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二 >
  • 法华文句记卷第九(中)_释踊出品

    释踊出品

    先以四悉通释。于世界中初明命赴之由。
    次如来下正明命赴。师严等者。二义互明。道
    在师故道尊。师有道故师严。师严故命不
    可违。道尊故有命必赴。由师具二故鞠躬
    ?奉。次正明命赴。所言命者。一由宝塔品
    末云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属有在。此命
    犹通。二由下文他方菩萨八恒沙众请他土
    弘经。佛止之曰我娑婆世界自有六万恒河
    沙众。即别命也。故经家叙之。诸菩萨闻释
    迦牟尼佛所发音声从下发来。四方奔踊者
    奔疾也。恭之至也。自在升此故是世界下。
    三共成初感应也。三世下为人者。有法喻
    合。初法者。自本成来三世益物。故此三世
    皆属过去。今佛自当现在益物。菩萨弘经且
    在于当。慧利既广非心所测。举月譬者。一
    月本也。万影迹也。但使有水应之不倦。岂
    可以三世思之。若不拨影安知天月。明
    诸菩萨实本难测。冥显如来迹不可量。召
    过等者。若不开迹降佛已还无能知者。今
    欲显本先出本属。具有二世善根增长。故
    召本人示现人令现人生现善。使本人
    弘现经。令当人生当善。虚空等为对治者。
    约所表也。虚空理也。本迹事也。事有本迹
    理无早晚。惑者迷理而暗本迹。故执近迹
    以失远本。本迹尚迷况不思议一。故本之弟
    子居下虚空。本地之师经久虚空。今之师弟
    在今虚空。久空今空下空上空虽则体一。然
    本弟子元知近迹。今之弟子犹迷远本。破
    执近故召昔示今。今弟子因疑致请闻说
    方破。破执近恶故云对治。寂场去第一义
    者。寂场舍那示始成故父少。寂光菩萨行久
    着故儿老。譬乐力者父何以少子何以老。
    准下父子譬意父久先服种智还年之药。父
    老而若少。子亦久禀常住不死之方。子少而
    若老。虽各有服饵之功。而父子久定。此之
    四悉虽通释今文。并意兼后品。然初一悉
    文在今品。第二意兼后品。三四二悉探用
    后品。皆是助后以成显远。善生恶破见本
    故也。故知世界即是三悉之由。故踊出品专
    在世界。文云下引证。总证四悉。即四悉因
    缘故集。流通叚下云云者。应具述诸品如
    下委论。又二十八品唯有十一品半。本迹流
    通十六品半。以经力大举法举人。引今引
    往。东方西方。若显若秘。总身别身。或逆或
    顺。往佛今佛自微自着。现益当益畜益人益
    男益女益。亲益疏益事益理益等。称之不已
    故耳。又半品四信之文。去取不定况本迹二
    处流通意别。故注云云。故本门流通永异诸
    部。他方菩萨闻通经福大者。已闻迹门说
    流通竟。以募胜福而欲流通。如来止之者。
    上广募弘经。今他方请弘。何故不许。故以
    三义释之。初所任别故无二世利则无世
    界益。二他方于此无臣益者。即无为人。第
    三二义迹疑不破。即无对治。远本不显无
    第一义。问。诸佛菩萨共熟未熟。有何彼此。
    分身散影普遍十方。而言己任及废彼耶
    答。诸佛菩萨实无彼此。但机有在无无始法
    尔故以第二义显初义云结缘事浅。初从
    此佛菩萨结缘。还于此佛菩萨成熟。平等
    意趣义如前云。由此二义须召下方。故一
    召下方亦成三义。是故止彼无三义者无
    四悉益。召下三义即具四益。初子弘父法
    有世界益。次以缘下缘深利多有为人益。三
    又得下近疑破故有对治益。远本显故有第
    一义益。此是召本弘经之益。于前四悉。但
    在世界为人。断疑即是本由此中未述。住
    处下释本处也。先出土名。次以四德释之。
    三是为下结名。本有四德为所依。修得四德
    为能依。能所并有能依之身。依于能所所
    依之土。二义齐等方是?陈?谀巧硗林?唷?br> 若云尘刹重重相入重重相有重重事等重
    重说等为未了者。以事显理。若不了此一
    旨谁晓十方法界唯有一佛。亦许他佛。若
    许他佛他亦身土重重互现互入互融。当知
    ?是约一论遍。四以不下释住意。五下方
    下释下方也。法性之渊底释下也。玄宗之
    极地释方也。玄理之宗故名玄宗。宗谓宗
    致取果所期。此诸菩萨分到所期。且云极
    地。又地裂者地覆本属如迹隐本。今开迹
    显本故裂地表之。然诸菩萨于此已前亦
    曾有迹。虽但显本于理未彰。但弟子被覆
    义当覆师。弟子若显师无不显。故显弟子
    义当显师言在下不属此空中不属彼者。
    在下空故不属此界。住于空故不属彼
    界。以彼表无。以此表有。以空表中。出此
    不在上者非上界也。不在此下者。此界在
    上空之下。此即是下。故云此下。复以上界
    表无。此界表有。空亦表中。故上下二空俱
    表中理。理即寂光。来之由者下。至皆如上
    说者。从闻命下四句故来。是结释品四悉
    意也。亦是止他方召下方三义故云如上。
    若依法门者。此五字应合着六万非多下。非
    多已上仍属因缘。亦不须移。一即一道等
    者。既云法门须通因果。事则从多至少法
    门从少至多者。义当依理起行故也。增至
    六度既结为六万成圆观行。行依妙境故
    度成万度实无万。六中各万?是一万无别
    万也。六全是万无别六也。一一度行无非
    法界。界无界相。?一刹那即一道也。一六既
    然二三四五准此可见。是则六中无不一
    多一切具足。当知一道至五眼来。一眼一
    谛皆具一万。无非三观观法界也。皆云善
    者不通迷故。多不多空也。一不一假也。双
    非双照中也。言云云者。应须具论妙境妙
    观。具如上下不复更云。是彼菩萨之行德
    也。就初三业供养至遍见者。此乃感应道
    交。于五十劫令如半日。此明如来不可思
    议延促之事。显于如来自在之力。则显无
    机虽借虽隐而亦不能于长见短于狭
    见广。镜岂惜妍。由形故耳。有人云。听法
    之志而忘其长。或云。长短斯亡长短斯在。此
    并得感而失应。何以抑于如来神力耶。借
    (子夜切)拜绕下更释感应。初释三业供养为机。
    五十劫下释感应相。初释即长而短。四众下
    释即狭而广。于长短中又为四。初略示次
    如来下明非长而长。三解者下约解惑判即
    是赴机。四斯为下明现长短意。初文者。即
    八自在中之一也。次文者。佛眼观之长短不
    二。四眼观之不无长短。故赴长短机令见
    不一。第三文者。解惑俱机故使菩萨即短
    而见长。执者即长而见短。如万像森罗。凡
    夫谓异。二乘为如。如来见之。非如非异。
    而如而异。既云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即促彼
    长令其见短故云隐长。广狭亦尔。如有漏
    报法尚乃盲者在明而无见。蝙蝠于夜而
    能视。故知明暗在眼非境尔也。况机应相
    召今昔之力。问。既云惑者何名妙机。答。菩萨
    已破无明称之为解。大众仍居贤位名之
    为惑。机中辩位故云解惑。四斯为等者现
    此非长非短之长短及非广非狭之广狭。明
    成佛既久化迹必多。所以为下非本非迹之
    远本及非少非多之广迹。而为先兆也故知
    开竟尚达非远非近之远本。况复近迹。若
    未开显尚昧近迹。况非远非近之远本。以
    未知久本而为惑者。斯理必然。及至开
    显咸知本无长短远近斯存。故名不思议
    一。故先现之密表非本非迹之本迹。四众遍
    见下明广狭中。亦先略示。次夫肉眼下释。
    肉天二眼任其自力所见不遥。今忽见远
    知非己力。即知如来现此神变。必说妙法。
    次雨猛华盛譬见应也龙大池深譬知真
    也。见应下合譬也。见诸菩萨应相既多。必
    并证得弥法界真。?向见短之人而见于
    广。广若是机短岂专应。既见即狭之广。理
    亦方见即短之长。密表当破无明故且抑
    其一分。陈问偈中亦颂前二初一行颂前
    如来安乐。初二句正颂安乐。次二句虽云
    教化亦属安乐耳。次一行颂第二意。易度
    下言云云者。令出颂中二句之意。但举四
    人云欲拟者。比拟也。亦对也。如华严下引
    同也。四十位下言云云者。明彼此佛慧既
    同人法相望亦等。但彼迹此本彼兼此独。乃
    至如后十义不同。本迹虽殊彼此俱四。咸
    为导首故得例之。虽有加与不加及名
    不等。为知不是彼法慧等。薄须涂熨者。犹
    如婴儿为病服药。暂须断乳权以毒涂。药
    势歇已洗乳令服。初乳后乳乳体不殊。中
    间为病进否权设。亦如痈疮热气正盛。且
    须冷熨热休息冷。初身后身其体不异。为
    热暂熨热退如初。此入彼入二处不异。但根
    钝者入时未至。如痈如婴尚须涂熨。以酪
    等三暂时调熟故云薄耳。言十意者。虽佛
    慧不殊化缘生熟。显晦仍别。是故略须述
    其异同。不可事异令佛慧殊。岂佛慧同令
    教一概。二酥时异佛慧必同。况复犹是一佛所
    化。应须了知异本非异。于中先列次释。列
    中第三语互。准下释中此应题云横竖广
    略。至下释中二处各别。次释中初始见今见
    者。华严始见经文自云始成正觉。后文?是
    广明因果之相依正通同。所以一经之内三
    处明文。即世主品初名号品初。十定品初。皆
    云于菩提场始成正觉。以成始故见者成
    初。今即法华乃于王城开佛知见。能见所
    见境智何殊。二日照下开合不开合者。华严
    望小且名不开。犹带于渐故名不合。于彼
    不入为今今入。更开于小。三味调之今经
    方合。言五味者。兼论初后耳。况彼不合者
    今亦合之。故知彼经开亦不遍逗机未足。
    合亦不周尚存权迹。应知彼开亦是此开。
    然亦此合何殊彼合。一佛化事同异宛然。但
    彼无小机在初名顿。自开小后名渐归
    顿。开合虽殊二顿不别。三竖广横略者。华
    严且约入法界边。及从初住终至十地名
    为竖入。经四十二位故名为广。且约不用
    六方便边。故名横略。方便对实故名为横。
    若准广论行愿佛身佛土。相好名字身土四
    句主伴十方。亦是横广。然自在大竖中论
    横。故云横略。此述一化遍历五味。味味诸
    教教教相望。故名横广。从初至后处处得
    入。故名竖广。本迹二门无不入实。又名
    竖广。又亦应言若本若迹。皆论久远。三世
    益物永永不穷。亦名竖广。三世化中八教相
    入。故名横广。况复放光横叙他土诸菩萨
    行。答问竖叙过去化仪。三周三节说领述
    记。复得名为横广竖广。并是如来巧顺物
    宜称适当会。当知此广何殊彼广。况彼竖
    广义含横广。故显密不同说时未至。凡有
    施设语不同耳。第四本一迹多等者。唯华严
    但以一台为迹中本。本非久远故使千叶
    成迹中迹。但台望千叶以之为本。纵令十
    方互为主伴。十方亦复不离一尘。一尘?
    在此台此叶。当知?是迹中依正。是故迹多
    与众经共。所以法华迹说与众经同。华严
    但与迹中分同。然已广叙依正融通。何事
    不明久远之本。若论本门与众经异。华严
    即被法华本异。华严虽有久远行因。但是
    今日一番之因。尚未曾云中间一番之果。况
    有中间数数成佛。当知此异则异于彼。故
    云本独。若言不异伽耶尚是华严宁非。开
    则俱开不思议一。此乃以法华之远本。异华
    严之近迹。故知教门不得不异。第五被加等
    者。华严多是加菩萨说。乃至文殊普贤及入
    法界。尚是菩萨自说不见佛印之文。法华
    除叙文殊释疑及流通中。有诸菩萨发誓弘
    通。皆是佛述及以对佛便为有印。故本迹
    正经皆佛自说。虽加不加皆成佛慧。化仪
    施设时处不同。印与不印其理一也。须知
    同异以显化由。第六言不变土者。净秽不
    同常自差别。今云变者。秽为施权变表显
    实。秽属五浊元在小机。机会权开土变为
    表。故显本已纯诸菩萨。净土不毁而众见
    烧。又彼则种种世界不同。净不妨秽。此则
    宝树华果游乐。秽不妨净。况常寂光土端丑
    斯亡。寂光所对咸有净秽。虽变不变佛慧
    何殊。岂由初后变不变殊。令佛慧异。若也
    不信不毁之说。乃固执于见烧之文。而以
    华严形斥法华。如人毁訾其身称赞手臂。
    故知约迹言变不变。净秽难思体同名异。
    第七多处不多处者。七处八会与二处三会
    虽多少不同。所说何别。岂多少异令佛慧
    殊。若以同一报土亦非多处。此中横对四
    土处却成多。还以彼多对此寂光。多亦即
    一。彼此体一佛慧不殊。第八斥夺者。亦可
    更云彼如聋如哑。故有斥夺。皆与佛记故
    无斥夺。又有小须改故余经斥夺。彼经无
    小故当部无斥。又别教权说此权易转。故
    不须斥。小乘难转故须斥夺转。九直显实
    等者虽有别教以易开故。故且云直。须
    决了者小难开故。故须云开。十利钝根者。
    据次第调熟名为钝根。今无不开岂得钝
    钝。若据兼别彼仍一钝此乃钝利。故约五味
    判诸利钝。良由此也。一往且从会于钝者。
    故云钝耳。所以至此机同感同故佛慧同。约
    化仪说故须辩异。若识理同等者。问。一切
    诸经乃至草木理无不等。何独法华。答。教之
    同异具如玄文。虽一切理同说在今教。今
    所叹者叹能诠教。故诸教中无。旧云等者。
    先出古释。次今以下十文并之。方知二部
    了满同等。云云者。乃至应以多重并决而
    破古师。与问硕异者。先问何故。问家随喜
    能问人。即指诸菩萨能问诸佛。闻已信行
    者。即指诸菩萨所化之人闻菩萨说已而
    能信行。我等随喜者。随喜能问发起大利。
    随喜菩萨所化之人。如来述叹。但云汝等能
    于如来发随喜心。何故与上问语乖耶。硕者
    大也。然能问下答。可见。此亦密表寿量者。
    今叹菩萨尚是古佛。密表今佛非今成也。
    若非今成必有远本。求得彰灼故云密
    表。乃须委相密表之意。故注云云。已如向
    辩。下结云此约四悉等者。须示此下悉檀
    四文及意。初是世界。次三又字是余三悉。此
    约弥勒不识边无四悉益。由问故识识即
    四益。初文尔时弥勒及八万大士者。恐文误。
    准经文云八千恒沙。初中初约来者。次约
    去处。若来下结上二事。所以今见皆不识
    者。此有二义。一约权教。虽于十方横竖游
    履。教权时浅不测本人。二约实道。虽居补
    处。犹在迹中。岂可云知。若实位高为众发
    迹。应须发起。约十方界去来异故。识不识
    别。以不识故无世界益。后不知前是为人
    者。前进之人有所证善。弥勒不知彼之内
    善。自善不生故无为人。虽先进位深岂过
    补处。虽云末学无垢位成。如何得以前后
    判之。亦用前二义通之可见。所化异故属
    对治者。夫化物者本治物病。弥勒不知真
    应。无彼利物之道。即不识病无对治也。然
    智人知智蛇自识蛇。岂补处之人不识其
    真应。亦具二义。虽同补处久近不等。故知
    近者不测远者。密开寿量是第一义者。即
    此一部最极之理。岂非第一。生云。以其悟
    性非十住所见。故弥勒不识一人。然弥勒
    位在补处。何以判为十住。又不知生以弥
    勒证何十住。有人云。弥勒何不直问长寿
    如涅??中问长寿耶。今答。此都不晓。今谓
    伽耶近成。不知过去长寿。由见地踊不
    识。因疑眷属所由。佛答其由须论长寿。
    故眷属现岂徒然哉。故知地踊为生疑故现。
    如来为显长故召之。故远近二由皆为说
    远。迦叶童子已于此中闻长寿竟。于彼但
    问长寿之因。故彼经云云何得长寿。即问因
    也。已闻过去为显未来。故问长因以生
    佛答。此难彼易理数如然。云云者。令点出
    四悉。释之如向。请答师主下。云云者。释出
    请意。抑待弥勒云云者。答问之益不在于
    我。故不为答。抑待释迦答弥勒问。故云
    待弥勒耳。何者。弥勒所问事迹不轻。释
    尊一代未曾显说。因兹答问广显长寿。
    此一代玄秘在佛自开。汝自当闻我不应
    答。师子奋迅等者。此中二释。前诸所释用
    义不同。良由此也。从前释弥勒不知。乃至
    此中云十方者。多指八方总云十方耳。又
    私谓至此点四德云云者。须述四德对三
    世意。此之四德非前非后。随德流类有三
    世用。故以四德对于三世。不别而别。思之
    可见。一切万德对用皆然。况四既非四三亦
    非三。若欲略对三四名相者。神通是菩萨
    游戏故名为乐。益尽来世故得是常。余二
    易见三行颂三世者。前师子等以明三世。
    文中亦无三世之语。但以义势同三世耳。
    今颂亦尔。直以佛无不实语等一偈半文。而
    用通之。语既不虚。必知三世益亦真实。双
    答双释者双答从来及以师主。下方空中。引
    大论云有底散者。底者下也。散者空也。此
    但消名。若出体状即约教释者是也。文初
    云四后云约教。即四教足。非想是有漏底。
    空是真谛底。边际智是俗谛底。皆以极释也。
    是则初一是藏。次一是通。次一是别。今经是
    圆。以中为底。于四释中但云释底不云
    散者。底即散故不复别释。云云者。应简真
    中。教门各二故底不同。今是开显圆中道底。
    从不依止等者。居止下空并不依于上下
    人天。言人天是二边者。约所表释。人多滞
    着表有边。天住净福表空边。居此空中
    以表中道。初五行半等者。又二。初四行答师
    弟。次一行半答处所。于中又二。初半行正
    答处。次一行叹菩萨德。下三颂双释者。于
    中又二初二行半颂释师弟。次半行颂释
    处所。经不云处但云久远教化之者。前正
    答中已云处竟。故但以时而释处也。过去
    久远于何处化化令入实。即空中也。言云
    云者。应消经文两问双释之意。略如向辩。
    白佛下准下文此应先开为二。初腾疑次
    请答。执远疑近者。问。弥勒既不知其数不
    识一人。云何得知久植善根。答。?由不知
    不识。并由佛叹住处德业既多又深。岂近
    成佛之所化耶。结请中经但举难信者托
    物不信拒而击佛。令必有答。色美等者。以
    色等为喻者。总在年少为言耳。指百岁等
    者先略合譬。次叙淮北诸师用譬释譬者。
    先释譬。次合。释譬言子不服药者。且据不
    现劣应之身。而云不服。仍以胜表本故云
    百岁。既云若佛及佛则显弥勒不知。次如
    来下今合譬。今师用之故无非斥。合文仍
    略。言如来横服垂应药者。智契深理。由竖
    服于真谛之药。处处益物。乃由横服垂应
    之药。真谛药者。假即空故。权即实故。自行冥
    故。垂应药者。空即假故。实即权故。化他起
    故。如是初心由横竖不二之妙药也。此之
    三药无前无后。真谛药者。以治病故。垂应
    药者。以还年故。不二药者。以延寿故。以
    还年故虽老而少。现不二身故云本地。九
    次第定是善入者。从禅至禅无间入故。奋迅
    是善出者。从禅至禅皆经散心。以散名出。
    超越是善住者。虽经起散住禅宛然。毕法
    性为善入者。毕者穷也。穷法性故。首楞严
    者能现威仪故。王三昧者。如王安国故。此
    中约教藏通同者。所证同故。据因为善习等
    者。自浅阶深故云次第。言云云者。善出善
    住皆应从果立名。因皆善习如向分别。此
    中不论本迹者。既是本中弟子未须论迹。
    信者即增道下云云者。未来禀权多疑远本。
    应须委约诸方便教明不信者。消今文意。
    今文并约久成明信。而论增道。增道必损生。具如后品
      释寿量品
    初文所以不明四悉为因缘释者。即前品
    未得四悉益者。今此答竟即是四益。此中为
    二。初引古通释。次正释品。初文又四。初明
    诸师异解。次前代下纵诸师以破光宅。三
    鹬蚌下今四句释。四问下问答料简。初睿师
    叙意者。举分身以释寿量。而以理况事。并
    举不足以释足意。明寿而非寿方名为寿。
    身而不身乃可为身。并由得理能现身寿。
    故云然则等也。所以初句寿得理故。方非
    长而长。次句身得理故。乃异而无异。寿既
    数而非数。身亦分无所分。以理性非量故
    不可以数求法。身非形故无得以身取。
    分身既以法身为身。寿量亦以常寿作寿。
    故便引普贤多宝而为兴类。普贤居菩萨
    极位。尚名为贤。可表伽耶成亦非成。多宝
    灭度甚久而出证经预表双林灭亦非灭。今
    谓以非寿释寿。理实如然。但似不答所问。
    弥勒问踊出菩萨从谁发心等。意疑伽耶成
    来未久。如何所化身相难思。本既不疑长
    寿。何须以非长而长为答。但先以长为
    答显所化多。长寿之由其唯法报。是故今
    以三身释之。法华论意亦复如是。河西与
    睿意同词劣。意云。应身本是法身。法身真化
    分而不分。故云不异。无生无灭故云理一。
    故以多宝灭而非灭。用释释迦量即无量。
    故云与太虚齐等。若尔。引多宝现不云密
    表。应当多宝现即是释迦长寿。何须更名
    寿量品耶。况但是法身而失报应。若言释
    迦量即无量。?可显未来长寿。与大经同。
    如何得知过去寿量耶。故今先知寿无量
    劫。然始方云不思议一。道场观意。以法华
    为乘始。以涅??为乘终。终始隔部所以木
    可。等是隔部何不以华严为乘始。若以
    会归为乘始者。教行人理一切皆会。会已
    无始亦复无终。若迹门为乘始者。又不全
    然。若但乘始。何故法说中明佛智等。譬喻说
    中明至道场。因缘说中云至宝所。所以初
    释惟初中五句意云。今之与昔或已入住
    行向地等。入复增进。唯有一分钝根声闻。于
    此终开仍入初住。岂名乘始。若初住名始
    弹指如何。故不依此能判经部。若涅??澄
    神为乘终者。说大经时十仙诸外道。并初
    发心。复无量人退菩提心。又法华之始则在
    物机。涅??澄神约于教主。由法华教主久
    成。故涅??澄神不灭。又灭影为息迹。则法
    华犹迹。澄神为本非今经本。应知今经以
    久远实成为本。中间今日示成为迹。若依
    他释本迹二门俱属乘始。若不释本直于
    迹中明始终者。具如玄文乘妙中说。注家
    先举非存亡出?夭为非寿量。用释寿
    量。次明寿量意。然释两字仍似颠倒。存亡
    之数是量。?夭之限是寿。一期曰寿。寿内之
    数曰量故也。次法身下明意者。重举向非
    寿非量之体。非形牒非寿。非年牒非量。
    此违论文使大士下正明说寿量意。意令
    菩萨修践极照。令知如来远寿之体。是大
    士智之所游。所游既深故云践极。达彼非
    寿故名为照。不以两字贯下百年。期颐者。
    期要也。颐养也。百岁之人不知衣食。要假
    孝子而扶养之。今佛不然故云不以。生公
    意者。虽亦明无长无短长短恒存。故与上
    三家其意稍别。仍阙注家说寿意也。于中
    初明伽耶色。身形寿不实。用为法身无寿
    之表。然则下以形例寿。万形一致。显身分
    而不分。古今为一。明寿量即非量。古亦今
    也下。明今古不二。当不思议一。然准今文
    先须辩长。后方明一。言古亦今者。明本
    佛古不异伽耶之今。今亦古者。明伽耶今
    不殊本佛之古。无时不有下。重释形寿。无
    时不有。释寿也。无处不在。释形也。无时不
    有非独今日。无处不在岂专伽耶。若有时
    下明形寿在物应非有无。次是以下?指
    近成即久成也。故云伽耶是也。次伽耶是者
    下。转释也。虽指其是谓近非近。伽耶既非
    下。明短既非短长亦非长。次长短下。真俗
    相对以释长短。真乃长短斯尽。俗则长短恒
    存。生公意云。一身之处三身备矣。近成之果
    与远果同。故八十之寿即无量寿。道理虽
    然须先各判。方可融通。验前诸师偏得片
    意。并以法身为极皆违论文。论文但指过
    去报寿为长。何得用法身非寿以释。法身
    非寿诸教常谈。但未曾说久成远寿。故知尚
    不及于注家践极及以生公长短恒存。然不
    云恒存之长诸经未说。当知消当文非无
    一意。释远趣出自一家。故说佛慧彼此悉
    同。若论远寿一向须异。前代下却存诸释。
    诸释皆不以寿量为无常。光宅乃以寿量
    为延寿。若约今师三身四句。望诸师意并
    无可存。又惑下引古师难。次今为下通难。
    先略破古人次正释。先引事云鹬蚌相扼
    等者。引春秋事。具如止观第五记。但用事
    不同。彼但借相扼之言。此正用乘弊之意。
    我乘下正释今如??秦。使常无常家如燕
    赵也。及金光明者。彼第一卷寿量品云。相信
    菩萨自思惟言。何缘释迦寿命短促。方八十
    年。如佛所说二因长寿。一者不杀。二者施
    食。佛无量劫具足十善。云何短促。思是事
    时。其室自然广博严事。因见如来希有瑞相。
    乃感四佛为其说偈。偈云。诸水滴山斤地尘。
    空界可知其数。无有能知如来寿者。品文
    具有此义者。即此品后文具三身义。还揽此
    三分为四句。是故应知今品题意迹中指
    本。本具三身故不偏执常与无常。今正
    应以本地之长。用开迹短晓长本已。方达
    本理无复长短。故借迹中三身四句。对本
    以释。当知本迹俱具四句。本四俱本迹四俱
    迹。问若寿量等者。涅??亦云。惟佛与佛其寿
    无量。无量故常。明常既同经应不别。经部
    虽异二常何殊。答中为二。先反质令同。次
    分别辩异。初反质者一乘既同俱常何咎。大
    经云一切众生悉一乘故。其部虽异常理何
    殊。若部异常殊。亦应部殊乘别。云云者。虽
    如向述。亦应更立名异义同。而为多并。分
    别答者。先涅??。次胜?。初涅??者。明常虽
    同广略稍别。亦应结云岂广略别。令常不
    同。次文云为一明一者。三外之一自为一
    机。非会三一故但云一。部属方等对斥
    偏三。未至法华不应云会。云云者。亦应
    更云带不带异一乘何殊。亦应具约五时
    明会不会一乘共别。次问近成是方便等者。
    今师假设。先引华严大经以定。次若尔法华
    下引法华。于华严大经为妨。法华若兴皆
    开成远。则法华中无复方便。何故本后不轻
    却近。当知下结难。若尔会三下。以迹例本。
    本门开已更近。亦应迹门会已不会。应知
    此中文略。须先结云迹门会已无更不会
    所以本门远已无更不远。纵不轻中更明近
    迹。不可长寿更令短促。次若尔下重以迹
    例本。以定道同。故一切诸佛悉皆尔也。若
    尔下难诸佛寿同。何独释迦长寿可叹。若独
    下结难。若独释迦寿长。则有佛道不同之
    过。故云前诸义坏。答意者舍异从同。一切
    诸佛悉皆如此。故云亦然。意在同显实本。
    不必长短悉齐。又诸菩萨下引证。且引愿
    长岂即全等。此即下结同。亦不偏言者明
    常寿等。显往时异长短不同。望未来常一
    向平等。故诸佛显本各有远近。若论寿体
    无得复云一近一远。故诸菩萨闻长寿已。
    亦愿未来说报身寿如今释迦。但开迹已
    无复近远。故知下明本迹体用。体用即法应
    相望。若应迹相望不无近远。约近迹应望
    本初应。得有近远。故对缘长短无别长短。
    所以不云报身长者。欲以法身亡其长
    短。又欲显于诸佛道同。其实开三佛道可
    同。事成久近不可同也。以是方可破他诸
    师。故云诸师不可师也。问。既云远成真实
    近成方便者。亦可云近成真实远成方便
    不。答。若初住中本下迹高被物说远。即其事
    也。故诸菩萨发愿利物。随四悉益亦可说
    长。问。若尔那知释迦不是初住。答。今显实
    已不复隐本。故知非也。是则初住说长为
    权。开权说近为实。既有本下迹高。亦有
    本近迹远。用此高下开诸经中长短俱常。
    既了诸经长短俱常。自晓今经久远之本。唯
    云常者尚未可依。验知诸师计无常者不
    可依也。问义推等者。如向所说。法华明常
    道理实尔。据文不如涅??常显。故今经明
    常似无文据。答意者。诠教也宗旨也。糟糠
    及桥并能诠教。能诠虽异失旨如糠。问桥
    具如止观第十。此且通途以斥执者。又教本
    下别明化意。前虽通斥今别明四悉。宜长
    宜短被物不同。即因缘也。又文下以部望
    部据多少论。非全无文。即约教也。若随多
    弃少等者。忽若俱少则二经俱弃非魔何谓。
    具如涅??第七邪正品中。不知法身常住
    皆名魔说。又此经处处明法身者。略如向
    引。但名异义同。人便迷名而失其旨。若但
    随名尚是魔说。况多少耶。亦如玄文同体
    异名中说。即是实相宝渚非如非异。平等
    大慧等。问既明法身等者。若明法身无
    三德者。当知则非常住法身。答文可见。
    论文亦云成就三身。三身即是三德故也。
    次正释品名为二。先通。次别。初中先释
    如来。次释寿量。初云通号者。且指如来
    一名。余九非无初号最显。具如下释。具通
    三身并具十号。略如止观第二记。次释寿
    量。诠量也者。寿家之量故曰诠量。故释量
    字诠量十方三世三佛等。故云也。次今正下
    结归品意。乃指今之本佛何故尔耶。以如
    来名通寿量亦尔。不可局故。故须且通。题
    名虽通意则局本。故结归也。问。法报是本应
    身属迹。何以乃言本地三佛。答。若其未开
    法报非迹。若显远已本迹各三。次如来下别
    释。亦先释如来。先置广从略。所言广者。如
    四身十身三十三身无量身等。从义既广。今
    从略名以消品目。所言二三者。二即真应
    三即法等。不云化者。化应一往其体大同
    问。华严十身此但二三。身数既少摄义不周。
    是则此经身义不足。答。义有通别通义可
    尔。别则不然。彼通云身故云十身卢舍那
    也。别释如来故不应云业报佛国土佛等。
    若欲通收彼经十身。应开为四。则以化身
    摄于业报。智即报身虚空属法。余皆化摄。
    故知此经亦立多身。则妙音观音三十三身
    十法界身。或己或他即其事也。况今释品如
    来之名。故但可二三。诸教定故消名便故复
    释本迹方在今品。故知今品即是本地二三
    如来。初二如来者。先借论文如实之名。次
    释此名以成真应。又二。先真。次应。真即法
    报二身合明。故举境智和合以释真身。乘
    是下释也。既但以如智契境。故属真身。论
    中?一如字释中境智各双言之者。?是能
    如如于所如。所如如于能如。此用金光明
    意也。若单论下明境智和合。成因取果阙一
    不可。次道觉下结成真身。因果满故。故云
    义成。所以真身云成。应身云生。以如实下
    明应。又二。先以报为本。前释真身。乘实道
    三字属因。今因成果全属果用。用本所证
    契境之智。乘于果上利物权道。即实而权
    故云实道。故以方便生于三界。次来生下
    正明应身。亦借成论小名以显圆义。善简
    名义理则可归。次明三如来中。但离二为
    三。于中又三。先出三如来义通本迹。次又
    法华下。别显本地三如来也。三论云下引
    经论证。初文又三。先出正释。次法身下翻
    名。三是三如来下融通。初又二。先借大论
    立义。次如者下解释。论文一句三身具足。初
    以如之一字。名为法身。指所如之境。还指
    所证为来。故云不动而至。此即如非因果
    而通因果。来字在果不通于因。次报身如
    来。又三。先正释。次从理下结得名。三故论
    云下结示论文。初文者。专约报身解其二
    字。但初如字义与前异。前如法二字属所。
    今如之一字属能。法通境智。智谓能如。境
    即所如。智还乘于所如之境。得成于果。故
    云乘于真实之道。次智称去释今如字所以
    也虽即智如于境。然如从境立名。故云从
    理名如等。次引论者。如能称于法相故也。
    解即属智称境而解。即能如也。以解满故
    名之曰来。准此法身亦应引论文。云如法
    相也。但是文略

    法华文句记卷第九(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