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一 >
  • 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一_序品第一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序品第一

    所集不同随流各异不能具出。天台智者于
    众经中阔明五义。今于此部例亦五门分别
    (第一释经名第二出经体第三明经宗第四辨经用第五论经相)。标其名字示其名下
    之体明其纲宗辨其功用论其教相。此则一
    经大意略尽委释具如法华经初今略明之
    第一释名者但诸经受名不同。自有单法立名
    或单譬受称或单人立名或法譬双说或人法
    双彰。所言单法者如大涅??等从果法立名。
    大品般若十地渐备从因受称。单譬者枯树
    七车譬喻等经直引譬事得名也。单人者如
    七女老女等经也。法譬通说者如华严法华
    金刚般若等经也。人法双彰者如维摩胜?
    四天王问般若仁王般若等经也。所言佛说
    者自觉觉他故名为佛圣言宣畅故名说。仁
    王仁者施恩布德故名为仁。统化自在故名
    为王。护国者仁王是能护国土是所护由仁
    王如法治道。万民适乐国土安稳若仁王望
    般若。般若是能护由持般若故仁王安稳由
    人柄法。仁王是能护般若是所护。今仁王般
    若皆是能护国土是所护。般若者大智论有
    二释。第四十三卷解。般若秦言智慧开善藏
    师并用此翻。佛国土语般若此翻智慧。又第
    七十卷解般若不可称。般若定实相甚深极
    重智慧轻薄。是故不可称。庄严?F师以此文
    云般若名含五义智慧。止是一条非正翻译。
    二师各执即成论皆不得般若意。问。论既有
    二文今云何通释。答且依论解般若有二种。
    一方便门二实相门。所言翻者约方便门翻为
    智慧。言不可翻者般若非愚非智故云不可
    翻也。但解智慧经论不同。净名经云。分二字
    解云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不
    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旧释此文智是有
    解慧是空解。今则不尔。众生心念何必是有。
    入实相门何必是空。谓善得此意也。成实论
    合解智慧二字。文云真慧名智。此意言慧即
    是智。又云慧义经中说解智是慧义故名智
    慧合释也。问经论何故语言或出或没或开
    或合不分明一途示人耶。答圣人非不能一
    途分明示人而今出没之言者此有深意。以
    众生本来执着难动以是因缘系属于魔。生
    死不绝苦轮常转不悟正道。今若复作一途
    定说更增其住着所以不定出没。动其生死
    根栽令得迥悟正法故不定之说为益厚矣。
    若学者定执经论一文以成一家之义为谬甚
    矣。问五部八部内何者摄也。答五部如此经
    说八部者大品小品光赞放光文殊问金刚般
    若道行天王问般若。此仁王问般若是天王
    问般若摄。人王亦是天王也。故知天王问般
    若所摄也
    次释波罗蜜者名彼岸到。波罗名彼岸蜜名
    为到。舍相会实名到彼岸。又因能达果名到
    彼岸。应言到彼岸而存胡本名波罗蜜。经者
    名修多罗此翻为法本。理不自发藉教以显
    教为理本。教不自起由理故生理为教本。教
    理相由并说为本。今正取文为理本。小乘论
    有五义一出生出生诸义故二涌泉义味无尽
    故三显示显示诸义故四绳墨除邪得正故五
    结缦贯穿诸义故俗训为本。经者?也文经
    义纬织成行者之心故名经也。言序品第一
    者发起由藉名之为序。义类相从称之为品。
    八内居初名第一也略简仁王波若位地。名
    字不同仁王者依璎珞经云有十四王一粟散
    王十善下品。二习种菩萨铜轮王。三性种
    菩萨银轮王。四道种菩萨金轮王亦名转轮
    王。五初地菩萨四天王。六二地菩萨忉利天
    王。七三地菩萨焰魔天王。八四地菩萨兜率
    天王。九五地菩萨化乐天王。十六地菩萨他
    化自在天王。十一七地菩萨初禅王。十二八
    地菩萨二禅王。十三九地菩萨三禅王。十四
    十地菩萨四禅王。今言仁王者即是十善下
    品粟散王。十四王内最下品也
    第二出经体以五忍十地为体。故下文云五
    忍是菩萨法具列五忍竟。下结文云名为诸
    佛菩萨修般若波罗蜜。故知因修般若得证
    五忍。一切佛菩萨无不由此五忍而成圣。故
    知五忍十地为体。五忍义下文委释也
    第三明经宗。夫欲讲读经前须识大旨。此经
    以无生正观为宗。离有无二见假言中道。故
    下文云波若无知无见不行不受不生不灭。
    以般若不可思议故。不生不灭者是中道之
    异名。不思议寂灭之别称亦名佛性即十方
    佛母。一大事者即其事也。问宗体有何差别。
    答诸法本来寂灭何宗何体。今欲为缘显示。
    于无名相中假名相说分为异也。若就通门
    宗亦是体体亦是宗。今约别门轮辋喻宗内
    空喻体。宗如纲领体如毛目。意云振裘持领
    举网提纲裘网之体毛目自张宗体之异其义
    如是
    第四辨经用此经以外内二护为用。内护者
    下文云为诸菩萨说护佛果因缘护十地行因
    缘。所言外护者下文云吾今为汝说护国土
    因缘。令国土获安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
    安乐名外护也
    第五明教相。夫欲弘宣正法须识教之偏圆。
    方得了悟所禀之教。若具明教相诸经不同
    备如法华玄义释。今略明之。若江东诸师三
    种分教。一者顿教谓佛初出世顿说深理也。
    二者渐教谓从浅至深也。三者无方不定教
    谓深浅无定也。但就渐教中有二说。一云渐
    有四时此经是第二时说是大乘。二云渐有五
    时此经是第二时说三乘通教也。二师并说
    般若是第二时说。故大品云见第二法轮转。
    今谓不尔。若以大品对初教云是第二时者。
    法华譬喻品云昔于波罗捺今复转最妙。且
    对初教明亦应是第二时教。涅??亦云昔于
    波罗捺今于拘尸那城说大涅??。亦对初教
    应是第二时。后学宜自研寻不可妄依旧说
    也。又十地论师四宗五宗分佛教。今不复繁
    文阔说。今依菩提流支直作半满分教。若小
    乘教名半字名声闻藏。大乘名满字名菩萨
    藏。今寻诸经论斯言当矣。所言小乘半教者
    若明其至理。但人法二空语。其因果但说有
    作四谛。斯乃教不尽宗语不极义。说称小根
    进成小行有所缺德。名之为半故云小乘名
    声闻藏。大乘满字教者若明其理至极。平等
    无得正观不二为宗。语其因果即说无作四
    谛。斯乃教称大乘宗语极圆旨。说称大根进
    成大行具足无缺。名之为满故云大乘名菩萨
    藏也。今此经者二藏之中是大乘满字菩萨藏
    摄。是故经言行独大乘三贤十圣忍中行唯
    佛一人居净土。故云大乘满教谓菩萨藏也
    次入经文。然诸佛说经本无章段。始自道安
    法师分经以为三段。第一序说第二正说第
    三流通说。序说者由序义说经之由序也。正
    说者不偏义一教之宗旨也。流通者流者宣
    布义通者不拥义。欲使法音远布无壅也。所
    以有三说者欲明胜人致教必有因缘。先明
    序说开渐既彰。正经宜辨故复正说。圣人大
    悲无限众生受化无穷。非止复益当时乃欲
    远传后世故有第三流通也。然此三非是三
    故三乃是一三耳。序即是正乃至流通即序。
    例如三宝一三三一也。文处者此经有八品
    分为三段。第一序品即为序分。第二观空品
    下六品为正说分。第三以嘱累一品名流通
    分。若依文判者受持品末佛告月光下即是
    付属。但前品明付嘱辨不起七难。后品明付
    嘱辨经分齐。故言付属品名流通也
    就序品中为二。初明证信序。第二明发起序。
    诸师因此二序虽复种种不同。今以四双往
    收义无不尽。第一证信对发起。第二对通序
    明别序。第三对如来序明阿难序。第四对经
    前序明经后序。阿难亲承音旨名证信序。发
    起正经故云发起序。众经同有名通序。发起
    各异故名别序。佛口自说名如来序。阿难证
    信名阿难序。佛所说者名经前序。阿难后结
    集证信名经后序。诸师虽复种种穿凿烦而
    无当今置而不论。今且依经前经后一双以释
    二序。二序即为二别。从初至大众佥然而坐
    名为经后序。佛在世时未有此序。佛临欲涅
    ??时敕阿难云。我灭后结集法藏时当安如
    是等事。故云佛灭后序。第二从尔时十号下
    明说经时序。当说经时以事开发故云说经
    时序。今前明佛灭后序。若依大智论直依文
    帖释不辨子段多少。后诸师说亦无定或五
    或六。今依金刚仙论作六句分别。一如是表
    信相。二我闻明阿难承旨证述而不作。三一
    时明闻经时节。四明佛化主。五明住处明说
    听有方。六辨同闻证不虚谬。然此六事不可
    一向属阿难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得一向属阿难。一时
    已下义有两兼。若阿难结集法藏遗旨令安属
    经后。当说经时非可无时处徒众。以此而望
    即属经前也。此是无名相中一时假名分别。
    不可以定执以为诤论也。然释如是有二。初
    释置如是因缘二释如是名义。置如是因缘
    者出处不同今依龙树释。何以一切经初安
    如是者大智论第二卷云。佛将灭度阿难心
    没忧海阿泥卢豆是其从兄。云。汝为传法藏
    人不应同于凡夫。若有所疑须及时问。阿难
    犹抱感。阿泥卢豆教为四问。佛灭度后我等
    云何行道谁当作师恶口车匿云何共住佛经
    初作何等语。阿难腾此问佛。佛答初问云。依
    自法修四念处。答第二问云解脱戒经是大
    师。答第三问云车匿应梵法治。答第四问云
    我三僧只劫集法藏初应安如是等语。三世诸
    佛悉如是说也。第二释如是名义如是者信
    顺之辞。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言如
    是者乃为信也。是故有信之人言是事如是
    是其信相。不信之人言是事不如是是不信
    相。故经首称如是也。故肇师云。夫如是者盖
    是信顺之辞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
    道成。经无丰约非信不传其如是者正是信
    也。又如是者不差异义。今明此法无依无得
    无戏论。毕竟清净真实可信故称如是也。我
    闻者佛敕阿难出法藏时。当言我从佛边闻
    恐人不信阿难以人废道也。我与无我性无
    有二为世俗故说我耳。闻亦如是耳根声尘
    及以耳识。三处无间和合亦不闻。今言闻者
    不闻闻也。问阿难是佛得道夜半生年二十
    五始来事佛。佛自成道所说甚多其人并不
    在坐。而悉称我闻者其义如何。答报恩经第
    六卷具述阿难乞诸愿。所未闻经愿佛重说。
    故皆是亲承也。释论第二阿难自说偈云。佛
    初说法时尔时我不见。如是展转闻佛在波
    罗捺佛为五比丘初开甘露门说四真谛法。
    此谓佛重说名展转闻也。菩萨处胎经云佛
    在双林已入金棺起授金手问阿难。自我前
    来为诸菩萨说大乘方等经汝悉知不。对曰
    唯佛乃知。又问我昔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汝
    知不。答曰不知。又问我处在龙宫为诸龙说
    法汝知不。答曰不知。又问我昔处胎转妙法
    轮汝知不。答曰不知。如是问竟佛告阿难汝
    今谛听我当为汝一一解脱。如来口密一时
    并授阿难得佛觉三昧。一时并领阿难得佛觉
    三昧。出舍利弗问经。阿难修悟不忘禅宿习
    总持得佛觉三昧也。若依金刚仙论明三种
    阿难。一大乘阿难即阿难海持大乘法藏。二
    中乘阿难即阿难陀婆罗持中乘法藏。三小
    乘阿难即名阿难贤持小乘法藏。今此经理
    玄相寂因圆果满。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
    故云阿难海称我闻也。问大智论云诸法皆
    无云何称我。答虽知诸法皆无随俗故。世流
    布语假名为我故无过也
    一时佛住王舍城 一时者即说经之时如说
    涅??二月十五日。此经三十年正月八日为
    时。时有三种一三摩耶时即长时。二迦罗时
    是短时。三?衣ナ笔遣怀げ欢淌薄=裱允闭?br> 三摩耶时。而众师虽复穿凿终成无当。若存
    龙树之风须破破一时说三摩耶也。佛者佛
    国语云佛陀。此云觉者。既自觉悟又能觉他
    故名为佛。智度论云。佛陀外国语此云智者。
    知三世众生数非众生数也。住王舍城者有
    三。初明住二明王舍三耆?崛山。住者天住
    梵住圣住六欲天名天住。初禅以上名梵住。
    三乘人名圣住。此三住中佛多住圣住。又有
    八住一者天住住四禅。二梵住住四无量心。
    三者威仪住住四威仪也。四者圣住住三空。
    五者寿命住住五分法身。六者依止住住王
    舍城耆?崛山也。七者教化住住十六大国。
    八者佛住住第一义谛所言住暂时名在。久
    居名住亦可经停名住也。王舍城者外国云
    摩诃悦只伽罗。摩诃言大悦只此言王舍伽
    罗此云城。摩伽陀国有十二城。摩诃陀者名
    持甘露处。凡有十二城者一区只尼大城二
    富楼那跋檀大城三阿监车多罗大城四弗迦
    罗婆大城五王舍大城六舍婆提大城七婆罗
    捺大城八迦?陈奁糯蟪蔷耪捌懦鞘?懦岫?br> 城十一???弥城十二鸠楼城。此十二城中
    后六城佛少住。前六城中佛不住前四城多
    住后二城。二城中多住王舍城为报法身恩。
    故少住舍婆提为报生身恩故。何故名王舍
    城此城四天王共造。多有诸王佛是法轮王
    从多以得称故名王舍城。摩迦陀国王生一
    子一头两面四手。时人观之以为不祥王则
    裂其身首弃之草野。有罗刹女鬼名曰梨罗。
    还合其身以乳养之。年既成长大有力势能
    吞并诸国。获八万四千王置五山内。立城治
    化以多王所舍故云王舍城。诸因缘非一不
    能具述
    耆?崛山中 耆?崛山中者。王舍城有六
    精舍一竹园精舍。在平地迦园陀长者之所
    造去城西北三十里。二少力独上山精舍三
    七叶穴山精舍四四天王穴山精舍五蛇穴精
    舍六只?崛山精舍。此翻鹫头山耆?名鹫
    崛名头。此山顶似鹫。王舍城人见其似鹫故
    因传名鹫头山。又王舍城南多诸尸陀林。鸟
    兽来食多集诸鹫鸟。故云鹫头山也。五山者
    东方象头南方马头西方羊头北方师子头中
    央鹫头也
    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 与
    大比丘众者第六列同闻众。夫一切经初列众
    不出四种。一者影向众二者结缘众三者发
    起众四者当机众也。一影向众者如分身诸佛
    来听法也。二结缘众者于此未悟作后世得
    悟因缘名结缘众。三发起众者法身菩萨更
    相表发也。四当机众者说经正被得道众也。
    此经既尔余皆类尔就同闻众中有二。初别
    列众二总结。就别列中众虽十二大判为三。
    前之十众当此土众第十一他方众第十二化
    众就前十众。若从大列应先菩萨后及声闻。
    若从小列应先列优婆夷等。今何故先列声
    闻后列菩萨。然佛法内有二种道。一者显现
    道二者秘密道。今以显现道先列声闻。复菩
    萨现漏未尽则形无定方。若在先列恐世人疑
    故先列声闻也。就声闻众中有五段。一举大
    比丘众名二列数三出位四叹德五总结。与之
    言共。大者名胜亦云多。比丘五义如智度论。
    一名乞士二名破烦恼三名号比丘匹受戒名
    比丘五名怖魔。乞士者清净活命如舍利弗
    因缘说也。破恶者比名恶丘名能能破恶故
    名比丘。三名号比丘如胡汉夷处各各有号
    故名比丘。四受戒名比丘五比名能丘名怖
    能怖魔军故名比丘比丘非一故复名众。八
    百万亿下第二列数。学无学皆阿罗汉下第
    三显位地。阿罗汉有三义初阿罗汉名应供
    二阿罗汉名不生三阿楼?颐?痹簟Mㄍ揭?br> 一皆有三义。下三果人何故皆名罗汉亦分
    有三义又举胜以叹
    有为功德无为功德 有为功德下第四叹德。
    有为功德无为功德者有为举智德无为是举
    断德。若约境道谛是有为灭谛是无为。施
    功名功归已曰德故名功德也
    无学十智有学八智有学六智三根十六心行
     无学十智者四谛法比等智他心及尽无生
    此第四果方具。有学八智者是那含人除尽
    无生具余八智。言有学六智谓须斯二人除
    尽无生在无学故。除他心智未得根本禅故。
    除等智先有非始得故。亦可须陀具六智以
    等智非须陀人断结智故除之。三根者。一未
    智根在见道未重决断故。二已智根在修道
    重决断故。三无智根在无学道更不求胜智
    故。三藏师云一自性根本是凡夫二引取根
    十信至十地三得果根佛地。若依大品经论
    未知欲知根在见道和合九无漏根。作未知
    欲知根体。二知根在修道中增进九根作知
    根体。三知已根在无学道增进九根作知已
    根体。十六心行者若具作经文应云十六心
    十六行。经家巧故。一十六心该通二法。十六
    心者依小乘苦法忍苦法智苦类忍苦类智集
    法忍集法智集类忍集类智灭法忍灭法智灭
    类忍灭类智道法忍道法智道类忍道类智为
    十六心也。十六行者四谛下各四行。苦空无
    常无我因集缘生灭尽妙离道正迹乘。亦名
    十六谛。又解亦可断见道惑十六心谓八忍
    八智是也。若依三藏法师所出十六心者三十
    心合为四。登地有十金刚心佛地合十六也
    法假虚实观受假虚实观名假虚实观 言法
    假观者五阴等法是名法假。五阴成众生是
    为受假。取上二假上名是名名假。无体藉他
    名之为假。法假虚实观者相形解也。法假是
    实二假是虚故云法假虚实观也。名假虚实
    观者名假是虚法假受假是实。故云虚实观
    也。三藏师就三性解。法假是真实性受假是
    依他性。名假是分别性也法是真实法。假立
    以对俗受是妄想依他之心。受纳前境名假
    即是一切名相与大品相应也。一一假并称
    虚实观者执着成虚忘境为实观者观察观达
    为义也。若依正观明假者不如此。因缘生法
    即空即假即中言假名者寂灭无得之名也
    三空观门四谛十二因缘无量功德皆成就
     三空者空无相无作空无二十五有名空解脱
    门。无其十相名无相解脱门于二十五有不
    作愿求名无作解脱门。亦名三三昧亦名三
    解脱门此之二法有何等异。三三昧通漏无
    漏三解脱门一向无漏。三藏师云三假空名
    三空三空即三无性之理。又解十八空名空
    门破男女相名无相门不愿中求名无作门。
    四谛者有作无作二种四谛。小乘之人智照
    未穷智称有量境不极妙故称有作。大乘之
    人以无心之真智照无相之虚宗。境穷智极
    名为无作。今日所论者是有作四谛分段生
    死逼迫名苦不虚名谛。业及烦恼名集不虚
    名谛。寂泊名灭不虚名谛。八道分名道不虚
    名谛。问云何名谛答有人言以境为谛。若尔
    一切牛马畜生亦应有谛。今解不尔。智照如
    实名之为谛。故思益经云知苦无生集无和
    合于毕竟灭法中无生无灭。于一切法平等
    以不二法得道名为圣谛。十二因缘者过去
    二因现在五果现在三因未来二果故云十二
    也。无量功德皆成就下第五总结也
    复有八百万亿大仙缘觉非断非常四谛十二
    缘皆成就 复有八百万下第二列缘觉众有
    四。初举数二标名三叹德四总结初八百万
    者举数也二标名有三别。初。大仙缘觉者昔
    因中作国王。将诸?榕?朐坝蜗肪乖菔彼?br> 息。未睡之间树林精妙色叶蓊郁忽尔?榕?br> 毁坏。王即思惟我不久亦当如此。以外况内
    即成大辟支佛故名大仙缘觉。二佛去世后
    闲居静室结跏趺坐独悟思惟。忽然成道名
    独觉辟支佛。三有七生须陀洹藉前解脱分
    善根。人七天七反生更不受第八生即成小
    辟支佛。三种辟支佛中先者最大从因缘以
    得道故名大仙缘觉也。非断非常下第三叹
    德。观十二因缘过去二因缘成现在五果非
    断。现在三因缘入未来非常。又从缘生故非
    断生已灭故非常又因缘相续有非断即法无
    自性非常。皆成就者第四总结也。问缘觉出
    无佛世无师自悟今何故列为同闻众。答诸
    大仙人在雪山中悟因缘以得道今闻如来放
    光动地寻光而来。故阿难即列为同闻也。第
    三菩萨众有五初列数二标名三位地四叹德
    五总结
    复有九百万亿菩萨摩诃萨皆阿罗汉实智功
    德方便智功德 九百万亿者列数九千万为
    九百亿。菩萨摩诃萨下二标名。摩诃萨翻为
    大道心众生应云摩诃菩提萨?省4搜源蟮?br> 心众生以义训释。亦云开士以道开物故也
    亦云道人以道所成故。皆阿罗汉下第三位
    地罗汉有三义菩萨亦有三义故菩萨为罗汉
    也。大集经云大法菩萨名阿罗汉大品经声
    闻若智若断皆是菩萨无生法忍故云皆阿罗
    汉也。实智功德下第四叹德。实智者实相
    般若。方便智者方便般若此实方便实此方
    便实方便也。亦云鉴虚照实名实智清净功
    用不著名方便智。功德者施功名功归已曰
    德亦云忘功遗德故云功德也
    行独大乘四眼五通三达十力四无量心四辩
    四摄金刚灭定一切功德皆成就 行独大乘
    者不杂二乘名行独大乘又菩萨有二种。一
    者三乘化二者纯大乘演赞其纯大乘故云行
    独大乘。四眼者肉天慧法。以菩萨在因未得
    佛眼也。五通者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以
    菩萨漏未尽故除漏尽通。三达者一宿命达
    二天眼达三漏尽达。此三能知自他事虚及
    实名为达。道理三达是佛得菩萨随分亦云
    仰习果德。十力者菩萨十力。一发心坚固
    力二大慈力三大悲力四精进力五禅定力六
    智慧力七不厌生死力八无生法忍力九解脱
    力十无碍力。四无量心者慈悲喜舍。慈能与
    乐悲能拔苦。喜与众生增上乐舍舍于烦恼
    又舍上三心。四辩者一法辩识万法名体为
    诸法立名。二辞辩者解一切众生六道种种
    殊方异类言音。三乐说辩者自有无穷辩乐
    为彼说。又善见众生乐闻之机名乐说辩。四
    义辩者经云无量劫集?迟ぢ蘼酃实梅ū婕?br> 第一义故得义辨。四摄者一布施引不信众
    生令入信。二爱语引已入者令修行。第三利
    行令修行者得解利益。四同事菩萨同其事
    业引之入圣位也。金刚灭定者三藏师云。通
    十地皆名金刚又得十地上忍也。金刚者亦
    名首楞严三昧。夫金刚者咀坏万物不为万
    物所坏。菩萨以此智慧断烦恼。不为烦恼所
    坏。释论三种金刚如金刚轮能灭烦恼。是金
    刚力碎身舍利是金刚三昧金刚灭定是。一
    切功德皆成就者第五总结也
    复有千万亿五戒贤者皆行阿罗汉十地回向
    五分法身具足无量功德皆成就 第四明五
    戒贤者众有四。初列数二标名三叹德四总
    结也。初千万亿举数五戒贤者标名如提婆
    波利等问佛何不为我说四六戒。佛答五戒
    者天地之大数在天即为五星在地为五岳。
    在人为五藏在阴阳为五行。在帝为五帝在
    世为五德。在色为五色在法为五戒。以不杀
    生配东方东方是木木主于仁仁以养生为义
    是故以不杀生配东方。北方是水水主于智
    智者不盗窃为义故以不盗配北方。西方是
    金金主于义行义之人岂可邪?H耶故以不邪
    ?H配西方。南方是火火主于礼礼防于失饮
    酒之人多有过失故以不饮酒配南方。中央
    是土土主于信妄语之人乖角两头。是真失
    信故以不妄语配中央。贤者调心修道名贤。
    假名行人名之为者。皆行阿罗汉下第三叹
    德。阿罗汉者此通名以分有无生不着义又
    复修罗汉向名行阿罗汉。十地谓欢喜离垢
    明炎烧然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法云。回
    向谓十道种始从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乃
    至第十法界无量回向。回向有二种一者下
    回向所修功德与一切众生。二者所作功德
    回向萨波若是上回向。五分法身者谓戒定
    慧解脱解脱知见也。凡夫惑累以五阴为身
    圣人清高以五分法身为体。无量功德下第
    四总结也
    复有十千五戒清信女皆行阿罗汉十地皆成
    就始生功德住生功德终生功德三十生功德
    皆成就 第五复明清信女众有四。初举数
    二标名三叹德四总结。初十千者举数清信
    女者标名外国云优婆夷此云清信女夷者名
    女。皆行阿罗汉者十地等如上说始生入地
    心。住生经[怡-台+亭]住地心。终生满地心。三十生者
    十地一一地各有三生。谓入住满十地合为
    三十生也。皆成就者第四总结也
    复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二十二品十一
    切入八除入八解脱三慧十六谛四谛四三二
    一品观得九十忍一切功德皆成就 第六明
    七贤居士众亦四。初列数二标名三叹德四
    总结。初列数有十亿者十千为一万十万为
    一亿百万为十亿。七贤居士下第二标名。七
    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
    念处三总相念处四??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
    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
    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
    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
    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言居士
    者外国积财满亿名居士。德行具足下第三
    叹德叹德。中有三初总次别后结。别中有六
    门叹。一叹其道品二十二品者此人有见道
    前唯具四念处四正?ニ娜缫庾阄甯?辶??br> 二十二道品也。第二叹十一切入。入之言处
    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处识处为十也。三叹
    八胜处亦名八除入。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
    若好若丑。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
    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四内无色
    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五青六黄七赤八白。
    第四叹八解脱。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
    色相外观色。三观净色四空处五识处六无
    所有处七非相处八灭尽解脱。第五叹三慧
    谓干慧地名闻慧四善根名思慧苦忍已上名
    修慧。六叹四谛十六谛如上说。言四三二一
    品者叹德中第三结释有三义。一所谓四三
    二一品观得九十忍者四即四现忍。从下向
    上举之??第四顶第三忍第二世第一法是第
    一四即四现忍。三即除前??法。二即除前顶
    法一即除前忍法四三二一合。十品观欲界
    至非想九地即为九十忍也。第二义者四即
    四谛。三即三谛二即二谛一即一实谛。言得
    九十忍者地前三贤一习种性二性种性三道
    种性于此三十心中作下中上三品观三十心
    合有九十品观名九十忍也。第三三藏师解
    四即四果三即三果二即二果一即一果。言
    九十忍者二十二品从登地已上至佛合十一
    位十一位有定慧二品合二十二品。修行此
    法从二十二品至四三二一合八十一品。从
    此法出四禅四空灭定合九十忍也。一切功
    德下第四总结也
    复有万万亿九梵三净三光三五喜乐天天定
    功德定味常乐神通十八生处功德皆成就
     第七列梵众有四初总标数二别列名数三叹
    德四总结初以万数万故故云万万亿也。三
    净下第二别列数。三净者第三禅三天谓小
    净无量净遍净三光是第二禅三天谓少光无
    量光光音。三梵者是初禅三天一梵众二梵
    辅三大梵。五喜乐天者四禅有九天。一果实
    天二小果天三广果四无相。此四天不论唯
    列后五五喜乐者是。五净居天此人喜乐论
    义名喜乐。一无烦二无热三善现四善可见五
    色究竟。天定功德下第三叹德。天定者报定
    即是报禅报五阴也。功德定者净定即是净
    禅善有漏五阴。味者即是味定爱着禅定也。
    常乐神通者修得神通报得神通二种也。十
    八生处功德皆成就总结上四禅十八天也
    复有亿亿六欲诸天子十善果报神通功德皆
    成就 第八列欲界六天众有四。初列数二
    列名三叹德四总结。初亿亿者亿亿重数也。
    六欲天下第二列名。四天王东方提头赖吒
    此云持国主。南方?沉衾詹娲嗽圃龀ぶ鳌N?br> 方?沉舨┎娲嗽圃佑镏鳌1狈?成趁糯嗽?br> 多闻主。二者忉利天此云戏乐亦云三十三
    天。三者炎摩天此云善分亦名善时。四兜率
    陀天此云知足五者化乐天自化乐具而娱乐
    也。六者他化自在天他化五欲乐具而自在
    受乐名他化自在也。十善下第三叹德不起
    十恶即为十善得六天报故云十善报也。功
    德皆成就下第四总结也
    复有十六大国王各各有一万二万乃至十万
    眷属五戒十善三归功德清信行具足 第九
    列人王众亦有四初列数二明眷属三叹德四
    总结。初云十六国者列数也。各各下明眷属
    也。五戒十善下三叹德。三归功德者佛未出
    归敬邪三宝。诸天邪师以为佛宝四韦陀等
    以为法宝诸外道等以为僧宝。如来出世方
    归敬正三宝。清信行者四信成就故云清信
    也。又普得大乘正信名清信也。言具足者佛
    法僧戒四信随分具足也
    复有五道一切众生 第十列五道众或圣慈
    力得来法会应列六道。修罗鬼道摄故也
    复有他方不可量众 第十一列他方圣众文
    相可知也
    复有变十方净土现百亿高座化百亿须弥宝
    华各各座前华上有无量化佛有无量菩萨比
    丘八部大众各各坐宝莲华华上皆有无量国
    土 第十二列变化众此是不思议菩萨故能
    变十方净土及佛众等来至此土。就文为三。
    一明不思议力能变土。二有无量下明不思
    议力能现佛及菩萨。三一一佛各各下明不
    思议力能说般若。初明变土者文云十方者。
    六方及四维也。净土者如西方净土也。百
    亿者百亿日月百亿须弥也。有无量化佛下
    二明不思议力能现佛及菩萨。后明八部者
    一刹利众二沙门众三婆罗门四四天王众五
    三十三天众六六欲天众七魔众八梵众。又
    言龙鬼八部者一干闼婆二?成彡A此二属提
    头赖吒天王。三名鸠盘荼四名薛荔多此二
    属?沉衾詹嫣焱酢N辶??坏ツ谴硕???br> 留博叉天王。七名夜叉八名罗刹此二属??br> 沙门天王
    一一国土佛乃大众如今无异一一国土中一
    一佛及大众各各说般若波罗蜜他方大众及
    化众此三界中众十二大众皆来集会坐九劫
    莲华座其会方广九百五十里大众佥然而坐
     一一佛及大众各各说般若者三明不思议
    力能说法。上来别列十二众竟。他方大众下
    别列十二众内第二总结众多少。言他方大
    众者结前第二他方众。言及化众者结前第
    三变化众。言此三界中者结前第一此方十
    二众。言十二众者总结前三众。九劫莲华者
    九层华座也。广九百五十里者。如双林法会
    十二由旬能容巨众。今会亦尔。虽复局狭而
    容甚多也。大众佥然而坐者皆坐听法也。问
    何故诸天有不闻法者。三途而来受道。答天
    台智者言。于此涅??经于戒缓者不名为缓。
    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此作四句分别。自
    有乘急而戒缓戒急而乘缓俱急俱缓。以其
    过去持戒修定故生天。以其过去不修慧故
    不得闻经。三途而来受道者以其破戒堕三
    途。以其过去世修慧故为声光所招。俱急俱
    缓可知
    尔时十号三明大灭谛金刚智释迦牟尼佛初
    年月八日方坐十地入大寂室三昧 尔时十
    号者自此下次释说经时节就中有七段第一
    明如来入三昧分第二放光第三现华第四地
    动第五疑问第六作乐叹佛并召十方众来集
    第七起定。第一入定入三昧分中尔时者当尔
    之时。十号表德使物归依。三明表圆鉴三世
    精识物机。大灭者叹佛断德。表自无缚能解
    于他。金刚者叹佛智德。又尔时者将欲说法
    时。十号表名德远闻为物归信。三明表见众
    生根性。大灭即是涅??。金刚者非因中金刚
    是究竟果地金刚道种智也。释迦能仁也。诸
    佛各以一德彰号。如弥勒名慈氏。何佛无慈
    此即以慈为名。名曰慈氏。释迦能仁亦如是
    也。初年月八日者此明时节成道三十六年正
    月八日说此经。佛成道七年方说余般若。案
    诸文记二十九年至今时应成道后三十六年。
    成道生年六十六方说此经也。言方坐十地
    者。以其因圆乃证佛果名方坐十地。此乃反
    举昔因非始坐也。又云此是佛十地。初甚深
    难知广明智德地。二清净身不可思议地。三
    海藏地四神通智德地。五明德地六无垢炎光
    开相地七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八无碍智慧地
    九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十?陈?谀侵?br> 藏地。此出同性经。入大寂室。如来说法先须
    入定者。观机审理所以入定也。欲明如来寂
    而常用用而常寂。岂可有入出之殊。八地已
    上无出入定。如来岂有入起定耶。正示世人
    轨则。如来说般若尚入定思惟。况复余人不
    思而说耶
    思缘放大光明照三界中复于顶上出千宝莲
    华华上至非想非非想天光亦复尔乃至他方
    恒河沙诸佛国土 文云思缘者。最大教起
    缘大智明察。故云思缘也。又解思缘者欲说
    般若思无相义。缘者缘如法性理也。放大光
    明下说经时节中第二明放光。大光明者是
    现希有事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得增益亦
    欲令众生破无明?得智慧明也。光有二种一
    神通光二智慧光。何故放神通光但有缘诸
    子散在十方。若不放光召集不知说般若之
    因缘所以放光也。分别法相称物根机故放
    智慧光也。照三界中者光之所及也。复顶上
    莲华者第三神力。或覩光而发机或见华而
    得益故现华也。上至非想者华所至也此经
    明无色界有色也。光亦复尔者同于华也。乃
    至他方者非但照此方亦遍十方也。恒河沙
    佛国者表化道相通也
    时无色界雨无量变大香华香如车轮华如须
    弥山王如云而下 时无色界者有人解云。无
    色界虽无?色有其细色。今解不然。色无色
    相而无色不色。故云无色界。色欲诸天既闻
    般若欢喜雨华供养。就中有三。初无色界天
    雨华二色界天雨华三欲界六天雨华。无色界
    雨华中有三子句。初雨无量大香华二香如
    车轮三华如须弥山如云而下
    十八梵天王雨百变异色华六欲诸天雨无量
    色华其佛座前自然生九百万亿劫华上至非
    想非非想天 十八下第二色界天雨百变异
    色华。第三欲界天雨华中。初明无量华次明
    华生九百万亿劫华次明华所及处也。初放
    光欲令众生破?得明。次现华欲令众生修
    因得果也
    是时世界其地六种震动 是时世界其地六
    种者第四神力动地。何故动地。欲动众生有
    所得心令悟无所得般若也。六动者东涌西
    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
    没.中涌边没。又解如地经说动涌震起击吼为六也

    仁王般若经疏卷上一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