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三 >
  •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第六_杂犍度智品第二

    杂犍度智品第二

    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问曰。何
    以作此论。答曰。此是傍生论。所以者何。前说
    二心不得展转相因。何以故。无有一人前后
    二心俱生故。虽有是说未说所以。今欲说之。
    故作此论。以何等故一人前后二心不俱生
    者。答无第二次第缘。此说心心数法。依次
    第缘生未来世法。依现在世法和合则生。不
    和合则不生现在。若与未来次第则生。不与
    次第则不生。复有说者。以何等故一人前后
    二心不俱生。乃至广说。答曰。众生法尔。一一
    心次第生。不得有二。所以者何。无第二次第
    缘故。复有说者。此说前如两鞅相系。以何等
    故无第二次第缘。答曰。众生一一心次第生。
    不得有二。以何等故。众生一一心次第生不
    得有二。答曰。无第二次第缘。是名展转更相
    答义。如现在有一次第缘。未来生一心。是中
    应说。如园中闭众多羊门侠少。喻如羊
    园侠小门中一一羊出。彼心心法生亦复
    如是。现在一刹那与未来刹那开次。设现在
    世有众多刹那者。则与未来众多刹那开次。
    以无故现在一刹那与未来一刹那开次。作义
    者说曰。以何等故二心不俱生。答曰。或有说
    者。如命根是一刹那。依命根心亦一刹那。是
    故不俱。复有说者。如身根是一刹那。依身根
    心亦一刹那。是故不俱。复有说者。若二心俱
    生。则心不可调伏。如今一心犹刚强难伏。何
    况二心。复有说者。若二心俱生者。则一时有
    烦恼出要一心烦恼一心出要。若尔者则无
    解无离无乘。如是等过。复有说者。若二心俱
    生何妨有三。若有三者则三界身可一时受。
    若三界一时受身则破界。若界破一人亦是
    欲界亦是色界无色界。若然则无解脱。乃至
    广说。若三心俱生何妨有四。若有四心则可
    一时受四生身。若然者则坏四生。一身亦是
    胎生亦是卵生亦是湿生亦是化生。则无解
    脱。乃至广说。复有说者。若四俱生何妨有五。
    若有五者则可一时受五道身。若然者则五
    道坏。若五道坏地狱身乃至即是天身。乃至
    广说。若五俱生何妨有六。若有者则可一时
    缘六根义。乃至广说。若不妨六乃至百千未
    来世中一时俱生。一刹那生一刹那灭。若然
    则无未来。以有未来则有现在。以有现在则
    有过去。若无未来则无现在。若无现在则无
    过去。若无过去则无有为。若无有为则无无
    为。若无有为无为则无一切诸法。有如是等
    过。不得二心一时俱生。问曰。如众多数法一
    时生。无如上等诸过。若当二心如数法一时
    生者。复有何过。答曰。如一次第缘。与未来一
    心和合。以一心和合故。众生一一心生。复有
    说者。如作观。与未来一心和合。以一心和合
    故众生一一心生。若有二心俱生。应有二受
    俱生。若有二受则破众生身法。若破众生身
    法则有二种身。若有二身则有十阴。以有如
    是过故。二心不得俱生
    问曰次第缘体性是何。答曰。如波伽罗那
    说。除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心。诸余过去现
    在心心数法是也。复有说者。诸过去现在心
    心数法。是次第缘体性。问曰。若然者阿罗汉
    最后心。无次第缘义。云何名次第缘耶。答曰。
    不以阿罗汉最后心过故。余心不生。更有余
    事故。令后心不生。若当生者。能与次第缘。问
    曰。次第缘者有何相耶。答曰。所言体性即是
    其相。所言相者。即是体性一切诸法。不可离
    体性别立其相。尊者和须蜜说曰。相避义是
    次第缘。复有说者。发迹相避义是次第缘。复
    有说者能生心义。是次第缘。复有说者。心相
    续义是次第缘。复有说者。能取义是次第缘。
    复有说者。心势用义是次第缘。尊者佛陀提
    婆说曰。次第生心相是次第缘。复有说者。未
    生刹那令刹那生是次第缘。阿?酬既怂翟弧?br> 异相法令俱生是次第缘。复有说者。未生法
    似自己是次第缘。已说次第缘体相。未说所
    以。以何等故名次第缘。答曰。等无间义是次
    第缘。问曰。若然者心与心作次第。不与数法
    作次第耶。数法与数法作次第。不与心作次
    第耶。答曰。如说相似法沙门所说。心与心作
    次第。受与受作次第。如是说者则有过。所以
    者何。贪欲心还与贪欲心作次第。?恚还与
    ?恚。愚痴还与愚痴。善还与善。不善还与不
    善。无记还与无记。如是说者。则无解脱涅??。
    如是说者好。所谓心与心作次第。亦与数法
    作次第。数与数作次第。亦与心作次第。前心
    聚与后心聚作次第。问曰。若心与心作次第。
    则相随顺非数法耶。若数法与数法作次第。
    则相随顺非心耶。答曰。若如说相似法沙门
    所说。心随顺心。数法随顺数法。评曰。不应作
    是说。作如是说者好。所谓心与数法作次第。
    数法与心作次第。前心聚与后心聚作次第。
    等无差别。犹如豆聚。如波伽罗那所说。若法
    与彼法作次第。或时不作次第耶。答曰有。若
    彼法未生。问曰。此说未生为前者耶。为后者
    耶。为如前法未生后法不名次第。若生是次
    第耶。复如后法未生。前法不名有次第。若生
    是有次第耶。如世第一法苦法忍作次第。为
    如世第一法未生。苦法忍不名次第。若生是
    次第耶。复如苦法忍未生。世第一法不名有
    次第。若生是有次第耶。若前法未生。后法不
    名次第。若生是次第者。有心时可尔。无心时
    云何可尔。如入无想定灭尽定。若一七若过
    一七。出定心与入定心名为次第。彼第二刹
    那心必生。所以者何。若法与彼法。能作次第
    缘。果无有众生。无有法。无有呪术。无有药
    草。无有佛。无有辟支佛。无有声闻。能遮此法
    使第二刹那心令不生者。若然者二定则无
    体。若当后法未生。前法不名有次第。若生是
    有次第。若然者则苦法忍未生。世第一法不
    名有次第。何故说未生耶。或有说者。应作是
    说。前法未生不名次第。问曰。若然者有心时
    可尔。无心时云何。答曰。有心时已尔。无心时
    亦可尔。其事云何。如入无想定灭尽定。彼入
    定心。定初刹那亦取果亦与果。诸余刹那。及
    出定心。但名取果。彼入定心。灭在过去。定余
    刹那。及出定心。其现在者与果。彼不应作是
    说。所以者何。次第缘义。无有异时取果异时
    与果。即与果时取果。问曰。若与果时取果。有
    心时可尔。无心时云何。答曰。如入无想定灭
    尽定。彼入定心。与定初一刹那。取果与果。彼
    灭在过去。定余刹那。及出定心。若现在前。取
    果与果。若作是说。则无异时取果异时与果。
    问曰。若然者过去法则有所作。答曰。虽过去
    有所作能取果与果。而无有果。过去世见色
    乃至知法。无如是作事。与果取果。可有是事。
    复有说者。后法未生前法不名次第。后法若
    生则前法名次第。问曰。若然者苦法忍未生。
    世第一法不名次第耶。答曰。可名次第。不名
    次第缘。若苦法忍生。是名次第。亦名次第缘。
    如次第次第缘。次第有次第。相续有相续。依
    有依。当知亦如是
    问曰。未来世中有次第缘不耶。若有者诸法
    应未来世中已次第住。修正方便。则无有用。
    所以者何。圣道于未来世。已有次第。时到
    则生。修正方便。复何所为。复有大过。何以故。
    无有制伏贪欲生不净观。如是亦不能制伏
    一切烦恼生对治观。若尔则无解脱涅??。乃
    至广说。若无者八分经云何通。如说是人十
    二劫不堕恶趣。乃至二十劫。云何知三业差
    别是现法报。是生法报。是后法报。何故一
    切时世第一法。但生苦法忍。何以不生乃至
    尽智等诸法。何故金刚喻定但生尽智不生
    余法。答曰。应作是说。未来世中无次第缘。问
    曰。若无者则无前说诸过。此八分经云何通。
    答曰。世尊观过去现在以比相。亦知未来
    世。其事云何。答曰。世尊观过去世。见彼众生
    修如是业。尔所劫中不堕恶道。见此众生修
    如是业。尔所劫中当不堕恶道。见诸众生于
    过去世修如是业。于现世中受如此报。见诸
    众生于彼造业若受生报若受后报。见诸众
    生于此造业若受现报若受生报若受后报。
    复有说者。众生有相是心不相应行住众生
    身中。世尊不因禅定神通能知众生身中有
    此法者。尔所劫中不堕恶道。即见此相。知是
    众生受现法报。次受生报复受后报。评曰。不
    应作是说。若作此说。明如来唯有比相智无
    了达智。应作是说。佛世尊有了达智。能知未
    来。虽未来法乱无定次第。如来以明净智。能
    知未来乱法无定次第。知诸众生造如此业。
    经尔所劫不堕恶道。受于现报。次受生报。复
    受后报悉实无谬。如算数法知于谷聚明了
    无谬。何况如来有自然智。问曰。以何等故世
    第一法次生苦法忍。不生乃至尽智等诸法。
    答曰。此名数定事相不定。所以者何。苦法忍
    法。在于六地。未知为是何地。苦法忍三根
    相应。不知定与何根相应。行于四行。不知定
    行何行。如住增上忍时。地行根定。刹那不定。
    所以者何。有多刹那故不知生者。是何刹那。
    次第缘亦不定。住世第一法时。有五事定地
    根行次第刹那。是名数定事相不定。复有说
    者。若法依前法相续生。不必次第缘。犹如外
    物无次第缘依于前法相续而生。如牙依前
    种相续得生。乃至果依前花相续而生。内法
    亦尔。不因次第缘。依于前法相续而生。苦法
    忍依世第一法故相续而生。余乃至尽智。不
    依世第一法故。是以不生金刚喻定。亦应如
    是通。然未来世法属于现在。若于现在和合
    则生。若不和合不生。世第一法后能生修道。
    无有是处。以分别故。设当世第一法与修道
    和合。尔时则生。以不与和合故。是则不生。如
    是苦法忍。属世第一法故生。余乃至尽智不
    属故不生。复有说者。未来世中。有次第缘。问
    曰。若未来世有次第缘。诸法应次第住。答
    曰。未来世中有次第缘义。无次第住。未来世
    法应从何次第缘。生者已定。然不次第住。后
    若生时。从何缘生亦定。次第住亦定。犹如众
    多比丘。乱住一处。腊数已定行列不定。后次
    第住时。腊数亦定行列亦定。如是法未生时。
    应属何缘。生者已定。次第住不定。后若生时。
    从缘生亦定。次第住亦定。问曰。若然者修正
    方便。则无有用亦无解脱涅??。答曰。一心次
    第略说有二种心当生。所谓善与染污。若修
    正方便。善心便生染污不生。若行邪方便。
    染污便生善心不生。如一种子后二种当生。
    所谓牙与烂坏。若遇生牙因缘则便生牙。若
    遇烂坏因缘则生烂坏。一心次第生二种心
    亦复如是。评曰。应作是说。未来世中无次第
    缘。所以者何。次第缘者是次第住法。未来世
    中无次第住。次第缘者是不乱法未来法乱。
    复有说者。若未来世有次第缘者。修善者常
    应修善。不应作恶。若修恶时。常应作恶。不应
    修善。今现见提婆达多。本欲修善而后作恶。
    央掘魔罗气嘘恶人。本欲作恶而后修善。以
    如是等因缘故。知未来世无次第缘。问曰。以
    何等故色法无次第缘。答曰。或有说者。若法
    定有所依。定有所行。定有所缘。故有次第缘。
    色法无有所依。无所行无所缘。是故无次第
    缘。复有说者。若法是相应。有所依有所行。有
    势用有所缘。故有次第缘。色法不相应无依
    无行。无势用无缘。故无次第缘。复有说者。次
    第缘者。是次第住法。色非次第住法。或二万
    劫或四万劫。或六万劫或八万劫断绝者。复
    有说者。次第缘现在前时不乱。色法现在前
    时乱。如一时中起。欲色界系色现在前。欲
    界系不系色现在前。色界系不系色现在前。
    是故尊者和须蜜说曰。欲界增益色未灭。色
    界增益色生。尊者佛陀提婆说曰。少色无间
    生多色。多色无间生少色。彼少色无间生多
    色者。如空中云少便生多。如小种子生于大
    树。如小迦罗罗后成大人。多色无间生少色
    者。如烧大草[?`/积]后生少灰。以少色无间生多
    色多色无间生少色故。无次第缘。问曰。如心
    数法少无间生多多无间生少。其事云何。答
    曰。如无觉无观地次生无觉有观。次生有觉
    有观。如此名少无间生多。如有觉有观地生
    无觉有观。次生无觉无观。如此名多无间生
    少。答曰。不应以地定。应以数法定。若一受次
    第生二受。若二受次第生一受。有如上过。以
    不生故无如上过
    问曰。以何等故心不相应行。无次第缘。答曰。
    或有说者。若法定有所依。定有所行。定有所
    缘。故有次第缘。心不相应行不尔。色法三
    界系。心不相应行三界系。余如上色法说。问
    曰。以何等故说无想定灭尽定是心次第。不
    说无想天。答曰。或有说者。亦应说而不说者。
    当知此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若用功难得
    者说。不用功不难得者不说。复有说者。若是
    善者说。彼是无记故不说。问曰。以何等故无
    想定灭尽定。是心次第而非次第缘耶。答曰。
    或有说者。若法能生心能增益。心能取心是
    次第缘。彼定生时。住心碍心使心不相续。是
    以不作次第缘。复有说者。此定断心遮心行
    处。是不相应无势用法。是以不作次第缘。问
    曰。入无想定灭尽定。心出定心。是其次第。
    中间有尔许多相续定。云何是次第。答曰。此
    中更无余心故。得名次第。犹如有人一在前
    行一在后来。他人问言彼后来人。与谁共来。
    其人答言与某甲人次后而来。彼二中间。虽
    有村落树木畜生等物。更无余人故言次第。
    如是彼二心中间。虽复旷远更无余心故。得
    名次第
    问曰。诸法是心次第亦是无间耶。答曰。或有
    是心次第非心无间。有是心无间非心次第。
    有是心次第亦心无间。有非心次第非心无
    间。是心次第非心无间者。除定初刹那及余
    有心法。诸余定及出定心。是谓心次第非心
    无间。是心无间非心次第者。定初刹那。及余
    有心法。生住无常。是谓心无间非心次第。是
    心次第亦心无间者。定初刹那。诸余有心法。
    是谓心次第亦心无间。非心次第非心无间
    者。除定初刹那及余有心法生住无常。诸余
    定刹那及出定心生住无常。是谓非心次第
    非心无间。问曰。诸是心次第。亦是定无间耶。
    答曰。应作四句。是心次第非定无间者。谓定
    初刹那。诸余有心时。是谓心次第非定无间。
    是定无间非心次第者。除定初刹那及余有
    心法生住无常。诸余定及出定心生住无常。
    是谓定无间非心次第。是心次第亦定无间
    者。除定初刹那及余有心法。诸余定及出定
    心。是谓心次第亦定无间。非心次第非定无
    间者。定初刹那生住无常。及余有心生住无
    常。是谓非心次第非定无间
    观有三种。所谓别相观。总相观。虚相观。别相
    观者观色是色相乃至观识是识相。观地是坚
    相。乃至观风是动相。是名别相观。总相观者
    十六圣行观是名总相观。虚相观者不净安
    般无量除入解脱一切处。是名虚相观。问曰。
    此三种观。何观次第能入圣道。出圣道时何
    观最初现在前。答曰。或有说者。入圣道时三
    种能入。出圣道时三种现在前复有说者。总
    相观能入圣道出圣道时三种现在前。问曰。
    若虚想观不入圣道。此经云何通。如说不净
    观次修念觉意。答曰。此说展转相因。如子孙
    法。其事云何。答曰。先以不净观。善调伏心。
    使心止息堪任质直柔软。心得自在。然后总
    相观现在前能入圣道。复有说者。总相观现
    在前能入圣道。出圣道时亦总相观而现在
    前。问曰。若然者若依未至若依初禅。若依中
    间。得正决定出圣道时。欲界总相观现在前
    可尔。若依二禅三禅四禅得正决定。彼无欲
    界总相观。所以者何。以大远故。复更不得总
    相观除达分善根。所以者何。以圣道后不能
    复起现在前故。出圣道时。为起何等总相观
    现在前。答曰。于??顶忍中间。修总相观。所
    谓诸行无常苦空无我。涅??寂静。出圣道时。
    此观现在前。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
    欲界有三种观。所谓闻慧思慧生得慧。色界
    有三种。所谓闻慧修慧生得慧。无色界有二
    种。修慧生得慧。问曰。欲界有三种观慧。何
    等慧现在前能入圣道。答曰。欲界思慧观现
    在前。能入圣道。出圣道时。三种观现在前。色
    界修慧观现在前。能入圣道。出圣道时二种。
    闻修慧观现在前。非生得慧。无色界修慧现
    在前。能入圣道。出圣道时。亦修慧观现在前。
    非生得慧。问曰。以何等故。出圣道时。欲界生
    得慧现在前。非色无色界。答曰。欲界生得慧
    猛利。色无色界不猛利。若依未至禅。得阿罗
    汉。出圣道时。还起未至地及欲界心。若依无
    所有处。得阿罗汉。出圣道时。还起无所有处
    及非想非非想处心。若依余地得阿罗汉。出
    圣道时即起彼地心
    初禅有三种。味净无漏。乃至无所有处亦三
    种。非想非非想处二种。味净味相应次第生。
    味相应及净不生。无漏净有三种。无漏二种
    净及无漏不生味净。初禅有四种。有退分住
    分胜进分达分。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亦有四
    种。退分次第生退分生住分。不生胜进分不
    生达分。住分次第生住分生退分生胜进分。
    不生达分。胜进分次第生胜进分生住分生
    达分。不生退分。达分次第生达分生胜进分。
    不生住分退分。复有说者。退分次第生三种。
    不生达分住分胜进分。尽生四种。达分次第
    生三种除退分。问曰。若坐二禅三禅四禅地。
    欲入初禅。识现在前。几种观现在前。答曰。随
    所住地。未离欲者。三种观现在前。所谓善染
    污不隐没无记。出时亦三种现在前。若离欲
    二种。有十二种心。欲界系四种。善不善隐没
    无记不隐没无记。色界系三种。善隐没无记
    不隐没无记。无色界系亦三种。学无学心。问
    曰。欲界系善心次第生。几心复从几心次第
    生。乃至无学心次第生。几心复从几心生。答
    曰。欲界系善心。次第生九心。欲界系四。色
    界系二善隐没无记。无色界系一。隐没无记
    学无学。亦从八心次第生。欲界系四。色界二。
    善隐没无记。学无学不善心次第生。欲界四
    心亦从十心次第生。欲界系四。色界系三。无
    色界系三。隐没无记心亦如是。欲界系不隐
    没无记心次第生七心。欲界四。色界二。善隐
    没无记。无色界一。隐没无记。亦从五心次第
    生。欲界四。色界一。善心。色界系善心次第生
    十一心。除无色界系不隐没无记心。余次第能
    生。亦从九心生。自地三。欲界二。善不隐没无
    记。无色界二。善隐没无记。学无学心色界系
    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六心。色界系三。欲界三。
    除不隐没无记心。亦从八心次第生。色界三。
    欲界二。善不隐没无记。无色界三。色界系不
    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六心。色界三。欲界二。不
    善隐没无记。无色界一。隐没无记。亦从色界
    三心次第生。无色界善心次第生九心。无色
    界三。欲界二。不善隐没无记。色界系二。善
    隐没无记。学无学心亦从六心次第生。无色
    界三。色界一。善心。学无学心无色界系隐没
    无记心次第生七心。无色界三。欲界二。不善
    隐没无记。色界二。善隐没无记。亦从七心次
    第生。无色界三。欲界二。善不隐没无记。色界
    二。善不隐没无记。无色界系不隐没无记心
    次第生六心。无色界三。欲界二。不善隐没无
    记。色界一。隐没无记。亦从无色界三心次第
    生。学心次第生五心。欲界善色界善无色界
    善学无学心。亦从四心次第生。欲界善色界
    善无色界善。学心无学心次第生四心。欲界
    善色界善无色界善无学心。亦从五心生。欲
    界善色界善无色界善学无学心
     九八四与十  七五当知欲
     十一九六八  六三当知色
     九六七亦七  六三知无色
     五四亦四五  当知学无学
    有二十种心。欲界有八心。方便善心。生得善
    心。不善心。隐没无记心。威仪心。工巧心。报
    心。通果心。色界有六心。方便善心。生得善
    心。隐没无记心。威仪心。报心。通果心。无色
    界有四心。方便善心。生得善心。隐没无记心。
    报心。无漏有二心。学心无学心。问曰。欲界方
    便善心次第生几心。亦从几心次第生。乃至
    无学心次第生几心。亦从几心生。答曰。欲界
    方便善心次第生十心。欲界七除通果心。色
    界一。方便善心。学心无学心。亦从八心次第
    生。欲界四。方便善生得善不善隐没无记。色
    界二。方便善隐没无记。学无学。欲界生得善
    心次第生九心。欲界七。除通果心。色界隐没
    无记心。无色界隐没无记心。亦从十一心次
    第生。欲界七。除通果心。色界二。方便善隐没
    无记。学无学。不善心次第生欲界七心。除通
    果心。亦从十四心次第生。欲界七。除通果心。
    色界四。生得善隐没无记威仪报。无色界三。
    除方便善。隐没无记心亦如是。欲界威仪心
    次第生八心。欲界六。除方便善通果心。色界
    一。隐没无记心。无色界一。隐没无记心。亦从
    七心次第生。欲界七。除通果心。报心亦如是。
    工巧心次第生六心。除方便善通果心。亦从
    七心次第生。欲界七。除通果心。欲界通果心
    次第生二心。欲界通果。色界方便善心。亦从
    二心次第生。欲界通果。色界方便善心。色界
    方便善心次第生十二心。色界六。欲界三。方
    便善生得善通果心。无色界一。方便善。学无
    学心。亦从十心次第生。色界四。除威仪心
    报心。欲界二。方便善通果心。无色界二。方
    便善隐没无记。学无学心。色界生得善次第
    生八心。色界五。除通果心。欲界二。不善心隐
    没无记。无色界一。隐没无记心。亦从色界五
    心次第生。除通果心。色界隐没无记心次第
    生九心。色界五。除通果心。欲界四。方便善生
    得善不善隐没无记。亦从十一心次第生。色
    界五。除通果心。欲界三。生得善威仪报心。无
    色界三。除方便善。色界威仪心次第生七心。
    色界四。除方便善通果心。欲界二。不善隐没
    无记心。无色界一。隐没无记心。亦从五心次
    第生。色界五。除通果心。报心亦如是。色界通
    果心次第生色界二。方便善通果心。亦从二
    心次第生。色界方便善通果心。无色界方便
    善心次第生七心。无色界四。色界一。方便善
    学无学心。亦从六心次第生。无色界三。除报
    心。色界一。方便善。学无学心。无色界生得善
    次第生七心。无色界四。欲界二。不善隐没无
    记。色界一。隐没无记心。亦从无色界四心次
    第生。无色界隐没无记心。次第生八心。无色
    界四。欲界二不善隐没。无记心色界二方便
    善隐没无记心。亦从十心次第生。无色界四。
    欲界三。生得善威仪报心。色界三。生得善威
    仪报心。无色界报心次第生六心。无色界三。
    除方便善。欲界二。不善隐没无记心。色界一。
    隐没无记心。亦从无色界四心次第生。学心
    次第生六心。欲界二。生得善方便善。色界一。
    方便善心。无色界一。方便善心。学无学心。亦
    从四心次第生。欲界一。方便善心。色界一。方
    便善心。无色界一。方便善心。学心。无学心次
    第生五心。欲界二。方便善心生得善心。色界
    一。方便善心。无色界一。方便善心。无学心亦
    从五心次第生。欲界一。方便善心。色界一。方
    便善心。无色界一。方便善心。学无学心
     十八次生九  十一生于七
     十四亦生八  七六及与七
     二生二欲尽  十二十八五
     九十一七五  二二当知色
     七六七四八  十六四无色
     六四亦五五  当知学无学
    以何等故。如人不可得。乃至广说。问曰。何故
    作此论。答曰。为止他人意故。或有说者。有人
    以有人故忆本所作。复有说者。物性相入。相
    入论者作如是说。一切有为法有二分。若昼
    若夜。夜时昼入夜中。昼时夜入昼中。所以者
    何。如夜中所作昼则忆之。以夜入昼中故。如
    昼中所作夜则忆之。以昼入夜中故。是故忆
    本所作。或有说者。物性变物。性变论者作如
    是说。迦罗罗变作阿浮陀。乃至中年变作老
    年。是故忆本所作。如婆吒树叶青变为黄。彼
    亦如是。或有说者。物性往来。往来论者作如
    是说。迦罗罗来至阿浮陀中住故。乃至广说。
    以是事故忆本所作。问曰。物性变论。往来论
    有何差别。答曰。物性变论言。迦罗罗变作阿
    浮陀。往来论言。迦罗罗来至阿浮陀中住。俱增
    长故。或有说者。觉是一性。后所知觉。即是前
    所作觉。或有说者。意界是常。以意界常故。忆
    本所作。或有说者。有根本阴。有客阴。客阴所
    作。根本阴能知。以是故能忆本所作。或有说
    者。前心往后心。语后心我作如是事。是故忆
    本所作。恒河沙数诸佛。及佛弟子。不作此论。
    言有人不言物性相入。不言物性变。不言物
    性往来。不言觉性是一。不言意界常。不言有根
    本阴客阴。不言前心往后心。然能忆本所作。
    如此事。微细甚深难知。为显如此微细甚深
    难知法故。而作此论。问曰。以何等故。唯说如
    人不可得前心不住后心。言我有所作而能
    忆本所作。答曰。应如是说。以何等故。人不可
    得。物性不相入。物性不变。物性不往来。觉性
    不一。意界不常。阴性无根本无客阴。前心不
    往后心。而能忆本所作。而不说者。欲现始终
    略其中间。令经文易故。若说如人不可得则
    止。有人者意前心不往后心则止。往来论者
    意前心后心则止。其余诸论者意。答曰。众生
    之法得如是相似习智。问曰。前言无人今何
    以言众生。答曰。欲令所说与法体相顺故。所
    以者何。若不言众生但言法。法于义虽顺于
    文不便。若言众生文义俱顺。以是故说于众
    生。复有说者。前说实义今说假名众生之法。
    得如是相似习智。习智者是决定。是修习。是
    自在义。本所作者。随其本事。本事者。如其性
    如其体。如其相如其物。复有说者。应言忆本
    共作。云何共作。如本所见曾所更。复有说者。
    应言忆本作事。云何本作事。随本形色本所。
    为欲明忆本所作义故而作此论。喻如能书
    者。乃至广说。如能书者不至彼能书者所。问
    言。汝作何字。彼亦不答。我作是字。然能书
    者。得如此所习智。自所作字亦知。他所作字
    亦知。乃至海外书来亦能读知。如是前心不
    往后心。然后心能忆本所作。复欲重明此义
    故。更作喻。如二知他心展转相缘。此亦不问
    彼汝思何事。彼亦不答我思此事。乃至百由
    旬外。二心而能相知。如是前心不至后心。后
    心而能忆本所念
    复次诸心心数法。于所缘定。问曰。为于何
    法定言定耶。为于眼入定。为于色定。为于刹
    那定。答曰。或有说者。于眼入定。不于色定
    刹那定也。所以者何。未生心心数法甚多。云
    何于眼入定。答曰。如眼识于色定。其余诸识。
    各于自境界定。若眼与青色和合。则生青识。
    若与余色和合。则生余识。问曰。若然者便有
    二心。知青色心。则异知黄色等心。复违识身
    经文。如说过去眼识。为缘过去法。缘现在法
    缘未来法耶。答曰。缘过去法。不缘现在未
    来。复有说者。于眼入定色定。于刹那不定。所
    以者何。未生心心数法甚多。云何于色定。答
    曰。若缘青色。则生青识。余则不生。缘黄等色
    亦复如是。问曰。青色众多。有青茎青枝青叶
    青花青果。若缘青茎识。云何不耶。即是缘
    青枝青叶青花青果识耶。评曰。应作是说。于
    三法定。问曰。若然者未生心心数法则多。
    答曰。未生法多复有何过。未来世竟无住处
    耶。先已有住处故。问曰。若心心数法。于缘定
    于所依亦定耶。答曰。于所依亦定。其事云何。
    如未来心心数法。于所依则远。若生现在前。
    与所依则俱。若灭则远所依。复有说者。未生
    心心数法。于所依远。若现在前则俱。若灭俱
    灭。问曰。若心心数法。于所缘所依定者。彼于
    何时。能有所缘。为于生时。为于灭时。若以生
    时。生时是未来。云何未来能有所作。若以灭
    时。灭是坏散衰退之法。云何坏散衰退之时
    能有所缘评曰。应作是说。灭时能缘非是生
    时。所以者何。未生法是未来。未来法不能有
    所作。灭时名现在。现在法能有所作。问曰。若
    然者云何以坏散衰退之法。能有所作。答曰。
    一切有法皆尔。体性羸劣。属众因缘不得自
    在。若心心数法。于依所缘和合。能有所缘未
    来世依及境界散乱。如未来过去亦尔。现在
    则众缘和合。若当现在。不能缘境界者。则毕
    竟无缘境界义。问曰。若心心数法。于所缘所
    依定者。此中何以但说所缘。不说所依。答曰。
    此中说所念事故。不说所依。若有所念。必依
    所缘。不用所依。如一境界。则为众多心心数
    法所缘。如前一心缘已后众多心亦缘。犹如
    一人而有百子。若一子念父余子亦念。彼一
    境界。为多心所缘。亦复如是
    问曰。若所更事异。所念事异。云何不提婆达
    多所更。延若达多能忆。若延若达多所更。提
    婆达多能忆。答曰。提婆达多身异。延若达多
    身异。忆本所作者身则不异。复有说者。如提
    婆达多延若达多心不得展转为因。忆本所
    作前为后因。复有说者。若心相续。若身相续。
    能忆本所作。提婆达多。延若达多。心不相续。
    身不相续。问曰。若心相续者。何以先见一牛。
    后见余牛。言是本牛。答曰。曾所更事。要当相
    似尔乃识之。先所见牛。虽复曾更。而与后
    牛不相似故。是以不识。若前牛与后牛相似。
    尔乃可识。前所更意。必当有力。后不失念。而
    能忆本所作。先生心聚。以意名说。后生心聚。
    以念名说。以前意有势力故。令后念忆本所
    作。不失念者。所谓不狂心不乱。不为苦痛所
    逼是也
    有二种心。一同行心。二同缘心。苦法忍苦比
    忍苦比智。是名同行心。不名同缘心。集法忍。
    集法智。是名同缘心不名同行心。苦法智亦
    名同行心亦名同缘心。其余心亦不同行。亦
    不同缘。同行心所更事。同缘心能忆。同缘心
    所更事。同行心能忆。有三种心。善不善无记。
    若善心所更事。善不善无记心能忆。不善无
    记心亦如是。复有四种心。善不善隐没无记。
    不隐没无记。如善心所更事。四种心能忆。乃
    至不隐没无记心所更事。四种心能忆复有
    四种心。从因缘生心。从次第缘生心。从境界
    缘生心。从威势缘生心。若一心曾所更事。四
    心尽能忆。复有五种心。见苦所断心。乃至修
    道所断心。若见苦所断心所更事。五种心能
    忆。见集所断修道所断亦如是。见灭所断心
    所更事。四种心能忆。除见道所断心。道亦
    如是。除见灭所断心。复有六种心。所谓六识。
    若六识所更事。意识能忆。复有十二种心。欲
    界善心。不善心。隐没无记心。不隐没无记心。
    色界三种。除不善。无色界亦如是。学心。无学
    心。如十二种心。有相似十二法十二念。如欲
    界善心所更法。十二念尽能忆。不善亦如是
    隐没无记心所更法。有八种念能忆。欲界四。
    色界善不隐没无记学无学。欲界不隐没无
    记亦如是。色界善心所更法。十二种念能忆。
    色界隐没无记心所更法。十种念能忆。除欲
    界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色界不隐没无记
    心所更法。十种念能忆。除无色界隐没无记
    不隐没无记。无色界善心所更法。十种念能
    忆。除欲界隐没无记不隐没无记。无色界隐
    没无记心所更法。九种念能忆。欲界善不善。
    色界善隐没无记。无色界三种学无学不隐
    没无记亦如是。学心所更法。十二种念能忆。
    无学心亦如是
    如经说。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诸长老。若不
    坏意。内入照了。外入法能生。正观现在前。则
    意识生。彼云何坏意入。答曰。坏有三种。所谓
    须臾坏命终坏究竟坏。须臾坏者。若入无想
    定灭尽定。是名须臾坏。命终坏者。如断善根
    坏善意。如凡夫人离欲乃至命终时坏不善
    意。究竟坏者。如苦比智生苦谛所断意究竟
    坏。乃至道比智生见谛所断意究竟坏。住不
    退法。斯陀含见谛所断意。及欲界修道所断
    六种意究竟坏。住不退法。阿那含一切见谛
    所断意。欲界修道所断染污意究竟坏。住不
    退法。阿罗汉一切染污意究竟坏
    以何等故所念事忘而复忆。答曰。众生之法
    心相似次第生知见者。有三种相似。所谓方
    便相似。境界相似。随顺相似。云何方便相似。
    如人读修多罗。而后忘失。后?シ奖恪;垢赐?br> 利。?衬岚?酬?シ奖阋嗳缡恰O刃薏痪还邸?br> 而后忘失。后?シ奖恪K嫫渚辰纭;瓜衷谇啊0?br> 般观界方便亦如是。曾闻有婆罗门子读违
    陀经。而后忘失。还欲通利。尽其方便。而
    犹不能。往诣师所而问之言。本所读经今悉
    忘失。还欲通利。虽?シ奖阌坦什荒堋=竦痹?br> 何。其师问言。汝本读时云何而读。弟子答言。
    初读经时。手则索绳口诵经文。师告之言。当
    如先法还读诵之。弟子如教后便通利。是名
    相似方便。云何境界相似。如于此处见河池
    山林经行住处。后至异处。若见如先事者。还
    复忆念本所见事。是名境界相似。云何随顺
    相似。如得随顺饮食方土住处说法同行之
    人。则能忆本所作。曾闻有一比丘读诵阿含。
    而后忘失。虽?シ奖恪S坦什荒芑沟猛ɡ?M?br> 诣大德阿难所。作如是言。本读阿含而今忘
    失。虽?シ奖恪S坦什荒芑沽钔ɡ?=竦痹坪巍?br> 阿难语言。可求多油入浴室中。以用涂身??
    水洗浴。加求随顺饮食方土住处说法同行
    之人。彼如其言。具诸方便即还通利。是名随
    顺相似。云何次第。彼相续不断是名次第。复
    有说者。次第者。不相续心还令相续。无能遮
    止。不为对治所坏。亦所更意力强。而不失念
    者。前生心聚。以意名说。后生心聚。以念名
    说。前心有力故。能令后心忆本所作不失念
    者。不狂不心乱。不为苦痛所逼。尊者和须蜜
    说曰。以三事故所念事忘而复忆。一者善取
    前相。二者有相似方便。三者不失念
    以何等故。先所念事忘而不忆。答曰。众生之
    法心不相似次第生心知见者。有三种不相
    似。所谓方便不相似。境界不相似。随顺不相
    似。云何方便不相似。如人读修多罗而后忘
    失。复读?衬岚?酬家喔赐?АO刃薏痪还邸?br> 后复忘失。复修安般观界方便。亦复忘失。是
    名方便不相似。云何境界不相似。本曾见河
    池山林经行住处如是等事。后至异处。不见
    如是等事。于前所见更不复忆。是名境界不
    相似。云何随顺不相似。若不得随顺饮食方
    土住处同行之人。于前所作永不复忆。是名
    随顺不相似。不次第者。不相续断绝。是名不
    次第。亦所更意力弱。而失所念者。彼前生心
    聚。以意名说。后生心聚。以念名说。前心弱故
    不能令后心忆本所作。失念者若狂心乱为
    苦所逼。尊者和须蜜说曰。以三事故。前所
    念事。忘而不忆。一者不善取前相。二者无相
    似方便。三者失所念
    问曰。色界修慧。亦有忘而不忆耶。答曰。亦有
    以身羸弱故。心亦羸弱。心羸弱故。所念事忘
    而不忆。谁有此忘而不忆耶。答曰。圣人凡夫
    俱有。圣人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辟支佛。亦于所念事忘而不忆。唯有如来。忆
    而不忘。何以知之。如经说。佛告舍利弗。假使
    诸比丘众。于百年中。若以坐牀卧床。舆我而
    行。若当如来无上智辩。而有退失。无有是处。
    如持四弓喻。乃至广说。以是事故。知如来无忘

    阿?酬?称派陈劬淼诹?/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