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一 >
  • 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二

    尔时诸大众俱共佥然生疑各相谓言四无所
    畏十八不共法 尔时诸大众俱共佥然下。
    说经时节中第五疑问分。就文有四别。初大
    众同疑。各相谓言下第二发言论辨。前已为
    我等下第三序其疑事。时十六大国王下第
    四明如来事不可知。初文云佥然者咸皆然
    也。第二论辨各相谓言者互相谘门也。四无
    畏者欲出其疑情先举佛德故明四无畏也。
    一一切智二漏尽三尽苦道四说障道。通名
    无畏者十住?称沛对撇痪逋饽压试莆尬贰?br> 十八不共者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
    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心七大欲
    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
    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身业随智慧
    行十四口业随智慧行十五意业随智慧行十
    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
    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为我等大众二十九
    年说摩诃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
    问般若波罗蜜光赞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
    大光明斯作何事 五眼者如来一眼即究竟
    诸道何须此五将境即智故有此五。肉眼者
    照金刚已还一切诸法皆尽。天眼者照如来
    果第一义谛名为障外。慧眼者照常无常等
    一切法空。法眼者照一切有为法因果理事。
    佛眼者即究竟诸道也。法身者真法为体妙
    解为躯故云法身也。大觉者觉中之极名大
    觉也。世尊者外国云路伽那伽此云世尊路
    伽名世那伽名尊。前已为我等下第三序疑
    事。二十九年已说四般若今复三十年初月
    八日放光明与前何异。于王舍城耆?崛山
    说大品至舍卫国说金刚般若天王问般若。
    后还王舍城耆?崛山说光赞般若道行般若
    具出光赞般若。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
    事正出疑情不决辞也。依金刚仙论明八部
    般若。此经明五部也
    时十六大国王中舍卫国主波斯匿王名曰月
    光德行十地六度三十七品四不坏净行摩诃
    衍化 时十六大国下第四明如来事不可知
    文有二初出波斯匿王名。德行下叹德。初释
    名者且明二因缘。若依父母立名曰胜军。与
    如来同日而生。后人大雄略能破强敌。凡所
    鬪处恒胜父母立字名曰胜军。二月光者世
    人所号也。佛如日光波斯匿王助佛犹如月
    光故名月光也。德行十地下次明叹德。所言
    十地者如上说。六度者一檀舍财为能。二尸
    罗防非为义。三忍以息?为功。四精进以策
    ?ノ?谩N屐?阈奈?隆A?闳艄鄞镂抟濉>?br> 智度论释。三十七品者三四二五单七只八。
    名虽三十七以十法为根本。谓信戒念定慧
    精进思惟除喜舍。十中开六合四为三十七。
    开六者分信为二信根信力。戒分为三正语.
    正业.正命。念分为四念根.念力.念觉支.正
    念也。精进有八四正?ィ???????Γ???br> 觉支.正精进。开定为八四如意足.定根.定
    力.定觉支.正定。开慧为八者四念处.慧根.
    慧力.择法觉支.正见也。四不坏净者信佛信
    法信僧信戒不坏也。行摩诃衍化者月光所
    弘大乘也
    次第问居士宝盖法净名等八百人复问须菩
    提舍利弗等五千人复问弥勒师子吼等十千
    人无能答者 次第问者请决所疑也。居士
    宝盖乃至师子吼等十千人无能答者。如来
    放光不知欲说何等法。非下位所知。如来出
    定会当自说。所以不答也
    时波斯匿王即以神力作八万种音乐十八梵
    六欲诸天亦作八万种音乐声动三千乃至十
    方恒河沙佛土有缘斯现彼他方佛国中南方
    法戈菩萨共五百万亿大众俱来入此大会东
    方宝柱菩萨共九百万亿大众俱来入此大会
    北方虚空性菩萨共百千万亿大众俱来入此
    大会西方善住菩萨共十恒河沙大众俱来入
    此大会六方亦复如是作乐亦然亦复共作无
    量音乐觉悟如来 时波斯匿王下说经时序
    中。第六明月光及诸天等作乐叹佛召集十
    方众来闻经。就中有三。初月光作八万种音
    乐。二十八梵下诸天作乐叹佛。三彼他方下
    明十方菩萨云集作无量音乐觉悟如来。南
    方法戈菩萨者各以一德彰其号也。入二禅
    尚无为声判所动。今言觉悟如来者此明有
    机感佛耳
    佛即知时得众生根即从定起方坐莲华师子
    座上如金刚山王大众欢喜各各现无量神通
    地及虚空大众而住 佛即知时下说经时序
    中。第七明如来起三昧分。知时者大乘法可
    说之时。得众生根者知物机熟也。即从定起
    者明如来善深达缘起善识物机欲现大用故
    所以起也。如来三业益物上明放光雨华。是
    身业益物也。空品已下吐音陈教明口业益
    物也。身口不孤必兼于意业。意业冥加动地
    等是意业益物也。将欲现口业所以出定也。
    方坐莲华师子座者。莲华是濡?欲现奇特
    相也。师子座者如释论云。非是实师子亦非
    木石师子。以如来是人中师子所坐之处若座
    若牀皆名师子也。如金刚山王者。譬如须弥
    山安处大海不为四风所动。表明如来智慧
    安处法性虚空不为四种邪师所动。故言
    金刚山王也。大众欢喜各各现无量神通者。
    上见如来入定广现神力情疑不决故所以不
    喜。今见出定坐师子座将欲说法。决我等疑
    生我等解。庆利之深故名喜也。地乃虚空大
    众而住者。有神通者在空中停。无神通者在地也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第二。上来
    至此明序分。自此下明正说分。序义既周。正
    宗宜显所以明正说也。就正宗文中品虽有
    六义约为四。第一前之三品明能护波若亦
    名内护。第二护国一品明所护之国亦名外
    护。第三散华一品示物供物仪令人供养。第
    四受持一品明弘经人德行相貌。劝将来依
    凭学经。就前三品即为三别。观空一品明护
    果。教化一品明护十地因教物起行。二谛一
    品论辨二谛不二。护果内非无因为成护果
    护。因中非无果为明其因。无分别中因果本
    来清净。为因缘故作一途说耳。勿作有所得
    心定执也。所言观空者。诸佛菩萨以无相妙
    慧照无相妙境。内外并冥缘观俱寂故言观
    空也。故下文云见境见智非圣见也。又言观
    者无得正观也。空者诸法实相法性本际异
    名也。非二乘所见空也。就此品分为三段。第
    一明申告大众。第二从尔时大王下三问答
    月光谘请明护果之义。第三从佛说法时下
    明时会得益。就第一申告中有四子句。初知
    十六国王意二吾今下许说三谛听下敕听四
    时波斯匿王下散华供养
    尔时佛告大众知十六大国王意欲问护国土
    因缘吾今先为诸菩萨说护佛果因缘护十地
    行因缘 尔时佛告大众者将欲为说所以圣
    命也。十六大国王意欲问护国土因缘者。王
    者本欲令七难不起妖灾消灭。境土清夷万
    民安乐此王者本意。此则生下外护经文即
    护国品也。吾今先为下二明许说。夫欲卫其
    内外先立其内行。内行若成外护得备。所以
    先明内护也。护佛果者即生此品护果经文。
    护十地行者生下教化品护因经文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法修行时波斯匿王言
    善大事因缘故即散百亿种色华变成百亿宝
    帐盖诸大众 谛听下三明敕听许说。将欲
    为说先诫约时众谛听者即闻慧也。善思念
    之即思慧也。如法修行即修慧也。时波斯匿
    王下四散华供养。王言善者述成如来所说
    也。顺理益物名之为善。大事因缘者明说
    波若言穷理寂。即法华明一大事因缘也。散
    华者欲明虔敬于法散华供养也。变成宝帐
    者表明于佛田内行因虽小感果乃大。喻若
    小华成宝帐也。盖诸大众者表慈悲普覆

    尔时大王复起作礼白佛言世尊一切菩萨云
    何护佛果云何护十地行因缘 尔时大王复
    起作礼下品中大段。第二月光谘问护果义。
    就中有三问答即为三别。初一问答明生法二
    空本来寂灭与佛果无二。第二问众生不可得
    云何可化。答因缘尚寂何况众生。第三问智
    空。智若是有可辨照用。智既虚寂云何可辨
    照。答法尚体空何况于智。初问答中初问后
    答。就问中二句。初月光清二一切菩萨下出
    所请之事。初请中。大王复起作礼者。月光既
    为扣玄之主。将欲兴问先表虔敬也。第二所
    请事中初句请护佛果。后句请护十地行
    佛言菩萨化四生不观色如受想行识如众生
    我人常乐我净如知见寿者如菩萨如六度四
    摄一切行如二谛如 佛言云下第二佛答中
    二。初总标化四生二从不观色如下别约诸
    科。释生法二空不可得。同于如义与佛果无
    二无别。问月光既称问护佛果因缘。佛应答
    佛果事何故云化四生耶。答诸师云云不能
    具出。今云欲示因果不二明众生毕竟空与
    佛无别。故净名经云。众生如弥勒如一如无
    二。例如涅??云我者即如来藏义。此经所辨
    四生等一切法悉皆是如与佛无异。若知四生
    与佛一无二即是护佛果。如此问答岂是世
    人所解。自非久种善根多值诸佛了悟一切
    法空只可与此文相应耶。所言四生者从母
    胎生故名胎生。?成?夷干????衙??br> 卵生。如?罗波利?H女名为湿生。劫初人皆
    化生也。二不观色如下别约诸科。明生法二
    空有二。初广明空是故一切下第二总结。初
    明空中四句初明法空。二众生下明生空。三
    六度者明行空。四二谛下明二谛境教亦寂。
    初文言不观色如者诸解非一。不能具出。今
    依大智论解。从缘生法体性自无不假智推
    方无也。此欲明缘观俱寂也。故大品云。色尚
    不可得何况非色。如体经意应具明四句。今
    为存略故但云不观色耳。受想行识例尔。三
    藏师云若遣色归如应云观色如。而文云不
    观色如者。若遣色存如则观心未净。今圆观
    不观色不观如不见空有不见境智也。下去
    诸句例皆尔也。众生下第二明生空七句。五
    阴中生故名众生空。我者计五阴为我。人者
    假名行人。常乐我净者明众生体空也。众生
    颠倒横计于苦无常无我无净中计常乐我
    净。故言生死空也。今谓众生我人名颠倒法。
    常乐我净四德是清净法。若能体知此二毕
    竟空。故云为如。此中欲明生死涅??不二。如
    者佛性法性正道不二之异名也。知见寿者
    意识名知眼识名见色心不断名为寿者。菩
    萨者大道心名为菩萨。今谓前明众生所化
    今辨菩萨能化。能所皆净故云如也。第三明
    行空有三句。一六度二四摄三总一切诸行
    法。明此等一切菩萨行法皆如故有也。第四
    明二谛如者。以空有为世谛有空为第一义
    谛。故涅??云第一义谛如即世谛如。佛言如
    是如是至后二谛品自当别释
    是故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同
    真际等法性无二无别如虚空是故阴入界无
    我无所有相是为菩萨行化十地般若波罗蜜
     是故下第二总结答上问护果护因。文有
    二。初结上生法二空同法性等真际无二无
    别。明四生如与佛如无异即明护果义。是为
    菩萨行化。十地下结答护十地行因缘义明
    菩萨观解即护因义。初结上生法二空。文言
    一切法性者实相之异名也。真实空者非二
    乘所解空也来无所从名不来去无所至名不
    去。然法性虽无去来。而宛然去来。不生不灭
    者法本不生有何灭乎。同真际者同于诸法
    实际也。等法性者释论云。法名涅??性名本
    分种。等者一切诸法中悉有安乐性。安乐性
    者即涅??之异名也。无二无别者有人言。无
    人在法外名无二。无法在人外名无别。今谓
    不然。明四生与常乐四德无二无别也。如虚
    空者总喻无人法也。是故阴入界无我结上
    人无我。无所有相结法无我。是为菩萨下明
    菩萨观解。即结答上护因问以悟无所得故
    能证十地波若也。故金刚般若云皆以无为
    法而有差别。见自他皆无为即以无为为菩
    萨体也
    白佛言若诸法尔者菩萨护化众生为化众生
    耶 白佛言下第二问答。月光重请前义众
    生尚不可得。云何可化就。文有二初问次答。
    问中有三初领上义。若诸法尔者牒前也。二
    举疑事。菩萨护化众生者王虽闻上说四生
    同真际等法性。犹执众生与佛有异。若如上
    解直是护化众生何关护佛果。三正难若如
    上说众生毕竟空寂。菩萨为化众生者王闻
    佛上说众生相寂即作空解。云无能化所化
    故生疑也
    大王法性色受想行识常乐我净不住色不住
    非色不住非非色乃至受想行识亦不住非非
    住 大王下第二答文有五别。初约悟入以
    答。若就诸佛菩萨心本无所化及能化。二约
    出用随世谛故有可化众生耳。三还结归悟
    入。四明邪正二见皆名为见。五结若能随俗
    名字见。实无所见名正见也。第一就悟入答
    者文言法性即色受想行识。问何故就法性
    以答众生无始来着有情深故佛举性空以
    答。法性者第一义空之异名也。就此文有
    二初约法明不住。何以故下释不住义是正
    见。初约五阴四德俱离名言同绝四句显不
    住行。言不住色者知色空不住不但不住色
    非色亦不住。亦色亦空亦不住不但不住亦
    色亦空亦不住非色非空。言语道断心行处。
    灭故言不住非不住。又言不住非非色者既
    言色非色俱不可得住。岂况非非色当有住

    何以故非色如非非色如世谛故三假故名见
    众生一切生性实故乃至诸佛三乘七贤八圣
    亦名见六十二见亦名见大王若以名名见一
    切法乃至诸佛三乘四生者非非见一切法也
     何以故下释上不住义。非色如者非折色
    然后始空。色体本来空故云非色如。非非
    色如者非离色外别有空色则空也。第二随
    世俗故众生可化。文有二初举惑本二能化
    由惑故见世谛所化也。文言世谛故三假故。
    如来依世谛三假故名见一切众生即有能化
    也。第三还结成上悟入众生不可得义也。文
    言一切众生性实故。一切众生即前所明四
    生也。性实故一切众生即体是寂皆性实也。
    第四明邪正二见俱是见着。文言乃至诸佛下
    此句即通举凡圣故言乃至。下更分别邪正。
    小乘以六十二见为邪。计诸阴有即常见执
    诸阴无即断见。因此断常生六十二见。然解
    六十二见不同且依释论明六十二见。历于
    五阴而明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
    色。神及世间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色。
    神及世间亦常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见依
    色。神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是事实余妄语是
    见依色。色上有四句受想行识上亦各具四
    句合有二十句。世界无边无边亦历五阴有
    二十句。死后如去不如去历五阴复二十句
    合六十句。身即神身异神复有二句合为六
    十二见也。第五结若能随俗名字见。实无
    所见是名正见。文言大王若以名名见一切
    法者但有名无实也。乃至三乘诸佛四生亦
    但有名字。若能如此见非妄想见名真实见

    白佛言般若波罗蜜有法非非法摩诃衍云何
    照大王摩诃衍见非非法法若非非法是名非
    非法空 白佛言般若波罗蜜下第三明智照。
    文问答为二。问云波若为是有法为是无法。
    若是有法可辨照用。般若既非有云何照用。
    非非法者应云非有非无。但此经简略故直
    云非非法也。一非非有二非非无摩诃衍既
    非有无云何辨照。此即举体以难用。摩诃衍
    即般若也。故下文云能运载名摩诃衍。即灭
    为金刚论其照用名般若。取其运载即是乘
    义。故大智论会此二名同为一也。大王下第
    二答。文有六第一约悟入以明法空。第二从
    但法集故有下约出用随俗以答。第三从善
    男子见法众生下举非显是。第四从大王是
    经名味句下??量显胜。第五从大王见境见
    智下结上举非显是。第六从善男子若有修
    习下劝信受持答上问护佛果义。就第一悟入
    中即为二别。初略答二从法性下别历诸科
    广答。初略文云摩诃衍见非非法法若非非
    法是名非非法空。非非法者非有非无也。法
    若是有可如有而知法若是无可如无而照。
    以法非有非无故圣照一切如虚空矣。今言
    见者乃是无见之见非是定性之见。法若非
    非法举法体空寂去离有无名为中道。若能
    知有无性离中何所中。是名非非法空者正
    明能观所观空。故生法师云。非无有宗宗之
    者无相。圣智非无有照照之者无心。故以无
    心之智照无相之宗也。境智俱寂也
    法性空色受想行识空十二入空十八界空六
    大法空四谛空十二缘空 法性下第二别历
    诸科以明空显护佛果之般若也。文有二初
    约法明空显成实智义。二内空下更举十二
    空结上空义。初约法明空有二。初就色释空
    次从刹那下约心辨空。所言法性者明一切
    法本性清净。即大乘般若体。色受想行识空
    者明五阴果报空。十二入是受用空十八界
    是性别空。大智度论云。以对病不同说斯三
    种。为疑心数众生说于五阴。为疑色众生说
    十二入。为疑色心等众生说十八界。六大名
    遍到空故阿含经云。六王各诤其大。地云我
    能胜载一切万物故称为大。水云我能澍润
    一切。火云我能烧照一切。风云我能生动一
    切。空云我能容受一切。识云若无我者色则
    败坏虽复各称我大识为主也。故云四大围
    空识居其中。五大就有法以辨空第六空大
    就无法以辨空。今言有无者是其相待之名
    也。四谛者是境空。十二因缘是义空。生住灭
    是三世法空。十二因缘义空者还分折苦集
    之境。故过去二因现在三因此五是集。现在
    五果未来二果此七是苦谛。故云十二因缘
    其义甚深。又十二因缘者明十二因缘本来
    寂灭非二乘所知故也
    是法即生即住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如
    是法生法住法灭 是法即生者牒上色等诸
    法集起故生。即住者有为暂时迳停名住。即
    灭者不起即灭也。即有即空者集起故即有
    自体空故即空。故净名经云亦生亦老亦灭
    此中应广明三相。复须悉破今不具说。刹那
    亦如是下就心辨空。法生法住法灭者释心
    法亦具三相也
    何以故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
    百生灭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 何以故下释
    上色心空故也。九十刹那为一念(乃至)一切法
    亦如是。上广辨其色略辨其心。今就内广明
    其心略释其色空。圣人善巧广略互举。若依
    释论此即是散空也。将欲明空先立其法 法
    虽无量不出色心。色法者从细微成?微从
    四微成四大从四大成诸根。此明色法也。九
    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迳九百生灭。
    一念有九十刹那合迳八万一千生灭。以生
    灭折刹那刹那折一念。如是心法不可得此
    明心空。以四大分诸根诸根不可得。以四尘
    分四大四大不可得。以?微分四微四微不
    可得。以细微分?微?微不可得。摧色至于
    极微穷心尽于生灭。色尽心穷[害*?y]然无所住。
    无住之住不知何以目之。强名为空。即是护
    佛果也。一切法亦如是者结上色心空也
    以般若波罗蜜空故不见缘不见谛乃至一切
    法空 以般若波罗蜜空故不见缘不见谛者。
    上举法以明智空今举智以明法空。不见缘
    者心空也。不见谛者境空也。又解不见缘者
    十二缘也不见谛者四谛也。乃至一切法空
    总结释空也。约法明空竟。内空下次更举空
    结上诸空。上别此总。即显成总别皆空。若能
    了悟诸法本来空是名真护佛果也。若依大
    论明十八空先总问。若广说诸法无量空随
    诸法亦应无量。略说应一空所谓一切法空。
    今何以但说十八空。答若略说即事不周若
    广说即事繁。如服药少则病不除多则更增
    其患。空亦如是。若说一空则不能破种种邪
    见及诸烦恼。若随种种邪见说空则过多。今
    说十八空正得其中今辨十二亦如是
    内空外空内外空有为空无为空无始空性空
    第一义空般若波罗蜜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
    空 内空者所谓内六入无神我。外空者外
    六尘无我所。内外空者内外外合观皆无我
    我所。有为空者色心因缘和合生诸阴界入
    等无所有。无为空者虚空数灭非数灭也。亦
    应有有为无为合观文略故也。无始空者将
    明无始故先明有始。涅??云从冥初生大若
    依释论从世性生觉是名为始。破此始故名
    无始空也。性空者诸法本无众生计不同。或
    谓未来性有(乃至)性谛如来性等决定是有并
    为此空所破如经说。眼空无我我所何以故。
    性自尔乃至意等亦如是。第一义空者诸法
    实相不破不坏也。对世谛得名也。是诸法实
    相亦不可得何以故。无爱着故。般若波罗蜜
    空者涅??云大空者是波若空也。释论云十
    方俱空名大空也。因空者金刚已还皆悉空
    寂名因空。佛果空者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
    等空名佛果空也。空空故空者。释论云空空
    者先以法空破内外等法。后以此空破是诸
    空是名空空。问空与空空有何等异。答空破
    五阴空空破空。如服药能破病病破已药亦
    应出。若药不出即复是病。以空灭诸烦恼病
    恐空复为患。是故以空舍空故名空空也
    但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
    集故有十行故有佛果故有乃至六道一切有
     但法集下答中第二约随俗故约出用以
    答。上辨于空同入于实今辨其有则为三假
    所成名为有。假义如上说也。法集故有者以
    细色成?色名法集故有。言受集者即是受
    假。地等四大揽细四尘成名为受集。言名集
    者即是名假。名字句等揽声尘成故称名集
    故有。因集故有者烦恼业等从缘集起名因
    集故有也。果集故有者五阴等报从结业生
    名果集故有。十行故有者从十信至十地从
    缘集起。通名十行故有也。佛果故有者菩提
    涅??从因行而得故名佛果故有。乃至六道
    一切有者。前列众内但列五道修罗入鬼道。
    今具列诸有故云乃至六道一切有也
    善男子若菩萨见法众生我人知见者斯人行
    世间不异于世间于诸法而不动不到不灭无
    相无无相一切法亦如也 善男子若菩萨见
    法众生下。答中第三举失显得。文有二初举
    失二于诸法下显得。初举失者若执我想未
    忘着法之心弥动重者。斯人同于世情故不
    异世间也。于诸法而不动下次显得。若折色
    得空斯则坏法名为动也。若能体解色即是
    空谓不动也。不到者智度论云平等之法一
    切圣人所不能到。善告白佛言乃可余圣不
    能到佛何故不到。佛言乃至佛亦不能到何
    以故。佛即平等平等即是佛。佛与平等无
    二故名不到也。不灭者法本不然今则无灭。
    无相无无相者一切诸法皆是一相所谓无
    相。一切法亦如也者明一切法同一无所得

    诸佛法僧亦如也即是初地一念心具足八万
    四千般若波罗蜜 诸佛法僧亦如也者类同
    上释。即是初地一念心具足八万四千波罗
    蜜者。是无为法中而有差别无所得一念具
    足一切。今言八万四千者是一途法门耳。一
    念者论初地菩萨以真如为心。岂有一念也。
    今以借下地之一念况上地之积德故云一念
    也。八万四千波罗蜜者案贤劫经辨三百五
    十度。始从修行度光曜度终至分舍利度为
    三百五十度也。一度中则有六度合二千一
    百度。一度中复有十善则合为二万一千度
    也。以四善根分之即八万四千诸波罗蜜也。
    亦对八万四千诸尘劳门
    即载名摩诃衍即灭为金刚亦名定亦名一切
    行如光赞般若波罗蜜中说大王是经名味句
    百佛千佛百千万佛说名味句 即载名摩诃
    衍者。若据其照用目为般若。论其运载名之
    为衍。能运人向佛故云载名摩诃衍。即灭为
    金刚者能破烦恼名即灭为金刚。离散乱故
    名为定。能利自他无德不包故云一切行也。
    如光赞者引证也。大王是经名味句下答中
    第四校量显胜。是经者此般若经。名味句者
    释论云一字曰字二字曰名。如菩一字提为
    一字二字不合不得为名。若合说者始得为
    名。四字成句或三字四字八字皆名为句。句
    下所以名为味也。百佛千佛说名味句者明
    诸佛道同。然诸佛虽殊其说无二。无二之说
    即是一也
    于恒河沙三千大千国土中盛无量七宝施三
    千大千国土中众生皆得七贤四果不如于此
    经中起一念信何况解一句者句非句非非句
    故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般若亦非菩萨 于恒
    河沙三千大千国土(乃至)不如于此经中起一
    念信者此正举校量。初明财施三千后皆得
    七贤四果下明法施四果。不如于此经中起
    一念信者。无所得般若信胜前有所得财法
    二施也。何况解一句者信心尚过。何况解句
    义也。言句非句者句无句相故也。亦无非句
    相故非非句。又云句非句者文字性离也。非
    非句者非前二句也。般若非句句非般若者。
    般若是智句是文。文智皆无所有故云般若
    非句句非般若也。般若亦非菩萨者人法殊
    别也。此是无别之别也
    何以故十地三十生空故始生住生终生不可
    得地地中三生空故亦非萨婆若非摩诃衍空
    故 何以故下释上人法皆空。十地三十生
    空故者分波若为十分即十地也。一地有三
    生合为三十生也。十地既空所以般若即空
    也。亦非萨波若非摩诃衍空故者。非萨波若
    者因时非果也。非摩诃衍者照非运义也。亦
    者般若但直非非菩萨。亦非果智及乘义也。
    空故者如上释也
    大王若菩萨见境见智见说见受者非圣见也
    倒想见法凡夫人也见三界者众生果报之名
    也 大王菩萨见境见智下。答中第五结上
    举非显是。就文有二。初举非从六识下明显
    是。举非中见境见智者上明境智俱空。今菩
    萨若有见境智之别者非圣见也。见境者是
    其尘执。见智者是识执。言见说见受者是其
    人执。此等不见人法二空故名非圣见也。妄
    执人法惑心翻境名为倒想见法。违理背圣
    名曰凡夫也。见三界者众生果报之名也。此
    三界者器世间。三界报者众生受用住处名
    为果报也
    六识起无量欲无穷名为欲界藏空惑色所起
    业果名为色界藏空惑心所起业果名为无色
    界藏空 二从六识起无量下结显是明空义。
    就文有二。初明染法空二萨波若下明净法
    空。前中初明分段生死明三界藏空。根本无
    明下明变易生死体空。初明分段空者六识
    起无量欲者从五欲生遍起烦恼。依欲而生
    故名为藏也。空者即体自无也。惑色所起下
    明色界藏空。若论烦恼即色爱住地。从色而
    生。色界之中具有五阴。色最强故言色也。若
    论其业不动行也。若论果报犹属分段。惑心
    所起业果名为无色界藏空者。无色界唯有
    四众阙无色界故云心也。若论烦恼有爱住
    地若论其业不动行。若论果报犹属分段。若
    论依报欲色二界辨有宫殿住处。无色界唯
    心寂漠无宫殿也
    三界空三界根本无明藏亦空三地九生灭前
    三界中余无明习果报空 三界空者总结上
    三界皆空也。三界根本无明藏亦空者。明变
    易生死体空有二。先明因空次明果空。根本
    无明藏是因空。无明犹如大地能生烦恼故
    名根本也。若论其业即生漏业。若论果报即
    变易三界。三地九生灭下次明果空。言三地
    九生灭释有二义。一者八九十地皆有三心。
    合九生灭也。第二义者变易三界中各有三
    种意生身名三地九生灭。初地至五地名三
    昧乐行意生身。六七二地名觉法自性意生
    身。八地已上名种类俱生无作行意生身。三
    藏师云一见地在初地。二修地在二地已去。
    三究竟地在十地。此三地中各有初生。次
    住终满为九生灭也。言前三界中余无明习
    果报空者上来明五住正使。此言无明习气

    金刚菩萨得理尽三昧故惑果生灭空有果空
    因空故空萨婆若亦空灭果空 金刚菩萨得
    理尽三昧者十地菩萨照穷因尽故云理尽
    也。惑果生灭空者微习故云惑。惑者一切烦
    恼。果者是三界与界外一切果也。生灭空者
    是无碍道空。故璎珞经云等觉菩萨与妙觉
    佛生灭为异。此明法身带于生灭也。有果空
    者苦谛无相名有果空。集谛无生名因空自
    上来明染法空竟。萨婆若亦空明净法空。萨
    婆若空明智德空。灭果空者明断德空。德行
    虽众不出此二也。又萨婆若亦空者明菩提
    空灭果空者明涅??空
    惑前已空故佛得三无为果智缘灭非智缘灭
    虚空萨婆若果空也 惑前已空故者如来已
    出众惑之外。故云惑前已空又解未断烦恼
    时本来寂灭。故云惑前已空。佛得三无为果
    者总举三德也。智缘灭者名数缘灭无为。非
    智缘灭者非数缘灭无为。虚空者法性虚空
    无为。萨婆若果空者明佛果体空
    善男子若有修习听说无听无说如虚空法同
    法性听同说同一切法皆如也 善男子若有
    修习听说下。答中第六劝行信受持。护佛果
    义。就文有二初正劝信明听说同如虚空。次
    大王下总结答前问。初文云听说同如虚空
    故。大品云听如幻人听说如幻人说故。无说
    无听答上问也故。净名经云夫说法者无说
    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也。如虚空法同法
    性听同说同一切法皆如也。如虚空者况上
    听说如虚空也。法同法性者净名云法同法
    性入诸法故也。论其空理绝于听说故云一
    切法皆如也
    大王菩萨修护佛果为若此护般若波罗蜜者
    为护萨婆若十力十八不共法五眼五分法身
    四无量心一切功德果为若此 大王菩萨修
    护佛果为若此者总结。答上护果义也。护般
    若波罗蜜者为护萨婆若者广举其因为成其
    果。欲明因无别因由果故因。果无别果由因
    故果。是故护因即为护果。十八不共法(乃至)
    五分法身者广举果德由因得也
    佛说法时无量人众皆得法眼净性地信地有
    百千人皆得大空菩萨大行 佛说法时无量
    人下。品中第三大段明诸人悟道。法眼净者
    小乘见道。初证四谛明白。故云法眼净也。今
    说大乘。何以得小果者。说是其一但受悟不
    同所得果异。如净名云。但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又释云如来布慈悲云雨
    实相雨。大根大茎受其大润小根小茎受其
    小润。悟在物根不在法也。又云始证初地名
    见道亦名法眼净。性地者即十解已上。信地
    即十信已下。皆得大空者初地已上二空增
    长心[宿-百+?@]大寂名大空也。大行者初地已上八
    万四千诸度行也

    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二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