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24杂干度中思品之二

    杂干度中思品之二

    智多耶。所知多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
    此论。答曰。欲明善说法中三法等故。谓智所
    知行所缘觉所觉。恶说法中。此三法不等。为
    颠倒所覆故。是以欲明善说法三法等故。而
    作此论。智多耶所知多耶。答曰。所知多非智
    多。所以者何。所知摄十七界一界少分十一
    入一入少分四阴一阴少分。智摄一界一入
    一阴少分。复有说者。智多非所知多。所以者
    何。如非想非非想处一受。为欲界十种智所
    缘谓欲界苦集所断五。他界缘见使苦集所
    断。他界缘疑无明相应智善等智。如是初禅
    乃至无所有处。尽有十一。一智有九种。十智
    有九十种。自地则有十一遍智。谓七见苦集
    所断疑无明相应。四智善等智不隐没无记
    智如一受。一切受亦尔。如受一切心心数法
    亦尔。智增益如山。所知不增益。是故智多非
    所知多。若如是说者。所知多非智多。所以者
    何。欲界十种智相应法。是所知非智。乃至非
    想非非想处。十三种智相应法。是所知非智。
    然智亦是所知。设令智非所知者。所知犹多。
    所以者何。所知摄十七界一界少分十一入
    一入少分四阴一阴少分。智摄一界少分一
    入少分一阴少分。何况智亦是所知。是故所
    知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智摄一界一入
    一阴少分。是故所知多非智多
    智多耶识多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
    答曰。欲决定重明所知多非智多。所以者何。
    一切智处尽有识。非一切识处尽有智。何处
    无智耶。谓忍相应识。一切识处。不必有智。是
    故识多非智多。智尽与识相应。识不必与智
    相应。何处不相应。谓忍也。所以者何。忍非
    智故
    问曰。何故忍非智耶。答曰。以不决定故忍非
    智。忍唯能见。不能知故。忍是初观非毕竟
    故。忍是求觅非转还故。忍所作不舍方便
    故。忍虽是疑对治。犹与疑得俱非决定故非
    智。无碍解脱道。虽同所作。不得俱在一刹那
    中故。尊者和须密说曰。欲可此事名忍。不
    可忍时名智。尊者佛陀提婆说曰。所见究竟
    是智。忍时所见非究竟故非智。复有说者。若
    以阴界入故。识多非智多。所以者何。识摄七
    识界。智摄一界少分。识摄一入一阴。智摄一
    入一阴少分。是故识多非智多
    有漏行多。无漏行多。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
    此论。答曰。为止并义者意。如摩诃僧只部说。
    佛生身是无漏。彼何故作如是说。答曰。彼依
    佛经。佛经说。比丘当知。如来生世住世。出现
    世间。不为世法所染。以是义故。知如来生身
    是无漏。为止如是说者意明如来生身是有
    漏故。而作此论。若如来生身是无漏者。无比
    女人。不应于如来身生染心。央掘魔罗。不
    应生恚?x慢。婆罗门不应生慢。优楼频蠡。
    不应生愚。以如来生身生他爱恚或生慢痴。
    是故知如来生身非是无漏。问曰。若如来生
    身。是有漏非无漏者。摩诃僧只部所说。经云
    何通。答曰。彼经说如来法身。所以者何。若说
    如来生世住世。则说如来生身。若说出现世
    间不为世法所染。则说如来法身。复次不为
    世法所染者。如来不为世八法所染。世人随
    顺世八法。世八法亦随顺世人。世八法随顺
    如来。如来不随顺世八法。已解脱世法故。言
    不染世法。问曰。如来亦有世八法有利者。如
    优伽长者。一日中施佛三百万两财。无利者。
    如于婆罗婆罗门村乞食。空鉢而入。空鉢而
    还。有誉者。生时名彻他化自在天。成道时。名
    彻阿迦腻吒天。转法轮时。名彻梵天。非誉者。
    旃遮女孙陀利女。谤非誉名彻十六大国。毁
    者。如婆罗婆?恶口婆罗门。以五百偈现前
    骂佛。称者。还以五百偈赞佛。如婆只奢优
    婆离。以种种偈。赞舍利弗。赞叹佛无上法。阿
    难赞叹佛希有法。乐者。谓猗乐及得一切世
    间最胜乐。苦者。如?彝勇挢葚萁拧R嘁酝呤?br> 伤于足指。头痛背痛。如来亦有如是等世法。
    云何言不为世法所染。答曰。世尊虽遇有利
    等四法。而心不高。虽遭无利等四法。而心不
    下。虽遇有利等四法。心不生爱。虽遭无利等
    四法。心不生恚。如爱恚欣戚忧喜说亦如是。
    譬如须弥山王安立在于金轮上。四方猛风
    不能倾动。佛亦如是。安立戒轮之上。世间八
    法不能倾动。是故为止他义欲现己义故。
    而作此论。有漏行多。无漏行多。答曰。有漏行
    多。非无漏行多。所以者何。有漏行摄十入二
    入少分。无漏行摄二入少分。复有说者。无漏
    行多。非有漏行多。所以者何。如欲界系一法。
    四无漏法缘。谓苦法忍苦法智。集法忍集法
    智。如欲界一法。余欲界法亦如是。如色界系
    一法。四无漏法缘。谓苦比忍苦比智。集比忍
    集比智。如一法。余色界法亦如是。无色界说
    亦如是。犹有余无漏法。是故无漏行多。非有
    漏行。复有说者。有漏行多。非无漏行。所以者
    何。如一无漏法为四种有漏法所缘。谓邪见疑
    无明善等智。如一无漏法。一切无漏法亦如
    是。余有漏法犹多。是故有漏行多。非无漏行
    有为法多。无为法多耶。答曰。或有说者。有为
    法多。非无为法。所以者何。有为法摄十二
    入一入少分。无为法。摄一入少分。复有说者
    无为法多。非有为法。所以者何。随所有有漏
    法。有尔所数灭法。随所有无漏道。有尔所非
    数灭法。余无为法者。有有漏法非数灭虚空。
    是故无为法多。非有为法
    云何行具足。云何守具足。乃至广说。问曰。何
    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我圣弟子
    戒具足守具足。乃至行具足守具足。佛经虽
    说。而不分别。云何行具足。云何守具足。诸
    佛经中。所不说者。今欲说故。而作此论
    云何行具足。答曰。无学身戒口戒命清净。问
    曰。如学人。非学非无学人。亦有此法。何以
    唯说无学人耶。答曰。以无学人胜故。广说
    无学人胜。应如上第三品中。戒具足者。戒言
    尸罗。亦言行。亦言守信。亦言器。尸罗者。言
    冷。无破戒热故。破戒者身心热。持戒者身心
    冷。破戒者三恶道中。热持戒者人天中冷。又
    尸罗言梦。持戒者身心不热。常得善梦故。又
    尸罗言习。持戒者善习戒法故。又尸罗言定。
    住戒者心易定故。又尸罗言池。如佛说偈
     法泉戒水池  清净无瑕秽
     圣浴身不湿  必到于彼岸
    又尸罗如璎珞。有璎珞严身。有少时好中年
    老年则不好。有中年好少年老年则不好。有
    老时好少年中年则不好。戒璎珞严身。三时
    常好如佛说偈
     戒终老安  信善安止  慧为人宝
     福无能盗
    又尸罗如镜。如镜明净。像于中现。戒清净者。
    无我像现。如说依戒立戒。升无上慧堂。又尸
    罗言威势。如来所以于三千大千世界。有威
    势者。皆是尸罗力故。曾闻?宾国有龙。名阿
    利那。受性暴恶。去其住处不远。有僧伽蓝。
    其龙数为暴害。时有五百阿罗汉。皆共集
    会。入于禅定。以神足力。欲驱遣此龙。其大
    龙大威德。而不能遣。时有一罗汉。次从后
    至。时诸罗汉。具以是事。向后来者说。时后来
    者。不入禅定。直弹指语言。贤善远此处去。是
    时此龙。闻弹指声。即便远去。时诸罗汉。语后
    来者言。汝以何禅定力。令此龙去耶。后来者
    而答之言。我不以禅定力。直以谨慎于戒。我
    守护轻戒。犹如重禁。我以戒力故。令此龙去。
    是故尸罗名有威势。又尸罗言头。如人有头
    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尝味觉触知法。如是行
    人有尸罗头者。能见苦谛等色。闻名身等义。
    嗅觉意花香。尝出离无事寂静三菩提味。觉
    禅定解脱等触。如色阴等法总相别相。是故
    尸罗言头。何故尸罗名守信。此是世俗言说
    法。若人善护尸罗者。言是人守信。不能善护
    尸罗。言是人不。守信。是故世俗言说。尸罗名
    守信。尸罗言行者。如人有足能行至余方。如
    是行人有尸罗足者。能行至善道及至涅??。
    又尸罗言器者。以是一切功德所依之处。是
    故尸罗言器。尊者瞿沙说曰。不破义是尸罗
    义。如人不破于足。能有所至。如是行者不破
    尸罗故。能至涅??
    云何守具足。答曰。阿罗汉诸根戒是也。此诸
    根。亦言守亦言根。亦言生亦言泉。亦言白
    净。亦言所作。守者守境界故言守。复有说者。
    以念慧等根。守境界故言守。如?能刈名刈
    具。彼亦如是。根等余处当广说。此中略故不
    说。问曰。根戒根非戒体性是何。答曰。是念慧。
    何以知之。如经说。天神语比丘言。莫生疮疣。
    比丘答曰。我当覆之。天复问言。疮疣既大。以
    何覆耶。比丘答言。以念慧覆之。如余偈说
     诸世所有流  正念能除断
     亦因念慧力  亭住而不行
    是故念慧是根戒体性。乱念恶慧是根非戒
    体性。问曰。若念慧是根戒体性者。此经云何
    通。如说念慧满足故。能满足根戒。云何以自
    体。满自体耶。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念慧有
    因性。亦有果性。因性者。说名念慧。果性说名
    根戒。复有说者。不放逸是根戒。放逸是根非
    戒。复有说者。六常住法是根戒。诸烦恼依此
    六门而生。是根非戒。复有说者。五根若断若
    知得成就。是根戒。若五根不断不知不得不
    成就。是根非戒。若作是说。则明成就不成就
    是根戒。非根戒。复有说者。若成就缘五根烦
    恼。不成就断缘五根烦恼对治。是名根非戒。
    若不成就缘五根烦恼。成就断缘五根烦恼
    对治。是名根戒。若作是说。则明成就不成就
    是根戒是根非戒。复有说者。染污性是根非
    戒。不染污性是根戒。复有说者。若五根能生
    恶行烦恼。是非戒。若五根能生善根善行
    是戒。世尊亦说。根戒根非戒。若作是说。则明
    根戒根非戒是五阴性。复有说者。?宾国有
    二阿罗汉。作如是说。根戒是不隐没无记性。
    所以者何。不定故。不说在善中。不说在不
    善中。问曰。若体性不定者。云何说此是根戒
    此是根非戒。答曰。不隐没无记体是一行。或
    时随顺善。或时随顺不善。若随顺善时。是名
    戒。若随顺不善时。是名非戒
    问曰。已说根戒根非戒。断戒云何。答曰。若以
    世俗道。断欲界结。未至禅所摄九无碍道断
    对治是也。若依二禅边。断初禅结。第二禅边
    所摄九无碍道是也。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
    处边。断无所有处结。非想非非想边所摄九
    无碍道是也。若以无漏道。断欲界结。未至禅
    所摄九无碍道是也。断初禅结。三地所摄九
    无碍道是也。如是次第。第二禅是四地。第三
    禅五地。断第四禅结。及无色界见道所断是
    六地。空处修道所断是七地。识处八地。无所
    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修道所断是九地。九地
    所摄无碍道是断戒
    云何凡夫性。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
    答曰。为止异义者意故。如犊子部说。欲界见
    苦所断十种烦恼。是凡夫性。彼说凡夫性。定
    是欲界系是染污。是见道断。是相应。为止
    如是说者意明凡夫性是三界系是不染污。
    是修道所断是不相应法故而作此论。云何
    凡夫性。答曰。若不得圣法。乃至广说。问曰。
    为不得一切圣法是凡夫性。为不得苦法忍
    是凡夫性耶。若不得一切圣法。是凡夫性者。
    无有圣人得一切圣法者。则无非凡夫性人。
    佛世尊则非成就一切无漏法。谓声闻辟支
    佛无漏法。及自身学法。若不得苦法忍。是凡
    夫性者。道比智已生。舍苦法忍。应是凡夫性。
    答曰。或有说者。应作是说。不得苦法忍。是凡
    夫性。问曰。若然者。道比智生舍苦法忍。是凡
    夫性耶。答曰。苦法忍生时。破凡夫性。永更不
    生。苦法忍。不得言得。不得言不得。如不得未
    来眼根。得现在者。以得现在眼根故。破未来
    眼根。不得未来眼根。不名得。不名不得。彼亦
    如是。复有说者。道比智生舍苦法忍。体性是
    不得。如不得未来眼根。得现在眼根。而不
    得过去眼根。如是得道比智。不得苦法忍。问
    曰。若然者云何非凡夫性耶。答曰。成就依果
    故。圣人身中。无有不成就苦法忍。依果时虽
    不成就苦法忍。而非凡夫。常是圣人。问曰。若
    不得圣法。是凡夫性者。如说云何凡夫性。三
    界不染污心不相应行。其义云何。答曰。若说
    不得圣法是凡夫性者。即明三界不染污心
    不相应行义。所以者何。不得圣法性。即是三
    界不染污心不相应行。复有说者。先说是对
    治。后说是体性。复有说者。凡夫性体是一法。
    犹如命根。非不得性是不染污心不相应行
    修道所断。评曰。不应作是说。体性是不得
    圣法。如是说者好。复有说者。不得一切无漏
    法。是凡夫性。问曰。若然者。无有圣人尽成就
    一切无漏法者。则无非凡夫性。答曰。虽无圣
    人尽成就一切无漏法者。然非凡夫。所以者
    何。亦有不得圣道。亦有得圣道故。复有说
    者。若不得是不共。是凡夫性。若不得是共。非
    凡夫性。复有说者。若不得不破。是凡夫性。若
    不得破。是非凡夫性。复次亦不得圣暖圣忍
    圣见圣欲圣慧。乃至广说。问曰。此复显现何
    义耶。答曰。先是略说。今是广说。先不分别。
    今则分别。复有说者。此说极下凡夫。不得
    达分善根者。圣暖者是暖法。圣见者是顶
    法。圣忍者是下中忍。圣欲者是上忍。圣慧者
    是世第一法。是故此中说极下凡夫。复有说
    者。此中唯分别苦法忍。所以者何。苦法忍。
    亦名暖见忍欲慧。令有种子热故名暖。转
    行故名见。堪忍故名忍。可谛故名欲。分别故
    名慧。复有说者。令有种子热故名暖。转行
    故名见。行忍故名忍。欲解脱故名欲。觉知
    故名慧。是故此中唯分别苦法忍
    凡夫性。当言善耶。乃至广说。答曰。凡夫性。
    当言无记。所以者何。善法由善方便得。亦由
    余善法得。由方便者。是方便善根。由此善根。
    亦令余善未来世修。如见道边等智尽智边
    所得三界善根。问曰。此中何故不说生得善
    耶。答曰。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说有余。乃至
    广说。复有说者。若胜好善。此中则说。彼是
    下劣。是故不说。复有说者。方便得善说。方便
    善根。由他得善。说离欲得善。复有说者。方便
    生善。说达分胜进分善根。由他得善。说住分
    退分善根。复有说者。此文应如是说。善法若
    方便得。若得方便者。是方便得。得者是生得。
    复有说者。得善法若方便。若离欲若得若退。
    复有说者。方便得者。是方便生。若得者善根
    断还生时得善根是也。无有作方便求为凡
    夫。所以者何。无有本非凡夫者。此是下贱法
    故。无有求者。若凡夫性是善则有大过。断善
    根时。永灭善法。不成就得。是时应非凡夫。若
    极恶下贱。非凡夫者。是事不然。欲令无如是
    过故。凡夫性不当言善。何故非不善耶。答曰。
    凡夫离欲界欲。不成就不善法。离欲界则非
    凡夫。以如是说。则止凡夫性。是不善者意。若
    凡夫性。是不善者。凡夫人离欲界欲者。则不
    应还生欲界。然还生欲界。是故凡夫性不得
    言不善
    凡夫性当言欲界系耶。乃至广说。答曰。凡夫
    性。或欲界系。或色无色界系。问曰。凡夫性何
    故不当言定欲界系耶。答曰。欲界没生无色
    界。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不说欲界没生色界
    中耶。答曰。欲界没生色界中。虽舍欲界法而
    不悉舍。生无色界悉舍。所以者何。生色界中
    犹成就欲界法。谓欲界变化心。生无色界。不
    成就欲界法。以是事故。不当言定欲界系。何
    故不当言定色界系。答曰。色界没生无色界
    中。悉不成就色界系法。问曰。色界没生欲界
    中。亦舍色界法。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虽舍
    色界法而不悉舍。生无色界悉舍。是故说色
    界没生无色界。乃至广说。若当定是色界系
    者。阿私陀阿罗荼郁陀迦等。则不应还生。复
    次所以不说色界没生欲界者。色界没生欲
    界中。成就色界法。生无色界。悉不成就色界
    法。是以不说。何故凡夫性。不当言定无色界
    系。答曰。得正决定时。乃至广说。法应如是。
    若成就彼地凡夫性。先见彼地苦。然圣道生
    为凡夫性。作对治故。若圣道生。先见无色界
    凡夫苦者。凡夫性当言定无色界系。但不尔。
    问曰。若以圣道初生者。凡夫性当言定欲界
    系。答曰。不应以此设难。彼说不当言定欲
    界系者。先已说故
    凡夫性当言见道断耶。乃至广说。答曰。凡夫
    性当言修道断。不当言见道断。所以者何。见
    道所断法悉染污。凡夫性非染污。若是见道
    断者则是染污。然凡夫性非染污。其事云何。
    若是见道。如世第一法灭。乃至广说。染污法
    要断得不成就。随断几种染污法。得不成就
    彼种。乃至广说。是时未断一种染污法。而不
    成就凡夫性。若凡夫性是染污法者。行者亦
    是凡夫。亦是圣人。所以者何。住苦法忍时。成
    就五种染污法。是时亦是具缚。亦是圣人。问
    曰无有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者。何以言是时
    三界凡夫得不成就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文
    应如是说。三界中凡夫。得不成就。而不说者
    有何意耶。答曰。欲令三数满故作如是说。成
    就欲界凡夫性。不成就色无色界凡夫性。若
    不成就欲界凡夫性。是人不名成就三界凡
    夫性。是故欲令三数满故作如是说。复有说
    者。断其可生处故作如是说。彼有更生之处。
    令悉断之。令彼法不复得生。复有说者。欲
    令不成就法复不成就故。云何不成就法复
    不成就耶。答曰。欲令极远故。复有说者。三界
    凡夫性。得非数灭故说三界
    凡夫性是何等法耶。答曰。三界不染污心不
    相应行。问曰。何故复作此论。答曰。为止说凡
    夫性定欲界系是染污是见道断是相应法者
    意故。而作此论。说三界则止定在欲界。不染
    污则止染污。修道断则止见道断。不相应则
    止是相应法者意。问曰。凡夫性体性是何。答
    曰。如此经说。不得圣道。乃至广说。此中说凡
    夫性是不成就不隐没无记心不相应行行阴
    所摄。问曰。凡夫性。非行阴所摄。所以者何。
    心不相应行法中。不说此法故。答曰。亦说在
    如是等诸法名心不相应行中。此是凡夫性
    体性。乃至广说
    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凡夫性是何义。阿??br> 昙人说曰。凡夫分凡夫性。凡夫身凡夫体。是
    凡夫性义。尊者瞿沙说曰。与凡夫相似义是
    凡夫性义。如牛似牛故名牛性。余禽兽等亦
    如是。尊者和须蜜说曰。多处受身义是凡夫
    性义。异界生义是凡夫性义。趣异趣义是凡
    夫性义。更诸生义是凡夫性义。受诸生义
    是凡夫性义。信异师义是凡夫性义。行异类
    义是凡夫性义。造异业义是凡夫性义。尊者
    佛陀提婆说曰。受异界异趣异生增长生死
    义是凡夫性义。行异类义是凡夫性义
    问曰。何故名凡夫耶。尊者和须蜜说曰。受异
    生异界异生处造异业行异烦恼信异师行异
    类等诸法故名凡夫。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异
    于圣法故名凡夫。问曰。何故说凡夫法耶。答
    曰。此法是凡夫所有故名凡夫法。犹如圣人
    所有法名圣法。复次凡夫等得此法。成就在
    身中。是故名凡夫法。复次凡夫为此法所覆
    所蔽所缠故。名凡夫法。复有说者。凡夫人。
    作此法。行此法。随逐此法。故名凡夫。尊者佛
    陀提婆说曰。此法是凡夫人法。生增长凡夫
    性故。名凡夫法。问曰。凡夫法。凡夫性。有何
    差别。答曰。因是凡夫性。果是凡夫法。如因果
    作已作。广说亦如是。复次无记是凡夫性。善
    不善无记是凡夫法。无报是凡夫性。有报无
    报。是凡夫法。如有报无报生一果二果。无惭
    无愧相应。无惭无愧不相应。说亦如是。复次
    凡夫性摄一阴少分。凡夫法摄五阴。复次凡
    夫性是不相应。凡夫法是相应不相应。如相
    应不相应。有依无依等。说亦如是。复次凡夫
    性是不染污。凡夫法是染污不染污。尊者佛
    陀提婆说曰。异趣所行。是凡夫性。异趣所
    得阴界入法。是凡夫法。如牛羊禽兽所行
    是牛羊禽兽性牛羊禽兽所得法是牛羊禽
    兽法。如是等相。是名差别
    若凡夫性不断。亦成就凡夫性耶。若成就凡
    夫性。彼凡夫性不断耶。乃至广作四句。凡夫
    性不断不成就凡夫性者。生欲界凡夫人。未
    离初禅欲。从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
    性不断亦不成就。离初禅欲未离第二禅欲。
    从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
    亦不成就。乃至离无所有处欲。非想非非
    思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生初禅凡夫人
    未离第二禅欲。第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离第二禅欲未离第
    三禅欲。从第三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
    性不断亦不成就。乃至离无所有处欲。非想
    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如凡夫人
    生初禅。乃至生识处。说亦如是。凡夫人生无
    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
    就。凡夫人则尔。圣人云何。圣人未离欲界欲。
    从欲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
    不成就。离欲界欲未离初禅欲。从初禅乃至
    非想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乃至
    离无所有处欲。未离非想非非想处欲。非想
    非非想处。凡夫性不断亦不成就。是名不断
    亦不成就。成就非不断者。凡夫人生欲界。离
    欲界欲。成就欲界凡夫性非不断。生初禅离
    初禅欲。乃至广说。无所有处。离无所有处
    欲。成就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是名成就
    非不断。不断非不成就者。凡夫人生欲界中。
    未离欲界欲。欲界凡夫性不断非不成就。生
    初禅未离初禅欲。乃至生无所有处。未离无
    所有处欲。说亦如是。生非想非非想处。彼凡
    夫性不断非不成就。是名不断非不成就。非
    不断不成就者。凡夫人生欲界中。乃至离无
    所有处欲。从初禅地。乃至无所有处。凡夫性
    非不断不成就。生初禅中离无所有处欲。从
    第二禅。乃至无所有处。凡夫性非不断不成
    就。乃至生识处。离无所有处欲。无所有处凡
    夫性非不断不成就。空处乃至欲界。凡夫性
    非不断不成就。凡夫人生无所有处识处。乃
    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生非想非非
    想处无所有处。乃至欲界。凡夫性非不断不
    成就。一切阿罗汉。三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
    就。阿那含离无所有处欲。从欲界乃至无所
    有处凡夫性。非不断不成就。乃至圣人离欲
    界欲。未离初禅欲。欲界凡夫性。非不断不成
    就。是名非不断不成就。若凡夫性已断亦不
    成就耶。若不成就凡夫性已断耶。乃至广作
    四句。彼初句作此第二句彼第二句作此初
    句彼第四句作此第三句。彼第三句作此第
    四句。凡夫性若是数灭。复是非数灭耶。若是
    非数灭。复是数灭耶。乃至广作四句。是数灭
    非非数灭者。凡夫人离欲界欲。乃至离无所
    有处欲是也。是非数灭非是数灭者。圣人未
    离欲界欲是也。是数灭亦非数灭者。圣人离
    欲界欲。诸地说亦如是。乃至阿罗汉。三界凡
    夫性。得数灭亦得非数灭。非数灭非非数灭
    者。未离欲凡夫人是也。问曰。颇有法一种时
    舍九种时断耶。答曰有。谓凡夫性是也。一种
    时舍者。谓苦法忍是也。九种时断者。谓离
    欲界欲时。乃至离非想非非想处欲时是也。
    诸法与邪见相应。复与邪觉邪。乃至广说。
    问曰。何以说凡夫性。次说八邪枝耶。答曰。
    以此二法展转相扶持故。凡夫性扶持八邪
    枝。八邪枝扶持凡夫性。复次行者憎恶此
    八邪法。而修道故。诸法与邪见相应。复与邪
    觉邪。乃至广作四句。邪见一切地中可得。
    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邪觉一切染污心中
    可得。非一切地中可得。此中说谤因果邪见。
    不尽说五邪见。是以作大四句。与邪见相应
    非邪觉者。邪觉相应邪见。欲界未至禅地禅
    地邪见相应聚中邪觉体。与邪见相应非邪
    觉。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一者
    一刹那中无二邪觉。二者前后刹那不俱。三
    者除其自体。与他一切法作缘。余邪觉不相
    应邪见相应法。彼是何耶。谓禅中间。乃至无
    色界。九大地法。九烦恼大地睡心观。如是等
    法。与邪见相应非邪觉。所以者何。彼地无邪
    觉故。邪觉相应非邪见者。邪见相应邪觉。
    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体。应于邪觉。所以者
    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如前说。余邪
    见不相应邪觉相应法。彼是何耶。除欲界未
    至禅初禅邪见相应法。诸余染污聚邪觉相
    应法。谓身见边见戒取见取疑爱恚慢不共
    无明相应聚。如是等法。与邪觉相应非邪见。
    所以者何。彼聚中无邪见故。邪见相应亦邪
    觉者。除邪觉应邪见。除邪见应邪觉。余邪
    见邪觉相应法。彼是何耶。谓欲界未至禅初
    禅邪见邪觉相应聚。除其自体。除慧余有九
    大地。余恶慧。余九烦恼大地。心观睡时眠时。
    如是等法。与邪见相应。亦应邪觉。不与邪见
    邪觉相应者。邪觉不应邪见。彼是何耶。谓除
    欲界未至禅初禅邪见相应聚邪觉。诸余染
    污聚邪觉体。不应邪见。所以者何。聚各异故。
    亦不应邪觉。所以者何。自体不应自体。以三
    事故。亦如上说。邪见不应邪觉。彼是何耶。谓
    禅中间。乃至无色界邪见。不应邪觉不应邪
    见。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亦如
    上说。亦不与邪觉相应。彼地无觉故。诸余心
    心数法。谓除中间禅乃至无色界邪见相应
    法。诸余染污聚。不与邪见相应。彼聚中无邪
    见故。不与邪觉相应。彼地中无邪觉故。善心
    不隐没无记心。色无为心不相应行。善心无
    记心不应者。非染污故。色无为心不相应行
    不应者。非缘法故
    诸法与邪见相应。复与邪方便耶。若与邪方
    便相应。复与邪见耶。乃至广作四句。邪见一
    切地可得。非一切染污心中可得。邪方便一
    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得故。作中四句。邪见
    相应非邪方便者。邪方便应邪见。邪见相应
    邪方便体。应于邪见非邪方便。以三事故。自
    体不应自体。亦如上说。应邪方便非邪见者。
    谓邪见邪方便聚中邪见体。应邪方便非邪
    见。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亦如
    上说。余邪见不相应法邪方便相应法。彼是
    何耶。除邪见相应聚。诸余染污聚。与邪方便
    相应非邪见。如是等法。与邪方便相应非邪
    见。所以者何。彼聚中无邪见故。与邪见亦与
    邪方便相应者。除邪方便应邪见。诸余邪见
    相应法。除邪方便者。以邪方便多故。除邪见
    相应聚邪方便体。彼是所除。诸余邪见相应
    法。亦除邪见体。是为于彼聚中除邪方便体。
    亦除邪见体。诸余心心数法。彼是何耶。谓除
    慧余九大地。除恶慧余九烦恼大地。心觉观
    睡无惭无愧眠应随相说。不与邪见邪方便
    相应者。邪方便不应邪见。彼是何耶。谓除邪
    见相应聚。诸余染污聚。彼聚中邪方便体。不
    应邪见。所以者何。彼聚中无邪见故。不应邪
    方便。以三事故。自体不应自体。亦如上说。诸
    余心心数法。谓善不隐没无记。色无为。心不
    相应行。善心不隐没无记心。非染污故。色无
    为心不相应行。非缘法故。如邪见邪方便。邪
    念邪定。说亦如是。邪觉对邪方便邪念邪定
    亦如是
    诸法与邪方便相应。复与邪念相应耶。乃至
    广作四句。此二法一切地一切染污心中可
    得。是故作小四句。与邪方便相应不与邪念
    相应者。谓邪念是也。邪念体应邪方便非邪
    念。所以者何。以三事故。体不自应。亦如上
    说。邪念相应非邪方便者。谓邪方便是也。余
    如上说。亦与邪方便邪念相应者。除邪方便
    邪念体。诸余染污心心数法。彼是何耶。除念
    余九大地八烦恼大地睡觉观眠时心。无惭
    无愧应随相说。非邪方便非邪念相应者。诸
    余心心数法。谓善心不隐没无记心。色无为
    心不相应行。所以如前说。如邪方便对邪念。
    对邪定亦如是。邪念对邪定亦如是
    问曰。此八邪枝。几在欲界。几在色无色界。
    答曰。欲界有八。色界有八。无色界有四。除
    邪语邪业邪命邪觉。几见道断。几修道断。答
    曰。一是见道断。谓邪见。三是修道断。谓邪语
    邪业邪命。四是见道修道断。谓邪觉邪方便
    邪念邪定。问曰。此中何故最后说诸邪枝
    耶。答曰。欲显现世第一法功用故。此干度
    初明出要善法。如世第一法。能入见道。能
    生圣道。圣道见道。能坏邪见。是故始明圣
    道。终明邪道
     世第一及智  人品与爱敬
     无惭色无义  思品最在后

    阿?酬?称派陈劬淼诙???/p>

    宋本此卷首云。智犍度八道品中。若成就
    见亦成就智耶云云。乃至卷末云。与喜觉
    支相应非念觉支相应者等。凡二十六纸
    文。其与国本宋本迥异者何耶。今捡宋本
    错乱。此文全是此论第四十八卷之文。而
    重书为此第二十四卷耳。今依二本正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