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上 >
  • 瑜伽师地论卷3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

    复次即前所说自性。乃至业等五事当知。皆
    由三处所摄。谓由色聚故。心心所品故。及
    无为故。除余假有法。今当先说色聚诸法。
    问一切法生。皆从自种而起。云何说诸大
    种能生所造色耶。云何造色依彼。彼所建
    立。彼所任持。彼所长养耶。答由一切内外
    大种又所造色种子皆悉依附内相续心。乃
    至诸大种子未生诸大以来。造色种子终
    不能生。造色要由彼生。造色方从自种子
    生。是故说彼能生造色。要由彼生为前导
    故。由此道理。说诸大种为彼生因。云何造
    色依于彼耶。由造色生已不离大种处而
    转故。云何彼所建立。由大种损益。彼同安
    危故。云何彼所任持。由随大种等量不
    坏故。云何彼所长养。由因饮食睡眠修习
    梵行三摩地等依彼造色倍复增广。故说大
    种为彼养因。如是诸大种望所造色。有五
    种作用应知
    复次于色聚中。曾无极微生。若从自种生
    时唯聚集生。或细或中或大。又非极微集成
    色聚。但由觉慧分折诸色极量边际。分
    别假立以为极微。又色聚亦有方分。极微亦
    有方分。然色聚有分非极微。何以故。由极
    微即是分。此是聚色所有非极微。复有余极
    微。是故极微非有分。又不相离有二种。一
    同处不相离。谓大种极微与色香味触等。于
    无根处有离根者。于有根处有有根者。是
    名同处不相离。二和杂不相离。谓即此大种
    极微与余聚集能造所造色处俱故。是名和
    杂不相离。又此遍满聚色。应知如种种物石
    磨为末以水和合互不相离。非如胡麻绿
    豆粟稗等聚。又一切所造色。皆即依止大种
    处。不过大种处量乃至大种所据处所。诸所
    造色还即据此。由此因缘说所造色依于
    大种。即以此义说诸大种名为大种。由此
    大种其性大故为种生故
    复次于诸色聚中。略有十四种事。谓地水火
    风。色声香味触。及眼等五根。除唯意所行
    色。一切色聚。有色诸根所摄者。有一切。如
    所说事界。如有色诸根所摄聚。如是有色诸
    根所依大种所摄聚亦尔。所余色聚除有色
    诸根唯有余界。又约相摄有十四事。即由
    相摄施设事极微。若约界摄。随于此聚有
    尔所界。即说此聚尔所事摄。若约不相离
    摄。或内或外所有诸聚。随于此聚中。乃至
    有尔所法相可得。即说此聚尔所事摄应
    知。所以者何。或有聚中唯一大种可得。如
    石末尼真珠琉璃珂贝璧玉珊瑚等中。或池
    沼沟渠江河等中。或火焰灯烛等中。或四方
    风轮有尘无尘风等中。或有聚中二大种可
    得。如雪湿树叶花果等中。或热末尼等中。
    或有聚中三大种可得。如即热树等中。或
    动摇中。或有聚中四大种可得。谓于内色
    聚中。如薄伽梵说。于各别内身。若发毛等
    乃至粪秽是内地界。若小便等是内水界。若
    于身中所有??等是内火界。若上行等风是
    内风界。如是若于此聚。彼相可得说彼相
    为有。若不可得说彼相为无。复次声于
    一切色聚中界故说有。相即不定。由现在
    方便生故。风有二种。谓恒相续又不恒相
    续。恒相续者。谓于彼彼聚有恒旋转风。不
    恒相续者。谓旋风及空行风。又?色明色。说
    名空界及孔隙。又诸?色恒相续者。谓世界
    中间。不恒相续者。谓于余处加是。明色恒
    相续者。谓于自然光明天中。不恒相续者。谓
    于余处。又明?色。谓于显色增聚应知。又
    由依止色聚种子功能故若遇相似缘时。
    或小聚无间大聚生。或大聚无间小聚生。由
    此因缘施设诸聚有增有减。如经言。若坚
    坚摄近摄非近摄执受乃至广说。坚云何谓
    地。坚摄云何谓彼种子。又坚者即彼界坚。摄
    者谓发毛等或土块等。近摄云何谓有执受。
    执受云何谓内所摄。非近摄云何谓无执受。
    无执受云何谓外所摄。又心心所。所执种子
    名近摄名执受。与此相违名非近摄名非
    执受。又随逐自身故名近摄。执受如前说。
    如是水等界如理应知。又于一切色聚中。
    一切时具有一切大种界。如世间现见干薪
    等物钻即火生。击石等亦尔。又铜铁金银等
    极火所烧即销为水。从月爱珠水便流出。
    又得神通者。由心胜解力。变大地等成金
    银等。又色聚有三种流转。一者长养。二者等
    流。三者异熟生。长养有二种。一处遍满长
    养。二相增盛长养。等流有四种。一长养等
    流。二异熟等流。三变异等流。四自性等流。异
    熟生有二种。一异熟体生名异熟生。二从
    异熟生名异熟生。又诸色聚略说依六处
    转。谓建立处。覆藏处。资具处。根所依处。根
    处。三摩地所行处
    复次于心心所品中。有心可得及五十三心
    所可得。谓作意等。乃至寻伺为后边如前
    说。问如是诸心所。几依一切处。心生一切
    地一切时一切耶。答五谓作意等。思为后
    边。几依一切处。心生一切地非一切时非
    一切耶。答亦五。谓欲等。慧为后边。几唯依
    善非一切处。心生然一切地非一切时非
    一切耶。答谓信等。不害为后边。几唯依染
    污非一切处。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时非
    一切耶。答谓贪等。不正知为后边。几依一
    切处。心生非一切地非一切时非一切耶。
    答谓恶作等。伺为后边。复次根不坏。境界
    现前能生作意正起。尔时从彼识乃得生。
    云何根不坏。谓有二种因。一不灭坏故。二
    不羸劣故。云何境界现前。谓或由所依处
    故。或由自性故。或由方故。或由时故。或
    由显了不显了故。或由全分及一分故。若
    四种障所不障碍亦非极远。谓覆蔽障。隐
    没障。映夺障。幻惑障。极远有二种。谓处所
    极远。损减极远。云何能生作意正起。由四
    因故。一由欲力。二由念力。三由境界力。四
    由数习力。云何由欲力。谓若于是处心
    有爱着。心则于彼多作意生。云何由念力。
    谓若于彼已善取其相已极作想。心则于
    彼多作意生。云何由境界力。谓若彼境界或
    极广大。或极可意正现在前。心则于彼多作
    意生。云何由数习力。若于彼境界。已极串
    习已极谙悉。心即于彼多作意生。若异此
    者。应于一所缘境唯一作意一切时生。又
    非五识身有二刹那相随俱生。亦无展转
    无间更互而生。又一刹那五识身生已。从此
    无间必意识生。从此无间或时散乱或耳识
    生。或五识身中随一识生。若不散乱。必定意
    识中第二决定心生。由此寻求决定二意识
    故。分别境界。又由二种因故。或染污或善
    法生。谓分别故。又先所引故。意识中所有由
    二种因。在五识者唯由先所引故。所以者
    何。由染污及善意识力所引故。从此无间
    于眼等识中。染污及善法生。不由分别。彼
    无分别故。由此道理说眼等识随意识
    转。如经言。起一心若众多心。云何安立
    此一心耶。谓世俗言说一心刹那非生起
    刹那。云何世俗言说一心刹那。谓一处为依
    止。于一境界事。有尔所了别生。总尔所时
    名一心刹那。又相似相续亦说名一。与第
    二念极相似故。又意识任运散乱缘不串习
    境时。无欲等生。尔时意识名率尔堕心。唯
    缘过去境。五识无间所生意识。或寻求或决
    定。唯应说缘现在境。若此即缘彼境生。
    又识能了别事之总相。即此所未了别所了
    境相。能了别者说名作意。即此可意不可意
    俱相违相。由触了别。即此摄受损害俱相违
    相。由受了别。即此言说因相。由想了别。即
    此邪正俱相违行因相。由思了别。是故说彼
    作意等思为后边。名心所有法遍一切处
    一切地一切时一切生。作意云何谓心回转。
    触云何谓三和合。受云何谓领纳。想云何谓
    了像。思云何谓心造作。欲云何谓于可乐
    事。随彼彼行欲有所作性。胜解云何谓于
    决定事。随彼彼行印可随顺性。念云何谓
    于串习事。随彼彼行明了记忆性。三摩地
    云何谓于所观察事。随彼彼行审虑所依心
    一境性。慧云何谓即于所观察事。随彼彼
    行简择诸法性。或由如理所引。或由不如
    理所引。或由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又作意作何业。谓引心为业。触作何业。谓
    受想思所依为业。受作何业。谓爱生所依
    为业。想作何业。谓于所缘令心发起种种
    言说为业。思作何业。谓发起寻伺身语业
    等为业。欲作何业。谓发勤为业。胜解作何
    业。谓于所缘任持功德过失为业。念作
    何业。谓于久远所思所作所说忆念为业。
    三摩地作何业。谓智所依为业。慧作何业。
    谓于戏论所行染污清净随顺推求为业
    云何建立三世。谓诸种子不离法故。如法
    建立。又由与果未与果故。若诸果法。若已
    灭相是过去。有因未生相是未来。已生未
    灭相是现在
    云何建立生老住无常谓于一切处识相续
    中一切种子相续俱行建立。由有缘力故。
    先未相续生。法今最初生。是名生有为相。
    即此变异性。名老有为相。此复二种。一异性
    变异性。二变性变异性。由有相似生故。立
    异性变异性。由有不相似生故。立变性变
    异性。即已生时唯生。刹那随转故名住有为
    相。生刹那后。刹那不住故名无常有为相。
    如是即约诸法分位差别。建立四相
    又有四缘。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
    四增上缘。因缘者。谓种子。等无间缘者。谓若
    此识无间诸识决定生。此是彼等无间缘。所
    缘缘者。谓诸心心所所缘境界。增上缘者。谓
    除种子余所依。如眼及助伴法望眼识。所
    余识亦尔
    又善不善性。能取爱非爱果。如是等类名增
    上缘。又由种子故建立因缘。由自性故立
    等无间缘。由所缘境故立所缘缘。由所依
    及助伴等故立增上缘。如经言。诸因诸缘
    能生识者。彼即此四因缘。一种亦因亦缘。
    余唯是缘。又如经言。善不善无记者。彼差别
    云何。谓诸善法或立一种。由无罪义故。或
    立二种。谓生得善。及方便喜或立三种。谓
    自性善。相应善。等起善。或立四种。谓顺福
    分善。顺解脱分善。顺决择分善。及无漏善。或
    立五种。谓施性善。戒性善。修性善。爱果善。
    离系果善。或立六种。谓善色受想行识及
    择灭。或立七种。谓念住所摄善。正勤所摄
    善。神足所摄善。根所摄善。力所摄善。觉支所
    摄善。道支所摄善。或立八种。谓起迎合掌问
    讯礼敬业所摄善。赞彼妙说称扬实德所
    摄善。供承病者所摄善。敬事师长所摄善。
    随善所摄善。劝请所摄善。回向所摄善。修无
    量所摄善。或立九种。谓方便无间解脱胜
    进道所摄善。及软中上世出世道所摄善。或
    立十种。谓有依善。无依善。闻所生善。思所
    生善。律仪所摄善。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善。
    根本眷属所摄善。声闻乘所摄善。独觉乘所
    摄善。大乘所摄善。又立十种。谓欲界系善。
    初二三四静虑系善。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
    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系善。无漏所摄善。又
    有十种。谓十善业道。又有十种。谓无学正
    见乃至正解脱正智。又有十种。谓能感八福
    生及转轮王善。及趣不动善。如是等类诸善
    差别。略说善有二种义。谓取爱果义善。
    了知事及彼果义。不善法者。谓与善法相
    违。及能为障碍。由能取不爱果故。及不正
    了知事故。无记法者略有四种。谓异熟生。
    及一分威仪路。工巧处及变化。若诸工巧。但
    为戏乐不为活命。非习业想非为简择。
    此工巧处业是染污余是无记。如工巧处。威
    仪路亦尔。变化有二种。谓善及无记。复次眼
    有一种。谓能见色。或立二种。谓长养眼。异
    熟生眼。或立三种。谓肉眼天眼慧眼。或立
    四种。谓有?眼。无?眼。恒相续眼。不恒相续
    眼。恒相续者。谓色界眼。或立五种。谓五趣
    所摄眼。或立六种。谓自相续眼。他相续眼。
    端严眼。丑陋眼。有垢眼。无垢眼。或立七种。
    谓有识眼。无识眼。强眼弱眼。善识所依眼。不
    善识所依眼。无记识所依眼。或立八种。谓
    依处眼。变化眼。善业异熟生眼。不善业异熟
    生眼。食所长养眼。睡眠长养眼。梵行长养眼。
    定所长养眼。或立九种。谓已得眼。未得眼。
    曾得眼。未曾得眼。得已失眼。应断眼。不应断
    眼。已断眼。非已断眼。或立十种者无。或立
    十一种。谓过去眼。未来眼。现在眼。内眼外眼。
    ?眼细眼。劣眼妙眼。远眼近眼。如眼如是。
    耳等亦尔。是中差别者。谓增三增四。三种耳
    者。谓肉所缠耳。天耳。审谛耳。四种耳者。谓
    恒相续耳。不恒相续耳。高听耳。非高听耳。三
    种鼻舌者。谓光净。不光净。及被损。四种鼻舌
    者。谓恒相续。不恒相续。有识无识。三种身
    者。谓滓秽处。非滓秽处。及一切遍诸根所
    随逐故。四种身者。谓恒相续。不恒相续。有
    自然光。无自然光
    或立一种意。谓由识法义故。或立二种。谓
    堕施设意。不堕施设意。初谓了别名言
    者意。后谓婴儿意。又初谓世间意。后谓出世
    间意。或立三种。谓心意识。或立四种。谓善
    不善。有覆无记。无覆无记。或立五种谓五
    位差别。一因位。二果位。三乐位。四苦位。五
    不苦不乐位。或立六种。谓六识身。或立七
    种。谓依七识住。或立八种。谓增语触。相应
    有对触。相应依。耽嗜依。出离有爱味。无爱
    味。世间。出世间。或立九种。谓依九有情居。
    或立十种者无。或立十一种如前说。或立
    十二种。即十二心。谓欲界善心不善心。有覆
    无记心。无覆无记心。色界有三心除不善。
    无色界亦尔。出世间心有二种。谓学及无学
    或立一种色。谓由眼所行义故。或立二种
    谓内色外色。或立三种。谓显色形色表色。或
    立四种。谓有依光明色。无依光明色。正不正
    光明色。积集住色。或立五种。谓由五趣差
    别故。或立六种。谓建立所摄色。覆藏所摄
    色。境界所摄色。有情数色。非有情数色。有见
    有对色。或立七种。谓由七种摄受事差别
    故。或立八种。谓依八世杂说。一地分杂色。
    二山杂色。三园林池沼等杂色。四宫室杂色。
    五业处杂色。六彩画杂色。七锻业杂色。八资
    具杂色。或立九种。谓若过去。若未来。若现
    在。若?若细。若劣若妙。若远若近。或立十
    种。谓十种资具。或立一种声。谓由耳所行
    义故。或立二种。谓了义声。不了义声。或立
    三种。谓因受大种声。因不受大种声。因俱大
    种声。或立四种。谓善不善。有覆无记。无覆
    无记。或立五种。谓由五趣差别故。或立六
    种。一受持读诵声。二请问声。三说法声。四论
    议决择声。五展转言教若犯若出声。六喧杂
    声。或立七种。谓男声女声。下声中声上声。
    鸟兽等声。风林丛声。或立八种。谓四圣言
    声。四非圣言声。四非圣言者。一不见言见。
    见言不见。非圣言。二不闻言闻。闻言不闻。
    非圣言。三不觉言觉。觉言不觉。非圣言。四
    不知言知。知言不知。非圣言。四圣言者。一
    见言见不见言不见圣言。二闻言闻不闻
    言不闻圣言。三觉言觉不觉言不觉圣言。
    四知言知不知言不知圣言。又有八种。谓
    四善语业道。四不善语业道。或立九种。谓过
    去未来现在。乃至若远若近。或立十种。谓五
    乐所摄声。此复云何。一舞俱行声。二歌俱行
    声。三?管俱行声。四女俱行声。五男俱行声。
    六螺俱行声。七腰等鼓俱行声。八冈等鼓俱
    行声。九都昙等鼓俱行声。十俳叫声
    或立一种香。谓由鼻所行义故。或立二种。
    谓内及外。或立三种。谓可意不可意及处中
    香。或立四种。谓四大香。一沈香。二?堵鲁
    迦香。三龙脑香。四麝香。或立五种。谓根香
    茎香叶香花香果香。或立六种。谓食香饮香
    衣香庄严具香乘香宫室香。或立七种。谓皮
    香叶香素泣谜罗香?钐聪闳?料阊?隳?br> 香。或立八种。谓俱生香。非俱生香。恒续香。
    非恒续香。杂香纯香。猛香非猛香。或立九
    种。谓过去未来现在等如前说。或立十种。谓
    女香男香。一指香二指香。唾香?⑾恪V?枧?br> 血香肉香。杂糅香淤埿香
    或立一种味。谓由舌所行义故。或立二种。
    谓内及外。或立三种。谓可意等如前说。或
    立四种。谓大麦味。粳稻味。小麦味。余下谷
    味。或立五种。谓酒饮味。非酒饮味。蔬菜味。
    林果味。所食味。或立六种。谓甘苦等。或立
    七种。谓酥味油味蜜味甘蔗变味乳酪味盐
    味肉味。或立八种。如香说。或立九种。亦如
    香说。或立十种。谓可嚼味。可?n味。可尝味。
    可饮味。可吮味。可爆干味。充足味。休愈味。
    荡涤味。常习味。后五谓诸药味
    或立一种触。谓由身所行义故。或立二种。
    如香说。或立三种。谓可意等。或立四种。谓
    摩触搦触打触揉触。或立五种。谓五趣差别。
    又有五种。谓蚊虻风日蛇蝎等触。或立六
    种。谓苦乐不苦不乐。俱生所治摄能治摄。或
    立七种。谓坚鞭触。流湿触。??触动触。跳堕
    触。摩按触。身变异触。谓湿滑等。或立八种。
    谓手触触。块触触。杖触触。刀触触。冷触触。
    ??触触。饥触触。渴触触。或立九种。如香说。
    或立十种。谓食触饮触。乘触衣触。庄严具
    触。牀坐触。机橙台枕及方座触。女触男触。
    彼二相事受用触
    略说法界。若假若实有八十七法。彼复云
    何。谓心所有法有五十三。始从作意。乃至
    寻伺为后边。法处所摄色有二种。谓律仪不
    律仪所摄色。三摩地所行色。不相应行有二
    十四种。谓得。无想定。灭尽定。无想异熟。命
    根。众同分。异生性。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
    身。流转。定异相应。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
    不和合。无为有八事。谓虚空。非择灭。择灭。
    善不善。无记法。真如不动想受灭。如是无为
    广八略六。若六若八平等平等
    复次法界或立一种。谓由意所行义。或立
    二种。谓假所摄法。非假所摄法。或立三种。
    谓有色无色及有为无为。或立四种。谓有色
    假所摄法。无色心所有所摄法。无色不相应
    假所摄法。无色无为假非假所摄法。或立五
    种。谓色心所法。心不相应行。善无记无为。
    或立六种。谓受想。相应行。不相应行。色无
    为。或立七种。谓受想思。染污不染污。色无
    为。或立八种。谓善不善无记受想行色无为。
    或立九种。谓由过去未来等差别。或立十
    种。谓由十种义。一随逐生义。二领所缘义。
    三取所缘相义。四于所缘造作义。五即彼
    诸法分位差别义。六无障碍义。七常离系义。
    八常非离系义。九常无颠倒义。十苦乐离系
    义。非受离系义及受离系义如是。若内若外
    六处所摄法。差别分别有六百六十
    复次屡观众色。观而复舍。故名为眼。数数
    于此声至能闻。故名为耳。数由此故能嗅
    诸香。故名为鼻。能除饥羸数发言论表彰
    呼召。故名为舌诸根所随周遍积聚。故名为
    身。愚夫长夜莹饰藏护。执为己有计为我
    所。我及我所又诸世间。依此假立种种名想。
    谓之有情。人与命者生者意生及儒童等。故
    名为意。数可示现在其方所质量可增。故
    名为色。数宣数谢随增异论。故名为声。离
    质潜形屡随风转。故名为香。可以舌尝屡
    招疾苦。故名为味。数可为身之所证得。
    故名为触遍能任持唯意境性故名为法。
    如是等类诸法差别应知。此中重说?焱?br> 南曰
     自性及所依  所缘助伴业
     由此五种门  诸心差别转
    此中显由五法六识身差别转。谓自性故。
    所依故。所缘故。助伴故。业故
    又复应知蕴善巧摄。界善巧摄。处善巧摄。缘
    起善巧摄。处非处善巧摄。根善巧摄。又复应
    知诸佛语言九事所摄。云何九事。一有情事。
    二受用事。三生起事。四安住事。五染净事。六
    差别事。七说者事。八所说事。九众会事。有情
    事者谓五取蕴。受用事者谓十二处。生起事
    者谓十二分事。缘起及缘生。安住事者谓四
    食。染净事者谓四圣谛。差别事者谓无量界。
    说者事者谓佛及彼弟子。所说事者谓四念
    住等菩提分法。众会事者所谓八众。一刹帝
    利众。二婆罗门众。三长者众。四沙门众。五四
    大天王众。六三十三天众。七焰摩天众。八
    梵天众。又?焱夏显?br>  色聚相应品  世相及与缘
     善等差别门  巧便事为后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