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五 >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
    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
    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
    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
    愿专持名号。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
    人独以阿弥陀经别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
    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
    无外尤不可思议也哉。古来注疏代不乏人。
    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着为疏钞。广
    大精微。幽?师伯述圆中钞。高深洪博。盖如
    日月中天有目皆覩。特以文富义繁边涯莫
    测。或致初机浅识信愿难阶。故复弗揣庸愚
    再述要解。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敢与二翁
    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尽庐
    山真境。要不失为各各亲见庐山而已。将释
    经文五重玄义
    第一释名者。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
    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如来。乘大悲
    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而觉后觉。无法不
    知无法不见故名佛也。说者悦所怀也。佛以
    度生为怀。众生机熟。佛为应时说法令得度。
    脱故悦也。阿弥陀者。即所说彼土之导师。以
    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令生极乐世界
    永阶不退者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
    云无量光。以要言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
    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聊举寿命光明
    二事以为言端耳。经者训法训常。一切金口
    所宣通名为经。今对佛说阿弥陀五字即是
    通别合为题也。教行理三各论通别。广如台
    藏所明。自应寻之。兹不繁述
    第二辨体者。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何
    谓实相。即现前一念心之自性是也。吾人现
    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
    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
    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觅之了不可得而
    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
    离一切缘虑分别相而缘虑分别。亦非离此
    实相别有自性。离一切语言文字相而语言
    文字。亦非离此实相别有自性。以要言之。离
    一切相即一切法。唯其离一切相故无相。惟
    其即一切法故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故不得已
    强名实相。实相之体非寂非照。而复寂而恒
    照。照而恒寂。照而恒寂强名为常寂光土。寂
    而恒照强名清净法身。又照而恒寂强名法
    身。寂而恒照强名报身。又性德寂照强名法
    身。修德寂照名报身。又修德照而恒寂名为
    受用身。修德寂而恒照强名应化身。当知寂
    照不二.性修不二.身土不二.无非实相。实相
    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
    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
    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
    所赞.二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第三明宗者。宗是修行之要径会体之枢机
    而万行之纲领也。提其纲则众目皆张。挈其
    领则襟袖随至。故次体之后应须辨宗。此经
    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以启
    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
    其所愿而证所信。是故经中先演极乐依正
    以生信。次劝应当发愿以导行。次示七日持
    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
    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
    持名号一心不乱。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
    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
    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
    我一念心中所现之物。我今虽复昏迷倒惑。
    苟能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己心中本具极
    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者。信彼释迦如
    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
    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
    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乱
    称名犹为成佛种子。何况一心不乱安得不
    非生净土因。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净土上
    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譬如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
    弃。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
    可尽故。所以依心所现一切十方世界亦不可
    尽。实有极乐国土。在十万亿土之外。最极清
    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
    信极乐国土虽在十万亿土之远。而实不出
    我只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
    性实无外故。又复。深信西方依若正若主伴
    皆吾现前一念妙明真心中所现影。全事即
    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
    佛心亦遍。佛心遍故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
    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
    名信理。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
    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
    而自心之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
    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
    钞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今设不
    从事于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
    既废于事理亦非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
    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
    信之后而明愿也。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
    名以召德。德既不可思议故名号亦功德亦
    复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乱
    称名为佛种。况执持至一心不乱安有不径
    登不退者乎。然诸经所示净土要行万别千
    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
    行成皆生净土。而惟此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
    手最易。故释迦慈尊于此经中无问自说。特
    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之第一方
    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故古
    人云。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
    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
    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
    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至于四种
    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
    述。俟后消释依正文中。当略点示耳
    第四明力用者。往生不退为力用。往生有四
    土各得论九品。今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
    执持名号未断见思者。随其或散或定自于
    同居土中分三辈九品。若执持名号至于事
    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者。则生方便有余
    净土。若执持名号至于理一心不乱。豁破无
    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
    亦名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
    实报亦是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义。一念不
    退。二行不退。三位不退。四毕竟不退。一念不
    退者。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
    行不退者。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
    趋极果。三位不退者。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
    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者。不论至心
    散心.有心无心.或解或不解。但令弥陀名号
    一历耳根或六方佛名或此经名字一经于
    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
    鼓远近皆丧。又如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第五教相者。此是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
    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
    情依斯径登不退。故虽经法灭。尽之后。仍以
    悲心弘愿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譬
    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绝待圆融不可思议。
    华严之奥藏法华之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
    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设欲广为
    叹述穷劫莫尽。有智者自当知之
    入文为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
    分者名为初善中善后善。阙一不可序分如人
    之首五官具存。正宗如人之身脏腑无阙。流
    通分如人之手足运行不滞。故智者大师释
    法华经。初品作序。中十五品半为正。后十一
    品半皆为流通。又一时迹本二门各分三段。
    则法师讫安乐行五品皆为迹门流通。盖序
    必总提一经之纲领。而流通则法施方不壅于
    来世。其关系殊非浅小。后人不达才见经文
    稍涉义理。便一概判入正宗。致使序及流通
    不过如八寸三帽子一顶草鞋一双而已。安
    所称初语亦善中语亦善后语亦善也哉
     初序分二。初通序二别序。初中二。初标法
    会时处。二引大众同闻。今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
    教主。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标说经处也。如
    是者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
    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我闻者阿难了知
    实相之理非我非无我不坏假名故仍称我。
    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故名为闻。
    一时者时无实法。特以师资道合终竟一会。
    说听周足故名一时。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
    满。人天大师故名为佛。舍卫此云闻物。中印
    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只树给孤独
    园者。匿王太子名为只陀此云战胜。匿王大
    臣名须达多长者。此翻给孤独。给孤长者布
    金买园。供佛及僧。余有少地未布。只陀感叹
    不复取价施此少地。故并存二名也
     二列大众同闻三。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
    天人众。声闻最居初者。一是出世相故。二是
    常随从故。三佛法赖僧传故。菩萨众居中者。
    一以相不定故。二以不常随故。三表中道义
    故。天人众列后者一是世间相故。二凡圣品
    杂故。三明外护侍从法应尔故。初声闻众又
    三。初明类标数。二表位叹德。三列上首名。
    今初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与者共义。大
    比丘者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是梵语。含
    三义故不翻。一乞士义。谓一鉢资身无所蓄
    藏专求出要。二破恶义。谓正慧观察破烦恼
    恶不堕爱见。三怖魔义。谓发心受戒羯磨成
    就魔即怖也。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理
    和则同证无为解脱。事和则有六种。所谓身
    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
    同修。利和同均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
    波兄弟师资共千人。舍利弗目犍连师资二
    百人。耶舍长者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未久
    先得度脱感佛深恩故为常随众也
     二表位叹德
    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大阿罗汉是表位。
    众所知识是叹德。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义
    即乞士果。二杀贼义即破恶果。三无生义即
    怖魔果。复有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
    不同。今是无疑解脱故名大也。又实是法身
    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
    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三列上首名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
    延摩诃拘?罗离婆多周利??陀伽难陀阿难
    陀罗睺罗?x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
    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少/兔]楼驮如是等诸大弟
    子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舍利弗此云?鹭
    子亦云身子。母身端正眼如?鹭。从母得名
    也。声闻众中智慧第一摩诃目犍连此云大
    采菽氏。神通第一。摩诃迦叶此云大饮光。身
    有金色光明。头陀胜行第一。传佛心印为西
    土初祖。摩诃迦旃延此云大文饰。南天竺婆
    罗门种。论议第一。摩诃拘?罗此云大膝。即
    舍利弗之母舅。答问第一。离婆多此云星宿。
    无倒乱第一。周利??陀伽此云继道。因根钝
    故调息悟道。仅持一偈入定演说。辩才无尽。
    义持第一。难陀此云喜。佛之亲弟。仪容第一。
    阿难陀此云庆喜。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
    第一。罗睺罗此云覆障。佛之太子。密行第一。
    ?x梵波提此云牛?。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
    天供养第一。宾头卢此云不动。尊者之名。颇
    罗堕此云利根。尊者之姓。久住世间应末世
    供。福田第一。迦留陀夷此云黑光。为佛使者。
    教化第一。摩诃劫宾那此云房宿。知星宿第
    一。薄拘罗此云善容。寿命第一。阿[少/兔]楼驮或
    云阿那律陀。此翻无贫又翻无灭又翻如意。
    亦佛堂弟。天眼第一。如是等诸大弟子者。结
    略指余也。此等诸大弟子本是法身大士。亦
    作声闻为影响众。今于此会同闻净土摄受
    功德。则能得第一义悉檀之益。任运增道损
    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二菩萨众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
    萨干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
    菩萨 并者承前声闻众而言之。菩萨摩诃
    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
    兼利之称。文殊师利此云妙吉祥亦云妙德。
    佛为法王。菩萨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
    中智慧第一。自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
    法门。故最居初。阿逸多此云无能胜。即弥
    勒菩萨之名。当来下生成佛。现在居等觉位。
    正以究竟严净佛国为其要务。故次列之。干
    陀诃提此云不休息。旷劫修行不暂停故。常
    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与如是等诸大
    菩萨亦结上例余也。此等深位菩萨亦必求
    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
    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三天人众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及者亦上
    文声闻菩萨言之。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
    忉利天王。主四天下者也。等者下等四王。上
    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乃至色无色界。故云
    无量诸天。又云大众俱者。谓八部修罗人非
    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
    通序竟
     二别序发起序也。净土妙门甚深不可思
    议。无人能问。故佛自唱彼土依正名字而
    为发起。又佛智鉴机无有错谬。见此大众
    应闻净土妙门而获四益。故不俟人问便自
    发起。如梵网下卷自唱位号云我今卢舍那
    等。智者大师亦判作发起序。例可知也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
    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
    在说法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
    可思议。甚深难信故特呼大智慧者而与之
    言。以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故也。从是
    者从此娑婆世界也。西方者横亘直西。标所
    示现之处也。过者超越也。十万亿者千万曰
    亿。今又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
    界通为一佛所化名一佛土。且以此土言之。
    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
    同一小铁围山所?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
    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则有百万
    须弥四洲日月及小铁围。千中千界名为大
    千世界。则有十万须弥等故名三千大千世
    界。过如此等佛土共十万亿之西方是极乐
    世界也。问何故极乐定在西方。答此非善问。
    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须问。何故在东。岂非
    戏论。况自娑婆视之则极乐在西。倘自十一
    万亿佛土视之则极乐又在东矣。何足致疑。
    有世界名曰极乐者。序依报国土之名也。过
    去现在未来迁流名世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方
    隅为界。既示依报则必竖约三世以辨时劫。
    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言极乐者梵
    语须摩提此翻极乐。亦翻安养亦翻安乐亦
    翻清泰。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具如下
    文广释。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所谓凡圣同
    居土。五浊重者则秽。五浊轻者则净。方便有
    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
    净。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
    观证入者净。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
    者净。今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
    也。其土有佛号阿弥陀者。序正报教主之名
    也佛是通名。阿弥陀是别名。梵语阿弥陀此
    云无量寿无量光等。亦如下广释。佛有三身
    名论单复。法身单者指所证理性。报身单者
    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者指所现相好色
    像。法身复者一自性清净法身。二离垢妙极法
    身。报身复者一自受用报身。二他受用报身。
    化身复者一示生化身。二应现化身。又一佛
    界化身。二随类化身。虽辨单复三身。实则非
    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
    不可思议。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
    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故令闻名必得不退
    也。今现在说法者。简非过去已灭。亦非未来
    未成。正尔说法度生。故应发愿往生亲觐说
    法速成正觉也。复次有世界有佛现在即劝
    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即劝愿序也。佛号阿弥
    陀即劝持名妙行序也。复次阿弥陀序佛也。
    说法序法也。说法必有听众。序僧也。佛法僧
    同一实相。序体也。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也。信
    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也。唯一佛
    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文略意周
    矣。初序分竟
     二正宗分二。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
    信。二正劝众生发愿持名以成因。信愿持名
    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不
    得生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
    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
    并运也。初文为二。初陈依报国土妙。二陈正
    报主伴妙。初又二。初总标名义。二别释庄
    严。今初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
    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娑婆苦乐相杂。苦
    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不苦
    不乐是行苦。性迁流故。彼土永离三苦。不同
    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盖凡圣同居净土
    五浊轻。故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死自在
    游行天食天衣上善聚会等乐。方便有余净
    土体观既巧。故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
    神通等乐。实报庄严净土一心圆证。故无隔
    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寂光净土
    究竟平等。故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
    受称性圆满究竟乐也
     二别释庄严四。初明地树庄严。二明池楼
    华色庄严。三明天乐华雨庄严。四明法音庄
    严。今初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J七重罗网七重
    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栏?J以严际畔。罗网以严空界。行树以严
    露地。各言七重者。表七科道品。皆是四宝者。
    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彼土佛及菩
    萨并诸声闻其数无量则有无量住处亦有无
    量七重栏?J罗网行树遍满彼国。处处庄严不
    可穷尽。故云周匝围绕也。同居净土此等庄
    严。则是增上善业所感。亦是圆五品观所感。
    以缘生微妙五尘为体。方便净土此等庄严。
    则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
    真谛无漏五尘为体。实报净土此等庄严。则
    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
    谛无尽五尘为体。常寂光土此等庄严。则是
    即中观智所感。亦是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
    谛称性五尘为体。欲令易解作此分别。得意
    为言。四土庄严一一无非因缘生法。一一无
    不即空假中。下皆仿此。不复繁述。问同居方
    便实报三土得言栏?J行树池楼华雨等一切
    庄严。常寂光土既惟理性。何得亦有此等庄
    严。答一一庄严无非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
    足无量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谓寂光
    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小乘所证偏真法性
     二明池楼华色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
    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
    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
    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
    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七宝
    池者。金银等七宝所成之池。不同此方土
    石所成也。八功德者。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
    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除饥渴八长养诸根
    也。充满其中者。不同此方或时枯竭或时泛
    滥也。池底纯布金沙者。不同此方惟是污泥
    也。池边阶道四宝合成者。不同此方惟是砖
    石也。陛级名阶。坦途名道。重屋名楼。岑楼
    名阁。亦以七宝严饰。不同此方惟是土木丹
    青也。莲华大如车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
    且举华之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宝积无量
    寿会。则大小品类实不可量。青色名优鉢罗。
    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鉢头摩。白色名芬陀
    利。色必有光。盖由净业所感。不同此方之华
    有色无光也。又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经亦
    略言耳。微妙香洁是略叹莲华四德。结云成
    就如是功德庄严者。明上来所说种种庄严
    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
    就。故能普遍庄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
    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三明天乐华雨庄严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
    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
    衣[袖-由+戒]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
    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
    是功德庄严 诸天所作微妙乐音恒无间断。
    故云常作天乐。七宝所严清净地界体是黄
    金故云黄金为地。初日分后日分名昼三时。
    初夜分中夜分后夜分名夜三时。故云昼夜
    六时。然彼土佛及菩萨各有身光众生生者
    亦有身光。常明不?。不假日月光明。安分昼
    夜。或以华开鸟鸣为昼。华合鸟栖为夜。或虽
    实无昼夜。且顺此方常习假说昼夜耳。曼陀
    罗者天华之名。此云适意亦云白华。从空而
    下故名为雨。众生者上自等觉下至凡夫。衣
    [袖-由+戒]者盛华之器。众妙华者即所雨天华。明其
    非止曼陀罗一种而已。应如法华经所明四
    华以表住行向地四因位也。供养他方佛者。
    即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所不遍也。仅言
    十万亿者。且据极乐。去此娑婆十万亿土。意
    显得生极乐国已欲还供释迦弥勒皆不难
    耳。若据弥陀神力所加。则何远不到哉。即以
    食时还到本国者。明其神足自在不假逾时
    也。饭食经行者既云食时故云饭食。念食则
    食自至。不俟造作安排。食毕则鉢自去。不劳
    洗拭收举。故但经行宝地任运进修而已。凡
    圣同居净土其乐已自如此。况即于彼土又
    可横超方便实报寂光。其乐又当何如
     四明法音庄严又二。初别明二种法音。二
    结叹功德成就。初中二。初化鸟音。二风树音。
    初又二。初正明法利。二征释伏疑。今初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
    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
    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
    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
    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言其多且美也。且寄此间所爱赏者。以言其
    似。舍利即?鹭。及白鹤孔雀鹦鹉四种皆此
    地所有。人所共珍。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
    [谷-禾+卵]时已有音声超众鸟故。此地所无。共命鸟
    一身两头识别报同。亦此地所无。西土雪山
    等处有此二种。然皆不可比于极乐奇妙众
    鸟。特言其似而已。言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则
    知净土亦不以鸟栖为夜。当知实无昼夜假
    说昼夜。良以莲华化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
    夜卧故也。五根五力等者。三十七道品也。不
    言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者。文省略耳。三
    十七品通于四教。四念处者。一身念处。二受
    念处。三心念处。四法念处。四正勤者。一已生
    恶法令断。二未生恶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
    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长。四如意足者。一欲
    如意足。二进如意足。三心如意足。四思惟如
    意足。五根者信进念定慧也。信正道及助道
    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
    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
    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
    不散是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
    苦等四谛名慧根。五力者。信根增长能破疑
    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精进根增长
    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
    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
    是为念力。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
    定是为定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
    无漏是为慧力。七菩提分者亦名七觉分。一
    智慧观诸法时。善能简别真伪不谬取诸虚
    伪法。名择法觉分。二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
    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
    行。名精进觉分。三若心得法喜善能觉了此
    喜。不依颠倒之法而生欢喜住真法喜。名喜
    觉分。四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
    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名除觉分。五若舍所
    见念着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
    永不追忆。名舍觉分。六若发诸禅定之时。善
    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爱见妄想。名定觉分。
    七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
    或心沈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三觉分以察起
    之。或心浮动当念用除舍定三觉分以摄持
    之。调和适中。名念觉分。八圣道分者亦名八
    正道分。一修无漏行观见四谛分明名正见。
    二以无漏心相应思惟动发觉知筹量。为令增
    长入大涅??。名正思惟。三以无漏慧除四邪
    命。摄诸口业住一切正语中。名正语。四以无
    漏慧除身一切邪业住清净正身业中。名正
    业。五以无漏慧通除三业中五种邪命住清
    净正命中。是为正命(五邪命者。一为利养故诈现异相奇特。二为利养故自说功德。
    三为利养故占相吉凶为人说法。四为利养故高声现
    威令人敬畏。五为利养故说所得供养以动人心)六
    以无漏慧相应勤精进修涅??道。名正精进。
    七以无漏慧相应念正道及助道法。名正念。
    八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名正定。此等道品若
    依生灭四谛而修即藏教道品。若依无生四
    谛而修即通教道品。若依无量四谛而修即
    别教道品。若依无作四谛而修即圆教道品。
    藏道品名为半字法门。净土浊轻似不必用。
    为小种先熟者或暂用之。通教道品名大乘
    初门。三乘共禀同居净土多应说之。别教道
    品名为独菩萨法。同居方便二种净土亦多说
    之。圆教道品名为无上佛法。有利根者于四
    净土应皆得闻也。结云如是等法者。等前念
    处正勤如意足。等余一切四摄六度十力无
    畏无量法门也。虽诸佛法三十七品收无不
    尽。而为机缘不等或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
    以要言之。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能令闻
    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所念三宝亦有
    别相一体乃至四教义意之不同。如余经论
    广明
     二征释伏疑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
    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
    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
    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恐有疑曰。既是净
    土。何有众鸟。故今释曰。非罪报所生。乃弥陀
    欲令法音宣流故变化作此诸鸟耳。问既云
    无恶道名。则白鹤孔雀等独非畜生道名耶。
    答既非罪报所生。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
    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究竟孔雀等。无非性
    德美称。岂更名恶道哉。问佛欲法音宣流。随
    所化现皆可。何必化作众鸟。答有四悉檀因
    缘。一者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之。令欢喜
    故。二者鸟尚说法。令闻之生善故三者鸟能
    说法。不于众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四
    者鸟即弥陀化作。不异弥陀法身。令悟法身
    平等无所不具亦无所不造故
     二风树音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
    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
    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众鸟法音
    是化作有情声。风树法音是化作无情声。情
    与无情同宣妙法。皆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
    种智所现。皆是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
    心生心互为质影。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
    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读者亦
    可深长思矣。奈何舍此净土而别谈唯心净
    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初别明二种法
    音竟
     二结叹功德成就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重重
    结叹欲令闻者深信而不疑也。初陈依报国
    土妙竟
     二陈正报主伴妙二。初明教主妙。二明眷
    属妙。初中二。初总征二别释。今初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二
    别释二。初约光明释。二约寿命释。今初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
    故号为阿弥陀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
    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十方三
    世诸佛皆悉彻证心性全体。皆悉照十方国
    无所障碍。皆可名无量光。而由因中愿力不
    同。各随因缘以立别名。今佛昔为法藏比丘
    所发四十八愿曾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故
    今果成如先所愿也。法身光明竖穷横遍故
    无量。报身光明称真法性故无量。此则佛佛
    道同。若夫应身光明则有或照一由旬者。或
    照十旬百旬千旬者。或照一世界者。或照十
    百千世界者。惟弥陀普照十方无量世界故
    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
    四益故强作此分别耳
     二约寿命释又二。初正明主伴寿皆无量。
    二兼示成道已经十劫。今初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
    只劫故名阿弥陀 犹云彼佛及其人民寿命
    皆无量无边阿僧只劫。盖西域每用倒文故
    也。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
    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法身寿命无始无终
    故无量。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故无量。此亦佛
    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则随愿随机延
    促不等。今以法藏比丘四十八愿曾有佛寿
    无量及人民寿命亦无量之愿故。今果成亦
    如先愿别名无量寿也。此则实有限量。特
    以人天莫数名无量耳。然三身既不一异。则
    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问佛寿无量
    可也。人民寿命胡得亦无量耶。答佛本愿力
    不思议故。信愿持名功德不思议故。信愿持
    名是正因缘。佛本愿力是增上缘
     二兼示成道已经十劫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前文
    既明弥陀现在说法。此文又明未来寿命无
    量。故今更明过去成佛已经十劫也。然法身
    本无成与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
    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
    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
    如月印川。亦无成与不成亦复不应论劫。然
    诸佛成道各有本迹。本地并不可测。且约西
    方极乐示成之迹则成佛十劫即是三身一成
    一切成。亦是非成非不成而论成也。问唯识
    论云。过去未来皆非实有。今胡得云过去十
    劫未来无量耶。答过去未来非现非常。所以
    不可执为实有。亦复岂可执为定无。且现在
    一刹那法唯识论中纵许有实体用。岂不言
    其无间即灭不容稍停又何尝执为定实定常。
    须知对今现在故说过去成十劫。而过去已
    灭。宁别有十劫堆积何地犹未化耶。又复对
    今现在故说未来寿命无量。而未来未至。宁
    别有无量劫预贮何地渐次来耶。须知时劫
    无性。故三世当体全空。而无性原非断灭。故
    时劫差别宛尔。虽复差别宛尔。并是现前一
    刹那中所现影子。故曰十世古今始终不离
    于当念也。思之。初明教主妙竟
     二明眷属妙又二。初声闻菩萨妙。二生者
    不退妙。今初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
    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
    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问往生
    论云。二乘种不生。何故彼佛仍有声闻弟子。
    答定性二乘不回向菩提不发大愿则不得
    生。若先习小行临终回向发愿则便得生。虽
    得生已小习先熟。佛顺其机为说小法彼寻
    证果。旋即向大不终滞于小也。是故不同此
    土藏教声闻直俟法华开会方得入圆。应是通
    教声闻或是别教七住先断见思故名阿罗汉
    耳。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既得闻弥
    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之所摄矣。
    声闻菩萨不可算数。并是弥陀因中大愿大
    行所致。故云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二生者不退妙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跋致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
    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 阿?跋致
    此云不退。而有三义。一位不退。证入圣流不
    堕凡地故。二行不退。恒欲度生不堕二乘地
    故。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故。若约此土
    则藏初果通见地别七信圆初信名位不退。
    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
    初住名念不退。今净土中则虽五逆十恶十
    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例皆得三不退。
    以净土无退缘故。又一生净土则皆寿命无
    量。任运进修直至一生补处。观彼十方世界
    何处无佛何处机熟。便往示现成佛。故一生
    补处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也。初广陈彼土
    依正妙果以启信竟
     二正劝众生发愿持名以成因三。初劝发
    愿。二劝立行。三总结劝。今初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
    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前既举彼土
    依正妙果以劝深信。今更劝闻而信者随应
    发愿以求往生。信愿二种即是往生净土之
    要领也。何者。若不闻有极乐依正之名。或复
    为说而不肯信。则不得名为闻。今既得闻。便
    属别圆二教初机。故教之以发菩提愿。盖彼
    国虽通四土。然既在此娑婆三界之外。又非
    二乘所证偏空涅??境界。故但肯发愿求生。
    即属别圆二教弘誓所摄。以既不求人天福
    报又不求声闻缘觉。非是菩提大愿而何。设
    使或求人天或求趋寂。则非生彼国之愿矣。
    故此愿生彼国之愿从深信生。合此信愿的
    为净土指南。而下文执持名号乃为正行。若
    信愿坚固。纵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
    无信愿。纵使将此名号作个语头。持至风吹
    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亦万无一
    得生净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所以
    者何下。征释应当发愿往生之故。得与如是
    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指前文所说无数阿罗
    汉无数诸菩萨乃至无数一生补处人也。苟
    无大信大愿。何得与此诸上善人会一处哉。
    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

     二劝立行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
    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
    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
    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
    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
    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生净土者即得
    不退。又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此不可思
    议横超法门。故非善根福德??僬咚?苌?br> 也。菩提正道名为善根。即是亲因种种助道
    施戒禅等名为福德。即是助缘。声闻独觉菩
    提名少善根。人天有漏福业名少功德。皆不
    可生净土。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中
    皆悉具多善根福德。纵令散心称名善根福
    德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故使感应道交
    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承接引。行
    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善男子善女
    人者。不拣在家出家。不论贵贱老少。亦复不
    拘六趣四生。但得闻佛名者即是多劫善根
    成熟。即五逆十恶亦皆名善男女也。闻说阿
    弥陀佛即闻慧。执持名号即思慧。一心不乱
    即修慧。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可德。罄
    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而为正行。不必更
    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闻而信
    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亦
    得为远因。不名闻慧。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
    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
    阿弥陀佛。而犹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
    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名为事
    持。理持者信彼。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
    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而为系心
    之境令不暂忘名为理持。一日乃至七日者。克
    期辨事也。利根一日即得不乱。钝根七日方
    得不乱。中根或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
    即能七日不乱。钝根仅能一日不乱。中根或
    六五四三二日不定。持至一心不乱便成修慧
    也。一心亦有二种。谓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
    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名为事一心。又不
    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名为理
    一心。事一心则。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则不
    为二边所乱。不为见思所乱故感变化身佛
    及诸圣众现在其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
    有颠倒。即得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
    不为二边所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在
    其前。心不复起生死涅??二见颠倒。即得往
    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当知执持名号
    虽复简易直捷。仍复至顿至圆。以一念相应
    即一念佛念念相应即念念佛。不劳观想不
    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缺。上上根人终不
    能?其阃。下下根人亦可臻其阈。可谓横该
    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
    深叹其难信也。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
    心之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
    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在临终非致魔
    时。何须疑虑。问七日不乱约平时耶约临终
    耶。答约平时也。问若约平时则假如有人。七
    日不乱之后更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若
    果得一心不乱之人决无更复起惑造业之事。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约平时耶约临终耶。答
    十念通于二时。若晨朝十念则属平时。若十
    念得生则与观经十声称名是同但约临命终
    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问既十念一念并皆
    得生。何故此经要须七日。答若无平时七日
    工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令观经所明下
    品下生五逆十恶之人现世不曾修行。并是
    夙因成熟。故感临终得遇善友闻便信愿。如
    此等事万中无一。岂可不预辨资粮乃侥幸
    于万一哉。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
    答十万亿土并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
    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佛力接引。何难即生。
    问既判信愿属慧行持名属行行。则执持名
    号应是助行。何名正行。何得一一声中皆悉
    具多善根福德。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有先
    后亦非定三。盖无愿无行不名真信。无行无
    信不名真愿。无信无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
    愿而持名号。故一一声中信愿行三皆悉圆
    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观经所谓称佛
    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
    谓也。若使善根福德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
    大。问临终念力猛切故能除多劫罪。平日至
    心称名亦除罪否。答譬如日出群?自消。称
    佛洪名万罪自灭。问散心称名亦能除罪并
    往生否。答亦必除罪不定往生。必除罪者名
    号功德真实不可思议故。不定往生悠悠散
    善难敌无始积罪故。良由吾人无始劫来所造
    生死重罪。假使重罪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
    能容受。故虽从生至死百年之中一一昼夜
    弥陀十万一一声中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然所灭罪犹如爪土。所未灭罪如大地土。惟
    能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
    三军所能制耳。问既不定生称名何益。答一
    称佛名便为成佛种子。犹如金刚终不可坏。
    故佛世有一老人欲求出家。五百圣众以道
    眼观。皆谓从无善根不肯剃度。后至佛所佛
    即度之。弟子问佛因缘。佛言此人于无量劫
    前。入山采薪为虎所逼。上树避之。虎复绕树
    跑哮。以怖急故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
    熟值我得道。非诸二乘道眼所能知也。由此
    观之。法华方便品中所明若于过去佛所散
    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伏愿若缁若素
    若智若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
    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
    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
    任。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
    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
    议。持十声百声乃至无量无数等声。则声声
    皆悉不可思议故也
     二总结劝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
    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眼所见究尽明了。
    以信愿而执持名号。的确是多善根福德。以
    此善根福德因缘。的确能感佛及圣众来迎。
    的确能生四种极乐世界。是为不可思议功
    德之利。故殷勤再劝发愿往生。以愿能导行
    故也。二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信愿行三。一经之要旨备矣。此无
    上法门甚深难信。故既无问自说以为发起。
    复引六方诸佛广长舌相同为证明。以广流
    通。若非流通之力。何能使妙法筌蹄不壅于
    来世。圆顿心要永传于未闻也哉。文分为五。
    初引六方诸佛称赞劝信流通。二重征名解
    释劝信流通。三约已今当生劝愿流通。四引
    诸佛称赞难事敦信流通。五大众欢喜信受
    流通
    初中六。初东方(至)六上方。唐译十方当知文
    有详略义无增减也。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
    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门@(人/(人*人))]?佛须弥相佛大须弥
    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
    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
    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
    切诸佛所护念经 承上正宗分中广赞阿弥
    陀佛依正庄严劝人信愿持名径登不退。此
    于出世大功德利之中。尤为不可思议。故不
    惟我释迦如来赞叹。举凡六方诸佛无不异
    口同音赞叹也。言不可思议者略有五意。一
    横超三界不俟断惑故。二即于西方横具四
    土非由渐证故。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
    便故。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故。
    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
    故。阿[门@(人/(人*人))]?此云无动。余皆可知。佛有无量德。
    应有无量名。随机立名。或取因或取果或性
    或相或行愿等。虽偏举一隅。仍各具四悉。随
    一一名显所诠德。劫寿说之亦不可尽。但可
    意解而已。东方虚空不可尽故世界亦不可
    尽。世界不可尽故现住世间诸佛亦不可尽。
    略举五名以等恒河沙数诸佛。如此诸佛各
    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劝信此经。而众生犹
    不生信。顽冥极矣。言广长舌相者。寻常之人
    三世不妄语则舌能至鼻。藏头果佛三大阿
    僧只劫久不妄语。故舌薄而广长出可覆面。
    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大千世
    界。用表言必诚实决非虚谬也。此经正名称
    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罗什
    法师顺此方好略之机故。但译云佛说阿弥
    陀经。玄奘法师取舍两楹。故又译云称赞净
    土佛摄受经。当知亦是文有详略义无增减
     二南方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
    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
    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
    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
    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三西方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
    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
    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
    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
    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问无量寿
    佛即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否。答即是亦可。
    不是亦可。即是亦可者。佛无我相。为度众生
    不妨自赞。如释迦亦自赞故。不是亦可者。十
    方同名诸佛无量。非止一佛名为无量寿故
     四北方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
    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
    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
    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
    佛所护念经
     五下方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
    磨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
    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三千世界说诚
    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
    切诸佛所护念经 下方者。此界水轮金轮
    风轮之下复有下界非非想天等。乃至重重
    无尽不可说不可说也。达磨此云法。余可知
     六上方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
    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
    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
    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
    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
    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上方者。此
    界非非想天之上复有上界风轮银轮及三
    界等。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也。问既六方
    各有诸佛。亦必各有净土。何故偏赞西方。答
    令初机易标心故。又弥陀本愿胜故。又与此
    土众生偏有缘故。又念弥陀一佛即为念无
    量佛。生西方一净土即为遍生无量净土故。
    若浅位人知西方胜于余方。便可决志专求。
    若深位人知西方即摄十方即具四土。亦不
    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盖若谓西方是权华
    藏是实西方则小华藏则大者。全堕众生遍
    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初
    引六方诸佛称赞劝信流通竟
     二重牒名解释劝信流通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
    念经耶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
    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
    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
    及诸佛所说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
    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此大乘
    经独诠简易直捷圆顿心要。又诸佛名字并
    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经受持及闻诸
    佛名者皆为诸佛所护念皆得不退大菩提
    也。问闻经受持护念不退可矣。但闻佛名岂
    亦得护念不退耶。答此义有局有通。所言局
    者。如占察经云。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
    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
    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若到一行三
    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
    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是经
    已受持此经所示执持名号之法。持至一心
    不乱方得闻诸佛名。方为一切诸佛所护念
    也。所言通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
    亦不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
    若谤皆成缘种。譬如入?钐戳秩舭萑舸蚪?br> 染香气。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
    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然据金刚般若
    三论皆云根熟菩萨方为佛所护念。准位须
    在别地圆住。盖是惟约自力故必入同生性
    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即
    能圆得三种不退。下至一闻佛名。亦于同体
    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闻名功
    德如此之大。释迦及六方佛同所宣说可不
    信乎
     三约已今当生劝愿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
    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
    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
    当发愿生彼国土 已发愿者即已生。今发
    愿者即今生。当发愿者即当生。正显依信所
    发之愿愿无虚发必克果也。非信则不能发
    愿虽信而不发愿亦不能生。故殷勤再劝发
    愿。愿者信之券而行之枢尤为要务。举愿则
    信行在其中矣。问今发愿者但可当生。何得
    云若今生。答此亦二义。一通约一期名今。则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决定得生净土是今发愿
    即今生也。二局约刹那名今。则一念相应一
    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
    如秤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宝
    池。只今信愿持名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
    极顿难议难思。惟有大智方能谛信
     四引诸佛称赞难事敦信流通又二。初引诸
    佛同赞。二自结叹难信。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
    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
    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
    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
    间难信之法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
    施化则有难易。于净土成菩提易。于浊世成
    菩提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说
    法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尤难。
    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此净土横超
    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
    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
    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
    便。更为难中之难。以是一切九法界世间所
    难信故。所以名为甚难希有之事。而十方一
    切诸佛无一不称扬赞叹推我释迦偏为勇猛
    也。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见浊者五利使邪
    见增盛。所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
    昏昧汨没故名为浊。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
    增盛。所谓贪?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
    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弊五阴和合假名众
    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浊。命浊者因果并劣
    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浊
     二自结叹难信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
    是为甚难 信愿持名万修万去。永离五浊
    圆净四土。如此妙法真实难信。故不惟诸佛
    称赞即自亦叹其甚难。设非大悲弘誓尘劫
    熏心。何能行此难事也哉。此而不信辜负慈
    尊甚矣。四敦信流通竟
     五大众欢喜信受流通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
    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法
    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故无一人能发问者。
    佛智鉴机知机已熟。故无问自说令得四益。
    既得闻已如时雨化故欢喜信受也。身心怡
    悦名为欢喜。毫无疑惑名之为信。领持不忘
    名之为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为作礼。依
    教修一往不退名为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跋语
    经云。末法之中亿亿人修行。罕有一得道者。
    惟依念佛得度。呜呼今正是其时矣。舍此不
    可思议法门。其何能淑旭于初出家时。亦以
    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法门不过曲
    为中下。后因大病发意西归。嗣复研求妙宗
    圆中二钞及云栖疏钞等书。始知念佛三昧
    实称无上宝王。方肯死心执持名号。万牛莫
    能挽也。适吾友去病大士久事净业。欲令此
    经大旨辞不繁而即炳着。命余述此要解。余
    正欲普与法界有情同生极乐。理不可却。举
    笔于丁亥年九月二十有七。脱[蒿/木]于十月初
    五。凡九日而告成。所愿一句一字咸作资粮。
    一见一闻同阶不退。或信或疑皆植道种。或
    赞或谤等归解脱。仰惟诸佛菩萨摄受证明。
    同学友人随喜加被。西有道人?益智旭阁
    笔故跋。时年四十有九
    刻弥陀要解后序
    经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古人云。念自性弥
    陀生唯心净土。合而观之。则是心作佛是心
    是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之义明矣。后人不
    达。舍西方极乐而别言唯心净土。舍万德慈
    尊而别言自性弥陀。不几心外有佛佛外有
    心耶。吾?益师深悟心性无外之体。故若宗
    若教若性若相一以贯之。既着梵网合注佛
    顶玄文唯识心要大乘止观释要等书。阐明
    权实妙理。复为正知拈此弥陀要解。一展读
    时便觉信愿持名人可自操其券。诚所谓直
    捷痛快言简意周者也。盖末世弘法大士各
    有专门。鲜克兼通性相。惟?师先从心源荐
    彻。所以性相宗教无不游刃而解。了知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百界千如心具心造举凡净土
    依正无非自心所变相分。故于四土横竖之
    致如指诸掌。然此特法海一滴耳。若欲尽?
    师涯底。当遍览合注玄文心要等大部著述。
    又进求于未举笔前。庶不认指而迷月矣。古
    吴净业弟子正知识
    弟子沈纯社愿以此刊施功德上荐先考恰所
    府君讳自郇先妣孺人潘氏先室孺人陈氏亡
    妾彭氏亡女祺官同生净土永不退转并祈保
    孙男孚尹念温曾孙式棠肇嘉端赐等归依三
    宝世修福慧伏惟我佛慈悲护念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