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二 >
  • 法华文句记卷第四(上)

    次正解释者。初释事理中。先释。次所以。
    释中先释理云理是真如至为实者。理实
    何在。在心意识。故理无所存遍在于事。故
    事名权。故俱舍云。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
    别名识。在彼一向全无即理。若大乘中八
    识名心。七识名意。六识名识。彼教为迷又
    无即理。故偏小教有漏之法。全无性净。即
    常住理知之者寡。故知有漏虽缘净等。同
    属于事。具如事理不二门明。故所以中云
    非理无以立事。事有显理之功。故称叹
    方便。谁肯以三界有漏心等。以为如来之
    所称叹方便品耶。若不尔者。为令众生其
    义安在。世间相言如何消释。释理教中。先
    正释。次非教下明所以。初释理中先略释。
    次引例。初云总前事理者。合前理惑也。
    故知无明法性乃至界外一切诸法皆是所
    诠。此心意识名之与体。具足一切界外法
    故。谁知法华之教。以此等法。而为所诠。若
    不尔者。邪见严王恶逆调达从何而得。次
    举例者。此即举解以例于迷。解理之时真
    俗俱谛解由迷得。故于迷中且名事理。由
    诠此理而得成教。以理望教教名为权。
    理在于迷迷亦名实。故权实之名非一处
    得。果教谭此能诠亦权。故知其教?诠其
    理。是故如来称叹此教。自非今经谁肯叹
    此诠迷之教。为方便品。若不尔者。从三昧
    起所叹者何。次教行中行有深浅者。谓圆
    渐也。圆渐者何。谓七方便。还指渐渐即是
    圆渐。故教定行移行权教实。故言教无进趣。
    况教诠实相。实相之理无复浅深。问。若无浅
    深。应当无复诠行教耶。答。教有二种。诠
    理之教无二。表行之教自分。?缘行有差
    殊。致诠行教小别。又能诠教亦无进趣。所
    诠之行自阶差耳。若不尔者。如来方便波罗
    蜜等何所证耶。次缚脱者。行名犹通仍兼违
    顺。故以缚脱而甄权实。名为缚脱。又通昔
    者。诸经地前尚自违理。未开权故。此经弹
    指无非佛因。以显实故。谁知此经佛以恶
    行。亦得名为善巧方便。死尸之譬遍通一
    切。具如修性不二门明。因果中三。初正释。
    次无果下所以。三二观下释成。释成中云二
    观为方便者。且约法示相借权例显。一一
    重中通摄诸教。岂可定局别二观耶。如体
    用渐顿开合通别中。亦有诸教体用等法。从
    体起用。从顿开渐。从渐合顿等。次体
    用者。还指初住为随分果。此果即有百界
    之用。言立一切法者。前事理中即以染缘
    为一切法。此中即是净缘诸法。具如染净不
    二门明。次渐顿中。一者自他俱有渐顿。二者
    化他起用义兼权实。并体内权为此利他权
    实法。故须明开合。开合者。渐自不合者。藏
    通两教不废小故。亦不合顿者。三教菩萨
    不入实故。次通别者。前渐顿门渐中虽有
    半教。半在渐初今半通后。悉檀即是判前
    体用乃至通别。准前以释。次当用下结示方
    法。言四句者。相破等四。具如前释。四引
    证中二。先引。次彼论下结叹。初又二。先经次
    论经中先引一部。次引一品。引一部者为
    欲略示方便遍故。具如前判。引一品者正
    示克体。指文处故具如后列。初引一部者
    又先简意。次正引文。初简意者简通从别。
    十双一一具诸教味。若有不明事理乃至
    悉檀者。信非佛教。且从相待故简通从别。
    次正引者。初事理中云不如三界者。谓不
    同也。始自二乘并异三界。未足辨今。今
    从上句非如非异来成此文。故与方便教
    事理不同。理教中理云寂灭者。真俗二理
    不可说故。次教中举五比丘者。从渐初
    说。亦应须云。若无性者为说人天。乃至?
    罗为下品善。乃至为说无作四谛。故知从
    理俱不可说。从事大小俱可得说。证教
    行者。若闻证教善行证行。汝等下二文并
    皆证行。应广约此经。以明善行作佛之相。
    种种之言义含教行。以有今昔因缘故也。
    次但离下证缚脱者但离等者。小中离妄名
    为解脱。即以虚妄名之为缚。小虽解脱
    非一切脱。小脱于大仍名为缚。故云未得。
    此证大小俱有缚脱。唯今名脱。尽行下证
    因果。尽行因也。道场果也。须约此中明本
    迹果别。故注云云。佛眼体也。见六道用也。
    始见顿也。学小渐也。注云云者。五时不同
    会令入顿。穷子开也。付财合也。化城通也。
    宝所别也。种种四悉也。次别引一品者。先
    结前生后。诸佛下正引。须一一释令义合
    十双。及与此经意会(云云)。初引诸佛等二
    句者。上句明佛智所知。故云甚深。即是理
    也。下句引门门即教也。所诠既妙故云难
    解。所知所诠其理无别。一切等者事理俱境。
    境即理也。智即能知望于能诠。悉名为理。
    同是所诠故也。此正用门字故难解字。更分
    属下声闻不知。于大名缚。此举不知正
    显能知。故能知名脱。次所以下释上难知。
    证教行者以能知者属在于佛。良由禀教
    有行故也。以亲近佛必闻教故。名称普闻
    必行备故。次成就下证体用者。成就甚深即
    体具也。随宜所说即是用也。应知文中略随
    宜字。次吾从下证因果者。正取成字以证
    得果之因。亦是有因之果。种种下证渐顿
    者。种种证渐令离证顿也。所以者何下。证
    开合者。方便证开具足证合。且约自行论
    合。自行既具利他必然。诸佛大事下证利
    益者。大事从别别必会通。取要言下证四
    悉者。取无量无边之言。以证三悉。止止不
    须说为证第一义。正指不可说理。如是相
    性等证字者。十界为事实相为理。若取究
    竟等者。空中等为理。假等为事。若将此文
    对下权实等。皆约体内论之。当部已开故
    也。言佛佛皆尔者。诸佛显实皆举五佛以
    为事同。次引论中与论小别。但有八双阙
    开合缚脱。利益即是通别开别出通为利物
    故。缚脱与因果小异。故不别对。论释诸佛
    智慧甚深。为证甚深。有五者。今约所证故
    判属理。虽离为五不出于证。义谓义味。
    佛智得证有实义故。实体谓所证之理。内
    证谓自行契境。依止谓正明所依之理。无
    上谓叹所证之理。至果之时过于三五七
    九乘等。论自转释无上甚深。云大菩提者。
    论以大字以释无上。非引菩提证无上
    也。以第三自有证甚深故。向约当品亦以
    上句证理下句证教。言阿含者。此云无比
    法。即言教也。前五证理而能起教。名为理
    教。今理通因论文在果。门是教智名智慧
    门。此中缚脱一双论文中无。今若立者难解
    难入。仍加难见难觉难知。于难解上。云一
    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此正是解脱意也。
    脱须对缚即与缚脱意同。论文合在阿含
    义中。论于阿含义更开八示现。即初从佛
    曾亲近去。为受持读诵甚深。二百千万亿那
    由他佛所修菩提。为修行甚深。三从勇猛
    精进为果行甚深。四名称普闻为第四增长
    功德甚深。今合论四文以为教行权实。论
    成就下为第五快妙事心甚深。论意趣下为
    第六无上甚深。论以随宜说法为第七八
    甚深。今合论三共为体用权实。论以二乘
    不知。为第八住持甚深。经既无文今无所
    对。论从此后复立如来四种功德。因果权
    实是一者初住成就。渐顿权实是第二教化
    成就。此中阙一开合权实。余与论不同亦
    不须和会。以论文增句今但直对。如前引
    当品文。故今更消现文。从证教行中亲近
    必修行。精进必增长。若不精进增长安有
    名称普闻。故二成行并由闻教。次证体用
    中事即是用。无上及入即得体也。既云成就
    信用从体。次证因果中云说如来功德成
    就者。功德属因成就在果。经云成佛已来。
    验知果由因克。次证渐顿中。云教化说法
    者。教化通摄一切化仪。兼于逆顺。说法唯
    在口轮。局于顺化。当知三轮皆云成就不
    独施顿。次证利益中以自证释利。以利
    他释益。自证实故。故云成就不可思议。随
    他权故。故云言语。前云说法通于自他。此
    云言语唯在于他。次证四悉中言可化
    者。四悉并从有机为名。故云可化。前云
    教化通种熟脱。此中可化多在熟脱。今言
    不可化者。相对来耳。即无四悉机者也。证
    事理中云成就诸佛能知法身之体。此指果
    地法身为理。以随众生名之为事。亦是法
    身妙境事理且足。今意通凡论文局果。果
    由凡克故义亦同。此与佛经及菩萨论文理
    雅合。故云与?多罗等合也。五结成三种
    权实者。结成头数也。故以权实共为其数。
    若施若会法无增减。若无此文则使前释
    权实未分。且列十名略释而已。故今对教
    乃分权实。文自为三。初结成三种中又二。
    先通后别。束通成别。通中又二。先通中通。
    次通中别。初通通中。初标至亦如是者。标
    中虽云四教皆十。乃成四教各二十也。或
    三十或百六十。言二十者。即自十他十故
    也。以自通他无别法故。还以自十通利
    于他。是故文中但列十耳。或三十所以着
    或言者。表不定故。故自他一或无本数。
    指自他故。今仍分为自他一对者。一依教
    故。以大经中有此自他一重二谛。二依理
    故。既摄单自他而为自他合。失彼单名自
    为一对。或但一十以自中合权为实之十
    实。对于他中合实为权之十权。总合方成
    十双权实。若二十者犹并存于自他十双故
    尔。当知四教或八十或百二十或百六十。揽
    兹共成一不思议权实。谓体内权以对于实。
    若不尔者非法华也。次又当教下别释中。
    云四种为自行者。前云通者。十十皆通自
    他等故。今云别者。十中分于四二四故。故
    知直尔分十以为自他。不对诸教教教皆
    然。又亦可以前五为自。后五为他相对为
    自他也。恐一教内自他犹通自他相对。今为
    分十以成三义。则一向成别故尔。是故四
    教唯有四十各具自他。故知今经唯属圆
    中化他自行化他乃得名方便也。次别结
    中云若通若别者。指前当教通别故也。今
    总以四教共对自他。则三教为他唯圆为
    自。故云别也。前通别名自之与他义涉余
    教。别束通别。自则唯在今品。是圆家方便
    施开等也(云云)。次结成四句者。结向别结自
    他以成四句。问。前立四句一一遍摄。今何
    以分权实各明相对为句。一切不成。答。虽
    借彼四句用申今意。乃分四教离今对句
    者。有其三意。一者对论第三虽收一切教
    尽未可得为今品首题。二者开竟还同前
    文圆融一切。三者今第三句既收教尽。但以
    此第三句中权实相即。则任运收得余之三
    句。借彼一切者良有以也。若以四句并通
    诸教。思之说之。三结成三种释品者。即初
    文中法用等三。故将此三各历五味以结
    品名。故知前释略依当分对教为言。故一
    家显妙。必存五味方成妙故。故一一释遍
    于五时。则令法用及门来至法华。并开令
    成同体法用大车之门。前二并成第三义
    也。初约法用又三。初直明五时。次如来下
    明五时意。三故释下结成释品名。初直明
    又二。初明出世施权之意。次正明五时。初
    文又二。初明入实本意。道场所得实也。
    修道得故权也。故引摄大乘双证二文。即
    理量是。次佛虽下明施权意。为接小故
    及钝根故。轸者。车行迹也。初行之始故云发
    也。次五时中言置是事者。置独说也。故至
    华严兼说于别。部中论主虽是圆教。准五
    时意以别助圆。下二亦尔。此约前四时三
    种法用不能至实。故但成于初义释品。若
    至法华纵名法用。亦成秘妙之法用也。即
    可以用释今经品。则方外之名昔日通四。
    今无复三。次约门中四。初亦直立五时。次
    从始至终下明五时意。三释品云下结成释
    品。四前一下与前章辨异。初文亦先明出
    世施权之意。次正明五时。初文明自证望
    说以为权实。故云自证亦不可说。次乳
    教中不云兼别直言别者。从门义故。所以
    前释法用通四。今唯在三故今约五味释
    门皆从能通。所以乳一酪一。生酥中三。熟
    酥中二。醍醐置之。四辨异者。与前法用
    虽同明五时。此明能通至于所通故得辨
    异。前一番等者。初约方法中。明如来能知
    能用方便。法是能知用是能用。众生不知
    是佛方便。今并开之令众生知。此一番明
    令众生从顺方便者。谓从门顺实故也而
    亦不知方便即是所顺之实。今亦开之。又
    前之二章并有机应二意。但前多从应说。故
    且云如来。后多从机说。故云行者。故?@??br> 称叹之言。并从佛得。复次下第三约秘妙
    释者。以妙故即。为欲通前四时以圆为
    即。三为不即故更对不即以释于即。于
    中又四。亦初明化意。次历五味。三上两下
    对上辨异。四上释下以结品名。初化意者。
    大旨同前。五味可见。言辨异者。虽同五
    味所对别故。虽诸味中有即不即。于佛常
    即众生自离。又凡五味释但得名判。若成
    今品复须更开。此虽准前三义释品则前
    二义。至第五味已成开竟。虽第三属开。今
    复通前。前四亦云非今所用。于今亦成所
    待之?。圆及所入方是真实。后释虽复更对
    五时。但知醍醐无非秘妙开之与判咸
    在其中。六明分别照谛者又二。先明来意。
    次若通下正明照谛。初文意者。前自他等既
    并云权实。但从智为名。今辨所照故重明
    之。前明用智非不照境。欲令易解故重
    明所照。次正明为三。初通释者。名通而教
    别。若束四为二者。每一教中皆以四为二。
    如自中权实束为一实。他中权实束为一权。
    故但成二。次若当分下别释。法别而教别。准
    前可知。此中准前别结中文。?应以事理
    等四为自证。今云悉檀。文恐误也。悉檀属
    后自他故也。次又三藏下即总束四。明前
    是教别而法有总别。今是教总而法别。此又
    三重。初中以三藏为他。次以二教为他。
    三以三教为他。而终以圆为自。由他不
    定自他随之。亦进退不定故。初重中以通
    别为自他。仍是别相自他。以由他唯三藏
    故也。次重既以通藏为他。故但以别为自
    他。第三重既以三并为他自他无复别体。
    ?得将三兴圆相对言之。故云束三教
    等也。然初重中通别两教各两向者。通有不
    共故同别。别约共义故同藏。别从教道
    故是他有证道故同自约诸经者。问。今约
    诸经还列五味与前何别。答。前以五时历
    法用等三。但成五时各有法用等三。令知
    法华三重俱妙。故以五味历于诸经。以部
    对部而辨?妙。则前六门并须五味。使一切
    教无非方法等三。不无?妙各别。及以一
    切俱妙。况将诸经十双遍历五味。门户别
    故不须此责。如玄义中科科五味。若无此
    五则今一科一句部不异前。故处处明之。
    于中初明五时具教多少。次复次下重以
    多少而明自他。结成释品。初文者。今正明
    教味故委悉于前。令知领解具腾五味。初
    乳为五。初半满。次约时。三约法。四约人。
    人中又辨生法不同。五引今经以判味相。
    四味亦尔。但酪等三味并皆阙人。文含义具。
    酪中应云约人但是二乘菩萨不用。方等
    应云约人且对大小斥遍入圆。般若应
    云约人带小明大。引小而归大。法华约
    人广在后明。即从此实我子已下文是。言
    未曾说者。通论教等前并未开。别而论
    之教行理三前或已会。若开人者前教所
    无。故以前教所无而为品目。故知非同体
    方便。无以施开等也。次以多少判者。前既
    委明人时法等。以论五时来意不同。此更
    略收前时法等。唯约于人。大小利钝无不
    入实。其人若入余无不归。故重明之。文云
    下引证以结品名。云云者。应更复释。前诸
    方便并非今意。意不殊前故不重明。次本
    迹者。未是品意。以本迹中俱有方便。故寄
    明之。方便名同远近永异。虽即永异不逾
    十双。以本实得亦何出于自他因果。故我本
    行菩萨道时。及我实成即是理事乃至因
    果。成佛已来即是体用乃至悉檀。于中师弟
    二文各二。并先明自他等三。次结成四句。
    初师中二文者。初文本迹各有权实。次束
    本为实束迹为权。则迹中?妙望本俱?。
    本中?妙望迹俱妙。故今唯指久成名之
    为自。故久成中非无化他。所以中间今日
    纵有废三。亦名为他。世人不见而但以法
    身为本。何教无之。但弊不知父母之年。
    故显实成为本。次束但一久成之外。皆名
    为他。故自他中但束本迹。得权实名。三结
    成四句。言结成四句者。对之应言本中权
    实皆实。迹中权实俱权。以本中实望迹中
    权。名第三句。不思议一本迹俱得双非故
    也。云云者。令如向对之。次弟子迹本相对
    各有权实。亦从本迹而立二名。若通论者。
    本及中间乃至今日。节节无不具有四句。
    亦具四句。云云者。如前师中但以弟子为
    异。故云亦具。虽师弟俱四。若于师弟委
    判本迹。则本中四句皆本。迹中四句皆迹。若
    以本迹之名作四句者。应云本迹俱本迹
    本俱迹。本迹各有本迹。俱不思议。思之可
    见。复应但以二句判之。即初两句是。具如
    玄文本门十妙。乃至多少广狭准知。次若从
    佛迹下结成释品也。师弟从本垂迹据化
    本意。既俱得称为方便品。况师弟引入圆
    因。而不称方便品耶。有人问云。今方便品
    以何为体。他答。有人云。以后得智为体。
    引唯识说后五波罗蜜皆后得智。我今以
    根本智为体。今谓所言体者。为取所依为
    用当体。若取所依即权而实为体。若取
    当体即实而权为体。此之二义根本后得奚
    尝暂分。况唯说五则后得无体。况分本迹
    唯一久成而为根本。余皆后得。次正释经文。
    言或至偈后者。第九疏云。准南岳意但至
    偈后为正。若依北师偈后四信以闻经故。
    判属正说。此分无失故两存之。若不等者。
    述寄言意。虽复等者。述绝言意。诸佛二智
    如前说。云云者。具如三种及以十双。今叹
    诸佛及以释迦。为下五佛弄引。诸佛兼四佛
    故也。上光照至于此者。俱有五时。正表五
    佛二智不殊。此彼相望故名为横。今古相望
    故名为竖。此表释迦他表四佛。即表五佛
    道同故也。当尔之时者。五瑞等时也。佛常
    下问。此有下答。答具四悉。古今异故有出
    入故。即世界也。言必前入无量义等者。此
    准作序意也。但一定之中义兼两向。俱成
    世界。为人中云履历等者。履历即历事对
    境。法缘即内缘真理。出入称理方生物
    善。即为人也。定治散恶须先入定。即对
    治也。约自他益俱得实相。即第一义。并云
    哀者愍之别名。愍物之方。必四悉故。此不
    思议大感应之四悉也。故四法并名安详而
    起。言安此者。内安四法方起化他。有人问。
    此中告身子与大品何别。今答何但大品。
    始自四含终至此经。自舍利弗出家已
    来。处处有告各各不同。四含中或为发起
    生灭法轮故告。方等斥故告。般若加故告。今
    经开故告。本论云。告身子不告余声闻者。
    智慧深故。不告诸菩萨者有五。一为声闻
    所作事故。二回向大菩提故。三令无怯弱
    故。四为发余人善思念故。五令不起所作
    已办心故当知五意兼异他经。前显露教不
    云声闻得入佛智。十种如玄义中者。玄文
    第九释用中。本迹各十。迹中十者。谓废会开
    覆破三显一。住三显一。住三用一。住一
    用二。住一显一。住非三非一显一。若本
    中十但以本替一。以迹替三说之可也。故
    先告之以动群辈。此乃经家等者。故知告
    舍利弗四字全属经家。应知经家从省。若
    告舍利弗下更着舍利弗者。繁也。言论与
    今义相应者。引此论文亦具四悉。初文世
    界动不动异故。如实智下为人为生物善从
    观起故。现如来下对治力能除恶故。如来下
    第一义不离定故。故文自释云第一义。又
    以四悉总释自在。若尔。四悉总释前二谓
    自在无忤。此二各具四悉也。加趺等者。文
    在婆沙。今更具录。第二十二杂犍度中问。一
    切威仪尽堪修行。何独结加。或有说者。是
    过去恒沙诸佛行法。后代行之。今初文是。有
    云。令人恭敬非世俗仪故。今第二文是。又
    云。能发三菩提心故。今第四文是。又云。能
    破魔军故今第三半文是。又云。可人天意
    不与外共。今第三半文是。今为成四悉。所
    以合论第四第五。为一对治。论对治居第
    一义后。私谓去。私判前文云具四悉意者。
    令如向点出兼释出四意。问。余经等亦是论
    文。论云。何名系念在前。答。系在面上。故
    云在前。论中初有眉间亦然。又云。无始已
    来。男女相视起于欲想。多在面故。又云。眼
    等五根能生欲心。说之可知。今文分在前
    在面以为两释。义立故也。初在前文作所
    表释。即四悉意。次约在面义立四释。即四
    教意。初有背有向即世界。观寂定生即为
    人背生死恶即对治。寂灭有理即第一义。
    次约教中不净观成灼然初教。与空相应岂
    非通教。为分别故岂非别教。实相即是圆
    教意也。问。面唯四根何得云六。答。面具五
    根。四并有身。若缘现量色等境时。意又居
    上。故俱舍云。有身根九事。十事有余根。言
    九事者。即能造四大地水火风。及以所造色
    香味触。并身根一故云九事。言十事者。余
    眼等根皆具十事。如眼根上有能造四及所
    造四。眼及身根故成十也。眼等觉触即身根
    性。非三种化他者。非三教中权实也。前已
    多重释品。且约一种以三属化他为权。
    圆为自行属实。故前文释自他等三。约谛
    释中作三节释。第三节释三俱属化他。深高
    横度者。于中法譬合以此例后。今释实既
    周穷横竖。下释权理应深极。下当释权预
    述其相。故注云云。其智慧门者。其乃指前
    实果因智。若智慧即门门是权也。若智慧之
    门智即果也。盖是等者。此中须以十地为
    道前。妙觉为道中。证后为道后。故知文意
    在因之位。除真如外凡有修入。皆属于权。
    唯以果位真如究满。为清凉池。此约自行
    因果相望以释。即释品中第五重也。若通余
    九此则不然。岂以道前而无实耶。即初四
    双中实也。岂有道后而无权耶即后五双中
    权也。难解难入等者。略叹道前因位始末。次
    从不谋而了去。即于因中仍指事用为权
    也。以此因权并是真因。即知此权由证实
    理。文中从用从因别叹。十住始解者。解是
    开之异名。故将名以对位。论中此前更有
    三句。谓难见难觉难知。今谓此是难解方便。
    亦可以对闻思修三。法身本意者若望十
    方无时不应。今准此方未设化前。乃至
    久远未结缘来。于此段众生并名在法身。
    无有欲以小化之义。故云拟之。无机等
    者。此从结缘已后为言。其时犹宽。从华
    严下今世设化。今大机至不知者。大机击
    于大应。故云启发。应言欲发何以云启。由
    大瑞已彰。故且云启。次重释门中光宅等
    者。以五停等名小乘方便。若论化意散心
    弹指尚得是门。何独小乘方便非门。光宅之
    意未必全然。不可全夺。故云与夺。先明夺
    者未能入大。为佛所破。既不能知门义
    不成。所言与者。三教并是能通之门。二乘
    亦得能中少分。既未能入犹失于能。尚未
    成能永不识所。言最浅者。小乘已浅复是
    方便故也。云云者。此与仍夺。应广分能所
    识不识等。如前以门释方便也。今解去广
    立四句。欲以初句破光宅。故泛举第二第
    四。以无佛智为门。入方便智故可义立。
    若论今经唯在第三。光宅但得初句少分。
    况复诸门。光宅之解乃至一观者。空分体析。
    析是空中少分。十二门者。应分别十二门。
    各有门中方便之相。于三四门既有进否。
    会堕在一。一门者。多指有门。以有门中用
    七方便故也。第四句者。先已入中故云双
    照。若开显中即是今经从体起用。区区者。
    屈曲貌。此须开拓者。开论一句如向诸
    教各有诸门。云云者。十六门中为是何门。
    若圆四门具如止观第五圆教观门。及教智
    行理。故论唯云阿含言教为门。今家乃以
    智为智门。意云。初住佛智为门入佛果智。
    故住至地并名为难以难叹入令得入故。
    故若得门无功用道必入佛慧。无所疑也。
    故上说圆因称方便品。因即门也。是则开示
    悟入皆名智慧门也。所以者何下。至诸佛
    二智不同光宅释者。一者文初有所以者
    何。验知释上。二者下释迦文初自云吾从
    成佛已来。方是释迦自叹二智。今释诸佛
    云所以者何者。双冠二智。何故实智甚深。
    良由外值佛多故。云亲近等。近佛必禀承
    至要。纯厚必由尽行。勇猛精进即释权智
    者。诸行不出勇猛精进。今于权智上加勇
    猛精进者。有二意一者期心有在。二者身
    心俱勤。二智并由精进。然今但以行道法
    边以属实智。约名称边以属权智。恐未尽
    理故复加勇猛。用释权智。又用实智深广
    以例权智。权智亦具横竖故也。故须勇猛
    精进一句用拟竖深。故不得以精进释实
    智也。又难入门者若其退从分证八相。亦
    堕诸佛之数者。乃以教行为门。从行入
    证证不容易。故门难入。入已即能恩沾百
    界。故曰无疆。问。百界有限何谓无疆。答。界
    虽有限益物不穷。分证尚尔。况论十方究
    竟果佛。以果验因岂有不尽行道法。不勇
    猛精进。而能令二智横竖深广耶。次结二
    智中以成就为结实。随宜为结权者。实
    必成就权必利他。故实智云到彼岸底。权
    智云称机适会。又实智中称理故到岸。甚
    深故究竟。并随时为言耳。随情等者。法华
    已前不了义故。故云难解。即指今教咸皆入
    实。故云易知。若尔。由入者不当故云难
    解耳。若至今经更无不当。但借昔之难
    解。以释今教之易知。引摄大乘者。今文显
    了但依文判。如记二乘逼增上慢。实得必
    信灭想犹闻。大通结缘化城无实。如来久成
    之尘数。过于昨日之墨点。持一四句偈功
    不可量。闻寿命长远获无边果报。岂此文
    下更有义立。令二乘人不得记等耶。令佛
    寿量短促等耶。故四意趣中平等意趣?云
    诸佛咸然。不可以他佛替此。亦不可以
    别时意趣释记声闻。意乐意趣释迹本长
    远。纵使用者。?可云尔前不乐且逗灭想
    宜近之徒。若全以意趣消此经文。此经全
    成不了义说。并须以义判文故也。故前诸
    经随何部意文义兼含。如真如真谛无生无
    灭。地前地上法身化身。咸须义定方了文旨
    以部含教共不可依言。须从义判乃称
    部意。言有时者。非其听次别谘决时。故知
    自行不专于实。利物何独唯权。以自行化
    他俱有权实故也。所以成就中云甚深。随
    宜中云难解。甚深岂独于实。难解不专于
    权。故但以成就对自。随宜对他则任运自
    他悉具二智。言云云者。亦可前句结自行
    之实。后句结化他之权。以自行故权实俱
    实。以化他故权实俱权。以初释结文但在
    自行权实故也。虽云适会正语功成。故云
    云意中更须别对。具足如前四句中说。自
    行权实尚开四句。况对化他。化他理须具
    四故也。所以叹实叹权及释权实中。权并
    从因者。以释前果权之所由。以果从因
    得故也。及至结中言随宜等者。须义兼于
    因果以因权用权俱名权故。以用权中复
    通因果故也。至释迦章叹释权实皆悉从
    果。至双结中权指因者双结叹释二文故
    也。次斥旧三意中。旧师亦有许所以者何
    下。释诸佛二智等。但释释迦章分文前却。
    旧以舍利弗下尽属权。次舍利弗下尽属
    实。故使不同也。初开合者。今家诸佛亦权
    实各叹。以释迦二智岂不同耶。诸佛二智
    岂不异耶。故知后之二意亦不同古。释迦
    亦先实次权故也。言但依文者。依今分文。
    言又汝云者。责三不同也。以五佛章门共
    显一化。故得本迹开合自他不别。何得五
    佛互辨在无。然非无此理但不须违文。文
    顺义当何须别途。故注云云。譬喻者。且分
    小衍故云芭蕉及如幻等。此譬观俗故且
    立之。若譬真谛及十六门各立事理。广
    如止观四门料简各立事譬。言依诸论者
    恐误。应云本论。本论略举渐中初后。故云
    乳及醍醐。仍阙云乳譬十二部经。玄文亦
    以乳对于小。言悉到事理边者。应云边
    底或阙或略事边理底故也。如来知见如前
    者。如向释知见波罗蜜。如此下释疑。恐疑
    释结实智而置深广之言。谓为实智言说
    可及。故今释曰。约实体边实非横竖。斥彼
    摄法不周故云横。斥彼照理不极故云竖。
    究而言之并非横竖。寄言者正破疑也。说
    有横竖理必不然。无限故非横。无极故非
    竖。如函大等者。用不二智称不二理。无量
    无碍者。如彼生数。生无量故慈等无量。故此
    无量犹名若干。故以若干而叹于权。权
    名便故。以无限故名为无碍。今且从自能
    入边说。故以能入称无量等。非但至梁代
    等者。自梁朝来。皆以此句以为结实。实
    无碍智无复若干。那云无量。故知无量用表
    不一。云云者。同教实智皆无若干。岂圆实
    智更有若干。无量下释若干等。故四无量
    定在权智。既云四等及以四辩。验非实智。
    即是无缘四无量心在运应物。八音四辩
    力无所畏。略如法界次第及止观第七记。大
    论广释此中文略。但举乐说以说前三。文
    仍略法但云一辞一义而已。就此复略不
    云又与一切相即说故。既云比于通别。
    理合四教相望比决力无畏等。禅尽禅之实
    相等者。问。实相之禅与楞严何别。答。不同。
    何者。于根本禅达即实相。名为达禅。首楞
    严定本性健相。经解脱者。亦穷八脱之源。三
    昧者禅定解脱。至初住时破二十五有。已
    得名为王三昧也。况合果地不得王三昧
    耶。故下结云深入无际。故知禅等皆无际也。
    若以根本三三昧等。而释此中法华变成
    婆沙俱舍。故释经者先知部类为属何时。
    时中为在何会何教。然可判释法相浅深
    问。既云权智那云实相。答。自行之权全指
    圆因。揽因成果故云成就。即向无量皆实
    相故。皆果德故。以无量法得理故也。故能
    横竖横竖不二。郑重者。汉书云。皇天所以郑
    重。频降命也。今文前以诸佛对释迦。乃成
    六重权实何故由中又两重耶。故此述云表
    ?@?ヒ病R淮??薰?@?ヒ员碇?H晃鞣?br> 重闻以表不轻。此土根别闻重则慢。故文为
    故以息此见。言辞等举实者。问。既言悦可
    众心。赴物应是举权。那云举实。答。众心乃
    以得实为悦。故更引二文证之。前叹中等
    者。此明权实前后。欲明今佛化仪始末不
    同。古师以今佛望诸佛而为同异。异则成
    失。今辨异者望他仍同。又举等者。前分为
    实则独为一句。今重释者则冠下二文。皆
    云取要。取要不过权实故也。单明一事
    者。举偏显非。故不偏指若权若实。故云悉
    也。止者下正绝言叹者。古非可见。今意者文
    但二义。初叹。次设下止。此取义便。若从文
    便则应先释止。次释叹。所以从义者。以
    从释叹言兼二字。指止为叹。故云止叹。
    次释一向以释止意。虽云恐伤善根。正以
    止生钦慕。故不解者。指后五千预分两
    瑞。知佛言音妙赴众心。应于二义离为三
    意。一以此理妙叵说故止。二欲说妙理止
    而叹之。三将护物机似止未说。以初一文
    离二故也。故不同印以下自有略说开
    其疑请之端。故其解未当。观师仍似今之后
    意。而不知常情何过必须止之。次释叹意
    中云两意者。初是修得。修得之言通于境
    智行位自他。局在于果。次境界者通于凡圣
    始终逆顺。局在于佛次就佛成就下于初意
    中。复以横竖二意。释果人法横竖理穷。第
    一释初意中云成就对不成就者。以果对
    因。因即因人。自他相对即是横也。故知因
    人皆未成就。须对教味委悉简他。经第一
    等三句亦尔。今云成就对不成就。乃至难解
    对不难解者。中略二句故云乃至。应云
    第一对不第一。希有对不希有。以降此外
    皆非第一希有故。圆中极果他所无也说者
    委消。不成就等四法对果。兼辨因及诸权
    故也。唯佛去明竖深者。前句既以成就等
    言。对他为横今有究尽之言。故对因明竖

    法华文句记卷第四(上)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