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二 >
  •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二下

    观心释者。三智名观。三谛名世。三观是
    语本故名音。得大势者。思益云。我投足之
    处。震动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宫殿。故名大势
    至。悲花云。愿我世界如观世音等无有
    异。宝藏佛言。由汝愿取大千世界故。今
    当字汝为大势至。观心释者。三止为足。投
    三谛地动十法界。一切见爱所住之处皆悉
    倾动(云云)。不休息者。思益云。恒河沙劫为一
    日夜。是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岁。过百千
    亿亿劫得值一佛。如是值恒河沙佛。行
    诸梵行修习功德。然后受记。心不休息故
    名不休息。观心者。观空不住空。出假不住
    假。而入中不住中双照二谛名不休息。
    宝掌者。普超云。被上德铠乃至佛无能沮
    败令释大乘。若于梦中不志二乘。常以
    实心诸通慧心。为人讲宣。于珍宝心无所
    贪惜。故名宝掌。观心者。不思议三谛名之为
    宝。一心三观名之为掌。以此观掌执此谛
    宝。自利利他故云宝掌。药王者。悲花云。愿
    贤劫一千四佛初成道。我皆供养。诸佛入灭
    我皆起塔。劫尽苦恼我皆救护。刀兵疾疫作
    大医王然后作佛。宝藏佛言。今当字汝为
    火净药王。在后作佛即楼至如来。观心释
    (云云)。此下欠释七菩萨。跋陀婆罗者此言善
    守。亦云贤守。思益云。若众生闻名者。毕定
    得三菩提。故名善守。观解者。中道正观。于
    诸善中最为上首。故言善守。弥勒者此云
    慈氏。思益云。若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
    故名慈氏。贤愚云。国王见象师调象。即慈
    心生。从是得名慈氏。悲花云。发愿于刀火
    劫中拥护众生。今观解者。中道正观即是无
    缘大慈。慈善根力令诸心数皆入同体大慈
    法中离诸不善。故称慈氏。又云慈乃姓也。
    名阿逸多。此翻无胜。下文(云云)。此下欠释
    宝积。导师者。思益云。于堕邪道众生。生大
    悲心令入正道不求恩报。故名导师。观解
    者。三观妙智导一切行不坠二边。皆入正
    观。故名导师。未释者俟后追注(云云)。六如
    是下是结句也。第三列杂众者。旧云凡夫
    众。此中有圣旧云俗众。此中有道。旧云天
    人众。此中有龙鬼皆不便。今呼为杂众。意
    则兼矣。所谓五道二界八番。是故言杂。方等
    经亦列地狱。中阴经亦化无色。此皆随机
    适现。不可一例作并。复不可定其次第。
    旧云人是土主。让诸客在前。无量义经。?
    与此经同席。明国王国臣国士国女。不论
    宾主相让。出经家趣列在文。或有别意未
    详。今观此文有八番。先标帝释。次列四
    王。前龙后鸟鬼神重出。为此义故呼为杂
    众。不可言其次第。又杂众者。此中有得道
    未得道者。杂果报与形服杂故言杂。其中
    得二乘道者。无漏智与无明烦恼杂故言
    杂。其中得菩萨道者。沤和与众机杂故言
    杂其中得佛道者。一法具一切法故言杂。
    杂义如是。岂可以凡夫形俗判之。复不
    可以五道人天等判之。故言杂也。此是
    约教释(云云)。释提桓因因陀罗。或云旃提罗。
    此翻能作。作忉利天主。忉利此翻三十三。
    四面各八城就喜见城合三十三。共居须弥
    顶。须弥此翻安明。四宝所成。高广三百三十
    六万里。此是欲天之主故前列。杂阿含四十
    云。有一比丘问佛。何故名释提桓因。答本
    为人时行于顿施。堪能作主故名释提桓
    因。何故名富兰陀罗。为人时数数行施故。
    何故名摩伽婆。本为人时名故。何故名娑
    婆罗。本为人时此衣布施故。何故名?x尸迦。
    本为人时姓故。何故名舍脂鉢低。舍脂是妇
    鉢低是夫。何故名千眼。本为人时聪明。于
    一时坐思千种义。观察称量故名千眼。何
    故名因提利。为三十二天主。璎珞第三云。天
    帝名拘翼。教门者。阿含中帝释是阿那含。般
    若明十方难问般若者。皆名释提桓因。别
    圆中明释提桓因得首楞严三昧。内证不同。
    过贤劫二千二十四劫作佛。号无着世尊(云
    云)。本迹者。十住行向即三十。十地为一。等觉
    为二。妙觉为主。同栖第一义天。共服实相
    甘露即本也。居须弥顶迹也。观心解者。自
    行十善劝他随喜。此三十善皆空皆假皆中。
    即是三十三观门也。名月等三天子。是内臣
    如卿相。或云是三光天子耳。名月是宝吉祥
    月天子。大势至应作。普香是明星天子。虚空
    藏应作。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此
    即本迹释也。观解者。三观即二智。三智即
    三光。从三谛生三智。谛即天智即子(云云)。四
    大天王者。帝释外臣如武将也。居四宝山。
    高半须弥。广二十四万里。东提头赖吒。此云
    持国。亦言安民。居黄金山领二鬼。?b闼婆
    富单那。南?沉衾詹妗4嗽圃龀ぁR嘣泼饫搿?br> 居琉璃山领二鬼。薜荔多鸠??茶。西?沉?br> 博叉。此云非好报。亦云恶眼。亦云杂语。居
    白银山领二鬼。毒龙?成彡A。北?成趁拧4?br> 云种种闻。亦云多闻。居水精山领二鬼。罗
    刹夜叉。各领二鬼不令恼人故称护世。本
    迹者。本为常乐我净四王护持佛法。不令
    外人取其枝叶斫截破坏。常王护东方常无
    常双树。乐王护南方乐无乐双树。我王护西
    方我无我双树。净王护北方净不净双树。枝
    ?o喻常。华喻于我。果喻于乐。茂叶喻净。护
    此华果。常能利益一切众生故。迹为四王
    而护世也。观解者。观四谛智即是四王。一
    谛下除爱见二惑。即是护八爱见也。次忉
    利上有焰摩。此翻善时。大论云妙善。去
    忉利三百三十六万里。善时上有兜率陀。此
    翻妙足。去焰摩如地远。而不列者略耳。何
    者。下天钝上天着乐。尚知来集。况不着不
    钝而不来耶。自在即第五。大自在即第六。
    自化五欲他化五欲(云云)。有人言。是色界顶
    大自在。此不应超至彼也。本迹者。此两天
    本住自在自在王等定。迹为两天耳。观心
    者。入空是自在观。入中是大自在观(云云)。次
    列色界天。娑婆此翻忍。其土众生安于十
    恶不肯出离。从人名土故称为忍。悲花经
    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
    恼故名忍土。亦名杂杂九道共居(云云)。梵
    者此翻离欲。除下地系上升色界故名离
    欲。亦称高净。尸弃者此翻为顶髻。又外国
    唤火为树提尸弃。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
    界惑。从德立名。然经标梵王。复举尸弃。
    似如两人。依释论正以尸弃为王。今经
    举位显名。恐目一人耳。住禅中间内有
    觉观外有言说。得主领为王。单修禅为梵
    民。加四无量心为王也。初禅有梵众梵辅
    大梵。今举王摄诸也。光明者二禅也。此有
    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有少净无量净遍净。
    四禅有密身亦无挂碍无量密亦受福密果
    亦广果无想密亦无想。又有五那含。不烦不
    热善见善现色究竟亦大自在即摩醯首罗。
    经文存略不具出。但等等此诸天也。例
    有教门本迹观心自思之。次列八龙者。
    难陀名欢喜。跋名善。兄弟常护摩竭提。雨
    泽以时国无饥年瓶沙王年为一会。百姓
    闻皆欢喜。从此得名。即目连所降者也。居
    海中。本迹解者。本住欢喜地。迹居海间。观
    解者。三观即中道生法喜也。娑伽罗从居
    海受名。华严所称。旧云因国得名。本住
    智度大海。迹处沧溟。和修吉此云多头。亦
    云宝称。居于水中。本住普现色身三昧。迹
    示多头也。观者。入假之观。分别无量法
    门也(云云)。德叉迦此云现毒。亦云多舌。或
    云两舌。本住乐说无碍辩法门。迹示多舌。
    阿那婆达多。从池得名。此云无热。无热池。
    长阿含十八云。雪山顶有池。名阿耨达池。
    中有五柱堂。从池为名。龙王常处其中。阎
    浮提诸龙有三患。一热风热沙着身。烧皮
    肉及骨髓以为苦恼。二恶风暴起吹其宫
    殿失宝饰衣等。龙身自现以为苦恼。三诸
    龙娱乐时。金翅鸟入宫。搏撮始生龙子食
    之。怖惧热恼。此池无三患。若鸟起心欲往
    即便命终。故名无热恼池也。本住清凉常
    乐我净。迹处凉池。观者三观妙慧。净五住
    之烦唼。免二死之热沙(云云)。摩那斯此云
    大身。或大意大力等。修罗排海淹喜见城。
    此龙萦身以遏海水。本住无边身法门。迹
    为大体。观者中道正观其性广博(云云)。沤鉢
    罗此云黛色莲华池。龙依住从池得名。本
    住法华三昧。迹居此池。观者三观即是修
    因。因即莲华也。正法念经云。龙为诸天保
    境。修罗兴兵前与龙鬪。故知为天所管也。
    次列四紧那罗。亦云真陀罗。此云疑神。似
    人而有一角故号人非人。天帝法乐神。居
    十宝山。身有异相即上奏乐。佛时说法。诸
    天弦歌般遮于瑟而颂法门。旧云。法紧奏四
    谛。妙紧奏十二因缘。大紧奏六度。持紧总
    奏前三。今言奏四教法门也。本住不可思
    议。不起灭定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
    王。迹寄弦管歌咏十力。观者。观音声即空
    即假即中。随顺三谛即是赞佛也。四干闼
    婆此云嗅香。以香为食。亦云香阴。其身出
    香。此是天帝俗乐之神也。乐者幢倒伎也。乐
    音者。鼓节弦管也。美者幢倒中胜品者。美
    音者弦管中胜者也。阿修罗者此云无酒。四
    天下采花酝于大海。鱼龙业力其味不变。
    ?妒誓断故言无酒神。亦云不端。弥天安师
    云。质谅质谅直信也。此神谄曲不与名相
    称。有二种鬼道摄者。居大海边。畜生道摄
    者。居大海底。婆稚者此云被缚。或云五处
    被缚。或云五恶。物系颈不得脱故云被
    缚。亦云有缚。为帝释所缚。本能五系系魔
    外道。迹为此像耳。正法华云最胜观者。以
    三观智。缚五住惑入实际中。?衣掊雇源嗽?br> 广肩胛。亦云恶阴。涌海水者。正本云宝锦。
    本住权实二智。慈荷众生故。迹为广肩胛。
    观者。三观能鼓覆五住生死大海也。?衬χ?br> 多此云净心。亦云种种疑。波海水出声。
    名?衬χ识唷<瓷嶂?敢病9鄯鹑?猎啤9庖?br> 天生此地。地使有欲入海洗不净。堕泥变
    为卵。八千岁生一女。千头少一。二十四手。
    此女戏于水水精入身。八千岁生一男。二
    十四头千手少一。海水波音名为?衬χ识唷?br> 索干闼婆女生舍脂。帝释业力令其父居七
    宝殿。纳为妻。后谗其父遂交兵。脚波海
    水手攻喜见。帝释以般若呪力不能为害。
    正本云燕居。本者色心本净。迹为此名。观
    者正观中道即是净心。罗睺罗此云障持。
    障持日月者也。是畜生种身长八万四千由
    旬。口广千由旬。宝珠严身。观天女天园
    林。若四天下人孝养父母。供养沙门者。诸
    天有威力。上空雨刀。若不尔诸天入宫
    不出。又日放光照其眼不能得见。举
    手掌障。日世人咸言日蚀怪险种种邪说。
    掩月亦如是。或作大声。世人言天兽吼险
    乱王衰。种种邪说。怖日月时倍大其身气
    呵日月。日月失光来诉佛。佛告罗睺莫吞
    日月。罗睺支节战动身流白汗即放日月。
    日月力众生力佛力。众因缘故不能为害。昔
    有婆罗门聪明广施。四千车载食。于旷野
    施。有一佛塔恶人所烧。即以四千车载水
    灭火救塔。欢喜发愿愿得大身欲界第一。
    既无正信好鬪爱战喜施故生光明城。作
    罗睺罗。修罗主也。正本云吸气。本观(云云)。次
    列四迦楼罗。此云金翅。翅翮金色居四天
    下大树上。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有人
    言庄子呼为鹏。鹏行众鸟翼之。亦称为凤
    皇。私谓凤不践生草?n竹实栖乳桐。金翅
    ?n龙云何是类。大威德者。威胜群辈。又威
    摄诸龙也。正本云具足。大身者大群辈也。
    大满者。龙恒充满己意也。如意者颈有此
    珠也。正本云不可动。迦楼鸟有神力。雄化
    为天子。雌变为天女。化己住处有宝宫。亦
    有百味。而报须食龙。胎能?n胎。不能?n
    三。卵能?n二。湿能?n三。化能?n四。观佛三
    昧经云。正音迦楼。一日山东?n一龙王五百
    小龙。三方亦尔。周而复始寿八千年。临终
    失势欲?n龙子。龙母[口*熬][口*参]之不得食。即
    嗔从金刚山透海。穿地轮过。不能过风
    轮。风弹之从故孔涌到金刚山如是七返
    还山顶命终。肉裂火起将烧宝山。难陀
    雨雨灭之。肉烂心冲风轮亦七返。堕山上
    成如意珠。龙得之即为王。人王亦感此珠
    者也。次列人者。韦提希母也。翻思惟。频婆
    娑罗。此翻模实父也。阿?世者未生怨。或
    呼为婆留支。此云无指。内人将护呼为善
    见。善见之名本也。无指之称表迹。大经云阿
    ?名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则
    烦恼怨生。烦恼怨生故不见佛性。不生烦
    恼即见佛性。又阿?者名不生。世名世
    法。以世八法所不污故。故名阿?世。此是
    本义也。普超经云。阿?世从文殊忏悔。得
    柔顺忍。命终入宾吒罗地狱。即入即出生
    上方佛土得无生忍。弥勒出时复来此界。
    名不动菩萨。后当作佛号净界如来。其迹
    既尔本岂可量。说法华时预清净众。至涅
    ??时引逆罪者。何异迦叶于法华受记于
    涅??不堪付嘱。不可迷迹而惑其本也。
    观解者。贪爱母无明父。害此故称逆。逆即
    顺也。行于非道通达佛道。问佛在人中说
    法。列人众何少。答文略不载人实不少。文
    云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无量义中列四轮
    王国王国臣国民士女其众则广。问天人龙
    鬼皆见佛闻法。地狱一道无色一界何意不
    列。答此义今当辩。夫诸道升沈由戒有持
    毁。见佛不见佛。由乘有缓急。然持戒有?
    细。故报有优劣。持乘有小大。见佛有权实。
    且略判戒乘各为三品。依涅??一句开为
    四句。释之其义则显。一戒乘俱急。二戒缓乘
    急。三戒急乘缓。四戒乘俱缓。若通论戒乘。
    一切善法。一切观慧。皆得称戒。亦皆是乘
    人天五乘即是其义。道共等戒悉是通意也。
    今就别判。三归五戒十善八斋出家律仪。乃
    至定共能防身口。遮恶道果得人天报者。
    名之为戒。若闻经生解。观智推寻四谛十
    二缘六度生灭无生灭等。智能破烦恼。运
    出三界者。名之为乘。故大品云。有相之善
    不动不出。无相之善能动能出。即此义也。
    若戒乘俱急者。持下品戒。戒急报在人中。
    持小乘乘急。以人中身。于三藏教时见佛
    闻法。持中乘乘急。以人报身。于通教大乘
    乃至带方便诸大乘经时。见佛闻法。持上
    乘乘急。以人报身于华严法华等教及诸
    教中圆。见佛闻法。预列为同闻众者是也。
    若持中品戒急。报在欲界天。持小乘乘急。
    以欲界天身。于三藏时见佛闻法。余如上
    说。若持上品戒急。加修禅定报在色无色
    天等。持小乘乘急。以色无色天身。于三藏
    中见佛闻法。余如上说。释第一句竟。若
    戒缓乘急者。三品戒皆缓报堕三途。持小
    乘乘急。以三途身。于三藏中见佛闻法。
    余如上说。释第二句竟。若戒急乘缓者。三
    戒急故。受欲界人天及色无色天身。三乘缓
    故。佛虽出世说三乘法。爱着乐报耽荒五
    欲。不见佛不闻法。舍卫三亿家。及诸不见
    闻者。三界着乐诸天等是也。释第三句竟。
    若戒乘俱缓者。受三途报不见佛不闻法
    也。释第四句竟。此文不列地狱者。以其
    戒缓苦重报隔上乘又缓不能于法华见
    佛闻法。余经有列者余乘急耳。又不列无
    色天者。上戒急故受天身着定味。上乘缓
    故。不能于法华见佛闻法。余经有列者。
    有余乘急耳。若得此意。一一勘天龙八部。
    皆识本缘缓急。来不来义悉可解。广释如
    净名疏。又识权者引实。本迹义转明。将此
    勘已观行。三世因果朗然可识。各礼佛足
    者。总结众集也
    尔时世尊下。讫品名别序。文为五。一众
    集。二现瑞。三疑念。四发问。五答问。光宅逆
    顺生起。由众集故现瑞。乃至由问故答。答
    由于问。乃至瑞由众集。此乃翻覆缘起。钩
    锁相连。序于正意竟自未显。直是因缘一
    释尚自不明。况二三四缘了无趣向。今明五
    序序正中四一。集众叙人一。现瑞叙理一。
    疑念叙行一。问答叙教一。此则因缘释也。
    约教者。此序序正。非三藏非通非别。乃是
    序于圆正耳。约本迹者。若以序序寿量中
    本地四一者。此义自可知不复记。观心可
    解(云云)。就众集又二。初众集威仪。次众集供
    养。法华论目此。为威仪如法住。四众者。旧
    云。出家在家各二合为四众。此名局意不
    周。今约一众。更开为四。谓发起众当机众
    影响众结缘众。发起者。权谋智鉴知机知时。
    击扬发动成办利益。如大象?树使象子
    得饱。所谓发起令集发起瑞相。乃至发起
    问答等。皆名发起众。当机者。宿植德本缘
    合时熟。如痈欲溃不起于座闻即得道。此
    名当机众。影向者。古往诸佛法身菩萨。隐
    其圆极匡辅法王。如众星绕月。虽无为
    作而有巨益。此名影向众。结缘者。力无引
    导击动之能。德非伏物镇严之用。而过去根
    浅覆漏污杂三慧不生。现世虽见佛闻法。
    无四悉檀益。但作未来得度因缘。此名结
    缘众。比丘众既尔。余三众亦然。合十六众。类
    如大通智胜佛时。王子覆讲即彼时发起众。
    闻法得道即彼时当机众。闻法未度而世世
    相值。于今有住声闻地者。即彼时结缘众。
    彼佛世时尚有四四十六众。今佛道同宁得
    无耶。此是圆教十六众。约三教亦例可知。
    本迹可解。观心者研境作观。在名字观行
    位中。即成结缘众。入相似位即成当机众。
    入分真位即成发起影向众(云云)。围?者。佛
    初出世人未知法。净居天下化为人像。到
    已右旋旋已敬礼。礼已却坐听法。因于天
    敬人以为楷。此因缘解也。围?者。行旋威
    仪也。表四门机动俱见圆理。以圆对偏例
    有四义。即教门解也。又佛身周匝相好庄严。
    四旋瞻仰增念佛定。即观心解也。若观佛色
    身。得见法身即本迹解。供养者通三业皆
    是供养。别论卑谨虔礼名恭敬。至念专注
    名尊重。发言称美名赞叹。施其依报名供
    养。此中文略。具辩应如无量义经广说。天厨
    天香天鉢器等即是供养。大庄严菩萨。及八
    万大士。合掌叉手即是恭敬。一心瞻仰即是
    尊重。说七言偈即是赞叹。今论众集指彼
    文者。彼经众集说法竟俨然不散。即彼座席
    仍说法华。故知三业供养不得有异。用彼
    广释此略于义无咎。从为诸菩萨说大乘
    经。下讫以佛舍利起七宝塔。是现相序。瑶师
    明七瑞。此土开六他土总一。光宅此彼各六
    瑞。此六者动则说法度人。静则入定观理。
    动静为一双。上天雨四花。下地六种动。上
    下为一双。大众内怀欢喜。如来外放光明。
    内外为一双。今谓寻文起尽如光宅。若取
    名义便易。表报之意并自未彰。今明智定
    因果感应为三双。智则指一说多。定则谛
    缘义处。因则四位天花。果则六处地动。感则
    大乘机发。应则圆毫照之。此六皆称瑞相
    者。文云今相如本瑞。瑞?是相耳。人情分
    别。以密报为瑞奇异为相。相何所报。妙理
    玄赜说之至难。人情悠悠不能尊重。先以
    异相骇变常情。常情既变而生钦渴。故以
    异释相。以报释瑞。略明六瑞表报十妙。感
    应妙中已说今更道。说法瑞。表报说法妙智
    妙。入定瑞。表报行妙。雨花瑞。表报位妙。地
    动瑞。表报境妙乘妙。众喜瑞。表报眷属妙利
    益妙。放光瑞。表报感应妙神通妙。是故六种
    俱名现相序。说大乘经者。善戒经有七大。
    一法大。谓十二部?撤鹇砸病6?拇蟆N角?br> 于菩提也。三解大。谓解菩萨藏也。四净大。
    谓见道净心(云云)。五庄严大。谓福德智慧
    也。六时大。谓三僧只行行也。七具足大。
    谓以相好自严得菩提也。六是因大。七是
    果大。大因大果合为大乘经也。今将十妙
    义[打-丁+束]经应可解。生师云。无相空理大乘之
    本。封三来久顿说无三不能取信。故说
    无相为法华序。观师意同。若尔般若净名皆
    应是序。何独无量义耶。彼释云。如此由五
    时故后教得起。更问。若尔无量义与诸经
    皆通途相生。非关别序。基师云。空理无形
    故云无量。序意同前难亦如是。印师云。无
    相善有成佛义故言无量。又云彼经不说
    有三无三有异。大品非法华所指。指者不
    来秦地。今谓此经是宋元嘉三年慧表比
    丘。于南海郡朝廷寺。遇昙摩耶舍受此本。
    还武当山。永明三年始传于世。经既已来岂
    可送还天竺。光宅云。无量义以万善同归
    能成佛道。法华正明无二无三破三与一
    为异。故即为序。若言万善同归。二三何不
    同归。二三若归序正不异。若言破二破
    三何不破万。破二破三则无二无三。既
    其破万是则无序。取经互举意为异者不
    成异也。异意不显序义亦不成也。刘虬注
    云。无相为本无相一法含义不赀。若含义
    不赀。即是有相何谓无相。寻诸师各偏一
    种。若言有相之善有成佛义。此三藏意耳。
    若言无相之善有成佛义。此通教意耳。若
    言含法不赀。此别教意耳。并他经所明皆
    非序法华意耳。若法华论列十七种。皆
    法华之异名。无量义者。即法华之一名也。今
    申论意佛直说此名而入此定。故得为
    序。大品金光明涅??。皆先唱名于序无妨。
    今经文殊引古佛。亦名无量义。又云当说
    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此亦序中唱名。与论
    意同也。今按彼经释。无量义者从一法生。
    其一法者所谓无相。无相不相名为实相。从
    此实相生无量法。所谓二法三道四果。今
    释此文。无相者。无生死相也。不相者。不涅
    ??相也。涅??亦无。故言不相无相。指中道
    为实相也。二法即顿渐。顿谓华严顿中一
    切法也。渐谓三藏方等般若一切法也。三
    道即三乘。四果即罗汉支佛菩萨佛。此等诸
    法名为无量。实相为义处从一义处出无
    量法。得为无量法入一义处作序。譬如算
    师从一算下诸算除诸算归一算由下
    故除下为除序。从一派诸收诸归一。开为
    合序亦复如是。如此消释不违彼经论。
    亦与此经合(云云)。复次无量义赞偈明法
    身百非洞遣应为丈六紫金辉。普贤观。明常
    乐我净四波罗蜜住处。前后两文皆明常。岂
    有中间寿量而是无常耶。他难云序已说常
    正何所道。今反难之。涅??以纯陀是序。已
    开常宗正何所道。他又例净名序金刚无为
    无数而正说不明常。法华亦应尔。今还反
    难之。纯陀序常涅??正应无常今论序常。
    正常何疑也。教菩萨法者。无量义处用教
    菩萨也。义处即谛理也。下文普令一切众亦
    同得此道。又云。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
    即此意焉。佛所护念者。无量义处是佛自
    所证得。是故如来之所护念。下文云佛自
    在大乘也。虽欲开示。众生根钝。久默斯
    要。不务速说。故言护念。佛说经已入无量
    义处三昧者。慧定相成。非禅不智须先入
    定。非智不禅故先说法。即智而定即定而
    智。先后入出无有隔碍。疑者云。若未说无
    量义可入斯定。说此经已何故入定。释
    言。先入此定后说此经可解。说此经竟
    而更入者。是为法华作序耳。何者。若不先
    开则后无所合。先入开定为合定作序。
    称为瑞相即此义焉。若作次第者。先入无
    量义三昧已。应入法华三昧。若明文彰显
    时众则知。何俟弥勒殷勤文殊靳固。故知作
    序其义转明。身心不动者。与所缘之处相应
    也。身之本源湛若虚空。心之理性毕竟常寂。
    大通智胜身体及手足。寂然安不动。其心常
    ??怕。未曾有散乱。身若金刚不可动转。
    心若虚空无有分别。无量义处三昧法。持
    于身心故不动也。称为无量者。此定寂而
    常照能知世间。从此一法出无量法也。若
    作序义。身法体动运。今令不动运。心法体
    分别。今令不分别。序义明矣。问瑞相本论
    奇异。说法入定佛之恒仪何得为瑞。答说法
    虽竟时众不散。肃有所待。故知前之说法。
    举众来集待于后闻。此事奇特与常说异
    何意非瑞。虽入开定意在合定。与常入
    定有异。何意非瑞相耶。又文殊引古佛六
    瑞皆有此事。若昔非瑞相。何以证今今古
    同然。岂可以凡情而非之耶。天雨四花
    者。旧云小大白小大赤。正法华云。意花大意
    花。浦向花大浦向花。释论九十九云。天花妙
    者名曼陀罗。又七十九云。八百比丘成佛国
    土。常雨五色曼陀罗花。旧雨小大白。表在
    家二众。小大赤表出家二众。表其昔来因而
    未果。今谓此解狭而不当。直论四众。收三
    藏中十六众尚不尽况复四十八众。是故为
    狭。夫花相密报其因。四众昔来已是因何
    俟花报。若报其果天应雨实。何故雨花
    故云不当。今言雨花明其昔因非佛因。三
    藏中因是二乘因。通中因是共因。别中是菩
    萨因皆非佛因。今天雨花报其当获佛因。
    佛因者即四轮因也。小白表铜轮习种性开
    佛知见也。大白表银轮性种性十行示佛知
    见也。小赤表迦轮道种性十回向悟佛知
    见也。大赤表琉璃轮圣种性十地入佛知见
    也。四轮皆同是因。是因由中而生。故从天
    而雨。由是因位故以花表之。但因有趣果
    之义故而散佛上。如此因果谁当感克。?
    是此会时众。故言及诸大众也。下文殊释
    疑。吹大法蠡等四句。又正说中开示悟入。又
    与大车中游于四方。节节相承皆是位义。故
    知花表因位也。问。四轮是别位义。那得释
    圆位耶。答。名通义圆尚无所失。况名别义
    圆而不得用耶。问。别义贤圣圆亦有耶。答。已
    如玄义。若言四花俱从天雨表四众当同
    成一因。如此释者。出三藏义未出通义。
    若言四众同是菩萨因者。此释出通义未
    出别义并非佛因。皆非法华意也。法华意
    如前说。普佛世界地六种动者。旧云。动三
    乘人因果决定六执者。此破三藏家三乘六
    执。未破通教三乘六执。通教约法三人因
    果同。若约人三人因果异。此之同异俱被
    破。而旧家破意不破此也。别教无三乘名
    则无六执。旧所不破。今明别家因时三法
    纵横。果时三法亦纵横此则须破。今释地六
    种动。表圆家六番破无明。无明磬礴未曾
    侵毁方将破坏。故动地以表之。无明若转
    即变为明。故普佛世界六种震动也。六种表
    住行向地等妙六番也。优婆塞清净行经云。
    菩萨生时动地。示此生已尽无复烦恼。一
    切众生应得道者。烦恼将灭故动。即此义
    也。本迹解者。如文殊释疑引古佛为答。密
    得此意即是识本。非谓他佛昔现斯瑞。而
    我世尊本亦斯瑞。非今一反也(云云)。观行者
    动六根也。地相坚固如六根水执未曾入
    大乘之道动难动之地。表净未净之根。东
    涌西没者。东方青主肝。肝主眼。西方白主
    肺。肺主鼻。此表眼根功德生鼻根烦恼互
    灭。鼻根功德生眼中烦恼互灭。余方涌没
    表余根生灭亦复如是。六动者。动起涌震
    吼觉。一一中又有三。谓动遍动等遍动直动
    为动。四天下动为遍动。大千动为等遍动。
    余五亦如是。合十八种动。此即表净十八
    界也(云云)。次明大众心喜瑞者。众见雨花地
    动。知甘露将降欣跃内充。表大机当发感
    于胜应。问。喜怒人之常情何得为瑞。答。天花
    悦眼地动震心。大经云。动时能令众生心
    动。花地是外瑞。心喜是内瑞。非常之喜。昔
    虽曾有。而不为喜所动。而能一心观佛。
    何得非瑞。若言欢喜动阴心者。人天义也。
    若喜动真谛无漏心者。藏通义也。若喜
    动即假心者。别义也。喜动实相心者。圆
    义也。次明佛放光瑞。即表应机设教破
    惑除疑。白毫具种种功德。观佛海三昧经
    云。佛初生时。牵长五尺。苦行时长一丈四
    尺。得佛时长一丈五尺。其毫中表俱空如白
    琉璃筒。内外清净从初发心。中间行行种种
    相貌。乃至入涅??。一切功德皆现毫中。毫
    在二眉之间。即表中道常也。其相柔软表
    乐。卷舒自在表我。白即表净。放光破?
    表中道生智慧。光照此土他土。表自觉觉
    他。复次二乘虽达二谛不知中道。如有
    二眉而无白毫。别教虽知三谛。不能毫中
    具一切法。当知从初至后。法界中事悉现
    毫内者。即表圆教之意。复次众经明放光
    不同。大品从足下千辐轮相。乃至顶髻。一
    一各放六万亿光明。如彼广说。大经面门放
    光。此经白毫放光。缘宜不同耳。又收光
    不同。育王经云。收从背入欲记过去事。收
    从前入欲记未来事。而不见记现在事。私
    谓胁入应记现在事也。足入记地狱。踝入
    记畜生。脚指入记鬼。膝入记人。左掌入记
    铁轮王。右掌入记金轮王。及记诸天。脐入
    记声闻。口入记缘觉。白毫入记菩萨。肉髻
    入记佛。而今经放白毫光。而未见收光之
    文者略耳。又解云。放光照现在事。收光明
    将来事。此经正论此土他土诸佛道同。故正
    论放光。若解诸佛道同。即开示悟入。任运获
    记则放光为正收光是傍。故略而不说耳。
    若丈六佛放光者。三藏义也。若尊特佛与丈
    六佛共放光者。通义也。若尊特佛独放光
    者。别义也。若丈六佛即?陈?谀欠ㄉ矸殴?br> 者。圆义也。旧云此土六瑞讫至腻吒天。今寻
    文从照东方万八千土下。即是他土六瑞之
    文。盖斟酌由人耳。旧云实照十方。照东方
    者。表一乘因果是诸因果之上。万是数圆表
    果位满。八千数缺表因果未足。若照东方
    义已足。更照九方复何所表。今明东是方始。
    表十住是位始迹门说法生身菩萨朗然见理
    入于十住开佛知见。举初即知中后。故云
    靡不周遍者。当知诸方亦然。诸位亦然。若
    就本门说法。四方佛集即表本门说法法身
    菩萨增道损生四位增长也。观解万八千者。
    约十八界。论百法界千性相。即有一万八
    千。此等境界佛慧未开今应当开。故以数
    表之耳。文云从阿鼻狱上至有顶。即六法
    界也。又见诸佛菩萨比丘等。十界具足。故文
    云靡不周遍。即此意也。若分文属此土第
    六相。若属他土即是总相照他土文。次明
    光照他土六瑞者。一见六趣二见诸佛。即
    是上圣下凡为一双。三闻佛说法。四见四
    众得道。即是人法一双。五见菩萨行行。六
    见佛涅??。即是始终一双。既有可化众生。
    即有能化之佛。有佛即有说法。说法即有
    弟子。弟子即是行始。行始必致终也。若此土
    六瑞。总报众生当获自觉。彼土六瑞总报
    众生当获觉他。又此彼六瑞。表此彼诸佛
    道同。从尽见彼土六趣众生下。至行菩萨
    道者。是现彼土已与此同。从复见诸佛下
    至七宝塔者。是现此土当与彼同。略说竟。
    更广说者。从又见六趣众生。是现彼佛为
    五浊故出现于世。此佛亦然。二土出世意
    同也。及闻诸佛所说经者。是现彼佛初从
    无相一法非顿而顿与此土初说华严意
    同也。从并见诸比丘下。是现彼佛非渐而
    渐与此土佛次说三藏意同也。从复见诸
    菩萨下。是彼佛三藏之后。说方等般若众
    经。与此土佛三藏之后意同也。从复见诸
    佛下。至起七宝塔。是现彼佛般若之后开权
    显实收无量法还入一法唱入涅??息化
    起塔。光照彼土始终究竟炳然在目。当知
    此土从一出无量。非顿而顿非渐而渐其
    事已竟。必当收无量法还入一法开权显
    实息化归真与彼土同也。复次种种因缘
    者。昔善为因今教为缘。又别说者。正是三
    藏之后。明共不共般若为因。助道戒定慧
    等为缘。约三人即有种种因缘。又就共不
    共人种种因缘。种种相貌者。共不共各四门。
    一一门复有无量相貌。五百比丘各说身因。
    即其义也。不共四门亦如是。故知因缘相貌
    种别无量。皆是彼与此同。彼明此相因缘相
    貌还入一因一缘一相一貌。当知此土亦与
    彼同。尔时弥勒作是念。讫今当问谁。是疑
    念序。文为两。一弥勒疑念。二大众疑念。弥
    勒有三念。一正念六瑞。二念问谁。三念文
    殊。文殊念起第二念除。唯初念在。但成一
    疑也。神变者。神内也变外也。神名天心。即
    是天然内慧。变名变动。即是六瑞外彰。首楞
    严云。佛住不二法能作神通。法王法力超
    盖一切。弥勒不测外变。亦不知内慧。故兴
    念至此。若夫庸人不知术者。散人不知定
    者。凡人不知圣者。小圣不知身子。身子不
    知菩萨。菩萨不知补处。补处不知尊极。
    此就极处亦不知也。又弥勒值佛植善既
    多。何容不仿佛知。应须隐明示?权言不
    知也。大众有两念。一正念六瑞。二念问
    谁。若将下偈望此。亦得有三念。偈云四众
    欣仰瞻仁及我。无第三念何事瞻仁。而此
    中无者。欲推补处居先也。旧解先有三意。
    一是补处。二有三念。三能发问。为此义故
    大众阙一念也。问。文殊弥勒德位相亚。何故
    一问一答。答。夫机有在无。位虽齐等宾主
    异宜。圣人承机非问者不能答也。又法门
    有权实。权补处须问实者须答。又迹有久
    近近问久答。又名有便易。弥勒名慈。慈为
    众生应须问。文殊名妙德。德应须答。此即
    四种消文意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二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