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瑜伽师地论卷79菩萨地之八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八
    如是已说功德品决择。问如说五种无量。
    谓有情界无量等。彼一切世界当言平等平
    等。为有差别。答当言有差别。彼复有二
    种。一者清净。二者不清净。于清净世界中。
    无那落迦傍生饿鬼可得。亦无欲界色无
    色界。亦无苦受可得。纯菩萨僧于中止住。
    是故说名清净世界。已入第三地菩萨。由
    愿自在力故。于彼受生。无有异生及非异
    生声闻独觉。若异生菩萨得生于彼。问若
    无异生菩萨。及非异生声闻独觉得生彼
    者。何因缘故。菩萨教中作如是说。若菩萨
    等意愿于彼。如是一切皆当往生。答为化
    懈怠种类未集善根所化众生故。密意作
    如是说。所以者何。彼由如是蒙劝励时便
    舍懈怠。于善法中勤修加行。从此渐渐堪
    于彼生。当得法性。应知是名此中密意。
    复次菩萨依四种住能成四事。云何四住。
    一者极欢喜住。二者增上戒住。三者增上心
    住。四者增上慧住。云何极欢喜住。谓诸菩萨
    随所安住。已入清净增上意乐地故。乃至
    当坐妙菩提座。于三宝所不藉他缘意乐
    清净。云何增上戒住。谓诸菩萨即于如是
    极欢喜住。从此已上随所安住。具性尸罗。
    远离一切悭吝犯戒。即以如是圆满戒舍。
    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云何增上心住。谓诸菩
    萨即依如是增上戒住。从此已上随所安
    住离欲界贪。获得静虑及诸等至。安住慈
    悲。于诸众生随能随力如实正行。云何增
    上慧住。谓诸菩萨即依如是增上心住。从
    此已上随所安住。渐能获得菩提分法善
    巧。诸谛善巧。缘起善巧。不共法安立智善巧。
    出过一切声闻独觉共所证智。而于此中
    不共法安立智者。谓于菩萨藏中。密意言辞
    智。非安立谛智。及安立谛智。即于此中共
    所得智者。谓依缘起所得证智。云何依此
    四住能成四事。谓诸菩萨依止初住。乃至
    当坐妙菩提座。终不弃舍大菩提心。依第
    二住乃至当坐妙菩提座。当来自身财宝善
    品运运增长。依第三住。为欲利益诸有情
    故。转诸静虑。以大愿力还生欲界。而不
    为彼欲缠烦恼之所染污。依第四住。于一
    切法安立通达而得善巧。为度众生故。发
    誓愿受于生死。因此誓愿便能积集广大
    资粮。则由此住清净为因。不待余住。亦不
    由他教诫教授。速能证得如来妙智
    问菩萨当言以何为苦。答众生损恼为苦。
    问菩萨当言以何为乐。答众生饶益为乐。
    问菩萨当言以何作意。答悟入所知境界
    边际。及作一切利众生事以为作意。问菩
    萨当言以何为住。答以无分别为住
    复次菩萨略有四上品障。若不净除。终不
    堪能入菩萨地及地渐次。何等无四。一者
    于诸菩萨?衬我?衅鹑疚鄯浮6?呋侔?br> 大乘相应妙法。三者未积集善根。四者有染
    爱心。为欲对治如是四障。复有四种净除
    障法。何等为四。一者遍于十方诸如来所。
    深心恳责发露悔过。二者遍为利益一切十
    方诸有情类。劝请一切如来说法。三者遍于
    十方一切有情所作功德。皆生随喜。四者凡
    所生起一切善根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复次已入大地菩萨有四微细难
    可遍知难可除断诸随烦恼。彼诸菩萨应
    遍了知当正除断。何等为四。一者法爱。二
    者声闻独觉相应作意。三者味着等至。四
    者众魔事业。于诸相中所有一切心。动流
    散。当知皆是众魔事业
    问已入初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超过
    诸异生地。已入菩萨正性离生。由已入故。
    不名异生超过一切所有怖畏。得未曾得
    无上法故。常能安住极欢喜住
    问已入第二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于
    ?衬我?蟹ǘ?竦弥瓜⒁磺猩?潘??br> 自性。能于身语意业清净现行故。能远离
    诸犯戒垢
    问已入第三地菩萨。常言何相。答当言
    于内获得强盛奢摩他道。由此证得尔焰
    光明。问已入第四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
    言于内获得强盛??#37474;舍那道故。建立能
    烧烦恼智焰。由此能于如其所证一切所
    有菩提分法安立善巧
    问已入第五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
    超过一切世间智故。超过一切声闻独觉
    智故。能升悟入不思议谛极难胜道
    问已入第六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
    悟入甚深缘起道理故。于一切行住厌背
    想。于无相界多住趣向作意思惟
    问已入第七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
    于有加行无间缺。无相界作意能极远入。
    于加行道已到究竟
    问已入第八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于
    无加行无功用无相界作意。得任运故。无
    有动摇。于一切相得自在故住清净地。
    问已入第九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于
    名身句身文身得自在故。又得无罪无量广
    大慧故。又得广大无碍解故。能悦一切众
    生心故。名大法师
    问已入第十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已
    得一切如来同大洒故。已得如云大法身
    故。已得一切大神通故。亦名如来
    问入如来地菩萨当言何相。答当言即此
    所得法身更善清净极成满故。于一切种烦
    恼障及所知障。得永远离清净智见
    问于此诸地云何造修。答若诸菩萨住胜解
    行地。依于十地修十法行
    问于此诸地云何而得。答若诸菩萨证入菩
    萨正性离生。又复证得清净意乐。尔时顿得
    一切诸地
    问何等名为诸地等流。答一切地中证得
    已后所有威德诸加行道
    问于此诸地云何成满。答若诸菩萨于彼诸
    地。一一地中经于无量百千大劫。随所称
    赞诸地威德。于此威德任运能证
    问如说五种入正性离生。此中声闻入正
    性离生。若诸菩萨入正性离生。等于法界
    如实通达。此二差别云何应知。答略说法
    界有二种相。一者差别相。二者自相。差别
    相者。谓常住相。及寂静相。常住相者。谓本来
    无生法性。及无尽法性。寂静相者。谓烦恼苦
    离系法性。言自相者。谓于相名分别真如
    正智所摄一切法中。由遍计所执自性故。自
    性不成实法无我性。此中声闻由差别相
    通达法界。入正性离生。不由自相以通达
    彼故。由无没想及安隐想。于法界中得寂
    静想。于一切行一向发起厌背之想。又复
    不能于彼相等所摄诸法性。不成实法。无
    我性如实了知。唯即于此法界定中。由缘
    法界差别作意。无相心转。非由缘彼自相
    作意。或复因他为其宣说法界自相。闻已
    一分回向菩提声闻。极大艰辛然后悟入。既
    得入已精勤修习。一分一向趣寂声闻。极大
    艰辛少能悟入。而不入已精勤修习。若诸
    菩萨俱由二相通达法界。入于菩萨正性
    离生入离生已多分安住缘于法界自相
    作意。何以故。由于法界缘差别相多作意
    时速趣涅??故。多住彼于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非正方便。当知虽等通达法界。由
    此因缘而有差别
    问如说三世三轮清净。云何三世三轮清净。
    答由遍计所执自性故。于过去未来现在诸
    法平等平等。以如实慧正观察时。于过去
    未来现在法中。无有顾恋希望染着。是名
    三世三轮清净
    问如先所说百四十不共佛法。余经复说十
    八不共佛法。如是佛法云何安立。几种所摄。
    答谓阿罗汉?刍诸漏永尽。方入聚落游
    行乞食。或于一时与诸恶象恶马恶牛及恶
    狗等共路而行。或入稠林履践棘围。或齐
    双足?越坑堑。或入如是非法舍宅。为诸
    母邑非理招引。或阿练若弃舍正道行邪恶
    径。或与盗贼师子猛兽豺狼豹等共路而游。
    如是等类诸阿罗汉所有误失。如来于此一
    切永无。又阿罗汉或于一时游阿练若大树
    林中。迷失道路或入空宅。扬声大叫呼噪
    远闻。或复因于习气过失。无染污心。骞?
    露齿?尔而笑。如是等类。诸阿罗汉所有暴
    音。如来于此永无所有。又阿罗汉或于一
    时由忘念故。于所作事而有丧失。如来于
    此永无所有。又阿罗汉于有余依生死界
    中。一向发起厌背之想。于无余依涅??界
    中。一向发起寂静之想。如来于彼有依涅
    ??无差别想。安住第一平等舍故。又阿罗
    汉若入等至即名为定。若出等至即不名
    定。如来遍于一切位中无不定心。又阿罗
    汉不善思择。而便弃舍利众生事。如是等
    类。如来于此不善思择。而便弃舍永无所
    有。又阿罗汉依所知障净。由未得退退失
    于欲精进念定慧及解脱解脱知见。如是七
    种退失之法。如来永无。又阿罗汉或于一
    时善身业转。或于一时无记业转。如于身
    业。语业意业当知亦尔。如来三业智前行故。
    智随转故。无无记业。智所起故名智前行。
    智俱行故名智随转。又阿罗汉遍于三世
    所知事中。不能率尔作意便解。是故智见
    说名有着。不能一切无余正解。是故智见
    说名有碍。如来遍于三世境界。率尔作意便
    能正解一切所知境事差别。是故说此十八
    种名不共佛法。此中初四是无忘失法。及拔
    除习气所摄。次一是大悲所摄。所余当知
    是一切种妙智所摄。又复世尊于余经中
    所说随好。为令所化生净信故显示。于彼
    然不立相。安立诸相如建立品已广显示。
    从此随好当知。分出彼诸随好。复次菩萨
    邪行应当了知。菩萨正行应当了知。菩萨正
    行胜利应当了知。菩萨于正行中安立法行
    平等行善行法住行相应当了知。菩萨能生
    净信譬喻应当了知。菩萨于正行中安立
    所学应当了知。于诸声闻所学菩萨所学。
    殊胜差别应当了知。于诸菩萨应所学中。善
    学菩萨所有世间出世间智利益他事。应当
    了知。即于菩萨所教授中声闻所学。应当
    了知。非善学沙门。应当了知。善学沙门。应
    当了知。住世俗律仪者。应当了知。住胜义
    律仪者。应当了知。于诸如来调伏方便。应
    当了知。于密意语。应当了知。于菩萨藏所
    教授中胜解胜利。应当了知。如是略举
    菩萨藏中所有教授。云何邪行。当知略说
    后后引发有八种相。一者能退智资粮邪
    行。二者退智资粮故能令忘念邪行。三者
    由忘念故能坏白法邪行。四者白法坏故
    能令非菩萨仪恶意现行邪行。五者恶意
    现行故能令难可调伏邪行。六者难调伏
    故能令行于非道邪行。七者行非道故能
    令亲近不贤良邪行。八者亲近不贤良故
    能令菩萨不如其义邪行
    复次菩提以慧为体。慧能引发所余一切波
    罗蜜多。是故于慧起邪行时。当知菩萨
    于彼菩提及能引发菩提诸法皆起邪行。
    有四种法能令菩萨智资粮退。何等为四。
    一者自不听闻。二者不令他闻。三者为听
    闻障。四者颠倒执着而有听闻。依此能令
    智资粮退。四种法故。于现法中或于后法。
    复生四种智相违法。何等为四。一者无所
    了知。二者众缘阙乏。三者能生感痴非福。
    四者颠倒自不听闻为依止故。于现法中
    无所了知。不令他闻为依止故。于后法
    中众缘阙乏。为听闻障为依止故。能生后
    法感痴非福。颠倒执着而有听闻为依止
    故。于后法中更增颠倒。自不听闻者。憎
    背法故。憎背补特伽罗故。俱增背故不
    令他闻者。恐他智胜故。有?x骜故。怖他
    轻毁故。为听闻障者。诽毁于法及补特伽
    罗故。恶作矫乱相牵引故。不令启请及开
    许故。方便毁?枘芴?吖省5叩怪醋哦??br> 闻者。依自恶通达领解宣说。执着善通达领
    解宣说故。依他善通达领解宣说。执着恶
    通达领解宣说故。此中若自不听闻。若不
    令他闻。若为听闻障。如是三法。多分能
    令退失闻所成智资粮。颠倒执着而有听
    闻。多分能令退失思修所成智资粮
    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忘失正念。何等
    为四。谓于四种补特伽罗。四处迷乱。一于
    举罪补特伽罗。二于教导补特伽罗。三于
    欲作利益补特伽罗。四于有德补特伽罗。
    谓于同梵行所迷乱自过。于学现前迷乱
    学处。于彼大乘欲胜解者。欲正行者。显
    无差别。标举分别诸过失故。发起迷乱胜
    解正行。于能说法补特伽罗。迷乱显彼所
    有密处
    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坏鲜白法。谓与
    他竞增上力故起诸白法非处加行。虽起
    白法处所加行。然有三种邪行过失。一者
    染着过失。二者恶见过失。三者受持过失。
    由二因缘应知染着过失。一者邪受用故。
    二者多杂处故。由二因缘应知恶见过失。
    一者诽拨正法补特伽罗故。二者于不正
    法显示执着为正法故。由二因缘应知受
    持过失。一者受持狭小唯不了义经故。二
    者于所未闻未曾领受诸了义经。悬诽拨

    复次菩萨有四种非菩萨仪恶意现行。一者
    于大师所生不信顺敬学相违。恶意现行。
    二者于同梵行摄受举罪能教诫者如实发
    露己过相违恶意现行。三者于大智福诸善
    法中。精进相违恶意现行。四者于广大甚
    深胜解中。能令自障清净相违恶意现行。
    由三种相应知。于大师所生不信顺。谓
    于有体尊胜得智。由三种相应知不如实
    发露己过。一者于彼摄受诸有情所。邪妄
    显示己为尊胜。因此发起?x举心故。二者
    于能举罪诸有情所。覆所犯故。三者于能
    教诫诸有情所。因彼驱摈增上力故。发秽
    浊心作损恼故。由二种相应知退失于
    诸善法发起精进。谓于大智福诸有情所。
    爱着利养恭敬故。及欣乐彼故
    复次有四种法能令菩萨难可调伏。谓
    于正修有四种障。一于听闻执为究竟。二
    于教授左谬领解。三于尸罗不正安住。多
    诸恶作。四于自见安住见取。谓但听闻心
    不寂静故。于听闻执为究竟。由于教诫
    颠倒分别故。于教授左谬领解。由于尸
    罗多作缺犯而受信施故有恶作。与胜有
    情共兴诤竞故。于自见多住见取。胜有情
    者。谓根调伏胜及断灭胜
    复次菩萨有四种于诸有情行于非道。一
    者于未安立净信有情。而不为说。二者于
    下乘希求大乘诸有情所。不随所宜而有
    所说。三者于大乘希求下乘诸有情所。不
    顺其仪而有所说。四者于住禁戒不住
    禁戒贪爱朋党。不平等说。由三种相当知
    是名安住禁戒。一者事业无愆故。二者尸
    罗无缺故。三者恭敬所学故。由二种相当
    知是名不住禁戒。一者尸罗缺故。二者不
    恭敬所学故
    复次菩萨由亲近不贤良故。退失四事。一
    者退失于乘。二者退失利益有情。加行。三
    者退失圣教。四者退失无间修诸善法
    复次有四种菩萨不如其义。一者任持正
    法。二者住阿练若。三者勤修福业。四者
    管御大众。谓诸菩萨欲令信伏虽住持
    正法。亦不如义。非如其义。若诸菩萨为
    求声誉。虽住阿练若。亦不如义。非如其
    义。若诸菩萨心专系着有染之果。虽勤修
    福业。亦不如义。非如其义。若诸菩萨心专
    系着供事名称。虽管御大众亦不如义。非
    如其义。复次云何正行。谓与上相违离别
    过失。宣说对治。当知后后之所引发八种
    行相。是名正行
    谓说由自不闻令智退失。此何因缘。由于
    正法补特伽罗不恭敬所显故。由此毁犯。
    设不毁犯亦无胜解。是故退失。又说由不
    令闻令智退失。此何因缘。由欲令他信
    伏所显故。由此毁犯。设不毁犯回向邪
    法。是故退失。又说由为闻障令智退失。此
    何因缘。由不欲不闻不持所显故。由此毁
    犯。设不毁犯懈怠?龆椤J枪释耸АS炙涤?br> 邪执着而有听闻令智退失。此何因缘。由
    于修行不见功德但闻言说为究竟所
    显故。由此毁犯。设不毁犯智不成实。是
    故退失
    复说由于举罪者所迷乱自过令念忘
    失。此何因缘。由于重事中怖畏衰损。于轻
    事中怖畏呵责。而设妄语所显故。由此毁
    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毁犯由犯
    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迷乱学处令念忘
    失。此何因缘。由非自性随转虚妄见曲所
    显故。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
    不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于
    大乘迷乱胜解正行令念忘失。此何因缘。
    由于菩萨不生恭敬隐覆实德所显故。
    由此毁犯。由业障故有所忘失。设不
    毁犯由犯障故而有忘失。又说由迷乱
    显隐密处令念忘失。此何因缘。由欲令
    于大乘不生乐欲所显故。由此毁犯。由
    业障故而有忘失。设不毁犯由犯障故而
    有忘失
    复说由非处加行坏鲜白法。此何因缘。由
    乐己利狭小不转。下乘听闻心不谦下所
    显故。由此毁犯。由不能得所未获得诸
    鲜白法。于所听受生赊缓故。于己得退。
    又说由染爱过失坏鲜白法。此何因缘。由
    于正在家所得利养不生喜足。矫诳等法
    有希望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不听闻所
    未闻法。多诸事业轻躁散乱。于三摩地不
    能证得。又说由恶见过失坏鲜白法。此何
    因缘。由怀恶意。瞻视于他。于诸声闻大乘
    所学其心颠倒所显故。由此毁犯。由不正
    行获得衰损。由诳惑他获得衰损。又说
    由受持过失坏鲜白法。此何因缘。由于如
    来智意趣中起等觉慢所显故。由此毁犯。
    由谤正法获得衰损。由于如来智意趣中
    邪称量故。获得衰损
    复说由于所学不甚恭敬故恶意现行。此
    何因缘。由于所犯不发露不陈悔。不除
    恶作所显故。由此现行。由于所缘有散
    乱故行不明了。又说由不如实显己过
    故恶意现行。此何因缘。由于身财有所
    顾恋。乐非谛语所显故。由此现行。由于
    圣教有散乱故。行不明了。又说由于进
    进懈怠因缘。恶意现行。此何因缘。由无
    堪忍所显故。由此现行。由于众苦不能
    堪忍。于诸善法有散乱故。行不明了。又
    说由障净因缘。恶意现行。此何因缘。由于
    大乘无增上意乐胜解所显故。由此现行。
    于广大乘有散乱故。行不明了
    复说由唯听闻究竟修障难可调伏。此何
    因缘。由唯观见免脱难论胜利听闻所显
    故。由此毁犯。矫诳显示持法善友。又说由
    于教授左解修障难可调伏。此何因缘。
    由不堪受教坚持所犯。不敬教授所显
    故。由此毁犯。矫诳显示住阿练若善友。又
    说由于尸罗不坚安住恶作修障难可
    调伏。此何因缘。由于所学不甚恭敬。虚受
    信施所显故。由此毁犯。矫诳显示勤修
    福业善友。又说由于自见安住见取修
    障难可调伏。此何因缘。由于清净波罗蜜
    多诸菩萨所。不生恭敬不欲瞻仰。不欲
    亲近。不欲听闻。不随法行所显故。由此
    毁犯。矫诳显示御众善友。复说由不宣
    说。不随宣说。不顺义说。不平等说行于
    非道。此何因缘。由前后宣说厌倦不平等心。
    于所宣说不知方便。下乘胜解有染爱心。
    教诫徒众加行所显故。由此毁犯。由善根
    不圆满故。由不摄受广大善根故。由弃
    舍广大善根故。生非福故。诳惑所化诸有
    情类。复说由四种亲近不贤良故退失四
    事。此何因缘。由悭吝少闻不善入圣教。于
    佛语言不听闻所显故。由此毁犯。不修
    善根故。怖畏生死苦故。于利他事不能
    作故。狭小善根故。于诸法中有疑惑故。而
    有退失
    复说由于四种菩萨欲求信伏。欲求声誉。
    欲求染果。欲求供养承事名称是诸菩萨
    不如其义。此何因缘。由与我爱俱于微细
    罪不见怖畏。与其无我非胜解俱不顾他
    利。于生死涅??一向观见过失功德。于现
    法中乐相杂住。于当来世欣乐富贵摄受
    财法所显故。由此毁犯。矫现自身能正持
    法乃至御众
    复次云何正行胜利。此亦四种。后后应知。
    如是正行菩萨。能积集福智资粮故。以此
    为依障清净故。以此为依于一切门集成
    白法故。以此为依起一切种利益有情加
    行故。又能生长无量福故
    复有四法能令积集福智资粮。一者依此
    正行供养承事诸佛如来。二者闻清净。三
    者思清净。四者修清净
    复有四法能令障净。一者于乘自然无动。
    二者于诸有情远离不行因缘。三者远离
    邪行因缘。四者远离不圆满正行因缘
    复有四法能令一切门集成白法。一者修修
    所成。二者成熟有情即彼所成。三者堪忍
    难事即彼所成。四者闻思无厌即彼所成
    复有四法能令作一切种利有情事。谓于
    四处济拔有情。一者于疑惑犹豫处。二者
    于极秽恶趣颠坠处。三者于下乘信解处。四
    者于憎背圣教?恚心处
    复次云何菩萨于正行中现在转时。犹得如
    是功德胜利。谓具法行中平等行。善行。法
    住行相
    云何菩萨具于法行。此何行相。谓诸菩萨凡
    所修行不越正法。是故名为具足法行。当
    知此行有五行相。一者于不饶益乐行恶行
    诸有情所。欲令入善摄受哀愍故。二者于
    住种性外缘阙乏诸有情所。劝令发起菩
    提心故。三者于波罗蜜多殊胜中。自了知
    故。四者于尊重处。发起恭敬礼拜加行故。
    五者于诸外道怨敌有情。安住圣教无倾
    动故
    云何菩萨具平等行。此何行相。谓诸菩萨遍
    于一切利众生事。平等修行。是故说名具
    平等行。当知此行有八行相。一者于诸有
    情平等亲爱故。二者于诸有情以无染污
    无差别身。无差别世。无差别求。亲爱之心
    平等慰喻故。三者舍诸愦闹舒颜和悦。于
    已受担平等能运故。四者于未受担平等
    能取故。五者于一切苦平等堪忍故。六者
    于无量调伏方便平等能求故。七者展转更
    互平等正语堪忍语故。八者一切善根平等
    回向大菩提故。云何菩萨具于善行。此何
    行相。谓诸菩萨于内成熟诸佛法故。于外
    成熟诸有情故。修行善行。是故说名具于
    善行。当知此行有七行相。一者无所依止
    而惠施故。二者无所依止而持戒故。三者
    由哀愍心而修忍故。四者非于少分修精
    进故。五者为作利益诸有情处修静虑
    故。六者见不相应修妙慧故。七者成熟方
    便善巧故
    云何菩萨具于法住。此何行相。谓诸菩萨非
    但追求以为究竟。非但读诵以为究竟。非
    但宣说以为究竟。非但寻思以为究竟。而
    于内心胜奢摩他正修习中。发勤方便。平等
    修集。是故说名具于法住。当知此住有十
    二行相。一者于住禁戒不住禁戒能教授
    中。无分别故。二者以此为依。恭敬领受
    所教授故。三者以此为依。身远离故。四者
    以此为依。心远离故。五者以此为依。越声
    闻乘相应作意大乘相应作意思惟故。六者
    以此为依。不舍远离轭。与诸有情共止住
    故。及与所余共止住故。七者以此为依。领
    受清净世间智大福资粮威德修果故。八者
    于世间智不知喜足。寻求修治出世智故。
    又清净智者。断四种过失。管御大众故。
    一者不能堪忍触恼过失。二者不决定说
    教授过失。三者不如其言所作过失。四者
    有染爱心过失。如是四种及前八种合有
    十二行相
    复次云何菩萨能生净信。所有譬喻。谓诸菩
    萨从初发心。初中后时作诸众生引发善
    根所依止故。普于一切若怨若恩。心无所
    着犹如大地。而诸菩萨非如大地中庸而
    转。众生依之自施功力。方得存活。然诸菩
    萨生长善根。净信欢喜。能滋润故。犹如大
    水。而诸菩萨非如大水与诸稼穑成熟相
    违。然诸菩萨为欲成熟诸善根故。于可厌
    法深生厌患。能烧炼故。犹如大火。而诸菩
    萨非如大火与诸佛土集会相违。然诸菩
    萨能令善根已成熟者。引发聚集解脱触
    得。由能发起正教授故。譬如大风。而诸菩
    萨非如大风能引发已终归灭尽。然诸菩萨
    令自白法转增盛故。犹如朗月。而诸菩萨
    非如朗月但于白分光明照曜。非于黑分。
    然诸菩萨其相平等。于黑白分一切法中。
    智普照故。犹如日轮。而诸菩萨非如日轮
    怖罗怙捉即便旋转。然诸菩萨一切趣。中
    终不怖畏烦恼所执而旋转故。譬如师子。
    而诸菩萨非如师子怯于大担。然诸菩萨能
    担一切大苦担故。如善调龙。而诸菩萨非
    如龙象若遭利衰。软非软语。若乐若苦。则
    为爱恚之所涂染。然诸菩萨于诸世法。不
    为爱恚所涂染故。如红莲花。而诸菩萨非
    如红莲断其茎已不复生长。然诸菩萨虽
    伏烦恼。由善根力之所任持。于生死中复
    生长故。犹如大树根未损坏。而诸菩萨非
    如大树其根后时定当损坏。然诸菩萨所有
    善根回向涅??大菩提故。譬如众流趣入
    大海。而诸菩萨非如众流趣入大海即成
    海性。然诸菩萨依止涅??及大菩提诸善根
    力。而游戏故。犹如诸天依苏迷住。而诸菩
    萨非如诸天住苏迷卢。于自事中。专行放
    逸。多受快乐。然诸菩萨方便般若所摄持
    故。成办一切佛所作故。譬如群臣所辅大
    王。而诸菩萨非如群臣所辅大王。为自利
    益守护国人。然诸菩萨不顾己利。摄护众
    生。犹如大云。而诸菩萨非如大云不能毕
    竟成办稼穑。然诸菩萨毕竟生长菩提分法。
    如转轮王出现于世。而诸菩萨非如轮王
    无有第二大丈夫众。然诸菩萨解脱平等。
    善根所生多同出现。如末尼宝。而诸菩萨
    非如末尼宝珠与迦理沙般??极不相似。
    然诸菩萨入无漏界。所作平等。受乐等故。
    譬如已入杂林诸天。而诸菩萨非如已入
    杂林诸天烦恼增长。当来颠坠。然诸菩萨伏
    诸烦恼无颠坠故。所有烦恼如呪术等所
    伏诸毒。而诸菩萨所有烦恼。非如呪等所
    伏诸毒唯不为害。更无余德。然诸菩萨由
    自烦恼。能作一切众生利益故。此烦恼如
    大城中诸粪秽聚。如是菩萨所有功德。?同
    世间共所知事故。得为喻。而此功德由殊
    胜故。无有譬喻。是故当知菩萨功德。一切
    譬喻所不能及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九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