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菩萨善戒经一卷优波离问菩萨受戒法

    菩萨摩诃萨成就戒。成就善戒。成就利益众
    生戒。先当具足学优婆塞戒沙弥戒比丘戒。
    若言不具优婆塞戒得沙弥戒者。无有是处。
    不具沙弥戒得比丘戒者。亦无是处。不具
    如是三种戒者得菩萨戒。亦无是处。譬如
    重楼四级次第。不由初级至二级者。无有是
    处。不由二级至于三级。不由三级至四级者。
    亦无是处。菩萨具足三种戒已。欲受菩萨戒。
    应当至心以无贪着舍于一切内外之物。若
    不能舍不具三戒。终不能得菩萨戒也。尔时
    受者自观己身如观智者。尔时于寂静处礼
    十方佛。东向像前右膝着地。合掌而言。大德
    十方佛菩萨僧听。今我某甲求菩萨戒。我已
    具优婆塞戒乃至具智者事。是故我从十方
    佛菩萨僧求菩萨戒。今十方佛菩萨僧观我
    心。我若有不信心毁菩提心。有恶心虚诳心。
    莫施我戒。若其无者当施我戒。怜愍故。第二
    第三亦如是。至心默然住专念已。而作是言。
    今已施我菩萨戒。我已得菩萨戒。何以故。十
    方佛菩萨以他心智观我心。我有真实心。当
    知已施我戒。怜愍故。今我无师。十方佛菩萨
    为师。第二第三亦尔。尔时十方佛菩萨即作
    相示。当知得戒
    十方佛菩萨告诸大众。破世界有某甲真实
    受菩萨戒。我今已施。怜愍故。今此人无师我
    为作师我今护念是我法弟。即起礼十方佛
    菩萨。是为自羯磨。若有智者以?x慢故不从
    受者。不得菩萨戒。若是破戒者。若智者在远
    方。若国土乱。若自重病。若为利益多人。若更
    无受处。出家在家若能舍能施。深心立愿求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若有同菩提心
    同法同意能说能教善知义者。欲受戒人应
    往其所头面作礼。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
    而言。大德谛听。我今从大德乞受菩萨戒大
    自在戒无上戒无胜戒。大德。于我不重心者。
    为怜愍故乞施我戒。若彼大德默然听者即
    应还起更整衣服。向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及
    住大地诸菩萨等。头面作礼。任己智力赞叹
    诸佛及诸菩萨所有功德。专念三宝在佛像
    前。长跪合掌作如是言。大德。我今某甲。乞受
    菩萨戒。大德。今当为怜愍故施菩萨戒。若彼
    大德默然听者。受者尔时应当至心专念三
    宝生欢喜心。复作是念。今我已得成就无量
    无边无上功德宝藏。当得菩萨所受持戒。复
    应一心默然而住。尔时智者语受者言。善男
    子谛听。法弟菩萨汝今真实是菩萨不。真实
    发于菩提心不。受者答言。大德。实是智者。复
    言。汝今具足三种戒不。答言。具足。又问。能
    舍内外所有物不。答言。能舍。又问。惜身财
    不。答言。不惜。又问。汝能从我受一切菩萨
    戒。摄持一切菩提道戒。利益一切诸众生戒。
    是戒如十方三世诸佛菩萨戒。汝能持不。答
    言能。第二第三亦如是。尔时智者应唱是言。
    十方诸佛及诸菩萨大德僧听。今某甲求我。
    从十方佛菩萨僧。乞受菩萨戒。已具三戒发
    菩提心。真实菩萨。能舍一切内外所有。不惜
    身命。愿十方诸佛菩萨僧。怜愍故施某甲菩
    萨戒。怜愍故施无量无边无上功德宝藏戒。
    为利益众生故。增长诸佛。菩萨法故。第二第
    三亦如是。尔时诸方有凉风起。智者当知十
    方诸佛诸菩萨僧。施是人戒已语受者言。某
    甲谛听。十方诸佛诸菩萨僧今施汝戒。如一
    切三世菩萨戒。汝当至心持。能持不。答言能。
    第二第三亦如是。尔时智者敬礼十方诸佛
    诸菩萨僧及礼佛像。礼已复唱是言。十方诸
    佛菩萨大德听。今某甲三说时。已从十方诸
    佛及菩萨得菩萨戒。说者我是。受者某甲。
    我为某甲证人。大师者谓十方无量诸佛菩
    萨僧是。小师者我身是也。师有二种。一可见。
    二不可见。不可见者。十方诸佛菩萨僧是。可
    见者。我身是。于可见不可见师边。是人得戒
    竟。第二第三亦如是。如是羯磨竟。羯磨竟二
    俱默然。尔时十方世界诸佛及诸菩萨知是
    相已。告诸大众。彼世界中有如是人从彼智
    者受菩萨戒。如是人者是我法弟。我今至心
    怜愍护念。以十方佛诸菩萨僧怜愍护念故。
    授者受者俱增善法。默然小住已。便起敬礼
    十方诸佛诸菩萨僧。是名菩萨受菩萨戒已。
    一切戒。无上戒。无边戒。功德聚戒。寂静戒。净
    心戒。破一切众生烦恼戒。如是戒者胜于十
    方一切声闻辟支佛戒。何以故。度脱一切诸
    众生故。菩萨受菩萨戒已。应当学读菩萨法
    藏菩萨摩夷。菩萨欲受菩萨戒时。先当观察。
    若不信者不应从受。悭者贪者。不知足者。破
    戒污戒不敬重戒。喜贪?者。无忍辱者。不能
    为他遮罪咎者。懈怠?龆樘笆苁览掷炙凳?br> 事。乃至不能一念之顷念于三宝。疑网痴?。
    不能读诵菩萨法藏菩萨摩夷及生诽谤。如
    是之人不应从受。既受戒已不应向彼不信
    者说。乃至不向谤大乘者说。何以故。若不信
    者以是因缘堕地狱故。是故菩萨不应向说。
    若说得罪。菩萨定知向彼说能破彼人恶口
    恶业及不信心说则无罪。菩萨既受菩萨戒
    已。师应为说犯非犯法。若知至心能受。不为
    供养故受。不为效他故受。不为?x慢故受。尔
    时是师便应为说犯非犯法。某甲谛听。菩萨
    戒者。有八重法。四重如先。菩萨若为贪利养
    故自赞其身。得菩萨戒住菩萨地。是名菩萨
    第五重法
    若有贫穷受苦恼者。及以病人来从乞索。菩
    萨贪惜不施乃至一钱之物。有求法者吝惜
    不施乃至一偈。是名菩萨第六重法
    菩萨若?不应加恶。若以手打或杖或石恶
    声骂辱。或时无力不能打骂心怀?忿。若为
    他人之所打骂。前人求悔不受其忏。故怀?
    恨增长不息心不净者。是名菩萨第七重法。
    菩萨若有同师同学诽谤。菩萨方等法藏受
    学顶戴相似非法者不应共住。若定知已不
    得向人赞叹其德。是名菩萨。第八重法。菩萨
    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在家六重。出
    家八重。是八重法菩萨若犯。一一重法若具
    足犯。现在不能庄严无量无上菩提。现在不
    能令心寂静。是则名为名字菩萨。非义菩萨。
    是名菩萨旃陀罗也。不名沙门。非婆罗门。
    不能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心有
    三种下中上。若后四重下中心犯不名为犯。
    若以上心恶心犯者是名为犯。上者所谓乐
    作如是四事。心无惭愧不知忏悔。不见犯罪
    赞破戒者。是名上恶心犯。菩萨虽犯如是四
    重。终不失于菩萨戒也。如比丘犯四重失波
    罗提木叉戒。菩萨若犯比丘四重。亦失波罗
    提木叉戒。污菩萨戒。污者现在不能庄严菩
    提。不得无量福德三昧。是名为污。有二因缘
    失菩萨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恶心。离
    是二缘乃至他世地狱畜生饿鬼之中。终不
    失于菩萨戒也。菩萨戒者。不同波罗提木叉
    戒。菩萨若于后世更受菩萨戒时不名新得。
    名为开示莹净。今当更说受菩萨戒是犯非
    犯轻重之相上中下异。菩萨若受菩萨戒已。
    若于昼夜塔像经卷。读诵之人千万菩萨。不
    以华香供养礼拜。不能赞叹。心不欢喜乃至
    一念。是名犯重不名八重。是名菩萨污心疑
    心。有创堕落起不净心。若有所作无恭敬心。
    不信故懈怠故。是名犯重不名八重。若无念
    心是名犯轻。不犯者。若有净心常求菩提。净
    心者。如须陀洹所有四信
    菩萨若不知足不少欲贪着利养。是名犯重
    不名八重。不犯者。若能定知以不知足能调
    众生
    菩萨若见上座宿德同学同师。生?x慢心及
    以恶心。不起承迎礼拜设座。不共语言先意
    问讯。若问所疑不为解说。是名犯重不名八
    重。是名菩萨污心疑心。有创堕落不起不净
    有所作不犯者。若病若眠若乱心时。若至心
    听法供养佛时。写经读诵解说论义共先客
    语。护说者心知不与语。能令调伏防僧制
    故。护多人故
    若比丘为求罪过听菩萨戒。不信受者。不信
    教者。及不成就优婆塞戒。不成就沙弥戒。不
    成就波罗提木叉戒者。不得听菩萨戒。听者
    得罪。若比丘犯波夜提罪。不惭愧不生悔听
    菩萨戒者。得偷罗遮罪。若比丘犯偷罗遮罪。
    不惭愧不生悔听菩萨戒者。得僧伽婆尸沙
    罪。若比丘犯僧伽婆尸沙罪。不惭愧不生悔
    听菩萨戒者。得波罗夷罪。谓第八重若有说
    者。得僧伽婆尸沙。是故经中作如是言。不信
    者不应听。不信者不应说
    有笃信檀越来请菩萨。若自舍若塔寺。若村
    落若国土。供给所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菩
    萨?x慢?恨轻贱不往受者得罪。是罪因烦
    恼犯
    若菩萨无伴独行至白衣家。得错谬罪。若到
    白衣舍不能说法开示教化令其供养佛法僧
    宝。是名犯重不名八重。不犯者。若病若?钝
    若狂若远请若道路恐难。知不受请令彼调
    伏。若先受请。若勤修善法时。若未闻义为欲
    闻故。若知请主心不真实。若受彼请恐多人
    ?若僧制
    若有檀越以金银真珠车磲马瑙琉璃颇梨奴
    婢车乘象马等物杂色敷具。奉施菩萨菩萨
    应受。若不受者得罪。是罪因烦恼犯。不犯者。
    若狂若知受已必生贪着。若知受已施主生
    悔。若知施主施已发狂。若知受已施主贫穷。
    若知是物是三宝许。若知是物是劫夺得。若
    知受已多得苦恼。所谓王难贼盗死亡闭系。
    恶声流布摈令出境。若知受已不能舍用修
    种福德于良福田
    若有众生为解义故。欲得闻法住菩萨所谘
    启未闻。菩萨轻心慢心不为说者得罪。是罪
    因烦恼犯。不犯者。若知前人是恶邪见求觅
    过罪。若病若病始差若狂。若知不说令彼调
    伏。若佛未制。若知前人于三宝所不生敬重。
    若举动?疏。若知钝根闻深义已生于邪见。
    若忍邪见。若知闻已转向恶人宣说其事破
    坏正法
    若有恶人能作杀害及旃陀罗。菩萨若不亲
    近往返为说正法者得罪。何以故。菩萨若见
    持戒精进身口意净不生慈悲若见恶人能生
    慈悲。是故菩萨若不为说则得犯罪。不犯者
    若狂若王制若僧制。若虑多人嫌若知不说
    令彼调伏
    若有檀越非亲里。若长者若婆罗门以种种
    衣奉施菩萨菩萨应受。若菩萨自求多得亦
    应受之。如衣鉢亦如是。如衣鉢线亦如是。
    菩萨若到檀越边求索缕线。使非亲里织师
    织。教令致织务令广厚。我不自着。汝与檀越
    俱亦有福。若檀越言。我为师故唯愿自着。菩
    萨得已若自为身往织师所。教令致织务使
    广厚。若得衣已自著者。犯重不名八重。若不
    教者不犯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应受应畜?x奢耶敷具。
    至百千万数金银亦尔。声闻之人但为自利。
    是故如来不听受畜。菩萨不尔。为利众生是
    故听畜。不得不受。若为知足名誉故不受者。
    得失意罪堕落不起。有所作有疑不净。若菩
    萨以懈怠因缘。不能利益诸众生者得罪。是
    罪因烦恼犯
    若菩萨为人所赞言是十住。若阿罗汉至须
    陀洹少欲知足。默然受者得罪。是罪因烦恼
    犯。若菩萨入僧中时。见有诸人非法戏笑不
    呵责者得罪。不犯者。若听法时为调伏故。为
    随心说法故。为能利益故
    若言菩萨不乐涅??亦非不乐。不畏烦恼亦
    非不畏。何以故。流转生死故。若菩萨作是言
    得罪。何以故。菩萨乐于涅??。声闻缘觉所不
    能知。声闻缘觉所乐涅??。于菩萨乐百分千
    分百千万分乃至无有一分。菩萨呵责畏于
    烦恼。声闻缘觉所不能知。声闻缘觉呵责畏
    于烦恼。于菩萨呵责畏于烦恼。百分千分百
    千万分乃至无有一分。何以故。声闻缘觉但
    为自利不能利他。菩萨不尔自利利他故。菩
    萨虽行有漏故胜罗汉。终日处漏烦恼不污。
    是故得罪
    若菩萨不畏恶声不护恶声得失意罪。若他
    无恶横称他恶者得犯恶罪。是罪因烦恼犯。
    若为调伏加之恶语者。得失意罪。非是恶罪。
    不犯者。若呵外道诈来现受菩萨戒者。若心
    本无恶口出恶言。若颠狂者。若知呵责有大
    利益。若知?彼彼得利益。若为护戒不生?
    者得罪。若知?彼得现少利无他世大利。若
    菩萨打者报打。骂者报骂。恼者报恼。得失意
    罪。是罪因烦恼犯
    若有菩萨共相讥呵。若实不实菩萨即应谦
    下归谢。若不能者得罪。不受归谢是亦得罪。
    以放逸故。不归谢者得罪。以放逸故。不受归
    谢者得罪。不犯者。若知彼人由来弊恶常来
    求人短若知不受令彼破恶
    若菩萨于他?恨常生念言。我若见时当打
    当骂。不休不息不能自调者犯罪
    若菩萨与比丘尼共同一道行不犯。若有贪
    心得罪。不犯者。为调伏故
    若菩萨从非亲里尼受食不犯。何以故。菩萨
    摩诃萨发菩提心已。于诸众生无非亲里。若
    菩萨为贪作使多畜弟子犯罪。不犯者。若为
    调伏。若为护法。若为利益。若无贪心
    若菩萨懈怠懒惰。不勤精进乐眠卧者得罪。
    不犯者。若病若病差气力未足时。若远行时。
    若读诵疲乏时。若思惟对治时
    若菩萨共谈世事无益之言得罪不犯者。若
    他问说。若随他心为调伏故。说时至心莫作
    增减
    若菩萨?x慢心故。不谘问师不受师教得罪。
    不犯者。若病若狂若痴。若大聪明多闻有智
    为调众生。若入定时
    若菩萨欲心起时。不观对治疾调灭者犯罪。
    不犯者。虽观对治烦恼力盛不能令灭。若故
    自试发欲心时
    若菩萨言不应受声闻戒不应读声闻经。何
    以故。声闻经律不能利益诸众生故。若作是
    言犯重不名八重。不犯者。为贪着小乘经律

    若菩萨不读不诵菩萨法藏。一向读诵声闻
    经律得罪。不犯者。若不闻知有菩萨藏。若菩
    萨不读不诵如来正经。读诵世典文颂书疏
    者得罪。不犯者。若为论议破于邪见。若二
    分佛经一分外书。何以故。为知外典是虚妄
    法佛法真实故。为知世事故。不为世人所轻
    慢故
    若菩萨闻菩萨藏声闻藏有不可思议事。不
    信不受言非佛说。若自谤若是他谤得罪。若
    菩萨作是言。我智力羸弱肉眼不净。不见如
    来甚深境界如来境界佛眼所见唯佛能知。
    一切法界非我所及。若能如是思惟观者。是
    名实行。菩萨忍与不忍二俱不犯
    若菩萨生?慢心。自言持戒多闻智慧悉胜
    汝者得罪是罪因烦恼犯不犯者。若为破邪
    见。为破轻蔑于佛法者。若为伏彼自大心故。
    为未信者生信心故。已生信者得增长故。若
    菩萨闻说法处。乃至一由旬不往听者得罪。
    若轻说者不往得罪。是罪因烦恼犯。若懈怠
    不往者得失意罪。不犯者。若不觉不知不闻。
    若病若病初差气力未足。若知说者颠倒不
    正法。虑说者生羞愧心。若说一法更无异义。
    若修善法。若化众生。若不解彼说。若不能忆

    若菩萨轻说法者。不生恭敬不赞其德。嗤笑
    所说辞义不正者得罪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众生所作事务不与同
    者得罪。所谓去来入出拥护财物。和合鬪诤
    作诸善事。戒施多闻不共同者得罪。不犯者。
    若病若不知作。若自营大事。若先许助他若
    自修善法。若虑多人?。若喜若痴若狂。若知
    不同能调伏彼。若僧制
    菩萨若轻说法之人。骂辱打掷嗤笑所说。但
    依文辞不依义者得罪。是罪因烦恼犯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不能随从众生心者得
    罪。所谓行住坐卧修诸善事。菩萨若受菩萨
    戒已。见病苦人不能瞻养作给使者得罪。不
    犯者。若自病若无事力应广劝化。有事力者。
    若彼病者多有宗亲。若自急修无上善法。若
    先瞻他病。若根?钝。如病贫穷困苦亦复如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见恶众生修行恶法。不
    能教呵劝勉之者得失意罪。不犯者。若知是
    人有善知识能教呵责。若知为说不随其语。
    若到解语。若有害心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所畜之物与白衣同者
    得失意罪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不应以金银盂器受取
    饮食。所畜铜器不得同彼白衣。木器角器
    悉不听用。用者得罪。不犯者。若失本器。若行
    路请时。若重病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受恩不念得罪。是罪因
    烦恼犯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受他恩惠不能报者得
    罪。报者应当持戒精进坐禅读诵经典。随施
    主心所喜之事而以报之。不犯者。施主不受。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见有苦人若死失物王
    贼水火亲属离别。应往其所说法慰喻。随其
    所须任力给施。若不能者犯罪。不犯者。若不
    得自在。若自重病。若不受语。若有疑难。若王
    ?彼人。若僧制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若畜弟子不能从诸笃
    信檀越求索所须。衣食卧具医药房舍随时
    供给。又不随时说法教化者得罪。不犯者。
    若知弟子有大势力聪明福德多诸檀越。若
    是外道诈来盗法。若知不能增长佛法。菩萨
    若受菩萨戒已。应常赞叹他人善事。若隐他
    德者得罪。是罪因烦恼犯。不犯者。若前人遮。
    若乱钝不知。若重病。若虑他嫌。若难了知
    如?罗果等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所坐牀榻过八指者得
    罪。不犯者。若说法时。若受笃信檀越请时。
    若至外道祠中坐时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若弟子中应?不?。应
    呵不呵。应罚不罚。应摈不摈得罪。是罪因烦
    恼犯。不应?而?。不应呵而呵。不应罚而罚。
    不应摈而摈得罪。不犯者。若知弟子能烧塔
    寺作大恶事。或杀师和尚。若同师同和尚。若
    父母。若待时。若定了知以是因缘破坏众僧。
    若知后时自生惭愧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获大神足。见可怖者而
    不怖之。可生信者不令生信得罪。不犯者。若
    知一切信邪倒见。不信佛法
    菩萨若受菩萨戒已。常至心念不作犯想。如
    其犯已寻应向人发露忏悔。所谓大小乘人。
    能善解义善宣说者。是名菩萨一切戒。从菩
    萨初地解六波罗蜜。至一切戒一切悉是菩
    萨禁戒。是名一切戒。如来先于声闻经中所
    未说者。今于菩萨藏摩夷中说何故名为一
    切戒。总说出家在家戒故。是一切戒。难戒
    者有三种。一者菩萨有大自在财富无量。悉
    能舍离受菩萨戒。是名难戒。二者菩萨。急难
    之时。犹不令戒有微瑕析况复毁破。是名为
    难戒。三者菩萨虽随众生行住坐卧。常坚持
    戒不令毁犯。是名难戒。一切自戒者有四种。
    一者受。二者性。三者修。四者方便。受者谓三
    羯磨。性者谓与性共俱。菩萨摩诃萨性柔软
    故。身口意业常善修者。于无量佛诸菩萨所
    修方便者。如诸菩萨以四摄法摄取众生。教
    令修集身口意善。是名一切自戒。善人戒者
    有五种。一者自持禁戒。二者教他令持。三者
    赞戒。四者见乐持者欢喜赞叹。五者有犯随
    悔心无休息。是名善人戒。一切行戒者有十
    三种。一者发愿回向涅??。二者广大。三者清
    净。四者欢喜。五者不破。六者不牵。七者坚
    固。八者璎珞。九者真实。十者义。十一者信。
    十二者宝十三者常。如声闻地声闻禁戒一
    切善法。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是名
    一切行戒。除戒者有八种。菩萨常应作如是
    念。如我不喜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故不
    应杀害物命。如我不喜劫盗贪?H恶口妄语
    两舌无义语杖石打骂等。一切众生亦复如
    是。是故不应劫盗贪?H恶口妄语两舌无义。
    语杖石打骂。是名除戒。菩萨乃至丧失身命。
    终不毁坏如是八戒。自利利他戒者。菩萨于
    戒遮处则遮开处则开。若遮处不遮开处不
    开者得罪。菩萨知一切众生可摄则摄可舍
    则舍。身口净戒常共檀波罗蜜行。乃至共般
    若波罗蜜行。如是净戒自利利他。是名自利
    利他戒。寂静戒者。从初受戒至心坚持。为四
    沙门果为菩萨果不为身命。是名寂静戒。菩
    萨坐时见王长者起者得罪。若先加趺见王
    长者跪者得罪。若先衣不整见王长者。[佥*殳]容
    整服者得罪。若王长者说恶语时。随意称赞
    者得罪。不疑之处强生疑者得罪。应疑之处
    不生疑者得罪。菩萨戒者。初夜后夜不得眠
    卧。善愿善行善法具足。堪任中用正命成就。
    远离断常具行中道。离五欲乐无上无胜。远
    离邪见不破不坏。是名寂静戒。菩萨戒聚成
    就具足无量妙果。以是戒聚因缘故。具足尸
    波罗蜜。受者虽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已得具足五事功德。一者常为诸佛菩萨所
    念。二者受常净乐。三者临死无悔。四者舍
    身得生诸佛世界。五者庄严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受持菩萨戒者不自为身。唯为利他
    及庄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戒悉
    是过去未来现在。恒河沙等诸佛菩萨之所
    成就。乃至十方诸佛菩萨。亦复如是

    菩萨善戒经一卷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