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瑜伽师地论卷75菩萨地之四

      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四
    复次当知菩萨?衬我?杂腥?邸3趼梢墙?br> ?衬我?邸H绫≠よ笪?钌?潘??星槁?br> 说?衬我?唷5敝?创?衬我?邸T坪紊闵?br> 法戒?衬我?邸N街钇腥?谏闵品ń淝谛?br> 习时。略于六心应善观察。何等为六。一轻
    蔑心。二懈怠俱行心。三有覆蔽心。四勤劳倦
    心。五病随行心。六障随行心。若诸菩萨于
    善法中。所有轻心无胜解心及陵蔑心名轻
    蔑心。若有懒堕?x醉放逸所缠绕心。名懈
    怠俱行心。若贪欲等随有一盖。或诸烦恼及
    随烦恼所缠绕心。名有覆蔽心。若住勇猛
    增上精进。身疲心倦映蔽其心。名勤劳倦
    心。若有诸病损恼其心。无有力能不堪
    修行。名病随行心。若有喜乐谈论等障。随
    逐其心。名障随行心。菩萨于此六种心中。
    应正观察。我于如是六种心中。为有随一
    现前行耶。为无有耶。于前三心。菩萨一向
    不应生起。设已生起不应忍受。若有忍受
    而不弃舍。遍于一切。皆名有罪。勤劳倦心
    现在前时。由此心故舍善方便。若为暂息
    身心疲恼。当于善法多修习者。当知无罪。
    若于一切毕竟舍离。谓我何用精勤修习
    如是善法。令我现在安住此苦。若如是者
    当知有罪。病随行心现在前时。菩萨于此
    无有自在。不随所欲修善加行。离复忍
    受而无有罪。障随行心现在前时。若不随
    欲堕在其中。或观此中有大义利。虽复忍
    受而无有罪。若随所欲故入其中。或观
    是中无有义利。或少义利而故忍受。当知
    有罪。如是六心前三生已而忍受者。一向有
    罪。病随行心。虽复忍受。一向无罪。余之二
    心若生起已而忍受者。或是有罪或是无罪。
    若诸菩萨于作有情利益戒中勤修习时。当
    正观察六处摄行。所谓自他。财衰。财盛。法
    衰。法盛。是名六处。言财衰者。谓衣食等未
    得不得得已断坏。与此相违当知财盛。言
    法衰者。谓越所学。于先未闻胜义所摄如
    来所说微妙法句。不得听闻。如不听闻先
    所未闻。如是于先所未思惟不得思惟。
    有听闻障有思惟障。设得闻思寻复忘失。
    于所未证修所成善。而未能证。设证还退。
    与此相违当知法盛。此中菩萨作自法衰。
    令他财盛。此不应为。如令财盛。法盛亦
    尔。此中义者越学所摄。及能随顺越学所
    摄。或于证法退失所摄。当知法衰。又诸菩
    萨作自财衰令他财盛。若此财盛不引法
    衰。此则应为。若引法衰。此不应为。如令
    财盛法盛亦尔。又诸菩萨作自财盛。令他
    财盛。此则应为。如令财盛。法盛亦尔。又诸
    菩萨作自法盛。令他财盛。此则应为。如令
    财盛。法盛亦尔。于如是事若不修行名为
    有罪。若正修行是名无罪
    如是且说菩萨所受三种律仪略?衬我?F?br> 萨于中常应作意思惟修学。若有于此三
    种所受菩萨戒中。随有所阙当知非护。
    当言不护菩萨律仪。不当言护此三种
    戒。由律仪戒之所摄持令其和合。若能
    于此精勤守护。亦能精勤守护余二。若有
    于此不能守护。亦于余二不能守护。是
    故若有毁律仪戒。名毁一切菩萨律仪。若
    有为令他了知故。随顺他故由他劝导
    受菩萨戒。非自所起增上意乐。随观随察。
    自生净信。于诸有情住怜愍心。爱乐善法
    受菩萨戒。当言。此非真实防护。亦非圆满
    修习善法。亦不能得彼果胜利。与此相违
    当知乃名真实防护亦能获得彼果胜利
    复次若有不舍如是律仪。当知余生亦得
    随转非彼舍者。又舍因缘略有四种。一
    者决定发起受心不同分心。二者若于有
    所识别大丈夫前故意发起弃舍语言。三
    者总别毁犯四种他所胜法。四者若以增上
    品缠总别毁犯随顺四种他所胜法。由此因
    缘当知弃舍菩萨律仪。若有还得清净受
    心。复应还受。复次若有出家菩萨。除三衣
    外所有长物。佛所听畜身所受用顺安乐
    住。若故思择施来求者。当知无罪。若顾善
    品非悭贪障而不施者。亦无有罪。诸有叶
    纸已书正法。有婴儿慧众生来乞。若施与
    之当知有罪。若劝他施亦名有罪。除作
    是心。我今惠彼欲试其人于甚深法堪受
    持不。能信解不。如是无罪。若以叶纸书
    似正法及外道论。或先已书授彼信解众生
    手中。或劝他与当知有罪。菩萨唯应劝彼
    弃舍手中异论。或令书写诸佛圣教。或自
    欲知彼不坚实不应开示。或有叶纸犹
    未书写。有来求乞尔时菩萨应问彼言。汝
    今何用如是物。为彼若答言我欲转卖以
    充食用。若此叶纸为书正法则不应与。
    有财物者应施价直。若无价直二俱不与。
    亦无有罪。彼若答言我求此物为书正法。
    即以叶纸应施与之。仍告彼言随意受
    用。彼若欲书下劣典籍。不与无罪。如书
    下劣书等亦尔。若欲书写最胜经典。不施
    与者当知有罪。若诸菩萨于己有恩诸有
    情所。随顺恩想相续发起亲友意乐。以有
    染心方便摄受。欲为朋党。当知有罪。或
    于有怨诸有情所。随顺怨想相续。发起
    怨雠意乐。有秽浊心当知有罪。或于无
    恩无怨诸有情所相续。发起中庸。意乐放
    舍意乐。当知有罪。若有现前求欲出家。随
    顺观察时。有过患却有过患不度出家
    当知无罪。若有安住怜愍彼心。虽度出
    家亦无有罪。如说出家受具足戒。与作
    依止。摄为徒众当知亦尔。由如是等所有
    行相。当知菩萨三种戒蕴皆得圆满
    复次先已广说施等。今当略说。谓诸菩萨
    所有布施。略与五种功德相应得入布施
    到彼岸数。何等为五。一者无着。二者无恋。
    三者无罪。四无分别。五者回向。如施戒等
    当知亦尔。无著者。谓于一切种施等障法
    中。无有?碍。无恋者。谓于有染及彼果中。
    心无系着。无罪者。谓远离一切种施等随
    烦恼。无分别者。谓于施等不观遍计所执
    自性。回向者。谓以一切施等诸行。愿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如是菩萨由此五德。
    摄受一切波罗蜜多名菩萨施。乃至名菩
    萨慧。名一切施。乃至名一切慧。名艰难施。
    乃至名艰难慧。广说一切?焱夏纤獭=运?br> 决了一切。皆如本地分说
    复次于施波罗蜜多。由内及外有十随烦
    恼。对治彼故得施波罗蜜多十种清净。如
    菩萨地已说。由增一次第。依于外门有五
    随烦恼。一遍染恼性。二弃舍性。三不持可乐
    性。四意望不圆满性。五不成熟性。依于内门
    有五随烦恼。一不出离性。二杂染恼性。三不
    劣薄性。四现前堕性。五尽灭法性。复次前
    戒品中已说十种尸罗清净。当知初一是意
    乐清净。余九是加行清净。于加行中复有
    五种。一无间缺加行。二遍修治加行。三回向
    加行。四助伴加行。五守护加行。第二第三为
    初加行。第四为第二加行。第五为第三加
    行。第六第七第八第九为第四加行。第十为
    第五加行
    复次忍波罗蜜多十清净中。当知略有二种
    清净。谓前九种名思择力清净。其第十种名
    修习力清净。思择力清净复有四种。一远离
    罪生清净。二彼不现行清净。三无罪生清净。
    四远离彼因缘清净。一种二种三种三种如
    其次第。不忍因缘复有三种。一无惭。二无
    愧。三无哀愍性
    复次精进波罗蜜多有十清净。一安处清净。
    二纯熟清净。三策发清净。四方便清净。五不
    虚时住清净。六不艰辛住清净。七出离清净。
    八摄受助伴清净。九速疾神通清净。十无
    尽性清净。复次静虑波罗蜜多有十清净。一
    清净清净。二无漏清净。三根本方便清净。四
    证得根本清净。五自在方便清净。六住自在
    清净。七引发神通自在清净。八成熟有情自
    在清净。九降伏外道自在清净。十无上离系
    清净。复次慧波罗蜜多有五清净。一通达诸
    相清净。二通达缘起清净。三通达教导清净。
    四通达士用清净。五通达证得清净
    复次云何菩萨于身住循身观。谓于相身
    循环观真如身。如于身。于受心法随其所
    应当知亦尔。云何菩萨为令未生恶不善
    法得不生故生欲。乃至广说。谓于真如境
    系心令住。为令一切相及?重未得现前。
    内未生者得不生故生欲。乃至广说。如令
    未生得不生故。如是。已生已得现前于内
    生者为令断故。于能对治所有善法。未生
    令生。已生令住。乃至广说。当知此中于念
    住位最初系心置所缘境。次于所缘令心
    安住。勤修正断。次得定已复令此定善圆
    满故。于神足中勤修加行。定圆满已为令
    一切相及?重得离系故。依信等根修加
    行道。加行道中根是下品。力是上品。如是正
    修加行道已。次得觉支通达实际。达实
    际已次修道支。渐渐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于一切障皆得解脱
    复次相?重缚当知差别有十四种。一根缚。
    二境缚。三有情展转更相爱缚。四建立缚。谓
    器世间诸所有根依之而转故名建立。五于
    所知境无智缚。六于能知智无智缚。七后
    有爱缚。八无有爱缚。九执着不平等因及无
    因缚。十证得增上慢缚。十一执着遍计所执
    自性缚。十二执着补特伽罗自性缚。十三补
    特伽罗遍知增上慢缚。十四法遍知增上慢
    缚。复次依空勤修念住菩萨。略于六种妄
    想缚中。当令其心速得解脱。云何名为六
    种想缚。所谓于身乃至于法发起内想。是
    初想缚。即于是中发起外想。是第二想缚。
    即于是中起内外想。是第三想缚。若于十
    方无数无量诸有情界愿令解脱修习念
    住。此中诸想是第四想缚。若由此故于身等
    境循观而住。此中诸想是第五想缚。即于身
    等循观住者。此中诸想是第六想缚。即于此
    中循环观故。复有十一后后想缚。云何十一
    后后想缚。谓于身等住循身等观者。于诸
    杂染清净谛中所起第一义想。是名初缚。
    即于杂染第一义中所起造作想。是第二
    缚。即于清净第一义中所起无造作想。是
    第三缚。即于无造作第一义中所起常想。
    是第四缚。即于造作杂染中所起流转想。
    是第五缚。即于常中所起无变异想。是第
    六缚。即于流转中由有苦有变异故所起
    苦性想。是第七缚。即于此中由生灭住异
    自相故。自相有变异故所起彼自相想。是
    第八缚。即于无变异及有变异第一义中
    所起。能摄染污清净一切法想。是第九缚。
    即于杂染清净一切法中。所有我无染净想。
    是第十缚。即于杂染清净诸法。所起无自
    性相想。是第十一缚。由诸菩萨于此后后
    诸行想缚所知境界正观察故。能依于空
    善修念住。令心解脱。于此想缚得解脱
    故。一切想缚皆得解脱
    复次于大乘中或有一类恶取空故。作如
    是言。由世俗故一切皆有。由胜义故一切
    皆无。应告彼言。长老何者世俗。何者胜义。
    如是问已彼若答言若一切法皆无自性是
    名胜义。若于诸法无自性中自性可得。是
    名世俗。何以故。无所有中建立世俗假设
    名言而起说故。应告彼曰。汝何所欲名言
    世俗为从因有自性可得。为唯名言世俗
    说有。若名言世俗从因有者。名言世俗从
    因而生而非是有。不应道理。若唯名言世
    俗说有。名言世俗无事而有。不应道理。又
    应告言。长老何缘诸可得者此无自性如
    是。问已彼若答言颠倒事故。复应告言。汝
    何所欲此颠倒事为有为无。若言有者。说
    一切法由胜义故皆无自性。不应道理。若
    言无者。颠倒事故。诸可得者此无自性。不
    应道理
    复次当知由五相故思择大乘经起因缘
    说。谓为于说者生恭敬故起第一说。为摄
    众故起第二说。为于正法生尊重故起第
    三说。为叙事故起第四说。为欲宣说真实
    义故。及多所作故起第五说
    复次依十二处自相共相观故。有十种无颠
    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当知此中六种
    观自相。四种观共相。谓于十二处眼等名
    言假立相中。能遍了知唯名言相。是名第一
    无颠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复次于十二
    处能遍了知摄受虚妄分别种种生相。是名
    第二无颠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复次于
    十二处能遍了知依因转相。是名第三无
    颠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复次于十二处
    能遍了知相坏转相。是名第四无颠倒道能
    证所有不共佛法。复次于十二处能遍了
    知清净转相。是名第五无颠倒道能证所有
    不共佛法。当知此中依二种业有二清净。
    一生起清净。二寂灭清净。复次于十二处
    能遍了知所有名言安足处相。是名第六无
    颠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如是六种观察
    自相。复次即于如是十二处中。能遍了知
    共相自性。是名第七无颠倒道能证所有
    不共佛法。复次即于如是十二处中能遍
    了知共相无分别所行相。是名第八无颠倒
    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复次即于如是十二
    处中能遍了知共相出世法所行相。是名第
    九无颠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复次即于
    如是十二处中。能遍了知共相清净因相。是
    名第十无颠倒道能证所有不共佛法。如是
    四种观察共相
    复次当知由八殊胜于诸住地后后转胜。
    一意乐殊胜。二心清净殊胜。三悲殊胜。四波
    罗蜜多殊胜。五成熟有情殊胜。六见诸佛往
    趣承事供养殊胜。七生殊胜。八神力殊胜。复
    次胜义谛有五种相。一离名言相。二无二
    相。三超过寻思所行相。四超过诸法一异性
    相。五遍一切一味相
    此胜义谛离名言相。及无二相。当知如解
    深密经中。如理请问菩萨问解甚深义密意
    菩萨言。最胜子。言一切法无二一切法无
    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二。解甚深义密
    意菩萨。告如理请问菩萨曰。善男子。一切
    法者略有二种。一者有为。二者无为。是中有
    为非有为非无为。无为亦非无为非有为。
    最胜子。如何有为非有为非无为。无为亦
    非无为非有为。善男子。言有为者。乃是本
    师假施设句。若是本师假施设句。即是遍计
    所集言辞所说。若是遍计所集言辞所说。即
    是究竟种种遍计言辞所说。不成实故。非
    是有为。善男子。言无为者。亦堕言辞。设离
    有为无为。少有所说其相亦尔。然非无事
    而有所说。何等为事。谓诸圣者以圣智圣
    见离名言故。现等正觉。即于如是离言法
    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之
    有为。善男子。言无为者。亦是本师假施设
    句。若是本师假施设句。即是遍计所集言辞
    所说。若是遍计所集言辞所说。即是究竟种
    种遍计言辞所说。不成实故非是无为。善
    男子。言有为者。亦堕言辞。设离无为有为。
    少有所说其相亦尔。然非无事而有所说。
    何等为事。谓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名言
    故。现等正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欲
    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之无为。最
    胜子。如何此事彼诸圣者。以圣智圣见离
    名言故。现等正觉。即于如是离言法性。为
    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或谓有为
    或谓无为。善男子。如善幻师或彼弟子。住
    四衢道积集瓦砾草叶木等。现作种种幻化
    事业。所谓象身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
    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若诸
    众生愚痴顽钝恶慧种类无所晓知。于瓦砾
    草叶木等上诸幻化事。见已闻已作如是念。
    此所见者实有象身。实有马身车身步身。
    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珊瑚。种种财谷库
    藏等身。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坚固执着随
    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彼于后时应
    更观察。若有众生非愚非钝。善慧种类有
    所晓知。于瓦砾草叶木等上诸幻化事。见
    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见者无实象身。无
    实马身车身步身。末尼真珠。琉璃螺贝。璧玉
    珊瑚。种种财谷库藏等身。然有幻状迷惑
    眼事。于中发起大象身想。或大象身差别
    之想。乃至发起种种财谷库藏等想。或彼种
    类差别之想。不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
    着随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愚妄。为欲表
    知如是义故。亦于此中随起言说。彼于后
    时不须观察。如是若有众生是愚夫类。是
    异生类。未得诸圣出世间慧。于一切法离
    言法性。不能了知。彼于一切有为无为。见
    已闻已作如是念。此所得者决定实有有
    为无为。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坚固执着随
    起言说。唯此谛实余皆痴妄。彼于后时应
    更观察。若有众生非愚夫类。已见圣谛。已
    得诸圣出世间慧。于一切法离言法性。如
    实了知。彼于一切有为无为。见已闻已作
    如是念。此所得者决定无实有为无为。然
    有分别所起行相。犹如幻事迷惑觉慧。于
    中发起为无为想。或为无为差别之想。不
    如所见。不如所闻。坚固执着随起言说。唯
    此谛实余皆痴妄。为欲表知如是义故。亦
    于此中随起言说。彼于后时不须观察。
    如是善男子。彼诸圣者于此事中。以圣智
    圣见。离名言故。现等正觉。即于如是离言
    法性。为欲令他现等觉故。假立名想。谓
    之有为。谓之无为。尔时解甚深义密意菩萨
    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佛说离言无二义  甚深非愚之所行
     愚夫于此痴所惑  乐着二依言戏论
     彼或不定或邪定  流转极长生死苦
     复违如是正智论  当生牛羊等类中
    复次胜义谛超过寻思所行相。当知如解深
    密经中。法涌菩萨白佛言。世尊。从此东方
    过七十二??伽河沙等世界。有世界。名具
    大名称。是中如来号广大名称。我于先曰
    从彼佛土发来至此。我于彼佛土曾见。一
    处有七万七千外道并其师首。同一会坐为
    思诸法胜义谛相。彼共思议称量观察。遍推
    求时于一切法胜义谛相。竟不能得。唯除
    种种意解。别异意解。变异意解。互相违背共
    兴诤论。口出矛[矛*(替-曰+贝)]。更相[矛*(替-曰+贝)]已刺已。恼已坏
    已。各各离散。世尊。我于尔时窃作是念。如
    来出世甚奇希有。由出世故。乃于如是超
    过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亦有通达作证
    可得。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法涌菩萨曰。
    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我于超过一
    切寻思胜义谛相。现等正觉。现等觉已为
    他宣说。显现开解施设照了。何以故。我说胜
    义。是诸圣者内自所证寻思所行。是诸异生
    展转所证。是故法涌。由此道理当知。胜义
    超过一切寻思境相。复次法涌。我说胜义无
    相所行。寻思但行有相境界。是故法涌。由
    此道理。当知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复次
    法涌。我说胜义不可言说。寻思但行言说
    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超过
    一切寻思境相。复次法涌。我说胜义绝诸表
    示。寻思但行表示境界。是故法涌。由此道
    理当知。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复次法
    涌。我说胜义绝诸诤论。寻思但行诤论境
    界。是故法涌。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超过一
    切寻思境相。法涌。当知譬如有人尽其寿
    量习辛苦味。于蜜石蜜上妙美味不能寻
    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于长夜由欲
    贪胜解诸欲炽火所烧然故。于内除灭一
    切色声香味触相妙远离乐不能寻思。不
    能比度。不能信解。或于长夜由言说胜
    解。乐着世间绮言说故。于内寂静圣默然
    乐。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或于
    长夜由见闻觉知表示胜解。乐着世间诸表
    示故。于永除断一切表示萨迦耶灭究竟
    涅??。不能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法
    涌。当知譬如有人于其长夜由有种种我
    所摄受诤论胜解。乐着世间诸诤论故。于
    北拘卢洲无我所。无摄受。离诤论。不能寻
    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如是法涌。诸寻
    思者于超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不能
    寻思。不能比度。不能信解。尔时世尊欲重
    宣此义而说颂曰
     内证无相之所行  不可言说绝表示
     息诸诤论胜义谛  超过一切寻思相
    复次胜义谛超过诸法一异性相。当知如解
    深密经中。善清净慧菩萨白佛言。世尊甚奇。
    乃至。世尊善说。如世尊言胜义谛相。微细
    甚深超过诸法一异性相。难可通达。世尊。
    我即于此曾见一处有众菩萨等。正修行
    胜解行地。同一会坐皆共思议胜义谛相。与
    诸行相。一异性相。于此会中一类菩萨作
    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一
    类菩萨复作是言。非胜义谛相与诸行相
    都无有异。然胜义谛相异诸行相。有余菩
    萨疑惑犹豫复作是言。是诸菩萨谁言谛实。
    谁言虚妄。谁如理行。谁不如理。或唱是言。
    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唱是言。
    胜义谛相异诸行相。世尊我见彼已窃作是
    念。彼诸善男子愚痴顽钝。不明不善不如理
    行。于胜义谛微细甚深超过诸行一异性相。
    不能解了。说是语已。尔时世尊告善清净
    慧菩萨曰。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彼
    诸善男子愚痴顽钝。不明不善不如理行。于
    胜义谛微细甚深超过诸行一异性相。不能
    解了。何以故。善清净慧。非于诸行如是行
    时。名能通达胜义谛相。或于胜义而得
    作证。何以故。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诸
    行相都无异者。应于今时一切异生皆已
    见谛。又诸异生皆应已得无上方便安隐涅
    ??。或应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胜义
    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已见谛者于诸
    行相应不除遣。若不除遣诸行相者。应
    于相缚不得解脱。此见谛者于诸相缚。不
    解脱故。于?重缚亦应不脱。由于二缚
    不解脱故。已见谛者应不能得无上方便
    安隐涅??。或不应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善清净慧。由于今时非诸异生皆已
    见谛非诸异生已能获得无上方便安隐涅
    ??。亦非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
    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相。不应道理。若
    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
    无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
    不如正理。善清净慧。由于今时非见谛
    者于诸行相。不能除遣。然能除遣。非见谛
    者于诸相缚不能解脱然能解脱。非见谛
    者于?重缚不能解脱。然能解脱。以于二
    障能解脱故。亦能获得无上方便安隐涅
    ??。或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胜
    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相。不应道理。若
    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
    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行。
    不如正理。复次善清净慧。若胜义谛相与
    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诸行相堕杂染相。此
    胜义谛相亦应如是堕杂染相。善清净慧。
    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应非一
    切行相共相名胜义谛相。善清净慧。由于
    今时胜义谛相。非堕杂染相。诸行共相名
    胜义谛相。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异
    相。不应道理。又胜义相与诸行相一向异
    相。不应道理。若于此中作如是言。胜义
    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或胜义谛相与
    诸行相。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
    如理行。不如正理。复次善清净慧。若胜义谛
    相与诸行相都无异者。如胜义谛相于诸
    行相无有差别。一切行相亦应如是无有
    差别。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其所见如
    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不应后时更
    求胜义。若胜义谛相与诸行相一向异者。
    应非诸行唯无我性唯无自性之所显现是
    胜义相。又应俱时别相成立。谓杂染相及清
    净相。善清净慧。由于今时一切行相皆有
    差别。非无差别。修观行者。于诸行中如
    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复
    于后时更求胜义。又即诸行唯无我性唯无
    自性之所显现名胜义相。又非俱时染净
    二相别相成立。是故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
    无有异。或一向异。不应道理。若于此中
    作如是言。胜义谛相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或一向异者。由此道理当知。一切非如理
    行。不如正理。善清净慧。如螺贝上鲜白色
    性不易施设与彼螺贝一相异相。如螺贝
    上鲜白色性。金上黄色亦复如是。如箜篌
    声上美妙曲性不易施设与箜篌声一相
    异相。如黑沈上有妙香性。不易设施与
    彼黑沈一相异相。如胡椒上辛猛利性不
    易设施与彼胡椒一相异相。如胡椒上辛
    猛利性。诃梨淡性亦复如是。如蠹罗绵上
    有柔软性。不易施设与蠹罗绵一相异相。
    如熟酥上所有醍醐不易施设与彼熟
    苏一相异相。又如一切行上无常性。一切
    有漏法上苦性。一切法上补特伽罗无我性。
    不易施设与彼行等一相异相。又如贪上
    不寂静相。及杂染相不易施设此与彼贪
    一相异相。如于贪上于?痴上当知亦尔。
    如是善清净慧。胜义谛相不可施设与诸
    行相一相异相。善清净慧。我于如是微细。
    极微细甚深。极甚深难通达。极难通达。超过
    诸法一异性相胜义谛相。现正等觉现等
    觉已。为他宣说。显示开解。施设照了。尔时
    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行界胜义相  离一异性相
     若分别一异  彼非如理行
     众生为相缚  及为?重缚
     要勤修止观  尔乃得解脱
    复次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当知如解深
    密经中。世尊告长老善现曰。善现。汝于有
    情界中知几有情怀增上慢。为增上慢所
    执持故。记别所解。汝于有情界中。知几有
    情离增上慢。记别所解。长老善现白佛言。
    世尊。我知有情界中少分有情离增上慢。记
    别所解。世尊。我知有情界中有无量无数不
    可说有情怀增上慢为增上慢所执持故。
    记别所解。世尊。我于一时住阿练若大树
    林中。时有众多?刍。亦于此林依近我住。
    我见彼诸?刍。于日后分展转聚集。依有
    所得现观。各说种种相法。记别所解。于中
    一类由得蕴故。得蕴相故。得蕴起故。得
    蕴尽故。得蕴灭故。得蕴灭作证故。记
    别所解。如此一类由得蕴故。复有一类。
    由得处故。复有一类。得缘起故当知亦尔。
    复有一类。由得食故。得食相故。得食起
    故。得食尽故。得食灭故。得食灭作证故。
    记别所解。复有一类。由得谛故。得谛相
    故。得谛遍知故。得谛永断故。得谛作
    证故。得谛修习故。记别所解。复有一类。
    由得界故。得界相故。得界种种性故。得
    界非一性故。得界灭故。得界灭作证故
    记别所解。复有一类。由得念住故。得念
    住相故。得念住能治所治故。得念住修
    故。得念住未生令生故。得念住生已坚住
    不忘倍修增广故。记别所解。如有一类。
    得念住故。复有一类。得正断故。得神足
    故。得诸根故。得诸力故。得觉支故当知
    亦尔。复有一类。得八支圣道故。得八支
    圣道相故。得八支圣道能治所治故。得八
    支圣道修故。得八支圣道未生令生故。得
    八支圣道生已坚住不忘倍修增广故。记别
    所解。世尊。我见彼已窃作是念。此诸长老
    依有所得现观。各说种种想法。记别所
    解。当知彼诸长老一切皆怀增上慢。为增
    上慢所执持故。于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
    不能解了。是故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
    如世尊言胜义谛相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
    深。难通达极难通达。遍一切一味相。世
    尊。此圣教中修行?刍。于胜义谛遍一切
    一味相。尚难通达。况诸外道。尔时世尊告
    长老善现曰。如是如是善现。我于微细最
    微细。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遍一
    切一味相胜义谛。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
    他宣说显示开解。施设照了。何以故。善现。
    我已显示于一切蕴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我已显示于一切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
    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此清净所缘于一切蕴中。是一味相无别异
    相。如于蕴中。如是于一切处中乃至一切
    道支中。是一味相无别异相。是故善现。由
    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复
    次善现。修观行?刍。通达一蕴真如胜义
    法无我性已。更不寻求各别余蕴诸处缘起
    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真如胜
    义法无我性。唯即随此真如胜义。无二智为
    依止故。于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审察趣
    证。是故善现。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
    一切一味相。复次善现。如彼诸蕴展转异
    相。如彼诸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
    力觉支道支展转异相。若一切法真如胜义
    法无我性亦异相者。是则真如胜义法无我
    性。亦应有因。从因所生。若从因生。应是
    有为。若是有为。应非胜义。若非胜义。应更
    寻求余胜义谛。善现。由此真如胜义法无我
    性。不名有因。非因所生。亦非有为。是胜
    义谛得此胜义更不寻求余胜义谛。唯有
    常常时。恒恒时。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
    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是故善现。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善现。譬如
    种种非一品类异相色中。虚空无相。无分
    别。无变异。遍一切一味相。如是异性异相
    一切法中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当知亦
    然。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此遍一切一味相  胜义诸佛说无异
     若有于中异分别  彼定愚痴依上慢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五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