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瑜伽师地论卷18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本地分中思所成地第十一之三

     谁奖胜类生  及开出离道
     于何住何学  不惧后世死
     戒慧自薰修  具定念正直
     断诸愁炽燃  正念心解脱
     能奖胜类生  及开出离道
     住此于此学  不惧后世死
    今此颂中言胜类者。即是四种胜上姓类。一
    婆罗门。二刹帝利。三吠舍。四戍达罗。以法
    以正以制以导教胜类生故。名为奖。此中
    显示唯佛世尊能以法以正以制以导教
    胜类生。由此因缘。世尊自显唯我独为真奖
    导者。故为彼天作如是说。具戒具慧以自
    薰修。又唯世尊能为四种胜上类生。宣说
    出离一切众苦圣八支道。此中世尊亦自显
    示是真说者。云何具戒。谓佛世尊昔菩萨
    时。弃上妙欲舍离居家。受持身语所有律
    仪。云何具慧。谓即于彼受持身语律仪。住
    者。起如是相。内正思惟。深心筹量。审谛观
    察。今此世间多遭艰苦。所谓若生若老。如
    经广说。云何自薰修。谓于往昔无量余生。
    经三大劫阿僧企耶。于六波罗蜜多修习善
    修习。由彼因缘。今无师自然心趣出离。又
    于众缘所生诸行。以微妙智能随悟入。云
    何具定。谓能乃至离无所有处欲。证得非想
    非非想处。云何具念。谓依如是所得胜定。
    为断见断诸烦恼故。修四念住。即以如是
    所修念住为其导首。乃至修习三十七种菩
    提分法。云何正直。谓彼生起逆流正直圣
    八支道。能断见断所有烦恼。于逆流道得
    预随流。云何永断一切愁忧炽燃。谓从谛
    现观俱得成不还者。又能永断五下分结
    ?恚似顺愁忧。贪欲似顺炽燃。于如是
    等皆已永断。云何正念。谓为永断上分诸
    结。复更修习四种念住。乃至修习三十七种
    菩提分法。云何心解脱。谓已永断上分结。故
    于二种障心善解脱。谓烦恼障及所知障。其
    心如是善解脱故。得成如来应正等觉。广
    说如经。由此故能奖胜类生。开出离道。诸
    有四种胜类随一。于此圣教爱乐正行。为
    欲证得圣八支道于三学中勤修学者。彼
    定能证圣八支道及涅??果由证彼故。不
    惧当来生老病死
    复次今当略办上所说义。谓略显示唯佛
    世尊能令四类速得清净。彼若于此能正修
    行。不唐捐故。又复示现如来圣教。善说正
    法及?宠鸵?S指词鞠址鹗翘烊宋奚洗笫Α?br> 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云何擅名誉  云何具珍财
     云何获美称  云何摄亲友
     持戒擅名誉  布施具珍财
     谛实获美称  惠舍摄亲友
    云何持戒能擅名誉。谓如有一或男或女。
    具足尸罗及贤善法。乃至命终断除杀罪
    远离杀生。如经广说。乃至十方所有沙门婆
    罗门等常所称叹。由是因缘。为诸国王群
    臣长者乃至城邑聚落人民。恭敬供养。云何
    布施能具珍财。谓如有一昔余生中作及
    增长施福业事。由此因缘。今生巨富大财
    宝家。乃至众多府库盈积。云何谛实能获美
    称。谓如有一不以假伪斗秤函等谄诳陵
    蔑妄言等事而致财宝。但以如法作业伎
    能。依法不暴而致财宝。彼既如是众咸唱
    言。贤哉儒士。乃能如法作业伎能引致财
    宝。云何惠舍能摄亲友。谓如有一现前多
    有种种家产。远离悭垢不吝资具。以正
    安乐而自欢娱乃至友朋。亲戚。耆长。彼诸
    人等便相佐助。引致财宝守护滋息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略显示恭敬利
    养二种因缘。持戒擅名誉者。显恭敬因缘。
    所余诸句显利养因缘。谓因力故。士用力故。
    助伴力故。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齐何泉止息  于何迳不通
     世间诸苦乐  何处无余灭
     若于是处所  眼耳及与鼻
     舌身意名色  永灭尽无余
     齐此泉止息  于斯迳不通
     世间诸苦乐  是处无余灭
    云何为泉。谓六触处。何以故。譬如泉池能
    生诸水。水所系属堪任触用。又能存养
    男女大小。下及禽兽。乃至一切未尽枯竭。
    六内触处亦复如是。一切愚夫六境界触之
    所触用。又能存养。乃至是中诸贪爱水未尽
    枯竭。云何为迳。迳有二种。一烦恼迳。二者
    业迳。此中迳者。意明因义。云何苦乐。谓或
    于现法六种触处为缘所生。或安受受所
    摄。或不安受受所摄。或于后法烦恼摄持妙
    行恶行为缘所生。或安受受所摄。或不安受
    受所摄。于何处所如是六处及名色等无
    余灭尽。谓无余依涅??界中。若诸异生泉迳
    苦乐一切无缺亦未有舍。若诸有学缺而
    未舍若诸无学迳及当来所有苦乐。亦缺亦
    舍不复现行。泉及现法所有苦乐。亦缺亦
    舍。有余依故犹复现行。是故无余涅??界中。
    说彼一切无余尽灭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略显示于现
    法中因及苦乐。于后法中因及苦乐。于无
    余依涅??界中。皆悉永灭。当知是名此中略

     谁能越暴流  谁能超大海
     谁能舍众苦  谁能得清净
     正信越暴流  无逸超大海
     精进舍众苦  智慧得清净
    今此颂中。云何正信能越暴流。谓如有一
    为欲了知诸欲过患。听佛所说若弟子说
    所有正法。闻是法已获得正信便生欲乐。
    为断事欲及烦恼欲。遂能弃舍居家事欲。
    正信出家往趣非家。既出家已为欲断除
    烦恼诸欲。远离而住。彼由炽燃勤精进故。
    乃至修习正思惟故。断烦恼诸欲。得离欲
    定地如是正信为依为导。便能越度诸欲
    暴流。云何无逸能超大海。谓于彼定终不
    爱味。乃至亦无坚着安住。唯除为证诸漏
    尽智专注其心。由此定心清净鲜白正直调
    柔。于四圣谛能入现观。乃至证得诸漏永
    尽。如是由不放逸为依为导。能断色无色
    系二有暴流及断一切无明与见二种暴流。
    是故名为超渡大海。云何精进能舍众苦。
    谓如有一有学见迹作是思惟。我应当证
    三界离欲。诸结永尽。便臻远离于彼勇猛
    精勤而住。不多安止贪欲缠心。又能如实
    了知现在诸欲贪缠所有出离。于贪欲盖
    净修其心。遂能断灭诸贪欲缠及贪欲缠为
    缘所生心诸忧苦。如贪欲盖乃至疑盖当
    知亦尔。如是精进为依为导能舍众苦。云
    何智慧能得清净。谓彼除灭能染污心乃
    至能障究竟涅??五种盖已。即依未至安
    住未至。如先所得苦集灭道诸无漏智。于
    诸苦中思惟真苦。乃至于道思惟真道。便
    得无余三界离欲诸漏永尽。如是由先所
    得智慧为依为导。能证清净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
    颂中。略显异生先已离欲。后于圣谛现观
    清净。及显有学于诸圣谛现观为先。离欲
    清净。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谁超越暴流  昼夜无?该?br>  于无攀无住  甚深无减劣
     圆满众尸罗  具慧善安定
     内思惟系念  能度极难度
     诸欲想离染  亦超色界结
     彼无攀无住  甚深无减劣
    今此颂中。云何暴流。所谓四流。欲流。有流。
    见流无明流。云何无攀无住。所谓诸爱永尽
    离欲。寂灭涅??。及灭尽定。所以者何。所言
    攀者。诸烦恼缠。所言住者。烦恼随眠。于彼
    处所二种俱无是故说言无攀无住。此谓
    涅??无攀无住。又想名攀受名为住若于
    是处二种俱无。即说彼处无攀无住。如是
    显示灭想受定无攀无住。今此义中意取
    灭定。云何圆满众尸罗。谓善安住身语律
    仪。修治净命。云何具慧。谓于苦圣谛如实
    了知。乃至于道圣谛亦复如是。云何善安
    定。谓远离诸欲。乃至具足安住第四静虑。
    或第一有三摩鉢底。云何内思惟。谓于二十
    二处数数观察。言我今者容饰改常。去俗
    形好。广说如经。云何系念。谓于二十二处
    数观察时。依沙门想恒作恒转而现在前。
    由此因缘为断余结修四念住。云何能度
    极难度。谓一切结无余断故。能度最极难
    度有顶。彼非一切愚夫异生可能度故。云
    何于诸欲想而得离染。谓于下分诸结已
    断已知。云何超于色界诸结。谓于色系上分
    诸结已断已知。云何于无攀无住甚深中无
    有减劣。谓于无色界。或已离欲。或未离
    欲。已得非想非非想处。堪能有力入灭尽
    定。学与无学俱容有此故。不定言超无
    色结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颂
    中。略显能得最究竟道。及显能证第一住
    道。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贪恚何因缘  由何故欣戚
     毛竖意寻思  如孩依乳母
     润所生自生  如诺瞿陀树
     别缚于诸欲  犹摩迦处林
     是贪恚因缘  由斯故欣戚
     毛竖意寻思  如孩依乳母
     知彼彼因缘  生已寻除灭
     超昔未超海  暴流无后有
    今此颂中。云何贪恚。谓如有一处在居家。
    于可意境可意有情。共相会遇而生贪着。于
    不可意境及有情。共相会遇而生?恚。云何
    欣戚。谓如有一于佛所证法?衬我?B识?br> 得生须臾正信不善观察前后得失忽然
    自励便弃家法往趣非家。既出家已与凡
    道俗共相杂住。遂于去来货财亲友追念思
    慕忧戚缠心。或复有一非由正信。亦非自
    励往趣非家。然或为王之所驱迫。乃至或
    为不活邪畏之所恐怖舍离居家。既出
    家已于其正信诸婆罗门居士等边。时时多
    获利养恭敬。深生爱味。窃作念言。吾此一
    方善哉奇要。无劳稼穑。不事商贾。少致艰
    辛足堪活命。彼缘如是利养恭敬。便自欣
    悦。安然而住。云何毛竖及意寻思。谓如有
    一非由自励。不为活命舍离居家。然由
    正信捐弃家法。往趣非家。既出家已不与
    道俗共相杂住。便臻远离寂静闲居。彼闲
    居时。或于尘雾或昏夜分。见大云气闻震
    雷音。或逢雹雨师子虎豹。或遭凶猾窃劫抄
    虏。或遇非人来相娆逼。便生惊怖身毛为
    竖。或至昼分。于彼去来妙欲亲友。发依
    耽嗜所有寻思。谓欲寻思如经广说。乃至家
    世相应寻思。如是已说贪恚等事。云何润
    生及与自生。犹如世间诺瞿陀树。润名爱
    水。由此为缘能生诸取。彼贪恚等一切皆
    用此为共缘。自者。即是贪恚为先寻思为
    后。各各差别种子界性。云何贪恚乃至寻思
    别缚诸欲。犹如世间摩鲁迦条缠绕林树。
    谓略说有六种别欲。或有身手力所引致
    现在事欲。谓居家者所有诸欲于此境界用
    此为缘发生贪恚。或有从他所得种种现
    在事欲。谓为活命而出家者所有诸欲。于
    此境界用此为缘发生欣悦。或有过去未
    来事欲。谓忽自励而出家者所有诸欲。于此
    境界用此为缘发生忧戚。或有所余诸烦
    恼欲。略有二种。谓于欲界自体及资身命。
    或有未断妄分别贪。谓由正信而出家者。
    寂静闲居于尘夜分所遭众事。于此境界
    用此为缘便生惊怖身毛为竖。或有未
    断妄分别贪。所谓即此补特伽罗至昼日分。
    于外色声香味触境。用此为缘发生意地
    所有寻思。又有沙门若婆罗门。如实了知
    如前所说贪与恚等及彼因缘。又能了知
    众缘生法无常性已。随其所生不起贪着。
    即便弃舍变吐断灭。离色无色二界贪故。度
    有暴流。离欲贪故。度欲暴流。如是暴流昔
    所未度。今既度已终无有退。复次今当略
    办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颂中略显三
    位。一在家位。二出家位。三远离位。又略显
    示共与不共。因缘所生。若爱若恚。于诸欲
    中二种别缚。及断方便并断胜利。当知是
    名此中略义。又于此中若贪若欣若依耽
    嗜所有寻思。当知爱品。若恚若戚。及与惊
    怖。当知恚品
     应作婆罗门  谓断无纵逸
     求弃舍诸欲  不??望此有
     若更有所作  非真婆罗门
     当知婆罗门  于所作已办
     诸身分劬劳  未极底未度
     已得度住陆  无勤到彼岸
     天汝今当知  此喻真梵志
     谓永尽诸漏  得常委静虑
     彼永断一切  愁忧及炽燃
     恒住于正念  亦常心解脱
    今此颂中。显示彼天依于世俗诸婆罗门为
    世尊说。谓有种姓诸婆罗门。自号我为真实
    梵志。计梵世间为最究竟。??求梵世安住
    于色常勤精进。心无懈倦。恒乐远离寂静
    闲居。减省睡眠修习静定。为断事欲及
    烦恼欲。由彼种姓诸婆罗门计梵世间以
    为究竟。??望梵世不求欲有。又显如来
    依第一义诸婆罗门而报彼天。若婆罗门
    作所作已数复应作。更有胜上所应作事。
    当知此非真婆罗门。若婆罗门证婆罗门所
    应作事。超登一切萨迦耶岸。安住陆地。当
    知此是真婆罗门。由此显示学与无学皆
    婆罗门。学有二种。谓于欲界或未离欲或
    已离欲。未离欲者。未得源底未到彼岸。
    于二种法犹未具足。一未得内心胜奢摩
    他。二虽已得增上慧法??#37474;舍那未善清
    净。由阙内心奢摩他故。乘如所得圣道浮
    囊。为证内心奢摩他故。运动如足勇猛
    精进。又复为令增上慧法??#37474;舍那善清净
    故。运动如手勇猛精进。彼于如是勤精进
    时。离欲界欲如得源底。证阿罗汉如到
    彼岸。已离欲者。证得内心胜奢摩他。亦得
    善净??#37474;舍那。唯为进断上分诸结。发勤
    精进非诸身分。若已越度成阿罗汉。所作
    已办离勤功用。名住陆地已到彼岸。此则
    显示诸婆罗门依第一义略有三种。二是
    有学。一是无学。若已究竟到于彼岸诸婆罗
    门。名永尽漏。若未离欲一切身分勤精进
    者。名得常委。若已离欲得源底者。名得
    静虑。得静虑者。永断一切下分结故。已断
    贪欲及?恚品所有一切愁忧炽燃。永尽漏
    者。永断修断诸烦恼故。已善修习四种念
    住。恒住正念及心解脱。彼非作已数数更
    作。亦无增胜所应作事。是故说彼名第一
    义真婆罗门
    ?刍?刍已度暴流耶。告言。如是天。
    无攀无住。已度暴流耶。告言。如是天。
    ?刍汝今。犹如何等。无攀无住。已
    度暴流
     如如我劬劳  如是如是劣
     如如我劣已  如是如是住
     如如我住已  如是如是漂
     天我如如舍劬劳  如是如是无减劣
     如是广说鲜白品  此中只焰颂应知
    今此颂中。无攀无住者。谓涅??灭定。如前已
    说。世尊依昔示现修习菩萨行时所有最
    极难行苦行非方便摄勇猛精进。又依示现
    坐菩提座非方便摄勇猛精进。断遍知故。
    说如是言。天汝当知我昔如如虚设劬劳。
    如是如是我便减劣。如如减劣如是如是
    我便止住如如止住。如是如是又被漂溺。
    与此相违。应知白品。此中显示修苦行时
    非方便摄勇猛精进。名曰劬劳。行邪方便
    善法退失。名为减劣。既知退失诸善法已
    息邪方便。说名止住。舍诸苦行更求余师。
    遂于?齑锫邋取0⒙卟璧刃八?创ΑK嫠?br> 观察故名漂溺。复于后时坐菩提座。弃舍
    一切非方便摄勇猛精进。所有善法遂得增
    长。如如善法既增长已。如是如是于诸善
    法不生知足。不遑止住。于所修断展转
    寻求胜上微妙。既由如是不知足故。遂不
    更求余外道师。无师自然修三十七菩提分
    法。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名大觉者。此中四
    义舍劬劳等四句经文如其次第配释应
    知云何复依涅??无依无住以显差别。谓
    不能度诸烦恼缠随眠暴流。略由四因。何
    等为四。谓最初有依耽嗜寻。依耽嗜寻
    为依止故。便有懈怠。又由懈怠为依止故。
    住异生分。住异生分为依止故。顺生死
    流贪爱势力。令于五趣生死河中顺流漂
    溺。与此相违四种因故。能度暴流。如应当
    知。云何复依想受灭定以显差别。谓如有
    一先已证得想受灭定复住放逸。多住想
    受。而不多住诸想受灭。由此因缘。退失灭
    定。由退失故。还复止住下地生因。住彼因
    故心便定趣彼所得果。与此相违。应知白
    品四句差别
     独臻阿练若  静虑弃珍财
     为别有方求  为穷窬封邑
     何不与人交  而绝无徒侣
     得义心寂静  摧妙色魔军
     我独处思惟  受最胜安乐
     故不与人交  而绝无徒侣
    此因天女所问伽他。言得义者。略有二种。
    一者证得沙门果义。二者证得圣神通义。
    由初得义。超越一切生死大苦。第二得义
    证八解脱寂静思惟现法乐住。又初得义降
    伏可爱妙色魔军第二得义独处思惟受胜
    安乐。此中意辩圣神通义所以者何。谓如
    有一为欲成办圣神通义为令解脱清净
    圆满依十遍处方便修行。由此因缘。令遍
    处定清净圆满。亦令解脱转得清净圆满鲜
    白。亦能成办圣神通义。彼既了知此成办
    已。便自通达我义已办。沙门果义亦得成就。
    是真沙门。于求财者深修厌毁。于诸城邑
    交游等处。了知其初。了知过患。了知出离。
    亦能了知趣出离行。生彼因缘说名为初。
    无常众苦变坏法性。是名过患。欲贪调伏断
    除超越。名为出离。圣八支道名趣出离行。
    若有于彼不见其初。乃至不见趣出离
    行。由是因缘。于具珍财有情等处。不能
    厌毁。城邑交游周旋不绝。而谓彼为心得
    寂静。于出居家证八解脱静虑定者内心
    寂静。反生诽谤。由是彼于内心寂静。则不
    堪能善见善知善鉴善达。若第一义内心寂
    静与此相违。则能善见乃至善达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略
    示诸受欲者乐杂住者。非第一义内心寂静
    若有证得八解脱定。离诸爱味。名第一义
    内心寂静。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诸行无常  有生灭法  由生灭故
     彼寂为乐
    今此颂中。蕴及取蕴皆名诸行。此中义者意
    在取蕴。是五取蕴略有三种。谓去来今。诸
    行无常者。谓彼诸行本无而生生已寻灭。若
    过去生。过去所得诸自体中所有诸蕴。皆过
    去故。已谢灭故。生已没故。体是无常。若未来
    生。未来所得诸自体中所有诸蕴。皆未生
    故。非已起故未灭没故。可生起故。是有
    生法。若现在生。现在所得诸自体中所有暂
    住支持存活。有情诸蕴皆死法故可为殒灭
    之所灭故。是有灭法。若彼诸蕴。在于未来
    所得自体是有生法。于中都无所得自体。是
    常是恒。乃至即当如是正住。唯除才生生
    已寻灭。若诸有情于现法中永尽未来诸蕴
    因者。一切未来自体诸蕴皆不生故。说名
    彼寂。又复此寂由二因缘说之为乐。一者
    一切苦因灭故。一切?重永止息故。于现
    法中安乐住。故说之为乐。二者当来生老
    病等所有众苦永解脱故。说之为乐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
    说正见依处及正见果。复有差别。谓略显
    示遍知依处及彼断灭。又略显示所遍知法
    及与遍知。又略显示三世诸行所有杂染及
    彼寂故所有清净。又略显示诸缘起法及缘
    起灭。又略显示苦谛灭谛。又略显示空与
    无愿二解脱门所依处所。及显无相一解脱
    门所依处所。又略显示圣谛现观相违二法
    断所依处。言二法者。一随顺戏论。二怖无
    戏论。又略显示不共外道二对治法。何等
    为二。一者所知无颠倒性。二者所证无颠倒

     无逸不死迹  放逸为死迹
     无逸者不死  纵逸者常死
    今此颂中。云何无放逸是不死迹耶。谓
    如有一依四所依立四种护。谓命护。身
    护。心杂染护。正方便护。是名不放逸。此不
    放逸为依为持。涅??资粮未圆满者。令速
    圆满。已圆满者。令于现法得般涅??。云何
    放逸为死迹耶。谓如有一居家白衣于诸
    欲境耽着受用造不善业。或有出家现四
    无护。谓命无护乃至正方便无护。如是放逸
    通于二品。谓在家品及出家品。即此放逸为
    依为持。乐生本行造生本业。因此故生。
    生已寿终。生已夭没。云何无纵逸者不死。
    纵逸者常死耶。谓死有五种。一者调善死。二
    者不调善死。三者过去死。四者现在死。五者
    未来死。若善修习此无纵逸补特伽罗。于
    现在世由调善死而正死时。由过去死已
    死。于过去世亦由不调善死。于现在世不
    由不调善死而死。于未来世不由调善死。
    不由不调善死而死。故名不死。若有纵
    逸补特伽罗。于现在世由不调善死而正
    死时。于过去世亦由不调善死已死。于现
    在世即由不调善死而死。于未来世亦由
    不调善死当死。故名常死
    复次今当略办上所说义。谓薄伽梵此中略
    示无纵逸者道谛灭谛。有纵逸者集谛苦
    谛。又略显示处非处性自业作性。前半显示
    处非处性。后半显示自业作性。又前半显示
    师于弟子作所应作。后半显示诸弟子等
    自所作义
     众生寻思所钻摇  猛利贪欲随观妙
     倍增染爱而流转  便能自为坚固缚
    今此颂中云何寻思之所钻摇。谓如有一
    于先所得先所受用诸欲境界。不正作意。发
    生不善依于耽嗜诸恶寻思。云何猛利贪欲。
    谓如有一于昔余生修习贪欲。亦多修习。
    由是因缘。令此生中于先所得先所受用诸
    欲境界虽正作意。而被贪欲散坏其心。云
    何随观净妙。谓如有一不善护身。不摄诸
    根。不住正念。游行聚落。见甚少年可爱
    美色诸母邑已。便不如理取净妙相。由此
    因缘。身心烧恼。云何倍增染爱。谓由五种
    相貌。当知染爱增长。何等为五。谓如有一
    虽于下劣诸欲境界。尚生猛利诸贪欲缠。
    耽着不舍。何况上妙。又以非法多分凶暴
    积集珍财。不以正法。亦常摄受增上众具。
    又于轻贱无所用物尚不欲舍。何况贵重。
    虽为追求少劣财物。尚行众多身语意恶。
    何况多胜。又于受持少小妙行。其心尚无
    趣向爱乐。何况广大。又于涅??尚不乐闻。
    何况欲得。云何坚固缚。谓由三种相知坚
    固缚。一坚牢故。二苦所触故。三长时随逐故。
    于现法中由恶行根贪?痴故。知缚坚牢。
    于当来世由生那落迦傍生鬼趣。知苦所
    触及长时随逐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略显示依二
    失坏因有二种失坏。何等名为二失坏因。
    谓不正思惟力及因力。云何名为二种失坏。
    谓方求失坏及受用失坏。云何不正思惟力。
    谓随念先所受用境界因缘所生不正思惟。
    或邪分别现前境界因缘所生不正思惟。或
    邪取相不正思惟。或即于彼若住若行不正
    思惟。云何因力。谓于可爱境界宿习欲贪
    云何方求失坏。谓如有一成就二种失坏
    因故。以非正法或以凶暴追求积集所有
    邪财。云何受用失坏。谓如有一于先所得
    顺乐顺苦顺非苦乐诸境界中。或有于
    一生染生着。广说乃至。不知出离而受
    用之。或有于一发生憎恚憎恚所蔽。或有
    于一发生愚痴愚痴所蔽。彼由如是贪染
    所蔽。乃至愚痴之所蔽故。行身语意种种
    恶行。为贪?痴三坚固缚之所缠缚。亦为
    那落迦傍生鬼等诸缚所缚。又有差别。谓
    爱结所系。补特伽罗略有七种杂染。当知
    皆是贪爱所作。谓随念杂染。不自在杂染。境
    界杂染。热恼杂染。善趣相应杂染。恶趣相应
    杂染。诸见杂染。云何随念杂染。谓如有一
    不正随念先所受用可爱境界。??望追求令
    心散坏。云何不自在杂染。谓如有一宿世串
    习贪欲法故。今世贪欲为性猛利。虽复如
    理于可爱境随念作意。而有??望追求贪
    欲散坏其心。彼由贪欲极猛利故。心不自
    在。云何境界杂染。谓如有一游城邑等。现
    前会遇容色端严可爱境界。由彼境界极
    端严故。随美妙相心识缠绵。因此发生??
    望追求种种贪爱。云何热恼杂染。谓如有
    一由是三种能长贪爱诸杂染故。令已贪
    爱展转增盛。追恋过去已受用境。??求未来
    当受用境。耽着现在正受用境。乃令身心周
    遍热恼。云何善趣相应杂染。谓即由彼贪爱
    集谛增上力故。行身语意种种妙行。得生
    善趣或天或人。彼于乐受耽着不舍。醉闷
    而住专行放逸。云何恶趣相应杂染。谓即由
    彼贪爱集谛增上力故。行身语意种种恶行。
    身坏命终堕诸恶趣。生那落迦等。于彼生
    已便为种种极重忧苦恶心愤心之所扰恼。
    云何诸见杂染。谓即由彼贪爱集谛增上力
    故。会遇恶友说颠倒法为令杂染得解脱
    故。彼虽??求杂染解脱。由遇如是倒说
    法故。不证解脱。于六十二诸见趣中。随令
    一种邪见增长。于诸缘起法愚痴增上故。
    彼由如是见结所系。于五趣等生死大海
    不得解脱
     住法具尸罗  有惭言谛实
     能保爱自身  亦令他所爱
    今此颂中。云何住法。谓于如来所证善说正
    法?衬我?小>恍懦黾依中掼笮小T坪尉呤?br> 罗。谓如是出家如是爱乐故。于戒无缺。乃
    至无杂相续而作相续而转。于诸学处能受
    能学。云何有惭谓惭于可惭。惭于能生恶
    不善法。谓能顺恶戒穴戒因缘。即不正相。
    不正寻思。若诸烦恼。及随烦恼。云何言谛实。
    谓发露诸恶不藏诸恶。若有所犯即于智
    者同梵行边。如实自举。如法对治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颂
    中略显四因所摄尸罗清净。谓能正受故。受
    已不穴故。远离穴因故。虽由无知放逸
    穴已。即便如法而对治故。当知是名此
    中略义
     若见他恶业  能审谛思惟
     自身终不为  由彼业能缚
    今此颂中。云何见他恶业审谛思惟谓如
    有一或善男子或善女人。为性聪慧成就
    如理谛观法忍。见他现行恶行因故。便遭种
    种挫辱楚挞。又为王人执至王所。广说如
    经。乃至断命。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
    是人于现法中造作如是恶不善业。即于
    现法还受如是辛楚果报。乃至止止如是
    恶不善业。终不应为终不应作。终不应行
    终不应犯。即彼又见屠羊鸡猪广说一切
    不律仪众。不由如是作业伎能活命方术。
    而乘象马车乘辇舆。又不因此能致广大财
    宝库藏令不散失。然为世间之所诃毁。凡
    在佣俗尚不以身暂相触受。而远避之。况
    余贤哲。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即
    彼又见他人巨富饶大财宝。然由?龆瓒?br> 住纵逸。经过日夜淹积岁月。所有珍财僮
    仆基业及诸善法渐渐衰退。见已便作如是
    思惟。余如前说。即彼又见种种有情身相差
    别。或有生盲生聋生哑。或瞎或跛或癣或癞。
    或复短寿或恶形色。或多疾病或贫贱家。或
    少支属或弊恶慧。或扇宅迦或半宅迦或丑
    形类。余即不尔见已便作如是思惟。观观
    是人先作种种恶不善业。今受如是苦恶果
    报。乃至止止如是恶不善业。余如前说。即
    彼又见他人黠慧无有?龆杈咦闱逃隆K?br> 谓能作营农商贾行船等业。及能正作言论
    事业。彼虽具足如是翘勇。所作事业数渐
    衰损终无成办。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
    前说。即彼又见二人出家趣于非家。同修梵
    行。一于衣服饮食等利有所匮乏。一则不
    尔。见已便作如是思惟。余如前说。即彼又
    见或有国王或是王等大地封疆咸皆克伏
    坚着不舍。但为一身一具骸骨。唯为现在
    少小安乐。身语意门现行无量广大恶行。损
    坏多生多身安乐。当受多生多身大苦。见已
    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王或是王等。甚为
    愚弊。唯知保爱一生一身。不知保爱多生
    多身。唯爱现在少时小乐。不爱当来多时大
    乐。亦非不爱多生重苦。乃至止止如是恶
    不善业。终不应为终不应作。终不应行终
    不应犯。复有或善男子或善女人。为性聪
    慧获得天眼。用此天眼见诸有情死时生
    时。如经广说。乃至生在大那落迦中。见已
    便作如是思惟。观观是人于现法中造作
    如是恶不善业。令受后法辛楚果报。乃至
    止止如是恶不善业。余如前说。如是或善
    男子或善女人。见他所作诸恶业已。由四
    种行谛善思惟谛善观察。何等为四。一者
    观察或因违越或邪活命或放逸懈怠。于现
    法中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即现法受非爱果
    报。二者观察或有有情依身差别。或有所
    作而不果遂。或有所求而不果遂。皆由先
    造恶不善业故。现法中各受如是非爱果
    报。三者观察或有国王或与王等。因现法
    中行诸恶业。比知当来定受种种非爱果
    报。四者观察诸有情类死时生时。因现法中
    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后法中受非爱果报。彼
    由如是如实知故。终不自作。云何业缚。谓
    乐诸业故。由业重故。于业果报不自在
    故。乐诸业者。谓如有一串习恶故。爱乐
    诸恶。由此因缘。于诸善法心不能入。是初
    业缚。由业重者。谓如有一于无间业。或
    有具造或不具造。由此因缘。虽有欣乐
    于佛所证善说正法?宠鸵?小T菔背黾摇I?br> 不能得。况当能获沙门果证。如是名为第
    二业缚。于业果报不自在者。谓如有一
    由身语意恶行因缘。生诸恶趣。生彼处已
    不得自在。不能自任长夜受苦。或生边
    地。于彼绝无四贤善众。所谓?刍广说乃至
    邬波斯迦。如是名为第三业缚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薄伽梵于此略
    示依诸有情业业果报。如理思惟。及显如
    理思惟为先法随法行。当知是名此中略义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