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下 >
  • 摄大乘论释卷第8增上戒学分第七

    增上戒学分第七

    论曰。如是已说因果修差别。此中增上戒殊
    胜云何可见。如菩萨地正受菩萨律仪中说。
    复次应知略由四种殊胜故此殊胜。一由
    差别殊胜。二由共不共学处殊胜。三由广大
    殊胜。四由甚深殊胜
    释曰。此中问答。辩诸菩萨所学尸罗。于声
    闻等有大差别故名殊胜。又此增上戒等
    三学。即前所说波罗蜜多自性所摄。何故别
    立。于先所说波罗蜜多。别义建立。今当显
    示。为显展转相因性故别立三学。谓依尸
    罗发生静虑。复依静虑发生般若
    论曰。差别殊胜者。谓菩萨戒有三品别。一律
    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此中律仪
    戒。应知二戒建立义故。摄善法戒。应知修
    集一切佛法建立义故。饶益有情戒。应知
    成熟一切有情建立义故
    释曰。差别殊胜。谓声闻等唯有一种律仪戒。
    无摄善法戒及饶益有情戒。菩萨具三。是故殊胜
    论曰。共不共学处殊胜者。谓诸菩萨一切性
    罪不现行故。与声闻共。相似遮罪有现行
    故。与彼不共。于此学处。有声闻犯菩萨不
    犯。有菩萨犯声闻不犯。菩萨具有身语心
    戒。声闻唯有身语二戒。是故菩萨心亦有犯。
    非诸声闻。以要言之。一切饶益有情无罪
    身语意业。菩萨一切皆应现行。皆应修学。
    如是应知。说名为共不共殊胜
    释曰。共不共中。一切性罪。谓杀生等说名为
    共。相似遮罪。为掘生地断生草等说名不
    共。于此学处者。谓后学处。有声闻犯菩萨
    不犯者。如两安居观益有情辄行经宿。有
    菩萨犯声闻不犯者。谓观有益而故不行。
    是故菩萨心亦有犯非诸声闻者。谓唯内
    起欲等寻思。菩萨成犯。非声闻等。一切饶
    益有情无罪身语意业菩萨一切皆应现行
    皆应修学者。谓能饶益而无有罪。如是三
    业。菩萨应修。或虽饶益。而非无罪。如以
    女等非法之物授与他人。为遮此事故说无罪
    论曰。广大殊胜者。复由四种广大故。一由
    种种无量学处广大故。二由摄受无量福德
    广大故。三由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
    广大故。四由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故
    释曰。种种无量学处广大者。谓诸菩萨所修
    学处。亦是种种亦是无量。由此于彼一切有
    情。作成熟事及摄受事故。摄受无量福德
    广大者。谓诸菩萨摄受无量福德资粮。非声
    闻故。摄受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广大
    者。谓于诸有情劝令修善。名利益意乐。
    若即于此补特伽罗。愿由彼善当得胜果。
    名安乐意乐。建立无上正等菩提广大者。谓
    诸菩萨由此尸罗。建立无上正等菩提。非
    声闻故
    论曰。甚深殊胜者。谓诸菩萨由是品类方便
    善巧。行杀生等十种作业而无有罪。生无
    量福。速证无上正等菩提。又诸菩萨现行变
    化身语两业。应知亦是甚深尸罗。由此因
    缘或作国王。示行种种恼有情事。安立有
    情?衬我?小S窒种种种畋旧?隆J拘斜?br> 恼诸余有情。真实摄受诸余有情。先令他心
    深生净信。后转成熟。是名菩萨所学尸罗甚
    深殊胜
    释曰。甚深殊胜中。谓诸菩萨由是品类方便
    善巧者。此中显示如是菩萨如是方便善
    巧功能。谓诸菩萨若如是知。如是品类补特
    伽罗。于此不善无间等事将起加行。以他
    心智了知彼心。无余方便能转彼业。如实
    了知彼由此业定退善趣定往恶趣。如是
    知已生如是心。我作此业当堕恶趣。我宁
    自往必当脱彼。于彼现在虽加少苦。令
    彼未来多受安乐。是故菩萨譬如良医。以
    饶益心虽复杀之而无少罪。多生其福。由
    多福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是等戒最为
    甚深。又诸菩萨现起变化身语二业。当知亦
    是甚深尸罗。由此道理。或作国王现作种
    种恼有情事。安立有情?衬我?小1浠?蕴?br> 名为变化。此中应说无厌足王化导善财童
    子等事。又现种种诸本生事者。如?呈??br> 安?炻薜戎畋旧?隆4酥衅腥?云淠信??br> 婆罗门。皆是变化。示行逼恼诸余有情真
    实摄受诸余有情者。谓诸菩萨终不逼恼
    余实有情。摄受其余实有情故。如是亦名
    甚深殊胜
    论曰。由此略说四种殊胜。应知菩萨尸罗律
    仪最为殊胜。如是差别菩萨学处。应知复
    有无量差别。如?衬我?纳撤焦闫蹙?兴?br> 释曰。如是四种略说差别。于?衬我?纳尘?br> 中。广说复有百千差别

    摄大乘论释增上心学分第八

    论曰。如是已说增上戒殊胜。增上心殊胜云
    何可见。略由六种差别应知。一由所缘差
    别故。二由种种差别故。三由对治差别故。
    四由堪能差别故。五由引发差别故。六由
    作业差别故
    释曰。为显增上心学殊胜。作此问答
    论曰。所缘差别者。谓大乘法为所缘故
    释曰。谓大乘法为所缘者。诸菩萨定缘于
    大乘。非声闻定
    论曰。种种差别者。谓大乘光明集福定王贤
    守健行等三摩地。种种无量故
    释曰。大乘光明集福定王等者。显如是等诸
    三摩地种种差别唯大乘有。声闻乘等一种亦无
    论曰。对治差别者。谓一切法总相缘智。以楔
    出楔道理。遣阿赖耶识中一切障?重故
    释曰。缘总法智对治一切障碍而住。如以
    细楔除去?楔住本识中。诸杂染法熏习
    种子说名为?。诸对治道。能除彼故是微细义
    论曰。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
    而受生故
    释曰。由有堪能住静虑乐。随有饶益诸
    有情处。即往彼生不退静虑。诸声闻等无
    如是事
    论曰。引发差别者。谓能引发一切世界无碍
    神通故
    释曰。由此静虑引发神通一切世界皆无障碍
    论曰。作业差别者。谓能振动炽然遍满显示
    转变往来卷舒。一切色像皆入身中。所往同
    类。或显或隐。所作自在。伏他神通。施辩念
    乐。放大光明。引发如是大神通故
    释曰。作业差别。谓发神通所作事业。此中能
    动一切世界故名振动。即彼炽然故名炽
    然。言遍满者。应知即是光明普照。言显示
    者。由此威力。令无所能余有情类。?H然能
    见无量世界。及见其余佛菩萨等。言转变
    者。应知转变一切地等令成水等。言往
    来者。谓一刹那普能往还无量世界。言卷
    舒者。谓卷十方无量世界入一极微。极微
    不增。舒一极微包于十方无量世界。世界
    不减。一切色像皆入身中者。谓身中现无
    量种种一切事业。所往同类者。谓如往诣三
    十三天。色像言音与彼同类。为化彼故往
    一切处亦复如是。显谓显现。隐谓隐藏。所作
    自在者。如变魔王作佛身等。伏地神通
    者。谓能映蔽一切神通。于请问者施以辩
    才故名施辩。于听闻者施念施乐。令得定
    故名施念乐。放大光明者。为欲召集远住
    他方世界菩萨。引发如是大神通者。引前
    所说大神通故。如是一切声闻所无。是故殊胜
    论曰。又能引发摄诸难行。十难行故。十难行
    者。一自誓难行。誓受无上菩提愿故。二不
    退难行。生死众苦不能退故。三不背难行。
    一切有情虽行邪行而不弃故。四现前难
    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五不染难
    行。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染污故。六胜解
    难行。于大乘中虽未能了然。于一切广大
    甚深生信解故。七通达难行。具能通达补
    特伽罗法无我故。八随觉难行。于诸如来所
    说甚深秘密言词。能随觉故。九不离不染难
    行。不舍生死而不染故。十加行难行。能修
    诸佛安住。解脱一切障碍。穷生死际。不作
    功用。常起一切有情一切义利行故
    释曰。如说菩萨修诸难行。此中何等名为
    难行。一切难行十种所显。于中不离不染难
    行者。不弃舍故名为不离。谓于生死不全
    舍离。亦不染污。此甚为难。余九难行其义易了
    论曰。复次随觉难行中。于佛何等秘密言
    词。彼诸菩萨能随觉了。谓如经言
    释曰。为显秘密言词意趣故为此问。如
    经言者。总答前问。后当别释
    论曰。云何菩萨能行惠施。若诸菩萨无少所
    施。然于十方无量世界广行惠施。云何菩
    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
    乐。云何菩萨于惠施中深生信解。若诸菩
    萨不信如来而行布施。云何菩萨于施策
    励。若诸菩萨于惠施中不自策励。云何菩
    萨于施耽乐。若诸菩萨无有暂时少有所
    施。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
    离娑洛想。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
    波陀悭。云何菩萨其施究竟。若诸菩萨不住
    究竟。云何菩萨其施自在。若诸菩萨于惠施
    中不自在转。云何菩萨其施无尽。若诸菩
    萨不住无尽。如于布施。于戒为初。于慧
    为后。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释曰。云何菩萨能行惠施等者。谓诸菩萨一
    切有情摄为自体。是故彼施即是己施。是此
    意趣。云何菩萨乐行惠施等者。谓诸菩萨不
    乐修行味着等施。但乐修行菩萨净施。言
    味著者。意说贪染。或有余处名来求施。
    云何菩萨于惠施中深生信解等者。谓诸
    菩萨自得施心而行惠施。不藉他缘。云何
    菩萨于施策励等者。谓诸菩萨性自能施。悭
    吝断故。不待他策亦不自策。任运能施。是
    此意趣。云何菩萨于施耽乐等者。谓诸菩萨
    常行施故无暂时施。一切施故无少所施。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等者。谓诸菩萨依定行
    施。即是离欲而行施义。言娑洛者。显目
    坚实。密诠流散。今取密义。离流散想。依定
    行施故成广大。云何菩萨其施清净等者。谓
    诸菩萨拔除悭足而行惠施。??波陀者。显
    目生起。密诠拔足。波陀名足。??名为拔。
    今取密义。拔除悭足令面倾覆而行惠
    施。是故说名??波陀悭。云何菩萨其施究竟
    等者。谓诸菩萨不住究竟。无余涅??如声
    闻等。是故究竟常能行施。云何菩萨其施自
    在等者。谓诸菩萨令施等障不得自在而
    行惠施。令所治障不自在故施得自在。云
    何菩萨其施无尽。谓诸菩萨不住涅??。常
    行惠施。此中无尽。意取涅??。不同声闻
    住涅??故。其施无尽
    论曰。云何能杀生。若断众生生死流转。云何
    不与取。若诸有情无有与者自然摄取。云
    何欲邪行。若于诸欲了知是邪而修正行。
    云何能妄语。若于妄中能说为妄。云何贝
    戍尼。若能常居最胜空住。云何波鲁师。若善
    安住所知彼岸。云何绮间语。若正说法品类
    差别。云何能贪欲。若有数数欲自证得无
    上静虑。云何能?恚。若于其心能正憎害
    一切烦恼。云何能邪见。若一切处遍行邪性
    皆如实见
    释曰。如经中说。?刍。我是能杀生等者。此
    中显彼所说意趣。云何欲邪行者。谓知诸
    欲皆是其邪而修正行。云何贝戍尼者。此
    贝戍尼。显目离间语。密诠常胜空。贝者表
    胜。戍者表空。尼者表常。今取密义与答
    相应。是故答言。若能常居最胜空住。云何波
    鲁师者。此波鲁师。显目?恶语。密诠住彼
    岸。波表彼岸。鲁师表住。今取密义与答相
    应。是故答言。善安住所知彼岸。是到所知
    彼岸住义。云何能邪见等者。谓色等中如实
    观见遍行邪性。即是于彼依他起中。如实观
    见遍计所执。是邪性义。于十不善业道文
    中。余义易了
    论曰。甚深佛法者。云何名为甚深佛法。此中
    应释。谓常住法是诸佛法。以其法身是常
    住故。又断灭法是诸佛法。以一切障永断
    灭故。又生起法是诸佛法。以变化身现生
    起故。又有所得法是诸佛法。八万四千诸有
    情行。及彼对治皆可得故。又有贪法是诸佛
    法。自誓摄受有贪有情为己体故。又有?
    法是诸佛法。又有痴法是诸佛法。又异生法
    是诸佛法。应知亦尔。又无染法是诸佛法。成
    满真如一切障垢不能染故。又无污法是诸
    佛法。生在世间。诸世间法不能污故。是故
    说名甚深佛法
    释曰。复有余处契经说言。谓常住法是诸佛
    法。广说乃至又无污法是诸佛法。此中意趣
    今当显示。谓佛法身体是常住故。说此法
    为常住法。断灭法者。所有障垢悉皆断灭。
    由此义故即说此法为断灭法。有所得法
    是佛法者。有情诸行八万四千。及彼对治皆
    有可得。故说此法名有所得。无染法者。清
    净真如。一切障垢所不能染。故说此法名
    无染法。余义易了无烦重释
    论曰。又能引发修到彼岸。成熟有情净佛
    国土。诸佛法故。应知亦是菩萨等持作业差别
    释曰。前所未说作业差别。今于此中。复显
    菩萨等持作业。谓诸菩萨依三摩地。能修一
    切波罗蜜多。又依此定能善成熟一切有情。
    发神通等种种方便。引诸有情入正法故。
    又由此力能善清净一切佛土。心得自在。
    随欲能成金银等宝诸佛土故。又由此力
    能正修集一切佛法。是三摩地作业差别

    摄大乘论释增上慧学分第九之一

    论曰。如是已说增上心殊胜。增上慧殊胜云
    何可见。谓无分别智。若自性若所依。若因缘
    若所缘。若行相若任持若助伴。若异熟若等
    流。若出离若至究竟。若加行无分别后得胜
    利。若差别若无分别后得譬喻。若无功用作
    事若甚深。应知无分别智名增上慧殊胜
    释曰。今正至说增上慧时。此中意说。无分
    别智名增上慧。此复三种。一加行无分别智。
    谓寻思慧。二根本无分别智。谓正证慧。三后
    得无分别智。谓起用慧。此中??求慧。是第一
    增上慧。内证慧是第二增上慧。摄持慧是第
    三增上慧。今且成立无分别智。由唯此智
    通因果故。其寻思智是此智因。其后得智是
    此智果。所以成此兼成余二
    论曰。此中无分别智。离五种相以为自性。
    一离无作意故。二离过有寻有伺地故。三
    离想受灭寂静故。四离色自性故。五离于
    真义异计度故。离此五相。应知是名无分别智
    释曰。且应先说无分别智所有自性。此中体
    相。说名自性。谓诸菩萨无分别智。离五种
    相以为自性。离五相者。若无作意是无分
    别智。睡醉闷等应成无分别智。若过有寻有
    伺地是无分别智。第二静虑已上诸地应成。
    无分别智。若如是者。世间应得无分别智。
    若想受灭等位中。心心法不转是无分别智。
    灭定等位无有心故。智应不成。若如色自
    性是无分别智。如彼诸色顽钝无思。此智应
    成顽钝无思。复有余义。若如色性智不应
    成。若于真义异计度转。无分别智应有分
    别。谓分别言此是真义。若智远离如是五
    相。于真义转于真义中不异计度。此是真
    义无分别智。有如是相缘真义时。譬如眼
    识不异计度。此是其义
    论曰。于如所说。无分别智成立相中。复说多颂
    释曰。于上所说无分别智略成立中。广说多颂
    论曰
     诸菩萨自性  远离五种相
     是无分别智  不异计于真
    释曰。由此初颂显上所说无分别智。初自
    性义如是已说。此智自性依彼而转。次颂当

    论曰
     诸菩萨所依  非心而是心
     是无分别智  非思义种类
    释曰。如是所说无分别智。当言依心为依
    非心。若言依心能思量故。说名为心依心
    而转。是无分别不应道理。若依非心则不
    成智。为避如是二种过失故说此颂。此
    智所依不名为心。不思义故。亦非非心。心
    所引故。此生所依是心种类。亦名为心因彼
    而生。次颂当显
    论曰
     诸菩萨因缘  有言闻熏习
     是无分别智  及如理作意
    释曰。诸菩萨因缘者。谓此智因。有言闻熏
    习者。谓由他音正闻熏习。及如理作意者。
    谓此熏习为因意。言如理作意。无分别智因
    此而生。复何所缘。次颂当显
    论曰
     诸菩萨所缘  不可言法性
     是无分别智  无我性真如
    释曰。不可言法性者。谓由遍计所执自性。一
    切诸法皆不可言。何等名为不可言性。谓
    无我性所显真如。遍计所执补特伽罗。及一
    切法皆无自性。名无我性。即此无性所显有
    性。说名真如。勿取断灭故说此言。又于
    所缘所作行相。次颂当显
    论曰
     诸菩萨行相  复于所缘中
     是无分别智  彼所知无相
    释曰。菩萨行相于所缘中所现无相。谓即此
    智于真如中平等。平等生起无异无相之
    相。以为行相。如眼取色见青等相。非此青
    等与色有异。此亦如是。智与真如无异行
    相。即于此中为释疑难。复说二颂
    论曰
     相应自性义  所分别非余
     字展转相应  是谓相应义
     非离彼能诠  智于所诠转
     非诠不同故  一切不可言
    释曰。若一切法皆不可言。复以何等为所
    分别。为释此故说如是言。相应自性义所
    分别非余。谓即相应为自性义。是所分别非
    离于此。故言非余。此云何成。为重成立复
    说是言。字展转相应是谓相应义。谓别别字
    相续宣传。以成其义。是相应义如言斫刍。
    二字不断说成眼义。是相应义为所分别。又
    一切法皆不可言。因何成立。故复说言非
    离。彼能诠智于所诠转。由若不了能诠之
    名。于所诠义觉知不起。故一切法皆不可
    言。若言要待能诠之名。于所诠义有觉知
    起。为遮此故复说是言。非诠不同故。以能
    诠名与所诠义互不相称。各异相故。能诠
    所诠皆不可说。由此因故说一切法皆不
    可言。无分别智何所任持
    论曰
     诸菩萨任持  是无分别智
     后所得诸行  为进趣增长
    释曰。由无分别后所得智。得菩萨行。此行
    即依无分别智。为进趣增长者。为令如是
    诸菩萨行得增长故。无分别智是彼任持。此
    智复以何为助伴
    论曰
     诸菩萨助伴  说为二种道
     是无分别智  五到彼岸性
    释曰。二种道者。一资粮道。二依止道。资粮
    道者。谓施戒忍及与精进波罗蜜多。依止道
    者。即是静虑波罗蜜多。由前所说波罗蜜多
    所生诸善。及依静虑波罗蜜多。无分别智即
    得生长。此智名慧波罗蜜多。乃至未得佛
    果已来。无分别智于何处所感异熟果
    论曰
     诸菩萨异熟  于佛二会中
     是无分别智  由加行证得
    释曰。于佛二会中者。谓受用身会中。及变
    化身会中。若无分别加行转时。于变化身会
    中受生。受异熟果。若已证得无分别智。于
    受用身会中受生。受异熟果。为显此义故。
    复说由加行证得。无分别智谁为等流
    论曰
     诸菩萨等流  于后后生中
     是无分别智  自体转增胜
    释曰。诸菩萨等流于后后生中者。于次前
    说二身大会后后生中。是无分别智自体转
    增胜者。即彼所修无分别智展转增胜。应知
    即是彼等流果。无分别智出离云何
    论曰
     诸菩萨出离  得成办相应
     是无分别智  应知于十地
    释曰。诸菩萨出离者。进趣究竟故名出离。即
    是进趣大涅??义。得成办相应是无分别智
    者。初护此智名得相应。次后无量百千大
    劫成办相应。应知于十地者。谓从初地乃
    至第十。如是次第。此智初地唯名为得。尔
    后多时乃名成办。是故菩萨经无数劫乃
    证涅??。由尔所时方到究竟。无分别智谁
    为究竟。而次前说次第获得
    论曰
     诸菩萨究竟  得清净三身
     是无分别智  得最上自在
    释曰。得清净三身者。是得如来净三身义。
    言清净者。谓初地中唯得三身至第十地
    乃善清净。得最上自在者。无分别智非唯
    证得清净三身以为究竟。而复获得十种
    自在。此如后说应知其相。无分别智有何
    胜利。此中三种无分别智。一者加行无分别
    智。二者根本无分别智。三者后得无分别智。
    此中加行无分别智。谓诸菩萨初从他闻无
    分别理。次虽未能自见此理而生胜解。次
    此胜解为所依止。方便推寻无分别理。是
    名加行无分别智。由此能生无分别智。是
    故亦得无分别名。如是加行无分别智无染
    胜利。其譬云何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种种极重恶  由唯信胜解
    释曰。为欲显示彼不能染故。说种种极重
    恶言。为欲显示不能染因故。说由唯信胜
    解。言由唯信乐无分别理而起胜解。故能
    对治种种恶趣。此即显示诸恶不染。此中根
    本无分别智无染胜利。其譬云何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解脱一切障  得成办相应
    释曰。从何解脱。谓解脱一切障。由何解脱。
    谓成办相应如是解脱。由于诸地唯得相
    应。成办相应以为因故。此即显示无分别
    智能治诸障。此中后得无分别智无染胜利。
    其譬云何
    论曰
     如虚空无染  是无分别智
     常行于世间  非世法所染
    释曰。由此智力观诸有情诸利乐事故。思
    往彼世间受生。既受生已。一切世法所不
    能染。世法有八。一利二衰三誉四毁五称
    六讥七苦八乐。从无分别智所生故。此智
    亦得无分别名。今当显此三智差别
    论曰
     如哑求受义  如哑正受义
     如非哑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愚求受义  如愚正受义
     如非愚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五求受义  如五正受义
     如末那受义  三智譬如是
     如未解于论  求论受法义
     次第譬三智  应知加行等
    释曰。此中三智如其譬喻。应知差别。譬如
    哑人求受境义不能言说。如是加行无分
    别智。应知亦尔。譬如哑人正受境义寂无
    言说。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如非
    哑人受境义已。如其所受而起言说。如是
    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此中意取能作文
    字。名为言说。如愚颂中。无所了别说名
    为愚。如前哑喻应正安立三智差别。如
    五颂中。五谓眼等五无分别。应知此中求受
    正受俱无分别。加行根本于真如义差别亦
    尔。如意受义亦能分别。如是后得亦能受义。
    亦能分别。如是三智如前哑喻安立差别。
    于论颂中。如未解论于论求解。如是加行
    无分别智。应知亦尔。如温习论但受于法。
    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此中法者。
    意取文字如解论者。于法于义皆能领受。
    如是后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次第之言。
    显示三智似于法义领受差别。次当显示
    根本后得譬喻差别
    论曰
     如人正闭目  是无分别智
     即彼复开目  后得智亦尔
     应知如虚空  是无分别智
     于中现色像  后得智亦尔
    释曰。初颂显示二智差别。其相可知。如虚
    空者。譬如虚空周遍无染。非能分别。非所
    分别。如是根本无分别智。应知亦尔。遍一
    切法一味空性故名周遍。一切诸法所不能
    染故名无染。自无分别。是故说名非能分
    别。亦不为他分别行相。是故说名非所分
    别。如是应知。无分别智譬如虚空。现色像
    者。譬如空中所现色像是可分别。如是后
    得无分别智。应知亦尔。是所分别亦能分别。
    若以如是无分别智修成佛果。既离功用
    作意分别。云何能成利益安乐诸有情事
    论曰
     如末尼天乐  无思成自事
     种种佛事成  常离思亦尔
    释曰。如离分别所作事成。于此颂中。末尼
    天乐譬喻。显示如如意珠虽无分别而能
    成办。随诸有情意所乐事。又如天乐无击
    奏者。随生彼处有情意乐。出种种声。如是
    应知。诸佛菩萨无分别智。虽离分别而能
    成办种种事业。次当显此无分别智所有
    甚深。此智为缘依他起性。分别事转为缘
    余境。若尔何失。若缘分别。无分别性应不
    得成。若缘余境余境定无。云何得缘
    论曰
     非于此非余  非智而是智
     与境无有异  智成无分别
    释曰。非于此非余者。此智不缘分别为
    境。无分别故。不缘余境即缘依他。诸分别
    法真如法性为境界故。法与法性若一若
    异不可说故。此说根本无分别智。不缘分
    别亦不缘余。又此根本无分别智为智为
    非。若尔何失。若是智者。云何是智而是无分
    别。若非智者。云何说为无分别智。答此问
    言。非智而是智。此显根本无分别智非定是
    智。似于加行分别智中此不生故。亦非非
    智。以从加行分别智因而得生故。复有别
    义。非于此非余非智而是智者。以非于此
    分别转故。说名非智。以非于余即于分
    别法性转故。而亦是智。前后二句互相解
    释。与境无有异智成无分别者。非如加
    行无分别智。有其所取能取性转名无分
    别。与所取境无差别转。平等平等名无分
    别。此智不住所取能取二种性中。如薄伽
    梵余契经中说。一切法皆无分别。为欲显
    示无分别义。复说颂言
    论曰
     应知一切法  本性无分别
     所分别无故  无分别智无
    释曰。应知一切法本性无分别者。是一切法
    本来自性无分别义。何以故。所分别无故。此
    即显示所分别事无所有故。诸法本性无
    有分别。若所分别无所有故。诸法本性无分
    别者。何故本来一切有情不得解脱。答此
    问言。无分别智无此显彼。无无分别智。虽
    一切法本来自性无有分别。而不解脱。若
    于诸法无分别理。真证智生。现见诸法无分
    别性。即得解脱。此未生故未得解脱。真证
    智者。应知即是无分别智。今当显此三智差别

    摄大乘论释卷第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