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二 >
  • 法华文句记卷第七(中)

    次遣旁人者。约教约人。约教则理教相望。
    约人则师弟相望。人必指教教必待人。二
    释方周不可偏显。初约教者。理即法身智
    即报身。由智故说智为能遣。智虽能遣所
    依者理。能遣如臣所依如王。所遣者教故理
    正教旁。故报望教报亦名正。然报由理成
    理亲报疏。故二正中从亲以说。又旁人者下
    约人释者。贤首品后十住品在忉利天。十慧
    菩萨法慧为首余之九慧各以偈赞。次法慧
    菩萨广说十住。次夜摩天自在品有十林菩
    萨。九林亦各以偈赞已。功德林广说十行。
    次升兜率品有十幢菩萨。九幢亦各以偈赞
    已。次金刚幢广说十向。次升他化品有三十
    六藏菩萨。金刚藏为首。有菩萨名解脱月
    请说十地。是四菩萨说此位时。并云佛力
    故说。故名所遣。次释疾走中亦约人教。先
    约教中但以显露为疾。若以菩萨下重述
    约人。菩萨自有神通又被佛加故名为疾。
    乖心等者。乖必不识惊必愕然。如覩不意
    乖心不识。此教于彼亦复如是。称怨大唤
    者。经但云怨而不云苦。疏文释中即以大
    唤为苦痛。所以具有二义者。逢怨必苦故
    以大唤拟之。义理合然。若令烦恼即菩提
    者。即是令其不断烦恼。烦恼不断必招苦
    报。岂有生死即涅??耶。是故称怨大唤义
    当因果。文意两申。自念无罪等者。自省未
    能同物入恶起贪欲等。今若为之名为罪
    行。菩萨必入生死牢狱。故云囚执。无大方
    便者。无入假智令起贪欲入生死。名失
    慧命。必堕下二释。堕三途苦则大小咸失。
    溺无明地地须义兼界内界外。约人为使
    者者。取机之法须同类身。净名等者。遣化
    菩萨往取香饭。彼菩萨见问化菩萨。化菩
    萨答以彼菩萨闻说秽土佛及菩萨能此
    劳谦。彼闻欲来成双流行。彼佛诫曰。摄身
    香等。彼来于此亦令此土未发心者发心。
    已发心者修行。故令摄胜从劣现同类也。
    普贤入此等者。普贤菩萨身量无边音声无
    边色像无边。欲来此国。乃以自在神通之
    力促身令小。阎浮提人三障重故。以智慧
    力化乘白象。亦为不宜见于胜应者故。
    菩萨胜报亦不可令二乘见之。问。若尔。经
    何不云汝勿令见威德之身。而但云勿??
    将来耶。答。身若同类诱之必来。汝身犹胜必
    令彼惧。故告使言不须??以胜身化之。
    故云勿??。勿??之言释成前句。私谓下此中
    虽无思惟之言。譬文诫劝并有此语。劝门
    拟宜云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诫门拟宜云
    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故私引之。须即生善故
    云不须。即息劝善。??即诫恶故云勿??。即
    息诫恶。宜以至如而也者。观其?宜闻生
    灭教。取灰断理说有理之教。故云理水。面
    者以向释之。有背生死向涅??机。故名
    为面。非谓洒彼涅??名面。莫复与语语?
    是教。不语他人至菩萨也者。此中一往但
    云昔小。然法华前诸大乘经不说二乘是菩
    萨者。将护二乘岂关菩萨。覆实护权故
    云覆护。亦是覆阴将护不彰其实。故法华
    前一实之外皆名随他。且隐四味之言。通
    云小乘教耳。以昔二味犹有小教定无小
    乘作佛之语。故乳及二酥并对小机。云不
    说耳。乃由弹斥加说得二味名。即是息化
    至从地而起者。此中二释。两地不同二起
    无别。故息一大化离二种地。赞大坠苦故
    有前释用小取得故有次释。次释中云无
    明地者。若云卧地则譬二无明。若言而起。
    则且从界内。故知不解大小具二无明。并
    名为卧。今逗小法先治界内。故且云起。于
    四谛中至衣食者。宜趣所对之境。故云往
    至。小仍在机故以欲释求。下句方云长者
    将欲故也。境摄法狭故云贫里。欲趣小果
    还须正助。故云衣食。又以他日下取意领法
    身地者。言中且云在道树前。意则俱指渐
    顿教前。以云致难尊特。故知通至顿前。问
    四大弟子等者。答中意者。既闻譬已具领二
    周。入大不虚故自推云若始等也。纳法既
    重必有此知。约化仪说从容进退。故先齐
    后探耳。岂有自获小来方五十载。具覩菩
    萨难思境界。遍闻诸法一切融通。非全不
    知。然未测本源省己绝分。今蒙法譬分
    染圆常。推知如来往日先照。故下佛叹甚
    为希有。故以二味所覩。验先见非真。脱大
    小相者。相为大相海好为小相海。全隐无
    量相好海身。故譬云脱。相好难量喻之于
    海。密遣二人者。于中先释二人。次初拟下
    方释密遣。人是所遣密是遣意。初文先明但
    二之意。故对菩萨且通指二人。次约法下
    约法约人以分二也。次释密遣者。先对旁
    人以辩异。即之与密显覆异耳。今明密遣
    者。覆实名密用小为遣。覆满明半准例
    可知。即是分字解也。亦是从大施小故云
    遣。小不测大故云密。然半满字不同古
    释。今须在圆。具如玄文。约人准知。形者下
    次释形色。亦具二意。初直约小教。百劫所
    种虽在小论。不在二乘。故二乘教无好形
    色。又说无常名为憔悴。次约人下隐本为
    密现迹为遣。具如下文富楼那中。问。若准
    下文唯发满愿及阿难等迹。为诸声闻亦
    有本耶。答。入大乘论云。不但罗云独是菩萨。
    如诸童子阿难难陀及调达等。皆是不退菩
    萨。若尔。唯权无实。答。以权引实。岂此等外。
    悉是权耶。此亦义当本迹释也。若释无威
    德者。随于形色以释。大教等者。前大教疾
    故云即遣。将护小志故云徐语。倍与等者。
    于中二释。初以戒善谛缘相对为一倍。戒
    善在欲谛缘出界。又外道下漏无漏相对为
    一倍。亦是内外二治不同。名为一倍。六行
    非永断故且云伏耳。略如止观第六记。穷
    子若许等者。对彼不许故须云若。化仪容
    与苟顺物情。故云也。不论净佛国土者。净
    佛土义略如净名佛国品中横十七句竖十
    三句。广如华严回向中说。涅??大集智论等
    文。并皆具明。小乘无此但令除粪。故得记
    已。方乃造修与物结缘非关行具。二乘至
    先取者。先问价直。故云先取。非谓已领
    故云慕果。其父见子等者。问。若愍而怪者。何
    故密遣教其取果。答。旁追不来事须密遣。
    虽教除粪非父永怀。欲有彰言委付。故
    先愍而怪之。齐此是领法譬至其文竟者。
    此是寝大施小二处并有前段文竟。自此文
    后法说但有开权。譬说唯有等赐。并阙中
    间二味。若论探领法譬二处虽无正文。但
    指法譬能见之眼。即法身也。故齐教领且领
    渐初。以所禀小。名为齐教。别有探领故
    云又以。于中先总述来意。次列章。文开四
    段。云拟宜等者。意云。佛在法身预知我有
    大小四意。故云拟宜等也。次释又字。先释
    字。次释义。次释他日者。释他日两字。于
    中先离释两字。次齐教下约齐探二领合
    判两字。初离释中其义则总。以未分于齐
    教探领。次合判中其义则分别。自他等三为
    教探故。初文释他为二。先释次判。先释者。
    约二乘人以小望大为他。次判者。向约二
    乘虽以大为他。未知此大元用何身。今
    故判之即法身也。次释日者。于法身地以
    用权实。实自权他。二乘法中无法身之智。
    故名为他。若从下判。若从法身用于权智
    望二乘人。亦名为他。此他须指佛之权智。
    次合字释者。于中三释。即依大经随他语
    等及化他等语。有为法式。仍对齐教探领
    二时。文为三。初释三相。次若从下判今所
    属。三今从下用今意结。初又二。初约化他
    即指齐教。次约自行及以自他即指探领。
    言齐教者。即法譬二文但至鹿苑。依教所
    以故云齐教。所言探者谓过探也。探向道
    树寂场之前。初齐教者。既属初义先约机
    说。是故齐教但领化身。即非化身时为他
    日。次从若就去探领者。又为二。初正明二
    义。次此之下结也。初文者。虽是法身既以
    自行对他。故以化他权实俱他。所以二乘
    昔亦不测其旨。此中自行之语似于自他。
    以对自辩他俱有权实。故双言之。次自他
    中自之与他各单语权实者。准理合双。此
    中语似自行。为对化他成自他也。所以
    自行亦指化他为他。自他亦指化他为他。
    故知探中皆指法身时权。二乘于彼虽禀
    小化。同体之权二乘不晓。于佛二自皆指
    同体法身时权。虽有两意他日皆成。次结
    中云若有若无等者。结于法身权智所照。
    若有机若无机也。言可否者。明法身用智
    逗物称机为不可称机为否。时至为可。
    待时为否。虽有有无可否。皆是权智权机
    得他日名。次判中云若从等者。判向齐探。
    探领自他者自是第二自行他是第三自他。
    应重云自方显第三义也。并是对法身为
    他故非二乘事也。虽有两意者。齐探两
    中俱有他义。故云俱成。齐中则以法身照
    机为他。探中二义则以如来自行之中。皆
    权为他。他即二乘所用。虽有二乘所用及
    非二乘所用。两意不同皆得他名。今依下
    属对文意。今依二乘所领即齐教探领也。又
    逐他日者探及齐教二处三他。故二乘领己
    望佛。又领如来用他。言探领者。亦应云
    齐教。但是文略。是故二领皆指法身之取机
    也。但从义别二他不同窗牖者。说文云。
    在屋曰窗。在墙曰牖。非户故偏明处仍
    彼。今亦如是。非中故偏不遍故狭。故法身
    地观无大机。唯见偏狭先熟故也。乃由子
    隔窗牖之外。何关长者偏视之非。况是长者
    欲取偏机。于圆仍远故名为遥。脱妙至之
    具者。如前已释。生忍法忍等者。忍有情恼
    名为生忍。忍无情恼名为法忍。谓寒热风
    雨等属法故也。左手等者。小中权实。状有所
    畏者。状似也。权以实也。具如释签引成论
    文。又有寒风等者。大论第九佛有恼。谓六年
    苦行。孙陀利谤。金锵。马麦。琉璃杀释。乞食
    空鉢旃遮女谤。调达推山。寒风索衣。加双
    树背痛为十。若依兴起行经。但有七缘。无
    孙陀利谤及乞食不得。大论直列。兴起行经
    委悉释之。次语诸作。人下譬四念处去。即
    对位也。今但略对无复行相。七觉在八正
    前。婆沙中具有料简。略如止观第七记。不
    云五停者。停心但是对治除障。令堪修
    观故。从念处正修以说。虽云约位须兼
    相生。方堪消此。故下文云勤修念处等。生
    空如来等者。此教作法所有生法不涉大乘。
    即阿含中是老死谁老死。故生法二空并属
    正道。具如止观第三记。无常等为助者。若
    谛观中云无常者。乃是正观。今以二空望
    于事中对治无常。但得名助。况复更以一
    期念念。以之为助。如大经中大乘治门。乃
    至用常何但无常。近指??等四位者。外道求
    理在此位前。故名为远。应云念处等四。但
    是随便为言耳。此文等者。以世第一是五
    力位无五过也。下忍十六刹那下至世第
    一法位者。忍应上下各十六行。乃成三十
    二观。今文且以四谛言之。于三十二渐减
    缘行。二十四周减行。七周减缘。乃至最后。
    唯留一行。观一刹那入世第一。略如玄文
    释签略引俱舍文也。阿含至子义未成者。
    既阿含中亦明不断结惑菩萨。而大论斥
    权非谓全无。论云迦旃延造者。从所造论
    及所计者说。岂以会二还归阿含。法华准
    旧十二年前。一何可笑。若得初果至大乘
    者意云。从见道后不发大心。还令小乘道
    中断结。故云由是之故。若准大论。至初果
    已名之为死。不任复发。大师从容于止观
    中。进退二释所以初果亦名死等故。可发
    心二十年者。文存七释。初一合数为二十。
    次六释但立二名。如断见为一断思为一。
    初文者。见断与伏无复前后。即以八忍通
    伏八智通断修道九九通为一九。故但总立
    九无碍九解脱。五上分者。谓掉举慢无明色
    染无色染。五下分者。谓身见戒取疑贪嗔。
    五上分中色染无色染一向唯上。掉慢等三
    虽复通下。不能牵下故云上分。言下分
    者。贪虽通上不是唯上。嗔一唯下不通于
    上。余三遍摄一切见惑。虽复通上而能牵
    下。故名为下。故俱舍云。由二不超欲。由
    三复还下。纵断贪等至无所有。由身见等
    还来欲界。广如俱舍。言犹于二乘法中断
    思惑者。前见道中不发。犹令断尽残思。言
    共断余结者。或在外道中断少思惑。更依
    权行断令无余。第四领付譬者。是第四五
    合为一段。则使鹿苑文后不入方等之文。
    大章虽尔。细开仍有免难等文。以应一代
    五时之说。今犹存开标领及付领谓领业。
    指方等般若中。付即付财在法华中。譬文开
    为等赐四章。即今文中初二后二者是。即免
    难索车等赐欢喜。以方等般若为索车者。
    彼二周文免难之后。即云索车。但索车文促
    既不对二味。故以口索对之。今以二味
    为索亦?且对机情索名虽同不无少别。
    况前索文义非局口。今言索者。不局机情。
    亦是方便品显实四意者。上方便偈颂释迦
    章显实文中长行。但云如是皆为得一佛乘
    一切种智故。颂譬本中开则为四意。初从
    舍利弗当知我见佛子等下二行。明大机动。
    为今索车譬本。二从我即作是念下二行一
    句明佛欢喜。为今免难譬本。三于诸菩萨
    中正直舍方便下三句。正是显实。为今等赐
    譬本。四从菩萨闻是法下一行。明受行悟
    入。为今得车欢喜譬本。由心相体信下生起
    四譬。次内合下预合向来生起四譬文也。
    即是始从方等终至法华。譬中?是一等赐
    耳。若开十譬不应信解。良由此也。又前诱
    引壁至思尽中。言诱引者密遣二人也。
    言出宅等者。出宅与思尽两终义同。法身
    与道树远近不等。今领亦二者。今至领等
    赐中总合前文两个始终。为一始终故云
    远近始终。是则齐教为近始。探领为远始。
    二终但共为一。望诱引等中终则极于等
    赐。故云始四味终付财。既以四味为始。验
    知探领至寂场前。次何者下释也。释出共
    为一始终相即五味也。旁人譬牛者。问。前
    以旁人即华严中四大菩萨。大经中云从
    牛出乳。譬从佛出十二部经。今何得以
    牛譬菩萨为旁人耶。答。佛加菩萨与佛
    不别。虽主伴异俱是能说。所说义当俱从
    牛出。褒扬也。贬挫也。既领知至岂不乐哉
    者。据无希取未名欣欲。既已领知增后慕
    乐。机近付财故云脱更。机已冥会故云乐
    哉。判天性者。理性同故。定父子者。会结缘故。
    二乘在昔天性父子二义俱迷。至法说时
    开其知见。是会天性。天性若会父子义成。
    示其中迷故名为会。中根尚昧至譬说已。
    方定所生。是故四人今方信悟。菩萨疑除者。
    故法说中为令一切岂独二乘。譬中等赐非
    唯根败。但由领者力未及他。故使词中不
    涉余众。己正他旁未遑余及。己难他易故
    且从难。又己别在今他通昔教。故且从别。
    己死他生且从初活。他从昔显己唯今显。故
    且从今。见此多意余则可知。是从般若至
    第五味者。问。前会三云说法华。今还引大
    经云出涅??。云何得同。答。一家明义多处
    说之。无烦广辩。欲重论者更述大猷。判味
    同时而有部异。约理名别咸归常住。约机
    彼称捃拾。约法彼存三权。论意彼带律仪。
    语证彼兼小果。受益彼无广记。说时长短
    永殊。谭常过未不同。论譬大阵余党。现瑞
    表彰各别。破执难易不同。领解近远迹乖。
    述成被根不等。用治生死不同。付嘱有下
    有此。得十六意准此略知。事异意同不可
    失旨。失斯同异讲授殊难。岂唯两经。余亦
    不易。今初相者。若不互释相义不成。然子
    体父以大而比小。父体子以小而无违。始
    终而论子未体父。故见尊特覩而不受。见
    身既尔诸例可知。由此见尊特身者。如净
    名中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
    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药师中巍巍堂
    堂如星中之月。大集中集二界中间。诸方等
    经是例非一。乃至闻说大法见大神通。覩
    大菩萨难思大事等。皆由已得阿罗汉果。斥
    夺不疑故云由此。金即别教等者。问。大品有
    圆。何故但云不出通别。答。一者但语通别
    理已摄余二。论能诠教必须具四。金且从
    理故云不出此二。兼复二乘至此多成通
    别。亦且言之。通别仓库准此可知。其中多
    少至广略相者。第二十一方便品云。须菩提
    白佛。如佛所说若广若略。诸菩萨云何求
    耶。佛言。如是如是。若菩萨摩诃萨学是广
    摄般若。则知一切法广略相。又说般若时前
    后二周。即广略相。又二乘下重释意者。密示
    知同。故云体意。言体法空者。实理无二。
    此有三者。初一正是般若中意。次一据理者
    于般若时。密明不二而二乘不知。谓在般
    若意通法华。第三就今意者。于佛即是付
    财二乘自谓加说。故般若中云。岂声闻人敢
    有所说。有所说者皆是佛力。由机未转且
    言被加。宜加用心等者。述佛元意不出此
    二。显在菩萨密被二乘。然领上四时皆具
    二意。一述佛化意。二已纳密机。是则我身
    领佛二义。是故名领。若至法华佛意亦尽。
    机显非密。问何时名少时。答中分二。先约
    二经中间。次约无量义时。初文即是情口二
    索两楹之际。般若非一故其间时宽。总名少
    时望后逼故。随领一时一会咸有思量。失
    不失者。失则于己无分。不失复未同菩萨。
    踟蹰之际即机欲发时。正发乃在三请时也
    次约无量义者。去法华极近时极少也。既
    闻从一出多义必收多归一。四味之终故
    云渐已。机无隔异故云通泰。发在须臾故
    名为即。二正付业者。前云付财。今云付业。
    财从所营业即造作。皆是菩萨修得三因之
    作业也。名异义同故得互举。灵山八载者。菩
    提流支法界论云。佛成道后四十二年说法
    华经。北人者。诸文所指。多是相州北道地论
    师也。古弘地论相州自分南北二道所计
    不同南计法性生一切法。北计黎耶生一
    切法。宗党既别释义不同。岂地论令尔耶。
    若尔下双破二家。言迹门说法者。?是三
    周。彼解云下地论师救。今谓下重破。自古不
    知开近显远永异诸经。谓迹说竟无可证
    也。若云言不叠安即向法师品后。方便品
    前何以不着。若云佛定已起不得说者。经
    家何事不先着耶。若得迹门竟。何不更待
    本迹后耶。?惫??鸨阄?抻谩R患掖蔚诘?br> 理冷然。依萨云者。如下多宝品中所引。若
    三请之时佛未说经。何得经云佛说无央
    数偈时。故知无数之言即宝塔已前经也。既
    言无央数偈。岂唯三卷半经。况地涌赞偈之
    文其数甚多。古传法华西方犹广。准此文
    也。今明等者。意云虽非亲生。既迹中同业
    非无相关。故是父之流例义当伯叔当知
    今日影响在昔不无高下。是则昔示高位
    如伯。示下位者如叔。并是父族故云亲族。
    并会字贯下。国王至是王者。前约昔教诸
    部为诸王。言兴废者。委论兴废具如玄文
    第九卷明。今欲略论对部说者。则华严二
    兴二废。乃至法华一兴三废。今乃废诸小王
    唯立一主。是故法华名王中王。次有此经下
    约此经会教。以今经中部无余教。部即部
    中尊极为王。教即部内教主为王。既教分大
    小王亦尊卑。国界宽狭民有多少。资产各异
    所出不同。故部内教通别二辙。别则当界施
    恩通乃须归大国。故知部教俱须会通。故
    前云部后乃云教。在昔未会。如一国内二
    三小王各理苍品未归大国。故方便教主
    王名不无。但兼部中圆极主弱。若会已后同
    沾一化。民无二主国无二王。自尔已前或
    归不归。不归仍是小王被辅不获已而统
    之。小王本无背长良由民心未归。民若归
    从王本一统。以此会法义可比知。无量义
    中先已收集者。虽云从一出多密拟多皆
    属一。故云收集。又乃由先说一出于多。方
    可定起收多归一。故知尔前当机益物。虽
    于一施三而三掩其一。欲说收入故预谭
    开。彼云下引彼无量义经示相。如何得知
    收集诸经。彼经既云诸经无量皆从一出。
    故指前经以为无量。四谛因缘即鹿苑也。
    方等般若次第宛然。言华严者。具有二义。
    已在玄文。弥勒等者。昔教既偏圆未融人亦
    权实不一。今教已会补处岂多。补处既然余
    下准此。民归王顺如向所论。初地等者。为
    会偏教故不云圆。某城者。王本亦?云居
    一城。遁义通逃隐。今逃即是隐。今我至一
    切所有者。所付般若有共不共不出因果。
    因为万行果为万德。行即谛缘十八空等。
    德谓十力四无所畏不共法等。具如广乘无
    非衍也。此我之德既云子有。当知汝等并
    有如来因果之藏。故加说之即是领口。又
    般若中数见放光。覩难思身即令领身。般
    若方便即是领意。故知知之与见并是所有。
    所以法华但总说云佛之知见。而今忽闻等
    者。以他准己既法譬俱解。必知定同身子
    得记。嘉祥至此更却结前。都为五双十只。
    一从旁人指华严为顿。从水洒去至法
    华为渐。即渐顿一双。今问适作三种法轮。
    今但判为二教。则自言相反归顿不成。如
    何以舍方便唯佛乘会万善显久本之教。
    而为渐耶。二从洒面去为世间。从除粪去
    至法华为出世。世出世一双。今谓诸子不
    禀人天之乘。故知人天非渐教始。若以除
    粪去为出世者。未审鹿苑之后说戒善耶。
    况将十二年首讫至法华。同立出世之言。
    安显法华之别。三就出世中大小一双。未
    审方等般若有小乘不。三味之大同为一
    判。如何能显妙法之能。四就大中自他一
    双。即指付财为化他。领业为自行。未审诸
    部般若有自行不。声闻在昔谓为菩萨。佛
    化元意正付令知。况领业之时本在自利。自
    尔已后未改小途。五从二使来是密领业
    是显显密一双。若微密为密则法华为密。若
    以显密为密。今此声闻自鹿苑来。皆禀显
    教何名为密。尔前得记乃名为密。至此方
    索验非尔前。况三种与五双理自相反(云云)。
    若以五只同在法华。如向所破。若从广之
    狭以最后一只为法华者。全不云开还
    同昔大致令后学对数而已。不求教旨用
    教何耶。贵在得意者。譬中已委故不更论。
    似有二义者。由结缘不坏虽大小俱似。虽
    贬曰似子义不亡。次子既下举正因况。若
    论正因不似亦子。况复似耶。既曾结缘谁
    非真子。据曾逃走父且贬之。由位浅迷深
    斥之云似。云云者。如上分别。问。初释品云
    信解入真等者。真是修位即初住已去。品初
    又云年既朽迈。小尚非似位。今那云似。答。
    意者。若据子逃父后大小俱非似位。何况
    真耶。仍指结缘之时。于今稍得名似。而但
    合见子便识者。上见父有四。谓由处相避。见
    子亦四。谓处识喜适。今见子便识一句。即含
    前来八文。文虽前后意必同时。岂非子见
    父时。即父见子见故便识。虽复逃走机在
    不久。故父亦喜。故知一文即摄于八。我等
    以三苦故等者。譬中劝诫两门。先各论拟宜
    无机。后合论二门息化。今三双合领。初从
    上初下先腾前三意。旁追即劝中二意。再追
    即诫门二意。放舍即二门息化。言三苦者。
    由三苦故五浊加重。所以二门并无大机。
    但堪小化。五浊逼故即是三苦。无明覆故即
    是无知。今合下正合二门无机者。何为见捉
    即劝门无机。自念无罪即诫门无机。不云二
    门拟宜者。即以二门无机兼之。次乐着小
    法者合有小志者。即二门息化。言不合放舍
    者。舍即是息。但上譬文息化有四。一思惟
    息化。二释息化。三正息化。四息化得宜。上
    初思惟又二。一知大弱。二知小??。今言有
    小志者。即第二文也。言不合放舍者。不合
    第三正息化也。是则但合初文第二。即摄
    下三及初第一。故上文正放舍云我今放汝
    随意所趣。已知有小志故。于大放舍。上有
    齐教探领今合二意者。上二文各四。小拟宜
    知先心。叹三车。适所愿。今齐教中但合第三
    具陈上事。即叹三车也。及第四先取其价即
    适愿也。阙第一第二文也。此二任运兼得
    余二。思之可知。上有四文。今但三者。阙适
    愿一。余三次第对拟宜等。具指齐教文也。
    教作即是探领文也。合付家业譬。上有由有
    付者。上由有远近即小果为远体业为近。
    今但合近上有命有受。今但合受者不合命
    也。既有于受必知已命。而自等者。兼得余
    二。上付业有四者。一时节。二命子聚众为
    证。三结会父子。四正付家业。今既付与仍
    兼上三。须出其意。上开譬有四相失等者。
    此四标文文似四章。但成三段。乃略追诱
    下释具有。造立舍宅者。有余之土非寂光自
    然。现胜应身非法身本有。于彼更运依空
    慈悲。故云造立。经云顿止一城者。顿谓顿
    乏。示迹之相义同于之。又顿止即不行也。
    ?于此中求觅子机。超颂第四忧念等者。
    但颂子背父去。即失子之苦而无得子之
    乐。失苦得乐俱在父怀。是故失时已怀于乐。
    必知后时还来故也。远鉴机缘未若于佛。
    经云夙夜者。有人云。自行为夜利他为夙。
    此不应尔。夙早也。谓晨起。夜暮也。谓黄昏。
    夙即化。初夜即化末。大化始末准说可知。若
    丈六佛常说无常。化欲终时节节唱灭。若
    言自行为夜。不可自行亦云死时将至。有
    无善上等者。虽复时缘无所得善。未能断
    结。故此体上仍有见思。法身是师是王等
    者。此文合在次文畏避段中。若准上文?
    应法身如王。加着师者重加一譬耳。报应
    是长者者。?应云报如王等。兼语应身者
    报是胜应故也。以长者如王王等。故便言
    之。私谓以广显略等者。如华严中广明身
    相国土行愿。本欲以此广佛知见显实相
    体。故云以广显略。授决者。华严前文无授
    记语。入法界品旁论授记。亦得名为授记
    故也。弘誓及行者。彼最委悉。又誓为券者。
    誓许利他有如券约。随修随偿如疏随还。
    讫至菩提偿之方毕。又华严中菩萨行愿多
    明事数。名算计也。上旁人追文有三者。初
    唤为劝门二义。次唤为诫门二义。次是人下
    第三二行颂无机。即放舍。无机者。重牒二门
    无机。以无机故方乃息化。故云释放舍也。
    初三行颂顾作至教作譬者顾作即上齐教。
    教作即上探领。齐教文意自道树来。以取
    小机义为顾作。探领文意法身地时无时
    不愍。何尝不教岂待顾耶。故云教作。油涂
    足等者。有人云。外国下湿使作之人。足多龟
    坼。故以油涂。此语甚鄙。于今经中坼譬河
    等。何油涂之。上受命有四。今但颂三者。初
    如文。第三是第四大机将动也。但阙第二
    而无希取。初二十年等者。上文具引此中二
    十年。已辩异竟。今言转教者前云住二乘
    位中转教。今以别惑见思名二十也。合譬
    中佛亦如是。合相失者。上相失有四。知我乐
    小合父子相见。上相见文有二。先子见父
    又四。父见子亦四。今复应知若单以佛亦
    如是一句。合父子相失意仍未显。次知我
    乐小一句合父子相见意亦未显。何者。上
    句借下句成。知乐小故义当相失。次下句
    借上句成。佛知乐小故得相见。乐小由
    退大所以相失。退大由乐小所以相见。故
    二句相成摄八句也。知乐小句义当便识。
    未曾至其意者。?一追唤即具二义。故云
    总也。上文譬中齐教探领各有四段。拟宜有
    机欢车适愿既但说于成就无漏。小乘教中
    无漏之言通于诸果。言成就者。唯在后位
    故亦总摄二四文也。上合有二相信委业。
    今不合体信者。验知相信为旁委业为正。
    言委业者。委即是命。今初一行长颂受命领
    知上颂所无者。上颂譬中全无命知。但有
    受命中三耳。初一行标断德者。以云内灭。
    内即惑体。三界惑尽故云内灭。故属断德
    也。次标智德者。既云若闻。闻教属智。故云
    智德。以小智具故不欣大智。此二并举失
    显过。次所以者何下六行双释智断者。初二
    行释断。次一行半释智。次一行半重释断。
    次一行重释智。故知初二行明自住小断。
    次一行半明失大智。次一行半重释小断。
    次一行释失大智。分得大乘习果也者。
    得初住时破一品无明名为习果。言牛头
    者。华严云。出离垢山。若用涂身火不能烧。
    十恩文者。文中自对室衣座三。初室有三恩。
    初一是通遍被之恩。次二是别拔与之恩。通
    被是四弘之始。别被是填愿中终。则发心后
    起行之来。自成道前处处蒙益。蒙益之相
    不出与拔。与拔之泽知何可报。所以难报
    者。初以自行之真令我修习。自禀教后退
    大轮回。慈悲不离处处与拔。次衣恩有四
    者。我受教已大小并忘。处处调停知我机
    遂。即于此界顿渐道成。虽先正为大机兼
    亦忧我善种。故于顿后便垂小化。弹斥淘
    汰锤砧锻炼。贬之以贫事草庵。诱之以富
    豪家业。宿萌稍剖尚未敷荣。长远之恩何由
    可报。是故四中初以人天。次及三味。如来
    座恩有三者。至法华时始获妙益。兼能利
    物化道初成难报之恩。良有以也。所以第
    八是授记恩。九十令我能利物恩。所以室得
    衣故。有覆育之恩。室有座故成与拔之用。
    座假衣室令自他行成。衣假座室今初后
    理显。是故三义合成大恩。此始终恩将何以
    报。注家但云物不答施于天地。子不谢生
    于父母。以感报斯亡。今意正论荷恩难报。
    何得以亡报释之。况复?缘令我报亡。斯
    恩巨报。故不得直以亡报释之。凡言亡
    者。治彼不亡。今非领亡但领难报。二时既
    别且释荷恩

    法华文句记卷第七(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