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四 >
  • 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第6辩差别品第三之二

    辩差别品第三之二

    如是已说大善地法。大烦恼法地名大烦恼
    地。此中若法大烦恼地所有名大烦恼地法。
    谓法恒于染污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痴逸怠不信  ?傅艉阄ㄈ?br> 论曰。云何如是六种名大烦恼地法。以恒唯
    与诸染心俱。颂言染者。是染心义。又放逸等
    及与无明。如其次第应知即是前不放逸勤
    信轻安舍等所治。痴谓愚痴于所知境障如
    理解。无辩了相说名愚痴。即是无明无智无
    显。逸谓放逸。于专己利弃舍纵情。名为放逸。
    怠谓懈怠。于善事业阙减胜能。于恶事业
    顺成勇悍。无明等流名为懈怠。由此说为鄙
    劣勤性。勤习鄙秽故名懈怠。不信者谓心不
    澄净邪见等流。于诸谛宝静虑等至现前轻
    毁。于施等因及于彼果。心不现许名为不信。
    ?肝?干?梦-夕+登]瞢不乐等所生心重性。说名??br> 沈。由斯覆蔽心便?该廖匏?叭巍^?葱怨省?br> 由是说为轻安所治。心为大种。能生因故。由
    此为先起身重性。假说?干颉J捣?干颉1耸?br> 身识所缘境故。然此?干蛭廾鞲补省1韭鄄?br> 说为大烦恼地法。有言。彼论说无明名。唯
    目?干蛳嘞嗨乒省N廾餍允谴蟊樾泄省J?br> 此地法不说而成。有说此名总目二义。掉谓
    掉举。亲里寻等所生。令心不寂静性。说名
    掉举。心与此合越路而行。非理作意。失念
    心乱。不正知。邪胜解。前已说为大地法故。于
    此地法中虽有而不说。如于大善地法不说
    无痴善根。唯诸染心恒有此六。如是已说大
    烦恼地法。大不善法地名大不善地。此中若
    法大不善地所有名大不善地法。谓法恒于
    不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
     唯遍不善心  无惭及无愧
    论曰。唯二心所但与一切不善心俱。谓无惭
    愧。故唯二种名此地法。此二法相如后当显。
    如是已说大不善地法。小烦恼法地名小烦
    恼地。此中若法小烦恼地所有名小烦恼地
    法。谓法少分染污心俱。彼法是何。颂曰
     忿覆悭嫉恼  害恨谄诳?x
     如是类名为  小烦恼地法
    论曰。类言为摄不忍不乐愤发等义。小是少
    义。显非一切染污心俱。又无相应。唯修所
    断。意识俱起无明相应。随烦恼中当释其相。
    此诸心所皆实有性。非一品类所缘义中。种
    种行相俱时起故。一体同时如所缘义。差别
    行相无容有故。然由余法所制伏故。见其相
    续变异而起。现见清油垢水风等。势力制持
    灯相续中。便有明昧声动等故。如是已说大
    地法等品类决定心所差别。复有此余不定
    心所。恶作睡眠寻伺等类。总说名为不定地
    法。今应决择。一切心所诸心品中俱生数量。
    何心品内有几心所。颂曰
     欲有寻伺故  于善心品中
     二十二心所  有时增恶作
     于不善不共  见俱唯二十
     四烦恼忿等  恶作二十一
     有覆有十八  无覆许十二
     睡眠遍不违  若有皆增一
    论曰。且欲界中心品有五。谓善唯一不善有
    二。谓不共无明俱生及余烦恼等俱生。无记
    有二。谓有覆无记及无覆无记。如是欲界一
    切心品。决定恒与寻伺相应。故善心品有二
    十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十大善地法及
    不定。二谓寻与伺。此中勤舍应不俱生。行相
    违故。如进与止。造?委弃。理不同时。契经亦
    遮。此二俱起。说?二法。时非时故。如契经
    说。心若?干颉6?庇γ?择法勤喜?轻安定
    舍则为非时。心若掉举。尔时应?轻安定舍
    ?择法勤喜则为非时。俱生无失不相违故。
    住正理者起如理行不息名勤。即于尔时弃
    非理行平等名舍。又于如理非理行中。舍如
    持称进止平等故。舍与勤更相随顺。起善止
    恶行不相违。若于所缘一取一舍。更相违背。
    可有此失。不定地法复有二种。一者恶作。二
    者睡眠。非此二法贯通三界及六识身。有漏
    无漏。非唯不染。亦非唯染。故善心品非一切
    时。皆有恶作。但容可有。有时增数至二十三。
    言恶作者。悔以恶作为所缘故立恶作名。如
    无相定。有说无相及身念住有处名身。若尔
    有缘所未作事。心生追悔。应非恶作。不尔未
    作亦名作故。如追悔言。我先不作如是事业。
    是我恶作。然此恶作通善不善。不通无记。随
    忧行故。离欲贪者。不成就故。非无记法。有如
    是事。然有追变。我须何为。不消而食。我须
    何为。不画此壁。如是等类。彼心乃至未触忧
    根。但是省察未起恶作。若触忧根便起恶作。
    尔时恶作理同忧根。故说恶作有如是相。谓
    令心戚恶作心品。若离忧根谁令心戚。恶作
    有四。谓善不善。一一皆依一处起故。若于不
    善不共心品。应知二十心所俱生。谓十大地
    法。六大烦恼地法。二大不善地法。并二不定。
    谓寻与伺。何等名为不共心品。谓此心品唯
    有无明。无有所余贪随眠等。如不共品邪见
    见取及戒禁取俱生亦尔。大地法中即慧差
    别。说名为见。故数不增。颂言唯者。是简别
    义。谓唯见俱定有二十表。不共品中容有恶
    作等。谓若恶作是不善者。唯无明俱非余烦
    恼。贪慢二种欢行转故。?外门转行相?
    故。非恶作俱。疑不决定。恶作决定故不俱起。
    有身见等。欢行转故。极猛利故。恶作不尔。然
    此恶作。依善恶行事处转故。诸见不尔。故不
    相应。邪见一分虽戚行转。而二因故非恶作
    俱。是故恶作是不善者。唯无明俱容在不共。
    忿等亦尔。于四不善贪?慢疑烦恼心品。有
    二十一心所俱生。二十如不共加贪等随一。
    于前所说忿等相应随烦恼品亦二十一心所
    俱生。二十如不共加忿等随一。不善恶作
    相应心品亦二十一心所俱生。谓即恶作等
    二十一。若于无记有覆心品。唯有十八心
    所俱生。谓二十中除大不善。欲界无记有
    覆心者。谓与萨迦耶见及边执见相应。不增
    见义如前应释。于余无记无覆心品。许唯十
    二心所俱生。谓十大地法并不定寻伺。有执
    恶作亦通无记。忧如喜根非唯有记。此相
    应品便有十三心所俱起。睡眠一切不相违
    故。于诸心品皆可现行。于善不善无记心品。
    随何品有即说此增。随其所应当各增数。工
    巧处等诸无记心。似有勇悍。然非称理。而起
    加行。故无有勤。又非染污故无懈怠。无信不
    信类此应知。已说欲界心所俱生诸品定量
    当说上界。颂曰
     初定除不善  及恶作睡眠
     中定又除寻  上兼除伺等
    论曰。初静虑中于前所说诸心所法。除唯不
    善恶作睡眠。余皆具有。唯不善者谓?烦恼
    及无惭愧。除谄诳?x所余忿等。余皆有者如
    欲界说。中间静虑除前所除。又更除寻余皆
    具有。第二静虑已上乃至无色界中。除前所
    除。又除伺等。等者显除谄诳。余皆如前。具有
    以从欲界乃至梵天。皆有王臣众主等别。故
    有谄诳。上地皆无。如是已说三界所系诸心
    心所俱生定量有诸心所。性相似同难知差
    别。今随宗义辩彼别相无惭无愧。爱之与敬
    别相云何。颂曰
     无惭愧不重  于罪不见怖
     爱敬谓信惭  唯于欲色有
    论曰。无惭无愧差别相者。于诸功德及有德
    者。无敬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说名无
    惭。诸功德者谓尸罗等。有德者谓亲教等。
    于此二境无敬无崇。是无惭相。即是崇敬能
    障碍法。或缘诸德说为无敬。缘有德者说为
    无崇。无所忌难。无所随属。总显前二。或随次
    第。于所造罪不见怖畏。说名无愧。诸观行
    者所呵厌法。说名为罪。于所呵厌诸罪业中。
    不见能招此世他世。讥毁[言*适]罚。非爱难忍。
    异熟果等。诸怖畏事。是无愧相。即不忌惮罪
    业果义。不见怖言。欲显何义。为不见彼怖。为
    见而不怖。前应显无明。后应显邪见。此言不
    显见与不见为无愧体。但显有法是随烦恼。
    能与现行无智邪智为邻近因。说名无愧。此
    略义者。谓能令心于德有德无所崇敬。名曰
    无惭。于罪现行无所忌惮。名为无愧。有余师
    说。于诸烦恼不能厌毁。名曰无惭。于诸恶行
    不能厌毁。说为无愧。有说独处造罪无耻。名
    曰无惭若处众中造罪无耻。说为无愧。有说
    现起不善心时于异熟因无所顾眄。名曰无
    惭。于异熟果无所顾眄。说为无愧。诸不善
    心现在前位。皆于因果无所顾眄。故一心中
    二法俱起。由此翻释惭愧异相。若净意乐。为
    习善人所乐胜业名有惭者。为得善人所乐胜
    果名有愧者。诸有爱乐胜业胜果。必亦怖于
    恶因苦果。一切善心现在前位。定于因果皆
    无迷惑。故惭与愧一心并生。故有余师。以如
    是义?坑谛氖住K等缡茄浴S谒?熳镒怨畚?br> 耻。名曰无惭。观他无耻。说为无愧。谓异熟因
    当时现起。故名为自。其异熟果后时方有。故
    说为他。彼义意言。诸造罪者意乐不净。于现
    罪业及当苦果。皆无顾眄。已说无惭无愧
    别相。爱敬别者。爱谓爱乐。体即是信。然爱有
    二。一有染污。二无染污。有染谓贪。无染谓
    信。信复有二。一忍许相。二愿乐相。若缘是处
    现前忍许。或即于中亦生愿乐。此中爱者是
    第二信。或于因中亦立果称。前信是爱。邻
    近因故。名爱无失。敬谓敬重。体即是惭。谓
    如前释大善地法中。言心自在性说为愧者。
    应知即是此中敬体。然复有言。有所崇重故
    名为敬。由此为先方生惭耻。故敬非惭。彼师
    应许。无惭耻者。能起恭敬。以执先起敬时未
    有惭耻故。应无惭耻者能起恭敬。若谓敬时
    已有惭耻。则不应说由敬为先方生惭耻。若
    谓敬时非无惭耻。然敬非惭。此亦非理。言敬
    非惭。无证因故。非敬为先方生惭耻。勿无惭
    者能起恭敬。又勿有敬而无惭耻。然复确执
    敬体非惭。但有虚言都无实义。故应敬体是
    惭差别。谓或有惭名有崇重。此惭差别说名
    为敬。补特伽罗为境界故。即惭差别得崇重
    名。夫崇重者是心自在。心自在性已说为
    惭。谓于心中有自在力。能自制伏有所崇重。
    故说敬体是惭差别。于诸所尊有所崇重。故
    名为敬。是境第七。或因第七由于所尊发随
    属意。即名为惭。此惭即是有所崇重。故此敬
    体是惭差别。义善成就。即由此证。补特伽罗
    为境信惭。说名爱敬。非谓以法为境起者。故
    爱与敬。虽是大善地法所摄。而于无色不立
    为有。有余师言。信顺亲密而无耽染。说名为
    爱。瞻望所尊崇重随属。说名为敬。有余师说。
    亲近善士。因名为爱。不越彼言。因名为敬。
    复有说者。于和合众见等皆同。故名为爱。于
    可尊重深心恭事。故名为敬。此爱与敬。欲色
    界有。无色界无。无依处故。如是已说爱敬别
    相。寻伺?x慢别相云何。颂曰
     寻伺心?细  慢对他心举
     ?x由染自法  心高无所顾
    论曰。寻伺别者。谓心?细。心之?性。说名
    为寻。心之细性。说名为伺。若尔寻伺体不异
    心。经即就心说二性故。此言非理。由不了达
    经义趣故。经言所有心?细性名寻伺者。由
    有此法心起便?。此法名寻。由有此法心起
    便细。此法名伺或作异释。故体异心。谓我不
    言。心之?性名心?性。心之细性名心细性。
    者尔云何依心?性名心?性。依心细性名
    心细性。虽一心中二体可得。用增时别故不
    相违。如水与酢等分和合。体虽平等而用有
    增。?心品中寻用增故。伺用被损有而难觉。
    细心品中伺用增故。寻用被损有而难觉。若
    谓酢用一切时增故非喻者。此言非理。我
    不定说。以酢喻寻水喻于伺。但有用增者。即
    说如酢故。由是寻伺。虽一心中体具可得。用
    时别故。而无一心即?即细。如贪痴性虽并
    现行。而得说心为有贪行。随何心品有法用
    增。此法为门。总标心品。诸无色法就用说
    增。如是已说寻伺别相。慢?x别者。慢谓对他
    心自举性。称量自他德类胜劣。若实不实。心
    自举恃陵蔑于他。故名为慢。?x谓染着。自法
    为先。令心傲逸无所顾性。于自勇健财位戒
    慧族等法中先起染着。心生傲逸于诸善本
    无所顾眄。故名为?x。于诸善本无所顾者。
    谓由心傲。于诸善业不乐修习。是谓慢?x差
    别之相。如是已说诸心心所品类不同俱生
    决定差别之相。然心心所于契。经中随义建
    立种种名相。今当辩此名义差别。颂曰
     心意识体一  心心所有依
     有缘有行相  相应义有五
    论曰。心意识三体虽是一。而训词等义类有
    异。谓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
    颇勒具那契经意遣。能了别者非无了别。或
    种种义故名为心。即此为他作所依止故名
    为意。作能依止故名为识。或界处蕴施设差
    别。或复增长相续业生种子差别。如是等类
    义门有异。故心意识三名所诠义异体一。如
    心意识三名所诠义异体一。诸心心所名有
    所依。所缘行相相应亦尔。名义虽殊而体是
    一。谓心心所。以六内处为所依故。名有所依。
    以色等境为所缘故。名有所缘。即于所缘品
    类差别。起行相故。名有行相。平等俱时与
    他性合。行所缘境故名相应。云何平等。五义
    等故。谓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所依所
    缘行相时事皆平等故。事平等者。一相应中
    如心体一。诸心所法各各亦尔。心所离心别
    有自性。然譬喻者。说唯有心无别心所心想
    俱时。行相差别不可得故。又经唯说识入胎
    故。又说或心或意或识。长夜流转生诸趣故。
    又说士夫六界摄故。又说我今不见一法速
    疾回转犹如心故。又说我今不见一法若不
    修习则不调柔无所堪能犹如心故。又说心
    远行独行故。又于心所多诤论故。谓或有说
    心所唯三。或复有说心所唯四。或说有十。或
    说十四。故唯有识随位而流。说有多种心心
    所别。如甘[这-言+蔗]汁如倡伎人。故无受等别体
    可得。然心心所。时境性同。行相无别异相难
    了。故契经言。心心所法展转相应。若受若想
    若思若识。如是等法和杂不离。不可施设差
    别之相。然识与想其相各别。谓于境中。总了
    名识别取名相。施设名想。以心强故。诸契经
    中处处偏说如王来等。遮心并起。故说独行。
    心所难知故多诤论。岂多诤论便拨为无。勿
    彼此中间亦无便有失。然诸论者。皆信离心
    别有心所。但于多少数增减中而兴诤论。以
    经不说数定量故。若执受等是心差别。如何
    即心可名心所。据何定理说识为心。复以何
    缘即名心所。若谓诸识体即是心。受等诸法
    是心体类。心相续中有此法故。名心所者。何
    故不言所造诸色。即是大种体类差别。即于
    地等相续位中。有此法故名为所造。此既不
    尔。彼云何然。离大种外别有所造。如顺正理
    已广决择。若责何故知心所法决。定离心
    别有体者。由教理故。如契经言。眼及色为缘
    生于眼识。三和合触俱起受想思。如是诸法
    是心种类。依止于心。系属于心。故名心所。此
    俱生言不说无间。但显心所同时而生。又不
    容有心体俱生。故知但说心所俱起。无色法
    中已辩心心所。今次当辩心不相应行。颂曰
     心不相应行  得非得同分
     无想二定命  相名身等类
    论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及和合性。类者显
    余所计度法。即前种类。谓有计度。离得等有
    蕴得等性。如是诸法不与心相应故。说名为
    心不相应行。非如心所与心共一所依所缘
    相应而起。说心言者。为显此中所说得等。是
    心种类。诸心所法。所依所缘皆与心同。亦心
    种类。为简彼故言不相应。诸无为法亦心种
    类。无所依缘故。亦是不相应。为欲简彼故复
    言行。此已总标。复应别释。于中且辩得非得
    相。颂曰
     得谓获成就  非得此相违
     得非得唯于  自相续二灭
    论曰。得获成就。义虽是一。而依门异。说差别
    名。得有二种。谓先未得及先已得。先未得得
    说名为获。先已得得说名成就。应知非得与
    此相违。谓先未得及得已失。未得非得说名
    不获。已失非得名不成就。故说异生性名不
    获圣法。于何法中有得非得。且有为中于自
    相续有得非得。非他相续及非相续。若蕴堕
    在自相续中。可有成就不成就故。他相续蕴
    及非情蕴。必无成就不成就故。然不违害轮
    王契经。于宝自在名成就故。非成善等可同
    此说。现于过未无自在故。谓现在者。唯于现
    在有自在力。非于过未。如转轮王于现七宝
    有自在力。随意受用增上果故。恒现前故。
    随乐而转可名成就。善不善法则不决定。且
    如善法现在前时。彼于去来诸不善法。若离
    现得有何自在。而名成就不善现前。征善
    亦尔。况执过未全无体宗。依何如何说名成
    就。若谓有力。当能生彼。名成就者。理亦不然
    后有异生。应名圣者。后心无学应是异生。如
    是等类有众多失。故得非得定有别体。有为
    唯在。自蕴非余。无为法中唯于二灭有得非
    得。一切有情无不成就。非择灭者。故对法中
    有如是说。谁成无漏法。谓一切有情除初刹
    那。具缚圣者及余一切具缚异生诸余有情。
    皆成择灭。决定无有成就虚空。以于虚空无
    有得故。亦无不成就。以无非得故。若法有
    得亦有非得。若法无得亦无非得。其理决定。
    依此得故说如是言。色蕴行蕴一得所得。余
    蕴行蕴说亦如是。有漏无漏一得所得。有
    为无为一得所得。如是等类如理应思。是已
    得法。不失因故。是此属彼。智[巾*票]帜故。得有
    此用。故别有体。若谓种子有此作用。理不应
    然。种与余法体别有无。俱有过故。若体别
    有。体即是得。但立异名。若体别无。则善不善
    杂染清净。体应成一。便爱非爱业果杂乱。
    既尔解脱体亦应无。又契经说。一切白法无
    余断者。善法还生所执种子应成无用。如
    世尊说。应知如是补特伽罗。善法隐没恶法
    出现。有随俱行善根未断。以未断故。从此
    善根。犹有可起余善根义。彼于后时一切皆
    断。彼后决定还续善根。故所执种定为无用。
    非对法者所说诸得是法生因。现见离得已
    得未得。法亦生故。由此诸师所执随界。熏
    习功能不失增长。皆已遮遣。义无别故。如是
    已成得非得性。此差别义。今广应思。且得
    云何。颂曰
     三世法各三  善等唯善等
     有系自界得  无系得通四
     非学无学三  非所断二种
    论曰。三世法得各有三种。谓过去法。有过去
    得。有未来得。有现在得。如是未来及现在法
    各有三得。约容有义且作是说。其中差别后
    当更辩。又善等法得唯善等。谓善不善及无
    记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无记三得。又有系
    法得唯自界。谓欲色界无色界法。如其次第
    唯有欲色无色三得。若无系法得通四种。谓
    不系法就总种类。具四种得。即三界系及与
    不系。别分别者。非择灭得通三界系。若择灭
    得色无色系及与不系。其圣道得唯有不系。
    又有学法得唯有学。若无学法得唯无学故。
    学无学法得各有一种。非学非无学法总类
    得有三。别分别者。全五取蕴及三无为。总
    名非学非无学法。且五取蕴。及非择灭。并非
    圣道所证择灭。唯有非学非无学得。若有学
    道所证择灭得唯有学。若无学道所证择灭
    得唯无学。又见?所系法。如其次第有见?
    所断得。非所断法得总有二。别分别者。诸无
    漏法名非所断。若非择灭及非圣道所证择
    灭得唯一种。谓修所断。若以圣道所证择灭
    及道圣谛得唯。一种谓非。所断前言三世各
    有。三得诸有为法皆定尔耶。不尔云何。颂曰
     无记得俱起  除二通变化
     有覆色亦俱  欲色无前起
    论曰。无覆无记得唯俱起。无前后生。势力劣
    故。一切无覆无记法得皆定尔耶。不尔云何。
    除眼耳通及能变化。谓眼耳通慧及能变化。
    心势力强故。加行差别所成办故。虽是无覆
    无记性收而有前后及俱起得。又威仪路四
    蕴之得。多分世断及刹那断。唯除诸佛马胜
    ?刍及余善习威仪路者。若工巧处四蕴之
    得。亦多世断及刹那断。除?呈?眶赡ヌ焐?br> 及余善习工巧处者。唯有无覆无记法得但
    俱起耶。不尔云何。有覆无记色得亦尔。谓唯
    色界初静虑染。身语表业得亦如前。但有俱
    起。虽上品染。而亦不能发无表故。势力微劣。
    由此定无法前后得。欲界诸色亦定唯有俱
    起得耶。不尔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得无
    前起。唯有俱生及后起得

    说一切有部显宗论卷第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