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下 >
  • 摄大乘论释卷第4所知相分第三之一

    所知相分第三之一

    论曰。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见。此略
    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
    实相。释曰。已说所知依者。谓不复当说。此
    者此所知相。略有三种者。谓一切法要有所
    应知所应断所应证差别故。依他起相者。谓
    依业烦恼所取能取。遍计随合他而得起故。
    如是相者何所表知。谓依他起相。遍计所执
    相者。谓永无相。永无相者是遍计所执。所取
    能取补特伽罗。及法有性之所相故。云何非
    有可为所相。谓即如是而分别故。由薄伽梵
    说如是言。乃至实有不知实有。乃至非有不
    知非有。如是实有知为实有。若非实有知非
    实有。圆成实相者。谓即于彼遍计所执所取
    能取。或我或法无性之性。用彼为量所了境
    性。于彼遍知方能了别。遍计所执决定非有。
    有相违性故非为境性故
    论曰。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
    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者
    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
    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此中
    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
    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
    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若善趣恶趣
    死生识。此由有支熏习种子。由此诸识一切
    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虚妄分别皆得显
    现。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唯识为性。
    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
    他起相。此中何者遍计所执相。谓于无义唯
    有识中。似义显现。此中何者圆成实相。谓即
    于彼依他起相。由似义相永无有性。释曰。
    谓身身者受者识者。如后当说。眼等六内界
    为性。如其所应眼等五识所依意界名身者
    识。第六意识所依意界名受者识。彼所受识
    者如后当说。是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识者如
    后当说。是六识界。世识者谓似三时影现。数
    识者。谓似一等算数影现。处识者。谓似聚落
    园等影现。言说识者。谓似见闻觉知言说影
    现。自他差别识者。谓身等识。我我所执相续
    不断执我我所。他他所等有差别故。善趣恶
    趣死生识者。谓似天人及奈落迦傍生饿鬼
    死生影现。此中若身身者等乃至言说识。此
    由名言熏习种子者。谓彼身等皆由名言熏
    习种子。识所变现无别事故。若自他差别识。
    此由我见熏习种子者。谓染污意我见熏习
    为因变现。若善趣恶趣死生识此由有支熏
    习种子者。谓由有支熏习为因变现。如此诸
    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者。如前所说身等诸
    识所取能取。虚妄分别安立为性。唯识为性
    者。由邪分别二分显现。实唯是识。善等法中
    虽无邪执。缘起力故二分显现。亦唯是识。是
    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者。所取色等名
    无所有。能取识等名非真实。此二皆是遍计
    所执并名为义。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是此二
    种显现因缘故名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
    者。如上所辨阿赖耶识为种子等。皆说名为
    依他起相。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
    者。实无所取及能取义。唯有虚妄分别所摄。
    种种识中遍计所取。似义显现。谓即于彼依
    他起相。由似义相。永无有性者。谓于缘起心
    及心法。所现影中由横计相。永无所显。真如
    实性。此即名为圆成实相。又一切法从因缘
    生。唯识为性。当知皆名依他起相。颠倒横计
    似义显现。当知皆名遍计所执相。依他起上
    遍计所执永无所显。真如实性。当知皆名圆
    成实相。譬如鹿爱自相续力。安立似水所取
    能取邪遍计性。当知名为依他起相横计实
    有。水事显现。当知名为遍计所执相。即于如
    是鹿爱事中。横计水相。毕竟无性。当知是名
    圆成实相。又遍计所执相即是遍计所执自
    性。依他起相即是依他起自性。亦名分别自
    性。圆成实相即是圆成实自性。亦名法性自
    性。如是三种即是宣说。应知应断应证三法。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亦说。佛告慈氏。若
    于彼彼行相事中。遍计为色为受为想为行
    为识。乃至为一切佛法依止。名想施设言说
    遍计。以为诸色自性。乃至一切佛法自性是
    名遍计所执。色乃至遍计所执一切佛法。若
    复于彼行相事中。唯有分别法性安立。分别
    为缘起诸戏论。假立名想施设言说。谓之为
    色乃至谓为一切佛法。是名分别色乃至分
    别一切佛法。若诸如来出现于世。若不出世。
    法性安立法界安立。由彼遍计所执色故。此
    分别色于常常时。于恒恒时是真如性。无自
    性性。法无我性。实际之性。是名法性色。乃至
    由彼遍计所执一切佛法故。此分别一切佛
    法于常常时。于恒恒时。乃至是名法性一切
    佛法。广说如经
    论曰。此中身身者受者识。应知即是眼等六
    内界。彼所受识应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
    受识应知即是眼等六识界。其余诸识应知
    是此诸识差别。释曰。此诸识者。谓如前说
    身等为初。能受为后。言差别者。是此诸识差
    别性故。谓即于此有为识中。皆有已行现行
    当行差别性故。依之建立世影现识。于此诸
    识皆有一等差别性故。依之建立数影现识。
    于所受识有上下等差别性故。依之建立处
    影现识。余类应知
    论曰。又此诸识皆唯有识。都无义故。此中以
    何为喻显示。应知梦等为喻显示。谓如梦中
    都无其义。独唯有识。虽种种色声香味触舍
    林地山似义影现。而于此中都无有义。由此
    喻显应随了知。一切时处皆唯有识。由此等
    言应知复有幻诳鹿爱翳眩等喻。若于觉时
    一切时处。皆如梦等唯有识者。如从梦觉便
    觉梦中皆唯有识。觉时何故不如是转。真智
    觉时亦如是转。如在梦中此觉不转。从梦觉
    时此觉乃转。如是未得真智觉时此觉不转。
    得真智觉此觉乃转。释曰。一切唯识都无
    有义。举梦等喻以显示者。共成立故如梦中
    等。其文易了无劳重释
    论曰。其有未得真智觉者。于唯识中云何比
    知。由教及理应可比知。此中教者。如十地经
    薄伽梵说。如是三界皆唯有心。又薄伽梵解
    深密经亦如是说。谓彼经中慈氏菩萨问世
    尊言。诸三摩地所行影像彼与此心当言有
    异。当言无异。佛告慈氏。当言无异。何以故。
    由彼影像唯是识故。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
    故。世尊若三摩地所行影像。即与此心无有
    异者。云何此心还取此心。慈氏无有少法能
    取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
    显现。如质为缘还见本质。而谓我今见于影
    像。及谓离质别有所见。影像显现此心亦尔。
    如是生时相似有异所见影现。即由此教理
    亦显现。所以者何。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
    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
    心。由此道理菩萨于其一切识中。应可比知。
    皆唯有识无有境界。又于如是青瘀等中。非
    忆持识见所缘境现前住故。闻思所成二忆
    持识。亦以过去为所缘故。所现影像得成唯
    识。由此比量。菩萨虽未得真智觉。于唯识中
    应可比知。释曰。由教及理者。由至教量。及
    由比量。虽未证得唯识真智。应可比知唯识
    无境。十地经者。于彼经中宣说菩萨十种地
    义。此即安立十地行相名句文身。识所变现
    聚集为体。谓彼圣者。金刚藏识所变影像为
    增上缘。闻者身中识上影现。似彼法门。如是
    展转传来于今。说名为教。唯有心者心识是
    一。唯声为遣所取境义。由彼无故能取亦无。
    不遮心法由彼与心不相离故。如说若无心所
    有法。心未曾转。若尔灭定何故唯心。是彼宗
    过。我大乘宗。若处有心必定亦有心相应法。
    若处无有心相应法心亦定无。如是三界皆
    唯有心。此言显示三界唯识。言三界者。谓与
    欲等爱结相应。堕在三界。此唯识言成立唯
    有诸心心法。无有三界横计所缘。此言不遣
    真如所缘依他所缘。谓道谛摄。根本后得二
    种所缘。由彼不为爱所执故。非所治故。非迷
    乱故。非三界摄亦不离识故不待说。若尔应
    说如是二界。无色界中经部唯有心心法故。
    此难不然。识所取义皆无义故非但色无。说
    名唯识。何者亦无。余虚空等识所取义。经部
    诸师许无色界。诸心心法。是无色相。无体无
    实。所取境义显现所依。恐彼执为非心心法。
    故说三界皆唯有心。解深密经所明意趣。如
    十地释。经谓教法。三摩地者。是能令心住一
    境性。心法为体。此所缘境说名所行。本境名
    质。似彼现者。说名影像。我说识所缘唯识所
    现故者。我说在外识所缘境。唯是内识之所
    显现。即是所缘境识为自性义。此意说言识
    所缘境。唯是识上所现影像无别有体。云何
    此心还取此心者。此显作用于自相违。慈氏
    无有少法能取少法者。此释前难。无作用故。
    谓一切法作用作者皆不成故。如是生时者。
    缘起诸法威力大故。即一体上有二影生。更
    互相望不即不离。诸心心法由缘起力。其性
    法尔如是而生。如质为缘还见本质等者。譬
    如依止自面等质。于镜等中还见本质。由迷
    乱故谓我见影。由镜等缘威力大故。虽无异
    影而似别有影像显现。此心亦尔。如是生时
    等者。谓心心法种种忆念。分别等缘功能大
    故。如是生时。虽无有异三摩地等所行影像。
    而似别有影像显现。即由此教理亦显现者。
    谓此教中亦即兼显比量道理。所以者何。于
    定心中等者。序述教中有别理义。谓青瘀等
    不离于心。随所乐欲而显现故。譬如梦中所
    见青瘀等。又于如是青瘀等中。非忆持识等
    者。恐彼异计故作此说。谓若有人作如是计。
    由彼先于淡泊路等。见骨锁等今犹忆持。为
    三摩地所行影像。为遮此计故言。又于如
    是青瘀等中。非忆持识见所缘境现前住故。
    若此所缘即是昔日所忆持者。如昔所见方
    处决定。如昔所受应如是忆。然不如是修所
    成智。是真现量所见境界分明现前。非忆持
    识有如是事。若尔闻思所成两慧相应之识。
    忆持本事彼二所行。应离于识此亦不然。由
    彼闻等二忆持识。缘过去故。过去无故。所
    缘影像并唯是识。譬如忆昔自己少年。是故
    此识现所忆持。并唯有识所念空故。如观行
    者所想现前。不净骨锁女人影像。由此比量
    等语义分明不须重释
    论曰。如是已说种种诸识。如梦等喻。即于此
    中眼识等识可成唯识。眼等诸识既是有色。
    亦唯有识。云何可见。此亦如前由教及理
    释曰。教即十地解深密经。理即经中所说道
    理。谓三摩地所行影像。及梦等喻皆如前说
    论曰。若此诸识亦体是识。何故乃似色性显
    现。一类坚住相续而转。与颠倒等诸杂染法
    为依处故。若不尔者于非义中。起义颠倒应
    不得有。此若无者。烦恼所知二障杂染应不
    得有。此若无者。诸清净法亦应无有。是故诸
    识应如是转。此中有颂
     乱相及乱体  应许为色识
     及与非色识  若无余亦无
    释曰。若此诸识亦体是识等者。此问色识一
    类坚住相续转因。言一类者是相似义。前后
    一类无有变异。亦无间断故名坚住。即此说
    名相续而转。与颠倒等诸杂染法为依处故
    者。等即等取烦恼业生诸杂染法。眼等诸识
    与颠倒等诸杂染法。作所依处。所依处者即
    是因义。故者须也。观彼问意而作此答。谓无
    义中显现似于眼等诸识。一类坚住相续而
    转。由此起彼颠倒等法。若不尔者。若不如是
    转。于非义中起义颠倒。应不得有。若无颠倒。
    烦恼所知二障杂染应不得有。无因缘故。若
    无杂染清净亦无。要息杂染显清净故。是故
    诸识应如是转者。眼等诸识应如是转。为不
    因力诸法得生非须力耶。不尔随问兴答言
    故。彼问所须不问因种。由彼不执别有诸色。
    但问何须。阿赖耶识变作诸色。不唯作识故
    作此答。乱相许为似色变识。乱体许为非色
    变识。顺结颂法故文隔越。其义相属。若无似
    色所变因识。非色果识不应得有。以若无境
    有境亦无
    论曰。何故身身者受者识。所受识能受识。于
    一切身中俱有和合转。能圆满生受用所显
    故。释曰。何故身等如前为问。能圆满等如
    前而答。由此五识一切身中无不具足。受用
    所显若阙一支即不圆满
    论曰。何故如说世等诸识差别而转。无始时
    来生死流转无断绝故。诸有情界无数量故。
    诸器世界无数量故。诸所作事展转言说无
    数量故。各别摄取受用差别无数量故。诸爱
    非爱业果异熟受用差别无数量故。所受死
    生种种差别无数量故。释曰。何故如说世
    等识等如前为问。等者。等取数处言说自他
    差别。善趣恶趣及与死生。六变现识无始时
    来。乃至所受死生差别无数量故者。如数次
    第显世等识须说之果
    论曰。复次云何安立如是诸识。成唯识性略
    由三相。一由唯识无有义故。二由二性有相
    有见二识别故。三由种种种种行相而生起
    故。所以者何。此一切识无有义故。得成唯识
    有相见故。得成二种若眼等识以色等识为
    相。以眼识识为见。乃至以身识识为见。若意
    识。以一切眼为最初。法为最后。诸识为相。以
    意识识为见。由此意识有分别故。似一切识
    而生起故。此中有颂
     唯识二种种  观者意能入
     由悟入唯心  彼亦能伏离
    释曰。复次云何安立。如是诸识等者。谓依前
    理更以别理。种种征问。由唯识者。是无义
    义。故次说言无有义故。所说唯言专为遣义。
    无义之理少分已说。少分当说。由二性者。谓
    相及见。于一识中有相有见。二分俱转相见
    二分。不即不离。始从眼识乃至身识随类各
    别。变为色等。种种相识。说名相分眼等诸识
    了别。境界能见义边说名见分。又所取分名
    相。能取分名见。是名二性。由种种者。种种行
    相而生起故。于一识中一分变异似所取相。
    一分变异似能取见。此之二分各有种种差
    别行相。俱时而起。若有不许一识一时有种
    种相应。无一时觉种种境。若意识以一切
    眼为最初等者。谓彼意识有能一时取一切
    义。增上势力眼识为初。法识为后。所安立相
    是其相分。即此意识了别义边说名见分。由
    此意识遍分别故。似一切识而生起故。是故
    意识说名相名见。亦名种种。于伽陀中诸瑜
    伽师能入唯识二性种种。遣外境界。竟为伏
    离能取之心。所缘无故。能缘之识亦不得有。
    了别无故了者亦无。非无了别而有了者。勿
    境界相无分别事。亦名有境能分别心。若出
    世心虽离分别能取所取。然有内证圣智所
    依。能缘所缘平等性在
    论曰。又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彼彼依
    转得彼彼名。如意思业名身语业。释曰。又
    于此中有一类师说一意识等者。此显诸师
    所见差别。谓有一类菩提萨?省S?钗ㄓ幸?br> 意识性。依于彼彼眼等生时。得彼彼名。所谓
    眼识乃至意识。此中无别余识种类。此如何
    等如意思业。如一意思在身处所。发动于身
    则名身业。在语处所发动于语则名语业。与
    意相应名为意业。意识亦尔
    论曰。又于一切所依转时。似种种相二影像
    转。谓唯义影像。及分别影像。又一切处亦似
    所触影像而转。有色界中。即此意识依止身
    故。如余色根依止于身。释曰。或谓若尔如
    是意识应无分别所依钝故。如眼等识。夫能
    依者。皆顺所依如染污意为杂染依。意识俱
    转亦成杂染。为解此难说于一切所依转等。
    一切所依者。谓眼等。所依转时者。生起时。似
    种种相二影像转者。谓似种种所取能取二
    影像转。为释此故次复说言。谓唯义等唯一
    意识。一分似义影像显现。第二于义分别而
    生。是故无有无分别过。又一切处亦似所触
    影像而转者。谓于定中领纳分别轻重等触。
    而非散乱。随顺彼故。有色界中者。非于无色
    界。何以故。即此意识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
    止于身者。如余眼等有色诸根依止身故。即
    于此身能作损益。意识亦尔。有色界中依止
    身故。即于此身领纳分别。能作损益
    论曰。此中有颂
     若远行独行  无身寐于窟
     调此难调心  我说真梵志
    释曰。说一意识菩提萨?省R?讨ぱ浴H粼缎?br> 等游历一切所识境故。名为远行。为证此义
    复说独行。无第二故。言无身者。无形质故。寐
    于窟者。居在内故。言调此者。于如是心作自
    在故。难调心者性[怡-台+龙]??故
    论曰。又如经言。如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
    受意为彼依。释曰。复引第二圣教为证。如
    是五根所行境界。意各能受者。谓此五根所
    行境界。唯是意识一一各别能领受义。意为
    彼依者。由此增上彼生起故
    论曰。又如所说十二处中。说六识身皆名意
    处。释曰。复引第三圣教为证。说六识身皆
    名意处者。所谓宣说意识事故
    论曰。若处安立阿赖耶识识为义识。应知此
    中余一切识是其相识。若意识识及所依止
    是其见识。由彼相识是此见识生缘相故。似
    义现时能作见识生依止事。如是名为安立
    诸识成唯识性。释曰。若处安立阿赖耶识
    识为义识者。义是因义。即是安立阿赖耶识。
    以为因识。余一切识者。谓身等识。是其相识
    者。是所缘相是所行故。若意识识及所依止
    者。谓第六识及所依止。无间过去意及与染
    污意。此二能作生起杂染所依性故。是其见
    识者。能分别故。由彼相识是此见识生缘相
    故者。谓阿赖耶识所变异相。是二见识生缘
    相故。似义现时者。谓意见识似义现时。能作
    见识生依止事者。谓眼等识能与见识。作生
    依事
    论曰。诸义现前分明显现。而非是有。云何可
    知。如世尊言。若诸菩萨成就四法。能随悟入
    一切唯识。都无有义。一者成就相违识相智。
    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同于一事见彼所识
    有差别故。二者成就无所缘识。现可得智。如
    过去未来梦影缘中有所得故。三者成就应
    离功用无颠倒智。如有义中能缘义识。应无
    颠倒不由功用。知真实故。四者成就三种胜
    智随转妙智。何等为三。一得心自在一切菩
    萨。得静虑者。随胜解力诸义显现。二得奢摩
    他修法观者。才作意时诸义显现。三已得无
    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
    不显现。由此所说三种胜智。随转妙智及前
    所说三种因缘。诸义无义道理成就。释曰。
    复为成立无有境义。故引余教及余道理。谓
    诸菩萨成四法等。相违识相智者。更相违
    反故名相违。相违者识名相违识。生此识因
    说名为相。了知此相唯内心变外义不成。故
    无有义说名为智。如饿鬼傍生及诸天人等
    者。谓于饿鬼自业变异增上力故。所见江河
    皆悉充满脓血等处。鱼等傍生即见舍宅游
    从道路。天见种种宝庄严地。人见是处有清
    冷水波浪湍洄。若入虚空无边处定。即于是
    处唯见虚空。一物实有为互相违。非一品类
    智生因性不应道理。云何于此一江河中。已
    有脓血屎尿充满。持刀杖人两岸防守。复有
    种种香洁舍宅。清净街衢众宝严地。清冷美
    水波浪湍洄。虚空定境。若许外物。都无实性。
    一切皆从内心变现。众事皆成。如有颂言
     于一端严?H女身  出家耽欲及饿狗
     臭尸昌艳美饮食  三种分别各不同
    无所缘识现可得智等者。过去未来皆非实
    有。此与经部共许成就。梦境实无一切共了。
    诸三摩地所行影像已说非有。亦非忆持。水
    境等中面等影像都无所有。如前已说。此中
    无境而识得成。应离功用无颠倒智。本文虽
    显而少助说。若有欲令如所得义即真实有。
    应不用功自然解脱。一切有情皆见实故。得
    心自在者。得心调顺堪有所作。得静虑者。谓
    诸声闻及独觉等。若已证得清净静虑心一
    境性。乐静思虑名静虑者。随胜解力。诸义显
    现者。谓随增上意解势力如所愿乐。欲令地
    等变成水等。皆悉显现。得奢摩他者。谓已证
    得奢摩他定。滋润相续令心寂静。所言修
    者。空境相应。或四圣谛所缘相应。止观双运
    故名相应。与此相应故名为修法观者。谓
    此后得观契经等。正法妙慧才作意时。诸义
    显现者。谓契经等正法教中。随于一种无常
    等义。如如作意思惟刹那速灭等性。如是如
    是非一品类境界显现。无分别智现在前时。
    一切诸义皆不显现者。无分别智后当广释。
    义若实有此智应无。非有分别。无分别成。义
    若是实有。无分别智生不应不显。现此智如
    实缘境义故。由此无间所说道理。及前所说
    三种因缘。诸义皆无道理成就
    论曰。若依他起自性实唯有识。似义显现之
    所依止云何成依他起。何因缘故名依他起。
    从自熏习种子所生。依他缘起故名依他起。
    生刹那后无有功能自然住故。名依他起
    释曰。云何成依他起者。问所解法。何因缘故
    名依他起者。问所释词解不解品。由此双关
    能了义故。余二自性两问亦尔。依此诸问两
    两酬答。从自熏习种子等者。谓从遍计所执
    名言熏习种生。依自种子他所生故。名依他
    起。此说彼体依他而生。生刹那后无有功能
    自然住者。此说彼体依他而住。由此二因名
    依他起
    论曰。若遍计所执自性依。依他起实无所有。
    似义显现。云何成遍计所执。何因缘故名遍
    计所执。无量行相意识遍计。颠倒生相故名
    遍计所执。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可得。是
    故说名遍计所执。释曰。依依他起者。谓依
    唯识依他起性。实无所有。似义显现者。谓实
    无体但似其义相貌显现。若体实无云何名
    义。为避此难。是故说言似义显现。谓由名言
    熏习种子。虽无实体而似有义相貌显现。是
    故名义如幻像等。似有显现。言显现者。是明
    了义无而似有明了现前故名显现。即此似
    义为彼自性。如自性受。无量行相者。种种我
    法境界影像。意识遍计者。谓即意识说名遍
    计。颠倒生相者。谓是乱识所取能取。义相生
    因故。名遍计所执者。谓即遍计所执义相。名
    为遍计所执自性。自相实无唯有遍计所执
    可得者。谓于实无我及法中。唯有遍计所执
    影像相貌可得。由此故名遍计所执
    论曰。若圆成实自性是遍计所执永无有相。
    云何成圆成实。何因缘故名圆成实。由无变
    异性故名圆成实。又由清净所缘性故。一切
    善法最胜性故。由最胜义名圆成实。释曰。
    由无变异性故名圆成实等者。应知此性。常
    无变故。又由清净所缘性故。一切善法最胜
    性故。圆满成就真实为性
    论曰。复次有能遍计。有所遍计。遍计所执自
    性乃成。此中何者能遍计。何者所遍计。何者
    遍计所执自性。当知意识是能遍计。有分别
    故。所以者何。由此意识用自名言熏习为种
    子。及用一切识名言熏习为种子。是故意识
    无边行相。分别而转。普于一切分别计度故
    名遍计。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计。又若由此
    相令依他起自性成所遍计。此中是名遍计
    所执自性。由此相者。是如此义。复次云何遍
    计能遍计度。缘何境界。取何相貌。由何执
    着。由何起语。由何言说。何所增益。谓缘名为
    境。于依他起自性中取彼相貌。由见执着。由
    寻起语。由见闻等四种言说而起言说。于无
    义中增益为有。由此遍计能遍计度。释曰。
    复次有能遍计等者。为欲分别遍计所执故
    说此言。当知意识是能遍计有分别故者。由
    有显示随念分别所杂糅故。用自名言熏习
    为种子者。无始生死所有意识。戏论名言熏
    习种子。为此生因。及用一切识名言熏习为
    种子者。谓用无边色等影识名言熏习种子
    为因。似彼生故。是故一切无边行相分别
    而转。又依他起自性名所遍计者。谓此一分
    眼等诸相是所计业。又若由此相令依他起
    自性成所遍计。此中是名遍计所执自性者。
    谓由此品类缘相是名遍计所执自性。是如
    此义者。是如此品类缘相义。复次云何遍计
    能遍计度者。作问生起为欲宣说遍计所执
    自性差别。缘名为境者。谓色受等天与等名
    于义相应。起诸遍计。说异行相为识其名非
    无有名能于其义起诸分别。于依他起自性
    中取彼相貌者。是执自相义。由能取相说名
    为想。如其所想作是言说。或于依他起自性
    中取眼等相。由见执著者。由五品类推求行
    转。起诸执着。取相貌已起执着故。是于相貌
    坚执着义。由见推求于义决定。起执着已欲
    为他说。由寻起语者。如契经说。由寻由伺而
    说语言。非无寻伺能说语言。由见闻等四种
    言说而起言说者。由见闻觉知四种言说而
    起言说。如缘似蛇绳等相貌。取盘曲等种
    种相貌。自执着已为觉悟他。说如是言。我已
    见蛇。我已见蛇。此亦如是。他闻是已复更增
    益。谓为实有
    论曰。复次此三自性为异为不异。应言非异
    非不异。谓依他起自性。由异门故成依他起。
    即此自性由异门故成遍计所执。即此自性
    由异门故成圆成实。由何异门此依他起成
    依他起。依他熏习种子起故。由何异门即此
    自性成遍计所执。由是遍计所缘相故。又是
    遍计所遍计故。由何异门即此自性成圆成
    实。如所遍计毕竟不如是有故。释曰。非异
    者。谓依他起性。与遍计所执有非有故。有
    望于有。可得言异。非望非有兔角等无。非不
    异者。有与非有不成一故依他起性与圆成
    实亦复如是。性不清净性清净故。今复依止
    异门意趣。此三自性或成一性。或成异性。由
    是遍计所缘相故。又是遍计所遍计故者。由
    依他起。是我色等遍计所执所依止故。又依
    他起。是我色等。意识遍计。所遍计故。由此意
    趣假说依他起。为遍计所执。如所遍计毕竟
    不如是有故者。于依他起如所显现。毕竟无
    故。如是即说三种自性不全成异。亦非不异。
    观待别故。若时观待熏习种子所生义边成
    依他起。不即由此成余二性。若时观待遍计
    所缘成遍计执。不即由此成余二性。若时观
    待遍计所执毕竟无边。成圆成实。不即由此
    成余二性
    论曰。此三自性各有几种。谓依他起略有二
    种。一者依他。熏习种子而生起故。二者依他
    杂染清净性不成故。由此二种依他别故。名
    依他起。遍计所执亦有二种。一者自性遍计
    执故。二者差别遍计执故。由此故名遍计所
    执。圆成实性亦有二种。一者自性圆成实故。
    二者清净圆成实故。由此故成圆成实性
    释曰。依他熏习种子而生起故者。由托因缘
    而得生故名依他起。依他杂染清净性不成
    故者。由分别时成杂染性。无分别时成清净
    性。依二分故名依他起。自性遍计者。谓总执
    取眼等有法事体。差别遍计者。谓别执取。常
    无常等义别法义。自性圆成实者。谓有垢真
    如。清净圆成实者。谓离垢真如
    论曰。复次遍计有四种。一自性遍计。二差别
    遍计。三有觉遍计。四无觉遍计。有觉者谓
    善名言。无觉者谓不善名言。释曰。善名言
    者。谓自意趣在语前行。领解具足故名有觉。
    与此相违说名无觉
    论曰。如是遍计复有五种。一依名遍计义自
    性。谓如是名有如是义。二依义遍计名自性。
    谓如是义有如是名。三依名遍计名自性。谓
    遍计度未了义名。四依义遍计义自性。谓遍
    计度未了名义。五依二遍计二自性。谓遍计
    度此名此义如是体性。释曰。依名遍计名
    自性者。谓如生在椰子洲人。闻说牛声不了
    其义。数数分别如是牛声。依义遍计义。自
    性者。谓曾未习想与有想。更互相应?H见牛
    身。数数分别如是牛义。依二遍计二自性
    者。谓依假立能诠所诠分别二种
    论曰。复次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一根本
    分别。谓阿赖耶识。二缘相分别。谓色等识。三
    显相分别。谓眼识等并所依识。四缘相变异
    分别。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
    害时节代谢等变异。捺落迦等诸趣变异。及
    欲界等诸界变异。五显相变异分别。谓即如
    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六他引分别。谓闻非
    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七不如理分别。谓
    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八如理分别。谓正
    法中闻正法类分别。九执着分别。谓不如理
    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
    别。十散动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释曰。
    根本分别者。谓阿赖耶识。是余分别根本自
    性。亦是分别故名根本分别。缘相分别者。谓
    分别色等有如是缘相。显相分别者。谓眼识
    等并所依识。显现似彼所缘相故。缘相变异
    分别者。谓似色等影识变异所起分别。老等
    变异者。谓色等识似老等相起诸变异。何以
    故。外内色等皆有老等转变相故。等者等取
    病死变异。乐受等变异者。由乐受故身相变
    异。如说乐者。面目端严。等者等取苦及不苦
    不乐受。贪等变异者。谓由贪等身相变异。等
    者等取?痴忿等。如说忿等恶形色等。逼害
    时节代谢等变异者。谓杀缚等令身相等生
    起变异。时节代谢亦令内外身树色等。形相
    改变。如说寒等所逼切时。身等变异。捺落迦
    等诸趣变异者。等即等取一切恶趣。彼处色
    等变异共了。及欲界等诸界变异者。等取色
    界无色界中。无似色等影像识故。于诸天中
    及静虑中。亦有有情及器色等种种变异。如
    末尼珠威神力故。种种净妙光色变异。显相
    变异分别者。谓由眼等所依根故。令似色等
    影像显现。眼识等识种种变异。即于此中起
    诸分别。即如前说老等变异。随其所应而起
    变异。何以故。如说眼等根有利钝识明昧故。
    如无表色所依变异彼亦变异。由乐受等变
    异亦尔。如说乐者。心安定故。如说苦者心散
    动故。贪等逼害时节代谢变异亦尔。捺落迦
    等及欲界等。依身变异识亦变异如应当知。
    无色界中亦有受等所作变异。诸识分别他
    引分别者。谓善恶友亲近所起。及与听闻正
    非正法为因分别。即是外道迦比罗等。及正
    法中诸骚揭多所有分别。名不如理如理分
    别。如是二种随其所应。能生邪见正见相应
    二种分别。萨迦耶见为因所起六十二见相
    应分别。即梵网经中前际后际中际分别。谓
    我过去为曾有耶。如是等分别名执着分别。
    言见趣者。是品类义。散动分别者。散乱扰动
    故名散动。此即分别。是故说名散动分别。此
    即扰乱无分别智。何以故。由此扰乱般若波
    罗蜜多故。无分别智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谓
    诸菩萨十种分别者。谓诸菩萨能发语言他
    引而转。不称真理十种分别。何以故。证会真
    理若正现前不可说故
    论曰。一无相散动。二有相散动。三增益散动。
    四损减散动。五一性散动。六异性散动。七
    自性散动。八差别散动。九如名取义散动。十
    如义取名散动。为对治此十种散动。一切般
    若波罗蜜多中说无分别智。如是所治能治
    应知。具摄般若波罗蜜多义。释曰。于一切
    般若波罗蜜多中。具说如是十种散动对治。
    且如说言。世尊。云何菩萨应行般若波罗蜜
    多。舍利子。是菩萨实有菩萨。不见有菩萨。何
    以故。色自性空不由空故。色空非色。色不离
    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舍利子。此
    但有名。谓之为色。此自性无生无灭无染无
    净。假立客名。别别于法而起分别。假立客名
    随起言说。如如言说如是如是。生起执着。如
    是一切菩萨不见。由不见故不生执着。如说
    于色乃至于识当知亦尔。此中为对治无相
    散动故。彼经说言实有菩萨等。谓实有空为
    菩萨体。为对治有相散动故。即彼经言不见
    有菩萨等。谓遍计所执自性永无有故。为对
    治增益散动故。即彼经言色自性空等。谓即
    遍计所执自性永无有故。为对治损减散动
    故。即彼经言不由空故等。谓彼法性是实有
    故为对治一性散动故。即彼经言色空非色
    等。净不净境性各别故。为对治异性散动故。
    即彼经言。色不离空等。谓遍计所执色自性
    无所有。即是空故。为对治自性散动故。即
    彼经言此但有名谓之为色等。为对治差别
    散动故。即彼经言无生无灭等。为对治如名
    取义散动故。即彼经言假立客名别别于法
    而起分别等。为对治如义取名散动故。即彼
    经言。假立客名随起言说。如如言说如是如
    是生起执着。如是一切菩萨不见。由不见故
    不生执着。此意说言。于名于义如实了知无
    妄执着
    论曰。若由异门。依他起自性有三自性。云何
    三自性不成无差别。若由异门成依他起。不
    即由此成遍计所执及圆成实。若由异门成
    遍计所执。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圆成实。若
    由异门成圆成实。不即由此成依他起及遍
    计所执。释曰。此义如前不须重释

    摄大乘论释卷第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