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五 >
  • 大般涅槃经集解卷第二(序品第一卷上)

    (序品第一卷上)

     释如是我闻一时 释拘夷城
     释力士生地 释阿利罗跋提河
     释娑罗双树 释波罗奢华
     释优鉢罗华 释拘物头华
     释分陀利华 释曼陀罗华
     释波利质多树 释?x奢耶衣
     释摩词跋多衣 释迦陵伽衣
     释八功德水 释默然不受
     释五门观
      序品第一
    案。旧经云尽命品。僧亮曰。诸经所不论者。其
    旨有三。何者。一曰常住。二曰一体三宝。三曰众
    生悉有佛性。然常住是经之正宗。余二为常
    故说耳。今以寿命表常。略经之大体也。僧宗
    曰。序者由致也。将说正宗。若不序述由致。无
    以证信也。有二序。一曰现序。亦曰别序。二曰
    未来序。亦曰通序。如放光等瑞。为当时由致。
    名为现序。余经不同。故名别序。如是我闻五
    证。是阿难所请。名未来序。经皆有此。故名通
    序也。宝亮曰。此劝问门中有四段。第一当序
    名。第二纯陀。略开常宗。第三哀叹。举胜修
    广常。劝问。第四老少二人譬。催问也。智秀
    曰。有八事。第一称如是。第二称我闻。第三称
    一时。第四记住处。第五列同闻。第六举时节。
    第七述集众瑞。第八叙表息化之相也。法安
    曰。序品有三段。初有六字。明阿难之言不虚
    也。次举住处。示说法根本。后列时众。明说法
    缘起也。就缘起中。有三别。第一从尔时世
    尊与大比丘。讫前后围?。列常随佛众也。第
    二二月十五日。讫后诸天众。此列为声光所
    召者也第三大身菩萨来集。彼佛所遣。非声
    光所召者也。慧朗曰。此品有两段。前名通序
    后明别序也。就别序中有六别。第一明六道
    众生。遇三相故。生忧悲也。从以佛神力。讫当
    复问谁。第二列出家在家四众。从时有无量。
    讫三恒沙也。第三列豪姓眷属。从四恒沙。讫
    七恒沙也。第四乱列天龙鬼神。从八恒沙。讫
    河神设供也。第五变林显涅??相。仍明四天
    乃至梵王眷属也。第六列无边身眷属也。明
    骏案。此品大开为两分。前通序。后别序。就
    通序中。自有五事。一如是。二我闻。三一时。
    四住处。五同闻人也。别序中有五事。一从二
    月十五日。讫当复问谁。述三种相。总叙见闻
    之者忧悲之至也。二从时有无量诸大弟子。
    讫河海诸神设供。别叙四众及诸趣来集。三
    述二种相。四列诸天及他方菩萨来集。从四
    天王。讫除一阐提。五述二种相。从尔时三千
    大千世界。讫品也。前后凡三述异相。合有七
    种。初则声光动地。中则变林重阁。后则改秽
    收光也。再叙时众。亦有七科。谓圣人及六道
    如是。案。僧宗曰。如者不异之辞。明阿难所
    传与佛说不异也。是者明即是佛说也。有两
    物相似。亦曰如。故以是字。简相似也。宝亮
    曰。如斯文理。并是佛说也。智秀曰。阿难所
    传。与佛说不异曰如。言当于理曰是也。法智
    曰。阿难自明之辞也。金口所说。旨深意远。非
    所仰测。而章句始末。正自如是也。慧朗曰。旧
    释云直指之辞也。谓如是之经。我从佛闻。非
    自造也
    我闻。案。僧宗曰。夫亲闻则淳。传闻则澹。为
    成上句。明非谬也。智秀曰。谘承有所。无自信
    之过也
    一时。案。僧宗曰。佛加威神。又得佛觉三昧。
    能一受领受。无所遗失也。为成我闻句也
    佛在拘夷城。案。亦曰拘尸那竭国。亦曰拘
    尸那城。法瑶曰。仙人名也。将显长仙久寿也。
    兼遣着常之病。丈六尚然。况凡夫耶。僧宗曰。
    据方所。以证非谬也
    力士生地。案。法瑶曰。将显法身自在。有大
    我之力也。兼遣封我之患
    阿利罗跋提河边。案。僧亮曰。云与熙连河。
    相去百里也。法瑶曰。出阎浮金之处也。水之
    净者。莫过此河。将显法身真实净也。兼遣保
    净之心也。僧宗曰。此言金沙。河流奔浚。以譬
    生死。金沙不动。以譬佛性。寄显生死之中有
    佛性也。在边者。寄明涅??在彼岸也。又释应
    身无常。喻彼水流。法身常住。若彼金沙也。宝
    亮曰。亦称金泉河也。众水之最。世人所保。今
    破所爱。虽曰最净。犹是烦恼所得。当?无漏。
    以求常净也
    娑罗双树间。案。僧亮曰。方有二树。合则八
    也。高五丈许。上合下离。其花甚白。其实如
    瓶。香味具足。今以二树鲜荣。二树枯悴。明法
    不偏也。昔道场偏说。所以一树。今日教圆寄
    之双也。法瑶曰。谓坚固林也。风霜不能改。四
    时莫能迁。以况法身金刚之质。老死不能变。
    念念不能易。常乐之相也。兼遣存常乐之意
    也。僧宗曰。所以名坚固者。为四天所护也。表
    佛所说法。四部所护。永不坠丧也。在林之间
    水之边者。处林则息乱。近水则清净。表明如
    来寂静。而无累也。宝亮曰。亦破着也。物情以
    往古诸佛。皆于此处涅??。四天所守。谓为保
    固。今破云。此非坚法。若能不为四魔所坏。乃
    至坚也
    尔时世尊与大比丘八十亿百千人俱前后围
    绕。案。僧宗曰。此列同闻人也。凡四过列。第
    一与佛具至双林。不待光召。第二蒙三瑞方
    来。第三虽蒙三瑞。未能自遣。故变林催至。第
    四不待光召。诸佛知时。遣来同事。此即第一
    先列在佛边者也。比丘天竺语也。此以三义
    往释。谓乞士破恶怖魔也。宝亮曰。此列十四
    日暮从佛来此者也。彼国出家者之名也。此
    间无此名。但以三义美之。如怖魔等也。前后
    围绕者。回旋致敬也。智秀曰。此故是声光所
    召者耳。为欲依准余经序故。略标大数。别称
    在前也。然同闻有三种。一处同。二时同。三所
    闻法同。阿难于时。既在娑罗林外。是则时不
    同也。道慧记曰。大者皆是得道人也
    二月十五日临涅??时。案。僧亮曰。下文有
    释。彼土唯立三时。谓春夏冬也。二月是春和
    之中节。异耶。冬夏寒暑。偏也明也。昔说苦
    空。如彼之偏。今既二理双显。故取表于中和
    也。僧宗曰。此是荣枯交代之节。将明如来二
    种法身。舍迹归本者也。智秀曰。临涅??时者。
    指说经之时也
    以佛神力出大音声。案。僧亮曰。应感之事。
    本自佛境。不以声告。物莫知也。僧宗曰。菩萨
    二乘。亦有神力。不得称大。今言大者。佛之神
    力也。道慧记曰。此中有三瑞。又云。通哀叹以
    来。凡七瑞也。此声不从口出。故云神力
    其声遍满乃至有顶。案。僧宗曰。谓色究竟
    天也。无色界中。彼无诸根。故不及也。宝亮
    曰。随有缘悉闻此。盖举其一隅耳。道慧记曰。
    推此声所极。正应二十恒沙国土也。下实谛
    中云。今声至二十恒河沙。以此而例。光明动
    地。亦应然也
    随其类音普告众生。案。僧宗曰。六道不同
    楚夏之别。皆如闻而解也
    今日如来应供正遍知(至)大觉世尊将欲涅??
    案。僧亮曰。因伪显真。寄灭表存也。僧宗
    曰。所以先举三德者。使怀德而慕善也。既内
    怀悲愍。故外能荫护。以此二心。等行于物。已
    为匪易。复能极如一子。弥见其难也。归依者。
    若慈母之赴婴儿也。舍者以遮风霜为用。譬
    大悲之力。有大方便。能令众生烦恼不起也。
    大觉世尊者。复举两号。以速其心也。宝亮曰。
    将欲涅??者。非经题所称也。言无余涅??耳。
    自鹿苑迄此。众生闻一教。增一疑。唯今第五
    时说疑心顿息。所以略举十号。使知佛恩之
    重也。道慧记曰怜愍不必[雨/复]护。不必平等。今
    以归依释怜愍。以为舍释[雨/复]护。以罗睺罗释
    平等也。慧朗曰。声中有五句。第一总称慈悲。
    谓怜愍[雨/复]护也。第二称慈用。谓如罗睺罗也。
    第三称悲用。谓作归依也。第四偏舍化。谓今
    欲涅??也。第五催令来问。谓为最后问也
    一切众生若有所疑今悉可问为最后问
    案。僧亮曰。众生厌苦。苦从惑起。灭苦要先断
    惑。惑有轻重。重名为见。轻者曰疑。疑尚须
    断。况复见耶。断疑唯佛可不问乎。僧宗曰。自
    此之前。唯说无常。今明常理。教与昔反。事则
    应疑。虽复言不指的。而意在于此也。宝亮曰。
    此是如来。最后宗极之教。故劝令问
    尔时世尊于晨朝时。案。僧亮曰。上记日月。
    今记时也
    从其面门放种种光(至)乃至十方亦复如是。
    案。僧亮曰。声至有顶。语其上闻。光遍十方。
    语其四远。二文互出。事表未殊也。法瑶曰。口
    出其光。以表最极妙说之相也。僧宗曰。此第
    二相也。上以音声生解。此从光明得悟也。门
    以通为义。故以口为面门也。宝亮曰。种种色
    光者。昔经亦有此瑞。但出经者。表佛威光。故
    以种种为名也。智秀曰。向虽闻声。未测所之。
    是以放光示令知也
    其中所有六趣众生(至)身体战栗涕泣哽咽
    案。僧亮曰。向告令知。今除罪障也。僧宗曰。
    罪语于果。垢恼语因也。宝亮曰。此言灭者。据
    伏除也。谓覩光者。心缘胜境。三毒不得并起。
    但生净心。故云罪灭
    尔时大地诸山大海皆悉震动。案。僧亮曰。
    垢障已除。恋慕情至。哀迷乱心。无由速集。故
    以神力动地。抑其哀情也。法瑶曰。无情尚动。
    况有心乎。以感时人。速令云集也。僧宗曰。第
    三相也。如来至德如地。以安群生。舍化归真。
    示之令悟也。智秀曰。见地动已。兴三种意。一
    者相劝且各裁抑。二者今当速往速往。三者
    设后有疑。无所谘问也。慧朗曰。此下有两阶。
    此即第一叙地动相也
    时诸众生共相谓言(至)若减一劫互相执手
    案。僧宗曰。既覩三瑞。宁得不悲。更相晓喻。
    设敦请之计也。宝亮曰。旧解云。众生若寿命
    一劫。则请之一劫寿。若半劫。则请半劫也。自
    意不然。盖随俗也。于时人情。愿佛住世。岂容
    指愿一切半劫。就少为言。恐多难冀耳。慧朗
    曰。此下第二阶有两意。第一先相晓劝也
    复作是言世间虚空(至)如来不久必入涅??
    案。僧宗曰。如来道被大千。德荫三界。今入涅
    ??。世间空也。福尽者。福以感圣。圣既不应。
    所以知尽也。不善增长者。福既尽矣。恶所以
    增。又作是言世间虚空(至)设有疑惑当复问
    谁。案。慧朗曰。无救护者。此下举前声告之
    旨也。救者。举前怜愍大慈句也。护者。举前[雨/复]
    护大悲句也。贫穷者。举前等视如罗睺罗。大
    慈之用也。谓罗睺罗已得法财。我今未得。而
    佛舍我。方是贫穷也。无所宗仰者。举前为作
    归依也。孤露者。举前为世间舍。大悲之用也。
    一旦远离者。举前大觉世尊。将欲涅??也。设
    有疑惑者。举前今悉可问也。是以宜自抑遣
    速往速往之也
    时有无量诸大弟子(至)生如是等种种苦恼
    案。僧亮曰。上三瑞相集众因缘。此下说集时
    次第。大弟子者。先在佛左右。故不言其来也。
    道慧记曰。即是前所言八十亿百千者也。既
    非声光所召。而复列者。欲叙其遇光悲恼也。
    慧朗曰。此举三业苦恼。谓身战掉。心浊发声

    尔时复有八十百千诸比丘等。案。僧亮曰。
    此下叙远来者也。来不必前后。文不可累书。
    分作三次耳。一众多在后。二众多供胜。三但
    以供胜也。僧宗曰。此经所列时众。与诸经
    不必同也。以声闻德狭。不能广化。多以侧侍
    左右。所以先列也。宝亮曰。此列十五日旦承
    光至者也。比丘者。列其位。罗汉者。叹其德
    也。道慧记曰。列众凡有五别。第一八十亿百
    千。谓内眷属也。第二时有无量诸大弟子。谓
    外眷属也。第三优婆塞以下。随以供胜众多
    为后也。第四从金翅鸟王讫山王。但以众多
    为后。第五从阿僧只海神讫无边身。但以供
    养为后也。又撰曰。不必皆先后。但义为次第
    也。然若列先后有。不出四种。一者以位为次。
    二者以数为次。三者以供为次。四者不以位
    数供。但以是时来者。即是中列也。智秀曰。此
    下至其林变白。皆是声光动地所召也。然列
    条序不同。多则至五。少则唯二。言五者。一列
    数。二置位。三叹德。四列名。五叙来相也。言
    二者。一列数二列名而已。又列其秩序。差品
    有三。第一从此。讫得自在力能化作佛。列出
    家二众。以道小近佛。故先列也。明骏案。此中
    列六事。一列数。二称位。三叹权德。四叙忧
    悲。五叹实德。六叙来事
    皆阿罗汉。案。僧亮曰。此言不生。生是苦本。
    惑是生因。罗汉断三界之惑。苦果不生。故名
    不生也。僧宗曰。此名含三义。一谓杀贼。盖断
    烦恼也。二谓不生。盖不受三界生也。三谓应
    供。以备三德。可为福田也
    心得自在。案。僧亮曰。心为苦乐之本。众生
    厌苦。不离苦因。为烦恼所惑。不得自在。今无
    苦因。所以自在也
    所作已辨。案。僧亮曰。苦因既尽。所期已毕
    也。僧宗曰。谓得尽智无生智究竟也。此义含
    智。即释应供也。宝亮曰。此两句。共释不生义
    也。所以得不生者。由断三界使尽。治道力辨
    故也
    离诸烦恼。案。僧亮曰。释上已辨义也。僧宗
    曰。释所以不生也。道慧记曰。释心所以得自
    在。所作所以已辨也
    调伏诸根。案。僧亮曰。释心得自在也。僧宗
    曰。惑在由于诸根。诸根既调。所以惑尽也。宝
    亮曰。此两句释杀贼也。诸烦恼贼。所以而尽。
    由摄六情。制三业故也
    如大龙王。案。僧宗曰。为三明六通作譬也。
    龙有二德。一则兴云降雨。二则隐显自在也。
    宝亮曰。此下讫逮得已利。辨应供也。道慧记
    曰。龙王即是人中象王。如大品经云。如调象
    王也。为善调作譬释烦恼。所以而离由乎善
    调诸根故也
    有大威德。案。道慧记曰。此下叹其外德。明
    在在处处。众所宗伏也
    成就空慧。案。僧亮曰。释断烦恼也。若不得
    空慧。则不断也
    逮得已利。案。僧亮曰。结断不起。可保之为
    利也。道慧记曰。释所以有大威德也。空慧明
    其智满。已利明其结尽也
    如?钐戳?钐次?迫缡ψ油跏ψ游??br> 案。僧亮曰。师子王者。空慧既成。戒定皆是无
    漏空慧。如王余德如子也。道慧记曰。此不取
    王为譬。乃总叹诸功德。更相围绕也
    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一切皆是佛之真子
    案。僧宗曰。自法华已来。皆得称为菩萨。若未
    尔之前。不得称也。宝亮曰。真伪之名。就教有
    三重。第一判圣为真。以凡为伪。第二以二乘
    为伪义。菩萨为真。第三谓信常者为真。信未
    立者为伪。今就第三重判也。明此诸人尽双
    解六行也
    各于晨朝日初出时(云)涕泣盈目生大苦恼
    案。僧亮曰。波罗奢华。叶青。其华白。而一日
    三变。日未出时则白。日始出则赤。日晚则黄
    也。道慧记曰。其华质青而脉赤也
    为欲利益安乐众生。案。僧宗曰。下五句别
    叹。此一句总叹也。宝亮曰。此下皆探取实德。
    以为叹也。此第一明以利益故来。谓是众人
    得道之缘。若使千人为缘。少一人则不得也
    成就大乘第一空行。案。僧亮曰。诸罗汉知
    佛是常。今欲请佛发明常教也。此经第一义
    空者。常乐我净。无二十五有。故名空也。僧宗
    曰。般若是万行之主。欲令众生得无相之解

    显发如来方便密教。案。僧亮曰。昔说无常。
    [雨/复]今常旨。谓之密教也。僧宗曰。显三乘为方
    便。一乘是实行。丈六是有为。法身是无为者

    为不断绝种种说法。案。僧宗曰。从初鹿苑。
    迄至今日。随能生解。皆为人说
    为诸众生调伏因缘故(至)合掌恭敬却坐一面
    案。僧宗曰。谓闻无常解无常。闻常住亦即
    解也。既自通达。复为他说。宝亮曰。谓除众
    生四倒之缘也。寻此而言。故知法华诸教无
    得道者
    尔时复有拘陀罗女(至)合掌恭敬却坐一面
    案。僧宗曰。尼者此言女也。所列科例与上同
    也。明骏案。此列有九事。一称族。二称位。三
    列名。四举数。五叹权德。六叙忧悲。七叹实
    德。八叙来事。九[?`/间]尊胜。故曰位阶十地
    比丘尼众中复有诸比丘尼(至)得自在力能化
    作佛。案。僧宗曰。出家二众。权实难知。今[?`/间]
    尼众有菩萨者。推比丘众中。亦应尔也。宝亮
    曰。向所列实解六行。成真子之义。此偏指尼
    众。亦有本是八住以上菩萨也。慧朗曰。此中叹
    权德。初云诸漏已量。谓总句也。明骏案。前叹
    比丘中。结末云。逮得己利。此中叹初有诸漏
    已尽。两彼互阙。盖出经者差脱耳。旨则存焉
    尔时复有一恒河沙(至)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
    案。僧宗曰。上列声闻二众。今列菩萨也。而
    不言设供者。应是出家人也。宝亮曰。此偏指
    前比丘众中。有权为声闻者。智秀曰。向声闻
    二众之中。皆曰真子。已知并是菩萨也。今复
    别列者。皆就迹为言也。前有声闻之迹。有以
    亲待之义。故在前列也。菩萨行广。迹有疏
    义。故次后列也。彭城慧令曰。此是离居家者。
    非比丘也。明骏案。此中列有七事。一举数。二
    略叹德位及方便。三列名。四叹三世行。五叙
    忧悲。六叹实德。七叙来事也。菩萨罗汉。更无
    别位。不出在家出家四众数也。所以此一恒
    河。在两楹之间。但称菩萨者。辨异彼此故也。
    法华之日。已无声闻。况在此席。岂更别有菩
    萨耶。而尼众简出阶十住者。盖标其胜出者
    耳。故云人中之龙也
    其心皆悉敬重大乘(至)诸未度者当令得度
    案。僧亮曰。菩萨以济物为怀。大乘既是良药。
    故先明也。随一切者。以法济物。要须曲与物
    同。仁德广被也。随从有四。一形类。二语言。
    三根性。四事业也。作是誓者。既入五道。同彼
    苦乐。苦则心退。乐则生着。自非弘誓。无由两
    舍也。僧宗曰。此叹现在德也。宝亮曰。菩萨此
    言道心人也。叹德不过自行之与外化。此中
    据三世为叹。于一世中。皆具二义也
    已于过去无数劫中(至)绍三宝种使不断绝
    案。僧亮曰。能备上德。非积行不就也。解未解
    者。向说誓时。今说行时也。僧宗曰。向明现在
    行。今明过去行
    于未来世当转法轮以大庄严而自庄严
    案。僧宗曰。次叹未来德也
    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至)合掌恭敬却坐一面
    案。僧宗曰。旨与前同也
    尔时复有二恒河沙(至)平等无二如视一子
    案。僧宗曰。此在家菩萨也。优婆塞者。此言清
    信士。论文有释。谓为善宿。皆以义翻彼名耳。
    此下列众有四阶。第一从此。讫十恒河沙。以
    众渐多而供稍胜。为次第也。第二从廿恒沙。
    讫九十恒沙。供不必胜。但以众渐多。为次第
    也。第三从千恒沙。以多少不定乱来。为次第
    也。第四变林以下。众不必多。但以供胜。为次
    第也。明骏案。此中列十五事。一举数。二称
    位。三以戒为行本。故先叹戒也。四列名。五次
    叹定。谓深观对治门也。六叹慧。谓亦欲乐闻
    无上大乘等也。七举四弘。以叹外化。八举庄
    严净戒结叹也。九叙遇光忧悲。十叙设供。十
    一叙因辨供时。又发弘誓。十二叙念佛受供
    已必入涅??。十三叙来佛所事。十四叙佛默
    然不受。十五叙不果愿故忧悲也
    亦于晨朝日初出时(至)?x奢耶衣刍摩缯彩
    案。僧亮曰。天木香者。名时物重物也。出家法
    施。在家财施。施具九事。财施有三。谓时物。
    重物。如法物也。心亦有三。谓先心欢喜。施时
    心净。施已无悔也。地亦有三。谓不动。无相。
    无量定也。今但说六种佛地。不须说也。以佛
    力故者。谓以佛力。成其重物。悦施者之心也。
    乃至盖覆大千。皆类此也。优鉢罗华色青。拘
    物头色赤。波头摩色不正。云似昌?花。分陀
    利色白。生水中也。曼陀罗是天华也。中国亦
    有。其色不定。如赤而黄。如青而紫。如绿而
    绛。种种色变。波利质多在天上。则种种色。天
    竺亦有。而华叶色并青绿。?x奢耶者。云蚕茧
    所作。东天竺有国名乌陀。粳米欲熟变为虫。
    虫即食米。人取蒸以成绵也。如此丝绵者。名
    摩呵跋多。此言大衣。甚贵也。刍摩者布衣也。
    迦陵伽者国名。亦出细叠也
    是诸香木载以宝车(至)哀受我等最后供养
    案。僧亮曰。各作是念。若有所乏者。此下说三
    种心也。道慧记曰。八功德水者。谓轻.冷.软.
    美.清净.不臭.饮时调适。饮已无患也
    世尊知时默然不受(至)却在一面默然而坐
    案。僧亮曰。知受持未至也。若受前人者。后人
    则不得献也。昔默则受。今默则不受者。昔日
    体康。触味斯可。若言受则近贪。故不言也。今
    称病力弱。所须自知。是以言之则受。不言则
    不须也。法瑶曰。初生王宫。唱云应供。是则有
    施便受。何假发言。今显法身常乐不食。默然
    无言。理知不受也。宝亮曰。知时有三种一者
    佛不受二檀越请。二者由昔愿故受。三者知
    纯陀作施主者。为益处旷也。慧朗曰。知时有
    三种。一知受时未至。二知时众无宿愿。三知
    即时若受余施。不能广利也
    尔时复有三恒河沙(至)百千众生故现女身
    案。法瑶曰。大众闻见涅??之相。理应一时云
    集。不容前后。设复先后。亦不必如经所列也。
    慧朗曰。列数列名。叹德之事。准前可知也
    呵责家法。案。僧亮曰。恋着之处名家。即女
    人之身是
    自观己身如四毒蛇(至)是身可恶犹如死狗
    案。僧亮曰。此苦观也
    是身不净九孔常流。案。僧亮曰。不净观也
    是身如城血肉筋骨(至)愚痴罗刹止住其中
    案。僧亮曰。空观也。色阴譬城。四阴譬人。诸
    见无过譬王。烦恼有过譬民也
    是身不坚犹如芦苇伊兰水沫芭蕉之树
    案。僧亮曰。无我观也
    是身无常念念不住(至)谁有智者当乐此身
    案。僧亮曰。无常观也
    宁以牛迹盛大海水(至)是故当舍如弃涕唾
    案。慧朗曰。结上诸观也
    以是因缘诸优婆夷(至)心怀惆怅却住一面

    大般涅??经集解卷第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