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下 >
  • 摄大乘论释卷第1总标纲要分第一

    总标纲要分第一

     诸破所知障翳暗  尽其所有如所有
     诸法真俗理影中  妄执竞兴于异见
     斯由永离诸分别  无垢清净智光明
     获得最胜三菩提  惑障并习断常住
     能无功用于十方  随诸有情意所乐
     开示殊胜极广大  三种解脱等方便
     由无分别有大悲  生死涅??俱不住
     由摄妙慧巧方便  究竟至极自他利
     如是世尊等所觉  等所开示微妙法
     若能于此善修行  必获寂然甘露迹
     诽谤决定没无底  甚久无能大苦海
     学无学僧居道果  普胜一切所余僧
     善逝无垢功德河  真实于中而沐浴
     为世无上良福田  虽复投于微少善
     而便广大如地空  慧者由斯得解脱
     故我至诚身语思  频修无倒归命礼
     轨范诸师今减少  真法正理多浑浊
     皆由聪?毙奥?恕 ∫雷匝八际Ы讨?br>  我师于此非前后  逢事圣者大慈尊
     依止无动出世间  放大法光三摩地
     阐扬妙法流清誉  如日舒光遍十方
     文光无垢最甚深  诸了义经所随顺
     广大句义皆微妙  悉以绮饰自庄严
     能令聪敏者融心  无谄无?x生爱敬
     极难通法慧无滞  不住利养称誉中
     于乐常无染着心  故名决定称自德
     诸贤圣者常亲近  一切世间无不知
     无著名称普皆闻  功德显然同所赞
     无尽辩者等所雨  甘露文义微妙法
     多从彼闻自力微  少受犹如乞雨鸟
     从广决择集少分  以言略释摄大乘
     愿此所作遍饶益  怖于极大文海者
    论曰。阿?炒锬ゴ蟪司?小1≠よ笄耙涯?br> 善入大乘菩萨。为显大乘体大故说谓
    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相殊胜殊胜语
    释曰。依止何义从何所因而作是说。广博
    所知深大法性。若离诸佛菩萨威力。谁于此
    中能造释论。复由何义于此论初说如
    是事由。若离举阿?炒锬ゴ蟪司?浴T虿?br> 了知论是圣教为此义故。又为显经名
    如言十地经。故说如是阿?炒锬ゴ蟪司?br> 言。复有余义。为显彼经是圣教故。初说如
    是阿?炒锬ゴ蟪司?浴=裨齑寺塾兴??br> 者。为欲开晓无知者故。为显法门别名
    故。举阿?炒锬ァN?酝??省>倬?浴N?br> 简声闻阿?炒锬ジ淳俅蟪恕S山褚嘤蟹?br> 圣所说阿?炒锬ァH缦钟腥俗匝八蓟邸N?br> 是佛说阿?炒锬ァ;蛏?潘祷蚴乐窃臁S盅?br> 大乘素怛缆者。为欲显示异声闻等。为欲
    显示菩萨藏摄故。复举其阿?炒锬ァS植?br> 摄者。谓入自宗素怛缆藏现灭自惑。?衬?br> 耶藏即大乘中菩萨烦恼。以诸菩萨种种分
    别为烦恼故。不违最胜阿?炒锬ァ9愦笊?br> 深为其相故
    此中三藏者。一素怛缆藏。二?衬我?亍H??br> ?炒锬ゲ亍H缡侨?叵鲁松铣擞胁畋鸸试?br> 成二藏。一声闻藏。二菩萨藏。此三及二何缘
    名藏。由能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
    复由何缘建立三藏。由九种缘。谓为对治
    疑惑立素怛缆藏。若于彼彼义中有疑惑
    者。即为决定宣说彼彼义故。为对治二边
    受用立?衬我?亍N秸谟凶镒庞?直呤苡?br> 故。及开无罪不自苦边受用故。为对治自
    见取执立阿?炒锬ゲ叵哉罩罘ㄎ薜瓜?br> 故。又能说三学故立素怛缆藏。能成办增
    上戒增上心故立?衬我?亍N骄呤?藜?br> 无悔等。渐次能得三摩地故。能成办增上
    慧故立阿?炒锬ゲ亍N侥芫鲈裎薜挂骞省?br> 又能说法义故立素怛缆藏。能成满法义
    故立?衬我?亍N轿?鞣?衬涨谛扌姓摺?br> 便于此二能通达故。能于法义决择善巧
    故立阿?炒锬ゲ亍S纱司旁敌砹⑷?亍S?br> 此皆为解脱生死。此复云何能得解脱。熏
    觉寂通故得解脱。谓由闻熏习心故。由思
    觉悟故。由修奢摩他寂静故。由证??#37474;舍
    那通达故。能得解脱。又若略说此素怛缆
    ?衬我??炒锬ゲ馗饔兴囊濉F腥?诖巳?br> 具了知则能证得一切智性。声闻于此虽但
    解了一伽他义亦得漏尽。云何此三各有
    四义。谓能贯穿。依故相故法故义故名素怛
    缆。此中依者。谓于是处由此为此而有所
    说。相者。谓世俗谛相胜义谛相。法者。谓蕴界
    处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菩
    提分无碍解无诤等。义者。谓随密意。对故数
    故伏故通故。应知名阿?炒锬ァN桨?炒?br> 磨亦名对法。此法对向无住涅??能说谛
    菩提分解脱门等故。阿?炒锬ヒ嗝??ā?br> 于一一法数数宣说训释言词自相共相等
    无量差别故。阿?炒锬ヒ嗝??āS纱司咦?br> 论处所等能胜伏他论故。阿?炒锬ヒ嗝?br> 通法。由此能释通素怛缆义故。犯罪故等
    起故还净故出离故。应知名?衬我?4酥蟹?br> 罪者谓五众罪。等起者。谓无知故放逸故烦
    恼盛故不尊敬故而犯诸罪。还净者。谓由意
    乐不由治罚如受律仪。出离者。有七种。
    一各各相对说悔所犯。二誓受治罚谓授学
    等。三等有妨害先制学处后由异门还复
    开许。四别更止息谓僧和合还舍所制。五转
    依谓?刍?刍尼转男女形故舍不共罪。六
    由真实观谓作殊胜法?扈弈现钚邢喙邸?br> 七由法尔得谓由见谛法尔得无小随小
    罪。应知?衬我?从兴囊濉R徊固刭ぢ薰省?br> 世尊依彼制所学处。二制立故。谓告曰彼
    补特伽罗所犯过已大师集僧制所学处。三
    分别故。谓制学处。已更广解释。先所略说
    四决择故。谓于此中决判所犯。云何有罪
    云何无罪
    今当释本文。薄伽梵前者。显有所敬故无
    异言。善入大乘者。是由已得陀罗尼等胜
    功德义。显已得此诸功德故。于义于文能
    正任持能正开示。如是名菩萨。为何义
    故说。为显大乘体大故说。所言显者。开发
    大乘实有大体。依大乘者。依止大乘而起
    所说。有十相殊胜殊胜语者。谓即由彼十
    种殊胜所殊胜语。名十相殊胜殊胜语。此殊
    胜言是差别义。两互相待。如言此义殊胜
    于彼。又最上义是殊胜义。或是异类。谓义因
    殊胜故。语果是殊胜。今当说此十种别相
    论曰。一者所知依殊胜殊胜语。二者所知相
    殊胜殊胜语。三者入所知相殊胜殊胜语。四
    者彼入因果殊胜殊胜语。五者彼因果修
    差别殊胜殊胜语。六者即于如是修差别中
    增上戒殊胜殊胜语。七者即于此中增上心
    殊胜殊胜语。八者即于此中增上慧殊胜殊
    胜语。九者彼果断殊胜殊胜语。十者彼果智
    殊胜殊胜语。由此所说诸佛世尊契经诸句。
    显于大乘真是佛语
    释曰。此中所知依殊胜殊胜语者。所应可知
    故名所知。所谓杂染清净诸法即三自性。依
    是因义此所知依即是殊胜故名所知依殊
    胜。由此殊胜故语殊胜。此依即是阿赖耶
    识。如是持业释。乃至彼果智殊胜亦尔。谓
    彼果智即是殊胜故名彼果智殊胜等。所知
    相者。是所知自性义。所知即是相故名所知
    相。谓三自性入所知相者。谓于所知相若能
    入若正入即唯识性。彼入因果者。谓能入
    彼故名彼入。即是悟入唯识理性。因谓加
    行时。世间施等波罗蜜多。果谓通达时。出世
    施等波罗蜜多。彼因果修差别者。即彼因果
    故名彼因果。即于此中修之差别。修谓数
    习。即此数习于诸地中展转殊胜故名差别
    即是十地。即于如是修差别中。增上戒者。
    谓十地中依戒而学故名增上戒。即诸菩萨
    所有律仪于诸不善无复作心。增上心者。
    谓在内心或即依心而学故名增上心。即
    诸三摩地。增上慧者。谓趣证慧故名增上
    慧。或依慧而学故名增上慧。即是无分别
    智。断殊胜者。谓最胜品别自内弃舍烦恼及
    所知障。即是无住涅??。智殊胜殊胜语者。谓
    无障智名智殊胜。彼无分别智有所对治。
    今此佛智已离一切障及随眠。是名于彼
    无分别智佛智殊胜
    论曰。复次云何能显由此所说十处。于声闻
    乘曾不见说。唯大乘中处处见说。谓阿赖
    耶识说名所知依体。三种自性。一依他起自
    性。二遍计所执自性。三圆成实自性。说名所
    知相体。唯识性说名入所知相体。六波罗蜜
    多说名彼入因果体。菩萨十地说名彼因果
    修差别体。菩萨律仪说名此中增上戒体首
    楞伽摩虚空藏等诸三摩地说名此中增上
    心体。无分别智说名此中增上慧体。无住涅
    ??说名彼果断体。三种佛身。一自性身。二受
    用身。三变化身。说名彼果智体。由此所说
    十处显于大乘异声闻乘。又显最胜世尊
    但为菩萨宣说。是故应知但依大乘。诸佛
    世尊有十行相殊胜殊胜语
    释曰。云何能显者。是问何缘义。六波罗蜜多
    说名彼入因果体者。谓由唯识性入三自
    性时。世间施等波罗蜜多名清净因。由能
    引发出世间故。入地已去即彼施等波罗蜜
    多成出世间。名清净果。菩萨十地说名彼
    因果修差别体者。谓菩萨十地是前所说波
    罗蜜多。因果二位修差别性。无分别智说名
    此中增上慧体者。若诸声闻离四颠倒分别
    名无分别。若诸菩萨离一切法分别名无
    分别。二无分别差别如是。无住涅??说名彼
    果断体者。谓三学果故名彼果。彼果即断
    名彼果断。此性名为彼果断体。即是烦恼所
    知二障断义三种佛身说名彼果智体者彼
    三学果故名彼果。彼果即智名彼果智。此性
    名为彼果智体。此中若无自性身应无法
    身。譬如眼根。若无法身应无受用身。譬
    如眼识。应知此中所依能依为同法喻。若
    无受用身。已入大地。诸菩萨众应无受
    用法乐。若无受用法乐。菩提资粮应不圆
    满。譬如见色。若无化身胜解行地诸菩萨
    众。诸声闻等劣胜解者。最初发趣皆不应
    有是故决定应有三身。显于大乘异声
    闻乘者。声闻乘中不说此故。又显最胜
    者。显大乘中此亦最胜
    论曰。复次云何由此十相殊胜殊胜如来语
    故。显于大乘真是佛语。遮声闻乘是大乘
    性。由此十处于声闻乘曾不见说。唯大乘
    中处处见说。谓此十处是最能引大菩提性。
    是善成立随顺无违。为能证得一切智智。
    此中二颂
     所知依及所知相  彼入因果彼修异
     三学彼果断及智  最上乘摄是殊胜
     此说此余见不见  由此最胜菩提因
     故许大乘真佛语  由说十处故殊胜
    释曰。此复云何谓复显此所说十处。是最能
    引大菩提性。是善成立随顺无违。是最能
    引大菩提性者。是大菩提能引因义。是善成
    立者。谓由正理等量思择如见导师所说
    道相。言随顺者。谓为证得勤修行时随顺
    住故。如随导师所说正道随顺而住。言无
    违者。谓诸地中无障碍因。如随导师所说
    道中无劫贼等所有障难。或复生死涅??二
    种互不相违。复有异门。是最能引大菩提
    性者。谓此能引无戏论无分别智故。是善
    成立者。谓与四理不相违故。言随顺者。
    谓与三量不相违故。言无违者。非先随
    顺后相违故。如有颂言
     初任持爱悲  后随顺不善
     非黑白我见  有益亦有损
    为能证得一切智智者。谓于一切法中发
    生无上无间一切行相智故。善成立等复有
    余义。谓善成立随顺无违展转标释。云何善
    成立。谓能随顺故。云何能随顺。谓无违转故
    论曰。复次云何如是次第说此十处。谓诸菩
    萨于诸法因要先善已。方于缘起应得善
    巧。次后于缘所生诸法应善其相。善能远
    离增益损减二边过故。次后如是善修菩萨
    应正通达善所取相令从诸障心得解脱。
    次后通达所知相已。先加行位六波罗蜜多。
    由证得故应更成满增上意乐得清净故。
    次后清净意乐所摄六波罗蜜多。于十地中
    分分差别。应勤修习谓要经三无数大劫。
    次后于三菩萨所学应令圆满。既圆满已
    彼果涅??及与无上正等菩提。应现等证故
    说十处如是次第。释曰。云何如是次第说
    者。问谓诸菩萨于诸法因要先善已广说。
    乃至彼果涅??及与无上正等菩提应现等
    证故者。答要先了知诸法因已。后于缘起
    方得善巧。必有因故果得生起非自在等。
    由此能得因果两智。次后于因所生诸法
    应了其相。何等为相。谓实无有遍计所执。
    定执为有名为增益。增益无故损减实有
    圆成实性。远离如是二边过失故名善巧。
    次于如是所取诸相。由唯识性应正通达
    得无障碍。次于随顺入唯识性。世俗所证
    世间六种波罗蜜多。由胜义故应更证得。
    是应修作清净增上意乐摄义。次于十地分
    分差别应勤修习。谓要经三无数大劫。非
    如声闻极疾三生。勤修对治便证解脱。次后
    即于如是修中增上戒等。菩萨三学应令
    圆满。最后于彼学果涅??。烦恼水断及与
    无上正等菩提。三种佛身应现等证故。说
    十处如是次第
    论曰。又此说中一切大乘皆得究竟
    释曰。一切大乘齐此究竟。何以故。若欲说
    缘起即入阿赖耶识摄。若欲说诸相即入
    三自性摄。若欲说证得即入唯识性摄。若
    欲说波罗蜜多即入波罗蜜多摄。若欲说
    诸地即入诸地摄。若欲说诸学即入诸学
    摄。若欲说断及智即入无住涅??及三种
    佛身摄。齐是名为一切佛语。是故但说如
    此次第

    摄大乘论释所知依分第二之一

    论曰。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
    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
    于阿?炒锬ゴ蟪司?に?兴?br>  无始时来界  一切法等依
     由此有诸趣  及涅??证得
    释曰。此中能证阿赖耶识。其体定是阿赖耶
    识。阿笈摩者。谓薄伽梵即初所说阿?炒锬?br> 大乘经中说如是颂。界者谓因。是一切法等
    所依止。现见世间于金矿等说界名故。由
    此是因故一切法等所依止因。体即是所依
    止义。由此有者由一切法等所依有。诸趣
    者。于生死中所有诸趣。趣者谓异熟果。由
    此果故或是顽愚?哑种类。或有势力能了
    善说恶说法义。或能证得上胜证得。又为烦
    恼所依止性。由此故有猛利烦恼长时烦恼。
    如是四种异熟差别所依止故。无有堪能。
    应知翻此名有堪能。非唯诸趣由此而有。
    亦由此故证得涅??。要由有杂染方得涅??故
    论曰。即于此中复说颂言
     由摄藏诸法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赖耶  胜者我开示
    释曰。已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是所知依
    体。复引阿笈摩证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
    于此颂中由第二句释第一句。胜者即是
    诸菩萨众
    论曰。如是且引阿笈摩证复何缘故此识说
    名阿赖耶识。一切有生杂染品法。于此摄
    藏为果性故。又即此识于彼摄藏为因性
    故。是名说名阿赖耶识。或诸有情摄藏此
    识为自我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
    释曰。今训此识阿赖耶名。一切有生者。诸有
    生类皆名有生。杂染品法者。是遮清净义
    于中转故名为摄藏。或诸有情摄藏此识
    为自我者。是执取义
    论曰。复次此识亦名阿陀那识。此中阿笈摩
    者如解深密经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
     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释曰。复引解深密经。即此阿笈摩中。佛告
    广慧菩萨摩诃萨曰。广慧当知。于六趣生
    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
    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
    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展转和合增
    长广大。依二执受。一者有色诸根及所依执
    受。二者相名分别言说戏论习气执受。有色
    界中具二执受。无色界中不具二种。广慧。
    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
    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
    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
    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
    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
    分别意识转。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
    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
    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广慧。若于尔时
    一眼识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
    眼识同所行转。若于尔时二三四五诸识身
    转。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与五识身
    同所行转。广慧。譬如大瀑水流。若有一
    浪生缘现前唯一浪转。若二若多浪生缘现
    前有多浪转。然此瀑水自类恒流无断无尽。
    又如善净镜面。若有一影生缘现前唯一影
    起。若二若多影生缘现前有多影起。非此
    镜面转变为影。亦无受用减尽可得。如是
    广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
    故。若于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即于此
    时一眼识转。若于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
    缘现前。即于此时五识身转。广慧如是菩
    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于心
    意识秘密善巧。然诸如来不齐于此施设
    彼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广慧。
    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
    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
    识。不见积集不见心。不见眼色及眼识。
    不见耳声及耳识。不见鼻香及鼻识。不见
    舌味及舌识。不见身触及身识。不见意法
    及意识。是名胜义善巧菩萨。如来施设彼
    为胜义善巧菩萨。广慧。齐此名为于心意
    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如来齐此施设彼
    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此伽他中
    重显彼义。阿陀那识者。所释异名。甚深细
    者。难了知故。一切种子如瀑流者。次第转
    故一切种子刹那展转如瀑水流相续转故。
    恐彼分别执为我者。一行相转故分别执可得
    论曰。何缘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执受
    一切有色根故。一切自体取所依故。所以者
    何。有色诸根由此执受。无有失坏尽寿随
    转。又于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
    体。是故此识亦复说名阿陀那识
    释曰。执受一切有色诸根故者。所以者何。
    有色诸根由此执受。尽寿随转用此为释。
    谓由眼等有色诸根阿赖耶识所摄受故。非
    如死身青瘀等位。若至死时此舍离故。彼
    即便有青瘀等位。是故定知此执受故乃至
    寿限彼不失坏。一切自体取所依故者。又于
    相续正结生时取彼生故。执受自体。用此
    为释。谓由此识是相续识故。于相续正结
    生时能摄受生一期自体。亦为此识之所摄
    受。由阿赖耶识中一期自体熏习住故。彼体
    起故说名彼生。受彼生故名取彼生。由能
    取故执受自体。以是义故阿赖耶识。亦复
    说名阿陀那识
    论曰。此亦名心。如世尊说心意识三。此中
    意有二种第一与作等无间缘所依止性。无
    间灭识能与意识作生依止。第二染污意
    与四烦恼恒共相应。一者萨迦耶见。二者我
    慢。三者我爱。四者无明。此即是识杂染所依。
    识复由彼第一依生。第二杂染了别境义
    故。等无间义故思量义故。意成二种
    释曰。此亦名心者。阿赖耶识即是心体。意识
    二义差别可得。当知心义亦有差别。显示
    此故此中与作等无间缘因性。谓无间灭识
    与意识为因是第一意。由四烦恼常所染污
    是第二意。此中萨迦耶见者。谓执我性。由
    此势力便起我慢。恃我我所而自高举。于
    实无我起有我贪。名为我爱。如是三种无
    明为因。言无明者。即是无智识。复由彼第
    一依生。第二杂染者。谓无间灭识说名为
    意。与将生识容受处所故作生依。第二染
    污意为杂染所依。以于善心中亦执有我
    故。了别境义故。等无间义故思量义故。意成
    二种者。谓于此中由取境义说名为识。
    由与处义名第一意。由执我等成杂染
    义名第二意
    论曰。复次云何得知有染污意。谓此若无
    不共无明则不得有成过失故。又五同法
    亦不得有。成过失故。所以者何。以五识身
    必有眼等俱有依故。又训释词亦不得有
    成过失故。又无想定与灭尽定差别无有
    成过失故。谓无想定染意所显非灭尽定。
    若不尔者此二种定应无差别。又无想天
    一期生中应无染污成过失故。于中若无
    我执我慢。又一切时我执现行现可得故。谓
    善不善无记心中。若不尔者唯不善心彼相
    应故。有我我所烦恼现行非善无记。是故
    若立俱有现行。非相应现行无此过失。此
    中颂曰
     若不共无明  及与五同法
     训词二定别  无皆成过失
     无想生应无  我执转成过
     我执恒随逐  一切种无有
     杂染意无有  二三成相违
     无此一切处  我执不应有
     真义心当生  常能为障碍
     俱行一切分  谓不共无明
    此意染污故有覆无记性。与四烦恼常共相
    应如色无色二缠烦恼。是其有覆无记性摄。
    色无色缠为奢摩他所摄藏故。此意一切时
    微细随逐故
    释曰。此文复以余道理成立染污意。何等
    名为成立道理。谓此若无不共无明即不得
    有。不共无明。其相云何。谓未生对治能障
    真智愚。此于五识理不相应。是处无容能
    为障故。若处有能治此处有所治。亦不得
    在染污意识此非有者。余惑现行名不成
    故。若立此烦恼在染污意识。即应毕竟成
    染污性。云何施等心得成善。与此烦恼恒
    相应故。若说有意识与善法俱转。此即与
    彼烦恼相应。是染意识引生能治。不应道
    理。若说染污意俱转有善心。即此善心引生
    能治此生彼灭即无过失。又五同法故。所
    以者何。譬如眼等五识。必有眼等五根为
    俱有依。如是意识亦应决定有俱有依。又
    训释词故。所以者何。能思量故说名为意。
    此训释词何所依止。非彼六识与无间识
    作所依止。应正道理。已谢灭故。又二定别
    故。所以者何。若定说有染污意者。无想定
    中即有此意。余定中无故有差别。若异此
    者。于二定中第六意识并不行故。应无
    差别。又无想中生应无我执故。所以者何。
    若彼位中无染污意。彼一期生应无我执。
    若尔不应圣所诃厌。既被诃厌。是故定知
    彼有我执。又我执随故。所以者何。施等位中
    亦决定有我执随故。此我执随若离无明
    不应道理。非此无明离所依止。此所依止
    离染污意无别体故。故定应许有染污
    意。若不许者有上过失。重显彼故说四伽
    他若不共无明等。乃至广说。此中不共无明
    者。谓于一切善不善无记烦恼随烦恼位中。
    染污意相应俱生无明。彼若无者成大过
    失。常于苦等障碍智生。是其业用。此即显
    无业用过失。五同法者。第六意识与五识
    身有相似法。彼有五根阿赖耶识为俱有
    依。此亦如是有染污意。阿赖耶识为俱有
    依。此五同法离染污意决定无有。此则显
    无自性过失。训词若无成过失者。取所
    缘相而思量故。无间灭时能取境故。说名为
    意。过去已灭无所思量。云何当有能思量
    性。训词无故成大过失。二定别者。灭尽定
    中无染污意。无想定中有染污意。此若无
    者。如是二定差别应无。成大过失。又染污
    意若无有者。无想身中应无我执。非异生
    者。于相续中暂离我执应正道理。如是诸
    过离染污意皆定应得。故应定许有染污
    意。为显此义故复说言无有二等。二者即
    是不共无明五相似法。三相违者。谓训释词
    二定差别。无想生中我执恒随离染污意。如
    是三事皆成相违。无此一切处我执不应
    有者。离染污意于一切种善等位中。我执
    恒随不应得有。故应定许有染污意。余文
    易了不复须释
    论曰。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
    是故成就阿赖耶识以为心体。由此为种
    子意及识转
    释曰。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有性。
    由此为因意及转识皆得生起。见取转识当
    知亦即取第二意。所以者何。彼将灭时得
    意名故
    论曰。何因缘故亦说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
    子所积集故
    释曰。复欲释名故作此问。由种种法者。
    由各别品类法。熏习种子者。功能差别因。
    所积集故者。是极积聚一合相义
    论曰。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
    赖耶识。名阿陀那识。由此深细境所摄故。
    所以者何。由诸声闻不于一切境智处转。
    是故于彼虽离此说。然智得成解脱成就。
    故不为说。若诸菩萨定于一切境智处转。
    是故为说。若离此智不易证得一切智智
    释曰。由此深细境所摄者。谓此境界即深细
    故名深细境。此即深细境界中摄难了知
    故。非诸声闻为求一切境界智。故正勤修
    行。唯正希求自义利故。彼由?浅苦等
    正智。便能永断烦恼障故。若诸菩萨为利
    自他求断烦恼及所知障正勤修行。是故为说

    摄大乘论释卷第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