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毘昙部四 >
  • 阿毘达磨俱舍论卷第15分别业品第四之三

    分别业品第四之三

    此别解脱静虑无漏三种律仪。从彼得一亦
    余二不。不尔。云何。颂曰
     从一切二现  得欲界律仪
     从根本恒时  得静虑无漏
    论曰。欲界律仪。谓别解脱。此从一切根本
    业道及从加行后起而得。从二得者。谓
    从二类。即情非情性罪遮罪。从现得者。
    谓从现世蕴处界得。非从去来。由此律仪
    有情处转。去来非是有情处故。若得静虑
    无漏律仪。应知但从根本业道。尚不从彼
    加行后起得此律仪况从遮罪。从恒时者。
    谓从过去现在未来蕴处界得。由此差别
    应作四句。有蕴处界从彼唯得别解律仪
    非余二等。第一句者。谓从现世加行后起
    及诸遮罪。第二句者。谓从去来根本业道。第
    三句者。谓从现世根本业道。第四句者。谓
    从去来加行后起。非于正得善律仪时可
    有现世恶业道等。是故应言从现处得。理
    应但说防护未来。定不应言防护过现。
    诸有获得律不律仪。从一切有情支因有
    异不。此定有异相云何。颂曰
     律从诸有情  支因说不定
     不律从一切  有情支非因
    论曰。律仪定从一切有情得。无少分理。支
    因说不定。支不定者。有从一切得谓?刍
    律仪。有从四支得谓所余律仪。唯根本业
    道名律仪支故。因不定者。谓或有义从一
    切因。或约余义唯许从一。从一切者。谓
    从无贪?痴。必俱起故。唯从一者。谓从下
    中上心。不俱起故。此中且就后三因说。或
    有一类住律仪者。于一切有情得律仪。非
    一切支非一切因。谓以下心或中或上。受
    近事勤策戒。或有一类住律仪者。于一切
    有情得律仪。由一切支非一切因。谓以下
    心或中或上。受?刍戒。或有一类住律仪
    者。于一切有情得律仪。由一切支及一切
    因。谓以三心受近事勤策?刍戒。或有一
    类住律仪者。于一切有情得律仪。由一切
    因非一切支。谓以三心受近事近住勤策
    戒。无有不遍。于诸有情得律仪者。以于
    一切诸有情所住善意乐方得律仪。异则
    不然。以恶意乐不全息故。若人不作五种
    定限方可受得别解律仪。谓有情支处时缘
    定。有情定者。念我唯于某类有情当离杀
    等。言支定者。念我唯于某律仪支当持
    不犯。言处定者。念我唯住某类方域当
    离杀等。言时定者。念我唯于一月等时能
    离杀等。言缘定者。念我唯除鬪战等缘能
    离杀等。如是受者不得律仪。但得律仪相
    似妙行。于非所能境如何得律仪。由普于
    有情发起增上不损命意乐故得律仪。??br> 婆沙师有作是说。若谓一向于所能境方
    可受得别解律仪。则此律仪应有增减。以
    所能境与非所能二类有情有转易故。如
    是便有别解律仪离得舍缘有得舍过。彼
    说不然。如生草等先无后起或起已枯于彼
    律仪无增无减。能不能境所得律仪。境转易
    时例亦应尔。彼言不尔。所以者何。以诸有
    情前后性等草等前后性不同故。若尔有情
    般涅??已。如前性类今时既无。于彼律仪
    如何无减。故如是释于理不然。前所说因
    于理为善。若尔前佛及所度生已涅??者。后
    佛于彼既不发得别解律仪。如何尸罗无
    减前过。以一切佛别解律仪皆从一切有情
    处得。设彼有情今犹在者。后佛从彼亦得
    律仪。故后尸罗无减前过。已说从彼得诸
    律仪。得不律仪定从一切有情业道。无少
    分境及不具支不律仪者。此定无有由一切
    因。下品等心无俱起故。若有一类由下品
    心得不律仪。后于异时由上品心断众生
    命。彼但成就下不律仪。亦成杀生上品表
    等。中品上品例此应知。此中何名不律仪
    者。谓诸屠羊屠鸡屠猪捕鸟捕鱼。猎兽劫盗
    魁脍典狱。缚龙煮狗及???等。等言类显王
    典刑罚及余听察断罪等人。但恒有害心
    名不律仪者。由彼一类住不律仪。或有不
    律仪名不律仪者。言屠羊者。谓为活命
    要期尽寿恒欲害羊。余随所应当知亦
    尔。遍于有情界得诸律仪其理可尔。由
    普欲利乐胜阿世耶而受得故。非屠羊等
    不律仪人于己至亲有损害意。乃至为救
    自身命缘亦不欲杀。如何可说普于一切
    得不律仪。由彼至亲若为羊等于彼亦可
    有损害心。既知至亲现非羊等。如何于彼
    可有害心。又圣必无作羊等理。如何于彼
    得不律仪。若观未来羊等自体。于现相续
    得不律仪。是则羊等于未来世亦有至亲
    及圣自体。于彼决定无损害心。是则应观
    未来自体。不于现在得不律仪。于羊等现
    身既有害意。如何不于彼得不律仪。于母
    等现身既无害意。如何亦于彼得不律仪。
    于等事中应求异理。又屠羊等不律仪人。
    于一生中不与不取。于己妻妾住知足
    心。哑不能言无语四过。如何彼亦得具支
    不律仪。彼遍损善阿世耶故。虽哑不言而
    身表语所欲说义故得具支。若尔彼人或
    时先受二三学处。后但受杀。于余不损善
    阿世耶。如何具发七支恶戒。?称派痴咦魅?br> 是言。必无缺支及余一分可得名住不律
    仪人。经部诸师作如是说。随所期限支具
    不具及全分一分皆得不律仪。律仪亦然。唯
    除八戒。由随彼量善恶尸罗性相相违互
    相遮故。已说从彼得不律仪。得不律仪及
    余无表。如何方便未说当说。颂曰
     诸得不律仪  由作及誓受
     得所余无表  由田受重行
    论曰。诸不律仪由二因得。一者生在不律
    仪家。由初现行杀等加行。二者虽复生在
    余家。由初要期受杀等事。谓我当作如是
    事业。以求财物养活自身。当于尔时便发
    恶戒。得余无表由三种因。一者由田。谓于
    如是诸福田所施园林等。彼善无表初施便
    生。如说有依诸福业事。二者由受。谓自誓
    言。若未礼佛不先食等。或作誓限。于斋
    日月半月及年常施食施。三由重行。谓起
    如是殷重作意行善行恶。由此三因起
    余无表。如是已说得律仪等。舍律仪等未
    说当说。具云何舍别解律仪。颂曰
     舍别解调伏  由故舍命终
     及二形俱生  断善根夜尽
     有说由犯重  余说由法灭
     伽湿弥罗说  犯二如负财
    论曰。言调伏者意显律仪。由此能令根调
    伏故。唯除近住所余七种别解律仪。由四
    缘舍。一由意乐对有解人发有表业舍
    学处故。二由弃舍众同分故。三由二形俱
    时生故。四由所因善根断故。舍近住戒由
    前四缘及由夜尽。是故总说别解律仪由五
    缘舍。何缘舍戒由此五缘。与受相违表业
    生故。所依舍故。所依变故。所因断故。过期
    限故。有余部说。于四极重感堕罪中。若随
    犯一亦舍勤策?刍律仪。有余部言。由正
    法灭亦能令舍别解律仪。以法灭时一切
    学处结界羯磨皆止息故。迦湿弥罗国?称?br> 沙师言。犯根本罪时不舍出家戒。所以然
    者。非犯一边一切律仪应遍舍故。非犯
    余罪有断尸罗。然有二名。谓持犯戒。如有
    财者负他债时名为富人及负债者。若于
    所犯发露悔除名具尸罗。不名犯戒。如还
    债已但名富人。若尔何缘薄伽梵说犯四
    重者不名?刍。不名沙门非释迦子。破
    ?刍体害沙门性。坏灭堕落立他胜名。依
    胜义?刍密意作是说。此言凶勃。凶勃者
    何。谓于世尊了义所说以别义释令成不
    了。与多烦恼者为犯重罪缘。宁知此言是
    了义说。由律自释有四?刍。一名想?刍。
    二自称?刍。三乞丐?刍。四破惑?刍。此义
    中言非?刍者。谓非白四羯磨受具足戒
    ?刍。非此?刍先是胜义。后由犯重成非
    ?刍。故知此言是了义说。然彼所说。非犯
    一边一切律仪应遍舍者。彼言便是征诘
    大师。大师此中立如是喻。如多罗树若被
    断头必不复能生长广大。诸?刍等犯重
    亦然。大师此中喻显何义。意显于戒随犯
    一边根本重罪。令余所受必不复能生长广
    大。谓彼毁犯诸重罪时。违越?刍根本行
    故。与极猛利无惭无愧共相应故。行根既断。
    理应遍舍一切律仪。又犯重人世尊不许
    食僧只食下至一抟。践?弛?抟蛔愀?br> 地。摈出一切?刍事业。大师依彼说如是
    言。应速拔除稻禾稗莠。应速简弃腐朽栋
    梁。应速簸?种中糠秕。如是应速驱摈众
    中实非?刍称?刍者。彼?刍体其相如
    何。随相是何体必应有。以世尊说准他
    当知有四沙门。更无第五。所言四者。一胜
    道沙门。二示道沙门。三命道沙门。四污道沙
    门。虽有此说而彼唯有余沙门相故名沙
    门。如被烧材假鹦鹉[此/束]涸池败种火轮死人。
    若犯重人非?刍者。则应无有授学?刍。
    不说犯重人皆成他胜罪。但成他胜罪。定
    说非?刍。谓或有人相续殊胜。虽犯极重
    戒而非他胜罪。由彼无有一念覆心。法主
    世尊制立如是。若犯他胜便非?刍。何不
    重令出家受戒。由彼相续已为极重无惭
    愧怀。无力能发出家律仪。如蕉种故。非
    观彼有?刍律仪故。不重令出家受戒。所
    以然者。设彼后时谓是?刍更舍所学亦
    不许彼重出家故。于此无义苦救何为。若
    如是人犹有?刍性。应自归礼如是类?
    刍。正法灭时虽无一切结界羯磨及?衬我??br> 未得律仪无新得理。而先得者无有舍义。
    静虑无漏二律仪等。云何当舍。颂曰
     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圣由得果  练根及退失
    论曰。诸静虑地所系善法由二缘舍。一由易
    地。谓从下地生上地时。或上地没来生下
    地。二由得退。谓从已获胜定功德还退失
    时。等言为显舍众同分亦舍少分殊胜善
    根。如色界中所有善法由易地退舍。无色界
    亦然。唯无律仪与色界异。无漏善法由三
    缘舍。一由得果谓得果时舍前向道及果道
    故。二由练根。谓练根位由得利道舍钝道
    故。三由退失。谓得退时退失果道胜果道故。
    如是已说舍诸律仪。不律仪云何舍。颂曰
     舍恶戒由死  得戒二形生
    论曰。诸不律仪由三缘舍。一者由死舍所
    依故。二由得戒。谓若受得别解律仪。或由
    获得静虑律仪恶戒便舍。由因缘力得律
    仪时。诸不律仪一切皆断。以善恶戒其性相
    违。善戒于中势力强故。三由相续二形俱
    生。以于尔时所依变故。住恶戒者。虽或
    有时起不作思舍刀网等。若不受得诸善
    律仪。诸不律仪无容弃舍。譬如虽避发病
    因缘。不服良药病终难愈。不律仪者。受近
    住戒至夜尽位舍律仪时。为得不律仪。为
    名处中者。有余师说。得不律仪。恶阿世耶
    非永舍故。如停热铁赤灭青生。有余师言。
    若不更作无缘令彼得不律仪。以不律仪
    依表得故。处中无表舍复云何。颂曰
     舍中由受势  作事寿根断
    论曰。处中无表舍由六缘。一由受心断坏
    故舍。谓舍所受。作是念言。我从今时弃
    先所受。二由势力断坏故舍。谓由净信烦
    恼势力所引无表。彼二限势若断坏时无表
    便舍。如所放箭及陶家轮。弦等势力尽时便
    止。三由作业断坏故舍。谓如所受后更不
    作。四由事物断坏故舍。事物者何。谓所舍
    施寺舍敷具制多园林。及所施为?网等
    事。五由寿命断坏故舍。谓所依止有转易
    故。六由善根断坏故舍。谓起加行断善根
    时。便舍善根所引无表。欲非色善及余一切
    非色染法舍。复云何。颂曰
     舍欲非色善  由根断上生
     由对治道生  舍诸非色染
    论曰。欲界一切非色善法舍由二缘。一断善
    根。二生上界。三界一切非色染法舍由一缘。
    谓彼但由对治道起。若此品类能断道生。当
    舍此中所有烦恼及彼助伴。非余方便。善
    恶律仪何有情有。颂曰
     恶戒人除北  二黄门二形
     律仪亦在天  唯人具三种
     生欲天色界  有静虑律仪
     无漏并无色  除中定无想
    论曰。唯于人趣有不律仪。然除北洲唯三
    方有。于三洲内。复除扇搋及半择迦具二
    形者。律仪亦尔。谓于人中除前所除。并天
    亦有。故于二趣容有律仪。复以何缘知
    扇搋等所有相续非律仪依。由经律中有诚
    证故。谓契经说。佛告大名。诸有在家白衣
    男子男根成就。归佛法僧起殷净心。发诚
    谛语自称我是邬波索迦。愿尊忆持慈悲护
    念。齐是名曰邬波索迦。?衬我?幸嘧魇?br> 说。汝应除弃此色类人。故知律仪非彼类
    有。复由何理彼无律仪。由二所依所起烦
    恼于一相续俱增上故。于正思择无堪能
    故。无有极重惭愧心故。若尔何故无不律
    仪。彼于恶中心不定故。又若是处有善律
    仪。则恶律仪于彼亦有。由此二种相翻立
    故。北俱卢人无受及定。及无造恶胜阿世耶。
    是故彼无善戒恶戒。猛利惭愧恶趣中无。故
    律不律仪于彼亦非有。与胜惭愧相应相
    违。方有律仪不律仪故。又扇搋等如咸卤
    田故不能生善戒恶戒。世间现见诸咸卤
    田。不能滋生嘉苗秽草。若尔何故契经中
    言有卵生龙半月八日。每从宫出来至人
    间。求受八支近住斋戒。此得妙行。非得律
    仪。是故律仪唯人天有。然唯人具三种律仪。
    谓别解脱静虑无漏。若生欲天及生色界。
    皆容得有静虑律仪。生无色界彼必非有。
    无漏律仪亦在无色。谓若生在欲界天中及
    生色界中。除中定无想皆容得有无漏律
    仪。生无色中唯得成就以无色故必不现
    起。因辩诸业性相不同。当释经中所?恐?br> 业。且经中说。业有三种。善恶无记。其相云
    何。颂曰
     安不安非业  名善恶无记
    论曰。如是名为善等业相。谓安隐业说名为
    善。能得可爱异熟涅??。暂永二时济众苦
    故。不安隐业名为不善。由此能招非爱异
    熟。与前安隐性相违故。非前二业立无记
    名。不可记为善不善故。又经中说。业有三
    种。福非福等。其相云何。颂曰
     福非福不动  欲善业名福
     不善名非福  上界善不动
     约自地处所  业果无动故
    论曰。欲界善业说名为福。招可爱果益有
    情故。诸不善业说名非福。招非爱果损有
    情故。上二界善说名不动。岂不世尊说下
    三定皆名有动。圣说此中有寻伺等名为
    动故。由下三定有寻伺等灾患未息故立
    动名。不动经中据能感得不动异熟说名
    不动。如何有动定招无动异熟。虽此定中
    有灾患动。而业对果非如欲界有动转故
    立不动名。谓欲界中余趣处业。由别缘力
    异趣处受。以或有业能感外内财位形量色
    力乐等。于天等中此业应熟。由别缘力所
    引转故。于人等中此业便熟。色无色界余
    地处业。无容转令异地处受。业果处定立
    不动名。又经中说。业有三种。顺乐受等。其
    相云何。颂曰
     顺乐苦非二  善至三顺乐
     诸不善顺苦  上善顺非二
     余说下亦有  由中招异熟
     又许此三业  非前后熟故
     顺受总有五  谓自性相应
     及所缘异熟  现前差别故
    论曰。诸善业中始从欲界至第三静虑名
    顺乐受业。以诸乐受唯至此故。诸不善业名
    顺苦受。过三静虑上地诸善业。说名为顺
    不苦不乐受。此上都无苦乐受故。非此诸
    业唯感受果。应知亦感彼受资粮。受及资
    粮此中名受。有余师说。下诸地中亦有第三
    顺非二业。由中定业招异熟故。若异此者。
    中间定业应无异熟。或应无业。以无苦乐
    异熟果故。有余师说。此业能感根本地中
    乐根异熟。有说。此业不感受果。二说俱与
    本论相违。故本论言。颇有业感心受异熟
    非身耶。曰有。谓善无寻业。又本论说。颇有
    三业非前非后受异熟耶。曰有。谓顺乐受业
    色。顺苦受业心心所法。顺不苦不乐受业心
    不相应行。乃至广说。由此证知下地亦有顺
    非二业。非离欲界有此三业俱时熟故。此
    业为善为不善耶。是善而劣。若尔便与所
    说相违。谓善至三名顺乐受。得可爱果名
    为善业。应知彼据多分为言。此业与受体
    性既殊。如何说为顺乐受等。业与乐受体
    性虽殊。而能为因利益乐受。或复此业是
    乐所受。彼乐如何能受于业。乐是此业异熟
    果故。或复彼乐是业所受。由此能受乐异
    熟故。如顺浴散。此亦应然。是故名为顺乐
    受业。顺余二业应知亦尔。总说顺受略有
    五种。一自性顺受。谓一切受。如契经说。受
    乐受时如实了知受于乐受。乃至广说。二
    相应顺受。谓一切触。如契经说。顺乐受触。
    乃至广说。三所缘顺受。谓一切境。如契经
    说。眼见色已。唯受于色不受色贪。乃至广
    说。由色等是受所缘故。四异熟顺受。谓感
    异熟业。如契经说。顺现受业。乃至广说。五
    现前顺受。谓正现行受。如契经言。受乐受
    时二受便灭。乃至广说。非此乐受现在前时
    有余受能受此乐受。但据乐受自体现前
    即说名为受于乐受。此中但说异熟顺受。
    由业能招受异熟故。虽业与受体性有殊。
    而得名为顺乐受等。如是三业有定不定。
    其相云何。颂曰
     此有定不定  定三顺现等
     或说业有五  余师说四句
    论曰。此上所说顺乐受等。应知各有定不定
    异。非定受故立不定名。定复有三。一顺现
    法受。二顺次生受。三顺后次受。此三定业并
    前不定总成四种。或有欲令不定受业复
    有二种。谓于异熟有定不定。并定业三合
    成五种顺现法受者。谓此生造即此生熟。顺
    次生受者。谓此生造第二生熟。顺后次受者。
    谓此生造从第三生后次第熟。有余师说。顺
    现法受业。余生亦得熟。随初熟位建立业
    名为顺现等。勿强力业异熟果少。?称派?br> 师不许此义。以或有业果近非胜。或有相
    违。譬如外种经三半月葵便结实。要经六
    月麦方结实。譬喻者说业有四句。一者有
    业于时分定异熟不定。谓顺现等三非定
    得异熟。二者有业于异熟定时分不定。谓
    不定业定得异熟。三者有业于二俱定。谓
    顺现等定得异熟。四者有业于二俱不定。
    谓不定业非定得异熟。彼说诸业总成八
    种。谓顺现受有定不定。乃至不定亦有二
    种。于此所说业差别中。颂曰
     四善容俱作  引同分唯三
     诸处造四种  地狱善除现
     坚于离染地  异生不造生
     圣不造生后  并欲有顶退
    论曰。顺现法受等三业唯定并不定为四。是
    说为善。此中唯显时定不定。释经所说四
    业相故。颇有四业俱时作耶。容有。云何。
    遣三使已自行邪欲俱时究竟。几业能引
    众同分耶。能引唯三。除顺现受。现身同分
    先业引故。何界何趣能造几业。诸界诸趣
    或善或恶。随其所应皆容造四。总开如是
    若就别遮。于地狱中善除顺现。无爱果故
    余皆得造。不退姓名坚。彼于离染地。若异
    生类除顺生受可造余三。圣者双除顺生
    顺后可造余二。异生不退无次更生。后还
    生下。不退圣者必无还生下诸地故。随所
    生地容造顺现受。造不定业一切处无遮。
    然诸圣者若于欲界及有顶处已得离染。
    虽有退堕而亦不造顺生后业。从彼退者
    必退果故。诸退果已必不命终。如后当辩。
    住中有位亦造业耶。亦造。云何。颂曰
     欲中有能造  二十二种业
     皆顺现受摄  类同分一故
    论曰。于欲界中住中有位。容有能造二十
    二业。谓中有位及处胎中。出胎以后各有
    五位。胎中五者。一羯剌蓝。二?部昙。三闭
    尸。四键南。五鉢罗奢?摇Lネ馕逭摺R挥ずⅰ?br> 二童子。三少年。四中年。五老年。住中有位
    能造中有乃至老年定不定业。应知如是
    中有所造十一种定业。皆顺现受摄。由类同
    分无差别故。谓此中有位与自类十位。一
    众同分一业引故。由此不别说顺中有受
    业。即顺生等业所引故。诸定受业其相云何。
    颂曰
     由重惑净心  及是恒所造
     于功德田起  害父母业定
    论曰。若所造业。由重烦恼或淳净心。或常所
    作。或于增上功德田起。功德田者。谓佛法
    僧。或胜补特伽罗。谓得胜果胜定。于此田
    所虽无重惑及淳净心亦非常行。若善不
    善所起诸业。或于父母随轻重心行损害
    事。如是一切皆定业摄。余非定受。现法果
    业其相云何。颂曰
     由田意殊胜  及定招异熟
     得永离地业  定招现法果
    论曰。由田胜者。闻有?刍于僧众中作
    女人语。彼于现世转作女人。此等传闻其
    类非一。由意胜者。闻有黄门救脱诸牛
    黄门事故。彼于现世转作丈夫。此等传闻
    事亦非一。或生此地永离此地染。于此地
    中诸善不善业。于异熟定位不定者。此业必
    能招现法果。若有余位顺定受业。彼必定
    无永离染义。必于余位受异熟果。若于异
    熟亦不定者。永离染故不受异熟。何田起
    业定即受耶。颂曰
     于佛上首僧  及灭定无诤
     慈见修道出  损益业即受
    论曰。于如是类功德田中为善恶业定即
    受果。功德田者。谓佛上首僧。约补特伽罗
    差别有五。一从灭定出。谓此定中得心
    寂静。此定寂静似涅??故。若从此定初起
    心时。如入涅??还复出者。二从无诤出。
    谓此定中有缘无量有情为境。增上利益
    意乐随逐。出此定时。有为无量最胜功德
    所熏修身相续而转。三从慈定出。谓此定
    中有缘无量有情为境。增上安乐意乐随
    逐。出此定时。有为无量最胜功德所熏修
    身相续而转。四从见道出。谓此道中永断
    一切见所断惑得胜转依。从此出时净身续
    起。五从修道出。谓此道中永断一切修所
    断惑得胜转依。从此出时净身续起。故说
    此五名功德田。若有于中为损益业。此业
    必定能招即果。若从余定余果出时。由前
    所修定非殊胜修所断惑未毕竟尽故彼相
    续非胜福田。异熟果中受最为胜。今应思
    择。于诸业中颇有唯招心受异熟。或招身
    受非心受耶。亦有。云何。颂曰
     诸善无寻业  许唯感心受
     恶唯感身受  是感受业异
    论曰。善无寻业。谓从中定乃至有顶所有善
    业。于中能招受异熟者。应知但感心受非
    身。身受必与寻伺俱故。诸不善业能感受
    者。应知但感身受非心。以不善因苦受
    为果心俱苦受。决定名忧忧非异熟。如前
    已辩。有情心狂何识因处。颂曰
     心狂唯意识  由业异熟生
     及怖害违忧  除北洲在欲
    论曰。有情心狂唯在意识。若在五识必无
    心狂。以五识身无分别故。由五因故有情
    心狂。一由有情业异熟起。谓由彼用药物
    呪术令他心狂。或复令他饮非所欲若毒若
    酒。或现威严怖禽兽等。或放猛火焚烧山
    泽。或作坑阱陷坠众生。或余事业令他失
    念。由此业因于当来世感别异熟能令心
    狂。二由惊怖。谓非人等现可怖形来相逼
    迫。有情见已遂致心狂。三由伤害。谓因事
    业恼非人等由彼?故伤其支节遂致
    心狂。四由乖违。谓由身内风热痰界互相违
    反大种乖适故致心狂。五由愁忧。谓因丧
    失亲爱等事。愁毒缠怀心遂发狂。如婆
    私等。若在意识方有心狂。复许心狂业异
    熟起。如何心受非异熟耶。不说心狂是业
    异熟。但言是业异熟所生。谓恶业因感不平
    等异熟大种。依此大种心便失念。故说为
    狂。如是心狂对于心乱应作四句。谓有
    心狂而非心乱。乃至广说。狂非乱者。谓诸
    狂者不染污心。乱非狂者。谓不狂者诸染污
    心。狂亦乱者。谓诸狂者诸染污心。非狂乱
    者。谓不狂者不染污心。除北俱卢所余欲
    界。诸有情类容有心狂。谓欲天心尚有狂
    者。况人恶趣得离心狂。地狱恒狂。多苦逼
    故。谓诸地狱恒为种种异类苦具伤害末
    摩猛利难忍。苦受所逼尚不自识。况了是
    非。故地狱中怨心伤叹。猖狂驰叫世传有文。
    欲界圣中唯除诸佛。大种乖适容有心狂。
    无异熟生。若有定业必应先受后方得圣。
    若非定业。由得圣故。能令无果亦无惊
    怖。超五畏故。亦无伤害以诸圣者无非
    人等憎嫌事故。亦无愁忧证法性故。又经
    中说。业有三种。谓曲秽浊。其相云何。颂曰
     说曲秽浊业  依谄?贪生
    论曰。身语意三各有三种。谓曲秽浊。如其
    次第应知依谄?贪所生。谓依谄生身语
    意业名为曲业。谄曲类故。若依?生身语
    意业名为秽业。?秽类故。若依贪生身语意
    业名为浊业。贪浊类故

    说一切有部俱舍论卷第十五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