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瑜伽师地论卷98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

      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
    复次?焱夏显?br>  邪师住雪山  劝勉系属净
     渐次戒圆满  穗成就为后
    有诸外道。于弟子众自立为师。专求利养。
    专求恭敬。专求自利。遇缘和合。有族姓子
    投其出家。因而谓曰。汝之与我先无一切
    资身众具可共受用。汝应为我往诣他处
    褒赞我德掩藏我失。我亦为汝行如是事。
    我等二人迭相依护。当于诸王若与王等。
    乃至一切大商主边多获利养及以恭敬。若
    作是言诸外道师。名专自利。然其弟子便
    发抗言。勿为此见。如是护者未名自护。
    往恶趣失。若防此失乃名自护。是故汝应
    如前自护。我亦当自别为余护。我既不能
    护汝。汝亦不须护我。于此义中。当知弟
    子是如理语者。是聪慧者。重当来故。应知
    其师是非理语者。是愚痴者。重现在故。复
    有杂染触恼于他。由杂染故。不能自护。
    因此恼他。不名护他。此中如前由亲近
    等断诸烦恼。名当自护。从此已后由断为
    因不恼他等。名当护他。应知此中无?
    无害。是无恼义。无缘而起利乐二心。无缘
    而起慈悲二心。当知如此是哀愍义。由哀
    愍故。不恼于他。是故当知一切哀愍与彼
    相违
    复次应知雪山喻佛善说法?宠鸵?4酥新?br> 有三分可得。一无学地。二有学地。三异生
    地。猿猴喻彼非理作意诸相应心。猎人喻
    魔。于无学地俱不能行。于有学地乃至不
    还。唯有非理作意相应猿猴喻心独一能往。
    非猎人喻魔所能行。于异生地二俱能行。
    又诸愚夫要观余境。能出余境。追求余境。
    余境所缚。是故于境不得解脱
    复次由于正法听闻受持观察义理。法随
    法行。如其次第应知劝化安立四义。复有
    三法。尚能断余一切胜妙?H欲贪缠。况乎鄙
    劣诸欲贪缠。何等为三。一精进力。二不放逸
    力。三对治力。由精进力其已生者令不坚
    住。由余二力。其未生者令不得生。如是行
    者勤修正行。为欲断除已生恶故。及未生
    者令不生故
    复次于四念住殷重修习。如声闻地应知
    其相。系属魔者。谓在欲界。此不还果即能超
    度。系属死者。谓从欲界乃至有顶。此阿罗
    汉乃能超度。言不清净诸有情者。谓诸异
    生。言清净者。谓诸有学。言鲜白者。谓诸无
    学。复有三种证净。未清净者能令清净。已
    清净者能令鲜白。当知此中。上诸有学说
    名清净。下诸有学名不清净。彼由修道未
    清净故。余如前说。复次修四念住应知略
    有五种渐次。一信增上力清净出家。二戒律
    仪。三根律仪。四乐远离。五盖清净。诸在家
    者虽复数数修诸念住。护得净信。诸盖清
    净。然阙学处。当知所修不得圆满
    复次由三因缘。具戒?刍当知禁戒净命圆
    满。云何为三。一所行圆满。二摄取圆满。三
    受用圆满。所行圆满者。谓从买卖乃至害缚
    断截挝打揣摩等事。皆悉远离。摄取圆满
    者。谓于摄取象马等事。乃至摄取生谷等
    事。皆悉远离。受用圆满者。谓衣仅蔽身食才
    充腹便生喜足。于余长物非时食等皆悉
    远离
    复次身等四法如四大路。于彼所生非理
    作意。如邪祈愿稻谷麦穗。于彼所生如理
    作意。如正祈愿稻谷麦穗。当知欲界是不
    定地。犹如其皮。色无色界俱是定地。犹如
    其肉。无明如血。于三界中由三种漏。有淋
    漏义
    复次如先所说所有贪等种种无量恶不善
    法。由二因缘。若成就者。不能修习四种念
    住。非是一切泛成就者。云何为二。一有贪
    等缠现前故。二于此缠不见过故。缠现在
    前杂染心故。不能修习。虽暂远离性染
    着故。非无恋故。于能随顺贪等诸法。其心
    散动。常逐漂沦。种种寻思恒随扰乱。是故不
    能修习念住。若不尔者诸有其性不深染
    着。皆应不能修习念住。若如是者无容
    有能修四念住
    复次?焱夏显?br>  勇力修等持  异门神足后
    应知建立四种正断。如声闻地已广分别。
    此中宣说勇第五句。云何名勇。谓如前说
    堪能忍受。发勤精进。所生众苦。诸淋漏苦。
    界不平苦。他?恶言损恼等事所生众苦。非
    此因缘退舍修习正断加行故。名为勇
    复次应知建立四种神足。如声闻地已广分
    别。若略说者。由四种力持心令定。是故建
    立四种神足。云何为四。一净意乐力。二勤务
    力。三心喜乐力。四正智力。当知此中。由第
    一力。于三摩地。发生乐欲。为证得故。修习
    勤务。由第二力。最初住心令其安定。由第
    三力。已住定心无复散动。不令于外更复
    飘转。由第四力。观察等持所治烦恼。于断
    未断如实了知。又于等持入住出相。能善
    了别。如是复于奢摩他等所有诸相。若奢摩
    他??#37474;舍那诸随烦恼。及随烦恼能对治等。
    皆如实知。乐等持者。于等持中。但有尔所
    等持作事。除此更无若过若增
    复次由五因缘。当知神足略修习相。一由
    远离奢摩他品随烦恼故。二由远离??#37474;
    舍那品随烦恼故。三于??#37474;舍那品所缘境
    界系缚心故。四于奢摩他品所缘境界系
    缚心故。五俱于二品所缘境界系缚心故。
    应知此中。奢摩他品随烦恼者。谓懈怠俱行
    欲等。及?干蛩?呔阈杏?取5敝?傅【?br> 行欲等。是?干蛩?呔阈杏?人?乐剐浴?br> ??#37474;舍那品随烦恼者。谓掉举俱行欲等。及
    妙欲散动俱行欲等。当知掉举俱行欲等。
    是妙欲散动俱行欲等所依正性。又于此
    中由懈怠俱行欲等。于奢摩他品。令住杂
    染。然不能令诸奢摩他皆悉灭没。由?干?br> 睡眠俱行欲等。于奢摩他品。令住杂染。亦
    复能令诸奢摩他皆悉灭没。由掉举俱行欲
    等。于??#37474;舍那品。令住杂染。而不能令
    ??#37474;舍那一切灭没。妙欲散动俱行欲等。
    于??#37474;舍那品。令住杂染。亦令一切??#37474;
    舍那皆悉灭没。??#37474;舍那品所缘境者。谓前
    后想。此想分别。如声闻地应知其相。奢
    摩他品所缘境者。谓上下想。此亦如前应
    知其相。俱品所缘境者。谓光明想。彼于俱
    品由动摇故。有诸光影俱行心。修又非如
    欲等与余懈怠相应。说名懈怠俱行。精进
    亦尔。得有懈怠共相应义。然即精进堕在
    慢缓。不正发勤精进相续。说名懈怠俱行。
    又此五相当知总摄一切种修。乐等持者。
    由此等持速得成满
    复次于五解脱处。如其所应当知欲等增
    上四种三摩地。若有?刍。依净意乐及猛利
    欲。为欲证得最胜通慧。从诸如来及佛弟
    子。殷重恭敬。听闻正法。从闻无间渐次证
    得胜三摩地。当知是名欲增上三摩地。复
    有?刍。如所闻法如所得法。起大功用。
    发大精进。或正为他宣说开示。或以胜妙
    音词读诵。从此无间渐次因缘能随获得胜
    三摩地。当知是名精进增上三摩地。复有
    ?刍。于诸贤善三摩地相善取。思惟观青
    瘀等乃至骨锁以为边际。由此所缘。次第
    生起胜三摩地。当知是名心增上三摩地。
    复有?刍。如所闻法如所得法。独处空
    闲。思惟筹量。审谛观察。由此因缘。渐次生
    起胜三摩地。当知是名观增上三摩地
    复有差别。谓由四门起三摩地。一由如
    前从他生起猛利乐欲闻正法门。二由从
    他获得无倒教授教诫。无间殷重发起加
    行。未入根本胜三摩地。为欲趣入正教授
    门。三由已入根本胜三摩地。为欲转得所
    余上位胜三摩地心喜乐门。四由多闻闻持
    自能于法如理观察平等观门。当知此中。
    由第一门起欲增上三摩地。由第二门起
    精进增上三摩地。由第三门起心增上三
    摩地。由第四门起观增上三摩地。所余
    分别义。及分别断行。如声闻地应知其

    复次修诸神足以为依止。能正引发诸圣
    神通。无有外道修诸神足能正引发诸圣
    神通。又诸圣者引发所有最胜神通。随所
    愿乐延诸寿行。或住一劫或一劫余。谓过
    一劫不净种性补特伽罗。名为物类。当
    知此类唯住内法。又诸圣者变化神通。于
    其四事不能变化。一者根。二者心。三者心
    所有法。四者业及业异熟。又诸圣者变性神
    通。不能转变顺乐受业令自性改成顺苦
    受。如顺乐受望顺苦受。顺苦受业望顺乐
    受。应知亦尔。若业能顺非苦乐受。当知毕
    竟顺非苦乐。又诸圣者住持神通。不能住
    持顺非苦乐受业令成无受。余亦如是。又
    诸圣者变时神通。不能转变顺现法受业
    令成顺后法受业。及顺后法受业令成顺
    现法受业
    复次?焱夏显?br>  安立所行境  慧根为最胜
     当知后安住  外异生品等
    略由六处增上义故。当知建立二十二根。
    何等为六。一能取境界增上义故。二继嗣
    家族增上义故。三活命因缘各别事业加行
    士用增上义故。四受用先世诸业所作爱不
    爱果。及造新业增上义故。五趣向世间离
    欲增上义故。六趣向出世离欲增上义故。
    当知此中。眼根最初意根为后。如是六根。
    于取境界有增上义。男女二根于能继嗣
    家族子孙。有增上义。命根一种于爱命者
    活命因缘各别事业加行士用。有增上义。
    乐最为初舍为其后。如是五根。于其受用
    先业所作爱不爱果及造新业。有增上义。
    信为最初慧为其后。如是五根。于能趣向
    世间离欲。有增上义。未知当知已知具知
    三无漏根。于能趣向出世离欲最极究竟。
    有增上义。一切世间所现见义。其唯此量。
    当知是义能究竟者。无出于此二十二根。
    故一切根二十二摄
    复次或有一类。作是思惟。若无内我托六
    根门行六境界。如是六根各别所行。各别
    境界。然此六根唯能领受自所行境。谁能领
    受如是六根所行境性。当知此由不能了
    达缘起道理故。于诸行起邪分别。缘起理
    者。谓若有时修瑜伽师。于内六根如理
    攀缘。精勤加行。修四念住。即于尔时此四
    念住领受六根所行境性。即此于彼由清
    净故。名为出离。又即勤修四念住故。初达
    谛理得七觉支。即于尔时此诸觉支真故
    实故。领受念住所行境性。又由修习觉支
    因缘。起于明脱。即于尔时如是明脱。领受
    觉支已善修习。从此已后不复应修所行
    境性。如实已断一切烦恼。即于尔时于诸
    烦恼断灭涅??。离增上慢。即由远离增上
    慢故。此现实有究竟明脱。如实领受已得
    明脱所行境性。由此出离一切所有有为法
    故。当知明脱亦得出离。于涅??中。能取所
    取二种施设皆无所有。一切戏论永灭离故。
    是故乃至诸有为法可得展转问答施设能
    取所取言论差别。究竟涅??无为法中一切
    问答言论差别。皆不如理。是故当知于无
    我中。应正显示唯有杂染唯有清净
    复次若有黠慧诸根猛利种类士夫补特伽
    罗。由思择力如理作意。思惟诸法。乃于涅
    ??得正信解。由此增上发勤精进。此增上
    故。能于身等所缘境界。安住正念。此增上
    故。能于所缘令心一趣。此增上故。于一切
    法如实了知。如实观见。由是因缘。能到究
    竟。是故此慧若初若后多有所作故。说慧
    根最为殊胜
    复次若依诸佛无上菩提。所得正信乃至正
    慧。于此世间亦无有者。当知此住外异生
    品。即于此法唯有世间。无出世者。当知
    此住内异生品。非外异生。若于此法有出
    世者。当知一切别住。余品非彼品类
    复次?焱夏显?br>  思择觉慧等  国等及诸王
     阿罗汉有学  质直最为后
    略于一切现法后法诸恶行中。深见过已。能
    正思择息诸恶行。修诸善行。名思择力。当
    知此力能成二事。一者能往人天善趣。二
    者能往现法涅??。又此能与修习力摄。修
    诸念住为所依止。由此为依。能正修习四
    念住等菩提分法。当知此修名修习力。又思
    择力能与三处羞耻为伴。何等名为三处
    羞耻。一者他处羞耻。谓作是思。若我作恶。
    当为世间有他心智诸佛世尊若圣弟子若
    诸天众信佛教者共所呵毁。是名第一处
    思择力。二者自处羞耻。谓作是思。若我作
    恶。定当为己深所呵毁。何有善人为斯
    恶行。是名第二处增上力。三者法处羞耻。谓
    作是思。我若作恶。便为障碍。于善说法??br> 奈耶中所修梵行。此法若有。便坏梵行。是
    名第三处思择力。如是羞耻。当知三处以
    为增上。一世增上。二自增上。三法增上
    复次由自利行及利他行为增上故。当知
    建立有四种力。一觉慧力。二精进力。三无
    罪力。四摄受力。能往现法涅??。名为自
    义。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义。当知此中。依
    第一自义。建立觉慧精进二力。由是二力。
    能有方便发起正勤。依第二自义。立无罪
    力。由此三力。一切自义皆得究竟。乐利他
    者他义。有余由此增上立摄受力。当知摄
    事如菩萨地已辩其相。复次依国及王。
    若男若女。若夫若妻。若愚若智。若处居家。
    若出家众。当知建立有十种力。谓诸国王
    有自在力。如是等力广说如经
    复次诸阿罗汉。成就八力。如实领受。贪?
    痴等永尽无余。不造诸恶。修习诸善。谓
    心趣向远离出离般涅??故。厌背后有。厌
    背因缘不造恶业。又见诸欲犹如一分热
    炭火故。厌背诸欲厌背因缘不造恶业。由
    此二力不造诸恶。不造恶故。复由六门
    修习诸善。谓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
    道支
    复次诸佛如来。依自利行及利他行。为欲
    显己与诸弟子有差别故。说如是言。诸
    有学者成就五力。唯有如来成就十力。若
    有成就有学五力。行自利行诸圣弟子。获
    得最上阿罗汉果。从此无间一切自义皆得
    究竟。如来获得阿罗汉已。成就十力。行利
    他行。即用利他以为自义。设于是时一切
    所化其事究竟。入无余依般涅??界。当知
    尔时于所作事方得圆满。若所修行阿罗
    汉行。若为利他即自义行。此二因缘于诸
    弟子皆为殊胜。如来十力如菩萨地已广分

    复次若有自爱无谄无诳。其性质直补特伽
    罗。为证自义有四种相。若依恶说法?衬?br> 耶。便有稽留。要依善说法?衬我?D宋藁?br> 留。云何四相。一说正法教。二教授教诫。三如
    理通达。四得真实证。所闻正法是诸胜解所
    依止处。由能远离无因恶因。开示称理正
    因义故。诸有无倒教授教诫善能随顺断
    加行教文义所摄无颠倒法。能令证得如
    前胜解所依处法。若有自爱诸善男子。已
    调相续有所堪能。来入内法?衬我?小5?br> 正宣说。得正开悟。便能速疾趣向胜进。如
    理通达所应通达。亦能实证真所应证。谓
    四念住以为依止。于有为法诸聪慧者共
    许为有。或许为无。皆正了知。于无为法乃
    至有顶皆是有上。能正了知是为有上。涅??
    无上如实了知是为无上。如是名为如理
    通达。又四念住以为依止。由静定心。于七
    觉支正修习已。于明解脱究竟作证。如是
    名为得真实证。若彼自爱诸善男子。趣入
    恶说法?衬我?S谑撬拇?圆荒艿霉省C?br> 稽留
    复次?焱夏显?br>  立差别  食渐次  安乐住  修居后
    由奢摩他??#37474;舍那俱品差别。建立觉支
    如声闻地应知其相。复次自性差别故。及
    所缘因缘相差别故。应知七觉支十四种差
    别。所缘因缘相广分别义。如三摩?涠嗟丶?br> 声闻地应知其相
    复次于能随顺觉支法中。略有二种无倒
    作意。当知总与觉支为食。何等为二。一正
    作意。二数作意。与此相违当知非食
    复次于初中后随阙一支。令如实觉不
    得圆满。如其色类所依能依流转安立。随
    其生起渐次而说。当知此中。念为所依。择
    法能依。余随所应当知亦尔
    复次若有?刍。于诸觉支方便修习。由四
    因缘。令其不得安隐而住。何等名为四种
    因缘。一者一切烦恼品类?重皆未离故。
    二者奢摩他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三者??br> 鉢舍那品诸随烦恼现在前故。四者道未调
    善而乘驾故。与此相违四种因缘。令其获
    得安隐而住。于此二种善巧?刍。如实了
    达正知而住。由诸作意有加行故。精进太
    过。又后由前有增减故。运转不等。由此二
    缘。当知名为道不调善。与此相违二因
    缘故。名道调善。如转轮王于四洲渚得大
    自在所获七宝。如是心王于四圣谛得大
    自在所获真净七觉支宝。当知亦尔。谓于
    奢摩他??#37474;舍那双品运转。降伏一切烦恼
    胜怨。由此义故。初念觉支犹如轮宝。所知
    境相其量无边。能知智体亦随广大。由此
    义故。择法觉支犹如象宝。依此速能乃至
    往彼所行所得殊异胜处。由此义故。精进
    觉支犹如马宝。悦意无罪最为殊胜。由
    此义故。其喜觉支犹如女宝。身心映彻有
    所堪能。由此义故。轻安觉支如神珠宝。
    能办一切所欣求事。由此义故。其定觉支
    如藏臣宝。能摧一切染污法军。能率一切
    清净法军。能趣无相安隐住处。由此义故。
    其舍觉支如军将宝。复次诸修行者。得七觉
    支。譬如大王有妙衣箧三时受用三分安
    住。彼七觉支当知亦尔。言三时者。谓初
    日分时。中日分时。后日分时。言三分者。谓
    奢摩他品。??#37474;舍那品。及其俱品。于初分
    中住四觉支。第二分中住四觉支。第三分
    中具足安住七种觉支。诸修行者。未曾安
    住唯一觉支又七觉支。于诸外道无怨憎
    故。无违竞故。恒怀利益意乐转故。一切烦
    恼皆离系故。说名无怨无敌无害无有灾
    患。若修行者。于七觉分随时现前。随量现
    前。说名为住。若时退出。说名为灭。于是一
    切如实了知。彼由如是正知住故。名无罪
    住。无有爱味。心离味染
    复次二十一种想俱行修诸觉支者。当知略
    由二因缘故。一据相应俱行义。二据无间
    俱行义。无常等想俱行修。乃至死想俱行修
    者。据相应义。不净等想俱行修。乃至观空想
    俱行修者。据无间义。悲等俱行修。应知亦
    尔。又于过去未来现在一切行中。诸行爱染
    若?龆樾傅∪羧?纫??湟讯厦稹O捌??br> 缚我慢现行。若贪味爱。若于世间种种妙事
    欲乐贪爱。若有所余烦恼随眠。若希求利
    养。若希求活命。若诸欲爱。若诸有爱。若随
    虚妄分别所起四种欲贪。一美色贪。二形貌
    贪。三细触贪。四承事贪。如是能令生起所
    有非理过患。及令其心越路而转。对治彼
    故。随其所应有二十一想俱行修觉支差
    别。谓为对治四种障故。修无愿行想从无
    常想乃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为欲对治
    一种障故。修空行想苦无我想。为欲断灭
    所余烦恼随眠障故。修于三界无相行想。
    为欲对治希求利养及欲爱故。于诸欲
    中修过患想。为欲对治希求活命及有
    爱故。修习死想。为欲对治随逐虚妄分
    别所起四欲贪故。修不净想为初。乃至观
    空想为后。又此一切从青瘀想乃至观空
    想。当知皆是不净想摄。又于此中青瘀想
    为初。膖胀想为后。对治美色贪。食?n想。分
    赤想。分散想。对治形貌贪。骸骨想。骨锁想。
    对治细触贪。观无心识空有尸想。对治承
    事贪。又于此中修慈。最极至遍净等。如
    三摩?涠嗟亍Sχ?湎?br> 复次?焱夏显?br>  初内外力  清净差别  异门沙门
     后婆罗门
    若内若外一切力中。为欲生起八支圣道
    有二种力。于所余力最为殊胜。云何为二。
    一者于外力中善知识力最为殊胜。二者
    于内力中正思惟力最为殊胜。当知此中
    离诸障碍。先修福业。于衣食等无匮乏
    等。名余外力。除正思惟相应想外余断支
    分。名余内力。外善知识者。谓从彼闻无上
    正法。由此故名从他闻音。内正思惟者。谓
    此无间能发正见。为上首道。复次彼正见等
    若在有学由无漏故。说名清净。若在无
    学相续净故。说名鲜白。若在世间远离无
    量随外道见诸恶邪行。是故说名无有尘
    点。远离尘点所起后有诸业杂染。是故说
    名离随烦恼。略说一切八圣道支。二处所
    摄。一者世间。二出世间。其世间者。三漏四取
    所随缚故。不能尽苦。是善性故。能往善
    趣。出世间者。与彼相违能尽众苦。又正
    见等八圣道支。广分别义如声闻地及摄异
    门分。应知其相。七种定因具如三摩?涠?br> 地已说
    复次正见为首八圣道支会正理故。说名
    为法。能灭一切诸烦恼故。名?衬我?Hブ?br> 恶法极悬远故。一切圣贤共祖习故。说名
    为圣。能随顺往诸善趣故。说名为善趣。涅
    ??故。说名应修。诸有智者所称赞故。说名
    善哉。与此相违。应知即是邪见为首八邪
    道支。所有差别堕在无明黑?品故。说名
    为黑。往恶趣故。说名无义。不善性故。说
    名下劣。生现法中所有怖畏及怨憎故。说
    名有罪。诸有智者所讥毁故。所远离故。
    名应远离
    复次依第一义所有沙门。安立如是八支
    圣道。为沙门义。为此义故。于善说法?衬?br> 耶中。假名出家受沙门性。又此毕竟无失
    坏故。名第一义。其假名者即不如是。诸有
    成就此第一义沙门性者。当知亦名胜义沙
    门。又彼追求此沙门果贪?痴等毕竟断义。
    是故说彼名沙门义。此沙门义复有二种。
    一无差别总相建立。二若有所作。若无所作
    行向住果差别建立。如是一切总有四种。一
    沙门性。二是沙门。三沙门义。四沙门果。有婆
    罗门差别道理。当知亦尔
    复次?焱夏显?br>  障随惑寻等  果欲细身劳
     学住及作意  智无执为后
    入出息念修习差别有十六行。广分别义
    如声闻地。应知其相。又勤修行诸瑜伽师。
    修习如是入出息念。尔时应知五障碍法。
    一者于其外缘其心散乱。二者入出息转有
    所艰难。三者掉举恶作缠现在前。四者?干?br> 睡眠缠现在前。五者乐与道俗共相杂住。如
    者五法于未得定欲求心定。及得定已
    倍复增长。当知一切能为障碍。奢摩他品诸
    随烦恼所染污时。发身?干颉I?南铝印S?br> 正修习入出息念。身心轻安能令?干蛳铝?br> 俱行身心?重皆悉远离。??#37474;舍那品诸随
    烦恼所染污时。发生种种寻伺妄想。谓欲
    寻伺等不正寻伺。及无明分寻伺所起诸欲
    想等种种妄想。由正修习入出息念令寻
    伺等悉皆静息。为欲对治彼无明分诸妄
    想故。纯修明分想令速得圆满
    复次正勤修习入出息念诸瑜伽师。于缘
    过去诸行寻伺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间
    缺者。速得损减。于缘未来诸行寻伺能令
    无间所生等持有间缺者。速得止息。于
    缘现在诸行寻伺能令无间所生等持有
    间缺者。速得寂静。又若略说由能永断六
    种结故。当知建立二种四种及以七种诸果
    胜利。如经广说。云何六结。谓顺下分上分
    二结。见道修道所断二结。若起若生二分位
    结。如是别别当知总说有六种结。如其次
    第建立二种四种七种诸果胜利
    复次入出息念修习差别略有二种。一者有
    上。二者无上。其有上者。谓如有一独处空
    闲。以静定心如理观察。命根系属入息出
    息。若我于入息后无有出息。或出息后无
    入息者。如是命根即应断灭。而于无常行
    中。有希奇事入息灭已。我命根住。乃复得
    至出息生时。出息灭已。我命根住。乃复得
    至入息生时。彼由攀缘如是事故。深心
    厌离于三世境所发爱恚。净修其心。是名
    有上十六行修。当知无上。复次如是入息
    出息念住缘细风色为境界故。名微细住。
    隔绝一切乱寻伺故。名不流散。发生广大
    身心所有妙轻安故。名不可伏
    复次修习如是入出息念。令身无劳善能
    除遣奢摩他品随烦恼故。令眼无劳善能
    除遣??#37474;舍那品随烦恼故。由随观察涅
    ??乐故。名随观乐。由随领受第三静虑地
    中乐故。名领受乐。无染住故。无恐畏故。
    名安乐住
    复次容有是处。或有一人。作如是念。如来
    与彼最极下劣得慧解脱阿罗汉果。无有
    差别。谓依解脱作是思惟。如来解脱与慧
    解脱阿罗汉果所有解脱。无有差别。颇复有
    人作如是念。如来所有离诸盖住。居内法
    中最极下劣若诸有学。若诸异生。由精进
    力。于其五盖伏断而住。名离盖住。此离盖
    住彼离盖住。为如解脱无有差别。为有
    差别。应知如是二离盖住极大差别。谓诸有
    学虽现行故。离盖住心与如来等。然彼随
    眠未永断故。诸盖数数间心相续。数数作
    意励力除遣。如来诸盖毕竟断故。离诸盖
    住。与彼所有离诸盖住。极大差别。非如解
    脱无有差别
    复次修瑜伽师。入出息念为所依止修四
    念住。如理作意以为依止。于诸未断内心
    所有非理作意。如实了知是为非理。于内
    所有如理作意。如实了知是为如理。既了知
    已于内所有非理作意。一向远离。于内所有
    如理作意。一向修习。为欲令彼永断灭故。
    又于此中身等四法如四大路。非理作意如
    尘土丘。不坚牢故。不真实故。迷乱心故。
    如理作意如四方来舆乘车车缘。身等四境
    界门转能损害彼如尘土丘非理作意。亦
    令一切相续清净
    复次精勤修习诸息念者。由正修习四种
    念住。无我等故。平等平等。是身种类能取
    于身如理作意。如身无我作意亦尔。是故说
    彼为身一分。能修如是身念住者。都不可
    得。如身念住。广说乃至。修法念住当知亦
    尔。如是诸佛修念住教。外道法中皆无所
    有。是故说此修念住教。名非一切外道所

    复次?焱夏显?br>  初尊重尸罗  清净戒圆满
     现行学胜利  学差别为后
    学有三种。谓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
    学。建立如是三学差别。如声闻地应知其
    相。又略于此诸所学中。所有邪行。应正
    了知。所有正行应正了知。言邪行者。谓如
    有一。不尊重戒。泛尔出家。虽复出家不
    以净戒为其增上。如于净戒。于定于慧
    应知亦尔。彼可容有犯无余罪。于彼世尊
    说。其于诸沙门果证为无能者。是故当知
    彼于三学一向毁犯。言正行者。有三正行。
    谓下中上。下正行者。谓如有一。尊重净戒。
    亦以净戒为其增上。与前相违。于定于慧
    不生尊重。不为增上。此不容有犯无余
    罪。而容有犯小随小罪。于此如来不说其
    于沙门果证为无能者。中正行者。谓于戒
    定皆悉尊重。亦为增上。如尊重戒毁犯次
    第此中亦尔。是故当知乃至所有诸异生位。
    上正行者。谓已见谛于三种学皆悉尊重。
    此已获得沙门果证。不待思择有能无能。
    如是二行开为四种。即此四种合为二行。
    此二与四平等平等。当知此中。若有定学
    必有戒学。若有慧学。必有定学。有戒学
    者不必定有定学慧学。若瑜伽师尊重诸
    学。当知是名所作圆满。其余但名所作一

    复次于性罪处能远离故。当知是名净戒
    圆满。于能密护诸根门等摄受净戒所有
    善法。无间受持相续转故。当知是名善法
    圆满。于遮罪处能远离故。当知是名别解
    脱圆满。又依圣所爱戒。若依蕴等五种善
    巧。及依别解脱律仪。受持世俗所有禁戒。
    随其次第应知净戒圆满等第二门差别。复
    次依净尸罗。略有二种所学差别。一者受持
    非止所摄所受尸罗所有如法身语现行所摄
    学处。二者受持是止所摄所受尸罗所摄学
    处。此复二种。谓或有是?衬我??怠7潜?br> 解脱所说。或有是?衬我??怠R嗍潜鸾馔?br> 所说。是故一切总略而言有三学处。一增上
    现行。二增上?衬我?H?錾媳鸾馔?br> 复次学胜利住慧为上首。解脱坚固念为增
    上。修习三学速圆满等。如摄释分广辩应

    复次住具戒等。如声闻地应知已辩。又即
    净戒对治一切犯戒恶故。密护根门所依
    处故。说名律仪。初善受故。说名圆满。后善
    守故。说名清净。感爱果故。说名为善。无
    染污故。说名无罪。于诸有情能善随顺慈
    心定故。说名无害。于沙门性善随顺故。说
    名随顺趣。圣所爱澄清性故。名顺澄清。终不
    随顺戒禁取故。名不随顺。与同法者为
    同分故。名同色类。于正修习增上心慧为
    所依处。随顺转故。名为顺转。不恼于他饶
    益转故。又正远离自苦行故。名无热恼。于
    所受持无变悔故。名无烧恼。于诸毁犯
    不现行故。如法悔除己所犯故。名无悔恼。
    如是名为增上戒学所有差别。三住为依当
    知增上心学慧学所有差别。谓由天住梵住
    差别。应知增上心学差别。由诸所有觉分
    等法圣住差别。应知增上慧学差别。谓四静
    虑四无色等。名为天住。四无量定名为梵
    住。四圣谛智。四种念住。乃至道支四种行迹。
    胜奢摩他??#37474;舍那四法迹等。当知一切皆
    名圣住。又有四种若行若住无杂染法。令
    修观者或于境界退出游行。或于所缘安
    心静定。离诸杂染安隐而住。云何为四。一
    于随顺喜受境界。诸杂染喜深心弃舍。二
    于随顺忧受境界。诸染污忧深心弃舍。三
    于??#37474;舍那品诸随烦恼净修其心。四于
    奢摩他品诸随烦恼净修其心。于是四种
    若行若住。离诸杂染安隐住法。应知四种
    安足处所所依法迹。如其所应当知即是无
    贪无?正念正定
    复次?焱夏显?br>  证净初安立  有变异为先
     天路喻明镜  记别最居后
    具足正见如来弟子。略由二法能正摄受
    澄清性故。应知建立四种证净。谓沙门义
    所摄信戒。于能说者。于沙门义。于同法者。
    于能证得沙门助伴。所有净信深固根本。
    于余生中亦不可引。无虚诳故。名澄清
    性及净尸罗。于其一切能往恶趣恶不善
    法。获得毕竟不作律仪。是故亦得名澄清
    性。应知此中。依止净信于善说法?衬我?br> 中。深生信解。由此净信澄清性故。设在余
    生。于佛善说法?衬我?1暇刮拮?S钟刹?br> 畏诸恶道苦。受持净戒。对治恶行。由此摄
    受戒。澄清性设在余生。亦不造恶堕诸恶
    趣。毕竟无退。乃至涅??。由于善说法?宠?br> 耶。毕竟无转所依处故。毕竟不往一切恶
    趣所依处故。其用最胜唯说信戒。为澄清
    性。非余精进念定等法。非澄清性。又此信
    戒是其增上戒定慧学所依止处。由说信戒
    是清净故。义显三学皆得清净。由是因缘。
    唯说是二以为证净。是名第二义门差别。
    如是证净善能滋润一切堕界白净法故。名
    滋润福。能引殊胜诸圣道故。名滋润善。能
    引所余烦恼断故。名能引乐
    复次一向决定能往善趣成就证净诸圣弟
    子。犹有住于善趣。三种诸大互违变异所
    起重苦怖畏。然无恶趣所有怖畏。云何三种
    重苦怖畏。一者病苦。二者老苦。三者断截末
    摩死苦。是故说言其四大种可令变异。非
    已成就四种证净诸圣弟子可有变异。复
    次若第一义清净诸天。说名最胜无有恼害。
    由身语意毕竟无有恼害事故。即依如是
    清净天性。说四证净。名为天路。又四证净
    为所依止诸圣弟子。依三种门修六随念。
    一者为断奢摩他品诸随烦恼所起染恼。二
    者为断??#37474;舍那品诸随烦恼所起染恼。三
    者为断虽无染恼而于未来当可生起
    二随烦恼。当知此中?干蛩?呙?菽λ??br> 诸随烦恼。欣乐诸欲俱行掉举贪等过失所
    生不善欲寻伺等。令心流散诸杂染法。名
    ??#37474;舍那品诸随烦恼。又由胜义谛理所得
    随念。名义威勇。由世俗谛理所得随念。名
    法威勇
    复次譬如有人执持明镜为观自面净不
    净相。如是如来诸圣弟子。执持微妙证净
    明镜为如实观自身所有染净诸相
    复次若有成就四种证净。唯即依自四种
    证净为他记别。不依上位。能顺欢喜所修
    随念。由此因缘。当知记别预流果证。未
    趣上位所修道故。若于上位能顺欢喜
    五种随念为他记别。由是因缘。当知记别
    一来果证。由三摩地未成满故。于离欲道
    未圆满故。于彼诸天未现见故。为求离
    欲修习能顺欢喜诸法。由此欢喜为所依
    故。发生轻安。由轻安故。领受身乐。由受
    乐故。心得正定。而于静定未得成满。若
    于上位六种随念为他记别。由是因缘。当
    知记别不还果证。阿罗汉果唯出世道。乃能
    趣证所有随念唯是世间。是故不还果证已
    上。更无如是随念记别。又四证净预流果中。
    唯说为净。于余学果说圆满净。于最上
    果说为第一圆满清净。如是略引随顺此
    论境智相应诸经宗要摩?炖礤取F溆嘁磺?br> 随此方隅皆当觉了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