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菩萨地持经卷第5戒品之余

      菩萨地持方便处戒品之余
    菩萨欲学菩萨律义戒。摄善法戒。摄众生
    戒者。若在家若出家。发无上菩提愿已。于同
    法菩萨。已发愿者。有智有力。善语善义。能诵
    能持。如是菩萨所先礼足已作是言。我于
    大德乞受菩萨戒。大德于我不惮劳者。哀愍
    听许。作是请已偏袒右肩。于三世十方佛
    及大地诸菩萨前。恭敬作礼念其功德。起
    软中上淳净心。于智者前谦下恭敬长跪
    曲身。于佛像前作是言。唯愿大德。授我
    菩萨戒。作是语已。一心念住长养净心。我今
    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聚。如是念
    已。默然而住。尔时智者。于彼受者不起乱心。
    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某甲善男子谛听。
    法弟汝是菩萨不。答言是。发菩提愿未。答
    言已发
    问已复作是言。汝善男子。欲于我所受一
    切菩萨戒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诸
    戒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菩萨所住戒。过去
    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
    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第二第三。亦
    如是说
    智者三说。授彼戒已。受者不起。尔时智者。
    于佛像前敬礼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如是白
    言。某甲菩萨。于我某甲前三说受菩萨戒。
    我为作证。一初十方无量诸佛第一无上大
    师现知见觉者。于一切众生一切法。现知
    见觉。亦如是白。某菩萨。于我某前三说受
    菩萨戒。我为作证。第二第三。亦如是白。如
    是受菩萨戒竟。次第十方一切世界无量诸
    佛。及住大地诸菩萨前。法有相现。尔时十
    方世界诸佛菩萨。念是菩萨起如实知见。某
    世界中某菩萨。从某菩萨受菩萨戒。于是
    菩萨起子想弟想。慈心爱念。慈心爱念故。令
    是菩萨善法增长终不退减。如是白。如是知
    觉。如是受菩萨戒已。智者受者。向十方
    诸佛及菩萨众敬礼而退。如是菩萨所受
    律仪戒于余一切律仪戒。最胜最上。摄受无
    量无边功德。从第一无上真实心起。一切众
    生一切种恶行对治。波罗提木叉戒。于此律
    仪戒。百分不及其一。百千万分乃至极算数
    譬喻亦不及一。摄受一切诸功德故。住菩萨
    戒者作是思惟。如法者行非法不行。功德转
    增。学戒菩萨。闻修多罗藏所说及菩萨摩得
    勒伽藏所说。当勤护持。有智菩萨不从一切
    菩萨受菩萨戒。若不信者则不从受。谓初
    闻菩萨戒。不信不顺不能思惟。悭者贪者。
    多欲者。不知足者。破戒者。慢缓者。不护戒
    者。?者恨者。不堪忍者。懒惰者。懈怠者。着
    睡眠者。乐说世事者。如是等人悉不从受。若
    有菩萨修习善心。乃至一[谷-禾+牛]牛乳顷者。不
    饮酒者。不愚痴者。不怯弱者。不少闻者。不谤
    菩萨藏修多罗者。从如是等人受菩萨戒。菩
    萨受菩萨戒者。诽谤违逆菩萨藏者。不向其
    说亦不教义。何以故。彼闻已不信。无知覆
    障故而生诽谤。如是谤者。如受菩萨戒。无
    量功德聚。谤者罪报亦复如是。乃至不舍恶
    言恶见恶觉。终不舍离。如是罪业菩萨。欲受
    菩萨戒时。智者应先为说菩萨摩得勒伽
    藏。说菩萨戒及犯戒相。令受戒者。自心观
    察智慧思惟。我堪受戒非效他受。是名坚固
    菩萨如是人者应受菩萨戒
    如是菩萨住律仪戒者。有四波罗夷处法。
    何等为四。菩萨为贪利故自叹己德毁?杷?br> 人。是名第一波罗夷处法。菩萨自有财物。
    性悭惜故。贫苦众生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
    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吝惜不说。是名
    第二波罗夷处法
    菩萨?恚。出?恶言意犹不息。复以手打或
    加杖石。残害恐怖?恨增上。犯者求悔不
    受其忏。结恨不舍。是名第三波罗夷处法。菩
    萨谤菩萨藏说。相似法炽然建立于相
    似法。若心自解或从他受。是名第四波罗夷
    处法。是名菩萨四波罗夷处法
    是菩萨于四波罗夷处法一一犯。是名波罗
    夷处法。何况犯四。不能增广现法。庄严菩
    提。亦不增长现在净心。是名相似菩萨非实
    菩萨。若菩萨以软中烦恼犯四法者。不
    名舍律仪戒。若上烦恼犯。是名为舍。若于
    四法数数违犯。不生惭愧欢喜爱乐。言是功
    德。是名上烦恼犯。菩萨无有顿犯四波罗
    夷处法。舍菩萨律仪戒。如比丘舍律仪戒。
    菩萨失律仪戒已。堪任更受。非如比丘犯
    木叉戒。不得更受。有二因缘。失菩萨律仪
    戒。一者舍无上菩提愿。二者起增上烦恼犯
    无有舍身受身。失菩萨戒。乃至十方在所
    受生。亦复不失。若菩萨不舍大愿。非上烦
    恼犯。舍身受身。虽不忆念。从善知识。数数
    更受犹是本戒。不名新得
    是住律仪戒菩萨。当知犯非犯。染污非染
    污。软中上
    若菩萨住律仪戒。于一日一夜中。若佛在
    世若佛塔庙。若法若经卷若菩萨修多罗藏。
    若菩萨摩得勒伽藏若比丘僧。若十方世
    界大菩萨众。若不少多供养乃至一礼。乃
    至不以一偈赞叹三宝功德。乃至不能一念
    净心者。是名为犯众多犯。若不恭敬。若懒
    惰。若懈怠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犯。非染
    污起。不犯者。入净心地菩萨。如得不坏净比
    丘常法。供养佛法僧宝。若菩萨多欲不知
    足。贪着财物。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摄受对治。性利
    烦恼更数数起
    若菩萨见上坐有德应敬同法者。?x慢?恨。
    不起恭敬不让其坐。问讯请法悉不酬答。是
    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惰懈怠。
    若无记心。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
    狂若重病。若乱心。若眠作觉想。问讯请法
    悉不答者。是名不犯。若上座说法及决定
    论时。若自说法。若听法若自决定论时。若
    说法众中。若决定论众中。不礼不犯。若护
    说者心。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舍离不善。修
    习善法。若护僧制若护多人意
    若菩萨檀越来请。若至自舍。若至寺内。若至
    余家。若施衣食。种种众具。菩萨以?慢心
    不受不往。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
    犯者。若病若无力。若狂若远处。若道路恐
    难。若知不受令彼调伏舍恶住善。若先。受
    请。若修善法不欲暂废。为欲得闻未曾有
    法饶益之义。及决定论。若知请者为欺恼故。
    若护多人嫌恨心故。若护僧制。若菩萨有
    檀越。以金银真珠。摩尼流璃种种宝物。奉
    施菩萨。菩萨以?慢心。违逆不受。是名为
    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舍众生故。若懒堕
    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狂若知受已
    必生贪着。若知受已。施主生悔。若知受已。施
    主生惑。若知受已。施主贫恼。若知是物是
    三宝物。若知是物是劫盗得。若知受已多
    得苦恼。所谓杀缚[言*适]罚夺财呵责
    若菩萨众生往至其所欲得闻法。若菩萨?
    恨悭嫉不为说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
    污起。若懒堕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
    外道求短。若重病若狂。若知不说令彼调
    伏。若所修法未善通利。若知前人不能敬顺
    威仪大整。若彼钝根闻深妙法生怖畏心。若
    知闻已增长邪见。若知闻已毁?柰嗣弧H舯?br> 闻已向恶人说破坏正法。若菩萨于凶恶
    犯戒众生以?恨心。若自舍若遮他令舍不
    教化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懒
    堕懈怠。若忘遮他。犯非染污起。何以故。
    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不犯
    者。若狂若知不说。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护
    他心。若护僧制
    若菩萨于如来波罗提木叉中?衬峤?⒄?br> 罪。护众生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同声闻
    学。何以故。声闻者乃至自度。乃至不离护
    他。令不信者信。信者增广学戒。何况菩萨第
    一义度。又复遮罪住。少利少作少方便。世尊
    为声闻建立者。菩萨不同学此戒。何以故。声
    闻自度。舍他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非菩
    萨自度。度他应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菩萨
    为众生故。从非亲里婆罗门居士。求百千
    衣。及自恣与。当观施主堪与不堪。随施应
    受。如衣鉢亦如是。如衣鉢。如是自乞缕。令
    非亲里织师织。为众生故。应畜?x奢耶卧具
    坐具乃至百千。乃至金银百千。亦应受之。
    如是等住。少利少作少方便。声闻遮罪。菩萨
    不共学住。菩萨律仪戒。为诸众生。若嫌恨
    心。住少利少作少方便者。是名为犯众多
    犯。是犯染污起。若懒惰懈怠住少利少作少
    方便犯。非染污起。若菩萨身口谄曲。若现
    相。若毁?琛H粢蚶?罄?⌒懊?āN薏牙⑿?br> 不能舍离。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
    犯者。若断彼故起欲方便。烦恼增上。更数
    数起
    若菩萨掉动心不乐静。高声嬉戏令他喜乐
    作是因缘。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忘误犯。非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
    欲方便如前说。又不犯者。他起嫌恨。欲令
    止故。若他愁忧。欲令息故。若他性好戏。为摄
    彼故欲断彼故。为将护故。若他疑菩萨。嫌
    恨违背和颜戏笑。现心净故
    若菩萨作如是见。如是说言。菩萨不应乐涅
    ??应背涅??。不应怖畏烦恼。不应一向厌离。
    何以故。菩萨应于三阿僧只劫。久受生死求
    大菩提。作是说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
    染污起。何以故。声闻深乐涅??畏厌烦恼。
    百千万倍。不及菩萨深乐涅??畏厌烦恼。
    谓诸声闻但为自利。菩萨不尔普为众生。
    彼习不染污心胜阿罗汉。成就有漏离诸
    烦恼
    若菩萨不护不信之言。不护讥毁亦不除灭。
    若实有过恶不除灭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
    犯染污起。实无过恶而不除灭。非染污起。
    不犯者。若外道诽谤及余恶人。若出家乞食。
    修善因缘生他讥毁。若前人若?若狂而生
    讥毁
    若菩萨观众生应以苦切之言方便利益。
    恐其忧恼而不为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
    非染污起。不犯者。观彼现在。少所利益多
    起忧恼
    若菩萨骂者报骂。?者报?。打者报打。毁者
    报毁。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萨侵犯他人。或虽不犯令他疑者。即应
    忏谢。嫌恨轻慢不如法忏谢。是名为犯众
    多犯。是犯染污起。若?龆樾傅》浮7侨疚?br> 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若彼欲令作
    不净业。然后受者不谢无罪。若知彼人性好
    鬪讼。若悔谢者。增其?怒。若知彼和忍无
    嫌恨心。恐彼惭耻不谢无罪
    若菩萨他人来犯如法悔谢。以嫌恨心。欲
    恼彼故。不受其忏。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
    染污起。若不嫌恨。性不受忏。是犯非染污
    起。不犯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彼
    不如法悔其心不平。不受其忏无罪
    若菩萨于他起嫌恨心。执持不舍。是名为犯
    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
    方便如前说
    若菩萨为贪奉事。畜养眷属者。是名为犯众
    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无贪心畜
    若菩萨?龆樾傅〉⒗炙?摺H舴鞘辈恢?br> 量。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
    病若无力。若远行疲极。若为断彼故起欲方
    便如前说
    若菩萨以染污心论说世事经时者。是名为
    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误经时。犯非
    染污起。不犯者。见他聚话。护彼意故须
    臾暂听。若暂答他问未曾闻事
    若菩萨欲求定心。嫌恨?x慢不受师教。是名
    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龆樾傅》浮7?br> 染污起。不犯者。若疾病若无力。若知彼人
    作颠倒说。若自多闻有力。若先已受法
    若菩萨起五盖心不开觉者。是名为犯众多
    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便
    如前说
    若菩萨见味禅以为功德者。是名为犯众
    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为断彼故起欲方
    便如前说
    若菩萨如是见如是说言。菩萨不应听声闻
    经法。不应受不应学。菩萨何用声闻法为
    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何以故。菩
    萨尚听外道异论况复佛语。不犯者。专学
    菩萨藏未能周及。若菩萨于菩萨藏不作方
    便弃舍不学。一向修集声闻经法。是名为
    犯众多犯。是犯非染污起
    若菩萨于佛所说弃舍不学。反习外道邪
    论世俗经典。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不犯者。若上聪明能速受学。若久学不忘。若
    思惟知义。若于佛法具足观察。得不动智。
    若于日日。常以二分受学佛经。一分外
    典。是名不犯。如是菩萨善于世典外道邪
    论。爱乐不舍不作毒想。是名为犯众多犯。
    是犯染污起。若菩萨闻菩萨法藏甚深义
    真实义。诸佛菩萨无量神力。诽谤不受。言非
    利益非如来说。是亦不能安乐众生。是名为
    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或自心不正思惟
    故谤。或随顺他故谤。是菩萨闻第一甚深
    义不生解心。是菩萨应起信心不谄曲心。作
    是学。我大不是盲无慧目。如来慧眼如是随
    顺说。如来有余说。云何起谤。是菩萨自处
    无知处。如是如来现知见法。正观正向。不
    犯非不解谤。若菩萨以贪恚心。自叹己德毁
    ?杷?恕J敲??钢诙喾浮J欠溉疚燮稹2环?br> 者。若轻毁外道称扬佛法。若以方便令彼调
    伏如前说。又不犯者。令不信者信。信者增
    广
    若菩萨闻说法处。若决定论处。以?x慢心?
    恨心。不往听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
    起。若?龆樾傅 J欠阜侨疚燮稹2环刚摺H?br> 不解。若病若无力。若彼颠倒说法。若护说
    者心。若数数闻已受持已知义。若多闻。若
    闻持。若如说行。若修禅定。不欲暂废。若钝
    根难悟难受难持。不往者。皆不犯。若菩萨
    轻说法者。不生恭敬。嗤笑毁?琛5?盼淖帧2?br> 依实义。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菩萨住律仪戒。见众生所作事。以?恨
    心不与同事。所谓思量诸事。若行路若如法
    兴利。若田业。若牧牛若和诤。若吉会。若福
    业。不与同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
    起。若?龆樾傅》浮7侨疚燮稹2环刚摺H舨∪?br> 无力。若彼自能办。若彼自有多伴。若彼所
    作事。非法非义。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
    说。若先许他。若彼有怨。若自修善业。不欲
    暂废。若性?钝。若护多人意。若护僧制。不
    与同者。皆不犯
    若菩萨见羸病人。以?恨心。不往瞻视。是
    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龆栊傅》浮?br> 非染污起。不犯者。若自病。若无力。若教有
    力。随顺病者。若知彼人自有眷属。若彼有
    力能自经理。若病数发。若长病。若修胜业。
    不欲暂废。若?钝难悟难受难持。难缘中住。
    若先看他病。如病穷苦亦尔
    若菩萨见众生造今世后世恶业。以嫌恨心。
    不为正说。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不
    犯者。若自无智。若无力。若使有力者说。若彼
    自有力。若彼自有善知识。若以方便令彼调
    伏如前说。若为正说于我增恨。若出恶言。
    若颠倒受。若无爱敬。若复彼人性弊[怡-台+龙]??。
    若菩萨受他恩惠。以嫌恨心。不以若等若
    增酬报彼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
    若?龆樾傅》浮7侨疚燮稹2环刚摺H糇鞣奖?br> 而无力。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欲
    报恩而彼不受
    若菩萨见诸众生有亲属难财物难。以嫌恨
    心。不为开解除其忧恼。是名为犯众多犯。是
    犯染污起。若?龆樾傅》浮7侨疚燮稹2环刚摺?br> 如前不同事中说
    若菩萨有求饮食衣服。以?恨心。不能给施。
    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龆樾傅?br> 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自无。若求非法物。
    若不益彼物。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
    若彼犯王法。护王意故。若护僧制
    若菩萨摄受徒众。以?恨心。不如法教授。
    不能随时。从婆罗门居士所求衣食卧具医
    药房舍。随时供给。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
    污起。若?龆樾傅》乓莘阜侨疚燮稹2环?br> 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如前说。若护僧制。
    若病若无力若使有力者说。若彼有力。多知
    识大德。自求众具。若曾受教自已知法。若外
    道窃法。不能调伏
    若菩萨以嫌恨。心不随他者。是名为犯众多
    犯。是犯染污起。若?龆樾傅》浮7侨疚燮稹2?br> 犯者。若彼欲为不如法事。若病若无力。若护
    僧制。若彼虽如法。能令多人起非法事。若伏
    外道故。若以方便令彼调伏
    若菩萨知他众生有实功德。以嫌恨心。不向
    人说。亦不赞叹。有赞叹者不唱善哉。是名为
    犯众多犯。是犯染污起。若?龆樾傅》乓?br> 犯。非染污起。不犯者。知彼少欲。护彼意故。
    若病若无力。若以方便令彼调伏。若护僧制。
    若令彼人起烦恼。起溢喜。起慢起非义。除
    此诸患故。若实功德似非实德。若实善说似
    非善说。若为摧伏外道邪见。若待说竟
    若菩萨见有众生应呵责者。应折伏者。应
    罚黜者。以染污心不呵责。若呵责不折伏。
    若折伏不罚黜。是名为犯众多犯。是犯染
    污起。若?龆樾傅》乓莘阜侨疚燮稹2环?br> 者。彼不可治不可与语难可教诲。多起嫌
    恨。若观时。若恐因彼起鬪诤相违。若相言
    讼。若僧诤。若坏僧。若彼不谄曲有惭愧渐
    自改悔
    若菩萨成就种种神力。应恐怖者而恐怖之。
    应引接者而引接之。欲令众生消信施故。若
    不以神力恐怖引接者。是名为犯众多犯。是
    犯染污起。不犯者。若彼众生更起染着。外
    道谤圣成就邪见。一切不犯。若彼发狂。若
    增苦受此事起菩萨戒。佛于处处修多罗
    中说。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律仪戒
    摄。此是菩萨藏摩得勒伽和合说。菩萨
    当精勤受持起上恭敬。专心修学从他正受。
    已极清净欲学心。菩提心。利众生心。从初
    受戒专精护持。若有所犯。即如法忏悔此
    一切菩萨犯当知突吉罗摄。当向大小乘人
    能解语。能受悔者如法忏悔。若菩萨以增
    上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失律仪戒。应当更
    受。若中烦恼犯波罗夷处法者。当向三人若
    过三人。长跪合掌作突吉罗忏悔。称先所
    犯罪名。作是说言。大德忆念。我某甲。舍菩
    萨?衬帷H缜八?凳隆7竿患?拮铩S嗳?br> 比丘突吉罗忏悔法说。若下烦恼犯波罗夷
    处法及余所犯。向一人忏悔。若无如法人。
    当起清净心念言。我终不重犯此罪。于未
    来世中常摄持律仪戒。若能如是所犯即
    除。若无如是具足功德人可从受菩萨戒
    者。是菩萨应于佛像前自受应如是受。整衣
    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曲身合掌。作如是言。
    我某甲白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及入大地诸
    菩萨众。我今于诸佛菩萨前受一切菩萨戒。
    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此诸戒是过
    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诸菩萨当学。
    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
    已应起。余如前说。若菩萨所犯无无余犯。
    如世尊说菩萨起?烦恼。犯应更受。非贪欲
    起。当知此意。菩萨起爱念众生为增上。
    凡有所作一切能作菩萨所作非作所作。
    犯应更受。菩萨?众生者。不能自度度他。亦
    不能作菩萨所作。如是不作所作。犯应当更
    受。当知菩萨软中上犯。如四摄品说。若
    菩萨于此律仪戒具足成就三正法者。得安
    乐住。一者方便具足。二者净心具足。三者本
    因具足。菩萨于戒不穿漏。净身口意业不
    数数犯。发露诸恶。是名方便具足。菩萨为法
    出家不为身命。为义为禅定。不为财利。为沙
    门为涅??。不为非义。不为懈怠。精进不退。不
    杂众恶不善之法。烦恼受有炽然苦报及未
    来世生老病死。是名净心具足。菩萨本余生
    时。广修诸善于今不乏。衣食牀卧汤药众
    具。能修惠施。是名本因具足。住律仪戒菩
    萨具足三正法者。是名安乐住。与此相违。
    是名具足三不正法戒。当知苦住。是名略
    说。广说在家出家一切戒。此一切戒当知分
    别为难戒等
    难戒者。略说三种。菩萨具足大财大势力。
    能舍出家受菩萨戒。是名第一难戒。菩萨若
    遭急难乃至失命。于所受戒不令缺减。况具
    足犯是名第二难戒。菩萨于一切修行一切
    正受一切忆念。心住不乱。乃至尽寿。于细
    微戒终不缺减。何况重者。是名第三难戒。
    一切门戒者有四种。一者正受戒。二者性戒。
    三者习戒。四者方便成戒。正受戒者。菩萨已
    受三种律仪戒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
    生戒。性戒者。菩萨性自贤善身口意净。习
    戒者。菩萨本余生时如所说。三种戒已曾修
    习。以本因故。一切恶不乐行心常厌恶。乐
    修善行。方便成戒者。菩萨依四摄事。于诸众
    生行善身口业。善人戒者有五种。一者自持
    净戒。二者授与他人。三者赞叹净戒。四者见
    同法者心生欢喜。五者设有毁犯如法悔
    除。一切行戒者彼六种七种一向略说十三
    种回向大菩提。广摄戒故。是名为广。乐着
    欲乐。自身苦行。离此二边故。是名无罪欢喜
    之处。尽其寿命常不还戒。一切利养行外道
    邪论。烦恼诸缠不能侵欺故。亦不能夺故。
    是名坚固戒。庄严成就故。当知戒庄严。谓声
    闻地。离杀生等。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
    戒。顺戒不顺戒。护随护戒。大人相报。增上
    意报。善趣报。利众生报。除恼戒者有八种。菩
    萨初作是思惟。如我不欲令他杀盗邪?H妄
    语两舌恶口绮语。手石杖等触恼于我。如我
    不欲不喜。彼亦如是。云何以此加于他人。
    以是故不恼于彼。乃至不加手石杖等触。
    作是思惟已。不以八事触恼众生。是名菩萨
    除恼戒
    此世他世乐戒者有九种。菩萨遮处则遮。开
    处则开。摄处则摄。应降伏者则降伏之。菩萨
    于彼身口业。是四种戒。又檀波罗蜜俱戒。
    羼提波罗蜜.?忱嬉??廾郏???廾郏?闳?br> 波罗蜜俱戒。是五种戒。如是略说九种戒。
    是菩萨自己及他。现法乐住及后世乐。是故
    说名此世他世乐戒
    清净戒者有十种。一者初善受戒为沙门为
    菩提不为身命。二者终不退减起于疑悔。三
    者不过持戒起非处疑悔故。四者离诸懈
    怠不乐睡眠。日夜精勤成就善法。五者摄心
    不令放逸如前不放逸说。六者修习正愿不
    愿财利及生天上。常修梵行。七者摄持威仪。
    善于威仪所作众事。方便修习善。如法身
    口行正命具足。谄曲邪命种种过恶皆悉远
    离。八者离于二边离随顺欲乐及诸苦行故。
    九者修习出要。异学诸见皆悉远离。十者于
    所受戒不缺不减。此十种名清净戒。是名菩
    萨大戒聚得菩提果。菩萨依此戒已。满足尸
    波罗蜜。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未成
    无上正觉得五种福利。一者常为一切诸佛
    所念。二者终时其心欢喜。三者舍身在所生
    处。常与净戒诸菩萨众为善知识。四者无量
    功德聚戒度成就。五者今世后世性戒成就。
    如前所说。自性等九种戒。当知三戒所摄。所
    谓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又复三种。
    略说能为菩萨三事。一者律仪戒。能令心
    住。二者摄善法戒自成佛法。三者摄众生
    戒成就众生。是名菩萨一切事。所谓现法。心
    得乐住身心不?场D芫咦惴鸱ǔ删椭谏?J?br> 名菩萨戒。是名戒福。是菩萨所作无余无
    上。过去一切诸菩萨等。求大菩提已于中
    学。未来当学。现在今学

    菩萨地持经卷第五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