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二 >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下_释如来神力品

    ○释如来神力品

    如来者上释竟。神名不测。力名干用。不测
    则天然之体深。干用则转变之力大。此中为
    付嘱深法。现十种大力。故名神力品。自此
    品下凡有八品。是付嘱流通。今品明菩萨受
    命弘经。次品如来摩顶付累。文有长行偈
    颂。长行为三。一菩萨受命。二佛现神力。三
    结要劝持初经家叙敬仪。次发誓弘经。弘
    经为三。一时节佛灭后是也。二处所分身等
    国是也。三誓愿。非但奉命益他。亦自愿此
    真净大法。兼济俱美也。从尔时下。是第二
    现十神力为二。初所对之众。次正现神
    力。于文殊等者。迹化众也旧住者。下方本化
    众也一切者他方来者。及从分身佛来者也
    问。但见下方发誓。不见文殊等发誓何也
    答。上文云。我土自有菩萨能持此经。即兼
    得之也。十神力者。一吐舌相者。今经所演
    开三显一内秘外现废近显远。明三世益物
    皆诚谛不虚。福德人舌至鼻。三藏佛至发
    际。今至梵天出过凡圣之外。极于净天之
    顶。相既殊常说弥可信。二通身毛孔遍体放
    光。周照十方无处不朗。表智境罄也。上
    白毫吐耀始在东方。表七方便初见一理。
    今本门既竟。放一切光照一切土。能令初
    因终于等觉究竟佛慧。分身诸佛亦复如
    是。三謦咳者。将语之状也。亦是通畅之相
    也。四十余年隐秘真实。今获伸舒无有遗
    滞。是我出世大事通畅。是故謦咳欲以此
    法付诸菩萨令于后世导利众生。将语
    斯事是故謦咳。謦咳具二义。一咳咳事了。
    一咳咳付他也。四弹指者随喜也。随喜七
    方便同入圆道。随喜圆道增智损生。随
    喜诸菩萨持真净大法。随喜后世获无上
    宝。此一弹指竖彻三世横亘十方。五地六
    种动者。表初心至后心六番动无明。今明
    复动一切人六根令得清净也。六普见大
    会者。表诸佛道同也。而今而后亦复如是。
    上五千起去三变被移。既失本心不能现
    益。宜以非灭现灭。从诸菩萨弘经得道。
    入于佛慧如今会无异。亦表未来有机
    一也。七空中唱声者。表于未来有教一
    也。八南无归命为佛弟子。表于未来有人
    一也。九遥散诸物云聚而来者。表未来有
    行一也。十十方通同如一佛土者。表理一
    也。问。何以知十相表现意复表将来意。答。
    文云。我以如来神力。为嘱累此经故犹不
    能尽。表现表将其义明矣。从尔时佛告上
    行下。是第三结要付嘱。文为四。一称叹付
    嘱二结要付嘱。三劝奖付嘱。四释付嘱。初
    叹如文。结要有四句。一切法者一切皆佛法
    也。此结一切皆妙名也。一切力者。通达无
    碍具八自在。此结妙用也。一切秘藏者。遍
    一切处皆是实相。此结妙体也。一切深事
    者。因果是深事。此结妙宗也。皆于此经宣
    示显说者。总结一经唯四而已。撮其枢柄
    而授与之。从是故汝等下。三是奖劝付嘱
    如文。从所以者何下。四是释付嘱也。上云
    经卷所在之处皆应起塔。经中要说要在
    四事。道场释上甚深之事。得菩提释上秘
    藏。转法轮释上一切法。入涅??释上神力。
    此之四要摄经文尽。故皆应起塔也。所言
    要者。得菩提是法身。转法轮是般若。入涅??
    是解脱。三法成秘密藏佛住其中。即是塔
    义也。阿含云。佛出世唯四处起塔。生处得道
    处转法轮入涅??。坐道场是法身生处。余悉
    如文。偈有十六行。初四行颂十神力。次十
    二行颂结要。嘱累下二行。是人之功德总颂
    四法。能持则为已见我下。第二八行半。别颂
    四法。初一偈半颂一切法。持法即持佛身(云
    云)。令我及分身两偈颂神力。神力劝佛令
    欢喜。诸佛坐道场一偈。颂秘要可解。于诸
    法之义四偈。颂甚深之事。说法破?入一
    乘。是佛甚深之事也。后一偈半总颂结也
      释嘱累品
    嘱是佛所付嘱。累是烦尔宣传。此从圣旨
    得名故言嘱累。嘱是顶受所嘱。累是甘而
    弗劳。此从菩萨敬顺得名故言嘱累。嘱是
    如来金口所嘱。累是菩萨丹心顶荷。此从授
    受合论故言嘱累品也。是故如来躬从座
    起。申手摩顶授以难得之法。大众曲躬合
    掌。如世尊敕当具奉行殷勤授受。故名嘱
    累品也。文为二。初付嘱次时众欢喜。初为
    三。一如来付嘱。二菩萨领受。三事毕唱散。
    初又三。一正付二释付三诫付。正付者佛以
    一权智善巧之手。摩三千三百那由他国土
    侧塞虚空诸菩萨实智之顶。如来授道化
    他故。名权智手也。菩萨自行受道故。名实
    智顶也。若申手摩顶。即身付嘱也。权智临
    实智。即意付嘱也。而作是言者。即口付嘱也。
    文有四悉檀意。我于无量劫修是难得之法
    者。此从前佛受学。今以付尔。尔当授彼三
    世继嗣。即世界悉檀也。一心流布即为人悉
    檀也。广令增者。即对治悉檀也。益者。即第一
    义悉檀也。所以者何下。释付也。有大慈悲
    者。如来室也。无诸悭吝者。如来衣也。亦无所
    畏者。如来座也。佛之智慧者。一切智也。如来
    智慧者。道种智也。自然智慧者。一切种智也。
    于如来室中。能施众生三种智慧。乃至座中
    亦复如是。如是施主故无悭吝故无所畏。
    汝等当学如来此法。是名释出佛意而付
    嘱之。从于未来世下是诫付者。若根深智利
    直说佛慧。若不堪者。于余深法中示教利
    喜。佛慧是深而非余。六方便是余而非深。
    别教次第是余亦是深。汝能以余深。助申
    佛慧者。即善巧报佛之恩。是名诫付嘱也。
    从时诸菩萨下。是第二领受。欢喜意领受。
    曲躬低头是身领受。俱发声言是口领受。兼
    得意领受也。如世尊敕者。领受大施主如来
    室意。当具奉行领受无悭吝如来衣意。愿不
    有虑领受无所畏如来座意。佛既三付菩萨
    三受。皆如文。尔时释迦下。是第三唱散。多
    宝为证经故来。今迹本二门已讫。故须敬
    遣如故。分身为开塔故集。开塔事了故令
    分身还本。塔不可重开。故分身去而不现。
    塔犹听法故闭而尚在。问。塔若听法亦应不
    闭。答。证正已故闭。听流通故在(云云)。从说
    是语时下。是大众欢喜。诸佛为化他事遂
    故喜。菩萨为自行得法故喜。又说人清净故
    喜。佛是也。闻清净法故喜。妙经是也。闻
    法获证故喜。现在未来得益者是也。三事
    具足故大欢喜(云云)
      释药王菩萨本事品
    观经曰。昔名星光。从尊者日藏闻说佛慧。
    以雪山上药供养众僧。愿我未来能治众
    生身心两病。举世欢喜号曰药王。此文明
    一切众生喜见顿舍一身复烧两臂轻生
    重法命殒道存。举昔显今故。言本事品也。
    若推此义星光应在喜见之后。从舍药发
    誓已来名药王故(云云)。此下五品皆是化他
    流通。今品明化他之师。唯愿大法大得弘
    宣。大愿众生获大饶益。所以竭其神力尽
    其形命。殷殷虔虔志犹未已。庶令弟子宗
    法如师。我传尔明尔复传明。明明无已师
    之志也。故知此品?院敕ㄖ?σ病O氯缑?br> 音观音两品。明他方大士奉命弘经。普现
    色身形无定准。不可牛羊眼看。不可以凡
    庸识度。于所闻处勿生轻想。轻想则法不
    染心。故知下品?允芊ǖ茏右病S腥搜浴I?br> 诸品诸佛为佛事。此品下菩萨为佛事。此一
    往耳。上品亦有菩萨。此下品亦有诸佛(云云)。
    今明方便品开三显一圆因已竟。安乐行品
    明乘乘之法。寿量明乘果已竟。此品下明
    乘乘之人。故十二门论云。大乘者。普贤文殊
    大人之所乘也。药王以苦行乘乘。妙音观
    音以三昧乘乘。陀罗尼以总持乘乘。妙庄
    严以誓愿乘乘。普贤以神通乘乘。作此
    解者。于化他流通义便也。文为四。一问二
    答三利益四多宝称善。问为三。一通问游
    化。二别问苦行。三请答如文。二答为二。一
    但答苦行者。游化则指色身三昧。或指下
    二品也。二叹经。答苦行中。先明事本。次
    明本事。事本为三谓时节有佛声闻国土
    等。悉如文。本事为三。一佛说法二修供养
    三结会。然佛普为一切。何独喜见。其是对
    扬须付流通。如今之身子寄一而言诸耳。
    苦行又二。一现在二未来。现在又二。一修行
    得法。二作念报恩。报恩又二。一三昧力。二
    正报身力。身力为三。一烧身二佛称叹三时
    节。真法供养者。当是内运智观观烦恼因
    果。皆用空慧荡之。故言真法也。又观若
    身若火能供所供皆是实相。谁烧谁然能供
    所供皆不可得。故名真法也。一切众生下。
    未来苦行又为五。一生王家二说本事三
    往佛所四如来付嘱五奉命任持。悉如文。
    任持又四。一起塔二烧臂三利益四现报。悉
    如文。佛告下。是第三结会古今。又为二。一
    结会二劝修。劝修者。能然一指胜舍外身。
    外轻内重故功福有异。文云妻子者外身也。
    国城等外财也。从若复有人以七宝下叹
    经。先叹能持者。次叹所持法。后明持福深。
    七宝奉四圣。不如持一偈。法是圣师能生
    能养能成能荣莫过于法。故人轻法重也。宿
    王下。第二叹所持法又二。初叹法体次叹
    法用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者。无量
    义云四水譬教。药草喻中一云能雨譬说。今
    更诸水总一切教别举四者。譬乳酪生熟四
    味教也。此法华教譬醍醐海也。说穷本地
    为深。遍一切处为大。纯明佛法不说余
    法为咸。最为深大其义如是。十宝山名出
    华严及众经(云云)。土黑铁围故非是宝。十山
    虽宝或一或二神龙杂居。须弥四宝所成纯
    天所住。譬余教说能依十地四十心或凡
    或贤或圣说所依或俗或真或中。是为
    卑下。此法华经所说谛理常乐我净。如四
    宝所成。开示悟入者之所依。是故此义最为
    高上。星月同是阴精俱于夜现。星无亏盈
    不及于月。诸经说权智不得自在。此经
    明权即实实即权。盈亏相指不二而二。如此
    说权智胜余教也。日是阳精独能破?。诸
    经明实智破惑。尚不及即实而权。那得
    并即权而实。故知此经明实智最为第一。
    轮王号令止在四域。释齐三十三。梵号令
    总上冠下。譬余经说三谛三昧各不相收
    不得自在。此经所说以实相入真。决了
    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实相入俗一切治生产
    业不相违背。实相入中诸法无非佛法。文
    云。一切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其义如
    是。一切凡夫四果支佛第一者。此明任运无
    功用也。余经要因功用乃得入流。如四果
    人因闻思修方乃得悟。此经明无作四谛
    不杂方便。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如大白牛
    肥壮多力其疾如风(云云)。声闻支佛菩萨为
    第一者。此明因第一也。余经明因是七方
    便。今经明因出方便外。故因第一也。如来
    第一者。此明果也。余经明果近在寂场。此
    经明果远指本地故最第一。此经能救下。
    叹法用。初叹拔苦用。次十二事叹与乐用
    后结皆如文。从若人得闻下。明持经福
    深。先举全闻经福。次举闻品福。有格量
    有嘱累如文。口出香是现报。余是后报。得
    闻是经不老不死者。此须观解。不老是乐不
    死是常。闻于此经得常乐之解。坦然在怀
    无所畏忌。说是下。是第三闻品得益如文。
    第四多宝称善如文
      释妙音菩萨品
    文中自释。昔奉云雷音王佛十万种妓。今
    游化他土音乐自随。昔奉八万四千宝鉢。
    今尔许道器眷属围?。昔得一切众生语言
    陀罗尼。今以普现色身。以妙音声遍吼十
    方弘宣此教。故名妙音品。此品明菩萨以
    难思之力。随类通经。物覩其迹莫测其
    本。但甘其味无择其形。当卑其地自壅
    其流。即是化他门中第二意也。文为六。一
    放光东召二奉命西来三十方弘经四二土
    得益五还归本国六闻品进道。大人相者
    大相海也。遍体毛功德。不及一好功德。众
    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诸相从下向上展
    转相胜。不及白毫功德。白毫功德不及
    肉髻功德。故是大人相也。此相业者从孝顺
    师长起。今放是光召本弟子。使弘中道之
    经利益大机者也。白毫从一道清净起。
    今放此光令弘此法也。问。佛一一相皆法
    界海。何故胜负。答。他经所明宜作此说耳
    问。佛有缘弟子布满十方。何故召东说西。
    不论八方耶。答。此有所表。净名云。日月何
    意行阎浮提。欲以光明除众?瞑。东是光
    始西是其终。有始有终其唯圣人乎。未发
    心者令其发心。未究竟者令其究竟。一菩
    萨既尔诸众亦然。一方既尔诸方亦然。圣不
    烦文举一蔽诸。故但言东西耳。发来文为
    二。一发来缘二正发来。来缘为六。一经家
    叙其福慧二被照三辞四诫五受旨六现
    来相。叙福之由。由值先佛多也。甚深智慧
    即智慧庄严。十六三昧即福德庄严也。光照
    身辞佛悉如文。佛诫者。然法身大士故不
    肃而成。所将眷属或未达者。故寄彼而规
    此耳。夫佛身与理相称。不得见卑小而
    忘其尊严。此约如来座为诫也。夫师及弟
    子智断具足。师既施权弟子亦隐其实。此
    约如来衣为诫也。夫依报国土皆正报所
    感。如来以慈临大千。宜须高须下。勿覩
    依报而忽正报也。此约如来室为诫也。此
    佛弘经亦敕三意。彼尊诫约诸佛道同也。受
    旨者。如来力是座力。神通力是室力。庄严力
    是衣力。此受弘经之大旨利物之宗要。故能
    不动此会。游化十方焉。现相文为六。一
    遣莲花二问三答四请五推功六命来。悉如
    文。问。若文殊位下。辞不应求见。若文殊位
    高相来那忽不识。答。虽同一位有始中终。
    止此一事不知无忝高位。又众中见瑞不
    了。发起令知故问佛耳。从于时下。是发来
    文为六。一与眷属经历二叙相登台三问
    讯传旨四请见多宝五世尊为通六塔中称
    善。悉如文。第三弘经为二问答。初问种何
    善根。二问有是神力。善根是问昔。神力是
    问今。佛还答二意。昔献乐奉器仍结古今。
    悉如文。此答其种善根之问。从华德下。
    答其神力之问。示三十四凡身四圣人身。
    结成十法界六道耳。尔时华德下。是问今
    住何定而能如此自在利益。佛答如文。说
    是品下。是第四二土利益。三昧与陀罗尼。体
    一而用异寂用为三昧持用名陀罗尼。又色
    身变现名三昧音声辩说名陀罗尼。上品云
    初得一切色身三昧转身得一切语言陀
    罗尼。当知音声犹是色法。故言体一用异。
    又舌根清净名陀罗尼。余根清净名三昧。都
    是六根清净法门耳。尔时妙音下。第五还本
    土。动地雨花者。菩萨经历尚能傍益。况
    佛前放光。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土。亦
    傍论利益也。第六闻品进道如文
      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此品是当途王经。讲者甚众。今之解释不与
    他同。别有私记两卷。略撮彼释此题。有通
    有别。通有十双别有五只。十双者。一人法
    乃至第十智断(云云)。观世音者人也。普门者法
    也。人有多种(云云)。法有多种(云云)。依前问
    答论观世音人。依后问答论普门法。人法
    合题故言观世音普门品(二)观世音者大悲
    拔苦。依前问答。百千苦恼皆得解脱。普门
    者大慈与乐。依后问答。应以得度而为说
    法也(三)观世音者智慧庄严。智能断惑如明
    时无?。普门者福德庄严。福能转寿如珠
    雨宝者也(四)观世音者观冥于境。即法身也。
    普门者随所应现。即应身也(五)观世音者。譬
    药树王遍体愈病。普门者。譬如意珠王随意
    所与(六)观世音者。冥作利益无所见闻。三
    毒七难皆离。二求两愿皆满也。普门者显作
    利益。目覩三十三圣容。耳闻十九尊教也。
    (七)观世音者。随自意照实智也。普门者。随
    于他意照权智也(八)观世音者。不动本际
    也普门者。迹任方圆也(九)观世音者。根本是
    了因种子。普门者。根本是缘因种子也(十)观
    世音者。究竟是智德。如十四夜月光也。普
    门者。究竟是断德。如二十九夜月邪辉将
    尽也。经文两问答含无量义。略用十双。始
    从人法终至智断释品通名。其义如是。别
    论五只者。一观也。观有多种。谓析观体观
    次第观圆观。析观者灭色入空也。体观者即
    色是空也。次第观者。从析观乃至圆观也。
    圆观者。即析观是实相。乃至次第观亦实相
    也。今简三观唯论圆观。文云普门观若不
    圆门不称普。即此义也。世者。若就于行先
    世后观。若就言说先观后世。今从说便故
    后论世。世亦多种。谓有为世无为世二边世
    不思议世。有为世者三界世也。无为世者二
    涅??也。二边世者生死涅??也。不思议世者
    实相境也。简却诸世但取不思议世也。音
    者机也。机亦多种。人天机二乘机菩萨机佛
    机。人天机者。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也。二乘机
    者。厌畏生死欣尚无为也。菩萨机者。先人
    后己慈悲仁让也。佛机者。一切诸法中悉以
    等观入。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也。拣却
    诸音之机。唯取佛音之机而设应。以此机
    应因缘故。名观世音也。普者周遍也。诸法
    无量若不得普则是偏法。若得普者则是圆
    法。故思益云。一切法邪一切法正。略约十
    法明普。得此意已类一切法无不是普。
    所谓慈悲普弘誓普修行普离惑普入法门普
    神通普方便普说法普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
    普。始自人天终至菩萨皆有慈悲。然有普
    有不普。生法两缘慈体既偏。被缘不广不
    得称普。无缘与实相体同。其理既圆慈靡
    不遍。如磁石吸铁任运相应。如此慈悲
    遍薰一切。名慈悲普。弘誓普者。弘广也誓
    制也。广制要心故言弘誓。弘誓约四谛起。
    若约有作无生无量四谛者。收法不尽不
    名为普。若约无作四谛者。名弘誓普也。修
    行普者。例如佛未值定光佛前凡有所修
    不与理合。从得记已触事即理。理智历
    法而修行者。无行而不普也。断惑普者。若
    用一切智道种智。断四住尘沙等惑。如却
    枝条不名断惑普。若用一切种智断无明
    者。五住皆尽如除根本名断惑普。入法门
    普者。道前名修方便。道后所入名入法门
    若二乘以一心入一定。一心作一不得众
    多。又为定所缚故不名普。若历别诸地浅
    深阶差亦不名普。若入王三昧。一切三昧
    悉入其中。不起灭定现诸威仪。故名法
    门普。神通普者。大罗汉天眼照大千。支佛
    照百佛世界。菩萨照恒沙世界。皆缘境狭
    发通亦偏。若缘实相修者。一发一切发。相
    似神通如上说。况真神通而非普耶。方便
    普者二种。道前方便修行中摄。道后又二。一
    者法体。如入法门中说。二者化用。如今说。
    逗机利物称适缘宜一时圆遍。虽复种种
    运为。于法性实际而无损减。是名方便普。
    说法普者。能以一妙音。称十法界机。随其
    宜类俱令解脱。如修罗琴故名说法普。成
    就众生普者。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所有事业。
    皆菩萨所为。凿井造舟神农尝药云荫日照
    利益众生。乃至利益一切贤圣。示教利喜令
    入三菩提。是名成就众生普。供养诸佛普
    者。若作外事供养。以一时一食一花一香。
    普供养一切佛。无前无后一时等供。于一
    尘中出种种尘亦复如是。若作内观者。圆
    智导众行。圆智名为佛。众行资圆智。即是
    供养佛。若行资余智。不名供养普。众行资
    圆智。是名供养普。门者。从假入空空通而假
    壅。从空入假假通而空壅。偏通则非普。壅故
    非门。中道非空非假。正通实相双照二
    谛故名普。正通故名门。普门圆通义则无
    量。略举其十类则可知。此品犹是普现三
    昧化他流通也。文为三。一问二答三闻品得
    益。问答两番。初番问为二。初经家叙时者。
    说东方菩萨竟。次说西方菩萨时也(其一)说
    东方生善竟。次说西方生善时(其二)说东方
    断疑竟。次说西方断疑时(其三)说东方得道
    竟。次说西方得道时(其四)无尽意者。大品明
    空则无尽。大集明八十无尽门。净名云。夫无
    尽者。非尽非无尽故名无尽。总三经。用
    三观三智。释无尽也。意者智也。无尽者境
    也。智契于境。单从于境应言无尽。单从
    于智应言于意。境智合称故言无尽意也。
    一又意者世出世之本也(二)又意即法界中
    道。故言能观心性名为上定(三)此约三智
    三观。释名也。兴问者。大经云。具二庄严能
    问能答。无尽意前以慧庄严。问观世音慧庄
    严。佛以慧庄严。答观世音慧庄严也。佛答
    为三。一总答二别答三劝持名答。总为四。一
    人数二遭苦三闻名称号四得解脱。自有多
    苦苦一人多人受一苦一人受多苦一人
    受少苦。今文百千万亿众生多人也。受诸苦
    恼多苦也。举多显少多尚能救况少苦耶。
    遭苦是恶称名是善。善恶合为机义也。而
    得解脱是应也。此是机感因缘。名观世音。亦
    是人法因缘。乃至智断因缘。名观世音。后去
    例如此。结名不烦文。别答为三。一口机应
    二意机应三身机应。口又二。初明七难次
    结。火难为四。一持名是善。二遭火是恶。三
    应。四结。于一难中例为三番。一果报火。地
    狱已上初禅已还皆论机应。二恶业火。地狱
    已上非想已还皆论机应。三烦恼火。地狱已
    上等觉已还皆论机应。七难三毒二求例皆
    如此。此义既广可以意知不可文记。身机
    为二。初二求次结。求男有立愿修行德业。
    求女文略修行。正言礼拜是同故略之。愿
    业各异故重出之。结如文。从是故众生下。
    是劝持名为三。劝持格量结叹。上述胜名
    美德不辨形质。若欲归崇宜持名字。是
    故劝持也。入大乘论云。法身唯一应色则多。
    格六十二亿应。等一法身也。智者云。圆人
    唯一偏人则多。格六十二亿偏菩萨。等一
    圆菩萨也。第二番问为三。云何游问身。云
    何说问口。方便问意。此圣人三密无谋之
    权。随机适应也。佛答亦三。一别答二总答三
    劝供养。应以者。答方便力也。现身答其问
    游也。说法答其问口也。凡有三十三身十
    九说法(云云)。从成就下。结别开总。别文广
    意狭。总答文狭意广(云云)。从是故下劝供养。
    此中见形闻法。故劝供养也。初劝次受
    旨。受旨为六。奉命不受重奉佛劝即受结
    皆如文。从持地下。是闻品功德(云云)。无等等
    者。九法界心不能等理。佛法界心能等此
    理。故无等而等也。又毕竟之理是无等。初缘
    毕竟理而发心。能等于理故言无等等也。
    又心之与理俱不可得。将何物等何物。而
    言无等等耶。心之与理俱不可说不可说
    而说。说此心等此理。故言无等等耳。初一
    是横释。次一是竖释。次一非横非竖释也(云云)
      释陀罗尼品
    此翻总持。总持恶不起善不失(其一)又翻能遮
    能持。能持善能遮恶(其二其三)此能遮边恶能
    持中善(其四)众经开遮不同。或专用治病。如
    那达居士。或专护法如此文。或专用灭罪。
    如方等。或通用治病灭罪护经。如请观音。
    或大明呪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呪。则非治病
    非灭罪非护经。若通方者亦应兼。若论别
    者幸须依经勿乖教(云云)。诸师或说呪者。是
    鬼神王名。称其王名部落敬主不敢为非。
    故能降伏一切鬼魅(其一)或云呪者如军中之密
    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若不相应即执治
    罪。若不顺呪者头破七分。若顺呪者则无
    过失(其二)或云呪者。密默治恶恶自休息。譬
    如微贱从此国逃彼国。讹称王子。彼国以
    公主妻之。多?难事。有一明人从其国
    来。主往说之。其人语主。若当?时说偈。
    偈云。无亲游他国。欺诳一切人。?食是常
    事。何劳复作?。说是偈时默然?歇后不
    复?。是主及一切人但闻斯偈。皆不知意。
    呪亦如是。密默遮恶余无识者(其三)或云呪
    者。是诸佛密语。如王索先陀婆。一切群下
    无有能识。唯有智臣乃能知之。呪亦如
    是。?是一法遍有诸力。病愈罪除善生道合
    (其四)为此义故皆存本音。译人不翻意在此
    也。恶世弘经喜多恼难。以呪护之使道流
    通也。文为四。一问持经功德。二答甚多。三
    请以呪护。四闻品得益。一问如文。二答
    有格量本。问多不。答甚多。格出功德如
    文。请说呪有五番。一药王二勇施三?成?br> 门四持国五十女。药王为四。一请二说三叹
    四印。下例有三如文。十女为五。一列名二
    请说三叹四誓五印。夜叉翻捷疾鬼罗刹翻
    食人鬼二部是北方所领者。富单那热病鬼。
    吉遮起尸鬼。若人若夜叉俱有此鬼。?惩勇?br> 赤色鬼。?b陀罗黄色鬼(未详)乌摩勒乌色鬼(未详)阿
    跋摩罗青色鬼。阿梨树枝堕地法尔破为
    七片。弑父母破僧是三逆罪。外国油者?F
    麻使生虫合压之。规多汁益肥。此过尤
    也。斗秤轻出重入欺盗之尤。近世有小斗出
    大斗入震铭其背。斯罪亦不轻也
      释妙庄严王本事品
    此因缘出他经。昔佛末法有四比丘。于法
    华经极生殷重。虽卷舒秘教甘露未沾。
    日夜翘诚晷刻无忘。叹云苟非其人乎。地
    非其处乎。世间纷愀静散相乖。直尔求闲
    尚须厌弃况崇道乎。于是结契山林志欣
    佛慧。幽居日积衣粮单罄。有待多烦无时
    不乏。一餐喀喀。废万里之行。十旬九饭。屈
    云霄之志。可得言哉。其一人云。吾等四穷
    尚不存身法当安寄。君三人者但以命奉
    道莫虑朝中。我一人者舍此身力誓给所
    须。于是振锡门闾以求供继。自春至冬周
    而复始。如仆奉大家。甘苦无喜愠。三人得
    展其诚功圆事办。一世之益当无量生。其
    一人者数涉人间。屡逢声色坯器未火难
    可护持。偶逢王出车。马骈阗旌旗[口*翕]赫。生
    心动念爱彼光荣。功德薰修随念受报。人
    中天上常得为王。福虽不赀亦有限也。三
    人得道会而议云。我免笼樊功由此王。其
    耽果报增长有为。从此死已不复为王。方
    沈火坑良难可救。幸其未苦正可开化。其
    一人云。此王着欲而复邪见。若非爱钩无
    由可拔。一人可为端正妇。二作聪明儿。
    儿妇之言必当从顺。如宜设化果获改邪。
    妇者妙音菩萨是。昔二子者。今药王药上二
    菩萨是。昔时王者。今华德菩萨是。所以白毫
    东召。升紫台而西引神呪护经使流通而
    大益。说四圣之前缘故。名妙庄严王本事
    品。又妙庄严者。妙法功德庄严诸根也。此
    王往日于妙法有缘。道熏时熟诸根应净。
    生虽未获其理必臻。灵瑞感通嘉名早立。例
    如善吉虽未无诤已号空生。故下文云。得
    清净功德庄严三昧。以是义故名妙庄严
    王也。前品说呪护。今品说人护。人护尚尔
    呪护弥良。普劝流通也。文为六。一明事本
    二双标能所三能化方便四所化得益五结
    会古今六闻品悟道。事本如文。彼佛法中
    下。第二双标能所。所化一人能化三人俱
    出其名别显二子福慧六度四弘。余经指此
    为十波罗蜜。横法门也。三十七助道。竖法门
    也。余经为正道。行行为助道。今经指十度
    为正。呼此是助道也。禅度中具有三昧。道
    品中节节有三昧。更标七三昧者。广显法
    门耳。从时彼佛下。第三能化方便文为三。
    一时至二论议三现化。初时至者。彼佛出世
    常宣正法。于王缘弱则非其时。若说法华
    则其时矣。文云彼佛将欲引导说法华经。
    即其义也。第二论议文中。子白母时至。母让
    令化父。子怨出邪见家。母责令忧念。悉如
    文。从于是二子下。是第三现化。现化应十
    八变。可具释之。从时父见子下。第四所
    化得益。文为十。一信子伏师。王覩邪变或
    一或二狭而且陋。见子所作叹未曾有。信
    其子而伏其师。问师是谁我亦愿见。二父
    王已信。宫中八万四千又熟。白母称庆愿放
    出家。母亦听之。三重催父母。今正其时佛
    难值故。四化功已着佛叹功德。法华三昧
    者。摄一切法归一实相如前说。离恶趣者。
    一往以三途为恶趣。具论二十五有。皆乖
    真起妄悉是恶趣。今皆离之。即二十五三
    昧。破二十五有也。佛集三昧者。即秘密之
    藏佛集其中。唯佛行处非余人也。五俱诣
    佛所。闻法供养见瑞欢喜。六佛与受记。七
    出家修行。八称叹二子。九佛述行高。十叹
    佛自誓。佛赞善知识大有义。善知识能作
    佛事。此则外护善知识。示教利喜者。此则教
    授善知识。所谓化导令得见佛者。此则同行
    善知识。令入菩提此则实际实相善知识。杂
    阿含云。善知识者若贞良妻。此即外护义。又
    善知识者如宗亲财。此即同行义。又善知
    识如商主导。此即教授义。又善知识如子
    卧父怀。此即实际义也。佛告大众下。是结
    会古今。先结会。次结叹二菩萨也。说是下。
    闻品得道如文
      释普贤菩萨劝发品
    大论观经同名遍吉。此经称普贤。皆汉语。
    梵音?输[台-台+(???V+又)]陀。此云普贤。悲华云。我誓于
    秽恶世界。行菩萨道使得严净。我行要当
    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
    名为普贤。此即三悉檀意。复是因缘解释。又
    是行愿得名。由来从于念处至四善根。通
    称为普贤。别约世第一法邻真近圣。称
    之为贤。此三藏中说耳。今明伏道之顶。其
    因周遍曰普。断道之后邻于极圣曰贤。若
    十信是伏道之始。非顶非周邻于初圣之
    初。非后非极。乃至第十地亦非周极。况前
    诸位乎。今论等觉之位。居众伏之顶。伏道周
    遍故名为普。断道才尽所较无几。邻终际
    极故名为贤。释论引十四夜月如十五夜
    月。斯义明矣。此约圆教位。释后位普贤也。
    劝发者恋法之辞也。遥在彼国具闻此经
    始末既周。欲令自行化他永永无已。故自
    东自西而来劝发。具四悉檀意(云云)。文云。
    我为供养法华经故自现其身。若见我身
    甚大欢喜(其一)已见我故转复精进。即得三
    昧及陀罗尼(其二)得是陀罗尼故。无有非人
    能破坏者。亦复不为女人之所惑乱(其三)三
    千大千世界微尘菩萨具普贤道(其四)如此明
    文即四悉檀。而来劝发也。上判流通为三。
    从十九行偈已后三品半。举经力大以劝
    流通。药王品下五品。举菩萨化道力大以
    劝流通。此一品举普贤誓愿力大以劝流
    通。分文为四。一发来二劝发三述发四发
    益。初经家叙发来为三。一上供二下化三
    修敬。自在者理一也。神通者行一也。威德者
    人一也。名闻者教一也。又自在者常也神
    通者乐也。威德者我也。名闻者净也。言说如
    此即一而四德无不备自在义焉。净力故
    雨花。乐力故奏伎。神通故动地。自在力故
    随意而雨。随去随雨随动随奏。譬如大龙
    飞行不息身边云雨流起无穷。普贤及眷属。
    以菩萨身用四德力来劝发四一。所迳
    历处自行上供。其事如此。从又与诸天龙
    下。所迳历处下化利益。随他所宜现八
    部像。略用二力随所堪任。其事如此。三者
    修敬身旋面礼如文。劝发为二。一请问劝
    发。二誓愿劝发。有问有答。问者遥闻经竟
    恋法无已。远来之志志在劝发。是故更请
    正说劝发自行。更请流通劝发化他。如来
    若许二途再演光光无极。是故双请也。佛答。
    先总次别三结。别列四法名如文。其既双
    请如来巧答。略举四以蔽诸。何者四法之要
    该括正通。何者佛虽无偏。若能远恶从善
    反迷还正。开权知见显佛知见者。则称
    可圣心诸佛护念。若佛知见开。则般若照明。
    是植众德本。亦是入正定聚。不乱不味不取
    不舍。亦是发救众生。当知此四与开权显
    实名异体同。无二无别。又佛护念者。是开佛
    知见。植众德本是示佛知见。发救众生是悟
    佛知见。入正定聚是入佛知见。迹门之要此
    四收矣。又迹则有本。从本开示悟入。故有
    迹中开示悟入。今开迹即显本。本迹无二
    无别。以四法答其请正。于义明矣。以四
    法答请流通。流通之方唯三唯四。发救众
    生是入如来室。入正定聚佛所护念。是着如
    来衣。植众德本是坐如来座。是弘宣之要
    即四而三。发救众生是誓愿安乐行。入正定
    聚是意安乐行。植众德本是口安乐行。护念
    是身安乐行。当知后四即前四也。一答酬
    其两请。举四冠罩一经。法华之重演。斯
    经之再宣。远来之劝发。其义如此。三结
    者。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旧云。能行四
    法于未来世。常手得是经。今谓不尔。上
    文云。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又云。咸
    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盖法华之正
    体。能行四法必得此解。名解为经。此结
    其请正之问。若能运此解行传与他人。他
    人得斯信解成初依人。能得真解成第二
    第三第四依人。此结其请流通之问。此意
    不见浪作余说耶。白佛下第二誓愿劝发。
    文为二。一护人二护法。护人为六。一攘其
    外难。初总攘其难。故言使无伺求得其便
    者是也。次别攘其难。举十二非是也。二教
    其内法。凡三番教训。初行立读诵。乘六牙白
    象安慰其心。次坐思惟。复乘六牙教示其
    经。与其三昧也。陀罗尼旋假入空也。百
    千旋者。旋空出假也。方便者。二为方便道。
    得入中道第一义谛也。后三七一心精进。
    复乘六牙示教利喜说呪。如文。三覆以神
    力。若闻若持莫非神力。如文。四示胜因。若
    能五种法师。即三世佛所为种为熟为脱。
    此人同未来诸佛得脱。故言同普贤行。此
    人已于先佛植善。故言深种善根。此人
    为现佛所熟。故言手摩其头。五示近果。但
    能书写近在忉利。具五法师次在兜率。如
    文。六总结。是故智者下是也。从世尊我今
    神力下。是第二誓愿护法。如文。第三述发
    者。即是如来举胜述成其劣。增进行者勇
    锐弘宣。先述护法。云汝能如是外多利益
    内积慈悲。又久劫已来作如此护。我亦以
    佛之神力守护是法。况复汝耶。如文。从若
    有人下述其护人。虽不次第述成意足。
    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者。述其示身教
    法。其尚见我万德果身。况汝因中六牙白
    象。其尚从佛口具足闻经。况汝所教忘失
    章句其尚为佛口赞手摩佛衣所覆况汝因
    人陀罗尼覆耶。从不贪着世乐下。述其举
    因。广举因中无诸过恶。少欲知足修普贤
    行述胜因也。从若如来灭后下。述其举近
    果也。其人当诣道场必成远果。况近果
    耶。亦于现世得其近果。不但生天也。从
    若人轻毁下。述其能攘外难。佛广示毁者
    之罪。令知过必改不相恼乱。非但持经者
    难灭。亦乃欲毁者福生。无毁无难彼此安
    乐。旷济无偏慈之至也。从应起远迎当如敬
    佛。述其结信者功德。第四从说是下。发
    益之文也。一闻品益。旋陀罗尼是初地位。
    具普贤道是十地位。二闻经益。大众欢喜是
    也。欢喜如前说。此中云何犹称声闻。乃是
    经家存其本位耳。又经家称其是大乘声
    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斯义弥显也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十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