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瑜伽部下 >
  •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4应知胜相胜语第二之一相章第一

    应知胜相胜语第二之一
    相章第一

    论曰。已说应知依止。应知相云何可见。此
    略说有三种。谓依他相分别相成就相。此中
    何者是依他相。阿梨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
    所摄诸识。何者是诸识谓身识身者识。受者
    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
    他差别识善恶两道生死识。此中身识身者
    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
    说识。此等从言说熏习种子生。自他差别识
    从我见熏习种子生。善恶两道生死识从有
    分熏习种子生。此等诸识摄一切界趣。及烦
    恼等依他相虚妄分别故。得显现。此等诸识
    虚妄分别所摄。唯是识量。无所有不实义显
    现依止。此是依他相。释曰。今释应知相中。
    依他相略说者。谓总要而说故。虚妄分别所
    摄者虚妄分别体性故。此中身识者谓眼等
    五界。身者识者谓染污意。受者识者谓意界。
    应受识者谓色等六外界。正受识者谓六识
    界。世识者谓生死相续不断。数识者谓算计。
    处识者谓器世界言说。识者谓见闻觉知四
    种言说。此等九识皆是应知依止。见闻等名
    言熏习差别为因。自他差别识者谓依止身
    差别。以我见熏习为因。善恶两道生死识者
    谓生死趣无量种。从有分熏习种子生。此
    等诸识者次前所说诸识。摄一切界趣烦恼
    者谓三界五趣及烦恼等。摄者彼识体性故。
    依他相者依他为体故。此中虚妄分别所摄
    者。是彼体性故。无所有不实义。显现依止
    者。是无所有不实义显现因故。此中无所有
    者无实体故。如我尘无有实义。于无所有中
    执取譬如我。即是无所有而有我相显现。此
    所依止名显现依止。依止者因义故即是依他相
    论曰。此中何者是分别相。于唯是识量无有
    义中。有义显现故。释曰。分别相中言无有
    义者。譬如实无有我。此唯有识量者。于无有
    义中而显现故。譬如我唯相似显现故。为义
    显现者为所取相显现。譬如无我而我相显现故
    论曰。此中何者是成就相。即此依他相中。彼
    义相毕竟无所有故。释曰。成就相者此无
    所有不实义。显现因中彼不实义显现无所
    有故。如我相似相实无所有。然无我是有
    论曰。此中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知是眼等
    六内界。应受识者应知是色等六外界。正受
    识者应知是眼等六识界。其余识即是此等
    诸识差别。应知如是等识唯是识量以无义
    故。此中以何为譬。以梦等譬喻显示应知。譬
    如梦中离义独唯有识。种种色声香味触舍
    林地山等义相似相显现。此中实无有义。以
    如此譬应知一切处唯有识。以此为首。复有
    幻鹿渴翳等譬喻。应知犹如梦等觉时一切
    处唯有识。如梦唯是识者觉时何故不如是
    转。实智觉者亦如是转。如正梦时此觉不生。
    若梦觉已此智即生。如是未得真实智觉此
    智不生。若得真实智觉此智即生。若未有真
    实智觉云何于唯识得起比知。由阿含及道
    理。阿含者如十地经中世尊说。三界唯心故。
    又解节经中世尊说。时弥勒菩萨问世尊言。
    所有三昧境像云何与定心为可说异为不可
    说异。世尊言弥勒不异。何以故。定心所缘唯
    识所显。我说为识。世尊。若三昧境像不异定
    心。云何彼心还取彼心。弥勒。无有一法能
    取余法。然彼心即如是生亦如是显现。譬如
    因面见影言我见影。谓所见影异于自面。彼
    心亦尔如是生起。即于彼心。谓有别物可见。
    由此阿含及道理故得显现。释曰。此唯有
    识者。如十地经及解节经所说故。此攀缘唯
    识所显故。我说唯识者此所攀缘唯识所显。
    此有何义为显唯识离义故。由是识所摄故。
    佛言我说为识显彼三昧境界是识故。然如
    是生起者为彼相类而生故。于中取为别义
    者。于中谓于三昧境界中。取为别义者于彼
    识影谓有别物。为所取体故
    论曰。如是于静心中。若见青等尔焰影像。
    即见自心无别青等义。由此道理菩萨于一
    切识中。应须比知唯是识量。又此青等非忆
    持识。以所见境界现前住故。于闻思中所有
    忆持识。攀缘过去但是彼影故成唯识。以此
    比量虽未得真如智觉于唯识中则得比知
    释曰。此三昧境界。青等影像亦非忆持识何
    以故。以非如昔所见。即于彼方处如是念
    知故。以现前故。彼所有忆持识暗昧。此现
    前住者所见明净。若言于闻思中数习故。彼
    虽过去后思念时如昔而生。此亦如是者。彼
    闻思已过去。今则无有。于无有中若更生。此
    即是识似彼而生。非过去已灭闻思。是故此
    义于成唯识尘无所有即得成就
    论曰。如前所说种种识。譬如梦等者此中眼
    识等识体唯识得成。眼根等识体是色。唯识
    道理复云何可见此等由阿含及道理已如前
    说。此等若是识体何故似色显现。一类坚住
    相续转也。颠倒等烦恼住持故。若异此于无
    义中义颠倒则不成。若无此烦恼障智障等
    染则不成。此若无此清净亦不成。是故眼等
    如是生起得成。此中有偈
     乱因及乱体  所谓色识体
     及非色识体  前无后亦无
    释曰。眼识等识体非色故唯识得成。眼根等
    识体是色云何成唯识也。此等如前阿含及
    道理中已具显示。一类坚住相续转者。一类
    者相似故。坚住者多时住故。由烦恼障智障
    颠倒烦恼为因故。住持者即是因也。若离如
    是等生起。则无非义为义颠倒心。若无此烦
    恼障染智障染则不有。此义以偈显示。乱因
    及乱体者。谓色识体及非色识体。如其次
    第此中色识体为乱因。非色识为乱体。此因
    体色识若不有。彼果体非色识亦无

    差别章第二

    论曰。何故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
    识。于一切有身分共有和合生。显生分受用
    满足故。何故世识等诸识。如前所说种种识
    生。无始时生死流转不断故。无量众生界故。
    无量世界故。无量所作事更互言说故。无量
    摄取受用差别故。无量爱非爱业受用果报
    差别故。受无量生老死差别故。云何成立此
    等诸识令成唯识。略说有三相。唯量义无所
    有故。唯二谓有相及见识故。唯种种谓种种
    相生起故。此等诸识无有义故故名唯量。有
    相及见眼等诸识。以色等为相。以彼等识为
    见。乃至身识为见故。意识者以眼等一切识
    体乃至法识为相。以意识识为见。意识能分
    别故。又似一切识生起故。此中有偈
     唯量二种种  观行人能入
     得入唯心时  此心亦灭离
    释曰。云何名具足身分受用。此身识身者识
    受者识等五识。应知一切有身者。一时有故。
    共有者一时生故。所显者因体故成立三种
    唯识义。如前长行及此偈显示。于长行中言
    唯量者。唯是识量故。一切所有诸识皆唯识
    量。何以故。由所识义无所有故。唯二者成立
    有相及见故。即此一识一分成相。第二分
    成见。此是眼等识二分故。成立种种者还即
    此一识。随所起一分种种相生。第二分为能
    取故。若意识所取。彼一切眼等识乃至法识
    为相。即此意识为见故。种种者唯意识为彼
    事。以不定故。其余诸识有定境界。又不分别
    故。是故若能分别则名为见。以如是道理得
    成唯识。偈言。入唯量者无有义故。入唯二
    者有相及见识故。入种种者由识种种相貌
    生故。观行人能入者。谓修行人相应故。何故
    得入唯心时。此心亦灭离也。由正入唯心时
    则义无所有。识亦不有。若无所取义。云何得
    有能取心也。唯二及种种者。但是说入唯量
    因缘。余义如前所说
    论曰。一种诸师说。即此意识彼彼依止生。
    得彼彼名。如意思得身口业名。此意识于一
    切依止处。生种种相貌。似二而生唯似义故。
    似分别故。一切处亦似触而生。色界中意识
    依止身故。如余色根依止身故。释曰。有诸
    菩萨。欲令唯有一意识次第生起。今当显示。
    譬如意思得身口业名者。如意思于身门中
    生名身业。于口门中生名口业。意业亦尔。如
    是一意识若依止眼生则得眼识名。如是乃
    至依止身生得身识名。此中离意识外更无
    余识。唯除阿梨耶识。若汝言眼等根无分别。
    若意识依止彼生亦应无分别。如染污意依
    止染污故。生起亦染污。此亦应尔者。如论
    说于一切依止处。生种种相貌似二而生。唯
    似义故似分别故。是故无妨。于中一切依止
    处者。谓依止眼等处故。种种相貌似二而生
    者唯似义故似分别故。由此二句故可得了
    知。此二句所说即是一识一分似唯义而生。
    第二分于彼似义中。似分别而生。是故前说
    无过。又一切处亦似触而生。谓于有色处
    心在定中。五识不行于色身中有内受生。如
    余色根依止于身者。如眼等根依止于身。此
    诸根由依止身故即于自身能作损益。意识
    亦尔。依止身故令身损益。应知复有别义如
    身根依止于身。若有外缘来触。即于身根中
    似触而生。此似触生时即于自依止身中。为
    损为益。意识亦尔。依止身故似触生时。亦即
    于身为损为益
    论曰。此中有偈
     远去及独行  无身住空窟
     能伏难伏心  我说为梵行
    释曰。彼诸菩萨成就所说。故引诸阿含偈。言
    远去者攀缘一切境界故。独行者更无第二
    故。无身者离色身故。住空窟者隐在色身空
    窟中故。能伏者自在作用故。难调伏者鄙恶故
    论曰。又如经说。此五根等所行境界。皆意能
    受用。彼等亦依止于意。释曰。复有阿含说。
    此等五根所行境界意能受用者。若根所
    行处名为境界。此意能分别一切法故。一一
    境界各各受用故名能受用。彼等亦依止于
    意者。为彼等诸根生时此为因体故。何以故。
    若意有别缘则眼等不生
    论曰。又如经说十二入中。说六识身为意入
    释曰。复有阿含说六识身说名为意。无别
    余识名故。佛说六识身名为意入。是故得知
    唯独有意
    论曰。若有安立阿梨耶识识体为义。识体处
    彼中。成立所余一切识体为相。识体意识识
    体及所依止成立为见。应知彼等为相貌识
    体为彼见生因。似义显现。为彼见生依止
    事。释曰。亦成立阿梨耶识。为相见二识。意
    识及依止是阿梨耶识见分。眼等识体及一
    切法是相分。此等即是阿梨耶识体故。彼等
    为相貌识体者。谓眼等为识生因体。成彼所
    攀缘故。为彼见生因者于彼中起见名彼见。
    为彼所见义显现故。能为意识见相续住不
    断因故。名为能作见生依止事
    论曰。如是等识体已成立为唯识。诸义既现
    前可见。云何得知非有。如世尊说菩萨具足
    四法。得随顺入一切识体无义。一知相违识
    相。如饿鬼畜生人天同于一切。识体见有
    差别。二知无境界。识生如攀缘过去未来及
    梦影等。三知离功用。应得无颠倒。如于实
    有义中攀缘义。识则应不成颠倒。由不藉功
    用。得真实智。四知随顺三慧故。如诸菩萨
    及得定者。得心自在故随其乐欲。彼义显现。
    如有得奢摩他观行者。修法观时唯以意念
    义即显现。又得无分别智者。住无分别时。一
    切义不显现。诸义由随顺三慧。及前因缘故。
    义无所有即得成就。此义中应说六偈。后于
    增上慧学胜相中说。谓饿鬼畜生人等。释
    曰。一知相违识相者。诸相违者识所缘义名
    为相于中知故。知无境界识生者。谓见无所
    攀缘而识得生。如过去等。知离功用应得
    无倒者。若如所显现义。即如是有者。则不
    须起对治无倒得成。如此解知故。随顺三智
    者。此智知诸义。皆随顺三智故。及得定者。
    谓声闻辟支佛等。得心自在者。谓已得随心
    所作故。随心乐欲彼义显现者。若欲令地界
    成水如念即成。火等亦如是故。得奢摩他者。
    谓已得三摩提故。修行法观者。于诸修多罗
    等中。观察修行故。唯以意念义则显现者。于
    一义中随种种作意则种种相显现故。已得
    无分别智者。若如所显现义是有则不得有
    无分别智。此智实有故。应知彼义决定非有

    分别章第三之初

    论曰。若唯有识义显现。所依止名依他性者。
    云何依他何因缘说名依他。从自熏习种子
    生。是故依他依他为缘生已无功能。过一刹
    那自住故说名依他。释曰。若唯有识义显
    现所依止者。谓离义唯有识体为义。显现因
    即此识体是依他。若自所摄云何依他何因
    缘名依他。为自因所生生已无力住故。即此
    自摄说名为他故名依他
    论曰。若分别性依止于他。实无所有而义显
    现者。云何成分别。何故说分别。无量相貌意
    识分别颠倒生因故成分别。无有自相唯见
    分别故名分别。释曰。依止于他者。谓依止
    依他性唯识故。无所有者无自体故。为义显
    现者有义可见故。何因缘说名分别者。如后
    次第说。于中无量相者。谓一切境界相故。意
    识分别者即意识是分别故。颠倒生因者意
    识妄倒生时攀缘因故。无有自相者无体故。
    唯见分别者唯见乱识故
    论曰。若成就性分别性。毕竟无所有为相。
    云何成成就。何因缘说名成就。体无变异故
    得成就。清净境界故。一切善法中最胜等故。
    由是最胜义故说名成就。释曰。彼毕竟无
    所有为相者。以分别性无所有为性故。云何
    及何因缘等者。如前依他性说。体不变异者
    不虚诳故。如诚实臣。由是清净境界故一
    切善法中最胜。即此清净境界体最胜故名
    成就。如已成就衣
    论曰。复次有能分别。有所分别。有分别性。于
    中何者能分别。何者所分别。何者分别性。意
    识为能分别。以是分别者。故此意识自名言
    熏习种子故。一切识体名言熏习种子故。是
    故有无量种分别生。一切处分别故。以是能
    分别故说名能分别。复次依他性是所分别。
    复次由此因缘故令依他性成所分别。此是
    分别性由此因缘故。令依他性似义显现者
    如义故。复次云何分别能分别。何所攀缘取
    何相貌。云何执着云何起言。云何流布云何
    增益。攀缘于名故取依他性为相故。执着于
    见故。因觉观起言故。见等四种流布为流布
    故。实无义中有义增益。如此分别。释曰。云
    何分别作分别者。意识名分别。依他性是所
    分别。由此因缘令成分别。为显示此故。论云
    攀缘于名如是等取。依他性为相者。即是取
    依他性中眼等名字为相故。何以故。取彼相
    已。而起分别故。见为执著者。谓于彼所取相。
    决定如是故。觉观起言者。如所执着以觉观
    为因出言语故。见等四种言说所言说者如
    所言说。见闻觉知等四种流布。共相流布实
    无有义。以为有义是增益者。如所流布实无
    有义。取为有义故
    论曰。复次云何此等三性。为有异体为不异。
    应言非异非不异。此依他性别道理故成依
    他。别道理故。即此成分别。别道理故即此成
    成就。何等别道理。此成依他。依他熏习种子
    生故成依他。何别道理即此成分别。与分别
    为因缘相故。即此是分别故。何别道理即此
    成成就。如所分别毕竟不如是有故。何别道
    理于一识体为一切种种识体相貌也。阿梨
    耶识识体为彼余生起识。种种相貌。应知为
    彼缘相生起故。释曰。与分别为因缘相者。
    意识名能分别。为此能分别所取境界体而
    生故。即此是分别故者。即此意识分别彼
    相取为所分别境界体。以此义故依他性成
    分别性。如分别意识正分别。所分别时此
    分别毕竟无所有。由此义故依他性成成就性
    论曰。依他性几种。略说有二种依他熏习种
    子故。依他染净性不成就故。由此二种依他
    故。名依他分别性亦二种。自性分别故。差
    别分别故。是名分别。成就性亦二种。本性成
    就故清净成就故。是名成就性。释曰。染净
    体不成就故名依他者。由此依他性为分别
    分成染。为无分别分成净。于此二分中一分
    不成就故。自性分别者如眼等有眼自性作
    此分别故。差别分别者如彼眼等自性有无
    常等差别。作此分别故。自性成就者。谓有垢
    真如。清净成就者。谓无垢真如
    论曰。复有四种分别。谓自性分别差别分别。
    有觉分别。无觉分别。有觉者。谓善知言说众
    生。无觉者。谓不善知言说众生。释曰。善知
    言说者。谓有言说智。不善知言说者。如牛羊
    等虽有分别。然于名字无能故
    论曰。复更有五种分别。一依名分别义自
    性。如此名有此义。二依义分别名自性。如此
    义有此名。三依名分别名自性。如不识义之
    名于中分别故。四依义分别义自性。如不识
    名之义于中分别故。五依名义分别名义。如
    此义如是体如是名。复次总摄一切分别有
    十种。一根本分别。所谓阿梨耶识。二所缘
    相分别。如色等识体。三似相分别。所谓共依
    止眼识等识体。四相变异分别。谓老等乐受
    等贪等。抂横及时节变异等。地狱趣等欲
    界等此诸变异。五似相变异分别。谓即前所
    说变异此中变异。六他授分别。谓闻非正法
    因缘。闻正法因缘分别。七不正分别。谓佛法
    外人闻非正法因缘。八正分别。谓佛法内人。
    闻正法因缘。九执着分别。谓不正思惟因缘
    身见为根本。与六十二见处相应分别。十散
    乱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释曰。总摄一
    切分别有十种分别。为说此故于中根本分
    别者。为诸分别根本自体。亦分别即是阿梨
    耶识故。相分别者以相貌为相。分别即是色
    等识体故。似相分别者。于彼相种类中。若分
    别生于所分别中能分别故得此名。即是眼
    识等识体。及依止故。相变异分别者。谓彼
    缘相若变异。即此相变异体名为分别。老等
    者谓身衰朽四大变异。于中分别故名相变
    异分别。等者摄病及死等。乐受等。谓身有
    变异为相亦尔。等者摄苦及不苦不乐等。贪
    等亦如是。等者摄?痴等。枉横及时节变
    异等者。谓于如是身变异相中。若攀缘生分
    别故。抂横者。谓杀缚等。时变者。谓寒热等
    时节改变为相故。地狱等者等言谓摄畜生
    饿鬼等故。欲界等者等言即是摄色无色界
    等故。似相变异分别者似彼缘相眼识等所
    有变异。于此似相变异体起分别。即是如前
    所说老等中变异。何以故。以住彼老等时。眼
    识等亦变异生故。他授分别者。于他所说有
    二种。谓闻非正法因缘。闻正法因缘。此二
    种分别诸法由闻法生善不善。亦如是解释。
    不正分别者即是闻非正法为因。此法外者。
    谓诸出家外道。正分别者即是闻正法为因。
    此法内者。谓佛法内人。执着分别者不正思
    惟为因故。我见为依止六十二见等如修多
    罗说。与此见处相应分别故。散动分别者。谓
    诸菩萨十种分别
    论曰。一无有相散动二有相散动三增益散
    动四损减散动五一执散动六异执散动七自
    性散动八差别散动九如名取义散动十如义
    取名散动。为对治此十种散动一切般若波
    罗蜜中说无分别智。此等障碍及对治。般若
    波罗蜜义中具足应知。经云菩萨云何行般
    若波罗蜜。舍利弗。此菩萨即于菩萨不见菩
    萨。不见菩萨名。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修行
    不见色不见受想行识。何以故。色自性空非
    空故空。若色空即非色亦非异空故有色。色
    即是空空即是色。何以故。舍利弗。唯有名所
    谓色自性。不生不灭无染无净假立客名分
    别诸法。以此客名更相流布随所流布随起
    执着。菩萨于此名字一切不见。以不见故则
    无执着。如色乃至识亦尔。应知以此般若波
    罗蜜文句故。得通达此等十种分别义。释
    曰。于中无有相散动者。即缘此无有为相名
    为散动。为对治此散动故般若波罗蜜经中。
    说实有菩萨。言实有者显示菩萨实有空体。
    即空是体故名空体。有相散动者缘有为相
    名为散动。为对治此散动故彼经中说不见
    有菩萨。谓不见以分别依他为体由此意故。
    增益散动者为对治此故。彼经中说色自性
    空。为显分别性色空故。损减散动者为对治
    此故彼经中说不空。谓色法如不空故。一执
    散动者为对治此故经言此色空非色。何以
    故。若依他性与成就性是一者依他性亦应
    如成就性。为清净境界。异执散动者为对治
    此故。经言非色异空。何以故。若此二有异即
    法与法性亦应有异。此异不成如无常法与
    无常不可有异。约分别性故言色即是空空
    即是色。以分别性色无所有即是空。此空即
    是色无所有。非如依他与成就性。自性散动
    者为对治此故。经言舍利弗。惟有名所谓
    色。以色自性即是无所有故。差别散动者为
    对治此故。经言自性不生不灭无染无净。于
    中若生即有染。若灭即有净。由不生不灭故
    即无染无净。此等诸句其义如是。如名取
    义散动者。谓随名取义。即是散动为对治此
    故。经言假立种种名字。分别诸法种种者。谓
    随义取名即是散动。为对治此故。经言假立
    客名更相流布。谓非义自性有如是名。为对
    治此十种散动故。说般若波罗蜜经。由此说
    为因故无分别智生
    论曰。若由别道理。依他性得成三性。此三
    性云何得不成一也。由别道理故成依他性。
    不由此成分别及成就。由别道理故成分别。
    不由此成依他及成就。由别道理故成成就。
    不由此成依他及分别

    摄大乘论释论卷第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