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下 >
  •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第5谛品第一之三

    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三

    云何灭谛。谓相故甚深故世俗故。胜义故不
    圆满故圆满故无庄严故。有庄严故。有余故。
    无余故。最胜故。差别故分别灭谛
    何等相故。谓真如圣道烦恼不生。若灭依若
    能灭若灭性。是灭谛相。如世尊说。眼耳及与
    鼻舌身及与意。于此处名色究竟灭无余。又
    说。是故汝今当观是处。所谓此处眼究竟灭
    远离色想。乃至意究竟灭远离法想。由此道
    理显示所缘。真如境上有漏法灭。是灭谛相。
    何等甚深故。谓彼诸行究竟寂灭。如是寂灭
    望彼诸行。不可说异。不可说不异。不可说亦
    异亦不异。不可说非异非不异。所以者何。无
    戏论故。于此义中若生戏论。非正思议非道
    非如。亦非善巧方便思故。如世尊说。此六触
    处尽离欲灭寂静没等。若谓有异。若谓无异。
    若谓亦有异亦无异。若谓非有异非无异者。
    于无戏论便生戏论。乃至有六处可有诸戏
    论。六处既灭绝诸戏论即是涅??
    何等世俗故。谓以世间道摧伏种子所得灭。
    是故世尊别名说为彼分涅??
    何等胜义故谓以圣慧永拔种子所得灭。何
    等不圆满故。谓诸有学。或预流果摄。或一来
    果摄。或不还果摄等所有灭
    何等圆满故。谓诸无学阿罗汉果摄等所有

    何等无庄严故。谓慧解脱阿罗汉所有灭。何
    等有庄严故。谓俱分解脱三明六通阿罗汉
    等所有灭
    何等有余故。谓有余依灭
    何等无余故。谓无余依灭
    何等最胜故。谓佛菩萨无住涅??摄所有灭。
    以常安住一切有情利乐事故
    何等差别故。谓无余永断永出永吐尽离欲
    灭寂静没等。何故名无余永断。由余句故。何
    故名永出。永出诸缠故。何故名永吐。永吐随
    眠故。何故名尽。见道对治得离系故。何故名
    离欲。修道对治得离系故。何故名灭。当来彼
    果苦不生故。何故名寂静。于现法中彼果心
    苦永不行故。何故名没。余所有事永灭没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为。离三相故。何故此灭复
    名难见。超过肉眼天眼境故。何故此灭复名
    不转。永离诸趣差别转故。何故此灭名不卑
    屈离三爱故。何故此灭复名甘露。离蕴魔故。
    何故此灭复名无漏。永离一切烦恼魔故。何
    故此灭复名舍宅。无罪喜乐所依事故。何故
    此灭复名洲渚。三界隔绝故。何故此灭复名
    弘济。能遮一切大苦灾横故。何故此灭复名
    归依。无有虚妄意乐方便所依处故。何故此
    灭名胜归趣。能为归趣一切最胜圣性所依
    处故。何故此灭复名不死。永离生故。何故此
    灭名无热恼永离一切烦恼热故。永离一切
    求不得苦大热恼故。何故此灭名无炽然。永
    离一切愁叹忧苦诸恼乱故。何故此灭复名
    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何故此灭复名清
    凉。诸利益事所依处故。何故此灭复名乐事。
    第一义乐事故。何故此灭名趣吉祥。为证得
    彼易修方便所依处故。何故此灭复名无病。
    永离一切障碍病故。何故此灭复名不动。永
    离一切散动故。何故此灭复名涅??。无相寂
    灭大安乐住所依处故。何故此灭复名无生。
    离续生故。何故此灭复名无起。永离此后渐
    生起故。何故此灭复名无造。永离前际诸业
    烦恼势力所引故。何故此灭复名无作。不作
    现在诸业烦恼所依处故。何故此灭复名不
    生。永离未来相续生故
    如是灭谛总有四种行相差别谓灭相静相妙
    相离相。云何灭相烦恼离系故。云何静相。苦
    离系故。云何妙相。乐静事故。云何离相。常利
    益事故
    云何道谛。谓由此道故知苦断集证灭修道
    是略说道谛相。道有五种。谓资粮道加行道
    见道修道究竟道
    何等资粮道。谓诸异生所有尸罗。守护根门
    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不睡眠。勤修止观正
    知而住。复有所余进习诸善。闻所成慧。思所
    成慧。修所成慧。修习此故得成现观解脱所
    依器性
    何等加行道。谓有资粮道皆是加行道。或有
    加行道非资粮道。谓已积集资粮道者。所有
    顺决择分善根。谓??法顶法顺谛忍法世第
    一法。云何??法。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明
    得三摩地鉢罗若及彼相应等法。云何顶法。
    谓各别内证于诸谛中。明增三摩地鉢罗若
    及彼相应等法。云何顺谛忍法。谓各别内证
    于诸谛中。一分已入随顺三摩地鉢罗若及
    彼相应等法。云何世第一法。谓各别内证于
    诸谛中。无间心三摩地鉢罗若及彼相应等
    法。何等见道。若总说。谓世第一法无间无所
    得三摩地鉢罗若及彼相应等法。又所缘能
    缘平等平等智为其相。又遣各别有情假法
    假。遍遣二假所缘法智为相
    若别说见道差别。谓世第一法无间苦法智
    忍苦法智。苦类智忍苦类智。集法智忍集法
    智。集类智忍集类智。灭法智忍灭法智。灭类
    智忍灭类智。道法智忍道法智。道类智忍道
    类智。如是十六智忍。是见道差别相
    云何苦。谓苦谛。云何苦法。谓苦谛增上所
    起教法。云何法智。谓于加行道中观察谛增
    上法智。云何智忍。谓先观察增上力故。于各
    别苦谛中起现证无漏慧。由此慧故永舍见
    苦所断一切烦恼。是故名为苦法智忍。云何
    苦法智。谓忍无间由此智故。于前所说烦恼
    解脱而得作证。是名苦法智。云何苦类智忍。
    谓苦法智无间无漏慧生。于苦法智忍及苦
    法智各别内证。言后诸圣法皆是此种类。是
    故名为苦类智忍。云何苦类智。谓此无间无
    漏智生。审定印可。苦类智忍。是名苦类智。
    如是于余谛中随其所应。诸忍诸智尽当知
    于此位中由法忍法智觉悟所取。由类忍类
    智觉悟能取。又此一切忍智位中。说名安住
    无相观者。如是十六心刹那。说名见道。于所
    知境智生究竟。名一刹那
    一切道谛由四种相应随觉了。谓安立故思
    惟故证受故圆满故。云何安立故。谓声闻等
    随自所证已得究竟。为欲令他亦了知故。由
    后得智以无量种名句文身安立道谛。云何。
    思惟故谓正修习现观方便。以世间智如所
    安立思惟数习。云何证受故。谓如是数习已
    自内证受最初见道正出世间无戏论位。云
    何圆满故。谓此位后圆满转依。乃至证得究
    竟。彼既证得究竟位已。复由后得智以名句
    文身安立道谛
    如契经言。远尘离垢于诸法中正法眼生者。
    此依见道说。诸法忍能远尘。诸法智能离垢。
    遍知故永断故道得清净
    如契经言。见法得法极通达法究竟坚法。越
    度一切??望疑惑不假他缘。于大师教余不
    能引。于诸法中得无所畏。此亦依见道说。见
    法者。谓诸法忍。得法者。谓诸法智。极通达
    法者。谓诸类忍。究竟坚法者。谓诸类智。越
    度一切??望者。由诸忍智于自所证无有??
    虑。越度一切疑惑者。于此位中于他所证无
    有犹豫。不假他缘者。于所修道中无他。引
    道自然善巧。于大师教余不能引者。于佛圣
    教不为邪道所化引故。于诸法中得无所畏
    者。于依所证问记法中。诸怯劣心永无有故
    何等修道。谓见道上所有世间道出世间道
    软道中道上道加行道无间道解脱道胜进道
    等。皆名修道
    云何世间道。谓世间初静虑。第二静虑。第三
    静虑。第四静虑。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
    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是静虑无色。由四种
    相应广分别。谓杂染故清白故建立故清净
    故。何等杂染故。谓四无记根。一爱二见三慢
    四无明。由有爱故味上静虑杂染所染。由有
    见故见上静虑杂染所染。由有慢故慢上静
    虑杂染所染。由无明故疑上静虑杂染所染。
    如是烦恼恒染其心。令色无色界烦恼随烦
    恼相续流转
    何等清白故。谓净静虑无色。由性善故说名
    清白
    何等建立故。有四种建立。谓支分建立。等至
    建立。品类建立。名想建立
    云何支分建立。谓初静虑有五支。何等为五。
    一寻二伺三喜四乐五心一境性。第二静虑
    有四支。何等为四。一内等净二喜三乐四心
    一境性。第三静虑有五支。何等为五。一舍二
    念三正知四乐五心一境性。第四静虑有四
    支。何等为四。一舍清净二念清净三不苦不
    乐受四心一境性。对治支故。利益支故。彼二
    所依自性支故。诸无色中不立支分。以奢摩
    他一味性故。云何等至建立。谓由七种作意
    证入初静虑。如是乃至非想非非想处。何等
    名为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
    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
    加行究竟果作意
    云何品类建立。谓初静虑具软中上三品熏
    修。如初静虑余静虑及无色三品熏修亦尔。
    由软中上品熏修初静虑故。于初静虑中还
    生三异熟。如初静虑于余静虑中若熏修若
    生果各三品亦尔。于无色界中无别处所故。
    不立生果处所差别。然由三品熏修无色定
    故。彼异熟生时有高有下有劣有胜
    云何名想建立。谓于初静虑所摄定中。诸佛
    世尊及得究竟大威德菩萨摩诃萨所入三摩
    地。彼三摩地一切声闻及独觉等尚不了其
    名。岂能知数。况复证入。如于初静虑所摄
    定中。于余静虑无色所摄定中亦尔。如是所
    说皆依静虑波罗蜜多
    何等清净故。谓初静虑中边际定。乃至非想
    非非想处边际定。是名清净。云何出世道。谓
    于修道中法智类智品。所摄苦智集智灭智
    道智。及彼相应三摩地等。或未至定所摄。或
    初静虑乃至无所有处所摄。非想非非想处
    唯是世间不明了想恒现行故。由此道理故
    名无想。如世尊言。乃至有想三摩鉢底。方能
    如实照了通达。灭定亦是出世间摄。由圣道
    后所证得故。要于人趣方能引发。或于人趣
    或于色界能现在前。生无色界多不现起。由
    住寂静解脱异熟者。于此灭定多不发起。勤
    方便故
    云何软道。谓软软软中软上品道。由此道故
    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上上上中上下三品烦

    云何中道。谓中软中中中上品道。由此道故
    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中上中中中软三品烦

    云何上道。谓上软上中上上品道。由此道故
    能舍三界所系地地中软上软中软软三品烦

    云何加行道。谓由此道能舍烦恼。是名修道
    中加行道
    云何无间道。谓由此道无间永断烦恼令无
    所余
    云何解脱道。谓由此道证断烦恼所得解脱。
    云何胜进道。谓为断余品烦恼。所有加行无
    间解脱道。是名胜进道。又复弃舍断烦恼加
    行或勤方便思惟诸法。或勤方便安住诸法。
    或进修余三摩鉢底诸所有道名胜进道。又
    为引发胜品功德。或复安住诸所有道。名胜
    进道
    复云何修如是诸道。谓得修习修除去修对
    治修。得修者。谓未生善法修习令生。习修
    者。谓已生善法修令坚住不忘倍复增广。除
    去修者。谓已生恶不善法修令永断。对治修
    者。谓未生恶不善法修令不生。又道生时能
    安立自习气。是名得修。即此道现前修习。是
    名习修。即此道现在前时能舍自障。名除去
    修。即此道既舍自障。令彼未来住不生法。名
    对治修。复有四种对治名对治修。谓厌坏对
    治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云何厌坏对治。
    谓于有漏诸行见多过患。云何断对治。谓加
    行道及无间道。云何持对治。谓解脱道。云何
    远分对治。谓此后诸道
    又道差别有十一种。谓观察事道。勤功用道。
    修治定道。现观方便道。亲近现观道。现观
    道。清净出离道。依根差别道。净修三学道。
    发诸功德道。遍摄诸道道。如是诸道随其次
    第谓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种正行。四种法迹。
    奢摩他。??#37474;舍那。三无漏根
    此中一切菩提分法。皆由五门而得建立。谓
    所缘故自体故助伴故修习故修果故
    四念住所缘者谓身受心法。复有四事。谓我
    所依事。我受用事。我自体事。我染净事。自
    体者。谓慧及念。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所
    等。修习者。谓于内身等修循身等观。如于内
    于外于内外亦尔。内身者。谓于此身中所有
    内色处。外身者。谓外所有外色处。内外身
    者。谓内处相应所有外处根所依止。又他
    身中所有内色处。云何于身修循身观。谓以
    分别影像身与本质身平等。随观内受者。谓
    因内身所生受。外受者。谓因外身所生受。内
    外受者。谓因内外身所生受。如受心法亦尔。
    如于身修循身观。如是于受等修循受等观
    如其所应。又修习者。谓欲勤策励勇猛不息。
    正念正知及不放逸。修习差别故。欲修习者。
    谓为对治不作。意随烦恼勤修习者。谓为对
    治懈怠随烦恼。策修习者。谓为对治?干虻?br> 举随烦恼。励修习者。谓为对治心下劣性随
    烦恼。勇猛修习者。谓为对治疏漏疲倦随烦
    恼。不息修习者。谓为对治得少善法生知足
    喜随烦恼。正念修习者。谓为对治忘失尊教
    随烦恼。正知修习者。谓为对治毁犯追悔随
    烦恼。不放逸修习者。谓为对治舍诸善轭随
    烦恼。修果者。谓断四颠倒趣入四谛身等离

    四正断所缘者。谓已生未生所治能治法。自
    体者。谓精进。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所等。
    修习者。如契经说。生欲策励发起正勤策心
    持心。此中诸句显修正勤及所依止。所依止
    者。谓欲。正勤者。谓策励等。于止举舍相作
    意中。为欲损减?干虻艟俜⑵鹫?诠蚀嗡?br> 言策心持心。修果者。谓尽弃舍一切所治。于
    能对治若得若增。是名修果
    四神足所缘者。谓已成满定所作事。自体者。
    谓三摩地。助伴者。谓欲勤心观及彼相应心
    心所等。云何欲三摩地。谓由殷重方便触心
    一境性。云何勤三摩地。谓由无间方便触心
    一境性。云何心三摩地。谓由先修三摩地力
    触心一境性。云何观三摩地。谓由闻他教法
    内自简择触心一境性。又欲三摩地者。谓由
    生欲触心一境性。勤三摩地者。谓由策励发
    起正勤触心一境性。心三摩地者。谓由持心
    触心一境性。观三摩地者。谓由策心触心一
    境性。修习者。谓数修习八种断行。何等为
    八。谓欲精进信安正念正知思舍。如是八种
    略摄为四。谓加行摄受继属对治。又欲勤心
    观修有二种。谓并因缘聚散远离修。不劣不
    散彼二所依随顺修。修果者。谓已善修治三
    摩地故。随所欲证。所通达法即能随心通达
    变现。又于别别处所法中。证得堪能自在作
    用。如所愿乐能办种种神通等事。又能引发
    胜品功德。五根所缘者。谓四圣谛。自体者。
    谓信精进念定慧。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所
    等。修习者。谓信根于诸谛起忍可行。修习精
    进。根于诸谛生忍可已。为觉悟故起精进行。
    修习念根。于诸谛发精进已。系念起不忘失
    行。修习定根。于诸谛既系念已。起心一境性
    行。修习慧根。于诸谛心既得定起简择行修
    习。修果者。谓能速发谛现观及能修治??顶。
    引发忍世第一法
    如五根五力亦尔。差别者。由此能损减所对
    治障。不可屈伏故名为力
    七觉支所缘者。谓四圣谛如实性。自体者。谓
    念择法精进喜安定舍。念是所依支。择法是
    自体支。精进是出离支。喜是利益支。安定舍
    是不染污支。由此不染污故。依止不染污故。
    体是不染污故。助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所等。
    修习者。谓依止远离。依止无欲。依止寂灭。
    回向弃舍修念觉支。如念觉支乃至舍觉支
    亦尔。如是四句次第显示。缘四谛境修习觉
    支。修果者。谓见所断烦恼永断
    八圣道支所缘者。谓即此后时四圣谛如实
    性。自体者。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
    精进正念正定。正见是分别支。正思惟是诲
    示他支。正语正业正命是令他信支。见戒命
    清净性故。正精进是净烦恼障支。正念是净
    随烦恼障支。正定是能净最胜功德障支。助
    伴者。谓彼相应心心所等。修习者。如觉支说。
    修果者。谓分别诲示他令他信。烦恼障净。随
    烦恼障净。最胜功德障净故
    四种正行者。谓苦迟通行。苦速通行。乐迟通
    行。乐速通行。初谓钝根未得根本静虑。第二
    谓利根未得根本静虑。第三谓钝根已得根
    本静虑。第四谓利根已得根本静虑。四种法
    迹者。谓无贪无?正念正定。无贪无?能令
    增上戒学清净。正念能令增上心学清净。正
    定能令增上慧学清净。奢摩他者。谓于内摄
    心令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
    专注一趣平等摄持。??#37474;舍那者。谓简择诸
    法。最极简择。普遍寻思。周审观察。为欲对
    治?重相结故。为欲制伏诸颠倒故。令无倒
    心善安住故
    又依奢摩他??#37474;舍那立四种道。或有一类
    已得奢摩他非??#37474;舍那。此类依奢摩他进
    修??#37474;舍那。或有一类已得??#37474;舍那非奢
    摩他。此类依??#37474;舍那进修奢摩他。或有一
    类不得奢摩他亦非??#37474;舍那。此类专心制
    伏?干虻艟偎?薅?馈;蛴幸焕嘁训蒙菽?br> 他及??#37474;舍那。此类奢摩他??#37474;舍那二道
    和合平等双转
    三根者。谓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云何
    末知当知根。谓于加行道及于见道十五心
    刹那中所有诸根。云何已知根。谓从第十六
    见道心刹那已上。于一切有学道中所有诸
    根。云何具知根。谓于无学道所有诸根
    依初静虑地现修道时。亦修欲界系所有善
    根。于彼得自在故。如依初静虑地修欲界善
    根。如是依一切上地现修道时。皆能修习下
    界下地所有善根。于彼得自在故
    何等究竟道。谓依金刚喻定。一切?重永已
    息故。一切系得永已断故。永证一切离系得
    故。从此次第无间转依。证得尽智及无生智
    十无学法等。何等为十。谓无学正见。乃至无
    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如是等法名
    究竟道
    云何名为一切?重。略说有二十四种。谓一
    切遍行戏论?重。领受?重。烦恼?重。业?
    重。异熟?重。烦恼障?重。业障?重。异熟
    障?重。盖?重。寻思?重。饮食?重。交会
    ?重。梦?重。病?重。老?重。死?重。劳倦
    ?重。坚固?重。??重。中?重。细?重。
    烦恼障?重。定障?重。所知障?重
    云何系得。谓于?重积集假立系得性。云何
    离系得。谓于?重离散假立离系得性
    云何金刚喻定。谓居修道最后断结道位所
    有三摩地。或加行道摄。或无间道摄。加行道
    摄者。谓从此已去非一切障所碍能破一切
    障。无间道摄者。谓从此无间尽智无生智生。
    又此三摩地无间坚固一味遍满。为显此义
    薄伽梵说。如大石山无缺无隙无穴一段。极
    善圆满十方猛风所不动转。云何名为无间
    转依。谓已证得无学道者三种转依。何等为
    三。谓心转依道转依?重转依
    云何尽智。谓由因尽所得智。或缘尽为境
    云何无生智。谓由果断所得智。或缘果不生为境
    十无学法当知依止无学戒蕴定蕴慧蕴解脱
    蕴解脱知见蕴说
    如是道谛总有四种行相差别。谓道相如相
    行相出相。云何道相。因此寻求真实义故。云
    何如相。以能对治诸烦恼故。云何行相。善能
    成办心令不颠倒故。云何出相。趣真常迹故。
    于诸谛中十六行相。皆通世间及出世间。世
    间出世间有何差别。于所知境不善悟入善
    悟入性差别故。有障无障性差别故。有分别
    无分别性差别故。所以者何。于诸谛中无常
    苦等十六世间行相。不善通达真如性故。烦
    恼所随眠故。依名言门起戏论故。出世行相
    与此相违。出世行相现在前时。虽复现证
    见无常义。然不依名言戏论门。见此是无常
    义。如无常行相于无常义。余行相于余义随
    其所应当知亦尔

    大乘阿?炒锬ゼ?劬淼谖?/p>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