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论集部全 >
  • 解脱道论卷第4行门品第八之一

    行门品第八之一

    问云何地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
    德。一切入者何义。几种地何地取相。云何作
    曼陀罗法。何修地法。答是心依地相生。此谓
    地一切入。心不乱住是名为修。善乐着地想
    为相。不舍为味。意无异念为处。何功德者。谓
    有十二功德从地一切入是相易得。于一切
    时。于一切行。心行无碍。如意神通。履水游
    空如地。受种种色辩。初念宿命辩。及天耳界
    辩。随行善趣甘露为边。问一切入何义。答谓
    周普一切入。如佛说偈言
     若人念佛德  生喜充遍身
     观地一切入  周满阎浮提
     此观缘地生  心喜亦如是
    修如是观。见曼陀罗遍一切入。问地几种。
    何地取相可修。答地有二种。一自相地。二造
    作地。坚为自相地界。是谓自相地。若手自
    掘若教人掘。造作所成。是谓作地。成四种
    色。谓白黑赤及如明色。于是坐禅人。于自相
    地不应作意。应除白黑赤。何以故。若观自相
    地。从此不起彼分相。若取白黑赤色。成修
    色一切入。何以故。观自相地离白黑赤。若作
    不作当取其相。如明相现当取其相。问云何
    名不作地。答处处平坦。离于草莽无诸株
    杌。于其眼境当令起心。是名地想。是谓不
    作地。若旧坐禅随乐不乐。即见彼分地相。
    住于不退。新学初禅取作地相作曼陀罗。不
    观非作地。问云何作曼陀罗。答若坐禅人欲
    于地作曼陀罗。初从当观寂寂。或于寺舍或
    在石室。或在树下。不住幽?无日光处非人
    行路。于如是处皆远一寻。洒扫清洁当令地
    燥扫。于处所如明相现时。土色使与地性
    得相发起。筹量调适威仪恭敬。取于器物以
    水和土。删去草杌却除粪芥。取其衣??济
    漉泥滓。于净洁地障蔽坐处。遮断光明安置
    禅窟。不近不远以规作圆。圆内平满无有痕
    迹。然后以泥泥地不杂余色。以别色不杂于
    地应安。乃至未燥当覆守护。若至燥时以异
    色界其外。或如米筛大。或如搔牢大。或
    圆或方或三角四角。应当分别。本师所说。最
    胜圆作曼陀罗。若于衣若于板若于壁处。皆
    作曼陀罗。于地最胜。如是先师所说。问云
    何修地法。答若坐禅人。欲修地一切入。从初
    当观欲过患。复应观出离功德。问何故应观
    欲过患。答欲者少气味故多忧苦。于是处多
    过患。欲者如骨喻少气味。欲者如肉揣喻。
    以多属故。欲者如逆风把火喻。随烧故。欲者
    如炎炭喻大小故。欲者如梦喻倏忽无故。欲
    者如借物喻势不得久故。欲者如树果喻。为
    人所折故。欲者如刀喻以斩斫故。欲者如槊
    喻以为槊故。欲者如毒蛇头喻可怖畏故。欲
    者如风吹绵喻不可守护故。欲者如幻喻惑
    痴人故。欲者是暗无所见故。欲者是障碍
    路碍诸善法故。欲者是痴失正念故。欲者如
    熟以烂故。欲者是械相驻缚故。欲者是盗功
    德物故。欲者是怨家起鬪争故。欲者是苦造
    诸过患故。如是已观欲过患。应观出离功
    德。名出离者谓初禅从初出家修诸善。是名
    出离。问云何出离功德。答无盖心自在住
    寂寂乐。堪忍苦乐住不忘失。旷济众事得
    大果地。堪受供养。二处饶益。是大智慧。是
    一切善处。名超三界。复次名出离者。彼出
    离?H欲。是寂寂诸盖是乐无垢。是处最胜地。
    是道为得最胜。是清净心垢。此是功德修行
    所造。是乐内所修行。欲是?。出是胜妙。欲
    者有烦恼。出离者是无烦恼。欲者是下。出离
    者是上。欲者有嗔恚。出离者无嗔恚。欲者非
    可爱果。出离者是可爱果。欲者有怖畏。出
    离者无怖畏。如是已观?H欲过患。及观出离
    功德。依出离生欲乐。心生信生恭敬。观可
    作非可作。依节量食安置衣鉢。身不懈??br> 心无怠惰。当小行脚。小行脚已坐洗手足。应
    念佛菩提念法念僧。修善行念已。当令欢喜。
    我能如此得具足。若我不得出离。复不久安
    精进。是故应作勇猛。去曼陀罗不远不近。
    如轭如寻远。应安坐具对曼陀罗结跏趺坐。
    令身平正。内心起念闭眼小时。除身心乱。
    摄一切心成一。心小开眼。仿佛令观曼陀罗。
    彼坐禅人现观曼陀罗形。以三行取相。以等
    观以方便以离乱。问云何以等观。答坐禅人
    现观曼陀罗。非大开眼非大闭眼。如是当观。
    何以故。若大开眼其眼成?场B?勇拮孕韵?br> 见自性。彼分想不起。若最闭眼见曼陀罗成
    ?。亦不见彼相便生懈怠。是故应离大开眼
    大闭眼。唯专心住曼陀罗。为心住故当观如
    人映镜见其面像。依镜见面面从镜生。彼坐
    禅人观曼陀罗。见其定相依曼陀罗起。是故
    当观等观取相。为心住故。如是以等观取相。
    问云何以方便。答谓四作意方便。一谓内隔。
    二满方。三转。四遍满。是时见相出散无隔。
    是时当作内隔作意。是时见小相。或见半曼
    陀罗。是时作令满曼陀罗已。方满令作意。是
    时心散乱。及心懈懒。是时应当策课如陶家
    轮。是时若心得住。是时令见曼陀罗。遍满
    无亏当观舍。如是以方便可知。问云何以
    离乱。答离乱有四种。一最速作精进。二最
    迟作精进。三最高。四最下。问云何速作精
    进。答谓急疾作意不待时节。早坐晚罢乃至
    身疲。是谓速作。问云何迟作精进。答谓离
    作意方便。虽见曼陀罗。不恭敬作意。数起
    数眠。若速作精进。则成身懒心退。心出外
    缘起诸调戏。若迟作精进。身心成懒懈怠。
    起诸睡眠。最高者。其心退起诸调乱。于所
    行处成不乐。若不乐于初戏笑言语。以由欲
    心成高。复次若得诸相行。由喜乐欲心成高。
    最下者。退调缘故。于业处成不乐。若不乐
    于初行处。所作嗔处。由嗔恚心成下。复次
    久?尘豕邸4邮ね寺淦湫摹S捎鞘苄某上隆?br> 是坐禅人。若心速作退堕调处。以念根定根
    摄伏令舍调。若心进作退堕懒处。以念根精
    进根摄伏令舍懈懒。若高心者退堕欲处。成
    现知令舍欲。若下心者退堕于嗔恚。成现
    知令舍?恚。于此四处成清净心。成专一心。
    此明因三行定心成随意得见曼陀罗形。若
    专一心想成。起名相者有二种。谓取相。彼
    分相云何。名取相若坐禅人以。不散心现观
    曼陀罗。从曼陀罗起想。如于虚空所见。或时
    远或时近。或时左或时右。或时大或时小。
    或时丑或时好。或时多或时少。不以眼观曼
    陀罗。以作意方便取相起。是名取相。从彼
    作多故。彼分相起。名彼分相者。若作意时
    随心即现。非见曼陀罗后生心念。但作心闭
    眼如先所观。若远作意亦即远见。若近左右
    前后。内外上下亦复如是。随心即现。此谓
    彼分相。相者何义。谓因义相义。如佛教比
    丘。彼诸恶不善法。有相起是因缘义。复说智
    义相义。如佛说以作想当舍。是谓智义。复
    说像义相义。如自见面像想像。彼分无异
    义。尔时得相。坐禅人于其师所起恭敬心。取
    于胜相应当守护。若不守护是则当失。问云
    何应守护。答以三种行应守护相。如是以离
    恶故。以修行善故。以常作故。云何离不善。
    乐于作务。乐种种语戏。乐睡眠。乐聚会。乐
    狎俗。不守护诸根。不节于食。初夜后夜不起
    禅习。不敬所学。多恶亲友修不行处。应离
    不好时节食卧坐不。彼对治是善应常作。问
    云何以常作。答彼坐禅人善取此相。常观其
    功德。如珍宝想。常欢喜行。常修多修。或昼夜
    多修行。或倚坐卧心乐攀缘。处处放心。取
    相已取。取已令起。起已观随。观已修。修有时
    时观曼陀罗。如是以常作见相。彼如是现守
    护相。或得自在。若相随心得禅外行。若外
    行从心者。由是得安。问云何禅外行。答此事
    从心。作意不乱。以伏诸盖。但未修行觉观
    喜乐一心及信等五根。虽得定力念念犹起。
    是禅外行。安者。从此外行是法由心得修行
    力。是觉信等法于事不动。是名为安。问外
    行及安。有何差别。答若伏五盖是其外行。以
    伏此五故成安。以禅外行得胜定。若得胜定
    是名为安。若于身心未得寂寂。于外定心动
    如船在浪。若于身心已得寂寂。处安不动如
    船无风在水。诸根无力故。于所为事外禅
    行不久住。如小童子。诸根有力故。于事安
    静久住。如有力人。修不自在。故禅外行成
    不和合。如人诵经久废则。忘以修自在故成
    安和合。如人诵经恒习不忘。若不善伏盖。
    犹如盲人。于禅外行成盲。如是等不清净
    教。若善伏盖成不盲。于成安定如是等清净
    教。从相自在所初。乃至性除名为外行。性
    除无间是名为安。问外行者何义。答禅近故
    是名外行。如路近村是谓村路。义一名异。安
    者何义。安为和合义。如到曼陀罗。出离禅
    安无异义。于是坐禅人住于外行。应令增长
    一切入。或于安定或于初禅。当令增长。问
    云何应令增长。答谓从初相如手四指节。当
    令渐增。如是作意。如是得自在。如是次第
    如轮如盖。如树影。如福田。如邻如村。如郭如
    城。如是次第。渐令渐长遍此大地。若江山
    高下树木棘刺。诸不平正。如是一切不作
    意。乃至大海作意地想。乃至增长时心所行。
    成最胜定。若坐禅人得禅外行。不能得安定。
    此坐禅人。以二行应令起安定方便。一以因
    缘。二以受持。以十行从因缘起安定方便。
    一令观处明净。二遍起观诸根。三晓了于相。
    四制心令调。五折伏懈怠。六心无味着。七
    心欢喜。八心定成舍。九离不学定人亲近学
    定人。十乐着安定。问云何作明净处观。答
    以三种行得作分明处。谓能修调适食乐。修
    时节乐。修威仪乐。遍起诸根。观者谓信等
    五根不令消灭。无作懈怠。如快马乘车。晓了
    于相者。善捉意想不急不宽。如巧师绳墨平
    等无偏。善解作意急离不离。制心令调者。有
    二种行。以二种行成心调。一多起精进。二心
    过度处成心调。或住?H处及种种相处。增
    长乱意成于心调。于坐禅人若多起精进。过
    度处成心调。以二行应制伏心。以令精进起。
    每中调适。若往?H处及种种相。增长调心。以
    二行折伏。以观觅众苦及恶果报。制伏懈
    心者。以二行成懈怠心。以不得胜定。令心
    无味故成懈怠。若多懈怠则欲睡眠。是坐禅
    人若不得胜定。心无味着故成懈怠。以二行
    当折伏。谓观功德以起精进。若懈怠睡眠懒
    心。以四种行能伏。若多食者取懈怠想。转
    行四威仪。以自作意。于光明相住于露处。
    令心欢喜无所复着。以三行成无味少方便
    故。以钝慧故。以不得寂寂乐故。于是坐禅
    人心若无味。以二种行令得欢喜。一以恐怖。
    二以欢喜。若观生老死及四恶趣。见诸可畏
    心生愁恼。若念佛法僧戒施天。见六行功德
    心生欢喜。心定成舍者。以二行成于禅外地
    定。以断诸盖心成定。或于所得地以起禅
    枝。故成心定。是坐禅人心定有二行。当舍
    非成住故。中方便调适故。离不学定人。或
    安定。或外行定。或威仪定。彼人无此不修不
    学。不应供养修。学人者。若有安定。有外行
    定及威仪定。应从修学。亦应供养。乐着安者。
    此坐禅人。如彼深源。如彼奔泉。如彼低树。
    常乐恭敬。多所修行。行此十事因缘生于安
    定。问云何以受持能生安定方便。答彼坐禅
    人善解缘起入寂寂处。其所解相。于所修定
    随心自在。生其欲乐令心得起。从此身意
    堪任有用令得受持。从生欢喜心得受持。从
    生适乐身心得受持。从生光明心得受持。从
    生悲伤心得受持。以是悲伤令心得静。善取
    静心心得受持。如是善取。令舍心得受持。从
    无边烦恼。心得解脱成就受持。以解脱故。彼
    成一法味。以一味心得受持修行。是故从此
    胜妙心得增长。如是住受持。起安定方便。如
    是善解缘起。及心受持不久起定。彼坐禅人
    离欲不善法。有觉有观。于寂静处心所成就。
    有喜有乐得于初禅。是地一切入功德。于是
    离欲者。离有三种。谓身离心离烦恼离。问云
    何身离。答远离诸恼出处山野。云何心离。以
    清净心到胜善处。云何烦恼离。无结累人无
    生死行处。复次离有五种。谓伏离彼分离断
    离猗离出离。云何伏离。谓修初禅伏于五
    盖。云何彼分离。谓修达分定伏于诸见。云何
    断离。谓修出世间道断诸烦恼。云何猗离。
    谓得果时乐。云何出离。谓涅??也。欲者有二
    种。一者处欲。二者欲烦恼。天堂及人所爱色
    香味触。此谓欲处。于此欲处起欲染思惟。是
    谓欲烦恼。从此欲以心别离以伏别离。是远
    离是出离。是解脱是不相应。是谓离欲。问
    云何离不善法。答谓不善根有三种。一贪二
    ?三痴。与彼相应受想行识及身口意业。此
    谓不善法。说不善有三种。一自性。二相应。
    三生缘性。是三不善根。谓贪嗔痴。是名自
    性。与彼相应受想行识。是名相应。所起身
    口意业。此谓缘性。以此三不善法。是为远
    离。是出是脱是不相应。是谓离不善法。复次
    离欲者。离贪欲盖。离不善法者。谓离余盖。
    问以说离不善法。欲是不善已在其中。何故
    别说离?H欲。答?H欲是出对治。佛所说欲能
    除烦恼。离欲者。佛说为出。如得初禅。欲想
    相应作意成起。此退分法。是故以欲和合烦
    恼。欲若别离一切烦恼皆亦别离。是故别说
    离欲。复次离欲者。已得出成离欲。离不善法
    者。若得不嗔成离于嗔。若得明相成离懈怠
    睡眠。若得不乱成离调戏。若得不悔成离于
    悔。若得安定成离于疑。若得智慧成离无明。
    若得正思惟成离邪念。若得欢喜成离不乐。
    若心得乐成离于苦。若得一切善法则离一
    切不善。如三藏说。以不贪满故。成就离欲。
    以不嗔不痴满故。成就离不善法。复次离欲
    者。是说身离。不善法者。是说心离。复次离
    欲者。是说断欲觉。离不善法者。是说断嗔恚
    害觉。复次离欲者。是说避欲乐。离不善法
    者。是说避着身懈怠。复次离欲者。是说断于
    六戏笑及欢喜乐。离不善法者。是说断戏觉
    及忧苦等。亦说断于戏笑及舍。复次离欲者。
    是现得乐出于欲乐。离不善法者。是现得乐
    心无过患。复次离欲者。谓超出欲流。离不善
    法者。所余烦恼应生欲有而生色界。是名超
    越。有觉观者。云何为觉。谓种种觉思惟安
    思想。心不觉知入正思惟。此谓为觉。此觉成
    就故初禅有觉。复次入地一切入。依地相无
    间成觉思惟。是名为觉。如心诵经。问觉者。
    何想何味何起何处。答觉者。修猗想为味。下
    心作念为起。想为行处。云何为观。于修观时
    随观所择心住随舍。是谓为观。以此相应成
    初禅有观。复次入地一切入定人。从修地相
    心之所观。如观诸义为观。问观何相何味何
    起何处。答观者随择是相。令心猗是味。随
    见觉是处。问觉观何差别。答犹如打铃。初声
    为觉后声为观。复次如心所缘。初为觉后为
    观。复次求禅为觉守护为观。复次忆是觉不
    舍是观。复次?心受持为觉。细心受持为观。
    若处有觉是处有观。若处有观。于处或有觉
    或无觉。如三藏所说。初安心于事是觉。得
    觉未定是观。如远见来人。不识男女及识男
    女。如是色如是形为觉。从此当观有戒无
    戒富贫贵贱为观。觉者求引将来。观者守持
    随逐。如鸟陵虚奋翅为觉。游住为观。初
    教为觉久教为观。以觉守护以观搜择。以
    觉思惟以观随思惟。觉行不念恶法观行受
    持于禅。如人有力。默而诵经随念其义是观。
    如觉所觉觉已能知。观于辞辩及乐说辩是
    觉。义辩法辩是观。心解于胜是觉心解分别
    是观。是为觉观差别。寂寂所成。名寂寂者。
    谓离五盖是名寂寂。复次色界善根。复说初
    禅外行复说禅心从此心生是谓寂寂所成。
    如地水生花名地水花。喜乐者。心于是时大
    欢喜戏笑。心满清凉。此名为喜。问喜何相
    何味何起何处几种喜。答喜者谓欣悦遍满
    为相。欢适是味。调伏乱心是起。踊跃是处。
    几种喜。六种喜。从欲生。从信生。从不悔生。
    从寂寂生。从定生。及菩提分生喜。云何从欲
    生。贪欲染着心喜。是名欲生喜。云何从信
    生。多信人心喜及见陶师等生喜。云何从不
    悔生喜。清净持戒人多生欢喜。云何从寂寂
    生。入初禅人喜。云何从定生。入二禅生喜。
    云何菩提分生喜。于第二禅修出世间道喜。
    复次说喜五种。谓笑喜念念喜流喜越喜满
    喜。笑喜者。如细雨沾身令毛皆竖。念念喜
    者。生灭不住。如夜时雨。流喜者。如油下流久
    灌其身终不周遍。越喜者。周匝一切心生欢
    喜。不久便失。如贫人见伏藏。满喜者。身住
    用满。如雷有雨。于是小喜及念念喜。以信
    起于外行。流喜者。有力起于外行。越喜者。
    于曼陀罗正与不正皆起处处方便。满喜者。
    生于安处。问云何为乐。答是时可受心乐心
    触所成。此谓为乐。问乐何相何。味何起何
    处几种乐。喜乐何差别。答味为相。缘爱境是
    爱味。摄受是起。其猗是处。几种乐者。有五
    种。谓因乐资具乐寂寂乐无烦恼乐受乐。云
    何名因乐。如佛所说。戒乐耐老。此谓因乐。是
    乐功德。资具乐者。如佛所说。佛生世乐。寂寂
    乐者。谓生定舍及灭禅定。无烦恼乐者。如
    佛所说。第一涅??受乐。所谓受乐也。于此
    论中受乐是可乐。喜乐何差别者。心踊跃是
    喜。心柔软是乐心猗是乐。心定是喜。?喜
    细乐。喜行阴所摄。乐受阴所摄。是处有喜
    有乐。是处有乐或有喜或无喜。初者形第二
    为名。外行成就入初禅禅枝。谓觉观喜乐一
    心也。禅者何义。谓于事平等思惟也。奋迅
    五盖也。思惟对治也。入初禅得正受者。已
    得已触已作证住。复次离欲不善法者。从欲
    界地说初禅为胜相。从有觉观说第二禅为
    胜相。以寂寂所成有喜有乐。从寂寂所成喜
    乐说为胜相。复次离欲不善法者。谓能断对
    治。有觉观者。谓说禅相寂寂所成。喜乐者。
    谓说相似禅正受。入住者。谓得初禅离于五
    分。成就五分三善十想。具足二十五功德
    相应。以此福善上生梵天胜妙居处。离五分
    者。谓离五盖。云何为五。谓贪欲?恚懈怠睡
    眠调悔疑。贪欲者。谓于五尘心生爱染。?恚
    者。谓行十恼处。懈怠者。谓心懒堕。睡眠者。
    谓身闷重欲得寤寐。眠有三种。一从食生。二
    从时节生。三从心生。若从心生以思惟断。若
    从饮食及时节生。是罗汉眠不从心生无所
    盖故。若眠从食及时节生者。以精进能断。如
    阿[少/兔]楼驮所说。我初尽漏得不从心眠。于今
    五十五岁。于其中间断食时节卧已二十五
    年。问若眠成色法。何故为心数烦恼。答色
    者一向成心数恼烦。如我见人饮酒及食。是
    则可知。问若眠身法。懈怠心数法。何故二
    法合成一盖。答此二种法。一事一相。所谓疲
    懈共为一。调者心不寂寂。悔者心恨不定。其
    相既等故成一盖。疑者心执不一。有四种疑。
    一者奢摩他难。二者?称派崮悄选H?叨??br> 难。四者于诸非难。于是具足为得奢摩他。或
    于此疑。或于身疑。我堪得寂寂。为不得寂寂。
    若于彼成疑。此谓奢摩他难。或于四圣谛。或
    于三世疑。此谓?称派崮悄选;蛴诜鸱ㄉ?伞?br> 此二俱难。或于国城道路。或于男女名姓。
    是谓非法难。于此经中疑为寂寂难。是可取。
    盖者何义。谓障碍乘义覆义烦恼义缚义。此
    无异义。问有诸细结。谓覆恼等。何故但说
    五盖耶。答以集执取成五。复次以?H欲执着。
    能摄一切贪欲。以?恚执着。能摄一切不善
    法。以懈怠睡眠调悔疑执着。能摄一切痴不
    善法。如是以五盖执着。能摄一切烦恼。以
    此相故成五盖。五分成就者。谓觉观喜乐一
    心。问若说初禅成就五枝为禅。不应更复
    别说其枝为禅。若别说枝。何故初禅说五
    枝相应。答依禅枝成禅。不离禅枝有禅。
    无别异禅。如依一一车分说车离分无车。如
    依军分说军非离军分有军。如是依禅枝名
    禅。非离枝有禅以一种名禅。以可分名枝。
    说事名禅。说功德名枝。以说依制名禅。以
    说依性制名枝。问于有念精进等法。何故
    但说五枝耶。答以执着成五。问云何为执相。
    答觉者随于事心而得自安。观者随于持心。
    觉观不杂起于方便。若方便具足喜乐生。若
    起方便具足得生。喜心增长乐心成满。以
    此四功德心成就不乱。若心不乱得定。是名
    执相。如是执着成五。复次盖对治故成五。
    初盖对治初禅。乃至五盖对治五禅。觉者初
    禅为胜枝。以觉除欲。若觉入正定余枝亦
    起。观者于五枝第二禅是初起。喜者于第
    三禅是初起。乐者于第四禅是初起。一心
    者于第五禅是初起。如是以胜枝成五。复
    次以五盖对治成五。如三藏所说。一心是?H
    欲对治。欢喜是嗔恚对治觉是懈怠眠对治。
    乐是调悔对治观是疑对治。以盖从对治是
    故成五。问此坐禅人作意于一切地相何。故
    乃起喜乐耶。答地一切入相非起喜乐。因离
    五盖热随性修故。是以法子应起喜乐。又问。
    若然法子何故。不于第四禅起喜乐。答非其
    处故。又得第四禅已断喜乐故。复次初已起
    喜乐以方便伏断。见有过患已。贪着最寂寂
    舍乐。是故不起喜乐。三种善者。谓初中后
    善。以清净修行为初善。以舍增长为中善。
    以欢喜为后善。云何清净修行。谓诸善资具。
    云何舍增长。是谓安定。云何为欢喜。是谓
    为观。如是初禅成三种善。十相具足。以清净
    修行三相。以舍增长三相。以令欢喜四相。问
    以清净修行云何三相。答是禅障碍从彼心
    清净。以清净故心得中奢摩他相。以得故于
    彼心跳掷。此谓以修清净三相。问云何以舍
    增长三相。答若心清净成舍。若得寂寂成舍。
    一向住成舍而舍增长此谓三相。问云何以
    令欢喜四相。答谓于此十相生法。随逐修行
    令成欢喜。于此诸根以为一味成令欢喜。随
    行精进乘成令欢喜。以能修行成令欢喜。此
    谓四相。如是初禅十相具足。二十五功德相
    应者。谓初禅觉观喜乐一心具足。信精进念
    定慧具足。初中后具足。敛摄具足修行具
    足。寂寂具足。依具足。摄受具足。从具足。观
    具足。修具足。力具足。解脱具足。清净具足。
    最胜清净修成住二十五功德相应。是天胜
    居从寂寂生。谓喜乐住超越人间天居胜处。
    如佛世尊教诸比丘。如勤浴师浴师弟子。以
    好铜??盛豆米屑。以水和搅合而为丸。浸
    润内外相着不散。如是比丘身心寂寂。能生
    喜乐灌令遍湿。无所不着。如以寂寂所生喜
    乐。于其身心无不着处。是勤浴师及浴师弟
    子。坐禅之人。亦复如是。如是铜??一切入
    相如是可知。问一切入何等相耶。答如铜
    ??浴屑处坚细光焰。善取一切入相。成坚生
    喜成细清净故光焰。心心数法以成事故。是
    谓铜??等一切入相。心心数法如浴屑。如是
    可知。问云何浴屑等心心数法性。答如?浴
    屑。既不和合随风飞散。如是心心数法性。离
    喜乐成?。离定不和合。与五盖风共飞。此
    谓是浴屑等心心数法性。云何水等。谓喜
    乐定如水。令浴屑湿软为丸。如是喜乐令
    心心数法湿软为定。如是水等喜乐定。如欲
    水搅令相着。如是觉观可知。问云何丸等。
    答谓觉观如欲使。以浴屑置于铜??中。以
    水挠搅以手作丸。若作丸已合诸湿屑。共作
    于丸。不令散失置铜??中。如是坐禅人心心
    数法。贮于事中能生寂寂。初禅以喜乐为水。
    以觉观为手。以搅作丸。能生寂寂。所成心
    心数法。喜乐相随成一丸。禅心不散乱。置于
    禅事。如是丸等觉观如浴屑。内外遍湿相着
    不散。如是坐禅人。初禅于身上下。从头至
    足。从足至髑髅。皮发内外喜乐遍满。住于不
    退。如是成住梵天。问名喜乐非色法无有对
    相。何以遍住于身。答名者依色。色依名色。
    是故若名已成喜色亦成喜。若名已成乐色
    亦成乐。复次色从乐生令身起猗。一切身成
    彼色猗乐。是故无碍令生梵天功德者。初禅
    成有三种。谓下中上若观胜缘不善除五盖。
    不至如意自在。是谓下禅。若观胜缘善除五
    盖。至如意自在。是谓中禅。若观胜缘善除
    五盖。至如意自在。是谓上禅。于是坐禅人。
    若修下初禅。命终生于梵天种类。彼寿命一
    劫三分。若修中初禅。命终生于梵天寿半
    劫。若修上初禅。命终生大梵天寿。命一劫是
    生梵天功德成有四种有人成退分。有人成
    住分有人成。胜分有人成达分是钝根人欲。
    住放逸作意相随。成起此禅故成退分。复次
    以三禅行成于退分。最大缠故令不精进。若
    人从初已起恶觉不能消除。以此大缠故成
    速退。其于乐禅事业乐话语乐。睡眠不住
    精进。是故成退。问谁退何以退。答有说。若急
    疾烦恼成起退失。复说悠悠烦恼故退。复说
    若失奢摩他成退。复说于有相久不修行。于
    彼彼处不能令起。以不得定成退分。若钝
    根人住不放逸。得彼法念成禅住分。利根人
    住不放逸。随意得第二禅。无觉作意相随。起
    成彼禅胜分。利根人住不放逸。随意得?称?br> 舍那。随逐厌患想作意成起。随意无染成禅达分

    解脱道论卷第四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