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一 >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六

    次引大集者。但是约莲华为法门耳。亦
    未足以显妙。今文判之。亦且依其因果义
    边。用为解释。四正解中二。先重叙法喻意。
    次正解。初文三。初更叙经论意。次然经文下
    释疑。三夫喻下明体不同。初文又二。初叙
    经论意。次当知下明法喻意。次释疑中文不
    立疑直释而已。即是释伏疑也。有伏疑云
    两处优昙并可以喻此权实。经一切之言遍
    摄众机。又时一现耳足表最后。何不以为
    喻而用莲华耶。然经文两处明优昙华
    者。如优昙鉢华时一现耳。又譬如优昙华
    一切皆爱乐。今但云时一现耳。且从一文
    结语。古今释云。此似莲华故以为喻。是故
    正应须用莲华。莲华中有全分喻故。三
    明用喻意中二。初叙涅??通论八喻。次明
    经论分喻非极。言涅??八喻者。凡诸经论
    取喻不同有分有遍。如大经云。喻有八
    种。谓顺喻逆喻现喻。非喻先喻后喻先后喻
    遍喻。分喻者具如经说。故第五云面貌端正
    如盛满月。白象鲜洁犹如雪山。满月不可
    即同于面。雪山不可即是白象。不可以喻
    喻真解脱。为众生故故作是喻。今亦如是
    不可以喻喻于妙法。为众生故以喻莲
    华。次夫华下正释中二。初更通叙用喻意。
    次又余华下正释。初又二。初示前文。次出
    今喻意。初文具如第一卷文意。次文中二。初
    总。次多分下别。总如分喻。别如全喻。初总
    中二。释结。释又二。先略。次又以下广。初文
    言九法佛法者。?是权实。权实不出十法
    界法故略以对之。次广中犹总故但对本迹
    六文。具如序中文意。又二。先对六喻。次以
    十如结成。初文二。标释。释中本迹各二。释
    结。释中各皆先譬。次合。或有引文等。前序
    文中具引六文竟。故今不委悉。次结成中
    亦二。先举前生后。次释。释又二。先释次结。
    初文二。先迹。次本。初又二。先结成十如。次
    例余境余妙。次本文可见。次始终下结。迹
    门以施为始开为终。本门以垂为始拂为
    终。各以始开终合合竟名为圆满具足。次
    是为下总结可见。次多分喻即全分也。今不
    云全但云多分者。虽以此华喻于本迹
    各十意足。然因果自他久近适时。乃至实相
    妙体。取体妙宗。体家之用。体宗用三料简之
    相。何由可以此华能喻理足事阙故云多
    分。于中又二。先叙意。次广释。初文略述两
    文遍喻之相。如师子法门遍喻如来果人大
    用。次波利树法门遍喻行者从因至果。今
    莲华独能喻前两义。约本门则是果人无方
    大用节节不休当当不已。约迹门譬于行
    者从因至果味味调熟位位入圆。于中二。
    先引二譬。次今亦下结意显同。同意如向
    可以意得。言譬如师子吼法门者。大论二
    十三。先列师子种类身相吼声然后合云如
    来师子亦复如是。从六波罗蜜四圣谛清净
    种中生。寂灭大山谷中住。一切种智头。集
    诸善颊。无漏正见?广目光泽。定慧等行步。
    高广眉。四无所畏牙白利。四正勤坚满颐。三
    十七品齿齐密。修不净观吐赤舌。修念慧
    耳高上。十八不共毛光泽。三解脱门身肉坚。
    三种示现修平脊。明行足腹不现。忍辱腰纤
    细。远离尾长。四如意足安立。四无量知?股搿?br> 无碍解脱口。威伏诸外道邪见之属。觉诸众
    生四谛睡等。大经波利质多罗树者。二十七
    经遍喻中始自叶黄终至开敷。遍喻佛弟
    子。初始出家乃至得果。经云。三十三天。有
    波利质多树。其根入地深五由旬。枝叶四布
    五十由旬。叶熟则黄。诸天见已心生欢喜。是
    叶不久必当堕落。其叶既落复生欢喜。是
    枝不久必当变色。枝既变色复生欢喜。是
    色不久必当生?。见已复喜。是?不久必
    当生嘴。见已复喜。是嘴不久必当开敷。开
    敷之时香气周遍五十由旬。光明远照八十
    由旬。诸天尔时夏三月在下受乐。我诸弟子。
    亦复如是。其叶黄者喻念欲舍家。叶落
    喻剃发。色变喻白四羯磨。生?喻发菩
    提心。嘴喻十住菩萨见性。开敷喻得阿耨
    菩提。香气喻十方无量众生受持禁戒。光
    喻如来名号周遍。夏三月者。喻三三昧。诸
    天受乐喻诸佛在大涅??常乐我净。次今莲
    华喻中为二。先喻。次结。初文二。先喻迹十。
    次喻本十。初迹十中文自为十。初喻境广
    余九稍略。前境有六。兼无谛境为七。今亦
    具喻。初喻十如。前释法中先总次别。今亦
    如是。还须以总而冠于别。初释中二。释。
    结。初中。在外相。在内性。质为体。欲生力。
    众具作。开华因。布须缘。莲实果。房成报。初
    后不异。为究竟等。莲华始终。?是相乃至
    报。次譬如下。别释中自为十文。一一皆先譬
    次合。次引证等。初释譬相中。众生无始诸
    法具足犹如石莲。黑则下列石莲相。劫初下
    释上六句中不生不灭。理相自然故云无种。
    流转至今不增不减为不灭。一切下合譬
    文略。客尘不染合初句。生死重沓下合次
    句。乘其句势便合不方不圆。方故住圆故
    动。今合意者。不住如不方。不动如不圆。是
    则不住生死。不动生死。不住故不灭。不动
    故不生。次释性中。初如文。次言智愿不失。
    后言烦恼。即是与前智愿不失。二义似
    如相违。共成如是性耳。智愿是宿种。烦恼
    是理具。称在惑中而惑体全是。又诸下复
    显修得。以有当成之性故般若可生。次释
    体中四德为四微。不为生死所动而理性
    不坏。释大经意如止观第一记。次释力中
    具合四句。如师子下重譬甚大勇猛次引
    经者。动无边生死如生长之气。破无始
    有轮如有钻皮之用。有即二十五有因果
    如轮转也。阎浮下证能发心。释如是作中。
    乌皮如无明。众德如内具。发心如欲生。不
    惑如决定。慈悲去明发心之相成就如顿
    足。始从根茎终至顿足。始从发心终至
    极果。次引华首以证始终。次释如是因中
    合譬一一对喻合之文足。次引经者但证前
    真。因如华处空耳。次譬十二因缘中。亦应
    通释。故云通如上说。今略通从别指上八
    字即是无明。从譬四谛去但文相通总。细
    寻可见。次譬下九妙。文虽通总大意具足。
    初言智妙中但云三智者。?用三智摄二
    十智。意亦略尽。况更立一心对前以为次
    第。次譬位中观行位举于欲定乃至四禅
    者。寄此伏惑之位以释。非即五品必修世
    禅随日开迥者。白莲青莲并因日开。有人云。
    白莲因日青莲因月。故诸天中用华开合
    以表昼夜。以龙眠龙起以表春秋。如游丝
    薄雾者。夫莲华池。见下风边他人池中。荷
    草等上。如似游丝。复似薄雾者。即是此藕
    移入他人池。古俗相传皆有此说。乃至本
    中诸妙意亦可知。自非大师妙证。何能以
    此遍喻本迹
    △前已释别名竟。此之别名法喻合题。然
    古人释诸经题。或但从人如郁伽长者。或
    但从法如大般若。或从人法如仁王般若。
    但作此说何能显于名下深致。?如今家
    解妙法两字。二百余纸岂但人法法譬而已。
    如此消释尚恐不能尽经幽旨。又复余经
    当机被物无多关涉。若释此经不可率
    尔。是故今师殷勤再三。岂节外生文。皆事不
    获己。于中二。初略对别名重辨。次正释。
    初中言胡音者。自古著述诤竞未生。但从
    西来以胡为称。应云梵音。元梵天种还作
    梵语及以梵书。梵天初下具如疏及止观第
    七记。此土书法本无从始。但是大权随其方
    土为其制立。是故仓颉初观鸟迹。故惑通
    传云。仓颉造书台。亦名高四台。有人姓高。
    兄弟四人造得此台。名高四台。仓颉于彼
    造书。有云是迦叶佛说法堂。故知迦叶佛密
    化此土。次正释中先列彼音轻重不同。有翻
    无翻此方不定。言楚夏者。京华为夏淮南
    为楚。音词不同。所诠不异。彼土亦尔。虽同
    梵音诸国轻重不无少异。次开章中。列章
    解释初言无翻者又二。先列无翻。次开五
    义。初文二。先立无翻次述他解。解未全当
    是故须开以为五门。五门并是?酬荚有闹?br> 意。于中又三。标列释。列中先列。次列今家
    义开为三。通释五义。释中又二。先正释五
    义。次释训。初又二。先释。次结。初文自五。初
    释法本具三义者。又二。先散释。次束为法
    门。初文又二。初通释。次别释。所言通者。经
    是一切诸法之本。次世界下。别释又二。先略
    对。次广解。广解中三。初明佛言还以佛言
    为本。次若后下。明佛经为论之本。三诸外
    下。明斥外道无佛经本。故法本义不成。初
    言若通若别者。一经通别诸经通别诸教通
    别。故经下引证教本。经云一一?多罗无量
    ?多罗以为眷属者。华严第二十五不思议
    品云。随根性行广说不可说亿那由他?多
    罗。一一?多罗初中后善。出生一切句身味
    身。又三十六云。一切诸佛。于一身化不可
    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头。一一头化不可
    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舌。一一舌出不可说
    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音声。一一音声。出不可
    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多罗。一一?多罗
    说不可说不可说微尘数法。一一法说不可
    说不可说微尘数句身味身法及句味名为
    眷属。眷属?是随顺彼?多罗。流类法耳。次
    义本中云寻。一句诠一义等者。如大经
    三十一。因佛答迦叶阐提善根不定有断不
    断。迦叶复问。何故世尊作不定说。佛言。譬
    如医方皆为治病。或于一名下说无量名。
    如大涅??亦名无生无出无作归依窟宅解
    脱灯明彼岸无畏等。或有一义说无量名。
    如天帝释。名?x尸迦。婆蹉婆。摩?移拧R蛲?br> 罗。千眼天。舍脂夫。金刚宝顶等。或有无量
    义说无量名。如佛如来义异名异。复有一
    义说无量名。如五阴亦名颠倒苦谛四念处
    四识住道时众生第一义身戒心慧解脱十
    二缘三乘六道三世等也。名是能诠义是名
    旨。大经从义故义为名本。故后二句并义居
    先。初立一名无量名。不立一义一名。及无
    量义一名者。为酬迦叶是故不立。若一义
    一名即当定义。即是迦叶所难之辞。是故不
    立。此中文意为释经名。从名诠义。是故四
    句以名为先。前后虽殊其意不别。涅??云
    名。此中云句者。如云名诠自性。句诠差
    别。今为存于诠差别名。是故云句。如云
    妙法莲华殊于诸典即差别也。次三发者亦
    二。先通。次闻教下别释。别中亦先散次束。束
    中在初住前名教行理。至初住时此三开
    发。此约修得三德而说。故从发心渐渐
    微发。至初住位一时顿发。从初受名故
    云微发。又云若约小乘三解脱者。性念处
    慧解脱约理。共念处俱解脱约行。缘念处无
    疑解脱约教。应须委释出其义意。含涌泉
    中对四辨者。教谓教法即十界教。辞谓言
    辞即利他行。义谓言旨即所诠理。余文可
    知。三和融中二。初斥。次今和融下正融通。
    初又三。初双斥二家。次释论下二家引证。三
    旧云下重斥无翻。初如文。次二家引证中初
    无翻家云般若尊重智慧轻薄者。译梵为
    汉。汉音浮浅。故安师云。译经有五失及
    三不易。译梵为秦。如嚼食与人。令人呕
    哕。据此似如非不可翻但薄淡也。今既已
    翻非全不可三重斥无翻者。意在共翻为
    经故。且广斥无翻。次方融通二计。于中二。
    初立旧无翻家。次此未必下斥。又四。初总
    举大经。次引今经并折。三若谓下纵折。四
    若执下以失意折。初二如文。第三又二。初
    直以灭度名折。次按经题以大灭度名
    折。四斥失意如文。次正和融中三。初以
    今家如前所释融通。次大经下引证融通。
    何不专凭一理而双是二家。故引大经明
    双是意。凡立破之法皆先出彼非。彼二无
    大非何须固斥。故双是二解。以三意助
    之。使双益其美。复顺如来善权益物。三复
    次下。助一家用义处中而立。共翻为经。又
    为二。初明翻意。次何者下释所以。又三。初
    略立。次若余下重略斥二家。三诸大小下重
    立。四历法明经中二。先历法。次约教。初又
    二。先略明经体。次正明历法。初文又二。先
    明此土三法。次若他土下明诸土六尘。初文
    又二。初通立三法。次明利钝互非。初文二。
    初略征起。次旧用下释三法相。次明随根
    利钝异故各取者。又二。初总标。次别释三
    文。然今古共以法为经者。文从强说。虽别
    立三法。然声色两种。必假法通。若覩若闻。
    不以意思。无能令教与心相应。次他土中
    二。先总立。言亦六亦偏者。或一土具六。
    或一土偏一。或二三四。即如此土具足用
    三。复有增强。若单双具。若尔何妨此土根
    性不等。亦有因味及香触等。即如下文通
    释者是。于中二。先释六相。次明此土不用
    之意。次正释中二。先假问征起。次答下正
    释。释中二。先通辨六尘皆具诸法次别释。
    即正历诸法。于中二。先寄历十八界。次是
    则下总结。初文二。初广约六尘。次略例根
    识。初六尘中初色极广。次声渐略。余四全
    略。初广色中二。初约色立相。次结成三谛。
    初又二。初举一黑色。次青黄下以余色例。
    初黑色中二。初一黑字。历于有翻无翻及和
    通等。次正以黑字为法界。遍说诸法。即
    是结成三谛也。初文二。先总引大品色具
    诸法。次正借色能诠诸义。于中又三。初诠
    无翻。次有翻。三和通。初文五义。即为五
    文。初法本中。先且积黑字为诸法之本。即
    是教本。中云左回等者。此以所表为善恶
    等。左谓偏僻以表于恶。右谓便易以表为
    善。在上为胜以表无漏。在下为劣以表有
    漏。亦如梵书。以十一点。加于本音。成十二
    字。各有所表。故知回转皆由于墨。次正诠
    法本。即教行义三。次黑墨下成三微发。从
    浅至深。故云微发。从有黑色下涌泉。次
    又下约诠裁邪。次又约下诠结?。结?中
    二义。今亦具之。次又色下诠经是由义及训
    等。次有色下诠不可翻。文略。准前可知。
    次又可翻下共翻为经。今亦诠之。于诠经
    中具结成三谛。以一切法不出三谛故。非
    字亦字。即双照空假。次于一黑色既名为
    经。经诠诸法故于经字广历十妙。方是今
    文妙法之经。于中先约迹文自为十即十妙
    也。于中二。先释。次如此解下结功能。前九
    可见。十利益中云勤学此字等者。通论五
    乘皆因勤学。别论今经专能利益佛乘学
    者。禄即是益。次结功能中云手不执卷等
    者。卷轴是色。今以色法遍一切法。乃见一
    期佛法常在一尘。岂假执于黄卷经耶。是
    则一念具读一期色教。色具众典未藉口
    言。如来一音出一切音。此中遍诠何殊梵
    响。一尘即足何须别思。如此劝学岂与夫
    一经一论至皓首耶。次例余色可知。结
    成三谛中四。先结三谛。次不可下历事双
    非。三能于下劝诫。四若于下结示。初如文。
    次历事中色中诸法既在一色故不可说。亦
    可寄事分别解释。色是可说。色中诸法则不
    可见。色为法界无可简择。复须简九以
    从佛界。即空故无所摄。即假故遍摄。弃等
    重释于摄。遍摄故不弃。无所摄故遍弃。同
    一法界故俱是。法界离念故俱非。三劝诫中
    二。先劝。次若于下诫。四结示中二。先结。次
    示今经意。今经?是开显十妙。色具十妙
    及一切法故是今经意也。声中二。先诠诸
    法。次略示三谛相。余文指同。次香下余四
    尘例。次引证中云但举资生等。余摄有翻等
    及十妙等。并如前。次余根识中二。先引例
    次引证。根识皆为所观故也。初云外入等
    者。如相传云有三藏至此嗅春秋书云
    有血腥气。嗅周易云有玄气。故知鼻根具
    知诸法。故经中鼻根最为委悉。余身根等例
    此可知。六尘皆具一切诸法。更互相摄犹
    如帝网。次总结。亦不出三谛。文举尘识略
    不列根。又三。初结三谛。次自在下叹。三若
    欲下结用义势。初文初句假。次空。通达下
    中。识中例知。何者下如前是则俱具三谛
    等。次约教中文不次第五时义足。圆是法
    华。藏是鹿苑。次观心经中具约前来四段
    明经。又二。初标。次释。释中先无翻中三。初
    来意。次正约十五义。三结。初华严一尘有
    大千经卷。如止观第三记。次例有翻者。先
    释。次结。初文又五。初如文。次文云慧行观
    理理体渐深故慧行为经。行行属事事门不
    同。惑相非一治法亦多。以多对治共显
    深理。故行行为纬。三类和通有无者。若
    定无翻应同前五。若定有翻应同后五。一
    切教中虽不见名心为此二五各十五名。
    当知不定有翻无翻。今但名心则遍于三
    十而不使二家有怨。次历法中三。先略举
    大小两乘。明大有多含。次观一心下总具
    法。三如此下正历有翻无翻等。乃至十妙
    文略。初文中言隘路不受二人并行者。大经
    第五百解脱中云无窄隘等。如止观第六记。
    已前释通别名竟。次第二释体中二。先总
    明来意。次开章正释。初文又二。先正明来
    意。次体者下正明说体意。初文二。初对上
    名以明来意。次对下宗用以明来意。初言
    总说者。名含下三。三是总中之别。体又三
    中之别。未涉诸义。故顿点三轨之中体
    属真性。次真性下对宗用可知。次明说体
    意中四。初约部叹。次非但下约行解叹。
    三文云下引两文证不可说。四又云下正
    明被机名为因缘。所言众义之都会者。本
    迹二门皆归实相。一代义旨咸契于体。余如
    文。正解中自为七门。初正显体。又开四
    意。初如文。次文中云此亦通滥者。大小乘
    中俱有真谛。以滥小故。是故不可但以真
    谛为今经体。借使大乘亦不免滥。故云大
    乘亦复多种。以衍门中六种真谛。今经唯在
    一切法中以为真谛是今经体也。私破古
    人此体通因果及引经论。初中云为变为
    不变等者。夫因为能通果为所通。若因变
    为果则无能所。故变则不可。若不变者因
    至果边。因与果并故无斯理。故不变不可。
    次从若别有法去纵难。若因自住因不变
    为果。别立一法通因至果者。当知此因非
    果家之因。果亦非是因家之果。因果自住则
    非佛果之经体也。云何乃言体通因果耶。
    法华至果德也者初句述古人上引文立
    体。此乃下破古立体。经文上句虽云佛自
    住大乘。下句既云如其所得法。以此度众
    生。故知乘本证得之理以御众生。御谓控
    御制勒众生。此之制勒非住果德实相之
    体。是故不得偏用自住之言以为果体。普
    贤至今皆不用者。此责古人引彼因果以
    证经体。彼文正可用证经宗。经文但云因
    之与果不离实相。是故可证因果为宗。若
    证经体应云实相不离因果。此则宗家之
    体。故知古人所引。但成证于体家之宗。是
    故不取。又有人云。因之与果。各立本末。萨
    婆若是果智。余者谓果上万德。今明乘体
    何须因果之上各立本末。本末为体与体
    永殊。广狭与一体异体等亦复非体。古人
    之意。以一体乘为今经体。以异体乘为余
    经体。今家意以实相为体。彼人既云般若
    相应为与何等般若相应。故不可也。又人
    云无所得相应行等并是具度。不应为体。又
    人云六度等者有理度事度名为世出世杂。
    去果既远故名远乘。道品一向是出世法。
    去果近故。名为近乘。是故近远俱是乘体亦
    不可依。乃至广破又四句者。初句云度之
    与品俱与无所得心相应。俱是出世。俱有
    得者。有所得心相应。俱是世间。第三句如
    向释也。第四句者。意言道品有约位故。则
    有有漏及以无漏。是故名为世出世杂。大乘
    六度。一向无杂。所以四句互有远近及俱远
    近。私谓者章安判前诸师所解。初白牛等者
    无漏般若称之为白。故知白牛非乘体也。
    从中边分别论去。章安引五论以出乘体
    皆非具度。先释。次结。初释中初引中边分
    别论者。即第一乘本以为乘体。次唯识论展
    转相由以释乘义。真如居初即是乘本本即
    体也。次摄论中有三不同。第一乘因以本为
    因因谓真如即乘体也。次法华论云隐显
    者。平等法身名之为隐隐在于缠。涅??是
    显已成满故。虽有隐显莫非经体。次十二
    门论。第一乘本即是体也。言乘主者。由白
    牛故令至所在故名为主。故不以主用
    为乘体。次论体意中四。先征起。次释论下
    引论明体意。三何故下释疑。四此小大下
    结。次文言若有无常至三法印者。大论第
    二十云。一切法无常一切法无我涅??寂灭。
    问。寂灭中何以但说一不说多。答。初印中
    说五众。第二印中说一切皆无我。第三印是
    果故名寂灭。若说无常破外五欲之我所
    也。若说无我破于内我。我我所破故是寂
    灭涅??。行者观于无常便生厌离。既厌苦
    已存着能观。故有第二无我观也。推求能
    观至不可得。是一切法无所依止。但归寂
    灭。以是义故说寂灭印也。问摩诃衍中诸
    法不生一相无相。此中云何说一切法无我
    无常名为法印。二法云何而不相违。答观
    无常即是观空因缘。犹如观色念念无常
    即知为空。过去色坏故不可见故无色相。
    未来色不生无作无用不可见故故无色
    相。现在无住故不可见不可分别故无色
    相。无色相故是空无生灭。无生灭及以生灭
    其实是一。说有广略耳。问摩诃衍中说一
    实相。声闻法中亦应说于一实相法。答声闻
    法中三种法印。广说四种。略说一种。无常即
    是苦谛集谛。无我即是道谛。寂灭涅??即是
    灭谛。是故衍中唯说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无
    相。无相即是寂灭涅??。论云衍中明法印
    者是法华前共部所说。小乘法印数复不同
    故须料简。若此经中独明实相为一法印
    故须料简。三正显体中三。先约法。次譬。三
    约诸三法。初文三。初指体。次约三轨简。三
    历诸妙简。于中又二。初广约境。次略指余
    九妙。问前智行妙初皆悉简言。境是体是法
    身。智行是宗是用。今何故于此诸境一一复
    简耶。答通论开权显实诸法皆体亦如后
    简。今取权实相对的示体相是故简之。次
    譬中二。譬结。譬中二重。譬合。初梁柱等譬中
    三。初正譬体。次屋若下譬体功能。三释论
    下引论初譬中二。先譬。次合。初文言非梁
    至屋内之空者。空譬于体屋譬于宗。空为
    所取屋为能取。能取可多空不可多。所取
    是体体不可多。能取是宗宗是因果。是故不
    一。次譬日月纲天等者重举譬简。天以日
    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日月周行遍历于
    天。日月可二天不可二。公臣辅主者。公者
    举五等之初。五等皆臣。共辅于主。五等可
    多主不可多。言五等者。谓公侯伯子男。
    公者正也。当为王者正行天道。候者候
    也。当为王者伺候非常。伯者长也。当为
    王者长理百姓。子者慈也。当为王者子
    爱人民。男者任也。当为王者任其职理。
    合文甚略准前可知。四引证文二。初正引
    证。次故知下结意
    ○次广简伪中为二。初叙来意。次广简文
    自为六。列章。解释。释中初约凡中二。初通
    列。次解释。初文二。初列。次结。初文意者且
    约凡简。文中兼对外道小乘简者何耶。答。
    对况来耳。外小尚乃不实。况复钝使凡夫。次
    释中二。先明世间邪恶。次若周孔下明世间
    清正。初文二。先释。次结。释中又三。初略判。
    次或下行相。三内则下明过患。初如文。次
    文约行简中云或髑髅盛屎约多人前等者。
    此等皆是钝使凡夫悉能如是。若利使外道
    各加所尊及宗计等。乃至神通及韦陀等。今
    此凡夫如大论第十云。狂有二种。一者人皆
    知狂。二者恶邪自裸。人不知狂。如南天竺
    有法师高座为王说于五戒。多有外道。在
    座听法。王时难曰。若言施酒及自饮酒得
    狂愚者。今时何故狂愚者少。正见者多。诸外
    道言。善哉善哉。斯难甚深。是秃高座。必不
    能答。以王利故。法师以手指诸外道更
    说余事。外道语王是难甚深果不能答。耻
    所不知。更说余事。王语外道。高座答讫。
    将护汝故。不以言说。向者指汝。云是狂
    不少。汝等以灰涂身。裸形无耻。以人髑髅
    盛屎而食。拔发卧刺。倒悬熏鼻。冬则入水。
    夏则火炙。皆是狂相。又汝言卖肉卖盐。便
    言失法。于天祀中。得牛布施。即时卖之。
    即言得法。牛即是肉。是狂惑人。法师护汝
    而不说之。且约行事。与钝使同。晡食
    者。字书云。申时食也。又楚辞云。哺其糟糠。
    谓进食也。谲权诈也。齐桓公正而不谲。谲
    诡变异也。次世间正法中又三。先杂明。次引
    经。三结斥。总而言之。不出人天。言周孔
    经籍者。周公制礼。孔子删诗。经谓五经七
    九等也。籍谓坟籍即三坟也。三坟谓三皇
    之书。典谓五典。即五帝之书。古人书简。故
    籍篇等字皆从竹也。治法。谓治家治国之
    法。在忠在孝也。礼法如三礼等。兵法如六
    韬等。医法如神农等。天文者如孔子有三
    备卜经。上知天文中知人事下知地理。八
    卦者东震西兑南离北坎西北干西南坤东南
    巽东北艮。一卦生七。七八五十六。并八
    纯卦合六十四卦。各卦系象彖等词非此
    可尽。善占者以此能知一切五行如止观
    第六记。亲谓六亲。谓父母兄弟妻子。各有
    其亲。社谓后土稷谓后稷。略如止观第六
    第十记。非父母无以生。非师长无以成
    非君主无以荣。人生在三事之如一。国安
    所以家安。家安所以行孝。是故先须安其
    国也。鸟不暇栖等者。若准儒宗。獭未祭不
    施网罟。豺未祭不施畋猎。獭二月祭豺八
    月祭所以去奢去泰。汤除三面之罗。古施
    四面之罗。故祝者曰。四方无极入吾网中。
    故云鸟不暇栖。汤除三面之罗。而祝者曰。
    犯命者入吾网中。牛马内向者。若依周孔
    之法。牛马自归。世间之法尚有斯感。况出
    世耶。张陵为大蟒所吞。稽康为锺会所
    谮。而记传云得仙者谬矣。故知此土必无
    仙术。岂有服灵芝吞玉液令飞升耶。故
    西土神通非禅不发。故并结云爱论属钝
    使。论谓凡夫所述也。次约外简为二。初通
    叙不实。次若此下别出相状。初如文。次为
    二。初此方。次西方。初又二。先明见相。次直
    是下结斥。斥中言不出单四句者。计天真
    者仍属有句。计自然者仍属无句。所言纵
    者与而言之实不可出。次西方中亦二。先
    明见相。次斥。初文言外道论力受梨昌募
    者。大论十八云。?骋?腓笾镜却蠊似浔?br> 令与佛论。取其雇已即以其夜撰五百明
    难。与离昌来至佛所。问佛言。为一究竟
    道。为众多究竟道。佛言。唯一究竟道。无众
    多也。梵志言。我法各说有究竟道。佛言。虽
    有众多皆非究竟。何者。一切皆以邪着故
    非究竟。佛言。鹿头梵志得道不。答言。一切
    道中其为第一。时鹿头比丘在佛后扇佛。
    佛问诸梵志。汝识其不。梵志云识。惭愧低
    头。佛说偈云。各各谓究竟。而若自爱着。各
    自是非彼。是皆非究竟。是人入论中。明
    辨义理时。各各相是非。胜负怀忧喜。胜者
    堕?x坑。负者坠忧狱。是故有智者。不堕此
    二法。论力汝当知。我诸弟子法。无虚亦无
    实。汝欲何法求。汝欲坏我论。终无有是
    处。一切智难胜。适足自毁坏。长爪缘。如止
    观第五记。具在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
    见及绝言见中所摄。以彼外道所见巧故
    所摄处多。次斥中三。先总斥。次或时下历诸
    句斥。三引证。如是[袖-由+聂]牒但是复四句耳。
    言或时[袖-由+聂]牒有无为有等者。如止观中直
    列名而已。此中略解?寄复句以示其相。
    初句语略。应云有有有无为有。此是有家
    之有无也。虽有有无之别同属于有。故
    [袖-由+聂]着有中。无等三句例此可解。若约具足
    四句。则有中具四。皆属于有。[袖-由+聂]着有中。
    无等三句准此可见。百千番牒者。假使一句
    复生无量。随其所生。摄属能生。此之能所
    不出于见故非真实。三约小简中二。初示
    小乘名同同有实相中道。次然小乘下释其
    体异。又三。初释初句。次真无漏下释大集
    经意。三对前下结非真体。四对偏简中二。
    初明简意。次如摩诃下正简者。前对小简即
    三藏小乘。今对偏简即对通别二教。及前四
    味中诸偏教。故今文中仍有二乘者。即通教
    二乘耳。故云三人同断等。所以不云三藏
    菩萨者。义同凡故。虽无邪倒未断惑故。
    于中又二。初约教。次约五时。初约教中又
    三。初空对不空简。次见不空下。直就不
    空简。三释论云下。约一相摄无量相简。此
    之三文展转生后。何者。由共位菩萨中有
    利根者能见不空。即指不空为今经体。以
    此不空复有教道带方便说。故云但中不但
    中。即次不次行相别故。此不但中摄一切法。
    中无中相故。云一相。此之一相入无量
    相。故云相入。故有第三文来。意在此也。初
    文二。初引大品示相。次引大经证成。初文
    者。即通教位。从始至终。待至法华。方乃
    被会。即其人也。初文又二。初正释。次共实
    相下还引大品斥。次引大经言无智慧。亦
    斥夺之辞。非无自智慧也。又云至二乘得
    寂等者。且据但空与寂义等。以其未得即
    寂而照。故云但寂。次文中云二乘但一即。
    通教二乘也。别教菩萨二即者。兼通别入空
    出假两菩萨也。以附论偈。且与即名。其实
    未即。唯独圆教方具三即。今经体者。但是
    中即假空。尚简假空即中。况但空偏假宁
    是经体。三引释论菩萨入于一相等例此
    可解。所以前之三义皆对二乘简者。于
    共部中皆有二乘。此空不空及一相等复在
    共部中明。故须节节相对简出。于中又二。
    初正对教简。次如此下结成圆意。次约五
    时中二。先正约五时。次大经下更独明一
    实。初文不云鹿苑者。以鹿苑中无大可
    论。前以对二乘人竟。今文欲相对简之。
    故云方等三虚一实等。或是略无。若云鹿
    苑。无实唯虚。亦应无爽。次独明一实中又
    三。初独明一实。次如是下约待对说。三又
    开下约开显说初文又二。初正释。次一实下
    结示正体。初文又二。初约对所破以说。次
    从异则为二。二故非一实等。约能对德体
    以说。初文者。无二乘之二。亦是无二边之
    二。无三惑二死之虚。无无常等四倒故也。
    并须约圆行说。故如是等法魔不能说。次
    约能对中约德体谓四德三谛。德若无谛
    德无所依。谛若无德谛不能显故以修成
    之德。显于理性之谛。即是今经正体。故更
    复疏明体无非无前所对诸过故也。文为
    六。先明无二。次无虚伪。三无颠倒。四一
    乘者即是无异转释无倒。五魔虽下明即
    义者非魔所说。六若空下重释具德之相。
    此具德相即无前所对故四德具足。四德具
    足非二乘所知。况魔能说。次结示正体可
    知。次明待对。以由前明有能破所破能对
    所对故。故知所破所对不出藏通及别方
    便。故今更明之。以不思议三谛非三而三
    以三为破。非空而空故破凡夫。余三被破
    准此可知。于中又二。先明对破。次无复下
    显一实相。又二。先显一实。次亦具下更明
    一实摄法。又二。先明摄法。次何以故下释
    摄法意。三明开中二。先开。次即绝下结。初
    开中二。先正开说诸教从浅至深从圣至
    凡次第开之。次一切诸法下结束开意。以
    诸法中有妙理故方可论开。若也本无何
    所开显。点示众生及三乘人本有觉藏。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耳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