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五 >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

    三第九佛身观二。初分科。真法身者。前观
    宝像则似佛身。今对彼似故名为真。然此色
    相是实报身应同居土。亦名尊特。亦名胜应。
    而特名法身者。为成行人圆妙观也。良以报
    应属修法身是性。若渐教说。别起报应二修
    庄严法身一性。若顿教诠。报应二修全是性
    具。法身一性举体起修。故得全性成修全修
    在性。三身融妙指一即三。问既言指一即三。
    但名为应自摄二身。何故疏文立法身称。答
    若言报应恐滥别修归于别教。今以报应名
    为法身。即显三身皆非修得。故今家生身应
    身报身法身。对藏通别圆。行者应知。圆宗大
    体非唯报应称为法身。亦乃业惑名为理毒。
    三观十乘名性德行。慈悲与拔性德苦乐。今
    之胜应称为法身。显示妙宗其旨非浅。须?
    滞想方见旨归。二随释五。初明结上。二正观
    佛身。既指报应名为法身。即显弥陀三身具
    足既为妙境。但是法身行人心观即空假中。
    空假是二修。中观是一性。修性冥妙三观圆
    融。既为能观。但是般若境观相契见尊特身。
    虽具三身但名解脱。此则以三照三故发现
    三合此三三只是一三。三不定三。同在一
    念。一念无念三三宛然。如此方名修心妙观。
    此观能令四土皆净。若不尔者非是顿教所
    诠妙观。当以此观观弥陀身。子科分经为三。
    初次当下。总标略列。二正观佛身相四。初
    阿难下。观身色二。佛身下。观身量疏释分二。
    初略消经文。二眼如下。商较分量二。初以眼
    度身。二定经斥译。三观身光。然观色量及相
    好光明。皆须用前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而为
    观法。以心作佛故能观所观破立宛尔。破则
    三惑三智皆荡。立则三谛三观皆成。非此破
    立则非净心作佛义也。以心是佛故。忘能忘
    所非破非立。作是一念遮照同时。此则即观
    无观用无作行修念佛定。此法乃是观佛要
    术。今若不用宣示奚为。此术不施胜相不发。
    观光分四。初身诸下。毛孔光。二彼佛下。观圆
    光。三于圜下。光中化佛。四一一下。化佛侍
    者。四观相好二。初无量下。正示相好身。总相
    别相总好别好总光别光。此三总别皆云八
    万四千者。即障显德故成。此数佛居凡地具
    于八万四千尘劳。于此尘劳皆见实相。理智
    既合故能示现相好光明故。节节云八万四
    千。行人今观知心即是。能于尘劳皆即佛相。
    二一一下。光明摄生生佛体同。虽土广生多
    摄无一失。观佛心处还释此文须摄之意。三
    明观成能见二。初其光下。见一佛。二见此下。
    见诸佛中观见佛。佛体圆融一即一切。同尊
    特身故观一佛。能见诸佛三正观佛心。疏三。
    初眼见下。因身见心。疏有二释。初约如来由
    大悲心起胜应身故。令行者观身见心。由见
    身下二。约行者观想明故得见佛。心所以明
    者由观佛身。是故二意皆是由色而见于心。
    以心无形由色表故。以圆人所观色心不二。
    既见微妙色。岂隔大悲心。故胜?云。如来色
    无尽智慧亦复然。既三种慈体是三谛。今三
    观明故三慈显。以用果法为观行故。故于位
    位见佛色心。二佛心下。正示心体。若匪无缘
    慈悲不大。三以无缘下。引文广释三。初牒经
    引论以明文意。问经文但云以无缘慈摄诸
    众生。疏中何故兼明生法皆云无心。答起三
    慈者。由三观智照三谛也。照真即起法缘之
    慈。照俗即起众生缘慈。照中即起无缘之慈。
    此三谛慈浅不具深。深必具浅故照真俗。未
    必照中。若能照中必具真俗。故次第生法不
    即无缘。今无缘慈合具生法。岂但具二亦乃
    俱深。故今生法皆云无心。故涅??云。慈若有
    无非有非无。如是之慈非诸声闻辟支佛等
    所能思议。当知三慈其体本一非三非一而三
    而一。如是方名佛心慈也。此自分三。初众生
    缘慈三无差别。今尽现前心与众生。能所既
    绝无我心想。缘他众生而一切众生与我同
    体。十界因果不离一心。而此一心是慈体。故
    十界苦集四种道灭。能于一时任运与拔。故
    云无心攀缘自然现益。如涅??下。梵行品文
    也。然彼经如来凡说八事。一伏醉象。二降力
    士。三化卢至。四度女人。五涂割疮。六摩调
    达。七救群贼。八医释女。一一皆结云。慈善根
    力。见如是事。今文云我实不往者。即引第五
    涂割疮文。文现一处意通诸缘。言割疮者。经
    云。波罗柰城有优婆夷名摩诃斯那达多。夏
    九十日屈请众僧。奉施医药。有一比丘身婴
    重病。良医诊之当须肉药。若不得者命将不
    全。是优婆夷寻自取刀。割其股肉切以为羹。
    施病比丘服已病差。女人患疮苦恼发声称
    佛。我在舍卫闻其音声。于是女人起大悲心。
    是女寻见我持良药涂其疮上。还复如本。善
    男子。我于尔时实不往至波罗柰城。持药涂
    彼。当知皆是慈善根力。令彼女人见如是事。
    今云我实不往者。正引此缘。不言女人而言
    众生者。通收十界众生。不以文害意也。即俗
    谛慈也。涅??云。慈之所缘一切众生如缘父
    母妻子亲属。以是义故。名众生缘。以缘十界
    同在一心。故非次第生缘慈也。二法缘慈。十
    界缘起是三谛法不离一心。唯佛究尽。境相
    既寂能观亦忘。是故得云无心观法而毕竟
    空智。照此三谛不受一尘。此智自然照破众
    生三谛惑着。或为众生说斯空慧。皆令得离
    有相之苦证真实乐。此即不思议真谛慈悲。
    名为法缘。故涅??云。不见父母妻子亲属。见
    一切法皆从缘生。是名法缘。不见之言须忘
    十界。是佛法缘也。三无缘慈。以佛性中成究
    竟智。有何别理为心所缘。故云无心观理境
    智既泯。空有又忘。无住无依绝思绝议。此名
    安住第一义中。心既无缘慈乃周遍。入众生
    性称为内熏。或为现身说第一义称为外熏。
    以此摄生名无缘慈。二念佛下。却牒前经以
    对初慈。即前正观佛身光明摄生之文也。虽
    与无缘慈体不别。若约义辩为门不同。是故
    此慈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终令离苦永得安
    乐。此从感应生佛相关。顺于俗谛名生缘慈。
    故举鱼母念子不失。喻此慈相也。三今明下。
    正以无缘会释经意。既与生缘为门有异。须
    辩慈相不同前二。故生法慈。约次第论则两
    二乘及偏菩萨有修证分。若此无缘唯圆唯
    极。今约极显故云诸佛所被。不住有无者。正
    与生法辩不同相。生缘妙有法缘妙空今是
    妙中。故云无缘。中必无缘故也。不依三世者。
    此之慈悲非四相故。知缘不实者了苦乐事即
    性德故。以众生等者。此慈所被。令众生发即
    境之智方乃名得实相智慧。得此智者方终离
    苦得于永乐故。与前慈门异益等。若对法缘
    亦以实慧。故一切空。是故三慈益物不异。疏
    不云者略也。四举利劝修子科分三。初正举
    益劝。得生极乐则见十方一切诸佛。故云生
    诸佛前。法身观成已入相似。是故至彼即证
    无生。别圆地住也。疏释分四。初舍身下牒释。
    二如人下喻显。习巧如修观。从少至长喻观
    有微着。所作遂妙喻生彼土亲见真法。然且
    分喻是心作佛。行者应以是佛与作佛义。一
    念圆照。方合今经由观见佛。三以随下结示。
    四故般下引证。二的示观法。相有八万都想
    难成。故令但观眉间毫相如五须弥。此观若
    成。八万皆现。此为要门也。疏释二。初从一下
    牒经。二正示四。初如观下。引他文示二种毫
    量。此明释迦胜劣两相。以例弥陀。经明劣相
    论明胜相。云云者。即前疏云。长一丈五尺毫
    有八楞周围五寸。二故文下。据此经明凡心
    难及。即第七杂观中经文也。三正可下。正示
    初心从易现观。斯是大师别示初心即观佛
    相入门要术也。若从落日水冰方便。次入地
    树座像等观心得流利观已宏深。此之行人自
    可称彼毫量而观使八万相自然而现。故如
    令观劣应毫相乃为未修前诸观者。及以虽
    修观不成者。故于佛身别指。初心可观之相。
    为三昧门也。行者须知所托之境有胜有劣。
    若能观观皆须顿照即空假中。以胜劣相皆
    心作故。皆心是故。四克示观成称彼而见二。
    初若得下正示。因用作是观劣应毫。观渐深
    着得成真似念佛三昧。乃能称彼胜相而见。
    二智度下。引证。引此释迦胜身说法。增真似
    位念佛三昧。类彼弥陀八万相好。须真似人
    方能观见。三见无下。就观结成。五作此下。
    显观邪正。然此佛观义具释题。疏文既略。学
    者多疑。若不释之造修无路。故更寄问答明
    乎境观。问此经观佛止论八万四千相好。若
    华严说相好之数有十华藏世界微尘。二经
    所说优降天殊。彼经正当尊特之相。此经乃
    是安养生身。凡夫小乘常所见相。钞中何故
    言是尊特。答一家所判丈六尊特。不定约相
    多少分之。克就真中感应而辩。如通教明合
    身之义。见但空者唯覩丈六。见不空者乃覩
    尊特。生身本被藏通之机。尊特身应别圆之
    众。今经教相唯在圆顿。释能观观是妙三观。
    释所观境是妙三身。疏解今文云观佛法身。
    约位乃当圆教七信。正托法性无边色像尊
    特观心。使其增长念佛三昧。据何等义云是
    生身。用圆顿观显藏通身。未之可也。问以坐
    华王具藏尘相。而为尊特。三十二相老比丘
    形。而为生身其文炳着那云不以相好分邪。
    答约相解释四教佛身。此乃从于增胜而说。
    未是的分相起之本。其本乃是权实二理空
    中二观事业二识。就此分之则生身尊特如
    指诸掌。故金光疏云。丈六身佛住真谛。丈六
    尊特合身佛双住真中。尊特身佛双住俗中。
    法身佛住中道。此依二理故有二佛。众生二
    识有二观因。故感二佛。言二识者。起信论云。
    佛用有二种。一者依分别事识。凡夫二乘心
    所见者。名为应身。以不知转识现故。见从外
    来。取色分齐不能尽知故。二者依于业识。谓
    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
    者。名为报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
    无量好。所住依果亦复无量。种种庄严随所
    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离分齐相随其所
    应。常能住持不毁不失。如是功德皆因诸波
    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
    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文毕)此乃佛用依二识彰
    也。应是生身报是尊特。论意要在见从外来
    取色分齐。与知转识现离分齐相而分二身。
    然须了知权理但空不具心色。故使佛身齐
    业齐缘。生已永灭故曰生身。名应名化体是
    无常。实理不空性具五阴。随机生灭性阴常
    然。名法名报亦名尊特。体是常住。须知依事
    识者。但见应身不能覩报。以其?浅不穷深
    故。依业识者。不但覩报亦能见应。以知全体
    起二用故。随现大小彼彼无边。无非尊特。皆
    酬实因悉可称报。故妙经文句云。同居方便
    自体三土。皆是妙色妙心果报之处。故知菩
    萨业识见佛。一切分齐皆无分齐。岂比藏通
    佛邪。方知智者师与马鸣师。精切甄分生身
    尊特其义罄矣。问约相多少分于二身。其义
    已显。何须理观及就识分。答华藏尘相及八
    万相虽是尊特。三十二相不局生身。何者。以
    由圆人知全法界作三十二及以八万藏尘相
    好。故三品相皆可称海。既一一相皆无边底。
    是故悉可名为尊特。故止观并辅行以法华
    三十二相。观无量寿八万相华严十华藏尘
    相。同是别圆道品修发法身现相。对斥藏通
    相非奇特以验三经所谈相海。皆是尊特。然
    有通局。三十二则通。大见无边小见分齐。若
    藏尘八万唯大非小。若也不就理观等分此
    义全失。故金光明龙尊叹佛。经文但列三十
    二相圆光一寻。疏乃判云。正叹尊特。故知不
    定以相数多。方为尊特。只就不空妙观见
    耳。问行人覩于劣应谈圆佛相。只可即是法
    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以尊特身现起方有
    不现则无。岂见不空不待佛现。便自能见尊
    特相邪。答既以尊特对于生身。分身非身常
    无常等。今云劣应但即法身及自受用。不即
    尊特则成寿量属于尊特。身相自属生身。如
    此分张进退皆失。须知行者无有一见非如
    来力。如来鉴机未始差忒。有须现者即为现
    之。如梵网华严及此经等相多身大也。不须
    现者。即以力加令于劣身不取分齐。见三十
    二相即无有边。以知丈六是法界故。应持不
    见其顶。目连莫究其声。丈六身声既因二圣
    穷不得际。后之圆人岂不即劣见于无边。不
    必一一待现方见。若不尔者。用圆解为用业
    识为。若但即法身及自受用不即尊特。此说
    全乖顿足之义。何者。如释签解色无边故。般
    若无边云。五阴是理故即阴是。实相般若故
    皆无边。以由理故令法无边。自受用身既证
    理极。岂不即劣而无边邪。行者应知今之妙
    观观佛法身见八万相。不同金光但于劣身
    见无分齐。今是彼佛全法界身。应圆似观现
    奇特身。非是彼土常身常相。若彼常身即般
    舟中三十二相也。今乃特现八万四千相好
    光明。经文自云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
    及。正类净名如须弥山显于大海。安处众宝
    师子之座。药师中巍巍堂堂如星中月。大论
    中色像无边尊特之身。此等经论所明尊特
    与今所现无少差殊。彼色像无边既称尊特。
    此云身量无边。那谓生身。问所言龙尊叹尊
    特相。非现起者是义不然。以彼疏释尊特身
    云巍巍堂堂。若不现者何谓堂堂。答华藏尘
    相华严经列九十七名。与龙尊叹全不相应。
    又无身相高大之说。以验非是特现之相。只
    由龙尊言中妙示即劣含胜难思之文。大师
    见彼得意之处。是故疏云巍巍堂堂。得意处
    者。即总叹云。诸佛清净微妙寂灭也。清净乃
    是四德中净。必不阙于常乐我也。寂灭岂非
    涅??之义。即称微妙是大灭度秘密藏也。以
    总冠别故三十二相遍严三身。生身则百福所
    成。见无厌足。尊特身则色无分齐。劣即堂堂。
    法性身则色性即智法门为相。疏云。此三不
    纵不横。若纵横一异则不清净。非微妙寂灭。
    岂非圆人了乎三身是秘密藏。密藏乃是法
    界总体。一摄一切事事相收。应用无边不离
    毫末。相好至劣星等虚空。故法华中龙女赞
    佛。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显是劣应以法
    身具故。相相尊特。是故荆?类同华严一一
    相好与虚空等。又文句云。一一相皆法界海。
    又妙玄云。垢衣内身实是长者。释签云。即是
    璎珞长者。璎珞长者岂非尊特。何待现邪。
    又妙乐云。若隐前三相从胜而说。非谓太虚。
    名为圆佛。法华已前三佛离明隔偏小故。来
    至此经从劣辩胜。即三而一。若也法华但即
    法身不具尊特。正以太虚而为圆佛。又不具
    尊特。如何得名从劣辩胜即三而一。问法华
    文句云。地师说多宝是法身。举南岳破云。法
    身无来无出。报身巍巍堂堂。应身普现一切。
    若即此谓是三佛者。未尽其体。只是表示而
    已。多宝表法佛。释尊表报佛。分身表应佛记
    释云。无来者不合东来。无出者不应踊出。巍
    巍不应塔内。应身不应唯此。尚非应身岂具
    三身。既云巍巍不应塔内。信知报佛须现大
    身。若其即劣便得名报。塔内何妨何得破他。
    答此破地师不知表示。真将舍利便为法身。
    故记破云。尚非应身岂具三身。又以世人不
    知法华开权之妙即劣显胜。只执身大相多
    为报故。就其见斥云巍巍不应塔内。此用世
    人通解之义。而破于彼不可据此便令法华相
    非尊特。只如记云尚非应身岂具三身。亦非
    今家尽理之说。如荆?据论若知像性遍虚
    空。三身宛然四德无减。泥木之像尚具三身。
    岂全身舍利皆不具邪。虽曲引文欲令非报。
    然终不能令法华机非业识见佛也。问请观
    音疏云。无量有二义。若生身无量是有量之
    无量。法身无量是无量之无量。大论云。法性
    身色像无边尊特之身犹如虚空。既云法性
    身。此乃不灭方名尊特。今第九观观于佛身。
    第十即观观世音身。观音既是补处菩萨验
    佛有灭。岂非生身有量无量。安以此身便为
    尊特。答藏通补处彰佛有量。别圆补处显佛
    无量。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更无彼此迭相
    见故。同一法身一智慧故。菩萨机忘如来应
    息。名补佛处。实异藏通前佛定灭后佛定生。
    为补处也。故金光明四佛降室。疏乃释云。若
    见四佛同尊特身一身一智慧。即是常身。弟
    子众一故。若见四佛佛身不同。即是应化。弟
    子众多故。故知只就同与不同常与无常。分
    于二身。藏通三乘故弟子多。别圆纯菩萨。故
    弟子一。岂论相好多少等邪。既同一身复云
    常身。岂竖分当现横论彼此。是知观音补法
    身处。愈彰尊特无量之无量矣。且华严佛身
    委明八相。既是尊特。此论补处与彼何异。云
    是生身。是知今佛全法界身。故灭即非灭。观
    音补处生即非身。不灭不生常身义成。尊特
    相显。问今所观佛高六十万亿那由他由旬。
    虽云高大只是净土常所见身。何以知然
    如法华中。净光庄严国妙音菩萨欲来娑婆。
    彼佛诫云。汝身四万二千由旬。我身六百八
    十万由旬。汝往彼土于佛菩萨勿生劣想。故
    知净土常身高大。安以常身便为尊特。答于
    同居中净光庄严土唯演顿。如净名中众香
    之土。以其所被纯菩萨故。所以但现高大之
    身。佛知妙音所将之众。不知娑婆开权之妙。
    于佛辄起定小之讥。故寄妙音规未达者。意
    令得悟即劣之胜秘妙之权。既诫勿生下劣
    之想。乃是令起尊特之心。若谓不然。安得皆
    获普现三昧。若安养土渐顿俱谈。声闻菩萨
    共为僧故。故使佛示生身法身二种之相。三
    十二相通于生法。大小共见。若八万相局在
    法身。大乘贤圣方得见也。是故众经多说弥
    陀生身常相。今当略出。小弥陀经云。彼土莲
    华大如车轮。大弥陀经说。弥陀浴池广四万
    八千里。以依验正身未极大。般舟经说。阿弥
    陀佛三十二相。此经中说惯习小者。生彼即
    得见佛闻法。便证小果。更有丈六八尺之身。
    此等岂非常身常相邪。若今所观八万相好。
    别圆真似方得见之。故上品下生疏判已登
    习种性位。生彼七日见佛众相。心不明了。三
    七日后乃了了见。及闻众声皆说妙法。唯上
    品上生道种性位。生彼即见众相具足。光明
    宝林皆说妙法。即悟无生。三贤菩萨。依业识
    故。知心现佛。乃就尊特论乎明昧。若惯习小
    者。及诸凡夫依事识故。不于尊特而论明昧。
    良以此等虽因临终回向得生。佛顺本习。故
    且用小令其证果。既说无常苦空之法。须以
    生身相好应之。浴池之身三十二相。正对此
    机。故般舟经云。在菩萨众中说经。又云。在比
    丘僧中说经。信三十二相通大小人常所覩
    见。是故彼经观法之初。不托日冰便观此相。
    斯盖凡心可想之境故也。若八万相是彼如
    来现奇特身。增进深位念佛三昧。非是凡夫
    心力所及。是故此经初令观日。疏释齐于下
    品下生。以验想冰至假想地。属下三品当名
    字人。次得三昧见彼实地。合入观行初二两
    品。次观宝树及以池楼。至总观成当三四品。
    宝座观成当第五品。以座上宝幢如百千万
    亿须弥山大。比知座体其量难思。非第五品
    三观功成。凡小事禅见莫能及。此观虽就经
    文未便许观佛身。乃令先想一大宝像称座
    而坐。及二菩萨皆想坐座。况复悉用作是不
    二妙观观之。使心流利方令观佛。学者应知
    日观已来所修三观共于事禅。良以皆须想
    成相起故也。事禅既胜三界思惑悉已被伏。
    妙观观像见破即登第七信位。得此位已。方
    令观佛真法之身八万相显。乃得名为念佛
    三昧。即感诸佛现前授记。生彼便证无生法
    忍。经文如此明圆深观所显之相。诚谓奇特。
    实匪生身凡夫小乘常所见相。问释题序云。
    无量寿佛是所观胜境。岂非托彼依正色心。
    修乎三观显三谛理。今八万相既是正报。义
    当生身。托此修观观成理显。乃见藏海尘数
    之相。方名尊特。岂分段生身便为尊特邪。
    答前正释题。以妙三身解所观境。今至经文。
    以八万相为所观境。信八万相与妙三身无二
    无别。二处皆用不思议境而为所观。故八万
    相观之令显。显名观成无别所显。且行人念
    佛。谁不托佛正报修观。但境随解名生名法。
    小机不解所观佛身是法界用。谓正习生故
    曰生身。大机能解所观之佛。是法界用。应既
    有本生即同法。是故受于法身之称。故见佛
    相若多若少皆称法身。今经明示佛法界身
    入心想中。故疏标云。观佛法身斯乃即三而
    一之法身也。况今不是初心观境。乃圆七信
    所观境耳。岂于座像圆观已成。却托藏通生
    身修观。又观生身显藏尘相。此乃通人被别
    圆接。全非顿教始终圆观。只如般舟三十二
    相即知心现。故相相皆中。据所观胜境言是
    生身。深不可也。学者应知八万相显即三谛
    显。良以此相法身所具。与彼三惑本不相应。
    故一一相即真俗中。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不
    可思议名真善妙色。今之三昧显本妙相。故
    观音观云真实色身也。问尊特既是他受用
    报。须入别圆地住方见。今八万相似位能见。
    验非尊特合是生身。答据何文义别圆似位
    唯见生身。须知尊特地住已上分证论见。地
    住之前相似论见。斯乃如来以实报身。应下二土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五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