苦行。今佛亦说苦
    谛苦行。问曰。见集谛时。见集四行。谓因集有
    缘。何故但说集谛。不说因有缘谛。答曰。应
    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集
    谛。当知已说因有缘谛。复次智所知善分明
    故。佛经说集智。为知何法。答曰。知集如智所
    知。乃至所境界境界。说亦如是。复次此行是
    旧法。是旧文句。过去诸佛。说集谛集行。今佛
    亦说集谛集行。问曰。见灭时见灭四行。谓灭
    止妙离。何故但说灭谛。不说止妙离谛。答曰。
    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余如集谛说。
    道谛随义说亦如是。灭谛名涅??。名不相似。
    名非品。名无色。名第一。名胜智果。名阿罗汉
    不应亲近不应修。名可受。名近名妙名离。广
    解如杂犍度
    佛以圣语。为四天王。说四谛二解二不解。佛
    欲饶益怜愍故。复作陀?陈抻锼邓内小N揭?br> 弥弥??被陀踏被。二不解者。一解一不
    解。世尊欲饶益怜愍故。作弥梨车语说四谛。
    谓摩奢兜奢僧奢摩萨婆多?陈拗隆J敲??br> 边。四皆得解。问曰。佛能以圣语。为四天王说
    四谛。令其解不。若能者何故不使他解。不能
    者偈所说云何通。如偈说
     佛以一音演说法  而现种种若干义
     众生皆谓独为我  解说诸法不为他
    一音者谓梵音。现种种义者。若会中有真丹人
    者。谓佛以真丹语。为我说法。如有释迦人夜
    摩那人陀罗陀人摩罗娑人?疑橙硕?衣?br> 人。如是等人。在会中者。彼各各作是念。佛以
    我等语。独为我说法。若贪欲多者。佛为我说
    不净。?恚多者。佛为我说慈心。愚痴多者。佛
    为我说缘起。众生皆谓为我解说。诸法不为
    他者。时会各谓佛为说法不为他。答曰。应作
    是说。佛能。问曰。若然者。何故不令他解。答
    曰。为满足诸天王心所念故。二天王作是念。
    若佛为我作圣语。说四谛者。我则能解。一
    天王作是念。若佛以?陈抻铩K邓内姓摺N以?br> 能解。一天王作是念。若佛以弥梨车语。说四
    谛者。我则能解。如其念而为说之。复次欲现
    知众生语言音声故。或谓如来唯能作圣语
    不能作余语。欲令如是疑心得决定故。而作
    是说。复次受化者。或于如来。不变形言。而得
    受化。或于如来。变异形言。而得受化者。若
    于如来不变形言得受化者。若变形言而受
    化者。则不能解。曾闻佛在摩伽陀国。为尊
    弗迦罗婆罗故。步行经十二由旬。令十万众
    生皆得见谛。皆以不变形言故。若变形言。彼
    诸众生则不能见谛。若众生应见如来变现
    形言而得度者。若不变形言则不得度。复有
    说者。不能。世尊非境界事。不能为境界。佛虽
    得自在。不能以耳见色眼听声。问曰。若然者
    偈义云何通。答曰。此是叹说如来之言。所说
    大过。如?称抨A婆提作如是说。如来常定善
    安住念慧故。如来不眠。以离盖故。如是皆是
    叹说如来过美之言。复次如来言音。能遍一
    切声境界。如其所念皆悉能语。如来秦语。胜
    秦中生者。如来若作弥梨车语。胜弥梨车中
    生者。复次如来语言。速疾回转。若作秦语。次
    作释迦语。以速疾回转故。人谓一时
    佛经说诸比丘。是苦圣谛。曾从他闻。于法中
    正观思惟。生眼智明觉。诸比丘是苦圣谛。我
    应当知。曾从他闻。广说如上。诸比丘是苦
    圣谛。我已知。曾从他闻。广说如上。集灭道说
    亦如是。诸比丘是苦圣谛。曾从他闻。广说如
    上。是说未知欲知根。诸比丘是苦圣谛。我应
    当知。曾从他闻。广说如上。是说知根。诸比
    丘是苦圣谛。我已知。曾从他闻。广说如上。是
    说知已根。如是余一二谛三转生三根亦尔。
    尊者达磨多罗作如是说。我思惟此所说法。
    举身毛竖。如来所说。义无相违。不失次第。
    今此所说。失于次第。所以者何。此中知已
    根。后说未知欲知根。如是观法。非佛辟支佛
    声闻所观。所以者何。无有知已根。后起未知
    欲知根。现在前者。若欲舍是所说。是则不
    可。所以者何。此是如来最初之说。五比丘八
    万诸天为证。若欲不舍此所说者。失于次第。
    彼尊者虽有此念。而不舍此说。但正其文。此
    经应如是说。诸比丘。是苦圣谛。曾从他闻。于
    法中正观思惟。生眼智明觉。是集圣谛。是灭
    圣谛。是道圣谛。广说如上。诸比丘是苦圣谛。
    我应当知。是苦集谛我应当断。是苦灭谛。我
    应当证。是苦灭道谛。我应当修。广说如上。
    诸比丘是苦圣谛。我已知。是苦集谛。我已断。
    是苦灭谛。我已证。是苦灭道谛。我已修。广
    说如上。若作是说。则不失次第。随顺见谛
    时。阿?酬颊咦魅缡撬怠>?牟挥φ?K?哉?br> 何。过去诸大论师。利根智慧。不正经文。何况
    尊者达磨多罗。利根智慧。不如前者。问曰。
    若然者此所说岂不违次第耶。答曰。有二种
    随顺。一所说随顺。二见谛随顺。以所说随顺
    故。世尊作如是说。以随顺见谛故。尊者达
    磨多罗。作如是说。尊者波奢说曰。此中不
    说未知欲知根知已根。此中说菩萨欲界闻
    慧思慧。菩萨坐道树下时。作如是方便观行。
    问曰。若然者。此说云何通。如说诸比丘。我是
    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以欲界闻
    慧思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答曰。如
    来本为菩萨。作如是方便观行时。以欲界闻
    慧思慧。观于诸法。生智慧光明。除去愚?义
    名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人先以生
    皮覆面。除去之后。以沙罗覆面。其所障碍。
    而甚微少。彼亦如是。诸比丘。我三转四谛十
    二行。生眼智明觉。问曰。如此三转四谛十
    二行。应有四十八行。何故但说三转四谛十
    二行耶。答曰。此是三说十二行法不过十二。
    余广说如杂?b度
    问曰。此四圣谛。若是体断。亦是缘断耶。答
    曰。或是体断。非缘断。或是缘断。非体断。乃
    至广作四句。体断非缘断者。谓苦谛集谛无
    漏缘无缘法。缘断非体断者。谓道谛缘有漏
    法。体断缘断者。谓苦集谛缘有漏法。非体断
    非缘断者。谓道谛缘无漏无缘法。一切灭谛。
    四禅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问曰。何故
    作此论。答曰。欲令疑者得决定故。波伽罗那
    说云何初禅。答曰。初禅所摄善五阴。乃至云
    何第四禅。答曰。答四禅所摄善五阴。彼中说
    善禅。不说染污不隐没无记。或谓。禅唯是善
    非染污不隐没无记。今欲决定说禅是善染
    污不隐没无记故。而作此论。四禅初禅。乃至
    第四禅。问曰。何故名禅。为以断结故名禅。为
    以正观故名禅。若以断结故名禅者。无色中
    亦有定能断结亦应名禅。若以正观故名禅
    者。欲界亦有定能正观。亦应名禅。答曰。应作
    是说。断结故名禅。问曰。若然者无色中亦有
    定能断结。亦应名禅。答曰。若定能断不善无
    记结者是禅。无色定虽能断无记结。不能断
    不善结故。不名为禅。问曰。若作是说。唯未
    至依是禅。所以者何。能断不善无记结故。答
    曰。此中说过患对治。对治有二种。有过患对
    治断对治。上地虽无不善结断对治。有过患
    对治问曰。若作是说。上地灭法智。道法智。
    一切比智。则不名禅。所以者何。于欲界结。不
    能作断对治过患对治故。答曰。虽非全界全
    地。而彼界彼地中。有能与欲界结。作过患对
    治者。以能者故。不能者亦得名禅。复次禅
    中遮少分有少分与欲界结作断对治过患对
    治。无色界悉遮。乃至无一刹那与欲界结作
    断对治过患对治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此
    六地尽能与欲界结作断对治过患对治。以
    未至禅初出故。断欲界结。余者不断。以未
    至禅断故。如日光初中后时尽与?相妨然。
    初出者。能除夜?。中后者。虽与?相妨。而
    不除?。以初者除故。犹如六人共一怨家。而
    共议言。我等若先得怨者。必断其命。六人之
    中。一得怨而杀。余五人虽于彼人是怨。而
    不杀者。先已杀故。如人持六灯次第入?室
    中。初入者除室中?。余灯虽与?相妨。而不
    破?者。已先破故。如是六地中。虽与欲界结
    作断对治过患对治。以未至禅初生断欲界
    结。余地不断者。以未至禅先已断故。若六
    地作欲界结断对治者。依根本禅。得正决定
    时。欲界见道所断结。则无分齐。亦不应证解
    脱得。以依根本禅。得正决定者。于欲界见道
    所断烦恼。而有分齐。证解脱得。以是事故
    知六地尽有欲界烦恼断对治过患对治。复
    次若定能毕竟断见道修道所断结者名禅。
    无色定虽毕竟断修道所断结。不断见道所
    断结。复次若定能遍缘能断结者名禅。无色
    定虽能断结。不能遍缘欲界定。虽能遍缘。不
    能断结。禅定能遍缘。亦能断结。复次若定与
    五阴俱生作依者名禅。无色定与四阴俱生
    作依者。不名为禅。复次若定有四枝五枝者
    名禅。无色定无四枝五枝故。不名为禅。复次
    若有乐道处名禅。无色定无乐道故不名禅。
    复次若定能与道作依者名禅。无色定不能
    与道作依者不名禅。复次若定有三种示现
    者名禅。无色定无三种示现故不名禅。复次
    若定有三无漏根者名禅。无色定不具三无
    漏根故不名禅。三道亦如是。复次若有二道
    处名禅。二道者。谓见道。修道。忍道。智道。法
    智道。比智道。无色中无见道忍道法智道故
    不名禅。复有说者。以正观名禅。问曰。若然
    者。欲界亦有正观。应名为禅。答曰。若定能
    正观亦能断结者名禅。欲界定虽能正观。不
    能断结。故不名禅。复次若定牢固相续久住
    出入意不舍者名禅。欲界定与此相违。故不
    名禅。复次若有定名亦有定用者名禅。欲界
    定虽有定名。无有定用犹如泥椽。虽有椽
    名。而无椽用。禅定犹如木椽。亦有椽名。亦
    有椽用。复次若定不为娆乱风所吹动者名
    禅。欲界定。为娆乱风所吹动故不名禅。犹如
    四衢道中灯为风所吹动。禅定不为娆乱风
    所吹动故名禅。犹室中灯不为风所吹动彼
    亦如是
    禅有十八枝。初禅有五枝。觉观喜乐一心。第
    二禅有四枝。内信喜乐一心。第三禅有五枝。
    舍念慧乐一心。第四禅有四枝。不苦不乐舍
    念一心。问曰。禅枝名十八。体有几。答曰。名
    有十八。体有十一。初禅有五枝。名有五。体亦
    有五。第二禅增一枝谓内信。第三禅增四枝。
    谓舍念慧乐。第四禅增一枝。谓不苦不乐。是
    故禅枝名有十八。体有十一。复有说禅枝名
    有十八。体有十。所以者何。初禅第二禅第三
    禅乐。俱是一乐枝故。不应作是说。所以者何。
    初禅乐第二禅乐异。第三禅异。初禅第二禅
    乐是猗乐。第三禅乐是受乐。初禅第二禅乐
    是行阴摄。第三禅乐是受阴摄。是故如前说
    者好。如名体名数体数。乃至知名知体。说亦
    如是。问曰。何者是禅。何者是枝。答曰。一心是
    禅。余者是枝。问曰。若然者。初禅第三禅有四
    枝。第二禅第四禅有三枝。答曰。一心是禅。亦
    是禅枝。余者是枝非禅。如正见是道是道枝。
    余是道枝。如择法觉是觉是觉枝。余者是觉
    枝不非时食是斋是斋枝。余者是斋枝。如是
    一心是禅亦是禅枝。此是禅枝体性。乃至广
    说。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枝。枝是何
    义。答曰。随顺义是枝义。俱负义是枝义。成大
    事义是枝义。牢坚最胜义是枝义。别异义是
    枝义。随顺义是枝义者。若法随顺彼地立枝。
    俱负重成大事牢坚最胜亦如是。别异义是
    枝义者。如军别异名军枝。如车别异名车枝。
    如是禅别异故名禅枝。是故随顺义是枝义。
    乃至广说
    问曰。若是初禅枝。亦是二禅枝耶。答曰。或是
    初禅枝。非二禅枝。乃至广作四句。是初禅枝
    非二禅枝者。觉观是也。是第二禅枝非初禅
    枝者。内信是也。是初禅第二禅枝者。喜乐一
    心是也。非初禅非第二禅枝者。除上尔所事。
    若是初禅枝。亦是第三禅枝耶。乃至广作四
    句。是初禅枝非第三禅枝者。觉观喜乐是也。
    是第三禅枝非初禅枝者。舍念慧乐是也。是
    初禅枝是第三禅枝者。一心是也。非初禅枝
    非第三禅枝者。除上尔所事。若是初禅枝。亦
    是第四禅枝。乃至广作四句。是初禅枝非第
    四禅枝者。觉观喜乐是也。是第四禅枝。非初
    禅枝者。不苦不乐舍念是也。是初禅枝亦是
    第四禅枝者。一心是也。非初禅枝非第四禅
    枝者。除上尔所事。是第二禅枝。亦是第三禅
    枝耶。乃至广作四句。是第二禅枝非第三禅
    枝者。内信喜乐是也。是第三禅枝非第二禅
    枝者。舍念慧乐是也。是第二禅枝亦是第三
    禅枝者。一心是也。非第二禅枝非第三禅枝
    者。除上尔所事。乃至第三禅四句。历第四
    禅。应随相说
    问曰。如猗舍一切地中有。何故初禅二禅。
    立猗不立舍耶。第三第四禅。立舍不立猗耶。
    答曰。先作是说。随顺义是枝义。若法随顺
    彼地者立枝。猗随顺初禅第二禅故立枝。
    舍随顺第三第四禅故立枝。复次势用胜故。
    更相覆蔽。如初禅第二禅。猗势用胜。覆蔽于
    舍。第三第四禅。舍势用胜故。覆蔽于猗。问
    曰。云何此二法。更相覆蔽。答曰。以所行相违
    故。如一人一时。亦行亦住。亦眠亦寤。一向相
    违。彼亦如是。复次对治欲界五识及?身故。
    初禅立猗为枝。对治初禅三识及?身故。第
    二禅立猗为枝。第二禅无?身故。第三禅
    不立猗为枝。第三禅无?身故。第四禅不
    立猗为枝。复次以初禅二禅有染污喜。以是
    事故。佛作是说。应猗不应舍。是故初禅二禅。
    立猗为枝。第三第四禅。无染污喜。是故诸
    圣行舍。复次以初禅二禅。猗生有所缘如说。
    若心喜时。身则生猗。第三第四禅。猗生无所
    缘。是故诸圣行舍。问曰。内信一切地尽有何
    故。第二禅地立枝。非初禅耶。答曰。先作是
    说。随顺义是枝。若法随顺彼地者立枝。内
    信随顺第二禅地故立枝。复次初禅觉观如
    火。识身如污泥。令心扰浊。信不明净。如热浊
    泥中面像不现。第二禅无觉观火识身污泥。
    信则明净。如清冷水面像则现彼亦如是。复
    次行者住第二禅。于界离欲。于地离欲。生大
    信心。行者离不定欲界欲。起初禅现在前。作
    如是念。我已得离不定界欲。不知定界欲为
    可离不。后离初禅欲。起二禅现在前。是时于
    界离欲。于地离欲。生大信心。如初禅地欲可
    离。当知一切地。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欲尽可
    离。以是事故。二禅信立枝。初禅不立。问曰。
    念慧一切地中有。何故第三禅地立枝。非余
    地耶。答曰。先作是说。随顺义是枝。若法随
    顺彼地者立枝。念慧随顺第三禅故立枝。复
    次第三禅道。多诸留难。自地亦有留难。他地
    亦有留难。他地道多诸留难者。第二禅喜漂
    没轻躁。犹如罗刹。令行者离第三禅欲时。生
    诸衰退。为对是事故。第三禅立念为枝。是故
    佛作是说。汝等当正念。莫为第二禅喜之所
    漂没。自地留难者。第三禅乐受。是一切生
    死中最胜乐。令行者乐着不能离上地欲。为
    如是事故。第三禅慧立枝。是故佛作是说。汝
    等应于是乐莫生贪着。不求上地离欲法。问
    曰。念慧一切地中有。何故第四禅地立念为
    枝。不立慧。答曰。先作是说。随顺义是枝。若
    法随顺彼地者立枝。念随顺第四禅故立枝
    慧不随顺故不立枝。复次第四禅道。多诸留
    难。他地有留难。自地无留难者。第三禅地
    乐受。于一切生死中最胜。行者贪着故。不求
    离上地欲。是故佛作是说。汝等应当正念。莫
    为第三禅地乐之所覆没。以自地无留难故。
    不立慧为枝。复次第四禅地。立不苦不乐受
    为枝。不苦不乐受。是无明分。慧是明分。明
    无明。是相违法故
    问曰。若是禅枝。亦是助道分耶。答曰。或是禅
    枝非助道分。乃至广作四句。是禅枝非助道
    分者。初禅观第三禅乐第四禅不苦不乐是
    也。是助道分非禅枝者。精进正语正业正命
    是也。是禅枝亦是助道分者。诸余助道分是
    也。非禅枝非助道分者。除上尔所事。问曰。初
    禅观第三禅乐。第四禅不苦不乐。何故不
    立助道分耶。答曰。以覆蔽故。初禅地观。为觉
    所覆蔽故。不立助道分。第三禅地乐。为猗乐
    所覆蔽故。不立助道分。第四禅地。不苦不
    乐。为行舍所覆蔽故。不立助道分。以如是事
    故。不立助道分。问曰。精进何故不立禅枝。答
    曰。禅枝于得地胜。精进于他地胜。初禅地精
    进。作第二禅地方便胜。乃至无所有处精进。
    作非想非非想处方便胜。复次精进与生定
    法相妨。与何生定法相妨。答曰。乐如说乐
    故。定心生众生行精进者必苦。问曰。何故正
    语正业正命。不立禅枝耶。答曰。禅枝是相应。
    是有缘。是有行。是有依。是有势用。正语正业
    正命。与此相违。故不立禅枝。问曰。若是禅
    枝。亦是念处耶。若是念处。亦是禅枝耶。若是
    禅枝。亦是正断神足根力觉道分耶。若是正
    断神足根力觉道分。亦是禅枝耶。应随相广
    说。复作是问曰。若是初禅枝。亦是助道分
    耶。若是助道分。亦是初禅枝耶。乃至第四禅
    问亦如是。应随相广说。复作是问。若是初禅
    枝。亦是念处正断神足根力觉道分耶。若是
    念处。乃至八道分。亦是初禅枝耶。乃至第四
    禅。问亦如是。应随相广说
    问曰。诸边及无色定为立枝不。若立者。此中
    何故不说。若不立者。施设经云何通。如说颇
    有空处定于空处定道胜。根胜定胜枝等耶。
    答曰。有从空处定起次第。还入空处定。答
    曰。或有说者。诸边及无色定立枝。施设经
    所说善通。此中何故不说。答曰。应说如初
    禅。有五枝边。亦有五枝。除喜增不苦不乐受。
    如根本第二禅。有四枝边。亦有四枝除喜增
    不苦不乐受。如根本第三禅。有五枝边。亦有
    五枝除乐增不苦不乐受。如根本第四禅。有
    四枝边。亦有四枝。如第四禅四无色定亦应
    尔。评曰。诸边及无色定不立枝。是故此中不
    说。问曰。施设经所说云何通。答曰。此中说根
    胜道胜定胜者。以后定用前定为因生故枝
    等者说觉道枝
    问曰。何故初禅第三禅立五枝。第二第四禅
    立四枝耶。答曰。先作是说。随顺义是枝。若法
    随顺彼地者立枝。五枝随顺初禅第三禅故
    立五枝。四枝随顺第二第四禅故立四枝。复
    次欲界是难断难除难过之界。必须牢强对
    治。是故彼对治初禅立五枝。第二禅喜。难断
    难除难过故。必须牢强对治。是故彼对治第
    三禅立五枝。初禅不难断难除难过故。不须
    牢强对治。是故彼对治第二禅立四枝。复次
    为对欲界五种境界爱故。初禅立五枝为对
    二禅五种喜爱故。第三禅立五枝。初禅无五
    种境界爱故。第二禅不立五枝。第三禅无五
    种喜爱故。第四禅不立五枝。复次欲令行者
    入超越。定得随顺故。起五枝定。入五枝定。起
    四枝定。入四枝定。问曰。如起第三禅入空处
    定。若是四枝。或是无枝。此中云何得随顺耶。
    答曰。一切外法内法所作。初须随顺后事成
    时。则不须随顺外法所作者。曾闻有王名旃
    陀掘。臣名遮那伽于十二年。造出金法。始成
    得一麦粒许。便作师子吼。我今力能造作
    金山。内法所作者。如行者修神足时。初能举
    身离地。如半胡麻。转如胡麻。半麦一麦。半指
    一指。半寸一寸。半尺一尺。半肘一肘。半寻一
    寻。衣钩衣架。后若成时。举身至阿迦腻吒
    天。如是外法内法。事未成时。必须随顺。事已
    成后。不须随顺。彼超越定亦尔。事未成时。起
    五枝定。入五枝定。起四枝定。入四枝定。事已
    成后。起五枝定。入四枝定。若无枝定
    佛经说有四种胜心数法定。受现法乐。问曰。
    何故名四种胜心数法定。答曰。彼定有大势
    力。能成大事。有大功用。是根本禅。是故根本
    四禅名胜心数法定。复次彼定中。多诸心数
    法可得故。如无量解脱胜处一切处无碍无
    诤愿智半多俱置等。是故名胜心数法定。复
    次行者于彼定。得多种心受乐。如无量解
    脱乃至空空三昧无相无相三昧无愿无愿三
    昧。是故名胜心数法定。受现法乐者。问曰。此
    法亦受后法乐。不但现法乐。何故说言受现
    法乐。不说受后法乐耶。答曰。应说如说受现
    法乐。亦应说受后法乐。而不说者。当知此说
    有余。复次若说现法乐。当知已说后法乐。所
    以者何。后法乐必因现法乐故。如说先于此
    修定。后生彼处。复次现法乐。能令后法乐相
    续。非后法乐能令现法乐相续。是故说现法
    乐。复次现法乐。是后法乐方便所依门。复次
    现法乐。是一切所信处。如愚智内道外道。皆
    信现法乐后法乐。或有信者。或有不信者。不
    信后法乐者如外道。复次诸凡小。贪着少欲
    乐。不求离欲。佛作是说。汝等若欲得广大
    乐者。当断欲爱。起根本禅现在前。当受广大
    之乐。复次现法乐一切尽受。后法乐。有受者。
    有不受者。以如是等事故。佛说禅是现法乐。
    非后法乐
    佛经说。诸比丘有四种天道。能令众生。不净
    者净。净者转更明胜。问曰。云何立天道。为以
    得正决定。为以尽漏耶。若以得正决定立天
    道者。则应有六。所以者何。依六地得正决
    定故。六地者。未至中间根本四禅。若以尽漏
    者。则应有九。所以者何。行者依九地。得尽
    漏故。九地者。谓未至中间四禅三无色定。答
    曰。应作是说。亦以得正决定。亦以尽漏。故立
    天道。是说则遮无色定。问曰。若然者天道应
    有六。尊者波奢说曰。此中说禅及眷属故。有
    四无六。尊者瞿沙。作是说。此中说清净天
    名天。天有三种。一假名天。二生天。三清净
    天。假名天者。谓人王等。生天者。从四天王
    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清净天者。谓阿罗
    汉。此中说清净天名天。得二种道。谓见道修
    道。忍道智道。法智道比智道。能令身心清净
    者。复次于生天道。生怖畏想。欲令安住实义
    天道故。佛说此经有四种天道。生天者。谓三
    十三天是也。彼有四种园林。一名质多罗[口*他]。
    二名颇留沙。三名弥尸迦婆那。四名难陀那。
    彼园林中。有四种道。种种彩女所游行处。作
    诸音乐。烧众名香。安置种种肴膳饮食。随意
    生形。鸟出种种音。能令诸天。游戏园林。受于
    快乐。诸圣亦尔。灭尽涅??。为园林四禅为
    道。种种道品善法。而严饰之。令诸贤圣。受种
    种快乐。入于涅??。云何四种天道。如比丘离
    欲恶不善法。乃至广说。问曰。尽离欲界法。
    何故佛但说离欲恶不善法耶。答曰。如佛说
    离欲恶不善法。当知已说尽离欲界法。复次
    此法体应断。断已则不成就。与圣道相妨。有
    漏善法。不隐没无记法。不与圣道相妨。欲恶
    不善法。与圣道相妨。若断欲恶不善法。当知
    有漏善法不隐没无记法亦断。所以者何。同
    一对治断故。譬如灯不与炷油器相妨而与
    ?相妨。若破?时。亦?黛木∮土钇魅取8创?br> 以此法难断难除难过故。复次以此法是重
    恶多诸过患故。复次此法离欲爱时。多作留
    难。令离欲法不得相续。如守门人。不令他人
    入。彼亦如是。复次行者为对除此法故。修初
    禅定道。复次行者以憎恶此法故。尽离欲界。
    复次此法上地所无所不行故。以如是等事
    故。佛说离欲恶不善法

    阿?酬?称派陈劬淼谒氖??/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