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菩萨善戒经卷第4施品第十

    菩萨地施品第十

    菩萨摩诃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具足
    庄严六波罗蜜。所谓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
    提波罗蜜?忱嬉??廾垤??廾郯闳舨??br> 蜜。云何名为菩萨檀波罗蜜。菩萨布施有九
    种。一者性施。二者一切施。三者难施。四者
    一切自施。五者善人施。六者一切行施。七者
    为除施。八者自利利他施。九者寂静施。性施
    者。自利利他自他俱利。内发善心身口意业。
    善于财物中心无贪着。是名为施。菩萨行施
    持戒精进。信十二部经。信因信果。随诸众生
    所求之物心无吝惜。以如是等身口意业施
    心财物。如是五事即是五阴。是名性施。云
    何一切施。一切施者有二种。一者内物。二者
    外物。菩萨摩诃萨于无量世为施众生受是
    阴身。是名内物菩萨摩诃萨为食吐鬼。自服
    食已吐施于彼。是名内物。离是二事是名外
    施。菩萨摩诃萨舍身布施有二事。一者菩萨
    不得自在。二者属他。有求不施不能得成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不得自在。属
    他者。菩萨摩诃萨为菩提故。身属众生如世
    间人。以衣食故为他仆使。菩萨摩诃萨于自
    身中不得自在。一切众生于菩萨身头目髓
    脑乃至手足。随意取用而得自在。外施有二
    事。一者为利众生。二者心无贪吝。菩萨摩诃
    萨于是内外有施不施。菩萨摩诃萨观诸众
    生。受施之后不得利乐则不行施。受施之后
    必得利乐则便行施。菩萨若知缘以身施令
    众生受苦妨行善法。及非法求亦不应施。菩
    萨摩诃萨若见百千万亿众生非法因缘求不
    得故。丧失身命终不为此而行惠施。非法求
    者。所谓若杀若诳若偷若害。是名不施。复有
    不施者。菩萨摩诃萨若知身自能多利益。
    无量众生有来求者则不应施。是亦名施。何
    以故。有净心故。若知是魔及魔眷属则不应
    施。若有为魔所迷乱者。来求索时亦不应施。
    若有狂痴及欲恼乱。如是乞者亦不应施。是
    名内不施。外不施者。火毒刀酒能为众生作
    恶因缘。菩萨终不以此施人。若作利益则以
    布施。菩萨摩诃萨终不为他作恶业使。若知
    受者受施之后必行恶业。亦不施之是亦名
    施。何以故。以净心故。手虽不施其心已舍。所
    以者何。菩萨定知受施之人受已必作无量
    恶业堕三恶道。是故不施。菩萨虽知受者得
    物其心欢喜。然知不免三恶道苦。是故不
    施。菩萨摩诃萨终不教人张??捕猎。亦不
    教人事婆薮天。自不杀羊祀祠天神。亦不教
    他杀羊祠天。不以罗网施来求者。一切怨恶
    打骂系缚悉不施人。若有困厄贫穷愁恼欲
    自刑戮。或求刀槊亦不施之。亦不教人自坠
    高岩投渊赴火以丧身命。若有病人所须之
    物。是医禁者悉不施之。贪食之人食饱已不
    施。是名不施。菩萨摩诃萨不以父母师长布
    施。若为国主不应自在取他妻息以施于人。
    唯除城邑聚落国土。若自妻息及以僮仆眷
    属宗族。先以软语慰喻。其心若不肯者则不
    应施。设其肯者终不施与怨家恶人罗刹恶
    鬼旃陀罗种。虽以城邑国土聚落惠施于他。
    终不施与暴恶之人。亦不私以父母师长兄
    弟妻子僮仆奴婢所有财物布施于人。菩萨
    不以非法求财而行布施。行施之时于己眷
    属。不?不打不骂不呵。善言教导令其欢喜
    如是福报汝亦有分。菩萨施时其心平等。不
    观福田及非福田。不观怨亲种姓尊卑。已许
    之物终不生悔。多许之物终不少与。不先许
    好后以恶施。虽许恶与好许少施多。菩萨施
    时无不喜心?心乱心。施已终不于受者所
    计于恩报。行施之时不以受者是尊贵故恭
    敬手奉。受者卑贱撩掷而与。若其受者打骂
    劫夺。菩萨于是终不生?。但责烦恼不诃
    其人。于是人所深生怜愍。终不念言。因是施
    故我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施亦
    能庄严菩提。不为求果故而行于施。一切所
    施悉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为他
    教故行于布施。不以闻有施果报故而行于
    施。如经中说。施食得力。施衣得色。施乘者
    得乐。施灯得好眼。施房舍者得随意物。终
    不??得如是等果而行布施。唯以怜愍而行
    于施。为破贫穷故而行于施。为调众生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而行于施。不施非施。非
    施者。不以残食以施圣人。非圣人者不求不
    施。不以残食施于父母师长耆宿有德之人。
    如其求者则应施之。终不以吐脓汗涕唾粪土
    杂食而以施人。不以秽食而以施人。凡所施
    食若多若少。先语后施不语不施。不食葱者
    不以杂葱食施。不食肉者不以杂肉食施。不
    饮酒者不以杂酒食施。若有酒香亦不以施。
    是名不净之物不以布施。菩萨摩诃萨见来
    乞者求时即施。终不以施要他策使。不为天
    乐而行布施。不以名称而行布施。不求恩报
    而行布施。不以转轮圣王身故而行布施。不
    以魔天梵天身故而行布施。不为国王长者
    恭敬供养尊重而行布施。少物尚施。何况有
    多。不为诳故而行布施。不为坏他眷属成
    己眷属乃至聚落城邑国土而行布施。菩萨
    施时手奉上座。乃至沙弥及持戒毁戒心无
    疲厌。菩萨施时终不呵毁乞求之人。不为?x
    慢故而行布施。菩萨摩诃萨于一切物常生
    舍心。所畜之物常为众生。若有审知菩萨已
    舍于己有分。作己分取则无有罪。菩萨摩诃
    萨见求者时心生欢喜。如重病人见大良医。
    随其所须自恣听取。三时欢喜。所谓未施施
    时施已。菩萨施时常发是心。设有贫富俱来
    乞者。应自思惟。若多有物当等施之。如其少
    者先救贫苦。作是愿者即是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因。悭有三种。谓下中上。菩萨摩诃萨
    先坏下悭。以坏下悭则能破坏中上二悭。既
    自破悭复为众生说破悭法。以说法故利益
    众生。复次菩萨于不求者强以物施。若无财
    物应以方便役力求觅而行惠施。若无财施
    应行法施教化众生。汝今何故不行惠施。前
    人若随行布施者深生欢喜。身力佐助代其
    策使。又无财者应以智慧为诸众生开示善
    恶。复次菩萨不以正典施邪见者。不为活命
    ?卖经律。若读诵者则应施与。若吝不与名
    曰法悭。若能说法不为说者亦名法悭。若我
    不能以法施人。云何能破众生烦恼。菩萨终
    不作是说言。我今无财不能行施。亦不?恼
    自?髌湫摹R陨品奖阄坑髑笳摺N医裎从胁?br> 称来意。何以故。初发心时自言当施一切众
    生故。复次菩萨闻求者来。即出承迎为施牀
    座。既得相见先意共语软言问讯。随所须物
    事事供施。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自言。我今
    所有之物当施十方诸佛菩萨及诸众生。譬
    如弟子以衣鉢物奉施于师。师虽不取而此
    弟子得福无量。菩萨亦尔。所有之物奉施诸
    佛及诸菩萨。诸佛菩萨虽不受取。亦令施者
    得无量福。常随菩萨如恒河沙。菩萨摩诃萨
    观己财物。如十方佛菩萨所寄。知佛菩萨于
    是物所心无悭吝。是故菩萨自在随意以施
    众生。亦复深观不应施者。应当谏喻。如此物
    者实非我有。乃是诸佛菩萨所有。以柔软语
    晓喻求者不令?恨。是故菩萨成就具足财
    法二施。具二施已知性知因知果知分别。菩
    萨若施于怨憎者。慈因缘故。若施苦者。悲
    因缘故。若施有德者。喜因缘故。若施眷属兄
    弟僮仆。舍因缘故。是名菩萨因智慧施。复次
    菩萨知害施心。害施心者有四种。一者无量
    世来不习施故。二者财物少故。三者贪着好
    物故。四者不求后世善果报故。菩萨摩诃萨
    见来求者。富有财物不即发施心。是则菩萨
    无量世来不习施心。菩萨尔时应以智力而
    自思惟。以我从昔无量世来不习施故不即
    发心。我于今者多有财物兼有求者。若不惠
    施于未来世。复当增长悭吝之心。终不随顺
    不修施心。复次菩萨见来求者。财物少故不
    即发施心。菩萨复应以智慧力而自思惟。我
    以无量恶业因缘。无量世中身属于他。受大
    苦恼饥渴寒热。不能利益无量众生。以是业
    缘令身少财。今若不施复增来世贫穷困苦。
    我今以是少物施人。虽当贫苦终不至于三
    恶道苦。作是思惟。能坏少物悭吝之心。复次
    菩萨见有求者。于好物中心生贪着不即发
    施心。菩萨尔时应以智慧而自思惟。我于无
    常而作常想。无我所中作我所想。我若不施
    则长贪着。是我颠倒。是故菩萨能坏贪着好
    物之心。复次菩萨不求果报故不行布施。菩
    萨尔时应思惟言。一切诸法无常无定。若常
    定者则不须施。何以故。无因果故。以无常故
    则有因果。今若不施云何当得菩提道果。是
    故菩萨则能破坏不求果心而行惠施。菩萨
    摩诃萨知四颠倒。法无决定无有常相。是故
    能坏四怨恶心。复次菩萨内身寂静。至心思
    惟常作是念。我设有财当以供养诸佛菩萨。
    若施法僧。是名菩萨智慧布施。有财无财常
    作如是系心思惟。法施亦尔。是名一切施。云
    何菩萨难施能施。菩萨摩诃萨若有少物常以
    惠施。是名难施。心所爱重贪着之物。无量世
    中勤求得者。及大方便役力得者。以如是等
    惠施他人。是名难施。云何一切自施。菩萨摩
    诃萨若自行施。若教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奴
    婢令行布施。是名一切自施。云何善人施。若
    善男子以善心施。信心施。至心施。自手施。应
    时施。如法得财施。是名善人施。云何菩萨一
    切行施。不求果报故。名一切行施。常施故。名
    一切行施。福田施故。名一切行施不观福田
    及非福田施故。是名一切行施。不观时与非
    时。是名一切行施。不观财物是可施是不可
    施。是名一切行施。云何菩萨为除故施。若有
    众生饥渴苦恼。为除此事而行布施。寒者施
    衣。求乘施乘。求璎珞者施以璎珞。涂香末香
    杂华灯明。房舍卧具病瘦医药。亦复如是。是
    名为除故施。云何自利利他施。菩萨摩诃萨
    若以财法施于彼者。能为己身及以众生作
    二世乐。常施众生无畏之乐。所谓虎狼师子
    水火王难怨贼能为救济。是名无畏施。菩萨
    摩诃萨法施者。凡有所说初无颠倒。是名法
    施。善能教诫一切众生。是名净法施。菩萨
    财施利益现在。行法施者则能利益现在他
    世。复有财施。或为众生作现世苦。法施不尔。
    能作现在他世乐事。财施不净法施清净。行
    财施者不名无边。法施之施名无边施。财施
    易得法施难遇。是名自他利施。云何名寂静
    施。寂静施者有十种。何等为十。一者无碍施。
    二者无错谬施。三者非庄严施。四者无高心
    施。五者无着心施。六者无羞施。七者无愁施。
    八者无[卑*页]面施。九者无求恩报施。十者不求
    果报施无碍施者。菩萨摩诃萨行施之时。不
    为一切剧务世事之所障碍。虽知求者心
    无悒迟。然能疾舍称其所求。是名无碍施。无
    错谬施者。菩萨摩诃萨终不念言。施无果报
    无善恶报。亦不念言。杀生行施得善果报如
    婆薮所说。以不贪着施因缘故。得世间乐及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是名无错谬施非
    庄严施者。菩萨摩诃萨终不聚物为好庄严
    而行布施。随得随施终不贮积。何以故。菩萨
    深知财命二法无常难保故。有来求者遇已
    便施。终不语言。待我庄严然后乃与。何以故。
    庄严施者则不得名庄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菩萨。若待庄严施者。则令众生大受苦恼。
    是名非庄严施。无高心施者。菩萨摩诃萨见
    来求者生谦下心。不自赞言我是施主。不求
    恩报不为胜他。行施名称而行布施。是名无
    高心施。无着心施者。菩萨摩诃萨不著名称。
    菩萨善观是名称者。如空如风藕根中丝。若
    求名施者我则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求名
    称。是名无着心施。无羞施者。行施之时三时
    欢喜。是名无羞施。无愁施者。菩萨摩诃萨以
    所重物施已无悔。是故无愁。是名无愁施。无
    [卑*页]面施者。菩萨普观一切众生。其心平等无
    不喜见。是名无[卑*页]面施。不求恩报施者。以
    怜愍故。修集慈故。施安乐故。不求报故。是
    名不求恩报施。不求果报施者。菩萨摩诃萨
    行施之时。不求转轮圣王身三十三天魔天
    梵天财物自在。何以故。菩萨深观有为之法
    如芭蕉树。是故施时不求果报。是故名为不
    求果报施。如是十事能令菩萨具足成就檀
    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地戒品第十一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戒。戒者有九种。一者自
    性戒。二者一切戒。三者难戒。四者一切自戒。
    五者善人戒。六者一切行戒。七者除戒。八者
    自利利他戒。九者寂静戒。自性戒者。菩萨摩
    诃萨具自性戒有四功德。一者以清净心从
    他而受。二者其心不净毁所受戒。应当至心
    惭愧忏悔。悔已专心更不敢犯。菩萨摩诃萨
    从他受戒生惭愧心。心惭愧故护持不犯。若
    心不净毁所受戒。心惭愧故不敢覆藏乃至
    一宿。菩萨犯戒若经一宿。若欲忏者不应直
    作一犯忏悔。应作念念无量犯悔。何以故。若
    是多犯作一犯忏者。不得名忏。受者得罪。菩
    萨从他受持戒时有四事。一者惭愧。二者至
    心坚持。菩萨摩诃萨至心持戒。终不生于毁
    犯之心。三者受已一心护持。四者净心受持。
    菩萨具足四功德戒能作四事。何等四。一者
    不犯。二者设犯寻悔。三者心生惭愧。四者不
    生悔恨。是名性戒。性戒菩萨名真实戒。名
    自他利戒。名饶益众生戒。名利益众生义戒。
    名增长人天戒。名无量功德戒。菩萨成就如
    是戒者。生心怜愍则能教化无量众生。菩萨
    若以客尘烦恼不忏悔者。应常为人赞叹持
    戒呵责破戒说毁禁者所得过罪。若能如是
    虽名毁犯罪过轻微。亦能毕竟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名自性戒。一切戒者。在家出
    家所受持者名一切戒。在家出家戒有三种。
    一者戒。二者受善法戒。三者为利众生故行
    戒。云何名戒。所谓七种戒。比丘比丘尼。式
    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
    摩诃萨若欲受持菩萨戒者。先当净心受七
    种戒。七种戒者。即是净心趣菩萨戒。如世间
    人欲请大王。先当净持所居屋宅。是七种戒
    俱是在家出家所受。菩萨戒者亦复如是。俱
    是出家在家所受。是名为戒。云何名受善法
    戒。善法戒者。菩萨摩诃萨离七种戒。为菩提
    故修身口意十种善法。是名受善法戒。身口
    意者。若菩萨摩诃萨住戒地已。读诵书写分
    别解说。思惟修集舍摩他?称派崮恰9Ь垂?br> 养尊重赞叹师长和上耆旧有德。时时供给
    瞻视走使。若病若老。或道路疲顿代担衣鉢。
    若见说法及经呗者称叹善哉。见持戒者尽
    力拥护赞叹于戒。愿诸众生悉持净戒。见破
    戒者深生怜愍。善语呵责教令忏悔。身口意
    业所作诸善。悉发誓愿回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随身口意有气力时。?バ墓┭?鸱?br> 僧宝。为增善法?バ蘧??N?靡磺兄钌品?br> 故修不放逸。常当至心念戒护戒调伏诸根。
    饮食知足不乐眠卧。初夜后夜读诵经典。忆
    念三宝亲近善友。乐闻其说自省已过。知已
    忏悔深生惭愧。至心忆念更不毁犯。向佛法
    僧同师同法同戒同学发露忏悔。是名受善
    法戒。为利众生行戒者。有十一种。若有众生
    欲修善者。即往劝喻共为伴侣共作善业。
    有瞻病者亦往劝喻共为伴侣。若有众生欲
    解世法出世法义。即以方便而为解说。有受
    恩处念欲酬报。酬报者。所谓坚持禁戒读诵
    书写十二部经。思惟正义分别解说。能救众
    生种种恐怖。所谓师子虎狼水火王贼。拥护
    众生令得远离如是等畏。若有众生丧失所
    亲捐弃财物。所爱别离心生愁忧。能为说
    法令离苦恼。若有众生贫穷困苦。则能施其
    所须之物。为持法故受畜弟子不为名利。为
    持法故往来四众。与共讲论不为利养。为持
    法故亲近国王大臣长者不为利养。不为檀
    越曲从人情造作非法身口意业。不得非时
    往来他家。在家出家俱有非时。非时者。所谓
    贪时恚时痴时。大风时大雨时。嫁娶时欢会
    时发行时。除上非时则名为时。随已所得善
    法功德。悉以转教一切众生心无贪妒。见
    毁戒者深生怜愍。以清净心善语教告。犹如
    父母教告诸子。汝所犯者宜应发露如法忏
    悔。若彼不受不宜如本受其供给身力作役。
    复应随事举处谪罚。若故不受应当驱遣令
    出寺庙。为令佛法得增长故。如其不能教呵
    罚摈故共住者。是名破戒。名非沙门非婆罗
    门。佛法中臭名旃陀罗。名为屠儿。旃陀罗
    等及以屠儿。虽行恶业不能破坏如来正法。
    不必定堕三恶道中。为师不能教诃弟子则
    破佛法。必定当堕地狱之中。为名誉故聚畜
    徒众。是名邪见。名魔弟子。不畜弟子不能破
    坏如来正法。畜恶弟子则坏佛法。坏佛法故
    名魔弟子。为利养故聚畜徒众。是名邪见。若
    有神通及他心智识宿命智。然后乃能以菩
    萨戒教化他人。是人则能畜恶弟子。何以故。
    知方便故。知方便故破坏恶法开示善法。若
    有比丘不具如是三种智慧。而言我具是三
    种智堪能受畜恶弟子者。当知是人则为犯
    重。若离此事名利他戒。菩萨摩诃萨成就如
    是戒善戒利益他戒。名为好戒摄一切戒。名
    到彼岸戒。名解脱戒。名无上戒。名无因果戒。
    名常乐我净戒。名毕竟无边戒。名一切善方
    便戒。菩萨若能至心忆念菩萨戒者。胜于一
    切声闻缘觉。若能具足菩萨戒者。亦得胜于
    六地菩萨。若有菩萨舍转轮王位。出家学道
    受解脱戒。放舍五欲如弃涕唾。不念不求不
    生悔惜。乃至天上五欲之乐。亦复如是。不为
    人天受快乐故受持禁戒。观五欲乐如火毒
    蛇。如三恶趣。得他供养观如吐食心不贪着。
    世人若为人天受乐利养名誉受禁戒者。当
    知是人不名得戒。成就戒者若住僧中若住
    空处。是名寂静。不能教化诸众生故不能护
    法。惜身命故不能护法。贪利养故不能护法。
    为怨隙故不能护法。为怖畏故不能护法。为
    ?x慢故不能护法。不受法故不能护法。怜愍
    心故不能护法。惧惭耻故不能护法。是名破
    戒。名不寂静。若有于戒生知足者。当知是人
    不名持戒。知因戒故得诸菩萨无量三昧。若
    无戒者则不增长无量三昧。为三昧故护持
    禁戒。菩萨受持菩萨戒者。宁失身命终不听
    用非法之言与恶人住。不念不起诸恶觉观。
    如其起者心生惭愧呵责忏悔。若坐众中设
    闻恶语恶事恶法恶声恶义。即应起去。若
    力能制。置不教呵而舍去者。名之为犯。若力
    不能制而住听者。是亦名犯。若得不听心是
    名持戒。作听心者是名破戒。若乐听者是名
    破戒。不乐听者是名持戒。生悔心者是名持
    戒。心不悔者是名破戒。菩萨受持菩萨戒者。
    终不自念我所受戒齐从和上师边受得。
    自念乃从十方诸佛菩萨边受。我若从师及
    和上边受得戒者。不名菩萨戒。若从十方佛
    菩萨边所受得者。乃名菩萨戒。菩萨摩诃萨
    若分别十八部僧不名得菩萨戒。若能等观
    悉是十方诸佛菩萨弟子者。是名得菩萨戒。
    若观一切悉是十方诸佛菩萨弟子住于大
    地。以住大地因缘故。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众生界不可思议。众生法界不可思议。
    众生性不可思议。众生戒不可思议。我既未
    得一切智。云何分别是十八部。我若分别则
    不能得一切戒无碍戒无上戒。以能如是观
    故得菩萨戒。如过去菩萨所得禁戒。菩萨若
    能如是观者。则得无量无边福德。能知十方
    佛菩萨心。亦知具足菩萨戒者得无上道。菩
    萨摩诃萨观过去诸佛及诸菩萨。未得成就
    无上道时。具足烦恼学菩萨戒。具足成已得
    无上道。我今此身亦是众生。亦有五阴。亦具
    烦恼。亦受菩萨戒修集菩提。亦应当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亦能调身口意恶。必亦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受持菩萨
    戒者。至心专念自省已过不讼彼短。见行恶
    者心不?恨。见破戒者心生怜愍。无有?恼。
    菩萨受持菩萨戒者。若为恶人之所打掷手
    拳刀杖恶声骂詈。于是人所不起恶心?言
    加报。菩萨若学菩萨戒者有五不放逸。一者
    观已犯罪如法忏悔。二者观当犯罪如法忏
    悔。三者观现犯罪如法忏悔。四者至心坚持
    不作犯想。五者犯已至心忏悔。是名五不放
    逸菩萨受持菩萨戒者。所有功德应当覆藏。
    诸所犯罪应当发露。少欲知足堪忍众苦。常
    乐寂静心无悔恨。不自高不轻躁。修寂灭行
    及微细行破坏邪命。菩萨成就如是法者。是
    名菩萨住菩萨戒。菩萨受学菩萨戒者。不念
    过去五欲之乐。不求未来五欲之乐。于现在
    五欲心不生着。常乐寂静破恶觉观。成就具
    足不放逸行。一切众生不敢轻慢。成就忍辱
    具足净心。学净戒者不惜身命不吝财贿。善
    知破戒烦恼因缘。善能调伏破戒烦恼。调伏
    ?心。能调众生恼害之心。了知颠倒知善因
    果。知善因果故?バ那笾?F苹挡恍派埔蚬?br> 倒。观一切法无常我相无乐净相。破于众生
    无常常倒无乐乐倒无我我倒不净净倒。修
    学善戒修集施因戒因忍因精进因禅定因
    智慧因。菩萨受持利益他戒故。教化众生令
    行善业。共修善者而为伴侣。常教众生供养
    三宝。若见离别以善方便还令和合。见有病
    苦身自供给。见盲瞽者供给所须衣服饮食
    示导径路善为说法。见有聋者画地示义。见
    有?者施其车乘。若无车乘身自荷负。见有
    贪者以贪受苦能为说法令除贪苦。?恚痴
    疑亦复如是。行路疲乏代其担负。施以水浆
    牀褥所须调身按摩。复有众生乐为罪业
    菩萨见已应善说法。善辞善义。辞合句合。辞
    义次第增长善法说义圆足。为欲庄严菩提
    道故。以善方便教破恶业。为悭贪者说破悭
    法。增长善法及诸财物。若有众生不信佛法。
    善为说法令生信心。为破众生烦恼恶业。得
    八正道故而为说法。复次菩萨学菩萨戒发
    大誓愿。为破众生诸恶邪见。知恩报恩。忍语
    软语先意问讯。供养师长耆旧有德。能破愁
    怖。所谓师子虎狼水火王难怨贼。若有众生
    丧失父母兄弟眷属妻子僮仆。捐弃财物亲
    爱别离。能以方便如应说法除其苦恼。常施
    众生所须之物。所谓衣服食饮房舍卧具病
    瘦医药。香华璎珞灯烛等物。若菩萨受持菩
    萨戒者。畜养弟子不能善教说法示导令其
    调伏贪?痴等。不能供给衣服饮食房舍医
    药。不能为求善厚檀越。若为檀越善说法要。
    所得财物不能等分。当知是人为名誉故。畜
    养弟子不名为法。若能随时说法教告。为性
    为力为菩萨藏。为欲具足菩萨禁戒。修八正
    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真畜
    弟子不为名誉。菩萨受学菩萨戒者。先当观
    知众生性界。然后共住为转性界。如应说法
    随意共行。令其调伏不造诸恶。能破恶法增
    长善法。所须之物能以惠施。见作恶者深生
    怜愍。不受语者深生悲恼。于己所作诸恶业
    等心不生愁。见他造作特生悲愍。何以故。菩
    萨自于身口意恶。能疾调伏开心忏悔。以有
    大智因缘力故。菩萨为他亦复造作身口恶
    业。为欲调伏他恶业故。随他心故。菩萨或时
    现受欢乐。为调他故。菩萨摩诃萨以为他故
    不早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
    虽随众生不轻不笑不打不骂不说恶事不赞
    己德。以自高人。不亲近人非不亲近。虽复亲
    近非时不为。他所爱着不说其过。所不爱者
    复不赞叹。未知人根不说深义。不从求乞他
    虽多施应生知足。心不甘乐受人供养常。乐
    舍财供给他人。常乐赞叹他人善事。见犯禁
    者不为说戒。无信心者不赞于信。有贪心者
    不赞惠施。不乐读诵不赞多闻。痴?之人不
    赞智慧。若为犯禁赞叹戒者。不喜不乐生于
    ?恚羞耻之心。以?恚故于佛法中及说者
    所生大恶心。以恶心故增长地狱。菩萨摩诃
    萨若如是者。则施众生地狱因缘不名菩萨。
    随意说法乃至痴者为赞智慧亦复如是。若
    有菩萨有大神足。如是之人乃能为彼不信
    之人说菩萨戒。何以故。是人能以神通之力。
    示彼热地狱寒地狱大地狱小地狱。复作是
    言。汝今云何不信我语。观是恶果。人中造
    作令地狱受。汝今若复不信如是菩萨戒者。
    今当复得如是恶果。彼不信者见是事已。心
    惊怖畏即生信心。复有菩萨为彼不信。以神
    通力现罗刹像而作是言。我今求觅诸不信
    者欲断其命。如其信者我当护念。彼不信者
    见闻如是即生怖畏。以怖畏故信菩萨戒。复
    以神力现密迹像执金刚杵。复作是言。若有
    不信菩萨戒者。当破其头令作七分。彼不信
    者见闻如是即生怖畏。以怖畏故即便信之。
    复以神力作种种身。或作一身。或作多身。或
    作树木山河等身。无碍之身大身小身。身出
    水火。彼不信者见已即问。如是等事悉是何
    果。答言。悉是菩萨戒果。彼人闻已于菩萨戒
    生大信心。若无神通为彼不信说菩萨戒得
    无量罪。无量罪者于无量世受。是名无量。虽
    有五逆未足为喻。何以故。五逆罪者则可移
    转。如阿?世王。彼不信者罪不可转。五逆罪
    者极至一世。不信者罪无量世受。是故我言。
    不可为喻。若取佛物法物僧物现前僧物。如
    是罪报亦不得喻。何以故。如是罪报极至一
    世。不信者罪至无量世。如十恒河沙等众生
    发菩提心。假使有人能令如是恒沙众生退
    菩提心。教以邪见。如是罪报及不信者罪等
    无差别。复令如是恒沙众生皆住五地。假使
    有人尽夺其眼。如是罪报。不信者罪亦复如
    是。若复有人能破一切诸佛塔庙。杀害一切
    诸佛弟子。焚烧一切诸佛经典。如是罪报。为
    不信者说菩萨戒所得罪报。亦复如是。何
    以故。从因故生地狱。从因故入涅??。因于说
    者得无量苦。是故说者得无量罪。虽知大众
    无量众生堪任能作人天善业及发信心。于
    是众中若有一人心无信者。亦不可说。是名
    菩萨利益众生善戒

    菩萨善戒经卷第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