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15杂揵度人品下

    杂?b度人品下

    无有中爱。当言见道断。当言修道断。乃至
    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世
    尊经说有三种爱。一欲爱。二有爱。三无有爱。
    世尊经。虽说无有中爱不说见道断修道断。
    彼经是此论所为根本。彼中不说。此悉说之。
    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问曰。无有中爱。当言见道断。当言修道断。答
    曰。当言修道断。所以者何。无有是无常诸缘。
    彼爱是无有中爱。问曰。此亦是见道断。何以
    但言修道断耶。答曰。为随顺经义故。如经中
    说。犹如有一为恐怖苦痛所逼。作如是念。使
    我断坏。乃至死。死后无病。常得安乐。彼经义
    趣。说受身处无常。彼所缘爱。是修道断。以
    随顺经义故。说修道断。复次或有说者。无有
    中爱。或见道断。或修道断。云何见道断。答
    曰。见道所断无有中爱。乃至广说。此文先说。
    随顺经义。今者则说真实义。如我义无有中
    爱。当言修道断。如我义者。如我随顺佛经中
    义。彼经是此论根本。以是事故。言无有中爱
    修道所断。如是汝欲令无有中爱修道所断
    耶。此是?称抨A婆提(?称抨A婆提秦言分别论)定育多婆提之
    言(育多婆提秦言相应论)。若不定他言。说他过者。此则
    非理故。言汝欲令无有中爱修道断耶。育多
    婆提答言。如是?称抨A婆提。作如是言。若
    作是说。须陀洹。能起此爱。使我断坏乃至死。
    死后无病。常得安乐耶。答曰不也。问曰。何故
    须陀洹。不能起此爱耶。答曰。或有说者。须陀
    洹。信法信业故。复有说者。已见诸法自体生
    故。复能满足修空解脱门故。复有说者。此爱
    是断见所增长。依断见生。圣人已离断见故。
    复有说者。此爱从次第因生。彼次第已断故。
    尊者奢摩达说曰。见道所断法。是其因。圣人
    已断见道所断法故。?称抨A婆提。作如是言。
    听我所难说。汝违言负处。汝作是言。无有中
    爱。修道所断。汝亦应说。须陀洹。能起此爱。
    使我断坏乃至死。死后无病。常得安乐。若作
    是语。此事不然。不应作是说。无有中爱。修道
    所断。若说无有中爱修道所断。此事不然。若
    说此爱修道所断。不应言须陀洹不起此爱。
    若须陀洹。不起此爱。不应言此爱修道所断。
    育多婆提。作如是说。我不言诸不断者。必起
    现在前。自有不断不起现在前。有虽断而起
    现在前。若当不断尽起现在前者。则无解脱
    出要。所以者何。凡夫人学人。未来世中不断
    者多。若当尽起现在前。则不得解脱。以未来
    世无边故。如是事者。智人所不可。育多婆提。
    先说如是等法。为说他过而欲立难。如是
    汝意。欲令须陀洹未尽地狱畜生饿鬼爱耶。
    ?称抨A婆提答言。如是。育多婆提复更定言。
    汝意欲令须陀洹能起如此爱。使我作伊罗
    跋那龙王善住龙王若阎罗王。使我于地狱
    众生中尊。?称抨A婆提答言。不也问曰。何故
    须陀洹不起如是等爱耶。答曰。凡夫人生处。
    非圣人生处。复有说者。愚者生彼中。彼是智
    者故。复有说者。彼恶道已得非数灭故。若法
    得非数灭。不复起现在前。复有说者。爱有二
    种。一生处爱。二资生爱。须陀洹于恶道。虽不
    起生处爱。而起资生爱。爱于象马等。如帝释
    于青衣鬼所而起爱心。问曰。于地狱趣。复云
    何起耶。答曰。若其父母。生地狱中。从可信
    人边闻。便生爱心。育多婆提复作是言。听我
    所难说。汝违言负处。汝作是言。须陀洹未尽
    地狱畜生饿鬼爱。应作是说。须陀洹能起此
    爱。使我作伊罗跋那龙王。乃至广说。若作是
    说。此事不然。若不说须陀洹能起此处。亦不
    应说须陀洹未尽地狱畜生饿鬼爱也。若须
    陀洹未尽地狱畜生饿鬼爱。而不起现在前。
    即是汝违言负处。如汝所说。须陀洹。缘恶道
    爱未尽。而不起现在前。我所说无有中爱亦
    如是。育多婆提。复难?称抨A婆提言。于意云
    何。为缠所缠杀父母。此缠是修道所断耶。??br> 婆?婆提答曰。如是。育多婆提责。?称抨A婆
    提答曰。不也。问曰。何故须陀洹。不起此缠
    耶。答曰。或有说者。有增上恶心者。能起此缠
    杀父母。彼须陀洹。有增上善心故。复有说
    者。有增上无惭无愧者。能杀父母。须陀洹有
    增上惭愧故。复有说者。彼缠邪见所长养。随
    邪见后生。须陀洹邪见已断故。复有说者。须
    陀洹已得不作戒。以是事故不起此缠。育多
    婆提复责?称抨A婆提。广说如上。育多婆提
    复更难?称抨A婆提言。于意云何。修道所断
    法。无有中爱。此爱当言修道断耶。?称抨A婆
    提答曰。如是。修道所断法者。谓有漏善法。无
    有者。谓断善根。育多婆提。复责?称抨A婆提
    言。于意云何。须陀洹能起此爱。我当断善根
    耶。?称抨A婆提答曰。不也。问曰。何故须陀洹
    不起如是爱耶。答曰。圣人爱乐功德。常欲成
    就善法现在前。不欲远离。是故不起。育多婆
    提复责?称抨A婆提。广说如上。诸言不断必
    起现在前。应说有如上等过。外书中有三种
    难。一名疑难。二名说过难。三名除坏难。佛经
    中说。世尊亦以三种难难他。一名转胜难。二
    名等义难。三名违言难。转胜难者。如长爪
    梵志作如是言。我一切不忍。佛难言。汝于此
    见亦不忍耶。等义难者。如波知离问佛。汝知
    幻耶。佛答言知。波知离言。沙门瞿昙即是幻
    者。佛问波知离。汝知拘荼国有恶人名萨婆
    周罗多行恶法者不耶。答言我知。佛言。汝亦
    是多行恶法人也。违言难者。如优波离居士。
    先言身业重。后说仙人恶意。故灭迦陵伽大
    城等。此中育多婆提。以等义难。?称抨A婆提。
    使堕负处。无有名何法耶。答曰。三界无常。问
    曰。何以作此论答曰。欲令?称抨A婆提无所
    言故。若不作是说。?称抨A婆提当作是语。
    汝虽以言语伏我。然无有中爱体性与法相
    相应者。或见道断。或修道断。是故彼尊者作
    如是说。无有名何法。三界无常。复有说者。先
    说随顺经义趣。后说真实义。复有说者。育多
    婆提还语?称抨A婆提。我虽以言伏汝。然无
    有中爱体性与法相相应。或见道断。或修道
    断。是故作如是说。无有名何法。三界无常。问
    曰。无漏法亦有无常。此中何以不说耶。答曰。
    若法是爱安足处所缘处。此中便说无漏无
    常非爱安足处非爱所缘处。是故不说
    何等心解脱。有欲心耶无欲心耶。乃至广
    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中
    说。欲心得解脱。恚痴心得解脱。不作是说。为
    有欲心得解脱无欲心得解脱。乃至广说。彼
    经是此论根本。今当广解此经。复次或有说。
    心性本净。为客烦恼所覆。如?称抨A婆提说。
    心性本净。彼客烦恼生覆心故不净。问曰。若
    当心性本净客烦恼覆故不净可尔者。何不
    以本性净心令客烦恼亦净耶。汝若不说以
    心净故令客烦恼净者。为有何因缘。复次为
    心先生后客烦恼生。为俱生耶。若心先生后
    客烦恼生者。则心住待客烦恼。客烦恼生。然
    后覆心。若作是说。是则一心住二刹那。若当
    俱者。为以何时言心性本净。复无未来世。以
    住本性净心。是故为止他义。自显己义。亦欲
    说法相相应义故。而作此论
    何等心解脱。有欲恚痴心解脱耶。无欲恚痴
    心解脱耶。答曰。无欲恚痴心解脱。问曰。无欲
    恚痴心。即是解脱。复何所解脱耶。答曰。若以
    烦恼而言。则心名解脱。若以世以身而言。则
    不名解脱。若诸烦恼不断。彼心不行于世。不
    于世得解脱。不行于身。不于身得解脱。若诸
    烦恼断。彼心行于世。于世得解脱。行于身。于
    身得解脱。复次或有说者。欲相应心得解脱。
    恚痴相应心得解脱。如?称抨A婆提作如是
    说。染污心即是无染污心。若烦恼未断是染
    污烦恼已断是不染污。犹如同器有垢。未去
    垢时名曰有垢。已去垢故名曰无垢。彼亦如
    是。彼如是说者。应当违逆呵责。所以者何。非
    彼心与欲恚痴相应杂合。若欲恚痴不断。此
    心不名解脱欲恚痴。若欲恚痴断。此心名解
    脱欲恚痴。欲证此义故引佛经。世尊经说。日
    月有五?恕N??怂?补嗜赵虏幻骶弧T坪?br> 为五。谓云乃至广说。云者如夏时。少云能遍
    虚空。烟者如焚烧草木。烟遍虚空。尘者如天
    不雨时。风动地尘。遍于虚空。雾者如大河边
    出雾遍于虚空。复有说者。东方国土若昼若
    夜。雨后日出时。雾从地起。遍于虚空。罗睺罗
    阿修罗王障者。日月是诸天前军。天与阿修
    罗。常共鬪战。以日月威力故。诸天常胜。罗睺
    罗阿修罗王。而先欲摧灭。以是一切众生业
    力故。而不能灭。以手障之。如此诸?恕S肴赵?br> 相远。而不相近。未除彼?恕H赵掠诖酥?硕?br> 不明净。若除诸?恕H赵掠诖酥?恕6?妹骶弧?br> 如是彼心不与欲恚痴相应杂合。若是欲恚
    痴不断。彼心不名解脱欲恚痴。若欲恚痴断。
    彼心名解脱欲恚痴。世尊经说。比丘当知。得
    第一大身者。谓罗睺罗阿修罗王是也。乃至
    广说。无有众生能自化身端正第一如罗睺
    罗阿修罗王者。此说变化非谓实身
    何等心解脱。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答曰。
    未来远心生时。无学诸障。得解脱障者。非
    想非非想处下下烦恼是也。若说未来。则止
    过去现在。若说无学。则止学心。问曰。如学心
    亦得解脱。何以但言无学耶。答曰。或有说者。
    以尊胜故。若求胜法。无学法胜于学法。若求
    胜人。则无学人。胜于学人。尊者瞿沙说曰。若
    多胜无过。言是解脱。若得无学心。则解脱多
    亦胜无过。复次若心得二种解脱者。名为解
    脱。谓自体解脱。身得解脱。以是事故而作四
    句。或有心自体得解脱非身。或有身得解脱
    非自体。乃至广作四句。自体得解脱非身者。
    谓学心是也。身得解脱非自体者。阿罗汉善
    有漏不隐没无记心是也。自体解脱身亦解
    脱者。谓无学心是也。非自体解脱非身解脱
    者。谓学有漏心一切凡夫心是也。复次无障
    碍故名解脱。学人则为邪解脱所障。无学不
    尔。如是学正解脱。与邪解脱相对。无学不尔。
    复次若心于一切结得解脱。名为解脱。学心
    有分解脱。有分不解脱。无学不尔。复有说者。
    若心于五种烦恼事中得解脱。五种缘中得
    解脱。名为解脱。五种烦恼障碍。五种缘障碍
    说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不为如摩楼多爱草
    所系者是名解脱。复次若能?B有顶所依周
    罗者。是名解脱。复次若断三界诸烦恼发。是
    名解脱。复次若减少解脱能令满足。是名解
    脱。如学人乃至金刚喻定。名不满足。得无学
    心名为满足。复次若得猗乐。不为烦恼所障。
    是名解脱。学人虽得猗乐。为烦恼所障。无
    学人得猗乐。不为烦恼所障。复次若广受猗
    乐名为解脱。学人以有所作故。受猗乐不广
    若得无学心。所作已办。则广受猗乐。犹如国
    王怨敌未尽受乐不广。若怨敌尽者。则广受
    乐。若所作已办。除去重担。更无欲求亦复如
    是。复次众生常共烦恼独语。若得远离。牟尼
    意满足。是名解脱。复次若离染污诸阴重担
    者。是名解脱。复次若离烦恼热诸入。得清凉
    入。是名解脱。复次若离烦恼所依诸入。得无
    烦恼所依诸入。是名解脱。复次若远离烦恼
    众生聚自立无。烦恼众生聚中。是名解脱。复
    次若得为世作福田者。是名解脱。如偈说
     欲心坏众生  如草败良田
     若施无欲者  必得于大果
    复次若害其命。得无间罪者。是名解脱。复次
    若断诸着决烦恼堤塘。除一切障碍。断于四
    食。离四识住。破坏四魔。过九众生居者。是名
    解脱。复次若行不杂。功德学人杂行善法
    过恶善行恶行。善根不善根。互现在前。若
    唯行善行等。不行不善行等者。是名解脱。问
    曰。如五阴悉得解脱。何以独说心得解脱耶。
    答曰。或有说者。以心胜故。此中应说。如第一
    品中答。问曰。唯有一刹那心得解脱耶。答曰
    不也。若说一刹那生心。当知尽说未来一切
    心。所以者何。未来无学心。得行于世故。问曰
    得尽智时。未来世所有修三界善根。为得解
    脱不也。答曰得。所以者何。亦除其障故。问
    曰。若退阿罗汉果。还得阿罗汉果。先所得过
    去无漏道。彼为得解脱不耶。答曰不得。以不
    除障故。如无碍道灭。乃至广说。无碍道者是
    金刚喻定。问曰。何故名金刚喻耶。答曰。犹如
    金刚无所不断。无所不坏。无所不穿。若铁若
    牙。若石若摩尼珠。若颇梨。若山。如是等物
    无不摧破。彼定亦尔。于一切烦恼。若不摧
    破。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说。若设当具缚凡夫。
    能起此定则能断一切烦恼。何以故。是一切
    烦恼对治法故。何以知耶。答曰。得阿罗汉时。
    证一切三界见道修道所断烦恼解脱得。以
    是事故。知此定是一切烦恼对治法。问曰。
    如金刚喻定体性。若是五阴。若是四阴。何以
    但名定耶。答曰。以定势偏多故名为定。如
    见道体是五阴。以见势偏多故名为见道。如
    见道边等智体性。是五阴四阴。以智势偏多
    故说名为智。如四道。通体性。是五阴四阴。以
    通势多故说名为通。金刚喻定体性。是五阴
    四阴。以定势多故说名为定。问曰。若然者。则
    因论生论。彼处何故定势多耶。答曰。或有说
    者。以非想非非想处难断难破难过。须坚固
    定。以安其足。发大精进。如人欲害象时。先安
    其足。发其武勇。然后可害。如是非想非非想
    处。难断难破难过。当先安其足。发大精进已。
    然后能断。如象非想非非想处下下烦恼。复
    有说者。非想非非想处。微细难知。难可解了。
    当须大持意法。如人欲射一毛。当须大持意
    法。彼亦如是。此金刚喻定。若在未至禅。则有
    五十二金刚喻定。其事云何。金刚喻定。与六
    智俱。谓四比智二法智。二法智者。谓灭智道
    智。依未至禅。以苦比智当得阿罗汉果。彼观
    非想非非想处苦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
    得阿罗汉果。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
    集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
    以灭法智。观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
    灭法智。观欲界诸行灭等四行。若一行现在
    前。当得阿罗汉果。若以道法智。观欲界断诸
    行道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
    若以灭比智。彼或有观初禅诸行灭等四行。
    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如是乃至观
    非想非非想处诸灭亦如是。如是八四有三
    十二。若以道比智。观九地中比智分道等四
    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灭比智三
    十二。道比智四。前有十六。是名依未至禅有
    五十二金刚喻定。如是依初禅禅中间第二
    禅第三禅第四禅。亦有五十二金刚喻定。空
    处有二十八。若依空处。以苦比智。观非想非
    非想处苦等四行。若一行现在前。当得阿罗
    汉果。若以集比智说亦如上。若以灭比智。观
    空处诸行灭等四行。如前说。或观识处。或观
    无所有处。或观非想非非想处灭等四行。广
    说如上。若以道比智。观九地中比智分道等
    四行。广说如上。灭比智有十六。道比智有四
    前有八。是名依空处二十八金刚喻定。识处
    有二十四。无所有处有二十。如是随所应说。
    此是一家义。复有说者。未至禅中有八十。其
    事云何。金刚喻定。与六智俱。如上说。若依未
    至禅。以苦比智。当得阿罗汉果。观非想非非
    想处苦。如先说。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想
    处集。如先说。若以灭法智。观欲界诸行灭。如
    先说。以道法智。观欲界断诸行道。如先说。若
    以灭比智。观初禅诸行灭。如先说。或有观乃
    至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亦如上说。此八四
    有三十二。道比智亦有三十二。合六十四。前
    有十六。是名依未至地有八十金刚喻定。如
    是初禅禅中间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亦有
    八十。空处有四十。若依空处。以苦比智。当得
    阿罗汉果。广说如上。以集比智说亦如上。若
    以灭比智。观空处诸行灭。乃至非想非非想
    处诸行灭有十六。道比智亦有十六。前有八。
    是名空处有四十金刚喻定。识处有三十二。
    无所有处有二十四。应随相广说。评曰。应作
    如是说者好。依未至禅。应有百六十四金刚
    喻定。其事云何。若依未至禅。以苦比智。观非
    想非非想处苦。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非
    想非非想处集。说亦如上。若以灭法智。观欲
    界诸行灭。说亦如上。若以道法智。观欲界断
    诸行道。说亦如上。若灭比智。观初禅诸行灭。
    或有乃至观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如是八
    四有三十二。如前说。或有观初禅亦观第二
    禅。或观第二禅。亦观第三禅。或观第三禅。亦
    观第四禅。或观第四禅。亦观空处。或观空处。
    亦观识处。或观识处。亦观无所有处。或观无
    所有处。亦观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第
    二禅第三禅。或有观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
    或有观第三禅第四禅空处。或有观第四禅
    空处识处。或有观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或有
    观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
    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或有观第二禅第
    三禅第四禅空处。或有观第三禅第四禅空
    处识处。或有观第四禅空处识处无所有处。
    或有观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或有观初禅乃至空处。或有观第二禅乃至
    识处。或有观第三禅乃至无所有处。或有观
    第四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乃
    至识处。或有观第二禅乃至无所有处。或有
    观第三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初禅
    乃至无所有处。或有观第二禅乃至非想非
    非想处。或有观初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
    以道比智。观九地中比智分道等四行。若一
    行现在前。当得阿罗汉果此有四。前苦比智
    有四。集比智有四。灭法智有四。道法智有四。
    灭比智有百四十四。如是依未至禅。有百六
    十四金刚喻定。初禅禅中间乃至第四禅。亦
    有百六十四。空处有五十二。若依空处。若以
    苦比智。当得阿罗汉果。观非想非非想处苦
    等四行。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
    想处集。广说如上。若以灭比智。或观空处诸
    行灭。乃至或观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广说
    如上。或有观空处识处。或有观识处无所有
    处。或有观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
    空处乃至无所有处。或有观识处乃至非想
    非非想处。或有观空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
    若以道比智。观九地比智分道等四行。广说
    如上。此有四。前苦比智有四。集比智有四。灭
    比智有四十。是名依空处五十二金刚喻定。
    识处有三十六。若依识处。以苦比智。观非想
    非非想处苦四行。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
    非想非非想处集四行。广说如上。若以灭比
    智观识处诸行灭。乃至或观非想非非想处
    诸行灭。广说如上。若以灭比智。观识处无所
    有处。或观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或有观
    识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若以道比智。观九
    地道智分道等四行。广说如上。此有四。前苦
    比智四。集比智四。灭比智二十四。如是依识
    处有三十六金刚喻定。无所有处有二十四。
    依无所有处。若以苦比智。观非想非非想处
    苦四行。广说如上。若以集比智。观非想非非
    想处集四行。广说如上。若以灭比智。观无所
    有处诸行灭。或观非想非非想处诸行灭。广
    说如上。或观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诸行
    灭。广说如上。若以道比智。观九地比智分道
    等四行。广说如上。此有四。前苦比智四。集比
    智四。灭比智有十二。如是依无所有处有二
    十四金刚喻定。无色界中。不应说法智。生色
    界中。不应说法智。不应说生上地依下地离
    欲。除非想非非想处亦不应说生上地观下
    地灭余生色界。亦如生欲界说生无色界。如
    生欲色界说。尊者瞿沙说。金刚喻定有十三。
    云何十三。谓诸断非想非非想处烦恼。无碍
    道见道所摄有四。修道所摄有九
    已解脱心得解脱耶。未解脱心得解脱耶。答
    曰。已解脱心言得解脱。如是汝语。已解脱心
    言得解脱。不应说已解脱心言得解脱。所以
    者何。若以解脱不得言当解脱。若当解脱不
    得言已解脱。问曰。已解脱心。何以言得解脱
    耶。答曰。以是事故。先作是说。若以烦恼而
    言。名已解脱。若以行世在身而言。名得解脱。
    我亦说已解脱言得解脱。亦说已作事言作。
    如是说者复有何过。佛亦说已解脱言得解
    脱。已作事言作。欲证此义故引佛经。于汝意
    云何。佛经为是善说不耶。如说偈
     若断欲无余  如莲花在水
     比丘舍此彼  如蛇脱皮去
    问曰。佛说此偈。为已舍言舍耶。未舍言舍耶。
    答曰。佛说已舍言舍。此中说断欲无余。言已
    舍舍。如此偈中。已舍言舍。已作言作。我亦
    如是。已解脱言得解脱。而无有过。为证此义
    故复引佛经。如说偈
     慢尽自定意  善心一切脱
     一靖居无乱  能度死彼岸
    问曰。此偈中为说已度度未度度耶。答曰。此
    中说已度度。若善心一切得解脱时。名已度
    而言是度。如此经说。已度言度。已作言作。我
    亦如是。已解脱言得解脱
    又世尊言。习厌无欲习无欲解脱习解脱涅
    ??。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
    说习厌无欲。乃至广说。不分别云何厌云何
    无欲。乃至广说。佛经是此论根本。彼中不说
    者。今当说之。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习有二种。一者能生。二者能到。能生者。如习
    厌能生无欲习无欲能生解脱。能到者。如习
    解脱能到涅??。复有说者。习有二种。一者随
    顺。二者随应。随顺者。如习厌得无欲习无欲
    得解脱。随应者。习解脱应得涅??。问曰。若是
    习性。亦是缘性耶。答曰。诸是缘性。则是习性。
    问曰。颇是习性非缘性耶。答曰有。谓习解脱
    得涅??者是也(此习于涅??无四缘义而能到涅??)。云何为厌。答
    曰。无学恶贱五取阴诸行。如经本广说。问曰。
    如此厌。亦是无学。亦是学。亦是非学非无
    学。何以唯说无学耶。答曰。或有说者。以名义
    俱胜故。若求法胜。则无学法胜。若求人胜。则
    无学人胜。尊者瞿沙说曰。以多胜无过故。唯
    说无学厌。不说学人凡夫人也。复有说者。世
    尊说胜法根本故。无学是胜法根本故。无学
    是胜法根本。非学人凡夫人也。复有说者。若
    说终者。亦明其始。复有说者。若无二法相对
    应。如上无学广说。问曰。厌体性是何。答曰。
    或有说者。体是慧性。问曰。若然者。厌体性是
    苦忍苦智。彼说善通。此文云何通。如说。云何
    习厌得离欲。答曰。与厌相应无欲恚痴善根。
    问曰。若然者。慧还与慧相应耶。答曰。此文应
    如是说。彼厌相应无欲善根。不应说无恚无
    痴。应作是说。而不说者。当知此文是诵者长
    说。复有说者。此厌是心数法与心相应。问曰。
    若然者。此文善通。见?b度所说体。是苦忍
    苦智。复云何通。答曰。彼中说厌。以亲近苦忍
    苦智故。于何处得厌。答曰。苦忍苦智边。评
    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厌体性是慧。云
    何世俗厌答曰。与不净相应者是也。即是阿
    那般那体。是缘苦集??顶忍是世第一法。
    是缘苦集。见道边等智。与悲相应。第一第二
    解脱相应。与初四胜处相应。是身如病如痈
    如疮。无常苦空无我因集有缘等行。?说则
    有如是等相。若广说者。量过四海。问曰。若厌
    体是可厌耶。若体是可厌是厌耶。乃至广作
    四句。初句者无漏厌是也。第二句者除世俗
    厌诸余有漏体是也。第三句者世俗厌是也。
    第四句者除无漏厌诸余无漏体是也。问曰。
    如一切法无我观。为是厌观也。为是欣踊
    观耶。答曰。此义前无我行中已说
    云何习厌得离欲。答曰。与厌相应无欲。无有
    欲善根。此文应如是说。不应说无恚无有恚。
    问曰。无欲体性是何。答曰。体性是无贪
    云何习无欲得解脱。答曰。彼无欲相应解脱。
    乃至广说。一切诸法中。有二法体是解脱。一
    者有为。二者无为。有为者心数法中解脱是
    也。无为者数灭是也。此中唯说有为解脱。
    不说无为解脱。有为解脱有二种。一者染污。
    二者不染污。染污者。是邪解脱。不染污者。是
    正解脱。正解脱。复有二种。一者有漏。二者无
    漏。有漏者。与不净观相应。慈悲喜舍相应。无
    漏者。与学无学相应。学者有四向住三果。无
    学者唯住一果。无学复有二种。一时心解脱。
    二非时慧解脱。时心解脱者。谓五种阿罗汉
    是也。非时慧解脱者。不动阿罗汉是也。此即
    是断欲心得解脱。此即是断无明慧得解脱。
    问曰。若断欲即是慧得解脱断无明即是
    心得解脱者。摄法论所说。云何通耶。如说
    云何断欲心得解脱。答曰。无贪善根。云何断
    无明慧得解脱。答曰。无痴善根。问曰。如无
    贪无痴善根。非解脱性。何故说是解脱耶。答
    曰。此文应如是说。云何断欲心得解脱。答
    曰。无贪善根相应解脱是也。云何断无明慧
    得解脱。答曰。无痴善根相应解脱是也。此文
    应如是说。而不说者。有何意耶。答曰。各有所
    为故。或有为断欲。故勤方便。或有为断无明。
    故勤方便。或有为断欲勤方便者。名心解脱。
    或有为断无明勤方便者。名慧解脱。然其解
    脱。更无别体。复有说者。无贪与贪相应。无痴
    与痴相对。是故以无贪无痴名说
    云何习解脱得涅??。答曰。若断一切爱尽。乃
    至广说。问曰。如断一身见尽。亦名涅??。何以
    言断一切爱尽耶。答曰。或有说者。此中说满
    足涅??。何者是耶。谓断一切爱尽。乃至广说。
    复有说者。此中诸所说道。尽说无学身中道。
    如说无学身中道。说无学身中道果亦如是。
    学人所断有余。非是无余。问曰。云何名涅??
    义。答曰。或有说者。诸阴林断更不生。是涅
    ??义。复有说者。灭一切烦恼义。是涅??义。复
    有说者。灭种种大故。是涅??义。复有说者。
    不织义。是涅??义。如因经纬织杖等织[叠*毛]便
    成。若不因经等。织[叠*毛]不成。如是因业烦恼经
    纬故。织受生[叠*毛]便成。若不因业等。织受生[叠*毛]
    不成。以是事故。不织义是涅??义
    问曰。厌无欲解脱涅??有何差别。答曰。恶贱
    是厌。不求是无欲。心无垢是解脱。舍担是涅
    ??。复有说者。恶贱烦恼是厌。断烦恼。是无
    欲。不与烦恼俱。是解脱。诸阴尽。是涅??。如
    尊者瞿沙解此经。如实知见是说见地。厌是
    薄地。无欲者是无欲地。解脱者是无学地。涅
    ??者是诸阴不生
    世尊说三界。断界无欲界灭界。乃至广说。问
    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尊
    者阿难。往诣长老上座所。到已乃至广说。
    问曰。以何等故尊者阿难往诣彼所。答曰。或
    有说者。彼尊者阿难。是持佛法船[木*他]者。常
    监临四众。数数往诣诸比丘所。虑诸比丘谬
    受境界窳堕空过。以是事故往诣彼所。复有
    说者。尊者阿难作是思惟。若彼长老比丘。有
    得胜进功德者。我当赞善随喜。若不得者。我
    当示其方便。尔时阿难往诣彼所。生相似
    信。信有二种。有相似有不相似。相似信者。彼
    若是阿练若问阿练若法。是阿?酬既宋拾?br> ?酬挤āJ浅中薅嗦奕宋市薅嗦薹āJ浅致?br> 人问于律法。不相似信者。问与上相违。尔时
    阿难问彼长老上座阿练若法。汝数数观何
    境界耶。彼答言。我观舍摩他?称派崮恰0⒛?br> 复问。若修行广布舍摩他法。有何利耶。彼
    答言。若修行广布。舍摩他法。是名修心。若
    修心者。得心解脱。问曰。如阿?酬家逡恍闹?br> 有定有慧。云何分别是修定方便人修慧方
    便人耶。答曰。以依具故知。或有多依定具。或
    有多依慧具。多依定具者。性乐独住。常好闲
    静。乐居空舍。不喜言说。多依慧具者。常好
    受持读诵修多罗阿?酬?衬帷R嘁越倘恕9?br> 察总相别相。如是等事是名差别。复有说者。
    或有系心一缘。而不分别法相。或有不系心
    一缘。而分别法相。系心一缘不分别法相者。
    是名修定。若不系心一缘分别法相者。是名
    修慧。阿难问言。若以定方便修心者。得慧。
    解脱。若以慧方便修心者得心解脱。若以定
    以慧方便修心者。得何等解脱耶。答言。得界
    解脱。复问。何等界解脱。答曰。三界。谓断界
    无欲界灭界。问曰。如断是无缘法。不能有所
    缘。何故说言得断界解脱耶。答曰。此中观涅
    ??解脱。以界名说。所以者何。虽勤行精进。而
    不能生观涅??解脱者。终不能得心解脱也。
    以是事故观涅??解脱。说名为界。尔时尊者
    阿难从长老上座比丘所闻如是说已。便诣
    迦梨勒坛上。以如是义。尽问五百比丘。诸比
    丘皆以如是义答。问曰。是诸比丘云何而答。
    答曰。或有说者。如今法会处先下座说。彼亦
    如是。复有说者。一人答。余者印可。尊者波奢
    说曰。尔时作白羯磨行筹。受筹者名答。尔时
    尊者阿难问诸比丘已往诣佛所。以如是等
    义问佛。佛亦以如是义答。问曰。尊者阿难以
    不可上座比丘及五百比丘所说而往问佛
    耶。答曰可适。问曰。若可适者。何以复问佛耶。
    答曰。欲显善说法中同见同欲同意具足问
    答故。外道法中。意欲不同。破坏法塔。善说法
    中。意欲同故不坏法塔。以此法妙故。师与弟
    子。始终所说。不相违背。复有说者。欲令多人
    远罪过故。其事云何。曾闻彼长老上座比丘。
    经六十年。在母胎中。却后生已。身形老瘦。无
    有威德。尔时多人生轻蔑心作如是言。此诸
    年少气力强盛。初夜后夜勤行精进。于胜进
    法犹故难得。何况老瘦身者能得此法。然此
    五百比丘以饮食故。为提婆达多所坏。后还
    归佛。是时多人生不信心。是诸比丘贪利供
    养。岂当能得胜进之法。乃令多人作诸罪过。
    是时阿难欲令多人去罪过故。而往问佛。彼
    经虽说断界无欲界灭界。而不广说。此论因
    彼经故。作种种杂说优波提舍。彼经是此论
    所为根本。诸彼中所不说者。今此悉说。故
    作此论
    云何断界。我今当先说阿?酬济???灾?br> 法。云何断界。答曰。除爱结。诸余结断。是名
    断界。诸余者。除爱结余八结是也。云何无欲
    界。答曰。爱结若断。是近对治有欲对无欲故。
    云何灭界。答曰。除九结。诸余结法灭。是名灭
    界。此中一切有漏体。说是结法。复有说者。
    八结结相应法。及所起处生等若断。是名断
    界。爱结爱结相应法。及所起处生等。若得
    离欲。是无欲界。若说九结。则摄一切染污法
    尽。余唯有有漏善法及不隐没无记。彼若灭。
    是名灭界。复有说者。有法缚而不染污。有法
    亦缚亦染。有法不缚不染。缚而不染法若断。
    是名断界。亦缚亦染法。若得离欲。是无欲界。
    不缚不染者。他缚他染若灭者。是名灭界。如
    缚系义亦如是。复有说者。烦恼体若断。是名
    断界。烦恼于缘得离。是名无欲界。诸烦恼果
    更不生。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过去诸阴若断
    是名断界。未来诸阴离欲。是名无欲界。现在
    诸阴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若苦受断。是
    名断界。若于乐受离欲。是名无欲界。不苦不
    乐受若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若苦苦断。是
    名断界。坏苦若离欲。是名无欲界。行苦若
    灭。是名灭界。尊者奢摩达说曰。舍于重担。是
    名断界。无欲对治有欲。若离有欲。是名无欲
    界。令生不相续。相续者若灭。是名灭界。复有
    说者。或有言唯断爱结。问曰。若然者。则违佛
    经。佛经说。诸行若断。是名断界。诸行离欲。是
    名无欲界诸行若灭。是名灭界。复违波伽罗
    那经。如说可断法云何。答言一切有漏法。复
    说断智法云何。答言一切有漏法。答曰。爱有
    缘八结者。有还缘爱者。有缘余法者。缘八结
    爱若断。是名断界。缘爱结爱若断。是名无欲
    界。缘余法爱若断。是名灭界。复有说者。唯断
    于使缘八结使若断。是名断界。缘爱结使若
    断。是名无欲界。缘余法使若断。是名灭界。若
    断界是无欲界耶。问曰。何以复作此论。答曰。
    先说阿?酬济??濉=裼?嫡媸狄濉H舨欢?br> 者。人谓但自随己意不顺佛经。今欲随顺佛
    经故作如是说。若断界是无欲界耶。答曰如
    是。乃至广说。所言断无欲灭。此三名虽异
    义无差别
    世尊说三想。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
    曰。此是佛经。佛经说三想。不广分别。佛经是
    此论所为根本。彼中不说者。今悉说之。故作
    此论
    问曰。十六行外。更有圣道不耶。若有者。智?b
    度识身经中。何以不说耶。若无者。此经云何
    通。如说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此是何行。
    又如说我已知苦。为是何行。不复更知。此
    是何行。乃至我已修道。此是何行。不复更修。
    此是何行。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
    不受后有。如摄法经所说。比丘尽欲漏。是名
    尽智。更不复尽。是名无生智。是何等行。有漏
    无明漏说亦如是。评曰。应作是说。十六行外
    更无圣道。问曰。若无者。先说善通。此经云何
    通耶。受乐受时。如实知受乐受。乃至广说。
    答曰。不以知受乐受故。名如实知乐受。知此
    乐受。是道如迹乘。故名如实知我已知苦者
    是二行。谓无常行苦行。不复更知亦是无常
    行苦行。我已断集是集等四行。更不断集。亦
    是集等四行。我已证灭是灭等四行。更不证
    灭。亦是灭等四行。我生已尽。是集等四行。
    梵行已立。是道等四行。所作已办。是灭等
    四行。不受后有。是苦等二行。谓无常行苦行。
    复有说者。我生已尽有五事。一者身。二者对
    治。三者所作。四者果。五者人。身者。一切处
    生身尽。对治者得如此对治。能尽一切生。所
    作者智能所作使诸生尽。果者得智果。能尽
    一切生。人者言是人。能尽一切生。如摄法经
    所说。比丘尽欲漏者。是尽智。有六行。不复更
    尽。是无生智。亦有六行。六行者谓无常苦二
    行。及集四行。有漏无明漏。说亦如是。复有说
    者。十六行外。更有圣道。问曰。若有者。智?b
    度识身经中。何故不说耶。答曰。应说而不说
    者。当知此说有余。问曰。此有余说有何义耶。
    答曰。若行能得正决定。得果离欲。及尽诸漏
    者。智?b度识身经则说。若诸行不能得正决
    定。不得果不离欲。不尽诸漏者。然是圣所得
    道。为受现法乐故。为游戏故。观本所作故。受
    用无上圣法故。而起现在前。复有说者。若
    行现在断烦恼时。能害烦恼。能有所作。有大
    功用者则说。现在断烦恼时。彼诸行不能害
    结。不有所作。无大功用。是故不说。唯在未来
    世中修。复有说者。若行在方便无碍解脱胜
    进道者则说。彼说诸行不在无碍道解脱道。
    或在胜进道。或在远方便道。以是事故。智?b
    度识身经不说。若作是说。十六行外有圣道
    者。想是圣道。若行于断是断想。若行无欲是
    无欲想。若行于灭是灭想。犹如一的。为若木
    若铁众箭所中。如是一无为体。为三想所行。
    诸作说。是十六行外。更有圣道者。断想非离
    欲想非灭想。乃至广说。诸作是说。十六行外
    更无圣道者。彼想是缘。若缘断是断想。若缘
    无欲是无欲想。若缘灭是灭想。此文应如是
    说。若断想是无欲想耶。答曰如是。乃至广说

    阿?酬?称派陈劬硎?宓?/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