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五 >
  • 大般涅槃经义记卷第一(之下)

    自下第二明他方众云集献供。彼他方众何
    故至此。泛释有三。一自为故来。欲来此处供
    养请法。供养起福。请法生智。故下文言。汝持
    此饭奉献彼佛。并可礼敬请决所疑。何不即
    于彼方佛所供养请法。而来至此。于此佛所。
    有宿缘故。如说大品普明远来。如是等也。二
    为他故来。于中有二。一为此土众生故来。此
    土众生应见彼来生善根故。二为彼土众生故
    来。彼土众生于此佛所。有宿因缘应见生善。
    德力微劣。莫能自运。故彼菩萨导引使来。故
    下无边身中持彼无量众生。令来至此。此是
    第二为他故来。三为影响显法故来。文中宣
    说四方无量无边身来。先列东方。文别有六。
    一列彼国及佛名字。二彰彼佛告无边身令来
    至此。三无边身奉命至此。四到已献供。五如
    来不受。六不果却住。就初段中。言东方者。示
    其所在。去此无量。彰其远近。土名意乐。列彼
    土名。佛号空下彰彼佛名。虚空别名。如来应
    等是其通号。诸佛皆有此二名字。化身须别。
    故立别名。实德须显。故立通称。通称有十。如
    下广释。第二告中。先彰此国。彼有佛下彰此
    化主。欲般涅??汝可往下劝来供养。以生功
    德。并可礼下劝来请法。生于智慧。礼敬身
    请。请决口请。第三无边承命来此。随化从于
    东方而来。实则平等法身中现。故名为来。准
    下琉璃放光应尔。今就化相。文别有九。一敬
    辞彼佛。欲来至此。二将来此处。先现瑞相。三
    明此处覩相惊怖。四文殊安慰。五明此众寻
    言见彼。六文殊告众。以佛力故。当见九方。七
    明大众知彼来已。如来定灭。咸皆悲叹。八明
    大众以无边身威德之力。见其神变。九明无
    边身量分齐。唯佛所覩。余不能见。初无边身
    即受教等。是初段也。应时此下第二段也。六
    种动者。如地经说。所谓动涌振觉吼起。于是
    众下是第三段明众惊怖。何故如是。以此菩
    萨威德尊重。深可惊畏。故令众怖。又彼来已。
    如来定灭。大苦将至。事理如此。故使众畏。下
    琉璃来。何故不尔。彼来为欲开发实义。令人
    证入。又欲导人往生净土。胜益将至。故令众
    乐。无边今来。众意未纯。为增恋仰。故使惊
    畏。化随时变。不可一定。时文殊下是第四段
    文殊安慰。初劝莫怖。何以下释。是故下结。尔
    时大众悉遥见下。是第五段寻言见彼。文殊
    师利复告已下。是第六段文殊预记。明以佛
    力当见九方。何处得见。谓下如来变土中见。
    彼乃泛见十方佛国。非唯见于无边来处。无
    边来处唯在四方。尔时大众各相谓下。是第
    七段大众伤叹。大人既来。圣灭不遥。故叹世
    空。是时大众一切悉下。是第八段。明众以彼
    无边之力。见其神变。于中有二。一见其神变。
    二以是菩萨神通力下明见所由。前中有三。
    一见其身并及眷属。二一一毛下见其身中
    国土人民。三尔时无边与无量菩萨围?已
    下。见其所持供养之具。初段可知。第二段中。
    初见国土。是一一城各有八万四千王下见其
    人民。于中三有。一见其受乐。二是中已下见
    其修善。三安止已下见其伤叹。初中先见人
    王受乐。后见人民。文显可知。见修善中。初明
    所闻。纯闻大乘。华中各有师子座下明其所
    说。纯说大乘。其衣微妙出三界者。出世净报。
    故过三界。或有众生书持已下明其所修。纯
    修大乘。见伤叹中。安止无量。于自身已。牒前
    起后。令舍世乐生其厌心。皆言世空增其恋
    心。恋圣惧灭。发言伤叹。此等所见。为实为化。
    释言应实。若实。何故在于无边身中而住。释
    言。身土相依不定。或身依土。如常所见。或土
    依身。如华严说。诸佛国土所依不定。或依菩
    萨天冠中住。或在菩萨衣文中住。或在力士
    掌中而住。或依普贤愿力而住。今在无边毛
    孔中住。何足可怪。上来第二见其身中国土
    人民。自下第三见所持供。尔时无边示神通
    已。牒前起后。下明供事。先明香华幡盖等事。
    种种多也。无量广也。谓一一种皆有无量。下
    明饮食。上妙香美。食体胜也。若闻垢灭。资用
    胜也。上来第一见其神变。以是菩萨神通力
    下。是第二段。结明大众得见所由。从众悉见
    无边身来。合为第八。自下第九明其无边身
    量分齐。唯佛所覩。余不能见。身大无边量同
    空者。量同彼界虚空佛也。亦可同于法性虚
    空。上来大众唯覩其化。实则宽广。如于法界
    三世诸佛。法身体同。故唯佛知。余不能见。等
    行菩萨。亦应见之。今略不论。上来九段。合为
    第三承命来此。第四献供。第五不受。第六却
    住。文显可知。下辩余方无边身来。南西北方
    彰其来处。亦有无量无边身者。辩列其人。谓
    一一方各有无量无数菩萨。字无边身。同来
    献供。非谓一方各有一来。供倍前者。南方所
    设。倍过东方并上所献。乃至北方倍过三方
    无边所设及上所奉。越请不受。超举却住。故
    曰乃至。自下第八总结众集。于中有四。一明
    娑罗众集多少。纵广三十二由旬处。大众充
    满。此处生善。名吉祥地。其一由旬有四十里。
    三十二由旬。合有一千二百八十里。众皆充
    满。前优婆塞庄严处中十二由旬。此中三十
    二由旬。下师子中四十由旬。何故不等。当应
    三广住处故尔。与法华同。二尔时四方无边
    身下释防疑难。疑相云何。无边身大。三十二
    由旬。其处至狭。安得相受。复容余众。故今释
    之。四方无边。所坐之处或如锥头针锋尘许。
    故得相受。人多说言。有其十方无边身来。准
    前验此。唯有四方。三十方下明众皆集。于中
    先明他方众集。唯止菩萨。及阎浮下此方众
    集。杂类皆聚。先明人集。除迦叶等。乃至已下
    余众皆集。十六行恶。如下师子品中宣说。四
    陀那婆下明所集众。皆舍恶念慈心相视。于
    中初法。次喻。后合。下简阐提。自下第九变土
    令净。三千大千净之分齐。以佛神力。土净所
    由。地皆软等。正明土净。犹如西方。类显净
    相。其土常净。物本见秽。由前心善。佛力转
    之。今始见净。名为变土。理实变心。自下第
    十明诸大众。由土清净。彻见十方微尘数刹。
    于中初法。次喻。后合。文殊向前言以佛力当
    见九方。指此事耳。此见十方。何故言九。前
    者告时。已见东方。对此所见。故偏言九。下第
    十一如来化周。摄光归口。前放六光。何故言
    五此如上释。颇梨码瑙合为杂色。是以言五。
    又外国人相传释云。所放六中。留一传法。故
    但收五。前照十方。今此何故但言覆会。亦如
    上释。随其所照众生故尔。示化已周。故从口
    入。下第十二明诸大众覩相悲恼。于中有四。
    一覩相惊恐。见光入口。皆大恐怖。内心惊也。
    身毛皆竖。形不安也。二复作言下辨光入意。
    三何期已下发言伤叹。所伤有四。一伤已苦。
    现今悲恼。当坠生死。是其苦也。无虑卒至。故
    曰何期。哉是助词。怨嗟之甚。重言以叹。二一
    旦下伤不受供。昔行四等饶益世间。今废名
    舍。四无量心如下具论。不受供养。是舍离相。
    三圣慧永灭。伤失明师。圣慧除?。如日如月。
    故从喻名。四法船沈没。伤法早灭。法能泛济。
    从喻名船。此第三竟。四呜呼下悲怨懊恼。悲
    怨过增。流血洒地。此序分讫
    经第二。第二开宗显德分中。先叙异说。次
    辨得失。后显正义。异说如何。昔来相传。从此
    至后迦叶品来。同为正宗。正宗之中?判有
    二。细分有六。?判二者。唯略与广。初至众品
    是其略说。众品已后是其广说。细分六者。略
    中有三。一明佛现果。二三告下显其缘因。三
    二十五有有我不下彰佛性正因。广中亦三。初
    大众问品广前现果。二现病已下广上缘因。
    三师子品下广前正因。异说如此。次辨得失。
    昔来所传。?看似是。细穷则非。两义辨之。一
    准问以验。二即文以求。准问验者。若众品前
    与众品后广略别者。便应两处别问别答。何
    缘略中与广为问。广文之中与略作答。然三
    告下迦叶广问。如来广答广答未竟。忽尔中
    分。前略后广。不亦枉乎。三告已下并问通答。
    明是一分。非别广略。又若六分。一次第说。是
    则应在纯陀章初。并问使托。然后并答。不应
    纯陀哀叹章后方始为问。纯陀哀叹二章之
    后。别为问答。明知与前分齐全别。不得相从
    合为六分。若使纯陀哀叹所辨。与后义异。不
    得一处并问并答。三告已后并问并答。明是
    一分。不得与前合为六分。准问如是。次须即
    文验其是非。就前所立六分之中。初分明果。
    第二分中辨明缘因。?有此相。若言二十五
    有已下至后众品。通皆明其佛性正因。是义
    不然。如下文中辨明菩萨。见难见性。解字半
    满。未发心者得为菩萨。于众无畏。处在浊世。
    不污如华。处在烦恼。烦恼不染。观察三宝。得
    不坏众。为诸生盲作眼目导。此答九问。皆明
    菩萨缘因之行。云何得名佛性正因。又如下
    说。如来现化如迦邻提。日月岁星。佛为船师。
    佛舍生死。如蛇脱皮。佛示多头。说如初月。此
    答八问。皆明如来现果作用。云何得名佛性
    正因。人复释言。虽辨此义。宗显佛性。故名正
    因。文既不说。云何得知。尔许经文偏显佛性。
    是大难解。又若此等实不论性。而言显性。纯
    陀哀叹。实不辨因。应名显因。三告已下实不
    说果。应名显果。然说果处不可名因。说因之
    处不可名果。不说性处。云何强抑令使说性。
    良以世人不识其文。妄为此判。六分科文。大
    过在斯。人言众品广前现果。是亦不然。云何
    不然。下众品中。具答七问。答初一问。明佛常
    住。可使名果。答后六问皆明因行。云何得名
    广前现果。又言师子迦叶二品广前正因。是
    亦不然。准下问答。后迦叶品乃明如来德用
    善巧。能益阐提。非为显性。云何得名广前正
    因。以斯验求。六分定非。次显正义。此经始终
    文别五分。备如前判。上来序分此极哀叹。第
    二开宗显德分也。三告已下是其第三辨修
    成德。若能知此是名沙门婆罗门下。是其第
    四破邪通正。第五一分如来灭度。人天大众
    ?维供养。外国不来。五中初分化益方便。中
    三正益。末后一分化讫取灭。中间三分正化
    益中益人有三。文别有四。细分有六。益人三
    者。化益凡夫声闻菩萨。是其三也。文别四者。
    从初讫尽星喻已来。化益声闻令其学大。故
    下文中多明如来破小归大。二譬如日出众
    雾除下。化益凡夫令入佛法。故下文中多明
    化益三罪人等令入佛法。三圣行已下化益
    菩萨。故下文中纯明菩萨所修所证。四迦叶
    品下尽陈如品。化益凡夫。故下文中明化阐
    提诸魔外道令入佛法。细分六者。前第二中
    相别分二。从初极尽大众问品。多明化益有
    罪凡夫。令离三罪趣入佛法。现病一品。多明
    化益有苦凡夫。现通说法。令其离苦。第四重
    明化益凡中。相别亦二。初迦叶品。明化阐提
    令信佛法。陈如品中。化魔外道令归佛法。通
    余说六。中间三分益人如是。就初开宗显德
    分中四句释之。一辨开宗显德之义。宗谓常
    果。开有二种。一者拂应显真名开。二者破小
    显大名开。纯陀章中拂应显真。名为开宗。哀
    叹章中破小显大。说为开宗。良以常宗。昔为
    无常化迹所隐。故须拂应显真以开。昔为小
    乘言迹所覆。故须破小显大以开。二就人辨
    开。人有二种。一是所寄。二是所为。所寄是
    佛。所为众生。所为众生身有常性。惑障所覆。
    而不觉知。犹如贫女宅中宝藏莫能知者。今
    欲即忘显真令入。但就妄辨真理。在难彰故。
    寄佛以开。虽说佛常。意显众生身有常性。令
    其趣入。三对人辩开。人有二种。一圣化所对。
    影响之流。二圣化所为。当机之众。纯陀文殊
    是其影响。诸比丘等无常学人是其所为。所
    为智劣。分外常义不能谘启。是故先于纯陀
    章中。对其影响。开示常法。因前开宗。诸比丘
    等。于常法中渐能悟入。故哀叹下对其所为。
    广解常义。四分文解释。纯陀章中对其影响。
    开示如来菩提报常。哀叹章中对其所为。显
    明如来涅??法常。此二何异。而须别论。通释
    是一。一切诸德寂名涅??。虚通无碍悉名菩
    提。随相别分。非无差异。异有三种。一因果分
    别。因名菩提。菩提是道。因中所行通人趣果。
    故悉名道。果名涅??。涅??是灭。至果舍修。无
    为安寂。故悉名灭。二行断别说。一切行德悉
    名菩提。一切断德齐称涅??。三就性净方便
    别论。如下文说。生因所起方便之果。悉名菩
    提。了因所显性净之果。说为涅??。今依后门。
    方便报?。为是先明。性净法细。故在后辩。问
    曰。此经涅??为宗。今以何故宣说菩提。释言
    分相。菩提涅??两门各别。若据摄相。互得相
    成。今据摄相。故说菩萨。亦成涅??。亦可此经
    具明菩提涅??常果。经初题言大涅??者。名
    不尽法。且举一边。不具言耳。纯陀章中义二
    文三。言义二者。一明如来真身常住。二明如
    来应身无常。问曰。真常昔来隐覆。今可须开。
    应是旧化。昔来恒见。何劳说乎。释言应身虽
    是旧化。昔来言实。今方言应。是故须辩。又复
    权隐导引化废。故须明应。明佛真常。欲令众
    生趣入无为。显佛应灭。为使众生同厌有为。
    文别三者。初佛对纯陀开真辨应。二纯陀白
    佛如是如是诚如圣下。纯陀对文殊广显前真。
    三从光照文殊已下。佛对纯陀广显前应。前
    中初因纯陀献供。明佛应受。实则无待无差
    故常。二尔时大众闻佛世尊普为已下。因纯
    陀请住。明佛应灭。实即不迁。无为故常。前中
    初因纯陀启请。略开常法。二纯陀白佛二施
    无差不然已下。因纯陀设难。广解常义。就初
    段中。先请。后答。请中初先标列请人。尔时会
    中彰其所在。有优婆塞标别其人。此实大圣
    示居始学导引不及。是拘尸城出其住处。工
    巧之子彰其种姓。名曰纯陀。辩其名讳。与其
    同类十五人俱。兼列其众。问曰。此等是上所
    列优婆塞不。释言非是。云何知非。前从远来。
    此是旧众。又复向前优婆塞等。已辨食具。献
    佛不受。今此纯陀未有施设。下蒙佛许。方始
    备辩。故知不同。若非前众。向前序中。何故不
    列拘尸旧众。不列者多。何独责此。下正为请。
    为令世间得善果故。意业方便。菩萨悲深。凡
    所施作。无不为物。故今献供。为世得善。善谓
    善因。果是乐果。纯陀自献。云何令世得善果
    乎。由献成佛。化他同己。故令得之。舍身已下
    身业方便。威仪有四。行住坐卧。今舍坐仪。进
    诣佛所。从座而起显其舍相。偏袒右肩示有
    所作。右膝着地释有三义。一右膝有力。跪能安
    人。二右膝有力。起止便易。二右多躁动。着地
    令安。故坐禅人右手右足皆令在下。合掌向
    佛为专其心。悲泣堕泪求佛哀怜。愍世长苦。
    伤己沈溺。并缘佛去。所以悲泣。顶礼佛足显
    己虔至。顶是己尊。足是佛卑。以尊接卑。显敬
    之极。而白佛下口言正请。先请受供。如刹利
    下请佛说法。我今所供虽复微下重请受供。
    纯陀因前大众献供。如来不受。故先请供。请
    供为福。求智依法。故次请法。前虽请供。惧畏
    如来同上不受。故复重请。前请供中。初先为
    他我等从今无主已下第二自为。就为他中。
    先请受供。后显所为。文显可知。就自为中。先
    彰所为。后请受供。文之左右。明所为中句别
    有八。初六无人。次一无法。后一结求。从今无
    主。无离恶处。言无亲者无集善处。对先有佛。
    故说从今。无救无护明无主失。现恶无救。当
    恶无护。无归无趣明无亲失。始无所归。终无
    所趣。此六无人。贫穷饥困明无善法。欲从如
    来求将来食。结己所求。以从今后无主亲等。
    故从如来求将来食。供佛期果。说之为求。当
    来佛果济己虚乏。就喻名食。又是现在施食
    家果。从因名食。上明所为。唯愿已下结请受
    供。唯是专义。专求受供。故曰唯愿。食竟取灭。
    名后涅??。纯陀今者非直献供。亦欲请住。何
    故言中听佛涅??。事不并说。且乞受供。蒙受
    供已然后请住。又复纯陀为佛将灭。最后献
    供不得请住。若请佛住不得为灭。请佛受供。
    下次请法。初先自为。拯及已下第二为他。与
    前左右。就自为中。初喻。次合。唯愿已下结请
    令说。喻中六句。如刹利等。是第一句。喻于自
    己求法之人。刹利王种。婆罗门者。净行高良。
    ?成嶂惺?J淄釉右邸4怂男灾小Hぞ僖恢制?br> 者为喻。不具取四。人言举此。为欲要请。佛若
    说法。我同刹利及婆罗门。佛若不说。我即同
    于?成崾淄印H舳?廊丝傻锰煊辍<疵?怖?br> 及婆罗门。不得天雨。便为?成峒坝胧淄印R?br> 无斯理。以贫穷故是第二句。喻已所乏。远至
    他下是第三句。喻昔所作。纯陀昔日舍邪归
    正。邪正疏异。故名为远。归投佛法。名至他
    国。行因资果。名役力作。得好已下是第四
    句。喻己所有。无诸沙下是第五句。喻已所无。
    唯??天下是第六句。喻己所求。合中不次。而
    复不尽。先合后三。却合初二。故云不次。第三
    不合故言不尽。先合第四。言调牛者。牒举前
    喻。喻身口七。合之显法。此明有行。纯陀先来
    为优婆塞。除身三邪。离口四过。是其七也。良
    田平正。牒举前喻。喻慧显法。此明有解。纯陀
    先来修习小解。能为大因。故名为田。正解不
    邪。称曰平正。通则过去所修大解。斯名智慧。
    次合第五无诸沙等。牒举前喻。喻除烦恼。合
    以显法。纯陀昔来所断见惑。如彼沙卤。所断
    修惑如草株杌。亦可所断四住之地如彼沙
    卤。四住所起如草株杌。世尊已下合第六句。
    我今身有调牛良田牒前第四。除去株杌牒
    前第五。求法依此。所以牒之。唯??已下正合
    第六。如来合天。甘露法雨合前雨也。约喻名
    法。名甘露雨。四姓我是合第一句。贫法财宝
    合第二句。上来合竟。唯愿哀愍除断我贫。结
    请令说。上来自为。下明为他。拯犹济也。因说
    广济。名拯无量苦恼众生。下重请供。我供虽
    少。谦己供微。如下文说饭唯八斛。故言微少。
    所奉虽少。望得广充。辨少兼多。是以言虽。问
    曰。纯陀下为如来。庄严处所。令三千界如安
    乐国。应堪多辩。何故微少。释言。纯陀实能多
    辨。为欲寄少。显示如来不思议力。令众归信。
    故下大众见此神变。皆大欢喜。冀得充足。如
    来大众申己广意。冀犹望也。望以此食充足
    佛众。如维摩诘取饭一鉢望充一切。为此言
    者。欲使如来遂己心愿。演少为多。令诸大众
    覩佛神变。欢喜信乐。我今无主无亲已下请
    佛哀受。此还牒上无主亲等请佛怜愍。求佛
    深怜。乞同罗睺。罗睺是佛生身之子。慈爱深
    重。诸怜众生。多取为类。下佛答之。尔时世尊
    举酬答人。一切种智无上调御。举酬答德。于
    一切法种别而知。名一切智。自调调他。调御
    中极。名无上调御。别即种智。是能说德。无上
    调御是受供德。自调心故。能受物养。通则义
    等。一切智故。能为说法。能受其供。并知说
    时。及与受时。无上调故。能调众生。为之说
    法。为之受供。告纯陀下明酬答词。先总叹
    善所请事好。是故言善。哉是助词。由请契当。
    重言以叹。下正答之。先许说法。后许受供。何
    故与前请词不次。良以纯陀意专献供。故先
    请受。佛意在法。故先说法。我今为汝除断贫
    穷。对上请中唯愿哀愍除断我贫。由说得果。
    故断贫穷。此明所去。无上法雨雨汝身田。对
    上请中唯??法雨。依前身口七支授法。名雨
    汝身。依前智慧良田授法。名雨汝田。约喻名
    法。是故名雨。由说起彼法身种子。名生法芽。
    此明所与。许受供中。汝今于我欲求寿等。牒
    其所求。名前所求。将来之食为寿命等。我当
    说下正许受供。由佛受供令彼得果。是故云
    施。常田植福。得报不迁。是以言常。寿命色等
    是其果体。现在施食能令受者得其寿命。色
    力安辩。五事利益。故于未来还得此果。何以
    下释。初先征问。问有两意。一问行因。自能得
    果。我以何故云言施汝。二问五果。是有为法。
    我以何故言施汝常。下别释之。先解施常。释
    意如何。由我常故。能施汝常。然今文中但解
    佛常。佛常既成。彼常自显。不劳更辩。问曰。何
    不望直就彼所得解常。乃就佛乎。释云。彼常
    当来未现。冥冥难彰。故就佛论。佛常为昔。权
    迹所隐。今须拂权以显其实。故约二时无差
    以显呼言纯陀。起发其心。施食有二。果报无
    差。正解常义。施食有二。文少难解。若具应言
    受施食人有二。翻者为欲四字成文。略去初
    受。此云何知。下就受者以辩二故。果无差者。
    拂权显实。随化以论。前受施时是因非果。后
    受施时是果非因。因果两差。即是无常。据实。
    二时无非佛果。果报无差。所以是常。问曰。上
    言此段因于纯陀献供。明佛无待。故名为常。
    今以何故无差释常。释言。无差犹是无待。今
    昔两时并无假待。故曰无差。下辨二相。先问。
    后辩。一者受已得菩提者。未成佛前。先受二
    女所奉乳糜。然后成佛。阿耨菩提是外国语。
    此云无上正真正道。阿之言无。耨多罗言上。
    三之言正。藐之言真。三复名正。菩提名道。二
    者受已入于涅??。指今所受。上来解常。下释
    施义。我今受汝最后供养。令汝具檀未来得
    果。故名为施。此是法施。非余施也。上来因请
    略开常法。自下第二因纯陀设难。广解常义。
    纯陀先难无差之言乖昔所闻。是以难之。如
    佛所说二施果报无差不然。牒以总非。何以
    故下广显不然。先自征责。我以何故道佛不
    然。下举五事难破无差。成前不然。一就田为
    难。第二就人。第三就身。第四就因。第五就
    缘。受施是田。故先就田。田者是人。故次就
    人。人必有体。故次约身。身必有本。故次就
    因。身有假藉。故次就缘。此五难中例应有
    三。一彰昔异今。二明今异昔。三结破无差。然
    今文中有具不具。就初田中。但有前二。初彰
    昔异今。先受施者烦恼未尽。断德不成。未成
    种智。智德未备。未能令生具足檀者。生福不
    胜。二明今异昔。后受施者烦恼已尽。明断德
    成。已成种智。明智德备。令生具足。明生福
    胜。三应结破。文中略无。第二人中亦应具
    三。文但有二。初言先受。直是众生。彰昔异
    今。前受施时生死未尽。犹是众多生死所摄。
    故名众生。二后受下明今异昔。如下文中。天
    有五种。一是世天。大智论中名假号天。谓世
    人王名为天子。或云天王。二者生天。从四天
    王乃至非想。三者净天。从须陀洹乃至辟支。
    四者义天。从初地上乃至法云诸菩萨等解
    达空义。故名义天。五第一义天。谓佛如来见
    性穷极。名第一义佛于如是五天之中。最为
    上天。名天中天。三应结破。文略无也。就难身
    中文具有三。一彰昔异今。先受施者是杂食
    身。约缘辩身。烦恼身者约因辩身。从烦恼生。
    生烦恼故。是后边身。无常身者当相辩身。后
    边简前。生死之穷。故曰后边。无常异后。迁机
    未息。故名无常。二明今异昔。后受施者无烦
    恼身。翻前烦恼。金刚别论。非是翻前。其身难
    坏。故如金刚。法身翻前杂食之身。诸功德法
    集成佛身。故名法身。常翻无常。无边翻边。问
    曰。纯陀难破无差成佛无常。今言如来后受施
    时。法身常身无边身等。已知佛常。何须更难。
    释言。纯陀道佛常者。一得不退。故名为常。非
    是凝然。故得为难。亦可纯陀且纵佛常令与
    昔差。今昔既差。还是无常。难意如是。三云何
    下结破无差。就因难中文亦有三。一彰昔异
    今。先受施者未具檀等明行未圆。六度之义
    广如别章。唯得肉下彰解不具。何故五眼乃
    名为解。于五眼中佛慧法眼。是智解故。五眼
    之义亦如别章。于五眼中。肉眼为始。天眼为
    次。慧眼第三。法眼第四。佛眼第五。于此五
    中。肉眼先有。故云唯得。余四修起。尔时未
    得。就未得中。天眼凡法。今废不论。余三圣
    智。今此辩之。就此三中。从下向上。应当说
    言未得慧眼乃至佛眼。今此文中。从上向下。
    是故说言未得佛眼乃至慧眼。越法名乃。此
    约三乘别教言耳。据实菩萨亦分具五眼。二
    明今异昔。后受施者已具檀等明其行圆。以
    此诸度修在菩萨。成在佛故。具佛眼等彰其
    解具。就圣眼中从上向下。故云具佛乃至慧
    眼。天肉不论。三云何下结破无差。就缘难中
    文亦有三。初言先受入腹消等彰昔异今。二
    后受已下明今异昔。无五果者。无食所成色
    力寿等五事果也。三云何下结破无差。下佛
    释难。与问不次。初先就身释成无差。第二就
    因。第三就人。第四就田。第五就缘。身是德
    体。故先就之。身必有本。故次就因。身能成
    人。故次就人。身能受供。故次就田。身有假
    待。故次就缘。就此五中例应有三。一彰昔同
    今。二明今同昔。三结成无差。然今文中有无
    不等。就初身中但有前一。无后两句。文显可
    知。第二因中亦应具三。文中但有第一第三。
    略无第二。就初段中。释难不尽。云何不尽。向
    前难中。言先受施。六度不具。五眼不足。今但
    释眼。六度不论。就五眼中但释佛眼。余四不
    解。故云不尽。一义既通。余类可知。故不具
    释。云何得知偏释佛眼。照见佛性。是佛眼故。
    文中初言未见佛性。名烦恼身杂食身等。约
    前显实。亦得名为约果显因。显之云何。未见
    佛性名烦恼身。杂食后边。无常身故。向前宣
    说。无量劫来无有食身烦恼身等。明知我于
    无量劫来已见佛性。已见性故。先有佛眼。菩
    萨尔时受饮食下约真显应。显之云何。实则
    如来无量劫来已是常身。已见佛性。而言尔
    时受饮食已入金刚定。始见佛性。得菩提者。
    明知是应。是故我下结成无差。良以今昔同
    见性故。二果无差。第三人中。文具有三。初言
    尔时破坏四魔。彰昔同今。烦恼阴死及与天
    魔。是其四也。破烦恼魔。离生死因。破坏天
    魔。离生死缘。破阴破死。离生死果。破此四
    魔。故非众生。二今入下明今同昔。三是故下
    结成无差。第四田中文亦有三。初言尔时虽
    不广等彰昔同今。释难不尽。向前难云。前受
    施者烦恼未尽。未成种智。未能令人具足檀
    度。然今直释。有智便罴。余皆不论。此明如来
    前受施时。虽不广说十二部经。先已通达。是
    故我先具一切智。十二部经下当具辨。二今
    入下明今同昔。三是故下结成无差。第五缘
    中亦应具三。一彰昔同今。二明今同昔。三结
    成无差。今有前二。略无第三。初中如来于无
    量劫不受饮食。正显其实。为声闻下拂权显
    实。先举昔权。言受难陀难陀波罗所奉乳者。
    昔有二女。长名难陀。少名难陀波罗。共牧千
    牛。于一时中。?k千牛乳用饮百头。复?k百头
    用饮十头。复?k十头用饮一头。?k一牛乳。煮
    以为糜。糜在空中七尺而沸。女见奇异。不敢
    自食。用上树神。佛在树下。二女不知。到已遇
    见。遂即奉献。故今举之。上来举权。即是显
    应。我实不食。拂之显实。我今为下是第二段
    明今同昔。为于此会受汝所奉。应同昔也。实
    亦不食。真同昔也。问曰。应身为一向食。亦有
    不食。佛化种种非是一向。如转女身经说佛
    应身如全段金刚。无生熟藏。无大小便。无出
    入息。凡所受食持至十方。施诸大会。自无所
    食。故知应身亦有不食。今据一化。且言食也。
    自下第二因纯陀请住。明佛应灭。实即不迁。
    无为故常。纯陀先请。如来后答。请中有二。一
    众推纯陀以为请主。二纯陀喜下为众正请。
    前中初先总明众喜。尔时大众举欢喜人。闻
    佛普为大会受供。明喜所由。欢喜踊跃正明
    欢喜。喜有二意。一纯陀献供。普为大众。如
    来今受。众则有分。所以欢喜。彼成时能度我
    故。二纯陀为众献奉供养。如来为受。为众请
    住。佛亦应留。豫望佛住。是故欢喜。二同声下
    别显喜意。别中有二。初尽长行。显初喜意。下
    有四偈显后喜意。前长行中初叹后归。善哉
    叹也。南无归也。以其所成檀行可尚。故众同
    叹。所成可伏。故众同归。叹中初言善哉希有。
    是总叹也。汝今立下是别叹也。别中有四。一
    准德验字。叹名不虚。二叹得名利。三叹愿满
    足。四叹成五难。于初段中别有四句。一叹名
    不虚。二言纯陀下释其名义。三汝今建下彰
    其实德。如地经中十波罗蜜有大义利。同名
    大义。纯陀献佛。成就檀度。名建大义。四是故
    下就德结名。能立大义。故名纯陀。问曰。纯陀
    所建大义。今时始立。名字先有。今云何言从
    义立名。名曰纯陀解云。贤圣所有名字。虽是
    父母生时建立。冥与德会。如维摩诘名无垢
    称。如须菩提名曰空生。如是等也。自下第二
    叹得名利。由佛受供。美响遐布称得大名。由
    得名故。众皆归从。成摄他行。说得大利。自下
    第三叹其愿满。纯陀过去迦叶佛时曾起供
    佛。摄功德愿。彼愿今遂。名德愿满。又于现在
    起供佛心。亦是纯陀摄功德愿。此愿得遂。名
    德愿满。自下第四叹成五难。甚奇纯陀。总以
    标叹下别显之。何者是五。一人身难得。二佛
    世难值。三信心难生。四经法难闻。五后供难
    成。生在人中是初难也。下举余四。复得难得
    无上之利。总以标举。于人身上更得四难。故
    云复得。人身世利。后四出世名无上利。下别
    列之。于中先明佛出世难。如优昙华世间希
    有。喻说彰难。此方名为灵瑞华也。轮王出世。
    此华乃现。名世希有。佛出世难。合喻显难。下
    约此佛明后四难。差别可知。以此皆于难出
    佛边而成就故。所以极难。上来叹竟。下归命
    中。初归纯陀供佛之行。虽受人下归命纯陀
    供佛之心。行能度物。故归其行。心专为物。故
    归其心。前归行中。初法。次喻。后合。下结法
    中。初言南无纯陀。是归命词。梵言南无。此言
    归命。诚心归命。重言显之。汝已具檀。出所归
    事。喻中如月乃至无翳。喻前所归。秋月正喻
    纯陀之身。十五日夜喻佛灭时。净满无翳喻
    成檀行。一切众生无不瞻仰。喻上能归。合中
    初言汝亦如是。合上如月净满无翳。而为我
    下合一切生无不瞻仰。下牒结之。先牒前法。
    佛受汝供令汝具檀。牒上所归。南无纯陀牒
    上能归。是故已下合之同喻。是汝具檀。故说
    如月。众咸归汝。故说一切无不瞻仰。下归纯
    陀供佛心中。南无纯陀。归命之词。虽受人下
    出所归事。虽受人身心如佛心。正出所归。身
    劣心胜。举劣兼胜。是故云虽。佛心为物。纯陀
    亦尔。是故云如汝真佛子。叹人显心。心如佛
    故。终能绍继。名真佛子。如罗睺罗。类以显
    之。纯陀是佛法身之子。罗睺是佛生身之子。
    子义不异。是以言如。自下第二显后喜意。推
    为请主。偈请之中。初之一偈推为请主。第二
    一偈正劝令请。第三一偈彰请所为。为留佛
    住。身口益物。第四一偈结劝令请。初中上半
    叹其人尊。以人尊故堪为导首。为众启请。所
    以叹之。解有两义。一约纯陀内心以释。纯陀
    之心为物如佛。是故虽复生在人趣。已超第
    六天道之上。二约纯陀请德以解。佛初成时。
    初禅梵王请佛说法。纯陀今者请德同彼。是
    故虽复生在人中。已超第六他化天上。我及
    一切今故稽首推为请主。第二偈中。上之半偈
    举佛灭事。下之半偈正劝令请。第三偈中。上
    之半偈为留佛住身业益物。演说已下半偈
    之文。为留佛住口业益物。无上甘露是大乘
    法。为佛智者之所称赞。愿住演说。第四偈中。
    上半明其不请有损。解有二义。一现在悲苦
    身命不全。二流转生死慧命不全。下之半偈
    结劝令请。此偈须记。纯陀下还述此为请
    上来大众共推纯陀以为请主。自下第二纯
    陀为请。于中初明纯陀心喜。彼何故喜。还有
    二意。一蒙佛受供。成檀故喜。二准前类后。望
    留佛住。所以生喜。文中初法。次以喻显。父母
    卒丧忽还活者。解有二义。一就檀行以释还
    活。供佛善根可尊可重。如世父母。佛前不受
    人天供养。名为卒丧。今受纯陀所奉供养。如
    似还活。二就佛解。佛如父母。向前唱灭。名为
    卒丧。纯陀今者准前验后。望留佛住。说为还
    活。下合可知。次以身礼。下以口请。偈言巧
    妙。少字之中能摄多义。故以偈请。于中偈有
    十八行半。判以为二。初十偈半庆前所得。下
    之八偈启请于后。对前大众叹成五难。所以
    庆前。对上大众四偈推请。所以请后。此二即
    显喜中二意。问曰。纯陀今为请住。直请便足。
    何劳庆前。欲使如来述后同前。故须庆前。于
    中初偈庆得人身。快哉获利。庆喜之词。下出
    所庆。善得人身。彰己所得。得身修善。故名善
    得。蠲除贪等明己所离。蠲贪恚等明断恶因。
    举除贪恚等取离痴。永离三恶明离苦果。依
    六卷经。此离泥犁地狱之苦。今以人身胜过
    三涂。故言永离三恶道也。第二一偈庆得值
    佛。快哉庆词。下出所庆。遇得金聚值调御师。
    明己所得。先喻后法。不惧堕畜。彰己所离值
    佛除痴。故离畜生。前得人身应离地狱。隐别
    彰通。后值佛等亦应通离。隐通彰别。文之左
    右。次一偈半庆得生信及与闻法。先彰所得。
    佛如优昙。明佛希有。下对此佛明其生信。闻
    法为难。值生信难。庆生信也。遇己种善。庆闻
    法也。下明所离。永灭饿鬼。生信所离。信乐供
    养。故离饿鬼。亦复损减修罗种者。闻法所离。
    闻法除疑。故离修罗。下有七偈。庆成檀度。于
    中有二。初之五偈举其所庆。下之两偈彰己
    欢喜。前五偈中。初明所得。度人天下彰其所
    离。前所得中。芥子投针佛出难是。明佛难值。
    举佛难值。明于佛所成檀至难。先举难事。后
    约显佛。我已具檀。明于向前难值佛所成檀
    可庆。下明所离。度人天死总明所离。佛不染
    下别明所离。于中有二。一以己檀行上求佛
    果。故得度于人天生死。二一切烦恼摧破已
    下。不将檀行求人天报。故得度于人天生死。
    前中先明佛出生死。生世难下用己檀行。回
    以求之。明佛出中。佛不染世。离生死缘。缘谓
    烦恼。善断有种。离生死因。因谓业行。非想是
    其三有之穷。名为有顶。佛断其种。下即亡言。
    度生死流。离生死果。下以檀度愿求之中。初
    明生世为人至难。举此为显难得身中所起
    檀行。唯应求佛。不应求余。彼云何难。如下文
    说。舍于人身还生人中。如爪上土。值佛世下
    明佛难逢。先法后喻。举此为显难值佛边所
    成檀行。唯应求佛。不应求余。我今奉食愿无
    上报。正愿求佛。求前不染。乃至永渡生死流。
    佛名无上报。以求此报。故得度于人天生死。
    下明不求人天之中。一切恼结摧破不坚。破
    人天因。行檀求佛。故能破之。我于此下离
    人天果。我今此处不求天人。未得不求。谓今
    于此供佛所成檀行之处。不求未来人天之
    身。设使得之心亦不乐。已得不受。上来五偈
    举己所庆。下明欢喜。于中初法。次喻。后合。
    下结可知。上来庆前。自下请后。述前大众四
    偈所劝即为请也。下八偈中。初之一偈。述前
    大众第一偈意。明众推已以为请主。次有两
    偈。述前大众第二偈意。为之正请。次有三偈。
    述前大众第三偈意。彰请所为。为留佛住。身
    口益物。此亦即明圣住有益。下有两偈。述前
    大众第四偈意。明众有苦。此亦即显圣去有
    损。就初偈中。我得现报最胜上处。述上偈中
    汝虽生人已超六天。由佛受供。得为大众摄
    法上首。名得现报最胜上处。释梵天等悉来
    供我。述上偈中我及一切今稽首请。次二偈
    中。初至高声唱无调御。述上偈中人中胜尊
    今当涅??。明众悲苦。一切世间悉生苦恼。以
    知世尊欲入涅??。明众心苦。高声唱言世无
    调御。明众口怨。道佛涅??名无调御。不应舍
    生应视如子。述上偈中汝应愍我唯速请佛。
    为之正请。次三偈中。如来在僧。述上偈中久
    住世间利无量众。明住身益。僧犹是前无量
    众矣。演无上法。述前偈中演智所赞无上甘
    露。明住口益。如须弥山安处大海。显前如来
    在僧之益。须弥宝成。映发大海。佛众德成。显
    发大众。佛智能下显前演说无上法益。佛智
    能断我等无明。除无明地。如虚空中起云清
    凉。喻以显之。佛如虚空。说如起云。由断无明。
    四住不生。犹如日出。除云光照。喻以显之。断
    除四住。由灭无明。故如日出。除云光照。斯乃
    本末互相显示。下两偈中。初偈述上第四偈
    中汝若不请我命不全。是诸众生啼泣面肿。
    明现悲苦身命不全。悉为生死苦水所漂。明
    没生死慧命不全。后偈述上是故应见为启请
    调御师。以是故者。以众啼泣生死漂故。应长
    信者。对前啼泣请佛住也。众谓佛灭。所以啼
    泣。佛应久住。长其常信。为断生死。对前生
    死苦水所漂。请佛断也。久住于世。总以结请。
    下佛答之。文还有二。一述前所庆。二不应请
    下违其后请。前中先述所成五难。汝今已下
    述劝令喜。前中初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总
    述其言。佛出世下别述其言。上有五难。今述
    其三。人身闻法略而不举。于中先明如来难
    出。下约此佛明其值遇生信等难。下劝令喜。
    于中初言莫大愁苦。劝苦愁心。应生踊等教
    生喜心。得值如来最后供等。举上后难。成前
    应喜。下违请中。文别有二。一明如来化必须
    灭不应请住。二从离欲善思已下。明真常存
    不应请住。前则显应。后则开真。前中有二。一
    正违其请。不应请佛久住于世。二汝今观下
    明化须灭。成前不应。于中初先明应须灭。彰
    请不应。即为纯陀而说偈下九偈半文。明有
    叵乐。成请不应。前中初言汝观佛境悉无常
    者。明应境界之无常也。应身分齐名佛境界。
    随化示灭故曰无常。斯乃如来得大涅??。不
    舍世间常共无常。诸行性相亦如是者。以圣
    类凡。五阴诸法迁流名行。同佛无常。故云如
    是。正应先明诸行无常。后类于佛。今此何故
    先说诸佛境界无常。后类诸行。释言。取义左
    右不同。若欲知佛有为无常。举行以类。若欲
    令人知行无常。举佛以类。然今化意。为使众
    生因佛无常。知有为行无常可厌。故先举佛。
    后类诸行。自下第二明有叵乐。成请不应。为
    纯陀说。经家总举。下正说之。于中合有九偈
    半文。前九广明有为多过。未后半偈结己不
    乐。前九偈中明有为法五非常过。初三偈半
    明其无常。次一偈明苦。次半偈明空。次两偈
    半明其无我。下一偈半明其不净。空与无我。
    有何差别。空是法空。无我是其众生无我。初
    中约就生老病死。以说无常。初偈明其生法
    无常。一切世间生皆归死。明无常宽遍。寿虽
    无量要必当尽。明无常决定。生无常故。皆死
    必尽。次有三句。明老无常。夫盛有衰。合会别
    离。泛举世事。类身必老。壮年不停。正明老
    体。盛色病侵一句明病。下一偈半明死无常。
    命为死吞。当相辨死。无法常下举类显死。无
    有法常举法以类。诸王自在势力无双一切
    迁动。举人以类。寿亦如是。约类显死。就明苦
    中。初有半偈。明其?苦。言众苦者是其重苦。
    内有生老病死等苦。外有种种逼迫等苦。名
    为众苦。无际无息是其深苦。过去无际。未来
    无息。下半明其生灭细苦。三界无常明苦所
    以。诸有无乐正明其苦。良以三界皆无常故。
    三有之中悉无有乐。就明空中。有道性相一
    切空者。三有六道因缘虚集。求其性相。一切
    空也。假中无性名为性空。缘假亦无名为相
    空。明无我中。初之二偈正明无我。下有半偈
    约智显过。前两偈中。初一偈半就生死果以
    说无我。后之半偈就生死因以明无我。前偈
    半中。初偈正辨。后半结之。前正辨中。可坏流
    动。约无常义以显无我。常有忧等。约其苦过
    以显无我。忧患心苦。恐等身苦。就身苦中。恐
    怖诸恶是其外苦。老病死等是其内苦。亦可
    忧者是其心苦。患是身苦。此二并举。是故名
    等。恐怖诸恶出其所忧。老病死等出其所患。
    上来正辨。下次结之。是诸无边是总结也。是
    前诸过细分广多。故曰无边。易坏怨侵是别
    结也。易坏结前可坏流动。怨侵结前常有忧
    等。上来就果。下就因说。烦恼所缠法说以论。
    如蚕处茧。类以显之。唯是妄想烦恼所缠。故
    无我体。上来正辨。何有智者而当乐此。约智
    显过。下明不净。此身苦集一切不净。果体不
    净。扼缚痈疮根本无利。种子不净。扼者四扼。
    所谓欲有无明及见。欲界烦恼除无明见。名
    为欲扼。色无色界一切烦恼除无明见。名为
    有扼。三界无明名无明扼。三界诸见名为见
    扼。此等四种能令众生为苦所扼。故名为扼。
    如杂心释。缚谓四缚。名同四扼。痈疮是漏。漏
    有三种。所谓欲有及无明漏。广如下释用此
    以为身之根本。故无义利。上至天身皆亦如
    是。明其分齐。下至地狱。上至天身。皆是苦
    集。根本无利。故是不净。上来广辨五非常过。
    诸欲无常故我不贪。总结舍离。上有五过以
    何义故偏言无常。无常在初。故偏说之。亦可
    诸义互以相显。且言无常。上来第一明应须
    灭不应请住。自下第二明真常存不应请住。
    于中偈文多少不定。凡有三别。依一经本但
    有两偈。依一经本有五偈半。依一经本有六
    行偈。六行者是。今依解释。于中分二。前三偈
    半明真常住。彰其不应请住所以。后两偈半
    正劝不应。前明应中。先劝不应。后出不应请
    住所以。今此先明不应所以。后劝不应。文之
    左右。前三偈半明真常中。分之为四。一断集
    证真。二究竟断下除苦得灭。三我渡有下明
    其除苦得灭故乐。四以是缘下明其断集证
    真故常。初中离欲。明其断集诸过皆断。欲过
    深重。受生之本。三毒之首。故偏说离。善思已
    下明其证真。善思是其趣证方便。而证真实。
    正明入证。如来藏性是其真实。舍妄契真。说
    以为证。第二段中究竟断有。明其除苦。今当
    涅??。明其得灭。实自久证。对今息化。始归其
    实。故言今日当涅??矣。第三段中。我渡有岸
    牒前断有。已得过苦牒前涅??。涅??之果超
    出众苦。故言过苦。下约此义以明佛乐。以过
    诸苦。故于今者纯受上乐。第四段中以是缘
    者。以初段中离欲因缘。证无戏边。犹初段中
    善思证实。妄心分别名为戏论。得实除舍故
    名为证无戏论边。下约此义明佛常住。永断
    缠缚今入涅??。离无常因。以前离欲故断缠
    缚。缠有十种。谓无惭。无愧。睡悔。悭。愱。掉。
    眠。忿。覆。此是十也。通则诸结。斯名缠矣。缚
    如上辨。我无老病寿命不尽。离无常果。由前
    证实。故命不尽。上来第一明佛常住。自下第
    二彰请不应。于中分二。初一偈半对向永断。
    诸缠缚等劝其莫思。下有一偈。对前今者纯
    受上乐。劝其莫啼。前中初言我今涅??犹如
    火灭。对前文中永断缠缚今入涅??。明己诸
    过毕竟永灭。纯陀不应思如来者。对上我无
    老病死等。劝其莫思。莫思如来有老病死诸
    过之义。当观如来如须弥山。对前文中寿命
    不尽。教其正观。正观如来常住不动如须弥
    山。后中初言我入涅??受第一乐。牒前文中
    是故今者纯受上乐。诸佛如是不应啼哭。结
    劝止悲
    上来第一佛对纯陀开真辨应。自下纯陀对于
    文殊广显前真。又复前来佛对纯陀。以理正
    教。生其常解。自下文殊反试纯陀。坚其常解。
    然下纯陀对于文殊。还显向前两段中真。先
    对后段。广显如来不灭之真。如来次后自当
    广下。广显如来无待之真。乘言便故。从后向
    前次第显之。初中有四。一纯陀乘言启请为
    由。二文殊反试。三纯陀因试自申己解。四文
    殊述赞坚其常解。初中有三。第一纯陀述佛前
    言彰己智微。不能思佛涅??深义。故须佛住。
    二我今与下明己所解。高参上流。闻说堪受。
    敢留佛住。三譬如饥下请佛深怜必为己住。
    初中如是诚如圣教。总述佛语。依旧经本。向
    前偈中佛劝纯陀。不应思量如来之义。故今
    述之我今智微。何能思量如来深义。别述佛
    言。以我智微。不能思量如来涅??。故须佛住。
    第二请中。初法。次喻。后合。下结。法中明己
    内有常解。故与文殊法王子等。喻中幼年初
    出家者。习道未久名为幼年。常解始生名初
    出家。未有常行名未受具。解常处同名堕僧
    数。合中初言我亦如是。正合前喻。以佛菩萨
    神通力故得在如是菩萨数者。纯陀明己在数
    所以。以现佛力过去菩萨教化之力。生我常
    解。故在如是大菩萨数。是故下结。是我有解。
    上同菩萨堪受法故。故请佛住。第三请中。如
    饥无吐。立喻请佛。佛常思化。如世饥人。愿莫
    舍我。名不变吐。愿使已下约喻求佛。愿如饥
    人。莫舍我等入涅??去。第二文殊反试之中。
    先呵。后教。初文殊告汝今不应发是言等。是
    呵词也。明佛无常。是故不应。汝今观下是教
    词也。教观如来有为无常。息其请意。汝今当
    观诸行性相。正教起观。小乘法中佛是有为。
    诸行所摄。若观诸行性相无常。自然知佛终归
    尽灭。不应请住。如是观行具空三昧。举益劝。
    由观无常。知法无性。故具空定。欲求正法应
    如是学。结劝修习。欲求空法。应当如是。学观
    有为性相无常。第三纯陀显己解中。初先受
    前文殊所教。以理观佛。非是有为。短寿喻下
    以己所知。教呵文殊。前中初言夫如来者天
    上人中最尊最胜。直立道理。下约此理推验
    如来。明非有为。于中初明同于有为非尊非
    胜。力士喻下明是尊胜。必破有为。前中有二。
    一正明如来是其有为非尊非胜。二复次文
    殊为如说下重审文殊。前中有四。初如是如
    来岂是行者。审定其言。二若是行下纵以示
    过。明同诸行。则有生灭流转之过。三我闻下
    明有生灭流转之过。便非尊胜。四是故下结
    呵文殊。就初段中。如是如来牒上之词。所谓
    如是天上人中最胜如来。岂是行耶。审定其
    言。疑问不决故言岂耶。第二段中。若是行者
    牒其所立。下就显过。于中初先就佛明过。一
    切行下类以显之。前中初言为生灭法。法说
    明有生灭之过。譬如水泡速起速灭。喻说明
    有。生灭之过。往来流转。法说明有流转之过。
    犹如车轮。立喻彰过。下类显中一切诸行亦
    如是者。生死诸行亦同有此二种过也。诸行
    例然。佛是有为。何独不尔。第三段中。初就生
    灭。明佛不得为尊为胜。如聚落下就前流转。
    明佛不得为尊为胜。前中我闻诸天极长。举
    凡验圣。亦得名为辨凡过圣。如四天王寿五
    百岁。乃至非想寿八万劫。名为极长。云何世
    尊是天中天不满百年。准凡责圣。亦得名为
    彰圣劣凡。世尊既是天中之天。寿应无量。云
    何命短不满百年。不满百故不得名为天中
    之天最尊最胜。下就流转明非尊中。初先立
    喻。如聚落主。喻佛得为三千化主。势力自在
    能制他者。喻佛自在能调众生。其后贫贱人
    所轻者。喻佛流转为人轻也。为他使者。反为
    他化。所以下释。下合显法。世尊亦尔。合聚落
    主势力自在能制伏他。同于诸行。合其福尽。
    不得称为天中之天。合其贫贱为人轻也。何
    以下释。即是合上失势力故。第四结中。是故
    文殊勿观如来同诸行者。以同诸行。便有生
    灭流转之过。不得名为天中天故。莫观如来
    同有为行非尊非胜。自下第二重审文殊。文
    殊高人。喜有异见。故须审之。复次文殊为知
    而说不知而说。审定其言。为当知佛定是有
    为。说同诸行。为当不知?心妄说。设使已下
    纵以示过。设知如来同于诸行。命报短促。不
    得名为天中之天。流转不定。如聚落主。不得
    名为自在法王。上来明佛同于有为非尊非
    胜。自下第二明是尊胜必破有为。破离四魔
    有为生死。方得名为三界尊故。于中先喻。次
    合。后结。喻中有三。一佛破有为喻。二如是力
    士王所爱下世共尊敬喻。三所以下佛是无为
    喻。初中如王有力士者。众生有其感圣之力。
    为佛随从。故名为王。佛能摧破四魔强敌。名
    为力士。力当千者当敌四魔。更无降者魔不
    能伏。故称当千。结佛力胜。第二段中。如是
    力士牒佛如来。王所爱念为世尊仰。偏赐爵
    等别加敬养。第三段中。所以得称当千人者。
    问前起后。是人未必力敌千者。简前起后未
    必专以破障之力。当敌千人种种伎能。能胜
    千者。具足种种无为功德。过千人也。故称结
    之。如来下合。依前三段次第合之。合初段中。
    如来亦尔合前力士。降烦恼等合力当千。更
    无降者。降烦恼魔。断生死因。降伏天魔。摧生
    死缘。降阴及死。离生死果。以降此四。故非有
    为。是故如来名三界尊。合第二段王所爱念偏
    赐爵禄。如彼已下举喻以帖。偏帖初段。以是
    缘下合第三段。以是缘者牒前显后。以佛破
    坏有为因缘。成就种种无为功德。成就种种
    无量真德。合上种种伎能胜千。故称如来应
    正遍知。合前喻中故称当千。文殊不应忆想
    如来同于诸行。总以结呵。上来纯陀受文殊
    教。以理推验。佛非有为。自下纯陀以己所知。
    教呵文殊。于中先呵。贫女下教。呵中先喻。譬
    如巨富长者生子。喻凡感圣。感圣之人内有
    道机。名富长者。感圣出现名为生子。相师占
    之有短寿相。喻前文殊说佛有为。文殊相师
    观佛名占。说佛今灭名短寿相。父母闻下喻
    世轻贱。父母闻等喻明感圣道机众生闻短
    不爱。知佛不能常流法化。名为不任绍继家
    嗣。由是不爱。观同凡夫声闻缘觉。名视如草。
    夫短寿下喻明其余。无道众生闻短不敬。次
    合显法。若使如来同诸行者。合前生子有短
    寿相。亦复不为世间敬者。超合不为沙门等
    敬。如来所说不变真法亦无受者。却合父母
    不复爱等。以不爱故所说不受。是故文殊不
    应说下总以结呵。自下纯陀以己所知反教
    文殊。于中两喻。初贫女喻反教文殊。显佛无
    为。后大人喻。反教文殊覆佛有为。前中先喻。
    次劝。后合。喻中六句。一处苦求善喻。二止他
    已下依教主解喻。三是客舍下教授令出喻。
    四其产未下怀解向果喻。五于其中路遇恶已
    下逢苦不退喻。六慈念已下赏解得果。喻初
    中贫女喻修行人无德称贫。能生常解。故名
    为女。无境安心名无居家。离善知识名无救
    护。烦恼婴缠名加病苦。无法充神名饥渴逼。
    访友游行。求法乞丐。第二句中止他客舍生
    一子者。名佛为他。大乘教法是佛摄人所安
    止处。名为客舍。依教曰止。起解名生。终能结
    继故说为子。第三句中是客舍主驱逐去者。
    佛是舍主。教授向果名驱逐去。亦可教令舍
    诠求实。名驱逐去。第四句中其产未久携抱
    是儿至他国者。解生不遥名为未久。怀解在
    心名抱是儿。??心向果名为欲至。无上菩提
    是佛住处。名为他国。第五句中于修行时。名
    为中路。触对尘境名遇风雨。起恶招苦逼切
    自身。名寒苦至。加为恶友侵害善法。名为毒
    虫之所唼食。中逢小乘名经恒河。赏解求出
    名抱儿渡。小乘众生共相逼劝。名水漂疾。守
    解不从名不放舍。乃至为彼小乘所杀。人丧
    道废。是故名为母子俱没。未必有此。盖乃假
    设过分为言。纵使有此。亦须坚守。第六句中
    如是女人生梵天者。喻诸菩萨赏解功德终
    得菩提。上来立喻。下次教劝。于中有二。一劝
    愚人一切莫说。二若正见下劝其智者定说
    无为。前中文殊欲护正法勿说如来同于诸
    行。劝其莫说。良以愚人心未见法。言多谬失。
    是故劝其一切莫说。次教莫着。唯当自责我
    今愚痴。劝舍解心。如来正法不可思议。教生
    信心。是故已下结劝莫说。是如来法不可思
    故。不应定说有为无为。下劝智者定说无为。
    若正见者应说如来定是无为。以理正劝。何
    以下释。先问。后解。由说无为。令人正解起修
    趣向。名生善法。不说有为令人舍谤不堕三
    恶。名生怜愍。下次合喻。前六句中。但合后
    二。如女在河爱念子等。牒前第五。护法菩萨
    亦应如是。宁舍身等。举法以合。以说如来同
    无为下合第六句。于中有二。一明得果。二明
    其人得果自然。前得果中。初先正合。如彼女
    下举喻以帖。何以下释。云何护下显护法相。
    谓说如来同于无为。所谓同于涅??无为。亦
    得同于法性无为。下自然中。初先举法。后以
    喻帖。文中可知。下教文殊覆有为中。初先立
    喻。次劝。后合。喻中有六。一行修中?喻。二
    寄止下退住小乘喻。三卧寐下闻。说无常喻。
    四即时惊下惧说滥佛喻。五具惭愧下正言
    覆佛喻。六生忉利下覆佛得果喻。就初句中。
    起修长久名为远行。行修中?名为疲极。第
    二句中。止他舍者小乘之法。是小乘人所安
    止处。名为他舍。退住名止。暂停名奇。第三句
    中。大解未发名卧寐中。闻说无常烧诸世间。
    名室忽然大火卒起。权教忽施。所以言卒。第
    四句中觉知无常滥佛之过。名即惊悟。愁虑
    佛身为彼无常。权教所隐。名自思惟。我于今
    者定死不疑。此以自身喻于佛身。诸佛法身
    是己体故。第五句中。具惭愧故衣缠身者。佛
    现无常。似若身丑。耻佛无常名具惭愧。说佛
    真常隐佛无常。名衣缠身。护佛至死名即命
    终。第六句中。生忉利天。喻得三十二相之果。
    满八十返作大梵王。喻得如来八十种好。满
    百千世为轮王等。喻得十八不共法等无量
    功德。上来立喻。下次教劝。于中文有六句三
    对。一邪正相对。有惭愧者不应观佛同于诸
    行。明正不应。外道邪见可说如来同于诸行。
    彰邪所应。二持犯相对。持戒比丘不应如是
    生有为想。明持不应。若言如来是有为下彰
    犯所为若言有为即是妄语。明有罪因。死入
    地狱彰有罪果。三心言相对。如来无为不应
    说言如来有为。劝舍邪言。汝从今日应舍无
    智求正智等。劝舍邪心。上来教劝。若能下合。
    前六句中但合第六。文相可知。上来第三纯
    陀因试自显己解。自下第四文殊述叹坚其
    常解。文殊叹言善哉善哉。是总叹也。下别叹
    之。别中初先约贫女喻反叹纯陀。汝今已作
    长寿因缘。叹其所成。能知如来是常法等。叹
    其所解。是常总也。不变无为是其别也。离细
    生灭名不变易。离?分段名曰无为。亦可如
    来真身无生。名曰无为。以无终灭。说为不变。
    下复约前火人之喻。反叹纯陀。汝今如是善
    覆如来有为相等。叹其所说。于中先法。后以
    喻帖。以是善心生忉利下。叹其所得。于中先
    喻。汝亦下合。汝亦如是善覆有为。合前以是
    善心言也。必定当得三十二相合生忉利。八
    十种好合为梵王。十八不共无量寿命合为
    轮王。不在生死合不生恶。常受安乐合常受
    乐。上来四段合为第一显佛无为。自下第二
    明佛无待。于中有四。一明如来身患已亡。二
    佛告已下如来述赞。三因前言重明如来心
    患已尽。四文殊言如是如是如汝说下文殊
    述赞。就初段中。文殊初先催供反试。纯陀言
    下。纯陀以理明佛无待。文殊催中。先止前言。
    下正催之。止前言中如来次后自当广说。推
    说归佛。佛哀叹下广显己常。名后自说。我与
    汝下自相抑止。我之与汝俱覆有为。息其论
    心。有为无为且共置者。止其论言。暂停非永。
    故言且置。下正催中句别有四。一催令速施。
    二如是施下叹胜劝为。何故此施偏得为最。
    解有三义。一因此施广显法化。故得为最。二
    佛食此已入大涅??。所为事大故施为最。三
    如来垂灭。道众斯集。供奉宽广。故得为最。三
    若比丘下举类显胜。然此泛举一切比丘比
    丘尼等。远行疲极。随时给施。具檀种子。类今
    亦然。不言此会。四若有最后施佛已下。举灭
    重催。上来文殊催供反试。自下纯陀明佛无
    待。施中四句。一呵文殊。汝今何故自贪此食
    令我时施。问曰。文殊为佛催供。纯陀何故呵
    责文殊自贪此食。释言。文殊为佛催供。元由
    自己须食心起。自己须食。谓佛亦然。纯陀深
    测。就本以呵。故云何故自贪此食。又复文殊
    向前催供为佛及僧。文殊是僧。为己催食。是
    故呵之。汝今何故自贪此食。道其自贪明佛
    无待。二如来昔下正明无待。于中举昔苦行
    以验。三汝今实谓如来已下审定文殊。四我
    定知下申己所解。彰佛无待。第二如来赞纯
    陀中。初对文殊印可纯陀。文殊深智明练是
    非。对之述可。以显纯陀所言决定。善哉已下
    正对纯陀而为述叹。纯陀如学。人多不信故。
    佛述可令人归信。汝成大智正是叹词。善人
    已下显大智相。入犹解也。谓解大乘经中深
    义。自下第三重明如来心患已尽。何因辨此。
    由向如来述可纯陀。似有爱憎。故下遣之。于
    中有二。一明如来体无分别。二如国王下明
    佛出过分别境界。前中有四。一因文殊反试
    明佛无偏。二文殊言如来于汝及以我下。因
    文殊反试明佛无悦。三如来无有爱念想下
    显前第二。四等视一切如罗睺下显前第一。
    初中文殊先为反试。语纯陀言汝谓如来是
    无为者。牒其上言。如来之身即是长寿。自述
    其语。若作是下明佛悦可。纯陀答言非独悦
    我亦悦一切。明佛无偏。第二段中。初文殊言
    如来于汝及我一切皆悉悦可。文殊反试。纯
    陀答下明佛无悦。于中有四。一总呵文殊。汝
    不应言如来悦可。二夫悦可下明悦可过。过
    有四重。悦可一重。倒想两重。生死三重。有为
    四重。三结呵文殊。句谓如来是其有为。据后
    以呵。四纵以示过。若言有为我与仁者俱行
    颠倒。言佛悦可即是有为。故是颠倒。自下第
    三明佛无爱。成前第二无悦可义。如来无有
    爱念之想。正明无爱。夫爱念下举过彰离。先
    举其过。夫爱念者总以标举。如彼已下寄喻
    显过。如世母牛爱念子故。虽复饥渴行求水
    草。若足不足。忽然还归到其子所。喻明世人
    有爱念故。虽复行化饶益他人。若竟不竟。忽
    然放舍还益所亲。佛无此念。对过彰离自下
    第四举佛等慈。成上第一无偏之义。等视一
    切如罗睺罗。正明等慈。如是念者是佛境界。
    结德属人
    上来明佛体无分别。下明出过分别境界。于
    中两喻。初喻明其近不及远。亦得名为钝不
    及利。后喻明其下不测上。前中先喻。譬如国
    王调御驾驷。喻佛胜出。久习胜慧名调驾驷。
    欲令驴及无有是处。喻己不及。下合可知。下
    不测中。先喻。后法。喻中偏明上能知下。如金
    翅鸟喻佛真身。升虚空者喻佛真身。住法性
    空无量由旬。显证深远。此明证智。下观海者
    喻佛教智。照知世间生死大海悉见水性鱼鳖
    等者。喻见众生愚智差别。及见己影。喻见自
    己应身随世。法中偏明下不测上。文之左右。
    凡夫小智不能量者。明凡二乘不能知上。二
    乘之人名之小智。我与仁者亦复如是不能量
    者。明诸菩萨不能知上。纯陀道己及与文殊。
    亦如向前凡夫小智不能量也。道己及与文
    殊不量。类诸菩萨一切皆尔
    上来明佛心患已尽。自下第四文殊述赞。何
    故须然。文殊高人。言设非理。人多从受。故赞
    纯陀令人归信。如是如是印可其言。我于此
    下回解归己。彰己先解。成其说是。直欲试下
    拂会上言。自己久知。专为试彼。是故云直。试
    汝纯陀同诸菩萨所解之事。故云试汝诸菩
    萨事。由前纯陀自言己解。己与诸大菩萨齐
    等。故须试之
    自下第三佛对纯陀广显前应。问曰。直尔辨
    直便足。何劳说应。释言。权隐导引化废。故须
    辨应。其义何也。若不明佛应身有灭。无由使
    人厌舍有为。若不明佛应身受供。无由使人
    成就檀行。趣入无为。故须辨应。文中有四。初
    佛催供明佛有待。二尔时纯陀闻佛语已举声
    啼下明应有为。三如来不欲久住已下。对前
    第二明应有灭。四我今受汝所献供下。对上
    第一明应有受。问曰。何故有此四段。良以翻
    前成上故尔。四中前二翻上纯陀所辨二真。
    后之两段成前如来所显二应。故有四段。是
    义云何。向前纯陀初明如来真身无为。后显
    如来真身无待。今乘言便。从后向前次第翻
    之。初段翻后真身无待明应有待。第二翻前
    真身无为明应有为。后之两段成上如来所
    辨二应。如来向前初明如来应身有受。后明
    如来应身有灭。今乘言便。从后向前次第成
    之。第三成上应身有灭。第四成前应身有受。
    初中有二。一光照文殊身业催供。二言告纯
    陀口业催供。前中有三。一光照文殊。何故须
    然。上来文中纯陀辨真。文殊显应。今欲述成
    文殊所显。故光照之。又复文殊前已催供。如
    来今欲令其重催。是以光照。又佛大人望直
    发言自为催食。于化不便。故照文殊令其先
    催。然后助劝。第二文殊遇光知表。催令速施。
    遇斯光者身遇光也。知是事者内心知也。知
    佛灭事亦知放光为催供事。寻告已下口言
    催也。先辨光意。佛现是相。不久涅??。次劝速
    施。下劝纯陀令知光意。佛放是光为催汝供。
    非无因缘。三纯陀闻已悲塞默然。佛口催中
    圣意?@?ァVV刂寥?I侠吹谝幻饔τ写?W?br> 下第二明应有为。于中纯陀先请为由。后佛
    答之。请中有二。一闻如来正尔涅??悲号啼
    哭。二复白众下求众共请。一人之感未若多
    人。故求众请。答中还二。一对前悲哭。劝之
    莫啼。二当观已下对前请住。劝观五非。明应
    有为不可久住。初先劝观空无我义。坏器已
    下劝观无常。当观诸行如杂毒食。劝观其苦。
    有为多过劝观不净。三十六物集成己体。名
    多过患。自下第三明应有灭。文别有四。一纯
    陀请。二如来答。三纯陀领解。四如来述赞。初
    中有二。一对前如来莫啼之言。明佛不住悲
    啼难止。二唯愿已下对上如来劝观有为。请
    佛哀怜为我久住。请意如何。虽知如来自厌
    有为。愿佛怜我。为我等故久住于世。又复我
    等有斯五过。未能舍离。愿佛慈怜久住于世
    教我舍离。答中亦二。一对上后请。明为怜汝
    今入涅??。二汝今观下对上初请。明有为法
    不可久住。劝令止悲。前中四句。一呵其请词。
    汝不应言怜我故住。二我以怜下显己化意翻
    其请词。我以怜汝。对前唯愿怜愍我也。及一
    切者。对前及诸众生言也。今入涅??。翻前久
    住勿入言也。云何以怜今入涅??。为令众生
    同舍有为趣入无为。故曰怜愍。三何以下释
    显怜相。我以何故今入涅??名为怜汝。诸佛
    法尔有为亦然。对问辨释。诸佛为化。法尔尽
    灭。故云法尔。有为同佛。故名亦然。令诸众生
    知佛法尔有为亦然。厌离有为。故名怜愍。此
    与向前诸佛境界皆悉无常。诸行亦然。其义
    相似。四是故下显前有为亦然之相。有为无
    常。生已不住。明同如来有为无常。无常故苦
    寂灭乐者。明同如来灭已为乐。下对初请。劝
    止悲中。先对向前如来不欲久住之言。明有
    为法多过难住。是故已下。对上文中我当云
    何而不啼哭。结劝止悲。前中汝观一切行杂
    劝其观苦。诸法无我劝观无我。无常不住劝
    观无常。此身多有无量过患劝观不净。犹如
    水泡劝观其空。是故汝今不应啼者。是有为
    法。具前诸过。不可住故。不应啼泣。第三纯陀
    领解之中。如是如是诚如尊教。总述佛语。如
    佛所说一切皆是。故曰如是。下别对之。虽知
    如来方便涅??。而我不能不怀苦恼。对佛后
    劝不应啼泣。显悲难止。覆自思下对佛前答。
    明己欢喜。由佛示灭。知有为过。趣入无为。所
    以欢喜。第四如来述赞之中。初对向前。虽知
    如来方便涅??而为赞叹。善哉叹词。能知已
    下出其所叹。汝今已下对前不能不怀苦恼
    而为开解。于中有三。一明如来化必须灭。二
    不应思下明佛寿命长短难测不应愁恼。三
    一切法下明佛于有心不染着。令求舍离不
    应愁恼。初中先喻。如娑罗娑鸟喻佛应身。春
    阳月者是养子月。喻诸众生道机熟时。皆共
    集彼阿耨池者。喻佛同归尽灭大池。鸟入大
    池引子同入。佛入涅??为引众生趣入无为。
    下次合之。诸佛亦尔合娑罗娑鸟。皆至是处
    合春阳月。集阿耨池。所谓至于尽灭之处。第
    二句中不应思佛长寿短寿。以理诫劝长短
    难测。故不应思。第三句中一切诸法皆如幻
    者。明有虚妄。如来在中以方便力无所染着。
    明佛不染在而不着。故曰方便。何以下释。诸
    佛于有法皆不染。故曰法尔。以不着故今入
    涅??。不应愁恼。上来第三明应有灭。自下第
    四明应有受。于中有二。一佛许受供催令速
    施。二纯陀奉命归家辨供。前中复二。对上纯
    陀自为之心许为受供。二汝若为生作福田
    下。对上纯陀为他之心催令速施。前中我今
    受汝所献。正许受供。为欲令汝渡生死者。明
    己受意。若诸人天于后供下叹益劝为。谓得
    如来不动果报。何以故下释得所以。以我是
    生良福田故。供者皆得。对为他中。汝欲为生
    作福田者。举其所求。速辨权施。就明纯陀办
    供之中。句别有三。初言为生得度脱故。低头
    饮泪。强抑哀情。若不供佛求度生死。徒悲无
    益。故须强抑裁己哀情便泪不堕。名为饮泪。
    二白佛下领佛前劝。明己现在不能思量佛
    寿长短。于中先明当来能知。我等今下明现
    不知。此名如来应化示灭以为涅??。真身当
    住为非涅??。若我成佛堪为众生作福田时。
    知佛化灭名知涅??。知真常存名非涅??。现
    在未知如来化灭。故言我等不能思量如来
    涅??。亦不知佛真身常住。名非涅??。三尔时
    下辞佛辨供。纯陀献供。须人教示。故与文殊
    相随而去
    上来第一对其影响明菩提报常。自下第二
    对其所为明涅??法常。于中初先动地为由。
    时天龙下比丘哀请如来为说。前中有三。一正
    明地动。二动有二下泛明地动大小差别。三
    从兜率下明动所为。就初段中。其去未久明
    地动时。是时大地六种动者。正明地动。地动
    有六。如地经说。一动。二涌。三起。四振。五觉。
    六吼。乃至梵世明动分齐。第二段中先举二
    数。次列两名。或有地动是小动也。或大地动
    是大动也。依如地经动别有三。谓动遍动等
    遍。动也一处动者直名为动。前后次第周遍
    动者名为遍动。一时遍动名等遍动。今摄为
    二。初直动者名之为小。遍及等遍说之为大。
    下广辨之。句别有五。第一就动以辨大小。动
    如车掉。第二就吼。地中出声。三就振起。振则
    下去。起如面起。第四就涌。涌如泉沸。第五就
    觉。令人觉知。文相可解。此集经者所分别耳。
    第三段中。初集经家泛明所为。如来八相成
    道之中。且就六相以明所为。一从兜率下阎
    浮时。二初生时。三出家时。四成佛时。五转法
    时。六涅??时。上生兜率及住胎中二时不论。
    今日已下地动声中自辨所为。故下文言人
    非人等闻是语已身毛皆竖。自下第二比丘
    哀请佛为宣说。于此分中。义二文四。言义二
    者。一明如来三事涅??。二时诸比丘闻佛世
    尊定涅??下明四法实。义言文四者。一诸比
    丘等哀请为由。二佛告比丘莫如凡夫诸天
    人下。如来为说三事涅??。三诸比丘闻佛世
    尊定涅??下。比丘重复哀请为由。四佛告比
    丘谛听已下。如来为说四法实义。第一段中。
    初明大众覩相悲哀。先举悲人。闻是语已悲
    哀所由。谓闻向前地动声中。今日如来将入
    涅??如是大动。身毛已下正明悲哀。先身后
    口。下请佛住。于中有二。一举如来去住损益
    求请如来。二偈后长行举圣去不应征请如
    来。前中偈有十三行半。分之为二。初十一偈
    半明圣去有损。末后两偈明圣住有益。损中
    有四。初四行半明己无救。次有四偈彰己无
    依。次有一偈举圣去不还成前无救。下有二
    偈举佛放舍成前无依。第一段中初有二偈
    明无救者。后两偈半明无救损。无救者中。初
    有半偈自宣己心。次有半偈明无救者。后之
    一偈彰己悲苦。无救损中。初法。次喻。后合。
    下结。贫穷无救是法说也。贫无善财。恶无救
    护。犹如下喻。众生下合。是故下结。其次四
    偈明无依中。初偈明无功德所依。先喻。后合。
    我等合人。失萨合前。国无君主及法味者。合
    前饥饿。第二一偈明己悲苦。先法。后喻。第三
    一偈无慧所依。大仙涅??佛日坠地。无所依
    人。法水枯涸。无所依法。我等定死。明无依
    损。慧命不续故名定死。第四一偈明己悲苦。
    先法。后喻。其次一偈举佛不还。成无救中。初
    之半偈举佛不还。后之半偈彰己无救。其次
    两偈举佛放舍。成无依中。初有偈半明己悲
    苦。后之半偈怨佛放舍成已无依。上明去损。
    下彰住益。初一偈半明佛住世令人离苦。初
    偈立喻。后半合之。如来通光合前三句。能除
    我苦合后一句。下有半偈明能生善。先法。后
    喻。自下第二明去不应征请如来。请别有五。
    两义名之。一约所化以别五请。别之云何。一
    所化有本请。二所化堪受请。三所化未出请。
    四所化未齐请。五所化迷惑请。二就能化以
    别五请。别之云何。一明如来有始无终请。二
    有怖未除请。三所作未讫请。四所为未等请。
    五未同慈导请。第一请中。初喻。次合。唯愿已
    下结请佛住。喻中如王喻佛如来。生育诸子
    喻诸比丘。从佛化起故言生育。道机不邪名
    貌端正。圣心慈怜名常爱念。劝教三学名教
    伎艺所习皆成名悉通利。此喻有始。下况无
    终。佛舍灭度令诸比丘为其变易生死所切。
    名为将付魁脍令杀。下次合之。我等今日为
    法王子合前王子。蒙佛教诲合教伎艺。已具
    正见合悉通利。亦可合前形貌端正。此合有
    始。下合无终。愿莫放舍反合付杀。如其放舍
    顺合付杀。结请可知。第二请中。初明如来有
    畏未除。若使已下请住除畏。前中先喻。有人
    喻佛。善学论者喻自知法。复于此论而生畏
    者。惧他不信。下次合之。如来亦尔合前有人。
    通达法者合学诸论。所谓通达大乘诸法。于
    法畏者合于此论而生怖畏。畏人不信堕于
    地狱。下请住中。若使如来久住于世说甘露
    味充足一切。请住说法。名大乘法以为甘露。
    如是众生则不复畏堕地狱者。明说利益。谓
    于如是所化众生。如来不复畏其不信堕于
    地狱。第三请中。先喻。后合。喻中如人初学作
    务为官所收闭囹圄者。喻佛化始随物在。有
    有人喻佛。本在因时始习化人。名学作务。感
    圣之机名之为官。感佛在有名官所收。恒随
    不舍名闭囹圄。古旧方狱名为囹圄。有人问
    下喻化未讫不得自安。有人问之汝受何事。
    假问起发。同行之流名为有人。问佛在于三
    有所以。名受何事。答曰我今受大苦者。假答
    显德。为物辛劝名受大苦。若其脱下喻明化
    讫方得受乐。下次合之。世尊亦尔合有人也。
    为我等故修诸苦行。合初学作为官所收。我
    等今者未免生死云何如来得受乐者。合有
    人问汝受何事答言我今受大苦恼。我未出
    苦。佛今正应为我受苦。云何舍我自受安乐。
    若脱受乐。略而不合。第四请中文别有三。一
    明如来所为不等。二如来于法应无悭下以
    理责佛。三唯愿下结请佛住。初中先喻。医王
    喻佛善解方药。喻佛能知大乘秘法。偏教子
    者喻教文殊。不教余者。喻佛不教诸比丘等。
    下次合之。如来亦尔。合医解药。独以秘藏偏
    教文殊。合以秘方偏教其子。遗弃我等合不
    教余外受学者。第二责中。初明如来于法无
    悭责同世医。后明如来于人无偏责同世医。
    前中初言如来于法应无悭者。量圣异凡。以
    理测寻。未敢专决。是以言应。如彼医王偏教
    子等。责圣同凡。后中初言彼医所以不能普
    教。情存胜负。简凡异圣。如来之心终无胜负。
    量圣异凡。何不见诲。责圣同凡。第三结请。文
    显可知。第五请中。先喻。后合。喻中譬如老少
    病人。比丘喻己离善行险彰己迷惑。更有人
    等喻佛如来应见示导。异人喻佛。见之怜愍
    喻应怜已。即便示等喻应教已。合中初先合
    己迷惑。我亦如是是总合也。所谓下别。唯愿
    已下约前异人请佛示导。唯愿示我甘露正
    道。请佛说法。无上涅??能除热恼。故曰甘露。
    约喻名法说为正道。久住世等请佛不灭。然
    此二请。下佛对之有顺有违。宜审记之

    大般涅??经义记卷第一(之下)

     应永三年十月日以劝修寺大经藏本?弘
     清阿?梨书写了
            法印权大僧都 贤宝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