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藏经阁!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登录

网站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藏 > 经疏部六 >
  •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六(末)_观如来品

      观如来品
    合十一品。正陈本宗分中。分三。初九品明菩
    萨境。次上一品明菩萨行。此之一品。明菩萨
    果。修行当必成大果故。如来之名。已如前释。
    观者察。智见照察。名之为观。恐修妙行者
    执有实如来。不解正观二身差别。今教正
    观。求证作佛。因无垢之来意。陈如来之妙体。
    此品广明。名观如来品
    经。尔时世尊(至)观如来乎。赞曰。佛身有二。
    一实。二权。由此二种。品段有二。初如来发
    问。明观法身如来。或兼自受用身。证会一切
    智智下。明自受用身。俱实身故。后?子发问。
    因见无动佛事。明观他受用身。兼显释迦居
    杂秽土是化身佛。俱权身故。下?子叹无垢
    称言。乃能舍彼清净佛土。而来乐此多杂秽
    土。故知无动是他受用。释迦为化身。诸佛之
    身。不过实权。此观如来。一切皆具。但以释迦
    权化随事因鉴。法报二身。理幽颇晓。寄此发
    问。明观如来。非唯观释迦之化身也。佛地论
    云。佛身有二。一法身。二生身。真如法身及自
    受用身。俱名法身。实功德法所集成故。他受
    用佛及化身佛。俱名生身。非实德故。由此科
    文。准彼为二。初文有二。初问。后答。此初也。
    牒先来意。为观如来。汝于如来云何观耶。为
    观权相。为观实身
    经。无垢称言(至)如是而观。赞曰。下答有三。
    初总标。次别释。后结正。此初也。空理义云。
    释迦之身。权形世俗。有相可见。真佛之体。诸
    法性空。无形无相。都不可见。今观真佛。故言
    我观都无见也。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
    声寻我。彼生履耶路。不能当见我。故观如来。
    都无所见。应理义云。法身真理。无相无形。
    自受用身虽是五蕴。微细殊妙。十地菩萨。尚
    不能知。况余下位。体充法界。亦不可以色
    心形相而可取之。亦都无见。故此总答如
    是而观。旧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实相
    即真如。与新稍别。唯得作法身一解
    经。何以故(至)现在不住。赞曰。下别释也。空
    理义云。下观真身有二。初略释。后广释。此略
    释也。依俗化形。从于过去前际修来。往于未
    来后际化导。现在出世。住教众生。可有所见。
    真谛无形。性本空故。都无三世来往现住。如
    何可见。故观如来。都无所见。般若又云。彼如
    来妙体即导师法身。彼体不可见。彼识不能
    识。应理义云。下释有二。初至萧然解脱。明观
    法身。后证会已下明观自受用身。初中有二。
    初略。后广。此略也。何故观法身都无所见。非
    三世故。三世摄者可有见故
    经。所以何者(至)其性非识。赞曰。空理义云。
    下广释。观真身。永离一切世俗众相。虽有种
    种文句不同。意论真身离众相也。杂蕴性
    空。然非一向。故观蕴外。真性非识。应理义
    云。下广法身。文合有六。一离五蕴相。二异
    三有身。三顺出世道。四遣法非法。五同真超
    俗。六离系解脱。此初文也。五蕴真如。是佛法
    身。故观蕴如非即五蕴。故般若云。以色见我。
    音声求我。是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加来妙
    体。即法身佛。体不可见。识不能知。然涅??等
    云。舍无常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
    是者。是报身佛。故不相违。旧经云。不观色。
    不观色如。不观色性者。依空理义云。声谓
    有相。如谓空相。性谓因缘。色属因缘。都无自
    性。依应理义云。声谓依他。如谓圆成。性谓
    所执。此三依诠。法身废诠。故皆不观。虽作
    此解。违新翻文。义可同也
    经。不住四界(至)远离三垢。赞曰。二异三有
    身。有六。一不住四界地水火风。非四成故。二
    同虚空界。无所?碍。唯以虚空为譬喻故。三
    非内六处。起性自常故。旧曰。六入无积。非
    积六尘为自性故。四趣世六根路。正智所证
    故。五不杂三界。纯无漏故。六远离三垢。远贪
    嗔痴。垢为自体故
    经。顺三解脱(至)无障碍障。赞曰。三顺出世
    道。有三。一顺三解脱。三解脱体。谓空无相无
    愿。法身乃是妙智之境。顺能缘之正智也。二
    随明者。宿命天眼漏尽三智。断三际愚。照洞
    三世。故名三明。至者到也。到三明者。谓菩提
    智佛之法身。随顺能到之三明也。此真如体。
    非是无漏慧明。而称为明。慧真性故释明义。
    非能到而称到。体是所到。能到性故释至义。
    三至一切法无障碍际。此真如性。到一切法。
    或智障品。无障无碍。极边际故
    经。实际非际(至)其性俱离。赞曰。四遣法非
    法。有四十七句。旧有二十九句。此有三句此
    中诸句。一向遮执。但是言说。但是分别。一切
    皆非法身本性。言说分别不称理故。今为遮
    此。故言非也。且如初句。虽是实际。非是名言
    及分别际。二真如亦尔。非定真如。三故常
    无所住。亦非能缘智。故不相应。时等依等处
    等事等名相应故。亦俱离真如境与智也
    经。非因所生(至)非异能初。赞曰。此有六句。
    一非因缘起。二非有无相。三非自他相。四非
    一异。五非所相。六非能相。因亲唯因缘。缘疏
    余三缘。所相者所表。能相者能表。此二皆有
    即离同异。一切皆非。旧云。不一相空。不异相
    有也。不自相自相。不他相共相。非无相遣相
    也。非取相取相也
    经。非此岸(至)无住无去。赞曰。此有九句。三
    去及来。合为一故。此岸谓生死。彼岸谓涅??。
    中流谓烦恼。非俱者。非亦内外。非不俱者。非
    非内非非外也。旧云。而化众生观于寂灭而
    不永灭云而非众生观应寂灭。非永灭也。
    非是法身而能化也。不此彼体也。不以此彼
    者。不以此彼而可显示。不可世智知。不可以
    分别心识
    经。无名无相(至)无少义可说。赞曰。此有七
    句。名谓能诠。相谓所诠。不住色蕴有分身中。
    亦不离此。无少体可以指示。无少义理可为他说
    经。无施无悭(至)无慧无愚。赞曰。此有六句。
    六度六蔽各各对故
    经。无谛无妄(至)非所取。赞曰。此有八句。谛
    实妄虚也。一切语言施为造作。普皆断惑
    经。非相(至)平等平等。赞曰。此有六句。非相
    状。非不相状。非为作。非不为作。体无算数。
    离诸算数。体无障碍。前后相似平等。前如后
    前平等。后如前后平等
    经。同真实际(至)无觉不知。赞曰。五同真超
    俗。初二句同真。下七句超俗。实际者。无分别
    智。无到所缘。法身同彼。法界者。诸功德法
    性。法身等彼义等体故。此二句同真。能称者
    能说。所称者所说。诸称性者能所说性。量谓
    筹量。三义亦尔
    经。离诸系缚萧然解脱。赞曰。六离系解脱。
    不为物物。名法身也
    经。证会一切(至)周遍一切。赞曰。下观自受用
    身。合有十七句。初四句。明报身体。后十三
    句。离法执着。此初也。能缘正智。能证会此。
    而成一切智及一切种智。心境两冥。理与神
    会。故言平等。获得有情无二本性。本性真如
    无差别故。或此悲智。等缘有情无有二故。逮
    者及到。到一切法无差别性。即此心智佛
    之菩提自受用身。周遍一切。无所不在。等真
    如故。旧云等诸智。得一切智智诸佛皆等。同
    众生者。观诸众生无二。真性同故
    经。无罪无倦(至)无起无尽。赞曰。下有十三
    句。离诸执着。此有七句。罪谓苦果可毁厌故。
    愆谓业惑甚过失故。浊谓三业依止外道颠
    倒见生。圣教对治不信混浊之所摄故。秽谓
    三业能污相续。依此发生如是障业。又损灭
    见所摄增恶清净所立法义名秽。萨迦耶见
    所摄障真无我见义名浊。一切无碍。亦无执
    着。离三分别及七分别八分别等。无物之所
    作。无物之所生。此遮自然等作之与生。亦遮
    有实诸法作生。亦无虚实及实起尽。或复无
    趣生起。亦无诸起尽
    经。无曾无当(至)所不能说。赞曰。此有六句。
    无实过未。故无曾当。无五怖。无漏染。八风不
    动。故无忧喜。已到究竟。故无欣厌。二三七
    等。分别不缘。唯智能证。言不可说。无言能
    证。性是依他。亦离诸着
    经。世尊如来(至)名为邪观。赞曰。此结正。此
    观法报二种真身。名为正观。权为真及邪观故
    经。尔时舍利子(至)堪忍世界。赞曰。下第二段
    ?子发问。因见无动佛。修观他受用身。兼显
    释迦居杂秽土。是化身佛。俱权身中有四。初
    ?子发问。二如来广答。三欣见妙喜。四?子
    赞扬。此初问也。不但?子未识来由。亦寄此
    征。以彰他报。天女既言本性。问往不问所
    从。净名既为物生。问来而不问往
    经。世尊告曰汝应问彼。赞曰。下如来广答。
    有三。初推答以显理。后自答以彰事。旧云。问
    维摩诘。无问佛文。下佛自陈。又无问处。极成
    乖角。初中有二。初推问。后问彼。此初也。?
    子问事从何处来。故佛自陈事迹而答。因今
    访问。得悟深理。故推问也
    经。时舍利子(至)来生此土。赞曰。下问彼有
    八。一正问。二返诘。三正答。四责征。五正答。
    六引问。七印可。八陈正。此初也
    经。无垢称言(至)可没生乎。赞曰。二返诘也。
    若应遍知。灭应作证。举有漏无漏之异。正
    证理时。而为问也
    经。舍利子言(至)可没生也。赞曰。三正答也。
    正证入理。无少没生
    经。无垢称言(至)来生此土。赞曰。四责征有
    二。一责先征。二更征责。此初也
    经。又舍利子(至)而来生此。赞曰。更征责也。
    上以理穷理无没生。下以事诘事无没生
    经。舍利子言(至)有没生也。赞曰。五正答也。
    化既非真。故无生没
    经。无垢称言(至)如幻化耶。赞曰。六引问。引
    教为问。以征义宗
    经。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赞曰。七印可也
    经。无垢称言(至)来生此土。赞曰。八陈正。前
    以理等已无没生。今以事齐何须发问。有
    二。初直例。后显示。此初也
    经。又舍利子(至)诸行续相。赞曰。下显示有
    二。初别解没生之相。后正释之。今言。没者有
    为诸行死断灭相。生生者诸行相续之相。体
    非常断。似彼二相。故名没生
    经。菩萨虽没(至)恶法行相。赞曰。此正释之。
    虽示有没。不断善行。无断相也。虽示有生。不
    续恶行。无常相也。此没生无断常相
    经。尔时世尊(至)来生此界。赞曰。下自答以彰
    事。有三。初佛指告。次?子赞扬。后无垢问
    答。此初也。东方世界。名曰妙喜。种种庄严见
    生喜故。佛号阿[门@(人/(人*人))]。此云无动。八风不扰。四魔
    不侵。常安不变。故云无动。为度众生。此从彼生
    经。舍利子言(至)多杂秽处。赞曰。此?子赞
    扬。彼他报土。故言清净。此变化土。故言杂秽
    经。无垢称曰(至)乐相杂住。赞曰。下无垢称问
    答。有五。此无垢问
    经。舍利子言(至)众冥都息。赞曰。二?子答。
    明生暗灭。故不乐杂。意显菩萨实不乐与恶
    生同住
    经。无垢称言(至)行瞻部州。赞曰。三无垢问。
    为释疑云。若不乐杂。何故菩萨来生此耶。
    故为此问
    经。舍利子言(至)作照明故。赞曰。四?子答
    经。无垢称曰(至)烦恼暗耳。赞曰。五无垢称
    释。文显义易。故不重解
    经。尔时大众(至)声闻等众。赞曰。下第三段欣
    见妙喜。有七。一众咸希见。二佛命现之。三无
    垢思惟。四正起神力。五世尊问劝。六人天获
    益。七事毕还处。此初有三。一希见土。二希见
    法主。三希见徒众。如文可知
    经。佛知众会(至)令所愿满。赞曰。二佛命现。
    何故如来不现令见。命无垢现。欲显居士助
    佛化者。尚示神通。况如来耶。又彼本土。令其
    自现。何假佛耶。又何简自他。宜现便得。又欲
    显菩萨皆生净土。必有他受用身。知释迦身
    为他权化。故令彼现。理亦无违
    经。时无垢称(至)男女大小。赞曰。三无垢思
    惟。有三。一思移世间器有情界。二思移出世
    佛利乐事。三思移大千示诸大众。此初文也。
    王都已前妙喜器界。菩萨声闻男女大小彼
    有情界
    经。乃至广说(至)海会大众。赞曰。二思移出世
    佛利乐事。有二。一思移佛及大众。二思移于
    佛事。此初有三。一移如来。二移觉树。三移海
    众。众会无边。犹如海故
    经。诸宝莲华(至)作佛事者。赞曰。下思移佛
    事。有二。一移华。二移阶。此移华也。十方佛
    国。欲作佛事。先以莲华。或寄或散。如说般
    若。随其近远。十方世界。皆寄莲华。与释迦
    佛。而作佛事。法华化佛。寄华亦尔。彼净土
    中。有此莲华。故今移取
    经。三道宝阶(至)宝阶而上。赞曰。二移阶道。
    释迦宝阶。天帝使作。无动宝阶。从地涌出。
    释迦腾空。往于助利。三月坐夏。为报母恩。
    未忧将归。天帝使大力鬼神。为佛而作宝
    阶。中道黄金。左道马恼。右道水精。故名三
    道。彼土宝阶。为令人天往来有为。故从地踊。
    亦不相违。天下人间。为见佛闻法。人上天处。
    为观天帝宫城园苑。故须宝阶。十方佛事。各
    不同故。彼虽净土。亦现有彼轮围山等。如极
    乐佛。亦有王城父母妻子魔王调达种种等故
    经。如是清净(至)示诸大众。赞曰。三思移大千
    示诸大众。下从水际。不取金风。留所依故。至
    色究竟。不取无色。无形器故。西方取华。以绳
    之贯。为?严饰。持彼置手。相亦类之
    经。其无垢称(至)入此界中。赞曰。四正起佛
    力。有四。初正起神通。二有缘惊问。三无缘不
    违。四彼此无违。此初也
    经。彼土声闻(至)救护我等。赞曰。二有缘惊
    问。有二。初问。后答。此问也。得天眼者。方覩
    界移。故言善逝救我护我
    经。时无动佛(至)非我所能。赞曰。是波佛答。
    显此菩萨有大威神。方便推言非我所能。岂
    佛不能起此神力。由此经言为化众生方便告也
    经。彼土初学(至)不知不见。赞曰。三无缘不
    违。有二。初明不知。后明惊问。此初也。报净
    土内。理无人天二初等众。今诸菩萨。如来化
    作。故现不知。亦无过失。或净土者。通有报化
    净土。净土中。有人天众江海等器。何所相违
    经。闻是语已(至)当何所往。赞曰。此明惊问。
    闻诸有缘菩萨发问无动垂告。闻此语已。为
    方惊问。佛既先告。后皆审知。故此无答
    经。妙喜国土(至)与本无异。赞曰。四彼此无
    违。彼净土相。不随此减。亦不增长。此亦不由
    他咸迫迮。二界相杂。见与本同
    经。尔时世尊(至)声闻等耶。赞曰。五世尊问
    劝。有四。一佛问。二众答。三无垢施华。四如
    来重劝。此初也
    经。一切咸言世尊已见。赞曰。二众答也
    经。时无垢称(至)菩萨等。赞曰。三无垢施华。
    神力化作种种华香。自作教他。令众供养。彼
    菩萨等。显大慈悲劝众行故。此明无垢劝修。
    下明如来劝修
    经。于是世尊(至)诸菩萨行。赞曰。四如来重
    劝。欲外成净土。内身为菩萨。应学彼佛本菩
    萨行。即诸经言。度脱诸众生。即生不动国。等
    一切胜行
    经。其无垢称(至)所居佛土。赞曰。六人天获
    益。初人天发愿。后佛记当生。如文可解
    经。时无垢称(至)两众皆相见。赞曰。七事毕
    还处。分离之时。彼此皆见
    经。尔时世尊(至)菩萨等不。赞曰。下第四段?
    子赞扬。有二。初佛问彼。后彼答赞。此初也。
    知其已见而更间者。欲发其词。令声闻等同
    愿赞故
    经。舍利子言(至)世尊已见。赞曰。答赞有四。
    一答。二愿。三欣。四赞。此答也
    经。愿诸有情(至)如无垢称。赞曰。二愿有三。
    一愿诸众生皆居净土。二愿成福慧似无动
    佛。三愿获神通如无垢称。如文可知
    经。世尊我等(至)如是大士。赞曰。三欣也。欣
    庆自已得植良缘。学彼勤修菩萨行故
    经。其诸有情(至)精进修行。赞曰。四赞有十。
    一三慧俱能益。但闻此教。犹名大益。尚能毕
    竟永拔生死。何况六德。一信解。二受持。三
    读。四诵。五说。六修。中边论云。谓书写。供养。
    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行。
    十法行者。获福聚无量胜故。无尽故。由摄他
    不息。此总标中信解。即是思惟所摄。下文有
    二。供养书写。并前为九。下随喜者。或是施他
    十行皆足
    经。若诸有情(至)诸佛相续。赞曰。下有九句。
    别显经德。旧有六句。此有二句。一手得获
    珍财。若手得。便获法宝。能为大利。可珍重
    故。修行所摄。二信解绍佛种。若信解。便继佛
    身。相续身也。信解即是信。及闻思慧为佛因。
    故名绍继
    经。若诸有情(至)无上止法。赞曰。此有二句。
    一读诵为胜伴。若读若诵。身为菩萨教为法
    佛。读诵不离。名二为胜伴。二受持便摄正
    法。若有受持。便摄正法。摄者苞综。受者领
    纳。任持在心。恒无忘失。便为摄受无上正法。
    无上正法。体即大乘教理行果
    经。若有供养(至)一切智智。赞曰。此有二句。
    一供学室有佛。学此法者。当持佛身。身中
    已有报化身因。所学即是法身如来。故能供
    养。学此法者。当知其室即有如来。二书写摄
    福慧。若书写供养此法。便为摄受福德智慧。
    此经能生福慧二故
    经。若有随喜(至)不退转位。赞曰。此有二句。
    一随喜设法施。有随喜便为法施。此法能为
    众生利益。故若随喜。令得流行。不为障碍。
    便他修学。其随喜者。便成法施。二演说近
    不退。为他说一四句颂。便近不退。一四句者。
    四句为一颂。说此经理四句周圆之处。名一
    四句颂。不退有四。一信。二位。三证。四行。如
    前已说。随其所应。近此不退
    经。者善男子(至)已得授记。赞曰。此有一句。
    思惟得授记。于此法门。一信。二解。三忍可。
    四领纳。五爱乐。六观察。即于菩提。已得授
    记。有此佛因。当得大果。虽无佛言。与记无
    别。故名已得
      法供养品
    此一部中。合十四品。初之一品。说诠缘起
    分。次十一品。正陈本宗分。上已解讫。后之二
    品。赞授流通分中。分二。此之一品。赞叹流
    通。赞扬人法。令其修学。后属累品。付授流
    通。付授弥勒。传行末代。若不赞扬胜德。何以
    劝传末世也。随奉所须名供。育资身德曰养。
    此通财法。财为资身之什。法为长道之具。财
    为近世之须。顺当时而有益。法为远代之利。
    克圣道而为资。今题此胜因。劝有情以信学。
    舍乎劣业。助法体而持修。此品具陈。名法供养品
    经。尔时天帝释(至)解脱法门。赞曰。品段有
    三。初天帝赞扬。二世尊印述。后具陈往事。劝
    发胜修。初中复四。初我获希闻。二他资胜益。
    三敬养学者。四随处劝说。此初也。往逢二圣。
    常闻妙法。今取胜境。实未曾闻。旧云自在。
    神通事胜也。决定实相理胜也利他自利二
    为胜故。此为所诠。经是能诠
    经。如我解佛(至)如理修习。赞曰。二他资胜
    益。有二。初设修劣业。已成法器。况修胜行。不
    成大益。后明修胜行之利益。劣行有六。一听
    闻。二信解。思惟也。三受持。四读。五诵。六为
    他说。尚为法器。修法安法之器宇也。上说闻
    思。虽为劣因。已为法器。何况精勤如理修者。
    依教奉行。第十法行。正成佛因。谓以修慧依
    教行故
    经。如是有情(至)善趣戾涂。赞曰。下明修胜
    行之利益。如理修习者。总有七句。分为三对。
    或通前劣业。皆有此能。一闭恶开善路。二遇
    善离恶缘。三得智观妙境。此初也。三恶趣者。
    险恶径道。善能开闭。人天趣者。夷平涂路。善
    能开辟。或恶趣是恶果。险径是恶因。善趣是
    善果。夷涂是善因。于此二道。善道塞故
    经。常见一切(至)暴恶魔军。赞曰。此三句。遇
    善离恶缘。初一句。遇善缘修妙行故。后二句。
    离恶缘当成七辨及十力故
    经。净菩提道(至)所行之路。赞曰。此二句。得
    智观妙境。道者因也。由净菩提之因。当安妙
    觉之智。因此履践。观佛所行境界妙路
    经。复言世尊(至)善女人等。赞曰。三敬养学者
    经。世尊若有令无障难。赞曰。四随处劝说
    也。若有处所通此法门。我等为闻。共往彼处。
    未信此者。劝令生信。已信学者。护令无难。令
    其得证。或流通者。谓书写等
    经。尔时世尊(至)微妙法门。赞曰。自下第二世
    尊印述。有二。初印可前说。后述经胜益。此初
    也。于善不背。赞扬庆助。是名随喜。旧云吾
    助汝喜。彼非随喜。义势相背
    经。天帝当知(至)略说开示。赞曰。下述经胜
    益。有二。初说胜故胜。后校量故胜。初中复
    二。初同宣胜法。后便成供养。此初也。菩提要
    抄不可虚广而陈故。皆于此法门。略说开示
    经。是故若有(至)现在诸佛。赞曰。便成供养
    也。宣三世佛无上菩提无相真理无上觉慧。
    今见随顺。则为法供养三世如来。如来之德。
    不过理慧二门摄故。此中有八。一听闻。二信
    解。三受持。四读。五诵。六为说。七书写。八供
    养其施他修习。准此亦然
    经。又天帝释(至)奉施供养。赞曰。下校量故
    胜。有三。初校量为问。次天帝为答。后如来重
    成。校量有三。初现在校量。次成后校量。后
    正以为问。此初有三。初喻佛多少。次时节虔
    恭。后四事供养。西方人庶。多莳甘蔗及竹苇
    麻稻。山林有。其木劲直。坚可担。山生多稠
    密。如深山中。自作木林。故以为喻。如来满
    果。稠满亦然。经劫或余。一身行恭敬。二意
    行尊重。三语行赞叹。四三业行承事。无所亏
    违。供具有三。一饮食。二卧具。三汤药。所居
    唯一。谓房舍。以此上妙四事供养。能生安乐
    具。故名安乐供具取居
    经。于诸如来(至)严饰第一。赞曰。次灭后校
    量。有二。初供舍利以起塔。后经时以供养。此
    初有三。初供舍利。次造塔量。后明庄饰。?堵
    波者。先云浮图。音讹略也。此云高显。量阔四
    洲。上至梵世。上安表柱轮盘。傍设香华幡
    盖。间以众宝。供以伎乐。最为第一
    经。如是建立(至)赞叹供养。赞曰。此经时供
    养。有三。初明时节。次明外供。后明内业。外
    供有十二。一华?。二晓香。三涂香。四末香。
    五衣服。六幡。七盖。八宝幢。九灯轮。十众珍。十
    一伎乐。十二种种。此各有三。一身供敬。二意
    尊重。三语赞叹。以此外十二事。经复时供养。
    烧香者。沈香之类可烧之香。涂香者。摩??br> 檀香以涂塔上。末香者。以香为末。散塔上故
    经。于意云何(至)获福多不。赞曰。三正以为问
    经。天帝释言(至)其福聚量。赞曰。二入帝为答
    经。佛告天帝(至)甚多于彼。赞曰。三如来重
    成。初标。次释。后结。此初也
    经。所以者何(至)非以财物。赞曰。此释所由。
    佛无上智。从此有故。法身因显。报身因生。经
    唯言生。举报佛菩提故。唯法供名供。此法利
    事大故。非以财物。财物供佛及?堵波。不显
    法身。不生报佛。故学此经。获福多彼
    经。天帝当知(至)其福甚多。赞曰。此结也。果
    无上觉功德甚多。供此法因。其福不少
    经。尔时世尊(至)佛世尊。赞曰。下第三段具陈
    往事劝发胜修。有三。初陈往事。次以古即今。
    后叹法先劝修胜益。初复有五。初佛在供养。
    二劝子令学。三月盖思益。四药王海示。五
    月盖传通。初文有七。一明时节。二标佛名。三
    陈界名。四彰劫名。五明佛寿。六二部僧数。七
    轮王供养。此初二文。劫有众多。此说大劫。佛
    十号中。如来应正等觉。如前已释。瑜伽八十
    三云。明行圆满。所谓三明。遮行行。行行皆
    悉圆满。又清净三业。现行正命。及四增上心。
    现法乐住。皆悉圆满。前是行行。后是住行。密
    护根门。是遮行圆满。此二能显三种不护无
    忘失法。由不造过。世间静虑。遮自苦行。善逝
    者。谓于长夜具一切种二利德故。此中意言。
    如世见人富贵成立。便言此人已去竟也。今
    佛至果。已好去竟。故言善逝。世间解者。谓一
    切种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皆善通达故。由善
    悟入有情世间。依前后际。宿住生死。依一切
    时。八万四千行差别故。于器世间。谓东方等
    十方世界。无边成坏。善了知故。又于世间诸
    法自性因缘爱味过患出离能趣行等。皆善
    知故。无上丈夫调御士者。智无等故。无过上
    故。于现法中。是大丈夫。多分调御。无量丈
    夫。最第一故。最尊胜故。天人师者。由彼天
    人解甚深义。勤修正行。有力能故。言佛陀
    者。谓毕竟断一切烦恼等诸习气。现正等
    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薄伽梵者。坦然
    安坐。得妙菩提座。任运摧灭一切魔军。大势
    力故。此中如来。是初总序。应正等觉。谓永解
    脱一切烦恼障及所知障故。于其别中。略有
    二种。所谓共德。及不共德。于共德中。且说解
    脱诸烦恼障及所知障。自余明行圆满等句。
    是不共德。细寻文义。亦可知也。虽涅??经
    大般若等亦解十号。今且随论。任情取舍
    经。彼佛世界(至)十二俱胝。赞曰。此文有四。
    一陈界名。二彰劫名。三明佛寿。二十中劫。此
    以日月岁数为劫。故成二十。非增减等。违正
    理故。四显僧数。三乘圣众为弟子故
    经。时有轮王(至)能伏他军。赞曰。七轮王供
    养。有二。一明轮王。二明供养。此初也。七宝
    者。一象。二马。三主兵臣。四主藏臣。五玉女。
    六珠。七轮宝。金轮王。七宝方具。故王四洲。
    此皆帝释所有。轮王出世。从天来下。此七各
    各有别胜用。如正法念经第二卷及弥勒成
    佛经疏广说
    经。时王宝盖(至)奉施供养。赞曰。此明供养以
    财供也
    经。过五劫已(至)奉施供养。赞曰。二劝子令
    学。有二。初劝。后从。此初劝也
    经。于是千子(至)皆曰菩哉。赞曰。下从有二。
    一语从。二行从。此语从也
    经。一切协同(至)奉施供养。赞曰。此行从也。
    父诫既重。语行皆从。协和也。无乖诤故
    经。时一王子(至)过于此不。赞曰。三月盖思
    益。有五。一思益。二空告。三寻问。四天答。五
    申请。此初也。我今殷重处世已无。更若有过。
    当修被法
    经。以佛神力(至)最为殊胜。赞曰。二空告也。
    财供世事。未足可珍。法供出世。故为最胜
    经。即问云何名法供养。赞曰。三寻问也
    经。天答月盖(至)广说开示。赞曰。四天答也
    经。王子月盖(至)其相云何。赞曰。五申请中。
    却住已上。正申请仪。白言已下。后正请申
    经。药王如来(至)总持经王。赞曰。四药王诲
    示。有二。初明依教。多分地前行法供养。后明
    依行。多分十地行法供养。初中有三。初标。次
    显。后结。显中复二。初明所供养法。后于是经
    典乐听闻下。正法供养。所供养中有二。初明
    经体。后明经用。此经体也。有二种经。一真实
    甚深。二相似甚深。空理义云。初是胜义三无
    性空教。后是世俗三性有教。应理义云。初是
    不空不有三性等教。后唯说空三无性教。此
    二种经。有十种义。一世离信受。二离可越
    度。修学究竟。三离见。四幽玄深远。五细密
    微妙。六无杂染。七了义大乘。八非三七分别
    能知。九菩萨藏摄。非二乘教。十总持经王。苞
    含一切。若教若理皆悉周备。经之王故。旧文
    有七
    经。佛印所印(至)所应摄受。赞曰。此明经用。
    有三十句。旧有二十五句。此中四句。一佛印
    所印。无相真如。名为佛印。余证真如。犹未圆
    故。独名佛印。教为理所印。故言佛印所印。旧
    云陀罗尼印。总持性印所印。亦即真如无相
    理印。二能分别能开示四不退轮。三六到彼
    岸由斯而起。四善摄所摄所应摄受者。谓教
    所诠善妙道理。及教所益一切有情。旧云。善
    分别义。即此二种
    经。菩提分法(至)甚深缘起。赞曰。此有六句。
    一菩提分法行所随行。随教行于菩提分故。
    二七等觉支亲能导发。谓教是觉支亲所导
    引。亲所发起。若七觉支。是教亲导。亲所发
    起。与菩提分。正所随行。便无差别。旧云众
    经之上。由觉支引。故为上也。三能辨说能开
    示大慈大悲。四拔济有情苦。引安乐与有情。
    或由说慈悲。故能拔苦。旧经无此。五远离五
    见六十二见趣。及离四魔怨。六分别阐扬十
    二缘起
    经。辨内无我(至)无起相应。赞曰。此有二句。
    一辨四处离我。内处至我。外处无有情。中
    间无寿命及养育者。并都毕竟无数取趣。此
    皆是我之别名也。二与性空无相无愿无生
    起理相应。教顺理故
    经。能引妙觉(至)称叹供养。赞曰。此有三句。
    一能引妙觉。妙觉佛也。二能转法轮。由教能
    转圣道轮故。三八部供养
    经。引道众生(至)大法祀祠。赞曰。此有二句。
    一引法供养一切胜田起十行故。二圆满众
    生一切祠祀。祠祀者法施会也。能满法施之
    祠会故。旧经合此二为一。云令入佛法藏
    经。一切圣贤(至)之所归依。赞曰。此有三句。
    一圣贤摄受。为极教故。二开发妙行。因教知
    故。三法义归依。真实法与义。皆在此中。故名
    所归
    经。最胜无碍(至)法?扈弈稀T拊弧4擞卸?洹?br> 一胜四无碍因斯而起。旧经无此。二辨法略
    集。梵云?扈弈稀4嗽坡约?7?扈弈稀=搪约?br> 也。四法略集者。一诸行无常。二有漏皆苦。三
    诸法无我。四涅??寂静。此如菩萨地及大般
    若胜天王说。若云邬柁南。此云集施。即诸经
    中集义之偈。谓以偈颂。集诸义理。施诸学者。
    名为集施。今法略集。唯是长行。故不同也。或
    说四义略集生四略集之教。开之为二
    经。遣除一切(至)恶魔军众。赞曰。此有四句。
    一除弃六蔽。旧但云能救毁禁。唯是戒度所
    除之蔽。二惊怖外道恶见他伦执着。三开诸
    有情善法势力。令生长故。四摧伏恶魔。旧经
    令此与外道同
    经。诸佛圣贤(至)诸佛共说。赞曰。此有四句。
    一圣贤共叹。二除生死苦。显涅??乐。四诸
    佛共说
    经。于是经典(至)名法供养。赞曰。上明所供养
    法。下明法供养。此有八行。一听闻。二信解。
    三受持。四读。五诵。此二并通利。六思惟。令
    理显自心之中。施设安立。其义分别开示。此
    理明了现前。自作此已。七复为他说。八方便
    善巧。摄护正法。如教修行。名法供养。法门有
    十。如前已说。其书写及施他二。皆为财供。故
    略不论。唯举七行。信解即是思惟所摄。行此
    则是供养所收。此行虽八。体唯有七。旧经唯六
    经。复次月盖(至)如法修行。赞曰。下明依行多
    分十地行法供养。有三。一标。二显。三结。显
    中有十六句。旧有十三句。此有二句。一调伏
    三业离诸恶也。二如法修行修诸善也。旧经
    无此。合为一文。义亦得二
    经。随顺缘起(至)及无有情。赞曰。此有三句。
    一随观缘起染净顺逆。而不同独觉作证。故
    言随顺。或心顺境而观缘起。故名随顺。由此
    能离拨无因果之邪见也。二修无生忍。三悟
    入内身无我外无有情
    经。于诸因缘(至)无所摄受。赞曰。此有二句。
    一于因缘义理既无违语。无诤故不起异论。
    二离我我所。无所摄受。摄受诸法。有所计
    着。由执二故
    经。依趣于义(至)见有所得。赞曰。此说四依。
    有四句可知。如涅??经广配位次。亦如瑜伽
    第二帙说。义理可依。非文字故。智能决断。非
    于识故。了义明显。非密义故。法可轨摸。但缘
    于法。非依数取趣见之有所得。即使信也
    经。如其性相(至)灭阿赖耶。赞曰。此有二句。
    一应理义云。如依他起相圆成实性。而悟解
    之。空理义云。随诸世间。如其性相。解成无
    得。二悟入真如无所摄藏。灭阿赖耶
    经。息除无明(至)舍诸见趣。赞曰。此有三句。
    一息十二缘起支。二息缘起果。除愁叹苦爱
    烦恼。此等皆从老死生故。是缘起果。三观诸
    缘起相引无尽。离终尽故及常引发。曾不断
    故。悲愿有情。有此缘起。恒不舍离。而拔济
    之。舍诸见趣。除于无因恶因等见
    经。如是名为上法供养。赞曰。结也。依此修
    行。或十地所修胜果前行名上供也。前未正
    行。此正行故
    经。佛告天帝(至)得顺法愆。赞曰。五月盖传
    通。有四。一清传通。二为授记。三出家获果。
    四灭后行化。初中有三。一闻法获益。二答施
    衣严。三正陈清。此初也。无生法忍。证在初
    地。顺在地前决择忍位。今闻法故。获得地前
    顺法之忍。又依仁王经。五忍配位。一伏忍在
    地前。二信忍初二三地。三顺忍四五六地。四
    无生忍七八九地。五寂灭忍十地佛地。今顺
    忍创登四地。故旧经云得柔顺忍。二解任取
    经。即脱宝衣(至)药王如来。赞曰。二答施衣严
    经。白言世尊(至)修菩萨行。赞曰。三正陈诸。
    我希灭后摄受正法。而行法供养。以护持正
    法。若不摄受法。便非法供养。亦非护持正法。
    故愿佛垂哀施慈悲也。加威与力。济神通也。
    一令无离。二令降魔。三令护法。四令修行
    经。乐上如来(至)能护正法诚。赞曰。二为
    授记。见其因修。复发愿请。观因见果。故为之
    记。正法如城。行者如人居城中住。月盖能护
    正法。言能护法城
    经。时彼王子(至)修诸善法。赞曰。三出家获
    果。有五句。此有二句。一欢喜出家。二精进修
    善。修涅??远离。名为非家
    经。勤修善故(至)无断妙辨。赞曰。此有三句。
    一得五通。二得总持。三得七辨。或六辨中无
    断尽辨。并诧罗尼辨。旧文加一通菩萨道
    经。药王如来(至)所转法轮。赞曰。四灭后行
    化。有二。初明行化时节。二明所化多少。此初
    也。十中劫者。亦是日月岁数之劫。非余劫也。
    违正理故
    经。月盖?刍(至)令生天上。赞曰。此明所化多
    少。有三。一令证大乘四不退位。二令于二乘
    心善调顺。得阿罗汉果。佛地经初赞无学德。
    心调顺故。三引无种姓令生天上初二有姓
    随得三乘。后一无姓故生天上
    经。佛告天帝(至)宝焰如来。赞曰。下第二段。
    以古即今。有三。一即轮王。二即千子。三即月
    盖。此初也
    经。其王千子(至)余在当来。赞曰。以下古即
    今。此即千子。此中千子。且说一缘。更有别
    缘。如千佛因缘经并药王药上经。乃弥勒上
    生疏解第一迦洛迦忖陀佛。第二迦洛迦牟
    尼佛。第三迦叶波佛。第四释迦牟尼佛。已出
    世讫。余当来出世。劫数次第时位。一一皆如
    上生疏解
    经。彼时护法(至)即我身是。赞曰。此即月盖。
    显亲受持护此法故。行法供养。今得菩提。劝
    诸有情。亦应如我护持受学行法供养
    经。天帝当知(至)最为无上。赞曰。下叹法先劝
    修胜益。有二。初叹。后劝。此叹也。最尊者。行
    高极故。最胜行者。过越故。最上者。行第一
    故。最妙者。行微善故。无上者。更无先故。或
    随次第。初四最胜以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供
    养。无上一种。由前四胜。故体无上。又由法供
    养。能得无漏五蕴法身。谓戒定慧解脱解脱
    智见五蕴。如次配之。或得清净法界大圆镜
    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如次配之。
    故说五最
    经。是故天帝(至)无以财物。赞曰。此劝也。诸
    佛菩萨。本心所为。欲令有情修习法行。当得
    出世。故法供养。胜于财养。故大般若胜天王
    会言。二人远离王贼等。所不能侵大宝藏。百
    千大劫法欢闻。得闻不持不施等。大菩提心
    护正法。如教修行修供养。自利利他平等心。
    是则名真供养佛。于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
    俗书尚云。虽日杀三性之养。违于父母。犹
    为不孝。况出世乎。佛本不希财供养故。金刚
    经云。日舍三恒之身。劣受持于四句。故以法
    供胜财无量。财生长感。如界为尘。此能灭
    恶。如日破暗。故非喻也
      嘱累品
    后之二品。赞授流通中。前法供养。赞叹流通。
    此之一品。付授流通。若不丁宁付授。或恐慢
    法不明。故郑重付之。令生信学。以言付授名
    属。重叠告之称累。此品广明。名嘱累品
    经。尔时佛告(至)付属于汝。赞曰。品段有三。
    初付授丁宁。次问名持法。后时利既讫劝喜
    流通。初复有二。初付菩萨。自所行故。后付声
    闻。令取舍故。初复有三。初付授弥勒。二菩萨
    请持。三天王权卫。初复有三。初如来付属。
    次弥勒赞受。后世尊称赞。初复有二。初以法
    付。后陈德失。初复有二。初付令行。后释所
    以。初复有三。初总以法付。次明法胜妙。后令
    末代传通。此初也。圣行海因所集之果。明体
    用大。以付于汝
    经。如是经典(至)之所加护。赞曰。此明法胜
    妙。佛威所住。由此不灭。佛威加护。故无灾

    经。汝于如来(至)无便隐灭。赞曰。此令末代
    传通。摄受者加护也。摄持领受。加护异名
    经。所以者何(至)无量胜利。赞曰。上付令行。
    下释所以。有二。初明二人损益。后以人法付
    属。初复有二。初明有损。后明有益。此初也。
    此有二人。一虽未发大心。已种胜善根。二若
    已发大心。胜解广大。即地前位。十三住中。地
    前诸心。名胜解行。故胜解大。地前凡夫。若不
    闻经。未发心者。不能发心。已发心者。不能
    进益。名退胜刹
    经。若彼得闻(至)欢喜顶受。赞曰。此明闻法益
    也。旧云发菩提心为一。乐大法第二故。信
    乐顶受。次第配之。然以应发应乐。解同新文。
    亦无过矣
    经。我今以彼(至)广宣流布。赞曰。此以人法
    付属。付人令护念无障虽。听闻是经。付法
    令行广宣流布
    经。慈氏当知(至)菩萨相印。赞曰。下陈德失。
    有三。初标。次显。后释。此初也。印有二种。一
    无相印。如前已释。二者有相印。此是也。相者
    状貌。印者决定。相状决定。名为相印。此二教
    名印。印一菩萨故
    经。何等为二(至)悟入相印。赞曰。此显有二。
    初征。后显。此初也。一受绮词理随曲直。二于
    深法随性相即所乐等。为相印体。入者证解
    经。若诸菩萨(至)久学菩萨。赞曰。此释有二。
    初文可知。受文不受理故。第二菩萨于无杂
    染无执着等。即是深法。于此无畏。闻已信解。
    乃至修行。由此便得出世净信。名久字者。
    若不久学。毕竟不能信乐此故
    经。慧氏当知(至)甚深法忍。赞曰。下陈失相。
    有二。次第明前二菩萨故。初又有三。初标。次
    显。后结。此初也。法忍者。初地于谛教法所得
    智忍。由四缘故。初学菩萨。不得初地
    经。何等为四(至)从何而至。赞曰。下显有二。
    初征。后显。显中分二。初二于法。后二于人。
    此初也。一于未闻能生二事。一惊怖疑。心不
    随喜。故生违背。二设闻已。背处诽谤。对前轻
    毁。言非我昔所闻。从何处来。从无来由。以
    生谤毁
    经。三者见有(至)诽谤。赞曰。此二于人。一见
    信此人。不乐亲近。不乐恭敬。不乐礼拜。二于
    信此人。后时身轻慢。心增嫉。语对前毁辱。背
    处诽谤。旧经令四以为二门。法人同故
    经。由是四缘(至)甚深法忍。赞曰。此结也
    经。慈氏当知(至)无生法忍。赞曰。下文亦三。
    此初标也。无生法忍相续得者。在于八地。前
    说新学不得初地。此说有学不得八地。或亦
    不得初地
    经。何等为四(至)教受教诫。赞曰。下显有二。
    初征。后显。初二于人。后二于法。一轻新学。
    二于新学。不乐摄受以为子又。不乐告诲示
    其学处。不乐教授与其善法。不乐教诫敕勿
    造恶。由此二缘。令新学者无所进修。旧云而
    不教诲。即第二也
    经。三者甚深(至)清净法施。赞曰。下二于法。
    广大学处菩萨戒。甚深者。摄大乘说。菩萨行
    杀生等十业。而无有罪。生无量福。速证菩提
    等。广大有四。一种种无量学处大。二无量福
    德大。三利生意乐大。四建立菩提大。皆如彼
    说。或甚深者。难测量故。广大者。体用弘博
    故。一于此法不深敬重。杂敬而轻。二乐财施
    不乐法施。见现利乐。非后利故。旧经无后二。
    亦无结文
    经。由是四缘(至)无生法忍。赞曰。此结也
    经。慈氏菩萨(至)甚为微妙。赞曰。自下第二弥
    勒赞受。有三。初赞。次受。后结。此赞也。希有
    者难闻。微妙者难入
    经。如佛所示(至)究竟远离。赞曰。下受有二。
    初受德失相。后受前付属。此初也。所说新文。
    菩萨过失。谦虚让德。不敢自受。云是过失我
    当远离。显自居因。未至果位。至果可尽。故言
    当离
    经。如来所有(至)令不隐灭。赞曰。下受前付
    属。有二。初受法。后受人。此初也。护此大法。
    令不没故。有人流通。法便行故
    经。若未来世(至)广为他说。赞曰。此受付人。
    有求大乘真法器者。我令手得如是经典。及
    与念力。令于此经受持。乃至广为他说。故
    今乎得信解广说。皆是弥勒与念力也
    经。世尊后世(至)住持加护。赞曰。此结。成前
    受及与力
    经。世尊告曰(至)如是正法。赞曰。此文第三世
    尊称赞。三业不背。名为随喜。摄受领纳。权
    护住持。极善妙也
    经。尔时会中(至)广宣流布。赞曰。第二大段菩
    萨请持。有二。初护法。后护人。此初也。佛在
    威神自能加护。故灭度后。我当护持。此方任
    运护持。他界亦来拥卫
    经。若善男子(至)令无障碍。赞曰。此护人也。
    一与念力。令记法不忘。二令无障碍广演流

    经。时此众中(至)此法门者。赞曰。第三大段天
    王拥护。有二。初明拥护。后明近远。此初也。
    一护法。二护人。法门者法者假者故
    经。于四方面(至)得其便者。赞曰。此明近远。
    ?缮那者。旧云由旬。准俱舍论。五百弓为一
    俱虑舍。二里也。八俱虑舍一?缮那。十六里
    也。古有相传。或以四十里。为一?缮那。此亦
    无失。百由旬内。令其安隐。天魔外道灾障衰
    厄不能为障。亦无恶人伺得其便。除业决定
    经。尔时世尊(至)令其流布。赞曰。上付嘱菩
    萨。兼法界兼人。下付声闻。非人。唯法。有二。
    一付。二受。此初也
    经。阿难陀曰(至)如是法门。赞曰。二受也
    经。世尊如是(至)我云何持。赞曰。下品第二段
    问名持法。有二。一问。二告。此问也。一问名
    字。二问持法
    经。世尊告曰(至)应如是持。赞曰。此告也。总
    告一名而受。即是持法。不可思议者。超言情
    之量也。自在者。任运也。神变者。通果妙用。
    转换无方。无而?H有也。解脱者。无漏定果。解
    脱定障。故名解脱。或复定果。名自在神变。真
    如离系。名为解脱。法门者。能诠教也。教法能
    显所诠义也。应如是持。劝其修学令领受也
    经。时薄伽梵(至)信受奉行。赞曰。品第三段。
    胜利既讫。欢喜流通。道从无悔。离忧苦起。所
    以欢喜。顺而心净。顾而在情。依而传习。故言
    信受奉而行之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末)

    基以咸享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曾不披
    读古德章疏。遂被并州大原县平等寺诸
    德迫讲旧经。乃同讲次。制作此文。以赞玄
    旨。夜制朝讲。随时遂怠。曾未覆问。又以
    五年七月。游至幽明苏地。更讲旧经。方
    得重览。文虽疏而义蜜。词虽浅而理深。但
    以时序匆迫。不果周委言。今经文不同之
    处。略并叙之。诸德幸留心而览也
    保安二年闰五月兴福寺阳信披读终

    了硕师游京师得知足坊清庆本或全备或
    残阙予所写者是也更对校原本间以已见
    正其误写至疑者阙焉得善本者正之幸而

     享保辛亥年八月二十四日
           缘山羽由翼 真 征
    此书先年驰他笔虽已缮写之而未曾拜读
    此岁三月以来积聚稍间是以谨拜览乌焉
    鲁鱼是圆展转传写
    兹时天保第七丙申四月朔日依自珍师之
    命书写之毕
            湖中沙门 觉 城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京ICP备16063509号-1]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