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40使揵度十门品之四

    使?b度十门品之四

    二法。色法无色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为止人见为显智希有故。止人见者。此色
    无色法。毕竟无人。为显智希有者。为聪明有
    智人。以此二法。解了诸法。所以者何。此二
    法。能摄一切法故。以是事故。而作此论。云何
    色法。答曰。十入一入少分。十入者。眼耳鼻舌
    身。色声香味触。一入少分者。谓法入。云何无
    色法。答曰。一入。谓意入。一入少分。谓法入。
    问曰。云何名色法。云何名无色法。答曰。若法
    名是色。体是色。是色。若法名非色。体非色。
    是无色。复次若法。体是四大。及四大造。是
    色。若法。体非四大。非四大造。是无色。复次
    若四大为因。体是造色者。是色。若法不以四
    大为因。体非四大造者。是无色。复次若法可
    生生增长。是色。与此相违。是无色。尊者和
    须蜜说曰。此中何者是色相。答曰。渐次来
    义是色相。渐次坏义是色相。有方所义是色
    相。障碍义是色相。如与怨俱行常有折减义
    是色相。复次有三义。是色相有色可见有对。
    有色不可见有对。有色不可见无对。可取舍
    相义是色相。复次碍义是色相。问曰。过去
    未来色微尘。及无作色。应非色。答曰。彼亦
    是色。有色相故。过去色是已碍。未来色是当
    碍。微尘虽一不能碍。合聚则能碍。无作色。虽
    是无碍。所依是碍。何者是所依。谓四大是也。
    以四大碍故。彼亦有碍。譬如树动影亦随动。
    复次可除却义。是色相。复次有一相义是色
    相。眼色相异。乃至法入中色相异。尊者佛陀
    提婆说曰。障碍可坏义是色相。与此相违是
    无色相。问曰。何故法入中色。十入中不说耶。
    答曰。若色经刹那。是微尘性者。在十入中。法
    入中色。虽经刹那。非微尘性。是故不说。复次
    若色是五识所依。五识所缘。是十入中说。法
    入中色。非五识所依。亦非五识所缘。是故不
    说。问曰。为色界色多。欲界色多。答曰。若以
    入故。欲界色多。所以者何。欲界色是二入九
    入少分。色界色是九入少分。若以体分。色界
    色多。所以者何。如施设经所说。光音天身。
    转大梵世天身。乃至阿迦腻吒天身。亦复转

    二法可见法不可见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为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复有
    说者。所以作此论。为止并义者意故。或有
    说。一切法。皆是可见。如尊者瞿沙等。瞿沙作
    如是说。一切法。皆是可见。以是慧眼境界故。
    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法是可见不可见故。
    而作此论。云何可见法。答曰。一入。谓色入。
    云何不可见法。答曰。十一入。问曰。何故十色
    入中。说一是可见。余非可见耶。答曰。以色入
    是?现见。广说如十二入中。色入有二十种。
    谓长短方圆好不好高下青黄赤白光影明?
    云烟尘雾。复有说。二十一种者。二十种如前
    说。及虚空一种色。此二十种色。几种有色无
    形。几种有色有形。答曰。八种有色无形。谓青
    黄赤白光影明?。余十二种。有色有形。复有
    作四句者。或有色无形。或有形无色。乃至广
    作四句。有色无形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
    此八种是也。有形无色者。谓身有作色也。有
    色有形者。谓长短方圆好不好高下云烟尘雾
    等。十二种是也。无色无形者。若色无有色。亦
    无有形是也。问曰。云何可见义。云何不可见
    义。尊者和须蜜说曰。可见在彼此故是可见
    义。不可见在彼此故是不可见义。尊者佛陀
    提婆说曰。是眼境界是眼所行处是可见义。
    与此相违是不可见义。问曰。水器中像。镜中
    像。为是实为非实耶。譬喻者。说言非实。所以
    者何。镜不入面中。面不入镜中。云何是实。阿
    ?酬颊摺K笛允鞘怠K?哉吆巍J巧?胛?凼?br> 所缘故。问曰。面不入镜中镜不入面中。云何
    是实耶。答曰。说若干种生色为色入。不说一
    种生色。如缘月缘月光珠缘器故出水。如缘
    日缘日光珠缘干牛粪故出火而有火用。非
    无其实。如因火攒火燧人工故出火而有
    火用。非无其实。如是缘镜缘面。生镜中像。实
    有像用。能生眼识。非无其实。所闻响声。为是
    实耶。为非实耶。譬喻者。说言非实。所以者
    何。如一刹那顷声生时。即彼刹那声灭。何容
    得及生于响耶。阿?酬颊摺K笛允鞘怠K?哉?br> 何。是耳境界。为耳识所识故。问曰。如一刹那
    顷声生时。即彼刹那声灭。何容得及生响耶。
    答曰。说若干种生声为声入。不说一种生声。
    如缘舌齿?嘘咽喉等相触故出声。能生
    耳识。非无其实。彼亦如是
    二法。有对法。无对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欲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云何有
    对法。答曰。十色入。谓五内入五外入。云何无
    对法。答曰。二入。谓意入法入。有对有三种。
    一障碍有对。二境界有对。三缘有对。障碍有
    对者。如以手打手。更相障碍。以石打石。更相
    障碍。如是等。是名障碍有对。境界有对者。如
    眼对色等。是名境界有对。缘有对者。如心心
    数法各自受所缘。是名缘有对。三种有对。此
    中依障碍有对而作论。问曰。为障碍几入耶。
    答曰。或有说者。障碍一入谓触入。余入非触
    复有说者。障碍五入。内入中障碍身入。外入
    中障碍色香味触若作是说。障碍五入者。以
    手打手时。以五打五。以手打石等时。以五打
    四。以石打石时。以四打四。以石打手时。以四
    打五。复有说者。障碍无色入。除声入。若以
    手打眼时。岂非碍耶。评曰。应作是说。障碍十
    入。若不障碍声入者。声则无积聚义。施设经
    说眼决定对色。色决定对眼。乃至意决定对
    法。法决定对意。彼尊者造论说境界有对。有
    眼水中不障碍陆地则障碍。如鱼等。有眼陆
    地不障碍水中则障碍。如人等。于水不障碍
    于陆不障碍。如顽跋陀人水生罗叉等。于水
    障碍于陆障碍者。除上尔所事。有眼夜不障
    碍昼则障碍。如鸱枭等。昼不障碍夜障碍者。
    如人等昼夜不障碍者。如鹿马狸猫等。昼夜
    障碍者。除上尔所事。此中何者是有对。何者
    是无对。答曰。若积聚微尘是有对。若不积聚
    微尘是无对。复次种种异相是有对。无种种
    异相是无对。复次若覆蔽相是有对。无覆蔽
    相是无对。复次若积聚相是有对。无积聚相
    是无对。复次若有大形段是有对。无大形段
    是无对。复次若可除却是有对。不可除却是
    无对。尊者波奢说曰。若别异相。是则障碍。若
    有障碍。是则积聚。若有积聚。则是形段。则
    可除却。若可除却。则是有对。与此相违。则是
    无对。尊者和须蜜说曰。有别异相。有障碍
    相。是有对。无别异相。无障碍相。是无对。尊
    者佛陀提婆说曰。可除却相是有对。不可除
    却相是无对。尊者瞿沙说曰。若是积聚微尘
    性有色可施设长短亦能出声者是有对。积
    聚微尘性。则说八入。有色可施设长短者。则
    说色入。亦能出声者。则说声入。与上相违是
    无对。尊者婆摩勒说曰。合集多微尘聚是有
    对。与此相违。是无对
    二法有漏法无漏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欲止人见显智希有故。广说如上。复有说
    者。所以作论者为止并义者意故。如摩诃僧
    只部说。佛身一向无漏。问曰。彼何故作此说。
    答曰。彼依佛经。佛经说如来于世间生世间
    长。而出世间。不为世间所染。彼作是说。佛
    若出世间。不为世间所染。则知佛身一向无
    漏。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佛身是有漏。若佛
    身是无漏者。无比女不应于佛身生爱心。余
    广说如杂?b度。云何有漏法。答曰。十入二入
    少分。谓意入法入。云何无漏法。答曰。二入少
    分。谓意入法入。问曰。何故名有漏法无漏法
    耶。答曰。若法能增长有是有漏。与此相违。是
    无漏。复次若法能令有相续。能增长生老病
    死。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乃至广说。若
    法堕苦集谛。是有漏。与此相违。是无漏。尊者
    和须蜜说曰。云何有漏相。云何无漏相。答
    曰。从有漏生。是有漏相。不从有漏生。是无漏
    相。复次能生有漏相。是有漏。不能生有漏相。
    是无漏。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处所能生漏。
    是有漏相。若处所不能生。漏是无漏相
    二法。有为法无为法。问曰。何故作此论。答
    曰。为止人见为显智希有。广说如上。云何有
    为法。答曰。十一入。一入少分。谓法入。云何
    无为法。答曰。一入少分谓法入。问曰。何故名
    有为无为法耶。答曰。若法有生灭。有因。有有
    为相。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
    法属因属缘属所作属和合者是有为法。与
    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为生所生。为住
    所住。为老所老。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
    法。复次若法行世。能聚果。能知缘。能所作。
    是有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复次若法堕
    世。在阴。是苦相续。有前后。有上中下。是有
    为法。与此相违。是无为法。尊者和须蜜说
    曰。云何是有为相。答曰。世相阴相。是有为
    相。云何无为相。答曰。非世相非阴相。是无为
    相。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以众生故。有生灭
    者。是有为相。若不以众生无生灭者。是无为

    三法。过去法未来法现在法。云何过去法。答
    曰。过去五阴。云何未来法。答曰。未来五阴。云
    何现在法。答曰。现在五阴。问曰。何故作此论。
    答曰。为止并义者意故。如譬喻者。作如是说。
    世是常。行是无常。行行世时。如物从器至器。
    犹如多人从一舍至一舍。诸行行世。亦复如
    是。为止如是说者意。亦明行即是世世即是
    行。是故四大?b度。作如是说。世名何法。答曰。
    说行之言。复有说者。所以作论者。为止言无
    过去未来于世中愚说现在是无为法者意故。
    亦明过去未来是实有相。若无过去未来者。
    则无成就不成就。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十三
    入。无有成就不成就者。若无过去未来。则无
    成就不成就。若有成就不成就。则知必有过
    去未来是实有相。若言无过去未来。则应如
    是说。彼过去。若现在时造因。彼果当言在过
    去。当言在未来。当言在现在耶。若在过去者。
    应言有过去。不应言无过去。若言无过去。是
    事不然。若言在未来。应言有未来。不应言无
    未来。若言无未来。是事不然。若言在现在。则
    因果共俱。若因果俱者。则违偈说。如说
     作恶不即受  不如乳成酪
     愚蹈灰底火  不即时烧足
    若果不在过去未来现在则无果。若无果则
    无因。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若
    有因果。不在过去未来现在者。则是常。如无
    为法。若果在现在时。彼因当言在何处。为在
    过去。为在未来。为在现在。若在过去。亦如上
    说。若在未来。亦如上说。若在现在。亦如上
    说。若不在过去未来现在则无因。若无因则
    无果。如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若
    有因果。不在三世者。则应是常。如无为法。复
    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出家法。如偈说
     若说无过去  则无过去佛
     若无过去佛  则无出家法
    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常妄语。如偈说
     若说无过去  而言有腊数
     则是一切时  而常故妄语
    复次若无过去未来者。则无现在。所以者何。
    以有过去未来故。施设现在。若无三世。则无
    有为法。若无有为法。亦无无为法。所以者何。
    以有有为故。则施设无为。若无有为无为法。
    则无一切法。若无一切法。则无解脱出离。欲
    令无如是过故。说过去未来是实有相。是故
    为止他义欲显己义。亦欲显法相相应义故。
    而作此论。问曰。世体性是何。答曰。过去五
    阴。未来现在五阴。此是世体性。乃至广说。已
    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世。世是何义。答
    曰。去义是世义。问曰。诸行不来不去。若来者
    则不去。若去者则不来。若来者则来处应空。
    所以者何。从彼处来故。若去者则妨碍去处。
    所以者何。去至彼处故。是故尊者和须蜜。
    说如是偈
     诸行无来相  以诸刹那故
     而无有去相  亦无有住者
    若行无来去。云何有三世耶。答曰。以所作故。
    若诸行无所作。是名未来。若有所作。是名现
    在。若所作已灭。是名过去。若眼未见色。是未
    来见色。是现在见色。已灭是过去。问曰。若然
    者。现在彼分眼。云何有所作。答曰。以作相似
    因故。若不现在前。则不与未来者作相似因。
    若现在前。则与未来者作相似因。乃至意亦
    如是。如色未作障碍是未来。若作障碍是现
    在。若作障碍已灭是过去。如受未生是未来。
    受若生是现在。受若生已灭是过去。受乃至
    想行识亦如是。复次若法未取果与果是未
    来。若取果与果是现在。若取果与果已灭是
    过去。复次若法不取不与。依果报果。是未
    来。若取依果报果未与者是现在。若取依果
    报果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未与相似因一
    切遍因是未来。若与是现在。若与已灭是过
    去。复次若法未生未灭是未来。若已生未灭
    是现在。若生已灭是过去。未生未坏。已生未
    坏。已生已坏。未生未离。已生未离。已生已
    离。说亦如是。复次若法未作三有为相是未
    来。若已作一今作二是现在。若已作三是过
    去。复次若法未作四缘是未来。若作四缘是
    现在。若作四缘已灭是过去。复次若法与三
    世作因是过去。若与二世作因是现在。若与
    一世作因是未来。复次若法是三世果是未
    来。若是二世果是现在。若是一世果是过去。
    复次以过去未来故。施设现在。不以现在施
    设现在。以无第四世故。以过去现在故。施设
    未来。不以未来施设未来。以无第四世故。以
    未来现在。施设过去。不以过去施设过去。以
    无第四世故。诸过去所有。色所有耶。答曰。
    或是过去所有非色所有。乃至广作四句。
    过去所有非色所有者。过去四阴是色所有。
    非过去所有者。未来现在色所有。过去所
    有亦色所有者。谓过去色所有。非过去所
    有非色所有者。谓未来现在四阴所有。及
    无为所有。如色作四句。乃至识亦作四句。
    如过去作五四句。未来现在。亦作五四句。
    是则有十五四句。若色所有。尽是方方分所
    有耶。答曰。若是方方分所有。尽是色所有。
    颇有色所有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有。过去
    未来色。现在微尘。及无作色。若受所有。彼尽
    非方方分所有耶。答曰。若受所有。尽非方方
    分所有。颇非方方分所有非受所有耶。答曰。
    有。想行识所有过去未来色。现在微尘。无作
    色。及无为法所有。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诸
    所有色。尽障碍耶。答曰。若障碍者。尽是色所
    有。颇有色非障碍耶。答曰。有。过去未来色。
    现在微尘及无作色。诸所有受。尽觉耶。答曰。
    若觉尽是受。颇有受非觉耶。答曰。有。过去未
    来受。如受。想行识说亦如是。问曰。为已生生。
    未生生。若已生生。云何诸行非还转耶。若未
    生生。云何诸行非本无而有耶。答曰。应作是
    说。以事故已生生。以事故未生生。以事故已
    生生者。诸法本住自体相故生。以事故未生
    生者。一切未来法。是未生法故生。问曰。为世
    生。为世中生。若世生者。云何不一法生时一
    切法生。若一法生一切法生者。则坏世。若世
    中生者。云何非行异世耶。答曰。应作是说。以
    事故世生。以事故世中生。以事故世生者。一
    刹那生时。即是世故。以事故世中生者。于未
    来世中。一刹那生。余刹那未生故。问曰。为彼
    法生即彼法灭耶。为余法生余法灭耶。若彼
    法生即彼法灭者。未来法生。即未来法灭耶。
    若余法生余法灭者。色生受灭耶。答曰。应作
    是说。以事故彼法生。即彼法灭。以事故余法
    生。余法灭以事故。彼法生彼法灭者色生即
    色灭乃至识生。即识灭。以事故余法生余法
    灭者。未来世生。现在世灭。问曰。为自分生。
    为他分生。若自分生者云何非本无自分而
    有自分。本无物体而有物体。若他分生者。云
    何法不舍自体。答曰。应作是说。不自分生。亦
    不他分生。然如其法体。生已而灭。问曰。未来
    世减。过去世增。云何不施设二世有增减
    耶。尊者和须蜜说曰。为增计数过去未来世
    有增减不。若不增计数过去未来世。何故言
    过去未来世有增减耶。复次过去未来。无量
    无边。不说有增减。譬如于海。取百千瓶水不
    减。投百千瓶水不增。以海水无量故。彼亦如
    是。复次未来法未生未灭故不减。过去法生
    已灭故不增。复次未来法未生不坏故不减。
    过去法生已坏故不增。复次未来法未生未
    离故不减。过去法生已离故不增。尊者佛陀
    提婆说曰。若法行世者。何不说有增减。但法
    因缘和合故生。因缘离散则灭。问曰。过去未
    来。为有积聚。如现在墙壁树木山岩等。为
    散在处处。若积聚者。云何施主所作。不唐捐
    其功。云何不有方所。云何不是常。云何不现
    见。若散在处处者。云何说有过去。王名善见。
    城名拘奢跋提。讲堂名善法。亦说。有?称攀?br> 佛乃至迦叶佛。云何说有未来。城名鸡头。未
    来佛名弥勒。云何施设宿命智。观过去事。愿
    智观过去未来事。云何非本无今有已有还
    无。答曰。应作是说。或有说者。积聚如现在墙
    壁等。问曰。若然者。云何非檀越所作不唐捐
    其功。答曰。以他见故。若彼不修功不现。修功
    则现。问曰。云何不有方所。答曰。若有方所。复
    有何过。云何非是常耶。答曰。以有刹那无常
    故。何故不现耶。答曰。若未为五识身作境界
    则不现。若已作则现。评曰。应作是说。现在者
    是积聚。未来过去者。散在处处。所以者何。在
    法数中故。问曰。若然者。云何说有过去。答曰。
    说过去。如本现在时。云何说有未来。答曰。如
    未来当现在时。云何宿命智愿智境界过去。
    答曰。如其所更故。譬如曾所更字。次第立句。
    以显明义。如是彼次第念曾所更事。生于智
    见。云何愿智境界未来。答曰。如过去现在比
    相故知。犹如农夫。以比相故知。云何非本无
    今有已有还无。答曰。此则不能通。萨婆多中。
    有四种论师。一说事异。二说相异。三说时异。四
    说异异。说事异者言。法行世时事异体不异。
    譬如金银器。破已更作。虽形有异。其色不异。
    亦如乳成酪时。香味虽异。其色不异。如是未
    来法。至现在时。虽舍未来法。不舍其体。现在
    法至过去时。虽舍现在法。不舍其体。说相异
    者言。法行世时。过去法。有过去相。非不有未
    来现在相。未来法有未来相。非不有过去现
    在相。现在法有现在相。非不有过去未来相。
    如人爱一女色。于余女色。非不有爱。彼亦如
    是。说时异者言。法行世时。以时异故。生于异
    名。非其体异。譬如算筹。初下名一。一转名十。
    复转名百。如是至千万。算筹是一。转其处故。
    有种种名。彼亦如是。如是说世者。名不娆乱。
    说以所作故。便有三世。若法未有所作名未
    来。已作名现在。所作已灭名过去。说异异者
    言。法行世时。以前后故生异名。犹如一女。亦
    名为女。亦名为母。以其有母故名女。以其有
    女故名母。如是法行世时。以前后生于异非
    时异体异。如是说者。则名娆乱。所以者何。一
    世则有三世。过去世有三世。过去前后二刹
    那。名过去未来过去中刹那。名过去现在未
    来世亦如是。问曰。何者是。萨婆多中四大论
    师。第一名达摩多罗。第二名瞿沙。第三名和
    须蜜第四名佛陀提婆
    三法。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云何善法。答曰。善
    五阴。及数灭。云何不善法。答曰。不善五阴。
    云何无记法。答曰。无记五阴。及虚空非数灭。
    何故名善不善无记。广说如不善品中
    三法。欲界系法色界系法无色界系法。云何
    欲界系法。答曰。欲界系五阴。云何色界系法。
    答曰。色界系五阴。云何无色界系法。答曰。无
    色界系四阴。何故名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
    系法。广说如上
    三法。学法无学法非学非无学法。云何学法。
    答曰。学五阴。云何无学法。答曰。无学五阴。云
    何非学非无学法。答曰。有漏五阴及无为。何
    故名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答曰。以无贪道学
    断贪故名学。以无贪道不学断贪名无学。所
    以者何。先已学故。与此相违。名非学非无学。
    无恚无痴。说亦如是。复次以无爱道学断爱。
    彼非爱体是学。以无爱道学断爱。则遮无学
    道。体非爱者。则遮世俗道。以无爱道不学断
    爱先已学故。体非是爱是无学。以无爱道。不
    学断爱。则遮道体非是爱则遮世俗道。与此
    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学断烦恼学见真
    谛是学不学断烦恼先已断故不学。见真谛先
    已见故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
    次学断二求。谓欲求有求。学断二求。欲满一
    求。谓梵行。求是学不学。断二求。先已断故不
    学。满一求先已满故是无学。与此相违。是
    非学非无学。复次若身中有烦恼得。亦有
    无漏法可得。学断烦恼是学。若身中无烦恼
    得。有无漏法可得。不学断烦恼是无学。与此
    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不离爱有无漏法
    可得。学断爱。是学。已离爱有无漏法可得。不
    学断爱。是无学。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
    次见道修道所摄是学。无学道所摄是无学。
    三地三根说亦如是。复次若无漏法。若五种
    人身中可得者是学。五种人者。谓坚信坚法
    信解脱见到身证是学。若无漏法二种人身
    中可得是无学。二种人者。谓时解脱不时解
    脱。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复次若无漏
    法七人身中可得。是学。七人者。谓四向住
    三果人。若无漏法一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一
    人者。谓住一果人。与此相违。是非学非无学。
    复次若无漏法十八人身中可得是学。若无
    漏法无学人身中可得是无学。与此相违。是
    非学非无学三法。见道断法修道断法无断
    法。云何见道断法。答曰。若法坚信坚法行诸
    忍断。彼是何耶。答曰。见道所断八十八使。及
    相应法。从彼起共生法。是名见道所断法。云
    何修道断法。答曰。若法学见迹。以修道断。彼
    是何耶。答曰。修道所断十使。及彼相应法。从
    彼生身口业共生法。不染污有漏法。是名修
    道断法。云何不断法。答曰。无漏法。问曰。何
    故名见道断修道断无断法。答曰。广说如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问曰。何故作此论。
    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四谛。苦谛乃至道谛。
    佛经虽说四谛。而不广分别。佛经是此论所
    为根本。今欲具分别故。而作此论。问曰。谛
    体性是何。答曰。阿?酬颊摺W魅缡撬怠N迦∫?br> 是苦谛。有漏因是集谛。数灭是灭谛。学无学
    法是道谛。譬喻者作如是说。名色是苦谛。烦
    恼业是集谛。烦恼业尽是灭谛。定慧是道谛。
    ?称抨A婆提。作如是说。八苦相是苦是苦谛。
    余有漏法是苦非苦谛。生后有爱是集是集
    谛。余爱余有漏法是集非集谛。生后有爱尽
    是灭是灭谛。余爱余有漏法尽是灭非灭谛。
    学八道支是道是道谛。余学法一切无学法。
    是道非道谛。若如所说。阿罗汉则成就二谛。
    谓苦谛灭谛。不成就集谛。所以者何。生后有
    爱是集谛阿罗汉。生后有爱已断故。不成就
    道谛。所以者何。彼说学八道支是道谛。阿
    罗汉得果时已舍故。尊者瞿沙说曰。若是自
    身阴。若是他身阴。若是众生数。若非众生数。
    如是皆是苦是苦谛。行者见苦时。自见身苦。
    非他身苦。非非众生数。所以者何。逼切义是
    苦义。他身苦非众生数。不逼切故。以是事故。
    生智论作如是说。自身中苦逼切。非他身中
    苦。非不因自身他身然后逼切。若无自身者。
    他身及非众生数苦。何所逼切。若自身中苦
    因。他身中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因。是集是集
    谛。行者见集时。见自身苦因。不见他身苦因。
    不见非非众生数苦因。若自身中苦尽。若他
    身中苦尽。众生数非众生数苦尽。是灭是灭
    谛。行者见灭时。见自身中灭。非他身灭。非非
    众生数灭。若自身对治。若他身。若众生数。非
    众生数对治。是道是道谛。行者见道时。见自
    身对治道。非他身非非众生数对治道。阿??br> 昙者。作如是说。若自身苦。若他身苦。若众生
    数非众生数苦。行者见苦时。尽见如是苦。问
    曰。行者见苦时。见逼切苦。他身中苦。非众生
    数苦非逼切。行者见苦时。何故见耶。答曰。彼
    苦虽非逼切。而是所愚处。应生于智。而是犹
    豫处应生决定。而是诽谤处。应生信敬。谁作
    是说。他身中苦。非众生数苦。非逼切耶。若为
    他人所打。非逼切耶。若空中木石。堕其身上。
    非逼切耶。若自身阴因。若他身阴因。若众生
    数非众生数阴因。尽是集是集谛。行者见集
    时。尽见是集。若自身苦尽。若他身。若众生
    数非众生数苦尽。是灭是灭谛。行者见灭时。
    尽见是灭。若自身阴对治。若他身。若众生数
    非众生数阴对治尽。是道是道谛。行者见道
    时尽见是道。此是谛体性。乃至广说。已说体
    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谛。谛是何义。答曰。
    实义是谛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异义。是
    谛义。问曰。若实义审义如义不颠倒义不异
    义是谛义者。虚空非数灭亦是实义。乃至是
    不异义。何故不立谛耶。答曰。若法是苦是苦
    因是苦尽是苦对治者立谛。虚空非数灭。非
    苦非苦因。非苦尽。非苦对治。故不立谛。如
    苦阴病痈箭过患重担。说亦如是。复次若法
    如此岸彼岸河筏者立谛。虚空非数灭。非此
    岸彼岸河筏。故不立谛。复次若法是苦是苦
    因。是道是道果者立谛。虚空非数灭。与上相
    违。故不立谛。复次若法有因有果故立谛。虚
    空非数灭。无因果故不立谛。复次虚空非数
    灭。无漏故非苦集谛。无记故非灭谛。无为故
    非道谛。复次此法不行世故。不立三谛。无记
    故不立灭谛。复次此法非阴故不立三谛。非
    善故不立灭谛。复次此法不与苦相随故不
    立三谛。非善故不立灭谛。复次若法为邪见
    无漏正见所缘立谛。此法非邪见无漏正见
    所缘故不立谛。复次若法为无明明所缘者
    立谛。此法不为无明明所缘故不立谛。复次
    若法体是烦恼出要者立谛。此法非烦恼出
    要故不立谛。复次若法能生厌离随喜者立
    谛。此法不能生厌离随喜故不立谛。问曰。若
    不颠倒义是谛义者。颠倒不应为谛所摄。所
    以者何。体是颠倒故。答曰。以余事故立颠倒。
    以余事故。为谛所摄。以三事故立颠倒。一者
    转行。以猛利故。二者虚妄。三者一向是颠倒。
    以此法实有体性故。为谛所摄。复次无常计
    常。无乐计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故是颠倒。
    此法有因有果故。为谛所摄。问曰。若不异义
    是谛义者。妄语不应为谛所摄。所以者何。妄
    语欲诳他作异语故。答曰。以余事故立妄语。
    以余事故。为谛所摄。以异语诳他故立妄语。
    有实体性故。为谛所摄。复次不见言见。不闻
    言闻。不知言知。不识言识。故立妄语。此法有
    因有果故。为谛所摄。是故实义是谛义。乃
    至广说
    问曰。云何立四谛。为以体性。为以因果。为以
    见时。若以体性。则有三谛。所以者何。离苦无
    集。离集无苦。灭是第二谛。道是第三谛。若以
    因果。应有五谛。苦亦可言因。亦可言果。道亦
    可言因。亦可言果。灭是第五若以见时。应有
    八谛。行者先见欲界苦。后见色无色界。先见
    欲界诸行因缘。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
    行灭。后见色无色界。先见欲界诸行对治道。
    后见色无色界。答曰。应作是说。以因果故立
    谛。问曰。若然者。应有五谛。答曰。以总说故
    无五谛道。若因若果。总名苦灭道。总名尽生
    老病死道。问曰。苦若因若果。亦是苦集道。亦
    是生老病死道。答曰。以所行异故。苦有果义
    者行四行。谓苦空无常无我。苦有因义者行
    四行。谓因集有缘。道亦有因义。亦有果果
    义者。尽行一种四行。谓道如迹乘。复次以
    三事故立四谛。一以体性。二以因果。三以
    诽谤生信。以体性者。四谛体性。是有漏无漏。
    以因果者。有漏体性。有因有果。有果者是苦
    谛。有因者是集谛。无漏体性。亦有因有果。亦
    有果无因。有因有果者是道谛。有果无因者
    是灭谛。问曰。何故有漏体性。有果者立一谛。
    有因者立一谛。无漏体性。有因有果。立一谛
    耶。答曰。以诽谤生信故有漏体性生二种诽
    谤言无苦无集。生二种信。言有苦集道。若因
    若果。生一种诽谤。言无有道。生一种信。言有
    道。以此三事故立四谛。复次以见谛时故。立
    四真谛。问曰。若然者。应有八谛。答曰。若欲
    界苦。若色无色界苦。见苦时。总是苦等四行。
    若欲界行因。色无色界行因。见集时。总是
    集等四行。若欲界行灭。色无色界行灭。见灭
    时。总是灭等四行。若欲界行对治。色无色界
    行对治。见道时。总是道等四行。是故见谛时
    总行故。唯有四谛。无八谛
    问曰。苦集灭道有何相。尊者波奢说曰。逼
    切相是苦相。有相是集相。寂静相是灭相。乘
    相是道相。尊者和须蜜说曰。转相是苦相。
    能转相是集相。止相是灭相。住转相是道相。
    复次转有身是苦相。能转有身是集相。转有
    身尽是灭相。往转有身是道相。尊者佛陀提
    婆说曰。物体作谛。名五取阴。体如热铁。久共
    火合。与火同色。三苦与五取阴合。亦复如是。
    是苦谛苦。从烦恼生业。能回转。是集谛。烦恼
    业坏。更不受有。是灭谛。修戒修定。以慧观生
    灭。能断有因。是道谛。佛经说偈
     一谛无有二  众生于此疑
     种种说诸谛  不说有沙门
    问曰。有四谛。何故说一谛。尊者波奢说曰。一
    谛者谓苦谛。无第二苦谛。一集谛无第二集
    谛。一灭谛无第二灭谛。一道谛无第二道谛。
    复次一谛者谓灭谛。为对种种解脱故。外道
    计种种解脱。无身解脱。无边意解脱。净聚
    解脱。世俗解脱。无身解脱是空处。无边意
    解脱是识处。净聚解脱是无所有处。世俗
    解脱是非想非非想处。佛作是说。此是受身
    处。非是解脱。真解脱者。唯一灭尽涅??。复次
    一谛者谓道谛。为对种种道故。外道计多种
    道。谓不食道。卧灰上道。事日月道。食风食果
    道。裸形道。卧刺?道。着弊衣道。佛作是说。
    此非是道。此是邪道。非善人所依道。真实道
    者。谓八圣道。复次一谛者谓灭谛。以能尽身
    苦故。一谛谓道谛。能尽恶道苦故
    佛经说二谛。谓世谛第一义谛。问曰。云何是
    世谛。云何是第一义谛耶。答曰。或有说者。二
    谛是世谛谓苦谛。集谛。所以者何。世法在此
    二谛中故。如男女行来现在所作事。悉在彼
    中。二谛是第一义谛。谓灭谛道谛。复有说者。
    三谛是世谛。谓苦集灭谛。所以者何。灭谛佛
    说是假名彼岸城故。一谛是第一义谛谓道
    谛。复有说者。道谛亦是世谛。所以者何。佛说
    道谛。亦是假名。如沙门婆罗门。评曰。应作是
    说。四谛亦是世谛。亦是第一义谛。苦集谛是
    世谛者。如先所说。第一义谛者。如苦空无常
    无我因集有缘是也。灭谛说是世谛者。佛说
    灭谛。如城如园林。第一义谛者。尽止妙离。道
    谛是世谛者。佛说道谛如筏如石如山如华
    如水如梯如楼观。第一义谛者。道如迹乘。若
    作是说。四谛尽是世谛。第一义谛者。则一切
    法。尽有世谛第一义谛。世谛摄十八界十二
    入五阴。第一义谛。亦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
    问曰。世谛中。为有第一义谛不。若有第一义
    谛者。便是第一义谛。无有世谛。若无者。亦是
    一谛。谓第一义谛。答曰。应作是说。世谛中。
    有第一义谛。若世谛中。无第一义谛者。如来
    说二谛。则不如其实。以如来说二谛。如其实
    故。世谛中应有第一义谛。问曰。若然者。便有
    一谛。谓第一义谛。答曰。如是唯有一谛。谓第
    一义谛。问曰。若然者。佛何故说二谛。答曰。
    以事故。不以体分。唯有一谛谓第一义谛。以
    事故而有差别。若以事故。名为世谛。不以此
    事名第一义谛。若以事故。名第一义谛。不以
    此事名为世谛。犹如一受。有四缘性。谓因次
    第境界威势缘。若因事故。名为因缘。不以
    此事故。乃至名威势缘。若以事故。名威势缘。
    不以此事故。乃至名因缘。又一受有六因性。
    谓相应共生相似一切遍报所作因。若以事
    故。名相应因。不以此事。乃至名所作因。若以
    事故。名所作因。不以此事。乃至名相应因彼
    亦如是。问曰。世谛第一义谛。为可得施设别
    体不。杂合耶。答曰。可得尊者和须蜜说曰。
    名是世谛。名所显义。是第一义谛。复次随顺
    世间所说名。是世谛。随顺贤圣所说名。是第
    一义谛。尊者佛陀提婆说曰。若说众生。如其
    所念相应之言。是名世谛。若说缘起等法如
    其所念相应之言。是名第一义谛。尊者陀罗
    达多说曰。世谛体相。是名苦集谛少分
    佛经说。婆罗门梵志有三谛。是婆罗门梵志
    谛。云何为三。婆罗门梵志。作如是说。不应害
    众生。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梵志
    初谛。婆罗门梵志。复作是说。我非彼所有。彼
    非我所有。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门
    梵志第二谛。婆罗门梵志。复作是说。所有集
    法。皆是灭法。如是说者。此言是实。是名婆罗
    门梵志第三谛。问曰。此中何者是婆罗门。何
    者是谛。答曰。佛法外道。是婆罗门。向所说三
    谛。是名谛。余悉非谛。不害众生者。不杀一切
    众生。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者。我不属彼。
    彼不属我。所有集法悉是灭法者。所有生法。
    皆当归灭。复有说者。此佛法内。名婆罗门谛
    者。向所说三谛。佛为对外道故说此经。外道
    自言是婆罗门。而逼切他。所以者何。为祠祀
    故。杀牛羊水牛及余种种众生。佛作是说。
    若逼切众生。不名婆罗门。实义婆罗门者。谓
    不恼害一切众生。外道自言。是婆罗门。为天
    女色故。而修梵行。佛作是说。婆罗门者。不应
    为天女色而修梵行。实义婆罗门。不为女色。
    不为居家。无所染着。外道自言。是婆罗门。而
    贪着断常见。佛作是说。婆罗门者。不应贪着
    断常。若知集法即是灭法。是实义婆罗门。复
    次此经说。三解脱门方便。不害一切众生。是
    空解脱门方便。我非彼所有彼非我所有。是
    说无作解脱门方便。所有集法悉是灭法。是
    说无相解脱门方便。如三解脱门。三三昧。三
    种身。三学。三修。三净说亦如是
    佛经说比丘当知。观察四方者是四谛。问曰。
    世尊何故说方名谛。答曰。为教化故。受化者
    应闻谛以方名说然后悟解。如余经中说。佛
    为受化者。说解脱门名方。受化者应闻解脱
    门以方名说。佛便以方名说解脱门。彼亦如
    是。问曰。四谛四方。有何相似。答曰。俱是法。
    方亦有四。谛亦有四。问曰。何方与何谛相似。
    答曰。东方当知如苦谛。西方如集谛。如行者
    见谛时。前见苦谛。后见集谛。复有说者。东方
    是集谛。西方是苦谛。是因果法。前因后果故。
    南方如道谛。所以者何。道谛是福田故。北方
    如灭谛。灭谛无有上故
    佛经说慧根当知在四谛中。问曰。为以摄故
    言在中。为以缘故言在中。若以摄故言在中
    者。慧根不摄四谛。四谛不摄慧根。若以缘
    者。慧能缘一切法。答曰。应作是说。不以摄
    故。亦不以缘故。言在中。以慧根分别谛时。势
    用最胜。说言在中。如信根于四不坏。信势用
    胜故。佛作是说。信根当知。在四不坏中。如精
    进根。于四正断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精进
    根当知在四正断中。念根于四念处。势用胜
    故。佛作是说。念根当知在四念处中。定根于
    四禅中。势用胜故。佛作是说。定根当知在四
    禅中。复有说者。以缘故作如是说。问曰。若然
    者慧缘一切法。答曰。此中说缘有漏无漏慧。
    缘虚空非数灭慧。一向有漏故说缘
    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诸长老当知。所有一
    切善法。皆从四谛生。四谛所摄。在四谛中。问
    曰。如三谛是有为。能生善法可尔。灭谛是无
    为。云何能生善法耶。答曰。虽不能生善法。能
    摄善法。复次生有二种。一有善法。二生善法。
    灭谛虽不生善法。而是有善法。复次此中说
    得生。灭谛虽不生善法。而灭谛得善法生。尊
    者波奢说曰。此中说忍及知缘在缘中。苦忍
    苦智。道谛所摄。缘在苦谛。集忍集智。道谛所
    摄。缘在集谛。灭忍灭智。道谛所摄。缘在灭
    谛。道忍道智。道谛所摄。缘在道谛
    佛经说如来等正觉。随宜说法。皆为拔济众
    生令在胜处。亦为分别显现解说四圣谛法。
    云何为四。谓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
    灭道圣谛。问曰。何故言拔济。答曰。自拔济非
    以他修道故名拔济。何以知之。答曰。经说。有
    婆罗门。名度得迦。往诣佛所。而说是偈
     今见婆罗门  现行在人间
     我今礼遍眼  愿脱我狐疑
    问曰。此偈为说何事。答曰。彼婆罗门。其性懒
    堕。欲令他人修道断烦恼。是故向佛。作如是
    爱语。汝实是天。而生人间。愿见矜愍。汝为我
    故。而修圣道。断我烦恼。佛即说此偈
     我无自在力  能断汝狐疑
     汝见胜法时  乃得度大流
    佛作是说。婆罗门当知。有他人修道自断烦
    恼。若当他人修道自断烦恼者。我初在菩提
    树下修道之时。一切众生烦恼应断。所以者
    何。我有大悲心。普及一切众生故。但他人修
    道。自断烦恼。无有是事。若自修道。自断烦
    恼。可有是事。犹如他人服药自除其病。无有
    是事。若自服药。自除其病。斯有是事。是故自
    拔济。名为拔济。不以他修道故。而得拔济。复
    次言拔济者。如高山?M谷是可畏处。凡夫法
    亦如是。平坦地无可畏处。圣法亦如是。能拔
    凡夫高山?M谷可畏之处。安置圣法平坦之
    地无可畏处。故言拔济。复次等入正法中故
    言拔济。等者是世第一法。入正法中者。是苦
    法忍。问曰。何故说谛名拔济。说阴界入。不名
    拔济耶。答曰。以观谛时。得正决定。能得果。
    离欲尽漏。复次说谛是胜说。亦为胜受化者
    说。以近生法。身近得谛故说。界为初行者说。
    入为已行者说。阴为久行者
    问曰。言圣谛者。为以善圣故言圣。为以无漏
    圣故言圣。为以圣人成就故言圣。若以善圣
    言圣谛者。二是善谓灭道。二有二种谓苦集。
    若以无漏圣言圣谛者。二谛是有漏。二谛是
    无漏。若以圣人成就言圣谛者。非圣亦成就
    如说谁成就苦集谛。答曰。一切众生。答
    曰应作是说。圣人成就故言圣。问曰。若然者
    非圣亦成就谛。答曰。言成就者。成就四谛。凡
    夫虽成就谛。不具四谛。问曰。圣人亦有不具
    成就四谛者。如具缚人。入见道。苦法忍现
    在前。答曰。以时少故。若苦法智生具成就四。
    复次圣人中有具成就四谛者。凡夫中乃至
    无有一人具成就四谛者。尊者僧伽婆修说
    曰。佛在世时。凡夫圣人。共论此事。凡夫人作
    如是说。诸行是常乐我净。圣人作如是说诸
    行是无常苦空无我。凡夫人言我所说是实。
    圣人亦言我所说是实。以是事故。共诣佛所。
    佛作是言。圣所说是实。所以者何。圣谛是圣
    人所知见法。是故名圣谛。复次若身中有圣
    法印者。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戒。
    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圣
    慧。名为圣人。彼所有谛。名为圣谛。复次若得
    圣舍摩他?称派崮恰C??ト恕9闼等缟稀8?br> 次若得圣财。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
    得圣觉支。名为圣人。广说如上。复次若得
    圣胎名为圣人。广说如上
    云何苦圣谛。佛经说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不爱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略说五取阴
    是苦。生相故是生苦。住变异相故是老苦。逼
    切相故是病苦。尽相故是死苦。不爱相共会
    故是不爱会苦。相别离故是爱别离苦。不得
    自在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苦。皆是有漏
    五取阴所摄。是故略而言之五取阴苦。复次
    生是一切苦。立足处一切苦因故名生苦。坏
    可爱盛年故是老苦。坏不爱无病故是病苦。
    坏不爱命故是死苦。共不可爱境界会故是
    不爱会苦。与可爱境界别离故是爱别离苦。
    一切意所念不果故是求不得苦。如是等诸
    苦。是有漏取阴所摄。故作是说。略说五取阴
    是苦。问曰。五取阴是广苦。何故言略说五取
    阴是苦。答曰。五取阴广亦是苦。略亦是苦。住
    五取阴。多诸过患。说不可尽。是故佛说略
    而言之。五取阴是苦。犹如有人。多诸过恶。
    人作是言。此人过恶。不可具说。略而言之。
    多过恶人。彼亦如是。问曰。阴中为有乐不
    耶。若阴中有乐者。何以不言乐谛。但言苦
    谛。若无者。佛经云何通。如说摩诃男。若色
    一向是苦无乐。不能生喜乐意。众生则更无
    余因。能令众生起于爱心。摩诃男色非一向
    苦故。众生于中起染爱心。乃至识亦如是。又
    如说三受各有定体。不相杂合。谓苦乐不苦
    不乐。又如说以所须具。能修于道。以道能到
    涅??。以道乐能得涅??乐。答曰。应作是说。阴
    中有乐。而乐少苦多。乐法少。苦法多。以乐
    少故。说在苦分中。譬如毒瓶。一?v蜜堕中。
    不以一?v蜜故名为蜜瓶。以毒多故名为毒
    瓶。彼亦如是。复有说者。阴中无乐。以是事故
    名为苦谛不名乐谛
    问曰。若然者佛经云何通。答曰。受上苦时。于
    中苦作乐想。受中苦时。于下苦作乐想。受地
    狱苦时。以畜生苦作乐想。受畜生苦时。以饿
    鬼苦作乐想。受饿鬼苦时。以人苦作乐想。受
    人苦时。以天苦作乐想。复有说者。如世人所
    言。阴中有乐。世人饥得饮食。寒时得温。疲
    时得乘热时得凉。作如是说。我今得乐。如圣
    人言。阴中无乐。圣人观阿鼻地狱阴界入。如
    热铁丸。乃至观有顶阴界入。亦如热铁丸
    云何苦集圣谛。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心俱
    爱处处喜爱。是名苦集圣谛。问曰。世尊何故
    舍诸有漏法。但说爱是集谛。非余法耶。答曰。
    施设集谛。爱增益势用胜。是故佛唯说爱是
    集谛。非余有漏法。如思于造作法增益势用
    胜故。佛于一切相应不相应法中。说思是行
    阴。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是过去未来现在苦
    因根本出处起处因故。复次以爱数数生苦
    势用胜故。如偈说
     如树不拔根  虽断而复生
     不拔爱使本  数数还受苦
    复次爱能润泽。亦能烧害。犹如热油?v人身
    上亦润亦烧。彼亦如是。复次以爱能起受生
    死尸鬼故。譬如有水处能起死尸鬼。如是有
    爱水处。能起受生死尸鬼。复次以爱故。爱
    畜众生数非众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众生
    数物。谓妻子奴婢。及诸僮仆。象马牛羊等。众
    生数物。众生以爱故。畜非众生数物。谓宫殿
    屋舍。种种财宝。及种种谷麦。复次众生以爱
    故。长养男身女身。众生以爱故。如法供养父
    母妻子奴婢及诸亲属知识。如鸟以爱故。于
    一谷中。接取诸虫。于一谷中。自养其子。复
    次以爱欲故。得未来有身。以欲故追求故得。
    复次以爱润故。令生死不萎枯。譬如药果树
    木。以水润故。而不萎枯。彼亦如是。复次以爱
    润故。后有牙生。以爱故父母精气。在母胎
    中。为?b闼婆作所依。复次如爱行所依所缘
    故而生。余烦恼行所依所缘亦生。如大鱼去
    处小鱼亦随。彼亦如是。以是事故。说爱众
    生烦恼王。复次若身中有爱着。余烦恼亦着。
    如衣腻尘垢亦着。彼亦如是。复次若身中有
    爱水。诸烦恼则乐着此身。譬如有水处鱼等
    水性则生乐着。彼亦如是。复次爱如咸水难
    可止足。犹如渴人饮于咸水。饮已转渴。如是
    未离欲众生得于境界。转生渴爱。复次以
    爱故。别异众生能令合会。如以水故能令别
    异土沙而得合会。彼亦如是。复次以爱故。能
    令众生善根不熟。亦作润湿。令自身相着。譬
    如蝇着酥油蜜湿草之上则不能飞腾虚空。
    彼亦如是。复次爱因时所行异。果时所行异。
    因时所行如亲爱。果时所行如怨家。犹如商
    人入海与罗刹交。初所行异。后所行异。初作
    是言。善来贤善。善来大仙愿为我等作主。乃
    至广说。后若交会。得其意时。掷铁城中。食其
    血肉。唯有余骨。爱亦如是。因时所行犹如亲
    爱。果时所行犹如怨家。众生以爱故。造诸恶
    业。堕恶趣中。受无量苦。复次爱说是受生
    因。如说业是取生因。爱是受生因。复次爱难
    断难却。此中应说喻。如有人。为二罗刹所
    持。一作母形。二作怨形。作母形者。难除难
    却。作怨形者。易除易却。如是未离欲众生。
    为二结所因。谓恚结。爱结。恚结易断易却。爱
    结难断难却。复次以爱结数数微细行。爱行
    时微细。难可识知。譬如旋师所用利器。有
    所截断。微细难觉。彼亦如是。复次以爱在
    三有枝中。初生是爱。增广是取。前次第灭
    是无明。复次佛经说。爱是前导。如说阿难当
    知。缘爱故有追求。缘追求故得。缘得故分处。
    缘分处故生偏爱。缘偏爱故生贪着。缘贪
    着故生悭。缘悭故受不舍。缘受不舍故生守
    护。缘守护持刀执杖。生种种鬪诤。欺诳妄语。
    生余种种恶不善法。复次以爱于八处染污
    定势用胜故。如说味初禅。住时亦味。起时亦
    味。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如是。复次佛说爱
    如缚。如偈说爱系缚众生。如绳系飞鸟。乃至
    广说。复次佛说爱如网。如说我说爱如网如
    枝。复次佛说爱是广。如说广无过于爱渴。复
    次爱说如河。如说比丘当知。三河者谓欲爱
    色爱无色爱。复次爱难断难过难除故。复次
    爱多诸过患故。复次以爱故。有界差别地差
    别种差别。能生一切烦恼。以如是等事故。佛
    经说爱是集谛。非余有漏法
    云何苦灭圣谛。答曰。佛经说生后有爱。及喜
    心俱爱。处处喜爱。已吐已舍尽无余。是名苦
    灭圣谛。问曰。集亦灭。何故但说苦灭圣谛。不
    说集灭圣谛。答曰。应说集灭圣谛。亦应说苦
    灭圣谛。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
    苦灭。当知已说集灭。所以者何。苦外更无有
    集若说苦灭当知已说集灭。复次若说苦灭。
    受化者。则生喜心。言是灭妙好能灭此弊恶。
    苦集法不尔。以如是等事故。但说苦灭。不说
    集灭
    云何苦灭道圣谛。答曰。佛经说八圣道是也。
    正见乃至正定。问曰。此亦是集灭道不。但是
    苦灭道。何故但说苦灭道。不说集灭道耶。答
    曰。如说苦灭道圣谛。亦应说集灭道圣谛。而
    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复次若说苦灭道
    圣谛。当知已说集灭道圣谛。所以者何。苦外
    更无集故。复次若说苦灭道圣谛。受化者则
    生喜心。言是道妙好能灭此弊恶。苦集法不
    尔。复次欲现道力令苦不生故。设有人问道。
    汝能令因非因果非果耶。彼当答言不能。但
    能令生苦因缘者不生。复次为止诽谤道故。
    若人年七岁八岁。得阿罗汉道。后寿百年。于
    其中间身受无量诸苦。如是四百四病等。世
    人见之。而作是言。此人有道。为无所益。受苦
    若此。佛作是言。道已于此人。大有所作。此人
    若身坏命终。更不受诸苦。以如是等事故。说
    苦灭道圣谛。不说集灭道圣谛

    阿?酬?称派陈劬淼谒氖?/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