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26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二

    使?b度不善品第一之二

    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问曰。此三漏体性是
    何。答曰。有百八种。欲漏有四十一种。欲爱
    有五种。恚有五种。慢有五种。见有十二种。疑
    有四种。缠有十种。此四十一种。是欲漏体。有
    漏有五十二种。爱有十种。慢有十种。疑有八
    种。见有二十四种。此五十二种。是有漏体。无
    明漏有十五种。欲界无明有五。色界无明有
    五。无色界无明有五此十五种。是无明漏体。
    此百八种。是三漏体。亦名百八烦恼。波伽罗
    那经亦说。云何欲漏。答言。除欲界系无明。
    诸余欲界系结缚使垢缠。是名欲漏。云何有
    漏。除色无色界系无明。诸余色无色界系结
    缚使垢缠。是名有漏。云何无明漏。答言。三界
    无知。是名无明漏。无明漏。是三界无知。如是
    说者好。若作是说。云何无明漏。答言。缘三界
    无知。作是说者。则不摄无漏缘使。所以者何。
    无漏缘使。不缘在三界法。问曰。身口恶行。为
    是烦恼。为非烦恼。若是烦恼。此中何故不说。
    若非烦恼。识身经说云何通。如说身口恶行。
    是不善法结非使非缚是烦恼非缠。应舍应
    断应知。能生苦报故。或有作是答者。是烦恼
    体。若然者。识身。经说善通。此中何以不说。答
    曰。应说身口恶行在欲漏中。欲漏有四十三
    种。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若法体是烦恼
    体亦是缠。说在欲漏中。身口恶行。虽是烦恼。
    而体非缠。是故不说在欲漏中。复有说者。身
    口恶行。体非烦恼。是以不说在欲漏中。问曰。
    若然者。识身经说云何通。答曰。识身经文。应
    如是说。身口恶行。是不善非结非缚非使非
    烦恼非缠。应舍应断应知。生苦报故。而不说
    者。有何意耶。答曰。身口恶行。虽非烦恼。为烦
    恼所恼故。说是烦恼。问曰。若非烦恼。为烦恼
    所恼。说是烦恼者。非结为结所系。何故不说
    是结。非缚为缚所缚。何故不说是缚。非使
    为使所使。何故不说是使。非缠为缠所缠。何
    故不说是缠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
    说有余。复次欲现种种说种种文。若以种种
    说种种文庄严于义。义则易解。复次为现二
    种门二种略二种始入二种炬二种相貌二种
    文影二种俱通故。如非烦恼为烦恼所恼。说
    是烦恼。非结为结所系。说是结。乃至非缠为
    缠所缠。说是缠。如非结为结所系。不说是结。
    乃至非缠为缠所缠。不说是缠。如是非烦恼
    为烦恼所恼。应说非烦恼。是故现二种门。乃
    至现二种俱通。此是漏体。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漏。漏是何义。
    答曰。留住义是漏义。浸渍义是漏义。流出义
    是漏义。持义是漏义。在内义是漏义。醉义
    是漏义。放逸义是漏义。留住义是漏义者。谁
    令众生留住欲色无色界耶。答曰。漏也。浸渍
    义是漏义者。如于糟中浸渍种子其牙便
    生。如是众生以业种子。浸渍烦恼糟中。便
    生未来有牙。流出义是漏义者。如泉出水乳
    房出乳。如是众生于六入门。流出诸漏。持义
    是漏义者。如人为他人所持。则不能随意游
    行四方。如是众生为烦恼所持。于诸界诸趣
    诸生生死法中。不能自出。在内义是漏义者。
    如人鬼在身内故。不应说而说。不应作而作。
    不应取而取。不应触而触。众生亦尔。烦恼鬼
    在内。不应说而说。不应作而作。不应触而触。
    醉义是漏义者。如人饮根茎枝叶花果等酒
    则便醉乱无所觉知。众生亦尔。饮烦恼酒。便
    无所知。放逸义亦如是。是故留住义是漏义。
    乃至放逸义是漏义。声论者说曰。漏名阿罗
    婆。阿亦言分齐。罗婆亦言漏。如说。天雨分
    齐。至婆吒梨城。布施分齐。至旃陀罗。如是
    有漏分齐。至于有顶。问曰。若留住义是漏义
    者。业亦令众生留住生死。如说二因二缘而
    有生死。亦令增长。谓业烦恼。业与烦恼为生
    死种子。是以生死难断难坏。而不灭没。若人
    或八岁。或十岁。得阿罗汉。从是已后。百年寿
    中。烦恼永断。以业力故。留住生死。何故唯
    说烦恼是漏。不说业耶。答曰。以烦恼是业根。
    不可不断烦恼而舍于业。是故说烦恼为漏。
    不说于业。复次烦恼能造业。犹能生报。如以
    湿泥团打于壁上。以湿故着。干犹不堕。是湿
    时力。如是众生有烦恼故造业。烦恼虽断。业
    犹生报。复次业是坏法业。或令众生留住生
    死业。或为生死。而作对治烦恼。非是坏法。但
    为众生。作留住法。复次烦恼尽故。能得涅??。
    不必业尽。阿罗汉业。其犹如山。然更不受有。
    于无余涅??界。而般涅??。以是等诸因缘故。
    说烦恼是漏。不说于业
    问曰。何故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欲漏。色无
    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有漏。无明立无明漏
    耶。答曰。先作是说。留住义是漏义。欲界众
    生。所以留住欲界者。以期心于欲。喜乐于欲。
    染着于欲。专求于欲。以是事故。欲界诸烦恼。
    除无明立欲漏。色无色界众生。所以留住色
    无色界者。以期心于有。乃至专求于有。以是
    事故。色无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有漏。欲
    界众生。所以留住。以无明故。色无色界众生。
    所以留住。以无明故。是故三界无明。立无明
    漏。复次欲界虽有。然众生多求于欲。以多求
    欲故。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欲漏。色无色
    界无有欲。然彼众生。多求于有。以多求有
    故。色无色界诸烦恼。除无明立有漏。诸求欲
    求有。皆因无明。以是事故。三界无明。立无明
    漏。复次若界有成有坏。是界烦恼。除无明立
    欲漏。若界有成无坏。是界烦恼除无明立有
    漏。三禅以下。虽有成有坏。第四禅及无色界。
    有成无坏。若界有成有坏。众生留住。亦因无
    明。若界有成无坏。众生留住。亦因无明。是故
    三界无明。立无明漏。复有别说。有漏者何故
    名有漏。答曰。以众生于此处求彼有。不于彼
    处求此有。譬喻者说二漏。谓无明漏。有爱漏。
    所以者何。以此二结是根本使故。无明是过
    去缘起因故。有爱是未来缘起因。问曰。若
    然者。云何具三漏耶。答曰。彼作是说。爱有二
    种。或不善或无记。或有报或无报。或生一果
    或生二果。或无惭无愧相应。或不相应。诸不
    善有报生二果。无惭无愧相应。爱立欲漏。以
    爱故。诸余烦恼。除无明使。亦名欲漏。诸无记
    无报生一果。不与无惭无愧相应。爱立有漏。
    以爱故。诸余色无色界烦恼。除无明使。亦名
    有漏。问曰。何故以爱故。欲界诸烦恼。除无明
    使。立欲漏。色无色界。以爱故。色无色界诸烦
    恼。除无明使。立有漏。答曰。以爱故。界有差
    别。地有差别。种有差别。生诸烦恼。广解如爱
    处说。问曰。何故三界无明。立无明漏。尊者
    波奢说曰。佛决定知法相。亦知势用。余人所
    不知。若法堪任独立漏者。使独立漏。若法
    不堪任独立漏者。彼合集为漏。复次留住义
    是漏义。更无有结留住众生如无明者。尊者
    瞿沙说曰。佛知速疾偏重亲近。留住众生莫
    若无明。是故独立无明漏。复次以因无明。有
    贪有恚有痴。复次无明能令众生。于前际愚。
    后际愚。前后际愚。于内法愚外法愚内外法
    愚不知业不知报。不知业报。不知作善行。不
    知作恶行。不知作善恶行。不知因。不知从因
    生法。不识佛。不知法。不识僧。不知苦集灭
    道。不知有过。不知无过。不知亲近处。不知不
    亲近处。不知好恶白法黑法。不知总别。不知
    因缘生法。不如实知见六触处法。复次以无
    明难离是大过患。爱虽难离。而非大过患。
    恚虽大过患。而非难离。无明是大过患。亦难
    可离。复次无明说在前法。如说。无明在前为
    相故。生诸恶不善法。无有惭愧。复次无明自
    体是重所作。亦重自体。重者与一切使俱。亦
    有不共者。所作重者。与一切使俱作业。亦有
    不共作业者。复次无明说是根本。如偈说
     今世若后世  所以堕恶趣
     无明为根本  亦因于贪欲
    复次无明说名?粗弧S猩呙?粗弧W陨砻ど?br> 子亦盲。所螫之处。亦令他盲。无明亦尔。自盲
    亦令相应法盲。于众生身中。亦能令盲。复次
    无明在三界。缘一界生愚。谓无色界。在九地。
    缘一地生愚。谓非想非非想处。四阴有九种。
    缘一种生愚。谓下下种。问曰。如所说余他
    界一切遍使所作亦尔。如邪见在三界。缘一
    界谤无色界。谓无色界四阴。见取在三界缘
    一界计最胜。谓无色界四阴。戒取在三界。缘
    一界计能净。谓无色界四阴。疑在三界。缘一
    界生犹豫。谓无色界四阴。地种说亦如是。无
    明有何异事耶。答曰。虽同是事。而无明更有
    异义。所以者何。欲界他界缘一切遍。无明使
    有九种。七与他界缘遍使相应。二是不共。一
    一无明。复有九种。上上乃至下下。如欲界无
    明。色无色界无明亦如是。如欲界地。乃至非
    想非非想处地亦如是。以无明有如是无量
    门无量处所。令众生愚。是故三界无明。独立
    无明漏。复次无明在前。普遍通一切处。在前
    者为。无明所覆。于苦不忍不可。不欲闻说。于
    集灭道亦尔。犹如饥饿之人食恶食饱。彼虽
    得美食。而不忍可。如无明恶食。先在众生身
    中。彼虽遇四谛美妙之食。而不忍可。以不忍
    可故。于谛便生疑心。为有是苦。为无是苦。
    乃至为有是道。为无是道。如是因无明生于
    疑心。必当决定。若遇正说。得正决定。言有苦
    集灭道。若遇邪说。得邪决定。言无苦集灭道。
    如是疑心生于邪见。彼作是念。若无苦集灭
    道。应当有我。如是邪见生于身见。复作是念。
    此我为断为常。若见我相似相续。便谓是常。
    是名常见。若我破坏不相续。便谓为断。是
    名断见。是二见名为边见。如是身见生于边
    见。于此三见。一一计能净。此见能净。能得
    解脱。能出要。是名戒取。如是边见生于戒取。
    彼作是念。此见能净能解脱能出要者。此见
    便为第一。是名见取。如是戒取生于见取。自
    可所见生爱。不可他见生恚。于诸见起高是
    慢。是名无明生使使生缠。缠者十缠。谓忿乃
    至无愧。忿缠。愱缠依于恚。覆缠或有说依
    于爱者。所以者何。以爱故覆藏其罪。或有说
    依无明。所以者何。以无知覆藏其罪。睡缠
    眠缠无惭缠依无明。掉缠悭缠无愧缠依爱。
    悔缠依疑。六使垢亦依于使。恨使垢害使垢
    依恚。?涫构敢兰? Z渴构父呤构敢腊?Z?br> 使垢依五见。无明生如是等诸烦恼。是故说
    在前。普遍见从阿?车赜?I现劣卸ァS谥?br> 尽有。通一切处者。不以一刹那顷能为一切
    五行作因缘。一切五行所断使。一切五行所
    断。以通一切处故。一切遍中。他地一切遍中。
    缘有漏中。缘无漏中。缘有为中。缘无为中。如
    是等处皆有。与一切烦恼共俱共合。如油在
    麻中腻在抟中。以无明在前。普遍通一切处。
    是故三界无明。立无明漏
    佛经说。以不正思惟。未生欲漏令生。已生欲
    漏令增广。有漏无明漏亦如是。问曰。有尔
    所烦恼生即尔所烦恼灭。所以者何。前后不
    俱生故。云何欲漏生而得增广。答曰。以下
    中上故。说名增广。下烦恼为中作缘。中为
    上作缘。以下中上作缘。故名增广。复次与
    次第缘故。名为增广。若前烦恼未生。则不
    与后烦恼作次第缘。若生者作缘。复次若前
    烦恼未生。则不与后烦恼作相似因一切遍
    因。若生者。作相似因一切遍因。复次若烦
    恼未生。则不能与果取果。若生则能取果与
    果。尊者和须蜜说曰。佛经说不正思惟故。便
    生欲漏。已生欲漏。能令增广。有漏无明漏亦
    如是。问曰。此烦恼为多不耶。答言。不多。烦
    恼未生而生。已生复生。故名增广。复次烦恼
    不多。说名增广。未来有烦恼生已生。不更名
    未来。故名增广。复次烦恼不多。说名增广。以
    数数生故。若一烦恼生。不正思惟。不依对治。
    则二生三生。乃至百生千生。复次烦恼不多。
    说名增广。但以数数生转重故。生下烦恼。不
    正思惟。不依对治。便生于中。中便生上。复次
    烦恼不多。说名增广。但转行境界故。如缘色
    生烦恼。不正思惟。不依对治。复缘声香味触
    法生。尊者佛陀提婆说曰。于一生中。多行烦
    恼。说名增广。具缚之人。烦恼无有增减。一
    切众生。烦恼悉等。等生阿?车赜?I现劣卸ァ?br> 但诸烦恼。有多行者。有少行者。谁多行耶。诸
    不正思惟不依对治者。谁少行耶。诸正思惟
    依对治者。佛经说此七漏。常为损害。能生热
    恼及诸忧苦。或有漏是见道断。乃至广说。问
    曰。实义有三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何故说
    七漏耶。答曰。世尊以漏具说漏。如处处经中
    说。彼具是漏。彼广说如上。此亦如是。漏具说
    漏。尊者波奢说曰。佛说三漏竟。更有异众生
    来在会中。佛怜愍故。即以此义。更以异句异
    文。令彼来众堪任受化。故说七漏。复次利根
    者已解。为钝根者。作如是说。如利根钝根。因
    力缘力。内力外力。依内正思惟力。依外闻法
    力。当知亦如是。尊者富那耶奢说曰。佛经
    实义说二漏。谓见道所断漏。修道所断漏。见
    道所断即漏自名说。修道所断漏。以对治名
    说。彼对治有二种。一须臾断。二根本断。初
    五种说是须臾断对治。后一种说是根本断
    对治
    佛经说若有如是见。于欲漏心解脱。于有漏
    无明漏心解脱。问曰。如离欲爱时。欲漏心得
    解脱。离非想非非想处爱时。有漏无明漏心
    得解脱。佛何故于一时中。说于三漏心得解
    脱。答曰。已解脱说今解脱。如说。大王从何
    处来。已来说来。广说如上。复次此二法。是俱
    一时灭故。更不复现。而作是说。俱者谓欲漏
    无明漏。有漏无明漏。离欲爱时。虽断其俱而
    未永灭。离非想非非想处爱时。其俱永灭。复
    次通证故。作如是说。离欲界欲时。证欲漏断。
    离非想非非想欲时。通证三漏断。复次同证
    一味解脱得故。离欲时。证欲漏一味解脱得。
    离非想非非想爱时。证三漏一味解脱得。复
    次以灭作证故。而作是说。如说。得阿罗汉果
    时。证九十八使灭。复次阿罗汉得法智故。而
    作是说。学人得法智。是欲界对治离非想非
    非想处欲时。无学得法智。是欲界对治。复次
    无学人。得无学离缚故。而作是说。离欲界欲
    时。学人得离缚。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无学
    人得离缚。复次断不相续。还相续故。而作是
    说。众生无有前际。数数断欲漏。还与有漏无
    明漏相续。若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相续法。
    更不相续。复次缘不具故。作如是说。众生不
    说前际有漏无明漏与欲漏作三缘。谓次第
    境界威势缘。若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则缘
    不具。复次为过患对治故。而作是说。行者离
    非想非非想处欲时。于欲漏生过患想。言其
    秽恶。而捐弃之。此漏无始已来。常隐没我常
    欺诳我。今已脱欲漏有漏无明漏。是故为过
    患对治。而作是说。问曰。如何阿罗汉五阴
    得解脱。世尊何以但说心得解脱。答曰。世尊
    以心为首。说心得解脱。五阴亦得解脱。复次
    以心名胜义亦胜故。彼聚中何者最胜。心是
    最胜。犹如王与眷属俱走人但言王走。彼亦
    如是。复次以心故数法名心数。以心大故。数
    法名大地。复次证他心智通时。无碍道中唯
    缘于心。不缘心数。广说如心处说
    四流。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问曰。四流体性
    是何答曰。有百八种。欲流有二十九种。爱有
    五种。恚有五种。慢有五种。疑有四种。缠有十
    种。有流有二十八种。爱有十种。慢有十种。疑
    有八种。见流有三十六种。欲界有十二种。
    色界有十二种。无色界有十二种。无明流有
    十五种。欲界有五种。色界有五种。无色界有
    五种。此百八种。是四流体。乃至广说。亦名百
    八烦恼。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流。
    有何义。答曰。漂义是流义。流下义是流义。堕
    义是流义。漂义是流义者。漂诸众生。堕在诸
    界。诸趣诸生生死中。流下义是流义者。流下
    诸众生诸界诸趣诸生生死中。堕义是流义
    者。堕诸众生诸界诸趣诸生生死中。问曰。若
    漂义流下义堕义是流义者。上分结则无上
    分义。所以者何。上分结。令诸众生。趣上向上
    使上生相续。答曰。上分义异。流义异。以界故
    立上分结。所以者何。此结令诸众生趣上向
    上使上生相续。以解脱正行圣道善法分故
    说流。所以者何。众生虽生有顶中。犹为流所
    漂。不至解脱正行圣道善法分故。是故尊者
    瞿沙作如是说。虽久生上地。犹为流所漂。为
    扼所扼。尊者婆摩勒说曰。以数数现行增上
    烦恼。故名流
    问曰。何故诸见流中立见流。扼中立见扼。取
    中立见取。漏中何故不立见漏。尊者波奢说
    曰。佛决定知法相。亦知势用。余人所不知。若
    法堪能别立者。便别立之。若法合集堪能立
    者。便合集立之。复次诸见轻躁所行猛利。不
    住一处。留住义是漏义。与诸愚钝久住烦恼
    合故立漏。诸见随顺漂义。立在流中。漂诸
    众生。堕在诸界诸趣诸生生死中。是故别立
    见流。犹如一车驾以二牛性俱躁疾其车必
    破。若一迟一疾。则相持御其车不破。彼亦
    如是。复次此诸见。其性躁动。随顺离欲法。
    不随顺留住法。留住义是漏义。与诸愚钝久
    住烦恼合故立漏。随顺漂义故立流。问曰。
    若诸见性躁动。随顺离欲法。何故立见流耶。
    答曰。为外道故。诸外道。伺求诸见。于生死
    中。而转覆没。譬如老象堕泥。若欲动身求
    出。转复覆没。彼亦如是。?称抨A婆提。立诸见
    为见漏说有四漏。谓欲漏有漏见漏无明漏。
    如我等欲流。彼为欲漏。乃至我等无明漏。
    是彼无明漏。彼虽作是说。亦不须问。亦不须

    四扼。欲扼有扼见扼无明扼。如说。流扼亦如
    是。体无有异。而义有异。漂义是流义。系义是
    扼义。众生为流所漂。为扼所系。负生死车。如
    牛以?系扼鞅。以杖捶之。然后挽车。彼亦如
    是。是故诸经论中说流。后次说扼
    四取。欲取见取戒取我语取。问曰。四取体性
    是何。答曰。有百八种。欲取有三十四种。爱有
    五种。恚有五种。慢有五种。无明有五种。疑有
    四种。缠有十种。见取有三十种。欲界有十
    种。色界有十种。无色界有十种。戒取有六种。
    欲界有二种。色界有二种。无色界有二种。我
    语取有三十八种。爱有十种。慢有十种。无明
    有十种。疑有八种。此百八种。是四取体。乃至
    广说。亦名百八烦恼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取。答曰。以三
    事故名取。一以属故。二以?o持故。三以选择
    故。复次以二事故名取。一能炽然业。二体性
    猛利。炽然业者。令五趣众生诸业常然。体性
    猛利者。以黠慧故。取是何义。薪义是取义。缠
    裹义是取义。刺害义是取义。薪义是取义者。
    如缘薪故火炽。众生亦尔。因烦恼故业火燃。
    缠裹义是取义者。如虫以茧自裹即于中死。
    如是众生以烦恼自裹。恶趣中死。刺害义是
    取义者。如利刺入身而为恼害。取荆刺于
    法身。亦复如是。故薪义缠裹义刺义。是取
    义。问曰。何故漏中立无明漏。流中立无明流。
    扼中立无明扼。取中何故不立无明取。尊者
    波奢说曰。世尊决定知法相。亦知势用。余人
    所不知。若法堪任独立者。便独立之。若法合
    集堪任立者。便合集立之。复次先作是说。以
    三事故。一以属故。二以?o持故。三以选择故。
    无明虽有属义?o持义无选择义。所以者何。
    猛利者能选择。无明不猛利。复次先作是说。
    以二事故名取。一炽然业。二所行猛利。无明
    虽能炽然业。所行不猛利。以愚小不猛利不
    决定故
    问曰。何故五见中。四见立见取。一见立戒取。
    尊者波奢说曰。世尊决定知法相。亦知势用。
    余人所不知。若法堪任独立取者。便独立之。
    若法合集堪任立者。便合集立之。复次先作
    是说。以二事故名取。一能炽然业。二所行
    猛利。戒取一见炽然五趣众生业。与余四见
    等。尊者瞿沙说曰。佛知戒取一见速疾偏
    重亲近炽然众生业。非余四见。是故独立戒

    复次以戒取与道竞故。远于解脱。与道竞者。
    舍八正妙道。行种种苦行。以为净想。如不食
    卧灰。向日曝身。服气饮水。食果裸行卧柴
    棘上。着弊衣等。远解脱者。以修邪道故。转远
    解脱。复次以戒取能欺诳二种人故。谓内道
    外道。云何欺诳内道。如洗手足行十二头陀
    以为净想。云何欺诳外道。如自饿卧灰种种
    苦行以为净想。是以尊者瞿沙作如是说。如
    是等净行。皆是世间所行现见之法。欺诳内
    道外道。如欺小儿
    问曰。何故说我语取。为以所行故。为以境
    界故。若以所行为我语取者。身见亦应是我
    语取。所以者何。行我行故。若以境界者。境
    界中无我。或有作是答者。不以所行故。亦不
    以境故。若以所行是我语取者。身见应是我
    语取。所以者何。行我行故。亦不以境界。境界
    中无有我故。但欲界诸烦恼。除见余立欲取。
    色无色界诸烦恼。除见立。我语取。问曰。何
    故欲界诸烦恼。除见立欲取。色无色界诸
    烦恼。除见立我语取。答曰。欲界诸烦恼。因
    欲造自身时。须俱。须境界。须具。色界诸烦
    恼。造自身时。不因欲。不须俱。不须境界。不
    须具。复次欲界诸烦恼。因欲故生。因境界
    故生。因具故生。因他故生乐。色无色界诸
    烦恼。不因欲。不因境界。不因具。不因他生
    乐。但因我生。复次欲界诸烦恼。不因定。能
    造自身。亦因内物。亦因外物。色无色界诸烦
    恼。因定造自身。因内物。不因外物。复次欲界
    诸烦恼。不能造广大自身。亦不久远相续。色
    无色界诸烦恼。能造广大身。久远相续。如阿
    迦贰吒天。身长万六千由旬。是故欲界诸烦
    恼。除见立欲取。色无色界诸烦恼。除见立我
    语取
    佛经说此四取皆以无明为本。因无明生。因
    无明集。问曰。如诸经说。皆爱缘取。此中何故
    说无明为本。乃至广说。答曰。以近因故。说爱
    缘取。以远因故。说无明为本因集。如近远。在
    此在彼。俱不俱。此身他身。说亦如是。复次以
    相似因故。说爱缘取。以相似因一切遍因故。
    说无明为本因集。复次为诸外道故。作如是
    说。诸外道无有居家。亦不积聚。不以贪着
    境界。作诸恶行故。堕于恶趣。以无明故。漂
    着诸见。堕于恶道。问曰。如爱摄在趣中。何
    以说爱缘取耶。答曰。始生爱名。爱增广名取。
    故名爱缘取。复次下者名爱。上者名取
    四缚。贪身缚。恚身缚。戒取身缚。见取身缚。
    问曰。四缚体性是何。答曰。有二十八种。贪身
    缚是欲爱有五种。通六识身。恚身缚有五种。
    通六识身。戒取身缚。三界有六种。见取身缚。
    三界有十二种。此二十八种。是四缚体。乃至
    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缚缚有何义。
    答曰。系义是缚义。相续义是缚义。系义是缚
    义者。此四缚等系众生。系已复系。集法经亦
    说。若不断贪。不知贪皆是一切处爱身因
    缘。等系众生系已复系。譬如善巧系花?师
    花?弟子。以种种花。集于前然后经缕。作
    种种?缕。是花因。亦是花缘。等系诸花。系已
    复系。彼亦如是。恚身缚。戒取身缚。见取身
    缚。说亦如是。相续义是缚义者。如经说。以三
    事合故入母胎。一父母俱有染心。二其母无
    病亦复值时。三爱身者现在前。或有欲心。
    或有恚心。以是事故。相续义是缚义。问曰。若
    系义是缚义者。缚所不摄余烦恼。亦系众生。
    于生死中等缚。缚已复缚。四缚有何异义。世
    尊别立缚耶。答曰。此是世尊有余之说。乃至
    广说。尊者波奢说曰。世尊决定知法相。亦
    知势用。余人所不知。若法有缚相者立缚。无
    者不立。尊者瞿沙说曰。佛知四缚等系众生
    系已复系速疾偏重亲近非余烦恼。是故立
    缚。复次此缚于诸烦恼。偏系在家出家。贪身
    缚。恚身缠。偏系在家人。戒取身缚。见取身
    缚。偏系出家人。如在家出家。有家无家。有积
    聚无积聚。当知亦如是复次四缚。偏重系缚
    三界众生。贪身缚恚身缚。偏重系缚欲界众
    生。戒取身缚见取身缚。偏重系缚色无色界
    众生。复次此四缚是二种使鬪诤根本。贪身
    缚恚身缚。能起爱恚使鬪诤根本。戒取身缚
    见取身缚。能起见使鬪诤根本。如经说。执杖
    持澡[泳-永+盥]婆罗门。往诣尊者迦旃延所。作如是
    问。何因何缘。刹利还共刹利鬪诤。婆罗门
    还共婆罗门鬪。?成峄构?成?#39722;。首陀还共
    首陀鬪。彼尊者答言。婆罗门。彼因贪着欲爱
    故。刹利还共刹利鬪。乃至首陀首陀共鬪。又
    问。出家之人。无有居家。无所积聚。以何因
    缘。而共鬪耶。迦旃延答言。以各于所见而
    起爱着。如二鬪诤根本。二边二箭二戏论二
    道。当知亦如是。复次此现门现略现始入。诸
    烦恼。或见道断。或见道修道断。若说戒取身
    缚见取身缚。当知已说见道所断诸烦恼。若
    说贪身缚恚身缚。当知已说见道修道所断
    诸烦恼。复次诸烦恼。或是一切遍。或非一切
    遍。若说后二身缚。当知已说一切遍烦恼。若
    说前二身缚。当知已说非一切遍诸烦恼。复
    次诸烦恼。或是见性。或非见性。若说后二
    身缚。当知已说见性诸烦恼。若说前二身缚。
    当知已说非见性诸烦恼。复次诸烦恼。或凡
    夫人所行。或凡夫圣人所行。若说后二身缚。
    当知已说凡夫所行诸烦恼。若说前二身缚。
    当知已说凡夫圣人所行诸烦恼。复次诸烦
    恼。或性欣踊。或性忧戚。若说恚身缚。当知已
    说忧戚诸烦恼。若说余身缚。当知已说欣踊
    性诸烦恼。是故说为现门现略现初入
    五盖。欲爱盖。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问
    曰。盖性是何。答曰。有三十种。欲爱盖有五
    种。通六识身。恚盖有五种。通六识身。睡掉
    俱在三界五种断。通六识身。是不善无记。不
    善者立盖。无记者不立。有十种。眠在欲界。五
    行所断。是意地。是善不善无记。不善者立盖。
    无记不立。有五种。悔是欲界。修道所断。在
    意地。是善不善。不善者立盖。善者不立。有一
    种。疑在三界。四种所断。在意地。是不善无
    记。不善者立盖。无记不立。有四种。此三十
    种。是五盖体。盖有何相。尊者和须蜜说曰。体
    即是相。相即是体。诸法不可离体别说于相。
    复次专求欲。是欲爱相。于众生生恚害是恚
    相。令身心覆没是睡相。不动是眠相。不休息
    是掉相。克心悔是悔相。心于所行不决定是
    疑相
    已说盖体相。所以今当说。何故名盖。盖是何
    义。答曰。障义是盖义。破义是盖义。坏义是
    盖义。堕义是盖义。卧义是盖义。障义是盖义
    者。障于圣道及圣道方便善根。如经说。比丘
    当知此五种树。名为大树。种子虽小。而枝体
    大。覆余小树。令余小树破坏堕卧。云何为五。
    一名千?那。二名迦?扯嗦蕖H??⑹??br> 多。四名优昙跋罗。五名尼拘陀。诸小树为此
    诸大树所覆。不能生于花果。如是众生欲界
    心树。为盖所覆。不能生觉意花及沙门果。是
    故障义是盖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
    问曰。若障圣道及圣道方便善根是盖义者。
    盖所不摄余烦恼。亦障圣道及圣道方便善
    根。亦应是盖。此诸烦恼。有何异义。世尊独立
    盖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是世尊有余之说。
    乃至为受化者故。尊者波奢说曰。佛决定知
    法相。亦知势用。余人所不知。乃至广说。尊者
    瞿沙说曰。佛知此五盖。乃至障众生圣道及
    圣道方便善根非余烦恼。复次此盖亦障因
    时。亦障果时。因时障者。五盖一一盖现在前
    时。则不得生有漏善心及不隐没无记心。何
    况圣道及圣道方便善根。果时障者。以五盖
    果故。生恶趣中。则障一切诸善功德。复次此
    五盖欲界众生数行。数行时微细。欲界所有
    众生。行慢者甚少。如生地狱中。能起是慢。我
    受苦胜他耶。畜生中。如虾蟆等以愚痴。故不
    能起诸见。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一切烦
    恼。尽障圣道。与圣道相违。但五盖数行。数
    行时微细。世尊立盖。复次此盖为定及为定
    果。而作留难。复次此盖障三界离欲法。障九
    断知无漏果。障四沙门果。复次欲爱盖。远离
    欲爱寂灭法。恚盖远离恚寂灭法。睡眠盖远
    离慧法。掉悔盖远离定法。远离欲爱恚寂灭
    定慧故。令疑箭在心中生。为有善恶业报。为
    无耶。复次爱恚坏于戒身。睡眠坏于慧身。掉
    悔坏于定身。坏三种身故。疑心犹豫。为有善
    恶业报不耶。如坏三戒。害三戒亦如是。如三
    戒三修三净亦如是。复次此现门现略现始
    入。此诸烦恼。或一种断。或四种断。或五种
    断。若说悔。当知已说一种断者。若说疑。当知
    已说四种断者。若说余者。当知已说五种断
    者。复次此诸烦恼。或见道断。或修道断。或
    见道修道断。若说疑。当知已说见道断者。若
    说悔。当知已说修道断者。若说余。当知已说
    见道修道断者。问曰。盖名有五。体有几耶。答
    曰。名有五体有七。欲爱盖。名有一体有一。恚
    盖疑盖亦如是。睡眠盖。名有一体有二。掉悔
    亦尔。是为五盖名有五体有七。如名体数体。
    名异体异。名异相体异相。分别名分别体。
    知名知体。当知亦如是。问曰。何故欲爱盖恚
    盖疑盖。一体立盖。睡眠掉悔。二体立盖。尊者
    波奢说曰。佛决定知法相。亦知势用。余人所
    不知。乃至广说。复次若是使性亦是缠性者。
    一体立盖。若是缠性非是使性。二体立盖。复
    次有满足烦恼。不满足烦恼。满足烦恼者。谓
    结缚使垢缠。与此相违。名不满足。诸满足者。
    一体立盖。不满足者。二体立盖。复次以三事
    故立盖。一食一对治一等重担。欲盖。以何为
    食。答曰。食于净想。以何为对治。答曰。不净
    以一食一对治故。一体立盖。恚盖以何为食。
    答曰。以害相为食。以何为对治。答曰。以慈以
    一食一对治故。一体立盖。疑以何为食。答曰。
    以于世相犹豫为食。以何为对治。答曰。以观
    缘起法。以一食一对治故。一体立盖。睡眠以
    何为食。答曰。以五法为食。一瞪瞢。二愁愦。
    三欠?怼K氖巢幌??N逍拿啤R院挝?灾巍4?br> 曰。以慧。以五食一对治故。二体立盖。掉悔以
    何为食。答曰。以四法为食。一念亲属。二念国
    土。三念不欲死。四念曾所更喜笑游戏种种
    乐事。以何为对治。答曰。以定。以四食一对治
    故。二体立盖。等重担者。欲爱盖恚盖疑盖。一
    体能负盖义重担。睡眠掉悔盖。二体能负义
    盖重担。犹如村中事务。一人能办。则立一人。
    一人不能办者。则立多人。亦如以椽盖屋强
    者用一。弱者用二。彼亦如是。是故一食一
    对治一等重担者。立一盖。问曰。何故世尊先
    说欲爱盖。次说恚盖。后说疑盖。答曰。如是说
    者。则文随顺。复次若作是说。师授则易。弟子
    受亦易。复次随顺生时故。盖生时。先生欲
    爱。后生恚疑。是故世尊后说恚疑。尊者和须
    蜜说曰。爱着妙境界故。生欲爱盖。失妙境界
    故。生恚盖失妙境界。心没故。故生睡盖。睡
    覆心故生眠盖。从眠起生掉盖掉心生悔。随
    顺疑盖便生
    佛经说。五盖或复有十。问曰。五盖云何或时
    有十。答曰。以三事故。一以缘内缘外。二以体
    性。三以善不善法。缘内缘外者欲爱体。有缘
    内生。有缘外生。内外生爱俱亦是盖。亦障于
    慧。不生菩提。不到涅??。恚盖亦如是。体性者
    睡眠掉悔盖。亦障于慧。不生菩提。不到涅??。
    以善不善法者。有疑于善法犹豫。有疑于不
    善法犹豫。俱是疑盖。亦障于慧。不生菩提。不
    到涅??。以是三事故。立盖或说有十
    七使中。慢使。见使。无明使。一切色无色界
    使。不立盖。问曰。何故慢使不立盖。答曰。盖
    覆没于心。慢令心高。问曰。无明何故不立盖。
    答曰。等负重义是盖义。无明负重偏多。问曰。
    见使何故不立盖。答曰。盖能灭慧。见体是慧。
    不可以慧灭慧。如是因论生论。如盖能灭一
    切善心心数法。此中何以但说灭慧。答曰。以
    慧名胜义亦胜故。彼聚中。谁为最胜。慧为最
    胜。若灭于慧。何况余者。犹如健夫能害千人
    敌者。何况余小者。问曰。何故色无色界使不
    立盖。答曰。以无盖义故。是以不立。复次盖障
    碍三界离欲法。色无色界烦恼。不障碍三界
    离欲法。复次盖障碍九断知果无漏道。色无
    色界烦恼。不障碍九断知果无漏道。复次盖
    能障碍四沙门果。色无色界烦恼不能障碍
    四沙门果。复次盖能为定作留难。色无色界
    烦恼。不为定作留难。复次盖能障碍三道。谓
    见道修道无学道。色无色界烦恼。不障碍三
    道。复次盖能障碍三根。谓未知欲知根知根。
    已知根。色无色界烦恼。不障碍三根。如三根
    三种菩提。三种慧。三种戒。三种身。三修三
    净。当知亦如是。复次盖一向不善。色无色界
    烦恼非不善。如是因论生论。何故唯立不善
    为盖。答曰。以对善法聚故。世尊独立不善
    为盖。如经说。比丘何等是善法聚。应答四念
    处是。若问谁是其对。应答不善法聚是。若问
    何者是不善法聚。应答五盖是。是故尊者瞿
    沙。作如是说。欲界众生。数数行此烦恼行时。
    微细不觉是过。是故为于众生。说名不善
    佛经说。无明覆。爱结缚。愚者所行。聪明亦
    然。问曰。如无明亦能覆。亦能系爱。亦能覆。
    亦能系。何故说无明能覆。不说系。说爱能系。
    不说覆。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是如来
    有余之说。复次欲以种种说种种文庄严于
    义。若以种种说种种文庄严于义。义则易解。
    复次欲现二门。如说无明是覆。爱亦是覆。
    如是爱是系。无明亦是系。是故欲现二门。
    乃至广说。复次先作是说。障义是盖义。更无
    有使障众生慧眼与无明等。系义是结义。更
    无有使系于众生如爱结者。如众生为无明
    所盲爱结所系。以盲以系故。不能得趣涅??。
    此中应说二贼喻。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说。
    无明盲众生。爱能系。是以不善法得生。是
    中应说二贼喻。复次从多分故。无明多覆众
    生。爱多系众生。复次无明覆义多。爱系义多

    阿?酬?称派陈劬淼诙???/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