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下 >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6弘法品第十三

    弘法品第十三

    释曰。已说求法。次应以法为人演说。偈曰
     难得复不坚  愍苦恒喜施
     况以法利世  增长亦无尽
    释曰。此偈先遮法悭。难得复不坚者。谓身命
    财。愍苦恒喜施者。菩萨尚能于一切时舍此
    三种不坚之法施诸苦厄众生。由慈悲故。况
    以法利世增长亦无尽者。何况大法得之不
    难而生悭吝。是故菩萨应以此法广利世间。
    何以故。法得增长亦无尽故。已遮法悭。次说
    利益。偈曰
     自证不可说  引物说法性
     法身寂灭口  悲流如蟒吸
    释曰。自证不可说引物说法性者。世尊不说
    自所证法。由不可说故。为引接众生复以方
    便而说法性问云何方便。答法身寂灭口悲
    流如蟒吸。诸佛以法性为身。寂灭为口。极广
    清净离二障故。以大慈悲流出教网引接众
    生。譬如大蟒张口吐涎吸引诸物。一切诸佛
    身口悲同引接亦尔。大悲无尽由毕竟故。偈曰
     彼修得果故  修说非无义
     但闻及不闻  修说则无理
    释曰。彼修得果故修说非无义者。诸佛以方
    便说自所证引接世间。由能行者修力自在
    而得果故。是故彼修及佛所说得非无义。但
    闻及不闻修说则无理者。若但闻法得见真
    义。彼修则无利益。若不闻法得入于修。彼
    说则无利益。已说说法利益。次说说法差
    别。偈曰
     阿含说证说  谓口谓通力
     通力谓相好  余色及虚空
    释曰。诸菩萨说法有二种差别。一者阿含说。
    谓以口力而说。二者证说。谓以通力而说。通
    力说复有多种。或相好说。或树林说。或乐器
    说。或空中说。已说说法差别。次说说法成就。
    偈曰
     无畏及断疑  令信亦显实
     如此诸菩萨  说成就应知
    释曰。诸菩萨说法成就由四种义。一者无畏。
    二者断疑。三者令信。四者显实。如梵天王
    问经说。菩萨四法具足则能开于广大法施。
    何等为四。一者摄治妙法。二者自慧明净。三
    者作善丈夫业。四者显示染净。此中第一多
    闻故得无畏。第二大慧故能断疑。第三不依
    名利故令他信受。第四由通达世谛第一义
    谛故能显二种真实。谓染相真实净相真实。
    偈曰
     美语及离醉  无退无不尽
     种种及相应  令解非求利
     及以遍教授  复次成就说
    释曰。美语者。他?骂时不恶报故。离醉者。醉
    有二种。一他称赞时醉。二自成就时醉。谓家
    色财等成就生爱喜故。离者如此二醉于心
    灭故。无退者。不懈怠故。无不尽者。离于法
    悭一切说故。种种者。不重说故。相应者。不
    违现比量故。令解者。字句可解故。非求利
    者。不为财利令彼信故。遍教授者。被三乘故。
    已说说法成就。次说语成就。偈曰
     不细及调和  善巧亦明了
     应机亦离求  分量与无尽
    释曰。不细者。遍徒众故。调和者。悦可意故。
    善巧者。开示字句分明故。明了者。令易解故。
    应机者。随宜说故。离求者。不依名利说故。分
    量者。乐闻无厌故。无尽者。不可穷故。已说语
    成就。次说字成就。偈曰
     举名及释义  随乘亦柔软
     易解而应机  出离随顺故
    释曰。举名者。相应诸字句不违验故。释义者。
    释言诸字句不违理故。随乘者。随乘诸字句
    不违三乘故。柔软者。离难诸字句不违于声
    故。易解者。聚集诸字句得义易故。应机者。
    应物诸字句逗机宜故。出离者。不在诸字句
    向涅??故。随顺者。正行诸字句随顺八支圣
    道故。偈曰
     菩萨字成就  如前义应知
     声有六十种  是说如来事
    释曰。如来有六十种不可思议音声。如佛秘
    密经中说。寂静慧如来具足六十种声语。所
    谓润泽柔软可意意乐清净。如是广说。此中
    润泽声者。众生善根能持摄故。柔软声者。现
    前闻法得乐触故。可意声者。由善义故。意乐
    声者。由善字故。清净声者。无上出世后得
    故。无垢声者。诸惑习气不相应故。明亮声者。
    字句易解故。善力声者。具足功德破诸外道
    恶邪见故。乐闻声者。信顺出离故。不绝声
    者。一切外道无能断故。调伏声者。贪等烦
    恼能对治故。无刺声者。制戒乐方便故。不
    涩声者。令犯戒人得正出故。善调声者。教
    化教授故。悦耳声者。乱心对治故。身倚
    声者。能引三摩提故。心了声者。能引??br> 鉢舍那故。心喜声者。善断疑故。喜乐生声
    者。决定拔邪故。无热恼声者。信受不悔故。
    能持智声者。成就闻因智依止故。能持解声
    者。成就思因智依止故。不隐覆声者。不悭
    法而说故。可爱声者。令得自利果故。渴仰
    声者。已得果人深愿乐故。教敕声者。不思议
    法正说故。令解声者。思议法正说故。相应声
    者。不违验故。有益声者。如其所应教示导故。
    离重声者。不虚说故。师子声者。怖外道故。象
    声者。振大故。雷声者。深远故。龙声者。令信
    受故紧那罗声者。歌音美故。迦陵频伽声
    者。韵清亮故。梵声者。出远去故。命命鸟声
    者。初得吉祥一切事成故。天王声者。无敢违
    故天鼓声者。破魔初故离慢声者。赞毁不高
    故。入一切声者。入?迟ぢ蘼垡磺兄窒喙省?br> 离不正声者。忆不忘故。应时声者。教化事一
    切时起故。无羞声者。不依利养故。不怖声
    者。离惭羞故。欢喜声者。闻无厌故。随舍声
    者。一切明处善巧入故。善友声者。一切众生
    利成就故。常流声者。相续不断故。严饰声者
    种种显现故。满足声者。一音无量声说法故。
    众生根喜声者。一语无量义显现故。不毁??br> 声者。如所立义信顺故。不增减声者。应时量
    说故。不躁急声者。不疾疾说故。遍一切声者。
    远近徒众同依止故。一切种成就声者。世间
    法义皆譬喻令解故。已说字成就。次说说法
    大。偈曰
     开演及施设  建立并总举
     别说与断疑  略广皆令解
    释曰。开演者。谓言说也。施设者。谓诸句也。
    建立者谓善相应也。如是分别开示。如其次
    第总举别说。断疑使义浅近易解。令听受者
    于所说法得决定故。略者一说。彼利根人速
    得解故。广者重说。彼钝根人迟得解故。偈曰
     说者及所说  受者三轮净
     复离八种过  说者净应知
    释曰。说者及所说受者三轮净者。何等三
    轮一是说者。谓诸佛菩萨。二是所说。谓总说
    名字等诸种。三是受者。谓前略说得解人广
    说得解人。复离八种过说者净应知者。说者
    清净。应知复离八种过失。问何者八耶。偈曰
     懈怠及不解  拒请不开义
     及以不断疑  断疑不坚固
     厌退及有吝  如是八种过
     诸佛无彼体  故成无上说
    释曰。八种过者。一懈怠。二不解义。三拒请。
    四不开义。五不断疑。六断疑不决定。七心有
    厌退不一切时说故。八有吝。不尽开示故。
    一切诸佛如是八过悉皆远离。是故得成无
    上说法。已说说法大。次说义成就偈曰
     此法随时善  生信喜觉因
     义正及语巧  能开四梵行
    释曰。此法随时善生信喜觉因者。随时善谓
    初中后善。如其次第。闻思修时为信因故。为
    喜因故。为觉因故。为觉因者。定心观察此法
    道理得如实智故。义正及语巧能开四梵行
    者。义正谓善义及妙义。与世谛第一义谛相
    应故。语巧谓易受及易解由文显义现故。由
    此故能开示四种梵行。问何者四耶。偈曰
     不共他相应  具断三界惑
     自性及无垢  是行为四种
    释曰。四梵行者。一者独。二者满。三者清。四
    者白。不共他相应者是独义。由此行不共外
    道同行故。具断三界惑者是满义。由此行具
    断三界烦恼故。自性者是清义。由此行是无
    漏自性净故。无垢者是白义。由此行在漏尽
    身种类得无垢净故。已说说法义成就。次说
    说法节。偈曰
     所谓令入节  相节对治节
     及以秘密节  是名为四节
    释曰。诸佛说法不离四节。一者令入节。二者
    相节。三者对治节。四者秘密节。间此四节依
    何义。偈曰
     声闻及自性  断过亦语深
     次第依四义  说节有四种
    释曰。令入节者。应知教诸声闻入于法义令
    得不怖。说色等是有故。相节者。应知于分别
    等三种自性。无体无起自性清净。说一切法
    故。对治节者应知依断诸过对治八种障故。
    如大乘中说。受持二偈得尔所功德。皆为对
    治故说。此对治后当解。秘密节者。应知依诸
    深语由回语方得义故。如大乘经偈说。不坚
    坚固解善住于颠倒。为烦恼所恼。速得大菩
    提。此节中不坚坚固解者。不坚谓诸众生其
    心不乱。于此不乱作坚固解。此解最胜能得
    菩提。乱者心驰坚着。不能至得菩提故。此
    是第一句义。善住于颠倒者。颠倒谓常乐我
    净执。若人能于颠倒中解无常无乐无我无
    净善住不退。即能速得菩提。不尔不得故。此
    是第二句义。为烦恼所恼者。长时勤修难行
    苦行由极疲倦能得菩提。不尔不得故。此是
    第三句义。已说说法节。次说说法意。偈曰
     平等及别义  别时及别欲
     依此四种意  诸佛说应知
    释曰。诸佛说法不离四意。一平等意。二别义
    意。三别时意。四别欲意。平等意者。如佛说。
    往昔?称攀?鸺次疑硎恰S煞ㄉ砦薏畋鸸省?br> 如是等说。是名平等意。别义意者。如佛说。一
    切诸法无自性故无生故。如是等说。是名别
    义意。别时意者。如佛说。若人愿见阿弥陀
    佛。一切皆得往生。此由别时得生故如是说。
    如是等说。是名别时意。别欲意者。彼人有如
    是善根。如来或时赞叹或时毁?琛S傻蒙偕?br> 根便为足故。如是等说是。名别欲意。已说说
    法意。次说受持大乘功德。偈曰
     轻佛及轻法  懈怠少知足
     贪行及慢行  悔行不定等
     如是八种障  大乘说对治
     如是诸障断  是人入正法
    释曰。此二偈显示大乘断障功德。障有八种。
    一者轻佛障。二者轻法障。三者懈怠障。四者
    少知足障。五者贪行障。六者慢行障。七者悔
    行障。八者不定障。为对治轻佛障故。大乘经
    说。往昔?称攀?鸺次疑硎恰N?灾吻岱ㄕ?br> 故。大乘经说。于无量恒河沙佛所。修行大乘
    乃得生解。为对治懈怠障故大乘经说若有
    众生愿生安乐国土。一切当得往生。称念
    无垢月光佛名。决定当得作佛。为对治少知
    足障故。大乘经说有处赞叹檀等行。有处毁
    ?杼吹刃小N?灾翁靶姓瞎省4蟪司?怠V罘?br> 国土极妙乐事。为对治慢行障故。大乘经说。
    或有佛土最胜成就。为对治悔行障故。大乘
    经说。或有众生于佛菩萨起不饶益事得生
    善道。为对治不定障故。大乘经说。诸佛授记
    声闻当得作佛及说一乘。是名受持大乘得
    离八障。偈曰
     若文及若义  二偈勤受持
     功德数有十  是名胜慧者
     善种得圆满  死时欢喜胜
     受生随所欲  念生智亦成
     生生恒值佛  闻法得信慧
     远离于二障  速成无上道
    释曰。此三偈显示受持大乘集得功德。此功
    德有十种。一者成就一切善根种子圆满依
    止。二者临命终时得无上喜悦。三者于一切
    处得随愿受生。四者于一切生处得自性念
    生智。五者所生之处恒得值佛。六者恒在佛
    边闻大乘法。七者成就增上信根。八者成就
    增上慧根。九者得远离惑智二障。十者速得
    成就无上菩提。若人于一切大乘经典。若文
    若义乃至一句。正勤受持。则得如是十种功
    德。此中应知。于现在世得初二种功德。于未
    来世得余八种功德。渐渐增胜。已说持法功
    德。次说说法功德。偈曰
     慧善及不退  大悲名称远
     巧便说诸法  如日朗世间
    释曰。若诸菩萨具足五因名善说法。一者不
    倒说。由慧善故。二者恒时说。由不退故。三者
    离求说。由大悲故。四者令信说。由名称远故。
    五者随机说由巧便故。由此五因能善说法。
    导引众生多生恭敬。譬如日出照朗世间。弘
    法品究竟

    大乘庄严经论随修品第十四

    释曰。已说菩萨弘法。次说菩萨随法修行。此
    中随修有知义有知法有随法有同得有随
    行。今当次第显示。偈曰
     于二知无我  于三离邪正
     菩萨如是解  是名知义人
    释曰。此偈明菩萨知义。于二知无我者。谓于
    人法二种而知无我。由知能取所取无有体
    故。于三离邪正者。三谓三种三昧。即空无相
    无愿。由空三昧知无有体。解分别性故。由无
    相无愿三昧知无自体。由解依他真实性故。
    离邪正者。此三三昧引出世智故不邪。是世
    间故不正。菩萨如是解。是名知义人者。菩萨
    若知人法二种无我。能知三种三昧。离邪离
    正。如此则名知义。偈曰
     如是知义已  知法犹如筏
     闻法不应喜  舍法名知法
    释曰。此偈明菩萨知法。初学菩萨得知义已。
    次应知法。谓能知修多罗等经法。犹如筏
    喻。不得但闻而生欢喜。何以故是法应舍。譬
    如筏故。是名知法。偈曰
     凡夫有二智  即通二无我
     为成彼智故  如说随法行
    释曰。此偈明菩萨随法。凡夫有二智者。谓知
    义智知法智。即通二无我者。由此二智故亦
    能通达人法二种无我。为成彼智故。如说随
    法行者。菩萨为成就彼二种智。应如所说法
    随顺修行。是名随法。偈曰
     成就彼智时  出世间无上
     凡住初地者  所得皆同得
    释曰。此偈明菩萨同得。成就彼智时出世间
    无上者。由彼智体最胜故。初地谓欢喜地。一
    切住欢喜地菩萨所得功德。彼初入地人亦
    皆同得故。偈曰
     见道所灭惑  应知一切尽
     随次修余地  为断智障故
     应知诸地中  无分别建立
     次第无间起  如是说随行
    释曰。此二偈明菩萨随行。此中见道所灭烦
    恼。入初地时一切悉尽。是故修习余地但为
    断于智障。然于诸地各有二智。一无分别智。
    二地建立智菩萨若在正观。于刹那刹那得
    尔所法而不分别。是名无分别智。菩萨出观
    后。分别观中所得法如是如是分数。是名地
    建立智。如此二智不得并起及间余法起。恒
    无间行。是名菩萨随行。菩萨能如是随行有
    四种不放逸轮。一者胜土论。二者善人轮。三
    者自正轮。四者先福轮。如此四轮今当次第
    说。偈曰
     易求及善护  善地亦善伴
     善寂此胜土  菩萨则往生
    释曰。此偈明胜土轮。土胜有五因缘。一者易
    求。谓四事供身不难得故。二者善护。谓国王
    如法恶人盗贼不得住故。三者善地。处所调
    和无疫疠故。四者善伴。谓同戒同见为伴侣
    故。五者善寂。谓昼日无喧夜绝声故。偈曰
     多闻及见谛  巧说亦怜愍
     不退此丈夫  菩萨胜依止
    释曰。此偈明善人轮。善人亦具五因缘。一者
    多闻。成就阿含故。二者见谛。得圣果故。三者
    巧说能分别法故。四者怜愍。不贪利故。五者
    不退。无疲倦故。偈曰
     善缘及善聚  善修及善说
     善出此五种  是名自正胜
    释曰。此偈明自正轮。自正亦具五因缘。一者
    善缘。妙法为缘故。二者善聚。福智具足故。三
    者善修。止观诸相应时修故。四者善说。无求
    利故。五者善出。所有上法恭敬修故。偈曰
     可乐及无难  无病与寂静
     观察此五种  宿植善根故
    释曰。此偈明先福轮。先福亦具五因缘。一者
    可乐。二者无难。三者无病。四者三昧。五者智
    慧。第一事由住胜土为因。第二事由值善人
    为因。后三事由自正成就为因。已说四种不
    放逸轮。次说烦恼出烦恼。偈曰
     远离于法界  无别有贪法
     是故诸佛说  贪出贪余尔
    释曰。如佛先说。我不说有异贪之法。能出于
    贪?痴亦尔。由离法界则别无体故。是
    故贪等法性得贪等名。此说贪等法性能出
    贪等。此义是经旨趣。偈曰
     由离法性外  无别有诸法
     是故如是说  烦恼即菩提
    释曰。如经中说。无明与菩提同一。此谓无明
    法性施设菩提名。此义是经旨趣。偈曰
     于贪起正思  于贪得解脱
     故说贪出贪  ?痴出亦尔
    释曰。若人于贪起正思观察。如是知已于贪
    即得解脱。故说以贪出离于贪。出离?痴亦
    复如是。已说烦恼出烦恼。次说远离二乘心。
    偈曰
     菩萨处地狱  为物不辞苦
     舍有发小心  此苦则为剧
    释曰。菩萨慈悲为诸众生入大地狱不辞大
    苦。若灭三有功德起小乘心。菩萨以此为苦。
    最为深重。问此义云何。偈曰
     虽恒处地狱  不障大菩提
     若起自利心  是大菩提障
    释曰。菩萨虽为众生长时入大地狱不以为
    苦。何以故。于广净菩提不为障故。若起异乘
    乐涅??心。即为大苦。何以故。于大乘乐住而
    为障故。此偈显前偈义应知。已说遮二乘心。
    次说遮怖畏心。偈曰
     无体及可得  此事犹如幻
     性净与无垢  此事则如空
    释曰。无体及可得此事犹如幻者。一切诸法
    无有自性。故曰无体。而复见有相貌显现。故
    曰可得。诸凡夫人于此二处互生怖畏。此不
    应尔。何以故。幻相似故。譬如幻等实无有体
    而显现可见。诸法无体可得亦尔。是故于此
    二处不应怖畏。性净与无垢此事则如空者。
    法界本来清净。故曰性净。后时离尘清净。故
    曰无垢。诸凡夫人于此二处互生怖畏。此不
    应尔。何以故。空相似故。譬如虚空本性清净。
    后时亦说离尘清净。法界性净及以无垢亦
    复如是。是故于此二处不应怖畏。复次更有
    似画譬喻。能遮前二怖畏。偈曰
     譬如工画师  画平起凹凸
     如是虚分别  于无见能所
    释曰。譬如善巧画师能画平壁起凹凸相。实
    无高下而见高下。不真分别亦复如是。于平
    等法界无二相处。而常见有能所二相。是故
    不应怖畏。此中复有似水譬喻。能遮后二怖
    畏。偈曰
     譬如清水浊  秽除还本清
     自心净亦尔  唯离客尘故
    释曰。譬如清水垢来则浊。后时若清唯除垢
    耳。清非外来本性清故心方便净亦复如是。
    心性本净客尘故染。后时清净除客尘耳。净
    非外来本性净故。是故不应怖畏。偈曰
     已说心性净  而为客尘染
     不离心真如  别有心性净
    释曰。譬如水性自清而为客垢所浊。如是心
    性自净而为客尘所染。此义已成。由是义故。
    不离心之真如别有异心。谓依他相说为自
    性清净。此中应知。说心真如名之为心。即说
    此心为自性清净。此心即是阿摩罗识。已遮
    怖畏。次遮贪罪。偈曰
     菩萨念众生  爱之彻骨髓
     恒时欲利益  犹如一子故
    释曰。诸菩萨爱诸众生。此名为贪。余如偈说。
    偈曰
     由利群生意  起贪不得罪
     ?则与彼违  恒欲损他故
    释曰。若谓菩萨爱诸众生起贪名罪者。此义
    不然。何以故。此贪恒作利益众生因故。偈

     如鸽于自子  普覆生极爱
     如是有悲人  于生爱亦尔
    释曰。譬如鸽鸟多贪爱念诸子最得增上。如
    是菩萨多悲爱诸众生。增上亦尔。偈曰
     慈与?心违  息苦苦心反
     利则违无利  无畏违畏心
    释曰。菩萨于诸众生由得慈心故。与?心相
    违。由得息苦心故。与作苦心相违。由得利益
    心故。与无利心相违。由得无畏心故。与作畏
    心相违。是故菩萨起如是贪不得名罪。已遮
    贪罪。次说修行差别。偈曰
     善行于生死  如病服苦药
     善行于众生  如医近病者
     善行于自心  如调未成奴
     善行于欲尘  如商善贩卖
     善行于三业  如人善浣衣
     善行不恼他  如父于爱子
     善行于修习  如钻火不息
     善行于三昧  如财与信人
     善行于般若  如幻师知幻
     是名诸菩萨  善行诸境界
    释曰。诸菩萨修行有九种差别。一者善行生
    死。譬如病久服苦涩药。但为差病不生贪染。
    菩萨亦尔。亲近生死但为思惟策励。非为染
    着。二者善行众生。譬如良医亲近病者。菩萨
    亦尔。有大悲故不舍烦恼病苦众生。三者善
    行自心。譬如有智之主善能调服未成就奴。
    菩萨亦尔。善能调伏未调伏心。四者善行欲
    尘。譬如商人善于贩卖。菩萨亦尔。于檀等诸
    度增长资财。五者善行三业。譬如善浣衣师
    能除秽垢。菩萨亦尔。修治三业能令清净。六
    者善行不恼众生。譬如慈父爱于小儿虽秽
    不恶。菩萨亦尔。众生加损未尝?恼。七者善
    行修习。譬如钻火未热不息。菩萨亦尔。修习
    善法曾无间心。八者善行三昧。譬如出财得
    保信人日日滋益。菩萨亦尔。修习诸定不乱
    不味功德增长。九者善行般若。譬如幻师知
    幻非实。菩萨亦尔。于所观法得不颠倒。是名
    菩萨修行差别。已说修行差别。次说三轮清
    净。偈曰
     常勤大精进  熟二令清净
     净觉无分别  渐渐得菩提
    释曰。常勤大精进熟二令清净者。菩萨以大
    精进力勤行自他二利。是故众生及自并得
    成熟。是名清净。净觉无分别渐渐得菩提者。
    净觉谓法无我智。此智不分别三轮。谓修者
    所修正修。故得清净。由此净故渐渐得成无
    上菩提。随修品究竟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