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五 >
  •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

    经曰显现道意无量功德者。述云第二申入
    道之教有二。此初修因之教也。显菩萨发菩
    提心之意令得发心。难无量德使修行故
    经曰授菩萨记成等正觉者。述云此后获果
    之教也。授菩萨记者即论云令得决定心故。
    记者识也别也。授者与也。圣说当果令识因
    利故云授记。成等觉者即所记之果也
    经曰示现灭度至殖众德本者。述云此第九
    归真利物也。如摄论化身灭度有六意。一事
    究竟故二为除乐倒故三令舍轻慢故四为生
    渴仰故五为身精进故六欲速成就故。今示
    灭度意亦在此。拯济无极者即益广也。极已
    也。除漏殖本者即利备也。漏谓三漏注泄为
    义。即生死之因。德谓福智润益为功。即涅??
    之因。本亦因也。因佛现灭众生厌有除生死
    因忻寂以修涅??之因。可谓利备故
    经曰具足功德至普现道教者。述云此第三
    双结也。具德难量者结其实德。游国显教者
    结权德故
    经曰其所修行清净无秽者。述云第二就实以
    叹二利有二。初略叹后广赞。初又有二。此初
    别叹又有四。初叹自行净也
    经曰譬如幻师至在意所为者。述云此第二叹
    化善巧有二。此初喻也。菩萨显化巧顺物宜
    可云幻师。所起化相如显众像起化之德如
    本学明。化法即以习学为本故云本。学之委
    善故云学明了。学成起化任意所为故云在
    意所为。远法师云学成起用成在于心故云
    在意。任意化故云所为。此恐非也。学未成亦
    在心故今不存也
    经曰此诸菩萨至皆悉普现者。述云此后合
    也。诸菩萨者即合幻师也。修学一切化物之
    法故云学一切法。即合本学也。贯通也综集
    也缕诠也练陶也。即通穿群典集括事理诠
    表玄旨陶委众疑故云贯综缕练。即合明了
    也。智悲之境是权术所游故云所住。解心安
    境无错忘故云安谛。即合在意也。靡无也致
    运也。于诸感处无不运化故言靡不致化。又
    致即感致。令一切众无不感化故。有经本云
    靡不感化其义无违。即合所为也。物宜既万
    品无相不现。故无数佛土皆悉普现。即却合
    现众异像也
    经曰未曾慢恣者。述云此第三结自行净也。
    于所修行生恭敬故无慢。亦无间故无恣
    经曰愍伤众生者。述云此第四结化善巧也。
    愍谓慈愍伤谓悲伤。伤愍众生故无相不现
    经曰如是之法一切具足者述云此后总结

    经曰菩萨经典至导御十方者。述云第二广叹
    有四。一依菩萨法修自分行。二依如来法修
    胜分行。三自分成德。四胜进成德。此初也。典
    常也究尽也畅申也通也要要道妙妙法也。
    于自分法究尽要道通申妙旨故云究畅要
    妙。即自利也。殊德在怀嘉响外流无物不叹
    故云名称普至。导御即利他也
    经曰无量诸佛至而皆已立者。述云第二修胜
    分行有二。此初修内德也。行入佛境故共护
    念。念善令生长护恶使殄灭故。有说所住即
    真法界。摄论所说十法界也。所立即神通力。
    涅??云能建大义也。此恐不然。能建大义既
    大涅??利物之义必非自利故。有说所住即
    空无相理所立即十二分教。此亦不然。世俗
    之事应如胜义亦佛所住故。有说所住即证
    行所立即教行。法界诸度是佛所立故。此亦
    不然。违法华佛自住大乘义故。大乘必通教
    理行果。诸度既行应非所立故。今即佛所住
    者即二谛之旨。菩萨逐佛而既悟故云已得
    住。大圣立者即三藏之诠。大士亦达诠之意
    趣故云皆已立。佛与大圣即言异体同故互
    称而已
    经曰如来道化至开导众人者。述云此后叹
    外化有二。此初化相也。菩萨普为影响助扬
    佛事故。道化能宣即说法同佛也。示行佛化
    故为菩萨师。即化物同佛也。深禅慧者即化
    行同佛。禅止慧观行虽众多要在此二故。开
    导众人者即利物同佛。开者令始学导者令
    终熟故
    经曰通诸法性至明了诸国者。述云此后化德
    也。有说通诸法性者通法空理。达众生相者
    达人空生真。明了诸国者达器界空非也。离
    人法空更无别空故。若有别者亦离二智。应
    有别智故。有说通诸法性是智正觉自在行。
    通达二谛法性故。达众生相是众生世间自
    在行。众生种种体状皆了达故。明了诸国是
    器世间自在行。初云通次言达后言明。言之
    左右。此亦不然。众生外器应非世俗故。若世
    俗者通二谛已更无所知故。今即通法性者
    即法界无量行。达众生相者即众生界无量
    行。明了诸国者即世界无量行。所调伏界无
    量不摄无种姓故。略不说调伏。方便无量即
    前善巧故不亦说
    经曰供养诸佛至幻化之法者。述云第三自分
    成德有四。一修之方便二修之成德三重辨
    起修四重申成德。初又有四。此初自利修也。
    供养诸佛化如电光者即福行也。善学无畏
    晓幻化者即智行也。有说欲供诸佛化现其
    身。一念遍至疾如电光。简邪取正故云善学。
    达正过邪故云无畏。统摄诸法故云网。即智
    方便也。亦见诸法非定有无其性如幻故云
    晓幻化。即智成就也。又于人不怯故学无畏。
    于法能知故晓幻化。有说诸法虽非无而非有
    故不见一法可畏。摄物不舍故云学无畏网。
    虽复非有而非无离有离无故云幻化。有说
    如观世音以无畏施网摄众生故云无畏网。
    三俱不然。善学若方便未达邪正。应非无畏
    故。诸法非有不见可畏。既亦非无。可畏故。如
    其次第。今即现化供佛虽忽遍至而不住故
    如其电光。学无畏网者即达诠之智。晓幻化
    法者即悟旨之智。网者教也。即佛备四无畏
    故云无畏。若理若事无不如幻故云幻化。菩
    萨称佛教之意以达诸法言说自性不可得故
    云善学晓了
    经曰坏裂魔网解诸缠缚者。述云此第二利
    他修也。魔网者即天魔之教。缠缚者即八缠
    三缚。有说十缠四缚。于小乘宗虽有此义非
    大乘故。即坏魔网令虽恶业。解缠缚而使绝
    烦恼故
    经曰超越声闻至无愿三昧者。述云此第三重
    辨自利也。超二乘地者即对余乘以显胜。得
    空无相无愿者即直申行胜。初发大心尚过
    二乘况亦久行。故云超越。欲入大涅??必三
    三昧为门故偏说此三。如瑜伽论云。我法无
    故空。空故无相。无相故不可愿求。而有处云
    空无愿无相者即共二乘行故不相违。有说
    前教行此证行故有不同非也。学无畏网虽
    可教行而晓幻化应言证故。今即前是菩提
    之道后是涅??之门。故须再解
    经曰善立方便至而现灭度者。述云此第四复
    辨利他也。方便虽多此中方便即巧权之名。
    有说善方便即意方便。示现三乘而灭度者
    即口方便。善立三乘随便度物名善方便。说
    三乘因及灭度果名显示现灭故。此必不然。
    于下中乘而现灭度既应化相。必不可言说
    二乘果。不尔如何言现灭度。而不言说故。有
    说善立方便是口方便。示中下乘而现中下
    灭皆身方便。此亦不然。示现三乘义已具足。
    亦言现灭度应无用故。不尔三乘有何不摄
    亦说中下耶。故今即善立方便即意方便。随
    顺诸佛寻三乘化故。显示三乘即口方便。分
    别一乘而说三乘。三乘亦即佛方便故。中下
    灭度即身方便。缘觉名中声闻名下。即同法
    华中无二三之义。菩萨欲引不定二乘令趣
    佛乘故于彼涅??而现灭度。即同摄论变化
    故云意。佛地经曰成所作智起三乘化作四
    记论即其事也
    经曰亦无所作至得平等法者。述云第二修之
    成德有二。初自利之德后利他之德。初又有
    四。此初所得平等也。有说三乘性空故无所
    作。不见别证三乘之果故无所有。达无性真
    以解诸法不生灭故不起不灭。非也。决定二
    乘既入无余。不可定言即无别证故。又显三
    乘故非无所作。现灭度故非无所有故。有说
    无因可作故无所作。无果可有故无所有。无
    净可起无染可灭故云平等。此亦不然。因有
    功能故非无所作。果藉缘有故非无所有故。
    今即无作无有者即事平等也。不起不灭者
    理平等也。无实作用故无所作。不能自生故
    无所有。净法虽增真不随增故云无起。染法
    虽灭如不随灭故云不灭。诸法一相所谓无
    相故云平等。于是证会故亦云得
    经曰具足成就至诸根智慧者。述云第二所成
    众多也。有说初习名三昧成就名总持非也。
    佛地应无三昧。即违诸教故。今即总持虽通
    定慧正是慧性故。百千三昧即总持所依。广
    如地经。有说诸根通即一切善法别即信精
    进念定非也。泛言善法皆通有为诸法。有为
    善中虽有名根无为必非故。又信精进等名
    诸根者不应别说智慧故。既说三昧即定别
    目。而有何因亦说定根。故今即诸根者六根
    清净。此诸菩萨位阶十地已。得自在六根互
    用故。总持虽慧慧未必持故。引导众行故须
    别说
    经曰广普寂定至菩萨法藏者述云此第三所
    证广也。法藏者即十万法蕴。简二乘藏故云
    菩萨。即所证深也。有说普定能证广。一切法
    中不起妄想故。藏所证深。于真法藏能深入
    故。若尔即违自许所证深广名义也
    经曰得佛华严三昧者。述云此第四所成奇胜
    也。佛地功德能严佛身故云佛华严。入此三
    昧现见诸方佛及佛土故亦言得。即华严云
    彼一三昧该摄法界一切佛法悉入其中也
    经曰宣扬演说一切经典者。述云此第二利他
    之德也。助佛扬化故云宣扬。即简如来。如来
    目演说故
    经曰住深定门至无不周遍者。述云第三重辨
    起修有二。此初起自利修也。有说深定者起
    通所依理定。有说一念周遍者入定观众生。
    二俱不然。通既事德。所依之定必非理定故。
    覩无量佛应非一念故。如其次第今即通所
    依定无境不观故云深定。覩诸佛者即天眼
    通。一念遍者即神境通。依此深定以发天眼
    能见诸佛故摄行广。亦起神通一念遍至所
    覩佛土摄福生智故起行疾
    经曰济诸剧难至开化一切者。述云此后起利
    他修也。有说二乘于救生即闲菩萨即不闲。
    凡夫于修即闲菩萨不闲。二乘凡夫于无上
    道即闲菩萨即不闲。此皆不然。若如所言应
    说懈怠精进故。闲即闲处必非?龆韫省S兴?br> 剧难有八。恶趣有三即三恶趣也。人间有四。
    一盲聋?哑二世智辩聪三佛前佛后四北俱
    卢洲。天上有一谓无想天。故八难中三涂为
    剧菩萨济之。人天苦微故云诸闲。菩萨勤化
    故云不闲。此亦不然。天上有一。即违余经说
    非想天为第八难故。又人天难言诸闲者有
    诸人天非难所摄。应非菩萨之所化故。有说
    剧难者即八难也。此中阿鼻受苦无间故言
    不闲。余七名闲菩萨以能救名济。此亦不然。
    应说余七。说何名七。若说后七难名闲者即
    七地狱应非不闲。闲所摄故。若说七地狱名
    闲者即八寒狱亦非二摄。菩萨救济应非遍
    故。今即八难名为剧难兼非想天。更有业惑
    二种障者名为不闲。若非八难及无二障皆
    曰闲。菩萨大悲皆能拔除故亦云济。真实际
    者即所证也。二空真如更无过者故云实际。
    菩萨大慈分别其诠开示其旨令证入故云分
    别显示。辩才智者即发说之解。以得如来四
    无碍智解诸义故。入众言音者即起说之言。
    以得解语言三昧起诸说故。入者解也。辩才
    充内巧言外发无物不化故云开化一切
    经曰超过世间至度世之道者。述云第四重
    申所成有二。此初成自德也。过世间者申断
    德成过二死故。即对法云过世间者总显烦恼
    解脱义也。住度世道者标智德成并二智故。
    即唯识云法驶流中任运转故。谛者安也度
    者出也。即出世道之别名故
    经曰于一切万物至为重担者。述云此后成化
    德也。由成智断遍于万物。若变若化皆任意
    故名为自在。庶者凡庶类者品类即众生之
    总名。故有经本云众生类也。宿无道根现无
    信乐不知感圣故云不请。于是尚接引况亦
    有请者故云不请友。即经云不待时义也。群
    生者即胜?中四种众生。所谓无闻非法及
    求三乘者。有说于四群中初非法人无感圣
    善故云不请非也。后三乘种未必皆有感佛
    善故。初无闻人亦应有感圣世善故。华严瑜
    伽皆有此四。而后三种通定不定。初之一种
    无性有情。故人天善根应成就。菩萨荷此四
    群生为自重担而成就故云荷负。作不请友
    皆该四群也
    经曰受持如来至常使不绝者。述云第四重
    辨胜分修成德有二。初辨所修行后申所成
    德。初又有二。此初自利修也。有说甚深法藏
    即如来藏。暗障既除显在己心故云受持。法
    界诸度即佛种性。护使离障起善无间名常
    不绝。此恐不然。如来藏性既是真体。必不可
    言受持法藏故。既言法藏亦云受持。即知教
    法非佛性也。今既受持佛教令久住世有性
    之属依之殖善故常使不绝。即同上生云汝
    善受持莫断佛种也
    经曰兴大悲至施诸黎庶者。述云此后利他
    修有三。此初法也。大悲愍众生者即拔苦行。
    演慈辩授法眼者即与乐行。辩者即乐说之
    辩。以慈定心而说法故云演慈辩。如说而行
    必入圣地得法眼净故云授法眼。法眼者即
    慧眼遂体之名也。悲定说法以拔三涂之苦故
    云杜三趣。杜者塞也。演慈辩而令修人天业
    故云开善门施诸黎庶事父唯敬于母亦爱。
    故慈若敬父乐可尊故。悲如爱母苦可爱故。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者此后合也。若己者意
    在如自一子。即涅??云视诸众生犹如一子
    是也。慈悲怜伤皆如己子故
    经曰一切善本至不可思议者。述云此第二所
    成之德也。善本者即福智之因。度者至也。福
    智之行皆至菩提涅??彼岸故即因成也。获
    佛功德者即福德庄严。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者即智慧庄严果成是也
    经曰如是之等至一时来会者。述云此第四
    总结也
    经曰尔时世尊至光颜巍巍。述云此第二说经
    因起序也。诸根悦豫者是喜悦相。有色五根
    皆显喜悦以表净土快乐无间故。豫亦作??
    也。姿色清净者是无忧恼。色无惨戚以表佛
    土无众苦故。巍巍者即高大之称。光颜者即
    该根色之总言。故重表彼土有乐无苦。姿者
    妙也。即帛谦皆云面有九色光数千百变。光
    色甚大明也。有说佛无有不定心。备诸根相
    好身相复有。何时不悦。但欲加来问故因此
    表所说非也。佛虽无忧喜而显欣笑。讵备诸
    相好无显喜悦。故今世尊显喜悦者彼佛所
    成行德可庆故众生获利时将至故
    经曰尊者阿难至长跪合掌者。述云第二问答
    广说分有六。一问佛显相二审问所以三彰
    问自请四叹问敕许五阿难欲闻六如来广
    说。初又有二。此初申请问之仪也。圣旨者即
    如来显相之旨。以密加威故云承旨。长跪者
    即双膝着地之号也
    经曰而白佛言至殊妙如今者。述云此后正
    问显相意有三。初申所见次唱所念后征所
    为此初也。镜光外照名为影表。即同佛身光
    明外舒。外照之光显影畅在镜内名为影裹。
    亦同所放之光还曜佛颜故云表裹。即举己
    所见也。未曾瞻者怪今异昔。瞻亦见也
    经曰唯然大圣至奇特之法者。述云此第二彰
    己所念也。远法师云虽有五念初即总表后
    四别申。故唯有四意。即后四所念在世所无
    故云奇特。此恐不然。佛所住法非此五念之
    所尽念况亦四念。故不可总五而言四。若言
    奇特故知总句者如来之德亦无别指故应非
    别念故。即今阿难略申五念各有所标。此初
    念也。有说唯者即专义唱己专念故非也。违
    诸世典应对之仪故。今即唯然者应上之言
    也。泛言今日者即简往来之言。依神通轮所
    现之相非唯异常亦无等者故云奇特。即立
    世尊名之所以也
    经曰今日世雄住诸佛所住者。述云此第二念
    也。有说所住者即大涅??诸佛同住故。佛于
    世间最为雄猛故云世雄非也。佛常住涅??
    非今日住故。今即如来住诸佛平等三昧能
    制众魔雄健之天故住佛住。为世雄名之因

    经曰今日世眼住导师之行者。述云此第三念
    也。有说四摄法是佛导师摄化之行。佛住此
    行能开世人令见正路故名世眼此亦非也。
    四摄之行虽复化物而非眼义故。今即五眼
    名导师行。佛住五眼引导众生更无过者故。
    以导师行以释世眼之义也
    经曰今日世英住最胜道者。此第四念也。最
    胜道者即大菩提四智心品。佛住四智独秀
    无匹故从最胜道立世英之名也
    经曰今日天尊行如来德者。述云此第五念
    也。天尊者即第一义天以解佛性不空义故。
    即唯佛所有不共佛法名如来德。余圣所无
    故以如来德释天尊之名。虽远法师名德别
    解今即以德释名者观此经文顺标释义故。
    名者世尊世雄等。德者即奇特所住等
    经曰去来现佛至念诸佛耶者。述云第三征所
    为有二。此初念所为也。有说去来现佛者三
    世佛相念。佛佛相念者十方佛相念非也。离
    于三世更无十方佛亦不然故。今即举三世
    佛相念类此得无今如来念诸佛耶。耶者即
    不定之言。测此佛念诸佛未听敢专决故
    经曰何故威神光光乃尔者述云此后征所为
    也。光光者即显曜之状也
    经曰于是世尊至问威颜乎者。述云第二佛审
    问所以也
    经曰阿难白佛至问斯义耳者。述云此第三阿
    难唱问所以也。理实虽承如来加力而对诸
    天故云自问
    经曰佛言善哉至所问甚快者。述云第四叹问
    敕许有二。初叹其所问后举德敕许。初又有
    三。此初总叹也。阿难所问称机及法而合时
    宜故云甚快
    经曰发深智慧至问斯慧义者。述云此次别
    叹其问也。发深智慧者叹问之智。真妙辩才
    者叹问之言。愍念众生者叹问之意。有说念
    佛五德故发深智慧。叹佛住于五德故云真
    妙辩才。此恐不然。念佛五德叹佛五住义无
    别故。念若不叹叹若不念皆非正理故。今即
    称佛之五号故发深智慧。将五住之德叹五
    号之义故真妙辩才。虽问五德五德皆以智
    为主故云问慧义
    经曰如来以无盖大悲矜哀三界者。述云此
    后别叹问利有四。此初彰佛悲怜也。有经本
    云无尽大悲。有人释此依内无尽法而生故。
    今即佛之大悲更无覆盖故名无盖。无盖是
    正不可须治。矜亦怜也
    经曰所以出兴至真实之利者。述云此第二
    彰佛利物也。光阐道教欲拯群萌者辨教利
    物。光者广也阐者申也。慧以真实之利者即
    理利物。慧者施也。有别本云普令群萌获真
    法利义亦无违。如来所以出于世者欲以教
    理利众生故
    经曰无量亿劫至时时乃出者。述云此第三
    辨佛难值也。帛谦皆云如世间有优昙树但
    有实无有华也。天下有佛乃有华出耳。今言
    灵瑞华者即存震旦之名。时时者即希出之
    义。以善时出故
    经曰今所问者至诸天人民者。述云此第四
    正申问益也。即帛谦云若问佛者胜于供养一
    天阿罗汉辟支佛布施诸天人民及?飞蠕动
    之类累劫百千万亿倍矣
    经曰阿难当知至无能遏绝者。述云第二举德
    敕许有二。初举佛德以述成后敕许以答所
    问。初又有二。初直述果胜后将因显胜。初又
    有二。此初述阿难所念也。如来正觉者即奇
    特之法。其智难量者即平等三昧。发胜妙智
    故以智难量述住佛住。多所导御者即述导
    师行。有说慧见无碍即如来德非也。越述天
    尊之德却成最胜道无别所以故。今即慧见
    无碍者述最胜之道。无能遏绝者即如来德。
    遏(阿达反)壅也绝也。佛德既胜妙不为余圣之抑
    遏故云无遏绝
    经曰以一餐之力至光颜无异者。述云此后述
    阿难所见也。一餐之力者即施食之因。能住
    寿命乃至复过于此者乘叹寿命。诸根悦豫
    乃至光颜无异者正述所见。诸根悦豫者即
    前所见。不以毁损者辨其悦豫义。姿色不变
    者即前姿色清净。清净即不变义故。光颜无
    异者即前光颜巍巍。巍巍即无异义故。施食
    虽有五果而唯述命色者色是所现故命是所
    依故。有说不以毁损不变无异皆辨常然非
    也。若常然者阿难不应言未曾覩妙如今故
    经曰所以者何至而得自在者。述云此第二以
    因显胜也。定止也慧观也。究畅者即究竟通
    畅之义。无极者即广远无边之名。所以如来
    得慧五德身三相者即慧究竟故得所念五
    德。定究竟故得所现三相。因虽众多止观二
    行是净土路故。万行所依导众行故。说此二
    行余者兼也。二因既满无德不圆故于诸果
    法而得自在。即安慧云证得一切法自在也。
    有说定慧究竟无极即心自在行。得诸法自
    在即法自在行。善入一切法界门无所不现
    故非也。于一切法而得自在。若非果者必非
    自在故。前解为善
    经曰阿难谛听今为汝说者。述云此第二敕
    许以答所问也。谛听者即敕其后心。为说者
    即许其前请
    经曰对曰唯然愿乐欲闻者。述云此第五阿
    难欲闻也
    经曰佛告阿难至无央数劫者述云第六如来
    广说有二。初广说如来净土因果即所行所
    成也。后广显众生往生因果即所摄所益也。
    初又有二。初说往净土之因后说今佛土之
    果。初又有二。初总标胜缘后别申胜行。初又
    有二。初标远缘后舒近缘。初又有三。此初标
    时也。有说至不可数名劫。西域数法至六十
    转即不可数故非也。虽复可数亦名劫故。亦
    违华严一百二十转故。今即劫者是时之总
    名故。梵云阿僧只此云无央数。王逸云央尽
    也。说文鞅颈?也。非此字体也。又鞅所以制
    牛马也。宜从央也
    经曰锭光如来至次名处世者。述云此次叙
    佛也。帛延经略举三十六佛多存此方之名。
    第三十二佛即印度名。故支谦经唯叙三十二
    佛皆存梵音之号。今此法护备标五十三佛。
    盖翻译之家意存广略不可致怪。锭光者即谦
    云提和竭罗也。有说有足曰锭无足曰灯。锭
    光燃灯一也。释迦获道记之主故在初也。有
    弹此言若尔释迦既先得授记何在弥陀后而
    成道耶。若非后者便违弥陀成佛已来十小
    劫故。遂申自意言名之虽同佛即异也。二俱
    不尽。若定一者燃灯既出第二劫满。必不能
    会弥陀成佛既十劫文故。若唯异者亦违诸
    佛出世同名之属故。今即锭光燃灯亦同亦
    异。异即锭光虽复燃灯非释迦授记佛故。同
    即本释迦前亦有燃灯可锭光故。不应难言
    锭光若非释迦获道记佛有何因缘锭光为
    初。而非余佛者从彼佛已来五十四佛频兴
    世故云尔。从锭光来渐有摄受净土行故。由
    此锭光亦名燃灯。义亦无咎
    经曰如此诸佛皆悉已过者。述云此后总结

    经曰尔时次有至佛世尊者。述云此第二近
    胜缘也。梵云楼夷亘罗此云世自在王。于一切
    法得自在故。即别名也。佛德无量名必无边。
    故今略标自他利以立十号即通号也。虽有
    十号略为二例。初自德名即前五也。后利物
    名即后五也。自德之名亦有二对。一道圆灭
    极对。即如来名道圆应供名灭极故。二因满
    果圆对。即等正觉明行足名因满如其次第
    解行满故。善逝名果圆上升不还故。利物之
    名亦有三对。一总名别称对。即前四是别后
    一是总故。处物而无加名世尊故。二化智化
    心对。即世间解名化他智无上调御名化他
    心故。三化能化德对。即天人师名化他能佛
    名化他德故。委悉释此十号广如瑜伽论
    经曰时有国王至正真道意者。述云此第二申
    胜行也。远法师云起行有二。从初尽颂辨世
    间行即地前所行也。法藏比丘说此颂以下
    辨出世行即地上所修也。此恐不然。地上菩
    萨念念常修利诸众生净佛国土。不应五劫
    专修受净土行故。今即还有二。初略说胜行
    后广说胜行。初又有三。此初闻法发心也。发
    无上道意者即增发心故。不违观音授记悲
    华经
    经曰弃国捐王至与世超异者。述云此第二出
    俗修道也。沙门者即沙门那义如前解。帛延
    云昙摩迦留即法藏也。谦去留字云作菩萨
    道。即智论法积菩萨也。高才勇哲者即为人
    性行孤出于世故云超异
    经曰诣世自在王至长跪合掌者。述云此第
    三叹佛起愿有三。初身礼次语叹后自誓此
    初也。稽者至也首者头也。至头于地以尊接
    足故云稽首。三匝者即标如来修三德也
    经曰以颂赞曰者。述云第二语叹有二。此初
    琐文也。颂之言妙亦摄多义故以颂叹
    经曰光颜巍巍者。述云此后正叹有四。一别
    叹身业二别叹口业三别叹意业四总叹三
    业。初又有二。此初标叹也。光巍巍者标光胜
    也。颜巍巍者标身胜也
    经曰威神无极至犹若聚墨者。述云此后释
    叹有二。此初叹光巍巍也。威神者即光所依。
    无与等者者对劣叹胜。若聚墨者对事叹胜。
    有说耀者五星非也。即帛延云其景不可及
    谓光之别目故。日月等光对佛光明犹若聚
    墨在珂贝边故
    经曰如来颜容超世无伦者。述云此后释颜
    巍巍也。伦者匹也
    经曰正觉大音响流十方者。述云此第二叹
    口业也。大音者即语密之音。如来之声更无
    过此故云大音。响者即显了之音。逐宜而有
    分限发故
    经曰戒闻精进至殊胜希有者。述云第三叹意
    业有二。初叹业胜即菩提品也。后叹果胜即
    果果断也。初又有二。此初叹涉事胜也。戒即
    业体以思种故。闻精进等即业眷属。余不能
    齐故云无侣。侣亦匹也。佛德过余故云希有
    经曰深谛善念至穷其涯底者。述云此后叹
    证理胜也。谛者审察。法海者一真法界。即后
    得智深思谛观称真法界故云善念。无分别
    智穷达深真尽其奥实故云究涯底
    经曰无明欲怒世尊永无者。述云此二叹果
    胜也。三毒习尽故
    经曰人雄师子至震动大千者。此第四总叹
    三业也。功勋广大者叹意业果。勋亦功也。智
    慧深妙者叹意业用。即偏叹其胜不尽之言。
    略戒闻等故。光明威相者叹身业胜。震动大
    千者叹正觉音。既有此胜妙之德故可谓人
    雄师子神德无量
    经曰愿我作佛至靡不解脱者。述云第三自誓
    有二。初愿求所叹即十颂也。后请佛作证即
    三颂也。初又有二。初正求所叹即佛法身也。
    后乘祈所依即佛净土也。初又有三。此求果
    也。有说齐圣法王求佛自德过生死等求利
    他德非也。凡称佛者必备二利故。今即愿我
    作佛齐圣法王者愿所获德。过度生死靡不
    解脱者愿所弃也
    经曰布施调意至智慧为上者。述云此第二
    求因有二。此初求自利因即六度也。施治悭
    吝故云调意
    经曰吾誓得佛至为作大安者。述云此后愿
    利他因也。举果求因故
    经曰假令有佛至坚正不却者。述云此第三叹
    愿胜也。佛者即佛宝大圣者僧。有说供养斯
    等亦兼僧宝非也。虽复斯等而言诸佛故。即
    知向上之等故。今即佛者所供养大圣者能
    供养。无量大圣虽供多佛而有边故不如求
    佛心不退还以无边故。却者退也
    经曰譬如恒沙至威神难量者。述云第二净土
    果有三。此初叹诸佛土也。光遍诸国者即佛
    施光明庄严其国。威神难量者即佛神通庄
    严其土。佛于彼土?プ骰?鹿试凭??O只?br> 算表故云难量
    经曰令我作佛至而无等双者。述云此次对
    求胜土也。国土者即今极乐世界。第一者即诸
    相庄严。奇妙者即众第一。道场者即座第一。
    如泥洹者即快乐第一。梵云匿缚南唐云圆
    寂。言泥洹者讹略也。彼土快乐可次涅??故
    以譬之。而无等双者国土第一。泛言第一者
    即对下之称。不尔便违华严。如前已说故
    经曰我当哀愍至快乐安隐者。述云此第三
    求净土之意也。度脱一切者即出秽域之利。心
    悦快乐者即入净土益。为此二利故求土果
    经曰幸佛信明至力精所欲者。述云第二请佛
    作证有二。此初请世王佛证愿不虚也。幸者
    愿也信者诚也。愿佛诚明所求不虚必得果
    故。所欲者功德法身快乐净土。于彼二果力
    励精勤而修习故云于彼力精
    经曰十方世尊至忍终不悔者。述云此后请
    十方佛证行不悔也。对佛结誓。身止诸苦勤
    忍不悔故
    经曰佛告阿难至广宣经法者。述云第二广说
    胜行有二。初正辨修行后乘显所修。初又有
    五。一法藏请说二如来抑止三法藏重请四
    如来许说五辨修胜行。初又有二。此初乘前
    正请也。发无上觉心者即前愿佛法身净土
    之心也
    经曰我当修行至勤苦之本者。述云此后申
    请说之意也。当修行者即修行身土之因。摄
    妙土者即欲得土果故。令成正觉者即欲证
    身土果故。拔生死苦者即欲利众生故。生死
    者果。勤苦本者即因也。由因数受生死之苦
    故云勤苦本。化诸众生令生净土永绝生死
    因果之苦故亦云拔。即如其次第所修所得
    所化之也
    经曰佛语阿难至汝自当知者。述云此第二
    佛不许也。饶者即释自在之言。既发大愿故。
    汝亦能知即违请之言也
    经曰比丘白佛至成满所愿者述云此第三法
    藏重请也。弘者广大也。即地上圣行其义广
    深非自境界故须请之。而佛止言汝自知者
    即地前所修故不相违。有说此中唯求净土
    行身因略无非也。如来净土即相违释。如其
    次第身土行故
    经曰尔时世自在王佛至而说经言者。述云
    第四如来为说有二。此初总标许说也
    经曰譬如大海至何愿不得者述云此别申所
    说有二。此初寄喻劝修也。会亦必也克者遂
    也得也
    经曰于是世自在王佛至悉现与之者。述云
    此后正答所请也。二百一十亿佛土者即通说
    净秽诸佛之土故。天人善恶即诸土之因。国
    土粗妙即诸土之果。粗者?也。故有本云国
    土之?妙。摄身从土故不别说。所以不唯说
    净土因果而兼秽土者欲令舍其恶?而?其
    善妙故。非唯为说亦使现见故应心现与。即
    帛谦云楼夷亘罗佛说竟昙摩迦便一其心即
    得天眼彻视悉自见二百一十亿诸佛国中诸
    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也。又此诸土非
    邻次有。选择何土应机所欲而令见故。不尔
    便违帛谦经中其佛即选择二百一十亿佛国
    土中诸天人民之善恶国土之好丑故。不应
    难言夫人所见光中诸土既无秽土如何为法
    藏亦现恶?者。机欲既异圣应非一故。若不
    尔者夫人既厌秽国以求净处故。唯现所祈
    净土之相而令摄受
    经曰时彼比丘至殊胜之愿者。述云第五正
    修胜行有三。此初覩相发愿也。既见所求净
    土之相。摄净土愿更转深故云超发胜愿
    经曰其心寂静至清净之行者。述云此第二依
    愿修行也。有说证智离相故云寂静。超过地
    前故无能及者非也。无分别智不可为事土
    因缘故。亦无可理而言地上行故。有说净土
    之行虽复众多唯有二类。一缘事行称名念
    佛故。二依理行息攀缘故。初即称弥陀名故
    是极乐别行。后即通诸佛土行。所谓心寂无
    着是也。此亦不然。违即选心所欲愿便结得
    是二十四愿经即奉行故。心所欲愿既极乐
    土。必不可言是诸土通行故。今即欲现净土
    必定为本故。其心寂静慧导其定故云无所
    着。所谓心观名净土之业。即胜出世间善根
    方便故。一切世间无能及者是无分别品之
    所由也。五劫思摄佛国行者即后所得智之
    方便。有说虽五劫而唯修一行。所谓其心寂
    静志无所著非也。愿既四十八行必非一故。
    即经于五劫修习彼土种种行也。此中有说
    法藏即十住中之第六心折法空位是也。有
    难此云若第六既修净土因。西方土中应无
    化主。皆不然也。若在第六心应说摄取何位
    所修净土行耶。又修土因便现净土。诸佛化
    土无时不有故。如其次第释难非也。有说法
    藏是八地已上菩萨也。发诸大愿修净土因
    是变易故。亦有难言还成彼土无主之过此
    亦皆非。八地菩萨念念普见无量佛土。必不
    可言见二百一十亿土故。今即法藏盖是十
    向满位菩萨故。五劫修行净土之因初劫行
    满故云摄取。不应难言初地菩萨见百佛世
    界如何法藏见尔许土。不相违者加力所见
    亦过上位故。初地菩萨若作加行所见过此

    经曰阿难白佛至清净之行者述云此第三逐
    难重解也。佛寿若短不应五劫清净行故。显
    彼佛寿四十二劫以释此疑。有说彼寿多劫。
    劫尽之时众生虽见劫尽所烧其土安稳故。
    法积菩萨五劫修行清净之因。即同法华云
    众生见所烧我土安稳天人常满。此恐不然。
    法华所说论自释云报佛如来真实净土。即
    知彼土是他受用。他受用佛寿必无量不可
    言四十二劫故。今即四十二劫者盖岁数劫。
    故经五劫摄净土行非劫尽也。大通佛寿不
    可数劫尚非净土。如何四十二劫可言净土
    经曰如是修已至清净之行者。述云第二申
    所修行有二。初申所修行后申修胜行。初又
    有六。一法藏喟喟行二如来令说三誓法宣
    愿四立誓自契五遂契现瑞六总以结叹。此
    初也
    经曰佛告比丘至无量大愿者。述云此第二佛
    劝说也。一切大众者即凡夫二乘。法藏若说
    己所发愿大众皆同愿生彼土故云发起悦
    可。菩萨闻说亦同发愿故云修行。修行此愿
    因缘故致满大愿也
    经曰比丘白佛至当具说之者。述云第三自
    宣发愿有二。此初逐劝许说也
    经曰说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正
    申己愿也。然法藏发愿三代经本头数开合
    次第不同故。今将彼帛谦二十四对此法护四
    十八愿略制以释名。弘誓之文帛谦两本经
    皆二十四其意各异。帛延选此经中前二十
    四愿足宝鉢愿为二十四愿。支谦亦抄四十
    八中二十五愿更加宝鉢彼佛眼耳神境三通
    及以智辨为二十四故。又彼二经既抄出于
    四十八愿故次第亦异。此经第七第十四第
    十二第十三第十九第二十二第二十五。如
    次帛延第九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八第
    二十第二十四。故开合亦不同。合此二十三
    四为第二十二。七宝鉢愿为第二十三。略无
    此第十八。彼第二十愿此中无故。支谦二十
    四次第亦异。此经三十五三十八二十七二
    十十八十九三十二十六二十一二十五十三
    十四十五二十八三十三。如其次第即彼前
    八第十第十一第十五第六第十九第二十第
    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故开
    合亦异。合此二十三二十四为第十三。合五
    六七为第二十二故有无亦异。彼第十四宝
    鉢第十七三通第十八智辨此经中无。此第
    二愿彼中无故。所以有此参差者盖梵本有
    备阙故传译逐而脱落也。义推言之。即法护
    经应为指南。问诸佛本誓为同为异。异即违
    华严云一切诸佛悉具一切愿满方得成佛
    故。若同者亦违药师十二本愿弥陀四十八
    愿故。答无有一佛少一愿行而成道者故悉
    同也。然以对所化之机缘熟不同故。药师佛
    于此土众生十二大愿救现在苦。缘既熟故
    不说有四十八愿。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与未
    来乐。缘熟故不说有十二愿。由此诸佛所有
    誓愿虽有未必遂果而法藏菩萨所发之愿皆
    有成办故。四十八愿略有三意。一求佛身愿
    也。二求佛土愿即三十一第三十二愿也。三
    利众生愿即余四十三也。以此三意释四十
    八愿之文有七。一初十一愿愿摄众生。二次
    二愿愿摄佛身。三次三愿愿摄众生。四次一
    愿愿摄佛身。五次十三愿愿摄众生。六次二
    愿愿摄佛土。七后十六愿愿摄众生。初又有
    二。初之二愿愿离苦。后之九愿愿得乐。初又
    有二。此初愿无苦苦也。泛言愿者即??求义。
    所谓设我得佛等。又言誓者即邀制义。不取
    正觉是也。诸愿若不满终不成佛故。假使愿
    不满而得成者誓终不取故。所余诸愿皆有
    此二。应如理思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愿
    无坏苦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二得
    乐愿有二。此初二愿愿得身乐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七
    愿愿得心乐有六。此初愿得宿命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
    愿得天眼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三
    愿得天耳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五
    愿得神通乐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六
    愿得漏尽乐有二。此初漏尽体也。想念者即
    所知障。贪身者即烦恼障。尽二障漏故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漏
    尽位也。十信以去皆名正定聚故。言住者通
    正当之言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二愿
    摄佛身有二。此初愿光色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愿
    长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三愿
    摄众生有三。此初摄眷属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次得
    长寿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离
    讥嫌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四
    摄法身愿也。咨者赞也。嗟者叹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五摄众
    生愿有二。初之四愿摄人天愿。后之九愿摄
    菩萨愿。初又有二。初摄往生者后摄所生报。
    初又有三。此摄上品愿也。有说初下品次上
    品后中品非也。非唯乱次第亦违观经不除
    五逆故。然彼经云作五逆罪得生净土。违此
    愿云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故。从昔会释自成
    百家。有说亦谤正法者除唯造五逆者生。有
    难此言彼经亦云具诸不善。若不谤法即不
    可言具诸不善。如何乃言唯造五逆得生净
    土。此难非也。若谓彼经具诸不善故亦摄谤
    法者即五逆应属诸不善故。不须别说。今即
    应弹。随顺及言合集之义而相违释。相违释
    者诤头义故。罪既各别名亦别故。有说此
    除不悔彼之说悔此亦不然。既十念中念别
    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应无悔与不悔别故。
    若更有别忏悔法者即于下品下生文中都无
    故。有说对未造者言除对已造者说生。此亦
    不然。未造者尚除况亦已造。故若已造令进
    故无此失者未造应令退耶。有说正五逆者除
    五逆类者生此亦不然。无有圣教说五逆类
    名五逆故。不可彼经五逆言类。有说重心造
    者除轻心造者生欤。此亦不然。诽谤正法必
    有轻重。不可唯言除不生故。有说除即第三
    阶造五逆者生即第二阶造逆者。此亦不然。
    众生有三非圣教故。设有圣说亦违自许第
    三阶人不行普法有逆无逆皆不得生。若如
    所言应说唯除第三阶而言除逆唯有虚言
    故。有说除者先遮生者后开。此亦非也。先遮
    若实生后开实应不生故。有说未发菩提心
    造逆者除已发菩提心作逆者生。此亦不然。
    已发菩提心若退失者应如未发心不得生
    故。若不退心者必不作逆故。有说除即对佛
    说五逆罪决定故。生即对佛说五逆等皆不
    定故。此亦不然。不善顺生后受业等皆应例
    此五逆罪等便成大过故。有说若宿世中无
    道机者既作五逆终无生理。其先发菩提心
    虽复逢缘造五逆等必生深悔亦得往生。善
    趣之人有作五逆谤正法故。二文各谈一互
    不相违。此亦不然。宿世之言应无用故。现发
    菩提心逢缘作逆应亦生故。又彼善趣即十
    信故作逆谤法必无此理。前已说故。有说一
    念念佛者除十念念佛者生。此必非也。即违
    此云乃至十念故。有说除者具十不具十悉
    不得生故。生者唯具十声故。此亦不然。虽兼
    不具十声既亦申具十念。应如彼经不可除
    故。今即此经上三生中必无作逆故须除之。
    彼说下生。虽作五逆若备十念亦得生故无
    违可释。不应难言中品三生亦无作逆故。不
    须除者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即非作逆义既
    显故。但诽谤正法罪既深重。于无数劫受苦
    报故。假具十声必不得生。所以圣教更无异
    说。入诸不善者过难多故。有说此经十念依
    十法而念。非佛名故即弥勒所问十念是也
    此亦不然。彼经十念即非凡夫。必非上品三
    生所能修故。今即还同观经十念。上辈亦修
    十念。理无违故。欲显一二等言乃至故。傍论
    且止应释本文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次摄
    中品也。既云发菩提心故。即知不发心圣虽
    不迎无违本愿之失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摄下
    品也。有说摄论虽举愿言意亦说念佛是别
    时之意。有说彼不以念佛为别时意。往生论
    云念佛即生非别时故。往生论及摄论释皆
    天亲造理必应同。不可前后有??J故。但诸
    众生虽闻净土之教诽谤不信自沈恶道。或
    信不谤欲爱所缠不敢起愿况亦修行。或有
    众生闻说便发誓愿欲生而逢恶友广作诸
    恶。命欲终时不遇善友不能念佛。虽不即生
    是远生因。佛叹此类生极乐土。愚人将谓更
    不修因而即往生。故释论云是别时之意。二
    俱不然。若愿若念皆于净土是远生因故。不
    尔即违密意说言。前已说故。若诸众生起愿
    念佛即生化土故。此文言系念我国者即往
    生之行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
    愿所生报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二摄
    菩萨愿有二。此初摄他国菩萨也。常伦者即
    凡夫之属故。诸地亦初劫之地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摄
    自土菩萨愿有八。此初承力供圣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
    供具随欲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曰此第三
    说法尽胜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四身
    得坚固愿也。那罗延者即真谛云天力士故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五
    光色特妙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六
    知见道树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七
    四辨无碍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此第八□□□
    □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六摄
    佛土愿有二。此初形色功德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庄
    严功德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第七摄
    众生愿有五。此初摄他土众生有二。此初蒙
    光获利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闻
    名得益愿有四。此初法忍总持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远
    离讥嫌愿也。然音声王云阿弥陀佛有父母
    者有说彼显秽土。佛有父母非净土故。不违
    此文自说魔王名曰无胜提婆达多名曰寂
    故。有说不然。虽有魔王而守护故。不尔即法
    华经中违饮光净土魔及魔民皆护佛法故。
    应说彼经显变化土。亦有女人自说所生之
    处永离胞胎秽欲之形故。而无女人者即受
    用土也。存此言善顺菩萨璎珞经也。如彼经
    第十一释慧智造如来净土云。但男女众生
    不如阿弥陀国得道者故。虽有男女而无男
    女之欲。此必不然。既云男女众生不如弥陀
    土。必不言有女人故。有说彼经父母城邑等
    皆是功德法。如维摩说智度菩萨母方便以
    为父。华严经中文殊师利于觉城东遇善财
    童子经言觉城还是功德之名故无违可释。
    此亦不然。自受用身必由智度及以方便应
    有父母故。许即必有莫大失故。今之所存自
    有二义。初即彼佛虽复有母而是变化唯佛
    孤有故。言无女者除佛之母无更化女况亦
    其实故不相违。后即准悲华经或有菩萨。于
    彼国生修菩萨行即于彼土成等正觉。或有
    菩萨于此世界生已修行往他方土成等正
    觉。法华龙女亦一类是也。本愿不同应现异
    故。今阿弥陀佛盖亦余国受胎生身修菩萨
    行。往尊音佛净土而成佛道故。音王经云有
    父母者说本所生之土。言有净土者即成佛
    世界故。皆无违略开二途学者应思。傍论且
    止应归本文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三
    常修梵行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四
    作礼致敬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
    摄自国众生愿有三。此初衣服应念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次受
    乐无失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普
    见佛土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三
    利他方众生愿有五。此初诸根貌妙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二
    止观俱行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三
    化物高贵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此第四福智双
    修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五不
    离诸佛愿也。普者即普遍义等者即齐等义。
    所见普广佛佛皆见故所住之定名为普等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四
    利益自土愿即闻法自在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第五
    摄他方愿有二。此初加力不退愿也
    经曰设我得佛至不取正觉者。述云此后自
    力不退愿也。有说第一第二第三法忍者即仁
    王般若五忍中如其次第伏忍信忍顺忍也。
    此恐不然。信忍即初二三地顺忍即四五六
    地。如何但闻彼佛之名得此二忍耶。若谓闻
    名渐次得者亦应说获五忍故。今即伏忍三
    位名为三法。瑜伽亦说胜解行地有下中上
    品三忍故
    经曰佛告阿难至以偈颂曰者。述云第四自
    誓感瑞有二。此初琐文也
    经曰我建超世愿至誓不成等觉者。述云此
    后立誓有二。初立誓后请瑞。初又有二。初反
    誓后顺誓。初又有二。此初对佛自德誓也。建
    者起也。即前愿佛身。土名超世愿。愿必起行
    故必至无上道
    经曰我于无量劫至誓不成等觉者。述云此
    后对佛化德。誓有二。此初财施化利誓也。经
    本不定或云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或云不
    为大施主终莫济贫苦初本应正。有人释此
    言法施化益非也。欲济贫苦必施财物故
    经曰我至成佛道至誓不成等觉者。述云后
    对法施作誓也。虽举名声意在言教故
    经曰离欲深正念至为诸天人师者。述云第
    二顺誓有二。此初略誓也。离欲正念净慧梵
    行者誓因。求无上尊天人师者誓果
    经曰神力演大光至通达善趣门者。述云此
    后广誓有二。初广叹佛德后总结立誓。初又
    有四。此初叹化德也。演光普照者即身业化
    所余六句皆口业化。除三垢济众难者小乘
    化也。三垢者即贪?痴也。开智眼灭盲?者
    大乘化也。闭恶道通善趣者人天化也
    经曰功祚成满足至一切隐不现者。述云此第
    二叹自德也。祚(之河反)助也福也戢(堕六反)集也摄
    也。陆法言切韵云止也。功祚成满者即德体
    果福皆成满也。威曜十方者光广大也。天光
    不现者光奇胜也。或有本云日月诸光明一
    切隐不现。其义无违。佛光映蔽日月摄光不
    能外照故云戢重辉
    经曰为众开法藏至说法师子吼者。述云此
    第三重叹化德也
    经曰供养一切佛至通达靡不照者。述云此
    第四重叹自德也
    经曰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者。述云此第
    二结誓也
    经曰斯愿若克果至当雨珍妙华者。述云此
    第二请瑞也
    经曰佛语阿难至以散其上者。述云第五遂
    请现瑞有二。此初应誓现瑞也
    经曰自然音乐至无上正觉者。述云后出声
    叹记也
    经曰于是法藏至深乐寂灭者。述云此第六
    总以结叹也
    经曰阿难时彼至建此愿已者。述云第二申修
    胜行有二。此初结胜愿也。有说发斯弘誓即
    四十八愿。建此愿者即立誓之愿非也。经称
    前名愿后言誓故。今即弘誓者结反顺之誓。
    此愿者结四十八愿。从后以向前结故无过
    经曰一向专志庄严土者。述云此后正申胜行
    有二。初修土行后?身行。初又有二。此初修
    因也
    经曰所修佛国至无衰无变者述云此后彰果
    也。恢廓广大者即无量德成故。论云究竟如
    虚空广大无边际故。廓(古恶反)尔雅大也。超胜独
    妙者即土胜也。非诸菩萨境故。建立常然者
    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
    之所坏故
    经曰于不可思议至无量德行者。述云第二
    修身行有二。初修因后叹果。初又有三。初总
    标次别释后还结。此初也。黄帝算有三品且
    举其一十千亿为兆十千兆为京十千京为垓
    十千垓为秭十千秭为匹十千匹为载故。有
    人言兆载者远年非也
    不生欲觉至香味触法者。述云第二别释有
    四。一离染二修善三离业四修善。初又有二。
    初自离烦恼后教化令离。初又有四。此初离
    染因缘也。不生欲嗔害觉者即偏举过重不
    尽之言。觉者寻也。有说未对境界预起邪思
    名觉。对缘生心名想故。不生三觉者离始。不
    起三想者离终非也。正对境界不生三觉无
    别所以故。今即三觉之因如次三想。取境分
    齐方生欲等故。然即不贪名利故不生欲觉。
    不恼众生故不生嗔觉。不损物命故不生害
    觉。三觉不生必绝三想故亦兼之。内因既离
    外缘斯止故云不着色等
    经云忍力成就至少欲知足者。述云此第二
    修对治也。忍力者即安受苦耐怨害察法忍
    也。以此忍力能忍损恼故离三觉三想。少欲
    当利知足现利故不着色等
    经曰无染恚痴者。述云此第三正离烦恼也。
    染者贪也
    经曰三昧常寂智慧无碍者。述云此第四正
    修对治也。三昧常寂者即定深也。智慧无碍
    者即智胜也
    经曰无有虚伪至先意承问者。述云此第二
    利他离染也。无虚谄心者即离意过。和颜者
    即离身过。爱语先问者即离口过。有说先意
    承问是意业非也。虽言先意遂言问故
    经曰勇猛精进至惠利群生者。述云第二修言
    有三。此初无间修也。勇猛精进者即初精进。
    誓不怯敌故云勇猛。志愿无?痴呒吹诙??br> 行精进。加?以进故。求清白法者即第三无
    足精进。修不已故。即自利修也。惠利群生者
    即利他修也
    经曰恭敬三宝至功德成就者。述云此第二
    恭敬?也。恭敬三宝者即福方便。奉事师长
    者即智方便。以大庄严者即福智二庄严已
    成就故备施等众圣行也。以己所?利众生
    故令功德成
    经曰住空无相至观法如化者。述云此第三行
    成证修也。有说住贪?痴故意业不调。今住
    空无相无愿故能调意业。贪是皮故入空调
    伏。嗔是肉故无愿调伏。痴是心故无相调伏。
    诸法相中皆无此理谁劳弹斥。故今即我法
    实无故云空。假相亦无故名无相。于二中此
    无可希愿故云无愿。有说即于此三无果可
    作故云无作。无因可生故云无起。良恐非也。
    作既作用讵不名因。起亦生起可名果故。今
    即因无实用故云无作。即维摩云虽行无作
    也。果无真体故云无起。即彼经云虽行无起
    也。既无实体用故观之如化。总而言之无作
    无起故非有。观法如化故非无。非无非有即
    中道之理所谓证会也
    经曰远离?言至彼此俱害者。述云第三离
    恶业有二。此初离过。离?言者离口业过。自
    害害彼彼此俱害者离身业过。彼者他也
    经曰修习善言至人我兼利者。述云此后摄
    善也。修善言故远离?言。修三利故远离三
    害。经曰弃国损王至教人令行者。述云此第
    四修善也。自既有所舍所修亦令他人有所
    弃所修故
    经曰无央数劫积劫累德者。述云此第三还
    结也
    经曰随其生处至正真之道者。述云第二叹
    果有三。此初叹功德报有三。此初总标也
    经曰或为长者至一切诸佛者。述云此次别叹
    也。有说长者即随类生。刹利等即最胜生。六
    欲天等即增上生。非也。长者亦应胜生诸天
    亦何非胜生故
    经曰如是功德不可称说者。述云后结叹也
    经曰口气香洁至相好殊妙者。述云第二叹
    依正报有二。此初叹正报胜也
    经曰其手常出至超诸天人者。述云此后叹
    依报胜也
    经曰于一切法而得自在者。述云此第三叹
    智德果也
    经曰阿难白佛至成佛现在者。述云第二申所
    成果。即身土之果。逐誓愿而成故有二。初略
    申所成后广显所成。初又有四。此初辨佛既
    成也。即主德成故。论云正觉阿弥陀法王善
    住持故。
    经曰西方去此至名曰安乐者。述云此第二
    标土已变也。帛谦皆云所居国土名须摩题。
    正在西方去此千亿万须弥山佛国。而今云
    去此十万亿刹者??J之因广如前释
    经曰阿难又问至凡历十劫者。述云此第三
    成佛久近也。支谦经云作佛以来凡十小劫
    意同此也。而帛延云作佛以来凡十八劫者
    盖其小字阙其中点矣
    经曰其佛国土至犹如第六天宝者。述云此第
    四尽国严丽有二。此初显国庄严也。前成佛
    者即应佛身愿。此土严净即应佛土愿也。所
    谓种种事德成故。论云备诸珍宝性具足妙
    庄严故。恢(苦灰切)大也。赫(呼格反)切韵云赤也毛诗
    云赫赫师尹注云赫赫盛貌。也?j(胡本反)切韵云
    火光也又作煜(出鞠反)盛也曜也。杂厕入间者庄
    严分齐即形相德成故。论云净光明满足如
    镜日月轮故。光赫?j耀者即妙色德成故。论
    云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故。清净者即清
    净德成故。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庄严者即庄严德成。所谓水地空皆庄严故。
    如第六天宝将彼天倍人以显净土宝胜世间
    而已
    经曰又其国土至常和调适者。述云此后严土
    无秽有二。此初总申所无也。即无难德成故。
    论云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故。溪亦作?
    字。苦奚反尔雅水注川曰?注?曰谷注谷
    沟也。渠(吕居反)沟也广雅故坎也字林小渎深广
    各四尺也
    经曰尔时阿难至依何而住者。述云此后辨
    无所以有五此初问也
    经曰佛语阿难至皆依何住者。述云此第二
    佛反质
    经曰阿难白佛至不可思议者。述云此第三
    阿难答也
    经曰佛语阿难至故能尔耳者。述云此第四
    佛述成也。即所求德满成故。论云众生所愿
    乐一切能满足故
    经曰阿难白佛至故问斯义者。述云此第五申
    问意也。日月犹有故。觉经云其日月星辰皆
    在虚空中住止亦复不回转运行亦无有精光
    也。盖虽无须弥往生之宫故有而已。以此即
    知彼土人天空地不同诸有异释唯劳虚言
    经曰佛告阿难至一佛刹土者。述云此第二广
    申所成。应对前愿别申所成但恐烦言。略显
    果胜有四。一叹佛身果即愿佛身之报也。二
    申其眷属即愿菩萨声闻之报也。三叹佛土
    妙即求净土之果也。四显其所作即摄生愿
    之果也。初又有二。初别叹后结叹。初又有二。
    初叹光胜妙后显寿长远。初又有四。此初释
    迦自叹有二。此初对劣叹胜即愿光无胜之
    报也
    经曰是故无量寿佛至超日月光佛者。述云此
    后结叹显胜也。有说长故无量广故无边。自
    在故无碍。余不能敌故无对。胜余光故炎王。
    离垢故清净。见心喜悦故欢喜。于境善照故
    智慧。照物无已故不断。过世间想故难思。绝
    言想故无称。超世诸色故超日月。虽有此解
    不能别光亦不郑重故。今即佛光非算数故
    无量。无缘不照故无边。无有人法而能障者
    故无碍。非诸菩萨之所及故无对。光明自在
    更无为上故焰王。从佛无贪善根而现亦除众
    生贪浊之心故清净。从佛无嗔善根而生能除
    众生?恚戚心故欢喜。光从佛无痴善根心
    起复除众生无明品心故智慧。佛之常光恒
    为照益故不断。光非诸二乘等所测度故难
    思。亦非余乘等所堪说故无称。日夜恒照不
    同娑婆二曜之辉故超日月。总而言之。即身
    庄严故。论云相好光一寻色像超群生故
    经曰其有众生至皆蒙解脱者。述云此第二
    见者获利也。三垢灭者即除障利。身意欢喜
    即生善利。苦得休息者拔苦利。皆蒙解脱者
    即得乐利。皆是蒙光触体者身心柔软愿之
    所致也
    经曰无量寿佛至亦复如是者述云此第三诸
    圣共叹。即无量诸佛悉咨嗟称名愿之报也
    经曰若有众生至亦如今也者述云第四闻光
    获利。即投报体礼喜天人致敬愿之所成也
    经曰佛言我说至尚未能尽者。述云此第二
    结叹也。即不虚作住持庄严故。论云观佛本
    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故
    经曰佛语阿难至汝宁知乎者述云第二辨所
    成寿有二。此初直标寿远也
    经曰假使十方至知其限极者。述云此后寄事
    显长也。有说梵云驮演那此云静虑。昔云禅
    那或云禅皆讹略也。虽知昔禅即今静虑未
    闻禅字复有所目。良可悲故。今即禅思者专
    思之别言也
    经曰声闻菩萨至所能知也者。述云第二申
    其眷属有四。此初例显寿量也。即天人寿无
    能校知愿之所成也
    经曰又声闻菩萨至不可称说者。述云此第
    二显众无数。即愿声闻无边之所成也。往生
    论名众庄严故。颂云天人不动众清净智海
    生故
    经曰神智洞达至一切世界者。述云此第三略
    叹德胜。即愿得他心智宿命说一切智智慧
    辩才等之所成也
    经曰佛语阿难至菩萨亦然者。述云此第四
    广显众多有二。此初总标也。初会者偏举不
    尽之言显无数故
    经曰如大目犍连至多少之数者。述云此后
    别释有二。此初对智叹多也
    经曰譬如大海至何所为多者。述云此后寄
    事显多有三。此初立喻反问也。
    经曰阿难白佛至所能知也者。述云此次答
    其多少也
    经曰佛语阿难至如大海水者。述云此后佛
    述成也。释往生论二乘种不生广如前述故
    不再解
    经曰又其国土至砗磲树者。述云第三显土
    报有四。一树庄严二乐庄严三宫庄严四池庄
    严。初又有三。初宝树庄严次道树庄严后对
    之叹胜。初又有二。初宝树后音乐。初又有三。
    此初纯宝树也
    经曰或二宝至码瑙为实者。述云此次杂宝
    树也
    经曰行行相值至不可称视者。述云此后总
    叹也
    经曰清风时发至自然相和者。述云此第二
    音乐也。清风者即别本云非天之风亦非人
    之风也。五音者即诗云宫商角征羽拟五行
    之音。今言宫商者即略举初二也。宫者?商
    者细也。和者应也。不违[冒-目+月]音故云自然和。位
    法师云五音声者一谛了二易解三不散四无
    厌五悦耳。虽有此而无圣说不可在也
    经曰又无量寿佛至随应而现者。述云第二
    辨道场树有三。此初道树体相也。一里三百
    步故四百万里即十二万由旬。应前菩萨少
    功见道场愿而成也。有说随彼佛身高六十
    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以佛神力故。纵小
    道树不相妨碍。若尔所余宫殿不应各称其
    形大小故。今彼经佛量既他受用身故。此道
    树即化土故不相违也。二十万里者六千由
    旬。应不称其本量故。又有本云二百万里盖
    是正也
    经曰微风徐动至不遭苦患者。述云此次出
    声利物也。即妙声德成故。论云梵声悟深远
    微妙闻十方故
    经曰目覩其色至无诸恼患者。述云此后见
    闻获利有二。此对境得利也。由昔诸根不陋
    愿力之所得故云六根清。而言深法忍者即
    达无相生性故
    经曰阿难若彼至威神力故者。述云此后智
    力得忍有二。此初神力得益也。有说初二三
    地寻声得悟声如响故云音响忍。四五六地
    舍诠趣实故云柔顺忍。七地以去舍相证实
    故云无生忍。忍者慧心安法故。此必不然。初
    地已上皆已证实。应无寻声趣实异故。有记
    有说初在十信寻声悟解故。次在三贤伏业
    惑故。后证实绝相故云无生忍。此亦非也。未
    入十信若生彼土不得法忍违本愿故。今即
    寻树音声从风而有。有而非实故得音响忍。
    柔者无乖角义顺者不违空义。悟境无性不
    违于有而顺空故云柔顺忍。观于诸法生绝
    四句故云无生忍
    经曰本愿力故至究竟愿故者。述云此后愿
    力获利也。本愿者即往誓愿之力。他方菩萨
    闻名得忍况亦自土。故愿无缺故满足。求之
    不虚故明了。缘不能坏故坚固。愿必遂果故
    究竟。由此愿力生彼土者皆得三忍
    经曰佛告阿难至千亿倍也者述云此第三对
    之显胜也。对第六天者欲界中胜故也
    经曰亦有自然至最为第一者。述云此第二乐
    庄严也。于虚空不从树风而有故云自然。所
    显者皆佛法故无非法音。音非唯可爱亦乃
    随故云哀亮。即虚空庄严故。论云无量宝交
    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故
    经曰又讲堂舍至覆盖其上者述云此第三宫
    庄严也。交露者幔也。字林幔幕泫泫似垂露
    故。即地庄严故。论云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
    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故
    经曰内外左右至各皆一等者。述云第四池庄
    严有二。此初池相有四。此初池量也。即水庄
    严故。论云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微风动
    华叶交错光乱转故
    经曰八功德水至味如甘露者。述云此第二水
    相也。清净者即八中之初。香洁者即第二也。
    味如甘露者即第五也。若欲备释还同前解
    故不更论
    经曰黄金池者至弥覆水上者。述云此第三
    池庄严也。前堂舍及此池皆由第三十三愿
    之所成也
    经曰彼诸菩萨及声闻至不迟不疾者。述云
    第四资用任意也。心垢者即烦恼之名唯慧
    所除。而水除者触水为缘发慧荡除故
    经曰波扬无量至欢喜无量者。述云第二叹
    声有三。此初随类异闻也
    经曰随顺清净至所行之道者。述云此第二
    闻之修善也。真实义者即涅??也。不共法者
    即菩提也。所行道者即彼二果之因也
    经曰无有三途至名曰安乐者。述云此第三
    所诠唯乐也
    经曰阿难彼佛至神通功德者。述云第四显
    其所摄有二。初生之报胜即摄他方愿力所
    成也。后住之报妙即摄自土愿之所成。初又
    有二。此初正报微妙也。色身者即此真金愿
    之报。妙意者即说一切智愿之所成。神通
    者即供养他方佛愿果也。功德者即受持讽
    诵梵行总持三昧等愿之遂果也
    经曰所处宫殿至涅??之道者。述云此后依报
    殊胜。即万物严丽衣服随念等愿力所成也。
    帛谦皆言阿弥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欲食时
    自然七宝机劫波育?叠以为坐。欲得甜酢
    在所欲得。而今无者盖略无也。唯言见色闻
    香。即知彼土味触非食不吞咽故。有说色不
    离食故云见色。体即三尘非也。既不受用如
    何味触。所味名食故。次者近也。无苦可因故。
    即乐如漏尽愿之报也
    经曰其诸声闻至无极之体者。述云第二。旧
    住报胜有二。初正报胜后依报妙。初又有二。
    此初直显报胜也。同一类者即应第四愿之
    报也。虚无无极者无障故希有故。如其次第
    即求那罗延力愿之报也。有说既言非天非
    人故生彼土虽复凡夫非人天趣。若人趣者
    即应四天下故有越单曰。若非四天下者即
    四洲外别有人趣耶。若有北洲者应有长寿
    天。故净土中必有难处。由此净土非人天趣
    故非三界。即智论云无欲故居地故有色故。
    如其次第非欲色。此恐不然。本誓唯云有三
    途者不言善趣故。若非善趣者必应言有五
    趣者故。又若非佛而非三界者即违经云三
    界外有众生即非七佛说故。而智论云非三
    界者且简秽界故义亦无过。虽有人天人天
    无别。但逐秽土业以别人天。故云因顺余方
    有人天之名。由比诸天皆在虚空。帛延云第
    一四天第二忉利天皆自然在虚空中住止无
    所依因也
    经曰佛告阿难至宁可类乎者。述云此后寄
    事显胜有五。此初以贫人对粟散王有三。此
    初寄事反问也
    经曰阿难白佛至因能致此者。述云此次阿难
    答胜也。底者最也。厮下者陋下之义。殆(徒改反)
    近也几也。坐者罪也苍颉篇坐辜也。盐铁论
    曰什伍相连亲戚相坐也。怙(胡古反)福也。厮极
    者尽疲之义。享者尔雅福厚也
    经曰佛告阿难汝言是也者。述云此后佛述
    成也
    经曰计如帝王至帝王边也者。述云此第二
    以帝王对轮王也
    经曰转轮圣王至万亿倍也者。述云第三以
    轮王对帝释也
    经曰假令天帝至不相类也者。述云此第四
    以帝释对魔王也
    经曰设第六天王至不可计倍者。述云此第
    五以魔天对西方众也
    经曰佛告阿难至高下大小者。述云第二辨
    依妙有六。此初资具称形也
    经曰或一宝至应念即至者。述云此第二诸
    宝任意也
    经曰又以众宝至践之而行者。述云此第三
    宝衣布地也
    经曰无量宝网至尽极严丽者。述云此第四
    宝网罗覆也
    经曰自然德风至如是六反者。述云此第五
    德风吹鼓也。过雅者得中之状。芬者方言芬
    和谓芬香和调。裂者宜作烈光也美也。裂非
    字体。帛谦皆云如是四反。即供圣之华故于
    六反无复妨也
    经曰又众宝莲华至百千亿光者述云此第六
    宝化充满有二。此初华严世界也。??于鬼反)
    说文盛明藐也。晔(为韶反)华光盛也。又晔(王辄反)草
    木华貌。焕者明也。烂者文章鲜明也
    经曰一一光中至于佛正道者。述云此后华光
    利物也。即宫庄严故。论云如来微妙声梵响
    闻十方故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