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瑜伽师地论卷89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一

      摄事分中契经事处择摄第二之一
    如是已说行择摄。处择摄我今当说。总??br> 拖南曰
     初安立等智同等  最后当知离欲等
    别?焱夏显?br>  安立与差别  愚不愚教授
     解脱烦恼业  皆广说应知
    由五种相。当知安立诸受差别。一自性故。
    二所依故。三所缘故。四助伴故。五随转故。自
    性故者。谓有三受。一苦。二乐。三不苦不乐。
    所依故者。谓有六种。即眼耳鼻舌身与意。
    所缘故者。谓色等六所缘境界。助伴故者。谓
    想思或余善不善无记心法。与此相应。随
    转故者。谓此相应心由依彼故。三受随转。
    彼为诸受同生同灭所依止处。复次如是五
    相安立诸受。当知复有八种差别。一内处
    差别。二外处差别。三六识身差别。四六触身
    差别。五六受身差别。六六想身差别。七六
    思身差别。八六爱身差别。当知此中由三和
    合义立前三差别。由受因缘义立第四差
    别。由三和合触果义立第五差别。由分别
    受随言说义立第六差别。所以者何。受诸
    受时作如是想。我今领受此苦此乐此非
    苦乐。亦复为他随起言说。由业烦恼二杂
    染义。当知建立第七第八两种差别。所以者
    何。由于彼受若合若离起思造作。如如发
    起思所造作。如是如是生爱求愿。复次当
    知略有二种一切。一少分一切。二一切一
    切。如说一切皆无常者。当知此依少分一
    切。唯一切行非无为故。言一切法皆无我
    者。当知此依一切一切。又由三相应知是
    愚。一由自性故。二由因缘故。三由果故。
    愚自性故者。谓由缠故即是忘失。于现在
    世由随眠故即是当来忘失之法。愚因缘故
    者。谓于五相受安立中。不能觉了是无常
    等。及遍自体初中后位所有恼乱皆不了
    故。当知即是于生老病及死法性不能觉
    了。初恼乱者。谓由生故。中恼乱者。谓由病
    故。后恼乱者。谓由老死二种法故。愚果故
    者。谓愁等苦爱等杂染。复次由三种相当
    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碍故。三由障故。不
    愚自性者。谓于五相受安立中。善能觉了
    自相共相。由此能断一切烦恼。能觉圣谛。
    能证涅??。不愚碍者。由四种魔。谓由蕴魔
    遍一切处随逐义故。由彼天魔于时时间
    能数任持障碍义故。死烦恼魔能与死生
    所生众苦作器义故。不愚障者。谓缘不现
    见境烦恼。及缘非不现见境缠。或彼随

    复次诸佛世尊佛圣弟子。由三种相能正教
    授诸弟子众。何等为三。一引导教授。二随
    其所应于所缘境安处教授。三令所化得
    自义教授。如是教授如其次第。当知即是
    三种神变
    复次由二种相应求能成就解脱妙慧。
    一者如理闻思。久远相续慧。能成就有学
    解脱。二者有学久远相续慧。能成就无学
    解脱
    复次略有二种解脱成就。一者有学。二者
    无学。有学者。谓金刚喻三摩地俱。无学者。谓
    彼已上
    复次心清净行?刍有五种法多有所作。
    何等为五。一正教授。二奢摩他支。三??#37474;
    舍那支。四无间殷重加行。五出世间慧。正教
    授者。谓有三种正友所显。一者大师。二者
    轨范尊重。三者同梵行者及住内法在家英
    ?薄H缡敲???终?选V钣兄钦叽颖擞?br> 求积集善门真正教授。奢摩他支者。谓如有
    一。具尸罗住。广说应知如声闻地。如是
    尸罗具足住已。便无有悔。无悔故欢。广
    说乃至乐故心定。??#37474;舍那支者。谓得三种
    随欲言教。一圣正言教。二厌离言教。三令
    心离盖趣爱言教。云何圣正言教。谓依众圣
    五无学蕴所有言教。即是宣说诸圣成就如
    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解脱。如是解
    脱智见。云何厌离言教。谓依三种令增少
    欲喜足言教。及依乐断乐修令离愦闹言
    教。云何令心离盖趣爱言教。当知此教复
    有三门。一者一切烦恼盖离盖趣爱言教。二
    者五盖离盖趣爱言教。三者无明盖离盖趣
    爱言教。当知此中依为证得断离灭界所
    有言说。是初言教。依即于彼见胜功德。及
    于所治盖处诸行深见过患所有言说。当
    知是名第二言教。随顺如是缘性缘起所
    有言说。当知是名第三言教。如是三种言
    教。总名??#37474;舍那支。又此言教以略言之
    复有三种。一能生乐欲言教。二能正安处
    资粮言教。三能正安处作意言教。谓圣正
    言教名能生乐欲言教。厌离言教名正安处
    资粮言教。令心离盖趣爱言教名正安处作
    意言教。依此言教胜奢摩他所摄受慧。
    名??#37474;舍那。是故说此言教。名??#37474;舍那
    支。云何无间殷重加行。谓常所作。委悉所作。
    勤精进住。当知即依止观加行。又勤精进
    应知五种。一被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不
    下精进。四无动精进。五无喜足精进。此中最
    初当知发起猛利乐欲。次随所欲发起坚
    固勇悍方便。次为证得所受诸法。不自
    轻蔑亦无怯惧。次能堪忍寒热等苦。后于
    下劣不生喜足。欣求后后转胜转妙诸功
    德住。彼由如是勤精进住入谛现观。证得
    诸圣出世间慧。于修道中依止此慧。若行
    若住。能正除遣所依身中诸随烦恼。令心清
    净。谓住聚落或聚落边。若见少壮端严美妙
    形色母邑。即便作意思惟不净。为欲损害
    缘彼贪故。若遇他人逼迫恼乱。即便作意
    思惟慈相。为欲损害缘彼?故。如是行
    时能正除遣诸随烦恼。令心清净。若远离处
    修习入出二种息念。除遣欲等诸恶寻思。
    如是住时能正除遣诸随烦恼。令心清净。
    彼依如是已所证得出世间慧。于一切行
    修无常想。能正蠲除所余我慢。如是善士
    为所依止。复得无倒教授前行。由此渐次
    能证有学圆满解脱。得金刚喻三摩地故。
    亦证无学圆满解脱。一切烦恼皆离系故
    云何解脱。谓起毕竟断对治故。一切烦恼品
    类?重永息灭故。证得转依令诸烦恼决定
    究竟成不生法。是名解脱。若圣弟子无所有
    处已得离欲。唯余非想非非想处所有诸行。
    复能安住胜有顶定。尔时无间能随证得诸
    漏永尽。若所余位虽能渐断彼彼诸漏。然
    非无间能随证得诸漏永尽。如是乃至无所
    有处未得离欲
    复次诸欲界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说名欲
    漏。诸色无色二界所系一切烦恼。唯除无明
    说名有漏。若诸有情。或未离欲。或已离欲。
    除诸外道所有邪僻分别愚痴所生恶见蔽
    覆其心。依此恶见于彼诸欲。一分寻求。一
    分离欲。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于彼三界所有
    无智。总摄为一。立无明漏
    复次有九种事能和合故。当知建立九结
    差别。云何九事。一依在家品可爱有情非有
    情数一切境界贪爱缠事。二即依此品可恶
    有情非有情数一切境界?恚缠事。三依有
    情数?x慢缠事。若四五六依恶说法诸出家
    品三种邪僻胜解缠事。谓依听闻不正法
    故。依不如理邪思惟故。依非方便所摄修
    故。如是差别即为三种。七于善说法律无
    胜解缠事。八依出家品智贫穷事。九依在
    家品财贫穷事。由此九事如其所应当知
    配属爱等九结。此中由嫉变坏心故。于正
    法内发起法悭。由此当来智慧贫乏。余随
    所应配属应知
    复次由为贪缚所缠缚故。于能随顺乐受
    境界心不能舍。如是?缚所缠缚故。于
    能随顺苦受境界心不能舍。由愚痴缚所
    缠缚故。于能随顺非苦乐受中庸境界心
    不能舍。由此因缘故立三缚
    复次烦恼品所有?重随附依身。说名随眠。
    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缠故。当知此复
    建立七种。由未离欲品差别故。由已离欲
    品差别故。由二俱品差别故。由未离欲品
    差别故。建立欲贪?恚随眠。由已离欲品
    差别故。建立有贪随眠。由二俱品差别故。
    建立慢无明见疑随眠。如是总摄一切烦

    复次随烦恼者。谓贪不善根。?不善根。痴不
    善根。若忿若恨。如是广说诸杂秽事。当知
    此中能起一切不善法贪。名贪不善根。?痴
    亦尔。若?恚缠能令面貌惨裂奋发。说名
    为忿。内怀怨结故名为恨。隐藏众恶故名
    为覆。染污惊惶故名热恼。心怀染污不喜
    他荣故名为嫉。于资生具深怀鄙吝。故名
    为悭。为欺[言*罔]彼内怀异谋外现别相故。
    名为诳心。不正直。不明不显。解行邪曲。
    故名为谄。于所作罪望己不羞故。名无
    惭。于所作罪望他不耻故。名无愧。于他
    下劣谓己为胜。或复于等谓己为等。令
    心高举故名为慢。于等谓胜于胜谓等。
    令心高举故名过慢。于胜谓胜令心高举
    名慢过慢。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
    故名我慢。于其殊胜所证法中未得谓得。
    令心高举。名增上慢。于多胜中谓己少劣。
    令心高举。名下劣慢。实无其德谓己有
    德。令心高举故名邪慢。心怀染污随恃荣
    誉形相疏诞故。名为?x。于诸善品不乐
    勤修。于诸恶法心无防护故。名放逸。于
    诸尊重及以福田心不谦敬。说名为傲。若
    烦恼缠能令发起。执持刀仗鬪讼违诤故
    名愤。发心怀染污为显己德假现威仪
    故。名为矫。心怀染污。为显己德。或现亲
    事。或行软语故。名为诈。心怀染污欲有
    所求矫示形仪故。名现相。现行遮逼
    有所乞丐故。名研求。于所得利不生喜
    足。说获他利更求胜利。是故说名以利
    求利。自现己德远离谦恭。于可尊重而
    不尊重故。名不敬。于不顺言性不堪忍
    故。名恶说。诸有朋畴引导令作非利益事。
    名为恶友。耽着财利显不实德欲令他
    知故。名恶欲。于大人所欲求广大利养恭
    敬故。名大欲。怀染污心显不实德。欲令
    他知名自希欲。于骂反骂。名为不忍。于?
    反?。于打反打。于弄反弄。当知亦尔。于
    自诸欲深生贪爱。名为耽嗜。于他诸欲深
    生贪着。名遍耽嗜。于胜于劣随其所应。
    当知亦尔。于诸境界深起耽着。说名为贪。
    于诸恶行深生耽着。名非法贪。于自父母
    等诸财宝不正受用。名为执着。于他委寄
    所有财物规欲抵拒故。名恶贪。妄观诸行
    为我我所。或分别起或是俱生。说名为见。
    萨迦耶见为所依止。于诸行中发起常见。
    名为有见。发起断见名无有见。当知五盖
    如前定地已说。其相不如所欲。非时睡缠
    之所随缚故。名[梦-夕+登]瞢。非处思慕说名不乐。
    ?重刚强心不调柔。举身舒布故曰频申。
    于所饮食不善通达。若过若减。是故名
    为食不知量。于所应作而便不作。非所
    应作而更反作。如所闻思修习法中。放逸
    为先不起功用。名不作意。于所缘境深
    生系缚。犹如美睡隐翳其心。是故说名不
    应理。转自轻蔑故。名心下劣。为性恼他故。
    名抵突。性好讥嫌故。名??。欺诳师长尊
    重福田及同法者。名不纯直。身语二业皆悉
    高疏其心刚劲又不清洁。名不和软。于诸
    戒见轨则正命皆不同分。名不随顺。同分
    而转心怀爱染。攀缘诸欲。起发意言。随顺
    随转。名欲寻思。心怀憎恶。于他攀缘不饶
    益相。起发意言。随顺随转。名恚寻思。心
    怀损恼。于他攀缘恼乱之相。起发意言。余
    如前说。名害寻思。心怀染污。攀缘亲戚
    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亲里寻思。
    心怀染污。攀缘国土起发意言。余如前说。
    是故说名国土寻思。心怀染污。攀缘自义
    推托迁延。后时望得起发意言。余如前说。
    是故说名不死寻思。心怀染污。攀缘自他
    若劣若胜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名轻蔑
    相应寻思。心怀染污。攀缘施主往还家势。
    起发意言。随顺随转。是名家势相应寻思。
    愁叹等事如前应知
    复次一切烦恼皆有其缠。由现行者悉名
    缠故。然有八种诸随烦恼。于四时中数数
    现行。是故唯立八种为缠。谓于修学增上
    戒时。无惭无愧数数现行能为障碍。若于
    修学增上心时。?干蛩?呤??中心芪?br> 障碍。若于修学增上慧时。简择法故掉
    举恶作数数现行能为障碍。若同法者展转
    受用财及法时。嫉妒悭吝数数现行能为障

    复次欲贪?等欲界所系烦恼。行者欲界所
    系上品烦恼未断未知。名欲暴流。有见无
    明三种暴流。如其所应当知亦尔。谓于欲
    界未得离欲。除诸外道名欲暴流。已得
    离欲名有暴流。若诸外道从多论门。当知
    有余二种暴流。谓诸恶见略摄为一。名见
    暴流。恶见因缘略摄为一。说名第四无明暴

    复次若诸烦恼等分行者非增非减。即上所
    说一切烦恼。说名为轭
    复次当知依于二品建立四取。一在家品。
    二外道法中诸出家品。当知此中若所取。若
    能取。若所为取。如是一切总说为取。问何所
    取。答欲见戒禁我语是所取。问何能取。答
    四种欲贪是能取。问何所为取。答为得诸
    欲及为受用故起初取。由贪利养及以恭
    敬增上力故。或为诘责他所立论。或为免
    脱他所征难。起第二取。奢摩他支为所依
    止。为所建立。为欲往趣世间离欲乃至非
    想非非想处三摩鉢底。起第三取。为欲随
    说分别所计作业受果所有士夫。及为随说
    流转还灭士夫之相。起我语取。如是四取
    依于二品。谓受用欲诸在家品。及恶说法
    ?衬我?兄畛黾移贰S煞鹗雷鹈孔猿蒲晕?br> 为诸取遍知永断正论大师故。于此法誓
    修行者。虽带烦恼身坏命终。而不于彼
    建立诸取。所以者何。彼于诸欲无所顾
    恋而出家故。于见戒禁及以我语无执受
    故。恶说法者有二差别。一于见爱展转发
    起怨诤论者。二能证入世间定者。依于
    见爱展转发起怨诤论者。建立见取。依能
    证入世间定者立戒禁取。二品为依执
    着我语故。依俱品立我语取。此中见者。谓
    六十二。如前应知。邪分别见之所受持身
    护语护。说名为戒。随此所受形服饮食威
    仪行相。说名为禁。谛故住故论说有我。名
    为我语。执有实物。说名谛故。执可安立。
    说名住故。又于此中欲爱为缘建立欲取。
    依止智论利养恭敬等爱为缘建立见取。
    定爱为缘立戒禁取。有无有爱为缘立我
    语取
    复次当知四系唯依外道差别建立。如前
    应知。复次违背五处。当知建立五盖差别。
    一为在家诸欲境界所漂沦故。违背圣教
    立贪欲盖。二不堪忍诸同法者。呵谏驱摈
    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恚盖。
    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干蛩?吒恰K挠?br> 违背??#37474;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
    背于法论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
    涅??胜解故。建立疑盖
    复次若贪?痴缠所缠故。或彼随眠所随眠
    故。心不调柔。心极愚昧于得自义能作衰
    损故。名株杌
    复次于弊下境所起贪欲。名为贪垢。于
    不应?所缘境事所起?恚。名为?垢。于
    极显现愚痴众生尚能了事所起愚痴。名为
    痴垢
    复次若贪?痴数数现行恒常流溢。烧恼身
    心极为衰损。说名烧害
    复次若贪?痴远离惭愧。无惭愧故一向无
    间。不可制伏定为伤损。说名为箭。复次若
    贪?痴惭愧间杂。由相续故。非刹那故。
    有可制伏。说名所有。是系所摄。极下秽

    复次一切不善身业。名为恶行。如说身业。
    语业意业当知亦尔。由此恶业数现行故。
    于诸恶趣。或已随得。或当随得。或现随得。
    是故说彼名为恶行。由此示现业杂染义。
    烦恼杂染前已显了
    复次有二安立业杂染论。一者邪论。二者正
    论。言邪论者。谓如是说。若有故思。凡所
    造作诸不善业。一切决定当受恶趣。此论
    便谤修行梵行能证涅??。何以故。诸有情
    类不易可得于现法中无有故思造不
    善业。况在余生。若彼决定感恶趣者。便应
    无有解脱可得。是故当知。此为邪论。若
    如是说。诸有故思造不善业。此业亦作亦
    增长者。定于当来受不可爱恶趣异熟。若
    有虽作不增长者。彼彼法受为依止故。
    诸所造作或乐或苦。当于造时于现法中。
    此业决定或顺乐受或顺苦受。诸有造作
    如是业已。若无追悔不修对治补特伽
    罗。彼于此业。若更增长若不增长。此业虽
    定顺现法受。亦转令成顺恶趣受。于现法
    中能障解脱。诸有造作如是业已。若生
    追悔修习对治补特伽罗。彼于此业。若不
    增长。若更增长。此业虽是顺恶趣受。亦
    转令成顺现法受。不障解脱。是故此论
    不名诽谤修习梵行能证涅??。当知此论
    是为正论
    复次若有阙于十种对治。为业杂染之所
    染污。若有会遇如是十种。便得清净。一者
    若由如是对治。虽有作业而无增长。彼望
    当来成不定受。二者若由如是对治。虽未
    永断而更不受。三者若由如是对治。永断
    离系。四者守护诸根门故善修其身。为欲
    修习增上戒学。五者修习增上戒已。为欲
    修习增上心学。六者修习增上心已。为欲
    修习增上慧学。七者修习增上慧已。为断
    诸漏。八者猛利意乐修习。九者长时修习。十
    者无量门对治修习。若有不会如是十种
    业对治者。为业杂染之所染污。与此相违。
    当知清净
    复次于现法中不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
    者。彼先造作恶不善业。亦令增长。于当来
    世令其杂染。若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者。
    彼不杂染。云何于现法中不善防护身语
    意业而住。云何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不
    善防护身语意业而住者。谓如有一。于诸
    不善身语意业缠所发起。能誓远离。然于能
    起不正作意。相应无明犹故发起。又于诸
    善身语意业受学随转。由此因缘。于现法
    中于诸烦恼邪欲寻求所作众苦。无有差
    别。彼唯即于此誓受远离。便生喜足。于现
    法中。不起圣道。不证涅??。彼虽如是防
    护而住。于现法中暂时不作恶不善业。然
    为烦恼随眠缠缚。既终没已后有续生。
    随所受身。依先业缘广起杂染。若善防护
    身语意业而住者。有此差别。谓此依彼誓
    受远离不造新业故。业虽熟暂触异熟
    寻能变吐。彼唯于此誓受远离不生喜足。
    于现法中能起圣道。亦能证得彼果涅??。
    彼于尔时乃至有识身相续住。恒受先业所
    感诸受。于现法中彼有识身乃至寿量未
    灭尽位常相续住。寿量若尽舍有识身。于
    后命根更不成就。由是因缘。识与一切诸
    受俱灭后不相续。彼如影受与其识树皆
    灭尽故。遍于一切不可施设。彼于尔时由
    二因缘。先所作业于当来世不能为染。一
    由烦恼为其助伴令杂染者。无余断故。
    二由依此诸行相续成熟。杂染无余灭故。
    彼于尔时诸有情所善友意乐相续转故。
    名无怨心。于彼所缘?恚断故。名无恚心。
    于业异熟深见过患增上缘力誓远离故。
    名无染心。已具获得能对治彼诸圣道故。
    名无颠倒善解脱心。彼由如是能具证得
    六种恒住。若有于彼多所住者。于现法中
    虽有种种诸恶不善业缘间杂。由此远离
    一向成善。由是因缘。当知此与先防护住
    有其差别
    复次当知施设领受业异熟论。由五种相
    成其杂染。由五种相成不杂染。云何名为
    由五种相成其杂染。谓由施设恶因论故。
    亦由施设无因论故。及由施设恶因无因
    有三过故。此中施设恶因论者。谓如有一。
    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士夫补特伽
    罗。诸所领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如是或
    谓自在变化等因所作。施设无因论者。谓
    如有一。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士夫
    补特伽罗。诸所领受。当知一切无因无缘。
    云何施设恶因无因。有三种过。谓现法中
    不善俱行不善诸受。宿世业为因亦有过失。
    现法业为因亦有过失。若言此受宿世恶业
    以为因者。是则有一依于不善诸乐法受。
    而有其乐不善受生。此用宿世诸不善业以
    为因生。不应道理。何以故。非彼宿世诸
    不善业于现法中感乐异熟应正道理。若
    言此受用现法中恶业为因。是则退失自
    意所立诸恶因论及无因论。谓诸所受皆宿
    因作。乃至广说。是名初过。又若说言诸不
    善法皆用宿世恶业为因。是则决定所有善
    法亦用宿世善法为因。如是所有不善对
    治。诸善加行。俱生精进。皆成无用。如是
    名为第二过失。又若现在无有士用。是则
    应无依善不善。审正观察是所应作所不
    应作。又如实智应成无用。谓了知已此我
    应转。此我应成。彼非有故。此亦非有故。
    如实智理不成就。智不成故念不安住。念
    不住故无三摩地。无有定故。不正寻思令
    心迷乱。心迷乱故。便应欣慕愚夫同意所乐
    诸根。由彼获得愚夫同意所乐法故。是则
    退失并沙门法及沙门论。如是名为第三过
    失。若略说此有三种过。谓现在世诸不善受
    因不成过。谤精进过。谤正智过。云何施
    设领受一切业异熟论。由五种相成不杂
    染。谓若能领受者。若由此领受。若如是领
    受。若领受时。如是杂染如是清净。当知此
    中依五取蕴施设假名补特伽罗为领受
    者。即此假者由六触处故能领受。于母胎
    中四种差别。谓依精血大种所造诸业烦恼
    之所摄受。结生相续有取之识及母腹中所
    有孔穴。由如是故得入母胎。次有名色。次
    有六处。次触次受。如是次第而有领受。又
    即此受亦用现在触为其因。亦用宿世业
    等为因。彼若听闻诸不正法非理作意以
    为因缘。便触无明。触所生受。受为缘
    故复生于爱。爱为缘故复生于取。乃至当
    来生老死等众苦差别。如是领受诸无明触
    所生受时。便有杂染所摄二谛。与此相违。
    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便能领受
    明触所生诸受差别。受此受时便有清净
    所摄二谛
    复次当知施设邪业清净及邪行中。有二
    过患。何等为二。一内证稽留过患。二他所
    讥毁过患。云何施设邪业清净。谓如有一。
    实非大师。妄分别己自称大师。宣说如是
    邪施设论。谓现法中诸所受苦。一切皆是宿
    因所作。彼见宿世诸不善业。为二种因。谓
    现法中诸不善业。皆是宿业串习所引。诸
    所受苦亦是彼业之所造作。由是因缘修
    自苦行。令故恶业所招苦果皆悉变吐。更
    不造作当不善业。于现法中又能防护身
    语意住。后当勤修一向善业。令不善法转
    成非漏。由此因缘不善业尽。由彼尽故众
    苦亦尽。证苦边际。云何邪行。谓如有一。不
    能了知自业杂染。不能了知彼业对治。又
    于前后所证差别不如实知。彼成如是愚
    痴法故。于其师所得无根信。于非信处妄
    生真实圣教胜解。彼由坠堕非实非理邪论。
    朋党他回动时于可疑处而不生疑。不
    寻求师躬往请问。为能正记为不能记。
    为能净疑为不能净。为一切智非一切智。
    大师去世。于所疑处毕竟随转。何以故。大
    师住世。能为决了此一切智非一切智。大师
    灭后。何所请问云何决了。是名邪行。何缘
    应知如是施设令业清净。不应道理。由
    二缘故。谓彼苦行宿因所作不应理故。由
    此能尽宿不善业不应理故。所以者何。软
    中上品自苦行缘所逼切时。软中上品苦受
    生。故即此三品逼缘远离。由所逼切三品
    苦受不得生故。宿因所作不应道理。又
    此苦行无有功能。令宿所作能感苦受。诸
    不善业成顺乐受。是故彼起如是定见。由
    自苦行令宿所作恶业变吐。若有是事。彼
    宿所作能顺苦受诸不善业。为能感得于
    现法中自苦逼切苦受果不。若言感得此
    苦受果。修自苦行即为唐捐。受彼果已自
    然变吐。若如是者。宿世所作诸不善业。非
    自苦行所能变吐。又即此业一分可吐。谓现
    法中受彼果者。若余能顺后所受业。彼于
    后世当受其果。非自苦行可令其果悉皆
    变吐。若言现在逼切苦受非宿因作。如是
    所说诸所领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不应
    道理。如能随顺苦受恶业。不可令其成
    顺乐受。如是宿世所作能顺乐受善业。不
    可令其成顺不苦不乐受业。或彼二种顺
    现法受。不可令其成顺后受。若顺后受不
    可令其成无所受。若未成熟不可令熟。
    若已成熟不可彼彼方便令转。此中所说
    要略义者。所谓一切善不善业自性决定。时
    分决定。品类决定。若如是者随业决定。必
    能摄受如是类果。于中更自受逼切苦。复
    何所用。又若此受宿业因感。彼自所许令
    业一分减尽。可得少分胜利。由是因缘如
    此所计少分胜利亦无所有。如是则为极
    自稽留业所缚故。终无解脱。由此道理是
    名于此邪论邪行第一过患。谓于内证自
    义稽留。云何他所讥毁过患。谓彼依止二
    种邪论。发起三种自苦恼行。若作是说。所
    有士夫补特伽罗诸所领受一切。皆是宿因
    所作。是名第一邪论。谓恶因论。复有说言。
    如彼最初自在变化。从是已后诸所领受
    一切皆是宿业所作。是名第二邪论。谓恶因
    论。三种自苦行者。谓身语意护。身护者。谓
    不以身与余有情共相杂住。唯往山林阿
    练若处。独居闲静。都无所见而修苦行。语
    护者。谓彼受持默无言禁。意护者。谓心忍
    受自逼切苦。彼起如是欲乐言说为他显
    示。由此二种所见圆满。及由三种苦行圆
    满。能越众苦。然其自苦不能越度。是故为
    他之所讥毁。若诸所受一切皆是宿因所
    作。亦是自在变化因作。亦是三种苦行能越
    因之所作。是则三种修苦行。俱所受众苦
    定是宿世黑业所感。亦是暴恶自在所化。
    三种苦行皆不能越。是故于今受斯苦受。
    若彼虽复内证稽留。而有为他所称赞者
    犹尚不可。况此为他称赞。胜利亦无所有。
    是故名为第二过患。由此分故唯可讥毁。
    复次与上相违。当知施设正业染净及正
    行中。有二胜利。一者内证无滞胜利。二者
    他所称赞胜利。云何施设业杂染论。谓有
    二业。一者善业。二不善业。于过去世已曾
    造作善不善业。今现法中受爱非爱异熟
    果等。受爱非爱果差别时。更复造作善不
    善业。由此当来受爱非爱异熟果等。如是
    名为业杂染论。云何施设业清净论。谓如
    有一。不造新业故。业触已寻复变吐。由
    对治力永断无余故。得清净。如是名为令
    杂染业得清净论。如是施设正业染净。名
    无上论。云何正行。谓如有一。于正法中
    成就多闻。于业杂染及以清净。正知杂染清
    净相已。舍不善业修习善业。彼于闻思如
    理作意。勤方便已为证修故。住空闲处。净
    修治心。令离诸盖及众苦法。为欲断除贪
    欲?恚掉举恶作。以九种行安住其心。令
    心弃舍止所对治。为欲断除?干蛩?呒?br> 以疑盖。分析六事如理作意。修饰其心。令
    心弃舍观所对治。从彼止观所治出已。能
    正修学消伏众苦。彼既如是净修其心。令
    离诸盖众苦法已。复于衣服饮食卧具受
    用仪则。净修其心。若由习近如是衣服乃
    至卧具。不善法增。善法退减。即便远离。宁
    可受用。?弊衣等?范?W源嫒淌苤诳唷=?br> 修正行。又由二缘受用胜妙衣服等。因能
    令生长恶不善法。谓诸妄想不正寻思。何等
    二缘。一于诸善未能长时串修习故。心不
    调柔。二于衣服饮食等事欲贪坚着。由是
    因缘修正行者。调柔其心。令堪所作。于
    衣服等欲贪坚着。及诸无常众缘生法。恒常
    系念深见过患。尔时虽复受用胜妙衣服等
    事。而于其中无所杂染。如是行者亦受
    安乐。亦无有罪。由奢摩他??#37474;舍那修习
    力故。净修其心。离诸盖已。由思择力于
    衣服等邪受用故。虽于尔时暂少成就心
    一境性。欲贪随眠仍未断故。于当来世复
    为杂染。彼以妙慧通达是已。便修加
    行。为毕竟断。受用如法边际卧具。离诸
    贪着。先善修治正定资粮。渐次乃至能入清
    净第四静虑。以此为依。证谛现观。随得漏
    尽心善解脱。于一切苦得离系故。究竟寂
    静所摄受故。微妙清净一切身心无间满故。
    一切烦恼永离系故。普能领纳诸无漏受。是
    名正行。如是应知。内证无滞。及彼相违五
    种差别他所称赞。彼于尔时从诸盖缠及
    一切苦。心善解脱。于现法中彼诸随眠无
    余永断。前际后际业。及异熟所有杂染皆善
    解脱。由于现法获得圣道及道果故
    复次略有三种补特伽罗。一者未入圣教异
    生。二者已入圣教有学。三者已入圣教异生。
    由三种相。应知最初补特伽罗。第二第三
    当知亦尔。云何三相应知最初补特伽罗。
    谓初有一补特伽罗。已得成就世间正见。
    了知有施。乃至广说。彼于异时闻不正法。
    为因缘故。而便发起非理作意。世间正见
    临将欲灭。虽未一切悉皆已灭。而堪能灭。
    又彼所治诽谤邪见临将欲生。虽未已生。
    而堪能生。彼于中间听闻正法。为因缘
    故。遂还发生如理作意。彼临欲生诽谤邪
    见不现行故。说名为断。然其正见先成就
    故。不名为生。第二有一补特伽罗。不成正
    见及以邪见。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
    故。尔乃发生世间正见。彼于邪见不名为
    断。先不成故。第三有一补特伽罗。成就邪
    见听闻正法。如理作意为因缘故。断灭邪
    见。生起正见。云何三相应知第二补特伽罗。
    谓于佛等已得证净。彼于佛等先所现起
    一切无智。当于诸谛得现观时先已断尽。
    是故于今不名为断。而于佛等证净俱行
    明现前故。说名为生。即以学道断修所断
    余品无明。而于其明不名生起。此道与先
    种类同故。彼无学道将现在前。修断无明皆
    悉灭尽。又能生起诸无学明。云何三相应
    知第三补特伽罗。谓闻无我相应正法。初
    但由闻发生信解。而未悟入。彼于无我生
    信解故。能断我见。未悟入故。不得名为
    生无我见。如所闻法。复能如理正思惟时。
    于无我理能悟入故。乃得名为生无我见。
    于彼随眠而未能断。从此已后由修道力。
    证谛现观。方断随眠。发生无漏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九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