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菩萨善戒经卷第1菩萨地序品第一

    菩萨地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须达多精舍只
    陀林中。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千人。尔
    时世尊即告无量诸菩萨言。谁能于此后恶
    世时。受持拥护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能
    护法。谁能教化一切众生。尔时弥勒菩萨即
    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长跪叉手白佛
    言。世尊。我能于后恶世之中。受持拥护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能护正法。能化众生。师子
    菩萨复作是言。世尊。我亦能以种种方便摄
    持众生。金刚菩萨言。世尊。若有众生当堕三
    恶道。我能遮持令不堕落。文殊师利复作是
    言。世尊。若有众生凡所求索。我悉能令一切
    具足。智幢菩萨复作是言。我能惠施众生大
    智。法幢菩萨复作是言。世尊。我能以法普施
    众生。日光菩萨言。世尊。我能施于众生安乐。
    月光菩萨言。世尊。我能教化一切众生令修
    福德。善护菩萨言。世尊。我能教化一切众生
    令不放逸。无尽意菩萨言。世尊我能教化一
    切众生。悉令知见无尽界义。月子菩萨言。世
    尊。我能惠施一切众生无上安乐。善月菩萨
    言。世尊。我能施于一切众生安乐之因观世
    音菩萨言。世尊。我能救护众生怖畏。得大势
    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未度者度。众善菩萨
    言。世尊。我能令彼不调者调。善意菩萨言。世
    尊。若有众生堕在畜生。我能教化令其调伏。
    不乐菩萨言。世尊。我能施于愚者智慧。光聚
    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下根之人令得上根。
    不谛菩萨言。世尊。我能示彼狂者正道。乐见
    菩萨言。世尊。我能施于无量众生无量安乐。
    释幢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受苦众生常忆
    苦事。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
    饿鬼众生远离饥苦。圣光菩萨言。世尊。我能
    令彼不调者调。维摩诘菩萨言。世尊。我能坏
    彼众生疑心。光明菩萨言。世尊。我能闭塞三
    恶道门。金刚功德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异
    解众生悉作一解。无量行菩萨言。世尊。我能
    施彼众生无漏之道。无所畏菩萨言。世尊。我
    能坏彼种种怖畏。宝功德菩萨言。世尊。我能
    显示一切众生功德宝藏。善意菩萨言。世尊。
    我能以此微妙软语调伏众生。净光菩萨言。
    世尊。我能以爱调诸众生。宝贤菩萨言。世尊。
    我能令彼一切众生忆过去世。高贵德光菩萨
    言。世尊。我能令彼?バ蘧??I乒Φ缕腥?br> 言。世尊。我能令彼苦恼众生悉得解脱。宝手
    菩萨言。世尊。我能施彼无量众生种种诸宝。
    意珠菩萨言。世尊。我能坏彼众生贫穷。破结
    菩萨言。世尊。我能坏彼众生烦恼。金光明菩
    萨言。世尊。我能示彼邪伪众生真实之道。功
    德色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诸乘众生皆住
    一乘。法意菩萨言。世尊。我能令彼悉得法眼。
    金刚子菩萨言。世尊。我能坏彼众生恶业。法
    增菩萨言。世尊。我能如法摄持众生。无名菩
    萨言。世尊。我能令彼一切众生远离三毒。月
    胜菩萨言。世尊。我能示彼众生善方便。师
    子意菩萨言。世尊。我能以法施于众生。师子
    吼菩萨言。世尊。我能破坏众生疑网。香象王
    菩萨言。世尊我能于后恶世之中示众生梦
    令坏烦恼。尔时舍利弗作是思惟。甚奇甚特
    诸菩萨事不可思议。复白佛言。世尊。若有菩
    萨?バ蘧??咦惴奖恪6?苤种掷?嬷谏??br> 世尊。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众生云何乃从是
    人乞索头目髓脑血肉及诸所须。世尊。我今
    定知。如是乞者即是菩萨摩诃萨也。佛言。善
    哉善哉。舍利弗。实如所言唯诸菩萨乃知菩
    萨。实非声闻缘觉所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
    虽复现佛种种神足。终不舍于菩萨之心。舍
    利弗。若有长者生?x慢心。菩萨现作长者之
    像。破彼慢故。若至那罗延及端正人有?x慢
    者。悉现其身坏其?x慢。若得圣法示以大乘。
    何以故。离一解脱更无异解脱故。是故名如
    来。舍利弗。在家菩萨修集二施。一者法施。
    二者财施。出家菩萨修集四施。一者笔施。
    二者墨施。三者经施。四者说法施。出家菩
    萨具足成就是四施已。能调其心破坏?x慢
    修集忍辱。舍利弗。出家菩萨具足忍辱。则
    能受持菩萨禁戒。又复具足三种惠施。乃能
    受持菩萨禁戒。一者施。二者大施。三者无上
    施。施者。于四天下尚不吝惜。况于小物。是名
    为施。大施者。能舍妻子。无上施者。头目髓脑
    骨肉皮血。菩萨具足如是三施乃具于忍。具
    是忍已则能受持菩萨禁戒。舍利弗。菩萨欲
    受菩萨戒时。先当调伏柔软诸根。于生欲处
    不生欲心。于生?处不生?心。于生痴处不
    生痴心。于生畏处不生畏心。若自知具如是
    四事。则为十方诸佛所知。其人亦能知十方
    佛。舍利弗。若知不具如是四事。受菩萨戒者。
    是人亦不得菩萨戒。亦诳十方现在诸佛及
    诸菩萨。舍利弗。菩萨有二种。一者从?因缘。
    二者从痴因缘。舍利弗。?者能作八大地狱
    因缘。痴者能为诸恶烦恼因缘。以是?痴二
    因缘故能毁菩萨戒。舍利弗。若欲受持菩萨
    戒者。应先远离欲痴?畏。六月昼夜独处
    闲静纤悔诸罪。我某甲归依佛归依法归依
    僧。归依十方现在诸佛及菩萨僧。归依释迦
    牟尼如来。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十方
    佛及菩萨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金刚无
    坏身。南无宝光。南无无量自在王。南无无上
    林王。南无无上欢喜。南无宝火。南无宝月
    光。南无清净。南无手?ゾ??D衔掼蟮隆D衔?br> 善功德。南无?钐垂Φ隆D衔薰夤Φ隆D衔薨?br> 叔伽功德。南无那罗延力。南无华功德。南无
    莲华。南无财功德。南无念功德。南无善名。南
    无释种王。南无无胜。南无无边身光南无无
    边身。南无无动。南无大山王如是等无量世
    间诸佛菩萨。常住在世宣说法化。唯愿愍
    哀留心见念。若我过去无量世中及现在世。
    所作众罪不善恶业。若自作若见他作心生
    随喜。若取佛物法物僧物招提僧物现在僧
    物。若自取已若见他取心生随喜。若自造作
    五逆之罪。见他造作心生欢喜。若自造作十
    不善业。若见他作心生欢喜。以是不善业因
    缘故。当生畜生饿鬼地狱。若边地人身长寿
    天身诸根不具。亲近邪见不值佛世。如是等
    罪今悉诚心求哀忏悔。如于现在释迦佛前。
    如来世尊真实知见。其智无碍净眼无障。常
    为一切众生证人。唯愿观我诚心忏悔。我
    从今日更不敢作。复次十方诸佛及诸菩萨
    至心谛听。若我过去无量世中。及现在世所
    修惠施乃至施于畜生一把。若我持戒乃至
    一念如是功德。悉以回向无上菩提。如过去
    佛及诸菩萨发愿回向。如未来佛及诸菩萨
    发愿回向。亦如十方现在诸佛诸菩萨等发
    愿回向。舍利弗。菩萨如是至心礼拜恭敬诸
    佛过六月已。若去若立若行若坐。十方诸佛
    示其身面。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虽示菩
    萨如是相好。而于法界初无动转。何以故。如
    来真实知其心故。十方诸佛定知是人堪任
    受持菩萨禁戒修集慈悲。能坏魔众转正法
    轮。能调众生宣说法界。以是义故。十方诸佛
    为是菩萨示现其身。舍利弗。如师子吼猫狸
    能不。不也世尊。若有不于无量世中无量佛
    所殖诸德本能得受持菩萨戒不不也世尊。
    舍利弗。如香象王之所负担驴能胜不。不也
    世尊。舍利弗。如日月光萤火及不。不也世尊。
    舍利弗。如?成趁潘?胁票ζ墩叩炔弧2灰?br> 世尊。舍利弗金翅鸟飞乌能及不。不也世尊。
    舍利弗。若有能于无量世中无量佛所深殖
    德本。是人乃能受菩萨戒。了了见于十方诸
    佛。舍利弗。受菩萨戒已。若有客尘烦恼因缘
    犯可忏法应当向诸佛忏。菩萨终不造五逆
    罪。若贪不息乃至生子。应于十方现在佛前
    满足二年昼夜经常以?@重心求哀忏悔。若
    为贪心取佛物法物僧物。如本佛前二年忏
    悔。舍利弗。菩萨若以?恚因缘毁禁戒者无
    有是处。以?因缘毁破禁戒得忏悔者亦无
    是处。尔时优波离于其晨朝从禅定起。即诣
    佛所头面作礼。右?三匝却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如戒经中说。若我弟子有信者。于所受
    戒乃至失命终不毁犯。世尊。现在若入涅??。
    我当云何分别了知声闻禁戒缘觉禁戒菩萨
    禁戒。世尊。说我于持律中为最第一我今不
    知?衬岱奖恪T坪蔚彼怠=裾叨嘤写蟊惹鹕?br> 诸菩萨僧。唯愿如来具示广说。佛言。善哉善
    哉。优波离。至心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优
    波离。声闻戒因缘异。菩萨戒因缘异。声闻戒
    心异。菩萨戒心异。声闻戒庄严异。菩萨戒庄
    严异。声闻戒方便异。菩萨戒方便异。优波
    离。声闻戒净非菩萨戒净。菩萨戒净非声闻
    戒净。声闻之人乃至一念不求于有名声闻
    戒净。菩萨若不求于有者名大破戒名不净
    戒。声闻求有是名破戒名不净戒。优波离。菩
    萨摩诃萨于无量劫常处有中。心不生悔名
    菩萨戒净。非声闻戒净。以是义故。优波离。
    汝应宣说。声闻戒急菩萨戒缓。声闻戒塞菩
    萨戒开。声闻戒中应说因缘。菩萨戒中则不
    应说。优波离。菩萨之人随众生心非声闻也。
    是故菩萨于戒小缓声闻护急。优波离。菩萨
    若于晨朝犯戒。犹故应念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自知罪过昼夜三时皆应如是。是名菩
    萨戒。优波离。菩萨若时时犯不名破戒。声闻
    若时时犯。是名破戒。是名失戒。是名不得沙
    门道果。何以故。声闻之人为坏烦恼?バ芯?br> 进不应毁犯。优波离。菩萨若于恒河沙等劫
    受五欲乐。亦不失于菩萨禁戒。不名破戒。不
    名失戒。不名不得菩提之果。优波离。菩萨不
    能于一世中尽诸烦恼。当以方便渐渐令尽。
    优波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须无上大
    庄严力。然后乃得非一世得。是故如来不说
    菩萨于生死中而生悔心。亦不宣说永断贪
    爱。为说喜法甚深法无疑法空法。闻是法已
    乐于生死。优波离言。世尊。犯有三种。一者
    贪。二者?。三者痴。菩萨所犯何者为重。何者
    为轻。佛言。优波离。若诸菩萨犯如恒河沙等
    贪。如是菩萨不名毁戒。若犯一?因缘毁戒。
    是名破戒。何以故。优波离。?恚之心能舍众
    生。贪爱之心能护众生。若爱众生不名烦恼
    ?舍众生名重烦恼。优波离。是故如来于经
    中说。贪结难断不名为重。?恚易断名之为
    重。优波离。难断非重。菩萨常有易断重者。乃
    至梦中尚不为之。优波离。愚痴菩萨无有方
    便怖畏犯爱。菩萨有智善知方便。怖畏犯?
    不畏犯爱。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衬?br> 者名为调伏。一切法性毕竟是调。如来何故
    宣说?衬帷N氖馐??H舴卜蛉四苤?罘ū?br> 竟调者。如来终不宣说?衬帷R苑卜蛉瞬恢?br> 不解。是故如来为说?衬帷N氖馐??H杲窈?br> 故不说?衬帷S挪ɡ胗?梦胖?J蔽氖馐??br> 语优波离。优波离。一切诸法毕竟调伏。一切
    诸法性不可污。一切诸法性无颠倒。一切诸
    法其性清净。一切诸法不可宣说。一切诸法
    无有取着。一切诸法不去不来。一切诸法不
    可思议。一切诸法无有障碍。一切诸法本无
    有性。一切诸法无行。一切诸法不出不灭。一
    切诸法无有三世。一切诸法无有疑网。如是
    等法佛悉觉知。优波离言。世尊。如文殊师
    利所说非了了说。佛言。优波离。文殊师利常
    乐宣说如是解脱。优波离言。世尊。云何名?x
    慢。若菩萨言。我有菩提心。我为菩提行六波
    罗蜜。我为般若修造诸行。菩提行深声闻行
    浅。菩提行净声闻行不净。菩提行毕竟。声闻
    行不毕竟。若复分别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
    菩萨法是诸佛法。此名为净。此名不净。是名
    为道。是名非道。是名菩萨?x慢
      菩萨地善行性品第二
    菩萨摩诃萨修集圣行行于善果。菩提之道
    有十法。则能摄取一切善法。何等为十。一者
    支。二者翼。三者净心。四者行。五者有。
    六者因。七者器。八者地。九者方便。十者
    住。云何名支。谓菩萨性。菩萨性者谓初发心
    及三十七品。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
    乃是一切善法根本。是故名支。因此发心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因。因初发心
    决定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性。
    菩萨摩诃萨因初发心故。得修行檀波罗蜜
    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忱胍??廾垤???br> 蜜般若波罗蜜。行六波罗蜜故。则得修行智
    慧庄严福德庄严修三十七助道之法。是故
    菩萨发菩提心名之为支。菩萨摩诃萨随发
    心行具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名
    支。菩萨摩诃萨若无菩萨性者。虽复发心??br> 修精进。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
    故当知非因发心?バ蘧??衅腥?浴R允?br> 义故菩萨性者名之为支。菩萨虽有菩萨之
    性若不发心?バ蘧??T虿荒芗渤砂Ⅰ穸?br> 罗三藐三菩提。有菩萨性发菩提心?バ蘧?br> 进故。则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
    义故。菩萨性者名之为支。又复支者名因。
    亦名为梯。亦名增长。亦名庄严。亦名依凭。亦
    名次第。亦名进行。亦名室宅。以是义故。性名
    为支。云何名性。性有二种。一者本性。二者客
    性。言本性者。阴界六入次第相续无始无终
    法性自尔。是名本性。言客性者。谓所修集
    一切善法得菩萨性。是名客性。而此经中
    以是二种名之为性。是二性者名之为支。又
    复性者亦名为子。亦名为界。亦名为性。复有
    二种。一细二?。所言细者无因而得。无因得
    果故名为细。所言?者有因而得。从因得果
    故名为?。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二种性者。
    胜于一切声闻缘觉。况诸外道。以是义故。菩
    萨摩诃萨得名为胜。何故名胜。以清净故。清
    净有二。一净智障。二净结障。声闻缘觉净结
    障故名为净非净智障。菩萨摩诃萨具足
    二净。以是义故。菩萨性者得名为胜。菩萨摩
    诃萨复有四事胜于声闻辟支佛等。一者根
    胜。二者行胜。三方便胜。四得果胜。言根胜
    者。菩萨摩诃萨本性猛利。缘觉性中声闻性
    钝。是名根胜。言行胜者。声闻缘觉为自度故
    修集善法。菩萨之人不自为己。但为众生修
    集善法。施众安乐大悲怜?@。是名行胜。方
    便胜者。声闻缘觉唯能了知阴界诸入。不能
    了知十二因缘及处非处。菩萨方便则能善
    知一切诸法。是名方便胜。言果胜者。声闻自
    得声闻菩提。缘觉自得缘觉菩提。菩萨自得
    菩萨菩提。是名果胜。菩萨性者有六种印。以
    是印故一切众生则得识知此是菩萨。何等
    为六。所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以何
    义故。檀波罗蜜名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本
    性能得如是舍心。于诸财物若多若少心不
    贪着。欲施施时及行施已。悉生欢喜随所施
    物。若多若少心无疑悔。若少施时亦无羞愧。
    若无财时常赞叹施。见有悭者能破其心。见
    行施者心生欣庆。欢喜踊跃如见父母。见来
    求者深自庆幸。若无财物应以身业供给长
    老父母诸师。应以喜语软语法语实语正语。
    除破众生妄语两舌恶口无义语。若有人问
    犹不说人长短过失。况于无问而自说耶。若
    有众生怖畏王贼水火之难能为救解。知恩
    念恩受恩能报。受他寄付不令他疑。若是重
    宝心不贪着。于己物中心无吝惜。能食能衣
    惠施于人。能调欲心耽湎之心调戏等心贪
    伎乐心修集惭愧。虽获大宝不生贪喜。是名
    檀波罗蜜菩萨性印。云何尸波罗蜜菩萨性
    印。菩萨摩诃萨身口意业性自净软。于众生
    中不起恶心恚害之心。若因客尘诸烦恼等
    造作众罪。作已心悔深生惭愧发露忏悔。于
    诸众生起怜愍心作一子想。终不以手若杖
    若石加于一切。心常求觅真善知识。志乐供
    养父母师长耆旧宿德。破坏?x慢先意问讯
    知恩念恩。若有乞者软语慰喻。不以幻术诳
    惑众生。终不乐以非法活命。常喜修集一切
    功德。教诸众生广修福业。见诸众生所受诸
    苦。断其命根打缚闭系饥渴寒热。菩萨尔时
    观彼受苦如己无异。护持佛戒乃至轻微尚
    不故毁。况余重者。能以十善教化一切。不乐
    见闻诸恶众生鬪诤骂詈。所有三业常为众
    生终不自为。若有众生具戒忍慧。乐与同行
    得柔软心。无有害心无不忍心。心常敬重所
    有诸戒。不诳众生无有两舌及无义语。虽无
    问者尚赞人善。况有问者而当不说尊重宗
    敬正实之语。是名尸波罗蜜菩萨性印。云何
    羼提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观诸众
    生。若有来打我是身者。我则不应加恶报之。
    何以故。我身非身。所谓身者名为真实。真实
    之身则不可打。而我此身是和合身。和合身
    者所谓不净。于和合中少分见打多无所损。
    多无所损何故不喜。?者少分有?多分不
    ?。多不?故云何名?。若和合打和合受者
    谁打谁受。譬如二物相触出声。若我?者应
    当自?。何以故。以业缘故而得此身。以是
    身故受是楚毒。譬如有的箭则着之。我若增
    长是?心者。则不能观善恶等法。若不能观
    善恶法者。必定当堕三恶道中。以是义故若
    打若骂不应于他生?恨心。如是观已。是名
    羼提波罗蜜菩萨性印。复次若见有打骂者。
    应于是人生一子想心无怨恨。是名羼提波
    罗蜜菩萨性印。云何?忱嬉??廾燮腥??br> 印。菩萨摩诃萨?バ蘧??3科鹨姑虏焕置?br> 卧。终不观于寒热饥渴恐怖欢喜。凡所造作
    若是世事及出世事。要令究竟终不中废。事
    若未果终不中悔。虽得他人恭敬供养。于己
    所修不休不息。于自己身不起轻心言不能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虽见世间难为之
    事终不退缩。是名?忱嬉??廾燮腥?杂 ?br> 云何禅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萨至心
    乐观诸法实义。乐住寂静及无人处。乐离恶
    人增长善法。见乐静者欢喜恭敬。虽有烦恼
    本性轻微。所有善心终不为于诸恶觉观之
    所破坏。修集慈心视怨如子。若见众生受大
    苦恼生于悲心。随其己力而为除断。愿诸众
    生悉令安隐。身设受苦不生忧恼。若失身命
    及以财物。若系若缚若打若摈。能自晓喻不
    失正念生于忧苦。专心听法书写受持读诵
    解说。若他忘失能为诲示。以如是等至心因
    缘。于后世中不忘法界。是名禅波罗蜜菩萨
    性印。云何般若波罗蜜菩萨性印。菩萨摩诃
    萨了知一切世间之事。知诸方术及诸众生
    所有言说。虽知此事心不迷谬亦不放逸。不
    为外道之所诳惑。不随邪见所说义理。是名
    般若波罗蜜菩萨性印。我今粗略说?印相。
    后细印相诸佛所知。菩萨性者不可思议。成
    就具足诸功德事。清净真实具足净法。是故
    名上。亦名不动。亦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印。菩萨摩诃萨若不覩见恶法过患。则不得
    修一切善法。菩萨摩诃萨修上善时。若以客
    尘烦恼因缘堕三恶道。犹故胜于恶道众生。
    何以故。菩萨性故。若以客尘烦恼因缘堕恶
    道者。能速破坏疾得出离。如其不出不同恶
    道受于重苦。若受苦时于诸众生犹生大悲。
    以性因缘故得悲心。是故菩萨胜于一切三
    恶众生。菩萨摩诃萨以四烦恼因缘故破坏
    净法。何等为四。一者利重常恒。二者以是二
    结亲近恶友。三者若于师所王主怨贼而生
    怖惧故失善心起于烦恼。四者为身命故作
    诸恶法。以是四法虽有菩萨摩诃萨性。终不
    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四事。虽有
    菩萨摩诃萨性。亦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何等为四。一者不值善友佛及菩萨不
    谬说义者。二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错谬解
    义不学菩萨所有禁戒。三者虽值善友佛及
    菩萨随顺解义。不能学持菩萨禁戒。四者虽
    值善友佛及菩萨随顺解义学菩萨戒。善根
    未熟未得具足庄严菩提。是故不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菩萨虽有菩萨之性。若不具
    足如是四事。终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虽复具足如是四事。无菩萨性而能得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是处
      菩萨地发菩提心品第三
    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立大正愿。作如是言。
    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当大利益一
    切众生。要当安置一切众生大涅??中。复当
    教化一切众生悉令具足般若大智。是则名
    为自利利他。是故初发菩提心者。则得名为
    菩提因缘。众生缘因。正义缘因。三十七助道
    法缘因。摄取一切善法根本。是故菩萨名善
    大善。名实真实。亦名一切众生善根。能破
    一切身口意等三业诸恶。一切世间所有誓
    愿及出世愿。无有能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如是誓愿无胜无上。菩萨摩诃萨初发三
    菩提心有五事。何等为五。一者性。二者行。
    三者境界。四者功德。五者增长。是名为五。
    菩萨若能发菩提心。则得名为菩萨摩诃萨。
    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修大乘行。是故
    初发菩提之心。则能摄取一切善法。菩萨摩
    诃萨发菩提心随行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若不发心终不能得。是故发心是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根本。菩萨摩诃萨见苦众生
    心生怜愍。是故菩萨因慈悲心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因菩提心修三十七品。因三
    十七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发心
    名之为支。发菩提心故行菩萨戒。是故发心
    为菩萨戒支。是故发心名根名因名摄名果
    亦名为子。菩萨发心复有二种。一者毕竟。二
    者不毕竟。毕竟者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终无退失。不毕竟者则有退失。退有二
    种。一毕竟退。二不毕竟退。毕竟退者。终不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推求修集
    其法。不毕竟者求菩提心修集其法。是菩提
    心有四种因。何等为四。一者若善男子善女
    人。若见若闻诸佛菩萨不可思议。尔时则生
    信敬之心。作是念言。佛菩萨事不可思议。若
    佛菩萨不思议事是可得者。我亦当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故至心念于菩提发
    菩提心。二者复有不见诸佛菩萨不思议事。
    唯闻诸佛菩萨秘藏。闻已即生敬信之心。得
    信心故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及大智故
    发菩提心。三者复有不见诸佛菩萨不思议
    事。亦不闻法见法灭时。便作是念。无上佛法
    能灭众生无量苦恼作大利益。唯诸菩萨能
    令佛法久住不灭。我今亦当发菩提心。令诸
    众生远离烦恼诸大苦事。护持佛法久住于
    世。为住世故发菩提心。四者复有不见佛法
    灭时。唯见恶世诸众生等。具重烦恼贪恚痴
    等。无惭无愧悭吝嫉妒。愁忧苦恼不信懒惰。
    见是事已寻作是念。大恶世时众生大恶不
    能修善。如是恶时尚不能发二乘之心。况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今当发菩提之心。
    发是心已乃当教化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是故菩萨于此恶世恶众生
    中发菩提心。复有四因发菩提心。何等为四。
    一者性具足。二者善友具足。三者慈心具足。
    四者观生死苦具足圣行。不畏菩提难行苦
    行。性具足者。菩萨性自具足善友具足有四
    事。何等为四。一者善友诸根完具具大智慧。
    能示善恶不行邪道。是名善友具足。二者心
    不放逸能破放逸能闭恶道。三者自能具足
    菩萨禁戒转以教他。四者不以下道转他上
    道。不以小乘转他大乘。不以修福转他定慧。
    具足慧心复有四事。何等为四。一者或有
    世界有苦恼处。或有世界无有苦恼苦恼之
    处。菩萨发愿往生其中。或见受苦若身自受。
    生于慈心为破其苦。二者生地狱中。或见受
    苦若身自受。亦生慈心为破其苦。三者生饿
    鬼中。或见受苦若身自受。亦生慈心为破其
    苦。四者生畜生中。或见受苦若身自受。亦生
    慈心为断其苦。具足慈心复有三种。谓上中
    下。上者复有四事。一者观生死苦。二者修慈
    悲心无有终始。三者性勇健心。四者得智慧
    心。复有四事。何等为四。一不放逸。二具足
    戒。三能忍辱。四者至心专念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复有四事。何等为四。一者等视众生
    犹如一子。二者于怨亲中无有分别。三者得
    坚信心。四者修行圣行。是为四。修集慈心
    有四种力。何等为四。一者内力。二者外力。三
    者因力。四者庄严力。菩萨摩诃萨至心专念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内力。为欲化度
    诸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
    外力。能于无量阿僧只劫修集善行。师事
    诸佛及诸菩萨。是名因力。菩萨摩诃萨乐近
    善友听受正法。思惟其义如说修行。是名庄
    严力。若菩萨摩诃萨以是二力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正心不动心不退心不
    转心。所谓内力因力。若以外力及庄严力。发
    菩提心。是名不正心动心退心转心。菩萨转
    心有四因缘。何等为四。一者性不具足。二者
    恶友具足。三者于诸众生不具悲心。四者不
    能观察生死过患。菩萨摩诃萨初发菩提心
    有二事不可思议。何等为二。一者于诸众生
    作眷属想。二者无众生想。菩萨常以智慧观
    察。唯是众生众生属谁。是名为二因。是二
    心能令菩萨无有退转。初发菩提有二种心。
    何等为二。一者为施众生安隐。二者为施众
    生快乐。以诸善法化诸众生令离恶法。是名
    安隐。能以财物账。给众生令离贫穷。所谓衣
    食房舍卧具病瘦医药。是名快乐。不退菩萨
    有二种心。何等为二。一者性庄严。二者专心
    受持庄严。常念欲令众生安乐。是名性庄严。
    终不退转菩提之心。因是至心能施一切众
    生安乐。是名受持庄严。不退菩萨出生福德
    有二处。何等为二。一者菩提之心。二者众生
    受苦。如是二事名大善法聚。初发坚心菩
    萨又有二事。胜于一切声闻缘觉。何等为二。
    一者因胜。二者果胜。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
    所修善法。是名为因。因行善法得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名为果。如是因果胜于一切
    声闻缘觉。不退菩萨有二大事。何等为二。一
    者发是心已即为一切无量众生而作福田。
    为作父母师长和上生大怜愍。以怜愍故行
    住坐卧若眠若寤。常为诸天之所守护。如转
    轮王常为五百青衣鬼神之所守护。不退菩
    萨亦复如是。以怜愍故若更受身无有病苦。
    二者发心菩萨常为众生之所乐见犹如父
    母。一切众生于菩萨所。身口意业柔软无恶
    是名为二。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不失正念。
    于诸众生不起害心。不食肉。不欺诳。常以善
    法教化众生。众生不受不废不愁。能自调
    伏。亦能调他。随其所化众生之处。皆悉能
    令滋长福业。若以客尘烦恼因缘。堕三恶道
    能速得出。虽同受苦不生楚毒。见受苦者心
    生悲愍。菩萨初发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功德
      菩萨地利益内外品第四
    菩萨摩诃萨发菩提心。云何名为菩提之行。
    菩萨若于此彼之处若学若教。皆为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谓戒闻思惟是名菩提行。菩
    萨摩诃萨于何处学。学有七处。何等为七。一
    者内义。二者外义。三者真实义。四者不可
    思议义。五者调众生义。六者自熟佛法义。七
    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七。云何
    内义。内义有十。何等为十。一者真实义。二
    者为他义。三者调伏义。四者安隐义。五者快
    乐义。六者因义。七者果义。八者现在义。九者
    他世义。十者毕竟义。菩萨摩诃萨为他事故。
    是名内义。真实义者。知烦恼性及对治门。以
    己乐具施于众生。志常修集无上正道。凡所
    求索以安众生。既得财物心无贪吝。能以供
    养佛法众僧父母师长。于千万里求佛经典
    及菩萨藏。既得法已广令流布不生秘吝。虽
    解深义不生高心。为生天上说持戒利。为转
    轮王说布施德。为二乘道说修三昧。为得世
    间大果报故。教令供养佛法僧宝广修福业。
    为贪心者而说贪事。为欺诳者说欺诳事。为
    非法人而作僮仆。菩萨摩诃萨作是事已。是
    名真实义。菩萨摩诃萨所有自利悉为众生。
    是名他义。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悉为破坏
    众邪异见。谓无因果破戒之人不见过故。为
    说种种毁禁之过。为破三恶而演说法。若有
    退禅及善法者。为不退故而为说法。为欲增
    长诸善法故而为说法。欲令众生得自在故
    而为说法。欲令十方世界众生得善神足而
    为说法。是名调伏义内义者名为外义。外义
    者亦名内义。内外义者名调伏义。调伏义者
    亦名内外义。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
    法大悲三念处五智三昧。是名真实义。真实
    义者名内外义。内外义者有二种。何等为二。
    一者自调。二者调他。菩萨摩诃萨善知方便。
    是名调伏义。菩萨所行一切善行名调伏义。
    云何复名内外义。内外义者有五事。何等为
    五。一者净于他身。二者长他善法。三者现在
    利益。四者他世利益。五者坏他烦恼。若菩萨
    摩诃萨随所修善若多若少。以教众生同己
    所得。是名调伏义。菩萨摩诃萨既自安隐。复
    己安隐施于众生。所谓若出世及以世间。若
    欲界若禅定。是名安隐义。安隐义者亦名内
    外义。亦名调伏义。亦名真实义。菩萨摩诃萨
    内外义者。有现在乐非他世乐。有他世乐非
    现在乐。有现在他世乐。有非现在非他世乐。
    内外义者复有四种。有人受法现世受乐他
    世受苦。有人受法现世受苦他世受乐。有人
    受法现世受乐他世亦乐。有人受法现在受
    苦他世亦苦。菩萨摩诃萨若说涅??及大涅
    ??八圣道分三十七品。说世间道出世间道。
    是名安隐义。安隐义者名内外义。内外义者
    名为正义。正义者名无上义无胜义安隐义
    常乐义。菩萨摩诃萨受常乐者。能作内外义
    正义调义安隐义。云何名快乐义。快乐义者
    有五种。何等为五。一者因乐。二者受乐。三者
    断受乐。四者远离乐。五者菩提乐。云何因乐。
    因内外触。因触因缘故有受乐。是名因乐。因
    行善法得他世乐。是名因乐。云何受乐。从
    因因缘身得增长心得安隐。是名受乐。受乐
    者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有漏。二者无漏。无
    漏有二种。一者学地。二者无学。有漏有三。欲
    界色界无色界。三有有内外入故有六触。六
    触有二。一者身乐。二者心乐。五识共行名为
    身乐。意识共行名为心乐。修集圣道断诸受
    故。道德增长无有诸受。名断受乐。永离烦恼
    身心无患。名远离乐。受常乐故。名菩提乐。
    或有说言。无想定者名为断乐。是义不然。何
    以故不断受故。远离乐者有四种。一者出家
    乐。二者寂静乐。三者断乐。四者菩提乐。世
    间之人多有忧苦。永断是苦名出家乐。断欲
    界贪名寂静乐。永断烦恼名为断乐受常乐
    故名菩提乐。菩萨常能施众生乐。名菩提乐。
    菩萨摩诃萨自受常乐转施众生。名菩提乐。
    何故名因乐。是乐因故名为因乐。不名受
    乐。受乐者不名因乐名为性乐。断乐者不名
    因乐不名受乐。以断多乐故名为断乐。远离
    乐者不名因乐不名受乐不名断乐。以观生
    死众过患故。名智慧乐。菩提乐者不名因乐
    不名受乐不名断乐不名离乐。无边常故名
    菩提乐。名无胜乐。名无边乐。名无上乐。亦名
    常乐。名寂静乐。菩萨摩诃萨能以如是五种
    之乐施于众生。是名因义。菩萨摩诃萨常坏
    众生诸恶之业示以正业。以正业故得无上
    道。是名因义。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受大苦
    恼。以受苦故能调众生。是名因义。菩萨摩诃
    萨观察善恶。能示众生善恶之事。以开示故
    得大智慧。得智慧故能坏大恶。是名因义。
    菩萨摩诃萨因智慧故行六波罗蜜。乃至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果义。菩萨摩诃
    萨以坏贪心。坏贪心故能施众生五种之乐。
    而诸众生得是乐故。名为果义。菩萨摩诃萨
    怜愍众生。欲令一切同已受乐。是名内外义。
    内外义者有三种。因亦三种。果亦三种。报因
    报果。福因福果。智因智果。云何名报。报有八
    种。何等为八。一者长寿。二者受身完具。三
    者得上种姓。四者得自在。五者言语微妙。
    六者得男子身。七者得大力。八者无能胜者。
    是名为八。菩萨摩诃萨修集慈心故得长寿。
    是名因报。菩萨摩诃萨乐以衣食房舍卧具
    病瘦医药施于众生。是故获得具足之身。菩
    萨摩诃萨破?x慢心。供养恭敬父母师长有
    德之人。是故获得上族种姓。菩萨摩诃萨随
    法而行破于非法。是故获得自在无碍。菩萨
    真实不欺众生。是故获得言语微妙。菩萨摩
    诃萨常呵五欲。是故获得男子之身。菩萨摩
    诃萨常乐供养佛法僧宝。是故其身获得大
    力。菩萨摩诃萨常能教化一切众生供养三
    宝。是故能得无能胜者。是名果报。不害众生。
    命得增长。是名报因。乐以衣食房舍卧具病
    瘦医药施于众生。是故菩萨得具足身。能破
    众生所有?x慢故得上姓。能除众生贫穷困
    苦故得自在。能坏众生妄语两舌恶口无义
    语故得妙语。赞叹男身呵责女身。以是二因
    得生人中受男子身。又复远离非法欲故得
    男子身。菩萨摩诃萨以清净食施于众生。见
    危惧者能为救解。是故其身获得大力。受持
    正法读诵解说。是故能得无能胜者。是为报
    有八种。如是八种因三事故而得增长。何等
    为三。一者心净。二者庄严净。三者福田净。菩
    萨摩诃萨至心专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名心净。供养同学同法同师。是名心净。若
    见若闻同学同法。心生欢喜。是名心净。修
    集菩提助道之事。常乐受持书写读诵菩提
    法藏。复以此法转化众生。若有不受心不忧
    悔亦不休息。是名庄严净。以此二净名福田
    净。云何菩萨报果。菩萨长寿名为报果。菩
    萨何故求于长寿。菩萨得是寿命长故。经无
    量世修集善法为自利利他。是故菩萨求于
    长寿。是名报果。菩萨何故求身具足。菩萨得
    是身具足故。众生乐见爱敬欢喜。以欢喜故
    易得受化。是故菩萨求具足身。是名报果。菩
    萨何故求上种姓。上种姓故常为众生之所
    恭敬。以恭敬故信受其语。或为姓故。或为利
    故。或为畏故。复受其语。是故菩萨求上种姓。
    是名报果。菩萨何故求于自在。得自在故则
    能教化无量众生。具足成就檀波罗蜜。是故
    菩萨求于自在。是名报果。菩萨何故求微妙
    语。妙语者菩萨所出言辞众生乐闻。同法同
    义同行同师常能教化令其调伏。是名报果。
    菩萨何故求于男子身。男子之身乃是一切
    善法之器。堪忍众苦能观法界。于四众中无
    所畏难。于时于义能疾了知。随有所至无所
    ?碍。是故菩萨求男子身是名报果。菩萨何
    故求于大力。菩萨成就是大力者。则能修行
    一切善法。能?ゾ??劝沃谏?衬罩羁唷J?br> 故菩萨求于大力。是名报果。菩萨何故求于
    无胜。菩萨若得是无胜者。则能惠施一切众
    生所须之物。以是因缘能令众生乐见闻法
    信受其语。是故菩萨求于无胜是名报果。是
    八报果菩萨具者。则能长养无上佛法利益
    众生。则见佛道如观掌中?摩勒果。菩萨虽
    复具足成就如是八果。若不能化无量众生
    令调伏者。则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虽复教化令其调伏。若不具足如是八果。亦
    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
    成就具足如是八果。以三乘法教化众生。自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所以
    具足如是八果。为欲教化调伏众生。名内外
    义具八果者名为果义。报因报果亦名果义。
    云何为福。云何为智。三波罗蜜。所谓檀那尸
    罗羼提。是名福德。般若波罗蜜。是名智慧。余
    二波罗蜜亦名福因。亦名智因。若?ゾ???br> 集禅定。具足成就慈悲喜舍。以是四等因缘
    力故获得自在。是名福因若?ゾ??藜??br> 昧。深观五阴诸入诸界。观苦实苦。观集实集。
    观灭实灭。观道实道。观实非实。观善非善。观
    法非法。观上观下。观白观黑。观十二缘。是名
    智因。若?ゾ??藜?恍摹@窒不菔?@殖?br> 禁戒。乐修忍辱。是名福因。若?ゾ??藜?br> 一心。乐闻受持书写读诵解说菩萨秘藏经
    典。以是多闻因缘力故。得大智慧而能分别
    法界。分别法界是名智果。菩萨福因亦因亦
    果。菩萨智因亦因亦果。菩萨福因亦福亦智。
    菩萨智因亦智亦福。是故菩萨福因有六。智
    因亦六。何等为六。谓六波罗蜜。云何名为福
    因智因。福因智因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
    信心。二者发心。三者亲近善友。是为三福因。
    智因复有二种。一者善。二者不善。若近恶友
    修集邪道行施定慧名不善福。破坏如是不
    善福慧。是名善福。若无信心及以发心不亲
    善友。终不能得福德智慧若言远离如是三
    事得福慧者。无有是处。是名福德因智慧
    因。云何名为福果智果。菩萨摩诃萨成就如
    是具足福德。不为生死之所沾污。是名为果。
    菩萨成就具足智慧。远离恶道修集善道。是
    名为果。菩萨摩诃萨成就具足如是二事。教
    化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为果。
    四无量心亦是菩萨福果智果。菩萨摩诃萨
    若报因若报果。是名福德福德因福德果。亦
    名智慧智慧因智慧果。若有说言是二法中
    若离一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无有
    是处。是名果义。果义者名内外义。云何现在
    义。若菩萨摩诃萨遍学一切世间诸事。以遍
    知故得大自在。得自在故能化众生。众生受
    已修集善法。是名现在义。若菩萨摩诃萨
    退失善法修集三昧以修定故还得善法。是
    名现在义。若菩萨摩诃萨客尘烦恼故造作
    众罪。作已深观定当得果。即生悔心惭愧不
    作现坏恶业。是名现在义。若以恶业因缘力
    故。或为他骂或?恚打身受楚毒。名现在义。
    若菩萨摩诃萨修集禅定。以是因缘身受安
    乐。是名现在义。若菩萨摩诃萨身得自在常
    乐我净。是名现在义。若菩萨摩诃萨修八圣
    道。以是因缘获得涅??。是名现在义。如菩萨
    众生亦尔。云何他世义。以现因缘受他世身。
    是名他世义。现在他世义是名内外义。云何
    为毕竟义。欲界福德非毕竟义。色无色界世
    间福德虽得自在非毕竟义。如诸菩萨修八
    圣道获得涅??。其身无碍无有边际。善法无
    量名毕竟义。毕竟有三事。何等为三。一者性
    毕竟。二者退毕竟。三者报尽毕竟。不毕竟亦
    尔。性毕竟者是名涅??性。不毕竟名有为
    法。退毕竟者名声闻缘觉所修八道。不退毕
    竟者名阿?嘲现隆1ň”暇拐呤兰渌?懈5?br> 果报。报不尽毕竟者谓无上道果。是名十义。
    菩萨摩诃萨常应修集教化众生。如过去世
    诸菩萨学。现在未来亦复如是。若菩萨摩诃
    萨不能修学是十法者。则不能得菩萨禁戒

    菩萨善戒经卷第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