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集部全 >
  • 解脱道论卷第8行门品之五

    行门品之五

    问云何慈。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修行。答如父母唯有一子。情所爱念见子起
    慈。起饶益心。如是于一切众生。慈心饶益
    心。此谓慈彼修住不乱此谓修。令起饶益
    为相。爱念为味。无嗔恚为起。若修行慈。成得
    十一功德。安眠。安觉。不见恶梦。为人所爱
    念。为非人所爱念。诸天守护。火毒刀杖不
    加其身。使心得速定。面色悦泽。命终不乱。
    若未得胜法生梵世。云何修行。初坐禅人。乐
    修行慈。初观忿恨过患及忍辱功德。心应受
    持忍辱。云何当观忿恨过患。若人初起忿恨。
    焚烧慈心。令其心浊。从此增长面目?辊尽4?br> 此增长口说恶语。从此增长观于四方。从此
    增长手捉刀杖。从此增长嗔忿吐血。从此增
    长散掷财物。从此增长打坏诸物。从此增长
    或杀他或自杀。复次若人恒忿恨。或杀父母。
    或杀阿罗汉。或破僧。或恶心出佛身血。如是
    作可畏事。如是当观。复次如是当观。我名声
    闻。若不断忿恨成可羞惭。我忆锯喻。?多
    罗中所说。我乐善法。若我今忿恨增长。成
    可憎恶。如人乐浴还入不净。我自多闻。若未
    伏忿恨。人所弃薄。犹如医师还自霍乱。我为
    世所为贵若我不除忿恨。人所弃薄。犹如
    画瓶内盛不净而不覆蔽。若人有智慧而犹
    起忿恨。如人故食杂毒。何以故。从此忿恨。
    最可弃薄。成苦果报。如人为毒蛇所啮。自
    有毒药而不肯服。彼人可知乐苦不乐乐。如
    是比丘。若忿恨起不速制伏。彼比丘可知乐
    苦不乐乐。何故从此忿恨最为可畏。复次当
    观忿恨。忿恨者为怨家所笑。为亲友惭愧。
    虽有深德复被轻贱。本所贵重翻成轻易。若
    已得称誉。咸被讥毁。若求乐成苦。若不动
    成令动。若有眼成盲。若聪明成无智。如是当
    观忿恨过患。问云何观忍辱功德。答忍辱是
    力是铠。能护身能除忿恨。是称誉。智人所
    叹。是乐令不退。是守护令护一切具足。是
    晓了令观诸义。是名为起惭愧。复次当观。
    我已剃头唯应忍辱。是我所受我已受国施。
    以忍辱心令彼施主有大果报。我持圣形饰。
    我此忍辱是作圣行。我有?恚令无?恚。我
    名声闻。今实名声闻。彼檀越施我杂物。以
    此忍辱令彼施主得大果报。我有信。此忍辱
    是我信处。我有智慧。此忍辱是智慧处。我有
    忿恨毒。此忍辱是我却毒药。如是观忿恨过
    患及忍辱功德。令心受持。我当向忍辱。人有
    恶骂我当忍辱。我当软无?x慢。如是坐禅人
    向忍辱乐。作自饶益。入寂寂处。不乱心。从
    初其身令满。我复乐乐心不耐苦。云何我无
    怨家无?恚。乐离诸烦闹。成就一切功德。
    彼坐禅人制伏其心。作软心作堪受持心。若
    心成软堪受持事。从此应修行慈。于一切众
    生如其自身若坐禅人修行慈。于一切众生。
    从初不能修慈。于怨家中人恶人无功德人
    亡人处起慈。彼坐禅人所贵重人。为起惭愧。
    不为轻贱。不为所中。为饶益故起慈。于彼不
    起嫉不?恚。是彼人处初当修慈。初当念其
    饶益功德贵重功德。如是以性成就。以称誉
    成就。以闻成就以戒成就。以定成就。以慧
    成就。我所贵重。如是以施以爱语以利益以
    同事成就。是我饶益。如是善念所重功德及
    饶益功德。令起重想及亲友想。于彼人处当
    修行慈。当作饶益心常觉观。愿无怨心。愿
    无?恚。成于安乐。愿离一切闹。愿成就一
    切功德。愿得善利。愿有称誉。愿有信。愿有
    乐。愿有戒。愿有闻慧。愿有施。愿有慧。愿得
    安眠。愿安觉。愿不见恶梦。愿人所爱敬。愿非
    人所爱敬。愿诸天守护。愿火毒刀杖等不
    着身。愿速得定心。愿面色和悦。愿生中国。
    愿值善人。愿自身具足。愿无疾病。愿得长寿。
    愿恒得安乐。复次如是应思惟。于彼不善法。
    若未生愿令不生。若已生愿灭断。彼善法未
    生愿生。若已生愿增长。复次彼不爱念法愿
    不生。若已生愿灭。彼可爱念法未生。彼由
    慈心得信。彼坐禅人以信自在取心。以取自
    在令念住。以念自在以取自在。以信自在成
    不乱心。彼现知不乱。以此门以此行。于彼
    人修慈心。修已多修。彼坐禅人现知不乱。以
    此门以此行。于彼人修已。多修慈心。以软
    心受持心。次第于爱中人修慈想。于所爱人
    已修慈想。次第于中人当修慈想。于中人已
    修慈想。次第于怨家当修慈想。如是于一切
    众生。犹如自身。令满作分别。若如是修行
    慈。若中人处彼慈不行。若坐禅人暂不起慈。
    当作厌患。于我不善不可爱。我乐得善法信
    心出家。我复说言。依大师故。饶益众生起
    大慈悲。于一中人不起慈心。何况于怨家。
    若如是厌患?恚不灭。彼坐禅人为修慈。不
    应精进。以余方便应修行。于彼人为除嗔
    恚。问云何方便除?恚。答与彼应作周旋。应
    思惟其功德恩。自业所作。负债解脱亲族
    自身罪过。不应作意。自现苦诸根自性念
    灭。知念应当观空。应作摄受。彼人虽生
    ?恚若有所乞随宜施与。若彼有所施。亦随
    宜取与。常共善语。彼所作事亦当随从。如是
    摄受因彼此?恚成灭。于功德者。若见其功
    德。是功德应思惟。不为非功德。如水有草除
    草取水。若彼无功德应起慈。此人无功德。当
    向恶趣。恩者应思惟彼恩。若人作不爱敬令
    起恩。于彼若已作不爱敬。应作功德。复次已
    令灭不善是善趣。彼怨成作恩可知。自业所
    作者。是人所作恶法。是人所?处。于彼恶业
    当生观。负债解脱者。若人骂我害我。是初
    恶业。彼负债解脱。我今作证以观当作欢
    喜。亲族者。于生死众生相续。是我亲族。已
    忆应令起亲族想。自身罪过者。其作我相。彼
    ?恚从我生。为彼得非功德。我成相令起自
    罪过相。不应作意者。无嗔恚相。不应作意。
    如人不乐见色闭眼。苦者为自苦无障碍。应
    令起相。何故如愚痴人。以慈不正忆自作
    苦。因得心苦如是观。可知于有怨家处。从
    彼应离其处。使不见不闻。于处当住诸根。自
    性者。取可爱非可爱境界。诸根自性于此我
    ?恚。因是不正忆。如是当观。念灭者。以彼生
    苦彼得苦。此一切法于一心刹那得灭。我何
    故与彼非?处。我当作?。如是当观。和合
    者。内外不一分和合故生苦。我于一分处。不
    堪作?恚心。如是当观。空者。是人作苦是
    人受苦。彼第一义不可得。此身因缘所生。无
    众生无我界聚草聚等。如是当观。是故世尊说偈
     于村林中住  诸苦乐所触
     非从自他烧  依烦恼得触
     若无烦恼心  谁能触细滑
    彼坐禅人如是嗔恚灭。方便明了。于自亲友
    中人怨家。已作分别。已得自在。心次第起慈
    想。当修住处。种类比丘从彼当修。住处僧
    众从彼当修。自住处诸天从彼当修。自住处
    众生从彼当修。自住处外村。如是从村至村。
    从国至国。从彼当修一方。彼坐禅人以慈心
    已令满一方。从彼二方。从彼三方。从彼四
    方。从彼四维上下。于一切众生放慈悲。一
    切世间以慈心最大无量。无怨无嗔恚令满。
    彼坐禅人如是修行慈。以三种令安禅。以总
    摄众生。以总摄村田。以总摄方。以一众生令
    安慈禅。如是二三众生。乃至众多。于一村
    田众生。令安慈禅。乃至多村。于一方作一众
    生令安慈禅。如是乃至四方。于是若依一众
    生修行慈。若其众生死其事成失。以失事不
    堪起慈。是故应广修慈心。乃至广行。是时
    成妙修行。成大果成大功德。问慈者何根何
    起何具足何非具足何事。答不贪为根。不嗔
    恚为根。不痴为根。欲为根。正作意为根。何
    起者。是根令起。何具足者。若慈成就。杀除?
    恚。除不善爱。令身口意业清净。此谓具足。
    何非具足者。以二因失慈。以自朋生怨。以不
    善爱。以对治生怨。以起?恚。此谓非具足。何
    事者。于众生为事。问不然。第一义众生不可
    得。云何说众生为事。答依诸根种于世假说
    众生。尔时菩萨摩诃萨修慈流。于一切众生
    遍满十波罗蜜。问何故然。答菩萨摩诃萨。于
    一切众生行慈。缘饶益成摄受众生。施于无
    畏。如是满檀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一切
    众生。行慈依饶益于一切众生。成无苦不
    失法用。如父于子。如是满戒波罗蜜。菩萨摩
    诃萨。于一切众生行慈。依饶益一切众生。
    成无贪意。出离非饶益。向禅向出家。如是
    满出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行慈。
    依饶益一切众生。成多思惟饶益非饶益。如
    义说方便明了。为除恶为得善。如是满般若
    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行慈。依取
    饶益。不舍精进。一切时坚精进相应。如是满
    精进波罗蜜。菩萨摩诃萨行慈。于一切众生。
    依饶益彼众生。恶语骂詈。成忍辱不忿恨。
    如是满忍辱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一切
    众生行慈。依饶益于一切众生。说实语于实
    住受持实。如是满实谛波罗蜜。菩萨摩诃萨。
    于一切众生行慈。依饶益于一切众生。乃至
    失命誓不舍。愿成坚受持誓愿。如是满受
    持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以自相
    饶益。满慈波罗蜜。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
    修慈。于亲友中人怨家。平等心离?恚爱。如
    是满舍波罗蜜。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慈。成
    满十波罗蜜。明慈满四受持。尔时菩萨摩诃
    萨。修慈已满十波罗蜜。成令满四受持。所谓
    谛受持。施受持。寂寂受持。慧受持。于是谛波
    罗蜜受持波罗蜜精进波罗蜜。令满谛波罗
    蜜。施波罗蜜戒波罗蜜出离波罗蜜。令满施
    受持。忍辱波罗蜜慈波罗蜜舍波罗蜜。令满
    寂寂受持。慧波罗蜜令满慧受持。如是菩萨
    摩诃萨。已修慈遍满。满十波罗蜜。令满四
    受持。令满二法。所谓奢摩他?称派崮恰S谑?br> 谛受持施受持寂寂受持。令满奢摩他。慧受
    持令满?称派崮恰R崖?菽λ?A盥?磺徐?br> 解脱定正受。令起双变定及大悲定。已满??br> 婆舍那。令满一切神通辩力无畏。已满令
    起自然智一切智。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慈。
    次第令满佛地(慈已竟)
    问云何悲。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为修。答如父母唯有一子心所爱念。见子得
    苦心起悲恼。苦哉如是。于一切众生起慈怜
    愍。此谓为悲。悲住不乱此谓修。不现非饶益
    为相。乐为味。不害为起。与慈等功德。云何修
    者。初坐禅人入寂寂坐。摄一切心。以不乱心。
    见彼得病得老得贫。若见若闻如是作意。彼
    众生得苦。云何方便从苦当得解脱。复次若
    见其颠倒。为烦恼缠所缚入于无明。或有功
    德人而不修学。若见若闻如是作意。众生得
    苦当生恶趣。云何方便从苦得脱。复次若见
    不善法相应善法不相应。以不可爱法相应
    可爱法不相应。若见若闻如是作意。彼众生
    得苦。当生恶趣。云何方便从苦得脱。彼坐
    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于彼人修行悲。心多修
    行。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于彼人已修悲
    心。已多修悲心。心成和软堪能受持。彼次第
    修行于中人。从彼修行于怨人。余如初广说。
    乃至满于四方。问何悲具足。何悲不具足。答
    若悲成就。除于杀害不起忧恼。除不善爱。以
    二因缘失悲。以自亲生怨。以忧恼行。以对治
    生忿。以起恐怖。问苦者不于一切众生有。
    不一切时有。云何于一切众生修于悲。答众
    生已得苦。善取相故。已取彼相。成一切处修
    悲。复次生死之苦。一切众生共有。由彼成一
    切处修行(悲已竟)
    问云何喜。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为修。答犹如父母唯有一子心所爱念。见子
    得乐心生欢喜。善哉如是。一切众生心生欢
    喜。此谓为喜。喜住不乱此谓为修。欣悦为
    相。无怖为味。除无乐为喜。与慈等功德。云何
    为修者。初坐禅人入寂寂坐。摄一切心不乱
    心。其人性所敬重。见得安乐心生欢喜。若
    见若闻如是作意。善哉善哉。愿彼众生长得
    欢喜。得次若见与不善法不相应。与善法
    相应与。不可爱法不相应与可爱相应。若见
    若闻如是作意。善哉善哉。愿彼众生长得欢
    喜。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于彼人修喜
    心。以多修行。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于
    彼人已修喜心。已多修行。成和软心堪能受
    持。从彼次第修行于中人。从彼修行于怨
    人。余如初广说。乃至喜满四方。喜何具足何
    不具足。若喜成就除不乐。不起不善爱除
    绮语。以二因失喜。以自亲生怨。以戏笑起
    行。以对治生怨。以不乐起。如初广说(喜已竟)
    问云何舍。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云何
    为修。答犹如父母于一子。非可念非不可念
    成舍。于彼成中心如是于一切众生舍护中
    心。此谓舍。舍住不乱。此谓修。无所著为相。
    平等为味。伏恚爱为起。与慈等功德。问云何
    为修。答坐禅人从初与慈俱起。与悲俱起。与
    喜俱起。已起第三禅。彼坐禅人已得第三禅。
    自在见慈悲喜过患。爱恚近故。与戏俱起。与
    踊跃欢喜共起。以过患对治。见舍功德。彼坐
    禅人。如是已见慈悲喜过患。已见舍功德。从
    初于非可爱念非不可爱念人。已与舍俱起
    念。令心满足。舍心增长。已修多修心成和
    软。堪能受持。彼次第于怨人修行。从彼于亲
    友人修行。余如初广说可知。乃至满四方。彼
    坐禅人。如是修行。与舍俱起。第四禅以三
    种令安。已总摄众生。已总摄村田。已总摄
    诸方。问若坐禅人现修行舍。于诸众生云何
    作意。答作意所说。于慈悲喜是当作意。于诸
    众生除作欢喜。行欢喜作意乐中。如人亲友
    久远别离。初见荣侍心生喜乐。共住已后其
    心成中。如是住慈悲喜。久复成舍摄受。如
    是作意修行于舍。复有人说。众生众生者如
    是作意。云何舍具足舍不具足。若舍成就
    杀除?爱。不起无明。以二因失舍。以自亲
    生怨。以起无明。以对治生怨。以嗔爱起(舍己竟)
    重明四无量义
    云何无量散句。四无量以一众生事起。依余
    处修行。如母念儿随其时节。如是于畜生。
    于犯戒人。于具戒人。于厌欲人。于声闻人。
    于缘觉。于正遍知。归依胜处。成胜无量可
    知。问于慈悲喜。何故三禅起。非第四禅。答众
    生忧恼所起。?恚害不乐。彼忧恼以对治。与
    喜俱生心。修行慈悲喜。是故三禅生非第四
    禅。复次舍地是第四禅。以二舍成就故。所
    谓受舍法中舍。于舍地住。于众生取饶益成
    舍。由地故三无量三禅生非第四禅。复说于
    四无量四禅生。如世尊所说。于四无量。汝比
    丘当修。此定有觉有观。汝当修有觉无观。
    汝当修无觉无观。汝当修与喜俱生。汝当修
    与乐俱生。汝当修与舍俱生。问此四无量何
    故说四。非三非五。答若然一切所疑。复次
    为?恚害无乐。?爱对治故成四无量。复说
    此四唯慈。由人多起?恚害恼。为除故以四
    门成胜。舍者慈悲喜清净。?爱对治故。四
    无量一性。种种相可知。如是过患对治故。
    众生事故。饶益意故。成一相。复说。法胜故。
    取事胜故。取饶益胜故。成种种相。如世尊
    说。于黄衣?多罗中。于清净处慈为第一。
    于虚空处悲为第一。于识处喜为第一。于无
    所有处舍为第一。问云何得知。答由依彼近
    故。其义可知。问何故。答修慈心。于一切众
    生。随从其意。以常随从。于青黄一切入。现
    令作意。以小方便令心得安。是众生种类事。
    或色界清净。一切入放意。彼坐禅人。是时
    色界得第四禅。是故说慈于清净第一。彼坐
    禅人依色界第四禅慈。是时得越彼。问此浅
    云何。答以修慈故。心知色界过患。何故见
    众生苦。彼为色因生慈。从此以心知色界过
    患。于色出离现令作意。于虚空处以小方便。
    其得心安。以得依故。是故说悲于虚空第
    一。彼坐禅人。依喜越虚空处。问此义云何。
    答已修喜故。心无所著。常取无边识事。何故
    此喜于无所著无边识处安众生事。从此心
    无所著。常取无边识事。离色着于虚空。无
    边识现令起作意。以小方便其心得安。种类
    事故。是故说识处为喜第一。问彼坐禅人。
    依舍越识处。此义云何。答已修舍故。心成离
    着。何故不以修舍得着。此众生得乐得苦。或
    由喜或由乐。从彼以心离着。离无所著无所
    有处。现令心喜。以小方便其心成安。不着种
    种事。何故于无所有处。而不得着或识或无
    边。是故说无所有处舍为第一(散句已竟)
    问云何观四大。何修何相何味何起何功德。
    云何修。答择智自相内四大。此谓观四大。
    彼心住不乱。此谓修。随观四大为相。通达
    空为味。除众生想为起。何功德者。成得八功
    德。若修行观四大。成能堪恐怖乐不乐。于
    可爱非可爱成平等心。除男女意思。成大智
    慧。向善趣向醍醐。其所有明分法。彼一切成
    满修行。云何修彼者。初坐禅人。以二行取诸
    大。以略以广。问云何以略取诸大。答彼坐禅
    人入寂寂坐。摄一切心不乱心。此身以四大
    可称。于此身一切见界。湿性是水界。热性
    是火界。持性是地界。动性是风界。如是此
    身唯有界。无众生无命。如是以略取诸界。复
    有说。彼坐禅人。以略取诸界。以身依膜分别。
    或以色。或以形。或以处或以分别。彼坐禅人
    已略取诸界。依膜分别一切身性。或以色。或
    以形。或以处。或以分别。依肉分别此身。或
    以色。或以形。或以处。或以分别。彼坐禅人
    依肉已分别一切身。或以色。或以形。或以处。
    或以分别。彼坐禅人依脉分别一切身。或以
    色。或以形。或以处。或以分别。彼坐禅人依脉
    已分别一切身。或以色。或以形。或以处。或以
    分别。从此复依骨分别一切身。或以色。或以
    形。或以处。或以分别。彼坐禅人于此四行。以
    此四行伏心。令伏作软心。令心受持。彼坐
    禅人于此四行。以四行伏心。已作软已令受
    持。于此四行有坚性是地界知之。有湿性
    是水界知之。有热性是火界知之。有动性
    是风界知之。彼坐禅人于此四行。唯有界
    无众生无命。以比余行成住。如是以略取诸
    界。云何以广取诸界。以二十行广取地界。
    于此身发毛爪齿皮肉筋脉骨髓肾心肝?
    脾胃大肠小肠胞屎脑。以十二行广取水
    界。此身有于胆唾脓血汗脂泪肪水唾涕涎
    尿以四行广取火界。以是热以是暖。以是
    温以是平等消饮食?n尝。此谓火界。以六行
    广取风界。向上风。向下风。依腹风。依背风。
    依身分风。出入息风。如是以四十二行见
    此身。唯有界无众生无命。如是已广取诸界。
    复次先师说。以十行当观四大。所谓以语言
    义。以事。以聚。以散。以无所著。以缘。以相。以
    种类非种类。以一义种种义。以界释第一。
    以言语义章。问云何以语言分别诸界。答二
    界语言同。所谓同言胜言。于是四大此同言。
    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此谓胜言。问此四大何
    义。答大生名大。有大非实义。令现实义。是
    故名大。大者鬼等形名大。云何大生名大。
    诸界大生。如世尊所说偈
     略说地相  有二十万  四那由他
     水四十万  八那由他  风住虚空
     乃九十万  六那由他  世界所住
     亦以火成  世界之中  有诸光焰
     上至梵世  乃极七日  如是大生
     是故名大
    问云何大非实义令现实义。答名大界者。非
    男非女以男女色可见。界者非长非短。以长
    短色可见。界者非树非山。以树山色可见。
    如是大非实义令现为实义名大。云何诸鬼
    等异形。如鬼入人身成其身。以鬼形成起四
    行。或身强或尿热或轻动。如是于身以火
    界和合成起四行。以地界和合成坚。以水界
    和合成流。以火界和合成热。以风界和合成
    轻动。如是鬼形等名大。大者是语言义问地
    界水界火界风界者何义。答广大名地义。可
    饮守护是水义。令光明是火义。去来是风义。
    界者何义。持自相为义。复次地自性是地界。
    水自性是水界。火自性是火界。风自性是风
    界。云何地自性。是坚性强性厚性不动性安
    性持性。此谓地性。云何水性。湿性泽性流性
    出性。满性增长性喜性结着性。此谓水性。
    云何火性。热性暖性蒸性熟性烧性取性。此
    谓火性。云何风性。持性冷性去来性轻动性
    低性取性。此谓风性。此界义。如是以语言义
    应观界。问云何以事观界。答地界持为事。
    水界结着为事。火界令熟为事。风界遮为事。
    复次地界立为事。水界下入为事。火界令上
    为事。风界动转为事。复次二界近故成举初
    步。复次二界近故成举后步。二界近故成初
    坐卧。复次二界近故成后行立。二界近故成
    初懈怠睡眠。二界近故成后精进勇猛。二界
    近故成初重。二界近故成后轻。如是以事观
    四大。云何以聚观四大。聚者。地界水界火
    界风界。依此界成色香味触。此八法或多共
    生住不相离。此合和名聚。彼复成四种。地
    聚水聚火聚风聚。于是地聚地界成最多。水
    界火界风界次第成最少。于水聚水界成最
    多。地界风界火界成最少。于火聚火界成
    最多。地界风界水界成最少。于风聚风界成
    最多。火界水界地界次第成最少。如是以聚
    观诸界。问云何以散观四大。答观于地界从
    于最细邻空微尘生。此地为水所和故不散。
    为火所熟成不臭。为风所持成转。如是观。复
    先师说。中人身地界碎之为尘。成一斛二升。
    是时以水和合。成六升五合。以火令熟随风
    起回转。如是以散观诸界。问云何以不相离
    观四大。答地界水所摄火所熟风所持。如是
    三界和合。水界者住于地处。火所熟风所持。
    如是三界所摄。火界者住于地处。水所摄风
    所持。如是三界所熟。风界住于地处。水所摄
    火所熟。如是三界所持。于地住三界。水所摄
    三界不散。火所熟三界成不臭。风所持三界
    得转直住不散。如是此四界依展转成住不
    散。如是以不离观诸界。问云何以缘观诸界。
    答四因四缘为起诸界。云何四。所谓业心时
    食。云何业从业所生。四界以二缘成缘。以
    生缘以业缘。余界以依缘成缘。心者从心所
    生。四界以六缘成缘。以生缘。以共生缘。以依
    缘。以食缘。以根缘以有缘成其缘。余界以缘
    以依缘以有缘。于入胎时心。诸色以七缘成
    缘。共生缘展转缘依缘食缘根缘报缘有缘。
    后生心为初生。身以三缘成缘。所谓后生缘
    依缘有缘。此时为时所成。四大以二缘成缘。
    生缘有缘。余界以二缘成缘。依缘有缘。此食
    从为食所成。四大以三缘成缘。生缘食缘有
    缘。余界以二缘成缘。所谓依缘有缘。于是从
    业生四界共生界。展转以四缘成缘。所谓共
    生缘展转缘。依缘有缘。余界以缘成缘。所谓
    依缘有缘。如是从心生。从时生。从食生可
    知。地界者为余界住处缘成缘。水界者为余
    界作结着缘成缘。火界者为余界作熟缘成
    缘。风界者为余界作持缘成缘。如是以缘观
    诸界。问云何以相观诸界。答坚相地界。湿相
    水界。热相火界。冷相风界。如是以相观诸界。
    问云何以类非类观诸界。答地界水界一种
    类。以重故。火界风界一种类。以轻故。水界
    火界非类。水界能灭火界令燥。是故非类。地
    界风界展转非种类。地界障风界行。风界能
    灭地界。是故非种类。复次或四界展转种类。
    以展转缘故。或展转非种类。以自相故。如
    是以种类非种类观诸界。问云何一性种种
    性观诸界。答从业生四界。以从业生。所谓
    一性以相种种性。如是从心生。从时生。从食
    生。可知四因缘地界。以相一性以因。所谓种
    种相。如是四因缘风界火界。风界可知。四界
    以界一性。以大一性。以法一性。以无常一
    性。以苦一性。以无我一性。以相种种性。以事
    种种性。以业种种性。以心种种性。成种种性。
    以时种种性。成种种性。以食种种性。成种种
    性。以种种性。成种种性。以地种种性。成种
    种性。以生种种性。成种种性。以趣种种性。
    成种种性。如是。以一性种种性观诸界。问
    云何以观界隶。答如巧隶师。以材木作人。
    一切身分具足。随逐行走。内绳所连。外假
    泥饰。形色如人。宝衣庄严。或男或女。以人牵
    绳。或行或舞或倚或坐。如是此界隶名身。以
    初烦恼为隶。师所作身分具足为筋。绳所连
    以肉为泥。以皮为色。虚空为孔。宝衣庄严名
    为男女。以其心事为风界所牵。或行或住或
    去或来或申或缩或语或说。此界隶人。与识
    界共生。以忧恼因缘。成忧悲苦恼。或笑或
    戏或相拍肩等。食者支持界隶。命根者受持
    界隶。以命终界隶分散。若有业烦恼。复更
    起新界隶。如是生界隶。其初不可知。其后
    不可知。如是以界隶观诸界。彼坐禅人。如
    是以此门以此行。唯观此身以界隶。无众生
    无寿命。是时观以界事。以生心数法受想
    行识。彼坐禅人已观名色。从彼观名色。是
    苦是贪爱是苦集。观贪爱灭是苦灭。观八正
    道。是苦灭具足。彼坐禅人已广观四谛。是
    时见苦过患。以无常以苦以无我。常思惟不
    散。以慧见苦灭功德。以寂寂以妙离。彼坐
    禅人。如是现见苦过患见灭功德。正安于根
    力觉分。从行相心起。证醍醐界(观四大已竟)
    问云何于食不耐想。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
    起何功德。云何为修。答以所?n尝饮食。彼作
    意悉不耐彼想。知正知。此谓不耐食想。彼
    想住不乱。此谓修。于食取过患为相。厌为
    味。伏气味爱为起。何功德者。成得八功德。若
    修不耐食想。知揣食想。知五欲具足。知色
    阴。知不净想。在身念成修满。从气味爱缩离
    彼心。向善趣向醍醐。云何修彼者。初坐禅人
    入寂寂坐。摄一切心不乱心。以所?n尝饮食
    作不耐意。如是种种百味经营。清净人所贵
    重。色香具足所堪大贵。如此饮食入身。变
    成不净。成不耐成臭腐。成可憎恶。以五行
    修行不耐食想。所谓以经营以散用以处以
    流以聚。问云何以经营修行不耐食想。此坐
    禅人。见诸众生。为经营饮食困。行种种恶
    法。或杀害或偷盗。亦见彼众生受种种苦。
    知彼所杀害所缚。亦见众生造种种恶事。或
    乞索或欺诳。诈现精进。见食如是令起厌患。
    以不清净屎尿流溢。饮食为因。彼作恶业如
    是。复见出家人。住清净山林。种种花香禽兽
    吟啸善人所造。或于田野庄严具足。树影林
    水取他人意。平舒净妙无诸高下。人见惊讶
    无诸喧杂。是出家人修菩提处。等梵天居。
    如是住处心无贪着。常行禅诵乐修善事。或
    于寒热风尘泥雨诸山?M处。为经营食因于
    捉鉢入家乞食。彼见如是心起厌患。饮食不
    净屎尿流出。此经营食。是彼因故。如是当
    舍求第一乐。复次见出家人修行为乞食。或
    于马象恶兽中。或狗野猪处。或恶人所。或
    不净处。践踏泥屎。于他家门。少时默住。以
    衣护身。为得揣食生疑。或见彼食。犹如狗
    食。于食起厌。此经营食。最可憎恶。何用经
    营。但从他乞。如是以经营。修行食不耐想。云
    何。散用修食不耐想。彼坐禅人。如是所得经
    营饮食。于彼坐食。以湿鲑相杂和软。以手
    为簸。以口为臼。以?收聚。以齿为杵。以舌
    翻转。以涎唾淡血共相和合。最可厌恶。如
    狗呕吐不可见故。如是以散用修行不耐食
    想。问云何以处修行不耐食想。答如是此食
    所吞入腹。与不净和合住。生熟藏以百虫种
    之所?n食。以??所熟成第一厌。如人呕吐置
    不净器。如是以处修行不耐食想。问云何以
    流修行不耐食想。答此食??所熟。与新故不
    净和合。如酒置破杯器。如是一切身流。随流
    入于脉腠面目。九孔九万九千毛孔。皆悉流
    满。此食如是流成五分。一分诸虫所?n。一分
    火所销。一分支持身。一分成尿。一分成体。
    如是修行不耐食想。问云何以聚修行不耐
    食想。答此流食成身发毛爪等。令起百一身
    分。若不成流。令起百一病恼。如是以聚修
    行不耐食想。彼坐禅人。以此门以此行。如是
    修行不耐食想。成住厌食。以厌自在心成不
    乱若心不乱诸盖灭禅分起。外行禅成住
    (不耐食想已竟)
    无所有处。及非非想处。如初地一切入门所
    说。于是说偈
     坐禅人行处  所说唯面形
     如人善示导  波利弗多国
     略说得知广  晓了其前后
     恒观如非如  于此已广说
     如是具足相  彼一切功德
     如法当分别  解脱道行处
    (三十八行品已竟)

    解脱道论卷第八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