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一 >
  • 仁王经疏卷下_护国品第五

    护国品第五

    将释此品。略有二义。一释品名。二正释文。
    释品名者。若依本记。国土有二。一世间。二
    乘凡夫。二出世。十信至十地。贼有二。一外。
    劫盗禽兽等。二内。所谓烦恼。护有二。一外。
    即百部鬼神。二内。所谓智慧。若内若外。悉是
    诸佛菩萨神力。今解。般若能护人天国土。故名护国
    经。尔时(至)般若波罗蜜。释曰。自下第二依
    文正释。能护佛果及十地行。皆是内护。护人
    天处。即是外护上来已释二种内护。故今第
    二明护国品。若依本记即分为四。第一行法。
    第二能护第三引证。第四得益。行法有三。一
    诫听。二劝持。三说护。此当前二。如经可知。
    今解不尔。于一品内。文别有三。初敕听劝持。
    次当国土下。广释护法。后尔时释迦下。辨众
    得益。此即初也。诫听许说劝持。如经可知
    经。当国土(至)破国时。释曰。自下第二广释护
    法。于中有三一。广释护法。二大王昔日下引
    古证今。三大王十六下。结示劝持。就广释中。
    复分为三。一释护国。二大王不但下。释其护
    福。三大王不但下。释护众难。就护国中。文别
    有四。一明护时。二释护法。三汝国下。明能护
    体。四大王下。显所护难。此即第一明护时
    节。据实护国道一切时。为显要时。举劫烧
    等。对说护法。言劫烧者。损害国故。名为劫
    烧。非三灾中大火灾也
    经。当请百佛(至)百阿罗汉像。释曰。自下第
    二释护法或。于中有三。初请福田。次明供养。
    后显说时。就福田中。文别有三。一诸圣福田。
    二讲会听众。三请师讲说。此即初也。谓上三
    尊实身难集。为通远代福田具足。故置百像
    经。百比丘众(至)七众共听。释曰。第二讲会
    听众有三。一百比丘。二百四大众。三百七众。
    言百比丘者。有云。一一座前。皆有百比丘。若
    尔便成一万人。人众不满。讲法不成。今云百
    者。一一座前一比丘。捡??徒众。故言百也。
    言四大众者。比丘。比丘尼。近事男近事女。有
    云。简除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今言摄在
    比丘比丘尼众中。言七众者。前四众上。如沙
    弥等三众。七众往来众也。问一一坐前。皆有
    六类。皆有百类。此有何意。解云。为欲庄严
    说法会故。问四众等已摄比丘。何须别说百
    比丘耶。为显一一会中定须一人。而为上
    座。故言百也。问曰。大众与七众。有何别。有
    说。门别故说。未必有别。或可四大众皆大乘
    众。言七众者。声闻众也
    经。请百法师(至)讲般若波罗蜜。释曰。第三
    请师讲说
    经。百师子(至)供养三宝。释曰。第三明供
    养法。大别有三。初明三事供养三宝。谓灯
    香及华。言百灯等者。一一座前。各有一灯一
    华一香。若不尔者。便成万华。其事难成
    经。三衣什物供养法师。释曰。第二别供法
    主。言什物者。此者两释。一相传说云。三衣
    即三。鉢四。坐具五。剃刀六。刀子七。漉水袋
    八。鉢袋九。针筒十。二净三藏云。三衣十物
    者。盖是译者之误也。离为二处。不依梵本。别
    道三衣。折分十物。训什为离。臆断斯甚。十三
    资具益兼中下。言十三资具者。一僧伽梨。
    二?????ぁH??炱沛丁K哪嵘钡?取N?br> 泥代珊娜(裙也)。六副泥代珊娜(副裙)。七僧劫[音*皮]迦(帔巾)。
    八副僧脚[音*皮]迦(副帔巾)。九勃里沙奢知迦(雨衣)。十迦
    耶褒折娜(拭身巾)。十一日?野?勰?拭面巾)。十二鸡
    舍鉢喇底揭喇呵(剃发时披不承发)。十三?b豆鉢底
    车惮娜(遮疮衣)。摄颂曰。三衣兼坐具。裙两帔有
    双。雨衣拭身面。剃发及遮疮。虽有两释。此
    犹未了仁王经梵本。为是数十百是什字
    经。小饭中食。亦复以时。释曰。第三饭食供
    养法主。或可通供大众
    经。大王一日二时讲经(或有本云讲读此经)。释曰。第三
    讲经时分。讲必精力。故随二食。讲亦两时
    经。汝国土中(至)护汝国土。释曰。第三明其
    能护。若依本记。百部神者。出金眼仙人义。此
    仙人领鬼神。根本有十处。开十为百。十者。一
    大神。能化诸神。二童子神。是摩醯首罗儿。
    夜入仙宝。仙法不杀小儿。仙人记其年十
    六。成大仙必死。言既不空。此不可免。摩醯首
    罗遂驻此儿。恒年十四。以小儿为部党。故害
    世间小儿。若年十五。此儿不复害也。三母神。
    即童子乳母。四梵神。摩醯首罗。面上三目。有
    一切智。若失物不得。主小儿。呪小儿面更
    生一目。直往取物。得竟还失目。五家头神。
    障一切愿。善恶事不成就。六龙神。多贪嗔。七
    ?罗神。能缚杵人天等。又有二健儿。恶健
    儿。善健儿。八沙神。食肉薄福德。身如沙土。
    九夜叉神。有大神通。十罗刹神。翻为极难(勘)
    经。大王国土(至)多有贼起。释曰。第四明所
    护难。文别有三。初明鬼等难。次明三灾难。后
    一切请难下。对难辨护。此即初也。略有八
    难。一者鬼乱。二万人乱。三贼来劫国。四百姓
    亡丧。五君臣是非。六天地怪异。七星宿失度。
    八日月失度。多有贼起。如是等难。不可具述。
    言二十八宿者。如大集经月藏分第十卷。星
    宿摄受品云。一方有七宿。四方合有二十八
    宿。东方七宿。谓角亢氐房心尾箕。南方七宿。
    谓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七宿。谓奎胃昴毕
    觜参。北方七宿。谓斗牛女虚危室壁。又月藏
    分第十卷。与上稍异。恐繁不述
    经。大王(至)一切诸难。释曰。第二火水风难
    经。亦应讲此经。法用如上说(或有本云讲读此经)。释曰。
    第三准上护法
    经。大王不但护国(至)法用如上说(或有本云讲读此经)。释
    曰。第二明其护法文别有三。初标。次释。后准
    上护法。如文可知。问富贵客安置讲。贫贱
    如何可成。准下诸难。应有此妨。若准此难。讲
    读此经。以为正也
    经。大王不但护福亦护众难。释曰。第三明
    没诸难。大别有三。初标。次释。后准。此即标也
    经。若疾病苦难(至)一切无量苦难。释曰。第
    二别释诸难。谓疾病等。及枷锁等果报难。或
    四重业。五逆因。八难六道业难。一切无量苦
    果难。言四重者。?H盗杀生及妄语罪。问讲读
    此经。能护四重业不。若能护者。应非失戒。若
    已失戒。如何能护。解云。诸宗不同。若依小
    乘。自有两说。如俱舍第十五。叙三师释。一萨
    婆多宗。别解脱戒。五缘舍故。彼颂云。舍别解
    调伏。由所舍命终。及二形俱生。断善根夜
    尽。犯根本罗时。不舍出家戒。所以然者。非
    犯一边。一切律仪。应遍舍故。然有二名。谓持
    犯戒。如有财者。负他债时。名为富人。及负债
    者。若于所犯。发露悔除。名具尸罗。不名犯
    戒。如还债已。但名富人。二经部师说。六缘
    舍勒策。及比丘别解脱戒。谓于前五。更加犯
    重。三法密部说。七缘舍别解脱戒。谓于前六。
    加正法灭。经部难萨婆多云。若尔何缘薄伽
    梵说。犯四重者。不名比丘。不名沙门。非释迦
    子。破比丘性。害沙门性。怀灭堕落。立他胜
    名。萨婆多答。依胜义比丘密意说。正法灭
    时不新得。非舍旧戒。广说如彼。今依大乘。诸
    教不同。若依瑜伽。犯重失戒。不说护法故。第
    四十云。略由二缘。舍诸菩萨净戒律仪。一者
    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
    犯他胜处。法藏诸菩萨。虽复转身遍十方
    界。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由是菩萨
    不舍无上菩提大愿。亦不现行上品缠。犯他
    胜处法。不五十三云。问有几因缘。?刍律
    仪受已还舍。答或由舍所学处故。或由犯根
    本罪故。或由形没二形生故。或由善根断故。
    或由弃舍众同分故。?刍律仪受已还舍。若
    正法毁坏。正法隐没。虽无新受?刍律仪。先
    已受得。当知不舍。若依普贤观经云。若声闻
    毁破三归。及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
    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尼戒。及诸威仪。愚
    痴不善。恶邪心故。多犯诸戒。及诸威仪。若欲
    除灭。令无过患。还为比丘。具沙门法。当??br> 修集读方等经典。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令此
    空慧。与心相应。当知此人。于念念顷。一切罪
    垢。永尽无余。是名具诸沙门法戒。具诸威
    仪。依方等经及此经文。亦得还生。故大方
    等陀罗尼经第一卷云。若菩萨二十四戒。沙
    弥十戒。式叉沙弥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
    如是诸戒。若犯一一诸戒。当一心忏悔。若不
    还生。无有是处。除不至心。若犯五逆罪。身有
    白癞。若不除差。无有是处。又第四云。若有比
    丘。毁四重禁至心忆念此陀罗尼经。诵千四
    百遍。诵千四百遍已乃忏悔。请一比丘。为
    作证人。自陈其罪。向形像前。如是次第。经八
    十七日。?モ慊谝选J侵罱涓?舨换股?V?br> 无是处。彼人能于八十七日?モ慊谝选H舨?br> 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若依
    涅??。亦舍不舍。失其受力故名为舍。不失受
    经故名不舍。犹如?饕恢钟刑逦蘖Α9誓??
    经三十一云。善男子我于经中。作如是说。若
    有比丘。犯四重已。不名比丘。名破比丘。已
    失比丘。不复能生善牙种子。譬如?髦植簧?br> 果实。如多罗树头坏。则不生果。犯重比丘。亦
    复如是。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言
    如来说诸比丘犯重禁已。失比丘戒。善男子。
    我于经中。为能陀说四种比丘。一者毕竟到
    道。二者乐道。三受道。四者污道。犯四重者。
    即是污道。我诸弟子闻是说已。不解我意。唱
    言如来说比丘犯四重已。不失禁戒。如是诸
    宗。应作四句。一一向不舍。如萨婆多。二一向
    舍戒。如经部宗。及瑜伽等。三亦舍亦不舍。如
    涅??经等。四非舍非不舍。如方等经。及普贤
    观经等。若忏不舍。不忏便舍。成第二句。及
    第四句。所以者何。泛论四句。有其二种。一者
    别体。如婆沙等。第三第四别法成句。二者问
    体。第三第四遮表一法。若表诠门。成第三句。
    若遮诠门。成第四句。由此涅??方等。法同而
    别。今依方等及此经文。四重五逆。诸义得成。
    言五逆者。亦名无间业。谓杀父杀母。破和合
    僧。杀阿罗汉。及出佛身血。问此五逆业。能得
    护不。若能护在。应非定业。若不能护。此文
    相违。解云。诸宗不同。萨婆多宗决定受业。无
    有护法。具如诸论。依经部宗(勘)。今依大乘。诸
    教不同。若非胜缘。便生地狱。若胜缘自在
    两说。一依造像经。虽受而轻。故彼经云。由造
    像缘。三恶道果略受速出。而不受苦。如箭射
    林。不住而过。观无量寿云。有五逆者。亦生西
    方。两方两番。无量寿云。不许生彼。依涅??
    经第二十卷梵行品。阿?世王发菩提心。不
    入地狱。故彼经云。尔时世尊。赞阿?世王。善
    哉善哉。若有人能发菩提心。当知是人庄严
    佛大众。大王。汝昔已于?称攀?稹3醴?Ⅰ?br>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从是以来。至我出世。于
    其中间。未曾堕于地狱受苦。大王当知。菩提
    之心。乃至有如是无量果报。大王。从今已
    往。常当勤修菩提之心。又复前文云。阿?世
    王发大心故。所有重罪。别得微薄。复云。阿?
    世王语耆婆言。我今未死。已得天身。舍于短
    命。而得长命。广说如彼。言八难者。依大般若
    五百六十八云。天王当知。菩萨终不生于无
    暇之处。是诸菩萨。无有恶业。堕地狱趣。无有
    破戒。堕傍生趣。无有嫉妒。堕饿鬼趣。不生邪
    见。常值善友。不缺诸根。成佛法器。不生边
    地。根钝愚痴。不知善恶。不生长寿天。不能利
    他。不见佛故。不生无佛世界。菩萨生处。必具
    三宝。具如彼说。旧胜天王般若。亦同此说。又
    增一阿含经八难品云。比丘当知。有八不闻
    之节。何等为八。一地狱。二畜生。三饿鬼。四
    长寿天。五生在边地。诽谤贤圣。造诸恶业。六
    生中国。六情不具。不别善恶。七虽生中国六
    情具足。心识邪见。八生中国。六情具。佛不
    出世。亦不说法。具说如彼。依此阿含。寻大般
    若。八数应知。问何等名长寿天。答依智度论
    三十二。长寿天者。非想非无想寿。八万
    大劫。或有人云。一切无色定。通名长寿天。以
    无形不可化故。不堪得道。常是凡夫处故。
    或从初禅至四禅。除净居天。皆名长寿天。以
    着味邪见。不能受道。乃至彼问着味。善心
    难生故。又彼下文云。无色界中。无形不得说
    法故。不在中生。色界中虽有色身。可为说法。
    而深着禅味。不能大利益众生故。是故不在
    中生。有云。北郁单越。以为一数。除其边地
    (勘)。行六道事者。造六道业。一切无量苦难者。
    总结诸难
    经。若讲此经。法用如上说(有本云讲读此经)。释曰。第三
    准释也
    经。大王昔(至)欲灭其国。释曰。自下第二引
    古例今。文别有二。初引帝释。证上诸国。二大
    王昔有下。引普明王。证上诸身。前中有三。
    初明难事。次明护法。后示说处。此即初也。依
    贤愚经顶生王品云。尔时世尊。见诸比丘。贪
    于饰好。着于名利。多畜盈长。积聚无厌。说
    往过去。有大国王。名瞿萨离围斯(涅??云善住王也)时
    王顶生?H生一胞。其形如茧。净洁请彻。亦不
    疼痛。后转转大。乃至如瓠。便劈看之。得一童
    子。甚为端正。头发绀青。身紫金色。即召相
    师。占知有德。必为圣王。统领四域。因为立
    字。名文陀竭(晋云顶生)。年遂长大。英德遂着。王既
    薨背。诸附庸王。共诣顶生。而咸启白。大王
    已崩。愿嗣国位。顶生答言。若五福应为
    王者。要今四天及尊帝释来相迎授。尔乃登
    位。立誓已竟。四天即下。各各捉宝瓶。盛满
    香汤灌其顶。时天帝释。复持宝冠。来为着
    之。于阎浮提。五欲自娱。经八万四千岁。夜
    叉诵出。请游东弗婆提。经八亿岁。复请至
    西瞿尼耶。十四亿岁。北郁单越。十八亿岁。
    四天王处。经十四亿岁。意中复念欲升忉利
    天。五百仙人扶车御一象。共至天上。未到
    之次。遥覩天城。名曰快见城。有千二百门。
    诸天怖畏。悉闭诸门。着三重铁关。顶生兵众。
    直趣不碍。王即吹贝张弓扣弹。千二百门。一
    时自开。帝释寻出。与共相见。因请入宫。与
    共分座。王于天上。受五欲乐。尽三十六帝。
    末后帝释。是迦叶菩萨。时阿修罗王。与军
    上天。与帝释鬪。帝释不如。退军入城。顶生复
    出。吹贝扣弓。修罗即去。顶生自念。我如是
    无有等者。今与帝释共坐何为。不如害之独
    霸为快。恶心既发。因寻堕落。顶生王者。统
    领四域。四十亿岁而无厌足。由贪而死。是故
    比丘。夫利养者。实为大患。广说如彼。涅??
    经第十二说。尔时帝释。受持读诵大乘经典。
    为他演说。因缘力故。有大威德。顶生于是帝
    释。生恶其心故。即便堕落。还阎浮提。与所
    受念人天离别。生大苦恼。复过恶病。即便
    命终。尔时帝释迦叶佛是。转轮王我身是。
    广说如彼说。与贤愚经。所有同异。恐繁不述
    经。时帝释天(至)顶生即退。释曰。第二依
    经明护法。如文可知
    经。如灭罪经中说。释曰。第三示其说处(此经
    即是涅??经也或可未翻)
    经。大王昔有(至)斑足太子。释曰。第二引普
    明王。证上护身。文别有二。初明难事。后其普
    明下。辨能护难。此之初也。于中有三。初明
    斑足因缘。次受邪师教。后正作难事。此即
    初也。言斑足者。释有三义。一如贤愚经说。
    故名迦摩沙波陀王。汉言?足。亦云斑足。
    波罗达王。将四种兵。入山游猎。逢[牛*孚]师子。?H
    心猛盛。逼王行欲。王怖从之。师子得胎。日
    自满足。生一男儿。遍身似人。唯足斑?。似
    于师子。衔来归王。王取为儿。立名斑足。二
    解。斑足飞行。食人因缘。亦如贤愚经。然斑足
    王。日日常供一个仙人。恒奉净食。不杂鱼肉。
    遇值仙人一日不来。即有天神。化作仙形。诈
    入王室。索鱼肉食。旧仙后日依时还来。王奉
    肉食。仙人嗔怪。何因相试。令王今后十二
    年中。恒食人肉。仙人语竟。飞还山中。是后
    厨监忘不办。临时无计。出外觅肉。见死小
    儿。肥白在地。念且应急。即去头足。作食奉
    王。食之甚美。即问由来。厨人实答。王言自今
    常用此肉。厨人惧王。专捕小儿。杀以为食。日
    日供王。国人失儿。处处趣觅。乃见厨人?w他
    小儿提缚。国人告王。王言我教。国人闻之。咸
    言是王是我大怨。伺王池洗。伏兵提王。王既
    被提。即告国人。愿见一恕。后更不杀。国人不
    许。王即起愿。愿我比来所修诸善。回令今
    日变成罗刹。飞行食人。语已即飞。空中唱言。
    自今已后。次当食汝所爱妻儿。人闻藏走。多
    有罗刹。附为翼从。徒众渐多。所害转广。后诸
    罗刹。白斑足言。我为王从。王今应当为我等
    辈搏取千王。设一大食。斑足言好。一一往
    取。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唯少一王。不得作食。
    诸王各言。我等今日。无所归告。若当捕得须
    陀素王。有大方便。能救我命。作是计已。白
    斑足言。王欲作会。须陀素王。有高名德。若
    得彼来。王会圆满。时罗刹王。即飞取之。值须
    陀王出城向园。入池欲洗。路见乞人。从王告
    乞。王言待洗。还当施道士。王始入池。罗刹王
    从空飞下。搏须陀王。着本山中。须陀王愁
    忧悲泣。斑足王言。闻汝名德第一。丈夫云何
    悲啼。如世小儿。须陀素言。我不爱身命。贪
    惜寿命。朝出见乞许施。值王将来。惧违诚
    信。是以悲耳。愿王放我七日。布施道士。斑
    足即许。须陀寻还。七日布施道士。时婆罗门。
    见须陀素欲还就死。恐其恋国。为王说偈。偈
    同此经。八行相似。唯有一句。天龙人鬼于中
    雕丧。异此经也。须陀闻偈。思义欢喜。即立太
    子。自代为王。辞别就死。斑足至日。遥望候
    之。见须陀来。形有喜色。斑足怪问。汝今就
    死。何故欢喜。须陀答曰。大王恩宽。施我七
    日。布施道士。又闻妙法。心自开解。我愿既
    满。虽来就死。心喜无忧。斑足问言。汝闻何
    法。试为吾说。须陀即为宣说所闻八偈妙法。
    并更为说杀生罪报。斑足闻之。即放诸王。
    各还本国。须陀素王。即令兵众。还将斑足。安
    置本国。复先王位。须陀王者。释迦佛足。斑
    足王者。鸯掘摩是。三明诸经说斑足不同。如
    智论中说。斑足王名鹿足王。似定斑鹿。名
    鹿足也。亦名两翅王。但说鹿足。欲食百王。如
    普明王经中说。斑足王名河群王。入山见大
    树神。许贡百王。普明王为河群王。宣说四偈。
    河群王闻偈。放普明及九百九十九王。此仁
    王经。及贤愚经。宜说千王。然此诸经。本是应
    一。但以对人。见闻不同。故致别耳
    经。其斑足许之一日。释曰。第二许假一日。
    若依贤愚经。许之七日
    经。时普明王(至)偈竟。释曰。自下第三依时
    能护。文别有二。初依七佛所说能护。后第一
    法师下。依顺别理。以明能护因。此即初也。问
    如何一日。能说八千亿偈。答如来冥加。故能
    说之。偈数多少。后当会释
    经。其第一法师为王说偈。释曰。第二依顺
    别理。以明能护。文别有二。初正说护法。后尔
    时下。闻法获益。前中有二初长行发起。后举
    颂正释。此即于百座中。第一法师将说八颂。
    依贤愚经道士说者。译家别故
    经。劫烧终讫(至)国有何常。释曰。第二正释
    护法。有八行偈。说四道理。即分为四。第一两
    偈说无常理。第二两偈说苦道理。第三两偈
    说空道理。第四两偈说无我理。此即初也。于
    中有三。初有一偈。辨器世间劫坏无常。次有
    半偈。明其内身一期无常。后有半偈。举胜况
    劣。言劫烧终讫者。火终起始。从风轮乃至
    初禅。故言终讫。乾坤洞然者。干者是天。干者
    健也。天行不息。故说为干。坤者是地。坤者顺
    也。地顺四时。生长万物。说为坤。天地通烧。
    故曰洞然。言须弥巨海者。山水相对。都为灰
    烬。次有半偈。天龙雕表。皆由业故。若依贤愚
    经。天龙人鬼。于中雕丧。言二仪当殒国有
    何赖者。举胜况劣。如上所说器及有情。天地
    二仪。当有殒没。况国不灭
    经。生老病死(至)国有何赖。释曰。第二两
    颂偈。释诸苦相。文别有二。初一偈半。正明
    诸苦。后有半偈。举胜况劣。前中有二。初有
    两句。明其四苦相续不绝。次有二句。通显
    三苦。谓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皆与
    愿违。或是忧悲为害。后有二句。明五盛蕴苦。
    诸欲是集谛。祸重是苦。如是苦集。犹如疮
    疣。如是苦集。不离自身。不出三界。故言无
    外。三界皆苦国有何乐者。举胜况劣。谓三
    界胜劣。皆悉是苦。况其国土。何赖非苦
    经。有本是无(至)国土亦如。释曰。第三二偈
    明空。文别有二。初有一偈。明其法空。初句明
    所执性。下三句明依他空。谓依他上。无所执
    性。众生蠢蠢都如幻居者。第二一偈明生空。
    言声响俱空国土亦如者。以胜劣况。谓声及
    响。皆于所说。非实有性。犹如声响。非实故
    空。国土亦尔。诸法因缘所成法故。亦说为空也
    经。识神无形(至)岂有国耶。释曰。第四二偈。
    显无我理。于中初之二句。明心识无我假依
    四大。次二句。明其心识妄计四大。以为我
    所。次一句明色身无我。次一句明其色身非
    我所住。后有二句。举前无我。类国无我。又
    解。初有一偈半。明身无我。下之二句。牒无
    我说国亦无。前中初偈。明心是苦。以影无
    我。就中上半。正明心神无形。此明心神无
    有形段。假我四蛇。依止不安。所以是苦。所
    依四大。互相违反。从喻名蛇。下明痴者保
    为乐车。自下半偈。用彼无常。以显无我。形
    无常主。明形无常。神无常家。明神无常。下
    牒况国形神当离。牒前段中。后之半偈。岂
    有国耶。况国亦无
    经。尔时法师(至)得法眼空。释曰。自下第二
    闻法获益。于中有三。初闻法得益。次众中下。
    转教诸王。后时斑足下。诸王悟道。前中有二。
    初明眷属得益。后王自得益。此即初也。谓王
    眷属得法眼空。此即人空智也
    经。王自证(至)斑足王所。释曰。第二王自得
    益。谓王自证虚空等定。闻法悟解。此即法
    空观也。由此定力。至斑足所
    经。众中即告(至)经中偈句。释曰。第二转教
    诸王。文别有七。一转教诸王。二斑足王问。三
    普明奉答。四诸王等得益。五敕放余王。六斑
    足舍国入道。七引说证成。此即初也。谓告
    诸王就命时到。应诵过去七佛经中偈句
    经。时斑足王(至)皆诵何法。释曰。第二王问所诵
    经。时普明(至)答王。释曰。第三普明奉答。可解
    经。王闻此法(至)三空定门。释曰。第四诸王
    得益。谓斑足王得空三昧。余王皆证三定。谓
    空无愿及以无相
    经。时斑足王(至)名味句。释曰。第五敕放诸
    王。于中有三。初生大欢喜示过自归。次放还
    本国。后劝众持经
    经。时斑足(至)证无生忍。释曰。第六舍国付
    弟。证无生忍
    经。如十王地(至)现世生报。释曰。第七引说证
    成。谓十王地说五千国王。当诵是经。于现报
    中。得现法乐。及生报中。得生人天。离诸难
    经。十六大国王(至)汝当受持。释曰。自下第
    三结示劝持。文别有三。初劝月光。次劝六
    道。后劝小王。此即初也。文有二节。初结示
    护国之法。后劝月光王。汝当受持
    经。天上人中(至)名味句。释曰。第二劝六道
    众。皆应受持
    经。未来世(至)罗蜜。释曰。第三劝诸小王。如
    法受持
    经。尔时释迦(至)得入初地。释曰。自下大段
    第三时众得益。若依本记。文中有二。初广显
    得益。后吾今下。总结得益。前中有六。经时
    中王得入初地者。五百亿人得入初地。初地
    即是十信也。二经复有六欲王得性空地
    者。六欲诸天八万亿人。得性空地。即是十
    解也。三经复有十八王法乐忍者。此明
    十八梵王得无生法忍。即是十行也。得无生
    法乐忍。即十回向也。四经复有至乃至十
    地者。谓学位菩萨有证一地乃至十地。五
    经复有八部王天上正受者。明修罗得益。
    有其二种。一得十三昧。二三昧。十三昧者。
    一切处。二三昧者。二谛三昧。或可初入圣
    道。必具三昧。十三昧者。无想三昧。灭十地
    故。名十三昧。二三昧者。即空无愿二三昧也。
    二转鬼神天上正受。正受者得无漏圣道。
    六经在此会者至无量空信者。此明凡夫得信
    佛性。名自性信。无量空信者。信法空也
    经。吾今略说等者。总结应知

    散华品第六

    将释此品。略有二义。一释品名。二正释文。释
    品名者。诸王闻法。仰荷佛恩。散华供养。名散华品
    经。尔时(至)欢喜无量。释曰。第二依文正释。
    上来四品。辨内外护。此即第三荷恩供养。于
    中有三。初诸王散华。供养世尊。次佛现神变。
    令众得益。后赞般若。劝众受持。前中有三。初
    闻经欢喜。次散华供养。后发愿受持。此即初
    也。文有三节。即能闻人。次所闻法。后欢喜
    心。所谓诸王闻十万亿偈。欢喜无量。问于此
    经中所说般若。三处不同。一二谛品中说八
    万亿偈。二护国品末八千亿偈。此散华品十
    万亿偈。三处所说。有何差别。解云。二谛品
    中。合说三时。诸佛所说。总有八万亿偈。而兆
    仁王护国品中。别引过去七佛所说仁王般
    若。于此品中。申今佛说仁王般若。由斯三处
    所说不同。问护国品言一日说八千亿偈竟。
    如何一日能说如是八千亿偈。解云。如来神
    力冥加被故。如报恩经。阿难暂时领得如来
    二十年中所说诸经。此亦如是。诸王闻佛所
    说十万亿偈。生欢喜故。散华供养。散华供养。
    即散华品。准此经文。此经一部。自有广略。二
    本如上应知
    经。即散(至)盖诸大众。释曰。第二散华供养。
    于中有三。初散行华。次般若华。后妙觉华。此
    三种华。皆从所表。以立华名。初散行华。为表
    三贤。是有漏行。次般若华。为表十圣。是无漏
    智。后妙觉华。为显佛地。觉法圆满。座表三
    贤。最是下故。台表十圣。出有漏故。城表涅
    ??。最大胜故。就前行华。文有四节。一诸王
    散华。二于虚空不华变为座。三十方下。化佛
    说法。四无量下。化众散华。化佛说法。表法是
    真。以同说故。化众散华。表人是胜。堪供养
    故。下准此释
    经。复散(至)及诸大众。释曰。第二散般若华。
    文有四节。一诸王散华。二于虚空下。华变为
    台。三台中下。化佛说法。四台中下。化佛说法
    众散华
    经。复散(至)第一义谛。释曰。第三散妙觉华。
    文有四别。一诸王散华。二于虚空下。华变为
    城。三城中下。化佛说法。四时城下。化众散
    华。此即前三。金刚喻智。城譬涅??。智断双
    明。名金刚城
    经。时城中(至)而下。释曰。第四化众散华。由
    妙觉华功德力胜。是故此中三重散华。二重
    变现。初菩萨散华变成台。次台中佛等散城
    盖。后盖中天人散恒河沙华
    经。时诸国王(至)波罗蜜。释曰。第二诸王发
    愿。于中有二。初诸王发愿。后世尊印述。此
    即发愿。愿中有二。一愿诸佛常说。二愿四众
    常行
    经。佛告大王(至)神通生处。释曰。第二世尊
    印述。双印两愿。重言如是。诸佛母者。显实相
    般若。菩萨母者。观照般若。神通生处。文字般
    若。又解。般若能生诸佛菩萨。及彼神通。故说
    母言。如金刚般若云。一切诸佛阿耨菩提。皆
    从此经出。一切诸佛如来。皆从此经生
    经。时佛为王(至)神变。释曰。第二佛现神变。
    令众得益。于中有二。初佛现神变。后时众得
    益。前中有二。初标章举数。后次第别叙。此即
    初也。神谓等持。变即转变。由等持力。转变自
    在。故名神变。不思议者。心不能思。语不能
    议。名不思议。故法华云。非口所宣。非心所
    测。智度论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大般若
    云。心言路绝。名不思议
    经。一华入(至)火风身。释曰。第二次第别叙。
    于中有二。初别叙。后重赞。此别叙也。然此五
    变。诸说不同。一云。初一华等者。约华及土。
    一多相入。二无量佛土入毛孔等者。宽狭相
    入。三无量须弥等者。?细相入。四一佛入无
    量众生等者。因果相入。于中初约一趣相入。
    后约六趣相入。五佛身入四大身者。情非情
    相入。一云。第一就华一多相入。二就佛土一
    多相入。三佛土毛孔一多相入。四须弥等?
    细相入。五就凡圣内外相入。若依本记。五变
    三意。五变者。一华。二佛土。三须弥。四佛身。
    五入地水火风。三意者。一遍空。一华入无量
    华下。为除不愿乐大乘障。故有遍空。二转变。
    一佛土入无量佛土下。为除执我所障。故有
    转变。三显了。一佛身入无量众下。为除怖畏
    生死。故显了入六道也。问须弥大海入芥子
    中。?细相违。如何能入。解云。西方诸师。略
    作三释。一云。一切诸法。用如为性。以所依如
    离诸相分。能依诸法。无定大小。由此道理。细
    须弥等。一云。依唯识理。一切诸法。皆不离
    识。随心所变。亦无定相。以是义故。细须弥
    等。一云。一切诸法。因缘道理。皆无定相。由
    此因缘。细须弥等。问色有?细。许得相入。时
    有长短。亦得相摄。答许亦无失。佛自在故。一
    念为多劫。多劫摄为一念。如是等教。诚证非
    一。难诸佛得自在。一念摄多念。诸佛得自在。
    一劫成多劫。若尔三劫时应无异。便违圣教。
    菩萨要经三无数。劫精勤修习。方证菩提。答
    此难不然。非凡等境。显扬瑜伽。皆作此说。于
    不思议。强思量者。得诳?报
    经。佛身(至)世界不可思议。释曰。第二重赞
    也。合前五变。为三不思议。佛身即是前一佛
    身。众生即是无量众生六道身也。世界即是
    四大及前四种变也。一云。世界除前四变。余
    义同前
    经。佛现(至)神通三昧。释曰。第二云时众得
    益。益有四种。一十方天人得佛华定。二十恒
    菩萨现身成佛。三三恒八部成菩提道。四十
    千女人得神通定。问一世界中。多佛并出不。
    答转轮王当无有二并出。岂况如来而并出
    耶。问若尔如何此经十恒菩萨现身成佛。答
    但言现身。不道即成。何妨现身余界成佛。如
    法华经龙女现身他方成佛。此亦应尔。问若
    受持品末十亿菩萨现成正觉。如何会释。解
    云。佛名通于十地。大般若等。即说十地名十
    种佛。又如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一四天下微
    尘菩萨。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华论云。即是初地阿耨菩提。此经准彼。义亦无伤
    经。善男子(至)如法修行。释曰。第三赞般若
    益。劝众修行。文有二节。初赞般若有三世益。
    后劝谛听思念修行。谛听显闻慧。思念辨思
    慧。修行明修慧

    仁王经疏卷下(本)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