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五 >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

    经曰佛告阿难至及不定聚者。述云第二辨
    众生往生因果。即遂摄众生愿而申往生。往
    生有四。一凡小往生二大圣往生三双以得失
    劝凡小生四叹彼土胜令大圣求。初又有三。
    此初彰正定令物仰求也。有说有涅??法名
    正定聚无涅??法名邪定聚。离此二者名不
    定聚非也。离有种姓无种姓外更无众生聚。
    应唯二故。有说善趣已前名为邪定。善趣位
    中数退数进名为不定。习种已去分位不退
    名为正定。如其二乘外凡常没名为邪定。前
    六方便名为不定。忍法以上名为正定。故生
    彼国者勿问三乘皆住正定更无余聚故。此
    亦不然。彼三聚义违诸教理。应如理思。善趣
    已前既名邪定。若生彼土即住正定者应越
    十信即入习种。必无此义故。若生彼土不即
    入习种位故无此咎者还有彼土不定聚故。
    有说依中边论正位习起既在初地故。此中
    菩萨往生者唯是初地已上者非也。若唯菩
    萨者即违经云皆悉故亦应有不定聚故。有
    说住正定聚者即同小经中皆是阿?跋致。
    阿?跋致即不退故。依本业等。十解第七心
    已去诸位是也。虽有下位从胜言皆是故。此
    亦不然。既第七心已上名不退者即诸下位
    非不退位。应有不定故。今即余教所说三乘
    皆是秽土。有此三乘故。若生净土不问凡
    圣定向涅??定趣善行定生善道定行六度定
    得解脱故。唯有正定聚而无余二也
    经曰十方恒沙至诽谤正法者。述云此第二
    举诸佛叹令增物生去心也。诸佛说既共叹。
    闻名欲生必得往生故。有说此经据正定聚
    故除逆谤法。观经中邪定聚所生故五逆亦
    生非也。若如所言。下下生人生彼净土应非
    正定故。有说虽作五逆若修十六观即得往
    生。即彼经意也。若不能修十六观者虽作余
    善必不得生故此经除之。此亦非也。下品下
    生亦修十六观必违彼经故。今即此文前已
    释故不须更解。而前十念此言一念者最少
    极多互绮举故不相违
    经曰佛告阿难至有其三辈者。述云此第三申
    往生因令人修生有二。此初总标也。有说此
    中三辈皆生他受用土故。不同观经生变化
    土之九品也。假使不能作功德是假设故。十
    念亦是弥勒所问之所说故。非也。假使之言
    纵余功德令发菩提心故经言假使。应如余
    言亦是实说故。又若十念即非凡夫念。如何
    于上中二辈不说。唯在下辈故。今即合彼九
    品为此三辈故其义无异。不应难言彼经中
    上中中二品皆作沙门亦见真佛不发大心。
    中下一生不作沙门都不见佛不发大心。而
    此中辈非作沙门亦见化佛发菩提心。义必
    相违者中辈之内自有多类。二经各谈其一
    无违。而言当发菩提心者欲显生彼必发大
    心。以简定性不得生故。余相违文皆此类也。
    有说更有往生而非三辈。谓下文中疑五智
    人疑惑心中修诸功德亦信罪福少修善本愿
    生彼土。以信不定故非前六少修福故亦非
    后三。由此不入九品所摄。此亦不然。帛谦皆
    云中辈之人孤疑不信。虽生彼土在其城中
    于五百年不见佛不闻经不见圣。必不可言
    疑智凡夫不在九品故。有说不决四疑虽生
    彼国而在边地。别是一类非九品摄。是故不
    应妄生疑惑。此亦不然。二经所说中下之属
    所止宝城既五百。应如此经疑智凡夫所在
    宝宫殿亦是边地故。不尔便违经云所居舍
    宅在地不能令随意高大在虚空中。复去阿
    弥陀佛甚大远故。有说疑佛智人即此中辈
    观经中品。故帛谦经中辈云持戒布施饭食
    沙门作寺起塔后疑不信。其人暂信暂不信
    续结其善愿得往生。虽生彼国不得前至无
    量寿佛所还道见佛国界边自然宝城。于五
    百岁不得见佛闻法等故。不应非法护经中疑
    佛智人故。此亦不然。帛谦下辈亦在路城于
    五百年不得见佛。如何疑智唯在中辈而非
    下耶。若言中辈疑智修因相似故。故虽属中
    品而非下者。亦可下辈受果似中品故摄疑
    佛智。果虽相似不摄疑智因虽复同何容疑
    智。又彼所言九品之内属于中上理必不然。
    观经中中上此经疑智华开见佛闻法获利皆
    不同故。若言中上自有多种故无此过者岂
    不中下亦有多种故摄疑智。故今即疑佛五
    智中下下上二生所摄。由此帛谦后之二辈皆
    言在城于五百年不得见佛闻法见圣故。若
    三辈若九品皆无宽狭摄往生尽。然彼三品
    集善为上止恶为中造恶为下。其间委悉应
    如理思。此中三辈别有三义。一身心异。心即
    俱发菩提之心专念弥陀从多同也。身即出
    家为上在俗为中下。二修因异。即具修诸行
    为上少分修福为中称念彼佛十念一念为
    下。三生缘异。即弥陀观音真身来迎为上化
    身迎接为中梦见佛身为下。帛延三辈别有
    四义。一身心异。即出家发菩提心为上在俗
    至诚心为中下。二修行异。即备修众行梦见
    诸圣为上少分修善日夜不绝梦见诸圣为中
    唯断爱怒念佛十日十夜不绝为下。三见佛
    异。即同此三种也。四受果异。即生彼土作阿
    维越宅舍在空去佛亦近为上路止宝城舍宅
    在地去佛大远为中下。支谦经中从多虽同
    而有异者欲生彼国悬杂缯彩作佛寺起塔饭
    食沙门者当断爱怒。斋戒清净一心念佛十
    日不绝为下辈耳。将彼二经对法护本上辈
    虽同中下即异。彼之二品疑心在怀不发道
    意。此中二辈皆发道心决定信故。所以有此
    参差者盖彼梵本虽复备有帛谦但翻疑信往
    生之者法护唯译净信修因。其疑智人在后
    示过故。言虽??J理必无异。欲释三辈行位
    之别还如前解故不复论
    经曰其上辈者至愿生彼国者。述云此后别
    释有三。此初释上辈有二。此初正释有四。此
    初本有修因也
    经曰此等众生至现其人前者。述云此第二
    死有相显也
    经曰即随彼佛往生其国者。述云此第三中
    有逐佛也
    经曰便于七宝至神通自在者。述云此第四
    生有获益也。有说此三辈如其次第即九品
    中上中中上下下。故彼经云经一七日得不
    退转非也。有说此言住不退转即初地已上
    不退转位。观经所言悟无生忍得百法明皆
    初地故。此亦非也。彼经中生得不退已经一
    小劫得无生忍。必不可言不退转即初地故。
    今即上品三生虽有迟疾皆入十信得无生忍
    悟百明门故云住不退
    经曰是故阿难至愿生彼国者。述云此后结
    劝也
    经曰佛告阿难至愿生彼国者。述云此第二
    释中辈有二。此初总标也
    经曰虽不能行至愿生彼国者。述云此后别
    释有四。此初本有修因也
    经曰其人临终至现其人前者。述云此第二
    死有相现也
    经曰即随化佛往生其国者。述云此第三中
    有往趣也
    经曰住不退转至如上辈者也者。述云此第
    四生有获利也。依观经上中下皆云弥陀自
    现其前不言真化故此文尽理
    经曰佛语阿难至欲生彼国者。述云第三释
    下辈有二。此初总?恳?br> 经曰假使不能至愿生彼国者。述云此后别
    释有三。此初本有修因也。当发菩提心者即
    简定性终不向大故不违观经之文
    经曰此人临终梦见彼佛者。述云此第二死有
    相现也。亦得往生至如中辈者也。述云此第
    三生有得利也。将彼九品应别配释。恐言烦
    故不须备录
    经曰佛告阿难至称叹于彼者。述云第二大
    菩萨往生有二。初略标后广颂。初又有二。此
    初诸佛共叹也
    经曰东方恒沙至亦复如是者。述云此后胜
    圣共生也。总而言之。欲令凡小增欲生之意
    故须显彼国土之胜
    经曰尔时世尊而说颂曰者。述云第二广颂有
    二。此初琐文也
    经曰东方诸佛国至往觐无量觉者。述云此
    后正颂有二。初颂胜圣共生即十五颂也。后
    颂诸佛皆叹即十五颂也。初又有三。初胜圣
    皆生有二。此初颂东方往生也。觐者见也诸
    侯见天子曰觐是也
    经曰南西北四维至往觐无量觉者。述云此
    后余方往生也
    经曰一切诸菩萨至供养无量觉者。述云此
    第二供敬修福有三。此初外事供养也
    经曰究达神通慧至稽首无上尊者。述云此
    次内业供敬也。究者究竟达者洞达若通若
    智究竟洞达故云神通慧。则神通究竟智慧
    洞达义也。傍观曰游穷原称入。深法者即智
    所入深门者即通所游。故即通智双也。福行
    圆备故具功德藏。慧行殊妙故智无等伦。福
    是慧资慧是福道故即福智双也。有说此之
    二双皆叹佛自德非也。通是化物之妙术故。
    又彼所言智为通本通是智用亦非也。通既
    世俗智必有体用故。慧日者即从喻之名。惑
    业苦三能覆真空及智日月即同云覆虚空日
    月故云生死云。佛智达真能除自他惑业苦
    障故云慧日。令生物解故云照世间
    经曰见彼严净土至愿我国亦然者。述云此
    第三见土欣求也。无量心者即四无量心也
    经曰应时无量尊至三匝从顶入者。述云此
    第三颂闻法生智有四。此初现相发起也。遍
    照者济之无二故。?身者集德圆满故。三匝
    者必兼二大士故。顶入者即三尊中为上故
    经曰一切人天众踊跃皆欢喜者。述云第二
    众见生喜也
    经曰大士观世音至唯然愿说意者。述云此
    第三观音请说也
    经曰梵声犹雷震至今说仁谛听者。述云此
    第四如来酬请有二。此初略标许敕也。梵声
    者总举八音者别叹。如梵摩喻经中说。一最好
    声声哀妙故。二易了声言辨了故。三调和声
    大小得中故。四柔??声声濡轻故。五不误声
    言无错失故。六不女声声雄朗故。七尊慧声
    言有威肃故。八深远声声远故。以此妙音酬
    观音故云畅妙响
    经曰十方来正士至受决当作佛者。述云此
    后正答所问有四。此初逐愿记成佛也
    经曰觉了一切法至必成如是刹者。述云此
    第二举智愿记获土也
    经曰智法如电影至受决当作佛者。述云此
    第三逐智行记成佛也
    经曰通达诸法性至必成如是刹者。述云此
    第四举智愿记成土也。智法如梦电等即世
    俗谛智。通达法性空即胜义谛智
    经曰诸佛告菩萨至疾得清净处者。述云第二
    颂诸佛叹有二。初颂余佛共叹即五颂也。后
    颂释迦自叹即十颂也。初又有四。此初闻法
    得土叹也
    经曰至彼严净国至受记成等觉者。述云此
    第二得通成觉叹。即前当授菩萨记是也
    经曰其佛本愿力至自致不退转者。述云此
    第三闻名不退叹。即前住正定聚也
    经曰菩萨兴至愿至还到安养国者。述云此
    第四逐愿供佛叹也。愿所得土如弥陀国故
    云国无异。即求净土愿也。愿作佛时德名远
    闻故云名显十方。即求佛身愿也
    经曰若人无善本乃获闻此经者。述云第二
    释迦自叹有三。初叹经难信次佛智难思后
    劝使发心。初又有二。此初以有善闻叹经微
    妙也
    经曰曾更见世尊至乐听如是教者。述云此
    后有恶不信闻以叹经深重也。叹微妙者令
    人舍恶以修善故。叹深重者令去轻谤生信
    乐故
    经曰声闻或菩萨至唯佛独明了者。述云第二
    佛智难思有二。此初对二乘智叹佛独了也
    经曰假使一切人至如是致清净者。述云此后
    对诸圣智叹智深净也。得道者行胜。达空者
    解深。亿劫者时久。穷力者说极。无边者尽十
    方。无际者穷三际。清净者障尽。即穷至清
    净障尽。道果故叹难思也
    经曰寿命甚难得至若闻精勤求者。述云第三
    劝令求愿有三。此初劝闻勤求也。既离三难
    不容空过故。寿是道依佛为胜缘信即行本
    故偏说之
    经曰闻法能不忘至是故当发意者。述云此
    次正劝发心也。即不忘弥陀所说。亦见彼佛
    心生敬重以为大喜。行顺释迦释迦所摄故
    云我善友
    经曰设满世界火至广度生死流者。述云此
    后劝心不退也
    经曰佛告阿难至一切众生者。述云第三褒贬
    得失以劝凡小有三。初叹彼土胜妙令物欣
    求。次申此方秽恶使人厌舍。后双彰得失令
    有?舍。初又有二。初广叹胜乐后劝令往生。
    初又有八。此初寿命长远也。一生者即五生
    之中最后生。权实不定。实即摩醯首罗智处
    之生。权亦有二别。若在秽土即阎浮提生名
    为一生。若生净土即成佛之生名为一生。今
    欲简实故亦云补处。或有疑言彼土菩萨若
    皆补处不应游化故。释除本愿皆无中夭
    经曰阿难彼国至大千世界者述云此第二光
    明殊妙有二。此初标光参差也。玉篇云一寻
    八尺也。又云七尺此似非也。应同刃故
    经曰阿难白佛至化生彼国者述云此后逐难
    更申也。既言于此土修菩萨行。即知无诤王
    在于此方。宝海亦然
    经曰阿难其有至三十二相者。述云此第三身
    相备足也。随好不定故不说之
    经曰智慧成满至无生法忍者。述云此第四智
    德胜妙也。有说证会法性故云深入诸法。穷
    达妙诠故云究畅要妙。此必不然。众生生彼
    得此二智应无凡小故。今即入诸法者悟所
    诠故。畅要妙者闲能诠故也。有说诸根即信
    等五非也。信等即钝根故今即六根也。有说
    二忍者即生法二忍又五忍中之初二种。无
    生忍者即第四忍。此恐不然。无生法忍即生
    法忍故。超于顺忍忽说无生无别所以故。今
    即中下之人唯得音响柔顺二忍。上品之属
    于不可数法得无生忍故云不可计。既有利
    钝必是凡地故。而非根性利钝也
    经曰又彼菩萨至如我国也者。述云此第如
    是四反积地四寸也。?D怡说文和悦也方言
    怡喜也
    经曰佛告阿难至无违无失者。述云此第八行
    德圆备有二。初别叹后总结。初又有七。此初
    行修离过有三。此初化行离过。即顺弥陀佛
    智慧故也
    经曰于其国土至无染着心者。述曰此第二自
    行无失有二。此初修自行有六。此初修施行
    也。离见故无我所心离爱故无染着心
    经曰去来进止至无竞无讼者。述云此第二修
    戒行也离身过故。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
    自在离意过故。无所适莫无彼无我位法师
    云适者往也。莫者止也。若尔应同去止离身
    过。今唯论语于天下无所适莫也。适亲也莫
    疏也。离口过故。无竞无讼彼我俱已故无有
    竞讼
    经曰于诸众生至离盖清净者。述云此第三
    修忍行也。无?恚故柔濡无?x慢故调伏。?
    恚既不起忿恨斯止。由此亦离五盖清净
    经曰无有厌怠至胜心深心者。述云此第四修
    勤行也。求善不息故无懈怠心。无行不修故
    云等心。无下足故云胜心。无退屈故云深心
    经曰定心者。述云此第五修定行也。离诸散
    乱故云定心。爱法乐法喜法之心者。述云此
    第六修慧行也。有说爱是欲乐是信喜是贪。
    有说爱是终成乐是闻时喜是求时。二俱不
    然。欲信等即施戒等眷属行故。以终向始无
    别所以。如其次第故。今即闻慧爱乐故云爱
    法。思慧味着故云乐法。修慧润神故云喜心
    经曰灭诸烦恼离恶趣心者。述云此第二离
    过。有说因尽故灭烦恼果尽故离恶趣心非
    也。果非唯心故。今即离惑故离烦恼业尽故
    离恶趣心
    经曰究竟一切菩萨所行者。述云此第三总结

    经曰具足成就无量功德者。述云此第二成德
    圆备有二。此初总叹也
    经曰得深禅定至觉了法性者。述云此后别叹
    有二。此初成自德也。禅定通明慧七觉者既
    成之德。禅者四禅定者四空通者六通明者
    三明慧者三慧。七觉亦在见道位故进求佛
    德故修心佛法所求之德。德虽无量略举五
    眼。肉天二眼皆以净色为体。彼土肉眼通见
    无数世界诸色故云清彻。所见审实故无不
    了。有说肉眼见障内色非也。违清彻明了故。
    今即照瞩现在色像名为肉眼。依定所发眼
    能见众生死此生彼故名天眼。所见广多故
    云无量。亦长远故云无限。法眼即以有智为
    体能见众生根欲性心及诸佛法故名法眼。
    普知三乘道法差别故云究竟诸道。慧眼即
    以空智为体照真空理故。云见真。穷真理之
    源故云度彼岸。度者至也。佛眼自有二所谓
    总别。别即一切种智为体无法不照故云具
    足。亦见佛性故云觉法性。总即前四眼佛之
    所得。观境同尽故云具足了
    经曰以无碍智为人演说者。述云此后成化
    德。即四无碍辩为物说法也
    经曰等观三界至烦恼之患者。述云此第三
    行修具足有二。此初修行也。观三界空无者
    即舍生死行。欲等三界无有一界而不空者故
    云等观。志求佛法者即欣菩提行。具辩才者
    即利他之德所谓四辩等。灭烦恼患者化他
    之益
    经曰从如来生至二余俱尽者。述云此后修成
    有二。此初自行成又有二。此初解行双成也
    有说从如来生解法如如者是其理解。善知
    习灭方便者是其教解。解由如来教化而生
    解一切法皆即如故云从如来生解法如如。
    习善之教名习音声。灭恶之教名灭音声。于
    此善解巧知故云善知方便。此犹不尽。教解
    亦从佛化生故。有说习即集谛意亦兼苦。灭
    即灭谛含道之言。因果相涉。故说四谛之教
    即音声方便。此亦不然。集虽必苦苦有非集。
    灭之与道为无为异。不可以集灭而摄苦道
    故。今即从如来生者即总显菩萨获解之所
    由。解法如如者即别申悟非安立真之智。善
    智习灭者即别辨悟安立谛之解。习灭者举
    染因净果不尽之言。真绝众相而说四谛唯
    教施设故云音声方便。由于圣教能善解故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有说离口四过故不欣
    世语。作四圣言故乐在正论非也。想实圣言
    必非正论故即解成是也。崇佛道者求菩提
    之心。知法寂灭者修对治之行。二余俱尽者
    除障苦之行。有说生身是报余烦恼是分段
    之余。初地上尽。变易二余当尽故。有说烦恼
    及习二余俱尽。二俱不然。前七地中亦受分
    段烦恼余气名为余习必非烦恼故。如其次
    第今即生身在报烦恼苦因。因果二余皆已
    尽故即行成是也
    经曰闻甚深法至常能修行者。述云此后解
    行并修也。有说于深能解故不疑于深能入
    故不惧非也入亦解故。今即能信深教故不
    疑能解深义故不惧进修解是也。常修行者
    即进修行也。闻必修习而无间故云常修
    经曰其大悲者至靡不覆载者。述云此后化
    行成也。深远微妙者叹心深重。靡不覆载者
    叹济普广。非唯悲荫亦令出死故云载也
    经曰究竟一乘至于彼岸者。述云此第四成德
    奇胜有二。初成自德后成化德。初又有二。此
    初集善胜有三对。此初智断对也。一乘者即
    智虽有三乘其极无二故云一乘。有说于此
    一乘穷名究竟。至涅??果故至于彼岸非也。
    若穷一乘至涅??者应非菩萨故。今即信解
    斯极故云究竟彼岸者即断。既得断智障无
    为故云至彼岸
    经曰决断疑网至该罗无外者。述云此次理教
    对也。显实以除妄故云断疑网。真解发中故
    慧由心出。心者中实义故即证理慧也。达之
    无余故该无外。即达教解也。有说知无我慧
    不从外来故慧由心出。知教从心现故该罗
    无外。此犹未尽。无我慧从佛化生现心上。教
    非正教性故不可言从心出现。即知心者中
    实无外者无余。即教智也
    经曰智慧如大海至犹如雪山者。述云此后
    定慧对也。慧深广如海定高胜如山故。慧用
    明净超日月定能满德如雪山故
    经曰照诸功德等一净故者。述云此后除障胜
    有二。此初总标也。位法师云下有二十句皆
    辨慧能。然慧必不离定故说定慧离障者胜。
    无有一德而不离染故云等一净
    经曰犹如大地至无染污故者。述云此后别
    释有三对。初所因所起对。即异心是二障所
    因非理作意。垢染如次作意所起智惑障故。
    次能依所依对。即烦恼障碍如其次第惑智
    二障能所依故。后无着无染对。即于三有着
    亦所智障。染污唯惑故
    经曰犹如大乘至大慈等故者。述云第二化德
    成有十三句略作六对。一出凡入圣对即初三
    也。乘者车也。群萌者凡夫二乘。运凡小而出
    二死。闻权实而润善芽故。二却邪就善对即
    次二句也。三普覆希见对即次二句也。四摧邪
    归正对即次二句。无所藏积即圣种故。五无
    胜无染对即次二句。无善能胜调诸染故。六
    无畏有怜对即后二句。无邪可畏怜无乐故
    经曰摧灭嫉心至修六和敬者。述云此第五行
    修增进有二。初自分行修后胜进修行。初又
    有二。初行修方便摧灭嫉心即利他方便。若
    有嫉忌不能利物故。求法无足即自利方便。
    有厌足者必不进修故。后勤修正行即常正
    行。常欲广说等利他行。修心无疲?彻视??br> 说。说心胜也。击法鼓等即所说胜也。曜慧日
    等所利胜。照三慧日以除愚痴故。修六和敬
    者即自利行。修三业见戒利皆同故便相亲
    敬情无乖异故云六和敬
    经曰常行法施至游诸神通者。述云第二胜进
    行修有三阶。初胜进始即常行法施利他始
    志勇不弱自利始故。次胜进中为灯明福田
    等利他中也。能生物解故云世灯明。亦生人
    善故云胜福田。以慧开化故云导师。福利无
    差故无增爱。乐道无欣戚即自利中修善故
    云乐道。除过故无余。后胜进修成。即拔欲刺
    等利他行成。化令离过故以安群生。导之从
    善故德胜尊敬。灭三垢等即自行成。灭贪?
    等故断行成。游戏神通故行德成也。有说三
    垢即烦恼业苦非也。业苦未必垢故
    经曰因力缘力至诸通明力者。述云此第六
    诸力备足有三。此初自力备有七双。一因缘
    双即因力缘力。宿世善根名因力亲近善友而
    闻法名缘力故。二意愿双即意力愿力。有说
    求佛之心名意力起行之愿名愿力。有说发
    菩提心名意力希求佛果名愿力。二俱不然。
    求愿起行言别义一故发菩提心即希佛果
    故。如其次第。今即如理作意名意力求菩提
    心名为愿力。三总别双即方便力者总也。常
    力善力者别也。无间?故常力。恶法不间故
    善力。即此二力加行善巧故云方便力。四止
    观双所止行成故名定力观行成故云慧力。
    五闻行双即多闻力是?行之解施等六度是
    所修行故。六念定双即遣相之念是正念力
    除乱证实是正观力故。或有本云正定止观
    故。位法师解止是定观是慧正观应是。七通
    明双即通力者六通明力者三明故
    经曰如法调伏诸众生力者。述云次化行成

    经曰如是等力一切具足者。述云此后总结

    经曰身色相好至无量诸佛者。述云此第七
    诸德殊胜有四。此初自德殊胜也
    经曰常为诸佛所共称叹者述曰此第二行顺
    诸佛也
    经曰究竟菩萨至诸三昧门者。述云此第三
    解行究满。即六度为行三昧为解故。有说见
    诸法生即知不灭见诸法灭即知不生故云不
    生灭非也。既见法生必知灭故。生者归灭一
    向记故。今即我法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愿。
    由此不见有生灭也
    经曰远离声闻缘觉之地者。述云此第四行
    超二乘也
    经曰阿难彼诸菩萨至不能穷尽者。述云此
    第二结叹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不可称说者。述云第二劝
    人往生有二。初结人土胜后正劝往生。初又
    有二。此初结人德胜也
    经曰又其国土至清净若此。述云此后结土
    乐胜也
    经曰何不力为至升道无穷极者。述云第二正
    劝往生有二。此初直劝往生也。何不力为善
    者劝?往生之因。力者尽力。人圣国妙讵不
    尽力作善愿生故。又力者力励。道之自然者
    ?所得之利。因善既成不自获果故云念自
    然。唯能念道行德着不简贵贱皆得往生故
    云着于无上下。念字长读流至此故。有说洞
    达者洞解了达。无边际者实相。非三际可寻
    故。实相既是净土之本。往生者要须穷其原
    故须解达非也。穷实相之原非凡夫所能。往
    生净土唯应圣故。今即得生彼土神智洞达
    无有边际故。去者弃弃秽土故。有说五恶道
    者三途非天及以女人。女人是恶趣本故。又
    下文五恶即名五道非也。无有处说名女人
    趣故。五恶是因不可言趣故。今即人天虽名
    善趣对于净土亦名恶道。云五恶道。在此秽
    土先断见惑离三途因果。后断修惑绝人天
    因果。若生净土五道顿舍故云横截。截者其
    果自闭其因。获道深广故无穷极
    经曰易往而无人至寿乐无穷极者。述云此后
    伤叹重也。修因即住故易往。无人修因往生
    者??饰奕恕P抟蚯笊?詹晃ツ婀使?荒?br> 违即前易往也。久习缠盖自然为之牵缚不
    往故自然所牵即前无人也。有说因满果熟
    不假功用自然招致故自然所牵。义亦可也。
    道德者因寿乐者果。寿者受也。问修净土及
    兜率因何者为难。答有说兜率是界净土非
    系故。生净土易于兜率非也。夫言界者是流
    转之处。西方净土是出离之所故。难修流转
    业易行出离之因。必违正理故。有说古来诸
    德作兜率业者咸以西方难生故不敢作。今
    以七义证西方易生。一时但少修故即观经
    云下三品临命终时一念十念悉得生故。二
    诸佛护念故即称赞经曰六方诸佛护念等是
    也。三光明摄受故即观经云念佛众生摄取
    不舍也。四乘佛本愿故即此经云阿弥陀佛
    四十八愿弘誓是也。五彼圣来迎故即上文
    云愿生我国若不来迎者不取正觉也。六凡
    助念故谓临命终时诸同行者相助念送故。
    七圣说易生故即此文云易往而无人其国不
    逆也。今观此解虽复灵异理必不然。弥勒不
    应无誓愿故。有生彼天弥勒放光来迎同弥
    陀故。一称德号尚得生天况亦十念。故同行
    亦必相助故。而不说言无人故亦无说处是
    别时之意。而为化懈怠故无一众生不有彼
    业故。曾所生故当亦生。故诸有智者必不可
    言易生净土非兜率也。若易生者果必非胜
    故。今即生西方土虽复甚难专求往生一念
    十念皆得往生。可谓难生中之易也。傍义且
    止应释本文
    经曰然世人薄俗至不急之事者。述云第二申
    娑婆秽恶令人厌舍有四。一显烦恼过二劝
    令?舍三申罪业过四重劝?舍。初又有三。
    初辨贪过次示?过后愚痴过。初又有二。初
    总标也。急者[糸*急]也又迥也。世俗之人薄于风
    俗以贪欲心共诤现世不可急五欲之事故
    经曰于此剧恶极苦之中至无有安时者。述云
    此后别释有二。初总显贪过后别辨贪过。初
    又有三。此初推求苦也。勤者苦也营者护也
    给者资也。即为身故求也。无尊卑贫富者能
    求之人。少长男女者所为之人。即为他故求
    也。有者恐失无者欲得忧之无异云有无同
    然。适者乃也屏者闭塞营者血气之名也。若
    强忧虑者气塞难息故。即心苦也。为心走使
    者如渴鹿逐于阳炎翳眼弄于空华皆为爱水
    之心不了病华而走驰故。即身苦也
    经曰有田忧田至忧念愁怖者。述云此次守护
    苦也。有说什者资也。在俗什物即田宅牛马
    钱财衣食六畜奴婢也。出家即六物也。许供
    身者即百一也。虽有二解皆无据准。今即准
    净传。有云三衣十物者盖是译者之意离分
    为二处。不依梵本。别道三衣折开十物。训什
    为杂未符先旨故。十三杜多唯制上行十三
    资具盖兼中下。供身百一未见律文。经虽有
    言应是别时之意。由此西方俗侣官人贵胜
    所著衣服唯有白叠一双。贫贱之流只有一
    个。出家法众但畜三衣六物。乐盈长者方用
    十三资具
    经曰横为非常至适无纵舍者。述云此后散失
    苦有二。此初失财苦也。忪(止容众从二反)惧心乱动

    经曰或坐摧碎至莫谁随者者。述云此后失
    身苦也。莫谁随者即无一从物之意也
    经曰尊贵豪富至与痛共居者。述云此第二别
    示贪过有二。此初寄富贵以申贪过也。有说
    寒谓八寒地狱热谓八热地狱。受寒热等苦
    寻常故与痛共俱。痛者受也。此恐非也。现身
    与后苦不可言俱故。今即寒恐热恼与痛共
    俱。或有经本临终寒热恐讹也
    经曰贫穷下劣至终身夭命者。述云此后据
    贫穷以示贪过有二。此初示现苦也。有一少
    一者有田少宅故。有是少是者虽有田而不
    足故。思有齐者思齐富贵故。糜者败也
    经曰不肯为善至莫能知者。述云此后显后
    苦也
    经曰世间人民至更相报复者。述云第二显
    嗔过有三。此初结怨相报也。家室者夫称于
    妇曰家妇称于夫曰室。虽有此言良恐非也。
    下之更解。无者不也。患者恼也。精神者即种
    子识。克者要也。识者记也。由前结恨成怨。
    种子引果不假功用故云自然。复者酬也
    经曰人在世间至复得相值者。述云此次别易
    会难也。当者逐也。行者业也。自当者即自受
    也。善变化者即恶趣报。恶变化者即善趣报。
    豫者逆也严者?也。由宿世逆修善恶之业
    苦乐报而待故。又严者严然。即随宿善恶地
    狱天堂严然而待也。窈窈者即中有之时。冥
    冥者即生有之时
    经曰何不弃众事至欲何乐乎者。述云此后劝
    令?舍也。曼音万及也。亦作蔓(马安反)延长貌
    也。非此中义。待者停也。位法师云待何事欲
    何愿乐乎欲何快乐。义亦可也
    经曰如是世人至且自见者。述云第三显痴
    过有三。此初自无正信也。坐者由也。由不信
    故专执自见即其失也
    经曰更相瞻视至无一怪也者。述云此次承习
    无信也。令亦教也。素者昔也。不为善者无行。
    不识道德者无解。身者色根。神者性也心者
    果也。意者根也趣者果也。道者因也。即世出
    善恶因果皆不能知。无一怪者即无怪行也
    经曰生死常道至甚可伤者。述云此后正申痴
    过有二。此初对父子以显其过也。有说少者
    早夭老者后死故云颠倒。不报上下死之同
    然故云上下非也。若如所言应云颠倒不报
    上人下人故。今即颠倒者即相错之义。上者
    上升下者下坠故。五道相错或升善趣或坠
    恶趣故云上下。无常根本者即无一常本之
    业。当者受也。蒙又作?浣?莫公反)蒙覆不明也。
    冥(鸣央反)暗昧无知也。?溆许?佣?藜?病S?br> ??日*贵](下牛对反)生聋。又蒙笼卢江反蒙笼谓不明了
    也。抵(都礼反)拒也摧也。突(徒骨反)触[冒-目+月]也。狼者
    贪过也
    经曰或时家室至无可奈何者。述云此后对
    亲戚以显过有二。此初恋着不能解也。礼记
    三十壮有室。玄公曰有室有妻也。盖论语由
    也升堂矣未入室也。卒者终也便旋者疾
    经曰总猥愦扰至勤苦匆务者。述云此后造恶
    受苦报有四。此初发贪追求也。猥(乌罪反)恶也
    字林众也广雅顿也又杂也扰者乱也。匆又
    作忪古文??之容反)方言征??麇劐帷@?洛代反)孝
    经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注云赖蒙也聊者
    甘也
    经曰各怀杀毒至不从人心者。述云此第二
    起嗔杀害也
    经曰自然非恶至无有出期者。述云此第三苦
    报难出也。作恶之人宿罪之力自然招集非
    法恶缘随而与之故云自然非恶先随与之。
    恣听者即作恶自在无惧之义。待亦作至
    经曰痛不可言甚可哀愍者。述云此第四伤
    令生厌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在人后也者。述云此第二劝
    人?舍有四。一正劝?舍二弥勒领解三重
    劝?舍四重弥勒领解。初又有二。此初劝令
    修行也。欲令天人疾从?舍故更对弥勒而
    须劝之。世间事者即前三毒之事。用者以也
    坐者由也。世人以是三毒事不得归真去道
    远故云不得道。负者违也
    经曰傥有疑意至当为说之者。述云此后劝
    令请问也。傥若也设也
    经曰弥勒菩萨至如佛所言者。述云第二领解
    有五。此初信顺佛语也。贯者通也。通心思之
    世人实随三毒之事坐不得道如佛说故
    经曰今佛慈愍至解脱忧苦者。述云此第二
    领佛慈利也
    经曰佛语教诫至莫不究畅者。述云此第三
    叹说深善也。甚深善者叹教利深。智慧明见
    者叹智普达。横达十方故八方上下竖通三
    世故去来今。可谓莫不究畅
    经曰今我众等至皆令得道者。述云此第四重
    领佛恩也。谦苦者因也。恩德者果也。苦又作
    恪。古文恪(若各反)字林恪恭敬也。谦者退己
    之言。苦者苦行。福禄光明者自福殊胜。达空
    无极者自智殊胜。开入泥洹者化物获灭。教
    授典揽者教令修道。典者常也申常道故。广
    雅典主也。揽者捡之在手又取也。常道揽理
    故云典揽。此中意言道法开导故云教授。以
    此经典要揽众义令其习故云典揽。即智化
    也。刚强众生威德制御令其消伏归从圣化
    故云威制消化。善软众生慈力摄取故感十
    方。有缘斯摄故无穷极。即福化也
    经曰今得值佛至心得开明者。述云此第五
    申自喜庆也
    经曰佛告弥勒汝言是也者。述曰第三重劝
    ?舍有三。初叹印领解次正劝修行后劝舍
    疑惑。初又有三。此初印前叹说也。佛说快甚
    深甚善言当其理故曰是也
    经曰若有慈敬至乃复有佛者。述云此次叹领
    荷恩有二。此初正叹彰佛难值也。有说申己
    难值非也。复言必是显当有故。今即标弥勒
    成佛之时也
    经曰我今于此世至涅??之道者。述云此后申
    己化益即树王成道捺苑转法轮也。有说创
    断陈如之疑故言断诸疑网者非也。佛决物
    疑非局陈如故。今即断疑拔欲者令离烦恼。
    杜众恶源者令离恶业。杜者塞也。疑爱是利
    钝惑之所由故言本也。恶业为总别苦之所
    流故云源也。即口业化是也。天上人间唯佛
    独尊故游步三界。化之纵任故无所拘碍。即
    身业化也。善闲经典要揽众义故典揽智慧。
    备解三乘所行之道故众道之要。即意业化
    也。纲维者犹纲纪之属。制戒御众故云执持。
    显正以简邪故照然分明。广化群品故开示
    五道。令越苦海故度未度。决生死而令出正
    涅??而令入即教之弘化也
    经曰弥勒当知至不可称数者。述云此后庆
    值佛闻法有三。此初申弥勒始终也
    经曰汝及十方至不可具言者。述云此次标
    众生本末也。永者长也
    经曰乃至今世至吾助汝喜者。述云此后如
    来正庆也。藉久远因值佛闻法即可庆喜故
    经曰汝今亦可至积累善本者。述云第二劝
    修行有二。此初正劝?舍也。病者内苦痛者
    外苦
    经曰虽一世勤苦至涅??之道者。述云此后
    举利令修也。身与福俱故道德合。心与智俱
    故云合明
    经曰汝等宜各至受诸厄也者。述云此第三劝
    舍疑惑也。帛谦本中辨中下辈皆云生彼佛
    国不能前至弥陀佛所。便见国界边七宝城
    喜止其城。即于七宝池莲华化生自然长大
    于是间五百岁。其城纵广各二千里。城中亦
    有七宝舍宅宅中皆有七宝浴池。浴池中亦
    有莲华故。此中言七宝宫殿者盖彼城内宝
    舍宅也。彼城受乐此经曰如忉利天。而受诸
    厄者不能见闻三宝故。若作此说彼土亦有
    忧根者。诸厄即忧受。而出世受故不名苦苦。
    诸说净土身心柔软无忧受者唯是厌俱。世
    出世舍非忧戚故。若忧非忧皆障见佛咎从
    疑惑。故诫劝言无得疑惑中悔为过
    经曰弥勒白言至不敢有疑者。述云此第四
    弥勒领解也。奉行者领前劝?之言彰已奉
    行。不疑者领劝舍疑申自不疑
    经曰佛告弥勒至易可开化者。述云第三广
    举业苦令人厌舍有二。初叹前解行后正申
    业苦。此初即叹弥勒领解奉行也
    经曰今我于此至令离五烧者。述云第二正申
    业苦而令厌舍有三。初略释次别释后总释。
    初又有二。此初令舍令离也。有说五恶为因
    痛烧为果即五戒所防。身三非为三口四为
    第四饮酒为第五。酬此五因即受五痛。痛者
    苦受烧者苦具。若痛若烧皆地狱报。故前文
    云临终寒热与痛苦俱。遂弹余家五痛人中
    受五烧在地狱云此太错判经文。害文伤义。
    直由不了痛是苦受烧是苦具。不可人中受
    痛而无苦具地狱有苦具而无痛故。又作五
    恶先入恶道后生人中故。地狱受痛烧报已
    然后生人受余报苦。此恐不然。若言五恶即
    五戒所防者。不妄语戒唯防妄语如何口四为
    第四恶应正理耶。又痛必兼具烧如何无受。
    故不可言人中有受而无具地狱有具而无
    受。又如?王杀其父王已现受众苦。必不可
    言先受痛烧后受余苦。经曰华报应成虚言
    故。今还存所弹之义。杀盗邪?H妄语饮酒是
    其五恶。五痛华报。现闭王法身遭厄难名为
    五痛。三途果报名为五烧。不尔便违世有常
    道王法牢狱等诸文故
    经曰降化其意至涅??之道者。述云此后令
    持令得也。五善即防五恶之戒。由持五戒现
    无众苦故。获福德反五痛也。后生西方终为
    涅??故。度世长寿即反五烧也
    经曰佛言何等至何等五烧者。述云第二别释
    有二。初问后释。初又有二。此初问所舍离也
    经曰何等消化至涅??之道者。述云此后问
    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一恶者至积德所致者。述云第二
    释有五。此初释杀生有二。初释所舍离后释
    所持得。初又有三。初牒释次总结后寄喻显
    过。初又有三。此初释恶也。克者杀也贼者害
    也。有说神明者即同生同生。同生在右肩记
    所作恶同名在左肩记所作善故云记识此恐
    非也。业报感起非神所堪故。今即还同精神
    克识以种子识功能不亡名记识故。孤者无
    父母独者无子女。??乌皇反)羸也弱也。俗文短
    小目?丁??其亡反)变性意也又乱也
    经曰世有常道至难得定出者。述曰此次释
    痛也
    经曰世间有此至会当归之者。述云此后释烧
    也。贸(莫候反)三仓换易。卒暴者忽也。会当者必
    也。归之者至也
    经曰是为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二
    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
    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一大善也者。述云此第
    二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二至事至乃悔者。述云此第二释
    盗有二。初释所离有三。此初牒释有三。此初
    释恶也。度者量也则也。更相盗窃故无义理。
    非理求财故不顺法轨。不勒贪心故云奢。耽
    财欲得故云?H。虽有心欲而言足故心口异。
    口出善言心怀恶计故云佞。覆藏自性故云
    谄。为行无信故云不忠。言谕者意妄媚者状
    妄。枉者横也。度者法量机者机关。即巧言令
    色曲取君意能行机伪知君形势不申正谏是
    也。乡者一万二千五百家。党者五百家。市者
    交易所居。五家为邻邻五为里。野人者孔子
    曰先进于礼乐谓野人。后进于礼乐谓君子
    也。包氏曰谓鄙陋也。郊外曰野邑外谓郊。从
    事者相称也。至竟者死也。善恶者因祸福者
    果。追者还取命者招引。善恶因成必进今果
    起也。又追者逐也命者业也。逐善恶业以所
    生故后者是也
    经曰今世现有至受其殃罚者。述云此次释
    痛也
    经曰因其前世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烧

    经曰是为二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
    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
    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二大善也者。述云此第
    二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三恶至患而苦之者。云述此第三
    释邪?H有二。初释所舍有三。初牒释又有三。
    此初释恶也。处者天天者性。又??与一反)乐也。
    唐者虚也。眄者(眠见反)说文邪视也。又下戾五
    戾反说文恨视也。睐(力代反)说文瞳子不正也。
    苍颉篇内视也傍视也。细色者好色也。态古
    文态(他代反)意恣也。谓能度人情状也。结者期
    也。师(所饥反)四千人为军。二千五百人为师。师
    十二匹马也。五百人为旅也。强夺者公然劫
    取。不道者左道取物。贫无产业故不自修业。
    唯外怀摄故恶心在外。窃者私隐。趣者伺人
    不觉以求他物。举之离本曰盗。击者司马彪
    曰击动也。恐者恐怖热者恼热。苦具逼身曰
    迫。以威凌物曰??br> 经曰亦复不畏王法禁令者。述云此次释痛

    经曰如是之恶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
    烧也。著者着同幽明也
    经曰是为三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
    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
    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三大善也者。述云此第
    二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四恶至常怀?x者。述云此第四释
    妄语有二。初释所离有三。初牒释有三。此初释
    恶也。傍者夫妇。易神致反轻侮也。蹇(居免反)左
    传偃蹇骄傲也。广雅大娇也。谓自高大貌也。
    释名云偃偃息而卧不执事也。蹇跛蹇也。痛
    不能作事也
    经曰如是众恶至无所复依者。述云此次释
    痛也。天神即护世天。录其作恶奏上帝释。记
    在恶籍故云记识
    经曰寿命终尽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烧
    也。有说名言种子在赖耶神业种引生必有
    趣向故云名籍在神明。即违自许护世天神
    奏上帝释记在恶籍故。今即寿命尽时恶业
    所引。鬼神促摄将入恶道。逐其名籍往受苦
    报。顿者至也从者处也得者依也。有说天道
    者即天下之道恐非也。苦报未必在天下故。
    今即天者业也恶业之道故。瑜伽亦云业天
    盖同此矣。自然者明了状。蹉(千阿反)跌(徒结反)通
    俗文失蹑曰跌。广雅差也亦偃也。业报运数
    终不参差故。即不违之义
    经曰是为四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
    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者。述云此第三显
    过也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大善也者。述云此第二
    释所持得也
    经曰佛言其五恶至饮食无度者。述云此第五
    释饮酒有二。初释所离有三。初牒释有三。此
    初释恶有二。此初造恶也。徙倚者犹徘徊也
    又失所之状宜从初也。倚依音辜(古胡反)尔雅
    罪也。较苞学反粗略也。广雅明也见也。谓
    较然易见也。位法师云辜者罪也。较者直
    也。夺者盗也贞罪直突盗人财物以为快意。
    未知较直出于何处。散者行也振者惠也。损
    富补贫。赈亦同。惯串同也
    经曰肆心荡逸至愿令其死者。述云此后恶过
    也。肆者申也。有说鲁扈是强直自用之志。抵
    突是触误侵陵之怀。未知从何。鲁(力古反)孔安
    国云钝也方言何也。扈(胡古反)汉书音义曰跋
    扈自纵恣也。薛综曰勇健貌。又作虏扈。谓纵
    横行也。虏人获也。战而俘获也。六亲者有说
    父亲有三母亲有三合有六亲。或有引世语以
    申难定。应劭云父母兄弟妻子。王弼云父母
    兄弟夫妇。皆违持颂云父之六亲母之六亲。
    识当者认也。有作职当。传谓敢也。良恐讹之
    经曰如是世人至意不开解者。述云此次释痛
    也。侥(五雕古?二反)徼遇也。谓求亲遇也。幸(胡耿反)非
    其所得而谓得也
    经曰大命将终至痛不可言者。述云此后释
    烧也。命是天地寿三大中之一故云大。窈窕
    者幽冥貌。浩浩者大水貌。茫茫者冥昧貌。数
    者理数
    经曰是为五大恶至勤苦如是者。述云此第
    二结也
    经曰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述云此第三显过

    经曰人能于中至为大善也者。述云此第二
    释所持得也。副者助也称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展转相生者。述云第三总
    释有二。初总释所离后总释所得。初又有二。
    此初总标也
    经曰但作众恶至示众见之者。述云此后别
    释有二。此初从恶生痛烧也。作众恶者即五
    恶。入恶趣者即五烧。被殃病者即五痛
    经曰身死随行至自相?魅徽摺J鲈拼撕蟠?br> 烧生恶痛有三。此初五烧也。行者业也
    经曰至其久后至随以磨灭者。述云此次从
    烧生恶也。省者察也
    经曰身坐劳苦至痛哉可伤者。述云此后从恶
    生痛也。坐亦由也受也。苦增不止故云久大
    剧。业果之理更无作者故云天道施张。造恶
    必彰故自纠举。纠亦纠(唐由反)决疑云三合绳
    也。非此中意。今约也限也。纠是古体也。身当
    法网故云纲纪罗网。贵贱勿不从法故上下
    相应。罪者归之无人伴送故云茕。忪忪者匆
    也。茕古文[仁-二+荣][惶-王+ㄘ]同臣营反独也单也
    经曰佛语弥勒至佛皆哀之者。述云第二释
    所持有二。此初结彰己悲也
    经曰以威神力至涅??之道者。述云此后正
    申化益也。灭恶就善者令修世善。弃思受道
    者修出世善
    经曰佛言汝今至苦痛之道者。述云第四劝人
    ?舍有二。初佛劝?舍后弥勒领解。初又有
    三。初以理正劝次举现化劝后以化灭劝。初
    又有二。此初正劝?弃也。端守者匡邪守正

    经曰汝等于是至无发毛之恶者。述云此后
    对叹令?有二。此初对弥陀土叹胜令修也。
    施等六度即自利得。转化立善即利他行。行
    善是也。正心斋戒即止善也。此修难成故于
    一日胜西方国百年之善。而称赞云生彼国
    疾得无上菩提者彼无时不修故。此修善时。
    少故不相违也
    经曰于此修善至未尝宁息者。述云此后对
    余佛土叹胜令修也。即望上位所居胜土??
    量叹胜令增修意。殆者危也尽也。今此中意
    存其俗语言欺之也
    经曰吾哀汝等至务修礼让者。述云此第二举
    现化益以劝修有二。此初修善得益也。邑者
    周礼四井为邑方二里也。九夫为井方一里
    也。说文八家一井也。聚落者小乡曰聚。广雅
    落居也。谓人所聚居也。厉(力制反)疫厉也。人病
    相注也。释名云病气流行中人也。戈(居和反)平
    头戟长十尺六寸或六尺六寸也
    经曰佛言我哀至无为之安者。述云此后灭
    恶离苦也。灭五恶故获五德离痛烧故升无
    为之安乐
    经曰吾去世后至略言之耳者。述云此第三
    以灭化损以劝修有二。此初彰去圣后损也。
    悉者备也
    经曰佛语弥勒至无得犯也者。述云此后劝
    人使修也
    经曰于是弥勒至不敢违失者。述云此第二弥
    勒领解也。甚苦实尔者领解。不敢违失者奉
    行。不敢者畏也
    经曰佛告阿难至无着无碍者。述云第三褒贬
    得失令物?弃有五。此初佛命阿难礼弥陀
    佛也。弥勒是影响众之主。阿难为当机宜之
    首故。佛唯对此二大圣劝物令修净土之因
    经曰于是阿难至声闻之众者。述云此第二阿
    难承命礼佛以求见也。土是所居众是所化
    故兼之也
    经曰说是语已至唯见佛光者。述云此第三彼
    佛放光应请令见。??Y者积水貌犹浩荡也。
    汗者热气所蒸液也(下旦反)。又污(乌卧反)泥着物
    也。说文秽也。宜从初也。今言浩汗者布水貌
    经曰尔时阿难至亦复如是者。述云此第四
    寻光备见彼土得失也。此众见彼土彼土见
    娑婆明昧有异如前已解
    经曰尔时佛告至对曰已见者。述云此第五彰
    彼失令求令舍有二。此初彰德令求有三问
    答也。诸说净土无天地异者即违此文。从地
    以上至净居天。然帛延经云即诸佛国中从
    第一四天王上至三十六天上诸菩萨阿罗汉
    天人皆复于虚空中大共作众音伎乐。下云
    则第一四天王诸天人第二忉利天上诸天人
    第三天上诸天人第四天上诸天人第五天上
    诸天人第六天上诸天人第七梵天上诸天人
    上至第十六天上诸天人上至三十六天上诸
    天人。支谦经亦云即诸佛国中从第一四天
    上至三十二天上诸天人。后云阿弥陀佛为
    诸菩萨阿罗汉说经。菩萨阿罗汉及诸天人
    民无央数皆飞到阿弥陀佛所闻法欢喜。即
    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上至三十二天上诸
    天人各持天上万种自然之物来下为阿弥陀
    佛作礼供养佛及诸菩萨阿罗汉。准此二经。
    诸世界中皆有三十六天及三十三天。虽复
    一本译家异故。依密严经有二十六天。谓六
    欲天梵天有十净居有五无色及有四无想天
    故。彼颂曰欲色无色界无想等天宫佛超过彼
    已而依密严住。依本业经有二十八天。即欲
    界有六禅各有四净居为一不说无想加大静
    天及无色四也。依华严经有三十二天。谓六
    欲天初禅有五上三各四净居亦五及四无色
    不说无想故。总而言之。支谦本即同华严故
    虽不说无想大静有三十二。而帛延云三十
    六者盖是讹也。将其谦本捡帛延经。延经多
    讹故虽有无色天而依欲色住更无别处故。
    今唯问乃至净居所有庄严。虽有净居天而
    定性那含必不生净土。而密严云或生欲自
    在及以色界天乃至无想宫阿迦尼吒处空识
    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如是诸地中渐次除贪
    欲住彼非究竟寻来生密严者。彼密严之土。
    既十地菩萨所生之处故不相违。前文自云
    净居诸天与阿加尼吒螺髻梵王同会一处。
    咸于此土佛及菩萨生希有心。故即知彼天
    生密严土是菩萨也。傍论且止应释本文
    经曰彼国人民至亦皆自然者。述云此后显
    彼土失令厌令舍有二。初彰彼胎生之失后劝
    发?舍之意。初又有四。此初寄问彰彼胎生
    之果也。百由旬者即下辈疑佛所生之宫。五
    百由旬者即中辈疑智所止之宫。而帛谦经
    若中若下皆云二千里城者盖是略举不尽
    之言。不尔中下辈应无参差故此文为胜。量
    之大小思之可会。五百岁即此方年数故。余
    本皆云于是间五百岁也
    经曰尔时慈氏至胎生化生者。述云此第二
    对因显果有二。此初问。即正问胎生之因兼
    其化生也
    经曰佛告慈氏至谓之胎生者。唯总别违理
    过同前解。良亦次第乖诸论故。有说佛智即
    总标四智区故。大圆镜智名不思议智平等
    性智名不可称智妙观察智名大乘广智成所
    作智名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此亦不然。后之
    四智如其次第镜等四智随顺圣教不应四智
    皆名佛智故。平等妙观二智心品菩萨亦得
    故。故此五智如其次第彼佛地经中五法是
    也。清净法界名为佛智智处智性皆名智故。
    有疑弥陀虽有弘誓众生万品。颇能接引十
    方天人令生彼国故云不了佛智。弥陀既证一
    真法界无德不圆诸患悉尽。尽当际而不竭
    称本愿而迎接。故有缘众生皆生彼土。不可
    以疑网经怀也。大圆镜智名不思议智。有闻
    经说善恶罪福重者先引便疑称念弥陀佛名
    必生彼土。言恒作诸恶恶心深重不应十念
    相续微善能灭诸罪。而往生彼入正定聚毕
    不退转。故云不了不思议智。不思议智有大
    威力非思量境故。汝不闻乎一面之镜无像
    不现。讵疑一智力消诸罪障。又如毫毛万斤
    少火能焚。故十念称佛念别能除八十亿劫
    生死之罪。往生净土有何可怪也。平等性智
    名不可称智。有闻佛智于法悬绝怀疑而言。
    名必相待。待不觉而名觉有何悬绝念获多
    福。今释此疑显佛有不可称智。平等性智证
    二空理境智平等玄绝称说。而以名遣名而诠
    玄旨。悟旨者亡言。境既不可称智可言不可
    称。不可称故念者福多。由此不可疑网在怀。
    妙观察智名大乘广智。有闻念佛皆得往生
    而起疑言过现诸佛虽复无量济生不尽。一
    佛能度众生尽不应更有余佛化生。如何念
    弥陀佛者皆生彼土故云不了大乘广智。妙
    观察智常含智悲于诸有缘无不运载而入涅
    ??。但诸众生各有所属。属者虽尽不属犹在。
    故更有余佛出世化益。由此念佛皆生净土
    意在兹也。成所作名无等无伦最上胜智。有
    闻如来不答十四不可记事便疑于佛。不能
    遍知一切诸法。既无胜用念有何福故云不
    了无等伦智。成所作智遍缘六尘。不同凡
    夫故云无等。虽达万境常在妙定。非如二乘
    入出不同故云无伦。二障都尽发三业化作
    四记论。非诸菩萨之所能为故云最上胜。最
    上胜者如其次第简三只劫故。如来答难必
    有利益。答十四事唯有戏论知而不答。故念
    之者福定非少。由此疑佛智虽生彼国而在
    边地不被圣化。事若胎生宜之应舍
    经曰若有众生至具足成就者。述云此后兼
    答化生因果也
    经曰复次慈氏至智慧胜故者。述云此第三
    ??量显劣有二。此初叹化生之胜也
    经曰其胎生者至疑惑所致者。述云此次显
    胎生之劣也。惑者执也
    经曰佛语弥勒至乐彼处不者。述云此第四
    寄喻申过有三。此初立喻反问也
    经曰对曰不也至欲自免出者。述云此次弥
    勒顺答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不乐彼处者。述云此第三
    如来申过也
    经曰若此众生至修诸功德者。述云第二劝
    令?舍有二。此初正劝令修令舍也。识其本
    罪者识本疑惑佛五智之罪深自悔责即离宝
    宫之处故
    经曰弥勒当知至无上智慧者。述曰此后结
    劝修学也
    经曰弥勒菩萨至彼佛国者。述云第四重申
    大菩萨往生西方增其往生之意有二。此初
    问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皆当往生者。述云后答有
    二。此初显娑婆菩萨生彼土也
    经曰佛告弥勒至亦复如是者。述云此后乘
    申余方往生有三。此初总标也
    经曰其第一佛至皆当往生者。述云此次别
    叙也
    经曰佛语弥勒至略说之耳者。述云此后类
    显往生者多令增欣求之意也。叙十三国而
    通娑婆故云十四。从初阿难问佛颜终乎如
    来叙诸菩萨往生之属显问答广说分讫
    经曰佛语弥勒至持诵说行者。述云第三闻
    说喜行分有四。一叹经劝学二彰说利益三
    示相令信四显众喜行。初又有五。此初叹闻
    劝行也
    经曰佛言吾今为诸众生至复生疑惑者。述
    云此第二劝物除疑也
    经曰当来之世至皆可得度者。述云此第三叹
    经普济也。有说释迦正法五百年像法千年
    末法万岁一切皆过故云灭尽。法虽灭已佛以
    慈悲怜苦众生独留此经百岁济度此恐不
    然。非唯法住违诸圣教事亦未尽故。今依法
    住记云佛灭度时以无上法付嘱十六大阿罗
    汉并诸眷属令其护持使不灭没。及敕其身
    与诸施主作真福田。令彼施者得大果报。所
    谓宾头卢等如是十六大阿罗汉护持正法饶
    益有情。至此南赡部州。人寿极长至于十岁。
    刀兵劫起争相诛戮。佛法尔时当暂灭没。刀
    兵劫后人寿渐增至百岁位此洲人等厌前刀
    兵残害苦恼复乐修善。时此十六大阿罗汉
    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扬显说无上正法。度
    无量众令其出家为诸有情作饶益事。如是
    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无上正法流行世间
    炽然不息。后至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方
    永灭没。时此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于此
    洲地俱来集会。以神通力用诸七宝造?堵
    波严丽高广。释迦如来所有遗身都集其内。
    尔时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堵波。以
    香华持用供养恭敬赞叹?百千匝。瞻仰礼
    已俱升虚空向?堵波作如是言。敬礼世尊
    释迦如来应正等觉。我受教敕护持正法及与
    天人作诸饶益。法藏已没有缘已周今辞灭
    度。说是语已一时俱入无余涅??。圣先定愿
    力火起焚身如灯炎灭骸骨无遗。时?堵波
    便陷入地至金轮际方乃停住。尔时世尊释
    迦牟尼无上正法于此三千大千世界永灭不
    现。从此无间此佛土中有七万俱胝独觉一时
    出现。至人寿量八万岁时独觉圣众复皆灭
    没。次后弥勒如来出世。以此言之。当人寿七
    万岁时无上正法方永灭没故云经道灭尽。十
    六大圣取灭度时?堵波便陷入地。特者独
    也。大涅??经广显佛性。圣教中深。逐圣人而
    先没。此经唯开净土令人求生济凡中之要。
    故独留百岁。机宜既异。没灭前后不可致怪。
    所愿皆得者即留之利益也。法灭尽后闻尚
    获利往生净土。况亦今闻者矣
    经曰是佛语弥勒至无过此难者。述云此第
    四叹闻而令敬重也
    经曰是故我法至如法修行者。述云此第五
    结劝修学也。我法者即此经也。如是作者即
    此经说弥陀随愿修行成身成智也。如是说
    者上为众生之所说也。如是教者前教人令
    往生也
    经曰尔时世尊至正觉之心者。述云第二彰
    说利益有三。此初发愿益也
    经曰万二千那由他人至漏尽意解者。述云
    此次声闻益也。法眼净者即预流果也。漏尽
    者障尽。意解者智满众闻此方秽恶可厌故
    得声闻之果
    经曰四十亿菩萨至当成正觉者。述云此后菩
    萨利也。闻弥陀佛成德广大故得不退转。闻
    此土多恶誓欲济度故以弘誓德而自庄严
    经曰尔时三千至芬芬而降者。述云此第三
    示相令信也。芬芬者乱坠之状也
    经曰佛说经已至靡不欢喜者。述云此第四
    大众喜行也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下(终)

    嗟乎此经而有几疏。犹如佛陀而带妙庄
    严乎。彼异珍妙工绮饰庄严。百千错落张
    罗于外。则佛陀之德逾可仰。而群萌之信
    更固其根矣。此经也深妙测知难矣。然疏
    以翼之。则或裂疑网或洗拘泥。汲索玄旨
    之源而信根为之屡润。疏也实是经之庄
    严。而世之一大观者也。以故净影作焉嘉
    祥作焉。义寂法位等诸名流皆作焉而兴。
    大师穷工于兹。可谓殊勤矣。予曾忧此书
    流行之不远。今采而校雠绣之于梓以张
    于世。世之择法眼乞观而仰焉。时元禄己
    卯腊月朔日
              华顶义山谨书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