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五 >
  • 大般涅槃经义记卷第一(之上)

    圣教万差。要唯有二。谓声闻藏及菩萨藏。教
    声闻法名声闻藏。教菩萨法名菩萨藏。声闻
    藏中所教有二。一声闻声闻。二缘觉声闻。声
    闻声闻者。是人先来求声闻道。常乐观察四
    真谛法。成声闻性。于最后身。值佛为说四真
    谛法。而得悟道。本声闻性。今复闻声而得悟
    道。是故名曰声闻声闻。如经中说。求声闻者
    为说四谛。据此为言。缘觉声闻者。是人本来
    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缘法。于最后身。值
    佛为说十二缘法。而得悟道。本缘觉性。于最
    后身闻声悟道。是故名为缘觉声闻。如经中
    说。为求缘觉者说十二缘法。就斯为论。是二
    虽殊。同求小法。藉教处等。是故对斯二人所
    说。为声闻藏。菩萨藏中。所教之人亦有二种。
    一渐。二顿。言渐入者。是人过去曾习大法。中
    间学小。后还入大。大从小入。谓之为渐。故经
    说言。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我今亦令入是法
    中。此是渐入。言顿悟者。有诸众生。久习大乘
    相应善根。今始见佛。则能入大。大不由小。目
    之为顿。故经说言。或有众生。世世已来常受
    我化。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则皆信受。入如来
    慧。此是顿悟。渐入菩萨始小终大。顿悟之人
    一往入深。顿渐虽殊。以其当时受大处一。是
    故对斯二人所说。为菩萨藏。圣教虽众。不出
    此二。故龙树云。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于王舍
    城。结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于铁围
    山。集摩诃衍经。为菩萨藏。地持亦云。佛为
    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说修多罗。结集经者。集
    为二藏。以说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说菩萨所
    行。为菩萨藏。彼论复云。十二部中。唯方广
    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此经亦云。
    唯方广部菩萨所持。余十一部二乘所持。菩
    萨所持犹菩萨藏。二乘所持犹声闻藏。故知
    圣说无出此二。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
    等。名虽改变。其义不殊。今此经者。二藏之中
    菩萨藏收。渐教众生长养法门。故下文言。先
    教半字。后教满字。已知教之分齐。次释其名。
    今言大涅??者。乃是标经别部名也。经名不
    同。乃有多种。或有当法。或复就人。或时随
    事。或从喻况。或就人法。或从法喻。或随事
    法。其例非一。今此经者从法为名。法谓诸佛
    大涅??果。故始举之。此名不足。若依梵本。名
    为摩诃般涅??那。摩诃名大。叹胜之词。涅??
    有三。谓声闻缘觉及佛所得。简别前二不加。
    是故言大。体实绝待。寄对显之。大义有六。一
    常故名大。故下文言。大名为常。二胜故名大。
    如世胜人。名为大人。故下文言。是人若能安
    住正法。名人中胜。胜故名大。涅??如是。三广
    故名大。故下文言。大名广博。体穷法界。名性
    广博。四多故名大。故下文言。譬如大藏。多诸
    珍异。涅??如是。多有种种妙法珍宝。故名为
    大。五高故名大。故下文言。譬如大山。人不能
    上。故名大山。涅??如是。凡夫二乘乃至十住
    不能到故。名之为大。六深故名大。如海渊深。
    名为大海。故下文言。大者名为不可思议。渊
    深难测。名不可思。大体不同。略有三种。一者
    体大。谓性净涅??。体穷真性。义充法界。二者
    相大。谓方便涅??。过无不尽。德无不备。三者
    用大。谓应化涅??。妙用旷周。巧化无尽。故下
    文言。大般涅??能建大义。义犹用也。具斯三
    义。是故言大。所言般者。此翻名入。入义有
    三。一就实以论。息妄归真。从因趣果。名之为
    入。二据化辨入。示灭有因。现亡身智。趣入无
    为。三就真应相对说入。息化归真。今此所论
    备具三义。言涅??者。有人释言。非梵非汉。直
    是佛语。若论佛语。一切皆是。岂独涅??。故下
    文言。种种异论文章呪术。皆是佛说。虽是佛
    说。不离方言。若离方言。佛则无说。云何而言
    非梵非汉。有人复言。是天竺语。名总万德。此
    方更无一名能翻。故存梵本。名曰涅??。涅??
    之体。实备万德。涅??一名非尽万德。若使涅
    ??名含万德。是则宣说万德之时。不应随德。
    更立名字。欲说万德。更立别名。明知非总。若
    言此方无名能翻。此义不然。如下文中如来
    随类普告众生。今日如来将欲涅??。随音异
    告。云何叵翻。今正相翻。名之为灭。随义傍
    翻。名别多种。或云不生。或云不灭。或称不
    燃。或言不织。或曰寂静。或名无为。或云无
    相。如是非一。云何得知是灭非总。今此且以
    四义验之。一就昔以求。如来昔于余契经中。
    每常宣说。生死因果尽无之处。以为涅??。今
    日涅??名不异昔。何忽是总。二据终以验。如
    来今于婆罗树间。大音普告云今涅??。众生
    闻已。咸皆悲恼。诣佛请住。若使涅??名总万
    德。是则宣唱万德示人。众生应喜。何故悲泣
    诣佛请住。以斯准验。明知非总。三准定方言。
    其外国人。见人死灭。咸皆称言某甲涅??。世
    人死灭。何德可总。四取文为证。如下文中佛
    叹纯陀。能知如来云同众生。方便涅??。世间
    众生何曾有彼万德涅??。可以示同。盖乃如
    来同世尽灭。名示涅??。又法华中。日月灯佛
    说法华竟。于夜后分。入般涅??。下偈颂云。
    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明知涅??是灭非
    总。问曰。若言涅??名灭。下文说言。诸结火灭
    名为灭度。离觉观故。名曰涅??。是则涅??与
    灭义异。云何而言涅??名灭。释言。外国灭有
    多名。所谓涅???衬峒坝朊至敉拥取R悦??br> 故。随其异义。各施异名。故灭觉观说为涅??。
    诸结火灭。更作异称。此翻名灭。此方名少。涅
    ???衬崦至敉拥取M???稹F溆掏夤?刑?br> 末伽。此俱名道。何者是灭。灭有四义。一是事
    灭。灭生死因。尽生死果。二是德灭。舍修安寂。
    故名为灭。又佛真德离相离性。亦名为灭。言
    离相者。如净醍醐。体虽是有。而无青黄赤白
    等相。亦如一切众生心识。体虽是有。而无大
    小长短等相。涅??亦尔。体虽是有。而无一相
    无何等相。如下文说。谓无色声香味触相。无
    生住灭男女等相。乃至无有自相可取。言离
    性者。大涅??中。诸德同体。共相集成。无有一
    德别守自性。如就诸德宣说常义。离诸德外。
    无别有一常性可得。诸义齐然。故下文言。又
    非别异。故成涅??。三是应灭。随化世间。示灭
    有因。现亡身智。四是理灭。如经中说。一苦灭
    谛。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相。如是等也。
    理灭有二。一是相空。妄想诸法。空无自实。二
    是真空。如来藏中恒沙佛法。离相离性。言离
    相者。如马鸣说。谓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
    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自相。非他相。非非
    自相非非他相。非自他俱相。如是一切妄心
    分别。悉不相应。唯证境界。言离性者。是诸佛
    法同一体性。互相集成。不离不脱。不断不异。
    以同体故。无有一法别守自性。灭义虽众。要
    唯此四。此四灭中理灭为本。由见相空。成前
    事灭。由见真空。成前德灭。依德起用。便有应
    灭。若以分相说前三灭。以为涅??。摄相论之。
    四灭俱是。问曰。此经具明诸义。何故偏言大
    涅??乎。涅??为宗。故偏言耳。亦可诸义不可
    备彰。且举涅??那者名息。今略不举。息有三
    义。一息生死有为因果。趣入无为。名之为息。
    二息修契实。名之为息。故下文言。若能断除
    三十七品所行之事。是名涅??。三息化归真。
    名之为息。此举所诠。经为能诠。外国正音名
    修多罗。此翻名线。以能贯穿一切法相。如线
    贯华。是故就喻说之为线。而言经者。线能贯
    华。经能持纬。其用相似。故复名经。若依俗
    训。经者常也。教之一法。经古历今。恒有曰常。
    寿命品者。依多品经。名为序品。依小品经。名
    寿命品。诸经立品。大例有三。或有从广。或复
    就略。或当相以名。此言寿命。从略言耳。以下
    迦叶偈请之后。明其慈悲不杀因缘。得寿命
    长。就此彰名。名寿命品。命限称寿。神慧不
    断。目之为命。品者品别。亦可品者是其品类。
    随其所明类类同聚。故言品类。此经合有十
    三章别。此品建始。故称第一
    此经始终。文别有五。一者序分。二纯陀下开
    宗显德分。三三告下辩修成德分。四若人能
    知是名沙门婆罗门下破邪通正分。五如来灭
    度?维供养分。此后一分。外国不来。化必有
    由。故先明序。由序既兴。宜显所明。故次第二
    开宗显德。宗谓诸佛圆极妙果。果成由因。故
    次第三辩修成德。真法既开。欲以所明传化
    不绝。故次第四破邪通正。故下文中对破外
    道。以通正义。对破众魔。以通正说。为化既
    周。迁影归寂。故次第五如来示灭。人天大众。
    ?维供养。问曰。诸人多以三分。科判此经。今
    以何故离分为五。释言。准依胜?经等。三分
    科文。实有道理。故彼经中十五章前。别有由
    序。十五章后别立流通。此经判文不得同彼。
    以第五分非流通故。又诸论者作论解经。多
    亦不以三分科文。五中初一化益方便。中三
    正益。后之一分化讫取灭。就初序中义要有
    二。一发起序。二证信序。辩此二序略有五门。
    一释名义并显立意。二明两序名之差别并
    显得失。三明二序名之通局。四定二序文之
    前却。五随文解释。就初门中。先释名义。言发
    起者。佛将说经。先托时处。神力集众。发起
    所说。名为发起。以此发起。与说为由。名发起
    序。言证信者。阿难昔时禀承佛说。欲以所闻
    传之末代。先对众生。言如是法我从佛闻。证
    成可信。名为证信。以此证信。与传经为由。名
    证信序。名义如是。次显立意。何故有二。由经
    二故。经正是一。何曾有二。经体虽一。约时就
    人。故得分二。一如来所说经。二阿难所传经。
    如来所说。益在当时。阿难所传传之末代。对
    斯二经。故立两序。对佛所说立发起序。对阿
    难所传立证信序。第二门中。先明二序名之
    差别。后辩得失。名别有四。一当相以名。名为
    发起。及以证信。二就人为名。名如来序及阿
    难序。发起序者。如来所为名如来序。证信序
    者。阿难所作名阿难序。三就时为名。名现在
    序及未来序。如来序者名现在序。阿难序者
    名未来序。四对经为名。名经前序及经后序。
    如来序者名为经前。阿难序者说为经后。此
    名佛说以之为经。约对此经。以别前后。彼证
    信序更有一名。名遗教序。佛将灭度。遗言教
    置。故曰遗教。名别如此。次明得失。此四对
    中。证信发起名义无爽。第二对中。阿难序者
    名亦无过。道如来序。义有不足。云何不足。如
    说胜?。有佛化主王及夫人旃提胜?五人
    影响。共为发起。诸经发起多不独佛。若使发
    起名如来序。失他余人发起之义。以如来序
    有过须废。阿难序者对亦不立。第三对中现
    在无爽。未来不便。是义云何。若使如来现在
    说经。所立之序名为现在。阿难传时亦是现
    在所立之序。何为非现。若对如来现在说时。
    阿难之序遂名未来。是则对于阿难传时。如
    来之序应名过去。佛虽过去。正取说时以为
    现在。阿难亦尔。对佛虽未。正取传时。亦是现
    在。二俱现在。何可偏名一为未来。良以未来
    有过须废。所对现在。事亦不立。第四对中经
    前无过。经后不便。若道经后。云何名序。若说
    为序。则非经后。当知二序约对二经。皆是经
    前。不可偏判一为经后。良以经后不便须废。
    所对经前。义亦不立。良以诸名斯皆有过。故
    今释者偏存证信发起之称。第三明其名之
    通局。通则二序俱名证信。齐号发起。立序之
    意。皆为生信。故通名证信。同为发起。故齐号
    发起。今为别二序。故如来序偏名发起。阿难
    序者偏号证信。等为别序。随便以彰。便义如
    何。阿难小圣。惧人轻谤。立序之意专为生信。
    故今释者望其本意。名阿难序以为证信。如
    来大圣。人皆重信。立序之意多为起发。不专
    为信。故今释者望其本意。说为发起。第四定
    其文之前却。先叙异说。次辩得失。后显正义。
    异说云何。昔来相传。言证信中句别有五。一
    如是。二我闻。三一时。四住处。五同闻。后来
    释者更加一佛。通余说六异说如此。言得失
    者。如是我闻判为证信。此言当理。是其得也。
    一时佛等定判经后。此言乖理。是其失也。是
    义云何。先以事征。后以文证。言事征者。一时
    佛等若是经后。经前无佛。谁之说经。无时无
    处。说何所托。经前无众。说何所被。赖藉此
    等。起发所说。何得一向判为经后。人复救言。
    事虽经前后引来证成可信。故判经后。若尔
    何独五句六句。正说已前但可有事。所有
    言说皆后引来。如此经中流血已前。当时但
    可有事而已。是中言说。悉是阿难后时引来。
    然下文中六种相等虽后引来。得判经前。一
    时佛等。何为不尔。以斯推验。一时佛等定判
    经后。实非道理。事验如此。今以文证。如彼地
    论。解佛在于第二七日他化天说。言时处等。
    校量显胜。此法胜故在于初时及胜处说。佛
    将说经。先托时处表彰法胜。然后起说明知
    时处经前起发。又法华论释法华经。义亦同。
    尔彼言何故在王舍城只?崛山。此法胜故
    寄处表法。然后起说。明非经后。得失如是。次
    显正义。如是我闻一向证信。一时佛下义有
    两兼。取其当时起发之义。判为发起。阿难引
    来证成可信。判为证信。义既两兼。不可偏取。
    第五门中。先解如是我闻之言。三门辩释。一
    解如是我闻有之所由。二明立意。三释其文。
    如是我闻何因缘有。由佛教故。佛何故教。阿
    难请故。彼何缘请。阿尼楼駄教故。彼何因教。
    由见阿难心忧恼故。阿难比丘何故忧恼。由
    见如来般涅??故。佛将灭度。在双林间。北首
    而卧。阿难尔时以佛将灭。心怀悲恼。莫能自
    胜。阿尼楼駄开觉阿难。汝传法人。何不请佛
    未来世事。徒悲何益。阿难对曰。我今心没忧
    海。知何所问。阿尼楼駄遂教阿难请佛四事。
    一问佛灭后。诸比丘等以何为师。二问比丘
    依何而住。三问恶性比丘云何共居。四问一
    切经首当置何字。阿难闻之。心少惺悟。受教
    请佛。佛依答之。诸比丘等以何为师者。当依
    波罗提木叉为师。若我住世。无异于此。木叉
    是戒。比丘所学。故说为师。一切比丘依何住
    者。当依四念处住。何谓四念。所谓比丘观内
    身循身观。精勤一心。除世贪忧。如是观外身
    内外身受心法亦如是。是谓比丘所依住处。
    故经说言。若住四念名自境界。不为魔缚。若
    住五欲名他境界。为魔所缚。恶性比丘云何
    共住者。梵檀治之。若调为说离有无经。梵檀
    是其默不共语。一切经首置何字者。当置如是
    我闻一时佛在某方某丛林等。由佛本教。故
    有斯言。言立意者。为生物信。云何生信。言如
    是者。阿难彰己自信佛语。道佛所说以为如
    是。令他众生同已生信。言我闻者。阿难自是
    不足之人。若道此法是我所说。人多不信。道
    我闻故。人多生信。生信如是。信有何义。而为
    生乎。信者是其入法初门。摄法上首。凡入佛
    法要先生信故华严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
    至珍宝所随意采取若当无手。空无所获。信
    亦如是。入佛法者有信心手。随意采取道法
    之宝。若无信心。空无所得。次释其文。先解如
    是。于中初先就人以定。然后解释。定之云何。
    昔来多就阿难以释。阿难所传如佛所说。故
    名为如。简去相似。故复云是。究寻此言。就佛
    以释。非就阿难。何以得知。如大智论言。如是
    者信顺之词。其信者言是事如是。不信者言
    是事不如是。阿难彰已信顺佛语。名佛所说。
    以为如是。又温室经初云。阿难曰。吾从佛闻
    如是。故知阿难名佛所说。以为如是。但方言
    不同。彼温室经顺此方语。故说从佛闻于如
    是。余经多顺外国人语。先举如是。后彰我闻。
    定之?尔。释之云何。言如是者。解有两义。一
    约法解。阿难道彼如来所说如于诸法。故名
    为如。说理如理。说事如事。说因如因。说果如
    果。如是一切如法之言。是当道理。故曰如是。
    良以乖法。名为非故。如法之言得称为是。二
    约人解。阿难道今释迦所说。如于过去一切
    佛说。故名为如。如诸佛说。是当道理。故曰如
    是。良以乖佛所说为非。如诸佛说得名为是。
    言我闻者。阿难对彼未来众生道已餐说。故
    曰我闻。闻实是耳。云何称我。诸根之别皆我
    用具。就主以名。故曰我闻。法中无人。云何就
    主宣说我闻。释言。法中虽无定主。非无假名。
    绾御众生。故得称我。譬如四兵合以为军。虽
    无定主。亦得称言我军勇健。我军胜彼。此亦
    同尔。问曰。阿难得理圣人。以何义故同凡说
    我。释言。阿难虽复说我。不同凡夫。云何不同。
    说我有三。一见心说我。谓诸凡夫我见未亡。
    于此心中称说有我。二慢心说我。谓诸学人
    我见虽亡。我慢犹在。于此心中宣说有我。三
    世流布我谓无学人见慢已除。随世流布。称
    说有我。阿难当于结集法时。身居无学。见慢
    已除。随世流布。称说有我。是故不同。问曰。无
    我是胜。有我不如。何不从胜就劣说我。答。化
    我众生。法须如是。若不说我。何由可得标别
    彼此。令人识知。是故至佛化我众生。皆自说
    我。一时已下义虽两兼。对前一向证信序故。
    今偏就其发起以释。于中初先就佛明处。与
    大已下就佛明众。时则兼通。前中有三。一明
    化时。二明化主。三明化处。言一时者。为化时
    也。释此时中。先叙异说。次辨过非。后显正
    义。言异说者。昔来相传。言佛说时。阿难闻
    时更无先后。简去传谬。成上我闻。故云一时。
    异说如是。辩过云何。先以事征。后以文证。言
    事征者。阿难是佛得道夜生。佛成道已。过六
    七日。即便说经。若依大乘。过二七日。佛便说
    经。阿难尔时犹在怀抱。身不预会。度二十年
    方始出家。三十年后方为侍者。自斯已前所
    说诸经。多不亲闻。虽不亲闻。而所集经皆云
    一时。判知一时非简传之词。又小乘中。不得
    说言阿难是权。何由得言说听一时。以斯推
    验。定知人语。不可辄依。云何得知阿难是佛
    得道夜生。为证此义。须知阿难立字因缘。阿
    难陀者是外国语。此名欢喜。喜有三缘。一过
    去因缘。释迦过去行菩萨时。见过去世释迦
    文佛。父名净饭。母名摩耶。侍者弟子名曰阿
    难。国土眷属与今不别。因即发愿。愿我当来
    成得佛道。如今无异。由斯本愿。今得果成。故
    今侍者还字阿难。二现在因缘。阿难端正。人
    见皆欢。故字欢喜。三父母立字。父母何缘与
    字欢喜。喜时生故。何者喜时。佛得道时。如来
    十九?城出家。既出家已。五年习定。六年
    自饿。父王知子身极微劣。常恐不全。菩萨后
    时知饿非道。受食乳糜。欲取正觉。魔作是念。
    若佛成道。空我境界。曼道未成。当败其志。遂
    率官属十八亿万。将诸苦具。来怖菩萨。菩萨
    尔时入胜意慈定。令魔眷属颠倒堕落。魔既
    被降。便作是念。菩萨力大。非我能胜。当恼其
    父。遂便往诣净饭宫上。唱如是言。大王当知。
    悉达太子昨夜死矣王闻是语从牀而堕犹若
    鱼王热沙所烁良久乃苏念子在家当为轮王
    何期出家空无所获。未久之间菩提树神以佛
    道成。遂持天华庆贺父王净饭宫上唱如是言
    地天太子昨夜道成。明星出时降魔兵众。得
    成佛道。故以天华。用相庆贺。王闻生疑。向者
    有天言我子死。今复有天云子成道。何者可
    信。菩提神曰。我言可信。向者是魔故相恼耳。
    王便作念。我子在家当为轮王。今日出家为法
    轮王。彼此无失。向者闻死。今忽闻活。一重大
    喜。复闻道成。两重大喜。未久之间。王弟斛饭
    夜生阿难。寅抱诣王。弟于昨夜生此一男。王
    便对曰。我子成道。汝复生男。众庆并集。与字
    欢喜。以斯推验。阿难定是得道夜生。何缘得
    言说听一时。事验如此。次以文证。如转法轮
    经。宣说阿难结集法时。先升高座。而说偈言。
    佛初说法时。尔时我不见。如是展转闻。佛游
    波罗奈。为五比丘众。转四谛法轮。然彼经首
    亦云一时。彼言传闻。复云一时。明知一时非
    简传谬。辩过如是。次辩正义。盖乃如来为化
    之辰。说之为时。化时众多。简别余时。是故言
    一。此云何知。如彼地经大本之中。云言尔时
    佛在天中。及其别传。改尔为一。尔时之言不
    可成上。改尔为一。宁不属下。诸经之中大有
    此例。如下文中。我于一时在尸首林。我于一
    时在迦尸国。我于一时在王舍城。我于一时
    在恒河岸。如是非一。所言佛者。标其化主。此
    翻名觉。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
    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言觉察者对烦恼障。烦
    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
    为觉。言觉悟者对其智障。无明昏寝。事等如
    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
    觉。无明有二。一性结无明。迷覆实性。对除
    彼故。觉穷自实如来藏性。故名为觉。二事中
    无知。不了世谛。对除彼故。觉知一切善恶无
    记三聚之法。故名为觉。故地持云。于义饶益
    聚。非义饶益聚。非义非非义饶益聚。平等开
    觉。故名为佛。义聚是善。非义不善。非义非非
    义是其无记。于此悉知。故名觉矣。既能自觉。
    复能觉他。觉行穷满。名之为佛。自觉简凡。觉
    他简异声闻缘觉。觉行穷满彰异菩萨。是故
    独此偏名为佛。在拘尸国等。是化处也。处别
    有四。一国。二地。三河。四林。游化处中。目之
    为在。拘尸国者。从城为名。此云软草。阿含经
    中名曰茅城。力士地者。约人别处。国界宽漫。
    故复别指。诸力士子生于此处。是故名为力
    士生地。阿利罗跋提河边。约河别处。生地犹
    宽。故复辩之。此方翻名金沙河也。娑罗树者。
    约林别处。河犹宽长。故复曲指此。方翻名坚
    固林也。冬夏不改。名坚固林。何故在此国树
    二处。下文自解地河二处当亦有以。文中不
    辩。不可辄言。有人于此寄事表法。言拘尸城。
    是仙人城。仙人长命表佛长寿。力士生地
    表佛大力。不为四魔之所摧伏。金沙河者。表
    涅??河有佛性沙。坚固林者。表示如来真身
    坚固不可破坏。或可如此。但非经说。未可为
    定。自下第二就佛明众。三门分别。一就佛分
    别。二就众分别。三就佛众相对分别。为知化
    相。是故宜须就佛分别。为知所化新旧之异。
    是故宜须就众分别。为识其文。是故宜须佛
    众参论。言就佛者。佛现六相。一出声。二放
    光。三动地。四变林。五净土。六摄光归口。于
    此六中。先辩正义。后非异说。正义如何通则
    此六斯皆表灭。与灭为相。于中别分。前三召
    众。后三起说。就前三中。两门分别。一表灭分
    别。初一声相。令知灭时及知灭人。第二光相。
    令知灭处。第三动地。彰灭决定。示灭不贳。二
    召众分别。初一声相。告灭令知。为使众生恋
    圣故来。第二光相。令知灭处。并除恼碍。前闻
    圣灭。有心欲赴。恼碍婴缠。莫能自运。故放慈
    光。除其恼碍。故下文言。其中众生遇斯光者。
    罪垢烦恼一切消除。第三地动催令速集。故
    下大众覩相催集。后三相中亦两门分别。一
    表灭分别。第一变林。改常住处显圣必去。第
    二净土。示所归处。彰圣必赴。第三摄光。示化
    已周。彰灭不贳。二敦励众心起说分别。初一
    变林。此方众集。见圣犹在。望佛不灭。求法心
    贳。佛为敦励。变林现灭。以增求心。第二净
    土。他方众集。见佛犹在。望佛不灭。求法心
    贳。佛为敦励。变土现灭。以增求心。前虽知
    灭。谓灭不即。恋情犹贳。受法不?@。故复敦
    励。摄光归口。彰化已周。示灭在今。令增渴
    仰。闻法即受。正义如是。次非异说。于中有
    三。一破多相。有人于此建立七相六种如前。
    加一现堂。通前为七。若林上现堂。堂为别相。
    堂下有池。池亦应异。池中有华。华亦应别。池
    华严堂不可别分。堂为严林。何得为别。故下
    文中现堂之后。方言尔时娑罗树林种种庄
    严甚可爱乐。如郁单越欢喜之园明知不别。
    二破少相。有人于此但立四相。动地净土非
    涅??相。故但有四。何故动地非涅??相。以众
    哀泣。故令地动。非佛所现。故非灭相。何故净
    土非涅??相。净土由于大众心净。非佛所现。
    又净殊好。故非灭相。若言动地由众哀泣。非
    表灭相。何故大众见动止悲。相催诣佛。见动
    相催。何为非相。若动非相。大众因何共相抑
    止。若言土净。由众心净。非佛所现。全非灭
    相。何故下言佛神力故地皆柔软。不言由心。
    若土严净。便非灭相。庄严树林。何得为相。彼
    得为相。此亦同尔。三破异表。有人说言。第
    一声相为表灭时。不表余义。声中举时。便名
    表时。声中道佛将欲涅??。何为不表。人复说
    言。光示灭处。不表余义。若尔文中应言众生
    遇光知处。不应说言众生遇光罪垢烦恼皆
    悉消除。人复说言。何故变林得表灭者。林白
    死相。故得表灭。此乃鲜白。非是艾白。故下文
    言。其林变白。犹如白鹤。甚可爱乐。林白可
    爱。云何死相。人复说言。净土为欲显说净法。
    不为表灭。此同前破。严林表灭。净土似彼。何
    为不表。此是第一就佛分别。第二别就徒众
    分别。开合不定。或分为二。唯新与旧。离合为
    三。一列旧众。二列新众。三尔时娑罗吉祥已
    下总结新旧。文别有五。一明旧众。二声光已
    下明其新众覩相增悲相催诣佛。三时有无
    量大弟子下明前旧众覩相增悲。四复有八
    十百千已下明新众云集。五吉祥已下总结
    众集。若随众别。有四十八。新旧比丘。兼尼为
    三。始从一恒乃至十恒。通前十三。二十恒下
    乃至林白。有二十四。通前合为三十七众。林
    白已后。梵众新集。并有十方菩萨新来。通前
    合为四十八也。若分欲天色无色天。并分四
    方无量无数无边身。众即无限。旧传五十四
    众之言。一向非是。此第二门就众分别。第三
    佛众合明之中。文有十二。一明旧众。二声光
    召新。三明新众覩相增悲。第四如来动地催
    集。五明诸众见动相催云集佛所。六明如来
    变林敦励。七重明诸众覩相增悲云集献供。
    八总结众集。九变土令净。十众因土净普见
    十方。十一如来摄光。十二众因摄光悲叹流
    血。下即依此十二段文。次第解释。就初段中。
    言尔时者。集众时也。谓佛在于拘尸国时。言
    世尊者。是集众人。佛备众德。为世钦重。故号
    世尊。与大已下是所集众。以身兼彼。称之为
    与。大比丘者。标别其众。大者外国名曰摩诃。
    此翻有三。一名为多。如世多人名为大众。二
    名为胜。胜过余众。三名为大。旷备高德。比丘
    梵语。此翻有五。一名怖魔。初出家时。令魔战
    怯。魔性垢弊。惧他胜己故生怯怖。二名乞
    士。既出家已。无所贮畜。乞求自活。三名净
    命。以正乞求。离于邪命。四名破恶。持戒离
    过。五名净持戒。以离恶故。持戒清净。五中
    初一就始彰名。中二据次。后二就终。八十亿
    百千。列其数也。前后围绕。彰其所在。在佛前
    后。围绕如来。自下第二声光召新。先声后光。
    音声是语。表召分明。故先出之。二月十五日
    者。出声时也。垂灭曰临。晨朝出声。后夜当
    灭。去灭不遥。故曰临也。此说化灭以为涅
    ??。又复息化归真。亦名涅??。问曰。何故此
    时涅??。下经自释。依阿含经。如来八月八
    日涅??。此经下文亦有此相。故下文言。须跋
    陀罗竟安居已。当至我所。是故我昔告魔波
    旬。过三月已。吾当涅??。今言二月十五日者。
    当是见闻不同故尔。以佛神力。明出声人。亦
    得名为声发所由。此是如来如意通力。非余
    通等。通有几种。而言非余。通有四种。一是
    幻通。转变外事。二如意通。运变自身。大音普
    告。三法智通。通达诸法。四圣自在通。能于
    苦中生于乐想。于乐事中生于苦想。苦乐法
    中生不苦乐想。不随缘变名圣自在。今出大
    音。是其第二如意通矣。出大音下正明出声。
    出大音声。是其总也。音谓言音。谓梵汉等音
    体是声。下别显之。大有三义。一宽远故大。二
    普告故大。三说大事故名为大。其声遍满乃
    至有顶。是其初大。傍遍余方。上极有顶。悲想
    是其三有之穷。故曰有顶。上明所至。余略不
    辩。当知十方随所至处。皆从阿鼻。上至有顶。
    非独此界随类普告。第二大也。梵中梵语。汉
    中汉言。名随类音。此乃一音令人异解。非作
    多音。有缘齐悟。故曰普告。今日已下第三大
    也。于中有二。一告圣今灭。为令众生恋圣故
    来。二举疑劝问。欲使众生为益故集。又唱
    圣灭。欲令众生献供请住。以摄功德。举疑劝
    问。为使众生云集请法。以生智慧。前唱灭中
    言今日者。告示灭时。言如来等。告语灭人。将
    欲涅??。告其灭事。人中如来应正遍知。是自
    利德。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应者是
    其应供之号。诸过永断。证灭相应。故名为应。
    又应供养。亦名为应。正遍知者。理无偏邪。故
    名为正。于理穷照。称曰遍知。自德无量。且举
    此三。怜愍已下是利他德。初怜愍等显利他
    相。大觉世尊举利他号。利他相中。怜为慈怜。
    愍为悲愍。此二内心。覆者覆令善法增长。护
    者防护使其离恶。此二外相。等视众生显前
    怜愍。等视正辩如罗睺罗。类以显之。为作归
    等。显前覆护。作归法说。屋等喻况。利他号
    中。大觉佛号。言世尊者是世尊号。化德无量。
    略举此耳。将欲涅??。是告灭事。垂灭曰将。下
    劝问中。一切众生有疑悉问。彰己无偏。欲令
    齐问。举一齐余。故名一切。众法成生。故曰众
    生。又多死生。亦名众生。有疑须决。故悉可
    问。为最后问。显己定灭。欲令必问。何故此中
    无众悲叹。乍闻唱灭。必未审定。悲恼相微。为
    是不说。又设有悲。悲相同后。故不别论。光明
    之中。初明如来放光普照。其中已下。明诸众
    生蒙光获益。初中。尔时放光时也。言世尊者。
    放光人也。于晨朝时。重复明时。日时宽长。故
    复曲指。从其面门。明放光处。口是面门。何故
    此放。佛一一相备含多用。宁可具责。又复如
    来面门放光多为授记。下说众生皆有佛性
    悉当作佛。即是普授众生记别。故此放之。下
    明放光。放种种光。总以标举。其明杂色。总显
    其相。青黄赤等。别以显之。别有六色。光遍已
    下辩光分齐。近照三千。远至十方三千世界。
    如论中说。千四天下合之为一。名小千界。数
    小至千。复合为一。名中千界。数中至千。复合
    为一。名为大千。此三千界名世界刹。同时成
    坏。故合为一。光今遍之。人言此光与下所摄
    光相别异。云何知异。此六彼五。故知不同。此
    照十方。下但覆会。明知别异。计应无别。何以
    得知。下文说言。所放光明还从口入。自下更
    无放光之处。故知是一。若尔。何故此六下五。
    一义解云。颇梨玛瑙为一杂色。故下说五。外
    国相传。所放光中。摄五留一。以通正法。故下
    说五。或可如此。何故此中云照十方。下言覆
    会。盖随所照众生故尔。此中所照众生未集。
    故随所照。言至十方。下众皆集。故随所照。云
    言覆会。若下所摄唯覆一会。何故下言必于
    十方所作已辩。将是最后涅??之相。既言十
    方所作已辩。明与此同。下明众生蒙光益中。
    其中六趣。举其所益。谓前光明所照之中六
    趣众生皆得益也。人天修罗及三恶道为因
    所向故名六趣。道别不同故亦名道。经或说
    五。离合故尔。六中修罗摄入何道。经论不同。
    依?酬悸邸I闳牍淼馈R婪?罹?I闳牍硇蟆H?br> 彼罗睺阿修罗王。是师子儿。名为畜生。依伽
    陀经。是天鬼畜三趣所摄。?衬χ?浮L炫??br> 生。名之为天。是故经言汝本是天。又复经中
    名为劣天。今此利分以为六趣。遇斯光者简
    去无缘。罪垢烦恼。一切消除。正明利益。罪名
    罪报。即是报障。垢是业障。烦恼即是烦恼障
    也。遇佛光故。三障皆除。亦可罪垢是其恶业。
    业与烦恼。遇光皆灭。自下第三明其新众覩
    相增悲。是诸众生。举悲哀人。见闻是已。生悲
    所由。见光闻声。名见闻已。下显悲相。心大忧
    恼。意业憔恼。举声啼等。口业伤叹。举手拍
    头。身业悲恼。身恼不同。或有悲切不能自裁。
    举手拍头。捶胸大叫。或有自抑内心难忍。身
    体战栗。涕泣哽咽。问曰。何故拍头捶胸。有人
    释言。拍头显己失于导首。捶胸彰己心胸不
    畅。未必如此。盖乃世人悲怨之相。世人悲怨
    相别种种。或有拍头。或复捶胸。或有拍手。或
    时拍颊。或复蹋地。何必一一别有所表。自下
    第四动地催集。言尔时者。动地时也。下正明
    动。大地山海皆悉震动。彰大异小。故下文言。
    独地动者名为地动。山河海水一切动者名大
    地动。是中略无动地所由。若具应言。以佛神
    力故地震动。自下第五明诸大众见动相催
    云集佛所。于中有三。一明诸众见动相催。二
    时有无量大弟子下明其旧众覩相增悲。三
    复有八十百千已下明新众云集。初中有三。
    应上三相。初应地动相催诣佛。二互相执下
    应前光相而为伤叹。三复作是言世间空下
    应前声相重为伤叹。初中有二。一共相抑止。
    且各裁抑莫大愁苦。若不诣佛。徒悲无益。故
    相抑止。望留圣住。未敢专决。故言且抑莫大
    愁苦。二当疾往下共相驱催。三相频现。圣灭
    不赊。故须疾诣。头面礼等明催所为。为请佛
    住。礼敬身请。头面己尊。佛足彼卑。以己至
    尊。礼接彼卑。显敬?@至。劝下口请。请佛住
    世一劫及减。有人释言。请住一劫为显满字。
    请减一劫为表半字。此何必尔。若此大众已
    知满字。便解佛常。何劳请住。盖乃大众自许
    之词。多望一劫。脱若不遂。望灭一劫。下应光
    相。于中有三。初相执手共相开慰。同失所尊。
    故相执手。二复作言下发言伤叹。世间虚空。
    伤失所尊。时中无佛。故言世空。众生福下伤
    己失利。由佛灭度。无人教善。故生福尽。无人
    示恶教令裁断。故不善业增长出世。十恶是
    其不善诸业。恶本性成。加以现起。故言增
    长。流行世间。名为出世。非是增长过出世法。
    何故此中为此伤叹。前蒙佛光。罪垢消除。圣
    若一去。我等罪业谁能复灭。故为此叹。三仁
    等已下共相驱催。速往速往正相。驱催不久。
    必入须速。所以下应声相而为伤叹。复作是
    言。世空世空。伤失所尊。何故重言。人言。前
    空伤失如来。后空失法。当应不然。直是大众
    怨嗟之深。重言空耳。如世间人。得称意事。快
    哉快哉。得违意事。祸哉祸哉。何必重言即有
    异表。我等已下伤己失利。我等从今无救护
    等。对上声中怜愍覆护而为伤叹。一旦远下。
    对上声中举疑劝问而为伤叹。前中初言我
    等从今。明无救时。先来有师。失荫在后。故言
    从今。无有救护。无离恶处。现恶无救。当恶无
    护。无所宗仰。无集善处。言贫穷者。彰无宗
    损。谓无法财。言孤露者。显无救失。无人救
    护。所以孤露。后中初言一旦远者。就始为言。
    设有疑佛断。后疑不定。故言设有。当复问谁
    以除疑也。此三段中。初应地动共相抑止。后
    二略无文之隐显。第二段中。共相开慰。余二
    略无。亦是隐显。初二段中。共相驱催。后一略
    无。亦是隐显。后两段中。发言伤叹。初段略
    无。亦是隐显道理齐等。自下第二明其旧众
    覩相增悲。云何知此是前旧众。文不说来。故
    知旧众。下简未集。不简此众。故知是旧。以是
    旧故。六卷经中全无此文。问曰。?x梵佛灭度
    时。在忉利天。文不说来。下亦不简。而非旧
    众。今此所辩。何必不然。释言不同。依大智
    论。佛灭度后。结集法时。唯说?x梵在天不来。
    遣人往唤。唤亦不来。不言更有。故知不同。时
    有无量诸大弟子。标别其人。学在佛后。故名
    为弟。从佛化生。故复言子。迦旃延等列其名
    字。遇佛光下覩相增悲。先别。后结。别中遇光
    其身战等。身业不安。心浊意恼。发声大唤。口
    言伤叹。如是下结。问曰。罗汉已离坏苦。何故
    悲恼。释言。罗汉于世法中。忧悲已断。于佛境
    界。不能自裁。故生悲恼。其犹迦叶及阿难等。
    世间五欲不能倾败。大树紧那鼓琉璃琴。摩
    诃迦叶不觉起舞。阿难比丘不觉歌吟。大树
    紧那是其菩萨。上人五欲。小乘不堪。此亦相
    似。亦可现悲。生众恋意。自下第三新众云集。
    何故须集。所为有八。一为请住。故上文言疾
    至佛所。劝请如来莫般涅??。二为献供。故下
    诸众辩供奉佛。三为?维。故下文言为欲?
    ?橙缋瓷砉省K奈?鲆伞9氏挛难圆⒖衫窬?br> 请决所疑。五为显法。故下文言为显如来方
    便密教。六为众生。故下文言为益众生。七为
    论难。如下文中十仙云集。八为观看。如律中
    说。佛灭度后。摩诃迦叶见一尼干手持天华寻
    路而行。问从何来。尼干对曰。从拘尸来。见世
    尊不。答言我见。平安已不。答言。灭来已过七
    日。我从彼会持此华来。如是等辈。直为观看。
    来意如是。今此所列具前六意。所以来集。文
    中初先随数多少。渐增以列。二十恒河大香
    象下乱列诸众。前渐增中。初列道众。四恒已
    下明常流众。道众德尊数少故先。常流行卑
    数多故后。道法众中。先列出家。后列在家。以
    出家者形尊数少。是故先列。在家形卑数多
    故后。出家众中。先列声闻。后列菩萨。诸经多
    尔。何故而然。泛解有四。一远近分别。声闻之
    人常随如来。因明佛后。随近先列。如上所列
    比丘众是。菩萨不尔。故在后论。何故声闻多
    近如来。释有两义。一声闻智劣。未闲道法。虽
    得圣果。进止威仪常须佛教。是故如来乃至
    灭度常为制戒。二声闻众现蒙佛度。舍凡成
    圣。荷恩深重。虽得漏尽。常随供养。故近如
    来。菩萨两义。故不近佛。一智解殊胜。深闲道
    法。不假佛教。二随感现化。故不近佛。此是第
    一远近分别。二形相分别。声闻之人。执持威
    仪。形相端严。世共尊敬。故列在先。菩萨随
    化。身无定准。形仪不整。故列在后。三就德
    分别。亦得名为约教分别。如龙树说。教有二
    种。一秘密教二显示教。秘密教中。菩萨德尊。
    理应在前。如华严经。显示教中。罗汉辟支同
    佛漏尽。人多重敬。宜在先列。菩萨随化。现处
    诸漏。若闻菩萨在罗汉上。人多惊怪。故列在
    后。如大品等。今依显示先列声闻。四就数分
    别。声闻众少。故列在先。菩萨众多。故彰在
    后。虽有四义。此中具依后三释之。声闻众
    中先列比丘。后列尼众。比丘人尊数少故先。
    尼众形卑数多故后。比丘众中文别有三。一
    列众叹德。二覩相增悲。三云集佛所。就初段
    中。先列其众。举数辩众。文显可知。下叹其德。
    初先总叹。次别。后结。皆阿罗汉是总叹也。罗
    汉梵语。此名无生。随义傍翻。亦名无着。无生
    报亡。无着因尽。心得下别。别中初先叹其德
    备。加?钐聪绿酒渲诖俊L镜卤钢小W枷绿灸帷?br> 最初少一诸漏已尽。通其所少。文别八句。句
    虽有八。体唯有四。所谓四智。前四正叹。后四
    重显。所少漏尽。明我生尽。准?称派场I?〖?br> 是断集之智。故尽诸漏。名我生尽。心得自在。
    明梵行立。依?称派场J切薜乐恰5佬谐陕?=?br> 任从意。名心自在。所作已辩。即是所作已辩
    智也。依?称派场J侵っ鹬恰Vっ鸸Τ伞C???br> 辩。离恼是其不受后有。准?称派场J嵌峡嘀恰?br> 今言离恼。举因显果。由离恼故不受后有。此
    之四义广如后释。调根显初诸漏已尽。从眼
    至意。生识名根。善调诸根。故不生漏。如龙有
    威。显前自在。成慧显前所作已辩。斯乃成就
    众生空慧。逮得己利。显前离恼。烦恼损己。故
    离烦恼名为己利。逮名为至。亦曰及矣。下叹
    众纯。有行共俱。故如檀林?钐次нv。备断同
    聚。如师子王师子围?。行德普熏。其犹??br> 檀。断德摧恶。状同师子。上来别叹。成就下
    结。成无量等结叹前德。一切皆等结叹前人。
    从佛化生。名佛真子。第二覩相增悲之中。初
    明见光。次相驱催。后增悲哽。恋情深重。沸血
    将出。故体血现如波罗华。六卷经云。如日初
    出。照青树叶。赤脉皆现。自下第三云集佛所。
    于中先明集之所为。为益众生。句别有五。为
    欲利益安乐众生一句是总。中三是别。成就
    大乘第一空行。大乘法化。大乘离相。故名空
    行。显发如来方便密教。小乘法化。无小权施。
    故名方便。权言覆实。名为密教。为不断绝种
    种说法。世间法化。世行参差。名为种种。亦可
    此三同成大乘。成就大乘第一空行。令其入
    证。显发已下令入阿含。显发密教。令知昔权。
    弃而不从。不断说法。令修今实。是义云何。
    由诸比丘集诣佛所。佛教修学大乘空行。他
    闻同入。故令他成。由其诣佛。佛对破小。彰昔
    是权。论昔覆实。名显如来方便密教。由其诣
    佛。佛教修习大乘诸行。名为不断种种说法。
    为生调伏一句总结。上来五句明集所为。疾
    至佛所。正明云集。稽首佛等。到已设敬。列尼
    众中。先实后权。实中三分。与比丘同。就初段
    中。先列其众。列名举数。辩众可知。下叹其
    德。一切亦是。大阿罗汉。是总叹也。诸漏已
    下是别叹也。别中准上。文少不足。前比丘
    中先叹德备。后叹众纯。今此略无叹众之文。
    就叹德中。准叹比丘。末后少一逮得己利。通
    其所少。文亦八句。所叹四知与上无别。诸漏
    尽者。烦恼连注。其犹疮漏。故名为漏。漏别有
    三。所谓欲有无明漏等。下当具辩。三漏非一。
    是故言诸。无学断竟。名之为尽。余如前释。
    亦于晨下覩相增悲。亦欲利下云集佛所。文
    如上说。明权众中。于尼众中复有诸尼。皆是
    菩萨。拂权显实。人中龙下就实叹德。先叹自
    德。人中之龙彰其人尊。龙是一切畜生中上。
    此诸尼等。人中最胜。与龙相似。约喻名人。名
    人中龙。位阶已下明其位极。位阶十住。简异
    前九安住不动简异初住。下叹利他。为化现
    女是化他身。常修无量是化他心。四无量义。
    下当别论。得自在力能化作佛。是化他能。通
    力自在。故能作佛。次列菩萨。文亦有三。与比
    丘同。初中有四。一列其众。二略叹德。三列其
    名。四广叹德。初列众中。一恒举数。菩萨摩诃
    萨者。标其众别。菩萨梵语。此方翻之名道众
    生。此人求道。内怀道行。以道成人。名道众
    生。问曰。二乘之人并皆求道。斯有道行。何故
    菩萨独得其名。释言。贤圣。名有通别。通则
    须陀乃至诸佛。名同无别。如下文说。别则各
    异。今为分别。贤圣不同。故此菩萨偏得名
    为道众生也。何故如此。释有三义。一就愿心
    望果分别。唯此众生求大菩提余悉不求。是
    故独此名道众生。故地论言。上决定愿成大
    菩提。偈言菩萨故。二就解心望理分别。凡夫
    着有。二乘住无。有无乖中。不会中道。是故不
    得名道众生。唯此菩萨妙舍有无。契会中道。
    是故独此名道众生。三就行分别。入佛法中
    有三种门。一教。二义。三者是行。教浅义深。
    行为最胜。声闻软根。从教为名。声者是教。餐
    声悟解。故号声闻。缘觉次胜从义立称。缘者
    是义。于缘悟解。故名缘觉。菩萨最胜。就行彰
    名。以能成就自利利他俱利之道。故名菩萨。
    故地持云。声闻缘觉但能自度。菩萨不尔。自
    度度他。是名道胜。以道胜故。名道众生摩诃
    萨者。此翻名大。大有三种。如地论说。一者
    愿大。期大菩提。二者行大。旷集诸度。三利
    众生大。四摄等益。人中龙下第二略叹。先叹
    自德。方便现身叹利他德。第三列名。名别可
    知。其心皆下第四广叹。广中初别。成如是下
    总以结叹。别中叹其三世功德。先叹现德。次
    过。后未。此三世中。皆叹自利利他之德。就现
    在中。先叹自德。句别有五。前四摄法。后一护
    法。就前四中。敬重大乘。是自分始。乘者是其
    行之功用。行能运通。名之为乘。乘别有三。所
    谓声闻缘觉佛乘。诸佛所乘。前二不加。故名
    为大。安住大乘。是自分终。修成不退。故曰安
    住。深解大乘。是胜进始。于未修处。观照分
    明。故曰深解。爱乐大乘。是胜进终。于前所
    解。乐欲修行。上来摄法守护大乘。是护法行。
    不令他人诽谤毁灭。故言守护。是义如下金
    刚身品具广分别。上叹自德。下叹利他。善随
    世间。世间法化。世间有二。一众生世间。二器
    世间。今此善随众生世间。众生云何得名世
    间。世者是时。间者名中。所化众生不出时中。
    故名世间。作是誓下出世法化。已于过下叹
    过去德。先叹自利。已于过去修持净戒。是离
    恶行。善持所行。是摄善行。解未解下叹利他
    德。解未解者小乘法化。绍三宝等大乘法化。
    此如华严明法品说。彼有三番。能令众生发
    菩提心。令佛宝不断。开示演说十二部经甚
    深法藏。令法宝不断。受持一切威仪行法。令
    僧宝不断。其第二番赞叹大愿。令佛宝不断。
    分别显示十二缘起。令法宝不断。修六和敬。
    令僧宝不断。其第三番。下佛种子于众生田。
    生正觉芽。令佛宝不断。护持法藏。不惜身命。
    令法宝不断。善御大众。心无忧悔。令僧宝不
    断。此三番中亦有阶降。先就佛宝。彰其阶降。
    初番能令发菩提心。起求佛愿。第二番中赞
    大愿者。赞起行愿。令其修习。第三番中下佛
    种子于生田者。化成行种。次就法宝。彰其阶
    降。初番演说十二部经。是其教法。第二番中
    显示缘起。是其理法。第三番中护持法者。是
    其行法。下就僧宝。彰其阶降。初番受持威仪
    法者。僧行方便。第二番中修六和者。行成不
    乖。第三番中善御大众。德熟摄他。下叹未来。
    于未来世当转法轮。是利他德。未来成佛。故
    能转法。以大严等。是自利德。谓以功德智慧
    庄严。而自严也。上来别叹。下总结之。成如是
    等结前自利。等观生下结前利他。上来第一
    列众叹德。增悲云集。并同前释。问曰。何故上
    来诸众不明献供。以出家者无为法住。无所
    贮畜。故无奉献。自下次明在家二众。以优婆
    塞形尊数少。故在前列。优婆夷等形卑数多。
    彰之在后。优婆塞中文别有四。一列众叹德。
    二于晨朝下辩供奉佛。三世尊知下如来不
    受。四不果却住。此之四分。诸众多同。宜审
    记知。初中有四。一列其众。二恒举数。前说一
    恒。今增说二。问曰。现观人类不多。今此何故
    独优婆塞有其二恒。余众渐多。释言。今此三
    千同聚。故有二恒。又随报别。一处之中有多
    种人。斯皆云集。故有二恒。如法华中。众生见
    劫尽。大火所烧时。天人常充满。如是等也。下
    诸众中恒数渐增。其例皆尔。诸优婆塞标别
    其众。此云近住。近善而居。亦名善宿男。怀
    善而住。名为善宿。又亦名为清信士也。二受
    持下略叹其德。受持五戒。明离重过。威仪具
    足。彰离轻罪。五戒是其在家正行。故偏叹之。
    三其名下列其名字。四深乐已下广叹其德。
    于中初叹护烦恼行。亦欲乐下叹护小乘行。
    护烦恼中。初总。次别。后总结之。深乐观察诸
    对治门。是其总也。此下所观皆能治过。故名
    治门。所谓下别。治门无量。今此略举六种门
    矣。初苦乐等。是八修门。观生死法。无常苦
    等。观涅??法。常乐净等。二实不实者。是二谛
    门。真谛为实。世谛不实。三归非归。是忻厌
    门。归向三宝。名为归依。背离邪法。名非归
    依。亦可趣向出世涅??。名为归依。连背生死。
    名非归依。四生非生者。是假实门。五阴非生。
    所成假人。名为众生。五恒非恒等。是因果门。
    恒与非恒。是其果门。涅??是恒。生死非恒。安
    与非安。是因行门。善行是安。恶行非安。亦可
    无漏圣行是安。有漏非安。六为无为等。是四
    谛门。为无为者是其苦谛。有为是苦。色法心
    法非色心法。是有为也。无为非苦。相对故来。
    虚空数灭非数灭等。是无为也。断者是集。可
    断名断。不断非集。相对故来。涅??是灭。非涅
    ??者相对故来。增上是道。以殊胜故。非增上
    者相对故来。常乐已下第三总结。护小乘中。
    初别。后结。别中唯叹现未功德。不叹过去。以
    优婆塞迹居近行。故略不叹。就叹现中。自他
    并叹。文有三对。初对行始。第二行次。第三行
    终。亦欲乐闻无上大乘。是自利始。对前称亦。
    如闻为他。是利他始。此是初对。善持净戒。渴
    仰大乘。是自利次。持戒离过。渴大修善。既自
    充足。复充余渴。是利他次。此第二对。善能摄
    等。是自利终。句别有三。前之两句明摄法
    行。摄无上智。求大果也。爱乐大乘。学大因
    也。亦可摄取无上智慧求于证法。爱乐大乘
    求于教法。守护一句是护法行。善能随下是
    利他终。善随世间。世间法化。度未度等小乘
    法化。度未度者令度苦果。解未解者令断集
    因。绍三宝等大乘法化。此第三对。下叹未来
    当转利他。以大严等是其自利。以大庄严是
    摄善行。深味净戒是离过行。上来别叹。下总
    结之。悉能成等结前自利。于众生等结上利
    他。自下第二辩供养佛。以在家者。有供可奉。
    故下辩之。文别有四。一辩诸供具。二复作念
    如来今者受我供下。念佛受已当入涅??。心
    怀悲恼。三各各?下持供奉佛。四举声号下
    哀请佛受。前中有二。一财供养。二各作是念
    一切众生若有乏下明行供养。财中有八。一
    辩香木。二具宝幢。三持宝盖。四作众乐。五擎
    妙华。六?众香。七备食具。八严处所。就初段
    中。亦于晨朝。辩木时也。为欲??场1缒舅?br> 为。此云焚尸。人人各取。正明辩木。其?钐?br> 等是其木体。光香华幡。严木之事。车马二种
    运木之具。第二宝幢加以网严。第三宝盖杂
    以华饰。是华台中多有黑蜂。何故在此。蜂多
    依华。何故云黑。人言为表无明众生容有所
    表。文中不说。不可辄定。何故道此是蜂出声。
    有所陈说。所以举之。伎乐华香。文别可知。第
    七食中。为佛及僧辩食是总。下别显之。香薪
    德水成食之缘。苦酢辛等食之体味。下有三
    德。显食殊胜。成食缘中。八功德水之所成者。
    清净不臭。轻冷软美。饮时调适。饮已无患。是
    其八也。清净色入。不臭香入。轻冷及软。此三
    触入。美为味入。后二法入。此八是其水之功
    能。水家之德。故名功德。食体味中。六味总
    举。苦等列名。下说甜酥。八味具足。今此言
    六。其义何耶。然六与八离合言耳。合即说六。
    离即为八。分甘为三。一不苦名甘。翻对苦味。
    二不酢名甘。翻对酢味。三不辛名甘。翻对辛
    味。其犹咸淡二味相翻。外国语中应有别名。
    此无异称。通说为甘。后三德中先举后列。言
    轻软者。是食功能。食之令人身轻体软。言净
    洁者。食体精纯。无余秽污。言如法者。受用顺
    道。非酒肉等。第八处中。先到。后严。初严其
    地。次座。后树。诸优婆塞现居人报。安能严座
    如须弥山。释言。此等虽居人位。并是出世不
    思菩萨。故能如是。又是如来三昧法门之所
    示现。故能如此。下皆同尔。上来等一明财供
    养。下明行供。亦名法供。地持名为至处道供。
    于中有三。初作是念。一切众生若有乏等。念
    众生心。二作是施时离欲?等。护烦恼心。三
    无余思下求菩提心。无余思惟。求世福乐。唯
    期菩提。求佛果也。皆已安住于菩萨道。具佛
    因也。又复前句是求佛愿。皆以安等是求佛
    行。上来第一辩诸供具。复作念下是第二段。
    念受当灭。心怀悲恼。各各?下是第三段。持
    供奉佛。举声号下是第四段。哀请佛受。初先
    号泣。复相谓下发言伤叹。便自举下正请佛
    受。举身身请。而曰口请。上来第二辩供奉佛。
    自下第三如来不受。言知时者。不受所以。知
    今非是受供之时。故曰知时。何者受时。受时
    有二。一许受时。纯陀章中。二正受时。大众问
    品。前许受时显示佛常。后正受时显涅??常。
    今非彼时所以不受。言默然者。明不受相。何
    故须默。如来大人。体道少欲。若受不受多皆
    默然。云何可别。现相令知。言不受者。正明不
    受。释意有四。一欲令诸众齐有献奉。故此不
    受。若受此供。余众绝意。何敢更献。二为使纯
    陀献供显法。故此不受。若受此供。纯陀何敢
    更生献意。三欲令诸众于施重心。故此不受。
    至后大众问品之中。方为受之。四于此处未
    对纯陀显佛常义。恐彼诸众施无所趣故此
    不受。下对纯陀显常已竟。众问品中等为受
    之。今对此供不受既然。下余众中不受例尔。
    自下第四不果却住。初先不果。后悲却住。于
    中初法。次以喻显。供佛善根可爱如子。如来
    不受。名病丧亡。所设虚弃。名送冢间。无善复
    本。名为归还。施心不申。名为怅恨。下合可知。
    优婆夷中。文亦有四。一列众叹德。二辩供奉
    佛。三如来不受。四不果却住。初中有四。第一
    列众。三恒举数。诸优婆夷标别其众。此云近
    住女。亦云善宿女。义同前释。二受持下略叹
    其德。亦如上解。三列其名。四广叹其德。于中
    初别。后总结叹。别中有四。初能堪任护持法
    等。护小乘行。二呵责家法。护烦恼行。三自观
    下广护烦恼。四深乐下广护小乘。初中悉能
    护持正法。是护法行。为度已下是摄人行。第
    二段中呵家法者。呵责自家五阴身法。呵义
    如后。第三段中。文别有二。一观过生厌。二以
    是缘下修治断除。前中初先观身五过。宁以
    牛下二事显失。是故当下总结生厌。初观过
    中。先观身苦。观身如蛇。是其内苦。譬如四蛇
    性相乖反。四大如是。地坚而重。风动而轻。水
    湿而冷。火燥而热。各相乖反。故如四蛇。诸虫
    唼食是其外苦。苦别无量。略举此二。是身臭
    下观身不净。不净有五。一种子不净。现在父
    母精血为种。过去烦恼结业为种。二住处不
    净。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安置己
    体。三自体不净。三十六物共成己体。四自相
    不净。九孔常流。五毕竟不净。此身死已。虫食
    成粪。火烧为灰。埋之为土。至竟无净。今此文
    中略举三种。身臭贪缚。种子不净。现在父母
    精血为种。故身臭秽。过去贪爱烦恼为种。名
    贪狱缚。身如死狗。自体不净。九孔常流。自相
    不净。两眼两耳。两鼻及口。大小便道。是九孔
    也。身如城下。观身无我。于中初先当相观察。
    寄托城喻。明身虚假。文相可知。如是身城诸
    佛弃下。寄人显法。诸佛弃舍。彰实无我。凡愚
    常味贪等止住。明着是痴。又佛弃舍。举圣呵
    凡。凡愚味着。责凡异圣。是身不坚。如芦苇等。
    观身是空。下观无常。初先正观。谁有智下寄
    圣显过。前中泛论无常有三。一分段无常。六
    道果报。三世分异。二念无常。念念迁谢。三者
    自性不成实无常。有法虚集。都无自性。今略
    论二。是身无常念念不住。是念无常如电光
    等。喻以况之。是身易下分段无常。是身易坏
    如河岸等。观生易死。先法后喻。不久已下观
    死易至。上来正观。谁有智者当乐此身。举圣
    不乐。明身可厌。上来第一观身五过。自下第
    二二事显失。两义释之。一难易分别。牛迹盛
    海。丸地如枣乃至如尘。是事至难。犹可为之。
    具说身过。毕竟叵得。二多少分别。大海深广。
    牛迹盛之。数亦可尽。大地宽广。丸之如枣乃
    至如尘。数亦可尽。身患多彼。具说叵尽。是故
    当舍。如弃涕唾。是第三段总结生厌。上来第
    一观过生厌。以是缘下修治断除。以是观身
    多过因缘。故修空等而为对治。空无相愿。广
    如别章。就第四段广护小中。叹其现在未来
    功德。不叹过去。义同前释。现中叹其自利利
    他。文别三对。初对行始。第二行次。第三行终。
    深乐谘受。自行始也。闻已演说。利他始也。此
    是初对护本愿等。自行次也。护持本愿。守菩
    提心。毁?枧?缕鹌刑嵝小O妊嵊形?4涡梦?br> 为。厌有为中。毁?枧?认止?苎帷F苹瞪??br> 当过能灭。渴仰大乘是趣无为。既自充下利
    他次也。此第二对。深乐大下是自行终。深乐
    守护。就实叹德。深乐还是摄法之行。守护还
    是护法之行。虽现女下拂权显实。善能随下
    是利他终。善随世间世间法化。度未度等小
    乘法化。令度苦果。解其集因。绍三宝下大乘
    法化。此第三对。叹未来中。当转利他。以大严
    等叹其自利。以大庄严是摄善行。坚持禁戒
    是离恶行。上来别叹。下总结之。皆悉成等结
    前自利。于诸生等结上利他。上来第一列众
    叹德。后三可知。上明道众。下列常流。先列离
    车。以此人供多前少后。故次列之。文别有四。
    一列众叹德二辩供奉佛。三如来不受。四佛
    力住空。就初段中。先列众。次叹德。后列其
    名。初列众中。四恒举数。离车辩众。离车梵
    语。有人传释。此名迭治。是其王种。迭治国
    事。故云迭治。下列诸王。过于五恒。夫人七
    恒。王种应多。今此何故但有四恒。有缘者来。
    无缘不集。多少何定。次叹其德。先别。后结。
    别中有三。一护法行。二愿令我下明护法愿。
    三常欲乐下明护法心。此三段中。皆利自他。
    护法行中。为求法故善修戒等。是摄法行。此
    即自利。摧伏异等是护法行。此即利他。摧伏
    异学坏正法者。是摧邪行。异学外道邪见无
    信。怀正内学。破戒无行。并以王力而摧伏之。
    常相谓下是通正行。常相谓言相率弘法。当
    以金等。舍财通道。供人使学。故令甘露久住
    于世。佛法能除烦恼?骺省9嗜绺事丁?砉隳?br> 穷。名无尽法。润邃叵测。名深奥藏。护法愿
    中愿我常学。是摄法愿。此即自利。诽谤已下
    是护法愿。此即利他于中四句。前二罚恶。后
    二赏善。前罚恶中若有谤等。外道毁正。断舌
    令息。若出家等内学犯戒。罢以清众。下赏善
    中有能乐等。在俗有信。敬事若尊。若有僧下
    出家有行。喜助如亲。故令得力。护法心中常
    欲闻等。是摄法心。即是自利。亦为人说。是通
    法心。即是利他。上来别叹。下总结之。列名可
    知。此初段竟。次二可解。第四段中初明离车。
    不果悲恼。后以佛力令其住空。何故而然。以
    诸离车专情护法。护法功高。故令住空使人
    仿习。七多罗者。一多罗树去地七仞。一仞七
    尺。一树合有四十九尺。七树合有三百四十
    三尺。次列大臣及诸长者。亦以人供多前少
    后。故次列之。文亦有四。一列众叹德。辩众
    叹德。列名可知。二辩供奉佛。五倍前者。当应
    望彼最初说五。三如来不受。四佛力住空。此
    亦护法。故令住空。次列诸王。亦以人供多前
    少后。故此列之。文别有六。一列其众。二辩供
    具。三叹其德。四持供奉佛。五如来不受。六
    不果却住。就初段中。先明所集。除阿?下简
    所未集。世上杀父。愧惧情深。故此未来。下列
    其名。以何义故。不列其数。当以诸王过于五
    恒。不满六恒。分齐难彰。故隐不列。第二可
    知。第三叹中。先自后他。自中四句。前之两
    句舍邪归正。后之两句弃小学大。利他可知。
    后三易解。次列夫人。亦以人供多前少后。故
    此列之。文别有四。一列众叹德。二辩供奉佛。
    三如来不受。四不果却住。初中有四。一列其
    众。二叹其德。三列其名。四重叹德。初列众
    中。七恒夫人。正列所集。除阿?下简所未集。
    世王未至。夫人亦尔。随王未来。第二叹中为
    度现女。是利他德。常观身等。是自利德。列
    名可知。第四叹中。初明自利。安住摄善。修
    戒防恶。怜下利他。后三可知。次列天女。文
    别有六。一列其众。二作是言下详宜献奉。三
    叹其德。四辩供奉佛。五如来不受。六不
    果却住。初段可知。第二段中。初相告劝。观
    他所设。我等亦下自欲献奉。于中有四。一
    许有奉献。二念佛受已。当入涅??。显必须
    为。三明最后。供佛至难。彰必须作。四举如来
    灭后世空。明今应供。第三叹中。先别。后结。别
    中叹其现未功德。不叹过去。义同前释。现中
    叹其自利利他。文有三对。初对行始。第二行
    次。第三行终。爱乐欲闻。自利始也。闻已为
    人。利他始也。此是初对。渴仰大乘。自利次
    也。既自充下利他次也。此第二对。守护大等。
    自利终也。于中先明摄善之行。此以护法为
    摄善行。守大是总。若有异下别显护相。持戒
    仪具。是离过行。善能随下是利他终。善随世
    间。世间法化。度未度等。出世法化。此第三
    对。下叹未来。当转法等是其利他。以大严等。
    是其自利。上来别叹。下总结之。成如是德。结
    前自利。等慈生下结上利他。第四辩供奉佛
    之中。文别有四。一严辩供事。供事有十。所谓
    香木。盖。帐。幢。甘膳。伎乐。牀座。灯。华。二念
    佛将灭。心怀悲恼。三为生诣佛。文同前释。四
    请佛受供。后二可知。龙等众中。多先列众。次
    辩供奉佛。后如来不受下不果却住。文显可
    知。上来随数渐增。以列二十恒河。大香象下
    乱列诸众。尔时阎浮比丘及尼一切集者。与
    上何别而复列之。前唯无学。此通上下。凡圣
    皆集。故云一切。唯除迦叶阿难众者。阿难林
    外为魔所娆。故此未至。迦叶后来。佛现双足。
    广益多人。故此未集。问曰。如来般涅??时。?x
    梵波提在天不来。何故不简。释言。迦叶及与
    阿难。今虽未至。后必当来。故此简之。?x梵在
    天。毕竟不来。故今不简。如此流例亦应非一。
    此第五竟。自下第六如来变林以敦众心。何
    故须尔。新众既来。见佛犹在。望圣不灭。恋情
    容赊。故佛变林。表灭敦励。文中初辩。次类。
    后合。辩中初先变林令白。明是鲜白。故说如
    鹤。何故现白。人言白色。是树死相。为表圣
    灭。此如前破。又人复云。白是色本。显佛归
    本。或容可尔。但非经说。未可专定。次现宝
    堂。映发双林。人亦就此。种种异表。难知且
    止。下现泉池。妙华盈满。映饰宝堂。类合可
    知。准此合文。定知林堂非是别相。现堂之后
    方言树林。种种庄严甚可爱等。自下第七重
    明诸众覩相增悲。献奉供养。于中有二。一明
    此方所集诸众。覩相增悲。献奉供养。二尔时
    东方去此已下。明他方众云集献供。就初段
    中。先明覩相。皆悉悲感。是增悲也。名前变
    林。为涅??相。下明献供。问曰。此等是前众
    不。释言。欲天及阿修罗。是上所列天及修罗
    二众所摄。今复举之。故前文中标列四王。今
    复重举。余亦如是。梵众新来。如下所列。欲天
    修罗既是前众。何故至此。方论献供。释言。此
    等向前空来。既至双林。见众施设。方生献意。
    故此列之。故下相谓。汝观人天。大设供养。
    我等亦供。亦可前者人供俱来。其中人供。渐
    次增者。前即具列。或有人多而供减少。或复
    人少而供增多。前列不便。故此辩之。于中有
    六。一明欲界地天献供。二明欲界空天献供。
    三诸梵献供。四?衬χ识嘈蘼尴坠?N迥??br> 献供。六大自在天王献供。此等随供。渐增以
    列。初中有三。一四王帝释详议献奉。二四王
    献供。三帝释献供。初中汝等观天人等。观他
    施设。我等亦下。自欲献奉。若我最下举益相
    观。四王献中。先标供主。须弥四面有四那
    干呵罗山。去地四万二千由旬。纵广亦尔。上
    有四王。东方天王名提头赖吒。此云持国。领
    诸天众并干闼婆及?成彡A二部鬼神。南方
    天王名?陈ダ詹妗4嗽圃龀ぶ鳌A熘钐熘诓?br> 鸠??荼及薜荔多二部鬼神。西方天王名??br> 楼博叉。此云杂语。领诸天众及龙富单那二
    部鬼神。北方天王名?成趁拧4嗽贫辔拧A熘?br> 天众及夜叉罗刹二部鬼神。是故向前鬼神
    王中。列?成趁拧4说人耐踅窭聪追睢K?枰?br> 下辩供奉佛。倍过前者。倍过上来一切所设。
    下佛不受。不果却住。帝释献中。先标供主。释
    提桓因。忉利天王此翻名为能为天王。三十
    三天。兼列其众。须弥顶上有其三十三处之
    别。当中释居。面各八国。臣民所住。故通说为
    三十三天。次明献供。倍过前者。倍过四王。亦
    可倍前一切所设。如来不受。不果同前。乃至
    第六所设已下。是其欲界空天献供。始从夜
    摩。乃至他化。皆来献奉。文相可知。诸梵献
    中。文别有五。一总明梵众。一切来集。上至有
    顶。一切来者。所谓至于色界有顶。无色无形。
    所以不说。亦可上至非想有顶。四空无色。彼
    云何来。释言。凡夫二乘不见。故云无色。事实
    有之。故得说来。故阿含中。说舍利弗般涅??
    时。无色诸天咸来泪下。如春细雨。华严亦云。
    菩萨鼻根闻无色界宫殿之香。此经下文亦
    说有色。故至非想。悉皆来耳。以色界上悉皆
    离欲。通名梵众。二尔时下标别供主。前所集
    中有设不设。故别举之。此应是彼中间梵王。
    云何得知。其幡短者。但悬梵宫。明知非上。亦
    可是其三禅梵王。三辩供奉佛。四如来不受。
    五不果却住。?衬ο字小O缺昶渲鳌4舜笃腥??br> 故放身光。过于梵天。盖覆千界。辩供不受。不
    果同前。魔王献中。文别有六。一标供主。并叹
    所作。二辩供奉佛。三献神呪。四请佛受供。五
    佛许受呪。不受其供。六不果却住。初中欲界
    魔王波旬标列供主。魔罗梵语。此云杀者。害
    人善故。波旬梵语。此云极恶。依于佛法而得
    善利。不念酬报。反欲加毁。故名极恶。他化天
    上别有魔界。通亦是其他化天摄。故今说为
    欲界魔王。此多菩萨随化示作。故引眷属。来
    此供养。开地狱下叹其所为。先救狱苦。后摄
    魔民。救狱苦中。初明所与。后明所去。所与是
    何。与乐与善。开狱施水。是与乐也。因告已下
    是与善也。乘前施水。兼劝以善。故曰因告。汝
    无能为。彰所不堪。不堪供佛。唯当已下量其
    所堪。教修善意。初教念佛。后教随喜。当令汝
    下明修利益。生死昏寝。说之为夜。轮转无际。
    谓之为长。得善自宁。名为获安。此明所与。魔
    于地狱悉除刀下明其所云。为除刀剑。注雨
    灭火。此是众生恶业果报。魔复安能为之除
    遣。直尔不得。由前教劝。念佛随喜。罪垢消
    薄。故得灭除。又魔是其不思菩萨。有逢遇者。
    必定是其宿世善人。受报可转。故为除之。如
    人贫穷。虽是果报。可以财救。彼亦同尔。上救
    狱苦。下摄魔民。以佛神力。生心所由。复发是
    心。重起化意。令诸已下诫舍鬪具。魔专坏乱。
    坏人善时。多以鬪具。恐怖行者。今劝舍之。第
    二辩供。文显可知。就第三段献呪文中。别有
    六段。一自宣已心。彰已爱法。二男子女人为
    供养下明呪所为。为于一切诸持法者。三??
    枳下正宣呪词。四是呪能下辩咒功能。五为
    伏已下明说呪意。六若有能下明持者获益。
    亦得名为举益劝持。初中我等爱乐大乘。是
    摄法心。守护大乘。是护法心。魔多虚诈。惧佛
    不信。故发此言。显已诚意。第二段中。明已为
    护受法之人。说呪以防。人通真伪。为道为人。
    名之为真。为身为财。说以为伪。文中具论。应
    有三分。一举其真。二辩其伪。三或真伪下双
    牒真伪。彰已为说。文但有二。略不举真。伪者
    尚为。真则亡言。故略不举。伪中有五。为供养
    者。为得衣食卧具汤药四事供养。受持经法。
    为怖畏者。畏现诸苦当来恶道。为诳他者。欺
    诳他人令其敬已。为财利者。为得金银仓库
    等物。为随他者。为他抑遣。自无诚意。为斯五
    事。受是大乘。所以名伪。通则受于一切经法。
    斯皆是伪。今对此经。且云受大。伪乃无量。且
    举斯五。五中怖畏。一向为身。供养财利一向
    为财。诳他随他。通为身财。下牒所为或真牒
    前所少真也。或伪牒上所辩伪也。我为是人
    除畏说呪。总明为说。益事非一。除畏功强。是
    以偏举。第三呪词。何故不翻。翻改失用多不
    神验。所以不翻。又复呪词未必专是天竺人
    语。翻者不解。是以不译。诸经呪词不翻多尔。
    第四能中。语义不足。若具应言。是呪能令诸
    失心者。怖者说者。不断法者。离诸怖畏。离畏
    如后持益中说。故此不举。言失心者。伪中之
    劣。此前伪中为供诳他。为财随他。四种人也。
    此等失于出离善心。故名失心。言怖畏者。伪
    中之胜。谓前伪中为怖畏也。言说法者。真中
    之胜。所谓宣说大乘经法。不断法者。真中之
    劣。所谓不断小乘法者。权化不绝。名不断法。
    以此呪力。通护一切四部众故。大小通举。此
    四种人。呪皆能令除灭怖畏。第五明魔说呪
    意中。先别。后结。别中四句。前二为人。后二
    为法。就为人中。初言为伏外道故者。对前说
    者不断法者。彰说所为。为使此人宣通正法。
    降伏外道。故为说呪。防护其人。护己身者。对
    前失心及怖畏者。彰说所为。为使彼人得此
    神呪。防护己身。受持经法。故为说呪。就为法
    中。护正法者。护小乘法。魔意为护小乘法
    故。说呪护前不断法者。护大乘者。魔意为护
    大乘法故。说呪护前说大法者。说如是呪。总
    以结之。第六持者。获益之中。初获法益。先
    列。后结。文中可知。持是呪者。我等护下获
    其人益。持者我护。如龟藏六。护前失心及怖
    畏者。令无衰恼。龟藏四足头尾为六。我不谀
    谄。至诚益力。助前说者不断法者。令增说力。
    欲令未来传法之人。知魔实护。决意弘法。故
    说不谄至诚益矣。上来六段。合为第三。献奉
    神呪。第四请佛受供可知。第五段中。初不受
    供。次为受呪。后明受意。为安四众。准此定
    知。魔意通为诸持法者。非唯此经下默不受。
    第六不果却住同前大自在中。先标供主。大
    自在者。犹是魔醯首罗天王。如龙树说。五净
    居上。别有菩萨净居天处。名摩醯首罗。十地
    菩萨多生其中。今来献供。所设已下辩供奉
    佛。于中有三。一辩供过前。持至佛所。二白佛
    已下彰已供微。显佛田重。三是故下请佛哀
    受。初段可知。第二段中。别有三文。一彰已供
    微。二若以三千大千已下举多显少。三何以
    下释。前中初法。次喻。后合。法说可知。喻中
    初先别举五喻。就初喻中。蚊喻自己。我喻如
    来。余四可知。岂当有下结前微少。不能益多。
    何者是少。自在所献。何者是多。所谓如来净
    土依果。但结后四。初喻不论。岂益大海。结前
    第二明一掬水不益大海。喻已所献。不益如
    来净土依果。岂益日明。结前第三明一小灯
    不益多日。岂益众华。结前第四明其一华不
    益众华。岂益须弥。结前第五明一亭历不益
    须弥。下合可知。上来第一正辩供微。自下第
    二举多显少。佛德恩深。假以三千大千世界满
    中供具。而为供养。尚不足言。我等所设。宁不
    微少。自下第三举佛恩深。释前供少。何故问
    也。何故三千大千供养犹名不足。下对释之。
    以佛为生。常于地狱畜生饿鬼。受苦救拔。故
    以三千大千供养。犹名不足。地狱外国名曰
    泥犁。地持释云。增上可厌。名为泥犁。杂心释
    言。不可乐故名为地狱。其义一也。此之二义
    皆对厌心。以彰其过。非是当相。当相正解。就
    处彰名。地下牢狱。是其生处。故云地狱。言饿
    鬼者。杂心释云。以从他求。故名饿鬼。又常饥
    渴。故名为饿。恐怯多畏。故名为鬼。言畜生
    者。杂心释云。以傍行故名为畜生。此乃辩相。
    非解名义。正解从主畜养作名。一切世人或
    为?n食。或为驱使。畜养此生。片从此义。故名
    畜生。诸恶趣者。谓修罗等。佛为众生。常于此
    处受苦救拔。故合多供。自佛至此。合为第二
    彰已供微。自下第三请佛哀受。是佛为生。常
    于恶趣受苦救拔。故今应愍受我微供。何故
    此中无佛不受。不果却住。有人释言。他方客
    至。故略无之。当应不然。纵使客至。何妨不
    受不果却住。直是经家略不云耳

    大般涅??经义记卷第一

               ?赖寿?梨
     应永三年十月日以劝修寺大经藏书写了
             法印权大僧都贤宝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